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5 11:34:56

现代音乐教育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在音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现在很多音乐教学工作者都没有明确的答案。音乐所产生的意境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丰富。同时,人体的神经系统在音乐的刺激下,可以提高反应能力等多项思维能力,有助于强化人们的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致力于音乐职能的教育,通过音乐本身的艺术形式,对人们进行正确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引导。

美育目标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只有充分围绕美育目标进行音乐素质培养,才能使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学生们只有体味到了音乐本身的美感,同时从音乐美感中得到自身精神的升华,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现在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标准的评定也趋于多向化。所以,美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把审美教学提到显著的位置,音乐教育就可以脱离教学的枯燥,远离教学内容的单一。师生之间在课堂能够得到充分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在音乐教学目的中所体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其直接决定了教学目的能否顺利完成。教师只有在教学理念层面改变审美价值教育,音乐教育的成效才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确立正确的音乐教育审美取向完成教育目标

整个音乐教育的活动中,无时无刻都需要体现审美的作用。音乐与人类之间建立起来的反映关系就是通过审美来实现的。所以,音乐并不是马上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是需要一个参透的过程,逐渐使学生的情感产生触动。从教学目标的视角去看待审美的价值,就是要规正音乐的审美取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审美的价值,并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途径,才能最终促成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学不仅仅要局限于理论教学,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鉴赏课程。现代音乐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力量,让学生置身在一个情景生动的空间来欣赏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就能近距离的品味音乐的美,真正体味音乐的魅力。只有学生掌握了音乐中的美学元素,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才真正得到了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还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音乐进行多元化的交流,从中享受音乐之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音乐教育目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教育的审美,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本身的美学价值。只有音乐教学目标和音乐的美学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目标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审美教学所发挥的显著作用可以加快促成美育的目标,也可以让师生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目标。只有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得到正确的认识,摆正其在教学中的位置,才能让现代音乐教学不脱离其本身的教学目的。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现代音乐教育中,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音乐科技都越来越多地得以应用。价格不菲的电声乐器在小学的音乐教室中已常常出现;计算机和宽带也成为现代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高科技工具;让人眼花缭乱的众多计算机程序和软件也都被应用于音乐制作、作曲以及音乐即兴创作中,从而使音乐创作过程显得更为简单和实用;特别是音乐制作软件为大量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及创制作音乐的可能。

本文着重讨论在现代音乐教育中,人们是如何应用音乐科技手段来谋求交互式媒体技术及教育叙事可视化发展的,如何通过在音乐教育中的实际运用,发现科技自身的潜能,使之给现代音乐教育带来巨大推动力。

通过互联网辅助功能,无论是乐器的演奏还是音乐的集体创作,学生能从互联网上得到些什么呢?学生在家中又是怎样进行钢琴或吉它自由伴奏的呢?学生是如何完成合唱中的和声对位呢?互联网提供给学生,又是怎样的选择空间呢?以上这些与音乐科技及其互联网有着紧密联系的现代音乐教育技术中的相关问题,正是本文所阐述的重点。

一、音乐科技手段及互联网平台被视为现代

音乐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作为科学,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与当下信息社会紧密相关的音乐科技手段及互联网平台对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通常说,“音乐教育技术中的音乐科技”被解读为——在音乐的教授和学习中所使用的技术程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音乐软件,如打谱软件、音序软件等。狭义地说,当人们在探讨应用于音乐的科技手段的时候,也都会自然地联想到电子乐器,合成器,以及计算机辅助的作曲工具等等,然而,这些仅仅是音乐科技的一小部分;广义地说,音乐科技的真实含义,是以科技作为中心,系统化地创造音乐及其他形式的艺术。这是源于隶属于普度大学(purdue)工程与科技学院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中心iupui校区的音乐与艺术科技系(department of music and arts technology),对“音乐科技”这一概念的诠释。

其次,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音乐科技的“技术含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实践技能对音乐教育本体的作用。音乐教育技术(音乐科技)的使用,绝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替代乐器人性化的现场演奏。音乐教师和学生也绝不会被机器所代替。换言之,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利用一些比较超前的新的“技术”来诠释与承载音乐是很正常的,但不能过度,应当把“技术”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很好地融入到音乐教育当中去。

再次,对于音乐科技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把音乐科技的作用着眼于对教学规律产生的影响;另一种观点则更注重践行于教学规律之上的技术原理本身。本文的观点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有证据显示,音乐科技手段被充分地运用于当下的学校课程中,由于师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沟通手段的改变,促使音乐情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契合度也同时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二、伴随着音乐科技手段在现代音乐教育

中的应用,交互式的媒体技术为音乐教育

增加了新的附加值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音乐科技首先被应用于乐器教学课程视频的制作及承载;音乐伴奏程序的开发及其它简单的交互式音乐软件的使用;其次,音乐科技手段可以将学生们的音乐创作材料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为创作新作品奠定基础;第三,在音乐教育的不同领域中,多媒体材料、教育网络的使用也成为音乐科技被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交互式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新技术与情感表达载体的改变,总是能够影响到教育者的担忧和关注度。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对学校知识和社会知识同样关注的原因。

近十年来,媒体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变得更加具体化。媒体新技术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到21世纪初,媒体教育的新问题逐渐显现,面临的新挑战也越来越多,学生们感兴趣的新媒体和数字媒体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表2所显示的是近十年来,与音乐相关的一些网站。这些网站多半是用来共享音乐、电影和音乐软件。在现代社会中,这些看似非常专业的相关内容被广泛传播和普及。

再次,让我们纵览《互联网周刊》提供的2011年度中国商业网站百强及分类排行榜,对比中不难发现,两个榜单的指标都是从商业创新力、平台服务度、交互体验度、品牌影响力、资源融合度这五个方面综合打分所得出的排名,不同的是分类排行榜进行了诸如包括电子商务(b2b、综合类网上零售、垂直类网上零售、在线支付、电子银行),网络游戏(游戏门户、游戏公司),网络视频(视频网站、视频工具、网络电视),门户网站(综合门户、区域门户、新闻门户、财经门户),生活服务(餐饮服务、旅游服务、生活百科、招聘网站、分类信息、教育类、文学类、婚恋类、在线发行、音乐类、上网导航、威客、地图网站、位置服务),垂直网站(汽车网站、房产网站、it门户、女性网站、健康服务网站、行业网站),搜索引擎(综合搜索、手机搜索),社区网站(交友社区、综合社区、博客、微博、母婴社区、商务社区、区、摄影社区、留学社区、户外社区),网络工具(网络安全、邮箱、下载工具、域名服务、网络加速、

聊天工具)九大类、52小类的分类排名。

综上分析,在百强排行榜中,音乐类与教育类的网站排名并不靠前,且数量也不理想(只有“豆瓣”排名21,“互动百科”排名49,“中文维基百科”排名80,除此之外综合类网站居多,古典音乐及教育类功能不突出)。在分类排行榜中,以古典音乐为主的库克数字图书馆网站,在音乐类中的排名仅为16,且音乐类与教育类网站被划归为“生活服务”类网站中,可见“音乐”与“教育”并没有占据网站分类排名中九大类的有利位置,这为如何将音乐科技更好地运用到音乐教育中去,提出了新的课题。

不难看出,国际互联网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大量的音乐资源,其中音乐资讯也是互联网传播内容的重要一部分,国内外的网站上都呈现相关的资讯目录,维基百科网站同样也不例外。音乐网络资源的使用不仅需要一定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信息搜索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把用于网络学习的一些音乐资源进行简单的分类:

从网页功能上分类:

1.提供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的网页

2.可进行交互式问答的网页

3.与社交网站捆绑在一起的动态网页

4.介绍相关教学与课程的网页

从现代音乐教育的音乐内容分类:

1.音乐史论

2.乐队编配

3.音乐的创作、制作及出品

4.歌词与伴奏写作

5.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的自选教材

6.各种乐器法的学习

可以看出,许多网站把音乐制作和市场营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音乐的创作、制作、出品及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环境。

开放的学习环境与社交网络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也为广大的音乐教育者提供音乐软件。人们在互联网上搜索与音乐教育相关资讯的范围越来越广,掌握资讯的时间和空间也变得越来越自由。研究发现:通过不同信息的传递及交互式使用,音乐科技与网络可以为音乐教育增加新的增长点;根据不同的需要,信息搜索的种类和内容也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

社交媒体和“web 2.0”使全球规模的虚拟网络音乐制作和游戏开发变为可能,使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在互联网世界中却变得如此密切相关;而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又可以把玩游戏、玩音乐以及玩乐器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科技的手段,体会到音乐教育的真谛。所以,在21世纪谈论媒体教育的时候,不能够忽略网络游戏所给予的贡献。

三、教育叙事的可视化——

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的新发展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的观念需进一步更新,音乐教育的可视性需进一步提升,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教育叙事可视化。(黎加厚《教育叙事的可视化—数字故事的新发展》,上海师范大学)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音乐科技手段下的数字化媒体的制作。而“数字故事”的技术运用,为音乐教育向可视化数字时代的转变,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数字故事”的技术运用,就是将一个传统的艺术形式,赋予它图片、背景音乐、文字描述以及人声旁白的综合表达,它不仅丰富了其艺术

表现形式的属性,而且扩大了其信息量,更加深了其情境与洞察力的表述。

“数字故事”诠释的方法,不仅需要学习者掌握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以及对姊妹学科了解和掌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习者培养自身的读写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以及鉴赏力,从而更好地面向受众阐述自身观点。

那么,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如何运用音乐科技手段,进行教育叙事可视化课程的革新呢?

首先,“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在国外的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其次,多媒体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多样,例如ppt格式、全文本网页格式、非线互式网页等等。第三,在创建“数字故事”的时候,需要创建者使用“故事模板”帮助他们有效地组织“故事的进展”;换言之,“故事模板”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将故事中的各种媒体有效地摆放在“舞台”上,使之对事物的描述更加精准和有效。将音乐科技手段与多功能综合实验室相结合,采用演示、实训及综合实践等方法,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科研在教学中践行,教学在科研中提高的一种良性的教育教学发展模式。

四、以高等综合类音乐院校为例,如何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高效地使用音乐科技手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

当下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纵观全国综合类、师范类以及艺术类院校,有关音乐科技相关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不难发现,众院校为培养21世纪复合型的艺术型技术人才,纷纷将音乐科技学科的建设,纳入教改重点。

如: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开始招收电脑音乐硕士;2007年招收录音艺术专业;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开始招收计算机音乐硕士。2011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音乐科技系等.

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院以后即成立了音乐科技系,2004年开始招收录音艺术本科专业。十年磨一剑,在即将迎来音乐科技系建系十周年之际,首师大音乐科技系逐步完善了音乐科技学科在学士、硕士、博士上系统化的学科建设,并在原有录音艺术专业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六个课程方向,不断地夯实了学科建设的基础。

在全国音乐科技学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今天,可知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音乐科技手段应用,是培养艺术型技术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在现代科技中信息交互技术的运用,离不开数字化设备的发展。在艺术教育领域,当下艺术形式的技术创新,对艺术实践的探索形成了较大的挑战。随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教育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近些年来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改善,都离不开音乐科技手段的发展,所以,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运用音乐科技手段及信息交互技术以及教育叙事可视化的能力,去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141-02

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如李斯特所说:“音乐能够同时既表达了感情的内容,又表达了感情的强度,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的我们心灵的实质。”那么音乐教育就是对心灵实质的影响,应该是审美的。但当我们今天在论述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这个问题时,发现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变成了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能力教育抑或是什么其它的教育,使音乐教育丢失了其最本质的东西,即贝内特•雷默提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

一、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现状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

从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情况来看,学生们喜欢音乐,但是一到课堂上,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就全无,甚至更严重者变成逆反及厌倦。这样音乐课程的价值完全丧失了,审美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这也证明了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没有被确立。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以“把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的最基本的理念。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但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音乐教育的理念上的缺乏,导致没有审美教育的特点,也没有完成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教学模式单调

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育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饽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这种理性的、枯燥的、貌似科学性强的机械操练,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相反,它只能给学生带来厌烦的体验。例如在上音乐课过程中,不论学生有没有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会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音乐,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即感觉阶段。学习中教师过多地强调学习技术,为认识乐谱。上课练枯燥的视谱,又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句地教唱,学生一句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从主观上忽略了学生主动,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停留在感觉阶段,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最终导致整个音乐教学不可能让学生有情感体验及审美愉悦,与“审美核心”背道而驰。

(三)音乐教学课程中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

在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单方面的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学生在音乐方面兴趣爱好的培养;注重教师的传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注重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注重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上单一,这些势必会影响学生作为音乐欣赏表现和创作的主体地位。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那么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就不可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审美愉悦体验成功的满足。这样就造成了教学课程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导致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总之,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理念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教学模式的单调等导致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等没有得到提高与发展,审美教育的目标及任务没有完成。

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目标任务

中国古代的《乐记》说:“致乐以冶心”。意思是说音乐情感陶冶性格、塑造心灵。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音乐它通过感情的渗透、情绪的激动、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才能去追求人类的崇高思想。对真、善、美有更深的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把理智的满足与精神的愉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自觉自愿,乐于受教;而无须强迫命令,说服动员。美育可以激发人们坚定信念,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情感常常使每一件在它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事物具有特别的、浓厚的趣味,它甚至使事物具有特别的魅力,特别的美。”例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学习和欣赏,则在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使人得到了人生搏击的勇气和信念,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去战胜不幸,从而去创造新生活。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判断,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树立起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类爆发出思想的火花。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20世纪20年代任教育部部长和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曾极力提倡“美育”,他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希望能积极地影响人的心理、情感,以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积淀着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历史文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功能―通过音乐的教育实践,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方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音乐教育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关于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崇高目标。

三、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的实现

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开发每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与有生俱来的反应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审美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情境和氛围

只有一个适合的教育情境内,才能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与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审美了。只有当学生完全参与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情境和氛围,参与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本身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才能达到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音乐审美的目的。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兴趣

音乐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动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永(长声)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而音乐的特点在于情绪感染,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学科教学有力的多,它能更直接更有力地影响人的内心世界。因此,音乐教育就不能是诠释性的科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审美教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之弦,从而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享受美并创造美。

实现加德纳所描述的“音乐智能”、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体验,这里的首要工作是引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受到关注,进而唤起感觉反应,达到“移情作用”的教育。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学生内心的发展需求,那么任何复杂高明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来说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不要说是实现审美价值了。在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实现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基于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音乐教育审美价值的必然。有兴趣才会体会到其中的美,美和兴趣天生就结合在一起。因此,实现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便是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审美教育实践环节的多样化

第一,素材的选用要“真正有表现力”显得尤为突出,应成为用来学习和体验的教材的核心。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大量的优秀中外音乐作品被引入各级教材,并且明确提出鼓励广大音乐教师挖掘当地优秀的民间音乐、乡土音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为我们音乐教师选择作品,充实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良好的审美体验打下了物质基础。

第二,音乐教育工作者所用的语言和技巧,只能是引导而不是解释,必须忠实于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的本质。音乐毕竟须通过音响为中介来给人们予以分享、体验和探索的机会,让人们更接近音乐的创造性本质。而音乐音响毕竟仅仅是一个音乐情绪情感文本,从音乐音响转变成实际的情绪情感活动,同样必须经过人的语言“积极的、指导性的、参与性的”作用,这一言语实践,即是体验。与对于相同乐谱不同人的演唱、演奏必然导致音响的千差万别一样,对于相同音响不同人的聆听也是千差万别的,这种体验应该是富有创造意义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语言技巧,可以教授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音乐,具有全面的音乐知识。另外,音乐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音乐,还要让人们意识到音乐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要求教师尽可能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具体包括如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这些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知识各技能。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顾问和欣赏者而不是经理人或评委。

音乐具有美的属性,音乐的这种美客观地存在那里,但存在并不意味着就能被自然地感知,因此人们需要用一定的方式把音乐的美显示出来,从而让他人能感知到,这意味着音乐教育从方法论角度也应具有审美的要求。音乐教育的审美要求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仪态举止、服装修饰、范唱、伴奏等方面,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学生的演唱、表演、参与等方面,这两个方面都要顺乎于“美”的要求与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教育就在于教人学会美,并从这种“学会美”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意义。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它更是实践意义上的一种操作,而这种实践操作的最具体表现就在于其方法上。淡化音乐教学活动中那种空洞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这是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的核心所在。

音乐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审美能力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灵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素质的提高也是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所以笔者认为,打破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单调的模式,音乐教育才能在真善美,知情意统一的思想人格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才会体现其真正价值,使我们才有可能从更高层次上研究和探究音乐教育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 陈培刚.全球语境中“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面临的挑战.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第3期.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电信事业的发展,让信息高速传播,21世纪的学生知识面宽、头脑灵活,他们需要的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极富挑战性的课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不断的更新,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应运而生。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所在。

一、直观解释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具体。

1、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音乐名词变得直观、形象。

如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歌剧中的音乐》一课,课本对歌剧的定义是“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融音乐、戏剧、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生在读了这段话后,仍然不知道歌剧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从豫剧《花木兰》导入,然后让学生欣赏歌剧《白毛女》,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歌剧,同学们沉浸在赋予故事情节的唱腔中,然后我让学生总结这部影片和其他影片在故事情节上的不同,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这是及时总结出歌剧的定义,效果很好。当然,不做解释,放任自流的让他们去欣赏,也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2、准确表现作品体材。

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像《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教师一人范唱,是不能表现他们的雄壮有力、此起彼伏、声音丰满等效果的。并且从人声,音区等方面来看,也有很多矛盾不能解决。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就是使用电教手段,只有多媒体才能准确的表现音乐形象。

二、深化德语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的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育中,电教媒体能生动的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语和美育,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多种功能。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后让学生来观看获得的教学效果好。如果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时,让社会观看旧社会歌女和今日歌星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他们在两个不同社会中截然不同的社会境况,从而培养他们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感染功能。他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经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如《长歌谣》这首歌,在日本侵略者还没来之前,幻灯片上长城内外“青山,白云,大豆飘香”:侵略者来之后,“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国破家亡,衣不遮体”。然后播放歌曲,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美育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被人们的感官接受。如《游击队之歌》,通过放录音,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听觉方面,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游击队员们机敏英勇的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接受美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

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学,教育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其先导,而电教媒体具备生动,趣味性特点。如以学习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国民歌》一课为例,如果只从字面上讲解民歌的定义,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也形不成深刻的印象。我首先播放河南民歌《编花篮》一下子就拉近了民族和同学之间的距离,然后再以课件为载体去听内蒙古的小调,湖南的号子,四川的山歌。一节课云游几万里,同学们乐此不疲。然后让同学们总结听到的歌曲在节奏、曲调、旋律等方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进而总结出民歌的定义,学生记忆深刻。

四、丰富想象,开拓思维。

人的想象靠什么去激发?靠语言靠情景。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媒体,就很难直观的再现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像。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集,渔歌唱晚,惊涛拍岸,斜阳归舟”八幅幻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别致盎然。再播放音乐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纸,画一幅画,个个画得风景迷人。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很多孩子由于年龄太小无法认知除开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通过声音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影响。音乐对幼儿不是孤立的,它是幼儿生命的组成部分,不仅其历史有趣,且范围广泛、力量无穷,是现代教育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也势必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项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具备特殊力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关键影响,因为音乐是影响情感,理解音乐并非孤立的句子,也不是我坏拇驶阍诜⒒幼饔茫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具备综合能力才能获得音乐感受,所以音乐教育对幼儿提高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发展有利。同时,幼儿通过体验音乐能更好地了解环境,辨别音乐的声音和一般的声音,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使幼儿增长知识。音乐还能帮助幼儿平衡情感,消除内心紧张,因为幼儿唱歌、听音乐能慢慢镇静或振奋,在表现情绪不同的音乐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幼儿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短和年龄有直接关系,而音乐教育对材料的科学选择有助于直接激发出幼儿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另外,现代幼儿音乐教育能帮助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感受自身价值的能力等,为幼儿营造适宜成长的环境,从模仿、实验、探索中体验音乐,进一步形成并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为发挥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这一系列作用,探索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二、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一)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所以不能将幼儿音乐教育局限在幼儿园教师专门组织的音乐活动之中,还要讲起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幼儿园可设计并实施幼儿音乐化的一日生活,科学选择经典名曲、童谣,在幼儿入园、早操、游戏、午餐、午休、起床、散步以及离园等环节播放,让班内、园内的每一个角落均充满和谐的、优美的音乐,促使幼儿从入园开始就感受到浓烈的音乐气息,进而以饱满的情绪和愉悦的情感投入到一日生活之中。在被美好音乐熏陶的同时,幼儿能慢慢了解听到某乐曲时应该做什么,伴随音乐自然而然产生积极的情绪。当幼儿在一段时间里熟悉一组贯穿一日生活的乐曲之后,教师可更换另一组乐曲,以便幼儿接触大量乐曲、歌曲,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过度,形成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依托小故事铺垫好幼儿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幼儿依托音乐认识世界的思维活动的一种,即教师指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幼儿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形成对音乐的兴趣和美的情操。而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时幼儿心灵被打动的关键,这就离不开小故事的铺垫。例如:在教幼儿欣赏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就可依托小故事进行铺垫。即:浩浩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他有一天来到小溪边玩耍,一只小蝌蚪突然孤孤单单地游过来,哭着问浩浩能不能帮它找一找妈妈,浩浩安慰小蝌蚪,答应帮它找妈妈,于是浩浩问小溪里的小鱼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鱼说它不是,浩浩又问小螃蟹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螃蟹也说不是,浩浩急得大哭起来,他的奶奶此时走过来,提醒浩浩去问一问小溪对面的青蛙,所以浩浩急忙找到青蛙,问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青蛙说它是,而此时浩浩发现找他帮忙的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它很感谢浩浩的帮忙。通过这个小故事,幼儿们对浩浩、小蝌蚪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再播放匹配故事主题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从幼儿们侧耳倾听的样子可以看出,依托小故事为音乐欣赏活动做铺垫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

(三)在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深化幼儿体验

对幼儿来说,热爱音乐是天性,因为他们活泼、天真,对音乐有天然的向往、亲近,音乐是每一名幼儿都需要的,是其最早的一种生活体验。所以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层面,教师要注重转变教育理念,重建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理念,正确处理音乐审美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在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中有机渗透知识与技能,激发幼儿对美的表现与创造情趣,把音乐教育变成师幼共同的表现、体验与创造音乐美的过程。例如:教师可在音乐教育中适当创设和音乐意境保持一致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身临其境欣赏音乐。就拿春天来说,当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和春天有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时,就可将嫩绿色作为基色调,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一些迎春花、桃花、柳树等,把教室变得富有春天的意境,从而丰富全体幼儿对春天的体验,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时也能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在唱歌、学习韵律等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让幼儿亲身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自然而轻松地学习音乐。就拿《拍皮球》这一首儿歌来说,教师可先让幼儿想一想拍得重或拍得轻会使皮球怎样,幼儿们纷纷回答拍得重皮球就跳得高、拍得轻会使皮球跳得很低。接下来,幼儿们在教师的伴奏下快速学会歌曲《拍皮球》,且教师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拍皮球的动作,加深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亲身参与中变得越来越浓厚。

三、结语

艺术有无穷的魅力,而音乐具备独特教育功能,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务必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尽可能优化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把音乐变成幼儿感知生活的手段之一,避免一味训练幼儿掌握音乐技能,而要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参与和体验,尽可能发挥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与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秀娟.“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6(35):246-247.

[2]彭兰.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研究[J].黄河之声,2016(12):53.

上一篇:小学科普培训范文 下一篇: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