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5 18:03:48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篇1

1.幼儿英语教学的兴趣导向与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2.此风不可长——评幼儿英语教学

3.浅析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试论幼儿英语教师职前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5.浅谈幼儿英语教学的方法 

6.论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特殊知识与能力

7.近二十年国内幼儿英语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8.浅谈幼儿英语教育 

9.浅谈幼儿英语教学 

10.国内幼儿英语教学模式深层研究分析及思考

11.幼儿英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12.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13.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14.故事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5.家庭教育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影响及促进策略

16.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17.幼儿英语教师的知识基础

18.我国城市学前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19.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效果的探究

20.浅析幼儿英语教学

21.西班牙幼儿英语教材的编排体例研究——以穆尔西亚地区所用教材为例

22.国内幼儿英语教学微观维度的深层研究 

23.幼儿英语游戏式教学之研究 

24.幼儿教育中激发幼儿英语学习兴趣探微

25.浅谈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6.幼儿英语兴趣教学法初探

27.浅谈幼儿英语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28.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9.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30.基于认知理论的幼儿英语教材对比分析

31.兴趣性方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2.幼儿英语教育的几个误区 

33.幼儿英语学习中游戏的应用探究  

34.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35.基于兴趣激发的幼儿英语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省内幼儿园为例 

36.幼儿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职前培养

37.幼儿英语故事教学实践模式研究  

38.浅谈新型专业化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

39.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实施策略 

40.幼儿英语教学初探  

41.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的特征 

42.浅谈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3.珠海市香洲区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44.浅谈幼儿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45.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46.齐齐哈尔市幼儿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7.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48.幼儿英语学习有效性探讨  

49.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  

50.从评价标准的发展看幼儿英语课程改革  

51.幼儿英语游戏教学之我见  

52.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53.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与应用

54.外来幼儿英语教材的本土化  

55.歌曲、歌谣在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选择

56.幼儿英语教育的定位思考 

57.多元智能视域下的幼儿英语游戏教学设计

58.浅谈对幼儿英语家庭启蒙教育的认识 

59.试述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适应性 

60.全身反应法教学模式下的幼儿英语教学

61.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62.基于浸入式的幼儿英语教学探讨  

63.岳阳市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64.音乐教学方法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65.论体态语言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66.当前农村幼儿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 

67.三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目标的比较 

68.幼儿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素质研究 

69.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70.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运用 

71.幼儿英语习得实现的主要途径 

72.幼儿英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73.浅议高校幼教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

74.幼儿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75.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6.浅析幼儿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  

77.幼儿英语教育中的“游戏” 

78.浅谈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9.谈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 

8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81.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2.幼儿英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研究 

83.略论幼儿英语教学游戏中常见的问题

84.西安市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 

85.三种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86.多元智能与幼儿英语教学 

87.原型范畴化理论框架下的幼儿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88.幼儿英语师资现状与培养策略探讨 

89.父母期待对幼儿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

90.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启示 

91.幼儿英语教学法探析 

92.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东韶关市为例 

93.幼儿英语学习与环境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94.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幼儿英语教育的意义 

95.充分运用教育媒体,促进幼儿英语教学 

96.监控模式理论对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 

97.不同英语教学法在中国的幼儿英语教学环境中的运用

98.浅谈父母对幼儿英语学习的影响

99.构建多维立体的幼儿英语学习空间

100.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01.高职应用型人才视角下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102.试析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实践 

103.从图式理论看幼儿英语教学与母语习得 

104.幼儿英语教师职前培养措施分析

105.幼儿英语学习的“准习得”方式

106.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7.岳阳市幼儿英语师资状况研究 

108.多媒体辅助幼儿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09.第二语言习得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

110.浅谈幼儿英语学习 

111.“幼儿英语教学”探究

112.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13.幼儿英语教育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

114.专业化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策略探索

115.别再幼儿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南辕北撤 

116.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导向及培养

117.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118.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对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

119.幼儿英语玩教具的应用策略探究

120.论提高幼儿英语教学质量之对策

121.幼儿英语戏剧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22.探究全身反应法TPR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理性应用

12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24.幼儿英语教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125.浅谈体育游戏对幼儿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促进

126.浅谈几种幼儿英语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篇2

1.中职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2.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融入数学史的应用初探 

3.以专业需求为核心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4.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5.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 

6.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7.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动因分析及思考

8.对中职数学教学的问题思考及建议 

9.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10.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应自成体系——论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11.优化预设 精彩生成——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展望 

12.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研究

1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 

14.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15.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反思 

16.中职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践探究

17.基于微课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18.关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19.浅谈数形结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中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1.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2.中职数学教学设计探究——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教学为例

23.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初探与尝试

24.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中职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

26.中职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27.基于专业需求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28.任务驱动为主导 微课呈现为辅助——“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9.抓住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作用 

30.浅析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研究 

31.结合专业特色 推进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32.刍议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3.创新设计提升中职数学教学实效的实践探索

34.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35.数学写作助中职数学“自疗”——中职数学写作初探 

36.浅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

37.影响中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 

38.浅析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浅谈如何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专业化和生活化 

40.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探讨 

41.以学定教 将专业特色融入数学教学——中职数学应用取向教学的策略实践

42.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 

4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44.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45.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最值问题探讨  

46.论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47.刍议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48.“学案导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49.以兴趣引领中职数学教学

50.中职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51.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

52.加强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对策分析  

53.立足专业需求的中职数学教学的前瞻性探究 

54.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55.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 

56.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57.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数学建模教学实践

58.中职数学职业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59.“数专结合”是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 

60.关于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进行结合的分析

61.润物细无声,文化育能力——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62.数学实验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的作用微探

63.“做中学,学中做”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

64.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刍议 

65.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吸引力的途径 

66.浅析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67.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68.中职数学教学融合专业知识探析

69.试论中职数学的现状和改革 

70.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学对策 

71.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72.结合示范校建设,改革中职数学教学——以福建经济学校为例

73.“多元智能理论”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启示

74.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的思考  

75.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课堂效果的几点思考

76.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77.生本视野下的中职数学教材 

78.探讨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79.浅谈面向专业应用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80.服务专业需求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之思考 

81.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2.人本主义视角下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探究  

83.浅析中职数学课堂“说数学”教学模式及其对幼教专业的促进作用

84.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85.中职数学课程现状及改革建议

86.浅谈初中与中职数学教学的衔接

87.浅谈几何画板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88.浅议探究性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89.中职数学教学浅谈

90.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教学课件开发研究的探讨 

91.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92.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93.专业背景下对中职数学教学的探究 

94.中职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分析

95.探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方法

96.浅谈中职数学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97.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98.关于中职数学教学“重建”的思考 

9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研究

100.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初探  

101.“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02.以专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103.中职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 

104.关于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05.试论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 

106.Excel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107.中职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108.浅谈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09.浅析数学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0.论新教学大纲下中职数学新规划教材之特点 

111.中职数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112.中职数学兴趣教学举隅 

113.生活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14.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15.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篇3

1.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2.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 

3.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5.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二)——学生需求分析

6.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7.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8.大学英语生存危机及其学科地位研究  

9.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  

10.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  

1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2.教育生态环境下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13.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追问

14.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15.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

16.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基于CNKI学术期刊2001年—2014年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17.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研究——以英国爱丁堡大学EDC MOOC为例 

18.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 

19.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20.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  

21.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写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闭幕之际

23.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  

24.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  

25.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26.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27.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28.隐性语法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型任务设计 

29.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31.“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

32.制约大学英语学习成效的策略因素探析  

33.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调查研究

34.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35.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36.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 

37.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角色定位及角色转换 

38.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39.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两名大学英语教师个案研究

40.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置议  

4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  

42.从《要求》到《指南》: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课程设置 

43.新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问题 

44.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堂提问层次的区别 

45.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46.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47.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  

48.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转向的“逻各斯” 

49.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国内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1994-2013)

50.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编制  

51.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52.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学术英语  

53.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  

54.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55.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

56.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57.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58.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59.基于英语专题学习网站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60.互动性原则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6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62.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63.目标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64.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65.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66.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与教师发展——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审手记 

67.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析  

68.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69.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70.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

71.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  

7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微——从“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分标准说起 

73.大学英语CBI主题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74.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75.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

76.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拨效应研究 

77.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78.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措施——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析 

79.试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一项基于图式理论的实证研究

80.对接新目标 创建新体系 适应新需求——写在“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出版之际

81.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需求与条件分析 

82.基于探究社团体系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

83.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4.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85.大学英语师资的转型与培养  

86.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87.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 

88.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日记研究的思考

89.传统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的一次新突破 

90.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91.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9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9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性化、学科化、中国化 

94.制约我国大学英语词汇要求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95.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96.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97.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8.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99.基于经典英语模仿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最简策略

100.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01.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102.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03.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

104.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 

105.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  

106.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 

107.构建“4+2+1”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108.大学英语写作多样性评改反馈研究 

109.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110.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 

111.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调查研究  

11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3.应用数字化写作平台干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  

114.自主学习和大学英语教育 

115.对十年来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施情况的总结与思考

116.大学英语微课内容选择范围的研究 

117.大学英语传统视听说教学模式和网络交互式视听说模式的对比研究

118.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119.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生态化思考

120.《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教法初探

121.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122.论大学英语语法的地位 

123.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124.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建构 

125.我国港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比较与启示

126.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 

127.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8.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129.在线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130.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

131.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132.试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13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134.词语搭配现象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135.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篇4

关键词: 研究型教育实习模式 建构 背景 设计

面对未来社会人才要求,基础教育需要研究型教师来承担和推动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发展,但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现状相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普遍偏低。目前针对在职教师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短期培训,但教师普遍反映效果不好,形式化严重。本文认为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加以实施,可以通过完善毕业教育实习环节的内容设置,更好地培养学生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能力和素养,为他们将来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教学研究打下基础,故提出“研究型教育实习模式建构”的意见和设想。

一、探讨背景之一:基础教育对研究型教师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向未来社会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更高的规定:努力改变机械灌输式应试教育,提倡基于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基础教育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这些目标对基础教育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需要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的角色,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探究。设计教学过程,使它成为学生自我生长知识的过程;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对话者和共同探究者、学生知识自我生长的促进者。教学活动改变了单向、机械灌输,变得丰富和多变,教学过程中的偶然性、非设计性因素增加,开放性和互动性成为新课堂评价的中心,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研究能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

与课程内容改革相匹配,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反思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追求。研究型教师的内涵特征有:对教育教学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不同于纯教育理论研究者,也不同于一般有经验的教师;具有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能力,并能通过教学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较高境界,能够形成自己的教育研究特色。

然而,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状况是怎样的呢?下面以一个区的小学教师教研状况为例。本区共有城区和农村小学23所,承担的省级、市级教研项目,教学成绩在本区较靠前的4所学校平均5项,其他大部分学校基本为零,教师所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也很有限。在教研中他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找不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或申报了课题之后研究进展困难。虽然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不能和其完成的教科研项目的多少、发表的教科研论文的多少绝对挂钩、等值,但教科研项目和论文是教师对教学积极思索的结晶和呈现。这一例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部分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不足,距离研究型教师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在这个区的课堂听课中发现,教师教学设计意识较为薄弱,教学活动简单,教学效果常常不够理想。

普遍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对我国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从根本上普遍有所转变,那么所提出的教育高远目标将很难实现。

二、探讨背景之二:教育实习改革的要求

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倡议的“建基于实践经验”的师资培育原则的提出,对于教师教育实习理论与制度的研究与规划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教师教育领域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迪顿(P.F.Dearden)、赫斯特(P.H.Hirst)等人对师资训练性质的学术辩论而在教育实习上形成的“反思观”,费舍及泽兹纳等人进一步提出了“探究式”师资培训及教育实习模式。强调以反思为导向的实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互动。在教育实习阶段,“反思性实践”成为一个重要原则,其核心是培养实习教师“一种能够跳出来反观自身的能力”,即要求实习教师能够批判性地审视自身的行为及其行为发生的情境。

我国目前的教育实习由于受到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状况、学校自身特点和教育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实习模式并不统一,综合分析主要有:“委托定点”、“三结合”、“大分散”、“顶岗”、“混合编队”、“结合试用期”、“全程”等几种教育实习模式,对“顶岗实习”问题作出了实验性探讨。《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分别以《携手并进互惠共赢――记东北师大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1]和《走出教师教育的象牙塔》[2]介绍东北师范大学利用自身师资和科研优势服务于地方教育的创新举措:“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师范生顶岗实习,资助本校学科教法教师在实验区开展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反哺实验区。

但是,就我国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的普遍状况来看,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1957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教育实习暂行大纲规定,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师范生把平时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地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使他们基本上具有在中等学校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直至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目标仍基本沿袭了上述规定。

有文章指出我国这一目标的表述明显过于笼统,更没有具体的要求和安排,教育实习目标的笼统和模糊导致实习生即使达到目标也难以测量。还有文章指出,尽管长期以来人们把教育实习视作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应用的最终检验和对未来准备的适应性训练,然而并没有形成教育实习的整体观念和质量观念,对教育实习的价值、功能、作用等的认识与观念仍相对落后,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

韩立福等人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3]指出: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上具体存在的问题有:教育实习机制不完善、教育实习时间短、实习课程设置单一、实习方法单一、实习效果评估单一、指导老师队伍脆弱。《光明日报》刊登北京师范大学方增泉教授的文章《教师教育亟待建立国家标准》,[4]指出“我国目前教育实习环节薄弱”、“要完善教育实习顶层制度设计”、“更新传统教育实习观念”、“丰富教育实习内容与形式”、“积极寻求大学与中小学实现互惠合作”、“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体系”。

教育实习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重要的实践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高师院校如何通过创新课程和教学设计,使教育实习在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上发挥更好的作用,产生更好的效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问题的探索变得越来越急迫。

三、研究型教育实习模式设计:三方联动的个案实施

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是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低的各种原因中,高师教育对学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不足也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源头性因素,而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

高师教育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主要机构,其教学设计应面向当下及未来教育教学的要求,及时做出内容的调整和补充,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一般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中较偏重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较为模糊。高师院校在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从业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影响到教师培养质量。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教学研究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发现问题、设置研究过程、呈现研究成果等方面基本素养的训练。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提出以对学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型教育实习模式”旨在探讨以教育实习为依托,将高校教师的科研和实习单位的教研相结合,实习学校教师指导和高校教师指导相结合,创建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实习模式。

研究型教育实习模式强调,教育实习要立足于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以教育实习为载体,通过教育实习环节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完成对学生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一次个案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选题到研究设计、研究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学研究个案实施,达到熟悉研究的基本程式、形成研究的基本意识、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教学目的,为学生走向教学岗位开展教学和科研打下基础,提高教育实习的功效。

研究性教育实习模式内涵特征有四个方面:第一,以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基本宗旨;第二,以有效利用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实习价值为目标;第三,以实习生为主体的个案操作为基本形式;第四,以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协作为基本框架。

研究性教育实习模式功能定位有三个方面:第一,完成一次教学研究个案操作,熟悉和掌握教学研究实施的基本程式;第二,获得教学研究方法的指导;第三,培养起一定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踏上教学岗位开展教学研究打下基础。研究性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实习课题设计,实习生和高校实习指导老师共同设计实习研究课题,完善实习方案设计,并指导实习生对课题进行前期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和教学设想。第二阶段,课题实施方案的再次论证和修订,高校实习指导老师、实习生和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就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共同研究,并结合实习对象做出进一步调整。第三阶段,实习课题实施,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的共同参与下开展实习课题实施。第四阶段,实习生在高校实习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

参考文献:

[1]吉林日报[N].2010-1-6,(2).

[2]长春日报[N].2009-11-24,(2).

[3]韩立福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1).

[4]方增泉.教师教育亟待建立国家标准[N].光明日报,2010-1-27,(3).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篇5

>> 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试谈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素质培养 浅谈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问题 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全科化”培养研究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牲与规律分析 全科型2+3小学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与利用 当前我国本科层次全科型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思考与实践路径 3+1模式下重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探究 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究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素养对策探究 “UGS”视野下高校培养优秀农村小学教师探究 探究农村小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压力探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探究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专家型小学教师培养实践探索 浅析农村全科医生培养途径与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刘志强.重庆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全科教师[N].人民日报,2013-05-29.

[7] 卢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6).

[8] 王佳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篇6

1.美国金融研究生的商学院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强化金融研究生金融计算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3.多维互动式:研究生金融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4.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6.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模式创新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

7.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8.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9.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10.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11.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12.“分类协同型”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14.金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探析——以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为例 

1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录取1982年度硕士研究生

16.美国金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析

17.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18.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9.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创新能力——以金融学专业研究生为例

2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3.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24.金融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25.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6.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27.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28.金融专业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29.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生就业分析与探讨 

30. 财经类研究生“三个自信”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为例

31.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32.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基于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特点的分析

33.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4.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35.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6.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37.金融危机下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38.校企协同模式下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39.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40.西部地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41.谈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 

42.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43.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通胀惯性特征及货币政策研究

44.对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45.金融学中大数据思维的应用研究

46.试论金融学研究中大数据思维的运用

47.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48.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4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50.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51.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5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54.金融危机下研究生创业的几点思考

55.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56.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机制探析

57.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8.对匈牙利银行改革的考察——刘鸿儒同志在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报告(摘要)

59.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一九八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60.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择业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为例

61.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62.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63.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64.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6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1983年招考研究生试题

66.金融危机笼罩下美国高校研究生资助的理念、策略与价值借鉴

67.金融全球化新时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之思考

68.首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经济理论讨论会(金融组)综述

69.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

70.我国金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及供求状况研究

71.金融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72.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73.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4.金融危机下硕士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

75.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

76.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77.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78.金融学专业《计量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79.关于金融学科界定的探讨

80.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金融统计学》教材编写初探

81.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双师”制探索

82.金融学术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比较探究

83.东南亚金融风波与港元联汇制

84.全球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85.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

86.浅谈应重视金融电教教材建设

87.加拿大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科技发展的新举措

88.衍生金融市场的正面经济效应

89.金融危机时医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90.黑龙江省金融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91.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92.构建适应金融人才差异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93.转被动为主动——金融IT人才培养机制当与时俱进

94.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对接新兴服务业发展研究

95.新疆与全国金融学课程内容及体系差异分析

96.数理金融研究前沿与公司理财问题探讨

97.知难而上 创新突破 积极调整产业战略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98.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途径之浅见

99.吕家进——结合邮储实际积极做好农村金融创新

100.英语专业硕士金融翻译课程教法探索

101.全日制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制

102.一个执著金融梦想的人——记80级校友高飞

103.我亲历的中国金融教育历程

104.在国际金融的研究道路上

105.面试闯关终结金融职场“七年之痒”

106.总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甘培根谈——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107.美经济学家认为控制资本并非防范金融危机的良方

108.基于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金融硕士教育研究

10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111.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     

112.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113.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已婚女研究生压力源探析  

114.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篇7

>> 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内涵建设的思考 提升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与途径 高职院校外语学习现状分析 东盟桥头堡视域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创新策略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探析 高校外语教师培训现状的反思与建议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医学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对学校建设发展影响 浅谈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工作方式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析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差异特点的利弊 高职院校外籍教师聘用与教学状况调研 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微课制作与应用研究 关于民办本科院校外语教师选聘的看法 解释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创新研究 以 “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3-06].

[2]徐常娟.高职英语教师如何适应对媒体教学模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0).

[3]谢瑜丹.基于网络教学的高职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11).

[4]伊辉春.试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J].教育探索,2009(09).

[5]陈洁琳.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之我见[J].海外英语,2013(11).

[6]韩红霞.中职学习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学研究,2012(10).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篇8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习模式 分组策略

0 引言

目前,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各高校提高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许多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中被教师积极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逐渐得到践行。但在研究实践中也发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受到来自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等制约,已有的研究主要从项目的设置、小组组建、教师指导、考核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合作学习中科学的分组尤其至关重要。

1 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研究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作准备。小组探究法主要分为六个阶段:确定探究课题和分组、制定小组计划、开展探究、准备最终报告、呈现最终报告、评价成绩。本研究所指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指在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或实践环节中,教师以任务、项目、课题等为驱动,同学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完成相关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分组策略研究中,美国的嘎斯基(T.R.Guskey)提出异质分组的分组原则,在合作式学习中被广泛采用。所谓组内异质,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组间必须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少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国内在分组策略研究中主要是对策略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综上,我们看到,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分组策略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从早期重理论层面的研究转向根据具体的学科、专业及课程特点在实践层面应用的研究,但其研究对象大多数是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领域,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较为少见,已有的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多是操作层面的研究,而实证研究较少。

2 对分组策略学生的认知现状考察

为研究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对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的认知状况,本研究以浙江某高校管理学院为例,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搜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本研究基于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理论,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对于项目教学法中小组合作学的分组,学生参与程度二变量共设置15个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分组策略从小组人数、性别差异、成绩差异、组长能力四个维度考查;学生参与状态从学生目前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和对项目的参与程度三个维度考查。分析显示分组策略、参与状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克朗巴哈α值分别为0.810、0.748,说明问卷的信度是合适的。在效度检验方面,由于本研究所使用问卷项目参考已有文献,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效度。

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85份,有效问卷281份。样本结构情况如下:男性占43.2%,女性占56.8%;大二占34.6%,大三占37%,大四占28.4%。

为了解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先进行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

从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分组中小组人数、性别差异、组长能力与学生参与程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性别差异的影响最大,人数影响最小,成绩差异的影响不显著。

从方差比较上看,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对分组策略及参与程度的差异均不显著,年级对学生参与程度有显著差异(见表2)。从大二至大四年级的均值来看,年级越高,已开设门数越多,参与程度明显下降。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专业课中更多采用此教学方式,形式上的新鲜感没有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下降。另一方面,如表3、4所示,不同年级对小组人数认知、组长能力要求方面有显著差异,均值分析显示低年级喜欢人数相对多些,希望组长能力更强;高年级对组长能力要求不高。而不同年级调查对象对成员间性别差异、成绩差异的要求均无显著性差异。

3 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的优化建议

3.1 小组规模

小组的组建,鉴于高校管理类专业大多数采取小班化教学,6-10人较能兼顾各方面要求。区分年级差异,低年级段的人数可相对多些如8-10人,高年级度相对少些,如此6人左右。

3.2 成员的组合

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而组间异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尤其注重性别异质性能更好促进成员的参与程度。

3.3 组长的选定

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指令由组长监督落实。低年级段的组长注重对小组任务完成的领导能力;高年级段要求组长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可选取同学认可度高的同学为组长。

3.4 教学组织

分组策略仅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一个环节,而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辅之以更优化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如根据不同年级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的设计等。

4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对项目化教学中分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抽样范围有限,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还有待于更多的相关实证研究来检验。其次,限于能力和时间仅对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进行了研究,未来可以深入研究教学组织策略对参与状态及学习效果的影响机理。

参考文献:

[1]周远清.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大学(学术版),2009(11).

[2]陈晓.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5(04):30-31.

上一篇:高一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成果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课程改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