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5 18:02:48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1

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受挫的原因

(1)教师自身因素。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着眼点从“教师怎么教”转移到“学生怎么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的主要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证据分析、交流合作、得出结论,其中每一步骤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总之,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但是,一部分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的认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设计中轻视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作用认识不全面,对教学媒体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设计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有效的反馈机制等等。总之,由于教师没有调节好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者没有设计、调控好探究学习的氛围,不能充分发挥教学机智,低效率的课堂组织严重制约着学生,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生自身因素。探究式课堂学习是倡导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信息检索、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合作与交流、师生互动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体验情感、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整个课堂设计的核心。但是,目前无论师资力量,还是硬、软件环境,城市中学明显好于农村初中,加上市局招生政策向城市中学倾斜,公平教育缺失,导致农村初中优质生源外流严重,农村初中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这部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缩手缩脚,活动中没有信心,缺少耐心、恒心和毅力。同时在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归纳演绎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处于弱势的学生不会、也不愿参加探究活动。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心智方式、行为结果等方面与他人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日益产生自卑,使探究性学习活动受挫。

二、解决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受挫问题的对策

1.立足新教法,循序渐进,实现探究过程的优化

探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己探索问题的过程,获得物理知识。因此,探究性学习即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课堂中探究性学习要从一开始就达到最开放的探究性学习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教师的逐步指导和培养,学生最困难的是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给出科学性的解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先牵着走,后放手走”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要让他们学会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评价问题,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有力的解释等。在具体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程度与时间紧的矛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要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中去,往往耗时太多,完不成教学任务,其结果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探究性学习而探究。因此,笔者在课堂上使用逐步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侧重进行部分探究性项目的训练。探究课前,适当安排学生在课外找一些比较容易找到的小实验的材料或图片等,教他们一些查找学习资料的方法。然后尽量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解释现象及实验结果。最后逐步加大力度,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分析数据、纠正错误的推理,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乐趣,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养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立足新教材,实现探究资源的整合

探究式课堂教学倡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体现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新教材把探究过程与方法作为教材内容,通过“展现物理学研究过程”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突出“学生感知、认知的发生建构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为了重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笔者采取了三种措施:(1)充分展示物理学家探究的历史过程和方法;(2)让学生自主设计,独立进行科学探究;(3)引导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课外活动”、“信息浏览”等科学探究过程。物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物理教师去挖掘、去创造,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物理教材已不再成为物理课程惟一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学会寻找、整合、开发教学资源,在执行物理课程标准中,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从而不断丰富物理教学内容。

3.立足学生,分层指导,激励评价,为每个学生的不同发服务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讲解转变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后,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差异有个体差异、性格差异、认知差异等。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指导,即从探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加以不同的指导。如探究目标上可分层制定,问题情境可分层创设,小组讨论可分层组织、分层指导,探究性作业可分层布置。

在探究性学习中,激励评价应贯穿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学困生”,因为探究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的评语能起到鼓励与激发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可多样化,如在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后采用写“心得体会”、“成长记录袋”等都可以。教师采用这种分层指导、激励性评价的方式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网络 探究式学习 心理学习环境

武法提博士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一般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非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我们认为,非物质条件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环境,也可称为软环境,或精神环境,而物质条件一般是指物理环境,或称硬环境和物质环境。我们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业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在现代学习化社会中,心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心理学习环境是第一位的,物理学习环境是第二位的,物理学习环境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必须通过心理学习环境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在关注学生的物理需要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搭建网络化的物理学习环境容易,因为面对的是物,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心理学业习环境难,因为面对的是人。

近来,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网络技术的有效整合,已经初步地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性效果。网络探究式学习关键是探究,而非网络。实施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并不在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其说网上的技术重要,不如说网下的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是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关键,信息技术本身的教学意义是有限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单边参与不能自动地解决教与学的现实课题,也不能自动地产生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在此,“工夫在诗外”的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一系列的网络化学习活动必须在一个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心理环境之中运行,因此应该深入研究与人有关联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行为应该得到良好学习环境的有利支持, 这个学习环境就是我们要重点设计的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学习环境。

一、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从“教学环境”到“学习环境”

在此我们提出的二元化命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假设,而是要强调一种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学自身变革的需要。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以教师为权威的理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往我们过于关注教学环境的建构而大大忽视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过于关注教授者的环境需求而忽视了学习者的环境需求,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环境。我们认为,如果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该包括由学生自己决定要做什么、自己拟订学习计划及自己确定学习进度等。

在实施网络探究式学习时,学习环境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墨迹为自主自立的学习,从单纯重视学习的结果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变到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质量,从单一评价尺度到多元尺度评价从而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从封闭式学习转变到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学习,从学校中心的教学转变到终身学习。

二、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环境

1.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发挥潜能

如果说教师的支持对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具有重大意义的话,那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时间和对学习时间做适当的灵活性安排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为了设计出发挥个性、激发潜能的学习环境,在平时、周末及假期中,不宜硬性规定家庭作业的数量,只应做原则性规范,使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想做的事情。另外,由于探究式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自主建立学习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时会发生变化,会出现中途变换主题中研究方法的情况,因此对预定时间的灵活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往基础教育的课时一般为45分钟,而且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不变的时间原则,不通适应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如果学生的活动是小组讨论学习,反复练习,实验,实地考察以及访谈等,那种硬性规定为45分钟或50分钟的课时就不适宜了。应该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适当采用15、25、75分钟等多种时段,灵活调整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时间。很多网络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在课余时间里进行的。

2.设计学生自我负责的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主题大多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或是由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学生自由选择,并承诺完成时间,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我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以及主体能力。特别是在网络化学习的情境中,更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获得了自主和自律,必须同时接受要求和责任的约束,这一点以前我们强调得不够,只是一味追求自主、自律和全作,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网络责任的教育,学生并非只享受自主而不负责任。因此,网络化学习环境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与必要要求两个方面为重点。作为主体之后,学生能否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主体地位有效地自我发展,与其自身的主体能力有很大关系,没有主体能力就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学业生的主体性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如果学生提出了教师规定选择项目之外的替代方案,教师更应该鼓励和支持。

3.设计与社区共同学习、互相协调的学习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可以突破传统学校的封闭式校园,打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隔绝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融入社区,将社区的各类人员作为学习资源,从社区中收集大量探究性资料,作为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形成与社区共存共荣的态度,并转化为热爱社区以至更大范围的实际行动。

三、设计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学习环境

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从全球性视角思考问题并作出价值判断,以全球性全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学习环境。

1. 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拓展智慧技能的学习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所具有的创新特性,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提高学生智慧技能的问题。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自己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个性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特殊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协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应该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养成质疑习惯的心理学习环境。

2.设计开发共同生存的、具有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应该设计有利于学生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发挥文化多元性的环境,更应该设计超越文化差异而探究具有普遍性价值的理性和精神,这个环境应该可以提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作业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多文化共存社会的模式以及异文化之间碰撞的学习环境。学生所处的可以说是全球网络化时代,具有协调性、宽容性以及责任性等内涵的学习环境对于网络探究式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应用网络技术把学生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为他们创建有益地球和人类的共同体验学习的学习环境。

转贴于 四、设计有利于网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环境

1.促进学习目的的统一化和共识化

各个学校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统一的学业习目标体系。在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等基本理念问题上,学校的教师之间必须达成共识,由此才能为学生建权一个和谐统一的心理学习环境,教师也能有效地实现相互支持,取长补短。例如学生主体性发展主要应该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这四个特性就应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使之能够自觉地在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工作中贯彻这些理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适合于探究式学习的心理环境中进行活动。

2.追求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关联

应该说,学生所学习的每一个学科都有其明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学生面对着不同的学科内容。如果学科之间依然不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每个学科只考虑如何将本学科的知识内容系统、完整地教授给学生,很少有全面性、横断笥和综合性的教学,学生也就无法有效地获得统整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不利于展开探究式学习。一般而言,探究式学习不只是将知识的获得作为唯一目标,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教学和学习,问题则往往是综合性的,解决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各个学科的关联点,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

3.建构教师合作指导机制

由于网络探究式学习一般多采用主题式学习方式,比较淡化学科的界限,强调分科教学变领域教学,因此应该对现行的以班级教师制为中心的教师指导机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建立起一个教师协同合作的指导机制。传统学习环境中的很多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一作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师单打独斗的工作已经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尚未形成共识,有过创新进取行为但履遭挫折,少数教师心存安逸心态,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淡漠,少数教师人格特性比较封闭,学校缺乏民主气氛,教师再说儿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我们认为教师的合作机制可以由三个主要步骤构成:一是共同构思探究主题,以共同理解原则和共同参与原则原则设计探究主题;二是进行合作实践活动;三是成功体验的交汉,应该增加目标实践体验的交汉机会,重视失败的体验,相互借鉴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协作教学的类型可分为五种,学科内协同合作,同年级协同合作,跨年级协同合作,各学科综合协同合作和主题式的协同合作。

4.扩大学生学习体验的环境范围

信息化环境中的信息形态不人仅仅是电子化的,同时非电子化形态的信息对于问题解决学习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网络化探究式学习不仅需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以作探究之用,而且还应该从其它方面获取信息。学生应该与具有丰富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社会人士加强联系,与国际国内学校的广泛接触,从多方面挖掘探究主题、素材和活动内容,可以增进网络探究式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联系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另外,各种有效的社会设施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探究活动并不局限于校内,可以利用社区环境进行自然体验和社会体验。

5.鼓励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师生能够有效自如地应用信息技术是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首要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只有探究式学习而不见网络的情况,这样就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不相符合。可以说,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应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与交汉,例如学生共同利用网络观察日食现象、调查世界各地酸雨情况,通过网络交换共享资料,讨论研究成果等。这里提到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会直接影响到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体会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转变观念,所谓先有实践体验,才会产生观念。信息技术的观念不会凭空产生,不使用信息技术就不会产生信息技术的观念。因此,应该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氛围。

6.合理使用同龄与混龄小组学习增进脑力激荡

网络探究式学习当然强调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但同时也特别重视个性之间的相经作用,强调相互之间的脑力激荡、经验分享、相互支持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打破班级的壁垒,形成更加丰富的心理学习环境。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各种学习主题,通过同龄或混龄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渐加深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年龄层的相互学习,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不生提出建议,你年级可以减少尝试错误的过程,效果往往优于同龄小组的学习。

7.为学生搭建主动发表意见与探究成果的舞台

学生在网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收集、处理和发表信息的能力,而学生发表学习成果又是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这里指的发表能力主要包括运用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表达的能力,更应该包括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表达学习成果的能力。一般而言,学生比较擅长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而经较惧握口头或肢体表达,但是在网络探究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灵活发挥多种表达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表达能力,它既需要学生的文字表达,也需要学生的将学习体验和感受以口头和肢体的形式表达,更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把学习成电子作品,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学习素材或学习结果整合起来,并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自评学习成果,拥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对成长充满希望,更能增进人际关系的能力。

8.转变教学评价的标准

与接受式学习不同,网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态度和能力变化,而不是考试成绩或或分数评比,甚至可以扬弃量化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教师应该从学生活动或学习过程、报告书和电子作品、发表和讨论之中找出优点与不足,进行适当评价。网络探究式学习确实不能象一般学得以成绩进行量化评价,而比较适合于记述个人发展的内部评价,主要包括横向式个人内部评价和纵向式个人内部评价,注意记录和收集学生生探究过程的各种学习资料,如搜索过的网站,下载的各种资源,评价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以及发表时使用的原稿、图表、照片、光盘、主页以及网络作品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档案评价。

参考文献

[1] 武法提 《基于Web页的学习环境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 2000.4

[2] 《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 《教育研究》 2001.12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学习

《课程改革》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目前,“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易于操作的接受式学习仍有相当的“市场”,在有些教师心中还是挥之不去。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应努力改变学生以往的这种学习方式,让探究学习走进数学课堂,真正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呢?

一、构建好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也只有在这种充满“爱”的氛围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并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创设的情境,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检验某些数量关系,进一步探究数学思想,激发他们参与实践,培养能力。比如现实生活中的打折等问题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国庆节,商家都推出各种打折销售活动,请学生举出看到过的实际例子,然后选取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挖掘教材,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数学学科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的能力。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而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借课本,而应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针对教材中的例题、公式、习题等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学习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走向成功的彼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1.开展好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而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这样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时可以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储备,使原有知识结构与当前问题之间生成众多的联系;讨论交流时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合作探究既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潜能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让学生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事关教学是否成功。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探求新知。要尊重学生独立操作实践的情感体验,正视学生个体体验的心理差异和对学习内容的吸收感悟及心理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体验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和张扬,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挖掘。

五、及时小结,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小结是一节课的尾声。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与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是杂乱无章的结果。这些结果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但却有错有对。小结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的予以全面否决。要找出适当的契机给以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确信“我能行”。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知识奥秘探究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自身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的研究性活动。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探究成果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去探究创造,可激励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学习。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4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首先,探究问题的选择要符合认知适度原则。这一方面指的是工作量上的适度:探究的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需要太长时间进行探究;又不能太过简单,这样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失去探究的兴趣。每一次探究中,一般只含一个中心问题,进行一次探究循环过程即可解决。另一方面,适度性原则是指难度上的适宜。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问题的难度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如在学习化学必修1钠的化合物时,教师提出“为什么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的问题,这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没有联系,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若问题太容易,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如“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这个问题学生一看书就能知道结论,探究的价值不大。从学科知识看,探究问题的解决还得要自成体系,知识不能太零碎。如果涉及内容过于庞杂,知识较为零碎,那么在探究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就非常高,探究就不容易达成目标。

其次,探究问题必须具有一定价值,或具有知识建构价值,或具有能力发展价值,或具有社会发展价值。如在讲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可根据工业上烟气脱硫的原理,给出两个化学方程式:一个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另一个是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钙,这两个反应是工业烟气脱硫的原理。通过这个原理,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分析出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通过硫元素的变价可以分析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教师可让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硫可以与水反应”和“二氧化硫可以与碱反应”;再让学生去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时可设计一个药品的选择,提供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硫化氢、氯气和浓溴水。在进行药品的选择和分类之后,可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培养作用。

二、营造民主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探究

探究需要有勇气,有了探究的勇气,学生才会大胆地尝试,在尝试中发现,不断创新,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这就需要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环境首先是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影响下的以自己的意志主宰整个课堂的做法,应以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应具有亲和力,体贴、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个性,就具有了学习的主体性。其次是要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其正确与否,教师鼓励地注视和专心细致地倾听都会极大地鼓励学生。

三、学会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探究

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在探究活动中少走弯路,提高探究效率,最终取得探究的成功。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重要手段,而经常性地成功,就不断使学生得到满足,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方法。那探究方法有哪些呢?实验、比较、制图表都是重要的探究方法。

1.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通过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去探究发现新知识,体验探究过程,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又能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很好的培养。

2.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将相似知识点加以区别,并明确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复习概念的时候就可以把四个“同”(即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放在一块来比较,从而使学生对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清楚的认识。

3.制图表:在探究教学中利用制图表进行探究,可以使探究对象变得形象直观,数据罗列条理,变复杂为简明,更有利于学生进行高效探究。如在教学平衡常数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完成表格,探究在温度不变时,起始浓度不同时各平衡的联系,从而得出平衡常数的概念。

四、体会探究乐趣,促使学生乐于探究

教师应反思、总结探究的过程,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挖掘、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奇妙、艰辛、快乐,获得探究的成就感。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探究乐趣,才能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

在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教学中,在进行结论的总结交流时,学生会发现:探究是多么的奇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居然会导致元素的这么多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这样会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在进行元素周期表的探究教学中,通过总结探究过程中的方法,学生会认识到:元素周期表把元素纳入到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的内在联系,这也证明了物质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也具体体现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反思、总结,学生感觉到了科学方法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更乐于进行探究学习。

进行学生访谈时,在谈到关于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时,有学生是这么总结的:快乐中也稍含着些痛苦。探究活动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来分析得出结论,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中学到了方法,培养了能力,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合作探究中还与同学增进了感情。从这点上来看,探究是非常快乐的。但是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自己无从下手,非常痛苦,有时几次想罢手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时的高兴是无以言表的。同时在探究中我们也真正懂得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艰辛。不管前面是多么困难,我们都会在探究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往前走。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探究学习;实施策略

The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quiry Learning Strategy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Chen YuqiangGuo JianlanHu Xuanz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DongGuan Polytechnic,Dongguan,Guangdong,523808,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basic feature of inquiry learning, it obtains the core elements of inquiry learning is "problem", and proposes strategy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major implement inquiry learning should be taken, and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s in promoting curriculum reform in vocational computer education during the new period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level of vocational computer colleges.

Keywords: Professional Computer; Inquiry Learn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作为我国培育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新形势下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也对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教学模式,辅以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载体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更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克服这种弊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给新时期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研究依据,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水平。

1 探究式学习的概念

二战后,传统的仅以文化知识教育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当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放射成功后,美国受到极大的冲击和震动,开始了对以“纯知识教育”为目的的传统教育的改革运动。布鲁纳在伍兹霍尔会议上率先倡导“发现法”,提出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新教育观,应锐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其后,施瓦布在哈佛纪念演讲会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即“探究式学习”方法。随后,加涅从理论上对“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论证,自此,“探究式学习”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始兴起了。自诞生后,关于“探究式学习”的定义的研究各方面不尽相同,但现今认同度较高的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从各种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

2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要正确实施科学“探究式学习”,必须把握其基本特征。“探究式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指出的要建立的新教学方式,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等特点,倡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渗透于所有学科和教学活动之中。

2.1 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而“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目的是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引导并指导学生自己上机实践、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在自主性过程中关键是强调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动性。

2.2 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的目标灵活,内容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学生学习途径、方法不一,探究结果各异,是一种富有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人的研究思路,思考方法,认识角度是不一样的,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相互交流、讨论,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关键让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兴趣去挖掘真知。

2.3 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重视学生的探究、发现过程,强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去发现结论,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2.4 交互性

“探究式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探究学习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探究者与探究对象之间不断交互作用而生成知识、经验,完成学习内容的建构。

3 探究式学习实施的要素与策略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前苏联科学院院士马赫穆托夫是问题解决教学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关键是如何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解决分成三个阶段: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仍以课堂讲授内容的导向为纽带,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探究式学习”,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设计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迁移”为主线的、以问题为要素载体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程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理解知识、技能,获得活动经验,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学习创新,要注意如下策略:

3.1 创设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情境

我们说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从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主动获取。这种方式即新教课程改革提出的情景教学。这是一种将学习者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设置情景问题,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我们要学生“学问”,而不仅仅是“学答”。爱因斯坦也认为,问题提出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

高职计算机专业“探究式学习”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设置具有职业性、社会性、任务性和操作性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情境驱动具体教学过程。在创设情景过程中,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打散重组整合,并引入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态度,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在情景中明确探究目标,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2 突出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形势下,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光辉题词为指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休”的教学原则,从而使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就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只有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指导学生有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利和怀疑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之中。

计算机是工具,而且是一种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现代化工具,使用工具是一项技能,而技能的掌握只能靠实践。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教师给学生安排任务,下达任务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以任务为中心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理解知识概念,获取技能,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享创造与成功的喜悦。探究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乐学、爱学,真正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才能促使学生得到发展。

3.3 充分发挥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浪高过一浪,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也愈加感到新形势下的紧迫。叶圣陶大师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如何在探究学习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这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应做好学生学习中的方向引领、方法指导、习惯探究、辅导心理等,提高学习、应变及综合能力,不是代替、代换,否则本末倒置。教是为学服务,教师要做好的是示范作用,过程应该体现导向性、程序性、长效性,做到开放课堂、广纳善取、激趣引思,搞好学业引导,育人做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还必须重视课堂设计,做到五个精心:精心设计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学法指导。教师只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研究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才能克服“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三满”之弊,发挥主导,调动主体,教师愉悦,学生快乐,教有所得,学有所获,也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教育的真谛。

4 结言

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专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这就迫切需要培养出适合于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而“探究式学习”能很好地解决当前教学模式的不足,所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条件,需要教师具备思考、探究和营造探究教学环境的能力,而这对教学资源匮乏或紧张的学校来说不太合适。所以,对于“探究式学习”,在理论上仍应加大研究力度,在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世界一流的新教育理念引领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不断走向更高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苏豫,李科.“探究性学习”教学法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08(7).

[2]曹月盈.高职计算机探究性教学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李彰汉.试论探究学习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4]周鹏,吴秀飞.浅谈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09(7).

[5]靳玉勒.探究式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1.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6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搞好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喜欢物理,就要了解物理的探究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翻阅书籍或者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物理资料,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设激励性的探究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期待,让学生获得充盈感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由此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决心、恒心、毅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从心理上达到抗挫的目的。另外,物理学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教师还要善于将探究问题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因为学生对这样的探究活动兴趣盎然,必然想探究、爱探究。例如在向心力的教学中,可以把探究活动从课堂走向生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高速公路转盘,观察各种桥梁,制作“水流星”视频、照片等等。通过这些走出课堂的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会觉得物理鲜活、实用,而不再抽象、枯燥了,探究学习物理的兴趣定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先重形式,后重效果,逐步深入

学生学习了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不代表已经会探究,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需要经过量的积累。特别是对高一学生来说,在探究学习开始时,可先重形式轻结果,而不必求全求备,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各个要素都易于操作和实施,如果在探究之后再让学生谈感受,讲收获,学生可以说出许多,并能从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由此也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趋向。学生从类似这样比较简单的探究活动中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再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就能初步形成技能。学生掌握了探究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技能之后,就可以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以求得质的发展。这里以《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为例,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探究问题――探究自由落地运动的性质。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相对容易,但通过什么样的实验、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这种猜想则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个探究问题的重点就在于如何设计可操作的具体实验并进行实际测量,再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结论,这才是实质性的探究学习。探究小组通过思考、讨论可设计出多种方案,有利用秒表和米尺的,有利用书本上的频闪照片的,有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的,有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的,等等。通过这样具体而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对落体运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深刻的体会,真正达到科学探究教学的目的。当然,对于类似这样的探究学习的内容,教师的设计要适合时宜,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对于有些问题也应让学生有适度的“心理焦虑”,以利于激活学生复杂的思维活动,提高认知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心理。

三、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加强训练

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要会学习、会思考、会探索,这一思想,必须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要落实到具体学习行为中,防止由于方法不科学而受挫。对于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要有不同的方法。要结合探究学习的五个要素,把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归纳设计成不同的模式化的学习流程,让学生明白按什么样的流程进行探究学习是科学有效的。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技巧、规律,增强他们耐挫和抗挫的能力。

四、兼顾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个体能力水平与整体的差距,使之和谐发展。受挫的往往是少数,且是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多予关注。在分组安排上要科学搭配,以优带差,以优促差,达到“1+1>2”的效果。探究学习时,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都能按要求进入探究学习状态,通过探究学习,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对于学习中思维反应慢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不设置过多过高的学习壁垒。有些学习任务对于“后悟”的学生可适当放宽时间界限,并给予适当的知识铺垫,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探究任务,从而实现了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积极调控,防止优生侵占差生的学习资源,防止优生干扰差生的学习,防止优生剥夺差生体验过程的越俎代庖等现象的发生。

五、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好奇、感悟、反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是那样生动、有趣;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想象、质疑、理性思维的学习环境;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者周密思考,做好必要的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探究问题,科学安排探究作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形成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努力求知、发奋进取的积极状态,从而避免产生学习受挫的诱因。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 载体 构建 探究 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作为文化传递的工具,其内容与形式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信息社会,学习必须进入生产力要素之中,而且是作为最革命性的因素加进去。教育不再是灌输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教育必须担当起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任。事实上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体验有效思维的时间与空间,需要教师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会整合多种资源学习,去探索、感受学习的快乐。针对当前体育教育现状,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于2005年至2008年间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了部分 “以体育与健康为载体的探究式学习课程”的教育实验研究。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探究式学习课程是按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调整学习的内容、充实新的学习方式,是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一种补充。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变化着的、还未知晓其基本内容或规律特点的情景中,主动设问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各种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能应对急剧变化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解决了传统教育忽视对信息的获取、知识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的弊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2.课程的构建是现代学习者的需要。“体育与健康”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群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一个学生不论其知识多寡、能力大小都会对健康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每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从天真无暇的童年到历经沧桑的老年对健康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把“体育与健康”作为课题研究的载体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从文化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经验,让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践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确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教师、同学一起开发或创新课程,对学生实施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的教育。课程目标的选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每一位学生沿着自己的内在目的指引而发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构建新的认知。该课程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中学所学跨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对“体育”、“健康”进行完整认识和研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构建新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改变了传统体育理论课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把学生与社会分离,把学习与人的发展分离,学生被动的、零散的、僵硬的学习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的做法。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这样,既保证了向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科学知识教育的需要,又体现了知识性、科学性,着重解决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差的矛盾,体现了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

1.总体目标。以体育与健康主题研究为立足点,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以体育与健康主题的专题研究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研究、学会发展、学会协作、学会创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基础性学历和创造性学力水平,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让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方法和原则,知道“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知道健康的科学定义和保持健康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理解探究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理解它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评价原则。学会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参观、访问、调查、人际交流等获取、分析、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通过亲身实践构建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3)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选题、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访问、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或进行科学健身设计。初步学会常见的几种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等。

(4)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和体会,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大胆求异,细心论证”的科学研究良好习惯,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质与人格。

(5)让学生通过研究专题的选择、实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关注科学,关注生命,使学生懂得健身,学会健身,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

以人的健康发展必须与教育、家庭、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人的营养和体育锻炼保持协调的发展为理论,提供“健康与教育”、“健康与环境”、“健康与体育锻炼”、“青春期心理健康”、“与健康”、“健康与营养”、“人的生活习惯与健康”、 “体育与人文”、“体育与生活”、“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体育运动欣赏”等背景材料,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查、实验研究、文献材料分析等开放的主体体验实践,让学生思考、分析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状与未来,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对问题价值作出判断。

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一般分成四个层次要求学生分别对待。这四个层次是:认知、理解、掌握、运用。

认知――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现象或方法形成初步认识。

理解――能说明和解释、科学知识、研究方法、获取信息的方法及其以及能运用其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理和锻炼方法。

掌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探究式的主题活动来说明、解释或论证未知的体育与健康的一般理论、知识和方法。

运用――能在独立或与他人(包括教师)协作的情况下,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查、实验研究、文献材料分析等开放的主体体验实践分析体育与健康的一般问题。

四、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实施。探究式课程的实施一般包含:课题的产生,课题组的组成,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课题研究的结题等几个方面,我们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做法:

(1)学生研究课题的产生:通过讲座、介绍经验等使学生了解选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师生之间的座谈、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生活或学习中发现课题;通过搜集资料、访问专家、实践调查、观察研究获得课题;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提炼研究课题。

例如,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设计了“生活习惯与健康”;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后发现:富裕后的人们为了保持健康,只注重服用营养品进行药补,而很少关心体育锻炼或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学生们设计了“环境与健康”、“营养品与健康”等课题。

(2)学生课题组的组成。根据小组化、自主化和民主化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探究的课题在班中自主选择同一课题的研究者,组成2~6人的课题研究小组。

(3)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小组成立后,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专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分析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步骤,制定好详细的研究方案,并制定“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探究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4)结题。结题要求学生除了有相应的论文,还要有相应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时学生还要组织论文报告会或答辩会,或进行探究究过程的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激发继学生续研究、继续学习的热情。

2.课程的学习评价。

(1)评价的信息:探究式学习不考试,评价的信息由平时积累而来。重在过程,参考结果。我们制定了“探究性学习实录”和“探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记载。同时每一个课题组都有实验方案、研究计划、调查报告,每个学生都有研究总结、学习心得,都要参加研究报告的答辩。这些就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2)评价方法:A、基础性评价,对研究性学习中的经常性指标,如实验方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进行评价。B、发展性评价,通过“探究性学习实录”和“探究性学习手册”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发展点、有创新的地方进行评价。C、激励性评价,奖励优秀研究成果,对有思想、有内容、有创新的课题研究组进行表扬、鼓励,或把他们的研究论文推荐给校报和其他报纸杂志。

(3)评价的结果:建立学分制,把研究性学习评价纳入校本课程统一管理,定为限选课。每周一节,一学期为一个学段,学完一学期经考评获2个学分。

3.课程的组织管理。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构建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探究式学习课程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教师。教师定岗定位,责任到人。

(2)建立动态管理机制。①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研究的课题在按课题的方向自由组成2~6人的课题研究小组。各个小组独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②教师安排:同学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发邀请书,邀请校内外教师、专家、家长或学者参与指导。③课时安排:每周一节,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内。

(3)课程的学习形式:学生以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搜集资料、访问专家、分组讨论、听讲座、实践调查、观察研究、实验分析、调查分析等获取信息。

五、课程实施的体会与思考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探究学习;受挫;成因;对策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5-0022-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初三化学新教材使用已经全面铺开,按照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常常受挫。因而有的学生不能或不愿意进行探究学习,从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有的学生因屡屡不能获得探究学习的成功,而影响到了学业。基于上述问题,我们以此为课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初步总结归纳出学生受挫的主要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受挫的形式及其产生原因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受挫有的是存在于上述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的是存在于心理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的存在于知识经验,有的存在于教师指导方式方法,有的存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等等。

2.1 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受挫

2.1.1 对探究学习方式兴趣的变化

学生初涉化学之门,对探究学习往往表现为兴趣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随之淡化,直至没有什么兴趣,有的甚至厌烦或害怕进行探究学习。

2.1.2 学习没有信心

在探究学习中,有些学生与他人相比,常常表现为“后悟”或“不悟”,自以为不是学习的材料,与别人相比,感觉永远是弱者,因而参与探究学习时,缩手缩脚,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2.1.3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

探究学习需要每个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有的学生怕麻烦,缺少耐心、恒心和毅力,常常会被困难吓倒。

2.2 因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科学引起的受挫

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或方法不科学,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不科学因素,使得学生受挫。

2.2.1要求过高

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对学生探究学习所提的要求过高,学生因不能实现目标而受挫。

2.2.2 任务过多

教师为求在单位时间内多完成教学任务,一味求快,学生探究学习不深入、不全面,以至在质的方面受到影响,出现了夹生饭,学生因没有成功感而受挫。

2.2.3 速度过快

在小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兼顾到个体学习发展过程,仅以部分“优生”的行为作为学习节奏的标尺而演绎学习进程,导致少数学生没有收获而沮丧,不想再参与小组探究学习。

2.2.4 教师行为的影响

教师没有调节好自己的教学行为,或没有调控好探究学习气氛,或没有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调动学生等,使少部分学生受挫。

2.3 学生因知识经验能力的差异影响的受挫

2.3.1 知识经验方面差异引起的受挫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阅历不同,对问题的认识、理解或感悟也就不同,使思维在某一个环节受阻而受挫。如,某一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是直接经验体现出来,而对于一小部分学生则可能是间接经验,对大部分学生,探究学习可能是直接经验的重复,而对于一小部分学生则可能是新鲜的内容。面对类似的学习内容,这一小部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常常会因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中有障碍,而影响探究学习。

2.3.2 能力差异引起的受挫

在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归纳演绎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处于弱势的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设计实验,不会分析实验现象,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因而在行为表现、心智方式和行为结果等方面与他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产生自卑感而受挫。

2.4 因学生不良行为相互影响引起的受挫

在小组性的探究学习中,有的学生不注意合作,或不会合作,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侵占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探究学习资源,出现了越俎代庖现象。有的学生由于“活性”过大,好动好说,干扰了学能差的学生的认识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学能差的学生没有来得及想象、体验、分析与思考,就被别人拖动而被迫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造成成功完成探究学习的假象。学能差的学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类似无收获的探究学习,在内心深处往往把自己当成了丑小鸭而失去学习的热情。

2.5 因探究学习外部因素的影响引起的受挫

探究学习的某些外部因素,也易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影响,如探究实验中必需的用品缺少,探究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探究活动人员分组不合理,学生个体所引发的不利因素,学生害怕实验的危险性,有的探究学习耗时过长,花费精力过多等等,这些也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积极引导使兴趣保持持久,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要科学调节,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可以增设激励性的探究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期待,让学生获得充盈感来巩固、提高兴趣,由此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决心、恒心、毅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从心理上达到拒挫的目的。

3.2 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

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技巧、规律,增强耐挫和抗挫能力。

3.2.1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巧

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要会学习会思考会探索,这一思想,必须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要落实到具体学习行为中,防止由于方法不科学而受挫。对于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要有不同的方法。要结合探究学习的八个要素,把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归纳设计成不同的模式化的学习流程,让学生明白按什么样的流程进行探究学习是科学有效的。

3.2.2 先重形式,后重效果

学生学习了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不代表会探究学习,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需要量的积累。探究学习一开始训练时,要重形式轻结果,先不求全求深,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P12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是初中教材中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学习内容,它的起点很低,源于日常生活中身边的物质变化。学生平时对这一变化熟视无睹,但一经提出那么多的问题,学生就感到新奇,就想去探究。经探究学习,学生能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该探究活动非常简单,但学生却有生动而丰富的体验过程。从活动中学生能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初步形成技能。再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学生能说出许多,并能从中享受着成功的快乐,由此也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趋向。

学生掌握了探究学习方法和具备了一定技能,就可以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求质的发展。如,学生完成了“氧气的制取”探究学习之后,再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探究学习,就能显得轻松自然,等等。当然,对于探究学习的内容,教师的设计要适合时宜,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对于有些问题也应让学生有适度的“心理焦虑”,以利于激活学生复杂的思维,提高认知能力,激发创造性的学习心理。

3.3 兼顾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个体能力水平与整体的差距,使之和谐发展。受挫的往往是少数,且是学能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多予关注。在分组安排上要科学搭配,以优带差,以优促差,达到“1+1>2”的目的。探究学习时,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都能按要求进入探究学习状态,通过探究学习,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对于学习中思维反应慢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不设置过多过高的学习壁垒。有些学习任务对于“后悟”的学生可适当放宽时间界限,并给予适当的知识铺垫,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探究任务,从而实现了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积极调控,防止优生侵占差生的学习资源,防止优生干扰差生的学习,防止优生剥夺差生体验过程的越俎代庖等现象的发生。

3.4 激发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潜能,挖掘好,就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努力创设较大的发展空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探究作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形成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努力求知,发奋进取的积极状态,从而避免产生受挫的诱因。

3.5 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做好必要的学习准备

愉悦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投入学习,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都能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还要为探究学习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引导学生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等等。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范文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