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范文

时间:2023-11-12 15:39:10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篇1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

一、引言

随着我国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房地产行业初具雏形,到80年代,房地产行业才正式步入历史舞台。从2003—2015年这十几年的发展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房地产行业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2015年后,由于之前开发商疯狂建房,楼市供过于求,政府出台了“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去库存。面临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的现状,房地产商不得不另求出路,多元化概念的出现与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一拍即合,大多数房地产公司为了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纷纷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分散经营风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概念

多元化经营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在《多元化战略》中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进行了研究。他对多元化进行了分类,多元化战略分为水平型、垂直型、同心圆型及混合型四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的学者在其基础上对多元化经营的研究也随之更加丰富和深入,20世纪50年代Penrose提出多元化的资源剩余理论,之后,生命周期理论和风险分散理论也随之诞生。目前,学者对多元化经营的认知归为两类,一类认为多元化会给企业带来积极效应,另一类则认为多元化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的分析基于后者的角度,试图说明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以此追根溯源解决多元化带来的问题。

(二)多元化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1.财务风险定义。财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定义是指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而影响企业支付本息能力的风险,狭义的定义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运营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控或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的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本文站狭义的财务风险角度对恒大多元化经营进行分析探讨。2.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形成机理。本文提及的形成机理有两个,一是范围经济理论,范围经济概念是由美国学者Teece、Panzar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首次使用的,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然而,企业在达到范围经济后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就财务风险角度来看,多元化经营会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资金运转效率低下,如果企业通过负债的形式来进行多元化扩张,就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偿债压力使财务杠杆失衡,另一方面,多元化经营领域选址不当也会造成投资风险,多元化进军陌生领域,很可能面临投资成本有去无回的状况。二是投资组合理论,依据投资组合理论,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多元化在分散企业资源的同时也随之平均了企业的综合风险。但事实上,多元化经营面临较大风险,企业进行非相关多元化、跨界经营等会造成公司资源的浪费,削弱公司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为公司的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三、房地产行业多元化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新兴的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能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趋势明显增强。房地产多元化是时展的趋势,早在2010年前后,就有房企提出多元化转型,2016年随着恒大地产改名恒大集团,在房产界掀起了一股改名浪潮。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百强房企中97%布局了产业多元化战略,据中房网统计,2019年房企500强榜单中,Toop30的企业都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据中商情报网讯,虽在疫情的强压下,2020年房地产行业很快在下半年出现回暖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开始,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维持正值,2020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9492亿元,同比增长6.8%。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多元化对企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多元化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大多数二三梯队的房企发展多元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削弱了原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造成资源浪费、经营混乱等不良后果。2020年以来,银保监系统对房地产金融领域加强监管,8月,中国住建部联合央行召开座谈会,提出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融资监管新规,新规的实施使得大多数房企融资门槛提高。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房企偿债规模约9154亿元,同比增长28.7%,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预计达到12448亿元,同比增长36%。不断攀升的偿债压力使得房地产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房地产多元化经营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期长导致其财务杠杆不断增高,研究房地产多元化的财务风险对稳定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恒大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分析

恒大自上市之初就积极进行多元化的战略布局。恒大集团以房地产业为主,其涉足的产业还包括文化、旅游、保险、健康、体育、农牧、医疗、银行及高科技行业。下面将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三个方面对恒大多元化的财务风险展开分析。

(一)筹资风险分析

筹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筹资时面临的还本付息压力及偿债期限限制,具体指房地产企业为了自身经营而借贷资金最终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偿债能力分析是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筹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选取以下几个指标分析公司偿债能力。房地产行业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1是比较合适的,恒大作为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6—2020年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未达到行业标准,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公司借债较多,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恒大集团偿债能力较弱,筹资风险较大的结论。恒大集团的筹资风险主要问题在于筹资规模大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多元化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其次,新业务增长较为缓慢,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正的现金流,需要不断补充资金。公司主要通过负债的方式筹集资金,早期的资金供应大部分来自银行借款,高额的本金和负债利息的偿还增加了公司的偿债压力,此外,公司还通过私募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累计约15亿美元,而私募融资成本更加高昂,这对于恒大集团的筹资风险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资金后可能产生的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等的不利影响,评价投资风险的指标一般以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随着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集团的销售净利率呈整体下滑趋势,尤其到了2019年销售净利率只有7.02%,总资产净利率也仅仅只有0.85%,从2016年到2020年,无论是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还是股东权益净利率来看,其走势大体都呈下滑趋势。这说明了恒大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投资存在问题。恒大集团投资风险主要是滥用资金、盲目投资问题引发的,其盲目的多元化领域的选址,导致其投资项目质量较低。恒大实行非相关多元化,其多元化的触角伸入不相关的陌生领域,其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环境适应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明显不足。矿泉水领域的恒大冰泉,3年巨亏40亿元,最后被迫低价转手,黯然离场;再看恒大粮油、恒制品业务也无力经营,惨淡收场。恒大像风一样进入快消产业,又像风一样快速撤退,这说明了恒大集团在多元化行业领域的选择上出现了错误,其行业定位不够精准,市场分析把握不到位。

(三)流动性风险分析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本文分别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近几年的产生的现金流来进行分析。从2016年到2020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值5年中有3年出现负值,且金额较大,说明恒大集团自身的主营业务活动并没有带来充足的现金流,另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值也是一直处于负值状态,说明恒大多元化经营所需的资金并不能够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进行补充,只能通过外部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投资。公司2016—2020年现金流量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投资活动并不能带来资金补充,故恒大多元化进程只能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维持,依靠大量的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增加了公司的偿债压力,无疑会增加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初期可能面临运营不善,管理不当的局面而不能产生正的现金流,作为恒大集团主营业务的房地产业务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收款较慢,资金流动性本来就弱,加上恒大集团自身的现金流不能满足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就造成了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增加。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恒大集团财务风险隐患重重。首先,多元化需要充足的资金供应,但主要通过发债筹集资金,集团的融资渠道较窄。其次,其发展较多非相关多元化业务,多元化跨界经营容易出现发展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很难为企业带来正面效应。再次,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在短期内很难为企业带来正的现金流,集团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五、思考与启发

在对恒大集团2016—2020年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恒大实施多元化战略过程中,其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都明显增加的结论。恒大集团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多元化道路如此艰辛,不免引起笔者对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担忧,本文通过研究恒大集团多元化经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强化资金管控,拓宽融资渠道。房地产多元化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经营资金体系尤为重要,对企业未来生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现金流的范围和数量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注重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在利用内部融资的基础上增加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利用来减轻公司的融资需求,降低偿债压力。另外,企业进行权益融资可降低债务融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多元化经营的房企在非相关行业的多元化扩张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缓解公司的资金供应不足问题,还可以依靠战略投资者在该投资领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升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实现多元化战略的目标。二是优化投资领域,合理规划投资。多元化房企在追求多元化的数量和速度的同时应当注重多元化质量和可行性,着重投入相关产业和前景广阔的产业,对投资领域的把关一定要严密而慎重,在对投资领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投资的优势和劣势,树立原有业务与新业务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基本方向。另外,建立灵活的经营退出机制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投资,灵活的退出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止损,还为企业发现一片新的“蓝海”提供了机遇。三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多元化经营涉足领域较为广泛,要想很好地控制风险,必须建立一套整体层面的全方位的风险监管体系。首先,企业应该制定整体层面的风险监管计划,观察公司整体层面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动向并分析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其次,企业应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监控部门,由该部门对集团整体的风险进行监控,协助各子企业尽量在内部解决相关风险问题,不让风险事件影响到别的子企业,实现风险的有效隔离。

参考文献:

[1]杨春秀.多元化发展战略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分析[J].财会学习,2019(32):43+45.

[2]黄绪群.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管控[J].现代商业,2017(15):101—102.

[3]于梅.房地产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财务可行性分析[J].经贸实践,2018(14):146+148.

[4]吴延春.论企业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控制分析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35):182.

[5]吴艳艳,王强,曹中婕,沙悦,卞佳佳.基于多元化发展战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以乐视网为例[J].市场周刊,2020(03):128-129.

[6]郭捷.试论企业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控制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9(08):153—154.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篇2

关键词:多元化 民营企业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142-02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得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投资规模和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最终不可避免走上多元化投资的道路,但是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无法准确判断未来的经营状况,所以多元化比起专业化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扩张过程中的投资盲目性、资金运用效率低、投资质量不高、扩张速度过快等。

民营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首先要循序渐进,步伐不能迈得太大、太陡,稳中求胜;其次,保持主业的竞争优势,保证充足的资金来发展巩固,不要本末倒置,最后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民营企业要放弃成立之初的“家长式”管理机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应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尤其是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权利相互制衡,才能保证更高效、合理的决策。

一、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现状

迄今为止部分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已经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来使企业集团成长壮大。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民营企业在管理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所以存在着制度缺陷制约了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

(一)财务制度

财务岗位任人唯亲,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合理的财务预算,现金流管理处于低水平;成本管理能力尚需加强。在这些问题尚未解决之前,民营企业还未具备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是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

(二)家族式管理

先天不足导致民营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仍旧采取家族式管理和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这种不规范的管理机制在大企业集团中往往会带来决策的低效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制约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影了企业战略的实施和制度的执行。并且家长式作风难以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在制定多元化投资决策时容易独断专行,造成决策失误。

(三)股权不清晰

我国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仍然掌握在企业家手中,企业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尚未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在部分未上市的民营企业中,企业家的股权占比甚至达到75%,不利于引入外部资本,也难以发挥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分散股权、明确职责是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多元化相关理论基础

(一)多元化概念

1957年,美国学者安索夫曾在《多元化战略》一书中正式提出多元化的概念,在对美国百强企业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企业成长的四个方向:不开发新市场而在现有市场内增长、开发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多元化。

(二)多元化理论依据――系统学说和权变理论

系统学说是指,企业在以人为主体,以机器、物资和其他资源有机结合的组织中,各组成部分在预先设定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个开放系统不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信息与物质的交换,外部环境主要指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及各类机构。多元化的经营战略通过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来避免不利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权变学说的理论中心是,不存在普世的管理理论,面对着不同的环境,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管理理念和技术、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应及时感知这种变化,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三)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按照对公司理财活动内容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三、雅戈尔多元化战略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一)雅戈尔简介及发展现状

雅戈尔集团始于1979年的青春制衣厂,36年后,成为拥有5万余员工的大型跨国集团。形成了以品牌服装、房地产和投资业务多头并进、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格局。

靠服装起家的雅戈尔通过股权投资获得的资金实力为其品牌服装和房地产的发展打下基础,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三层业务链的增长方式,现金流业务是纺织服装,增长业务是房地产,种子业务是金融投资。其中纺织服装业务提供的现金流可以用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投资业务则是为整个企业提供“金融蓄水池”式的保障和发展空间,三者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二)雅戈尔多元化财务风险分析

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分散经营风险是众多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相当多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经营战略。然而,实施多元化战略真的可以分散财务风险吗?

1.收入构成角度分析多元化的财务风险。2014年,品牌服装业务受消费大环境尚未完全回暖的影响,营业收入为413272.43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21%,未能实现年初预计的增长3%~10%的目标;地产开发业务结转项目较多,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65%。地产板块受区域房产市场形势持续下行以及项目开发周期、产品结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完成预售收入842246.76万元,未能实现年初预计预售金额100亿元以上的目标;确认交付实现营业收入1111376.57万元,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的目标。

多元化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房地产业的毛利率不断下降,由2012年比2011年增加2.49%到2013年比2012年减少4.78%,到2014年更是比2013年下降13.53%,这其中的原因是土地成本上升,市场供给增加,需求减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雅戈尔在与大型房企的竞争中越来越不占优势,致使毛利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难免分散企业原有的资源,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电子商务的攻城略地,进一步压缩了传统品牌服装的销量,中低端、休e类服装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竞争优势不断消减、市场份额流失,这无疑会加大雅戈尔集团的财务风险。

2.现金流量角度分析多元化的财务风险。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若不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现金流,就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导致经营失败。201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比2012和2013年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为:地产开发业务受区域房产市场形势持续下行以及项目开发周期、产品结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预收房款较2013年同期降低32.81%,以致该板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713.1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3896.61万元。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在前两年一直为负数,但是2014年却比上年同期增加67975.63万元,主要原因为:本期房地产合作项目往来款流入增加。房地产业务已经对雅戈尔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地产开发可以说是雅戈尔的风险控制的重点。2012-201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可见企业当期偿还的借款债务金额巨大。

(三)基于雅戈尔多元化发展的风险应对策略

1.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适应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李如成曾说过“做任何投资,都要对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进入哪一个阶段做出判断。能不能投?风险在哪里?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去把握。”对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来说,不像国有企业有强大的财政资金和产业政策的倾斜,所以要想在动荡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存活甚至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必须紧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市场经济的契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保持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人才优势。雅戈尔的多元化战略除了关注新产业的相关性和吸引力之外,对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个新产业更为关注,这个能力首先包括有没有一个专业的运作团队。雅戈尔高管在访谈中多次讲到:“实际上我们对多元化还是比较谨慎的,在选择我们要进去的产业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我们一直在讲,如果雅戈尔没有人能够做好这个产业,我们是不会去做的,不管这个产业有多好,我们都不会去做。”

这一点是很多民营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多元化发展,意味着企业要涉足新鲜的、不熟悉的但是有利可图的领域,这时新领域的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不能招聘到熟悉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即使是再有利可图的行业也可能失败。这其中的道理很容易被打算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所忽略:新产业的吸引力当然重要,做好这个产业的能力也很重要。

3.及时调整方向,由金融投资向产业投资转型。公司对投资业务遵循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思路,但是“适时调整投资规模”并不代表雅戈尔放弃了金融投资的思路,只是减少了金融领域的投资,增加对产业领域的投资。

雅戈尔在金融投资领域遭受失败的时候,可以灵活地转换舵头方向,及时止损,向更有潜力的产业投资领域进军。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许多民营企业由于“家长式”管理,在投资领域尝到甜头后,往往会迷失方向,即使投资失败,也仅仅认为这是一时的,带着强烈的投机心理深陷金融投资的泥沼。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雅戈尔在进入某一行业之前谨慎的掂量,万一经营失败是否可以及时退出或转型,将风险进行严格把控。正如雅戈尔的高管曾经说过:“房地产是一个类金融的行业,股权投资可以认为属于金融行业,两者的变现能力都比较强,进退比较容易,在资金上可控度较高。”

4.培育核心竞争力。雅戈尔坚持不懈地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一体化研发和营销渠道拓展、多品牌经营战略,在品牌、产品、渠道、信息化等方面,均已形成了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雅戈尔在主营业务领域的深耕细作为许多民营企业提供了借鉴意义,不是不可以多元化发展,也不是不可以实行非相关多元化,关键的问题是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多元化来反哺主营业务,保证主营业务发展所必须的资源的前提下,利用闲置资金来寻找和发展其他的支柱产业。

5.尽量选择与主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雅戈尔涉足纺织行业以及棉花种植都是围绕着其主营业务品牌服装而开展的,而涉足旅游度假行业也是围绕着其房地产业务进行的。对于初涉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民营企业来说,应立足于主营业务,确保不丧失主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又可获得相关多元化的技术协同、市场相关协同和管理协同。将原有的竞争优势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战略协同性产生的利益越大,相关多元化的竞争优势也就越大。

6.把握好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影响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产品或行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的特性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区域;二是选择多元化的类型取决于当前的增长途径和未来发展目标。在能力方面,企业需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是拥有比较强的技术功底和研发能力,还是具有现成的销售渠道,认清优势所在是跨行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在开拓新领域时,民营企业一定要认清拟进入行业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衰退期的领域不宜进入,成长期的行业是较理想的选择。再者,新进入的行业需要与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相配合,不能分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7.建立与多元化经营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及其经营领域的扩大也必然导致组织规模的扩大,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多元化经营的顺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元化经营所涉及的广泛业务领域,要求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重视管理的作用,有效地管理机制才能保证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裘晓东,祁俊云.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基于核心竞争能力与经营资源剩余的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宋常.财务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 王艳娜,齐振彪.浅谈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商贸,2012(31)

[4] 魏锋,孙晓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风险的影响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8(6)

[5] 吴国鼎,张会丽.多元化经营是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8)

[6] 刘放,杨筝,杨曦.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公司投资效率――基于金融危机的自然实验[J].财会通讯(综合)2014(7)

[7] 付方方.多元化经营战略与财务风险分析――基于雅戈尔集团的案例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4(6)

(作者单位:杭州天宇四季风情大酒店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篇3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投资;财务风险;预警;防范;管理

在企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多元化投资已经成为诸多企业开展投资活动的重要模式,对于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尽管企业多元化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有一些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导致出现了一系列财务风险,使多元化投资失败。这就需要企业深刻认识到可能面临的一系列财务风险,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促进企业多元化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关键性、核心性、突出性问题,只有加强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才能使多元化投资取得成效,否则就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出现较大的问题,企业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1企业多元化投资面临的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多元化投资来说,由于投资领域不断扩大,这也使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使企业多元化投资面临诸多财务风险,企业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多元化投资将面临财务决策风险,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一些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不注重投资领域、投资范围以及投资强度的控制,在对某一领域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不注重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导致出现了盲目投资的现象,最终由于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查以及自身管理能力的弱化,出现比较突出的投资失败案例;企业多元化投资将面临一定融资风险,由于多元化投资的数量较大,因而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对于实施多元化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的企业由于不注重自身经济实力特别是融资能力建设,导致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出现后续资金不足,甚至由于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导致投资项目亏损,比如某投资公司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与很多商业银行具备战略合作关系,因而投资强度较大,但由于商业银行“收紧”,导致该投资公司无法及时获取资金,使很多投资项目不得不“搁浅”,给该投资公司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多元化投资将面临内部控制风险,由于企业多元化投资涉及方方面面,而且分公司的数量相对较大,由于一些企业没有采取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财务战略,导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不够到位,进而导致内部控制风险,比如一些企业在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腐败问题,就说明多元化投资内部控制风险相对比较突出,因而需要大力推动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取得突破。

2企业多元化投资下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预警理念缺乏创新。要想更好地控制多元化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一定要在创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方面下功夫,但目前一些企业还没有重视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企业还没深刻认识到多元化投资需要构建系统性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比如一些企业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财务风险与财务决策的关系,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开展财务决策工作,甚至没有制定比较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受到极大地影响。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综合性建设,特别是在构建财务预警体系的过程中缺乏深入地调查和分析,而且财务决策、财务监督、财务分析等缺乏相关性,导致财务风险预警无法有效实施。2.2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多元化投资效益的显著提升。但从当前一些企业来看,尽管在多元化投资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也能够找准投资项目,并且在预测市场前景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但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极易导致出现财务风险。比如某投资公司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在风险防范方面缺乏全面性和全程性,尽管投资项目前景较好,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比如在预算管理方面缺乏全面性,再比如在内部控制方面缺乏特色化和针对性等。2.3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做好多元化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还要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上升到更高层面,而且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但目前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还存在比较落后的问题。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财务部门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强,而且财务监督职能十分落后,甚至出现了比较多的盲目投资。深入分析企业多元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还没有从战略高度和促进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2.4财务风险监测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一些企业在财务风险监测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而且没有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地监督,特别是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资金运营战略机制,特别是没有正确处理好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启动资金与后续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一些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风险监测当中,比如没有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财务风险调查与分析工作,也没有构建比较有效的财务“风险点”监测平台等。

3企业多元化投资下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的优化对策

3.1创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企业要不断创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预警的系统性建设,正确处理好财务风险与财务决策的关系,强化财务风险预警的根本性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多元化投资财务风险决策咨询委员会,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要对拟投资的项目进行深入地调查和分析,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排查,并且要做好各方面的化解预案,对于可能出现重大财务风险的投资项目,企业一定要持谨慎态度。创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还要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预警的综合性建设,将财务决策、财务监督、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紧密结合起来,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可以迅速行动并做好化解工作。3.2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由于企业多元化投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而一定要在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方面下功夫,通过设立多元化的财力风险“防线”,确保多元化投资取得更好的收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除了要找准投资项目之外,还要对其市场前景等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在正确处理好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过程中,做好二者的对比,如果投资风险远远大于投资收益,企业要慎重投资。要更加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的全面性和全程性,将财务风险防范纳入多元化投资与经营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财务控制,比如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等。在完善财力风险防范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运行体系建设,比如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并且根据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特别是对于重大财务风险应当进行综合管理,努力使重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更小。3.3改进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企业要改进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努力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要高度重视企业多元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规范化和持续性作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性建设,更加高度重视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系统性,既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也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也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审计,只有通过多元化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在改进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性管理,比如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应当制定比较完善的规避机制,避免在遇到同类风险之后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于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和效能性。3.4健全财力风险监测机制。企业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涉及众多投资领域,资金的投入比较大,因而应当构建科学和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测机制。要更加高度重视在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实施财务战略,特别是要在构建资金运营战略机制方面下功夫,正确处理好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启动资金与后续资金之间的关系,强化资金的科学配置,避免在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出现资金瓶颈。要大力加强财务“风险点”的监测工作,比如企业可以建立“去会计”平台,再比如还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监测工作,对于发现的风险点应当及时报告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化解方案,努力提升财务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健全财务风险监测机制,也要进一步强化财力风险监测的综合性,特别是要将财务风险监测纳入方方面面,除了从财务角度进行监测之外,也要在投资全过程中进行监测,而且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4结语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篇4

并购作为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济行为,是企业进入新的行业、规模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并购同时又是复杂程度高、风险大的企业战略行为,面临着从战略、财务、市场、运营到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风险。

(一)并购 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从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角度看,以相同业务领域企业为并购目标的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上下游企业为并购目标的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交易等费用;以无相关性、多元化企业为并购目标的混合并购,则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与经济周期相一致,世界百余年并购史共经历了六次并购浪潮,第一次是1898~1902年,以横向并购为主要特征,并购的结果形成了多领域的垄断,代表性企业如美国钢铁公司、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第二次是1920~1933年,以规避反垄断法的纵向并购为主要特征,在制造业、冶金、烟草和食品等多行业形成了寡头垄断,如通用公司在此期间通过连续收购,快速成长为美国最大的纵向一体化汽车企业;第三次是1948~1964年,以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但在经济繁荣时期乐观预期下催生的不相关多元化并购,多以失败告终;第四次是1979~1985年,以金融投机型并购为主要特征,在高风险债券和杠杆收购等金融工具的支持下,以小博大的巨额并购屡见不鲜,同时目标企业反并购得到迅速发展;第五次是1994~2001,主要发生在金融、信息、通讯等服务业领域,以战略型并购为主,更关注并购后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第六次是2002年至今,从交易总量到交易金额上,比前五次都有大规模的提升。

(二)海外并购 是企业并购行为在海外的延伸,是企业迅速扩张、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通道。世界上第一项海外并购出现在第三次并购浪潮时期,到第五次并购浪潮时期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我国企业对外扩张意愿不断增强,海外并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并形成了向能源与资源领域倾斜的趋势。2012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40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22.2亿美元,同比增长52.8%。2012年上半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94宗,并购金额达到230亿美元,较2011年上半年79亿美元增长191%。其中我国企业以资源、能源等战略性资产为目标的海外并购交易居于首要位置,占总数量的44%,交易金额占该时期海外并购交易金额总数的69%。2012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前10大案例交易金额为146.77亿美元,其中6个都集中在能源和电力行业,交易金额为73.22亿美元。

(三)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在“十二五”规划 “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指引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有代表性的央企中石化、中石油与国外同类公司跨国指标对比显示,我国企业国际化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一般指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影响企业预期收益的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五大类。在企业海外并购中,贯穿于并购交易全过程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决策阶段目标企业定价过高风险;二是并购实施阶段资金筹集和支付风险;三是并购整合阶段运营现金流风险;四是企业海外并购特有的国家风险。

(一)目标企业定价风险 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估,是企业并购活动的核心技术,也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但海外并购实务操作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一是企业信息不对称。由于海外并购面临着地域、语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目标企业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调查难免会有疏漏,使得对净资产价值或持续经营价值估值出现偏差。如中铁建沙特项目,即因为项目前期对工程量估算不准确,导致亏损41.53亿元;再如上汽对韩国双龙的并购案,上汽一方面高估了双龙的赢利能力,另一方面对双龙的企业文化调研不充分。并购后整合阶段才发现,双龙虽然在技术和研发上有优势,但缺乏市场,同时,双方的企业文化亦难以融合,在展开真正的合作与经营拓展上困难重重,最终以双龙破产、上汽承担巨额债务收场;二是企业并购冲动。有些并购企业高估了已处于衰退期的目标企业的协同价值和战略价值,在可行性研究中依旧以繁荣期的思维定势对于并购会给企业带来的技术、品牌、市场、财务效益做出乐观估计,从而导致并购实施后财务预期难以实现。从《哈佛商业评论》对历史上1980~1982年、1990~1991年和2000~2002年三次衰退期4700家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来看,衰退前的公司在衰退后只有10%能重现辉煌,90%都风光不再了,这也就意味着90%对衰退企业的看似低价并购都是失败的。TCL对德国施耐德家电生产厂、对法国阿尔卡特手机的并购失败均属于此例;三是中介机构不能提供有效服务。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真实价值判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并购供求信息的传导者、战略计划的制定者和目标企业价值的发现者,但目前作为中介机构的投资银行,已从早期的提供信息咨询和资金服务,转为产权投资商,利用并购和反并购博弈影响企业股票价格和并购交易价格,从企业并购交易中获取除咨询佣金之外的投机收益。如中钢并购MIDWEST,即是投行摩根士丹利与摩根大通的较量,以投资银行的利益和立场,难以保证交易价格真实反映目标企业价值。

(二)融资风险与支付风险 并购活动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通常情况下企业很难完全利用自有资金实现并购,因此,并购过程中的融资行为不可避免。与融资行为有关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其中汇率风险是海外并购的特有风险。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为对冲澳元升值风险、锁定公司在澳洲收购的RETON角磁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而购买的杠杆式外汇合约,在澳元对美元贬值过程中,在短短的7月1日到10月17日三个多月期间即亏损8亿港元,导致2008年12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日跌幅超过50%,信用评级被下调。在当前国内通货膨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均基本处于拐点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极大的利率波动和汇率波动风险。

在支付方式上,美国和欧洲企业并购的主要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股票支付、综合证券支付等。其中股票支付、综合证券支付是目前通行的支付方式。相较现金支付方式,股票支付有利于减轻企业经营期现金流压力并提高目标公司股东和员工持续经营的能动性,但并购交易多会引起股票市值大幅波动,推高收购交易额,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如前面提到的美国在线对时代华纳的并购,从实物经济来看,并购前时代华纳的营业收入是美国在线的4.5倍,总资产是美国在线的7.45倍,盈利能力比美国在线高56%。但是,在资本市场上,美国在线的市值高达1634亿美元,而时代华纳只有833亿美元,美国在线的市值是时代华纳的两倍。因并购是以交换股票形式,结果被合并的是时代华纳。我国企业国内并购主要是注入资产或以现金支付,资金来源多为自有资金或银团贷款。在海外并购交易中,我国企业在丰富支付手段上也有所尝试,如联想并购IBM PC、阿里巴巴并购雅虎均采用了股票支付方式,但大多数企业仍然倾向于现金和资产支付。如因美国担心代表中国国家意志、威胁美国能源安全而否决的中海油对优尼科并购交易,即是以现金方式支付。较为单薄的支付和融资手段,让我国企业面对并购后更大的经营现金流的压力。

(三)经营期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为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自世界范围内第四次并购浪潮起,随着垃圾债券、银团贷款、过桥贷款等多种金融工具的应用,企业并购杠杆不断加大,小鱼吃大鱼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华尔街著名收购公司KKR,在垃圾债券等金融工具支持下,仅动用1500万美元就完成了对食品烟草生产商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收购,交易价格达到250亿美元。但高成交额并购没来带来理想的结果,并购后的雷诺兹因负债累累一蹶不振,2003年上半年,雷诺兹销售额同比下降18%,利润同比下降59%。因此,随着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和资本成本的提高,企业并购后能否形成及时、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偿还借入资金本金及利息,并满足企业整合及持续经营对资金的需求,对于保证并购的成功至关重要。

(四)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随意性大且不可预测,是企业最难以把握的。同其他风险一样,国家风险的综合效应,最终也体现在以价值量衡量的财务风险上。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欧盟国家正受债务危机困扰,美国经济复苏乏力、高失业率等挑战仍未解除,国际贸易保护有所抬头,受其影响,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经济减速、通胀压力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挑战。同时,全球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有所加强,西亚、北非国家政局动荡,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风险上升并演化为海外并购企业的主要风险,成为财务风险暴发的重要诱因。前述的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后来的五矿集团收购诺兰达、中石油利比亚项目合同的中止,以及阿根廷政府拖欠中石化项目1.84亿美元补偿金等,都是遭遇国家风险的案例。

三、企业海外并购风险防范建议

“十二五”期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仍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也会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在世界各国努力实现经济复苏,国际产业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将继续加快。为确保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成功,海外并购活动取得低成本进入、高起点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并购企业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影响因素,最大限度规避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科学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一是要谨慎选择并购目标。无论是投资型并购,还是战略型并购,都要对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出售企业目的及相关约束、企业财务会计资料、财务会计制度与内控制度、企业纳税情况、人力资源情况、生产经营状况、相关产业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等做出全面的调查和研判。只有符合并购企业未来经营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有市场价值低于评估价值的企业,才可以作为并购目标企业。不能仅为短期、局部的利益做出长期、综合性的低效决策。二是要综合评估企业价值。可将目标企业价值划分为净资产价值、持续经营价值、协同作用价值和战略价值四个层次,根据并购目的不同,对各层次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在竞购过程中,无论出现何种状况,都要坚持企业主导,坚持理性判断,以避免遭遇“胜者的诅咒”。

(二)合理确定并购资金筹措方式与支付方式 一是对于规模大、收益慢、风险高的目标企业,建议更多地考虑采用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在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坚持资本成本最小化,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比例恰当,企业未来现金流入与偿债现金流出相匹配的前提下,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除银行贷款外,要积极运用票据、债券、信托、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方式,亦可结合引入战略投资者、PE产业基金等,降低并购中的融资风险。二是并购资金支付方式应与企业现金流特点、股票市值特点、股东权益结构相适应,在拥有充足自有资金和稳定现金流量或企业股票市值低估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现金支付;在企业资产流动性差或企业股票市值高估的情况下,则可以优先选择股权支付,但同时应充分考虑股权支付对股东权益结构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地规避支付风险,亦可选择现金、股票、资产、债务混合的综合证券支付方式。

(三)加强国家风险与汇率风险防范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投资保护主义升温,部分国家对外资项目的要求和审核日趋严格,国际经济与政治争端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国家风险正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并购企业要对目标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态度、民众的反应保持高度敏感,要研究好目标企业相关国家的并购政策、法律法规,要充分考虑目标企业管理层和股东员工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防范因国家风险而带来的并购失败和财务风险。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应当采用人民币作为合同货币,并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使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有更多的话语权、主动权和谈判筹码,同时,要高度关注人民币与目标企业国家货币汇率及利率变化趋势,合理选用金融工具规避因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另外,政府加强引导、支持和监管,持续优化海外投资政策和法律环境,对我国企业防范并购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管,明晰并细化海外投资的国家战略导向,完善包括审批、外汇、金融、财税等一系列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将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纳入法律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其次,建议培育和发展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估机构,培育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帮助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进行信用评估、资产评估、筹集资金等;再次,建议尽快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符合国家海外投资战略和规划的企业提供禁兑、征收、战争等政治风险规避保证,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篇5

关键词 财务风险成因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强化

一、铁路运输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运输业的繁荣,然而竞争的激烈导致了企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多方面的经营压力与风险,铁路运输企业也不例外,分析其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部环境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多元化,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主要 针对的是大量的货物集散,随着市场的繁荣所涉及到的业务也呈现出多元化,而此种外部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给财务决策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容易导致管理的失误,这就是风险的成因。此种外部因素包括了经济、法律、市场、资源等。

其次,财务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其风险程度的加大。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当然也来自内部,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对企业的各种经营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而目前企业的多元化投资、货物集散、账款管理等都较以往增加了复杂了复杂性与难度,因此导致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当然就存在风险。

最后,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企业管理层与财务管理部门面对风险的出现与后果没有形成忧患意识,对风险的理解过于狭隘,缺乏将风险、预算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中的思想,忽视风险也是产生风险的最大诱因。

二、铁路运输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根本对策分析

1.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现实规划的方式,即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实现全面的预算与规范化管理,预算建立在对外部、内部环境的科学分析与预测基础上,用必要的制度来限定企业某个时期内的经营与财务管理目标,以此规范企业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从本质上看,预算管理不单纯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经营的理念,管理的机制,甚至是企业的文化。全面预算制度是公司内部的一个十分严肃的管理观念,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往往会出现矛盾,其中公司战略目标往往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财务管理的某些制度却制约此种支出,这就出现了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当然也就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风险。

从全面预算的角度看,风险就是一种无序化管理的后果,因为企业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进而形成了经营的漏洞而导致风险。而预算正是利用有计划的科学控制来降低此种无序化的程度,将企业的资本运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然而此种控制不是完全消除了经营的风险而是降低了风险出现的几率与影响的范围,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也通过预算推动企业有序的发展。

2.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管理的实现思路

首先,预算管理应是一个系统管理项目。预算管理涉及到的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因此预算管理应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运输企业预算中,应保证其全面而完善的管理特征,注重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之间的关系,将预算细致化并与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挂钩,继而以全面预算为主导完成对部门预算的责任下达,从而使得预算机制更加的有效而具体。

其次,将预算纳入到运输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中应将其纳入战略规划中,因为预算管理如果仅仅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不能起到真正的实效的。要实现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因为企业战略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而预算是从资源分配的角度对企业战略发展进行规范与计划,是保证战略目标科学化的必要措施。

最后,利用预算降低风险时应保证其人本管理内涵得以实施。在编制预算与控制风险的时候应保证实现对每个人、每个环节的细化,尤其对基层部门的预算管理应做到一人文本,突出预算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到既能突出管理效果也能激发积极性,使得预算的执行更加的容易且主动,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降低风险的效果。

三、铁路运输企业预算风险的控制

1.控制编制

铁路运输企业在利用全面预算制度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时候应注重对编制工作的控制,明确编制德尔参考依据、程序、方法等,并对其内进行规范,避免预算过程中出现指标性偏差。在采用基数增减算法进行预算的时候应对上一年度的预算达成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因为特殊因素造成的预算超出的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全面而科学的借鉴,同时对本年度可以预见的经济形式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此获得科学的预算目标。

2.控制执行风险

逐级实施预算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时候应注意制度的执行策略,即应保证预算目标分解的科学合理,并可以落实到每个基层岗位,从而实现控制成本,防堵漏洞的效果,让各个岗位、环节都应成为执行预算的责任人。

3.预算与考核挂钩

将预算的达成与绩效挂钩,从而使得预算首先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得基层员工树立预算管理的意识,并自发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同时也可反馈意见对预算的编制进行调整,使得预算区域合理化。

四、结束语

综合的看,应对财务管理分析的增加可以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控制,但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预算管理来构建风险控制体系,因为预算管理单纯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管理的意识,即利用有规划合理的资源调度与战略规划来提高企业经营竞争力与发展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尤其是合理的预算与执行制度可以防止不合理的资源浪费与资源调度,可以保证铁路运输企业在市场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篇6

关键词:财险公司;产品多元化;地域多元化;绩效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4-0008-08

一、引言

风险是保险公司的经营对象,收益是其目标所在,保险公司必然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如何减小保险公司的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提升公司绩效,一直是各保险公司坚持不懈的追求,而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公司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多元化,即在众多保险险种中根据公司战略规划进行经营产品的选择;二是地域多元化,即在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域间进行空间经营战略的布局。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只要将不完全相关的业务进行组合就能够降低风险,所以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保险公司的风险,同时多元化经营能够实现范围经济,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从而实现公司收益的提升。但因财产保险承保标的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不同险种、不同区域发生风险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更突出的现实状况是大多数保险公司采取“赶超式”发展战略,不断地跑马圈地,重规模轻效益、重展业轻经营,多元化战略已经成为各家公司重要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的选择并不一定严格围绕减小风险、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等目标,盲目的多元化不但不能带来绩效的提升,反而还会降低公司绩效。所以,多元化经营对于保险公司绩效的实际影响可能和理论上并不一致。虽然一些学者开展了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结论也并不一致。开展保险公司多元化研究,对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保证我国保险业科学健康持续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财产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位于度过过渡期而步入业务发展稳定期的财产保险公司,避免了过渡期保险公司业绩激励波动对回归结果的影响,保证了结果的稳定性;其次,本文梳理了产品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指出多元化经营将会通过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和费用及保费规模产生影响,而经营成本和费用、保费规模将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总绩效(如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最后,本文除了采用以往学者采用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通用指标作为绩效指标外,还首次采用了保费费用率、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等保险业特有的绩效指标来分析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本文基于2006―2014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品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一致;产品多元化对财险公司的成本费用类绩效影响并不显著,但与总绩效呈显著的U形关系;地域多元化与成本费用类绩效呈显著的U形关系,但是与总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多元化经营一直以来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公司发展战略选择方面研究的重点。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多元化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同产品线、经营区域之间能够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发展、规模的增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多元化势必会带来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协同沟通成本的加大、管理难度及资源配置决策成本的增加,如此则会增加成本投入、降低公司绩效。多元化正反两方面效应孰强孰弱至今未产生一致性的结论。

(一)多元化经营与总绩效的关系

保险业是否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但要取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更应该取决于多元化策略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对于保险公司为什么选择多元化战略,张强春(2014)发现财产保险公司利润驱动是其追求多元化的主要原因。一些学者从保险业经营风险这一特性方面展开了研究,Fiegenbaum和Thomas(1990)发现多元化能够分散保险公司的风险;Berry-Stolzle等(2012)研究发现财险公司多元化能够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且多元化是保险公司经营战略的需要;高海霞(2008)发现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分散风险;金博轶和闫庆悦(2013)l现财险公司产品多元化与公司风险承担呈显著的U形关系,意味着适度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公司风险。但也有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Hoyt和Trieschmann(1991)发现专业化经营的美国上市保险公司较混业经营的上市公司收益更高而风险更低;Berger和Cummunis(1999)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保费收入还是利润获取,保险业并不存在明显的范围经济或不经济现象。

国内外学者对于保险业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品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只有少数学者就地域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研究结论主要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非线性相关等多种结论。崔惠贤(2013)发现区域多元化会降低保险公司绩效,但产品多元化会提升保险公司绩效;孙祁祥等(2015)实证分析发现,产品集中度、地理集中度均对中资寿险公司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而对外资寿险公司却呈正面影响。高海霞(2008)、Luhnen(2009)、Pavic 和Pervan(2010)、Shim(2011)等发现保险公司多元化对公司绩效具有负面影响。Liebenberg和Sommer (2008)、Cummins 等(2010)、Shim(2011)却发现产品多元化公司的绩效低于只经营一种产品的专业化公司,所以专业化经营较分散化经营是更好的发展战略。此外,更多学者发现多元化与公司绩效间呈非线性关系,王志芳和张强春(2015)发现财产保险公司产品多元化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区域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不相关。Elango等(2008)发现财险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之间呈非线性关系。许莉等(2010)发现财产保险产品多元化与绩效呈非线性关系,而区域多元化对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金博轶和闫庆悦(2013)发现财险公司业务多元化和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结合以往研究,提出本文假设1:

假设1:多元化经营与公司总绩效呈非线性关系。

(二)多元化经营对保险公司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本的影响

现有关于保险业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存在以下缺憾:首先研究基本都忽视了刚成立的处于过渡期内的保险公司因业绩不稳定对回归结果稳健性的影响;其次绩效指标选择范围过小,学者均是选择了托宾Q值、总资产收益率(ROA)或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些指标均是研究一般公司绩效时的通用指标,未能体现出保险业经营的特殊性;再次,已有研究文献更多侧重于产品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而较少对地域多元化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笔者认为,以往学者在检验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时候,均是直接开展了多元化变量与ROA或ROE等绩效指标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均忽略了多元化对保险公司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本等变量的影响。保险公司收益由承保收益和投资收益两个车轮驱动。多元化战略选择的目的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是通过多元化经营能够借助于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分散风险,也能降低保险公司保费费用率、综合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等绩效,从而获得更多的承保利润;二是保险公司通过多元化战略能够获取更大的保险规模,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资金。通过投资运作实现更高的投资收益、获取更大的保费规模也是目前众多保险公司“跑马圈地”的根本原因所在。以往大多学者的分析直接关注了多元化对公司最终绩效(如ROA或ROE)的直接影响,而忽视了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经营成本费用类绩效的分析。多元化与上述各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险种细分程度越来越高,保险公司共计可经营的险种多达16个①。产品多元化战略对公司成本和费用类绩效将在正反两个方面产生影响:产品多元化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更多需求。在公司人力及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多元化能够通过交叉销售等营销策略实现更多的保费收入、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通过范围经济降低保险公司经营费用和成本、增加公司经营绩效;但多元化经营相对于专业化经营,在产品设计、承保理赔、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可能会有所减弱,同时多元化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费用和成本的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保险公司的收益能力。地域多元化同样对公司的成本和费用类绩效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因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资源禀赋、社会文化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更多区域开展业务,不但能够更好地分散风险,而且也能够通过差异化产品的提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保费收入的快速增加,也能享受规模经济获取更多更稳定的承保利润。但另一个方面,地域多元化势必需要开设更多的分支机构、招募更多的工作人员、需要更多的费用投入,从而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我国保险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同时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目前秉持“赶超式”发展战略,高度关注公司保费规模而轻视公司经营效益。所以笔者认为,过度的多元化给公司带来的成本将会超过收益的增加。综上所述,多元化带来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将会减少保险公司单位保费的费用和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承保利润;过度多元化会直接增加公司的成本和费用,从而降低公司承保利润,而承保利润是保险公司获取收益的两轮之一,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2和假设3:

假设2:财产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成本费用类绩效间呈非线性关系。

假设3: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费用与总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2006―2014年间我国的财产保险公司为研究样本,在进行样本选择时剔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这样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剔除外国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分公司和各类再保险公司,剔除了数据不全的保险公司,同时剔除了在统计期当年成立时间在三年及内的保险公司数据。之所以剔除成立三年以内保险公司的数据,其原因在于新成立的公司投入成本高、保费收入低,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且年度之间业绩波动明显,一般需要经过三年才能进入发展的稳定期。如果将其置入研究样本之中,业绩剧烈波动将会对回归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最终获得了财产保险公司312个年度样本数据,见表1。本文研究所使用数据来源为历年《中国保险年鉴》及颖竟司网站公开信息披露专栏公布的年度报告信息。

(二)变量选择

1. 绩效变量。公司的绩效可以通过多个变量进行测量,学者们选择的保险公司绩效变量一般包括财务绩效如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或市场绩效如市盈率、市净率和托宾Q值。鉴于我国上市保险公司数量较少,选择市场绩效不具有行业代表性,所以本文的保险公司总绩效指标仍选择ROA和ROE。鉴于本文的研究假设,我们选择了保费费用率(PL)和综合成本率(ZCL)等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绩效的专用指标。

2. 多元化变量。财产保险公司可以经营的险种包含多个,但是目前《中国保险年鉴》只重点关注其企业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农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及其他险种等9个主要产品。所以本文的产品多元化变量以《中国保险年鉴》的产品分类为划分依据;地域多元化变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省级分支机构数量为计算依据。

在检验多元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产品多元化(LH)和地域多元化(GH)两个指标。根据以往研究,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是衡量产业集中度的优良指标。本文选择的产品多元化指标和地域多元化指标均根据财产保险公司不同类别产品及在不同省级分支机构的赫芬达尔指数计算而成。因为赫芬达尔指数衡量的是产业集中度,集中度越高,赫芬达尔指数越接近于1,而本文期望衡量的是财产保险公司的多元化,所以我们以修正后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表示多元化变量,即用1减去产品或地域的赫芬达尔指数作为公司多元化的衡量指标。产品多元化(HHIL)和地域多元化(HHIG)的公式计算表示分别为HHIL=1-HHI1和HHIG=1-HHI2。

其中,;;公式中Ritj表示i公司在t年第j个产品保费收入占据公司当年全部保费的比例,n表示财险公司经营的险种数量,Gith表示i公司t年在h省级分支机构的保费收入占公司当年全部保费收入的比例;m表示财险公司开设的省级分支公司数量。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产品多元化的熵指数(EIL)和地域多元化的熵指数(EIG)来衡量多元化指标,计算公式分别为:

,。

3. 控制变量。在本文研究时,我们控制了以下6个变量。首先,控制了公司资产规模(LnTA)。保险业经营的盈利基础是依据大数法则进行数据计算,标的数量越多则预期损失越稳定,所以通常认为在保险业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此在回归分析时我们将公司的资产规模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其次,控制了公司存续时间长度(LnT)。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业务经营处于不稳定状态,对于财产保险公司一般需要经过三年的过渡期公司经营才能稳定,且公司存续时间越长公司的经营管理经验也会越为丰富,所以本文控制了此变量。第三,我们控制了再保险比例(RI)。保险公司经营的是风险,再保险是保证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的有效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恰当地运用再保险将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公司组织形式(ZZXS)、财产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Equity)及年度虚拟变量(Year)。为了避免异常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回归分析时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各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2。

(三)研究模型设计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我们设计了如下的研究模型:

模型(1)、(2)和(3)分别用来检验假设1、假设2和假设3。在模型中,LH为产品多元化变量,分别包括HHIL和EIL;GH为地域多元化变量,分别包括HHIG和EIG;COST为保险公司成本费用类绩效变量,包括保费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各变量的具体含义见表2。本文的分析工具为stata12.0。

四、实证分析

(一)主要变量描述性分析

从表3所提供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可见,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均为负且标准差较大,说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财险公司经营绩效较差,且公司之间的绩效存在明显差异;保费费用率平均为26%,最小值为10%,而最大值却达到了68.1%,说明了即使在度过了三年的过渡期之后,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及管理费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为113.9%,说明财产保险公司综合成本较高,整体处于承保亏损状态,且各保险公司间的综合成本率存在显著的差异;产品多元化指标和地域多元化指标的统计结果也显示各保险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主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统计

表4显示了本文主要解释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显示,产品多元化的熵指数和调整后的赫芬达尔指数、地域多元化的熵指数和调整后的赫芬达尔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为本文在回归时以熵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表示的多元化变量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回归方程之中,而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所以回归方程的变量间不会出现严重的共线性,说明这些变量可以放入同一个方程中进行回归分析。

(三)回归结果分析

1. 保险公司多元化与公司总绩效关系的检验。方程1的回归结果见表5。四个回归方程的结果均显示,无论是调整后的赫芬达尔指数表示的产品多元化,还是熵指数法表示的产品多元化变量的一次项均与财产保险公司的ROA和ROE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产品多元化的二次方项均与总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产品多元化与公司总绩效呈显著的U形关系,即刚开始随着产品多元化程度的提升将不利于保险公司绩效的提升,但是随着产品多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将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影响。结果同时显示,地域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

2. 保险公司多元化与公司成本费用类绩效关系的检验。表6呈现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产品多元化、地域多元化与财险公司成本费用类绩效关系的回归结果。表6中的回归(1)和(2)显示的是以调整后的赫芬达尔指数表示的产品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与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的关系。回归(1)结果显示,产品多元化的一次项与保费费用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二次项与保费费用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产品多元化与保险费用率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即随着财产保险公司产品多元化程度的增加,保M费用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走势。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一个新产品的开发、上市及营销推动会耗费大量的费用,从而引起保费费用率的增加,但是当财产保险公司具备了较为娴熟的产品多元化经营经验和能力的时候,再增加产品多元化程度就能够借助积累的经验降低保费费用率。回归(1)的结果同时显示地域多元化与保费费用率之间呈显著的U形关系,即随着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数量的不断开拓,保险费用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大多采取不断开设新的网点以增加保费规模的业务发展战略,回归结果显示刚开始随着区域多元化程度的提升,财险公司保费费用率能够得以显著降低,其原因在于区域多元化能够迅速增加保费规模,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单位保费的业务及管理费,从而提升了公司绩效,但结果同时显示,过高的地域多元化将会使得保费费用率增高,其原因可能在于盲目地追求保费规模最大化目标而缺少管理能力支持下的区域多元化将会增加各项费用和成本,因为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社会文化、产业结构、环境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从而过高的地域多元化将带来地理资源整合难度加大(孙祁祥等,2015)。回归(2)显示,产品多元化与财产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地域多元化与综合成本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形关系。用熵指数来度量产品和地域多元化时,回归(3)和(4)的结果均显示,产品多元化与财险公司绩效均未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地域多元化均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U形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多元化并不能带来过多的范围经济,而地域多元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通过在更大范围承保更多的标的实现风险分散,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和费用率,提升公司绩效。所以,表6的整体回归结果显示,产品多元化对公司的成本费用绩效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地域多元化对公司成本费用类绩效呈显著的U形关系。

P于控制变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公司存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降低保费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也说明了随着存续时间的增长,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得以提升;公司规模与保险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财产保险公司能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各项费用率,从而提升公司绩效;所有者权益占比越高越有利于降低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再保险率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保费费用率,但是再保险比例的提升却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

3. 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费用与公司总绩效关系的检验。表7显示了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费用类绩效对公司总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保费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均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意味着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提升将会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再次说明,在检验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时,必须高度关注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机制,忽视中间变量的回归将不能正确地显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四)稳健性检验

我们用财产保险公司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指标作为成本费用类绩效的替代指标再次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与上述结果高度一致,说明了本文所得出的结果具有稳健性。同时,为了避免多元化和公司绩效间的内生性对结果稳健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并对模型(1)、(2)和(3)重复了上述回归,回归结果也高度一致,这里不再列示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

五、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基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2006―2014年的312个年度样本数据,检验了产品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梳理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传导机制,指出多元化战略将通过影响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类绩效等中介变量对公司的最终绩效产生影响,本文选择了保险业专用绩效指标如保费费用率、综合成本率等,这些绩效指标会客观反映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财产保险公司产品多元化与总绩效呈显著的U形关系,而与成本费用类绩效指标间的关系并不显著;第二,财产保险公司地域多元化与成本费用类绩效均呈显著的U形关系,说明地域多元化战略的选择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其对总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多元化战略将通过规模经济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费用类等中介变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对公司最终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得到如下启示:首先,我国财产保险业务结构单一,保费收入结构极为不合理,所以保险公司均是重规模、轻效益,重短期、轻长期,致使保险公司产品经营战略围绕规模目标而不是效益目标。其次,规模经济在保险公司效果显著。目前各家保险公司之间展开的是以规模为代表的市场份额的竞争,为达到提升保费规模而不惜展开激烈甚至自杀式的价格竞争,致使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过高,财产保险业整体处于承保亏损状态。再次,保险公司的收益主要依赖于通过获取更大规模的保费进行投资运作获取投资收益。本文研究表明,财产保险公司未能使承保收益和投资收益这两个轮子良好地运转起来,加之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完善,这将会给我国保险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保险公司多元化战略的选择一定要避免盲目跟风,保证有质量的规模、有效益的速度和有持续力的发展,避免“唯保费规模”导致“成长型破产”结局的出现。

注:

①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经营的险种包括:法定强制险、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船舶保险、农业保险、特殊风险保险、短期健康保险、短期意外保险、储金型险种及其他。

参考文献:

[1]Berger,A.N.,Cummins,J,D.,Weiss,M.A. and Zi,H.1999. Conglomeration Versus Strategic Focus: Evidence from the Insurance Industry,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9(4).

[2]Cummins,J.D.,Weiss,M.A.,Xie,X.and Zi,H.2010. Economies of Scope in Financial Services: A DEA Efficiency Analysis of the US Insurance Industry,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34(7).

[3]Elango,B.,Ma,Y.L. and Pope,N. 2008.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iversific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in the U.S.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75(3).

[4]Fiegenbaum,A. and Thomas,H. 1990. Strategic Groups and Performance: The U.S. Insurance Industry,1970-84,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1(3).

[5]Hoyt,R.E. and Trieschmann,J.S. 1991. Risk /return Relationships for Life-health, Property-liability, and Diversified Insurers,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58(3).

[6]Liebenberg,A.P.,and Sommer,D.W. 2008. Effect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Evidence From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75(4).

[7]Luhnen,M. 2009. Determinants of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n German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Evidence for 1995-2006,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Issues and Practice,34(3).

[8]Pavic,I, and Pervan,M.2010. Effect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on its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Croatian Non-life Insurance Industry,Ekonomska Misao i Praksa Casopis Svencilista U Dubrovniku,19(1).

[9]Shim,J. 2011.Mergers&acquisitions,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the U.S.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39(3).

[10]Thomas,R., Berry-St?lzle, Liebenberg,A.P., Ruhland,J.S. and Sommer,D.W. 2012.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Evidence From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79(2).

[11]崔惠t.集团化、多元化对金融服务产业组织的影响――以保险产业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3,(2).

[12]高海霞.中国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及其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3]金博轶,闫庆悦.我国保险公司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承担[J].中国保险与风险国际会议,2013.

[14]孙祁祥,边文龙,王向楠.业务集中度对寿险公司利润和风险的作用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5,37(3).

[15]王志芳,张强春.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5).

[16]许莉,樊小平,张宁.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0,(5).

[17]张强春.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4,(5).

Abstract:Divers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14,this paeper uses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versifica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U"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total performance,but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cost performance.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U"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 and the cost performance,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 and the cost performance is not significa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surance companies must focus on a scientific strategic plan and avoid the "bankruptcy of growth" caused by seeing the "scale of premium as the center".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篇7

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一、铁路运输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运输业的繁荣,然而竞争的激烈导致了企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多方面的经营压力与风险,铁路运输企业也不例外,分析其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部环境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多元化,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主要 针对的是大量的货物集散,随着市场的繁荣所涉及到的业务也呈现出多元化,而此种外部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给财务决策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容易导致管理的失误,这就是风险的成因。此种外部因素包括了经济、法律、市场、资源等。

其次,财务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其风险程度的加大。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当然也来自内部,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对企业的各种经营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而目前企业的多元化投资、货物集散、账款管理等都较以往增加了复杂了复杂性与难度,因此导致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当然就存在风险。

最后,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企业管理层与财务管理部门面对风险的出现与后果没有形成忧患意识,对风险的理解过于狭隘,缺乏将风险、预算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中的思想,忽视风险也是产生风险的最大诱因。 二、铁路运输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根本对策分析

1.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现实规划的方式,即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实现全面的预算与规范化管理,预算建立在对外部、内部环境的科学分析与预测基础上,用必要的制度来限定企业某个时期内的经营与财务管理目标,以此规范企业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从本质上看,预算管理不单纯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经营的理念,管理的机制,甚至是企业的文化。全面预算制度是公司内部的一个十分严肃的管理观念,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往往会出现矛盾,其中公司战略目标往往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财务管理的某些制度却制约此种支出,这就出现了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当然也就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风险。

从全面预算的角度看,风险就是一种无序化管理的后果,因为企业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进而形成了经营的漏洞而导致风险。而预算正是利用有计划的科学控制来降低此种无序化的程度,将企业的资本运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然而此种控制不是完全消除了经营的风险而是降低了风险出现的几率与影响的范围,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也通过预算推动企业有序的发展。

2.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管理的实现思路

首先,预算管理应是一个系统管理项目。预算管理涉及到的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因此预算管理应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运输企业预算中,应保证其全面而完善的管理特征,注重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之间的关系,将预算细致化并与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挂钩,继而以全面预算为主导完成对部门预算的责任下达,从而使得预算机制更加的有效而具体。

其次,将预算纳入到运输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中应将其纳入战略规划中,因为预算管理如果仅仅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不能起到真正的实效的。要实现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因为企业战略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而预算是从资源分配的角度对企业战略发展进行规范与计划,是保证战略目标科学化的必要措施。

最后,利用预算降低风险时应保证其人本管理内涵得以实施。在编制预算与控制风险的时候应保证实现对每个人、每个环节的细化,尤其对基层部门的预算管理应做到一人文本,突出预算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到既能突出管理效果也能激发积极性,使得预算的执行更加的容易且主动,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降低风险的效果。 三、铁路运输企业预算风险的控制

1.控制编制

铁路运输企业在利用全面预算制度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时候应注重对编制工作的控制,明确编制德尔参考依据、程序、方法等,并对其内进行规范,避免预算过程中出现指标性偏差。在采用基数增减算法进行预算的时候应对上一年度的预算达成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因为特殊因素造成的预算超出的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全面而科学的借鉴,同时对本年度可以预见的经济形式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此获得科学的预算目标。

2.控制执行风险

逐级实施预算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时候应注意制度的执行策略,即应保证预算目标分解的科学合理,并可以落实到每个基层岗位,从而实现控制成本,防堵漏洞的效果,让各个岗位、环节都应成为执行预算的责任人。

3.预算与考核挂钩

将预算的达成与绩效挂钩,从而使得预算首先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得基层员工树立预算管理的意识,并自发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同时也可反馈意见对预算的编制进行调整,使得预算区域合理化。

四、结束语

多元化战略下的财务风险篇8

关键词:财务战略;筹资;投资;财务风险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对外出口也遭遇近些年来最大的困境,企业发展也愈发困难。浙江永强生产的户外休闲家具产品主要市场在欧洲,虽然产品在出口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其在财务上的表现仍是成功的。其成功不仅仅依靠其个性化产品及国外市场的开发上,更多是依靠其稳健财务体系。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浙江永强为例来研究其“稳健财务战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但受近些年金融危机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影响,许多企业只是昙花一现,难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总结一下这些企业失败共性:在管理上,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企业竞争缺少内部核心竞争力等;其次,在财务方面,企业经营与财务脱离,资产负债率高企,忽视现金流的重要性等。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过程中,各部门活动都涉及现金流的流动,所以对于如何管理与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资金就显得很重要。而财务战略是有关企业资金运营的活动,其关联着企业整体发展,所以财务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体战略及其他子战略的成败。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在有关稳健财务战略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并以浙江永强为研究案例,对其财务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本文以浙江永强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财务战略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并对其财务战略经验进行了总结,意在解决我国众多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上述问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由于稳健财务战略归属于公司的总体战略及财务战略,故本文先从总体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研究综述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财务战略

美国学者约翰等(1985)最早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对财务战略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财务战略是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的财务规划活动,所以他们从企业资金的筹集、归还、具体资金结构比例等方面来定义财务战略。与约翰等人一样,班德等(2003)研究也认为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是企业总体战略在财务具体方面的体现。

国内学者中对财务战略有系统研究的刘志远,刘志远(1997)研究指出:首先,财务战略归属于企业总体战略;其次,与企业总体战略类似,财务战略也应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可预测性等特点;此外,他还指出企业财务战略不仅服从于企业总体战略,而且双方应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最后,他指出了财务战略应包括的具体内容:资金筹集、投放、归还与分配三个方面。

(二)稳健财务战略

吉全贵(1997)首次在国内提及稳定财务战略。他指出,企业财务战略可分为成长性财务战略、稳健性财务战略、混合财务战略等五个方面。陆正飞、阎达五(2000)等将稳健财务战略定义为:保证企业稳定盈利及适度规模增长的一种财务规划。由于稳健财务战略由投资、筹资等具体内容组成,所以,下文主要从投资、筹资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1、稳健筹资战略。刘志远(1997)认为,稳健筹资战略是用短期筹资满足企业流动资产的需求;用长期筹资满足企业对长期资产的需求;使企业资金达到期间与使用上的合理安排的一种财务安排。但是稳健筹资战略也使得企业筹资成本提高,企业收益降低。在不考虑行业特点的情况下,稳健筹资战略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低于50%比较合理。

2、稳健投资战略。刘志远(1997)认为,稳健投资战略表现为:减少现有产品投资金额,降低现有产品投资速度与生产成本,加速现金流周转,维持现有产品市场占比,积累资金用于未来好的投资机会。傅元略等(2009)指出,稳健投资战略是指保持企业现有规模增长率的一种投资规划。他认为为降低经营与投资风险,保持现有产品生产,尽量减少新产品、新市场的开辟。此外,傅元略教授还指出稳健投资战略一般适合那些经营风险不大的企业,如可口可乐就是稳健投资战略适用的典型代表。

此外,总结近十几年的研究文献,稳健财务战略在财务上的具体表现特点为:适度负债、中收益。

三、浙江永强稳健财务战略分析与透视

(一)浙江永强简介

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主要从事户外家具等用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是目前国内同行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制造商。旗下拥有九家子公司(六家境内、三家境外)。永强生产的三大产品主要为户外休闲家具、遮阳伞、帐篷等,以外销欧美国家为主,类产品外销量居于行业前列。永强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获临海市、浙江省等省市一级荣誉称号,在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二)基本财务特征的分析

浙江永强稳健财务战略的通俗意思为保持财务健康。为验证与分析其稳健财务战略特点,本文选择国内同行业上市企业三期财报进行分析对比,类比公司主要有梅花伞、索菲亚、美克股份、宜华木业以及喜临门这五家公司。

由前文文献分析可知:稳健财务战略的特点为适度负债、中收益。故本文拟主要从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分析对比,类比数据详见下表3-1。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最常用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的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净资产在资产中的比例越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0%上下比较合理。稳健财务战略一般要求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数据库。

由上表3-1中可知,浙江永强2011-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182%、2917%、3572%(但基本由应付款项组成的负债组成,涉及到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的金额较小),基本维系在20%-36%范围内,且各年资产负债率基本低于行业均值,波动幅度较小,很好的体现了浙江永强稳健财务战略中适度负债的特点,利于企业的未来长期稳定发展。

2、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名ROE,计算方法: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年度均值,该指标反映股东投资所取得的回报率,测量的是企业运用自有资本创造利润的能力。净资产收益越高,表明股东回报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从上面表3-1可以看出,浙江永强的净资产收益率基本处于行业中流水平,永强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家具行业平均值差异不大,三年综合平均值基本相等。从表3-1中也可以看出,浙江永强净资产收益率每年的变化幅度较小,属平稳增长,符合稳健性财务战略中的中收益特点。

(三)稳健的筹资战略

在我国,除企业内源融资外,外部融资主要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权益筹资方法多样,不仅可以以现金形式出资,而且也可以通过非现金性质进行出资;相较而言,负债筹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以现金为主,具体方式有银行信贷、债券融资等。从前三年的财务报表来看,浙江永强集团主要通过权益来筹资。相对负债筹资来说,权益筹资方式不会产生过多利息支出,且不需偿还本金及无固定偿还日期,这表明权益筹资有利于维持企业的财务稳定,减少企业因筹资方式带来的风险。从下表3-2中可以看到,近三年,永强的股本由 2011 年的24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478亿。这部分股票的增发,给永强筹集了巨额资金。

在负债筹资方面,浙江永强更多的依靠是银行信贷,这与我国的资源配置及市场发展有关。一般来说,银行信贷会产生一定的利息支出,当银行信贷规模较大时,会增加企业财务方面的风险。因此从上表3-2可知,永强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管理银行信贷资金,一般只通过少量的短期借款来补充企业所需资金,这几年来永强银行借款总规模约占负债的1211%。虽然公司在2013年适当增加了银行借款金额,但是根据其财务费用/营业收入可知,在增加银行信贷的基础上,其公司对应的财务费用仍然小于0,且大大低于行业内均值,说明了公司是在考虑了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发展生产。此外,永强在经营过程中也充分使用了商业信用,由表3-2所示,2011-2013年公司年末负债总额基本由应付款项造成的,这在也说明公司管理层强大的财务资金管控能力。应付款项作为公司的短期负债,但与银行信贷或股本不同,它不需支付利息或股息,只需要在合同约定的货款到期日内偿还,在信用期内可免费使用。

(四)稳健的投资战略

稳健投资战略表现为:减少现有产品投资金额,降低生产成本,加速现金流周转,维持现有产品市场占比,积累资金以便未来投资。永强投资一般是建立在充分的调研与严格的内控上的,首要是将未来风险考虑清楚,然后大额投资采用股东表决决定,最后选择其投资金额及种类。永强在维持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合适的多元化投资机会,充分利用闲置的现金流,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风险。在相关多元化投资中,永强主要加强在遮阳伞、帐篷等产品中的投资,以便充分利用其先进技术和经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此外,在非相关化投资中,永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加强其在低风险理财产品中的投入(保本型),以更多地回报股东。如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购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理财产品,2014年2月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总计购买7090万元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五)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费用较低

从下表3-3可以看出,永强集团近三期管理费用/营业收入的均值为 612%,而家具制造类行业上市公司的均值为 1211%,这体现出永强对于管理费用良好的管理能力。此外,在公司稳健财务战略的指导下,永强还加强对公司各项费用的财务管理,尤其是在三项费用的财务控制。从下表3-3可以得出,永强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72%,而行业六家三年三项费用平均占比为698%,体现出浙江永强良好的费用控制与管理制度。

四、浙江永强稳健财务战略存在的不足

通过永强与其他家具制造企业的对比,分析其财务方面的不足。

第一,货币资金留存过多,未发挥资金的利用价值及其利用效率的大大降低,从2011-2013年财务报表可以看出,永强三年来的财务费用均为负数,多数为利息收入。第二,应付账款以及应付票据数额较大。永强最近三年的应付款项在负债中的比重均超过70%,虽然合理利用应付款项也是筹资的一种方式,但大额应付款项不仅使得企业增大经营上尤其是采购上的风险,而且因延期支付产生的信誉风险往往更为严重。第三,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近年来虽有提升的迹象,但相对于喜临门、索菲亚等企业来说,仍处于较差的行业地位,增加了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

五、总结与讨论

(一)论文总结

本文通过对浙江永强的稳健财务战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得出稳健财务战略的定义及其基本特点,并经过永强案例剖析得出其在财务战略上属稳健型。

2、其次,通过对永强详细财务数据分析,并对比行业公司,最后总结出永强在财务战略上的优势与不足。优点:稳健性,财务风险低。缺点:货币资金盈余较多,应加强管理;此外,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信誉风险也值得注意。

(二)论文的局限性

1、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同行业内企业的稳健财务战略特点不同,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本文以家具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永强的稳健财务战略,并得出其财务管控上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其他企业或行业中是否适用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3、随着企业管理层、经营战略或者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战略也会发生变化。还有就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也会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本文只是着眼于财务报表以及行业分析来说明财务战略的个体案例运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没有将案例上升到普通的理论上,此后研究可从这方面进行更多开展。(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美]杰夫利・哈里森,卡隆・约翰.组织战略管理英文版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英]卢斯・班德,凯斯・沃德;干胜道等译.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5(10).

[4]丛志皓.稳健财务战略在海信电器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5]傅元略.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吉全贵.现代财务战略与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7]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8]陆正飞.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9]罗福凯.海信财务战略透视[J].财会通讯,2005(2):15-22.

[10]谭开明,魏世红.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境外市场研究范文 下一篇:创新教育的主要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