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探究题的探究

时间:2022-05-23 06:05:49

对阅读探究题的探究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探究题的命题原则及特点,并且指明备考阅读探究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归纳阅读探究题的解答技巧。教师把握好这一题型能够让学生“个性化”发现问题,“独特性”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探究”才会更有意义,才更符合高考语文考试的目的。

关键词:高考 文本阅读;探究;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91-1

一、阅读探究题怎么考

我们先看一下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

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即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

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研究近年语文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07年的几道探究题是第一次出现,难度很小,有对人物身份性格探究(如海南宁夏卷的第14题探究林冲的身份,原题为: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对作品意蕴的探究(如山东卷22题关于人生态度,原题为: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对文本特征及其作用的探究(如山东卷第19题“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对文章的创作意图进行了探究)等。还有探究文章的创作意图以及探究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等。

二、怎样备战阅读探究题

第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在文本阅读训练过程中,要养成质疑的阅读习惯,要善于对文本的疑点进行分析与探究。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会在疑难处质疑,更要学会在无疑处质疑。善于发现问题这是探究的前提。在字、词、句、篇、章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自我提问的习惯,不断地质疑文本与自我,从而培养自己的自觉探究意识。质疑问难是探究的起点。有了自觉探究意识,自然就不会畏惧阅读探究题。

第二、立足文本,强化文本整体阅读意识。探究性阅读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自说自话。核心是阅读,它必须立足文本;其次是探究,“探究”有追根溯源的意思,所以,探究不能离开整体,必须强化文本整体阅读。立足文本,吃透文本,透过文本表象抓住实质。比如08年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银匠的女儿侯菊的文字多,要求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这个问题设计到小说中人物间的关系问题,而人物间的关系散见在全文中,所以抓住全文内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加强积累,关注经典及经典评价。文本理解是否到位,关键点在于考生具有怎样的“前理解结构”。平时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人生体验、提高自己的社会认识能力。要多读书,多读经典,读文学文化经典。只有在提高自己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才可以应对试题中的某些阅读探究题。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还应该适当关注关于经典的评介。比如,读《水浒传》,要适当了解一下金圣叹的评点,看一下《金批水浒传》的风采;读《林黛玉进贾府》时,要适当了解俞平伯,王蒙,周汝昌,刘心武这些红学大家的独特理解等等。

三、阅读探究题解答技巧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总结自己的观点;5.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我们试举一例详细说明。如2008年宁夏海南卷22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我们可以这样表述:

我认为吉米既忠于职守,又没有背叛友谊。(明确观点)

他选择了抓犯人,这说明他忠于职守。在面对情与法冲突的时候,他深刻地明白,只有将鲍勃绳之以法,使他接受教育,才能获得重生,这才是真正的忠于友谊。

可是于情来说他又无法亲自去逮捕鲍勃,他只好选择让他人去抓鲍勃,这既避免了朋友之间的尴尬和自己可能会产生的犹豫,又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说明他既重情义,又忠于职守。他努力做到了二者的兼顾,于情可通,于理可明。(结合文本,分析陈述理由)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命题形式,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总的来看,这类试题是考理解,更是考运用。用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所得去解决文章本身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是运用;用完整的语言将自己独立的见解表达出来,这更是运用。就事论事看,解决此题的分值不少,一题8分的题型很少见;从大处看,它对最关键的语文写作起到良好的培养促进能力,非常适合发表自己的议论,表明自己文章观点。

总体来说,掌握好这一题型能够让学生“个性化”发现问题,“独特性”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对学生作答题指导,使学生的“探究”更有意义。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下一篇:应聘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