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范文

时间:2023-03-12 15:35:07

抗过敏药物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1篇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阻断组胺I型受体,减轻过敏反应,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的皮疹、过敏性鼻炎的流清鼻涕和打喷嚏。

代表药物就是扑尔敏,这种药物的特点是起效迅速、可靠,广泛用于市面上所见到的感冒药物里,主要作用就是减轻流鼻涕、打喷嚏症状。对于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的皮疹,也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物美价廉,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有嗜睡作用,人们服用药物后易犯困,不能进行开车等活动。对于个别频繁咳嗽的孩子,服用扑尔敏后也可迅速止咳,效果非常好,可作为感冒咳嗽的应急药物。另外一种常用的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就是赛庚啶,主要用于荨麻疹和人工荨麻疹。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还有一个不足就是疗效维持时间短,只有4小时左右。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比起第一代抗过敏药物来说,属于长效药物,一天只使用一次。抗过敏的效果略逊于第一代,嗜睡的副作用更少一些,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反复的过敏性皮炎。代表药物有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后者稍微有一点嗜睡作用,但不同的人反应会不一样,个别人的嗜睡作用更强一些。这类药物主要对抗的症状有:频繁打喷嚏、流清鼻涕、流眼泪、眨眼睛,还有就是鼻涕从嗓子往后流入咽部导致的频繁咳嗽,这种咳嗽的特点就是早晚厉害,或者和关系密切。不同的人对这两种药物的反应不同,可以尝试选择更好的一种。其他的第二代药物使用得比较少,比如息斯敏等。

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抗过敏药物就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哮喘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过敏性咳嗽(运动后或者吃甜食、过咸的食物后)。因为一个完整的过敏周期是一个月,所以顺尔宁的疗程也最少是一个月。

和顺尔宁相似的一种药物是酮替芬,其抗过敏作用弱一点,嗜睡的作用多一些,可以选择在晚上使用,对于频繁咳嗽效果更好一些,关键是价格便宜,一个月的费用还不到3元人民币,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哮喘患者还是很合适的。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扑尔敏过敏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TQ46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a-01

1 临床资料

患者霍某57岁,搬入新居一年,反复出现流涕、眼痒、打喷嚏且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考虑为老年性哮喘,既往无过敏史。给予静点头孢哌酮(皮试阴性)过程中肌注扑尔敏10毫克,5分钟后出现胸闷、气短加剧、面色苍白、出汗,并且意识不清,当时血压60/40mmHg,考虑为头孢哌酮过敏,急给予副肾0.1肌注、多巴胺静点、氟美松10mg静注、吸氧、扩容、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静点等综合治疗半小时后症状缓解。第二天,静点氨茶碱半小时,肌注扑尔敏后又出现上述症状,抗休克治疗50分钟后症状缓解。两天均在应用扑尔敏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所以考虑为扑尔敏所致。

2 讨论

药物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药物这种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激发引起广泛的Ⅰ型变态反应,使组织释放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速内渗到组织间隙,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1]。

很多药物都可以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但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也能过敏是因为: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种类繁多,而且发生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抗过敏药之所以能抗过敏,主要是它们阻断了过敏反应的某一重要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但它不能阻断过敏反应的全过程,所以仍然可发生过敏反应。而且,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的症状会更加严重,轻者表现为各种药物性皮疹、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

过敏性休克病情凶险,一旦明确诊断,立即停止致过敏药物。给病人去枕平卧位,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常用的抢救治疗药物为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肾上腺素(0.3-1mg肌肉注射)、多巴胺、间羟胺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一般按病情调节剂量进行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抗组胺药:异丙嗪、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补充血容量: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及心电图。必要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该药引起过敏性休克很少见,因此,应用抗过敏药后原有症状未能改善、反而较前加重,应想到抗过敏药过敏所致,就要立即停药。一般情况下,这种过敏应在停药数小时后症状逐渐消失。扑尔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所以临床医生使用该药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发生,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

参考文献

[1]陈国伟,王鸿利,王纯正,等.现代急救内科学[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178-179.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3篇

随着过敏人群的增加,临床抗过敏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不能合理使用,导致某些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烦恼的同时,增加经济开支。抗过敏药物的研发与过敏的发生机制有关,临床上医务人员应对过敏原因作出科学正确的诊断,再根据药物特点合理选择抗过敏药物,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过敏的原因

患者体质问题:体内特异性抗体形成过高,抗过敏药物难以抗衡;体内抗体水平过低会无力抵抗过敏原,进入体内消化道黏膜的通透性过高,大量食入性过敏原吸收体内,超过抗过敏药的制约能力。

患者所处环境的多变性,包括气候变化、体力活动、精神紧张、饮食衣着、工作忙闲等。

难以彻底避免接触某些过敏原,如屋内灰尘、花粉、霉菌;有些过敏原如香烟烟雾、化妆品、敌敌畏等,即使个人可设法避免,但在与他人交往中仍可接触到;某些物理性致病因素,如风、湿、寒、热等更难避免,即使每天服用抗过敏药物,也防不胜防。

有些变态反应性疾病所致并发症的不可逆性:由于充血、水肿、血管渗透性增高、局部引流不畅等原因,往往容易发生局部感染,感染与过敏又常互相影响,使抗过敏药物失去预防与治疗作用。服抗过敏药丝毫没有作用,在强调和实行包括有针对性的脱敏疗法和积极预防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抗过敏药物,能够减弱可能发生的变态反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抗过敏药预防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

抗过敏药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抗组织胺药:常用的有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息斯敏、特非拉丁等,对皮肤黏膜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有良效;对血清病的荨麻疹也有效,但对有关节痛和高热者无效;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用药剂量应个体化,驾驶人员或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时应避免使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强的药品。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等。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钙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主要有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通常采用静脉注射,起效迅速。钙剂注射时有热感,宜缓慢推注,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律紊乱,严重的可致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

免疫抑制剂: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等。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根据上述四类抗过敏药物的特点,临床上使用抗过敏药物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原则。①口服抗过敏药的使用宜及时,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用药。②抗过敏药物服用后可引起镇静或嗜睡,多数患者都能在数日内服用耐受。抗组胺类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间的安全幅度较大,治疗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停药数日后即可消失。最常见的是药物的镇静作用,表现为白天思睡,多数患者都能在数日内耐受,但高空作业、驾驶及精密机械操作者在工作前不得服用。③抗过敏药物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舒、便秘、腹泻等,可随药物使用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进食时服药也可减轻不良反应。④孕妇、婴幼儿及老年人应慎用。而且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范围较大,但因应用甚广,药物的急性中毒亦可发生,特别是儿童误服后中毒较为常见。⑤如治疗期间感觉到症状加剧(喉头黏膜水肿、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或应用抗过敏药物3天后仍不见疗效的患者请及时就医。⑥用药期间患者饮食以清淡为宜,禁食辛辣食物,避免搔抓皮肤或热水洗烫,并暂停使用肥皂。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不宜饮酒或同时服用镇静、催眠及抗抑郁药物。⑦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应用:对过敏症状以清晨为重者,可选用长效的拮抗剂于睡前服用,既可解除症状,又避免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并注意给药时间,如阿司咪唑与食物同服,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宜于餐前1~2小时服用。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4篇

第一代抗组胺药,中枢神经活性强、特异性差,故有镇静和抗胆碱作用,用量逐年减少。服用此类抗组胺药需注意:(1)车船、飞机的驾驶人员、精密仪器操作者在工作前禁用;(2)患闭角型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增生、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癫痫患者慎用;(3)某些抗组胺药经肾排泄、肾功能损害患者,服用时可能需降低药量:肝功能损害患者服用吩噻嗪类时应注意:(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新生儿和早产儿对本类药物抗胆碱作用的敏感性较高,不宜使用;(5)老年人对抗组胺药较敏感,易发生低血压、精神错乱、痴呆和头晕等不良反应,要适当减量。

第二代H1抗组胺药,对中枢的抑制作用不大,不易产生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和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又称为非镇静性抗组胺药:且大多具有较第一代药物更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药效维持时间一般较长。每日用药仅1~2次即可。因而受到了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欢迎,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是抗过敏最常用的第二代H1抗组胺药,占主导地位。近年来,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口服制剂和第二代特非那定、阿司咪唑、阿伐斯丁等用量明显减少,已退出主要品种目录。有的正在被淘汰。

老年皮肤瘙痒症与防治

郝平生

老年皮肤瘙痒症属于皮肤瘙痒症。一般说瘙痒与老年人的皮肤干燥和萎缩有关,冬季多见。如老年人出现了此症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排除是否有糖尿病或其它内科疾病的发生。临床上所见糖尿病或肿瘤病的患者早期可以以皮肤瘙痒作为主要症状。老年人如出现瘙痒症状时,通过相关辅助检查先排除内科相关疾病。不要单单认为就是皮肤干燥所引起。

(2)通过一些生活的小细节可减少或减轻此症状的发作次数或严重程度。如改正老年人洗澡多的习惯和洗热水澡的习惯。洗的多了皮肤会更干燥,中医认为此病的产生多由老年人阴血亏虚引起,平素要做好皮肤的润泽保护,可每日用百雀灵等滋润皮肤,洗澡时尽量不用洗涤用品如沐浴露等。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5篇

文/杨绪军

常言道“良药苦口”,很多人拒绝中药也是因为怕它苦的味道,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给我们推荐了几种甜味中药,这些药不仅喝起来感觉很好,而且能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家里不妨常备一些。

冬日滋养:罗汉果

罗汉果对肺、肠有一定的滋养功效,冬天干燥,服用罗汉果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另外,罗汉果中的甜甙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罗汉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衰老的作用。

服用罗汉果非常简便,煎水、冲泡饮用即可,也可以直接咀嚼着吃,每天冲泡两次、一次10克即可。

帮助消化:大山楂丸

大山楂丸的主要成分是山楂、麦芽和神曲,此药具有很好的通便、助消化的功效,对胃部食物积滞效果更为显著。吃了油腻食物不消化,服上一颗,一般20分钟左右会消除症状。

除了大山楂丸外,饴糖也能比较好的助消化,不过现在医药铺里卖的比较少,您可以去问问卖糖炒栗子的店家,也许会在那儿买到饴糖。

润肠通便:麦冬

便秘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尤以老年、女性多发,王主任为此开出了略带甜味的“增液汤”。您可以买来元参30克、生地24克、麦冬24克,水八杯,煮取三杯,加蜂蜜60毫升,分三次温服。增液汤能增加胃肠蠕动,润肠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如此,增液汤的冬季去燥效果也很不错,不过糖尿病患者慎用。

止咳化痰:金橘丸

平日咳嗽了,大家可以吃点金橘丸,或喝川贝枇杷露。川贝枇杷露药味甘甜凉润,止咳效果也不错,特别适用于小儿。小儿可少次频服,如每次喝三小勺,一天六七次均可。王主任提醒,痰多的时候,将川贝枇杷露和鲜竹沥兑在一起,化痰止咳效果更好。但对于四肢冰凉、痰清色白、苔白腻或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鲜竹沥。

治关节损伤药物要间隔服用

文/郑帆影

对有关节损伤如轻、中度膝关节炎者,可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口服保护软骨的药物,主要有硫酸和盐酸软骨素两种类型药物。这两类药物都可以长期应用,一般无副作用和害处。不过为保险起见,建议用药3到6个月后停药3个月之后再用。此外,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关节、保护软骨也很有效,一般每年一次,每次注入四五针即可。

另外,专家还提醒,伴有急性炎症(如较重疼痛、关节积液、关节肿胀等)的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消炎止痛药,此类药物无论中药、西药均对胃肠道有刺激,长期特别是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有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的危险,应定期检查。

对膝关节最有好处的锻炼是增加股四头肌力量。具体方法是平卧,膝关节绷直,直腿抬高,还可在踝部挂一个1到2公斤重的沙袋,每次反复抬腿20~50次,视个人的体力确定,每天1、2次,而且要长期坚持。同时要避免爬山、上下楼,这些运动可以锻炼体力,但对膝关节有害无益。另外,要避免半蹲位时反复扭转膝关节,这是对膝关节有害的锻炼,会损伤髌骨软骨。

抗过敏药这样吃不犯困

文/王海亭

在用抗过敏药时,许多人容易出现嗜睡的情况。虽然用于治疗过敏的抗组胺药已研发出第三代,明显减少了嗜睡等副反应,但仍有少数人服药后会犯困。如果减少剂量又会影响药效,建议患者尝试改在晚上吃药。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6篇

很多人并不知道,抗过敏药也会导致过敏。当服用抗过敏药而发生过敏症状加剧时,却误解为药量不够,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许多抗过敏药本身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因为,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活性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又极为复杂,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当抗过敏药物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重要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仍能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资料显示,许多抗过敏药都能导致过敏反应。如常用的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可引起药疹、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扑尔敏可引起固定性药疹(一块或多块钱币大小的圆形红色斑疹),皮损多位于手背、胸部、,有时会累及。常用的抗过敏药还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其合成的代用品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等,均可导致湿疹型、荨麻疹型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多形性红斑等。非那根类抗过敏药还能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患者全身或大部分皮肤红肿,呈铁锈色,表面有大水疱,摩擦后大片水疱膜脱落,形似大面积Ⅱ度烫伤,病情极为严重,应及时救治。另外,外涂抗过敏药配制的药膏,也容易引起涂药部位出现接触性皮炎。

抗过敏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药物大多是一种半抗原类物质,它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后,才会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人发生过敏。

应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甚至休克,应想到是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应积极给予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果就诊及时,基本上可以做出诊断。

对于疑为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物,可做皮肤试验(如斑贴试验、划痕试验)、黏膜试验或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1%的稀释液做皮内试验,但可能存在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相符的情况。对于导致危重过敏反应(如哮喘、休克等)的药物,如果一时未能弄清楚,亦不宜做激发试验,以免发生意外。

注意抗过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与非抗过敏药物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过敏反应要相鉴别。尤其当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时原有疾病不愈甚至加重的话,应鉴别是原有疾病恶化,还是抗过敏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以防继续用药或加大剂量导致原有疾病加重。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7篇

一、对症选用是关键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偏热性荨麻疹用安泰乐疗效显著;顽固性荨麻疹可联合应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对于急性荨麻疹就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物;而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因治疗时间长,则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或其他副作用相对较少的药物,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过敏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即联合用药。

用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要各属于不同的类别: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使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二、不宜长期服用一种药

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长期吃一种药物,会带来不少问题。首先,抗过敏药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其次,抗过敏药都有毒性作用,长期服用,这些毒性成分积累起来,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服用某种抗过敏药,超过一个月时就需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或者因时制宜,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

三、加大剂量要慎重

还有一些患者,服用抗过敏药后,发现没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误以为是药量不够,于是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抗过敏药物也可导致过敏,其中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如有些病人服用扑尔敏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及腹痛等反应,少数病人甚至会发生血象的异常,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如果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后原有疾病不愈反而症状加剧时,应考虑到药物过敏,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而继续加大剂量。此外,能够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如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过敏反应仍可发生。所以当使用一种抗过敏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换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抗过敏药。

四、及时用药效果好

抗过敏药物应随身携带,一旦出现过敏先兆,如打喷嚏、眼睛发痒和流鼻涕等,就需马上服用抗过敏药,这样才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五、睡前用药更安全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8篇

其实,您对抗过敏药的认识也许已经过时了。想知道新一代的抗过敏药有什么优点吗?想知道服用抗过敏药有什么窍门与禁忌吗?

抗过敏,不再让人昏昏欲睡

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多达数十种,通常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以扑尔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过敏药,这类药还包括多虑平、赛庚啶、异丙嗪(非那根)等。

第一代抗过敏药价格便宜,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及晕动病(如晕车、晕船、晕机)等疗效可靠,因此在广大老百姓中使用相当广泛。不过,服用后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是第一代抗过敏药的“硬伤”,令很多人不敢轻易选用。

而第二代抗过敏药则有效避免了这些不良反应,常用的有开瑞坦(氯雷他定)、赛特赞(西替利嗪)、皿治林(咪唑斯汀)、息斯敏(阿司咪唑)等。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一般不产生或仅有轻微的嗜睡作用,对用药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较小,因而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尤其对一些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等特殊人员及慢性病患者更为适用。

服抗过敏药,不必“忠贞不二”

过敏性疾病很难短期治愈,很多患者在使用一种药物有效后,便会长时间使用这种药物,很有点“忠贞不二”的味道。其实,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倘若长期吃同一种抗过敏药,则非常容易引起耐药现象,导致药效下降而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此外,抗过敏药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后对人体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因此,不宜将同一种抗过敏药长期使用,一般超过一个月就需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如果服用抗过敏药后效果不明显,也不能擅自加大药物的剂量。

服用抗过敏药还应特别注意时间和次数。凡是轻度过敏的患者,一般每天只需服药一次。根据过敏发作时间的不同,服药时间应有所区别,例如:过敏症状出现于白天者,应于晨间服药;症状出现于晚间者,则应在临睡前服药。有些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容易引起嗜睡、头昏、头痛、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因此最好在临睡前服用。

小心,抗过敏药本身也致敏

许多抗过敏药本身也会引起过敏反应,比如扑尔敏(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还有异丙嗪、苯海拉明等),有些人服用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少数人甚至会发生白细胞数目减少、血小板减少。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能放松警惕,一旦发现有药物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换用其他药。

小贴士

抗过敏药使用提示

尽可能避免与感冒药同时使用,因为许多复方感冒制剂中都含有扑尔敏等成分,容易造成重复用药。

服药期间避免饮酒。

避免与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等)同服,否则可能引起头昏、全身乏力、运动失调、视力模糊等中枢神经过度抑制症状。

前列腺增生、幽门梗阻患者应慎用赛庚啶、苯海拉明;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异丙嗪。

服用第二代抗过敏药时,禁止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咪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氟康唑等)同用。

心脏病患者应避免使用第二代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9篇

有一些人,吸入、食入或接触某些物质(抗原物质),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油漆、寄生虫、虾、蟹以及药物像青霉素类、磺胺类等,会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即过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这些人便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过敏体质可以与生俱来,也可以与环境变化、饮食结构改变、年龄增长及健康状况异常等有关。

认识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四突出”:痒、水、红、反复

过敏反应第一个突出的症状是“痒”。如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出现的皮肤、鼻部瘙痒等。只要出现瘙痒,多半离过敏不会太远。

第二个突出症状是“水”多,这个“水”可以是水肿,如荨麻疹的风团、接触性皮炎局部皮肤的水肿,水肿又会引起一些别的症状,如过敏性鼻黏膜水肿引起的鼻塞,支气管水肿、小气道狭窄引起的哮喘,胃肠道黏膜水肿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症状。另外表现为皮肤水疱、大疱、皮肤渗液、眼鼻支气管黏膜腺体分泌增加导致眼泪多、鼻涕多和痰多等。

第三个突出症状是“红”。如皮肤过敏出现皮肤红斑、红丘疹,眼结膜过敏导致结膜充血,过敏性鼻炎引起鼻黏膜充血等。

最后一个突出反应是“反复”。患过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都感到过敏性疾病很麻烦,很顽固,常常反复,只要碰到那些相似的过敏原就会发病,而且这种发病具有不可预测性。

抗过敏药 选择多多

常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分成4类。

(1)抗过敏药:抗过敏药主要有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常用的有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西替利嗪(仙特敏)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主要用作止酸剂,如治疗胃溃疡,但有时也用来抗过敏。

(2)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此类药物能稳定致敏细胞膜,阻止组胺等多种过敏反应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释放。常用药物是色甘酸钠、酮替芬、甲奎吩嗪(波丽玛朗)、扎普斯特(敏喘宁)和曲尼司特(肉桂氨茴酸)。

(3)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的有地塞米松、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

(4)其他:静脉用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反应停(沙利度胺)、氨苯砜(DDS)等。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素、支气管扩张药等也被用来配合治疗过敏症状。除此之外,还有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转移因子等。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抗炎症介质白三烯的药物孟鲁司特钠(白三平)被用来治疗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开辟了抗过敏治疗的新途径。

作用不同 特点各异

抗过敏药抗过敏药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类型的与之有关的过敏疾病。目前将抗过敏药(H1受体拮抗剂)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也有人将一些更新型的,与受体结合更牢固、不良反应更小的H1受体拮抗剂称为第三代。第一代抗过敏药的特点是半衰期短(一天要服用数次)、易通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有抗胆碱作用(导致口干、加重前列腺肥大者的尿潴留),以及与组胺受体的结合牢固度低、独占性差(临床效果差),但是价格便宜。这一类药物有苯海拉明、扑尔敏、酮替芬、赛庚啶、羟嗪等。

第二代抗过敏药的主要特点是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少(所以嗜睡作用轻或几乎无嗜睡),半衰期长(服药次数减少),抗胆碱作用轻微(口干和引起前列腺麻烦减少),以及受体结合力强、占有率高。除此之外,有些新型的抗过敏药如白三烯不但有抗过敏作用,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而且起效更快,作用更强。属于第二代抗过敏药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伊巴斯丁、咪唑斯丁等。

由于有些抗过敏药被发现对一些特殊体质的人有心脏毒性而逐渐退市,如特非那定(敏迪)、阿司咪唑(息斯敏),近年来又不断研发出了一些没有心脏不良反应的新药如非索菲那丁、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这些新上市的抗过敏药与受体结合更牢固,疗效好而不良反应轻。

不过,抗过敏药仅仅是阻断了组胺和组胺受体结合这么一个环节,所以并没有预防过敏疾病发生的作用。

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曲尼司特、富马酸氯马斯汀(克敏停)、色甘酸钠等属这类药。这类药有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或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达到抗过敏作用,可以配合抗过敏药用于一些慢性过敏患者。

皮质类固醇激素(又叫糖皮质激素)为强效的抗变态反应和抗炎药物。系统用药主要针对急性皮肤反应或严重的皮肤反应、中重度过敏性鼻炎、严重哮喘或哮喘持续发作以及过敏性休克等。而各种类型的外用制剂,如滴眼液、滴鼻剂、皮肤外用霜剂、软膏剂等对于一些症状轻微或慢性反复的眼、鼻、皮肤过敏反应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被用来辅助治疗过敏性疾病,其目的是使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正常,达到长治久安。使用免疫调节剂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要几个月,才能慢慢改变机体免疫状况,如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剂来调节免疫,隔天注射1次,要1~3个月。另外,免疫调节剂调节不够灵敏,有些人会感到没有效果,这时候只有换另一种免疫调节剂来试试。

脱敏治疗是另一种免疫调节的方法。如尘螨过敏患者使用尘螨提取液少量定期注射,以逐渐达到脱敏目的。

用药答疑

1

外用抗过敏药物有什么优点?

外用抗过敏药物是指将皮质类固醇、非激素类抗炎药等制成皮肤外用剂、鼻喷剂、滴眼液及口腔喷剂。使用方便,局部药物浓度高,系统吸收少,因而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剂型有溶液、洗剂、粉剂、酊剂、霜剂、软膏、凝胶和硬膏等。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皮损特点选择应用。如急性湿疹,水疱渗液较多时,不易应用霜剂、软膏类,而应该使用水溶液湿敷,这样有利于水分蒸发、创面干燥。而慢性湿疹、皮炎,皮损往往增厚明显,角化过度,这时适合应用软膏剂或酊剂;如果再用塑料薄膜封包数小时将更有利于药物吸收,软化角质。

2

口服抗过敏药物有何讲究?

抗过敏药在药学上称为抗组胺药。前面已经讲过,抗过敏药物有第一代和第二代,各有不同的优缺点。服用时,除了考虑疾病本身以外,还要考虑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以及身体伴随的其他疾病。

如第一代抗过敏药中,部分有嗜睡作用,部分有抗胆碱能作用,因此,不应在学习、工作时(特别是驾驶、高空作业、使用利器时)使用;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者服用第二代抗过敏药时,要当心加重尿潴留。有嗜睡作用的第一代抗过敏药睡前服比较好,既能止痒,又能助睡眠。

很多情况下,医生喜欢将第一代抗过敏药作为第二代抗过敏药的补充。第二代抗过敏药疗效好、服用次数少、嗜睡作用小、不良反应轻微,因此是抗过敏治疗的首选。尽管近年来发现个别抗过敏药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一些心律失常,但大多数第二代抗过敏药按正常剂量服用是安全的,而且长期服用并无加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更新型的抗过敏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菲那丁、左西替利嗪,服用起来更放心,而且疗效更好。若患者伴有肝肾功能障碍,则应选择不加重肝肾障碍的抗过敏药。如西替利嗪因为不经肝脏代谢而从肾脏排出,所以能够用在肝功能不良的患者。而那些需要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的抗过敏药,不但在肝功能障碍时不宜使用,更不能和其他同样通过此酶代谢的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的毒性。如不宜将咪唑斯丁、伊巴斯丁与红霉素类和西咪替丁以及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氟康唑合用。若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期间患其他疾病,应该告诉医生自己的服药情况,以供医生选择药物时参考。

3

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有何不良反应?

激素可以说是医生手里治疗过敏性疾病特别是严重过敏性疾病的一张王牌。恰当合理地使用激素,可以最有效地控制过敏症状。无论是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只要用激素症状肯定会缓解。因为激素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抗毒素作用。

然而,皮质激素虽然能够迅速帮助我们阻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如果长期、大量应用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血压、血糖增高,血钾降低,骨质疏松,并发感染等,至于满月脸、蛙腹、水牛背已经算是轻的了。因此,无论是系统应用还是外用皮质激素,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有规律地使用,都要十分注意适应证的选用、应用的时间和药物的剂量、强度,尽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

4

孕妇能否使用抗过敏药?

孕妇由于正处在生理变化的特殊时期,腹中胎儿是医生用药的主要考虑对象。一般来说,在怀孕时期,尽量不要用药,即使是外用抗过敏药物,也没有十分安全的。目前大部分的药物临床验证仅仅能够做到动物实验安全,也就是安全B级,在人体是否安全尚无定论。但是有一些临床使用时间较长、较古老的药物,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和观察,被发现对孕妇使用还是安全的,因此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类药物。如皮肤过敏瘙痒,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但是含有樟脑的复方制剂不宜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剂一般对孕妇及胎儿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对缓解过敏所引起的皮肤瘙痒有一定帮助,特别是荨麻疹;抗过敏药中的扑尔敏一般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有很好的抗过敏作用,在过敏性疾病非常严重或影响孕妇生活时,还是可以使用的。其他很多属于B级的药物,要医生权衡利弊,只有当利大于弊的时候,才可以慎用。

5

儿童使用抗过敏药应注意些什么?

在抗过敏药中,有一些专门针对儿童使用的制剂,如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富马酸氯马斯汀糖浆等,这些儿童制剂对1岁(有些说明书标称为2岁以上)以上的儿童是安全的。对1岁以下儿童可以用的药物并不多,主要是缺乏可靠的临床安全验证。因此,儿童用药的原则是:(1)1岁以下尽量应用外用制剂;(2)能够用儿童制剂的就不要用成人制剂;(3)能不用激素类制剂的尽量不要用,无论是外用还是系统给药;(4)如需要,尽量使用弱效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如氢化可的松霜);(5)尽量不长期给药,除非万不得已。

6

高血压患者使用抗过敏药有什么讲究?

高血压患者使用抗过敏药应谨慎,因为大部分抗过敏药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第一代抗过敏药虽然对心脏的不良反应比较少,但也会引起心跳过速或过缓、心慌、头晕、血压下降,使心衰加重;第二代抗过敏药中的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已被肯定,目前已被淘汰;其他二代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丁等在正常剂量下是安全的。当然与第一、二代药物相比,一些新上市的新型抗过敏药如非索菲那丁、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不良反应更小、疗效更好,特别是对心脏的不良反应也显著降低。因此,高血压尤其是心脏功能不良的患者,最好选用这类抗过敏药。

此外,在服药期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抗过敏药不宜与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酮康唑等药物一同使用,否则可导致抗过敏药在血液中的浓度显著增高,可引起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避免与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镇静催眠药合用,以免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3)应严格控制在推荐剂量的范围内使用,不宜超剂量服用。如果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来抗过敏,需要考虑此类药物可以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最好不要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如果使用,要经常监测血压变化。

7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选择抗过敏药?

糖尿病患者如果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来抗过敏,有容易加剧血糖增高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应用此类药物时要慎重。对于抗组胺制剂,虽然目前还没有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但糖尿病患者使用抗过敏药仍应慎重。应选择不良反应比较小的第二、第三代抗过敏药。

8

胃病患者用抗过敏药需要注意什么?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患者,对酸比较敏感,如果空腹服用酸性药物,会引起胃部不适。例如服用复方扑尔敏片等抗过敏药,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倘若使用较大剂量,则容易引发胃溃疡或不易察觉的胃出血,原有胃炎、胃溃疡的症状会加重。因此,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酸性药物,即便因疾病需要,也应在饭后服用,或者先吃点东西再吃药。此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去炎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常用于过敏性疾病、急性关节炎、抗免疫等治疗。这类药物容易引起胃黏膜出血、胃溃疡发生,胃病患者选用时应权衡利弊。如果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来处理比较严重或急性的过敏症状,可以合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或抗酸剂,以减轻不良反应。

9

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何进行家庭或院前急救?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10篇

充分了解常用抗过敏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苯海拉明该药被广泛用于瘙痒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晕、嗜睡、倦乏,偶尔会出现皮疹,长期应用(6个月以上)可致贫血。

扑尔要作用与盐酸苯海拉明相同。但相对于苯海拉明,其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较轻,小儿服用过量可出现幻觉、烦躁等。前列腺肥大、幽门十二指肠梗塞患者禁用。

色甘酸钠此药属于预防性抗过敏药,主要用于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等疾病。其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咽部和支气管刺激症状,如咳嗽、恶心,甚至诱发哮喘反复发作。因此,服用该药见效后,需减少给药次数并逐渐减量,绝对不能突然停药。

开瑞坦用于治疗急、慢性过敏性鼻炎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其不良反应是个别患者可出现乏力、口干等表现。

酮替芬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倦怠,长期服用可增强食欲,进而使体重增加。

皮质类固醇用于变态反应引起的慢性皮肤炎症、慢性或中度花粉症等。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变薄和色素沉着,儿童长期使用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不可长期大量服用

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长期吃一种药物会带来不少问题。首先,抗过敏药物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还有,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长期服用时这些毒性作用发生“积累”,对人体危害较大。

医生建议,服用抗过敏药物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超过一个月就需要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或者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

用药无效马上停

各种抗过敏药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严重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许多人不知道抗过敏药也会导致过敏,当服用抗过敏药后发生过敏症状加剧时,常误认为药量不够,于是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一旦服用某种抗过敏药无效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去医院治疗。

留心先兆早用药

虽然过敏症患者家里会常备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以防不测,但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一旦发现出现过敏的一些先兆,比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等,就需要马上服用抗过敏药物,这样,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睡前用药更安全

抗过敏药虽然会使过敏症状得到缓解,并且经过改进,抗过敏药引起嗜睡的副作用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患者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现在私家车开始普及,很多患者都是驾驶员,如果服用了这些药物再开车,就会带来一定的危险。另外,某些需要精力集中的工作,服用了这些药物以后也不适合工作。如果一定要服用这些药物,最好在晚上临睡前,并且服药期间不要饮酒,这样能够降低由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

茶水送服不犯困

上一篇:高血压药物范文 下一篇:激素类药物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