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23:19:33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多元视野;本土化;开放性

在多媒体席卷全球的趋势下,音乐的应用已经遍布各个领域。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审美的要求增加,音乐相关的产业日益壮大,其中音乐培训的教师缺口日渐显著。因此,音乐教育不仅能提升全民素质,而且能促进新服务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参照西方。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完备,乐器表现力强,音域范围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传统的音乐理论仍在探索中,乐器的表现能力还有待发挥。相比其他艺术门类,音乐是一个求新和求变要求更强烈的艺术形式。音乐可以包罗万象,只要能给人以愉悦感,任何元素都可以添加。如京剧、山歌等,元素来源的广泛性,让音乐的创新存在无限可能。这样一种开放的艺术形式,对多元文化的视野要求就更迫切。

现行的初级及中级音乐教育模式存在理论不完善、陈旧等问题。音乐技能的训练主要以钢琴等西式乐器为主,存在技能单一,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等毛病。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音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由于音乐教育上对西方模式的偏重,不仅使我们的音乐发展僵化,而且使很多优秀的本土音乐形式失传,这种形势下,开展多元文化视野下本土音乐的研究势在必行。在初、中级的音乐教育上,要积极引导,逐渐形成音乐多元化的理念,在音乐技能的训练上,要不拘一格,百花齐放。音乐是开放的,令人快乐的,令人舒适的,令人感动的。音乐教学也应该别开生面,收放自如。

就目前的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引入多元化,添加本土化元素。

一、音乐理论指导应该更开放,注重中西结合

初、中级别的音乐教育,一般偏重技能训练,对理论要求比较少。但教师在介绍这些理论的概况时,仍旧要有指导思想。主要体现音乐理论不是僵化的,各大文明都有自己的音乐理论。西方音乐理论虽然成熟、文献众多,仍旧有很多需完善的地方。中国音乐理论缺乏,可挖掘的地方有很多。教学时,可重点向学生介绍音乐理论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可不断完善性,激发有音乐理论潜能的学生的兴趣。

二、音乐技能的培训丰富化和本土化

目前的音乐教育技能培训,主要是声乐练习以及对钢琴等乐器的掌握。声乐练习是一项有关生理学等学科的比较客观的技能,需要重复不断地坚持练习,练习的曲目也是由易到难。整个学习过程整体上是比较枯燥的。在多元视野下,应该增加更多的练习曲目,国内的、国外的以及本土民间的,如,《茉莉花》《唱山歌》等,本土的喜闻乐见的歌曲的增多,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乐器技能培训的选择上,应该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音乐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演奏得当,任何乐器都能创造出美妙的旋律。中国的传统乐器各式各样,有很多在独奏上能与国外主流乐器媲美,如二胡、笛子等,另外还有很多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民族乐器,如马头琴、腰鼓等。中国本土音乐的挖掘性极强,跟这许多不同种类的乐器密切相关。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乐器技能掌握的广博度,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成为综合性音乐人才。

三、音乐审美的本土化

音乐审美是一项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的活动。很多经典曲目是大家都共同接受的,美感度较高的音乐典范,如《土耳其进行曲》《命运交响曲》等。但个人的喜好不同,审美又极富私人化。扩大音乐的接触面,了解旋律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国的本土音乐很多是极富私人感情表达的,但美感又极高的曲目,如《步步高》《二泉映月》等古典名曲。另外,散落在民间的少数民族歌曲,更是数不清,在课堂上引入这些本土的音乐,对学生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四、音乐实践的本土化

素质教育要求知识更贴近时代,更服务于现实。校外课堂的开展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加以实践。传统的实践主要是以歌曲表演、交响乐或歌剧欣赏为主。这些节目通常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获取,了解的途径比较多。素质教育的校外课堂,可深入民间音乐活跃的地方,去了解本土音乐的历史,感受特定环境下,有特别表现力的音乐形式的形成过程。去向本土的音乐艺人学习,并将其元素活用到主流音乐中。

五、音乐课堂教学的本土化

音乐课堂有音乐的旋律才能称之为音乐课堂,对于学生来讲,最熟悉的莫过于当地的山歌或者号子,例如,我们家乡的海门山歌《淘米谣》,这首带有吴语味道的淘米谣通过轻快、悦耳的节奏反映了我们沿海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再如《隔滨看见野花红》《小阿姐看中摇船郎》等,歌声清纯甜美,学生在悠扬婉转而熟悉的曲调中感受轻快的民族生活,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在音符之间感受生活的真实、亲切,这样更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深入了解,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音乐是一个需要持续创新的领域。其理论的变化性,技能的更新速度都比较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就可以作出优美的旋律。音乐知识如同音乐本身一样,也是流动的。音乐教育除了需要基本功,更需要别具一格的创新能力,多元视角下的本土化教育,给音乐教育添加了更多知识性、趣味性的元素,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孟惊雷.西方音乐学构架对我国音乐理论教育的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2007(07).

[2]衡蓉蓉.以审美为核心与多元文化视野[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04).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篇2

音乐是艺术,音乐文化是音乐的精炼化。音乐文化在时代中洗礼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性。音乐文化将音乐艺术变成更为形态化的概念,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文化的内容丰富,包括各种音乐形式,并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音乐教育,是指将音乐知识、音乐文化、音乐内涵传递给受教育者而进行的传递过程。其中,音乐教育从属于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存在的形态和发展趋势必然受到音乐文化的制约。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多元的、相互渗透的。音乐文化是进行音乐教育的载体,而音乐教育是对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离开音乐文化,就失去了内容和作用;音乐文化离开音乐教育,那么音乐就没有未来,因为再也没有比音乐教育更合适的方式来传承音乐文化。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特点

在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的总目标,指出要“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在《标准》中所阐释的,凸显了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多元性、民族性、时代性。多元性是在多元文化上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文化产生的音乐有不同的特点,音乐文化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更加种类丰富的音乐,并精炼为一定的教育形态。民族性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生活风俗、民族风情,更有着不同的音乐。时代性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另一特征。不同时代,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同的面貌,人们的追求、信仰、爱好都会有所变化。是人创造出音乐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状态,音乐更是如此。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最为生动的存在便是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劳动中,劳动人民会喊几声号子;在工作中,工作者会听一点音乐放松;在娱乐中,人们会去KTV唱唱歌。因此,音乐教育可是渗透式的,就通过环境的熏陶、民间的活动、社会文化宣传等,都可以来传递音乐。然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仅仅通过渗透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传授到民族音乐最为重要的技能、经验、内涵等。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将最为精华的民族音乐文化系统地传递给学习者,这种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具体来说有着较为多样的途径,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能够帮助学习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得系统知识。这些系统知识,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直接保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系统性,还保证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保留自身稳定风格。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传承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应该有所选择的。具体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教育内容应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与学习者的需求。如果教学内容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就很难被人们所接受,更别提未来的发展了。那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就所选择的应该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最珍贵、最重要的内容,要是能够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特战和内涵的内容。音乐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更是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更是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一个保证!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丰富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产生、变化、保留、发展是永不停歇的构成,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音乐文化产生。音乐教育传播着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让文化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间流动与融合。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所背负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传播这么简单,而是在传播过程中促进者音乐文化的内容系统化、信息更正等,最终实现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音乐教育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这一活动时,他们之间的差异决定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有所不同,让音乐文化并不是一种复制,而是一个创造,衍生出更多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等,赋予了音乐文化新的内涵。音乐文化始终处于传承与变迁的过程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促进音乐文化进一步融合与创造,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增强音乐文化的活力,从而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因此,在多元化音乐教育中,需要更好地发挥传承作用,有效合理地借鉴和传播各类音乐文化,实现真正发挥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本民族音乐文化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事物发展中,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基础。就如同高楼建立必须要有坚实的地基,不然就会坍塌。同理,民族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中,需要以优质的音乐教育为基础,才能发展得更好。优质的音乐教育中,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音乐情怀,还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包含的民族特性,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更为深刻的音乐认同,并为他们未来的创造打下了基础。尽管民族音乐文化的当务之急是继承,但要想在有更好的未来,就必须做好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篇3

(一)加强基础音乐教育机制的创新多元文化音乐理论突破传统以欧洲的音乐为中心的音乐理论音,音乐的教育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并且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会引发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以及改革,从音乐教育的根本上来改变其格局以及面貌,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实现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二)提升跨文化的音乐能力跨越文化的能力是指对本民族以及本民族以外的其他音乐文化都有一定的理解,有不同的感受以及认识,通过各种不同的文化和各国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建立起充实和和谐的关系,推进各国之间的发展。(三)开阔音乐文化的视野,树立全球性的文化音乐观学习多元文化音乐,了解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渊源以及精粹,探索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形成及其的内涵,同时还可以培养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意识,开阔音乐文化的视野,树立全球性的文化音乐观。(四)加强对音乐教师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因多元文化的音乐能力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因而要培养教师音乐文化的互动意识,培养音乐教师的多元文化能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先是培养音乐教师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能力,再实施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其次是政府组织培训,对音乐教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进行培训,还要对其音乐教育的资格进行认证,还可以准备一系列专题的研讨会。最后还应该鼓励音乐教师强化多元文化音乐。(五)打破二元论的文化理论,构建多元论的文化理论现在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已经不再是个别的文化现象,而是世界的音乐教育趋势。多元论是世界的音乐教育以及世界教育理念上的重要改变,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于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我们不仅限对其的概念理解,还应该从音乐文化产生到发展这一过程深入进行探究。人类在进化人类的文化也必然在进化而音乐活动是每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生命个,理解其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意义,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感受其文化价值,尊重前人的劳动成果。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多元文化音乐的价值观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抛开了传统的音乐理论把多元文化音乐理论作为了音乐的核心理论,树立多元文化音乐的价值观和视野,学习以及吸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尊重其音乐文化,使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能够共存以及共融。(二)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1.立足本土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音乐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立足于本土的音乐文化则是民族意识的体现。培养民族意识,有利于传承本土的音乐文化,将其发展下去,还有利于与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沟通,同时还可以加深对本土的民族音乐的理解,吸取其它音乐文化的精髓,丰富自身文化,所以树立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理念,推动其发展时,首先要立足本土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发扬本土的音乐文化。2.吸收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表现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也能够引进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因世界音乐文化的不同,五彩缤纷,所以要想开展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活动,就要提倡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以及接纳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立足于根本,挖掘以及发展本土音乐文化的特色,引入外来音乐文化,吸收、理解以及学习其它的音乐文化,探索出符合我国的多元文化音乐特色的教育体系。(三)建立多元文化音乐的课程体制建立多元文化音乐的课程体制,增设多元文化的音乐课,这不仅仅是欣赏不同的音乐文化,也是构建世界教育课程总体系。实施多元文化音乐的课程,不是设立一种学科,也不是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已有的课程中去,而是将各种音乐文化精华或者是特色融入到已有的课程中去,以此来反映音乐文化观点,培养学生的认知以及情感等方面能力以及态度。所以在建立多元文化音乐的课程体制时,要根据地区的教育情况来建立合理的课程体制。(四)培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多元文化音乐的知识以及价值观,这是对一个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学校还可以组织多元文化或者音乐教育类的培训,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于各国音乐文化的教育合作和交流,拓展视野。同时学校还应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这样教师们在学习本土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及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时,还能够拓宽以及加强对于到国外去学习的派遣,以及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或者导师来我国讲学。

三、结语

总之,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只有立足于本土,借鉴世界的音乐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树立多元文化音乐理念以及价值观,构建教育课程,丰富教育的资源,改进教学的方法、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实现有机渗透,保护不同的音乐文化,加强交流,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的音乐文化这个大家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国内外 多元文化 音乐教育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随着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全球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多元文化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热点,多元文化教育也日益普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也就势在必行了。

世界上有众多民族,由于居住地域、社会环境、生活习俗等的不同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所谓“文化”,指的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通过一代代习得与传递而形成并流传开来”。也就是说,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它包括许多方面,如学术思想、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民族文化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共同性,即为民族各分子所共同拥有;一是延续性,即随民族之演进而绵延不断。我们可以说,文化表现出了“一个社会的行为和物质特征”,它是“赋予一个社会以独特本质的那些因素的集合体” 。因此,我们的星球在有记载的历史以前就具有多种文化,世界上的文化一直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跨文化性或多元文化主义(interculturality/multiculturalism)意指超越多种文化的同化和消极的共存,就是不仅要了解自己所处社会民族的文化,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还要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因为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各个现代国家都必须不同程度地面临多元文化现象。

多元文化如同多元文化教育一样,学术界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分歧。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基本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共同指导原则。“世界各文化的音乐,不论从个体还是从整体来看,都应该在广义的音乐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二、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以来,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文化人类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在音乐教育中本民族音乐文化和本社会的多元文化音乐状况,并放眼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无论是发达国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深入,还是发展中国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兴起,都使世界音乐多样化和平等性的理念更深入人心。在这里笔者先对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代表国家进行简要介绍。

1.美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美国对多元文化教育包括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特别重视,是一个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推行得很早的国家。研究美国的历史,可以给我们在多元文化发展方面给予很多启示。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官方、社会和学术界的共同认可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至关重要,这是由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因此,美国的多元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性、前沿性,在政策实施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理念是代表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国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生诸多变化。从最初学习德国传统音乐到接受北欧、中欧民歌和黑人、土著歌曲及东南欧和东亚歌曲,后来又加强对拉丁美洲音乐的学习。从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能看到社会背景与一切的教育目标的制定密不可分,这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趋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而摆在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将其有效地实施贯通,推向世界。

2.英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英国学生应该能够用各种风格和形式的音乐来表演和欣赏不同时代文化,学校音乐教育以何为主,要看音乐的发源地在哪里。由于英国“二战”之后的情况变化,大量人力需要帮助建设,西洋音乐需要鼓励,这种社会文化构成的发生变化使人们意识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音乐课程当中加入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其他一些地区的音乐,无论是音乐师范教育,还是中小学校,世界音乐的培训都已纳入教学内容。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地把欧洲古典主义传统教育纳入学校开设的课程之中,如非洲、加勒比、印度尼西亚等。面对这些一直以传统教育为主的国家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教育发展的必要选择。这些传统是社会的、发展的、交流的,是面向未来的 。

3.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澳大利亚是由移民建立起的国家,它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英、德、澳大利亚等西欧国家有所不同。他们的音乐形态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特有的历史发展情况,原先这些国家住着许多土著民族和大量移民,这种文化迫使他们的政府选择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式来传承音乐。英国影响它的音乐教育很大,政府的政策也随着别的国家从同化向多元文化方向的转变。在澳大利亚的音乐师范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音乐在另一种背景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让学生了解如何理解音乐,这里的音乐是在向多元文化方向发展。学习和理解在这里显得至关重要,学习西欧各国的音乐文化,结合本国历史发展的特殊个性,理解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音乐现状。学生要真正地理解音乐,就要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创作意图和表现内涵等方面着手,感知音乐,欣赏音乐,这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4.日本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日本从自身社会的变化和情况出发,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在保存民族意识的同时,也试图把亚洲音乐教育观念与西方音乐媒介合并,他们认为亚洲传统音乐是国家的财富,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古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当代日本两大文化价值体系,在他们的音乐教育和音乐研究中,既要继承也要传扬。高度重视欧洲艺术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音乐传承。亚洲传统音乐需要在音乐师范教育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予以实施。日本音乐教育试图将西方与亚洲文化结合一起,并结合本民族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本民族传统和习惯的音乐教育方法。

综合看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发达国家,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状出发,非常重视多元文化对音乐教育的深刻影响。多元文化的发展程度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底蕴并预示未来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国家都试图结合本民族的实际情况,总结以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高全民族多元文化的教育意识,调整自身的音乐教育结构,寻找一条健康而有效的多元文化发展之路。音乐教育者开始试图寻找将传统音乐引入课堂的途径,在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他们正努力摆脱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造成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滞缓的殖民音乐教育结构,开始重新重视自己的本土音乐和口传心授的传统。由于这些国家本身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许多欧洲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形态,音乐被认为是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这些国家开始意识到自己本身具有的丰厚音乐财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该朝着更高级、更先进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历史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厚而又独特的文化个性要结合本民族实际特点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音乐教育体系。全盘照搬固然是不合适,因此开创一条适合本民族发展的多元文化音乐道路势在必行。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是在清朝末年以后,由于历史上、政治上的诸多原因,几千年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再加上中国的地域广阔性,这种地域性的巨大差异使着音乐文化带着丰厚的积淀和独特的个性。各地区的民族众多,差异巨大,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多元文化音乐宝库。西洋艺术音乐在近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的音乐教育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西方化的倾向,参考西方学校教育模式,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中国的学校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从基础课程设置到高级理论实践,西方艺术音乐教育体系所占比重很大。这种来自西方的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为重,为培养西方艺术音乐人才而设置的。经过这样教学内容系统训练的中国学生必然在审美形态上会以西方音乐的艺术评价标准来规范自己。这种完全西洋古典音乐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音乐在内的所有音乐形态,忽视了中国本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这对中国音乐教育来说不太合理,西方艺术音乐的标准不能用来衡量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音乐与西方艺术音乐在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体系,而应该从本国国情、从中国本民族音乐出发进行教学,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待中国音乐教育,了解异文化音乐,通过长期的收集、比较和研究,从整体上形成合力,建立起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政策中,我们也看到了多元文化的倾向。《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在课程设置上,讲授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中国音乐文化自古就有融合异文化音乐而发展的传统,盛唐时的音乐繁荣发展就是典型例证。因此,重视自身母语教学,兼具世界眼光关注异文化音乐,是推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当前中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具体实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

四、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篇5

一、学前专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育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幼儿园老师大部分是通过幼儿师范学校以及一些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为我国的幼教事业给予了一定的贡献。可是,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的需求也逐渐提升,过去一些幼儿教育师范学院或其它一些院校都已升等成本科,抑或同其它高校结合,升为本科。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学院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符合社会全新的变化及新的教育形式。

1.学生的来源

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通过调研发现,有些源自于高考的文科生,有些源自于幼师或者其它应届毕业生。可是,因为有些是普通高考的文科应届生,而这些应届生大多文化程度高过音乐,几乎没有音乐水平和乐理知识,更加不懂得乐器的弹奏,大致都处在零起点上,有些虽会唱歌,可是全凭个人喜好,并不懂基本的谱曲。可是幼儿教师却并非如此,他们在幼儿园和孩子一同唱歌、跳舞,具有一定的音乐功底,对于音乐方面的简单知识及技巧都有所掌握。

2.设定课程的差别

当前,所有高校在对课程设置方面区别较大,教师的教材也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在四年级进行课程设定。对象大多是幼儿园的一线老师。可是,当前有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各有不同,长期使用中专一类的管理模式,课时较少,将钢琴、唱歌、跳舞等必修课程,将高校的教学规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及教学实践课均自行设计,同其它高校无明显差别,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没有清晰的规定。

3.音乐教材无法统一

当前,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编排都是将音乐教育的理论及教材作为根本,音乐教学方面有关技巧类的都通过授课老师进行编排,设计音乐教材。并且,学前音乐教学由于被音乐专业以及音乐学院所影响,使得将教学中的知识以及掌握技能的能力使用到实践当中成为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此才能更加有利于建立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多元化的理论依据

1.以幼儿为主体,加强幼儿发展可持续的培养

新形势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加强幼儿的全面发展及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别。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幼儿园或托幼机构,所以,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上,不仅要满足专业的实际需求,还要通过专业的要求及特点为根据。由于教育理念的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应当转变以往观念的束缚。在音乐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将终身教育作为原则,让学生建立不断学习的概念,在稳固的专业基础及技能教育方面建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体现专业特征,对音乐课程的综合性进行考量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创建,要符合专业需求。多元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可以将幼儿保育及学前教育的工作做好,还可以进行班级管理、幼儿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所以,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同音乐专业教学的内容有所差别。在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要同实际需求相融合,让知识结构得以优化。音乐学习应当体现出专业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并且也要将专业课程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融入到音乐课程里,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音乐课程的意义,建立正确的音乐学习理念,努力实现同其它艺术课程相结合,体现课程综合协调的能力。

3.理论课程同实践课程的协调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而言,学习知识理论、训练技能、实践操作等都十分重要,因此,要令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技能与知识相结合。并且,抛却课堂教学的显性课程教育,还要具备隐性课程的功能。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所有同音乐相关的活动都能够当作音乐教学的方法进行学习。音乐课程多元化的创建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连,可以通过不同方面、运用不同方法来进行学前音乐教育。

三、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的实施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活动应当展现出多元文化的内容联系

在目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已经具有多元文化的体现,初步接触多元化,可以体会到生活里的美,启发审美乐趣。可是在音乐教育课程中,课程内容及多元文化通常会被分隔为两个内容。所以,将多元文化的理念融汇在音乐教育课程当中,在音乐活动力展现出多元文化的理念,显得尤为关键。

(二)中西文化应当在学前音乐教育课程中获得体现

1.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的问题

通过对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察,发觉同国情有关的具备民族特点的音乐类型,大多会变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心。虽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为多元化,可是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国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中应当加强民族音乐的教学。

2.弘扬世界音乐文化

欧洲传统经验音乐作为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学习欧洲经典音乐成为了学习西方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对幼儿音乐素养的整体发展非常关键,所以,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向可以发现,将欧洲中心论打破,并非是要将欧洲的音乐丢弃,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到,欧洲音乐并非唯一崇高的,全球还有很多音乐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针对欧洲经典音乐来讲,它也应当包含在多元文化里。欧洲经典音乐在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并且其他国家的音乐也应当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出来。

(三)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顺利完成的保障

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的实施保障大多需要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因素:

1.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归入到学前音乐教育方面;

2.关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教材内容,应当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要求随时更新;

3.幼儿园老师应当具有执行、适应、完成等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能力。

针对幼儿园老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教育能力的建立,可以从两点入手。第一点,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传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为其提供更多能够同多元文化音乐接触的机会,扩大多元文化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尽量拥有多元文化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第二点,强化在职幼儿园老师的培训。并且,各个幼儿园之间也应创建和完善同多元音乐文化相关的资料,激励老师掌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形势,积极创建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学的特点。

四、结束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多元化 音乐教育 教育理念

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上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国家兴起,经过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已成为西方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逐渐引起我国音乐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实践研究。很多高校音乐理论工作者和音乐教师主张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指导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并改革现有的音乐课内容及组成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课在内容上还是以西方音乐特别是欧洲音乐为主,如西方的乐理,美声唱法,和声学,视唱练耳,钢琴等内容为主,而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内容少,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音乐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教育内容更少。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首先要加强对我国音乐的教育,“赞赏其它种族是终生的发展过程,而起点是正确的自我民族意识”热爱本民族才能谈到尊重和赞赏其它民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因此,在高校音乐课中要合理安排中国音乐在教学中的比例;要增加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开设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等讲座。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们更多的了解中国音乐文化,进而达到正确认识和赞赏中国文化的目的。目前我国高校已开设《世界音乐》的仅限于少数音乐院校。普通高校可以开设《世界音乐》使学生在了解欧洲音乐的同时了解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到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及收集有关世界民族音乐的音像资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应定期进行师资培训,改变我国图书,音响出版公司,大量出版和重复出版西欧作曲家作品的现象,使之出版世界民族音乐的图书,音乐资料,这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教材中加入世界民族文化背景的介绍,其中也包括中国民族作品的文化背景介绍。在音乐教育重要加入现代作品,流行音乐。所谓多元化就是应该把现有的音乐类别样式都关照到,是现代音乐,尤其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现代音乐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学生接受能力的逐步提高,可以逐步增加。

总之,我国在发展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同时要看清楚我国的特殊形式与国情,要最终达到世界音乐多元化那我们必须先发扬本国自身的音乐多元化,然后再致力于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这样我国才能在世界音乐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基本素质教育,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中,艺术及艺术作品的激发与启迪作用功不可没。音乐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劳动生活而产生的,也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劳动生活而发展,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最强大的也是最有效的。世界文化包含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包含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又是音乐文化的核心。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反欧洲中心以及多元化音乐文化。通过音乐了解人类的生存状态,研究全球的音乐文化,超越单一的文化环境,达到人类相互了解,尊重和交流的目的。

当前,我国的学术界音乐教育界,正在把目光投向多元文化的基础文化教育,虽然比一些发达国家晚,但是中国实施和发展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呼声日高。新时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悄然掀起一轮新的音乐教育改革,这次教改标志着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时期,是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基础薄,发展很不平衡,同发达国家相比,音乐教育改革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问题:第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投资少,部分领导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高,师资力量不足。第二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领域,未建立起本专业的目标体系和专业特色,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等皆向音乐院校看齐,未能与培养目标融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成为培养中小学音乐老师资力量的真正基地。第三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依然沿袭西方的模式,尽管经过多次努力,教学体制,内容都有多方改进,但音乐专业教育的问题还存在着。更重要的是在处理音乐本身的技术教育和加强音乐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时,极度重视前者而轻视后者。

在理念上树立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思想,必须保持我国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要充分认识中国本身是“多元文化的国家”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音乐课程的设置,音乐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编排,应遵循由近及远,亲疏沟通的原则,为此,借鉴一些前辈的理论,提出了一些设想:

1.基础音乐教育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中,应多采用本地区的与民族语言或方言相结合的音乐资源,使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音乐审美熏陶建立在乡土文化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化的风貌和世界各族音乐文化精髓。

2.高等学校的音乐教学

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分专业音乐和高师音乐教育。在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本科教学中,除开设民间音乐课程之外,还应开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课程。高师音乐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应当依据中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多元文化价值观来制定调整课程结构,大力加强中国民族音乐,特别是少是民族音乐教育与世界民族音乐教育。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找出其纯在的弊端。以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的观点来探索构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本土音乐所处的地位,具有的意义和应发挥的作用,是跨世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大趋势下应予以极大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篇7

1.“双重乐感”的提出“双重乐感”一词是由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这一理论在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教育研究中已开始应用并得到大力推广。在国内,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教授在文章《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误区》首次提到“双重乐感”,并将其引至中国音乐教育研究领域。如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完善,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欢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成功将“双重乐感”这一教育理论付诸于实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申报了部级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教育理念已成功地在各高校以及中小学运用与借鉴起来。

2.“双重乐感”教育理论的认识何为“双重乐感”?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身上具备能准确感受与感知两种或多种音乐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各个高校和专业院校,都是以西方大小调体系及课程体系为主,言语比较单一,涉及我们本民族的体系是很有限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审美疲劳,从而对音乐学习的质量和音乐学习的期待下降甚至排斥,更弱化了学生对本国民族音乐习得的能力与兴趣。“双重乐感”理论实践所强调的首要前提就是把本国民族音乐文化乐感的习得作为首位,站在音乐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双重乐感”能力。这一课题的提出,不是崇洋,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对现今音乐教育现状的深思熟虑。

3.“双重乐感“理论的再认识从名称上看,“双重乐感”这个词就是一个关乎“乐感”的,并用“双重”来修饰的心理名词,但加上“双重”这个修饰词,这其中所蕴含的广度和维度却是我们难以估量的。乐感,顾名思义就是对音乐的感知,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与“乐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接近的,但从教育思想的角度看,“双重乐感”能力培养所达到的目的,一方面是各种感知形式的共生,另一方面则是各音乐种类的文化综合。因此,“双重乐感”这一称谓不仅指出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在数量上的“多数”,而且还指出了音乐在质量上的“更多”。

二、落实在多元审美教育中的“双重乐感”

按照中国教育的主流认识,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早在中国古代西周就形成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贵族教育体系,其中的“礼”、“乐”就是关于音乐的审美教育课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他的乐教思想中也体现了对审美教育培养的重视,更对其教育过程与结果简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选自《论语泰伯》),即对人品性的培育不光靠外在的制约,而应该以音乐审美教育来陶冶人的情操,使仁爱成为人的内在自觉需求。古希腊时期的大哲学家柏拉图的音乐理论就提到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音乐,音乐中的语言美、节奏美、旋律美无疑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更好的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审美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将审美教育作为一个独立范畴提出来的是德国大思想家席勒,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人格体系达到尽可能的和谐”,那么,到底什么是审美教育呢?审美教育,就是美感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培养人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即美育。审美教育要表达的是指对人在审美(在感知)中的“武装”和练习,它需要的是真正的原本性和普遍性。在“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中,呼唤的不正是这种“乐感”的原本性和“双重”或者“多重”的普遍性吗?

1.培养受教育者的开放、包容的审美观。双重乐感的核心就是强调体验多元文化上的尊重、欣赏、包容,多元审美教育倡导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开放、包容的审美观。就审美而言,“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好像并没有将美育与音乐直接或者对等起来,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客观认识并能去接受多元民族音乐文化的心态和精神,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价值的相对性。因此,在多元审美教育中引入不同文化的审美材料、善于运用多媒体及各种信息资源、注重综合传统、交叉学科文化的融合以及多元文化社会交际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音乐,它的审美功能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以单纯的审美功能来衡量不同文化中的音乐,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是万万不可行的。音乐总是与不同的文化语境联系起来,要理解其他文化的音乐,应当从不同文化语境和音乐在这种文化中所具备的功能来理解,也就是说我们的审美教育不光承载的是单纯的审美功能,还有不同语境、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审美教育的培养。

2.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双重乐感”理论是在新疆这片多民族共生、共存、文化多样性的热土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除了国家政策的引导与干预,主动自觉的文化态度则是我们认同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基础。换句话说,多元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多元化是我们终将不可回避的事实,在这样的趋势下,文化经过融合、传承、变革将发展得更快速,情况更复杂多变,审美元素也将更加令人眼花缭乱,只有具备自我教育能力、有文化自觉的人们,才能保证自己在多元化的审美世界里不误入歧途。比如,许多年以来,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聚会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能歌善舞的新疆人只要听到节奏感强烈的麦西来甫音乐,不论什么民族,只要在那种欢乐的氛围里,就会不由自主的歌舞起来,其魅力就在于:业余爱好者与强烈的群体体验紧密结合,吸引旁观者成为了参与者,这就是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审美情怀和双重乐感提倡的文化自觉与尊重。

3.培养多元中“和”的理念“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不仅强调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还关注的是音乐文化多样的统一性;而多元审美教育的培养体现得正是多元中“和”的理念。早在孔子的乐教思想中就强调“在音乐审美情感态度中要保持一定的衡量尺度。他在评价《关雎》中讲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和他的这种中正平和、适度有节制的审美态度相一致。双重乐感呼唤的是内心和耳朵的和谐,多元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有正确的价值分析,寻找内心美感的平衡与和谐。例如,流行音乐表现的是个性与情感,张扬一种内心的自由与释放,而古典的西方音乐则表现的是一种相对理性的曲式规则和完美的和声结合,但你能说流行音乐低俗,古典音乐高雅或者流行音乐好听,古典音乐难听吗?曾由台湾超人气美女组合S.H.E演唱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在青少年中风靡一时,便是流行、摇滚、古典混血的全新曲风,充满着久违的古典味,副歌部分又采用了莫扎特知名的第40号交响曲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主题作为副歌的旋律,间奏部分再加上大量管弦乐的烘托,仿佛听到了命运交响曲的感觉,整首歌曲气势恢宏,意境丰富。这不正体现了双重乐感中多元审美的音乐元素完美的结合?多元审美观体现了注重多元与差异的精神,这一点与“双重乐感”理论不谋而合,当然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反省,才能真正领悟多元审美与双重乐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创新。正是这种联系与创新,使得我们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不断焕发出活力生机。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多元文化 高校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传承与发展

“多元文化”的观点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提出的。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多元文化教育乃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视点。多元化与民族化的协同发展也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几点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看法。

一、建立多元化转向的民族音乐教育机制

1994年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在《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确认了世界音乐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文化多元主义,并提倡“音乐教育要最广泛地尊重、吸取和接纳世界各个民族的不同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传统,把音乐教育置身于世界多元主义的范畴之内”。在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为把握和处理好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欧洲音乐与其他国家音乐和形态、技术与文化这几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欧美古典音乐传统在世界音乐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西方音乐一元化”的理念。这种理念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撰写与使用上。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以欧洲音乐课程设置为核心,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的民族性体现不强。在这种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根据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需要进行全新的改革与探索。

二、构建以本土音乐教育为主、世界音乐教育为辅的课程体系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指音乐是一种文化,是民族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它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性,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文化都应该受到尊重并得到传承。中国音乐文化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共构而形成的,自身即是多元音乐文化的结晶并体现出鲜明的多元音乐文化特征。因此,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时,首先要充分保证本土音乐文化(尤其包括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落实,加大对本土音乐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构建本土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

我国具有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特点,音乐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我国目前实行的课程开发原则实行三级课程开发系统:一是国家课程体系,二是地方课程体系,三是校本课程体系。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采用“重基础、强实践”的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艺术实践为基础,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为平台,加强基础训练。同时,采取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和专业任意选修课程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音乐理论能力强、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应用型、复合型音乐人才。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理论教学环节,即通过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以及音乐史论知识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即通过专业指导性模块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专业表演所需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专业素质能力。创业教育环节,即通过创业教育学习及实践,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创新活动,指导学生的创业及创造思维的拓展。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当中,开设有中外音乐史、歌剧表演、音乐美学、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戏曲表演等多元文化音乐课程,使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完全渗透到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中。

三、发挥本地区优势,开发本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

音乐文化是用音乐语言表达人类思想的文化形式,因此必然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要将民族民间音乐采风纳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从视觉、听觉与感官上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风采,从而加强音乐专业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黑龙江大学地处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是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共居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在不断融合、同化、生存繁衍的漫长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姿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鲜明民族风格的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民族交融性,并由此形成了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民族音乐文化。

为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发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学校应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可以组织学院音乐教师和学生每年到省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采风等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对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以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式的角度,从较熟悉的已有的黑龙江民族民间音乐及相关背景材料入手加以研究。从音乐形态学角度研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整体风格,融入本土民族传统音乐元素而形成的综合性民间音乐风格。从音乐地理学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地域属性及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征。从音乐传播的角度研究黑龙江民族民间音乐与山东、河北、俄罗斯等移民祖籍地以及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融和影响,形成本土的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调查研究,能使学生更好地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如民歌的产生、现状、民歌的内容、演唱的形式和风格等,然后把收集整理的音乐素材制成声、像、图组合的多媒体课件和教材,把一些详细的研究性活动过程摄录下来制成光盘并选编在著作、教材中,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传承和发展。

结语

总之,在音乐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下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富有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音乐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艺术殿堂的阶梯,对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552212)

参考文献:

[1]许玮.论多元化视野中的我国民族音乐教育[j].西北师大学报,2001(6).

上一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