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时代的多元表达

时间:2022-09-23 02:08:19

多元时代的多元表达

[摘要]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视听的综合艺术,它融合了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但影视艺术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是这些传统艺术交融后的再生。影视艺术的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当今最具娱乐性和大众化的艺术传播方式。影视艺术除融合了多种不同艺术,产生了多元化表达方式之外,它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影视艺术是踩在科技技术巨人的肩上成长起来的。本文着重从影视本体论、镜头语言、叙事方式等角度讨论了影视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影视艺术;虚拟世界;蒙太奇

在影视艺术的多元表达时代,数字化技术给影视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变革,进度迅速,影响广泛。从广度上来看涉及制作、存储、播出等各个环节,而从深度上来看包括技术、艺术、美学等文化层面。影视艺术的发展将使影视的传统制作技术、传播方式乃至影视观念发生改变。数字科技为影视艺术带来的不仅是特技镜头之类属于表现手段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数字科技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思维正渐渐融入影视艺术的核心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科技促使了影视艺术革命性的发展。

一、影像本体论的革新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理论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环境中产生的。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出现,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把影视推向了生活。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视所张扬的纪实美学,新的创作实践激发了影视理论家对影视的本性进行新的思考。今天,随着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人类想象力的翅膀在技术的帮助下更加丰满,影视的创作早已超出了20世纪40年代的条件限制。在数字技术出现以前,理论家们已经认识到了影像的虚拟性质。意大利影视理论家卡努杜在谈到影视影像时强调:“影视既是艺术,就不只是现实的翻版。”卡努杜在对待影像上更注重人为的创造因素。而非对客观现实的简单翻版与复制。数字技术的运用似乎对影视艺术的假定性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巴赞认为:“影视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我们发现,巴赞的影像本体论与数字技术所创造的虚拟时空相距甚远。数字技术给巴赞的影像本体论所带来的挑战是革命性的。数字技术所创造的虚拟时空似乎可以完全脱离物质现实而存在。演员在扮演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物,导演在编造一个虚假的故事,而观众更是不假思索地沉浸在影视所创造的梦境之中,丝毫不会考虑对银幕现实的认同。

从上述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本体论渐渐接受了虚拟世界创作。尽管数字化技术正在彻底改变影视的历史面目,数字图像不断在银幕上“为所欲为”地挑战人们的视觉极限,但是数字技术所虚拟的视觉“真实”,归根结底,不能超越人们当前所能承受的心理真实。

二、影视艺术中镜头语言的发展

影视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影视语言以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它的演进与影视技术的进步有密切联系。数字化给影视艺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它提供了全新的视觉表现手段,为影视的艺术表现力开拓出新的天地。

1.单个镜头的发展

在影视艺术中,镜头是指摄影机从开机到关机所记录下的一段完整的画面。格里菲斯创造了影视的一整套“蒙太奇”镜头拍摄与组接的艺术表现手法;爱森斯坦等人所形成的蒙太奇学派,发展并完善了镜头组接的蒙太奇语言;米特里认为蒙太奇和长镜头之争只是修辞学之争而非美学之争,从而宣告了经典影视理论的终结。但无论理论之争如何激烈,即使是在现代影视创作之中,镜头始终是构成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单位。镜头的连贯性和确定性一直是毋庸置疑的。

数字技术介入影视制作后,即使表面上呈现为连贯的镜头,也可能不是一次拍出的。数字技术介入影视制作以前,由于技术的局限,很多段落往往需要一组镜头的分切才能完成,这就会对时空的完整统一性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而在现在的影视中,就可以不进行剪辑。通过数字合成等手段,凭借一个完整流畅的运动镜头即可交代清楚,从而保证了时空的统一和更强烈的真实感,运用传统的拍摄技法,超常的运动是不可能完成的。有些完整的单一镜头是由几个分别拍摄的单个镜头用电脑数字化手段组接合成在一起的,只不过看不出剪切痕迹而已。这种流畅的长镜头所营造出的统一的空间感和紧张的现场气氛,满足了观众对视角所展示时空全知性了解的心理期待。

由此,在高科技语境下,镜头的外延扩大了。无论是由摄影机拍摄的还是由计算机制作出来的镜头画面形态,都可以称为影视镜头,而无论一个镜头有多长,调度如何复杂,只要不曾停机不曾剪切,或虽然经过剪切,但剪接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我们就可以将其称为一个完整的“单个镜头”。

2.蒙太奇手法的发展

“蒙太奇”一词来自法语,原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主要包括三层意思,我们这里专指其“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

传统影视可能更多地会采用“蒙太奇”的方式来切分空间,即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示动作,然后剪辑在一起。在一场戏中,通常是在运动发生时间上的短暂的交叉部分来分切镜头,使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内部的运动彼此衔接,而不是完全交代两个运动。这种拍摄方法使现实空间被分切,现实时间被延长了,这几个镜头间的放映时间往往大于实际应有的时间间隔。但是这种按照虚假的时间间隔来进行的拍摄和剪辑,反而会使观众获得一种视觉和心理的真实感,这是因为长期的观影习惯,使观众默许了这种虚假的间隔。类似的场景;传统影视多采用分切镜头的方法来表现。当然现在技术下的“蒙太奇”也借鉴了传统特技中的升格技巧,使动作的时间被延缓了,但时空仍然是连续的。无疑,摒弃和借鉴传统的蒙太奇手法,采用全新的数字技术制作的这个运动长镜头,在影片中产生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和美学意义。

当今影视界全息静动态摄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影视和电视特技的制作中,蒙太奇自身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出现了一些全新的风格化的表现形式。比如用短镜头快速拼接,就是现代影视语言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影视制作中,对镜头的长度虽没有严格的限制,短的一般不会短于2秒,因为观众对画面的接受有一个心理反应的时间,太短的镜头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在剪辑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误差。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广泛使用,后期剪辑的精度也大大提高,逐帧的精确编辑已非难事。在这样技术的支持下,我们看到组成蒙太奇段落的镜头语言长度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镜头的顺序也越来越有随意性。这种现代剪辑方式加大了单位时间内镜头所传递的信息量,同时也是现代人生活节奏、生命状态、审美意识的反映,现代人就是在这样 一种高速、躁动、不安和变幻莫测的节奏之中存在并延续的,快速剪辑构成了现代生活与影视艺术的时代性节奏。

3.运动镜头的发展

运动摄影作为影视艺术所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影视诞生之初就被广泛运用和研究。随着技术发展,摄影器材越来越轻便,摄影运动器材也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使得创作者在摄影机的运动上更为自由,而数字技术的介入又进―步拓宽了运动镜头的表现空间,影视的运动造型的表现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运动镜头数量的增多以及运动形式的丰富构成了现代影视与传统影视在视觉上最明显的区别。运动镜头所创造的形式美感、视觉节奏及其所具有的深刻蕴涵,发掘了影视艺术的无限潜力,也更新了传统的影视运动造型的观念。

数字技术不仅给传统的镜头运动方式增添了新的表现力,也展示了我们所不曾体验或我们的感官和认知能力所不能及的运动,这是当代影视对运动幻象深入刻画的另一种表现。爱因汉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谈到的:“眼睛所能看到的运动速度是介于分针的运动速度和秒针的运动速度之间的。我们看不到分针的运动,但是却能看到秒针的运动。”影视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满足人们视觉上的好奇心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因此从影视诞生以来,无数的影视工作者就致力于利用科技手段和影视技巧来捕捉人眼无法感受到的运动。而在现代影视中,数字技术更是给观众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运动状态。运动镜头所创造的时空幻象,已经超越了视觉表面上的运动和动作,而进入到心理学的、哲学的和世界观的层面上进行表达了。

总之,观众领会能力的根本变化与创作者创新思维的互动作用,蒙太奇取代了对于运动的细致剪辑,影视的节奏变得更快了,影视的声音和画面的蕴涵变得更丰富了。而当代影视中运动镜头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和传统运动镜头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效应。

三、影视艺术中叙事方式的改变

数字技术丰富了影视艺术对时空的表现手法。人类对于逼真影像的探求、对于奇观影像的热衷,驱使影视工作者不断寻找新的表现手段来扩张影视的时空。影视中的“时空穿梭”比起以前,有了更强的时空质感。传统的时空表达方式不仅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也演绎出了更多全新的时空转换手法。影视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表现进入到了一个自由阶段,许多影片都对传统的时空表现发起了挑战。

“影视的观念其实就是影视的时空观念,可以归结为影视导演如何看待影视时空和经验时空的关系问题。”数字技术对于影视本体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将影视的时空特性进行了放大,让影视进入一个高度自由的时空王国。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影视在“时空呈现”与“时空表现”上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对于“时空呈现”,在时空范围、时空质感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真实感。数字技术对影视时空特性的放大,必然导致影视叙事的重构。影视有了新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可能。一方面,传统叙事可能囿于“表现”与“呈现”的能力,转而追求叙事之外的意义探索。影视剧情能够在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里交替展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已经变得随心所欲;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喜欢用幻想或刺激来暂时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和压力,非线性、大容量、快节奏的叙事方式和出人意料的情节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景观影视所带来的娱乐化的观影感受相对于传统的叙事影视而言,更能满足现代人的观影需求。数字技术在观念上影响着影视叙事中对时空的处理,也使我们的审美习惯都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注释:

① 李兴国:《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页。

② 安德列・巴赞著,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5页.

③ 《电影艺术辞典》第199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

④ 张会军:《影像造型的视觉构成》,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 第418页。

⑤ 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参考文献]

[1] 朱强.广播电视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 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 邢虹文.电视与社会[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5]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电影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7] 徐光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简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田文(1987― ),男,安徽合肥人,国家二级导演,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研究方向:电影与电视。

上一篇:摇滚电影《NANA》风靡日本的时代背景探析 下一篇:论台湾新电影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