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法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9 18:12:55

土地承包法细则

土地承包法细则篇1

1引言

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到广大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能否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妇女的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当今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在全国许多农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侵犯,而且难以得到行政救济,更缺乏制度保障。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村中的一个弱势群体,这种现象已经愈来愈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此国内众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有的从法学角度分析现行法律政策立法与执行过程中的制度缺陷,有的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受侵害的现状、类型、成因,有的通过自身的实地调查来研究农村妇女土地经营权流失的具体表现,提出保障妇女土地权益的构想,还有些学者专门就外嫁女、离异妇女等特殊妇女群体的土地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问题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方面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维权意识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江苏省南京市周边黄梅镇、高淳以及郭庄的几个农村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从四个方面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损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维权意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图有利于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

2方法及样本基本特征

2.1抽样本项调查是对黄梅镇、高淳以及郭庄进行随机抽样,所有接受访问的农妇年龄集中分布在35周岁以上。

2.2访问执行情况执行本项访问的是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3名本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43份,回收率为95.3%,剔除问题问卷,本研究的有效问卷共131分,问卷有效率为91.6%。2.3样本的基本情况本项目研究所有样本均为农村女性,且大部分为中老年妇女,年龄分布集中在35岁以上,文化程度普遍较低,88.55%的样本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职业多数为在家务农或者家庭主妇,还有26.72%的农妇会外出打工。从问卷调查过程及问卷填写情况来看,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有样本均为农村女性,且大部分为中老年妇女,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总体来看,样本情况基本符合南京市农村农闲时期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低、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很多农户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打工、求学或进城工作。受调查人员表达能力正常,能够理解所调查的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回答,样本数据质量可靠。

3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受侵害现状及分析

3.1出嫁女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笔者对出嫁女土地权益的调查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出嫁女在婆家即新居住地能否取得承包地。调研数据表明,只有52.67%的农户表示其所在的村解决了娶进媳妇的承包地,实践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妇女在出嫁后不能获得承包地。另一方面,在妇女出嫁后较难获得新的承包地的同时,其原享有的承包地的具体处理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有29.77%的妇女表示其出嫁后原承包土地由发包方收回;有66.14%的农妇表示其不被收回,由女孩家人继续承包。将所获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得到还存在一部分农妇出嫁后既失去了原有土地,又在所嫁地未获得新的土地,其完全丧失了自己作为集体一员所应有的土地权益。而在对其访谈中也了解到,即使妇女出嫁后其原有承包地未被收回,但因土地的固定性和非移动性,其承包地的利益仍由该妇女的娘家享有,妇女本身很难再实际享有这一权益,这是农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种隐性流失。妇女出嫁后从表面上来分析其对原承包地的利益仍在,但利益的享有主体却已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出嫁女实质上不能再享有承包地的利益。

3.2离婚、丧偶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离异的农村妇女大多会将户籍迁回娘家或迁入再婚后的居住地,她们因原婚姻所取得的土地则有可能会被原村收回,或被原婆家占有、使用,在缺乏机动地的新居住地又可能无法马上得到新的土地,从而难以维持生计。而丧偶的农村妇女是否能够再拥有原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则一般要视其与婆家的关系如何、儿女是否己经长大成人、是否改嫁等因素而定。本课题组的调研数据表明,对妇女在离婚或丧偶后土地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有3.82%的受访农民选择由发包方收回,有42.75%的农户表示不清楚,有53.44%的农户选择不被收回。而对于这些不被收回的土地,有27.14%的农户选择由公婆家继续耕种,38.57%的农户选择由该妇女继续享有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34.39%的农户选择其他,包括租赁给他人或者荒着。对于出嫁女及离婚丧偶女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土地调整的时间间隔过长,导致一些流动人口的土地不能得到及时有序的调整。即使法律法规有规定保护因婚姻变化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其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各村调整土地的时间不一样,新增的人员很难及时得到承包地。同时,现行法律政策及相关条文的缺陷和纰漏也是造成农村妇女土地权屡被侵害的一大主因。《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对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规定的过于原则,过于粗糙,没有可操作性,甚至形同虚设。且我国缺乏保护农村妇女这一相对弱势群体的特别法,因而目前难以实现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到实质上男女平等的转变。

3.3被征地妇女的征地补偿偏少在我们的实地调查中,大部分农民都表示征地补偿男女标准一样,但很多农妇在访谈中提到,女性主要靠种地为生,非农就业机率相对较低,对土地的依附性更大,因此女性补偿应比男性多。现在的标准虽然理论上一样,但实质上女性补偿偏少。

4农民对土地权益保障的认知

在问及“您是否知道政策、法律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特殊保护有特殊规定”时,有82.44%的农民都表示不知情。在问及“若发生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如没有分地、土地被收回、征地补偿少等,您打算采取何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有67.94%的农民选择非诉讼方式,27.48%的农民选择忍气吞声,只有4.58%的农民选择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对于其选择忍气吞声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农民都认为若诉讼或向上级反映,不仅效果不大,且浪费时间和精力。可见,农民维权意识薄弱也可能造成其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匮乏,对自身权益认识模糊,维权意识相对薄弱,在权益受到侵害后难以及时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有效解决,而领导的执法不严及解决纠纷不及时也进一步导致农民在发生土地权益纠纷时选择了忍气吞声。在问及“您所在村是否有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村规民约”时,有42.75%的农户选择了是,有25.95%的农户选择了否,剩下31.30%的农户对此不清楚。而对于现在的村规民约是否合理问题,只有43.75%的农户认为是合理的,另外有25.00%的农户认为不合理,31.25%的农户认为不太合理。他们反映,村规民约制订缺乏民主性,农民参与度不够,从而直接导致村规民约的有效及合理性。尽管我国农村土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在法律和制度上已基本确立,但各村情况不一样,这些法律和制度在细节上很难落实。而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具体的保障农妇土地权益的村规民约,但大多数农户反映现有的村规民约不尽合理,其制订缺乏民主性,不符合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且不少农村基层往往以所谓的村规民约、家族、习俗等民间不成文规则作为依据来决定某些事项,法律往往被忽视,导致农妇土地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政策建议

通过我们对南京市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现状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实行的不规范、农户维权意识低下等已经成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到损害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5.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条文目前,我国《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着眼于保护因婚姻变化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性,因为法律将土地的发包权和再发包权授予了村委会,而各村调整土地的时间不一样,怎样统筹时间是一个问题,怎样认定出嫁女在娘家的的土地权益以及在新居住地是否获得承包地,这些问题都将使保障妇女“必须有一份承包土地”的立法目的很难实现。因此,项目小组认为应当尽快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并细化法律实施细则,增强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从而更加有效的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5.2在相关法律中对保护妇女土地权益作出专门性规定法律重视男女权益的平等保护,但在实践中,农村妇女相对男性来讲是弱势群体,法律把很多权利包括土地发包权和再发包权都给了男性,看似平等的保护实际上在无形之中损害了妇女的土地权益。目前,我国还缺乏保护农村妇女这一相对弱势群体的特别法,难以实现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到实质上男女平等的转变。因此,在相关法律中对保护妇女土地权益作出专门性规定至关重要。对此,可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设置专门的章节加以规定。首先应明确妇女土地权益的范围,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征地补偿款分配权等,并对这些权利进行细化,详细规定农村妇女结婚后或婚姻状况改变后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利以及不同情况下享有权利的基本原则;其次,应明确规定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中应当占有的比例,保证妇女在农村集体事务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再次,集中、详细规定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程序、方式等问题;最后,详细规定侵犯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责任,防范妇女土地权益被侵害。

5.3加大执法力度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落实,归根结底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有不少农民反映当发生土地权益纠纷时,向领导反映没有结果。因此,我们认为,领导的重视、财政的支持是才最直接、最有力的保障农妇土地权益的途径。只有加大了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才能使得土地权益纠纷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解决,农妇的土地权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5.4规范村规民约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现有的村规民约不尽合理,对此,我们认为首先应纠正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村规民约,对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有关村规民约要坚决废止。同时,应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的方式,按照本村土地所有的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的土地调整政策以及村规民约,从而使得村规民约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土地承包法细则篇2

    论文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存在不足 优化建议

    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制现状

    当前我国主要是以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核心制定的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律法规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法律依据。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l0条第2款对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仅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此外,2005年由农业部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流转合同的签订、《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流转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法律效力起了补充说明作用,细化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部分的规定。我国2007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在用益物权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条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及其禁止性规定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权利变动方式进行了规制,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的相关内容不无明显不同。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顶层制度设计上为规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政策导向,是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定的大方向。

    从以上不同层级的法律、部门规章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可以看出,调整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规范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原则性规范到具体性规范的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法律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关系、基本原则、方式、程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争议纠纷解决途径等方面均做了相应规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二、现行规范在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的不足

    (一)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范在适用上存在冲突《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是当前我国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法律法规。由于颁布时间不同、政策背景不同,造成了这些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矛盾和适用上的冲突。比如,关于如何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性质,《物权法》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以物权的手段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予不完全的物权保护。而《农业法》第13条则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给予债权保护。又如:对于土地流转的是否受限的规定,同时存在自由流转和限制流转两种不同的法律条文。《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第1款规定:“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可以得出结论,“经发包方同意”受发包方的限制,而“报发包方备案”则相对不加限制。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3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此外,第34条同时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都作出了自由流转性质的规定。

    (二)土地流转方式规定不明确我国《农村土法承包法》中法律明文列举的法定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法流转。但是,“其他方法”究竟还有哪些,法律并未对详细阐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加以确定的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方式,除此之外还规定了入股的流转方式。但是,针对司法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如抵押、继承等流转方式,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土地流转方式的不确定势必会制约土地流转的效率。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公示制度有待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与流转采用了类似于意思主义的变动模式。该法第22条规定,“承包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法第23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采用了公示(登记)生效要件主义。该法第38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互换、转让方式流转,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可以得出其变动模式采用了公示对抗要件主义,其实质也是意思主义原则。这些规定表现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生效要件不统一,易引发司法纠纷和法律冲突。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地位不明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初始发包方是土地所有权主体,一般由集体经济组织代为行使其权力,国有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由实际使用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代为行使发包权利,而承包方仅限于集体组织内部农户(‘四荒地’)除外。”然而,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领域,长期以来农民集体组织作用遭到了排斥和弱化。乡(镇)政府村委会实际上控制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其法律原因在于,我国《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在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以及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时都较为概括。

    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适用方面,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大量适用上的冲突,立法机构应当对对现有法律加以整合统一,建立不同层级立体的、全方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体系。应当以《宪法》和《物权法》总括性的条文为基础,同时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中作具体规定,再辅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法规为实施细则。首先,应当修订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中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且相互冲突的内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制土地流转行为,与当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相符合。其次,应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义务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关系的方式、程序、性质、管理办法以及权利救济做出明确、系统的规定,进而制定符合国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在我国目前法律和政策已经许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背景下,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专门立法已经不存在障碍。尤其在当前城镇化改革初期,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全国性的大趋势,在土地流转纠纷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下,制定一部以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特别法,可以有效规制土地流转行为,使城镇化进程得到全面的法律保障。

    (二)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我国主要以《物权法》和《土地承包法》中有关条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加以确认。主要方式包括了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对于实际中普遍存在的如抵押等流转方式并未加以明确,此外对“其他方法”缺乏具体解释。法律的缺失造成了不同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混乱,大量的流转方式缺少法律依据。如土地流转实践中经常运用的土地信托、土地抵押、赠与等方式。所以,关于“其他方式”的具体规定必须在《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加以明确。可以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法方式之一的附条件的抵押作为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的途径。

    (三)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公示制度从物权法角度来看,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不动产物权,同时也是用益物权的一种。我国现行立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采取的是债权合意主义。这种立法原意造成了属于重要物权变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必要的公信力,造成的后果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极易产生纠纷,并且缺少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机构来保障土地流转登记的公示公信力。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应当由乡(镇)人民政府专门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的管理部门完成。在此基础上建立县、乡(镇)、村建立管辖区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查询系统,设立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查询为主要内容的“公告—查询”制度,建立便捷的查询系统。土地流转主体可以就已登记的相关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权属情况进行查询。这样,土地流转主体的权利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保护。

土地承包法细则篇3

一、正确把握基本原则,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一)正确把握好土地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原则。

1 坚持自愿、有偿、有期限的原则。土地流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流转的期限、数量、条件、补偿办法等具体问题,应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土地流转的期限不得超出土地续包合同规定的承包期限。

2 坚持规范、有序的原则。土地流转必须由流转双方签订书面合同(协议),并报发包方和镇(区)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登记、备案。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完备流转手续,使流转双方建立比较稳定的流转关系,并明确流转双方之间及其与发包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客体是土地经营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在土地流转中,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不得改变农户在续包期内的承包权。

4 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流转的原则。农民承包土地情况比较复杂,土地流转情况也复杂多样。因此,流转形式必须坚持因村、因组、因户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搞“一刀切”或“一个模式”。

5 坚持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优先的原则。在同等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有优先经营权。

(二)因地制宜地选择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

从我国的实际看,农村土地流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委托经营。即农户将其承包土地委托给发包方代为经营,在给予农民一定经济补偿的前提下,发包方接收农民的承包土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委托经营双方必须签订委托经营协议书,明确权利、义务关系。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方)接收土地后,可以直接经营,也可以招标发包。在委托经营期内,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2 转包。即农户将自己承包土地的部分或全部经营权在一定期内转交第三者经营,并签订土地转包协议。在转包期内,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3 互换。因村镇建设和种养需要、地块细小分散不利耕作等原因,农户可将不同方位、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承包土地相互交换,并签订互换协议。互换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4 入股。即农户将拥有的土地承包权折价入股于股份制企业,或者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用土地承包权入股时,必须向入股企业及时获取股权证明凭证。其承包权入股期间,经营权归企业,承包权仍归承包农户,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5 租赁。即单位或个人向土地承包农户租赁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出租方和承租方应及时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协议),明确利益关系。农户土地经营权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6 股份合作。村户、户户、户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通过土地、资金、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这种形式既不改变农户承包权,又能扩大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对此,要积极探索、大力发展。

二、切实加强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

1 加强领导,过细工作。各镇(区)要把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农口部门配合抓。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到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各镇(区)、村要高度重视,认真务实地把这项工作抓好。要因势利导、积极稳妥,防止思想上的简单化和工作上的随意性。

2 把握政策,遵循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3 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加强对土地流转形式的探索,特别是对土地入股形式或股份合作制形式进行积极探索,对在结构调整或集中开发中,个别农户不愿流转,探索用土地置换方式加以解决。加强对农业投入机制创新的探索。建立起鼓励集中连片开发经营,形成以农民自主投入、引入“三资”投入及市、镇、村三级扶持的多元投入新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既关系到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局,也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因此,各镇(区)要切实加强对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和协调,大力宣传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确保全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

土地承包法细则篇4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平台构建;运行框架;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07 ― 02

一、农村土地流转困境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还有国家政策的倾向,农村发展中的各个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作为一切农业生产的基础,农村土地流转决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然而农村土地流转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第一,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从全国来看,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较无序状态,大多数地区都还没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由于流转平台未建立加上政府服务能力薄弱、土地流转信息传播途径小,常出现农民与承包方供求双方无法充分交流信息,造成流出与流入两方面都困难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农民想将闲置的土地承包出去但找不到承包商,而承包商为了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必须集中土地进行使用却不能及时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土地。机制的不健全同样也表现出,无法为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供求双方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无法对在交易中供求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进行很好的协调。

第二,缺乏专门的土地流转途径。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管是农民还是承包商经常会遇到依靠领里关系、亲友关系或通过村里基层干部的协调以完成土地流转;流转途径太过单一,过多地依赖于社会关系,不利于一般农户对土地进行流转,同样对外来商人到本地进行投资也尤为不利。农民本身对土地流转认识不够,加上对外来商人不信任,外商在对农民承包土地时往往面临着许多阻碍。

第三,农民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目前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加上土地收成是一些农民最主要的生活物资来源,农民视土地为自身的生活保障。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在无法确定自己的权益是否能得到保障时,一般不愿参与土地流转。农民的意愿是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在没有知情权与参与权的情况下,农民很难同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许多流转失败的原由都来自于农民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而造成的。

第四,农民思想有疑虑。一是对流转本身存在疑虑,农民普遍知识水平较低对土地流转本身了解不多,甚至并不清楚何为“流转”;二是对流转价格存在疑虑,要使农村土地流转成功首先流转主体与承包方需先协商价格,而土地流转对于许多农民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缺乏先例作为参考,因此也很难商定价格;三是对流转年限存在疑虑,存在一部分的农民由于外出打工而打算将闲置的土地承包出去,但由于工作存在不稳定性,农民无法预知自己在未来几年里对土地的需求,并无法估量土地的增长值,所以流转年限也成为了困扰农民的因素。

二、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的必要性分析。在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形下,必须在粮食种植方面寻求发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的是时代所趋。但我国因土地经营权分散的现实因素,在未进行土地大规模集中起来的背景下是无法实现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为有意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经济组织提供收集土地的渠道,是农业集约化的需要。农民转出土地,承包方转入土地,是一种双向的交易模式。为完成交易,交易双方就必须对流转年限、承包价格、合同明细等细节进行商议。而双方的商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没有专门组织的引导下,很容易出现矛盾纠纷,甚至影响交易的结果。这就需要有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介入交易之内,从而节省时间及简化交易过程,发挥其协调双方矛盾的作用。土地交易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交易,它涉及面广,涵盖了农民的利益及土地安全等问题,因此土地交易对合同细则以及其交易程序要求较高。并且,农户与承包者在进行交易当中常需要对土地的承包价格、承包年限等问题进行确定。而一旦在交易流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和流转的成功率。由此可见,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必须要有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引导和加以规范。

第二,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的可行性分析。随着工业化的成熟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很多农村里大批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涌进城市,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在农村,造成大量的闲置土地都成为集约化的可能。而商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资金、技术、土地等各方面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也愿意开展大规模经营,这都同样也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市场化下,农户或种植大户以农产品流通和服务为内容形成一种社会组织,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在创造农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农产品的贸易需要市场化,同样,将土地经营权以商品方式进行流转是符合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作为一种交易平台,为农户和承包方提供了交易途径,促使农户和承包方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平台,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参与者以及物资都具备的条件下,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就能充分发挥其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的作用,让农村土地经营权以商品的角色在市场内得到充分的流转。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交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金融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具有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农村土地流转平台正是一种借助于电子商务的土地流转新模式,是具有时代性的。

三、农村土地流转平台的构建

土地承包法细则篇5

关键词:编制,工程量,清单

 

1 概述

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书、确定投标报价的基础,有单价的工程量清单是监理工程师办理中期支付和结算的依据,工程量清单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管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编制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量清单也是造价工程师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如何编制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量清单谈些粗浅认识。

2 依据部颁《范本》为基础,适当调整工程细目

目前使用的事99版《公路工程国内造表文件范本》,《范本》第三卷工程量清单在总结以往工程建设的实际经验,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工程细目,充分体现了编制工程量清单的四个原则,即:和技术规范保持一致性;便于计量支付;便于合同管理及处理工程变更;保持合同的公平性。因此,编制工程量清单要依据部颁现行《范本》为基础,尽量套用《范本》中的相关工程细目,以免为将来的工程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每个工程项目都具有单件性,不同的工程项目各有其特点,新建与改建不同,大项目与小项目存在差异,有的分项工程内容多,有的分项工程少,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删,如改建工程旧黑色路面需要挖补坑槽、旧砼路面需要再生利用、原路线纵坡不符合等级标准需进行调平等工程细目需要增加。中小项目内容较少,不需要的工程细目就要删除。

工程细目调整要注意细目之间的步距,工程细目步距大,可减少计量工程量,但太难以发挥单价的同时不便于变更工程的处理;另外工程细目也会使得支付周期延长,承包商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最终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和合同的严肃性。例如桥梁工程有基础挖方项目,由于计价中包含了基础回填等工作,所以承包商必须等到基础回填工作完成以后才能办理该项目的计量支付,其支付周期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以致影响承包商的资金周转,不利于合同的正常履行。。但如果将基础开挖和回填分成两个工程细目,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工程细目步距小会增加计量工程量,但对处理工程变更和合同管理是有利的。例如,路基借土填方的运距处理问题,实践中有两种处理方案,一种是借土填方单价中包含全部借方单价;另一种是借土填方单价中包含一定运距内的运费(如500m或1000m),而超过该运距的借方运费单独计量与支付。可以说,如果借土场明确而且施工中不出现变更的话,上述两种处理方案是一样的(而且前一种方式可减少计量工程量)。但是,一旦借土场变更或发生设计变更,由于借土运距发生变化,则第一种方式的单价会变得不适应,双方必须按变更工程协商确定新的单价(使投标和合同单价失效),而采用第二种方式时合同中的单价仍然是适用的,原则上可以按原单价办理结算。

工程量清单细目调整的同时,技术规范的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工程量清单的编号、项目、单位等应与技术规范中的计量支付规定相统一,以保证整个合同的严密性和前后一致性。

3保持清单完整,不要随意减少总则和专项暂定金清单

工程量清单第100章总则的工程细目通常是一些项目的开办费用,往往一开工就要全部或大部分发生甚至开工前就要发生的项目,如工程保险、监理设施、承包商驻地建设、临时工程等。如将这些项目包含在其他项目单价中,则承包商开工时上述各种款项不能得到及时支付,这不仅影响合同的公平性和承包商的资金周转,而且会影响招标中预付款数量(预付款数量要增加)。但对中小项目可以适当合并或调整。

专项暂定金清单是99版《范本》的一个特点,它取代了原计日清单,原计日工清单一般是按人工、材料、机械划分工程细目,要求承包商提出报价,工程变更时参照使用,但实际工作中确定变更工程单价容易产生纠纷,难以达到统一。新《范本》要求明确列出一些工程细目和数量,承包商在投标时就提出报价,以便今后工程变更或发生额外工程时参照使用。这样就克服了计日工单价的缺点,减少了单价变更难度,避免难以达到统一现象的发生。例如市郊或城镇项目施工中,容易发生旧管线泄露而需进行修补或改建,在清单中列出管线改建细目和估计数量,承包商提出投标报价,真正发生时就可参照使用。缺少专项暂定金的工程量清单会使合同管理很不方便。专项暂定金细目的确定要在听取设计单位意见的基础上,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议定。专项暂定金应控制在合同总价的2%左右,计算不可预见费时其不作为计算基数。

4 整理统计工程量要规范、细致、准确

整理工程量的依据是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整理工程量的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决不是简单地罗列设计文件中的工程量。整理工程量时先要认真阅读技术规范中的计量与支付方法,同一工程项目的计量方法不同,整理出来的工程量也不一样,设计文件中工程量所对应的计量方法与技术规范中的计量方法不一定一致,设计文件中工程量的计量方法一般以定额的有关规定为依据,这就需要在整理工程量的过程中进行技术处理。如桥面铺装工程细目,新《范本》第271页技术规范规定“(2)防水层、桥面泄水管、混凝土桥面铺装接缝及防收缩钢筋网,作为桥面铺装的附属工作,不另行计量。”计量单位为m2。因此,在整理工程量清单时,桥面铺装数量要按面积重新计算,桥面铺装的钢筋数量就不能列入上部或附属结构钢筋数量表中;在投标时单价中要包含这部分钢筋的数量;铺装钢筋列入上部结构钢筋的,铺装混凝土是以m3计量的,可以直接选用设计文件中的数量。在使用设计文件中的工程量时,根据经验要对有明显错误的数据进行复核。如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数量一般为3%,某个数据达到了10%,就要复核其正确性。

在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要做到不重不漏,更不能发生计算错误,否则,容易带来下列问题:

(1)工程量的错误一旦被承包商发现和利用,容易给业主带来损失。。。

例:某项目工程量清单中有土方工程和钢筋工程两个工程细目,土方数量为1000000m3,钢筋数量为1000t,由于失误,将钢筋数量变成了100t,并发给了承包单位,业主依据清单数量编制了标底,承包商研究招标文件后进行了报价,如下表:

 

细目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投标报价 投标合价 标底单价 标底合价 204-1 土方 m3 1000000 10 10000000 11 11000000 403-1 钢筋 t 100(1000) 6000 600000(6000000) 4000 400000(4000000) 合计  

 

 

 

  10600000(16000000)

土地承包法细则篇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简称“两权”),事关农民衣食所依和家人所居,是农民最重要的两项财产权利。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正式启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天津市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分别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对“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进行了法律授权。国务院关于“两权”抵押试点的文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法律”与“风险”,这决定了“两权”抵押试点必须于法有据,讲究条件,循序渐进,不可一哄而上。在现实条件下,“两权抵押”的实施面临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因而,研究“两权”抵押贷款中的法律约束,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是必要的。

一、我国“两权”抵押贷款中面临的法律约束

(一)现有法律规定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一定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流转。例如,《物权法》第128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但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同样,《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9条也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流转。

但是,对于土地的流转对象、用途以及程序,在法律上有严格的规定。例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其他按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第20条规定,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受让方应当具有农业经营能力。

(二)现有法律法规对农村住房流转等有严格的限制

关于农户之间想要进行住房的流转,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就是说,农户之间私下进行的住房流转,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从目前法律规定来看,只有《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一款对农村居民住房的套数和面积进行了规定,而且较为模糊;第四款里则对农户出售住房之后再申请宅基地的行为予以驳回。实际上,虽然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强调“法无禁止即可为”,但是,上述规定实际上就已经限制了宅基地的转让和流转;这种规定实际上演变成了“法无允许不可为”,人们的行为受到大大制约。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流转房屋的行为很多,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一旦出现纠纷,法院绝大多数的判决是认为合同无效,这就大大限制了农民之间宅基地的买卖行为。

进一步看,如果农民想要将房屋出售给城市居民,法律上的限制较多。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也都对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房屋的行为进行了限制。

(三)“两权”抵钾货款业务面临的法律约束

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权利,一旦想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抵押获取资金,就必须对目前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目前,法律对“两权”抵押贷款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抵押的条件苛刻。从相关法律规定来看,《物权法》第133条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9条分别规定,只有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的土地并且取得相应承包证书的,才能够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进行流转。也就是说,土地承包经营权想要得到抵押,就必须依法登记并取得相应承包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是通过公开方式获得的土地才有可能。

二是现行法律不允许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进行抵押。《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未对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抵押进行限制,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司法解释却对此进行了拒绝。例如,2005年9月1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6号]第15条则规定,“承包方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者偿还债务的,应当认定无效。”

三是农村住房用于抵押受到诸多限制。例如,《物权法》182条规定,农村房屋和宅基地应当一同进行抵押才能够完成抵押行为。这与《民法通则》以及《物权法》中的其他条款有所冲突,其他条款规定,“农民对建造的房屋享有完全的所有权,农民应当有权以其房屋进行抵押。”但是,这种应当有效的抵押权在现实中基本上没有得到过法律保障。

二、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法律思考

(一)要对法律法规进行相应修改

应该总结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按政策精神对《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担保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或者按照相应标准出台司法解释。通过法律的修订首先来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民的财产权利,为“两权”能够用于抵押贷款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细则

从目前农村情况来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已经实现了家庭收入的“非农化”。因此,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已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外出打工等则成为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了农民外出打公、甚至是城镇化的主要制约。因此,应通过法律法规细则的制定,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盘活农民闲置资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种植。

(三)放宽农民宅基地抵押贷款的限制

土地承包法细则篇7

关键词:绿化;施工;质量;控制

1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依据

(1)国家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林业部,广东省及珠海市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规范及专业技术标准;(2)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正式合同、协议、文件及补充合同和协议;

(3)经批准承包商使用的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检测评定标准、试验规范等;

(4)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及说明;

(5)业主签发的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指令及文件;

(6)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签字确认并报业主批准的工程变更、工程延期、费用索赔、工程分包等指令及文件。

2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

(3)坚持以预防为主。

(4)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公正地处理质量问题。

3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

3.1土方工程

(1)废方清运。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规定的清运范围、标高要求,将绿化区内的废方及有害物全部清运出场。

(2)清运前的原始地面线测量。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会同承包商对施工现场原地面线进行测量,以确定土石方数量,清运后再次测量,测量数据作为计量依据。

(3)未经原地面线测量的不得施工,否则拒绝计量拒绝支付。

3.2拉运回填土

回填土是各种植物材料成活、生长、发育的基础。当承包商确定土源地后,现场监理工程师应会同承包商到土源地分层取样并护送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化验分析,分析结果,PH值、总含盐量、有机质含量、土壤杂质等必须符合技术规范指标,达不到指标者应通知承包商另选土源或者上报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批准的土壤改良方案后,方可拉运,否则拒绝进场。

(1)换土厚度。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乔木穴状换土应视乔木大小而定,一般为0.8×0.8×1.0米或1.0×1.0×1.2米或1.2×1.2×1.5米;孤植灌木穴状换土一般为0.7×0.7×0.7米或0.6×0.6×0.6米;密植灌木一般为0.5×0.5×0.5米为宜,具体规格应以合同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一种补救措施,根据广东省各地绿化工程换土情况基本为红壤土,土壤质地较差,PH值低、总含盐量少,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对植物正常生长有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改良措施:一是加大有机肥施肥量,一般每公顷施肥量为20-30吨为宜。二是粘性强的土壤可掺拌细泥炭土或细沙,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及通气度。三是深翻细耙,改良土壤结构。

3.3泵房及蓄水池工程

(1)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混凝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片石、多孔砖等)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入工地。

(2)进场材料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监控下送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化验分析,要求采用合格的商品混凝土。确定砂浆配比,要求承包商在施工现场立牌标明各种材料的混合配比,严格按照配比搅拌砂浆,并做强度试验,强度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整改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3)泵房基础砌筑。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基槽标高,四周立柱、拉接筋、拉接石摆放位置、尺寸是否到位,是否有遗漏、少放和错位现象,此项工作应实行事前控制。

(4)墙体砌筑。重点检查多孔砖、砂浆质量、灰缝及压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泵房屋顶及蓄水池壁钢筋绑扎。监理工程师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及图集对照检查结构、尺寸、数量搭接部位、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不合格者要责令承包商重做或整改、补做。

(6)泵房屋顶及蓄水池壁支撑模板。此项工作隐患较多,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模板质量、搭接部位、支撑点、拉接筋、钢接扣是否到位、结实牢靠,支撑点是否稳固坚实,发现质量隐患应及时纠正,以防因支撑不牢固而造成涨模现象。

(7)泵房屋顶及蓄水池壁混凝土浇筑。浇筑时,监理工程师应实行全过程、全天候旁站,重点检查混凝土配比是否符合要求,要求施工人员随浇筑随用机具振动,防止漏浇漏振,确保浇筑质量。蓄水池壁拆模后应进行渗水试验,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责令承包商进行修补,直到合格为止。

(8)主体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中间检查交验。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组组织抽检合格后,邀请业主、承包商及监理参加检查验收,合格后由三方确认签字,并填报有关表格及资料。

(9)墙体外部及内部装修。墙体外装修瓷砖必须使用业主指定产品,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检查瓷砖质量及贴砖质量,有无空鼓,勾缝是否严密合格平整。门窗安装是否规则,各种灯具是否齐全,内墙粉刷是否洁白,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纠正修补。

3.4灌溉管网工程

(1)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各种管材及配件(焊管及塑料管材),必须使用合同规定的合格产品,材料进场前,监理工程师必须到供货厂家进行检验,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产品是否三证齐全(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产品质量检测证),为确保产品质量,进场前必须取样进行检测分析,凡质量指标达不到国标及行业标准要求的不得进场。

(2)合格管材进场后,焊管要进行除锈防腐,除锈后,刷防锈漆一遍,沥青漆二遍。监理工程应随时检查除锈是否彻底,刷漆是否到位、均匀,漏刷的应要求承包商补刷。管材焊接粘接。钢管焊接塑管粘接时,监理工程师重点检查钢管焊接口是否对准平直,焊接缝是否严密、表面是否光滑、鱼鳞片是否均匀。塑料管粘接或套接时,是否牢靠结实严密,是否打毛等,发现质量问题时应随时纠正修补。

(3)管沟放线开挖。管沟放线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及尺寸放线,开挖的管沟坡降应大于3‰以上,沟深必须在50cm以上,各种阀门井、泄水井、伸缩节必须与设计图纸相一致,达不到要求的应进行修补。

(4)试水试压试喷。各种管材焊接粘接后,应先做试水试压试喷,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渗漏、堵塞等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修补,直到整个喷灌运行正常,覆盖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填埋管沟。

(5)管沟填埋。管网试水试压试喷运行正常后,方可填埋管沟,管沟底部应平整,塑管沟底应先铺设细土或细沙,填埋时应从两侧填埋,塑管填埋时,应防止有坚硬棱角的石块不得填埋进去,以防止损坏管材,填埋时应随埋随踏实,防止沉降下陷。

3.5乔灌木种植工程

(1)种植穴放线。放线时要按照设计图纸及图案尺寸放线,乔木穴状换土,穴规格应按设计图尺寸开挖,一般为0.8×0.8×1.0米或1.0×1.0×1.2米或1.2×1.2×1.5米。孤植灌木一般为0.7×0.7×0.7米。密植灌木一般以沟栽为宜,沟深应在50厘米以上,挖植树穴时,上下口径应相同,以防锅底形出现。

(2)穴状换土施肥。植树穴开挖验收后,应进行回填施肥,不施肥者不得栽植。

(3)苗木订购。此项工作应提前进行,承包商选定苗木源地后,监理工程师应到供苗场实地检验,重点检查承包商选定的苗木品种、规格、主干通直度、冠幅、病虫害等情况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三证是否齐全(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苗木检疫证),满足上述要求者方可起苗,起苗时还应注意土球大小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绑扎要紧密牢靠,不得松散。灌木要检查分枝数量是否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等,凡达不到上述指标要求的不得装车拉运。

(4)乔灌木种植。种植季节,一般为春季最适宜种植,种植时应将苗木垂直放在树穴中央,然后从四周填土,随填随踏实,并及时浇足定根水,然后扶苗培土,乔木栽植前要进行修剪,保留1-2级分枝,枝条树形要丰满,保持原有树形,不得修成栓马桩。灌木要求枝叶丰满,修剪高度应和技术规范要求相一致。

3.6草坪地被种植

(1)平整土地。草坪地被种植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整地,并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顷有机肥施肥量不少于10—20吨,整地平面相对高差应小于5cm,表层不得有大于2.5cm的石块石头,表层含砂石量不得超15%,所有杂物及有害物全部清运出场,并进行充分淋灌沉降。

(2)草种地被植物选定。根据广东省气候特点,应选择易萌芽、易维护的品种成品草皮种植。地被植物要求选用枝叶丰满,尺寸大小均匀,色泽好,长势好的植物。

(3)种植。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成品草皮种植尽量密植,间隙均匀少见土层。地被植物株距间隔合理,均匀密植;品种交汇处要求把设计所表示的直线或弧线显现出来。种植后立即浇定根水,养护期间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地湿润,有利地被植物尽快恢复生长。

(4)除草补苗养护。因杂草直接影响草坪的直观效果,要求养护人员及时进行拔除,与此同时,也要防止斑秃现象出现,应及时进行成品草皮补植,并按时浇足水,确保草坪快速成坪。地被植物如有枯苗、死苗或缺苗现象,要及时进行更换或补植。

4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及重点

(1)制定工序质量检查程序。驻地监理组在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开工之前,应组织编制《施工监理规划》和《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及流程》,供现场监理人员、承包商和施工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2)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艺、进度计划、机具、劳力、设备投入、进场材料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环保措施,是否合理可行,是否与投标书上报的情况相一致,并提出质疑,报业主批准。

(3)测量原地面线高程。当承包商进场开工之前,监理组应组织测量监理工程师会同承包商同步对原地面线进行测量,以确定土石方数量,并作为计量的依据。

(4)现场巡视。监理工程师对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经常性巡视,要做到现场第

一、时间第

一、责任第一,及时掌握工程施工动态,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质量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之前,认真做好事前控制。

(5)旁站。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旁站监督检查,严格检查承包商使用的材料、机械、混凝土配比、施工人员、工序及施工质量,如钢筋摆放、结构、尺寸,搭接部位是否准确,钢管除锈防腐,塑管打毛粘接,苗木质量,施肥时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并作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处理:

(1)因施工而引起的质量缺陷处于萌发状态时,监理工程师应当发出警告,要求立即更换不合格材料、设备和不称职的施工人员,要求改变不规范的施工方法及操作工艺。

(2)因施工引起的质量缺陷和事故,现场监理组当即发出“停工令”,责令整改并通报承包商,待承包商采取补救措施补救合格后,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后,由监理组长签发“复工令”恢复施工。

(3)当质量缺陷出现在某道工序完工后,且对下道工序产生影响,监理工程师拒绝验收,拒绝计量。直到承包商返工处理后,检查合格后方可验收计量。

土地承包法细则篇8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纠纷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37—1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内容不具体、不明确、不完善,程序不规范

在承包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大多数没有签订流转合同,有的流转合同内容非常简单,缺少合同的主要条款,有的流转合同只明确流转土地的名称,连面积、流转期限都没有约定。根据法律规定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同意而未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的未备案。由于上述原因,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对合同效力的认定意见分歧较大,其次由于双方约定不明,陈述中各执一词,又没有其他证据加以证实,造成案件事实上难予认定。

1.2 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公平原则

有的当事人将通过流转方式取得土地擅自改变承包土地用途,在承包土地上违法建房,取土、挖沙、采石、建厂等,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破坏了土地的种植条件,给承包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坏。

1.3 市镇建设的加快,国家政策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中共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在此之前流转的承包土地价值上有所改变,以前签订的流转合同内容产生了显失公平的情况。

2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纠纷的处理

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产生的纠纷,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2.1 要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注重调解原则

因地方政府具有对土地资源调控和管理职能,特别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应当报发包方同意或者备案的案件,要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调解工作,尽量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纠纷。

2.2 要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及司法解释,妥善处理纠纷

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涉及的法律较多,如民法、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试行规定》中有些涉及承包合同的效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规定条款,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存在一定冲突。

3 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对策

3.1 增强法律意识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到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法律,使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家喻户晓。广大农民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基层集体经济组织的干部更应当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在辖区内依法指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批准、备案手续进行管理。

3.2 增强合同意识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是承包人与受让人之间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一经签订,当事人就应依法遵守,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承包土地流转均要求签订书面合同,并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内容作了明确规定,承包方在进行承包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签订书面合同、按照不同的流转方式健全合同内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合同签订的指导与管理,可以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土地流转方式中的签约行为。

3.3 增强程序意识

订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3.4 健全机构

加强调解组织的能力,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逾期不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根据上述规定,当地政府应尽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仲裁机构,并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进行仲裁,做到依法仲裁,理顺关系。同时加强农村基层调解组织对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调解能力,使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以达到多种途径解决纠纷的目的。

上一篇:股权激励方式的优缺点范文 下一篇:新修订的土地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