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雕刻艺术范文

时间:2023-11-15 17:10:54

现代雕刻艺术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1篇

汉代兴盛老庄哲学,“道”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直觉体悟而得出的多方面的感受,象征着宇宙生命无始无终的运动过程,象征着事物的完美与和谐,象征着世界的统一性。老庄的美学思想中充分地体现了“道”的精神,老庄反对人为的雕饰,追求大美的境界,提出了“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强调事物内在精神。受其影响,汉代雕刻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目前,从出土现存的汉代雕刻来看,不管是陶俑,还是巨石雕刻、画像,都具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写意性造型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如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曾经为汉王朝开辟了河西大批疆土,打败匈奴六次,战功卓著,死后汉武帝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在霍去病墓地周围布置了许多石兽,在巨石上,为了能够使后人加深对霍去病的崇敬和缅怀,保留了巨石整体形状,稍加雕刻,布置在乱石丛中,从而达到了一种似与不似的艺术境界,使人体验出昔日沙场的壮烈和残酷。同时,霍去病墓中的雕刻造型艺术集圆雕、线刻、浮雕于一体,运用了循石造型的手法,对现代设计和造型艺术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代表作品《伏虎》和《胡人熊抱》中,找到想象力和大胆创新意识的传统元素,足以弥补现代艺术所匮乏的创造力。首先,霍去病墓中的作品在内容上力求讲述完整性与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给人以浑厚朴实、大气有力的艺术创造之美,注重整体块面结构的把握,但是又不失局部的独立美感。在构图上,注重各细节元素的巧妙构成关系,结合了平面绘画构图格式,有层次、有秩序、讲重点的将历史、文化、人物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人性化组合。从造型手法上,更加注重处理点、线、面的有效组合,借鉴了浮雕的半立体造型元素。其次,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的成熟发展几乎成了汉文化的一种识别标志,由于受西汉初期陶俑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对于物象的细微变化在掌握动态和基本比例的基础上,并没有做细致的处理,人物和动物造型都单纯、生动、准确,并且赋予了真切情感的意化,对人和动物体量运用了加大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如果在现代造型艺术中运用这种卓越的“夸张造势”会弥补现代造型艺术所缺乏的想象力。另外,汉代雕刻中的意境追求还表现在艺术中的超现实处理,如甘肃武威的“马踏飞燕”,作者将昂首甩尾的马踏在一只飞燕的身上,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意境,寓意着奔马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飞燕。这种浪漫的写意处理手法,在很多画像石刻中都有出现。总之,这一时期的创作手法精炼娴熟,作品自然天成、浑然淳朴,充分地体现了汉代雕刻的大胆创新意识,不拖沓琐碎,点到为止的特征。并且以隐喻的艺术手法,将卓越战绩表现出来,是“写意精神”的自然流露,为今天我们的纪念碑雕刻开了先河,也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二、现代造型艺术中汉代雕刻应用

(一)汉代雕刻对现代造型艺术的启示

针对作品属性变迁和现代艺术定义的时空关系,我们会将汉代雕刻看成一件古老的造型艺术精品,如霍去病墓中守墓的石兽具有彰显威仪和警示的作用,但是用现代的方式和思维进行归类和诠释,就是在生命力延续的节点上,主观分析相对静态。因此,在汉代雕刻对现代造型艺术的启示上,我们有必要以汉代雕刻“写意精神”为出发点。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代雕刻本身就是优秀的设计作品。因此,传统的汉代雕刻对现代造型的研究具有历史性的借鉴价值,汉代雕刻文化艺术及生活状态为现代造型艺术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信息,为现代造型艺术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其次,汉代雕刻艺术为现代造型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进一步拓展的思考。作为艺术从业者来说,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判断是有误差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传统题材中汲取精髓,如汉代雕刻深化了其自身表述功能的有效性,巧妙地借用了自然环境对造型作品的选择性和包容性,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汉代雕刻的这种创新思维。另外,汉代雕刻艺术为现在造型艺术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模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的判定和专业方向的定位,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出发,汉代雕刻艺术产生了一种超出本身价值局限的外延含义,并且使这种艺术的时效性延伸到了更加强大的艺术张力。因此,现代艺术与传统遗存的内在联系,从更为宽广的角度和高度上,让我们重新判定传统雕刻的价值,重新审视传统对现代造型艺术的借鉴助推作用,从而使传统的回归成了一种可能,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汉代雕刻在现代造型艺术中应用的途径

不管是室内装饰,还是平面、影视传媒等领域,传统文化都具有广泛应用和成功的案例。在现代造型艺术中,汉代雕刻还处于边沿化的状态中。首先,受艺术形式的系统相关性和现代艺术门类不断细化的影响,造型艺术具有消极和积极作用并存。汉代雕刻所涉及的题材丰富多彩,不但有古老悲壮的历史传奇,还有变幻莫测的神话世界,更有热闹非凡的现实生活等等,从艺术创造角度上来说,学术界认为汉代雕刻属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成功运用,画面中洋溢着汉文化独有的大气之美,人和动物的造型无不给人以飘逸洒脱之感。因此,为了充分地呈现出现代艺术造型价值,我们要进一步领会挖掘民族文化的精华,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的独立的“写意精神”。如汉代雕刻中质朴简练、平淡自然中充分地体现出了老子的美学思想,如同文人画一样“不求形似求气韵”的“写意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汉代雕刻思想对中国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进行设计创作中,现代人更加注重对精神内涵方面的追求,并且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也把民族文化精髓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更加注重精神内涵。其次,传统汉代雕刻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紧密关系,体现了大众审美心理的潜意识。而受人们习惯性审美经验的影响,积极审美经验不但受制于审美态度和审美对象,还对一切具有审美价值事物的经验发生了改变,因此,审美经验的内涵比较广泛。如从汉代雕刻的风格特点来看,汉代工匠应用奇特的想象力使作品进入形而上的审美境界,千姿百态。如广州出土的托灯陶俑,其脖子和肩部肌肉粗厚,给人既稳重又有趣味性的感觉,使其具有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汉代雕刻艺术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文化精神,通过对汉代雕刻传统图案的继承和发展,不仅能够真实、形象地记录汉代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还能借助自然界的物象,抒发人的精神情感。汉代石刻艺术代表了汉代文化独具本土审美意味的文化高峰,代表了汉代文化的主流精神与美学思想。因此,我们在关注汉代雕刻的艺术本质上,要借鉴其创作程式的技术与技巧,关注创作的风尚与民俗,感受他们在作品中所寄托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而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另外,在现代艺术表现方面,汉代文化最为突出的是一脉相承。而作为现代设计从业者来说,应该将设计融入更为广泛的民族文化中去衡量和考核,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不能孤独地抱残守缺。汉代雕刻向后人展示出了博大雄浑的精神世界,很少受学说盛行的影响和束缚。而中华民族素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容纳外来,坚守自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因此,在造型艺术中,为了充分地发扬这种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知识与遗存资料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传统石雕的设计精要,找到最大的闪光点,挖掘它对现代设计和其他艺术造型的意义,从而为当代造型艺术所用,提高当代造型艺术的内涵。

综上所述,目前在文化复兴的时代精神下,现代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应该抓住本土、传统、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优势,不拘一格地进行创新,在适合自己特色设计的道路上,充分挖掘这一部分的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再现中国文化艺术的辉煌。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砖刻艺术;徽州砖雕;现代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 TQ174.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砖雕的发展历程

中国砖雕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砖雕仅仅是简单的模印花砖、地板砖等,且雕刻数量少,雕纹粗糙。至秦汉时代,砖雕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秦砖汉瓦”不仅形体巨大同时制作规整,雕纹也更精美。

两汉时期的调转内容全面继承了秦代传统,在秦汉雕绘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历史故事、庭院建筑、现实生活等雕刻题材从而丰富了砖雕的艺术风格和内容形式,让砖雕艺术的发展迎来了中国砖雕发展史上第一个小艺术高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砖雕制作呈现低迷状态,既没有汉代画像砖的生机活力,也缺乏后唐宋砖雕的豪迈大气,这一时期的砖雕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到唐朝,经济的发展以及民风开放重新赋予了砖雕艺术新的活力,砖雕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河南安阳修定寺和大明宫遗址出土的唐代画像砖不仅雕刻内容丰富生动,且雕刻富有层次,人物花鸟生动形象。

至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当时社会经济实力的雄厚更是让砖雕艺术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长达两三百年的明清统治时期,各地域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迥异的砖雕风格。较著名的有徽州砖雕、苏州砖雕、广东砖雕、北京砖雕等。

而在这些派别中又以安徽南部地区的徽派砖雕最负盛名。下面笔者就以徽州砖雕为代表就砖雕艺术对现代装饰设计的影响和具体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2砖雕艺术的思想发扬和工艺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徽州的建筑装饰就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民间体现。因为徽州建筑内容都选用“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百子闹元宵”、“苏武牧羊”为雕刻内容,作为一种载体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另外它在雕刻过程中还将儒家传统文化和程朱理学融合在一起,让雕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生动多样。此外,徽州砖雕的艺术特色也颇受当地文人和画家的影响。例如徽州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新安画派”,因此很多建筑装饰在安排画作时也都采用新安画派的作品。

徽州雕刻题材丰富多样,雕刻题材结合不同房主的需求而衍生出不同主题的雕刻画面和雕刻内容。但几乎所有雕刻内容都呈现出朴素、原始、自然的古文化底蕴,同时雕刻过程中,艺术家们也总能将设计理念的表象和设计本质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审美和内涵的双重要求。

徽州砖雕艺术是古建筑文化在民间的凸显,其对今天的雕刻艺术甚至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徽州雕刻经过几千年的艺术沉淀和技术经验积累,有着独特的雕刻手法,传统的雕刻手法包括线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等。不同建筑可以结合自身特色选择不同的雕刻手法,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雕刻艺术形象和特色。

徽州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雕刻手法多样,雕刻构思新巧,很多徽州雕刻艺术都可算作民间艺术的典范。且其在雕刻选材中不仅注重其新颖趣味,更注重题材本身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很多雕刻会借用一些吉祥造型并通过巧妙的雕刻手法将装饰中富含的意义表达出来。

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发展,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不仅要坚守传统特色同时也融入了新时代元素,现代很多雕刻都融入将宗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为雕刻创建出一套新的创作思想。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徽州砖雕也实现了“新技术”和“新题材”两个方面的突破。“新技术”主要是指砖雕采用了新的加工手法,“新题材”则是体现在新时代雕刻在选材时运用了具象写实和大胆自由发挥等新颖题材。

3徽州砖雕建筑装饰设计的人文价值和其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徽州建筑不仅受中国传统大众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徽州人文和地理的影响。且徽州雕刻因受中国传统儒家和程朱理学文化的影响,雕刻品总呈现出儒雅的文化气息。雕刻家门在雕刻时将自然事物和现实事物完美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同时雕刻在设计时也是本着自然和现实结合、装饰外形和内涵统一的设计理念。古代徽商常会在事业有成时衣锦还乡,而返回家乡的徽商也会出钱修建家族宗祠和祠堂来昭示自身事业的成功以及家族的兴旺。

因此徽州雕刻很多时候都是民间风俗文化、商人文化、历史文化的体现和融合,没有徽商的帮助,也不会有存留至今的精致的建筑和雕刻。由于古代封建等级严格,因此即使徽商经济实力雄厚也不能建造华丽壮观的建筑,因此徽州建筑多以外观简单大方,内部构造精致,建筑装饰华丽为主。这种环境给徽州雕刻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新安画派、徽州篆刻等的蓬勃发展也丰富了雕刻的手法和内容,让徽州雕刻呈现出了更真实、全面的社会人文。

徽州是中国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的地域,其融合了南方和中原的装饰艺术和文化。因此徽州文化有着浓厚的地域气息同时也反应了中国的大众文化。徽州雕刻运用灵活,不同的建筑、不同的部位雕刻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差异,几乎每个雕刻位置都有其独特的雕刻风采。徽州雕刻不仅仅是当地文化的呈现,同时也是各地文化的融合,所有雕刻建筑都含有浓厚的文化和地域气息。

4徽州雕刻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应用和意义

余志坚先生对现代建筑的解释是:“现代建筑装饰有别于一般的建筑装修……,前者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以及相应标准,运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室内环境。”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装饰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而起发展更是推动了现代技术的进步并带动了工业、电子行业的发展。

各种装饰材料的“接踵而至”让人们在建筑和雕刻材料的选择上有了更的大的空间。结合人类对绿色环保型社会环境的号召,绿色环保化装饰材料应用而生。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建筑装饰和装修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但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多元社会中,人们过于注重装饰的华丽而忽略了材料本身的环保性。因此即使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也应当认真学习古代装饰中材料的选择方式,让现代建筑装饰能够更加创新、富有内涵。古徽州建筑雕刻主要包括三个设计特征:

4.1徽州建筑在选择建筑装饰时并不单单注重外表而更注重雕刻本身的内涵和意义。不同的雕刻部位会雕刻不同主题,不同的家具类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雕刻形象。简单的说,就是能够通过雕刻装饰的表面来凸显雕刻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4.2古徽州雕刻融合了传统儒家文化和当地风俗民情,富含这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同的雕刻结合房主的意愿和不同地方的民情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含义,例如一些房屋采用了将八仙图和文房四宝结合的雕刻方式,从而体现了房主希冀自己的子孙后辈能够各显神通;

4.3徽州雕刻将社会现实、经济发展、艺术和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记者相互推动发展,铸就了徽州雕刻文化的辉煌。

现代建筑装饰和传统徽州雕刻之间有很深的关系。在文化层面上,现代建筑装饰融合了东西方宗教、不同地区的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传统徽州文化则传承了传统儒家文化和朱理阙学、新安画派等。

无论是传统徽州文化还是现代建筑装饰都有着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创新之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在技术层面上,传统的徽州雕刻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技术经验积累有着多样的雕刻手法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可以形象生动的利用雕刻外形凸显出雕刻的内涵和价值,但是传统雕刻都是纯手工制造而成的,虽然制造工艺精细,但是耗时长,制作成本大。

现代建筑雕刻运用了现今的技术手法,在结合了东西方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在雕刻内容和风格上融入了西方宗教文化,可以说,现代建筑装饰时传统雕刻装饰的升华。

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多多样化的文化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徽州传统雕刻文化的质朴感和现代人们强调的“回归自然”不谋而合。现代建筑装饰将传统雕刻艺术和现代建筑环境以及风格结合在一起,在抱着了现代建筑气息的前提下又营造除了独树一帜的雕刻风采。

由此可见,将徽州建筑雕刻艺术融合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至关重要。且在现代建筑装饰选择中,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现代建筑装饰都糅合了中国传统元素,而徽州雕刻装饰效果即使在现代建筑中也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5结语

在现代建筑装饰中,我们将雕塑中的艺术手法和雕刻主体提取出几个标志性元素,并广泛将其应用在建筑的各个领域中。这样的建筑语言不仅更加丰富多样且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提升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现代建筑装饰也提高了建筑的外在形象品质和内在底蕴,这两者的融合统一,才是现代建筑装饰发展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袁哲慧,高玉卓,江滨.徽州“三雕”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价值.美与时代:上.2012.(8).

[2]质朴.简洁的艺术式样典雅含蓄的建筑装饰——浅论明清时期徽派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唐珂.电影评介.2010.(2).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雕;装饰;现代建筑

近几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建筑设计理论相互碰撞,促使合成材料、玻璃以及混凝土等新型建材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可以在现代建筑中引入木、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那么能有效地增强建筑装饰设计的艺术魅力。因此,对于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雕装饰艺术及特征

(一)三雕装饰艺术内涵。所谓的“三雕”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风格,主要包括木雕、砖雕和石雕,其在我国建筑装饰发展历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历代建筑者智慧的结晶。例如,我国徽州地区的三雕装饰艺术除了具有精致的装饰效果外,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文化。另外,不同地区的三雕装饰艺术也各不相同,但是三种雕刻技艺均兼有华丽和复杂等特性,蕴含着浑厚的雕刻文化底蕴。

(二)三雕装饰艺术特征。为了有效增强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效果,必须要明确其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雕刻选材上。木材、砖和石是雕刻师所选的主要材料,借助他们高超、精湛的雕刻技法,可以充分赋予被雕刻物品的生命力和活力,有助于增强雕刻画面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从而使欣赏者充分感受到雕刻艺术作品之美。例如,我国徽州地区的石雕材料主要以当地的大青石和花岗岩为主,这些大面积的石材可以让雕刻师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尽情雕刻,可以勾勒和雕刻出不同形式的图案,同时也充分蕴含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风土人情。二是在雕刻手法上。木雕、砖雕和石雕的雕刻手法比较多,雕刻风格各式各样。以石雕而言,其既可以凸显古朴气息,又不失粗犷之情。常见的石雕雕刻手法主要包括浮雕、透雕和圆雕等。而从石雕的雕刻风格来看,其主要以平雕和浮雕为主,且可以配合圆雕的雕刻手法来增强石雕的立体感。另外,石雕的雕刻刀法细腻中透着大方,且可以配合砖雕和木雕等雕刻工艺来作为建筑门罩,这可以在确保雕刻质量的基础上,增强雕刻设计的灵活性。三是在雕刻内容上。主要以动植物图案作为主要的雕刻内容。实际上,在建筑中应用雕刻装饰时,需要和雕刻师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愿望,以便将蕴含“大富大贵”“吉祥如意”等寓意的图案设置在建筑结构中。例如,“鹤”代表着长寿;“鱼”代表着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等等。

二、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促使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行业迅猛发展。同时,现代消费者对于现代建筑装饰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随着绿色、环保性建筑装修理念的推广和普及,人们除了注重建筑装饰外表的华丽外,同样对装修本身质量和安全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三雕装饰艺术可以有效地融合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雕刻风格,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可以相辅相成,完美呈现建筑艺术美。近几年,随着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的推广和普及,木材、石材和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应用的概率越来越小。此时如果可以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引入古代装修风格和技艺,那么不失为一种另类风格的装饰工艺。以我国徽州雕刻技艺为例,其在当地的建筑装饰装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成为了当地别具特色的风格。从其文化特色角度来看,徽州装修文化充分融合了我国儒家等传统思想,有效地增强了建筑装饰的民俗特色和艺术特色。但是现代雕刻技术更为先进,雕刻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可以将全球范围内的优秀成果融入到现代建筑装修图案中。因此,为了确保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合理应用,必须要借助现代雕刻技法,充分吸收三雕装饰艺术中的优秀雕刻技艺和精髓,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需求来进行适当地改进和创新,并融入时代特色元素来增强现代建筑装饰的传统文化魅力和内在底蕴,这样可以使现代建筑有一种浑然天成、回归自然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内涵。总之,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借助传统建筑装饰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形式来增强现代建筑装饰的设计效果,增强现代建筑的生机和活力,这是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无法达到的建筑装饰效果。因此,如何将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进行有效应用值得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陈德敏.微州三雕装饰艺术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艺海,2015,(4):116-117.

[2]李小红.浙西古民居三雕装饰艺术对现代装饰设计的启示[J].包装世界,2013,(5):72-73.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景观;雕刻

1 景观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

在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良好的景观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景观环境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表现人们美好生活场景的平台,是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一种诠释。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古代石雕艺术家们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品,是传承和表达历史文化的记载,是人们了解历史,学习进步的有力凭证,更对现代环境景观环境的设计和营造有着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将其运用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为现代环境景观设计增添色彩。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营造中,以其坚不可摧的优势,利用其美观大方的特点,营造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的景观环境,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地突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功能性、艺术性等艺术表现力,能够为创造优秀的环境景观设计添砖加瓦,更好地满足功能需求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发生着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民族特色也随本民族历史特征的发展而变化,各民族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各自多种多样的艺术特点,能够很好地反应出一定时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出现,为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我国地大物博,区域文化众多,是一个大群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区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性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石质景观雕塑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非常明显。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还存在于各地区的石材和工艺上,由于各个地区的石材在质地、颜色、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使用中的方法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也是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历史文化也随之变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不朽丰碑。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融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品,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城市历史文化形象,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3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表达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鲜明的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对景观环境进行装饰与点缀,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承载着历史赋予它的艺术表现力、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景观环境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空间环境中的布局、形态、功能都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对景观环境及周边环境有着衬托、点缀的作用,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形态、数量、尺度、位置等等,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形式、职能、效果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通过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与放置,对景观环境营造进行服务,根据地形、地势及周边环境的空间分布,把握大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空间尺度,根据局部环境景观的空间氛围和人们的视觉效果及小景观环境的空间美感,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尺度大小进行设计与控制,做到合理、美观、大方、精致、实用。

4 结语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5篇

一、陶瓷雕刻之发展

陶瓷雕刻并不是简单的艺术品设计,它是运用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在成型的坯体上精心设计雕刻,再经过窑炉高温烧制,或在白瓷上用专用的雕刻工具直接雕刻。陶瓷雕刻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陶瓷雕刻溯源,据记载:清朝开始就有了专门从事陶瓷雕刻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统治者御用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别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等人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陶瓷雕刻的发展。近代后,瓷雕更飞快发展,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陶瓷雕塑艺术也因此驰名海内外,盛名不衰。随着时代的进步,意性地表达陶瓷雕刻产品成为更多工艺设计师的设计出发点,陶瓷雕刻工艺设计师们通过陶瓷雕刻产品设计的文字化、图形化和色彩化,从而不断地掌握陶瓷雕刻设计的原则。设计师们不仅要满足客户的设计需求,还要让广大消费者认可和认同。因此,陶瓷雕刻产品的发展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二、陶瓷雕刻之美学语言

陶瓷雕刻是运用陶土为材料,运用其材料的特殊性而衍生出独特的成型技法和陶艺语言。因陶艺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可塑性和模糊性。泥的可塑性是创作客体的特点,是泥本身所内含的物质的性能所决定的。模糊性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对象类属边界与形态不确定的思维。有着不确定性、偶发性。模糊性贯穿于作品的构思,可塑性使成型成为可能,模糊性使陶艺创作充满灵性。

三、陶瓷雕刻之视觉形象

陶瓷雕刻是所谓陶艺语言的转换,是指创作者充分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和模糊性,把创作草图中的平面视觉形象或心中的造型意象转化成具有凸凹起伏效果的浮雕形象。在特定的角度上进行欣赏,具有较为独特的艺术价值。浮雕表现的是“在真实性的可视空间上的一种假象”。

四、陶瓷雕刻之艺术美感

陶瓷雕刻艺术的美感较好地应用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陶瓷浮雕艺术,采用中国画的笔法,对陶瓷雕刻造型进行线条的勾勒,制造出想要表达的意境,突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形象。现在的陶瓷雕刻造型中许多都采用中国画线条勾勒,以直接的方法对陶瓷雕塑作品进行整理,将瓷雕的造型表现出流畅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瓷雕艺术的创作者,必先行修养好中国画技艺,才能更好地把握陶瓷雕塑艺术的创作。陶瓷雕刻的美感在造型上更不容忽视。一个陶瓷雕刻的价值与否,与陶瓷雕刻的造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充分地利用美学原理和中国画的思想构造。采用中国式委婉的线条设计,表现出中国画所追求的自然和谐的美感,注重通过陶瓷雕刻艺术的造型寓意表达出形式美,使艺术美感在作品中无处不在。

五、陶瓷雕刻之空间艺术特征

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更新,其主导功用及实用逐渐增强,审美性逐渐弱化。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们对自由及简单生活的追求。陶瓷雕刻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也较为接近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不论是大型宗教仪式还是日常生活中储蓄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见到雕刻作品在空间上的自由性、灵动性和表现性。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的陶瓷雕刻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现代雕刻更加强调气势与神韵的追求,而对细节方面的刻画则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现代陶瓷雕刻家往往根据自身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真实物象的理解感悟,通过添加艺术效果,最终以艺术雕刻的方式自由体现。这种陶瓷雕刻特殊的表现性就体现在现代陶瓷雕刻家以明快而又夸张的手法,将事物的具象和神韵凸显出来,在进行陶瓷艺术品的雕刻时,艺术家往往以雕刻的空间静态之美呈现给观赏者,使观赏者在作品中品出不同感受,随心而变,这样带给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换取欣赏者的情趣,在欣赏过后回味无穷,以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六、陶瓷雕刻之空间艺术美

陶瓷雕刻以空间为载体来表现美感,陶瓷艺术的空间感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陶瓷雕刻依托空间,以空间为其存在的主要因素,通过不同形式的形体限制来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形态。致使空间与形态之间的相互结合来体现出陶瓷雕刻的空间艺术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打造生活空间,并且在艺术品中得以活化和拓展,通过瓷刻这一艺术门类,使人们对空间美的认识更加充分。陶瓷雕刻借助于其独特的优势,使空间美更加独立、无形。一方面是由于陶瓷雕刻艺术品本身的材质特性,使得作品所用的黏土在烧制前后具有模糊性和可塑性,这给予陶瓷艺术品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其空间美来自于艺术品本身给人思维和环境氛围的遐想空间,是一种内与外的结合。正是由于陶瓷雕刻巧妙地对空间艺术的运用,加上艺术品本身形体的结合,使得陶瓷雕刻在整体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6篇

民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发生着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民族特色也随本民族历史特征的发展而变化,各民族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各自多种多样的艺术特点,能够很好地反应出一定时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出现,为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我国地大物博,区域文化众多,是一个大群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区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性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石质景观雕塑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非常明显。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还存在于各地区的石材和工艺上,由于各个地区的石材在质地、颜色、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使用中的方法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也是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历史文化也随之变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不朽丰碑。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融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品,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城市历史文化形象,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鲜明的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对景观环境进行装饰与点缀,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承载着历史赋予它的艺术表现力、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景观环境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空间环境中的布局、形态、功能都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对景观环境及周边环境有着衬托、点缀的作用,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形态、数量、尺度、位置等等,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形式、职能、效果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通过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与放置,对景观环境营造进行服务,根据地形、地势及周边环境的空间分布,把握大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空间尺度,根据局部环境景观的空间氛围和人们的视觉效果及小景观环境的空间美感,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尺度大小进行设计与控制,做到合理、美观、大方、精致、实用。

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无论是在广场、公园、步行街,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应用十分广泛,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存在以独特的表现力在景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景观环境中能够很好地表达设计主题和文化主题。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具有强化主题,烘托气氛,塑造个性,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总之,在现代景观环境景观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环境气氛的营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周琦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7篇

一、陶瓷雕刻的可塑性和模糊性语言

陶瓷雕刻是运用陶土为材料,运用其材料的特殊性而衍生出独特的成型技法和陶艺语言。因陶艺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可塑性和模糊性。泥的可塑性是指泥与水相糅合在外力作用下形体发生改变,当外力解除后其形状保持不变,在干燥和水分排出的过程中整体收缩而外观不变。泥的可塑性是创作客体的特点,是泥本身所内含的物质的性能所决定的。模糊性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对象类属边界与形态不确定的思维。有着不确定性、偶发性。模糊性贯穿于作品的构思,在经过雕刻、圆雕、堆雕、镂雕、浮雕、捏雕、雕镶等种类的制作、烧成的整个过程。可塑性使成型成为可能,模糊性使陶艺创作充满灵性。陶瓷雕刻具体的表现形式总体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都是占有空间的形态艺术。是陶瓷雕刻艺术创作的灵魂与乐趣所在。

二、陶瓷圆雕空间的占有形态

陶瓷圆雕是雕塑家的感情思想及意识形态借助于陶瓷雕刻的语言形态来具体表达。是陶瓷雕刻的主要空间占有形式,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陶瓷雕刻艺术品。它主要是借助雕刻内部的实体连接和自身的重心,摆放在具体的空间让人们四面八方多角度环绕式的欣赏,我的《十八罗汉》就是个典型的陶瓷圆雕艺术作品。每个罗汉的形象都独具特点,或庄严,或诙谐;或凝重,或灵动;或喜,或怒;或金刚怒目,或善目低眉。表情都自然生动,眼神亦富有神采,毫无矫揉造作之气。每个罗汉形象,它们的空间占有形态各有不同,但在任何角度都能打动欣赏者。作品构思严谨,寓情于理,章法洗练。圆雕另一较大的优势是它既能以一个独立的立体形式出现,也能够与其他艺术品相互结合运用,还能为装饰建筑的附属物件而出现。圆雕制作过程较为旋动,设计较为游动。在对圆雕进行造型设计时,既有单独式的,也有组合型的,正是这种丰富多变的摆放形式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艺术享受。

三、陶瓷浮雕的视觉形象

陶瓷浮雕是所谓陶艺语言的转换,是指创作者充分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和相应的成型手法、釉色变化,把创作草图中的平面视觉形象或心中的造型意象转化成具有凸凹起伏效果的浮雕形象。形成或明或暗的错觉感来体现的,其感光面和转向面有所不同。在特定的角度上进行欣赏,具有较为独特的艺术价值。陶瓷浮雕作为以陶瓷材料为媒介制作的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平面关系,它相对于圆雕而言,具有本质的不同。浮雕表现的是“在真实性的可视空间上的一种假象”。当浮雕借助于特定的灯光照射时,其营造出来的气氛效果更好。尤其是堆雕,它的明暗度和立体空间更强。堆雕是浮雕的同一个种类,因堆雕是在陶瓷表面进行的一些堆砌,它的表面的凸起相对要高于浅浮雕,因而又被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但是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也有两者工艺相结合的情况。堆釉原用毛笔蘸取白釉浆在施好色釉的坯体上堆填纹样,堆釉因釉料在高温烧炼中会流动,故画面形象必须概括简练,不能太细。但釉质透明,可充分利用其特点来表现物体轻重、厚薄等不同质感,让直立的瓷面有景深凸起的效果。我的堆雕《松亭会友图》就是采用了以上工艺制作而成。瓷雕在具体的空间艺术美方面,不管是浮雕还是圆雕都能够以一种极其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圆雕和浮雕往往是搭配使用的,其空间占有形式上往往是以浮雕作为装饰背景,以圆雕来进行有力的塑造。只有圆雕与浮雕在空间占有形式上的有效结合才能使雕刻空间艺术表现得更加完美。

四、陶瓷雕刻的主要空间艺术特征

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更新,其主导功用及实用逐渐增强,审美性逐渐弱化。审美性的弱化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们对自由及简单生活的追求。陶瓷雕刻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也较为接近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不论是大型宗教仪式还是日常生活中储蓄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见到雕刻作品在空间上的自由性、灵动性和表现性。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的陶瓷雕刻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现代雕刻更加强调气势与神韵的追求,而对细节方面的刻画则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陶瓷雕刻家往往在雕刻的过程中会给人以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并赐予艺术品以灵魂,根据自身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真实物象的理解感悟,通过添加艺术效果,最终以艺术雕刻的方式自由体现。因此,这种陶瓷雕刻特殊的表现性就体现在现代陶瓷雕刻家以明快而又夸张的手法,将事物的具象和神韵凸显出来,使观赏者在欣赏过后回味无穷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陶瓷雕刻作品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动态美和平实美。在进行陶瓷艺术品的雕刻时,艺术家往往以雕刻的空间静态之美呈现给观赏者,以获得动态的感觉,使每个观赏者在作品中品出不同感受,随心而变,这样带给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换取欣赏者的情趣,以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五、陶瓷雕刻的空间艺术美

陶瓷雕刻以空间为载体来表现美感,陶瓷艺术的空间感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陶瓷雕刻依托空间,以空间为其存在的主要因素,通过不同形式的形体限制来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形态。致使空间与形态之间的相互结合来体现出陶瓷雕刻的空间艺术美。我很欣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独创的特技超写实捏雕《荷塘佳音》,该作一只青蛙蹲在绿油油波澜起伏的荷叶旁边,抬起头唱着歌,似乎在唤起人们美好记忆,该作空间艺术美的运用让人拍案叫绝。《济公和尚》作品题材丰富、手法多样、技艺精湛,且写真写意兼而有之,又不失夸张,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空间艺术美达到了极至。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打造生活空间,并且在艺术品中得以活化和拓展,通过瓷刻这一艺术门类,使人们对空间美的认识更加充分。陶瓷雕刻借助于其独特的优势,使空间美更加独立、无形。当然陶瓷艺术品空间美的产生,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陶瓷雕刻艺术品本身的材质特性,使得作品所用的黏土在烧制前后具有不确定性和可预见性,这给予陶瓷艺术品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其空间美来自于艺术品本身给人思维和环境氛围的遐想空间,是其主题的重要体现,是外在的空间要与周围的物质环境相适应,是其内在的空间与雕刻本身的内涵相吻合。正是由于陶瓷雕刻巧妙地对空间艺术的运用,加上艺术品本身形体的结合,使得陶瓷雕刻在整体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借鉴意义

1引言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优良,古典家具的雕刻艺术更是为古典家具平添了几分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明清家具的雕刻装饰艺术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古典竹、木、牙、角器雕刻艺术品一脉相承,是受商周青铜器、春秋玉器、唐宋陶瓷器等雕刻艺术品的熏陶影响,吸纳其精神文化,体现在家具上的升华结晶。

精美的良木雕刻是古典工艺家具中主要的装饰手法,其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奇珍。明代家具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华,其造型和做工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明式家具的雕刻艺术与先秦两汉传统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与同时期其他工艺制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展示了明清两朝民族文化的精神,既表现了帝王富丽华贵的生活,也表现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同时又反映了平民祈望祥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2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赏析

2.1美观多样的雕刻纹饰

古典工艺家具雕刻纹饰多样,雕刻图案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在明清时期家具雕刻达到艺术的顶峰。明式家具质朴简洁,在装饰上简单大方,主要是为了体现其材质美而形成具有清新雅致与明快的简约风格特点,其雕刻手艺精细而且结构比较严谨,根据家具的整体需求,对家具的局部进行适当的雕刻装饰。

按雕刻图案题材分类,明式家具雕刻图案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但其倾向于松兰竹梅等植物题材和龙凤祥瑞等动物题材,突出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主题,如连环、如意、云头等来表达平民对幸福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

按雕刻图案所在位置来说,明式家具不同部位的雕饰图案基本形成了独立的雕饰样式,有一定的范式,主要是在家具的椅背、牙子(包括各类角牙、挂牙、站牙、牙板、牙头、券口、圈口及档板等)、腿足、端头、结子以及各类板面等部位雕饰,工精意巧,具有灵动的装饰效果。有些结构雕刻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另外,在家具的显眼部位通常以雕刻或线形雕刻装饰的手法做小面积雕刻装饰,与大面积素底形成鲜明对比,也是明式家具雕刻的常见形式。

2.2意蕴悠长的雕刻内涵

古典工艺家具雕刻的纹饰图案大多有固定的寓意,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沉淀,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美好愿望的寄托。如植物类的雕刻纹饰中,不同的花卉植物依据它们自身的特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品质和寓意,如牡丹象征富贵华丽、莲花象征清正廉洁、梅花象征刚健傲骨、象征高洁优雅、兰花象征朴实无华等,传统的文化给它们寄予了一定的精神内涵。再如飞禽走兽类的雕刻纹饰,龙作为皇权和贵族的象征成为人们崇拜喜爱之物,云龙纹、拐子龙等龙纹多装饰在宫廷及皇族使用的家具上;凤作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成为我国古代人民所崇拜的图腾。另外,在古典家具的雕刻纹饰中,很多将不同题材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将图案中的同音字和谐音巧妙运用,从而形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五福捧寿”、“凤穿牡丹”、“福庆有余”、“麒麟送子”、“松鹤万年”等固定的搭配,这些吉祥的搭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盛行。

同时,古典家具雕刻图案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儒家倡导“修身”理念,梅兰竹菊四君子成为雕刻图案的首选之物;而飞天、莲荷、火焰等的纹饰则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以“寿”为主题的图案是道家长生不老思想的延续。

2.3日趋成熟的雕刻工艺

家具雕刻的工艺在能工巧匠的不断实践探索下,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雕刻技法包括圆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明清家具充分运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艺手法,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清代除了继承明代原有的竹嵌、玉嵌、石嵌等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珐琅嵌、瓷嵌和骨木镶嵌。其雕刻工艺程序流程主要由“拓样”、“制粗坯”和“扫活”三大部分构成。

(1)拓样。将预先设计好的雕刻纹样绘制到雕刻工件上,形成雕刻的参考纹样,即“拓样”程序,是雕刻加工的重要步骤,对后续加工及雕刻部件最后的美观性有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拓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拓样用的纸要轻薄通透和柔软,显露出木材本色的同时要完全贴合在木材表面;在处理较大的纹样尺寸或对称式分布和形状复杂的纹样时,可将纹样分块复制,但要注意拼接处纹样切忌重叠;粘贴时应将浆糊刷在工件上,而非纹样上,避免中间出现气泡和杂质。

(2)粗坯雕制。把拓样处理后的雕刻工件,根据整个纹样的设计意图和表现形式,经过凿、锯、磨等加工出具有纹样轮廓的雏形。进行粗坯雕刻要等拓样贴纸牢固后进行,经镂空和去边后的工件即可进行“锉毛边”的处理,在浮雕制粗坯的过程中存在前期“铣地”处理的要求。

(3)扫活。在扫活之前要先用圆槌敲打各种型号的铲和凿,避免直接进行铲削造成雕刻纹样的破坏,然后用光木锉、尖木锉、刮刀片及型号较小的铲刀对基本完成的雕刻纹样进行细致的修补,修补后用砂纸将其打磨至光滑。

3对现代家具装饰的借鉴意义

现代家具在进行装饰时,很多都采用雕刻装饰大量的传统图案,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但由于题材和雕刻装饰的形式都是从明清家具上直接吸收借鉴,甚至全盘抄袭明清家具的雕刻纹饰,缺乏应有的创新,失去中式家具应有的韵味和风格,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

因此,在借鉴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时,要对古典家具雕刻图案进行提炼:首先,要选择寓意美好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祥禽瑞兽,运用象征和寓意等的手法,体现对“乐”感文化的追求;其次,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将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等作为设计的题材,并将美好的寓意赋予其上,体现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再次,要体现含蓄美的文化特征,运用“藏”与“隐”的手法,追求“言不尽意,弦外有音”的物我交融的意境,体现质朴与协调的审美情趣,强调家具与环境,家具与人的协调融合;最后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偏好有所不同,在进行家具装饰图案的设计制作时,要结合当代特点,进行简约和适度装饰,体现现代人的个性和追求。

在进行现代家具装饰设计时,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怀旧情怀。同时要改良雕刻工艺,克服传统雕刻工艺中的缺陷,加强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考虑用电脑制图设计,增强雕刻图案的精准性,加强技术的提高,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益,加强雕刻工艺的技术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管理,融入新的材料,设计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家具装饰。

4结语

古典工艺家具的雕刻在其艺术整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古典家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古代文人墨客家具设计美学的智慧光芒,传递着能工巧匠工艺思想追求的审美情趣。现代家具装饰要借鉴古典工艺家具的雕刻艺术和雕刻技巧,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处理,从而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追求,为新时期的家具装饰创造传奇。

参考文献:

[1] 余肖红.明清家具雕刻装饰图案现代应用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2] 王念祥.明式家具雕刻艺术[J].艺术・生活,2001(4).

[3] 徐杨,宋魁彦.明清家具雕刻工艺探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7(6).

[4] 梁国飞.明清家具雕刻装饰文化[J].艺术市场,2007(7).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9篇

竹刻是书、诗、画、印的结晶艺术。《嘉定县志》中有一段评价竹刻的文字,是这样记载的:“竹刻为艺术上精品……其为它处所不能媲美者,则为刀法……名曰行刀[1]。”它具有国画、书法的笔墨气韵,又工细精致,轻逸生动,引人入胜,年代越久,色泽越润。使用传统竹刻手法雕刻出的笔筒、臂搁、扇骨等器物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经常抚玩摩挲,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温润,色泽近似琥珀,同时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传统竹刻以它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传统竹刻手工制作与现代机械加工工具的比较

主要的竹刻手工制作工具有以下几种:毛料造型工具:砍刀、锯子、刮刀;雕刻刀:平口刀、斜口刀;异型刀:圆口刀、三角刀、槽口刀、铲刀。主要的机械加工机器有以下几种:切割机、机械打磨设备、雕刻机。手工与机械加工工具的功能可相互对应。机械切割机与打磨机类似于毛料造型工具,像锯子,刮刀等,能高效完成竹子的粗加工处理。而电脑雕刻机相当于各种类型的雕刻刀,能快捷准确地雕刻出设计好的图案。手工工具多样复杂,创作周期长而机械加工工具单一简单,创作周期短。为适应竹刻的刮、削、切、冲、剔、铲、平等多变化多表现的手法,手工竹刻工具尤其是雕刻用刀具种类繁多,传统竹刻很讲究用刀,雕刻刀以弹簧钢制成,风格不同,用刀也有区别,以留青竹刻为例,用于切边线,用斜口刀;铲去平白处,用平口刀;刻留青部分,用平口、圆口刀;刻划毛发之类,用槽刀。而在现代机械雕刻的过程仅仅是由一台电脑雕刻机来实现的。在竹刻的粗加工过程中,数控切割和机械打磨可有效地提高竹材切割及打磨的效率和质量,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传统手工竹刻制作周期短则半月多则数年,机械竹刻的制作周期则只要几个小时或几天。手工工具对比机械加工工具在竹刻生产效率上的优劣势。手工竹刻工具的制作原理简单,成本低廉,手工切割灵活方便,充分发挥竹刻创作者的智慧与灵感,但手工切割质量差、尺寸误差大、材料浪费大、后续加工工作量大,同时劳动条件恶劣,同一时期同一竹刻制作者只能完成单件作品,生产效率低下。数控切割相对手动切割来说,可有效地提高竹材切割的效率、切割质量,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在打磨的方法中,手工用各种型号的砂纸打磨,虽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质量不稳定。机械打磨效率高、质量好,劳动强度低,应用广泛,效果稳定,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不如手工打磨灵活多变。人工雕刻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雕刻错误,原稿不错,手工雕刻时一刀失误,整个作品就有缺陷了。机械雕刻具有高效快捷、精准、清晰的特点,方便竹刻的批量化生产及普及。但对比手工雕刻,雕刻机也有其局限性,复杂题材的作品以及需要表现丰富艺术人文内涵的雕刻,深浅层次的变化,刀工笔触的流转,形与神的融合,这些都不是机器能完全实现的。

二、传统竹刻手工雕刻法与现代机械雕刻方式的比较

手工竹刻的技法传承千年,追求细致生动,在雕刻方法上很有讲究:有讲求空间立体的圆雕;有介于绘画与雕刻间,在平面基础上雕刻艺术形象的浮雕;所雕的物象低于雕面的水平面的阴刻;在平面的雕面上以阴刻线条造型,与绘画中白描相似的线刻;雕透镂空贯通的透雕等。现代机械雕刻方式有切割雕刻、凹模雕刻与凸磨雕刻三种。手工雕刻法与机械雕刻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切割雕刻类似于手工雕刻中的线刻,是利用切割方式在竹材表面加工出要求的图案,具体就是先将图案以线条形式表现,再用激光切割出线条,从而得到用切割线条表现的图案。凹模雕刻类似于手工雕刻中的阴刻,所雕物象低于基准面,对图案部分进行切除加工,而对图案的部分保留竹质材料表面原样不动。凸模雕刻与手工雕刻中的浮雕相似,这种雕刻加工形式只切除图案的材料,且各点处切除力度相同,而对图案本身材料保留不切除。这种雕刻方法适于文字、图形轮廓等的表达[2]。手工雕刻与机械雕刻在细节的处理上有很大差异。机械切割雕刻出的线条粗细均匀,深浅一致,看上去整齐规律,但不如手工雕刻出的线条有刀触深浅的变化,少了流动感。手工浮雕是在雕刻前先将画稿贴在刻板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的,机械凸模雕刻则是将图案输入电脑后控制机器雕刻的。手工浮雕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而机械凸模雕刻的划分没有如此讲究。手工雕刻往往因形造式,手法灵活,尤其在雕刻形状不太规则的部位时,这种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因而雕出来的图像也都活灵活现,人物、动物的表情、神态生动自然,不会感觉呆板凝滞。对于形状比较规矩的物体,手工雕也讲究阴阳明显,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舒展。在横平竖直,线条拐角,以及有规矩的回纹、万纹、花瓣之中,总会有那么点的缺陷,虽然手工雕刻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但这也正是手工雕的魅力所在。机器雕刻的深浅全由电脑事先输入的数据控制,则非常规矩,横平竖直,线条的粗细一致,深浅一致,每颗云珠都一模一样,每个花瓣都一模一样,在技法的表现形式上就略显单调,表现的人物、动物的表情动作也比较生硬、呆滞。

三、传统竹刻手工制作与现代机械加工的一般程序的比较

竹刻手工制作的一般程序:选材—煮竹—凉竹—修竹、整形—上稿、描图—刻竹—打磨—上油—作品保护;竹刻机械加工的一般程序:选材—干燥、去青—开剖、蒸煮—炭化—定形—精刨、砂光—覆膜、雕刻[4]。手工制作与机械加工的一般程序有很多相似处。都需要经过竹材的筛选、竹子的粗加工处理、创作前的整形、作品题材的绘制及雕刻等主要程序。每个程序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很相近。机械竹刻作品的加工程序一定程度上参照了手工制作的一般流程,只是简化了在机械雕刻中作用不大或效果不明显的部分工序,使得雕刻过程看上去更为简洁现代化。手工加工较机械加工过程繁琐复杂、严谨讲究,制作时间长。无锡竹刻手工取材要求高,一般是竹龄在五年以上的阴山竹,表面不能有任何的斑点和损坏,雕刻者在原材基础上进行雕刻创作;机器雕刻一般选用的是三年竹龄的毛竹。手工制作的防蛀、防霉处理是蒸煮后晾干,机械加工方式中除了蒸煮还可用炭化代替,它除去了竹材中的营养物质,防蛀防霉效果更好。在修竹,整形过程中,手工制作是先将竹材制成各种形状的物件,再用砂纸将其侧面和内面打磨光滑,保留了材料原来的部分形态;机械加工则是将蒸煮或炭化后的竹筒捞出并定形成平竹片后进行精刨砂光[3]。为了方便机械雕刻,材料以片状形式呈现。手工刻竹过程中,是先粗处理后深处理和细雕,以不同的刀具根据要表现的内容细细雕琢的;而机械雕刻是将电脑制作的图案输入雕刻软件后,对设计图稿进行数字编辑,把艺术家的想法通过电脑控制机器雕刻来实现的。手工打磨需备好不同型号的砂纸,在打磨时按花鸟人物的条纹打磨,先粗打后细打,打磨出骨骼般细腻光滑的效果来;机械打磨在拐弯和精细处不如手工打磨那么有技巧,有些地方打磨不到,比较适合表面平整竹刻作品的打磨。手工竹刻加工的优势在于雕刻创作者们可以因材施艺,结合原材的形体进行创作,艺术雕刻者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腐朽为神奇,斟酌每件作品原材的特点后赋予其不同的灵魂。机械加工的对象多以平面板材为主,或是规则几何形状的竹材,一来方便固定,二来不会出现计算以外的错误,较为局限,一般单件器物雕刻花费的成本会比较高,适合批量生产。机械雕刻对于图形化,图案化,规律性强的设计,有着天然的优势,是手工无法企及的,精确性、细致性、规范性都是机械雕刻的优点,但刻板、简单、层次感差的缺陷也十分明显。

四、传统竹刻手工艺与现代机械雕刻艺术审美的比较

传统竹刻与现代机械雕刻的题材有些微不同。前者具有中国画中线条的弹性和动势,受绘画书法影响,题材内容多为文字、山水、花鸟等。而机械竹刻的题材多为吉祥寓意的图案与文字。传统竹刻手工艺与现代机械雕刻在造型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传统竹刻手工艺:质朴淡雅,没有对竹子进行过多的处理,主要体现艺人精湛的工艺和艺术修养;水墨情怀,通过铲刮过的竹子表层青筠与第一层竹肌间色泽的微妙对比,尽可能地来表现中国写意画水墨淋漓和墨分五色的特有韵味;变化多端,造型上留给艺人很多发挥想象的空间;精巧细致,对实物的塑造入木三分。现代机械雕刻:规矩工整,对竹子的形状进行了几何化的切割处理,表现出机械雕刻的精准细致;均匀和谐,机械加工的艺术审美体现在电脑数据的输入及图案的设计部分,输出的雕刻精密准确,雕刻的线条深浅粗细均匀到位,在空间及刀工变化的表现上虽不如手工雕刻来得灵活生动,但也有其理性化特点。不过对比手工雕刻,机械雕刻在精神审美高度的实现上还是略逊一筹。传统竹刻手工艺的形式美感表现是全方位的,多种雕刻手法的巧妙结合,塑造出难度较大的形式造型,富层次美感。手工竹刻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精神性,创作者把情感融于其中,每个局部都成为了情感的化身,使得作品更有意蕴,更耐人寻味。但手工竹刻在造型题材方面仍过于追求传统,涉及的领域较少。创作者应该在保留其原有文化精神深度的基础上发扬雕刻者的创造性,鼓励个性风格的多样化,在题材上融入较易被现代社会接受的元素,增加自身造血功能,结合先进机械加工技术承担部分不影响作品精神高度及审美的工作,使传统竹刻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生生不息地传承发扬下去。

五、传统竹刻手工艺与现代机械雕刻工艺的应用与发展

传统竹刻工艺与机械雕刻工艺的应用。传统的竹刻器按功能主要分为实用器和陈设摆件,实用器以文房用品最常见,如笔筒、臂搁、洗、印章等,其次是杯、壶、盒、炉、香筒等日常用具。摆件主要是人物、动植物题材的圆雕作品。传统竹刻作品流传至今大多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多被文物爱好者收藏及观赏,功能以装饰为主。现代机械雕刻工艺应用广泛,小至带有特定寓意的装饰挂件,大至室内外建筑的陈设雕刻,都有它的影子。传统手工竹刻产出少价值高而现代机械雕刻产出多价值低。由于竹刻纯手工技术掌握在少数传承者手中,产出少,价格高,作品多为竹刻爱好者或者内行人士所购买并收藏,不利于竹刻的推广,只会小规模产出,纯手工制作的竹刻产品有的是雕刻者在与购买者充分交流后,按照他的要求去定制的,产品的功能也较为固定传统,像笔筒、插屏、座屏扇骨等。机械雕刻虽然实现了竹刻产品的批量生产与推广,但较易复制生产,雕刻表现又不如手工来得多变有层次,少了精神层面的文墨味与灵动感,无法拥有手工竹刻的艺术地位及价值,降低了竹刻产品的整体档次。

比较传统手工竹刻与现代机械雕刻的优劣:手工的优势是节奏感和灵动性强,取决于雕刻者的艺术水平和修养,对于自然的无规则的形态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情绪化、个性化、肌理感、流动感、随意性都是手工的特点;劣势是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生产周期长,产业相对传统,不利于推广。机械加工则是通过相关的软件,对设计图案进行处理,把创作者的想法通过机械雕刻来实现,对于图形化,图案化,规律性强的设计,有着天然的优势,如电脑的精确性、理性、细致性、规范性都是机械雕刻的优点,简单的操作,短周期的生产流程使得它可以批量化生产,这是手工无法企及的,但刻板、简单、层次感差在电脑软件的雕刻中也十分明显,少了很多手工创作带来的艺术审美体验。所以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用手工还是用电脑,其实都取决于设计本身。

现代雕刻艺术范文第10篇

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的艺术特色

沧县的镂空木雕刻壁饰艺术约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明清是空前发展的时期。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是历代木雕刻艺人辛勤劳动和艺术创作的结果。它是众多木雕刻艺术中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通透、立体、真实的视觉效果,镂空层次一般在两层以上,真实感很强,在较小的体积中,表现出栩栩如生的立体写实景象。当代沧县木雕刻已经基本脱离了建筑需求,多为生活环境装饰性的壁挂或屏风等,是悬挂的壁饰、陈列的饰品,为纯观赏性、起装饰作用的独立艺术作品。可根据环境和物品的需要进行搭配配置,起到装点与美化环境的效果,并且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属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范畴。沧县镂空木雕刻将传统手工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注重表现时代特征,反映百姓生活,表现题材内容广泛,创作出了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作品,是精致的民间技艺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在历代木雕刻艺人传承和发展基础上,对传统镂空木雕刻艺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作品无论从构图、选材,还是厚度、雕刻技艺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他地方的镂空木雕刻艺术多以圆雕和浮雕为主,镂空雕刻少且材料薄,而沧县镂空木雕刻料厚,立体感、层次感强,厚度是普通透雕的10-20倍;构图多以传统国画创作的形式来表现主题,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从人物故事到动植物,从日常生活到自然界,范围广泛,尤其是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利用木材的纹理,把握原物质的生长形态从中凸显其美的特性,从中努力体现技艺与木料的完美结合。作品在技艺上雕刻精细,形象简洁概括,充分体现原料美。创作出的作品构思巧妙,深刻内涵,创作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能明显反映作者审美观和技艺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镂空木雕刻壁挂艺术风格。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一般从构思到创作等都为同一人完成,创作者又兼制作者,能将作品的思想充分表现。每件作品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观察力,并且能够紧随时代步伐,体现时代气息,艺术内涵、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沧县镂空木雕刻为传承百年的高立体、高层次的奢华技艺,一件重量在5斤左右的成品大概需要一百斤的原料才能制成。木雕刻真实的立体感效果是靠其能够包容整个艺术作品的木料为基础。只有足够厚的木料才能制作镂空木雕刻,为体现生动的镂空效果,就要首先去掉多余的木料之后再精雕刻,去的越多效果越好。所以,沧县镂空木雕刻堪称用料最多的工艺,层层镂空,玲珑剔透,是最厚的镂空木雕刻技艺。木雕刻从开始到雕成全部手工雕刻,绝不使用机器,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手工雕刻,且工艺流程复杂、精细,每套工序都有独到之处。深厚的体积和层次使完成的作品豪华气派,雍容华贵。沧县的传统镂空木雕刻技艺已成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得到各个部门的重视。镂空木雕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文化艺术界的关注。

沧县镂空木雕刻的艺术价值

一是从形式和内容上突出个性,彰显风格魅力。沧县镂空木雕刻为多层次镂空雕刻,一般镂空木雕刻三至四层已属不易,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可以精致雕刻出5层到8层的镂空图案,厚度可以达到20厘米以上,使其体积感更强、层次丰富,效果更真实。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对作品设计进行创新,作品与时代相结合,扩大了取材范围,改变了过去仅是传统题材的设计思路,作品题材从传统到现代,题材更加广泛。代表作品《富贵长寿》、《秋园小趣》、《迎奥运五福娃》、《吉祥如意花篮》等(图2、图3),从自然界到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当前社会生活,还将沧州传统武术、杂技艺术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镂空木雕刻作品之中。二是学习传统国画的写意方式,提高艺术层次和格调,突出内涵内容。沧县镂空木雕刻采用与国画相结合的方法,在继承传统镂空木雕刻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以写意的方式表达主题内容,注重“神似”的表现方法的探索。在表现上借鉴传统国画的布局和手法,不惜留出大量“空白”,突出主题形象,使作品给人以豪放高雅的感觉。因为有大量的材料被剔除,作品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加以木雕外凸及多层镂空,创造出了立体国画的形象效果。从具体雕刻的表现上,强调传统技艺的应用,形式上注重写意与工笔画的有机结合。三是追求传统制作方式表现。沧县镂空木雕刻从开始雕刻到制作完成全部为纯手工雕刻。制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全部融入木雕刻的刻制形态之中,将刀法的形态与木材的纹理相结合。镂空木雕刻艺术是根据原材料固有的自然纹理,并与赋予它的人们思想中的品格相结合,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四是满足现代化的新生活环境需求,适用范围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品位和价值,追求趣味性与高格调家居生活环境,追求传统文化形态以彰显人文气质。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盼通过精美的艺术形态予以表达,尤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继承的“和文化”、“福文化”以及吉祥的文化象征,融化为世代传承的艺术形象情景创造。沧县镂空木雕刻的形式、内容、题材都根植于历史与文化的精髓,并努力将这永久的精华延续传承,赋予木雕刻新时代的审美价值。它将当代民族文化魅力发挥到一个新的阶段,努力满足时代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品位,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技艺和现代工艺紧密融合,创作出能够适应当代人生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艺术个性的艺术作品。沧县镂空木雕刻作为传统技艺并没有因时间的变迁而变得陈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典范。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探寻其所经历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与品位的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演进和文化成就,是历代艺人的辛勤劳动的结晶,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上一篇:考古学理论研究范文 下一篇:青少年思想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