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用医学范文

时间:2023-10-24 11:22:29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1篇

《现代实用医学》(CN:33-1268/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现代实用医学》以“立足宁波、面向全国、服务城乡”为宗旨,学习和汲取中华系列杂志和我省优质杂志的办刊经验,自觉以省级杂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发展。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2篇

CTVE及SSD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周杰,徐海东,楼垂久,Zhou Jie,Xu Haidong,Lou Chuijiu

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与血清钙之间的关系 毛亚伦,范燕萍,Mao Yalun,Fan Yanping

催产素激惹试验中迟发性胎心率减速90例分析 葛雅君,阮一红,俞娟丽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8例诊治体会 汪雪源,李明主,李定耀,Wang Xueyuan,Li Mingzhu,Li Dingyao

经内镜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初步探讨 周建波,黄晓烽,杨增上,邵彩儿,施建英

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微创清除 杜心芳,胡峰印,夏海泉,Du Xinfang,Hu Fengyin,Xia Haiquan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副作用 朱培福,Zhu Peifu

骨折术后髓内针弯曲畸形的石膏矫形 周亚平,朱辉,Zhou Yaping,Zhu hui

超声在阑尾炎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 李绍祥,Li Shaoxiang

两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李永新

248例大便隐血患者大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周焱,韩真

高血糖对脑梗死影响的临床观察 王海峰,张克翰,谢国民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多段骨折 葛志斌,张前法,汤涛,沈延东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3例临床分析 杨金花,高艳,蔡惠芳,徐海涛,邹苏,陈瑶

多发性骨折脱位220例分析 丁允知,郭兴仁,王培先

药物流产术的超声监测及临床价值 李春霞

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62例分析 周珠凤

膀胱因素对肿瘤骨转移核素显像的影响及其处理 袁东红,黄幸亚

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汤耀东,夏育观,吴宏成,朱宝琦,金雨虹,何一兵,姜静波

脾可欣治疗婴儿腹泻58例疗效观察 高振鸾,杨瑞琴

Dimension AR专用通道微量蛋白测定试剂的研制 吕邦泰,杨昌国,许叶

小儿全身型类风湿病9例误诊分析 翁彩虹

苯酚烧伤11例护理体会 柴剑虹

海洛因中毒致急性呼吸衰竭36例抢救与护理 鲍云芳,马凤藻

大量脑出血超早期锥颅抽吸术的护理 刘伟

经深静脉微泵补钾 王锡珍,张晨霞

未婚非意愿妊娠行人流术妇女心理调查及护理 庄召琴,曹莉,胡苏丽,濮海燕

1998~1999年镇海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 胡依红,范善康

余姚市榨菜加工地区居民碘营养水平调查 梅允淼,鲁斌江,史宏辉,朱永芳

327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 于梅,楼丽波,胡逢蛟,林辉

黛力新治疗焦虑性神经症临床观察 何娟儿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刘昌茂,张琼

床旁临时起搏20例分析 陈国方,闵宗延,江隆福

CA125测定在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附291例分析) 许桂芳,张哲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测定 胡越平

淋巴结肿块为首发症状的男性乳腺癌一例 蒋家康,李绍刚

CO中毒迟发性脑病8例分析 叶亚儿,陆逸仙

颅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21例分析 邬锡真,张海,陈开国,刘建平,任国辉

浮选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矿泉水中铜和铅 王新华,宋家铨,舒黎晔

吸收系数法测定双嘧达莫片的溶出度 茅海琼

性病复燃与预防控制 袁渭

骨粘合剂致心跳骤停一例 凌美霞,郑旻

1999年宁波市儿童计免疫苗效价监测报告 盛维萍

与霍乱弧菌O22血清群发生交叉凝集的温和气单胞菌 金春光,徐霞芬

宁波市区淡色库蚊抗性测定 徐明,朱光峰

1996~1998年镇海区居民主要病伤死亡原因分析 翁阿宝,陆静珠

胃癌脐转移结节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张海,季荣林,邬锡真,应小尧,陈开国

提高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水平 王德扬

垂体后叶素致低钠性脑病5例报告 汤耀东,夏育观

原发性平滑肌肉瘤 张海,葛宏兵

血细胞比容对血糖监测仪全血血糖测定值的影响 王凌燕

耐药淋球菌感染的发生与防治 郑福兆

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调查 孙建英,章晓军,胡耀仁

四肢血管损伤的护理问题分析 周娇枝,吴亚琴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戎玉仙,梅海炳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钠监测的临床意义 孙蓓蕾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 姚菊红,王迪楠

环丙沙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徐淳艺

湖州市红丰老年公寓居民营养调查 顾福萍

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常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比较 郑剑峰

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与防范 沈亚娟,王金龙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儿童检测中的应用 贺景波

制作冰冻切片的几点体会 陈洁

2000年宁波市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沈燕君,毛亚伦,周惟,瞿月霞,吕佩君

外伤性心脏瓣膜损伤一例 周青云,张志梁,汪朝阳,余凯忠,毛争春

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唐明彪,袁平,曹云生,汪妙素

腰骶段椎管内肿瘤引起视盘水肿误诊二例 冯梅艳,王为群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3篇

《健康天地》省级

《健康必读》省级

《祝您健康》省级

《大众健康》国家

《中国保健》专核

《中外健康文摘》国家

《中外妇儿健康》国家

《中国科学美容》国家

《中国保健营养》国家

护理类:

《中国护理》国家

《国际护理学杂志》国家

《齐鲁护理杂志》省级

临床类:

《临床医药实践》国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省级

《中医临床研究》国家(不收护理)

《现代药物与临床》国家

中医类:

《内蒙古中医药》省级

《中国中医药咨讯》月底出刊国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国家

08北大+美CA+俄Pж(AJ)收录:

《中国当代儿科》08北大+美俄收录

《实用儿科临床》08北大+美俄收录

《护士进修杂志》08北大+美俄收录

《现代预防医学》08北大+美俄收录

《眼科新进展》08北大+美俄收录

《中国实用护理》08北大+美俄收录

《药物分析》08北大+美俄日收录

《中华神经医学》北大+美俄日收录 医学综合类:

《医学新知》省级

《医学信息》国家(上旬11月)

《吉林医学》省级

《中外医疗》国家

《当代医学》国家(不收护理类稿件)

《中国健康月刊》国家

《中国当代医药》国家

《中国医药导报》国家

《中国医药指南》国家

《中国现代医生》国家

《航空航天医药》国家

《亚太传统医药》省级

《旅行医学科学》国家

《实用骨科杂志》专刊

《长治学院学报》省级

《数理医药学杂志》省级

《中国肛肠病杂志》专核

《现代诊断与治疗》省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省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国家

《糖尿病新世界》国家

《按摩与康复医学》国家

08北大核心+美CA收录:

《中国生化药物》08北大+CA收录

《中国实验方剂学》08北大+CA收录

《武汉大学学报》08北大+CA收录

《实用医学》08北大+CA收录

《时珍国医国药》08北大+CA收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4篇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3.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6.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7.中国职业医学

8.中国公共卫生 9.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0.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1.中国共患病杂志 12.中国辐射卫生 13.卫生毒理学杂志

14.辐射防护 15.环境与健康杂志 16.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7.中国卫生统计18.劳动医学(改名为:环境与职业医学)

19.中国老年学杂志 20.中国学校卫生 21.中国医院管理

22.现代预防医学 23.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4.中国消毒学杂志 25.中国妇幼保健

R2 中国医学

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中成药 5.中药材

6.中医杂志 7.中国针炙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1.中国医药学报 12.上海中医药杂志

13.辽宁中医杂志 14.新中药 15.时珍国医国药 16.陕西中医

17.江苏中医(改名为:江苏中医药) 18.四川中医

R3 基础医学

1.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中国免疫学杂志 3.生理学报

4.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5.病毒学报 6.解剖学报 7.解剖学杂志

8.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9.中国共患病杂志

10.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1.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2.生理科学进展

1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4.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5.上海免疫学杂志

1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7.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1.基础医学与临床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免疫学杂志 24.中国微循环 25.神经解剖学杂志

R4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1.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4.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5.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6.临床检验杂志

7.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9.中华理疗杂志 10.中国急救医学

11.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2.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3.中国临床医学影响杂志

4.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5.中国综合临床 16.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

17.护士进修杂志 18.中国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

1.中华内科杂志 2.中华血液学杂志 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5.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6.中华消化杂志 7.中国循环杂志

8.中华肾脏病杂志 9.中华传染病杂志 10.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2.中华肝脏病杂志 13.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4.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5.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6.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7.高血压杂志 18.中国内镜杂志

19.中国糖尿病杂志 20.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1.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临床荟萃

R6 外科学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8.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中华创伤杂志 10.中华麻醉学杂志 11.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2.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3.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4.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5.中华烧伤杂志 16.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7.中华手外科杂志

R71 妇产科学含计划生育

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生殖与避孕

5.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

1.中华儿科杂志 2.中华小儿外科杂志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4.临床儿科杂志

5.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R73 肿瘤学

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中华病理学杂志 4.中国肿瘤临床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 志 6.肿瘤 7.肿瘤防治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6.中华精神科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中华皮肤科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

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改名为: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

1.中华眼科杂志 2.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3. 中华眼底病杂志 4.眼科研究

5.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R78口腔科学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R8特种医学

1.中华放射学杂志 2.中华核医学杂志 3.临床放射学杂志

4.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5.实用放射学杂志 6.预防医学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R9 药学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

8.中国抗生素杂志 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1.中国新药杂志 12.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3.中国药房14.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5篇

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

R2中国医学

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炙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

R3基础医学

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

R4/R8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响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

R5内科学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外科学

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国男科学杂志

R71妇产科学

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儿科学

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肿瘤学

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理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中华皮肤科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

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77眼科学

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

R78口腔科学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

R8特种医学

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

R9药学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6篇

正因如此,心身整合诊疗模式在以多病共存、强调危重、多重治疗、注重保健为特点的老年临床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运用。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密切相关,而心身整合诊疗模式提出了心理、社会和环境状态(A)与大脑(B)、信号传导系统(C)和支配器官或疾病(D)相关模式,通过对4个水平的分析,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对外把人作为自然、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对内将人看成心理、生物相结合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和全局观恰恰符合老年医学对于综合和多学科协作的需求[1]。

另外,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中的理论与中医的众多观点不谋而合,形神合一论、五脏情志论、中医体质论、三因论、平衡观都是体现整体和融合的智慧,传统的中医学说也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的态度和观点。中医在中国老年群体中的广泛接受度也为心身整合诊疗模式在老年医学中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以及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障碍。在临床中,心身疾病多达68种,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综合征等其实都可以归属其列[3]。因此,大多数的老年病都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心身整合治疗(mind-bodyintegrativetherapy,MBIT)根植于古代东方传统哲学中,旨在寻求思想、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心身健康[4]。心身整合诊疗模式为老年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预防方面,孤独感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一种内在感受,它通常通过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和心理疾病来降低其主观幸福感和生命质量,增加死亡的风险。老年孤独是中国老年人群常常需要面对,但在传统疾病预防保健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5]。

其次,在诊断方面,很多老年病常常以躯体不适症状就诊,诊断治疗以某一专科的疾病为终止,而忽略了老年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其疾病诊断思路应该抛开局部看整体。另外,一些老年人群的躯体不适症状在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后,结果却无异常或异常微小,病人、病人家属甚至各科临床医生都感到困惑,变成了疑难杂症,而这些疑难杂症有1/3可能就是心身相关疾病,由此可见,在老年疾病临床诊断中认识心身疾病的重要性[6]。最后,治疗上,老年病常常需要兼顾“心”和“身”两个方面,因为老年群体往往患有多种躯体疾病,使用多种药物,更易患上或共患心身疾病[7]。反过来,心身疾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老年人的躯体不适,进一步增加用药种类、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困难程度,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而心身整合医学模式下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单一的药物治疗,还涉及到了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医理疗(针灸、推拿等),包含了诸如佛教禅修冥想、正念疗法、中医唱歌治疗、催眠疗法、芳香治疗、瑜伽太极等不同形式的绿色治疗技术,可调节老年病人躯体与情绪的平衡,辅助治疗,从而推进老年疾病治愈的良性循环[8-9]。

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亿,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人口老龄化时代。面对基数越来越大的老年人群体,怎样保证其心身平衡,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是现代老年医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老年群体对于健康的需求,作为新一代的老年医学践行者,我们也许能从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中寻求答案。

[参考文献]

[1]吴爱勤.心身医学整合模式:探讨心身交互发病机制[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1-1114.

[2]梅妍.中医学心身整合治疗观[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5-1117.

[3]刘晓云,胡嘉滢,吴爱勤,等.心身相关障碍的分类与处置[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3-905.

[4]袁勇贵,李英辉.心身整合治疗技术简介[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1),1107-1110.

[5]孙金凤,袁勇贵.老年孤独感与心身健康[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21-1125.

[6]袁勇贵.心身医学新理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7]袁勇贵.前言———提高对老年心身相关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1-902.

[8]袁勇贵,辛晓芸.前言———绿色心身治疗技术在老年心身疾病中的运用[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1):1105-1106.

[9]高建芸,陈若暘.针灸干预心身障碍的临床应用现状[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8-1120.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教育;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84-03

医学不仅是一门生命科学,也是一门充满人性的科学,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其崇高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如何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有良好人文修养的高级医学人才,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协调医患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古今中外,医疗服务作为社会的必需品一直存在着,与此同时,作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医患关系也备受人们关注。当下,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患矛盾逐渐升级,医疗冲突频繁爆发,医患关系成为影响当今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人文素质的缺失,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因素所在。“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呼唤人文的回归,注重人的生命质量和人心健康,这一定程度上对医务工作者的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教育需兼顾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培养,要兼具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医学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们一直所要追求的。重建具有人文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医学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沉甸甸的现实命题。医学生教育必须要摒弃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观念。因此,医学院校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是协调医患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务工作者的现实需要

医学集综合性、服务性、社会性于一身,具有较强的自然性和人文性,是一门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医学是人学,更是仁学。它蕴含着医务工作者对人类价值的关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其重大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指出:没床决策的过程,以及对患者的关怀,都需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而没有科学的人文也是残缺的人文。医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具有崇高性,事关人民的性命。健康所系,性命所托,这意味着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需要将道德准则和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医学领域的每一份工作,都需要一个充满人性大写的人,这个大写意义上的人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必须要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营养,具有体恤苍生的仁爱之心。实践证明,现在的医学教育只有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才能培养出关注医学现实,关爱生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医务工作者。

(三)现代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深度转型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学科呈现出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发展趋势,医学心理学、医学管理学、医学美学等大量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蓬勃发展,均表明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逐渐被社会、伦理等复合发展模式所取代。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不仅要求医学学科既要研究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诉求,同时也要注重研究医学职业特性、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与职业相关的伦理要求。现代医学教育要求我们要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人类个体,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众多学科考察人类的健康,认识医学的意义。这种发展要求医学学科不仅要研究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研究患者的心理、社会、生态等方面境况,还要研究医学职业特性、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与职业相关的伦理要求。因此,医学学科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要培养出医术医德兼备的全面发展型的医学生,他们既要知晓患者的健康情况,还要掌握与患者健康有关的人文科学知识。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三个关键点

(一)思想理念上:倡导“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在致力于解决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这一问题时,需要注意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构建“全面发展的人”。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是国家教育部对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表明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发展的人”,是对于人类自我的深度反思。马克思、恩格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就在一系列著作中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所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本质规定的拓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人的需要得以实现和满足。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由此可见,所谓“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涵括多学科的训练方式,既要有专业知识的教育,也要有人文主义教育的关注和引导,才能真正地实现完善“教化”与“人性”,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对于医学生而言,在获得科学知识的状态下,在被偶尔诟病的过分技术实用化的追求中,首先需要做的,是成为“全面的人”,在全面中获取完整。

当下,对医学生教育的重要诉求,是对客观知识的渴求,对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追求学生的,实用化的教育目标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客观程度上造成了绝大部分的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价值观扭曲,自我中心和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这严重违背了具有崇高使命的医疗事业对当下医学生的的严格要求。当下对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分追求,把他们作为技术工具的载体,忽略了对其“全面发展”。毋庸置疑,完备、精湛的专业知识是医学生必需的,但是对医学工作以及患者的爱、理解和尊重也是医学生不可或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是医学生完成全面性人性教育的可能。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是对以往人文素质教育的反省,希望从更高层面重新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全新的路径中,才能使医学生的教育始终坚持以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素质培养才能不囿于教育理念而更具客观现实性。

(二)价值观念上:厘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告诉我们:“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是作为一定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是一种关系范畴。多种多样的主客体关系形成了有所差异的价值。每一个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不同个体的效用进行取舍,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正确定位“个人价值个人与社会是一对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表现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正确定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又一关键点。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提出:古典教育对生活毫无用处,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只有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完满生活的需要,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按照此观念,人文教育是不应该被重视甚至应该是被忽略的教育,我们知道,科学教育是以物为中心的教育,它解决的是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人们客观准确地对客观世界做出事实判断,科学知识培养的是科学精神,积累的是科学素质;但是人文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整个精神世界的关系,目的在于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从而能够友好的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人们越来越轻视人文教育,出现了医学生教育中存在“重科技,轻人文”价值取向。这样的教育导致培养学生的结果即是制器与育人之间的冲突,是一种对于“价值”的反思。当下,在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价值”一词进行正确的理解,既是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厘清。

真正意思上的价值不单单是单一的,合目的性。目前,医学生教育中,在“价值”这一概念所涉猎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中,“个人价值”被淹没在带有“制器”意味的“社会价值”之下,所以这就根本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被忽略。其实,人文素质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真正有意义的界定,人文素质教育既肯定了个人价值存在的合理性,努力满足个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正当要求,也引导了学生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当医学生教育更多的关注“个人价值”时,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够具有良性生长的土壤,只有真正对“个人价值”的正确认知进行自我构建时,也才能够真正得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我们强调在价值观念上厘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明确“个人价值”的重要性,有助于医学生更有效的获取人文素养。在医学生教育中中更多关注唤醒学生内心的“自我价值”,而不是过分关注于实利的“社会价值”,那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将能得到本质性的提高。

(三)操作方式上:均衡“实用学科”与“文雅学科”

对“实用学科”与“文雅学科”的分类和探讨,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学科有两种:实用学科和文雅学科。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娱乐心灵,陶冶性情,是高尚的。他重视后者,主张“文雅教育”,他认为文雅学科有助于理智的培养。亚里士多德主张“文雅教育”。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亚里士多德重视后者。音乐是自由和高贵的学科,可使人心灵娱乐,陶冶性情,且有助于理智的培养。除了通过音乐来实施道德教育外,还有专门的道德训练。此处的“实用学科”,我们可以理解为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科,“文雅学科”理解为人文学科。毋庸置疑,亚里士多德倡导非功利性教育,认为“文雅学科”比“实用学科”重要。虽然,我们对亚里士多德完全排斥实用学科的理念并不赞同,但这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为非功利性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对尊重、平等、爱的追求,对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凡此种种,皆是“文雅学科”在教育方面优于功利性“实用学科”的重要方面。文雅学科则能为实用学科注入真、善、美的文化底蕴。当下,对医学生的培养中,对其“实用学科”的教育要重于“文雅学科”。长期以来,在医学生的教育中专业教育针对性强,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偏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比例偏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医疗纠纷频繁有发生,医患关系普遍紧张。因此,我们需要在强调“有用学科”的同时,加以对“文雅学科”的关注,使一直在医学生教育中处于弱势的“文雅学科”,获取与“实用学科”共有均衡发展的机会。只有这样的均衡共生,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才能使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获得有效提升,获得全面提升。

三、小结

培养医术与医德兼备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是当今医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欠缺,要求我们必须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视为医学生教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大力气进行改变,培育其人文精神、塑造其完美人格。我们本文中所提到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思想理念。在价值观念上主张厘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即是希望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在“个人价值”的强调中摆脱过于功利主义的影响,令其人文素养得以实质性的提升。在操作方式上主张对“实用学科”与“文雅学科”的均衡共生,则为切实完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更为具体的、现实的、可操作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卢杰,蓝菊.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反思与构建路径探讨[J].高职探析,2008(2).

[2]夏宏奎.谈正确处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几个关系[J].教育探索,2007(10).

[3]郑剑,孙妲男.高等院校应用型医学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J].活力,2013(4).

[4]黄丹华,徐学虎,戎安平.关于加强教学医院临床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7(5).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8篇

2010年9月,在联合国国际自然医学养生工程研究会2010年年会上,大陆学者李建军先生荣获成就奖,其著作:《中轴――人体的平衡与奥妙》被确定为研究会专用书,其英文版正在出版之中。

李建军亦名李森,祖籍陕西省米脂县为关中名儒、国学大师赵润生之外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顾问(1998~2002),美国南加州大学人体工程学学科主任、上海复旦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人体工程学创始人。曾获联合国金棕榈世界和平奖。

李建军1984年在北京为中央首长诊断病情,并参加专家医疗组。1985年参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与国防科工委卫星工程。1986年进入国务院直接对中央高级领导健康负责。1988年在深圳大学创办人体工程学系,以天、地、人环境为理论本源,确立了三理(生理、命理、地理)理论体系,成为人体工程学开派学者。他是携国学走出国门,并吸收西方文化、丰富和发展国学的第一人。李建军不拘泥于地域、党派、宗教束缚,融古今中外文化精髓于一身,成就了一门与时俱进、无限包容和实用主义的大国学,赋予了国学现实价值及实用意义,探索出一条有效弘扬国学的途径。他所创立的人体工程学以及丰富的学术成果引起了西方主流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纷纷聘其开设人体工程学课程,并讲授东方哲学,多个国家出版社纷纷约稿,翻译出版他的著作。他融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成果写成《和谐家庭人生指导丛书》,以权威性、系统性、广泛性、实效性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研究、生活实践空白,旅美期间,李建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特别是从堪舆文化和他独创的人体工程学理论出发,考察和研究了美国的兴起、发展与发达过程,完成了《城市美国》系列图书,揭示了美国人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造就世界最强大国家的秘密。

人生最大的财富和资本是健康

《中轴――平衡与奥妙》是李建军集30年研究人体工程学和十几年游学海外探索成果之大成,包括了古今医学重大发现、人体健康的总枢纽、人体健与美的根本、幸福一生的顶梁柱等几大部分,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人类为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实践已有几千年历史了,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系统融合成医学。但是,即使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健康依旧是人类最大的困惑――艾滋病、心脑血管病等人类健康的杀手仍未得到解决,而随着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新的疾病也层出不穷。

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学模式,而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又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但是,这种模式仍未解决医与药的诸多问题。医学需要突破,需要一种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的突破。但这个突破口在哪里?

特别是该如何对待中医和西医的问题。自清末的一百多年来,关于中医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李建军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人体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医学只有着力于对人体的认识和开发,才能走出困惑,走向坦途。正是从这一高度和角度――中西医都关注的人体出发,他找到了两种文化的对接。

人类健康美丽依赖于两个中轴和谐运转

李建军从人体工程学三理出发,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进行了反思,并以人体与天地自然的互动关系为重点,展开了对人体的科学研究。在人体工程学视野下,李建军第一次提出了人体中轴的概念,认为中轴是人体健康的总枢纽,它控制着人体的动态平衡,协调着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关系。不管人体结构和运行多么复杂,人体所有活动都依靠两大中轴――身体中轴和生命中轴支持。它们就像椭圆的两个焦点,一阳一阴、一实一虚,阴阳互补、虚实相济,控制着人体的动态平衡。只要实现了两个中轴的和谐运转,就会得到人类渴求的健康美丽。

李建军对人体中轴的认识,源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基于对天地人形成、传统医学和现代自然科学。人体中轴理论既概括表述了东方经络学说明确简约的实用理论体系,又结合了西方解剖生理医学的特征层面,对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一次革命――它揭示了生命运动的本质特点,颠覆了传统医学和现代西医的理念、方法、手段,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他认为,传统医学虽然重视了天地人的关系,通过整体治疗,把病灶以及产生病灶的原因去除,但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是重视了整体忽视了关键。现代西医只看到人体局部病变,而没有注重对天地人宇宙整体规律的把握,结果表现出诸多弊端和死角,是重视了局部而忽视了整体。中轴理论既弥补了中医的失落,又完善了西医的不足,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在这个模式之下,人体的神经、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泌尿、运动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均得以调整、恢复和提高。不仅如此,在实践的基础上,他还推出了系统的养生保健和美容美体措施,使人们能有针对性地去维护好自己的中轴,实现健康美丽的人生。许多自古难以解决的医学问题,中轴理论都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许多自古以来难以治愈的病症,人体工程学疗法都给予了有效的治疗。

开辟未来世界医学发展力作

这部力作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东西方医学共通、共识,共融、共存的大视野,大胆论述了东西方医学两种体系的利弊,解开了东西方两大学科不能兼融、不能互惠互利的关系原则,并融会古今哲学、医学,科学,创立了中轴力子说,开辟了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和人类认识未知领域的新思维。它不仅为中医走出困境提供了方向,也为西医的发展提供了思维模式。

现代实用医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育;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素质教育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学生对预防医学往往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要加强预防医学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1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要高度重视第一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也会在全球肆虐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教学过程中体现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其它象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工业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2]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可以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指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3],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随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4]。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作用。

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要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吉武.预防医学[m].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2] 钱宇平.流行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4-152.

[3]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64.

上一篇:启发教学法范文 下一篇:合理规划设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