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5 17:10:25

探究性学习特点

探究性学习特点篇1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方式;特点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国内学者认为:所谓探究性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过程。国外学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索能力。

从相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较强调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国外学者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究。由于实际的探究学习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我们对探究性学习有自己的看法是正常的,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探究性

探究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教师,要特别爱护小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究心里,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二)问题性

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学习。比如:一个具有良好的反审认知能力的小学生,可能会经常问自己:“我每天都在做什么?我是怎么做的?这样做下去行不行?我目前的学习的状态怎样?下一步又该如何走?”等等。这个不断地反审自己的学习过程既是积极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视结果,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对教师来说,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单一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断地反审自己,探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锻炼自己的抽象的思维能力。

(四)实践性

学以致用是探究学习的又一基本特点。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数量。因此,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应用能力。

(五)参与性

探究性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兴趣能换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开始我便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一家猴子。有一天,猴子妈妈领着三个孩子下山收玉米,收了一袋玉米,她告诉孩子们要把这袋玉米分给他们吃,小猴子听了都很高兴,猴子妈妈说:“我要把这袋玉米分成四份,有一份大约是这袋玉米的2/8,还有一份大约是这袋玉米的3/12,剩下的两份都是这袋玉米的1/4,想要哪一份你们自己选吧。”如果是你,你选择哪一份呢?为什么?这四份玉米有多有少吗?试着用一个办法来加以说明,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六)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强调把封闭的课堂引向开放,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由于学生的学习波动性大,不可预见性强,教师的教学就更要具有弹性。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常常会遇到障碍和矛盾,容易导致自主学习行为的搁浅。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搭设学习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继续自主探究学习。

(七)目的性

学生的探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意义、有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积极地引进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通过适当地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

如“统计初步知识”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1)如何又对又快地数出今天认真听课学生的人数?数一数。

(2)汇报数的方法、数的结果,从而引出数据。

(3)平时你接触过哪些统计数据?

(4)学生汇报数据,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正确地数?学生们讨论―汇报―数―再汇报。从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①要想更好地解决问题得寻找方法,得与别人合作。②从活动中与探究中领会到什么是“数据统计”的方法。

三、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课堂教学中,色彩鲜艳的图片,具体生动的实物,活动变化的模型,奇异罕见的现象,各种各样的实验等,对于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都显示着无穷的魅力,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所以必须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录像、实物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适宜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境,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和具体的环境进行,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可以先从验证实验入手,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实验的设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共同创想,选择最佳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可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智慧,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最后选出公认的最佳方案。

2.少数提议,集体通过

由于受认知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有些学生独立设计某些实验比较困难,教师在引导中可将难度降低,由几个人想出办法,相互补充,集体通过后再进行实验。

3.独立设想,自己动手实验

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措施。学生在独立设想中可以无拘无束,不受限制,这样便于开拓思路,训练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只有在运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因此,要把“学以致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根本,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学完《种子的萌发》后,让学生亲手发一盆豆芽,动手之前让学生先想想行动方案: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用具、需要为大豆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等等,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知识得到升华。

四、由探究性学习引发的思考

(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提出的,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接受中有探索,探索中有接受。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是渐进式的,需要教师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新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资料、阅读性资料、各种探究性活动等内容,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探究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

五、小结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已掌握的知识外,对其他学科也要有广泛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辽宁教育.2003年第7期、第8期

[3]小学数学教育.2003年第1期、第2期

[4]宗少华.思想政治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

探究性学习特点篇2

一、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优点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存在。但是在探究性教学中,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2.互动性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交流。但是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相互交流和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疑问和想法,学生也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还包括了情感体验、情境创设等互动。

3.灵活性强。

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和传统“填鸭式”教学、教师一言堂现象相比,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一切能够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口头传授,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可行性

1.新课标的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如下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这充分展示了新课标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视。

2.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实施探究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思维空间;历史是认识主体使用各种研究方法,以史料为中介,不断追求达到历史存在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让学生像史学家那样收集历史资料,利用历史资料来认识历史,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也符合认识历史的特点。

3.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敢于质疑,并有着较强的叛逆心理。敢于质疑、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正是探究性教学所倡导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三、开展探究性教学实践的途径

1.常规课堂。

在常规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优点在于:一方面教师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和活动任务;另一方面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见解。

2.历史活动课。

在历史活动课开展探究性学习作为新一轮课改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堂为基本阵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3.课下的自主探究。

课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有:通过读书、上网搜集历史资料;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探究历史问题;制作历史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课件等。课下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实行探究式学习教育模式,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1.处理好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提倡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反对接受性学习。历史学习不可避免地仍存在接受学习,因为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必须要教师进行讲解。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能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2.避免探究性学习向僵化的形式主义转变。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基本分为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评价反思这4个阶段。但是,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并不是要按照上述4个步骤机械化的进行,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主义。

3.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

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同样重要,所以,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性学习特点篇3

关键词: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以问题探索形式为主,让学生追溯与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对问题的兴趣与生成意识,掌握对探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从而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具有目的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当然它也应渗透于数学学科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应用的广泛,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从数学问题以及其他学科或实践生活出现的问题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科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去获取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发展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可见,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亲自去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数学研究性学习既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它既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特点,又有着受数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突出的特点.

1. 较高的抽象性

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以脍炙人口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为例.

在17世纪的东普鲁士小城镇哥尼斯堡有一条小河流经市中心,河中有小岛A和D,河上有七座桥连接着这两个小岛及河两岸B和C(见图1),居民经常沿河过桥散步,于是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人能否每座桥恰好通过一次(无重复无遗漏),回到出发点.

图1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众市民反复试验均未成功. 于是有人写信给当时在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教授欧拉,请他帮忙解决. 欧拉并没有亲自去桥上走走试试,而是将问题抽象化处理:把两个岛和河两岸抽象成四个点A、B、C、D,将七座桥抽象为七条线,于是问题等价地转化为能否一笔画出图2所示的图形,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图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我们的中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远远高于17世纪哥尼斯堡的市民,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感悟到欧拉那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 广阔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就是开放性. 数学科学体系本身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开放性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开放式的思维和封闭式的表达相结合的数学特点. 很多开放性问题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绝不仅仅是问题的开放,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批判性,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数学思维及开放性的数学观念.

3. 深刻的探究性

数学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知识主体,知识主体培养创新意识的潜能需要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开发.因此,探究性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数学正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与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另外,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更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数学活动的操作、交流、反省等一系列的研究过程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体验才能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力,才能学好数学和提高数学能力.

2. 再创造教学理论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提出的再创造教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也就是说数学教育不能简单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把数学教学当成一个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把前人已创造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创造. 当学生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时,他就能通过研究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创造能力.

3. 问题解决理论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数学,早已成为当代各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思想. 数学研究性学习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数学活动,并且把它落实到数学课程中,使学生在数学课程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知识、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4)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提高数学实践的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案例:(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一只蚂蚁沿着长方体表面爬行,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BC=b,BB1=c,并且a>b>c>0,试讨论蚂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A到C1什么时候路线最短,并求最短路线的长.

(2)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上自制的符合条件的长方体模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索,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实验成果,每组选出代表,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们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这时教师可适时点评,对取得成功的学习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3)推广发展,深入探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道讨论题,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

①正三棱柱ABC-A1B1C1各棱长均等于2,M是AA1的中点,N为BC的中点,试求蚂蚁在柱体表面点M爬到点N的最短距离.

②正三棱锥P-ABC中, ∠ABC=30°,PA=a,有一蚂蚁从A点出发爬行,其间经过三个侧面,最后回到A点,求所经过的最短路程.

(4)反思归纳,内化创新. 最后,引导学生把本节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探究性学习特点篇4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接受性教学学习方式

探究是这几年非常时髦的一个新名词,人人都期望自己的课堂充满探究,但是究竟如何探究却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师,在知识水平较低的山区孩子面前谈探究教学就感到非常困难。要想走出这一困境,笔者认为得先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入手,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才能走得快走得远。为此,我谈谈对探究性教学一些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性教学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探究性教学是相对于接受性教学来说的

探究性教学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其本质特征:

其一是问题性。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其二是过程性。探究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强调探索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难、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无一收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语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

其三是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对于探究性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问题具有开放性,要允许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二、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让探究性学习自觉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我们在新课中要不断探索的新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能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极大兴趣。所以说,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第一步,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或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等创设问题情境。

2.开放学习空间,创建探究平台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需要设计调查和研究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

3.尊重个性差异,培养探究的创造性

任何一个学生群体中,学生的个体发展都存在着差异,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方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4.组织互动交流,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在信息传递中相互影响,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完善自己的探究过程,反思自己的探究结论,提高探究的效率;还可以引出一些新发现和新问题,成为新探究活动的起点。

探究性学习特点篇5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将学生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体,提倡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数学科目的特点,并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学生个性特点,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要点

(1)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转变教学观念,摒除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高中数学的教学主体,发挥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主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2)合理设置问题。教师在制定探究问题的时候,应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课本教学内容,以确保探究问题难度适宜,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保证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3)适时延伸问题。教师在实行探究式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延伸问题,使得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得到实质性的应用。同时要保证延伸的内容要切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否则将影响到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探究教学在高中数学的作用,就必须依据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高中数学探究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实例来说明圆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不同半径的圆,以加深学生对圆的概念和特点的认知。然后让学生结合圆的运算公式,探究出圆半径、直径、面积、体积等计算方法,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探究效率

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是提高探究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在探究过程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相互交流,一方面使得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活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综合组员的意见,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有效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圆锥曲线》课程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1:经过y2=2Px这条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P、A两点,而经过抛物线顶点与通过点P的直线相交于点B,问直线AB与抛物线对称轴是否属于平行关系。问题2:如果点B与抛物线交准线上,同时AB平行于抛物线的x轴,那么直线是否过抛物线顶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组员可以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探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3.适时延伸内容,扩展学习思维

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高中数学探究教学活动中,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适时的延伸[3]。例如:在《三角函数》课程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函数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总结这个章程的教学框架,让学生对三角函数有初步的认识。其次,教师可按照章节教学框架,让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公式进行深入的认识,基本掌握三角函数的知识理论。再者,学生掌握三角函数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对三角函数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总结。最后,当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有深入了解后,可以延伸其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探究的效果,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保证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4.实行激励评价,增强探究信心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评价,同时要对学生在探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数学成绩为评价依据,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导致学生对数学探究教学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励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的缺点,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表现归入教学评价中,按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分,肯定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成果,从而增强了学生探究的信心和积极性,保证了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探究性学习特点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302-01

摘要:探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中主要有五大特点。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出发结合体育教育中的事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旨在今后在体育教学中,能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使体育教学更加深透。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体育教学;特点

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如何选择体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在学校的条件合理选择。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增强自觉参与性,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各种学习方式中,我们尤其要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课堂中选择和确定探究的主题,主动获得知识,并用运所学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进入状态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现发挥阶段。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一、过程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是重教动作、教技术,至于为什么学,学了什么价值,则很少教给学生,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体育技能,但并没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学习、发展自己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付诸于行动。

探究式学习可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更加重视参与,每一项运动,学生都必须有自身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更加重视实践,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教学,更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比赛,运用所学的运动技能,体验成功。三是从中能增强自信心、进取性、毅力等,对自己更有信心。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了解学生在以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做出努力而取得的进步。

二、实践性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表现在:一是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学生要分析动作技能的重难点,寻求更快掌握动作的途径;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亲身体验,荻得运动技能掌握方法;三是通过学生间的比赛,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如在学习“站立式起跑”这一动作时,我采用几种特殊的起跑方式让同学们按要求做:下蹲后听口令跑出――背对起跑线听口令转身跑出――俯卧,两手撑地听口令跑出――最后采用站在起跑线前听口令跑出。在做完以上几种起跑方式后,我让学生讨论、比较,采用哪一种方式跑出去最快,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思考,很快就找到了站立式起跑的最佳方法,学习效果很好。

三、自主性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还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内容,学生都可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探究性学习,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

课堂的大气,开放与和谐,源于教师对学生、对教材的埋性把握,课堂源于教学,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还为了学生主动地学习;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获得,还为发了丰富学生精神境界。要把自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去选择去决定。让优等生满足更高的求知欲;让后进生消除压力,增强自信心;让中等生鼓起勇气,大胆地跳起来摘果子。

四、创新性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来说,教师可灵活运用异质分组的友伴分组的形式进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主张创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自学、自教、自练的能力,为了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就带有创新的成份,如在篮球教学中,当学生对篮球达到酷爱的境界时,他们此时不仅想用自己所学的基 本理论进行实践,在人们面前展示,还希望有美国NBA篮球赛的风采的偿试,更渴望自已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队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合作性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成功,发展学生团队精神。

例如:在游戏“运伤员”教学中,我根据这一游戏的特点,要求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员运到目的地。要求提出后,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齐心合力,结果,全班很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用于21世纪的复合型的有用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体育与健康评价》.

[3]《音体美报》.

作者简介:

探究性学习特点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88-0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特殊性。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引导其逐步具备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就成为各个学科追求的教学目标。而探究式教学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和基础,并且利用探究式教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更是相得益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得其与探究式教学存在着巧妙的契合点,有效的利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将该课程的效果优化提升。组织探究式教学需要掌握几个基本的原则和技巧,包括环形思考、梯度思考、合作思考、提问思考等多种,合理利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或称"研究性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探究式教学也是一种积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则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2.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不够。现行高考选拔制度大部分地区并不涉及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学校、学生、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并不是特别关注信息技术课,并把它当作一门不重要的学科。

2.2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过于肤浅。有些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简单地定位于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计算机操作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领域核心内容的学习以及个人信息素养培育却被严重忽视了。

3.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以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开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四个环节搭建了课堂教学基本框架:第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第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第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第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正好照应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特点。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宰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特别的实用。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自主探究"这一特点,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教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知识的演示,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实现课程所需要的知识。

4."自主探究"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正好对应了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自主探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4.1自学教材: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自学,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4.2自学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课本上有一些课外的知识,和实践操作部分和书本上的内容是不相符合的。

5."自主探究"应遵循的原则

5.1探究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同学之间合作研究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当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多维互动。

5.2集体性原则: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应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5.3主体性原则:即树立"学生本位",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5.4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理论知识重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教学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探究诱思--自学互动--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创设诱思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先尝试学习;接着教师再做简单的诱导(即"学教"),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疑惑;然后让学生进行自学互动;最后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性学习特点篇8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学习;基本特征;基本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下面是我对探究式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探究式学习体现的基本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考性为前提,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问题性。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即使是一个不太确定的问题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

二是生活性。探究式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 学生的学习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知识。

三是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特征。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策略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一是充分挖掘教材,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培养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三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提倡多样性算法,渗透优化思想。 四是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亲身体验探究过程

一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情境插图、语言提示、说明和拓展性问题,这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善思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独立探究,讨论交流。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中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 独立探究后再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

三是实践应用,注重评价。探究式学习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的学习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亲身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既动手做又动口说,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要注重评价。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 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不能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名学生。

3.遵循原则,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一定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会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因此,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 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注意:一是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二是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而指导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尤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感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常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分类、符号化、集合对应、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价变换、统计等思想,解题常用顺推、倒推、枚举、归纳、类比、试探变更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考方法。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趣乐学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万龙.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0(4).

[2]杨永欣.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模式[J].教育探索,2002(3).

上一篇:绿色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