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法范文

时间:2023-11-16 10:58:42

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学物理 探究式学习法 学习心态 实验过程 概念

中学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学生常常这样抱怨,就连授课的老师也深有同感。同时高中物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因为学生一旦学不好,很容易在高考之中被拉开较大的差距。据了解,很多学生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畏惧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学中应运而生。它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可见,这种方法的本质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通过兴趣的指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一、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而这主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恰恰是让学生寻找自身的缺点,经过自己的改正与调整,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另外,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通过兴趣的指引,自觉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

二、注意实验过程,加强推理总结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学生通过了解自然的事物和现象,通过探究此过程而获得新知。

1.善用演示实验探究自然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实验是探求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有效途径。对于实验的现象和实验中的数据变化,要努力分析,认真思考,透过实验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总结出抽象出概念或规则,并推广到一般物理情景。因此探究实验的过程,就是就是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例如,初中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时,初中生会感到很抽象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即体积不同的多个对象,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计算出它们密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物质的属性,不受体积的影响的结论。如此结合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密度概念。又如在串、并联电路教学中,进行总压和分压的关系分析时,如果有实验演示,让学生切实看到通过仪器的数据电压的变化,然后加以分析,就容易理解这个概念。

2.加强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物理学中,很多的规则、公式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对已学过的旧知识,利用严密的数学推导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恰恰是物理学中最神奇,也是最难的一个方面。一般通过这些复杂的推导,能够获得很多知识和技能,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逻辑推理方式,让学生学会公式的变化,总结推理方法;其二为思维的方式,即懂得推理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比如在力学中的动能:Ek=1/2mV2。我们不仅要学生熟记其表达式,更要令学生准确地推导其过程:外力F对物体做的功W=FS,如果用EK表示物体的动能,则有,Ek=FS,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和运动学公式的变化式V2=2aS,可推得:Ek=FS=maV2/(2a)=1/2mV2。

三、认真教好概念,提高理论能力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三个特点是根据研究,能够形成科学的概念。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而这里明确指出了学习概念的重要意义。所有的学科,都要从概念开始学起,它是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教好概念。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如下三点。

1.正确地形成和修正概念,并且灵活理解概念在科学中不同情境下的变化。通过抽取特征和总结具体例子对概念进行修正,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形成概念,如此反复,可以有效推理出更准确的概念。

2.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物理学中接触的概念往往都具有的内涵就是概念的本质和属性特征。但是一般概念都有一个应用范围,也就是概念的外延,这是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中,要明确各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

3.注意概念的同化,了解概念中的隶属关系。概念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在教学中注意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概念,更可以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法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般的自然科,都是从感性开始,逐渐向理性过度,从形象到抽象进行认识的过程。认识论是从坚持实践到认识,再经过实践最终再认识的过程。简单讲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对于物理教学讲,具体由(1)观察和发现(2)实验设计(3)实验条件控制(4)实验数据测量和现象(5)数据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解释(8)推理和演算(9)规律性和规则(10)实验模型化(11)提出假说(12)假说验证等诸多环节组成。这就是真正物理学习的过程,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渗透这种物理研究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如此不仅可以令学生更容易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深刻了解到物理的强大的实际运用,明白物理学科的魅力,从而实现为祖国培养未来物理研究人才的目标。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培养心态、提高兴趣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推理,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并且培养出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经验。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希望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有不当,恳请指正。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2篇

一、教学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2届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班。

研究方法:

①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否合适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导向性等特点。以下是本研究课题实施的部分案例及问题。

[案例一]

2010年7月23日,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党中央高层首次强调坚决抵制“三俗”之风。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整治“三俗”之风的行动表明了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党中央抵制“三俗”之风的意义或者重要性?)

(3)整治“三俗”之风,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请你谈谈青少年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整治“三俗”之风活动谈谈认识?)

[案例二]

材料一:在第三届全国公民道德模范评选颁奖典礼上,54位道德模范走上领奖台,他们给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示范,展示了广大群众对传统美德的信守。

材料二:2011年10月13日,佛山女童小悦悦两次被货车辗轧,18个路人途径现场,竟无一人停下来救助,最后是拾荒老人陈贤妹救起小孩并找到其父母。

材料三:2011年底,一名妇女晕倒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行人道上,乘私家车途经此地的初二学生小吴与开车的亲属将妇女抬上车,送去医院救治。事后,小吴自己打的士离去。

(1)材料一属于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哪方面的内容?它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2)请你说说以上三份材料说明了什么?

(3)请运用珍爱生命和履行义务等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道德弘扬?

(4)真善美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创造,请问进行道德弘扬政府和青少年应承担什么责任?

②实施方法

实验组采用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验组首先根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案例及问题,然后根据着重培养学生眼睛的观察力、大脑的判断力、自我语言的表达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积极能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既能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源于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又能达到思想品德课程高于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而对照组则采用经典的学习案例及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到答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③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与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为8项,每项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前:上课10周,共收集调查问卷75份;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前:上课20周,共收集调查问卷150份(含期中75份),并对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3篇

一、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会得到加强。

二、探究式学习法在高三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可以在各个题型中运用。学生通过讨论研究、互动合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这种方法解决的问题会使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同时也能在学习中形成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的学习风气,从而营造一种全班热火朝天学习英语的声势和氛围。下面我以一篇完形为例具体谈一下探究法在完形讲解中的应用。

One day last month after I received my salary,I went shopping with my little son. Unfortunately,in the crowded store,I had my money stolen and my whole salary was gone with it.

……

I felt very sad and even guilty for losing the money when I got home.To make up for my unforgivable mistake,I gathered all my strength to give our house a thorough cleaning and then prepared a wonderful meal to __9__her.

When she came home,I forced a smile to greet her.She was __11___to see the neat house and the meal.

……

探究式学习法分为三个环节:

1. 确定题目

在讲解完形中,先让同桌之间谈论文章大意,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选择9和11两空作为探究题目。其中9题的选项有A comfort B meet C surprise D please,11题的选项A delicious B excellent C cool D attractive .之所以讨论这两道题,主要是因为它们特别能考查学生特定背景下的分析能力,以及结合上下文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必须克服思维定式才能做对。这样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需要学生深刻记忆和掌握的。

2. 学生讨论

把前后桌的6个人设为一组,全班分为十组,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

3.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收集讨论结果,9题选comfort的有六组,选please 的有四组。11题有八组选delicious,有两组选attractive。结果写在黑板上后,持不同观点的小组出代表阐述理由。最终少数战胜多数,9题选please和11题选attractive的同学在辩论中用其缜密的思维和合理的逻辑推理征服了全班同学。错题组则从题中得到了启示。

总之,探究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当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教学就没那么费劲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探究式;先学后教;活动;实验

现代社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法”的作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教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

二、运用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活动中教师走下讲台,或坐或站,与学生平等交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像放开思想的野马奔驰于无际的草原,还学生以随意发挥的空间,也许创造与发明就在此时闪现或播下了种子。

三、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想看到的结果。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动机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

五、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实施探究式教育的同时,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锤炼、敲击、磨砺,反复地调整、聚焦,同步共振,一次次地提升、放大,就能产生强烈的核裂变效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目的光华。

参考文献:

[1]唐一鸣.以物讲理和见物思理: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03.

[2]胡明根.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00-01.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5篇

充分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知微观结构,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多媒体教学和生物学科的整合,为学生们创建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氛围中,教师可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亲身观察、实践,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最终实现生物课程的教学目的。一言以蔽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以探究者的心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的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科素养。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思考讨论,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探索。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见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如何组织和实施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设疑引导—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应用创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组织非常重要。

1.创设情境,设疑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每一堂课如同一部电影,好的开头可以让观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头也是成功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情境,置学生于情感激发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主动探寻新知的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最容易引起学生定向的探究反射,进入主动探究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我充分利用课本扉页的一首小诗导入新课:“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是什么?DNA或蛋白质?几多实验,几多论争。是谁将谜底揭破?’今天我将带大家去探寻。”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到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和对基因本质的探索中去。

2.自主学习,思考讨论,挖掘学生探究潜能

探究式教学在设疑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学和讨论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探知欲。这一过程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也是整堂课的核心。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既不要对学生的个性思维武断否定,也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走向误区。要充分体现民主,创设求真求实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例如: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课中,我首先利用学生已学知识简单讨论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这样既回顾了上学期所学知识,又很快将学生带入新课情境。紧接着学习经典实验,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本中有关肺炎双球菌的背景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图示,引导思考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不断深入探究,再提出新的问题,思考讨论下一步实验的设计思路,可能的结果,将学生带入科学家的探索历程,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3.适时点拨,归纳总结,巩固学生探究的成果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是过程的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点拨归纳。学生是过程的实施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得出的结论加以点评、整理、归纳,去伪存真,使学生重新构建认知结构,把探究的结果与科学事实统一起来。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教师要给予适当地点拨引导,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使学生已有的理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拨开学生思维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后,对本节知识已基本掌握,但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难点的把握、易错点的处理还不完全清晰,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形成清楚的知识框架,学会探索研究问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思维规律。例如: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课中,格里菲思实验的第四组,学生难于理解,此时,我及时给学生点拨,引导他们将第四组和第一组、第三组比较,思考并提出问题,引出艾弗里的实验。课堂的最后,及时归纳总结,升华思维,把课堂推向高潮。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法 语法教学 感悟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语法的形式p意义和用法。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从语法形式p语法规则入手,举例说明并过渡到意义,最后在教师主导下通过相关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刻体会其交际功能,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交际策略,在真实的情景里做到学以致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稿)》所确立的教学整体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作为中小学常见学习方法之一的探究式学习法,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和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法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语法教学模式。

二、探究式学习法在高中英语新课程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语法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语篇中自然地感知语言,从机械性模仿过渡到创造性运用,由语言知识的学习向真实的交际技能转化,充分体现了语法的交际性原则。

人教版现行教材的设计是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学生的语法知识体系。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共分九个部分。各单元的目标语法在主要阅读语篇中都有意识地、大量地呈现,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所学的语法结构的形式与功能,强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例如,必修四Units 1-4的主要阅读语篇呈现的语法项目是动词的-ing形式,每一个语篇中都存在大量可用于学习、研究的语法知识,符合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体验归纳出相关语法的结构和用法,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现以必修四Unit 4的语法结构动词的-ing充当定语和状语的基本功能为例,展示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应用探究式学习法这一模式的。这堂语法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区别动词的-ing用作定语、状语的用法,正确使用该语法功能。活动过程如下:

步骤一: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动词的-ing充当定语和状语的句子,通过生动形象的背景材料,在语篇中感知所学的语言。

[设计说明] 每一个语篇都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语境及大量的示例,以这样的语篇作为语法学习的材料更符合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展示了同一语法项目内分支项目间形式、意义和用法的区别。

步骤二: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判断并归纳语料中哪些句子含有动词的-ing充当定语或状语,并说明原因、体会其用法。然后请几组学生说出讨论的结果。

[设计说明]通过研究、对比、分析语法规律以及展示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法学习中探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并构建语法体系,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步骤三: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整理目标语法知识,形成自己的概念。

[设计说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对语法规则进行纲要式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领会语法意义,从而准确、得体地运用语法,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步骤四:教师围绕情景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再现已学的语法知识,体会语法点的交际功能。笔者所定位的目标语法知识的运用,共设计了六个包含本单元语法动词的-ing充当定语和状语的句子,以问答的方式与学生谈论有关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情形。

[设计说明] 在开放式的语篇层面上进行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把语法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语法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法进行交流的能力,确保了语法运用的真实性。

步骤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动词的-ing充当定语和状语的句子,加入适当过渡词把上述六个问题连句成篇,并通过投影仪加以展示,使学生在交际中进一步了解本单元主要语法结构的区别和用法,达到正确使用该语法功能的目的。

[设计说明] 在语法教学中穿插写作教学,扩展了输出途径,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力度,还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三、感悟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语篇输入开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辩识语法现象p发现语法规律,并且通过语篇输出的形式重温和活用所学的语法,使语法课变得生动有趣。总之,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把语言形式p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由语言知识的学习向真实的交际技能转化。这才是语法教学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都兴芳,刘平.探究式学习与学习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5.08.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

研究背景

思想品德课内容源于现实生活[1] ,既是一门知识性、思想性、现实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培养学生时,除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灌输外,也应强调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2]。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传统的单纯案例教学虽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却脱离了现实生活,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标准不相符。而探究式学习则是指从学习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调研分析、交流表达等探索活动,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本研究作者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发现,结合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不但能够避免传统案例教学的弊端,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下文是具体的实施过程。

1教学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届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否合适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导向性等特点。以下是本研究课题实施的部份案例及问题。

案例一 2010年7月23日,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党中央高层首次强调坚决抵制“三俗”之风。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整治“三俗”之风的行动表明了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党中央抵制“三俗”之风的意义或者重要性?)

(3)整治“三俗”之风,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请你谈谈青少年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整治“三俗”之风活动谈谈认识? )

案例二

材料一:在第三届全国公民道德模范评选颁奖典礼上,54位道德模范走上领奖台,他们给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示范,展示了广大群众对传统美德的信守。

材料二:2011年10月13日,佛山女童小悦悦两次被货车辗轧,18个路人途径现场,竟无一人停下来救助,最后是拾荒老人陈贤妹救起小孩并找到其父母。

材料三:2011年底,一名妇女晕倒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行人道上,乘私家车途经此地的初二学生小吴与开车的亲属将妇女抬上车,送去医院救治。事后,小吴自己打的士离去。

(1)材料一属于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哪方面的内容?它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2)请你说说以上三份材料说明了什么?

(3)请运用珍爱生命和履行义务等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道德弘扬?

(4)真善美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创造,请问进行道德弘扬政府和青少年应承担什么责任?

1.2.2 实施方法

实验组采用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验组首先根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案例及问题,然后根据着重培养学生眼睛的观察力、大脑的判断力、自我语言的表达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积极能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识[3],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既能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源于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又能达到思想品德课程高于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而对照组则采用经典的学习案例及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到答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1.2.3 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与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为8项,如表1所示,每项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前:上课10周,共收集调查问卷75份;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前:上课20周,共收集调查问卷150份(含期中75份),并对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目标的要求,本人在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学业水平测试,并深入分析150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得到明显的提高(表1);对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结果说明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优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表1 满意度调查表

表2 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3 讨论

3.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非常必要,理由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所解决问题的答案,具有高度的拟真性,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目前,这种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案例教学法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新形势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因此,它将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对学习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而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能够很好地克服这种弊端,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有必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的教学模式。本研究表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此项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效课堂,达到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以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取得良好成绩的学习效果。在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体验、调查等多种形式,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生动变化,在探索与体验中实现成长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2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的意义是: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这种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成长;使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重温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引导者角色更突出。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初中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思考相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有利于班级同学间的团结互助,激发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对未知领域知识的探究精神,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 许立.探究式教学理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管理,2009:137-138.

[2] 王若明.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法.教学园地,2010,02:63-65.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8篇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成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与探究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型教学首先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然后再倡导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技能的探究式学习。最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协作与交流的作用,以及鼓励支持与引导的问题式学习。怎样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活用教材资源展开探究

新课标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凝聚着编写者的心血,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给教师提供了广阔、开放的研究空间,提倡用教材教,但不只是教教材,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挥教材的最大教学功能。

二、由高考题索源展开探究

高考题不少是从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历年的高考试题、历年的初高中数学竞赛试题、高等数学试题进行加工、改造、演变而成的,还有个别的创新试题,改编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适当增加条件,有时则把条件中的具体数字改为字母,有时换个方法表述题意,有时是几何问题以代数函数的面目出现,所以对高考题的源进行探索,可采集不少数学探究资源。

三、采集类比资源展开探究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作为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尽管由类比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它却能独辟蹊径,给人以灵感和启示,正如波利亚所说,“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新教材特增了《类比推理》这一节的内容,可见其对类比方法之重视程度,中学数学中可作类比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平面与空间相应问题的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间的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数学低维问题与高维问题的类比等。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可采集不少数学探究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下面三个问题:

(1)已知P是椭圆 + =1上任一点,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以线段PF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a2相内切。

(2)已知P是双曲线 - =1上任一点,F是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则以线段PF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a2相切(可能内切也可能外切)。

(3)已知P是抛物线上y2=2px任一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 以线段PF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

这些问题,在不少数学复习资料中都有出现,完全可以算得上是陈题,如果单独解决这些问题,也不算难,就算解决了,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笔者则把它改编为下面系列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1.引例

P是圆 x2+y2=r2上任一点,O是圆心,显然:存在一个定圆(就是圆O)与以线段OP为直径的圆相切。

2.推广

2.1推广到椭圆

圆是椭圆的极端情境,这个结果与图境,若推广到椭圆中,会有怎样的情境与结果呢?

圆上任一点――椭圆上任一点,圆心――椭圆的一焦点,于是就有:

问题(1)已知P是椭圆 + =1上任一点,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否存在定圆与以线段PF为直径的圆都相切?

2.2推广到双曲线

双曲线中有类似的图境吗?是否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呢?

问题(2)把问题(1)条件中的椭圆“ + =1”改为双曲线“ - =1,则是否仍有相同或类似的结论?

2.3推广到抛物线

这个结果能否推广到抛物线上?但是,抛物线只有一个焦点,没有对称中心,是否存在类似的定圆呢?

问题(3)再把问题(1)条件中的椭圆“ + =1” 改为抛物线“y2=2px”,结论又会成怎样呢?

上面问题中的前两个,引导学生采取先由一些特殊位置点P,确定一个定圆,再作一般性证明的方法,学生并不难解决,对于第(3)个问题,学生也不难得出“以线段PF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的结论,在学生成功探究出上面结论之时,笔者并不满足于已有结果,进一步诱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觉度思考: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可统一定义,由离心率的变化改变曲线类型,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趋于1时,上面问题(1)及问题(2)中的定圆将如何变化?最终离心率e=1时,这定圆跑到哪里去了?有无“蜕变”为其它曲线?

经过这样的诱导,学生的思维又被激活,最后把上面三个问题统一放到以点F( ,0)为焦点,直线x=- 为准线,离心率为e的圆锥曲线方程(x- )2+y2=e2(x+ )2中来研究,当e≠1时,令y=0,得其在x轴上的两顶点坐标分别为A( ,0)、B( ,0),且这两点就是问题(1)与(2)中定圆直径的端点,当e1+时,点A沿x轴负方向趋于无穷远,点B趋于原点,当e1-时,点A沿x轴正方向趋于无穷远,点B趋于原点,所以随着离心率e的值向1趋近,问题(1)、(2)中的定圆半径都趋于无穷大,当e=1时,对应的抛物线不存在类似于问题(1)、(2)中的定圆与以其焦半径为直径的圆相切。

进而证明得:以抛物线y2=2px焦半径为直径的圆都与y轴相切,证明此略。

当e1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了上面问题中所说的“蜕变”过程。可以发现:y轴可以看作是问题(1)、(2)中的定圆当半径趋于无穷大时的极限状态。至此,是否存在定圆与以圆锥曲线焦半径为直径的圆都相切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通过揭示上面三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的探究,可使学生深刻了解圆,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间运动变化与辩证联系。

四、顺应学生思路展开探究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特别是解题教学及试卷讲评时,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标准答案,把那些看似巧妙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学生听了以后总有这些解法突然从天而降的感觉,听了虽然明白,但情景稍加变化,则自己就做不出来。甚至有些教师在给学生评卷时,对学生的解答只要是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又没做出最后结果的,就一概不给分,这严重扼杀学生的思维发展。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早就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完成,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探究;学习方式;策略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那种纯粹以应试为目的学习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新的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因而尽快建立起新型课堂学习方式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新课标强调,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探究式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上,常常是老师的“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只有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学生们早以习惯了“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习,不爱用心去创造。而探究式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

初中语文课堂的探究式学习着眼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必要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探究式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探究式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考。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标改成“学习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从授课上,应留给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探究式学习引向深入。

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探究式学习的结果

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以此养成探究的习惯,培养探究的能力。

五、以读写为依据,形成探究式学习的内化结果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培养语感,深入探究,强化体验的重要手段。而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的同时,通过朗读训练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生动,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变化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阅读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教学的契机,在学生探究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能将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实现心理内化。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探究式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探究式学习法范文第10篇

一、营造好心情、创造好环境

当走进一间经过精心准备的教室时,如果轻松、喜悦的气氛充满其中,教室内的模型、文字、画片等教具充满新奇,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去了解、探索、研究、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这种有效的学习气氛,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是学生愉快学习的重要一步。因此,“探究式学习法”应用的第一步应是布置好教室。为此可把学生座位调整为“V”字型、“U”字型或“O”字型等形式,以便于师生间的互相合作与交流。在活动中,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交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放开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虽然这样教室也许缺少了自己一人展现的舞台,但收获的将是师生和谐的交流、以及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喜悦。

二、和谐平等、合作探究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道者。因此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放下“师”的架子,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之中,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行为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注意语言艺术,语言生动幽默,富于激情地与学生共同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探究地图三要素之前,我请全班同学合作绘出校园平面图,并注明学校占地面积以及建筑面积,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结果有的学生画的部分事物看不明白,且图的大小比例不等,我便要求他们在图边注明(这就是图例),并注上方向,算出并比较各同学的比例尺,于是,地图的三要素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掌握。

在语言上教师与学生间要常用礼貌用语,多鼓励学生。多萝茜・洛・诺尔特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因此,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或动手操作时,用“请、帮忙、谢谢”等词,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自己的朋友,自己始终会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会得到信心,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三、精心设计、目的明确

学生的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应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来提高能力,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的兴趣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而只有自愿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2)活动的难度不宜过大,应简便,易操作,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3)活动的开放性。活动应能够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其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如问学生:“如果地球自转周期为48小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又有什么反常现象呢?”……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4)活动的目的性。活动必须能达到本课的目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5)活动的时效性。因为地理课时间有限,所以活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要注意将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6)与其他相关知识及学科的联系。没有一门学科是孤立的,而都是相互渗透的,所以大可以利用其他学科中的相关资料来设计活动,如语文课本中的《看云识天气》就是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很好的例子。(7)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增删教材上的“活动”,或设计出更有效、更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例如:在探究“地球――水球”时,可先让学生看世界地图,让他们形成水多地少的表象,再看海陆面积比例图,然后我随手转动地球仪,让学生随机按住。接着问学生:“你的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陆地还是海洋?为什么?如果我们做100次会有什么结果?”教师有必要给出标准答案吗?请把思维过程留给学生吧!结果有许多同学在课后还做这个游戏,甚至还把游戏延伸到按住太平洋或亚洲的机会有多大,这又引导学生在无意识当中预习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内容,这不是很好的探究学习方式吗?

四、贴近生活、探索新知

每位学生都会在好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无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也无论问题是否与本课知识有关,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应给予鼓励。因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课是不成功的,只是课上无法解决太多的问题,而只能解决主要问题,更多的问题有待课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信息来解决。如汶川为何地震?我们这里会地震吗?这一系列问题可留给学生课下探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

总之,探究式学习法对学生成长作用很大,我在教学中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方法还需不断地创新,只要每位地理教师转变观念,精心设计、组织、安排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我们的教学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饶阳县饶阳镇牛村中学)

上一篇:农村文化市场范文 下一篇:基础遗传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