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4 16:10:53

现代农业分析

现代农业分析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作用

1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概述

农业机械化,主要指的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中,不再使用过去传统农业的人力生产和畜力生产,转而应用机电动力工作来进行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需要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先进机器的环节,尽量使用农业机器设备。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革新,在某种意义上是生产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使农业生产得到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主要指的就是依据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利用先进的方法来对农业进行合理管理,用新型技术增强农业装备。我国开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农业生产工作变得更加发达,使农村变得更加富裕,农村的环境得到合理改善。

2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在对农业机械化及农业现代化的概念进行简述之后,就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合理地分析。一般来说,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保证生产资料利用率。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与其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并且也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水平正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还可以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就保证了我国农村地区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机设备,就可以保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农产品,使农村生产资料得到极为充分的利用。这样一来,农业生产的产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也得到了合理改善,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

(2)实现增产。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发展目的中,其中一个方面是实现农村的繁荣发展,使农村和农民变得更加富裕,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实现农业增产。要想实现农业增产,就必须要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我国某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工作进展一直不太顺利,地区农业经济得不到快速增长,当地的管理者和农业生产部门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在农业生产中指导农民将农业机械化纳入生产工作中。当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机械化的相关设备,先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平整以保证后续的深耕工作顺利进行,在后来的种植工作中还应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了精细化播种、精细化施肥等。由于该地区的农民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应用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因此保证了农业现代化在当地的顺利运行,也保证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具体质量,实现了农业增产。这样一来,当地的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农业产量大幅提高。

(3)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国很多农业地区对于初级农业产品,一般都是采取直接出售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无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能达到迅速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某农业生产地区初级农产品的产量较大,但是其中有很多农产品的价格比较低廉,农民在进行出售之后也无法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因此,当地的农业经济一直没有得到显著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农业部门决定采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对当地的初级农产品进行精细化程度较高的深加工。农业部门指导农民将初级农产品,如水果、鱼、家禽等用机械设备加工成罐头制品、肉类制品等进行出售。这样一来,初级农产品的自身附加值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民在出售的时候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利用农业机械化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是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要作用。

(4)提高抗灾害能力。传统农业没有采用农业机械化进行生产,因此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抗灾害能力也比较差,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将农业机械化用于农业现代化生产工作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目前,很多农业地区都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应用水利设施来抗洪涝灾害,利用温室技术来抗冻害,用先进的飞机喷药技术抗虫害。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害能力,保证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此外,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还有效降低了农民的劳作强度,将他们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提高了具体的生产效率。

3结语

当前,农业经济仍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保证农业现代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重视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还能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作要想保证质量,就一定要保证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庞映霞.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6).

[2]方蒙熹.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3,(3).

[3]朱军.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发展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15,(3).

[4]闫世行,杨学军.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

现代农业分析篇2

关键词:现代农业;实证分析;兵团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138-03

一、兵团农业发展现状

二、兵团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的数目以及体系的结构形式以系统优化为原则,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和合理的数量关系,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以便能从各个侧面完整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各个主要影响因素。

2.简洁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含义明确具体,尽量避免指标之间内容的相互交叉和重复,同时在不影响指标系统性的原则下,要尽量减少指标的数量。

3.可操作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是为了进行实证分析,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所需基础数据的易获取性,选取的评价指标要便于计算、实用性强,评价方法要简便、明晰、可行,易于理解、掌握、操作和推广。

(二)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兵团的实际情况从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现代化的加工体系,现代化的流通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评价,详细指标(见表1)。

三、评价结果分析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二)各师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2010年各师总评价值排名变化幅度表现出了名次处于前面的主要是农八师、农一师、农六师以及农四师,而位次处于“中下”及“下”各师调整较为频繁,主要表现在农九师、农十师、农十二师以及农十四师。同时从各师分指标变化情况上,各师六个指标评价值名次变动与总评价指标名次趋同。农八师除农业产业化服务位于第二位,其余五项指标均位于第一位;农一师仅有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位于第一位,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进步位于第二位,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农产品流通处于第三位;农六师仅在农产品流通位于第二位,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服务水平均位于第三位。

四、几点结论

1.在空间布局上,农业产业化水平受区位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区位和气候条件表现出了“南疆”、“北疆”、“东疆”之间,“边境师”与“腹心师”之间表现出了差异显著。北疆各师显著优于东疆和南疆,腹心师显著优于边境师。

2.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发展趋势平稳,各项评价指标变化与总评价值趋同,表现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师各项评价指标评价值也较高,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师各项评价指标评价值也较低,仅有排名处于“中下”和“下”的师出现部分调整。

3.各项指标的评价值及总评价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农业产业化总评价值受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服务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 袁莉.合肥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28-35.

[2] 姚建民,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道路选择[J].山西农业科学,2011,(3):284-286.

现代农业分析篇3

关键词:投入;产出;可持续性;农业现代化;省域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743-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03.06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between Provinces in China

YU Zi-peng1,WANG Jin-zhao2

(1. School of Literature,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5,China;

2. Center of Economics Research,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ory analysis and the summary of current literatures, three dimension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uch as investment, output and sustainability were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31 provinces(city, municipalties) in China were compared, whil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provinces has been consolid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vestment and output modernization in east Chin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est China, but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n west China was better than other districts. It is suggested that new agricultural operating organization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the west and central China to enhance infrastructure and fixed investment, and intensified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to fertilize land and manage pests comprehensively so as to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s and the perfection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enhances agriculture sustainability all round especially in east China.

Key words: input; output; sustainability;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vincial

农业是关系国家社会稳定的战略性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提供了粮食、原料、劳动力、市场、资金(包括外汇)等,为国家工业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深,城乡二元差距拉大,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有文献研究了农业现代化动力、模式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等方面。洪银兴[2]认为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在农业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科技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另一些学者认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村金融等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来源[3-6];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有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实现机械化(劳动替代型)和运用生物化学技术(土地节约型)两种[7,8];农业现代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9]。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现有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难以支撑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10],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比较分析我国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了解农业发展的均衡状况和差距所在,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农业现代化

丹尼尔・勒纳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11],强调了转变的过程。布莱克[12]则认为转变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无生命动力源泉对有生命动力源泉的比例已经增长到了或超过了不可回转的程度,即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着变化;强调了现代化是内在动力推动下发生的,且具有不可逆转的特征。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以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理念来管理农业[13]。

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的手段、过程、条件、结构、经营管理、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现代化。其中,生产手段现代化是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电子化;生产技术逐渐实现生物化;管理实现现代化;产品流通市场化和商品化;市场机制成为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局面,加强资源、科技投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加工增值率,实现产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优化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现有农业运行机制下,农业现代化是在确保社会稳定、粮食安全,针对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逐渐外流,遵循市场机制调节和先进经营主体示范引导相结合的模式,改进农业组织模式和提升生产条件,达到与非农产业相互促进和资源相互渗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农民收入提高。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农村城镇化和农村人口非农化紧密相关,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比例大,1978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2.1%,到2012年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47.4%。农业劳动力数量庞大,1978年第一产业劳动力2.83亿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0.5%,到2012年第一产业劳动力仍有2.58亿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3.6%。从经济结构和人们消费结构演变的规律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过高,传统农业技术脚步停滞,必然抑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人口收入增长,制约了农民现代化进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作用,一方面,农村资金外流,农业劳动力大量减少,农业土地资源缩减,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扩大农业产品销售市场,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出,提升了劳均耕地面积和土地经营集约度,有利于农业固定资本投资和科学技术实施,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农业经营收入和土地产出率,为农业机械化和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

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2.1 农业现代化指标选取

农业现代化具有多个维度的内容,按照农业现代化环节的不同分为投入、过程和结果等。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过程和状态,其基础是教育的普及、金融机构和合理的经济组织形成,从而获取足够的推动力和持续发展力[14]。根据上述分析,总结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考虑数据可得性,从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化、产出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性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1)农业投入现代化(AIM)。包括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ALE)、农业机械普及率(AMP)和有效灌溉比例(VIR)等。投入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资本投入主要用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工具,研发投入则用于培育和改良新品种,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使用农业机械可以减轻农业劳动力在生产和流通中的体力耗费,提高劳动效率,完善灌溉设施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免受干旱等灾害影响,提高农业产量。教育和技能培训用于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将文盲劳动力定为1,然后对农业劳动力进行折算,则可以求出各地农业劳动力的平均人力资本指数[15]。

2)农业产出现代化(AOM)。包括农业人口比例(APP)、农业人口收入与非农经营收入比率(ANR)、土地产出率(LOR,万元/hm2)和农业产出结构(AOS,林牧渔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例)等。农业产出商品化和市场化是农业生产满足人们消费的必由之路,根据市场调节进行农业生产和资源配置,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价值和提高农业经营者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农业产出现代化有综合收入指标和生产要素效率指标,产出结构指标是综合的价值和质量度量,劳均农业产值、劳均农业收入反映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则反映农业土地要素生产效率。

3)农业发展可持续性(ADS)。包括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ULP)、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ULF)、农作物成灾率(CHR)等。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农药、化肥施用情况反映农业生产的生态安全性,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作物成灾率反映了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农业生态保护水平,这些都影响着农业发展可持续性。

2.2 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如各地农业机械总量、耕地总量、林牧渔业增加值、化肥农药施用量、成灾面积、农村人口总数等数据,计算农业现代化AIM、AOM和ADS三类指标,汇总得到各地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CAM),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和发展状况。为便于横向比较,采取赋值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若第i指标Ei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正向指标,则其标准得分Si为:

Si=10Ei/Emax (1)

反之,若第i指标Ei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负向指标,则其标准得分Si为:

Si=10Emin/Ei (2)

运用公式(1)和公式(2)可得到各地农业现代化的分类排名,再对分类指标的标准得分进行简均汇总可得到各地农业现代化总体排名,分类指标和汇总得分结果见表1和表2。为了便于分析,根据2013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6]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和西部4个地区,其中,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0省(市);中部含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其他12省(市、自治区)为西部地区。

2.3 农业现代化水平

2.3.1 各地农业投入现代化程度 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较高的10个地区中,东部地区占了7席,江苏、浙江和福建排在10名以后位次;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最低的10个地区,西部地区占了8席,新疆和内蒙古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较高,排在中间位次。比较单位耕地农业机械拥有量,即农业机械普及率较高的10个地区包括东部的天津、河北、山东、浙江、北京等5个地区,、青海、山西、江西、河南进入前10名;农业机械普及率较低的10个地区包括西部的云南、贵州、四川、新疆和重庆等5个地区,另有吉林、内蒙古、湖北、黑龙江和上海。在有效灌溉率方面,有效灌溉率较高的10个地区,东部有北京、天津、浙江、河北、江苏、上海和山东等7个地区,另有、新疆和青海;有效灌溉率较低的10个地区,有西部的甘肃、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重庆等7个地区,另有湖南、湖北和海南。汇总农业投入现代化3项指标,农业投入现代化水平最高的10个地区包括东部的天津、北京、浙江、河北、山东和江苏等6地区,另有、新疆、青海和山西;农业投入现代化水平最低的10个地区中,西部有7个,另加吉林、黑龙江和湖北。

2.3.2 各地农业产出现代化水平 在农业人口比例的排序中,东部地区的农业人口比例较低,其中,农业人口比例较少的10个地区,东部地区占了7席,山东、河北和海南除外,另加辽宁、内蒙古和重庆;农业人口比例较高的10个地区,西部有7个,另加安徽、湖南和河南。比较各地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按农业人口收入与非农经营收入比率从大到小排序,前10名有东部地区的天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河北和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农业人口收入与非农经营收入比率较小的10个地区,西部占了9席,另加山西。比较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例,较高的10个地区中,东部仅有海南、福建、北京和浙江4席,另有青海、辽宁、、江西、内蒙古和安徽;较低的10个地区中,西部有6个地区,另加河北、山西、黑龙江和江苏。比较各地农业产出现代化综合得分,前10个地区,东部占7个,另加辽宁、江西和湖北;在后10个地区里,西部占8个,另加江苏和山西。总体来说,东部地区农业产出现代化水平较高,西部水平较低。

2.3.3 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比较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按照从少到多排序,前10个地区,西部地区有9个,另加黑龙江;后10个地区,有东部的山东、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和海南6个,另加上湖南、湖北、甘肃和江西。按照农作物成灾率从低到高排序,农作物成灾率较低的前10个地区有上海、河南、、福建、吉林、四川、广东、贵州和陕西;农作物成灾率较高的10个地区是河北、湖北、浙江、甘肃、新疆、山西、青海、北京、天津和内蒙古。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较少的10个地区是:青海、贵州、黑龙江、、甘肃、江西、四川、内蒙古、重庆和上海;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较多的10个地区是: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北京、天津、海南、广东、福建和陕西。综合分析我国各地农业发展可持续性,优势最强的10个地区是:贵州、、青海、宁夏、上海、河南、黑龙江、四川、陕西和重庆;发展可持续性最弱的10个地区是:辽宁、福建、山东、河北、广东、海南、湖北、天津、浙江和北京。

2.3.4 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 运用简均法汇总投入、产出和可持续性3个方面,比较我国各地农业现代化总体情况。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最高的10个地区是:、上海、北京、青海、天津、浙江、福建、河南、山东和贵州;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最低的10个地区是:湖南、陕西、安徽、江苏、广西、重庆、湖北、山西、云南和甘肃。

3 小结及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各地农业现代化的投入、产出和可持续性等三方面内容,并对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可知:在投入、产出方面,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现代化水平较低。如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方面,除了浙江、江苏和福建外,其余东部地区都进入前10位;在农业机械普及率方面,最高,东部有5个地区、中部有3个地区,西部有2个地区进入最高行列,但东部的上海为全国最低。从农业发展可持续性方面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势较强。由于施用化肥、农药较多,农作物成灾率较高,东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势较弱;西部地区可能由于施用农药、化肥较少或农作物成灾率较低,农业发展可持续优势较强。比较各地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CAM),优势最强的10地区中,东部有6个地区,西部有3个地区,中部仅有河南1个地区;优势最弱的10个地区里有西部5个地区,中部有湖南、安徽、湖北和山西等4个地区,东部有江苏1个地区。

农业产出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是现代化投入的结果,依靠资本投入、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可以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投入不仅要注意短期成本和经营收益,还应考虑农业可持续发展,比较分析我国各地农业现代化状况,了解了各地农业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促进农业整体现代化,提出以下建议。

1)改进农业投资和经营组织形式,加强中、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的基础。如提高有效灌溉率,甘肃、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和海南等地区农业种植对灌溉的要求较高且投资额度大,单个农户没有能力投资,可以改进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引进大型企业组织或依靠政府组织,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

2)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西部地区农业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出结构,增加农业经营者收入。广大的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低,农业经营者收入与非农经营者收入差距大,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步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对土壤、肥料、农药等的科学研究,扩大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各地应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投资,依靠科学技术改良土壤有机肥力,运用物理、生物等技术进行综合治虫,减少化肥和有毒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扭转我国农产品不良声誉,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4)增强防灾防损技术研究及其设施投资,加强农业灾害预警,逐步普及农业政策保险制度,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强化防风、防洪、防涝堤坝和排水等设施建设,加强灾害预警力度,减少农业成灾率。各地政府应协调保险机构和农业经营者,扩大农业政策保险经营范围,以减少农业经营者的灾害损失。从短期来说,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从长期看,保险行业会增强对灾害防范的信息预测和技术研究,为农业经营者防范风险提供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 洪银兴.三农现代化途径研究[J].经济学家,2009(1):12-18.

[3] 吴沛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江苏农村经济,2014(3):8-10.

[4] 李邦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动力探讨[J].北京农业,2013(4):251-252.

[5] JASPER G,DAVID B. From agricultural modernisation to agrifood globalisation: The waning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ailand[J]. Third World Quarterly,2001,22(6):969C986.

[6] 郑新立.加快农业现代化是我国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J].经济研究参考,2013(13):59-62.

[7] 郭庆然.中部地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3):141-144.

[8] 张乃侠.农业现代化对种粮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以凤翔县农业发展调查资料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8):43-45.

[9] ANCA D,DOREL A. Romania′s Absorption Potential of E.U. Funds for Rural Development――a Regional Analysis[J]. Annals of the University of Oradea, Economic Science Series. 2010,19(1):46-52.

[10] 马晓河.农业现代化无法支撑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J].农村工作通讯,2011(14):37.

[11] 何传启.现代化概念的三维定义[J].管理评论,2003(3):8-14.

[12] [美]C.E.布莱克.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3]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4] 周 晓,朱 农.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6):17-24.

[15] [美]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与思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现代农业分析篇4

关键词: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黑龙江省是较为典型的农区,气象为农业中的主要服务始终是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发展黑龙江生态经济的背景之下,怎样科学运用气象条件,使之为农业生产服务成为黑龙江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了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然而这项业务从诞生到现在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怎样确保其有效发展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1 气象服务发展简述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渐繁荣,气象服务也随着气象认识加深应运而生,进而有了自身的发展历程。气象服务的性质可以说是信息服务,由于不同年代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用户接受气象信息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气象服务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按照信息产品分类来区别可以划分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农业气象和交通气象,本文分析的就是关于农业气象的业务。

2 农业气象服务简述

在我国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对于农业的气象服务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农业气象服务属于气象服务的一个分支,它不仅要受到一定的技术条件的制约,还和农业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的重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展开讨论:

2.1 物候知识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人类对气象的最初认识阶段,也可以说是萌芽阶段,人类从狩猎过渡到种植业,这一过程当中的变化使得人们积累了关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经验。这个时期,农业气象服务主要立足于物候知识,并没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我国的古书当中,把一年分成72候,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3候,并且各自对应不同的物候现象,以此作为依据引导农业生产的有效进行。

2.2 气候知识阶段

在近代科学家研制出了温度表,伴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植物生长发育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得以定量研究,也为而后的评估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

2.3 天气知识阶段

从20世纪末期开始,农业从业人员通过天气安排农业生产成为了现实,我国也不断引入相关的技术设备,最终能够通过天气预报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也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农业气象服务不再单纯局限于简单的气候分析,而是极大程度上拓展为气象条件的评估和预测。

3 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出现的问题

3.1 政策得不到落实

现如今,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革新,天气预报方面的技术也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朝着规模化的方向稳步发展,最终使得农业生产和农业天气预报有效融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2009年我国的相关气象组织就认为,应当给予全新的农业气象服务一个崭新的定义,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事实上,黑龙江省并没有贯彻国家所提出的农业发展战略,甚至相差甚远。尤其是对于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当中所要强调的细节方面,桦南县的现状并不符合科学的标准。

3.2 服务产品匮乏

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建立在相关气候预测和气象报告的基础之上,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并依靠相关技术和体系的支撑。只有在各方面工作有完善之后,才能够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天气做出具体的分析,然而我国有关农用天气服务的技术并没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黑龙江省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带,在技术设备方面更是显现出落后的情况,从而直接限制了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及普及。

3.3 预报时效不完善

农用天气预报时段分为多个,主要包括临近、短时、中期、长期、超长期,现代农业天气预报当中主要开展的是关于临近、短时和短期的相关服务,对于中期、长期和超长期的农业天气预报却并不完善,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提高。

4 建立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技术途径

4.1 明确业务分工

从省级业务单位来看,其主要职责是针对黑龙江省之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由于每个省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所面对的自然环境也有差异性,这就要求省级领导要根据黑龙江省具体的农业生产情况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除此之外,要强化上级对下级的引导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组织省内农用天气预报会商,推出相应的指导产品,并加强业务体系建设。

产品制作分工,一般情况下,农用天气预报当中所涉及的常规气象要素都是出自相关工作人员之手,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天气预报要做特殊的处理。农业情况也需要在气象人员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出定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农业气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也很重要,一旦出现疏忽或者纰漏,就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4.2 拓宽农用天气预报服务范畴

黑龙江省为农区,近些年来其农业结构和农村改革的不断进步,使得特色林果和畜牧也得到了拓宽,现在黑龙江省桦南县所拥有的服务内容十分有限。因此,在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发展过程当中,要积极听取农户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户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该区域内农业经济的繁荣。另外,根据有关调查显示黑龙江省桦南县农民大都知道天气预报,却并不知道农用天气预报,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宣传,让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这项服务。

5 结语

现如今,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以一种业务的形式稳步发展,当然,它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然而如何将其发展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始终是所要面对的问题。并且我国气象服务行业一直由政府垄断,必然存在先天性的弊端,使得气象服务行业面对着高成本和低效率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要促进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并按照农业自身的要求做好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毛留喜,吕厚荃.部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综述[J].气象,2010(07).

现代农业分析篇5

关键词:农业经济;科技资源;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指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例关系。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要坚持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局部经济效果和整体经济效果的统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等原则,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主体指标、分析指标和目的指标。农业科技资源管理是农业科技活动的实践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科技政策、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农业科技体制、农业科技法制、农业科技规划和计划、农业科技人才管理、农业科技成果管理以及农业科学技术转移等方面。其发展过程包括农业科技研制管理、农业科技推广管理及农业科技采用管理等三个阶段,具有导向、指导、协调、激励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决定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农业科技的进步。目前,我国距离发达基础产业的宏伟目标还有较大进步空间,主要是由于现代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较低、没有创新科技意识,科技进步程度小等等原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只有50%左右,农民需要靠天吃饭,农业也为摆脱产业弱的缺点。我国进入了依靠科技来改变农业经济产业的时期,推进“以工促农”、“城乡统筹”的转变模式,变更了一度依靠国家政策,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增加科技创新和农业资源的有效供给方式。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农业竞争力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转型和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农业专家发表了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的建议。所以,对农业科技资源的深入研究就成为了现如今的热点。根据如今农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优化农业科技分配。提高农业科技效率等等问题都是势在必行的。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各种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从而导致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发生不同变化。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横向相关和纵向相关。横向相关主要是指生物生长发育周期各种技术措施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纵向相关主要是指连作和轮作在时间上的相关。因此,研究和分析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必须考虑技术因素和技术效果的相关性,它是农业技术方案选优的重要条件。农业技术的功能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表现为当季有效,而且还有技术后效从价值形态讲,有的技术其价值一次转入产品,有的技术其价值要按生产周期逐步转入产品,它表现为技术效果的持续性。一般说来,直接作用于生物本身的技术常常表现为当季有效,价值一次转入产品。在农业生产中要使生物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技术措施的功能,就必须同时保证生物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而各种生活条件又综合地对生物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各种生活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功能的多样性,带来技术效果的多样性。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开展,一些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纷纷涌现。如各级营销部门设立实体;随着科委,科协管理部门由之前的管理而转向推广、服务方向建立了推广机构,原有的销售体系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从从前的农产品销售转向到了现在的向技术方面的发展;农业技术合同类型、实体服务、项目推广、农民非政府组织、公司加农民模式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形式。农业技术人员不仅提供农业技术,还需要帮助农民种好地,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农业生产配套技术服务,生产前提供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生产数据,提供持续的培训和相关技术指导工作,在生产帮助农民增加销售额后,增加销售收入。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是农业科技活动中规定的总体规律和长期行为。一般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重点的基础内容。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是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方面,同时也直接反映在科技发展规划之中。

二、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

目前,农业发展方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取决去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管理,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与科学技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经济的增长可以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经济支持,创新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可以推动农业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及致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与改变。科学技术可以减少农村对劳动力的使用,向着机械化、技术化的农业方向发展,科学技术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增长趋势。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成熟度不高、推广经费不足、农民素质较低等方面。为了推进农业技术的更新与革命,加快以科技推广和普及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必须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三、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业科技技术革新可以加快农业经济增长的转变,创新农业科技技术可以克服自然资源带给农业的缺陷,提高农业生产力,将现实资源变为优势。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扩大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的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只有好的产品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这就必须对传统的农产品和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并且要创新科学技术,发展新产品,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将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之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加快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转化率低,应用意识不强,转型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仍然是在实行多方面管理,各个部门独立管理自己的工作方面,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相互协调。

作者:张柏军 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镇政府

参考文献:

[1]丁晨芳,高明杰.农业科技进步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1:213-216.

[2]张立冬,姜长云.农业科技投入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2007,6:68-77+81.

[3]陆文聪,余新平.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5-16.

[4]李丽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9:5722-5724+5726.

现代农业分析篇6

关键词:现代农业;规划;建议

1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全国各行各业都在着手制定“十三五”规划。如何规划好、落实好、发展好农业现代化是关键点,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的整体战略部署,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几年连发中央一号文件,加强三农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在农业物质装备、农民素质等层面上,与发展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为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必要条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基础条件不平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强国,不同省份、不同区域、不同县乡的农业基础和条件有很大差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平衡。

2.2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并存,农民的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新型农民的普及还需一个漫长过程。

2.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各地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有很大差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作用还不明显,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待提高。

3几点建议

3.1重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农业,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畜则畜,提高区域主导产业在农业产值的比重。

3.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腾飞工程”,带动项目、基地、园区、产业整体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知名品牌。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度。

3.3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推进渠灌区的桥、闸、涵和防渗设施的节水改造。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创造条件。

3.4重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健全乡镇和区域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益机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乡镇、街村延伸,引导鼓励农产品网上销售。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各地财政实际,要逐年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规划制定后,抓好落实是关键,地方政府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层层得到落实,不走过场。

现代农业分析篇7

一、现代农业技术基层农村推广的影响因素

1.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现代农业技术基层农村推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首先应当阐述的就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问题。部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于农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不高,专业知识结构也不够完善化,不能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投入到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想落后,种种因素都使得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道路步步艰辛。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缺失严重,从人才缺口层面分析我国相关专业人才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毕业的人才也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个人综合能力低下情况。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不能意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主动为基层农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在加强基层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理解程度较差,导致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成效并不可观。

2.资金投入力度较差

对以往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分析,我国相关部门的经费投入较少,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并不是很高。区域政府部门为了降低政府财政支出,甚至解散了原来设置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很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脱离了原有的岗位,大量的专业性人才逐渐流失。经过一些调查发现,一些区域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甚至成了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的地方,原本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的地方也转变成为相应的收费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逐渐成了商品化的产品。这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w系使得很多农民被拒之门外,根本不能良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实际需求。

3.推广的技术与生产需求不匹配

基层的农民群众他们希望通过简单的方式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在短时间内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且将其实际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区。但是很多现代农业技术科研机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没有做好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就开始进行科研工作开展,很多科研工作者甚至不知道农民群众想要什么,最终创造出的农业技术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脱离,技术无法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更谈不上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4.农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低

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集中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偏远区域,也正是因为这些区域的特殊性导致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性提升。例如:区域居民居住的十分分散,区域互联网络还没有得到覆盖,信息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障碍,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基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十分困难。还有就是基层农民的手教育水平较低,因为很多农民都处于较为偏远的山区,他们受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文化水平也有待提升。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所以他们对新型农业技术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不能明确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措施分析

1.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出于任何阶层的工作人员都应一视同仁,无论你是领导人员还是基层农民都必须要积极配合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地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升基层农民的认知程度,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认知。因为很多基层农村存在着农民居住过于分散等情况,所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当不怕苦、不怕累,积极的承担起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责任。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走访交流等方式加强基层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程度。灵活性、科学性的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基层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改善区域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先进农业科技走进基层。

2.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监督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国家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所以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中我国政府部门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政府部门的引导以及全方位的支持,才能消除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的众多阻碍。一是加强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二是建立农业 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 农技推广的份额。三是继续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 农民教育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直接影响农业科技创新 成果的转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今天的农业教育,就 是明天的农业科技,就是后天发达的农业经济。离开农民素 质的提高,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 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结语

现代农业分析篇8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机械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变化,以适应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农业机械中,拖拉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并且拖拉机的外观和内部也在不断的更新改造中。现如今的农业工具种类越来越多,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机械的投入,提高了我国农业化水平,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2新型产品的使用率低

放眼农业机械市场,使用率较高的还是以前的机械,它们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新研制出来的农业机械前景并不好。在这样的状况下,新产品的研制也陷入到了瓶颈期,许多厂家不愿意耗费大量的资金在新产品上,没有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或者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过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都是很大的阻碍。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一定要调整好市场供需关系,鼓励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2.1农业机械现代化促进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人力和畜力,耗费的时间较长,产品的质量不高。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生产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不高,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劣势。但是我国也在积极的努力,使农村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解放劳动力,增加农业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一旦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会加快,城乡之间差距缩小,让城镇与乡村共同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

2.2农业机械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现在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前提下,农村的农产品数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农产品实现了规模经营。由于机械的投入,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逐渐减少,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涌入到城市中,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放眼国际,高质量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也更有竞争力,农产品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质量较高的农产品能够促进进出口贸易往来,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3农业机械现代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相对落后。在有的农产品,比如玉米的收割上还是传统的人工模式,生产效率极低,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大。然而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农业机械的使用很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它可以将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实现收割、摘穗等步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农民来说是一大喜讯,让农民摆脱了以往劳作的模式,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未来,我国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提升一个台阶,让农民都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模式。

2.4农业机械现代化加快了国家的发展

农业机械现代化正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投入,用机器来实现农业生产,不仅可以缩短农业生产的时间,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当国家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提升了,在国际的地位就会相应的提高。并且,农产品出口之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更强。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会在此基础上稳步提升。

3总结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机械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不能忽略当前的现状,针对农业生产出现的问题人们需要去面对,并且积极的解决问题。毕竟,我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做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并且政府要对农业生产给予技术上和资金上的扶持,将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中去,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鸿雁.基于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12):13.

上一篇: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范文 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投标服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