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18

探究式教学研究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古筝教学;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古筝教学工作中,能够增强学生对古筝学习的探索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古筝学习的能力。

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内涵

(一)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重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设置一些情景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教师设置问题时,不能过于死板,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学生也就不能提起对学习的兴趣,教学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变通,利用教学内容来对学生的思维动向进行把握与开发,使学生不再被教材附属,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教育观点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也就知道怎样去学习,将学习效果进行了有效的提高。

(二)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比较被动的,他们往往缺乏注重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有一定的研发部心理,探究式教学方法则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关要求查阅相应的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相关的学习资料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思考,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与同学和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现阶段古筝教学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古筝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进入艺术院校,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比较一致,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考试。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古筝的感受,教师只知道对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进行培养,却不能加深学生对古筝的理解,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的古筝演奏缺少了一定的音乐灵魂。

(二)不重视学生的古筝学习中的自主性差

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用在古筝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当前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是出于主导地位的,很多学生致使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也总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自主意识进行发挥,往往想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主宰,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提高,也就不利于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工作中的使用。

(三)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不强

很多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进而能够提出指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有着过高的教师成本,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协作意识进行培养。学生单独完成古筝演奏,没有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使得教学工作没有团队配合,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

(四)缺乏充足的实践性教学

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对学生进行教导,重视的是古筝教学课堂上的讲授,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忽视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对古筝研究技巧和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很多学生关于古筝学习的理论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全面,但是没有一定的实践训练,就使得古筝教学工作的有效程度不高。

三、古筝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古筝的关键。所以,在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筝学习兴趣,就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针对教师的思路和方向进行思考,为古筝教学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对古筝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古筝演奏能力。例如:某古筝教师在古筝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想要学习的曲目进行罗列,并在学生罗列的曲目当中选择适合学生演奏的曲目,这样就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彻底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了主动学习。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古筝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并向老师提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也不能直接回答,而是应该让学生之间进行研究与协作,逐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成立自己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积极进行交流与探讨,让学生能够各执己见,对于一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教师要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有效增强了学生创新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

实践教学能够对理论进行丰富与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更多的知识点,并在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趁热打铁,开展必要的实践工作,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例如:某古筝教师选择一名学生来陈述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思路和条理进行理清,这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究式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所学的古筝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古筝能力和水平,为艺术届培养更优秀的古筝演奏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筝艺术不仅具有感知性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创新学习,这样就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有效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会了古筝演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提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古筝学习过程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古筝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

作者:李晨蕾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慧.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徐琦.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2,(01).

[3]刘博娜.探讨古筝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通俗歌曲,2015,(12).

[4]谢文超.音乐分析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何芳.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6,(02).

[6]潘华.论中职美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2

一、充足的观察、实验引发探究。

探究必须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去发现问题,如果没有观察、没有实验,探究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去观察,去实验,这是探究活动起码的条件。如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中,我先让学生亲自给天竺葵加纸片遮光,再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学生了解了怎样通过实验现象去探究本质,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并且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除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教师要组织探究活动,就要特别重视探究过程,而不是结论。因为提供给初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是早就有的,即科学上已有定论的。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得知识。因此,其过程富含教育意义。在探究活动时,教师不讲解探究的步骤,而是启疑生惑,创设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应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有人认为探究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研活动,生命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摸索、探究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研究客体的极端精巧和复杂性、多样性,研究的方法与物理、数学和化学等学科高度融合,而学生处于初中低年级阶段,生物探究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大的难度,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知识准备、方法选择、过程的完善,以及必需的材料设备等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是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如:经常用到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机物一般可以燃烧等这些原理性的知识必须介绍;基本的实验技能、实施计划的制订、变量控制、数据搜集、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表达等都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先要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然后布置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独立操作。在对学生的指导中要特别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能将探究活动模式化,即探究一定要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程序进行,应该针对不同的活动确立探究教学的目标,确立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从目的到内容再到方法、步骤,甚至连表格都画好了的实验活动设计,再由学生完成,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指导不应该面面俱到,应该让学生面对一定难度的问题,而不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允许学生出错。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走到学生中,以知识渴求者的面貌和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以丰富经验影响学生对知识和人生意义的建构,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成果。作为一名参与者,我不仅可以实时监控活动的进展情况,实时指导,而且能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小组群体在探究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为后续的教学调整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融合。

教师还应是一位评价者。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学生在心理上更需要得到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认可。毕竟多数的探究活动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成功的喜悦常常来自于教师的评价。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充当评价者这一角色,对别人做出评价,又希望得到别人好的评价。现在很多的人认为教师作为一个评价者、仲裁者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毕竟教师的知识、社会经验、生活阅历要多于学生,教师为什么不能担当这些角色呢?问题关键不是教师是评价者,而是教师如何评价。教师应该将静态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动态的评价(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应过分强求探究的最终结果,应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睿智、技巧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正式与非正式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让学生鼓起探究的勇气,不要把自己作为唯一的评价者,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不应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三、利用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启发探究。

新知识的增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让学生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了自觉探究新知识的意识。

四、以课文中隐含内容为情境,激发探究。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3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校;健美操

当前高校开设健美操作为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健美操在增强人们体质、塑造优美形体的同时,具有独特动感的特点,富有变化的韵律感、节奏感深深吸引着女大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在国家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得到大力推广,深受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青睐。探究式教学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取60名来自同一学院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60名学生拥有共同的健美操老师,她们的健美操水平基本一致。将60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参照组,每组人数为30。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实验法、文献参考法、数据统计分析法。

3教学实验

3.1实验目的通过比对两组学生在两种不同教学方式下所表现出的健美操水平,分析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差异性。3.2实验设计基于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学生的健美操老师为同一人,在实验开始前,直接对两组学生的健美操水平进行专业测评,测评小组由从事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专业教师组成,分别从健美操的动作准确度、动作熟练度、动作表现力以及动作和音乐的合拍度四个方面对两组同学的健美操水平进行测评,并得出了测评结果表,数据显示实验组和参照组在实验前的健美操水平差异不大,此两组学生为同质的可比性样本。测评完成后展开教学实验,参照组30名女学生的健美操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解演示领做学生练习教师个别纠正动作集体练习;实验组30名女学生的健美操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次要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引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实验中,两组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学的课程设计也不同。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拘泥于刻板的教授手法,针对探究式教学作出了如下的课程设计:(1)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对于健美操的疑问,总结出与课程相关及教学需要的几大问题;(2)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所总结出的疑问,在课上组织讨论并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健美操全方位的了解;(3)播放健美操教学视频,让学生尝试自主练习;(4)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以小组的形式对健美操进行改编,自主选择配乐,组织小型改编比赛,评判规则及评委由学生自主指定。3.3实验结果经过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在各项教学条件均等的情况下,由从事健美操教学的专业老师组成测评小组分别对两组的健美操水平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如下表(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健美操的准确度、熟练度、表现力、动作与音乐配合度四个方面中,实验组的成绩要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4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探究式教学方式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4.1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转变为探究式教学中居于次要地位,教师充当着指引人、启发人的作用而非领路人。老师的“退位”使学生立马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人,学生从“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机器“不得已”成为学习的“掘井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体表现为:(1)在学习的步骤上,改变了传统的健美操授课过程,即“老师讲授学生接受学生记忆练习重复练习”,转变为多元化的教授方式,探究式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在学习健美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探究健美操的动作要领比死记动作更能加强学生对动作的领悟。(2)在学习的思维上,学生不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思考问题的模式;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寻求帮助或者等待帮助甚至逃避问题,而是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将问题转化为在自己能力范畴中能够解决的若干问题,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问题。4.2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是探究式教学方式的一大特点,也是其目标之一。在健美操的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健美操”“健美操适合怎样的韵律与节奏”“健美操对生活有何影响”等等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学生去探索健美操的世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能从中收获课堂中无法学习到的知识。4.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健美操是什么”到“如何表现好健美操”,这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那么,学生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上都能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操作流程。不仅仅是在健美操的学习中,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上,学生都能够游刃有余,面对问题,学生首先不畏惧,然后有条不紊,研究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健美操的测评上,让学生自主评判,互相评判,学生在发现别人的不足的同时也检讨了自己的缺点,在纠正别人的动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动作要领的领悟。

结束语

在高校健美操的教学中,加入探究式教学方式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健美操的教学质量。探究式教学方式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相处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探究式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仅推动了健美操教学的发展,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文兰颖.探究式教学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6:39+41.

[2]吕晶红,王汉臣,乔维维.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探究式教学的探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14-116.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4

关键词:VB;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5-0000-01

Research on Exploratory Teaching Methods Applied in VB

Han Haixiao,Yun Yali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471023,China)

Abstract:As a basic cours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B progromming is stronger echnical and practical than others.Through discussion concept of exploratory teaching,teaching

process of exploratory teaching and teaching principles of exploratory teaching,this paper elaborate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exploratory teaching in VB teaching.

Keywords:VB;Exploratory taching;Exploratory learning

一、引言

VB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其语法简洁、开发快捷,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VB这门课程。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的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进行教学,首先介绍编程语法及基础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上机练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主体能动性,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动手探索结论,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VB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原理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法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吸引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

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步骤是教师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或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教师以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

3.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

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

4.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正确处理自身和学生的关系,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交流自学成果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用自由发言的形式或分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探究疑难的方式,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主题,通过分析逻辑推理、实验,从而解疑释惑并获得一定的结论。探究性教学法在强调知识获取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影响,在VB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可选择性的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VB教学的入门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下一阶段简单编程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VB入门阶段的教学,首先,要明确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以及基本控件和基本语句的应用,使学生初步掌握VB编程的基本过程。其次,教师通过演示一个具体的实例提出问题,比如,通过演示一只蝴蝶飞舞的例子,提出控件的left,top,height,width属性如何使用,要求学生讨论并发言总结,进而要求学生模仿来编制类似的程序,实现对控件的缩放、移动等动态效果,学生用了不同的控件来实现,标签、命令按钮、图像框、图形框等,通过上机调试程序实现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这使得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最后,再回到课堂进行讨论,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多数学生都表示对VB的集成开发环境已经熟悉,对基本控件和语句有一定的掌握。探究式教学法在VB入门阶段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二)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VB程序设计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其前导课程开设的。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阶段,学生对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编程思想都有了清晰的把握,并且已经掌握了良好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C和VB均作为高级语言,其基本语言部分的思想和结构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表示形式上的差别,因此,VB基本语言部分,如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数组、过程、算法,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区分C语句与VB语句的差异。教师可以举一个实例,分别用C语言和VB语言写出程序,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该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的进行引导,最后,对该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总结,同时,把该部分知识与后续知识点关联比较紧密的地方加一强调,比如,选择结构语句在后面学习的单选按钮和检查框中经常会用到等。VB基本语言部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巩固了学生对基本语言的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VB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到好处的引导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有创新的思考问题。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接触和使用大量的计算机软件,比如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缴费管理系统等,鼓励学生多去了解、探究这些身边的常用软件,并进行讨论总结,然后自己设计一些常用软件。该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单独辅导解答。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部分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能提出改进和提高任务的想法。针对该部分学生,教师可适时的给予指导,给他们一个发挥自学、提高自我的机会。这个阶段是学生从直观上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他们发挥和提高能力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训练,既有形象思维活动,又有逻辑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并灵活创新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找到乐趣,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琳.在VB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实践.陕西教育,2009

[2]石严.VB语言程序开发设计的教学研究.科技信息,2007

[3]王方杰.VB教学方法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4]杨树莲.以学生为主体的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5]张辉,魏晓君,钦明皖.洛扎诺夫教学法引入VB教学的几点尝试.计算机教育,2008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5

关键词:高职 基础会计 探究式教学 案例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 一 )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于1961年提出了“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对探究教学的研究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美国1990年的《2061计划》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强调了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并着手研究探究教学的标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很多学者开展了对探究教学的研究,力图改变知识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把教学看成是一种探究过程,因为探究过程蕴含着教育的本质,学生借此才能真正了解事物和知识的本质,掌握探究技能,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它活动。

( 二 )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案例教学最早于本世纪20年代形成并运用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后来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尤其是MBA教学中予以广泛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案例教学逐渐地被大多数学者、教育者所接受。当前国内对于案例教学也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常颖、陈立群探讨了会计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及教学的组织实施。贺三宝以作者的亲身体验探讨了我国会计案例教学发展的障碍、准备及实施。杨有红等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论证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案的设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及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意义

( 一 )《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课程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该课程讲授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概念、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与费用概念、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基础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处理常见经济业务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 二)《基础会计》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优点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教育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施展的舞台。因此,要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应由主讲变为主导,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中背后的导演,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同时,应改变原有教学的形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将现实事件作为教学手段或方法获得教学成果的过程。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引入《基础会计》教学,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探究案例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利导行”。同时,案例教学的采用能促使教师深入到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中,搜集会计实务资料,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研究

( 一 )职业能力培养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多少,学生始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应用人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始终围绕着案例进行,案例叙述了实际会计工作中真实片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如何将其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在分析案例时,首先要学习案例并针对案例中的疑问,主动地查找相关资料与信息。在这一独立的探索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在对案例分析的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学会相互协作与沟通,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案例教学中,通常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的能力。

( 二 )正确定位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成为教学的导演。首先,在案例教学中,作为案例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应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实际的会计业务,科学地设计教学案例。其次,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作为案例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在了解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应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领学生如何研究分析案例,如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案例讨论的时间和方向,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再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称为案例教学的促进者。因为,单纯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为学生设置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或者点评。在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不是“观众”而是“演员”,教师应将舞台交给学生。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首先,学生应在理解并掌握老师课上教授的基本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认识,为案例教学打下了基础。其次,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案例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再次,在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 三 )合理的案例设计与运用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有效保障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整个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应合理的设计和运用案例,以保障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1)案例的设计。对于教学案例的设计,总的来讲,教师应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企业的实际工作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规律来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总之,案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专向操作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统一;注重学生职业岗位针对性与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培养的统一;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统一。具体来讲,教学案例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设计应依据教学目的,所描述的情境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便于学生理解。案例应该能准确反映理论的实质,以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第二,案例一般应选择经济生活中典型的财务会计事件,案例的描述要生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第三,教学案例难度要适中,过于简单易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过难易使学生丧失探究的信心。第四,案例的呈现形式应该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案例可以采用口头描述、文字叙述、图片展示、多媒体播放以及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要求:案例应围绕课程目标,把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等按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具有针对性;案例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应有一个中心论题,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案例描述的应是近年发生的事情;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案例要能教培养学生相关的一能力。(2)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课前对于案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布置学生预习,也可以将难度较大的案例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首先,教师应结合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可以采用发散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可以在案例基础上,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或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这样的设问有利于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拓展思路,灵活地解答问题。其次,对于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小组讨论中,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自己在课前准备案例中遇到的困难。再次,根据各小组讨论后提交的结果,展开班级集中讨论。对各小组代表陈述的观点,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地取他人之所长,进而有效地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并给出答案,分析案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评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思路和结论,充分肯定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课后对案例所涉及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探究,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通过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清晰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最终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案例分析报告。在每一次会计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案例阅读、资料的查阅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以及在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收获。因此,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案例分析报告也可以成为进行教学考核的资料。

( 四 )“双师”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条件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考取了“会计师”的会计专业老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因为,很多会计教师虽考取了会计师,但只是掌握了会计师理论知识,仍然缺乏会计实践能力,只是为拿证而考证。适应案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会计实际工作,设计恰当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因此,只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会计教师,才可能设计出好的案例,把案例教学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派会计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顶岗实习,不断提高其会计实际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施

( 一 )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例教学目标:理解的原理及意义,掌握试算平衡的方法。案例背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位会计专业实习生在企业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案例的影像资料。该案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小王到某公司实习,某月末,财务主管让他编制公司这个月的试算平衡表,总账会计为小王提供了公司所有的总账账簿;第二部分,小王编制了一张“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表格上三组数字相互平衡,小王非常激动。案例问题:(1)根据案例第一部分,思考小王应如何编制试算平衡表,该表的格式应如何设计。(2)根据案例第二部分,试算平衡表中的几组数字平衡了,是不是意味没有错账了?有没有通过试算平衡表无法发现的错账。教学实施: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试算平衡的相关知识。课堂上以案例导入新课,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让学生讨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思路,倾听学生的言论,并做必要的指导。约15分钟后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讨论的结果。正如教师所预料的,各组都能较准确地回答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及其编制方法,但对于试算平衡所不能查找出的错账的类型,各组的回答都不是很完整。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约8分钟的班级集体讨论,以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最终针对试算平衡所不能查找出的错账的类型这一问题总结出较完整的答案。针对小组讨论的班级集体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与点评,分析各组观点的优缺点,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同时,应布置学生及时撰写本次课的案例分析报告。案例点评:本案例的材料基于实际的会计工作,并以Flas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此案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是从整体逐步到细节,与分析思路相吻合,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 二 )案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案例的典型性、关联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根据行业特点设计的教学案例,案例应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内容应充实,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不同的案例之间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以促进学生能够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2)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往往不是孤立地使用的,而是应该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因为,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并不是运用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应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为此,《基础会计》的教学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形象直观的将教学内容表述出来,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制作网络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但多媒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一味地扩大信息量,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效果,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消化这些信息,他们可能就像看电影一样,对教学内容一头雾水,达不到预期目标。(4)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做出评价,而考试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评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考评,除了平时作业,还包括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课堂发言、课堂活动、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徐学福:《探究教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年第8期。

[4]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5]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数学;探究教学;课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收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不能全面的发展。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进行数学教学。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用类似科研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指数学教师给出相应的问题或者任务,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实践和思维能力。当前的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数学情景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三角形认识及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出示公式给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尊重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数学情景:一个三角形的池塘,高3米,底长4米,求池塘的面积,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公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2.营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才会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创设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和探究,允许学生在不偏离知识轨道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创新。例如,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出示学生喜欢的水果,并提议把一定数量的水果分给几个同学,问同学们该怎样分,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分的方式。这样,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教学模型,就是指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转换成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挑战,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给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并分层点播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比例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尺子去研究地图,并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你想去哪里游玩?”,“你知道你想去的地方离你现在在的地方有多远吗?”等等,学生在研究地图的过程中不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不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养成利用数学知识不断探究、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经过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点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比例尺和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自己分析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分数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事先叫学生准备硬纸和剪刀,上课时让学生剪出硬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在不断的实践中经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的面积是相同的;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不但加深了小学生对对分数的认识,而且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5.进行恰当的激励评价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进行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的观察探究过程和结果,表扬表现得好的同学,鼓励表现不足或不认真的同学。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书面评语,或是奖励小红花等,总之,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在探究式教学中,小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猜想、比较和归纳等探究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养成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法,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春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4,8(25):82.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7

关键词:激趣导入;启学生疑;导探释疑;反馈拓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结合本校启导教学框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小学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取有效手段,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新朋友的家庭环境》中,先让学生玩更换桌面的Flash小游戏,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二、启学生疑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新朋友的家庭环境》中,教师先布置任务:(1)隐藏和显示任务栏;(2)更换自己喜欢的桌面主题和背景。学生带着任务,可以参照课本的方法来实现,也可以小组讨论得出方法,还可以到网络上去寻找答案。

三、导探释疑

围绕问题,有序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深化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即明白了彼。

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反馈拓展

通过学生课堂练习和当堂课学习表现,教师能及时把握学

情,总结得失。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新朋友的家庭环境》时,课本中更换桌面主题和背景的方法是在桌面上设置,而有的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还可以通过开始菜单中设置背景主题,还有的学生通过第三方软件也能实现改变桌面主题和背景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达到同一个目的。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8

经济数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数学教学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把概念、结论讲清楚,学生把老师讲的记下来,通过做练习题理解、掌握、巩固,考试也是这些知识的再现。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乐趣和精妙,缺乏思考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不能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各种教学改革方法、模式也不断出现,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式等等,各有所长。现在很多院校经济数学课时大幅压缩,有的只有几十课时,有些院校直接将数学课删除。完整、系统地传授知识已不大可能。我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部分专业试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学在其中的作用与价值愈显突出,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于经济与管理科学,并正在显著地促进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营销业和咨询业的商务运作模式的改变,显示了数学应用的魅力。“高技术的本质,是数学技术”,这是越来越多的人共识。数学教育的重点不止是教给人如何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而是教给人以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也就是塑造人的科学世界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含义

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创设一种研究氛围,启发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交流合作、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再上升为科学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学会动手搜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研究并解决经济问题。也就是研究贯穿于知识的接受过程,研究贯穿于能力的形成过程。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合作性。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双方协调、互动合作。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也是师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交流和强化的过程。

(二)探究性。无论是已成型的经典的理论,还是老师提出的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学生必须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三)开放性。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封闭性和被动性。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特别是与现实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关系,注定它必须是开放性的。

(四)应用性。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中,数学无所不在。经济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于解决经济问题,体现在培养人、塑造人的完整人格。

四、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

(1)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员、资金、场地、时间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安排。(2)有一支肯干、能干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3)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网络信息资源和一些必备的材料。(4)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与社会、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

研究性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接受,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只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等问题。教师不能停留在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水平上,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度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会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动手搜集、查阅资料,分析探究经济问题,作出预测评判,教师指导点评。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教学改革,精心备课,巧妙设计问题,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之间要多交流合作,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观摩教学,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组织学生用弹性理论知识研究企业如何对弹性大和弹性小的商品定价;让学生研究如何用定积分的理论知识求出某地区或某单位的基尼系数,供有关部门或单位参考,以调整经济政策;如何用定积分的理论求企业在不同的市场实行差别价格后所获利润,在保证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确定各个市场的商品的销售量;现在企业之间相互持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一种发展趋势。我们让学生深入社会和企业,用所学的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理论知识解决相互持股企业之间的投资收益、利润分配问题等等。学生在教师有趣的、刺激性的、挑战性的问题面前,被激起探究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进入学习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飞思维,发挥聪明才智,形成概念,掌握知识;由理论指导实践,兹生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最终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这种能力和素质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六、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原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区别就是研究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合作探究为特点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因此,教师的传授要少而精,不要全盘托出教学内容,而要突出重难点顺其自然地让学生融入思考研究的状态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地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二)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均要以研究的心态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在高校学习中要摆脱高中依赖教师的习惯性学习方式,要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研究学习内容。这种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性不仅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过程中要主动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涉及到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各种团队讨论方式都是一种合作研究的方式,合作研究能够弥补个人知识能力不足的缺陷,集众人之所长,创造出最新的成果。研究性教学模式要将学生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研究有效地结合,以实现高效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实际应变能力差,满足不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实践技能素质的要求。现代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传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深入社会、企业,广泛调查研究,教会学生有效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七、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考核模式

考核方面要改变一张考卷几道练习题定成绩的方法。我们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调查报告,占总成绩

50%。期末理论考试可以开卷,占50%。此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上一篇:地质灾害论文范文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