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素范文

时间:2023-09-27 11:32:15

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篇1

关键词多元一体;多元文化教师;素质

今天我国的教师更多的遇到了多元化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当前我国人口流动增大,今天的教师往往会遇到不同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及城乡差异的学生,如南京市宁工小学“到2008年时,该校759名学生中外来民工子女有577人,占总人数的76%。这些学生来源分布很广,遍布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其次,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为主的文化影响对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多种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对思想和道德领域影响巨大;最后,我国的社会分化程度不断加深,今天的教师要面对不同经济背景的学生,加上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学生天赋等的不同,教师面对的学生就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教育需要多元文化教师,因此,王鉴认为“一个心存种族主义或者一个没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教师,再也不能适应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制度了,即使他或她以前是单一文化背景下从事教育或教学工作最出色的教师。”[2]

1多元文化教师的内涵

对于多元文化教师的含义过去主要从不同文化间进行理解,认为多元文化教师能对不同民族文化有良好的理解,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观念,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与不同文化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如刘刚认为“多元文化教师可以理解为具有多种不同文化间的知识与理解并拥有能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充实关系的能力的教师。”[3]而在我国,多元文化教师的理解应放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从“多元一体”教育来进行考虑。因此,对多元文化教师的理解是:教师心存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一体的观念,基于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对学生的民族、阶层、宗教、性别、个人智能、人格等方面全面的理解,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具有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拥有相应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能维护国家统一和积极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多元文化教师不仅仅是面对多元的民族文化,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一体的教育。教师要负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要培养热爱祖国新人的责任,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师不仅仅是传递和传播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更要发展现代中华民族文化;教师要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贡献。而现阶段我国教师还普遍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的素养和能力,还缺乏面对我国“多元一体”教育的素养和能力。

2多元文化教师素质结构

具体来说,多元文化教师应该具有“多元一体”观念、知识和能力体系。

2.1观念体系——多元文化教师素质的灵魂

多元文化教师所具有的多元一体教育观念是灵魂,因为观念影响和指导人的行为,只有在正确的观念指引下,才能采取正确的行为。多元文化教师应具有以下观念:2.1.1中华民族一体观多元文化教师认识到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56个民族的团结协作、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所在,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元文化教师要具有中国的国家一体观,促进学生“我是中国人”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多元文化教师要具有中华民族一体观,能促进各民族共同认同中华民族,逐渐发展形成现代中华民族,并融合和发展出为各民族认同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1.2多元文化教育观今天的教师更多的遇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人口流动使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出现在同一个教室里。多元文化教师要具有文化敏感性,能从不同学生的背景出发理解不同的学生,具有文化间的理解能力,LyndaFielstein和PatriciaPhelps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背景没必要完全相同,但必须相互间步调一致。”[4]。多元文化教师要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观,不论学生的民族、宗教、阶层、性别等方面的差异,都一视同仁,没有歧视和偏见,能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实施恰当的教育和教学。多元文化教师能以人为核心,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育根本的目标,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社会主流文化、学生本民族文化等情况,促使学生得到最适合个人的发展。2.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在不断变化,我国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在全球时代,以西方为主的文化冲击之下,受到消费主义等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受到进一步的冲击,而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教师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并能以此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2.2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教师素质的基础

多元文化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观念,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知识,除教师应具备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外,多元文化教师还应具备多元一体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班克斯认为具有影响力的多元文化教师必须具备四种知识范畴:1)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典范的知识;2)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概念的知识;3)主要族群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4)相关教学法的知识,使之能够应用适当的课程教材来配合不同文化、族群和社会经济阶层学生的特殊需求。”[5]就我国多元一体教育而言,教师要具有的知识结构不完全同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结构。2.2.1多元一体教育的知识“中国多元文化一体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最大差别恐怕还在于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始终围绕国家的一体教育而进行,是以一体教育为主的多元文化教育。”[6]教师除了掌握多元文化教育知识外,还需掌握我国多元一体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以促进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面对我国56个民族,多元文化教师要具有多元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多元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要概念、相关知识;掌握多元文化教学方面的知识。教师要了解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遇到的文化中断和文化适应,能采用积极的方法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2.2.2民族历史文化知识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这种情况在人口流动大的地区尤其明显,这些地区的教师会遇到更多的文化的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掌握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方面知识;教师重点掌握该地区遇到较多民族的历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从该民族的视角看问题和进行教育教学。教师还需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不同及影响,结合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来认识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2.2.3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教师还需掌握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在民族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认知特点、思维方式、语法、语言习惯、人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巴桑卓玛、史宁中“通过对藏、汉族高中生的调查与研究表明,藏、汉族高中生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体验有显著差异,汉族高中生数学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高于藏族学生,藏族高中生数学元认知体验高于汉族学生。”[7]教师只有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地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

2.3能力体系——多元文化教师素质的关键

多元文化教师需要具有多元一体教育的能力,具有将观念和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多元文化教师具有的相应能力是实施多元一体教育的关键。2.3.1多元文化理解能力教师不仅仅具有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及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师能从学生民族文化背景出发,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冲击,理解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的文化的中断和文化适应;理解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出现的行为差异,能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和成长。2.3.2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师具有在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能力,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教师能精通1-2种少数民族语言,熟知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传统,能使用该民族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在城市的教师,尊重学生,能从学生的文化背景出发,能使用普通话及一些辅助手段来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多元文化教师一项重要的能力,重要的是能从学生的文化背景出发,采取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方式,与各民族学生良好地交流。2.3.3多元文化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还应具有相应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教学中能以人为本,以人为教育的主体,采用切合不同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中能根据不同民族心理的特点,采用符合不同民族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进行教学。教师要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能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充实和完善现有课程,使现有课程更切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使少数民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教师能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化及相关方面课程,使民族文化能更好地传递和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2.3.4民族关系与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多元文化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学生的差异带来了学生间、师生间交往的障碍和困难。教师需要具有不同文化的视角,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差异,能积极促使不同文化间学生的交往,促使师生的交往。面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因民族矛盾、文化差异或其他矛盾引发的冲突,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多元文化教师的“多元一体”的观念、知识、能力是以一个完整体系存在的,观念是灵魂、是先导,指引着教师行动的方向;知识是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多元一体”的知识,才能在实践中不犯错误和少犯错误;能力是关键,只有具有相应的能力,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多元一体”教育。教师实施“多元一体”教育时,心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心存每个学生的发展,将“多元一体”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融合到教育活动中,融合到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融合到教育的细节中。

参考文献

[1]王平强,陶积军,徐文彬.多元文化交融及其教育影响——以一农民工子女为学生主体的公办学校为例进行分析[J].教育导刊,2010(10):36-40.

[2]王鉴.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师培训[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0):16-20.

[3]刘刚.以培养多元文化教师为目标——新疆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构想[J].教师教育研究,2011(1):17-22.

[4](美)LyndaFielstein,Patricia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01.

[5]靳淑梅.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发展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8(12):13-16.

[6]王鉴,秦积翠,栾小芳,关莹.解读中国多元文化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07(1):145-150.

[7]巴桑卓玛,史宁中.藏、汉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差异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51-155.

文化元素篇2

1.文化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文化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极其深远且范围广泛。从宏观角度去看,主要包括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物质方面是指区域环境、历史背景、气候变化、社会发展水平等诸方面对工业设计的影响。精神方面是指风土人情、政治文化、内在修养等诸方面对工业设计的影响,这一系列文化方面的差异不仅会促使工业设计的风格与形式发生变化,而且会促使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评判标准产生差异,进而推动工业设计的思维、风格、造型等方面出现迥异,当然以物质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民族精神等也对工业设计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产品竞争更加激烈,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愈来愈多,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我国的工业设计产品要想在国际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及时的把握国际文化的方向与潮流,将国际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使我国的工业设计产品既能拥有稳固的国内需求,同时还要很好的顺应国际需求。

2.工业设计对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设计对文化所产生的价值与影响越来越得以显现,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方式。从本质上分析,工业设计作品的色彩、风格、造型、材料以及流派等是文化的一种折射与反映。优秀的工业设计不仅能让人们耳目一新,更能美化人类的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生活环境的构建。工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宗旨即是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人类生活方式。工业设计将人类的创新性思维融合在了设计产品之中,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产品提高人类在物质方面的生活方式,而这些物质方面的生活则正是文化的核心载体。精神文化最终体现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之中,换而言之,工业设计在创造物质财富与生活的过程中,也同时在创造着全新的文明与文化。

3.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现状

文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累积而成的能够反映各个民族风格与特征的一种文明形式,其实民族思想观念、民族精神的综合性体现。在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中,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文化层次的应用,无论是材料方面的筛选还是颜色的择取等,都是设计产品是否迎合人们需求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经济、社会、技术等多种客观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设计依然处在模仿的阶段。所以,处理好文化元素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工业设计的重中之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化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与开发已经建立,但从实际发展情况去看,针对工业设计观念方面的规划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多数设计者的知识储备与设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国际工业设计的水平,尤其是面对当前各种产品的国际化激烈竞争,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要想在国际工业设计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就必须大力开拓设计的创新性发展。因为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晚、基础薄弱,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的优秀设计思想,潜心挖掘我国文化的内在精髓,充分吸收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与养分,推动国外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工业设计风格与理念,促进我国的工业设计产品走向全世界。

二、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1.汲取文化思想精髓完善工业设计理念

产品的根基即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而我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发展历程,其文化思想精髓博大精深。如果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工业设计之中,将会有力的推动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例如,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仁、义、礼、忠、孝等思想,道家主张的“逍遥齐物、顺应天道”等思想,佛学倡导的“慈悲为怀”等思想。深入探究华夏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有助于工业设计更为丰富的向前发展。然而,辩证性的汲取国外文化的思想精髓,不仅会拓展我国工业设计产品的发展空间,更能彰显其包容性、兼容性与多元性,比如,西方文化中的“大胆、开放、夸张”等文化思想可以为我国工业设计所用,注重国内外文化的有机统一,推动我国工业设计走的更高、更远。

2.采用图形符丰富工业设计产品的外观

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将工业设计产品的功能与特征相结合,更为深入的提炼出符合产品本身的文化与内容精髓,进而开展设计创作。从设计产品的外观来讲,需要在了解与掌握民族文化内在意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的图形与符号加以运用并深入挖掘,并使之与产品的各种外部元素相融合,这样既能增加设计产品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兼具时代潮流感。例如,我国白酒的高端产品“水井坊”的包装设计,其不仅选用了国人深爱的“红色”,而且采用了“狮子”形象,非常巧妙的将现代风格与古典风格柔和在了一起,使得产品的外部包装设计十分喜气、典雅、高贵且不失时尚,尤其是地球仪状的酒瓶设计,更是彰显出了“水井坊”走向国际市场的辉煌之路,这一产品的图形符号设计极具代表性的意义。

3.利用生态绿色观提升工业设计的健康和谐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等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而工业设计作为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树立生态绿色的设计观对于保护环境、杜绝资源浪费等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绿色的产品设计思维,从工业设计的源头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并在设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中,创造性的加入循环利用的生态绿色设计过程,促使生态绿色的设计观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生根发芽。诸如,沙巴公司的电视机设计,充分的彰显了生态绿色设计观的价值与意义,其电视机所用的外壳是可回收再用的材料,从其自身而讲,这一设计不但解决了原来的污染环境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文化元素篇3

近年来韩剧的内涵在它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扩展,韩剧中体现出的爱情模式几乎都是契约婚姻、契约恋爱。韩剧所透露出来的韩国文化底蕴和心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近,如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家庭和睦、爱情忠贞,主人公多具有儒家文化浸染过的传统美德。 一、韩剧中的契约婚姻 契约婚姻是韩剧里频频登场的一种故事情节,《浪漫满屋》、《我叫是金三顺》、《豪杰春香》、《美妙人生》、《嫂子十九岁》、《恋爱机会百分之一》、《新娘十八岁》……这些都有男女主角缔结契约婚姻的情节。 《我叫金三顺》中,玄振轩的妈妈一直逼他相亲,好找个女朋友结婚,玄振轩对此不胜其烦,加上对金三顺并不讨厌,所以跟金三顺假装情侣。《豪杰春香》中,李梦龙从首尔转学到南原的高中,因为牵涉到打架事件,同学春香不得已为他作证说共处一室过了一夜,在双方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小户人家的春香和南原警察局长的儿子李梦龙被迫结婚,但是两人私下订下了契约婚姻。《美妙人生》中,韩承桓和郑世真,这对年轻人在新加坡偶然邂逅,有了,还不知道怎么做一个成年人的年纪,却因为一个小生命的意外降临,要学着开始做父母了,于是这两个没有感情基础的人为了孩子被迫结合,契约婚姻下的同居生活因此开始。《浪漫满屋》中,李英宰一直暗恋自己的发小,当发问他到底爱不爱她的时候,李英宰为了不给对方造成困扰,把身边的韩智恩拖过来就吻,因李英宰是个明星,必须给公众一个交待,所以他和韩智恩就订下了契约婚姻。 在韩剧里,小辈们晚回家肯定被爸妈爷奶骂,夜不归宿是大不违,所以,编剧要想让一对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有缘男女,未婚先生活,先相处再恋爱,不想被骂成道德败坏的话,只有假契约婚姻之名立下规矩:双方没有肉体关系;不干涉彼此私生活;一方解约,合约就一拍两散。而且,契约婚姻的订立都是有理直气壮的理由,如欠债还钱、父母之命,这不过是利用发达商业社会里的合同制,来铺陈一段传统的无私奉献、以德报怨、包容信任、单纯明朗的爱情故事。契约婚姻里的男女,一般都要经过旷日持久的恋爱长跑,男方对女方百般刁难,搬弄是非的男方亲戚,对男主角心有不甘的前女友,在女主角身边时常嘘寒问暖、车接车送、好饭好菜好言好语、时刻准备着的男二号,还有男女主角生活方式的差异,都成了这些欢喜冤家恋爱路上的绊脚石。但无论如何,韩剧中的契约婚姻都夹杂着儒家“礼”这个思想元素。 二、韩剧中儒家文化元素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礼”,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韩剧里面的人物看起来青春靓丽,可骨子里都坚守儒道,描写的家庭故事、显现的文化精神多围绕儒家的道德核心进行,如孝、诚、信、礼、义、廉、耻等。韩剧情节结构围绕谁也离不开的“爱情、友情、亲情”打转,具有广泛的人性、人情;日常家庭生活中温馨的氛围和细腻的细节,很容易打动女性观众。电视剧里的韩国人看重孔子提出的教义、礼节、礼仪以及人际交往的成规,并在日常言行中刻意体现孔子的价值观。他们用世人熟知的儒家美德严格规范自己。因此儒家价值观在剧中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个人一定要举止儒雅、得体、稳重;思想要仁爱、诚实、尊长、谦逊、重德和自律。儒家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影响了剧中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见面时互相鞠躬;分手时互相鞠躬。一句“请多多关照”常常挂在嘴边。男人工作回来时,家庭妇女要站在门边迎接,脸上永远挂着温暖的微笑说“辛苦了”。“孝道”至上,儿女在父母面前不敢有丝毫的放肆。男女青年举行婚礼后,很严肃地给父母行跪拜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所有这些繁文缛节都源于儒家思想。浪漫满屋中,李英宰婚后第一次带韩智恩回家,他们便给奶奶、爸爸、妈妈行跪拜大礼。接下来的日子,韩智恩会时不时被奶奶叫去收拾菜园,韩智恩虽然讨厌做农活,但她依然顶着烈日不违背奶奶的意愿在那里干自己极讨厌的农活。此外,韩智恩每次见到李英宰家里的长辈都会很礼貌的点头行礼。这些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韩剧所透露出来的韩国文化底蕴和心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近,如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家庭和睦、爱情忠贞,主人公多具有儒家文化浸染过的传统美德。韩国电视剧积极融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唤醒观众内心尘封的生活观念。 韩剧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引导是“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播是符合大众传播特征和艺术规律的。电视剧市场应努力培养作为“第一社会大众传媒”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就是:电视艺术的社会责任性必须大大地超过其商业性。我们的电视剧在引导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理应承担责任,要为大众提供有益的文化产品,为培育和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作出积极的努力,为发扬先进文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文化元素篇4

关键词 神话 化学元素 命名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化学元素周期表最初由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 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于1869年编制完成,其内容包括了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化学元素。2012年6月1日,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 IUPAC ,了最新一版的元素周期表,即IUPAC Periodic Table of the Elements。在该表中,对化学元素的英文名称命名方法,包括了以神话人物名称命名,以元素发现者的名字或国籍命名,以元素被发现的地点命名,以对世界发展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命名,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等方法。本文的分析对象主要是以神话人物名称来命名的元素英文名称。

(1)氦He,2,Helium。该元素最初在太阳光谱中发现,故使用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的名字命名。后缀-ium多指元素名称,如镁Magnesium,钙Calcium。词根Helio-意为太阳的,同根词heliotropic 向日性的,heliotherapy日光疗法。

(2)钛Ti,22,Titanium。1795年德国人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用希腊神话中的泰坦(Titan)将该元素命名为Titanium。泰坦是大地女神该亚(Gaea)与天空之神乌拉诺斯(Uranus)的后代,共包括十二泰坦主神及其子女,他们永生并且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这和钛密度大、耐腐蚀、强度大的特点类似。从词根titan-也可以看出,1912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其名字的含义首先是永生即永不沉没,其次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巨大。

(3)钒V,23,Vanadium。源于凡娜迪斯(Vanadic)即北欧神话中女神弗蕾娅(Freyja),掌管爱、战争、出生和死亡。

(4)钴Co,27,Cobalt。钴的化合物是古代埃及波斯绘画使用的蓝色颜料之一。Cobalt源于德语Kobold,指日耳曼神话中能够变幻形状的小魔鬼,这是因为熔炼钴矿石时会释放出含有三氧化二砷的有毒气体,同根词cobaltic含钴的。

(5)硒Se,34,Selenium。1817年瑞典人贝采利(Berzelius)乌斯用希腊月光女神赛勒涅(Selene)为该元素命名。塞勒涅的罗马名是卢娜(luna),其词根luna-意为月亮的,lunar calender阴历,lunarnaut登月宇航员。古人认为月亮变化会影响人的精神,故同根词lunacy精神失常,lunatic疯子的。

(6)铌Nb,41,Niobium。1849年德国人亨烈赫·罗沙(Heinrich Rose)发现了铌,直到1949年才最终以希腊泰坦神坦塔罗斯(Tantalus)之女尼俄柏(Niobe)的名字命名,尼俄柏同时也是宙斯(Zeus)的孙女。她因性格高傲嘲讽了勒托(Leto)和其儿女阿波罗(Apollo)及阿耳忒弥斯(Artemis),致使其14个孩子全部死去,最后悲伤不已化为石头。Niobe在天文学中指1861年被发现的小行星石女星,在植物学中指一种传说是尼俄柏的眼泪化成的铁线莲Clematis Niobe。

(7)钯Pd,46,Palladium。1803年英国人沃拉斯顿(W. H.Wollaston)用1802被发现的小行星智神星(Pallas)为该元素命名。palladium源于希腊战争及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雅典娜因在格斗中误将养父特里同(Triton)的亲生女儿帕拉斯(Pallas)杀死,故改名帕拉斯·雅典娜(Pallas·Athena)以示怀念。因雅典娜是雅典城的守护者,故Palladium意为守护神,又雅典娜掌管智慧,故athenaeum意为文艺协会或博物馆。

(8)碲Te,52,Tellurium。1798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证实了碲的存在,并用罗马神话中大地女神特勒斯(Tellus)为其命名。特勒斯的形象和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母该亚(Gaea)相近。Tellus变体为terra,词根terra-意为土地。同根词有terrene 陆地的,territory 土地,terrace梯田。

(9)铈Ce,58,Cerium。该元素于1803由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和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分别发现,其名称来自1801年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Ceres)。刻瑞斯(Ceres)是罗马神话中掌管丰收和生育的女神,其形象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因掌管农业丰收,所以Ceres的同根词为cereal谷物、粮食。

(10)钷Pm,61,Promethium。该元素是于1945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首次在放射性铀燃料的裂变产物中被发现的,为了纪念人类智慧中所包含的勇敢精神和潜在危险,故使为人类盗取天火而受到惩罚的的普罗米修斯 (Prometheus)的名字。pro-意为之前;meth 指思考;-eus表示人的词汇结尾,故Prometheus指先知先觉的人。同根词prologue开场白,promulgate公布。

(11)钽Ta,73,Tantalum。该元素1802年由瑞典人埃克贝里(A.G. Ekeberg)发现,因其在常温下不易与强酸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很难从矿石中分离获得纯的钽,而将其命名为 Tantalum,意指钽这种物质可见却不可得。希腊神话中坦塔罗斯(Tantalus)是宙斯之子,因屡屡戏弄冒犯众神而受到惩罚,虽然站在齐颈深的水中却喝不到一滴水,头顶挂满果子却吃不到一个,备受折磨。故tantalus指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tantalize意为逗弄,相关词组有The Torment of Tantalus指坦塔罗斯的痛苦。

(12)汞Hg,80,Mercury。汞是标准状态下唯一呈现液态并有银色光泽的金属。Hg来源于 hydrargyrum,即水银。词根hydr-指水,同根词有Hydrogen氢,hydroairplane水上飞机。-argyro指银色,辉煌的,同根词Argyrosaurus(银龙,一种白垩纪时期生活在南美洲的的巨型食草恐龙)。Mercury指罗马众神的信使墨丘利,行动敏捷,故用来为公转速度最快的水星命名。swift as Mercury意为神速,同根词mercurial活泼的。Mercury也是商旅的保护神,词根merc-指贸易,同根词merchant商人,merchandise货物,mercantile贸易的。

(13)钍Th,90,Thorium。钍是一种先被命名后被发现的元素。1815年瑞典人贝采利乌斯首先提出了Thorium这一名称。该词来自北欧神话中雷神索尔Thor,掌管雷霆和战争。同根词thunder雷,Thursday星期四。

(14)铀U,92,Uranium。1789年德国人克拉普罗特用当时刚发现的天王星(Uranus)为其发现的元素名命。在元素周期表中,铀是最后一个在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元素。乌拉诺斯(Uranus)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代男性统治者,因过份迷恋权力被子孙,后成为天空之神。词根uran-表示天空的,uranology天文学,uranic星学的。

(15)镎Np,93,Neptunium。1939年美国人麦克米伦(E.M.McMillan)用新发现的海王星(Neptune)为其发现的元素命名为Neptunium。罗马神话海王尼普丘恩(Neptune)即希腊神话海王波塞冬(Poseidon)。词根Neptu-表示水的,如neptunian水的,Neptunism岩石水成理论(早期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认为岩石的形成和早期地球海洋中的结晶体有关)。

(16)钚Pu,94,Plutonium。在为镎命名时,麦克米伦就提议以冥王星(Pluto)为序列中的下一个第94号元素命名。普鲁托(Pluto)是哈得斯的罗马名字,在神话中掌管地下所有的宝藏,因此词根pluto-表示财富,同根词plutocrat 富豪、财阀,plutocracy 财阀统治,plutology 财富学,plutolatry 拜金主义。而Hades的同根词hadean 表示地狱的。在地质学中,冥古宙(Hadean)指地球形成之初到距今38亿年前的地质年代。

以上16种元素的命名方法都来自欧洲古代神话,虽然只是众多命名方法中的一种,但是了解该方法有助于开拓英语学习认知视野,从多角度认识英语词汇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更深刻地理解欧洲各国神话体系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新华通讯社译名室.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四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陈彩芬,杨彩玉.希腊罗马神话对现代英语文化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3] 刘智.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18(1).

文化元素篇5

高中化学教育;传统文化元素;渗透

提及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大部分人认为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具有西方学术典范的自然学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和积累、世代相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然而,当两个不同的领域相互碰撞,却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著名的化学思想家、教育家莫昌嘉直言指出,中国《易经》乃西方《化学》之源。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屡见不鲜,包括有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古代建筑、传统中医、衣冠服饰、饮食厨艺等内容。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化学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同年9月,在得知小学课本要删去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后,毫不掩饰地表示“很不赞成”,强调“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同年11月,上海市出台《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系统、科学配置到各学段、各学科之中”。无论是国家的政策层面,还是中央领导的重视程度,亦或是地方的落实举措,均反映出化学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是形势所趋、历史必然。因此,高中化学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将面临和经历契合与提升的嬗变问题。

一、高中化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契合

1.重温我国化学辉煌史的意义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相契合

古老文明的中国,华夏祖先与化学有着不解之缘,在充满迷雾和荆棘的道路上发明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5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会用火,3000多年前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商代拥有高超的制陶、青铜冶炼铸造方法,春秋战国时期掌握了钢铁冶炼工艺,西汉时期能熟练进行“水法炼铜”,东汉时期总结推广造纸技术,唐朝正式出现黑火药,还有近现代1939年侯德榜提出“联合制碱法”,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等。学习这些世界遥遥领先的先进技术和科学家为国献身的可贵精神,有利于激起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同时,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两者的有机契合,有效推动《纲要》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引导青年学生继承爱国传统,增强国家认同,不断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在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2.化学课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相契合

对于化学课程而言,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和掌握其本质。如氧化还原反应、正逆平衡反应、酯化水解反应等都充分体现出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元素周期表有力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发展规律;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形象说明了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Cl2、O3、SO2、Na2O2及活性炭都能使得有机色素褪色,其现象相同但本质却不同。此外,演绎推理与归纳总结、普遍性与特殊性、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辩证统一等哲学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不胜枚举。这些哲学理论在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等中国哲学史上都可找到相对应的学术观点,如伏羲八卦图彰显出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换言之,高中化学教材中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素材,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显然,这对于每位学生的终身成长大有裨益。

3.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相契合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脉从未中断过,究其根源是蕴藏着十分强韧的和谐文化基因。如“天人合一”就是以孔孟荀为代表儒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孟子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都强调了人与自然要相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要相协调,道德理性和自然理性要相一致。如今,受急功近利的追求经济发展和消费主义至上错误观念的影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生态失衡、臭气层空洞、酸雨肆意、雾霾侵袭等世界性的危机层出不穷,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更加反衬出“天人合一”和谐思想之可贵。而高中化学课程(特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正是以这个古老的和谐思想为指导,有力引导学生树立和谐思维理念,把握和谐发展规律,自觉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正确评价化学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以更深刻、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

二、高中化学教育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现实体现

1.教科书

以“苏教版”为例,高中化学课程8本教科书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数量达到94处,分别为《化学(必修1)》10处、《化学(必修2)》18处、《化学与生活》20处、《化学与技术》18处、《化学反应原理》9处、《实验化学》9处、《物质结构与性质》6处和《有机化学基础》4处。从选材角度看,基本选取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卓越成就;从呈现方式看,有诗词文章、农谚俗语、实物图片等;从教材栏目看,有引言、正文、插图、尾注、资料卡、你知道吗、练习与实践等;从传统文化分类看,集中体现在文化遗产与传统生活。由此看出,高中化学教材蕴藏着较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植入内容过于碎片化,呈现方式缺乏整体性,举例说明浅尝辄止,文字表达含蓄隐晦,传统文化自信不足。如煤、石油的使用在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就有记载,天然气的使用在西汉杨雄《蜀都赋》也有提及,这些成就都可让每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而《化学(必修2)》专题3第一单元基本上没有写明,只出现“人类利用煤炭的历史悠久”这样的字眼。

2.高考试题

全国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全国卷I为例,12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试题中有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仅有2年,分别为2013年在选择题出现“侯氏制碱法”“黑火药”2处;2009年在填空题出现“陶瓷”1处。以福建为例,2009年起高考理综试卷开始自主命题,6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也仅出现2年,分别是2014年在选择题出现“食醋”、选考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填空题出现“青藏高原”2处;2010年在选考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填空题出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1处。由此可知,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呈现数量很少,形式单一,入选参考年份较晚,2004~2008年期间处于空档期。从高考化学角度看,《纲要》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是有理有据的,形势也是迫在眉睫。

3.课堂教学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实践教学了解到,受高考应试教育、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师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内涵、精髓、价值深入挖掘和宣讲略显不足。教师普遍认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有待提升,每个人学习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难以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认为高考是高中生学习的最终目标,高考考纲要求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况且考纲对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要求;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属于文科的教学范畴,理科应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文修养教育方面暂可放缓;认为化学学科虽起源于中国但发展于西方,化学史更多体现在西方科技先进成果,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些妄自菲薄;认为具有快餐化、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的网络文化的大力冲击,消减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意趣,教学过程难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共鸣;认为学校、社会和家庭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足,三者形成合力不够,在孤立无援的政策下难以开展……因此,即使是教科书有融合传统文化教学案例,教育形式也是比较单一,常出现被动、零碎、应景、填补式、概念化的教育方式。

三、高中化学教育提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路径选择

1.课程标准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虽然《纲要》只强调在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却没要求在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内容比重,但是化学萌芽于中国,铸就了东方文明古国,改变了世界面貌。英国当代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明,对于中国在公元3―13世纪间所保持的科学技术水平,西方是叹为观止、望尘莫及的。同时,英国学者罗伯特・K・G・坦普尔统计表明,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中国占有一半以上。鉴于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教学环节上加强渗透,还要从课程标准上统一规范来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学科教育(化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课题调研,并纳入国家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地方教育规划科研项目和学校德育研究课题计划的范畴,调动全国智库、高校、研究机构、社团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要借鉴“第一届全国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峰论坛”的经验做法,适时举办“化学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论坛、研讨会,广泛凝聚社会智慧,寻求探索高中化学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今后课标调整、教材修订提供理论支撑,为今后高考升学考试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创造条件。

2.师资队伍要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众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教师是架起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宽,教学中必然是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秉承终身学习理念,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必须运用有效的基本方法,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让华夏大地上的遗产、博物馆里的文物、古籍里的文字都活灵活现起来。此外,全国教育相关部门要对教师队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培训,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既精通化学知识又深谙传统文化的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

3.课堂教学要把握传统文化渗透最佳时机

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找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契合点的可能性。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不仅要把握自然形成的教育契机,还要善于创造蓄势待发的教育时机和积极向上的成长动机,在课堂的导入、展开、讲解、过渡、练习、复习、实验等各个环节,采用诗词文章、成语故事、谜语俗语、实物图片等多样形式,适时、适地、适度、适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中华文化的基因根植于每位学生的骨子里。如化学知识内,在讲解《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时,课堂导入环节便可提出3个问题:①你了解古代炼丹术吗?②古代炼丹家葛洪提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揭示了什么化学原理?③炼丹术另一大功绩是推动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问世,你知道如何配制吗?化学知识外,当学生处于钻牛角尖、意志消沉、投机取巧、被动学习、好高骛远、目光短浅、缺乏信念等状态时,均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纸笔测验要彰显传统文化独特艺术魅力

文化元素篇6

【关键词】现代文学;东北民俗;文化元素;存在形态

在现代文学的作品中对于东北民俗文化的融合主要是在结合当下社会现状和时展趋势下进行的,从而为东北民俗文化发展开拓了新的渠道和发展平台。民俗文化本身就是灵活多样的,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较为强烈的表现力,可以营造时代特点,展示特定的历史阶段意义,传达思想感情等等,能够体现出现代文学和民俗文化的良性链接和思想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拯救了以往东北地区文学创作的落后性和单一性,有效地利用了二者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开拓了东北民俗文化元素新的存在形式。本文以现代文学中东北民俗文化元素的存在形态和东北民俗文化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展开阐述,针对其相应的文化功能进行探讨。

一、东北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和概述

简单来说,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宗教信仰,口传文学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四个方面的。在当代社会不断发展下,也逐渐地对国内的民俗文化提高了重视。但是,关注的方向仍然停留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和文学界的表面化调查,这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地区的文化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缺乏开发与探索,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对于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的探求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文化的产业结构转化问题最为严重。所以,需要加强东北文化民俗元素的重视程度,促使现代文学和地区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统称,是一个地区的民间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代表和保留。从大意上来讲,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民众在同一个区域上生活所形成的习惯,往往是普通人们的生活里长期积累下来的民俗习惯形成了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元素主要展示了大众生活和地区风俗的主要要素,其中涵盖了许多内容,比如,理论民俗、应用民俗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重要的是少数专家把地区的民俗特点和生活习惯用科研的态度来调查和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地方的民族文化做全面的调查,掌握民俗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再用自身的观点进行全面阐述,把社会功能的探索和其本质特征相结合,揭露地区经过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为当代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也方便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现代文学作品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涵盖了乡土民俗和居住民俗等等内容,在感受东北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入手。比如莫言作家,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家,其作品内容就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色彩,这也是其获得嘉奖的重要原因之一,莫言作家生动形象的文笔描写把中国的民俗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在世界面前,并获得了众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扬,由此可见,民俗文化不仅影响本国发展也同样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不难看出民俗文化的文学价值。在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涉及的地区也非常广泛,民俗文化描写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目光的关键因素。文学的产生是大量经验的思想产物,东北文化的民俗分析也是对于现代文学的分析,因此,在现代文学的创作中,不仅要得到相关部门对民俗文化的重视,还要进行民俗文化元素的保护,以及给予文学作品创作的帮助,来加深读者对于现代文学的深入理解。

二、作为人物塑造辅助要素的民俗文化存在

(一)精神民俗的作用作为展现萨满文化的重要文学作品《科尔沁草原》一书中,充分地展现了其黑色幽默和戏剧的特点。根据故事情节,直观地体现了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恶毒刁滑,贪得无厌的性格特点,为了自身的利益,反而将自己的恶行披上“神圣”的外衣,提升自己的地位,借助萨满完成自己的私人意愿。相反,萨满则通过自身的优秀品质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从而使人们感受到当时的部分东北居民的无知愚昧和精神上的缺乏。同样,在《科尔沁前史》中,则是通过骇人听闻的奇人轶事反映社会的封建情形和农民所遭受的穷苦和压迫。将历史浓缩,意义深远。文学作品是民俗文化元素的重要展示,在创作上要考虑到读者对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探索,把东北民俗文化的特性和底蕴融合在现代文学里,以达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化。只有把民俗文化的建设不断深入,才能提升文学发展和成长的空间,从而走进大众的视野。

(二)语言民俗的功能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东北文化中的语言文化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直观地突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性格特点,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建设上产生独有的人格魅力。比如在《生死场》中,大多展现了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但其本意并非自愿,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和良知的泯灭,成为历史进程中的悲剧。由此,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和情节转变本身就带有了衰败没落的暗示,从而在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推动下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整体文章表达的颓废之感。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作者对于失望,没落的情感表达形式,引导读者产生共鸣。由此可见,语言的描述对于氛围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展现历史的沧桑。

三、作为环境描写辅助要素的民俗文化存在

(一)营造氛围,暗示悲剧性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东北现代的作家对于环境描写是比较重笔墨的,但是色调往往是暗淡不明朗的,带有偏向于忧郁的色彩。在描绘东北边地会用极具张力的思维写出特有的苍茫与质朴,强烈地暗示了纷乱时代人物的坎坷人生,有很强的代入感,容易让人产生思维联想,感受当时人物生存的悲惨。在灰暗的色彩下,人物的命运也随之灰暗,剧情矛盾也在逐渐深入。例如:在《生死场》作品中,作者用大量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地主阶级的困难处境和局面的限制,在无奈又没办法逃脱的情况下获取自己的欲望和自尊,文中的罂粟花出现次数较多,代表了罪恶和黑暗,这也暗示了历史的真实性。在以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背景下,罂粟花是罪恶之花的代表,作为历史与鸦片的丑陋连接,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罂粟也是有双面性的,也同样代表着欲望和堕落,这样就促成了作者笔下的这段历史。因此,这段历史不能以政治和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要用感性的角度体验历史的沉重感,作者萧红多次用罂粟彰显历史的必然发生,充分表达了历史的真实性。

(二)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念在社会发展阶段,要以真实层面出发,萧红的作品以角色为铺垫进行叙事描写,通过这个角度展现出一个家族的兴盛和衰落的过程,自己也是身在其中,面对家族的颠覆自身却无力改变,就只能随波逐流了。这种伤感的情感中夹杂着凄凉和无可奈何的困苦,也是当时发展现状中不可逃避的情况,在塑造小说环境的过程当中,金枝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具有真实感的,也有一定的特性。也是一种历史发展的预见性,她像是在时代中走出来的,颠沛流离地前进,但是,这样的成就不一定是成功的。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心想走出自己的宿命,却都以失败告终,还是没有逃过命运的前进齿轮,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其次,在作品背景的描述方面,也是互相衬托的关系,人物的悲惨人生和社会的没落同时着重描写,不仅能展现出对人生道理的求知,也会使读者产生对历史发展的思考。作者主要以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用全部的心思展现,使之向读者展示了作品的现代文学和民俗元素的魅力。

四、结语

文化元素篇7

一、课间走进生物角

在校园里设置班级生物角,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植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和人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培养儿童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的情感、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亲身观察验证,知道一些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体验生命的奇妙神圣。如饲养常见的鱼类,也可以饲养乌龟或蜗牛,以及一些小昆虫;在教室门前的阳台上摆放各种花花草草,种植一些小果蔬等。

教师日记:

从3月底开始,各班都陆续建立了“生物角”、“绿意角”,可谓品种丰富,艳丽多姿。既美化了环境,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技能。

学校发起这项活动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而考虑。因此号召我们班的每位同学和家长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亲近动植物,培养爱心。我自己身先士卒买来2只小乌龟放在教室里,立刻先后得到6位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买来了大大小小的盆栽植物和小动物,我们的?生物角立刻琳琅满目:有杜鹃、常春藤、凤梨;有娃娃鱼、小蝌蚪、乌龟;还有一些观赏的小盆景和吊兰,嗬!好不丰富!

“生物角”初具规模,还不够啊。植物的名称也得让学生也知道。所以接着各种动植物都分别被贴上标签。带着学生在那认啊,读啊,记住它们的名字。

光会看,还体现不出生物角的作用来,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才是“生物角”的真正意义所在。给每位同学都安排了专门负责的动物或植物(以所有人为主),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土质、水质),定期浇水和换水,不但是提供者还是养护者,明确自己的职责,学习管理的技能,两人一组,互帮互学,互相提醒,锻炼了动手能力,效果显著。

最后想到的才是美化环境。把动植物分开摆放,合理排序,冠以“生物角”美名,再加上适当的装饰和美化,一个美丽而又生机的“生物角”赫然出现在眼前!同学们下课后,惊奇地叫起来――生物角好漂亮!

我们的生物角还摆放着我们自己亲手种植的牵牛花和向日葵,期待着它们发芽、开花,在同学们的精心护理下茁壮、健康地成长!

二、课间开展科学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学生对此充满兴趣。如“飞舞的小纸片”,“浮起来的鸡蛋”,“筷子的神力”,“带电的报纸”,“会跳舞的小钉子”……由于小实验需要准备相关的器材,所以研究中确定每周二为“科学小实验日”,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准备,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每个年级配有专用的课间实验室,由科学教师指导,有序开展。为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科学的原理。科学小实验着眼于它的“小”,它适合学生在10―20分钟的课间开展,既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又愉悦了学生的身心。

三、课间关注气象信息

走进气象站,关注天气,让学生们了解掌握了许多气象小常识,懂得气象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提高了小学生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四方面特征(风力风向、气温、雨量和云量)描述天气。课间,引导学生走进校园气象站,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气象观测,学会用规范的形式进行记录。既丰富了课间生活,又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气象信息。

学生气象播报:

11月27日 星期二 多云转晴(图标)

4―6度 偏北风三级

温馨小提示:今天天气温度较低,请同学们注意防寒保暖。

四(16)班潘秋实同学播报

四、课间科学小制作

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花钱少、能够独立完成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学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教师利用课间启发学生,创作出质量较高的小制作。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①教师介绍一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去创新制作。如“小鸡吃米”“小猫钓鱼”等。②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③专题科技制作竞赛。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专题要求,各班学生人人设计制作。

实践证明,课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制作多种多样,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以上课间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引领,是一种提升。科学元素渗透于课间活动,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将其引向科学的道路。

文化元素篇8

[关键词]城市建筑;文化元素;发展建议

1. 引言

曾有人说过“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可见文化元素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可以说,不同的文化,就会出现不同的城市建筑理念与形态。例如,我国南方文化相对温柔细腻些,在城市建筑中,南方建筑多呈现婉约的城市建筑风格,北方文化相对豪爽开朗,北方建筑多呈现大气恢弘的城市建筑风格。本文在立足国内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建筑发展现状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元素在各地城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文章着重分析的是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元素类型,以及如何提升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好的加深对文化元素在城市建设中应用的认识,更好的将各地特色文化融入到当地城市建筑发展中,以实现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2.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元素类型

文化元素是个十分广义的概念,它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阔,本部分主要对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元素类型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现有研究文献研究发现,当前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元素类型主要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不同地区的人文文化元素、以及富含时代气息的高科技文化元素三种。

2.1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

不同的地域上居住着不同的人们,所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浓厚区域色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城市建筑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且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所以在我国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例如,我国苗族少数民族居住的寨子,新疆维吾尔族少数民族地区的穆斯林风格的建筑。因此,在我国城市建筑中,更要格外注重保护和发展地域特殊的民族文化,充分挖掘本地区的特色民族文化,并将其有效融入到当地城市建筑发展的实践中。

2.2不同地区的人文文化元素

人文文化是一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他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有不同的体现。人文文化是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人文文化元素。城市建筑中人文文化元素的应用首先要求城市建筑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市民的权益,实现城市建筑的人性化,为市民创造便捷舒适的人文环境。此外城市建筑设计中只有努力创造具备人文元素的城市建筑才能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环境,为其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故而,人文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建筑中意义非凡。

2.3富含时代气息的科技文化元素

城市建筑是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具有时代性。城市建筑的时代性要求其必须充分运用富含时代气息的科技文化元素,以城市建筑和城市发展而言,是否投入科学元素进行创造和发展,或者是是否拥有相当的现代科学,都直接影响该城市或者是该城市建设的时代价值评价结果,即结合科学文化元素越多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越显得先进、高端,更符合当代居民的价值取向。

3.提升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中应用

上诉内容已经阐述了不同文化元素类型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问题。

3.1培育人文环境,发展人文城市建筑

人文环境是文化元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提升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必须加强城市人文环境的培育。一方面,要积极挖掘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通过城市历史文化的在塑造提升城市建筑的形象,发展人文城市建筑;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居民人文观念的培养,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居民,高素质的居民是城市建筑发展的根基,只有通过高素质的居民推动区域内城市建筑的发展,才能最广泛的将城市文化元素应用到城市建筑中。

3.2坚持区域特色,保持城市建筑的特色性

一个国家的城市建筑,是对该城市核心魅力的一种展现,同时也是对一个国家地域民族文化的诠释。著名小镇威尼斯之所以享有盛誉,关键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水,并且结合了水文化对城市建筑进行了创造,凸显了该城市的特点和魅力。这对于我国城市建筑来说,是一个完全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当代中国欲打造“中国特色”的国家,在城市建筑中突出发挥民族文化元素,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因此,主要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不同地方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运用到建筑当中,形成地域化民族建筑标识。比如我国地区城市建筑的藏居设计,将藏族图腾、文字、图画等融入地区城市建筑当中。二是坚守中国风格和文化元素,实现本民族在建筑上的自主创新,杜绝盲目跟风和效仿外国建筑。可以通过大力培养我国本土建筑设计人才,举办本国高端建筑设计交流会或者是比赛等,多方保障民主特色城市建筑的发展。

3.3应用现代科技,保持城市建筑的时代性

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建筑。现代科技在城市建筑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强现代城市建筑的高效美观及实用性,比如:引进先进科技理论或者材料,实现建筑造型、功能或者是使用价值的创新(现代数字化高层建筑),给居民带来更多生产生活上的便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科技塑造城市景观,为城市建筑打上时代的烙印,保持城市建筑的时代性。

4.结语

当文化与城市建筑的结合开启时预示着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文化元素既是城市建筑的一个核心因素,影响着城市建筑;同时,城市建筑的发展也影响着文化元素的发展,这二者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筑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来自非传统因素的挑战。为此在探讨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元素应用时,要积极探寻和认知城市建筑中蕴含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张红燕.建筑环境人[J].山西建筑.2002(11)

[2] 周和菊.城市建筑文化[J].四川建筑. 2004(03)

[3] 倪蕾.略论城市建筑文化[J]. 江苏建筑. 2004(02)

[4] 丁勤.城市建筑的灵魂是“文化”[J]. 建筑与文化. 2010(02)

[5] 韩杰.建筑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2)

[6] 赖国新.现代建筑文化及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4)

作者简介:

孙玄烨(1991.5--),女,杭州人,汉族, 浙江工业大学。

上一篇:古代建筑论文范文 下一篇:先秦文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