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范文

时间:2024-01-24 16:52:41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篇1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最大资产,土地收益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土地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土地的制度,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市场体系,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土地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强化土地统一管理,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资产效益开始体现。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管理上规章不健全,有些地方有章不循,各行其是,放任自流,越权批地、违法用地经常发生,土地市场不规范,致使土地收益潜力与土地财政收入反差较大,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为进一步深化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土地资产管理,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理顺土地经济关系,确保土地财政收入,特作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

对于全省范围内国有土地,除党政机关办公用地、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和安居工程、经济适用住房、集资合作建房、教师住房等普通住宅建设用地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批准划拨使用的土地外,无论是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原有划拨土地,一律实行有偿使用。

二、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政府垄断土地供应渠道。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土地管理部门依据土地开发利用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土地出让金征收计划,经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出让土地的面积、用途、出让金收入等。国有土地出让计划要纳入建设用地计划,严禁超计划供应土地。

三、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力度

新增建设用地,除第一条规定的划拨使用土地外,一律采取出让方式供应。主要采取拍卖或招标的形式,原则上不采用协议出让。如必须采用协议形式出让的,必须按国有土地审批权限,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报其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拟定土地出让方案,由土地管理部门代表人民政府组织出让,确定用地单位。

四、加强对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用地管理

旧城改造用地,除第一条规定的划拨使用土地外,都应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交纳土地出让金。涉及房地产开发的用地,一律由土地管理部门采用拍卖或招标的出让方式供应。

五、加强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

(一)除第一条规定的可以划拨使用土地的外,对已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未开征国有土地使用税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征收国有土地使用税。超面积占用的划拨土地,按最高标准征收。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以外,必须按审批权限到土地管理部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

(三)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经营性用地或改变用途作为经营性用地的,必须到土地管理部门补办出让手续,按规定补交出让金。

(四)因房屋买卖引起划拨土地使用权转移的,除国务院规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以外,要先到土地管理部门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否则,房产交易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变更手续。

(五)利用划拨土地使用权以获利为目的进行联营联建的,原土地使用者必须到土地管理部门补办出让手续,同时补交出让金。

六、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盘活土地资产

(一)对于改组或新设股份制企业,审批机关必须依据同级有关部门出据的土地资产评估确认及处置意见证明予以审批。

(二)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被收购或有偿兼并而发生权属变更的,除国务院规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以外,原土地使用者必须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一次性或分期缴纳出让金,进行变更登记。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审核界定其产权。

(三)企业破产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由政府收回进行出让。

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

(一)对新办外商投资企业,原则上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新设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方以划拨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的,除国务院规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以外,必须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对于一次性交纳出让金有困难的,可在出让合同中约定分期交纳。

(二)原有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要按有关规定签订有偿使用合同,逐年交纳场地使用费。

(三)在申请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过程中,中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中方企业需提供与审批部门同级的有关部门出据的土地资产评估确认证明,否则,外经部门不予审批。中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并作为注册资本的,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会计事务所的验资报告中要附有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级的有关部门的土地资产评估确认证明,否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注册登记。

八、提高征用土地的资产效益

除第一条规定的划拨使用土地外,对于各项建设需征用集体土地的,原则上先由政府将集体土地征为国有,然后进行“通平”开发,由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组织出让。严禁集体土地非法转让和用于房地产开发。

九、加强地价管理

县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经省政府授权、由省物价局和土地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吉林省土地基准地价暂行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尽快制定当地城镇基准地价,并定期予以调整和公布。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前,必须经过具有评估资格的专业评估机构评估,评估结果要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并要通过有关部门的确认,方可做为土地资产处置的依据。严禁在地价评估及确认中弄虚作假、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十、切实加强土地权属管理

严格执行《吉林省土地登记条例》,健全和强化土地登记制度。凡进行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按期办理土地登记,如实申报转让价格、租金和抵押金额,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

十一、严格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管理

坚持政府一支笔审批土地。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负责土地供应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国有土地,无论是划拨还是出让,必须按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由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补办出让手续的,也要按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逐级报批。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十二、加大土地收益征收措施

鉴于目前多部门征收、随意越权减缓免以及漏收、截留、坐支土地收入等导致土地资产大量流失的严重情况,为了有效发挥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管、执法的职能,更好地利用土地业务技术资料,确保土地财政收入全部到位,省财政部门要会同省土地管理部门依据上年土地出让计划,核定当年土地出让金征收任务。土地出让金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征收,全部上缴财政,财政部门向土地管理部门核拨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省级财政与各市、县级财政出让金分成比例为3∶7.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由财政、税务、土地部门共同确定当年增收任务,由税务部门征收。对不按规定交纳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使用税、增值税的,土地出让金每日按滞纳额的3‰收取滞纳金,土地使用税、增值税每日按滞纳额的2‰收取滞纳金。

十三、强化土地执法监察,严肃执法纪律

(一)各级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执法监察,设立专职土地监察队伍,建立健全土地监察规章制度,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涉土地管理部门执法监察,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使用、管理上的违法违纪行为。

(三)进行土地监察工作垂直管理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开。

(四)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的职能。对越权批地、化整为零等违法批地行为,上级土地管理部门有权在查实情况后,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公告违法批地无效,注销其土地使用证,并建议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权代法、随意越权减缓免土地收益、口头制定地价或在地价评估及确认中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要严格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篇2

关键词: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年租制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state land use system of paid

- Improve and develop the system of annual rent of the land of Anshan City

Liu Mi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ur existing system of paid use and promote the state-owned Anshan compensated use of land allocated for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explore.

Keywords: allocation of land; compensation for the use; rent system

国务院曾提出:“探索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遏制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短期行为。” 我们知道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高效率和收益分配的合理化。但地方政府有强烈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容易片面追求土地效益,导致追求经济效益短期行为,是一种“涸泽而渔”的办法。同时也容易导致寻租活动的出现。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而土地年租制以其灵活、适用、可持续发展更能实现土地的长期、最大化收益。

一、鞍山市国有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现状

1、鞍山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发展历史

鞍山市的国有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为做好此项工作,2000年市物价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土地系统部分收费标准和价格的通知》(鞍价发【2000】129号),按不同地类对划拨土地年出让金标准做了规定。2001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关于继续执行划拨土地出让金及土地抵押手续费标准的批复》(鞍价发【2001】155号)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出租的年出让金,由原来的50%以上收取,降为按20%收取。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鞍山市国有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办法》(第131号政府令)。2005年又了《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年租金的通知》(鞍政办发【2005】93号),根据鞍山市基准地价对土地使用权年租金收费标准重新进行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的收缴工作,使此项工作更加规范化。

2、鞍山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现状

2006年我市估计划拨用地面积为52.52平方公里,主要道路临街网点约7000余户,面积约47万平方米。由于各种原因,鞍山市有偿使用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心地带的大型经营性用地有偿使用费用的征收,对于工业企业和临街商业网点(改变用途)还没有全面展开,每年征收金额在200多万元,与实际市场潜力相差较大。随着鞍山市政府加大城市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大量国有划拨土地通过招牌挂等形式进入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划拨土地总量必将不断萎缩。

3、鞍山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存在问题探究

造成土地年租金管理工作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老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大、经济效益差。鞍山作为一座老工业基地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即大型国有企业居多,且用地多为国有划拨土地。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严峻,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既要解决众多企业职工安置问题,还要面对企业自身发展、壮大,因此无力支付土地有偿使用费用。而这部分企业占鞍山划拨土地总量的大部,它们的有偿使用进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鞍山市有偿使用制度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既要考虑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进,还要兼顾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而导致鞍山的有偿使用制度进展缓慢。

2缺少直接业务指导和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由于该项工作在省厅没有对应的业务处室指导,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市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摸索、探讨。纵观全国各地,土地年租制管理也都处于探索之中。由于各地区差异,即便是征收对象和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有全面实行土地租赁制的,有仅对大型工业企业实行的,还有一些省市仅仅对划拨商业用地采取年租制。在征收标准制定上也分别采取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各不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推广。

3相关法律保障较差。《土地管理法》第2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9条都有土地收益租金的相关规定,鞍山市政府2002年出台了《鞍山市国有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办法》(第131号政府令)。2005年又了《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年租金的通知》(鞍政办发【2005】93号),都进一步强化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的收缴工作,但是这些规定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或地方法律文件执行力有限,都不能为年租制的全面推广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鞍山市国有划拨土地推行年租制管理措施

年租制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它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相对于土地一次性出让收益,它是一项长期、稳定的财政收入,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次集中体现。既是建立公平的市场经营环境,也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但考虑到该项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工作中应采取:“低点起步,引导入轨,逐步推进,适度调整”的工作原则。借鉴全国各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针对年租制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年租金征收法律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针对《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年租金的通知》(鞍政办发【2005】93)在适当时机尽量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出台相关细则,明确征收对象、标准核定、相关罚则等具体内容,增强法规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2、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一个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领导层的决策,统筹全市的土地市场管理,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的直观、动态化管理。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不遗余力的进行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3、制定规范化流程及监管制度

年租制管理作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生活有着更加直接的联系,一个规范、标准的流程不仅可以方便百姓对政策的了解,积极配合政府的行政执法,同时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工作形象。此外,一个规范的流程还可以细化责任、强化管理,杜绝各种腐败行为的滋生。

4、强化执法措施和监管力度

对于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的土地租赁市场,严格执法是完善土地市场管理的有力保证,只有对那些偷逃国家收益,暴力抗法的土地使用者严惩不贷才能保证法律的公信力和公正性,才能保证国家的资产不流失,保护那些合法土地使用者的正当权益。

年租制度虽然不像土地出让一次性为地方财政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但它可以促进国有土地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是造福子孙的一件好事。因此我们在完善房地产开发等一次性出让的基础上,不断探讨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地的年租制度改革,逐步以“年租制”作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主要形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开创出土地管理市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卫国《中疆土地权益的法制树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5页.

2、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准绳―一个规范的剖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429页.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篇3

一、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指导原则

县城区建设总指挥部对县城区建设土地利用和用地保障实施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片区指挥部(运作公司)拥有相应的土地和项目运作权限,按照“授其权、负其责,分而不乱、统而不死”的思路实施管理。为确保区建设健康有序地全面推进,土地利用和建设用地管理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规划先行原则。规划是“龙头”,是配置土地资源的前提,是用地保障的重要依据。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之前,规划必须先行,要在空间、时间上作出总体安排和布局。一要抓紧修订编制好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五年近期项目建设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相适应,确保区建设在科学规划引领下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二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深化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制定,必须严格遵循,不能随意变更。区项目建设涉及的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五年近期项目建设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不符合以上规划的,一律不得批准供应土地,不允许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开工建设。

(二)依法依规原则。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建设用地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确保区开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所有建设用地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报有批准权的上级政府审查批准,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再行开发建设。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提供和使用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划拨、出让的规定办理供地手续;符合《划拨用地目录》规定条件的项目,可以划拨供地;工业和经营性用地必须严格按照“招拍挂”的程序公开出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协议出让土地,不得以地抵资,不得以地换项目。

(三)统筹安排原则。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各片区指挥部和县直有关责任单位要强化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在项目用地上通盘谋划,统筹安排。要大力争取上级支持,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力争省市政府单列用地指标,缓解我县年度用地计划压力。要科学合理安排用地,各片区指挥部要依据规划,区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提出用地建议,经总指挥部综合平衡、审定认可,报县政府批准后,按年度用地计划安排项目开工建设。

(四)统一政策原则。一是统一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即:按县政府批准的项目计划统一征地,按县政府批准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实施补偿,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所在地基层政府为征地工作主体,依照法律程序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二是统一收储土地。对区经批准的农转用土地和依法征收、收购的土地,全部由县土地收储中心实施收储。县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三是统一组织出让。坚持“净地出让”原则,对实物收储的土地,由各片区指挥部分别实施前期开发,并对已达到出让条件的土地,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统一由县土地交易中心实施公开出让。四是统一返还标准。用地报批规费、征地拆迁补偿和土地前期开发资金,由各片区指挥部(运作公司)自筹。各片区土地出让收益全额上缴县财政,在扣除国家规定专项提留后,分片区进行核算,下拨给各片区指挥部(运作公司)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土地利用和管理的职责及程序

(一)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在县城总体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深化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统一由县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把关审定,使区建设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呼应,既各彰特色、又融为一体。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先行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到基础设施优先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发展、生态环境优先建设,确保各片区功能完善、建设到位。

(二)规范报批程序

1、制定年度用地方案。每年10月份,各片区指挥部要根据片区建设规划、年度建设计划,确定建设重点、安排好下一年度项目建设时序,制定年度用地方案,报总指挥部进行综合平衡,并报国土部门备案。

2、制订年度用地计划预安排。根据区总指挥部制定的年度用地安排方案,结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预安排,每年12月底,国土部门要制订好下一年度各片区年度用地计划和供地计划预安排,经总指挥部审核后,报县政府批准。

3、建设用地报批。各片区指挥部根据县政府批准的用地计划预安排,按建设项目报批程序,分别向县发改委申请立项、规划建设部门申请选址、国土部门申请建设用地报批。

4、建设用地审批。县发改、规划建设和国土部门根据各片区指挥部提出的建设项目立项、选址和建设用地申请,分别组织申报材料,依照法定程序上报上级审核批准,办理建设项目立项、选址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三)规范土地供应

1、统一土地收储。对经省政府批准农转用和征收的土地,统一纳入县土地收储中心实施收储,建立台帐进行统一管理。

2、落实前期工作。对已纳入收储的土地,各片区指挥部(运作公司)自筹资金,与收储土地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一道,依据核准的项目,依照法定程序征收(征地、拆迁、安置),并实施前期土地整理,达到“净地出让”条件。

3、提出用地申请。对已具备出让条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使用的土地,各片区指挥部凭县发改委的立项批复和规划建设部门的选址意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国土部门提出(划拨或出让)用地申请。

4、依照程序供地。国土部门根据各片区指挥部提出的用地申请和供地计划,填报《建设用地供应呈报表》,经县政府批准后,依法依规进行划拨或组织公开出让供地:凡符合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建设用地,按划拨方式和程序提供土地使用权;各片区指挥部(运作公司)自主开发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各片区经营性用地,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组织公开出让;各片区工业用地按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确定起始价进行挂牌出让,不设保留底价。

(四)规范后期手续办理

1、受让人按合同约定将土地出让价款缴入县财政土地收入专户。

2、核算规费缴纳情况。用地报批规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42元/平方米、防洪保安资金为涉及的耕地1000元/亩、征地管理费为宗地征地总费用的4%,耕地开垦费12000元/亩,出让金业务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按县政府规定执行。

3、按照建设资金管理规定,县财政做好各片区土地出让收入的核拨工作。

4、各片区指挥部协助国土部门为受让人(土地使用权人)办理土地交付和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手续。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篇4

首先,应抓好土地出让价格的管理。按照国家规程还应根据土地的具置、形状、容积率、用途、环境和土地供应等因素对基准地价进行修正,由中介机构评估该宗土地的出让底价,通过挂牌方式招标、拍卖、协议出让。这是国有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其次,应加强对土地行政划拨的管理,由于各种原因,土地使用的“双轨制”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为了减少行政划拨中的土地收益流失,一方面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划拨用地范围的规定严格执行,对行政划拨土地的对象和面积、地段、用途严加控制,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行政划拨土地的土地使用税的征收。通过提高土地使用税,适当缩小土地批租和土地行政划拨之间的使用价格差距,尤其对非经营性用地中的有相对收入的单位,应提高土地使用税。通过一段时间的过度,逐步拉平土地批租和行政划拨间的价格差距,逐步取消土地使用的“双轨制”。

再者,要加强经济使用住房建设用地的管理,经济使用住房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禁开发商以开发经济使用住房名义牟取暴力。对经济使用住房的建设标准和销售对象要做出严格规定。对开发商以开发经济使用住房名义,改变用途性质牟取暴力的,应没收非法所得,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四,土地用途改变,必须征得规划和土地部门的同意,并与政府重新签定土地出让合同,补交土地出让金,避免行政划拨土地转为经营性用地所产生的土地收益流失。

二、在土地转让中征收土地增值调节税

土地使用权要依法公开交易,不得搞隐形交易。凡通过无偿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必须补交土地出让金后方可转让,同时对转让中的土地增值征收土地调节税。这里所指的增值部分是指政府对土地进行了投资并非转让投资改良所致。为了促使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流动,可将部分增值留给土地使用者。为防止土地转让中的瞒价行为,若土地转让者申请的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显失公正时,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三、土地出租中的土地收益流失,应通过收取租赁超标费办法解决

基于和收取土地转让调节税相同的原因,土地使用权租赁价格超过政府公布的指导性租赁价格时,出租人应按超额累进的方法,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超标费。通过行政无偿划拔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租而又未补交土地出让金的,应适当提高超标费标准;对土地出租者申报的土地租金明显低于指导性租赁价格,政府有优先租赁权。

四、严禁空地买卖或变相土地使用权买卖等非法行为

应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严禁炒卖地皮和以地易房,以地分成等土地使用权变相买卖行为的发生。通过批租的土地,地上建筑物完成工作量达到到规定的比例之前,不得转让土地使用权;资金欠拖不决,超过规定开发期限而未动工者,可以收取“空地税”或收回土地使用权;已发生的空地买卖或变相土地买卖,应采取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和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措施,加强对土地经营的管理,防止土地收益流失。

五、收支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各项土地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土地使用资产管理的监督

理好财的宗旨是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服好务,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是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做好兵团土地管理干部的生活保障;二是为事业的发展做好保障。对开展地籍、建设用地、执法监察、宣传教育等工作做好保障。在开展农恳城镇地籍专项调查、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确权勘界做好资金的保证作用。土地审批和资产处置权力,责任重大,必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从制度上杜绝土地资产流失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各级上级政府要组织力量,对行政区域内基准地价和土地资产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集体决策和结果公开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依法及时处理。

要彻底杜绝兵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政策,认真学习好国发[2001]15号文件,这样才能保证兵团城镇国有土地收益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管理。

内容摘要:目前国有土地资产通过市场配置的比例不高,透明度低;划拨土地大量非法入市,隐形交易;随意减免地价,挤占国有土地收益的现象严重,使得大量应有国家取得收益流失到少数单位和个人手中。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篇5

【关键词】城市划拨土地使用权;存量划拨土地;划拨方式

一、我国现有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的问题

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社会发展,土地资源如今已经成了城市的稀缺资源,这对于城市发展是一个瓶颈,必须调整现有的城镇土地使用权取得模式。土地是限量的资源,因此要改善现状,需要改革相应的土地制度以释放“红利”。而城镇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及划拨方式滥用问题的解决,能够释放出令人惊讶的“红利”。

1.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问题

(1)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现实的分布格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现实,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新增的出让土地面积与划拨土地面积的比例是7:3,而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存量划拨土地面积更是数量巨大。为此《划拨土地目录》详细规定了划拨土地的适用范围,严格控制划拨土地取得的项目。但这一规定并没有针对存量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有系统性的处理办法,我国城镇大量的存量划拨土地是亟待突破的土地资源的问题。

(2)城镇划拨土地使用权过量的问题

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限制了土地市场的发展,也产生了隐形土地市场,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也使资源分配不合理,国企与私企在土地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制度上的区别性对待,这样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些关系国民公益的产业也没有了社会力量的支持。

2.滥用土地使用权行政配置的问题

(1)我国城镇土地使用权配置的现状

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的全国土地供应总量分别为20.4万公顷、25.9万公顷、22.1万公顷、31.9万公顷、42.8万公顷;2006年至2010年的土地出让面积分别是14.6万公顷、18.0万公顷、15.1万公顷、20.9万公顷、29.2万公顷;2006年至2010年的划拨供应土地面积分别为5.4万公顷、7.5万公顷、6.5万公顷、10.9万公顷、13.6万公顷。上述年份划拨土地占总量百分比分别是26.5%、28.9%、29.4%、34.2%、31.8%。

从以上分析得出,划拨土地使用权总量逐年提高,划拨方式配置土地使用权的数量也不断提升。东部地区是土地使用权配置的主要投向,中西部地区土地供应快速增加,西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配置增速最快。法律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内含的利益指向公共利益,也就是说不特定的多数人应该获益,可实际上很难将利益具体量化到不特定多数人的头上,保障性住房用地、基础设施等公共利益类用地占划拨用地总量却极小,工矿仓储等经营类划拨用地所占比例较大。

(2)划拨方式滥用牵涉的问题

第一,划拨土地使用权利配置制度不利于地尽其用以及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第二,划拨土地的土地资源属性在土地市场完全不能体现,其土地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到地价上。第三,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划拨土地由于低成本的取得,极大的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第四,减少了农民征地补偿的收入。城市划拨用地主要是来自于农村集体土地征地后划拨,划拨土地的成本低,承包农村集体土地的农民补偿不足。第五,极大增加了行政管理的成本。国土资源部需要与多个部门联合管理以防止划拨土地的不当使用,极大的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情况。

二、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与划拨方式滥用的原因分析

解决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及划拨方式滥用问题的主要矛盾面,在与针对主要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土地制度制和公益事业单位的模糊界限是导致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划拨方式滥用的两个重要原因。

1.双轨并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是根本原因

行政划拨的这种土地使用权配置制度曾一度为我国的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减少了土地私有制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阻力。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大势之下,靠行政计划进行生产要素的分配已经效率十分低下了。同时,划拨土地使用权仍以每年三成多的比例增加,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数量比重过大。

2.公益事业没有细化分类是直接原因

国家事业单位是以提供公共服务,增进社会福利的公益社会组织。201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对经营性事业单位以及行政性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离,对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发展。但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也并非与市场毫无联系,医院、交通建设、邮政服务等事业单位与市场有紧密的联系,那么对于这样有经营要求的公益事业单位,划拨土地使用权就并非一定适用,《划拨土地目录》包含了诸多具有经营性质的公益事业单位,而这一类项目用地却不宜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我国人口众多,靠国家完全承担公共服务和提供公共产品是不可行的,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来开展公共事业。

三、城市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过量及划拨方式滥用问题的对策

土地双轨制和公益事业单位的模糊界限导致了城市存量划拨土地过多及划拨方式滥用的问题,因此,解决城市存量划拨土地过多及划拨方式滥用的问题,就需要对公益事业单位进一步细化,明确其取得划拨土地的界限。此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解决存量划拨用地的一个法宝。

1.采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解决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问题

存量划拨土地改制后土地依然闲置,只是以资产的形式让原有土地单位保留了下来。这是被动的办法,而应对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改制问题的目的在于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将闲置的土地收回储存,并根据市场需求去盘活存量土地,该制度是政府主动推进的制度。针对存量划拨土地的问题,应进一步发挥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盘活存量划拨土地,采用主动的方式进行改制。当前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需要更好的公开市场信息,明确招标、拍卖为主的交易方式。对存量土地要广泛整理收集,做到“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出让”。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土地年度出让计划。增强政府对于土地市场保持控制能力,预防土地供应短缺现象。建立良好的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土地收购、开发、储备和出让中的资料和信息。

2.剥离具有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单位项目划拨供地

(1)划拨土地使用权取得范围的调整

重新设计划拨土地权利取得的替代性制度,以添补转变权利取得方式的空白,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制度进行调整,通过出让取得、出租取得、作价投资取得等方式都是具有市场机制的权利取得方式,区别与僵化的划拨取得。与现有市场性取得方式略有不同之处,对经营性土地、公益性土地、保障性土地进行划分,使之形成相互区别的土地市场。如人民团体用地、邮政通讯用地、道路广场、学校医院用地等等。因为这些带有公益性质的用地其适用范围有限,土地用途特殊。这类土地使用权在估价方面会低许多,土地市场交易的价格更是会低很多。而土地权利初始配置制度改革也主要在于将具有经营业务的公益性用地由从前的划拨取得改为市场性的方式取得。

(2)调整划拨土地使用权取得范围的优势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将获得增长,从前诸多的公益性质用地如今采用市场方式取得用地,虽然土地价格不高,但仍会成为一笔相当可观的格外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多样化,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益处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公益事业。体制内外的资源分配不公是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公益事业的重要原因。对公益事业的资源分配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在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更好的发展公共事业,提供公共产品。

3.划拨土地使用权取得范围变化伴随的问题及应对

(1)财政收支重复的问题

国家财政将公益性质用地专用款项拨给相关组织机构以后,相关机构又缴付于国土资源部门,再次上报给国家财政。简而言之是从一个人的左口袋掏钱往右口袋装。形式上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却为其它具体行政行为省去更多复杂的程序。用地单位增强了项目用地自,减少了划拨用地一系列复杂的审批程序,单位对于用地的标准更加清楚明确,国土资源部门对此审批干预,显然不能与用地单位自主选地的效果相比。国土资源部门取得的款项并非重新回到了财政部门,这部分款项将成为地方政府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支农支出和城市建设支出等,绝不是重新回归了国家财政部门。

(2)新土地市场的监管问题

公益性质卖地所取得的款项一定应专款专用,经营性的公益用地的市场价格需要严格控制和监管,预防其形成新的腐败之地。因为重新调整了划拨土地使用权取得范围,对土地登记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土地登记环节确定土地权利的空间范围、用途、时间等数据,严格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监督。若改变用途和夸大登记土地使用范围,则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处理,土地市场的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刘俊.《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刘俊.《土地所有权国家独占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建.《中国土地使用权制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5]符启林.《房地产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6]荆月新.城市土地立法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7]白晓东.《新中国土地管理大事记(1949―2008)》.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年版

[8]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9]李林艳.《关系、权力与市场―――中国房地产产业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0]于俊国.谈有偿使用的划拨土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2005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篇6

第二条土地价格的评估,必须在县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由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具有土地估价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从事土地估价。

第三条宗地估价应在基准地价的基础上,根据估价日期、土地用途、使用年限、宗地的影响因素及宗地使用空间的形状、临街状况、临街深度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城镇规划区内凡临国道、省道、县道、街道的私人住房,门面未经商的,从临街(路)墙面起,进深在20米以内的按商业用地评估。进深在20米以外的部分按住宅用地评估。如果门面用于经商,则全部按商业用地评估。

未按本规定进行土地估价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否则,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四条出让、转让、出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改变土地用途,并进行营利活动的,其出让金按下列标准收取:

(一)凡属商业、旅游、娱乐和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建设用地,其出让金收取比例不得低于基准地价的40%。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按转让后土地用途的基准地价的40%收取土地出让金。

(三)城镇居民在原宅基地重建、新建住宅的,其出让金不得低于基准地价的25%。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首次上市交易的,均须补缴土地出让金,其出让金收取比例不得低于基准地价的20%。

(五)租赁国有建设划拨用地使用权按租赁用途基准地价的2%收取年租金。

(六)工业用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比例不得低于基准地价的25%。

第五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必须进入土地交易市场依法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处置,土地成交补缴土地价款按下列标准收取:

(一)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不改变土地利用条件的,土地增值额按6:4的比例分配,即财政收取60%,返还原土地使用权人40%。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改变土地利用条件的,土地增值额(含标定地价条件差)按8:2的比例分配,即财政收取80%,返还给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20%。

(三)划拨土地使用权不改变土地利用条件,可以补办协议出让手续的,缴纳现时基准地价的土地出让金。

(四)划拨土地使用权改变土地利用条件,可以补办协议出让手续,缴纳原土地利用条件下的现时基准地价的土地出让金外,还须缴纳改变土地利用条件后的全额基准地价条件差。

第六条出让土地使用权改变土地利用条件的,缴纳改变土地利用条件后的全额标定地价条件差,但工业用地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容积率的,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金。

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改变土地利用条件的,土地增值额(含基准地价条件差)按7:3比例分配,即财政收取70%,返还给原出让土地使用权人30%。

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土地出让价款的征收标准为:

土地出让价款=改变用途后的现时市场(成交)价-原土地用途剩余出让年期现时市场成交价(全额征收)

出让土地使用权改变容积率的,土地出让价款的征收标准为:

①土地出让价款=改变容积率后现行市场(成交价)-原容积率下的现时市场(成交价)(全额征收)

②土地出让价款=现时市场下的楼面地价×新增建筑面积(全额征收)

第七条严格土地资产管理政策。实施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公开出让。对工业用地的出让也要遵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通知执行,禁止其他方式方法处置国有土地资产,否则,将依法依规处理后,按程序办理土地资产转让手续。

对土地使用权的其他经济行为,将依据有关文件,按土地级别和用途收取相应的土地出让价款。

第八条纳入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但属政府鼓励、扶持的建设项目及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按优惠价格收取出让金。清理整顿国有土地隐形市场,要依照公布的基准地价标准收取出让金,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第九条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物价指数的市场因素变化情况,将定期对基准地价进行调整和公布。

第十条本办法由县土地估价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篇7

一、建立城镇经济开发区,属县级以上开办的,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属乡、镇开办的,需经地区行署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自治区备案。申报经济开发区,要做好可行性论证,说明开发条件、开发内容、经济效益、占地面积,并提供开发区内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计划等,报经批准后,方能宣布为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需要扩大范围的,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

二、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和划拨、统一管理。用地单位要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政府批准后,办理出让和划拨手续。

为了有利于统一征用土地和进行初步开发,凡建立经济开发区的市、县设立地产公司,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对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征用的成片土地,具体办理征地手续和拆迁、安置工作(旧城改造的拆迁、安置工作仍由城建部门负责);统一进行基础开发;协助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出让、划拨工作。地产公司属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隶属市、县土地管理局。除地产公司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直接与农民谈判办理征地事宜。

三、简化经济开发区内土地征用、出让、划拨手续。其程序是:

1、自治区根据各个经济开发区的需要,分期分批成片审批征地,同时按政策规定审批被征地农民的“农转非”。

2、经批准征用的土地,应统一进行初步开发,按规划设计要求搞好平整土地和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确有困难也应做到“一通一平”(通路、平整土地)。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片出让的,也可不经开发直接出让。

3、经统一开发后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划拨,原属地、市和自治区审批的,委托市、县人民政府出让、划拨给用地单位后,再按审批权限上报地、市或自治区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4、经济开发区所在地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土地登记发证、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划拨由政府主管领导审批。出让可以采用协议、招标和拍卖形式。通过划拨、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得擅自转让,如需转让、出租、抵押,按国务院(1990)第50号令和自治区人民政府(1990)第9号令办理,并交纳出让金。

四、经济开发区内的土地开发,要严格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项目地址的选定,要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项目用地要严格按有关定额核定,做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五、科学地制定地价。地价一般有两种:一是基准地价,主要根据成本费(包括征地、拆迁和开发支出等)和地租制定;二是出让地价,根据区位、社会投入、繁华程度、效益大小、供求关系、土地用途(如属高新技术开发项目的地价可从低甚至以补帖地价出让)及使用年限而定。出让地价可根据土地市场供求情况在基准价基础上上浮。

地价制定由地产公司会同物价部门提出方案,报政府审批核准。

六、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的收入,除土地管理部门按规定提取土地出让业务费后,其余全部上交财政,其中该上交中央的部分,由市、县财政上解自治区财政专项上缴。各市、县留下部分,原则上70%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开发农用土地。

七、在经济开发区内进行建设,须遵循下列各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均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2、用地者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用地合同。

3、事先预约用地者,需按地价总额20%预交用地定金。从预交用地定金之日起,三十天内签订用地合同,逾期不签订合同,作自动放弃,定金减半退还,地块另行安排使用。

4、从用地合同签字之日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处以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1)超过六十天未付清全部地价款的;

(2)超过一年不动工建设的;

(3)不按合同规定建设、开发的。

5、出让方应当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未按提供出让的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八、安置好开发区内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征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须依法计算支付。在规划利用土地时,要尽可能给被征地农民留出一定数量的生产生活用地,如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应按政策规定及时给被征地农民办理“农转非”并扶持其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妥善解决生活出路。

九、本办法由自治区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十、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过去未按此办理的,需补办申报手续。

土地划拨与土地征收篇8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确保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的通知》(政发[]8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乡(镇)集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及县政府确定其它统一收储的土地。

第三条县国土资源局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收购储备市场交易。

第四条县人民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土地二、三级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全面对城市规划区和乡(镇)集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实行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的土地管理制度。

第五条县人民政府对所储备的土地除法律、法规允许可进行行政划拨外,工业、仓储、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出让。

第六条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私自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地协议和收购土地。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炒买、倒卖、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第二章机构及其职能

第七条土地收购储备交易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县人民政府县长和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发改、经信、财政、监察、国土资源、住建、审计、交通、规划等部门及相关乡镇的领导组成。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资源局,为常设办事机构。各部门应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做好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相关工作。

第八条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土地收储交易管理工作措施;

(二)审批土地收购、储备、交易方案;

(三)协调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相关部门的关系;

(四)监管土地收储交易发展基金;

(五)监控土地收储交易管理工作。

第九条县政府设立县土地储备中心,隶属县国土资源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实施土地储备方案和规划;

(二)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土地收储计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申报登记储备的国有土地;

(四)负责土地分批次征收、收购中的协议洽谈、费用测算,征收、收购方案经有土地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实施;

(五)负责对储备土地进行拆迁、平整等前期开发,依法出租、抵押或临时使用储备土地;

(六)负责储备土地的登记造册和收集、汇总、储存、上报,建立系统的土地收储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信息行情,提供有关法律和其他信息咨询服务;

(七)做好收购土地的资金测算平衡,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配合,管理、运作好土地收购储备交易资金;

(八)接受主管部门和其他单位、个人委托,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转让、租赁的公开招拍挂工作;

(九)定期向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报告国有土地储备和前期开发利用情况。

第三章土地收购储备

第十条土地收购储备范围:

(一)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

1.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的原划拨国有土地;

2.已经办理审批手续但连续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

3.土地使用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土地;

4.根据出让合同规定,依法解除出让合同涉及的相关土地;

5.因违法占地建设,被依法没收的土地;

6.公路、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土地;

7.土地使用期限届满依法收回使用权的土地;

8.其他依法应当收回的土地。

(二)应该收购的土地:

l.因实施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需要调整土地使用功能的土地;

2.土地使用权人申请收购的土地;

3.土地使用权人提出解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土地;

4.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

5.使用权转让中申报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由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土地;

6.人民法院裁定处置的国有土地;

7.因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县人民政府指令收购的土地。

(三)实行征收的土地:根据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分批次批准农用地转用、征收的土地。

(四)其他依法取得的土地。

第十一条全县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由县土地储备中心在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

(一)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由县土地储备中心负责收储;或由县政府委托县农司在指定的地块收储。

(二)县城规划区范围外的土地,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或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收储,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收储:

1、根据经济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年度用地计划向有关乡镇人民政府下达委托土地收储通知文件,乡镇人民政府可对符合收储条件的土地进行收购和储备。

2、乡镇人民政府在收储土地的过程中,对拟储备的地块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年度供应计划,报经县国土资源局同意后实施。

第十二条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程序:

(一)申请收购。凡符合本办法规定土地储备条件的国有土地,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或委托乡镇政府根据上述规定的范围进行收购。

(二)权属核查。由县土地储备中心对应当收回或收购的土地权属、面积、四至范围、土地用途及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三)确定规划条件。由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城镇规划方案,提出储备地块的具体规划设计条件。

(四)费用测算。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根据调查结果及地价评估结果进行土地收回、收购补偿费用测算。

(五)方案报批。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土地权属情况和规划设计条件以及收回、收购或置换费用测算的结果,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经县国土资源局审查同意后报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六)签订合同。收回、收购或置换方案批准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购)合同》。

(七)收购补偿。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或收购合同约定的金额、期限和方式,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土地收购补偿费用;实行土地置换的,要进行土地置换差价结算。

(八)权属变更。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购)合同》约定支付补偿费后,由县土地储备中心和原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或注销手续,由原土地使用者向县土地储备中心交付土地及地上建筑物、附着物。

第四章土地收回和收购补偿

第十三条土地收回、收购的补偿方式:

(一)政府为公共利益需要或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收回的原划拨土地,按城市拆迁管理规定确定土地收回、收购补偿费。

(二)收回企事业单位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由土地评估机构按照收回土地的现状及规划用途分别进行评估,并确定土地收回、收购补偿费。

(三)收购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由土地评估机构按照收回土地的现状用途进行评估,按国家土地管理规定扣除原土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期间应缴纳的出让金部分后,再确定土地收回、收购补偿费。

(四)收购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照评估租金高出实际租金数额与剩余年限折算的现值确定补偿费。

(五)以置换方式进行土地储备的,由土地评估机构按照土地的现状用途进行评估后,县土地储备中心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结算差价。

第十四条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购)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合同约定。

第五章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利用

第十五条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利用方式:

(一)县土地储备中心必须在储备土地出让前完成储备土地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的拆迁、场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二)原土地使用权人交付土地后,在储备土地出让前,县土地储备中心可依法将储备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加以利用,保证储备土地保值增值。

第十六条县土地储备中心实施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利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持《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购)合同》及相关批准文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或登记手续。

第六章储备土地供应

第十七条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以外,凡是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用地,统一由县土地储备中心集中供应。

第十八条用于工业、仓储、商业、旅游、娱乐及商品住宅等经营性项目用地要依法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其他项目用地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协议或挂牌交易的形式供应土地。县土地储备中心应根据储备土地的实际情况,对条件成熟的土地公开土地供应信息。

第十九条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供应土地,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土地储备方案及规划条件,确定拟出让土地的坐落、四至范围、土地面积及用途和供地方案,并报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委员会审批。

(二)由县土地储备中心组织对批准的土地进行招标、拍卖、挂牌。

(三)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四)由土地使用权人向县土地储备中心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五)由建设单位凭县土地储备中心出具的缴费凭证等有关文书,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县内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因新建办公或业务用房确需用地的,经县政府批准,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但必须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科学规划的原则,提倡县内相关单位联建办公和业务用房。

对新建办公或业务用房所需土地按单位的干部职工人数确定划拨供地规模:单位人数在10人以下的,划拨用地不超过1亩;单位人数在11人至30人之间的,划拨用地不超过2亩;单位人数在31人至50人之间的,划拨用地不超过3亩;单位人数在50人以上的,划拨用地不超过5亩,并按以下程序申请用地:

(一)由用地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设用地申请。

(二)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拟定供地方案,并经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管理委员会审批。

(三)划拨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土地使用权人向县土地储备中心缴纳应上交的税费;县国土资源局对用地审批材料以及用地者的缴费凭证进行审核,并按相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若因其它因素,划拨用地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超出面积部分按同类地块评估价格供地。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的,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县国土资源局对用地审批材料以及用地者的缴费凭证进行审核,并按相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

第七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一条土地储备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其他借款、预收定金、土地储备风险资金、土地收益基金、社会融资和其他收入。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按照《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设置会计科目,实行专帐核算。

第二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收储土地所需资金不足的,报县政府审批后,可从县财政预借部分资金,用于兑付被收储对象的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补偿费等;所借资金待土地开发利用后从土地收益中偿还。

第二十三条县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收购、储备、交易资金运作的指导。

第二十四条储备土地出让后,土地出让收益全额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额缴入县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基金预算安排。县财政局会同国土资源局编制土地出让收支预算,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提交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乡镇人民政府收储的土地,开发利用后产生的收入全额上交县财政,直接成本通过基金支出安排。其出让净收入10%县政府统筹使用,90%部分通过基金支出拨付给乡镇人民政府,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

第二十六条县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土地涉及到的相关税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县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土地储备交易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二十八条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由国土资源局依法予以处罚,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审批和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原土地使用权人未按合同规定交付土地及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的,除责成原土地使用权人限期改正外,并按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三十条县土地储备交易管理工作人员、,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损失,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的,由所在单位或监察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土地收储管理工作统一使用县国土资源局印制的有关合同、文书表格等规范文本。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区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