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15 18:02:49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篇1

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我们应当认识到: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 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以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

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 化抽象为形象,化概念为具体。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的可感的东西,是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的颤动…一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次进行说话训练。

2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第六册《荷花》一课,这位老师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地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倾听向我飞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篇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在我国广大偏远农村的学校中,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开展生物实验。因此,教师只能在讲台上照本宣科,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多媒体的出现无形地给生物教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我们农村的生物教学见到了曙光。

1、多媒体教学能够使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在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就以初中课本中的血液循环为例,血液循环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体循环,一条是肺循环,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其中肺循环的途径比较单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在体循环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如血液在经过肾脏时,肾小球有滤过功能,能够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到肾小囊中,这些废物通过肾小囊进入肾小管中,此时还要与它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的交换,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而肾脏中的血液通过出球小动脉进入肾静脉最后回到心脏,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些内容需要安排好几个课时,可能学生能够理解每节课的内容,但是要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联系到一起去理解的话,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是相当困难的,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内心的疑问就会越积越多,慢慢他们就会觉得生物对于他们来说太过深奥,

随之他们就会放弃这门学科。如果将多媒体引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后,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血液循环的动画,将这些内容同时放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些概念。

2、多媒体教学缓解了无法开展实验的难题

一方面在我们广大的偏远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开展生物实验,比如高中课本中在讲到酶的时候提到了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此实验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是在大学中才开展的,但是在我们的高中课本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可是由于实验设备昂贵使得很多学校无法开展这个实验,如果放弃这个实验的话,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就会大大折扣,因此严重影响了生物教学的质量。有了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利用计算机制作出此实验的模拟过程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生物教学中研究的最多的是动物和植物,而这两种生物对季节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我们四季分明的北方,到了冬季,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很多的动物或者冬眠,或者迁徙,使得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也很难找到实验材料,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互联网如同雪中送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实验的录象以及实验的结果,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来观看、学习。

3、多媒体教学缩短了生物教学中的时空感

时空感及所谓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生物教学中的时间感是指一个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时间,如植物的双受精,从花粉粒的形成到和极核及卵细胞的融合,如果我们寸步不离地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受精过程,恐怕得花很长的时间,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可是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植物受精过程的动画仅仅只需要几分钟而以,而且更加形象生动,容易理解。生物教学中的空间感是指每种生物所生长的环境不同,每个地区动植物的类型也有差异,而在我们的教材中讲到物种的时候,内容是比较全面的,涉及到了地球所有的生物种类,但是这些物种并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如果要将这些物种引进的话太费时费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搜集所有的物种,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避免他们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自己头顶的一片天空。

4、多媒体教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

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将会成为各个学科间的纽带,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生物是一门注重运用的学科,生物技术现已应用于很多行业,如:

﹙1﹚克隆技术包含的巨大潜力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途径:畜牧业是克隆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可大量繁殖优良品种,加快育种速度;在人体健康方面:对人类来说,克隆动物可以成为未来的名贵药物制造厂,同时还可以生产出人类移植用的各种器官、组织,解决了移植手术中器官或组织排斥反应的难题;生态平衡方面:通过克隆技术可有目的地使某些生物的个体数量增加;加快珍稀物种的繁殖;挽救濒危物种;重现已灭绝的物种等;

﹙2﹚DNA指纹技术在人类医学中被用于个体鉴别、确定亲缘关系、医学诊断及寻找与疾病连锁的遗传标记;在动物进化学中可用于探明动物种群的起源及进化过程;在物种分类中,可用于区分不同物种,也有区分同一物种不同品系的潜力。在作物的基因定位及育种上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干扰素等生物制剂的问世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体基因测序的完成,对根治人类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转移抗病毒基因、导入生长素基因、两系法杂交水稻、抗虫棉的发现,对农业的增产起到重要作用;石油草的培育,对能源和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在宁夏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也只是刚刚起步,我们的学生所接触的生物制品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学生和外界沟通的媒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5、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动,那么我们理科教学的刻板化、程序化、枯燥化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这项要求,由于理科比较公式化,使教师和学生都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当多媒体走进课堂之后,它丰富的画面,逼真的动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轻松。其实,教学就像烹饪一样,只用主料烹饪出的菜肴肯定是索然无味的,只有向主料中添加各种辅料之后,才能衬托出主料烹饪出美味佳肴。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也 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比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其他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我在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时,讲到人们对植被的大肆破坏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后果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荒漠里,一个人坐在一辆摩托车旁,呆呆地望着天空……,当时我没有运用任何语言去描绘,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学生看到这副画面时,对他们大脑的冲击肯定超过了你用语言描述所创设的情景。所以说,多媒体给人视觉的冲击,靠语言表达是无法比拟的。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质的突破,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篇3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多媒体教育 作用

多媒体教育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1 多媒体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历史教材跨越时空之宽,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而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面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网络走进课堂,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知识面得以拓宽,新信息及时获取。比如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时,我布置了“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怎样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寻找答案,结果获取的知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无法比拟的。有些学生介绍的内容甚至连教师都前所未闻。通过网络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使历史课更富有吸引力,学生们也乐在其中。

2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头脑里就能清楚地反映出三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3 运用网上文字和图片资源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我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历史学科的电视、电影录像资料来源于历史纪录片、科教片、文献片、专题片和历史题材的故事影视片。前者真实可靠,后者虽不是历史的实录,但能反映当时历史风貌,再现某些历史事件或某些历史人物。这些电视录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教学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自然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加深记忆。

4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因为,多媒体技术将媒体策略与音频、视频、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每一项差导图符都可以使学生实现一种不同的功能。因此,无论学生选择哪一项,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

5 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思想政治 教学 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文字、符号、声音、图片等多种信息按教学要求呈现给学生的过程。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因此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可控性等特点。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已成必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一、实现资源共享

这是由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学习和教材研究所需要的。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都会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在同一个学校内,由于教书资源的限制,哪怕是集体备课,所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但在网络中,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进行访问,对同一课题的不同设计进行参考,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再进行教学,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通过网络进行上传,让其他的教师进行参考。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QQ、讨论群、论坛等对同一个课题和不同地区,不同的教师进行沟通,实现了跨区域、跨时间的交流。如笔者在进行“财政与税收”一课时,便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对不同地区的财政和税收进行收集,然后结合课文内容,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学生不但了解了财政和税收,而且能结合本地区情况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使得教学资源拥有了更广泛的应用途径,让资源得以共享,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价值,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学科,有着抽象、枯燥等特点,而思想政治课又要求学生能从理论向实践过渡,这其间就需要一个转化工具,而多媒体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多媒体能将枯燥的理论以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来展示,这就利用学生接受。

网络功能的交互性和集成性让资源能得到及时的使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还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从而让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三、激发学生积极性

学生兴趣的培养除了教师因素的影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多媒体技术以多种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特别是一些图像、视频资料,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强大的。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来看,大多以文字材料进行叙述,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一些关键字进行颜色、插入方式的强调,强调让学生由单独的文字导入转化为多种视觉的感触,印象得到加深,对知识记忆和理解效果更好。如在进行“财政和税收”中关于“税收的基本特征”的分析时,利用幻灯片将“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进行效果强调,利用超链接进行资料简单举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并使记忆得到了强化。

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思想政治课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时事性,特别是一些国内外的新闻热点事件,学生平时都在学校上课,不能及时地收看电视等相关信息。利用多媒体,学生便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浏览,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对相关的国内外新闻进行观看,并且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将主要信息进行整理,以最简的方式进行呈现。

其次,学校或教师可以利用或制作一定的相关网站,对一些相关的国家政策、新闻讯息、学习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对学生开放,学生便能摆脱课堂的束缚,寻找自我的学习方式。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范围拓宽了,内容丰富了,途径变多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

1.多媒体只是工具。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只是为了将单调的内容丰富化,而不是为了“花哨”,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教”和“学”而用,而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觉得好玩,博得学生的掌声而用。

2.呈现内容不宜过多。虽然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但如果在一堂课中过多呈现图片、视频资料,容易让学生思维变得混乱。

3.注意课件选择。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所选用的课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且要和课题密切相关,切不可为了增强学生的“激情”而选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资源。

总之,多媒体的使用利弊皆有,如何趋利避害,更多的是在于教师的选择,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来进行。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互联网环境;运用

互联网具有把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图、音、像、影、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以及立体式教学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因而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但如同前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新的环境工具并没有赋予当前语文教育过多的新意与突出效果,究其原因,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的驱动内因与教学的归宿点的设定以及课堂效果的优化是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不同感官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由于小学生受年龄、阅历、乐理知识的限制,对《月光曲》中表达的内容理解不深,更谈不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月光曲》,但这首世界名曲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相反,他们脸上一片迷茫。于是,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动态的画面:开始,随着舒缓的音乐,屏幕上出现皎洁的月亮慢慢升起,海面在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接着,音乐逐渐高亢,这时天空出现了缕缕微云……随着乐曲的节奏变换,向学生呈现出与音乐相吻合的画面,给学生搭设了一座理解课文内容的鹊桥。透过画面表层,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披文入境,深入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意味,再引导学生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作深入思考,自然水到而渠成。教师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改变了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听讲”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到当主人的种种快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是信息技术所营造的人文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面对网络多媒体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和远程教育的高速发展让教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职业体系,科技手段的创新、教学工具的进步并不能取代人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但新的环境,在赋予我们更多优势的同时也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挑战。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带来的“利多”,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拿来主义的选择性学习,要求教师从现代素质教育的高度,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规律,不是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互独立、各自为阵地演进,而是要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浑然天成、整合演进,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处于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的行为阶段,加之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容易迷失在呆板乏味的平面知识中,却容易被声、光、影像等动态内容所吸引,因而,对文字和语言的接受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对直观的表象接受能力相对较强。

多媒体中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利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鼻、脑等多种感官,吸引注意,引发关注,成就兴趣,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时,我从网络上搜集、下载了许多有露珠的图片,在荷叶、小草、树叶、花瓣上,在宽叶、窄叶、针叶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色彩艳丽,五光十色。学生被这些美丽的图片所吸引,产生了喜爱之情,审美愉悦之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起学习这一课的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活不可分割一部分,即实现了教学的最大效果――授之以“渔”。

四、激发想象、活跃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运用互联网能充分满足思维延展的需要,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非凡体验。如教学古诗《鹅》,学生理解了第一、第二行诗后,播放网上下载的有柔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讲、边想。然后提问:“如果你来到这般情景中会有怎样的感受?”有的说:“我会坐下来,静静地欣赏。”有的说:“一群鹅在碧绿的河水里游泳,树阴映在水面上,那景色可真美啊!我想拿照相机把它拍下来。”……同样,学生领会三、四句后,再看录像,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联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学生依靠平时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动作到语言,进行创造性想象,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想象力得到了训练,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五、加强互动,优化课堂效果

遗忘是学习的一个过程,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遵循大脑学习机制,强化知识输入应用的方式,弱化遗忘过程。而互动式教学正是这样一种被验证具有良好渗透效果的机制。网络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互动性。课堂上,教师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把多元化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则可以与计算机直接进行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并得到反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正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这种独特优势,不仅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好动心得到发挥,好胜心得以体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集体学习的优越性。

总之,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好像源头活水,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流光溢彩、波澜纷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教材特点、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认真处理好课堂讲授与资源使用的关系。多媒体资源是一种辅助手段,要明确纲领,正确定位。同时,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翁胜利《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D].2010。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篇6

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点:

1、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相结合,使学生得到相关的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多样性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看得见,听得见,还可以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来获取的,比传统教育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多得多。只有获取了大量的信息才能掌握大量的知识。

2 增大课堂内容的容量,保证了知识的全面性 在过去,教师在上课前备好课,把要点以及教学过程写在教案中,上课时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有时候内容太多,就需要反复的擦黑板,这就浪费了很多的教学时间。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改变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系统,把上课所用知识投影在大屏幕上,节约了板书所要花的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练习,通过大量练习的展示来加大训练力度,由此增加了课堂内容的容量,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从而解决了初中英语教学任务重的大问题。但正因为这样,教师也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准备。二、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的弊端

在正规的多媒体教师中,教师在操作课件,学生在各自电脑前认真听讲,避免了后排学生听课效果差的弊端。传统方式下,学生在本子上做完作业,教师花时间去批改,等到讲评时,已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很有可能把作业中的错误当作正确知识记忆,知识漏洞得不到及时弥补。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布置练习,学生用计算机输入答案,计算机可以立即做出评价。这种及时得到学习反馈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迅速查缺补漏,与传统的教师批改作业相比,优势相当明显。另外,针对个别程度较好,练习完成较快的同学可以再发送一批练习让他做,个别程度差的同学,适当发些基础知识练习。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体现了个别化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三、 促进素质教育开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直接接触,中间缺少教学手段。教师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教学方式,以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进行一言堂教育,教学效果不佳。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展个性,挖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内在潜能,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好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使教师以新的教学方式面对学习者,师生观念不断更新,并带来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篇7

【关键字】小学科学 多媒体 教学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教师讲得辛苦,学生不感兴趣;而多媒体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如讲《蚂蚁》一课,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出哪些是昆虫,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以蚂蚁为例制作一组抽拉组合片,通过演示,将蚂蚁的头、胸、腹部位分开,学生很容易看出蚂蚁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再投放几组动物投影片,学生能很快识别出哪些不是昆虫。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烘托了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又突破了《蚂蚁》一课的难点。

二、运用多媒体,凸显教学的立体感

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时,多媒体具有较强的作用。它有大小互换、虚实互补、零整拼装、动静结合和远近交替的特点,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立体感,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在教《植物怎样喝水》一课时,在画有植物茎和叶脉画面上装一片可抽动的胶片,只要轻轻抽动胶片,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植物根的水(红色)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红色)缓缓流动的情景。教师连续演示两次,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三、巧用多媒体,培养能力,提高质量

多媒体教学通过形、声、色来传授教学信息,增大教学容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自然界里水的循环》一课,文中有插图。下雨是学生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但形成“雨”的原因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于是教学中出示组合折叠片,向学生演示“雨”形成的过程,然后分组由学生亲手操作,学生在一片“下雨”了的声中完成了实验。而后教师又演示了《云雨形成多功能演示仪》的实验,收录机配有轻松愉快的音乐和“哗哗”的下雨声,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等我们长大了造一个大降雨器,好让家乡年年风调雨顺。”在巧妙的多媒体教学中,既发展了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又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理想教育。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教材结构、教师教学结构和学生思维结构相吻合,反之,则教学效果差,事倍而功半。在教《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时,四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物体的溶解过程往往不易看清楚。我将装有少量温水的烧杯放在投影仪上,然后放入一些能溶于水的白糖或高锰酸钾,边搅拌边指导学生观察其溶解过程,全体学生都亲眼目睹,顺利地突破了一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变口授为演示,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信息素养

搜集整理信息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一项重要过程技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会利用各种信息源广泛而有效地接收和处理信息,形成初步的信息素养。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灵活的独特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的学习平台。在教学《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中,由于动物的生存本领很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教给学生,学生研究的兴趣又各不一样。因此,教学中,老师就把相关的内容制成学生可以自由查阅的资料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确定研究的内容,然后通过搜集所需的资料,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不仅在课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绕一定的研究专题到互联网上去搜集有关信息。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对搜集整理信息的学习方法会由陌生到熟练,从而形成初步的技能。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情感体验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依赖于学生个体的情绪体验。多媒体技术采用影音信息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有效的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一位老师在教学科学五年级《我从哪里来》时,播放了一段分娩的录像片。孩子们被看到的画面深深地震憾了,他们在汇报时,这样说:“我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妈妈的母难日,妈妈生下我们太不容易了,今后我要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我要爱护好自己,因为妈妈生我是非常辛苦的。”相信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情感的流露,他们不仅了解了自己出生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

七、应用多媒体教学寓学于乐

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习活动富于趣味,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教学《地震》一课,教师根据避震常识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合适的避震方法。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音效,有趣的形式,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个孩子的注意力。游戏中,他们为自己正确的选择而欢呼,为错误的选择而惊叫,也为时间的短促而紧张。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自觉地将所学的新知应用于实践中,并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篇8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兴趣;想象;多元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使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化,这不仅优化课堂结构也大大地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激发审美想象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感到学习有趣时思维就处于积极状态。同时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取的。”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如在学唱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多媒体播出五月鲜花盛开的画面。百花盛开,小鸟歌唱,树林换上绿装,再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仿佛置身其间,体会到儿童渴盼春天早日来临的迫切心情。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节选时,我根据每个小标题的意境制作了课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序奏及狮王行进”、“乌龟”、“大象”、“天鹅”等场面,在视听的结合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仿佛看到万兽之王威风凛凛地迈着步伐出现;乌龟在缓慢的爬行、大象正踏着沉重笨拙的步伐、天鹅在湖面上昂首浮游的高雅身姿。可见现代多媒体的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宽音乐视野

多媒体计算机有着存储容量大、显示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如果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拓宽了音乐教学的课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同时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如在学唱智利民歌《卖玉米饼》时,我通过课件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让学生对智利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卖玉米饼》是一首以民间集市叫卖调为素材的歌曲,音调为口语化风格。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叫卖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收集了两首叫卖风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即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受到了叫卖音乐形象,然后再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学唱《卖玉米饼》,效果很好。这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吸收了教材以外更多的知识,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渗透多元文化、丰富文化内涵

音乐是一种文化,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及风土人情的特点,要体会音乐的个性风格,必然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开通了这条道路,它用各种先进技术融各类人文科学于一体,大容量展示教学所需的辅助内容,为全方位鉴赏音乐作品做好了文化铺垫。如在《今夜无人入睡》的歌剧音乐欣赏课中,将所有音乐资料制作成课件。首先出示介绍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让学生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发源与发展;然后介绍歌剧《图兰朵》的故事梗概,再结合歌剧《图兰朵》表演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其音乐背景有更好的理解;同时播放中国民歌《茉莉花》,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音乐与多元文化的联系。最后欣赏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演唱,从歌声中感受歌曲中主人公卡拉夫所表达的热情和信心,相信自己定会赢得公主的爱情的情感。学生通过综合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了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可见多媒体创设的意境,能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使学生从中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对欣赏的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视听资料,创造声像并茂的音乐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拓宽音乐视野,丰富文化内涵。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陈海东《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3]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