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

时间:2023-11-26 15:12:30

现代临床护理学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1篇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

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

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

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

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

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

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

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新时期,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在未来中医医院在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医院重视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开展护理学科的建设工作,是医院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真正源泉和增长点,从而促进医院的和谐健康发展。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设置;护理专业;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43-01

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讲习比为1:1.75,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特别有以下亮点:

一、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继续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是现代护理的支持理论,是使护理学发展成崭新的独立于医疗的一门专业,学习护理学必须深刻透彻地学习上述理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教育完全雷同于医学教育课程,不突出护理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造成护理学概念模糊,研究领域局限,护理工作被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了新的发展。1948年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为护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1955年,美国护理学家L.Hall首次提出了“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护理工作,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护理领域。1960年,美国护理专家Martha Rogers提出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点。1977年美国医学家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学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专门论述护理的护理学独特理论——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概念,揭示了护理的本质,规定了护理的工作范畴,明确了护理与医疗的本质区别。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现代护理特色的护理诊断理论体系,明确了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要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至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护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护理学发展成独立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现代护士应该熟悉这部分知识,护理专业应该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

同时我们也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计划中新增设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主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方法训练等,这样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二、增设护理专业方向:在临床护理方向上,更注重社区的功能。

本计划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向,临床护理方向、重症监护方向、口腔护理方向,其课程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专业,开设的老年病护理、中医护理课时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迫切需要具有能够掌握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老化、健康促进与健康保健、心理健康、健康评估、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常见病的护理等知识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专门人才,这样计划就更注重社区的功能,更贴近市场就业,更具有实用性、规范性。

三、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强化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使教学贴近市场,有利于学生就业。

四、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变为了多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解决了执行2001年计划过程中困绕教师教学的难题,使临床护理教学教师更能教出水平,学生学习更容易,更能掌握知识,也使基础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能很好地衔接。

参考文献:

[1]周爱武.中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护理学杂志.2002,17(5):377-379.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52-01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对外科病人如何进行整体护理。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变化。我们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教育模式人性化

目前许多院校的临床护理教师大多是医疗专业毕业,对现代护理模式的实质了解甚微,为了更好地让教师以护理程序组织教学,首先教师应自觉学习护理心理学、护理程序、系统化整体护理等新知识。其次教师还应到临床参加整体护理实践,在教学中以临床实例讲解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并在外科疾病护理教学全过程中从护理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利用护理程序讲解疾病护理,改变以往护理教育雷同于医疗教育的模式,改变外科护理教学只见病、不见人的状况,缩短护理教育与临床工作间的差距,逐步形成以护理程序讲授护理技术的护理教育新模式。课堂教学老师每天下病房与临床带教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也使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进一步提高,可以增强对患者整体化护理的认识与责任心。

2 教学内容丰富化

学校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与医学基础和外科学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中外科学可以比作一座桥梁,连接着护理学及医学基础,因而在向学生们授课时,应当从解剖、生理、病理等医学基础内容出发,深入透彻地讲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手术及转归,同时又要从护理学角度贯彻讲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让学生们真正全面了解、掌握外科疾病护理的真谛。同时在教学中穿插外科护理学的最新前沿知识,让学生知识面更广,更适合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多采取课间答疑和在课程结束后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答疑。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另外,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明白易懂,便于学生们记忆掌握。在教学中适当压缩医疗学时,增加护理学时,所增加的学时主要用于操作练习和操作考试。开设涉外护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增强学生外语能力,适应市场变化,开拓海外就业渠道。

3 临床见习带教规范化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单纯的护理疾病为主,护士仅限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输液等。现代护理工作转变为以护理“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新的模式不但扩大了护理人员的视野,还使护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由被动的执行医嘱变为主动的解决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临床见习一方面巩固加深了认识课堂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弥补了理论课不能讲述到的护理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专业角色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适宜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帮助的。但是学生在临床见习时停停走走,很少能达到目标。一般的学生在阅读病历时,只观察三测单,长期、临时医嘱和护理记录单,而对于病历中的其他内容很少顾及,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做到因病施护。

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一般多采用病例讨论的方式进行临床见习带教,临床见习带教时选取恰当的病例,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出多个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围绕病例分析,理顺整个教学内容,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遗留的问题,让同学们建立起护理专业思维模式,又加深了对临床外科疾病整体护理的理解。

4 临床实习实战化

外科护理学实践性很强,将近一年的临床实习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临床实习可以强化学生对系统疾病内容的灵活应用,加快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的结合,使学生所学的护理程序方法、整体性护理知识与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巩固与应用,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了专业目标管理。过去外科护理的重点是手术后病人,近年来逐步扩大到围手术期病人,即围绕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3个阶段病人出现的心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因此我们有必要跟踪调查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基地实习的情况,同时督促医院选派责任性强、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指导。同时要收集临床上对护理教学改革的要求,从而使外科护理学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近几年,我们根据社会市场人才所需逐步调整课程内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改进,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求知欲,培养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她们的创造性和探索性,给学生们创造出更广泛的就业去向。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

1.目前《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教学模式守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方式也从被动执行医嘱转向主动地为护理对象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这就要求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应该发展成为对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与文化和精神进行全面评估,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现代护理教育模式[1]。

1.2教学手段有待改革。

《内科护理学》理论性强,知识面涵盖广,实践性要求高,传统单纯的课堂讲授常使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1.3部分教学内容落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对护理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需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讲授的往往是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或病人的典型症状与体征,而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与疾病自身的变异,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1.4内科见习带教缺乏规范。

临床见习是护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从护理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接触病人和临床实践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健康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等院校因大量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典型病例难找等问题[2],从而在见习时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如在阅读病历时,只埋头于护理记录单,忽视病历中相关疾病知识。

1.5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培养护理学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目前的护理师资队伍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高等护理教师学历偏低,知识面相对狭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较突出,已无法满足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2.《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对策探讨

2.1改革护理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改变以往护理教育雷同于医疗教育的模式,利用护理程序讲解疾病护理,逐步形成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教育新模式。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

2.2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2.2.1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借助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这些媒体优势,以形成一种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典型病例录像等为主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内科护理学临床表现的直观性强,教师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动作把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恰当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通过对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2.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现出鲜明的影像,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和音乐渲染,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述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老师巧妙设问,使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知识[4]。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或是现场模拟等方法生动地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模拟病案中患者向学生提出护理问题要求学生解答,之后针对此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讲授;或者让学生模拟病患并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其他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结合学生论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讲评,进一步加深印象。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达到巩固教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而且能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3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应该在《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中引入这一观念。首先,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鼓励自主探究;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争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而且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2.3积极革新教学内容。

在坚持课程体系科学性的同时,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充实教材的内容,注重案例教学,把当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引入到课程之中去,缩短护理教育与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

2.4规范临床带教,提升带教水平。

护生的临床见习是旨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和育人意识,做到教学相长。其次,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讨论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带教,临床见习带教时选取恰当的病例,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出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们的结论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加深对临床内科疾病整体护理的掌握。

2.5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改进教师队伍结构。

要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首先必须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专业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掌握最新临床动态与仪器使用方法,使知识更新速度和临床实践一致;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如高等院校深造,对外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护理学科多元化、国际化;提高科研教学水平,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育与科研共同发展。

3.总结

在医学护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文针对《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现状,提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内科护理学教学手段的改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适合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小耘,骆郁林.展望21世纪的护理教育[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3):103-105.

[2]田樱.浅谈护理高职教育中《内科护理学》教学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1).

[3]卓儒红,胡成俊.多媒体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杂志,2003,16,(5):475.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5篇

1.1优势

1.1.1中医护理整体观理念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现代护理学的内涵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关注人的整体健康,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相吻合。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中医学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看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的失衡状态。在治疗护理时,既要祛邪,又要扶正,达到治疗护理疾病的目的;同时兼顾预防和养生。这些重视调动机体整体调节和康复能力的思路和方法,体现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1.1.2辩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学科的科学性。“辨证施护”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然后根据证定位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中医护理提倡“三因制宜”原则,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护理时要根据季节气候及不同环境地域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以及个体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制定相宜的护理措施。另外中医把复杂的疾病情况概括为“标”和“本”。“标”指现象(邪气、症状、后病),“本”指本质(如正气病因、先病),在护理上有“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标本同护”原则;还有同病异护(相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护理)和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而采用相同护理)等,这些都体现中医护理方法的特色和科学性,是中医护理的精髓。

1.1.3中医护理是践行预防观念的主要手段。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认为护理对象在证形成前的前期护理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中医重视“三分治七分养”,养则与护理有关。护理人员可在健康教育中,指导病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颐养正气,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合理等,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在疾病护理中,观察面色,断其病势进退,掌握疾病转变规律,采取有效护理,防病邪由表入里,以至犯脏腑。

1.1.4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是改善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护理技术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如针灸、耳穴贴压、药膳、艾灸、拔罐、熏洗、坐药等,以及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等保健活动,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收费低廉、创伤小、见效快,极大地迎合了患者需求。如陈锦秀教授等六字诀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应用研究,将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肺康复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法训练3个月,结果表明“六字诀”呼吸法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牛鹏等对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中,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八段锦运动6个月,每周日观察5个时点血糖谱变化,并监测患者运动前及运动1、3、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表明八段锦能平稳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各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这些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解决某些疾病上的优势。

1.2劣势

1.2.1中医护理学科定位不清、内涵模糊。中医护理学概念非常丰富,包括中医护理理论、中医护理方法和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然而几千年来,中医治病医药护不分,中医护理未能形成独立专业,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有关护理的记载散见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规范的护理程序、护理常规与操作过程,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标准。同时,中医护理学科理论体系与中医学几乎一致,没有学术特色,学科分化不理想,学科定位不清等。

1.2.2中医护理学科人才缺乏,科研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强。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发展较晚,中医院校的护理研究生教育落后于西医院校,更不用说博士教育。中医护理教育之前大多是大中专层次,同时目前从事中医护理教育和科研的人员很大部分没有接受正规的中医教育。因此,大多数中医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偏低,中医知识薄弱,科研水平低,中医护理研究比较滞后,影响中医护理学科创新和发展。

1.2.3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面临边缘化威胁。随着现代医学迅速发展,西医医院在数量上远多于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以西医为主,医院很少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即使在中医院,也很少开展。中医护理方法与技术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有效利用及推广,服务领域不断缩小,服务功能逐步削弱,特色和优势逐渐淡化。

1.3机遇

1.3.1国家政策重视并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提供良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为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提出了十大意见,包括发展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为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3月正式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对申报成功的学科给予财政支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也为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1.3.2护理学升级为与临床医学并列的一级学科,为学科发展提供平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11年2月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不少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成功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有利于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中医护理人才。

1.3.3中医护理的市场前景良好。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疾病、慢性病等患病率日益增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医护理追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针对不同病人的辩证施护观以及“未病先防”的预防观念等,与现代生物医学模式要求一致。同时,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因具有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等特点,适合在基层、社区及老年人中推广,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1.4威胁

1.4.1政府部门及社会不够重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国家虽然重视中医药发展工作,但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下的二级学科,与中医内科学和外科学相比,在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上仍受处于劣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一五”建设期间批准的重点学科建设323个,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点才2个,其余都是中医下的二级临床和基础学科。同时,社会对护理普遍存在偏见,认为护理地位低下;且中医护理学科的宣传力度和手段不够,医疗护理存在“重西轻中”的倾向,社会对中医护理认识不足。

1.4.2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受到现代护理学的挑战。现代护理学发展早于中医护理学,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规范的实践技能标准、教育规模比较完善,师资力量及科研水平上均有基础优势,且已升级为一级学科。而中医护理学仍属于中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医护理教育体系随西医护理教育体系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基本是照搬或模仿西医护理教育体系,未突出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现代护理的市场占有率大于中医护理,医院普遍使用现代护理技术。

2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的策略分析

2.1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促进中医护理学科发展

在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下,中医护理学科要想获得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政策支持。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二五”期间,新批准了14个中医护理重点学科建设点,为该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高校要重视并支持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在资金、政策、资源平台共享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有力扶持。

2.2正确评价

认清自身优劣势,抓住机遇,转化劣势,从提升内涵、明确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将学科建设成为集教育、科研、临床实践为一体的学科建设核心圈。

2.2.1开展中医护理理论研究,完善学科内涵。中医护理的记载散见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中,通过挖掘与护理有关的中医古籍,进行中医护理理论研究,建立完整的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完善学科内涵与外延,构建中医护理学科数据库。同时,加快研究制定规范的中医护理程序、护理常规与操作规范,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促进中医护理的技术与方法规范化发展。

2.2.2明确中医护理学科定位。中医护理学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属于中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医学与临床医学各自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中医学不可能从属临床医学。同样,中医护理学也不能从属于现代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有丰富内涵,包括中医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独特的护理技能。因此,中医护理学科要明确定位,加快发展,提升地位,积极发展为一级学科。

2.2.3大力培养中医护理学科人才。首先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进取的学科团队。通过学历提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等。同时,以优惠的政策引进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增加学科的新鲜和动力,促进学科交叉。其次发挥学科培养人才的功能。利用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重点学科建设点平台,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成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后备人才。同时,积极申报中医护理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型硕士点,形成本科—研究生—博士的教育格局。再次,通过举办部级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培养大量临床中医护理学科人才,以点带面,形成区域性学科建设圈。

2.2.4形成特色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夯实研究基础,提高科研水平。以继承、发扬和推广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为宗旨,开展理论和临床实践研究,形成特色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积极申报高级别且与符合学科研究方向基本一致的课题,形成系列研究,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

2.2.5引入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护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循证护理是近年护理研究热点,是解决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面临继承和发展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医护理实践活动有丰富的经验,开展中医护理循证研究,对宝贵的中医护理经验进行科学的整理、系统的应用,以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进中医护理理论的完善和指导中医护理实践。

2.2.6深入开展中医护理临床实践,推广中医护理独特的技术与方法。在中医整体观思想指导下,以辩证施护为核心,积极在临床、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对病人进行西医护理的同时,融入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和方法,制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中医护理方案,扩大中医护理服务范围。以未病先防为健康理念,对亚健康者、各类慢性疾病病人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将中医养生保健等观念融入到健康教育中,如四时养生、起居有常、情志护理等,在全社会推广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7扩大中医护理学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要努力使中医护理立足国内和国外舞台,让社会关注并重视学科的发展。加强该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借鉴先进国家的护理发展经验同时,通过访问学者、与国内外大学合作办学、学生交流等形式,以及举办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会议,不断扩大中医护理学科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同时加强中医护理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如电视媒体、正规网络、新闻报纸、健康教育小册子等多样化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护理,改变医疗界“重医轻护”和护理界“重西轻中”的旧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理人员的观念,提高中医护理学科的地位。(本文来自于《护理学报》杂志。《护理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学病理学思考

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分为护理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为专业课。其中专业课自课程出现起就带有明显的护理学的特征是紧紧围绕护理学的需求展开的,而其中的基础课课程最开始都是起源于临床医学带有明显的临床医学的特征。所以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将带有临床特点的基础课进行改革,更好的为护理实践是护理专业教师一直在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是护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国内外的护理学教育中,在不同层次的护理学教育中,都开设了病理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2015年护士执照考试中更是加大了病理学的比重,凸显出病理学这一学科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如何改进护理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

1教材方面

如上文谈到的,很多护理专业基础课最开始都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教材也是按照临床专业的需求来编写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都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在教学中未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在护理学实习中病理学与护理实践脱节。因此想要改进护理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改革,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及改编,突出护理专业的需求和特色。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观察及分析病情变化,推导病变可能会引起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借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能够更自觉地与医师配合,指导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教材编写中注意以下原则:①简化病理变化的镜下所见部分,突出大体表现;②简化病因和发病机制,突出临床与病理联系,并相应增加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内容;③强化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病理变化与护理实践的联系。

2课程设置方面

在护理教育改革中,护理人文等学科的比例提升,基础医学的比例下降,同时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并为1门课程,病理课课时大量缩减。改革以后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现代护理模式要求专业知识更趋完善;另一方面要求增加新课程,削减原有课程学时。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以满足教学需要,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校重新设置和组织了课程,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穿插安排,合理利用学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坚持一个原则——突出总论,精简各论。总论部分介绍的内容是后面所有疾病学习的基础,所以总论部分应多占课时重点讲解。各论部分与后期开设的内科、外科的内容有一定重叠,可适度精简。同时取消了部分实验课,将有关内容利用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加以弥补。

3教学内容方面——突出临床病理联系

护理学从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过程:简单的清洁卫生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现代护理学就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护士的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执行医嘱这么简单。以健康为中的护理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制订出完整、有效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同时康复。要达到这一点护士必须有临床思维能力。所以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突出病理学中的临床病理学联系这一部分的知识,帮助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讲授病理学知识时,增强病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联系的意识。病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病理学的很多知识都是在告诉大家“为什么”,了解了这些“为什么”学生们就能将机械式记忆变成理解性记性,才能将这些知识自然的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比如高钾血症这一章节的讲解中,应重点介绍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中最严重的是引起心跳骤停,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先告知学生们血钾升高的后果十分严重,然后再解释补钾的注意事项,即不能引起血钾浓度过高。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补钾的原则是:先口服,后静脉,见尿补钾,低浓度慢滴速。再比如讲解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个章节的时候,注意和护士工作的开展密切结合,重点介绍血栓形成的条件,以及空气栓塞的概念及后果。这些内容与护士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输液密切相关,可以帮助护士在输液的操作中有效的预防空气栓塞。护士穿刺输液的操作技能规范是有其病理学基础的:比如静脉穿刺输液前给输液管排气及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液体瓶是为了预防空气栓塞;静脉穿刺时选择手背或足背的小静脉则是减少静脉内膜损伤以免形成血栓。由此可见病理学知识对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有指导意义,病理学的学习对于护理专业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其护理水平则是所有病理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应重视护理学的学科特点,通过从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改进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为临床上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服务。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7篇

1、提高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

随着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护理学和人文素质科学也逐渐融合渗透。由于护理学的本质就是为病人服务,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还关系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护理学本身就包含人文素质科学在内。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护理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提高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护理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病人作为服务对象,在护理服务中占据主体地位,一切护理服务行为都要以病人的需求为中心,不但要注意病人的身体健康护理,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为病人提供贴心的服务。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以人为本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因此,只有在学校加强对护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品德,从而在临床中更好地完善自身道德水平,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进步。

二、加强现代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1、树立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树立科学积极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同时,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加深护理专业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责任意识。

2、建立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健康事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身体疾病转变为有社会、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疾病,传统的生物护理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亟待建立一种新型的集生物、心理和社会护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式。护理学也逐渐发展成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的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护理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临床护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相关人文学科的渗透,并定期组织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和相关实践活动,使人文素质教育以多样化的形式贯穿于护理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培养和提高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

3、提高护理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代护理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制约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针对这一现状,首先可以加强对护理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通过定期举办相关培训课程增加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护理学教师应该深入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健康护理中对护理行为的人文素养要求,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引进护理学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带头人,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加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文化含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营造丰厚的人文校园环境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营造丰厚的人文氛围,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例如,可以定期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活动,拓展文化素养和学术交流,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另一方面,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优化学术环境也是营造人文校园的一种重要举措,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不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学士 中西医结合

高等中医院校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如何突出办学特色是每一名护理教育者应思考的问题。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战斗力,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优势,就是质量,就是水平。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用人单位、服务对象及国际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一、中医、西医院校护理本科课程比较

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课程比西医院校的课程多一套中医基础课和中医临床护理课程,使得学生课业负担重,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将中医、西医护理知识相互融会贯通。故应优化整合中西医课程,突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色。

二、护理院校本科实践教学状况

大多数护理本科院校将生产实习安排在最后2个学期,这样的安排,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轻视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临床问题有机结合,也不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护理学的实践性,应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护理学专业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获取临床经验,学会临床决策,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评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能力。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中西医结合护理特色

1、建立课程体系,体现6个特点

第一,突出办学特色: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强化实践,加强人文,注重素质,体现个性;第二,符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以人为中心的特点;第三,突出护理学专业的特点,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第四,强化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计知识模块,特别注意知识模块的完整性,淡化学科界限;课时按必备知识决定,课序按知识传授逻辑设计;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最佳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要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以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水平为原则;选修课课程的制定要按照知识模块和知识背景设计,可采用学分制。第五,实践课要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采用“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第六,优化有限教育资源。

2、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新模块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由4个模块组成: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中医护理学模块。

3、人文素养课程模块改革思路

根据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应拓宽护理人才人文素养的知识面,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使培养的护理人才适应于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

4、专业基础课模块改革思路

(1)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就是使培养的护理人才具备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掌握护理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护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议浓缩西医基础内容,使其贴近护理临床工作;护理学导论安排在第2学期;护理学基础安排在第3,4学期,实训内容从开课到实习前保持连续性;临床营养学安排在第6学期。

5、专业课模块改革思路

(1)开设专业课的目的:使学生学习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工作方法;满足不同护理对象的需求,做好专科护理;培养护理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2)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为1:1:2;教学方法可选择PBL、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法。考核办法采用试卷、作业、实训及见习等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6、中医护理学模块改革思路

护理本科生就业考试凸显出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应体现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并重:继承和创新并重,教学和教学研究并重;实现教育理念的六个转变。全面提升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心智健康成长,激发潜能,贮备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课要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

四、课程改革紧扣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

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等。在明确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所需的教学时间后,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大纲。紧贴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各课程单元的讲授要点。确保课程讲授要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上下知识点的逻辑性,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层次地轻松掌握各个知识点。教材编写应采用“订单式生产”,即首先明确本专业的知识点和掌握程度后,向具备资质的知识单元的主讲人提出“订单”,有针对性地编写符合本专业要求的教材。在组织教学内容编写相应教材时,应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注意各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既要衔接好讲授内容,又要摒弃重叠内容。

以上为针对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思路,供大家讨论和验证。

参考文献:

[1]韩丽沙,郝玉芳.商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医教育,2002,21(6):36-37.

[2]徐桂华.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中西医结合商素质护理人才[[J].中华护理教育,2007,4(1):28-30.

[3]绳宇,赵雁,张欣.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1.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素质;护生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6-0322-01

护士专业素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目前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普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护生专业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学校要加强护生专业素质培养,使护生都能具备护士必须得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中职学校护生专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在校护生素质现状:①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不明确和学习兴趣缺乏②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沟通能力薄弱④人文素质缺陷⑤文件书写能力差⑥缺乏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

1.2护理教师素质对护生专业素质的影响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课占课程的二分之一。护理学基础实验指导教师是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启蒙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不规范的语言行为对护生正确实施护理技能和对护理职业形象的认识有重要的影响。护生上实验课不穿护士服,留长指甲,佩戴首饰等行为体现了护理教师对学生的不严格要求。这充分说明了部分护理教师对护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认识不够。

2.《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加强护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对策

2.1加强实验课中护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可以邀请临床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内容,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平凡和伟大,激发她们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献身护理事业。其次,护理教师通过组织护生观看医疗战线上护理先进模范事迹的录像,使护生认识到崇高德职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实验课教学中,护理教师把那些因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病人心理和身体上伤害的医疗事故穿插在讲课中,让护生体会到职业道德是护理质量的有效保证。

2.2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缺陷是当今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综合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1]。现代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帮助护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提高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怎样利用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护理水平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对护士的要求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期望能得到心理上的理解和帮助。因此护理教师定期让护生临床见习,与病人交流,激发他们对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使她们今后实习中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增进对病人的人为关怀。

2.3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1注重培养护生沟通技巧

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沟通能力的培养却是中职护理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护生沟通的基本技巧。护理教师主要从操作前如何对病人解释,操作中如何用语言让病人配合以及操作完毕时如何对病人的交待等方面进行讲解和训练。护理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沟通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的学习,以提高护生的道德修养、医德修养、艺术修养和人身修养。[3]在护理实践操作中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学生相互扮演病人和护士角色,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又能体验到病人的感觉。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护生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3.2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能也必须经过模型、实体不断操作才能得以强化,护生结合临床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见习与不同病情、不同个性的患者接触,激发学生的同情、热情和责任心,可使学生能站在为患者着想的角度上主动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患者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鼓励护生多提问多思考,提供临床护理案例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提高护理教师的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求护理教师定期通过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理实验教学质量。

2.4.1在护理基础实验教学练习中重视护理礼仪的培养。

护理教师定期组织护生观看有关护士礼仪的教学录像。在技术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培养其端庄稳重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

2.4.2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1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实践教学更显生动、直观,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4.3中职学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是对护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护理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临床学习与实践,才能使教学不落后于临床护理。所以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和激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护理教学任重而道远,护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其秀.加强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与素质培养.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7):624

-625.

2张亚男,林彦山.论现代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护理学杂志,2004,1(19):.

3何宇芬,谭斌.护生的素质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体会.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

现代临床护理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护理学;自然辨证;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R4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65-02

1 护理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重视人的生活环境及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门正在逐渐完善和发展的专业[1]。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也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了健康的人。由于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2 护理学要坚持科学发展

2.1 护理学发展的社会性

护理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而是这两大门类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因为护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具两重性,既有生物学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护理学是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典范,它将是生物科学时代研究的热点课题[2]。

基础护理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专科护理结合临床各专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及烧伤、显微外科、脏器移植、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等。护理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

2.2 护理学发展的科学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的过渡。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个定义明确了护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即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3]。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患者,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包括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保护危重者生命及慰藉垂危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也包括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是一门科学专业,但在整个医学健康领域中层次较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护士的受教育程度低。因此,提高护士的教育层次,将护理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主流,与其它卫生专业人员处于同一水平,是护理发展的关键。

我国的护理研究刚刚起步,各层管理者应为护士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物质和时间上的支持和奖励。护理研究的广泛开展将促进护理理论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指导护理实践。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提高和护理实践的发展,结合传统的中医护理特点,应该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理论。

3 护理学发展要注重辩证的方法论

护理学是医药卫生科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学除以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为理论基础外,还必须包括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4]。

3.1护理学要坚持科学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护理学具有广泛的科学理论基础,除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以外,还应具有营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护理学是一门实用科学,有专门的护理技术操作。

健康是一个复杂、多维、综合性、且不断变化的概念。对健康的认识主要是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从微观,主要以个人主观认识方面来看待健康,较偏重个人的适应状态。从宏观,主要考虑了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在护理学中,技术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护理程序的掌握,各种护理的临床操作技术都充分体现了护理学的技术性。发展护理学,更要发展护理技术。

3.2 护理学发展要坚持社会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护理学面对的是人,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的社会性。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因为人是由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多个层面组成的,因此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注意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整体需要。护士不仅关心病人生理方面的问题,还要照顾有关的心理、社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需要作为健康服务的照顾者,而且还需要成为有关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研究者。

4 结论

21世纪以来,卫生保健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也从单纯的临床一线的服务者扩展为组织管理者、教育者、咨询研究者等护理理念、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向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从业者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更好的认识护理的涵义[5]。

参考文献

[1] 李莘. 护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姚蕴伍;吴之明. 护理学基础[M]. 广州: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 徐淑秀. 护理学导论[M]. 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4] 赵美玉.护理管理学[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劳动经济理论研究范文 下一篇:电信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