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7:29:29

多元化教学论文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作训练;初中美术

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了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素质教育的重点就落实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指出:“要注重创新精神,即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作为站在基础教育前线的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又要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要真正“授之以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应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形式扎扎实实地贯穿于课程中,在创作能力训练中运用多元化创作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日积月累的创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大门,有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兴趣是培养创作能力训练的动力

兴趣是一切学习成功的原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活动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课堂教学活动单一乏味,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有求知欲、探知欲,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能力,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和创作动力,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奇妙的墙》为例,在课前,我用吸铁石把9个一次性纸杯叠在讲台上,学生进入教室后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些杯子,有学生直接问:“老师,这是干嘛呀?”我说:“先保密”。上课后,我指着讲台上的杯子问有没有同学帮我换种造型摆法?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开始跃跃欲试了,2个同学摆完造型之后,我又把纸杯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想想看能否再摆其他造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争抢着做第二轮摆造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调到起来了,学习热情高涨,思路被打开后,思维也活跃起来,再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二、生活经验是培养创作能力的切入点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美术创作训练内容的切入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他们的视角去发现、去挖掘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共鸣。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花的变化》对创作训练做铺垫,给自己的杯子设计花卉图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花卉图案知识展开讨论如何创作出有标新立异的设计图。学生们谈论的很激烈,有的说:“我在网上看见过把花卉概括成图案后再概括,让它简洁化,”有的说:“我看见家里有沙发靠垫的图案就是用点线面把花卉图案抽象化了。”他们把自己生活中见过的资源,在讨论中举例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我提醒他们不能照搬他人的创意,但我们可以采纳他人的表现手法加上自己的,这些资源都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中,因此学生容易迅速产生学习热情,加速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好奇心是培养创作能力的诱点

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燃烧学生的创意火花。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恰当的教学措施、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就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对获取新知识的渴望,教学内容要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诱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达欲望和创作冲动,从而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关注你、我、他》教学导入片段,我知道同学们课余会比较关注明星,也有自己的偶像。下面我们先做个游戏。猜一猜,他是谁?1.出示图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2.加大难度,猜他(她)是谁?A.B.C.先出现A图片,让学生试着猜,再逐步出现B、C图片,公布答案后揭示本课课题,开始教授头像的基础知识,讨论:你们觉得画肖像该从哪儿入手呢?……第一轮预热游戏开始就点燃了他们的热情,第二轮、第三轮难度的加大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再加上后面欣赏大师的一些作品,感受不同画家所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感受他们除了塑造人物相貌以外,还要塑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有的学生展示了用色彩表现同学的头像,有的是学梵高用粗犷的线条表现自画像;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给予学生赞赏的手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了满满的自信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奋发进取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丰富思维是培养创作能力的养料

我们不能在美术教学中单一的束缚学生的创意思维,扼杀学生的艺术灵性,压抑他们的个性潜能,而是要做一个艺术的引导者,让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推动他们的思维方式向前进,让创新思维不断获取丰富的养料,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在艺术的空间里尽情绽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仕女•簪花》第1课时临近尾声时让同学们商讨,下节课制作有个性的饰物,可以准备哪些材料,听着他们热烈讨论声中,教师可适当的点拨。有的说:“带根短点竹子和橡皮泥,橡皮泥做簪子上的装饰物。”有的说:“我家有粗毛线,可以先编织,再挂些纸折的花朵。”有的说:“可以用铁丝,再收集些彩色布条,我用来设计手镯。”有的说:“饮料瓶盖子或者直接饮料瓶剪切一下。”……听着他们五花八门的想法,我就建议还可以带些珠子串起来或者有同学会折五角星都可以做点缀,尽量把我们身边的物品利用起来,大家都很期待下节课的创意成品了。

五、营造氛围为培养创作能力壮胆

在创造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才能让学生大胆地释放创意思维。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的第2课时,要求学生了解、分析和实践“变体画”,课前我搜集不少艺术家在卢浮宫现场临摹大师作品的场景,做成视频导入,看看游客们走进卢浮宫的艺术殿堂里欣赏作品的同时,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场景便是那些可以在现场临摹名画的画家们,虽然也有画家把名画彻底改的面目全非,但他自己还是画的津津有味,包括艺术大师也有临摹他人的作品,但是要让学生感悟到大师们在临摹作品时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一味的照搬照画的,他们的目的是“学”而不是“像”,然后让学生们选择一幅艺术大师的作品,体会变体画的实践过程。这同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欣赏过后,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动手了,有的学生改变了背景,有的学生改变了整体色调,有的是加大笔触的线条,有的是更加夸张,有的是运用彩纸拼贴的形式,再加以细节描画,大家都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画出了有特色、有个性的变体画。这一课给同学们提供了体验改变艺术大师作品的机会,学生们既动脑构思,又有立意思考,使他们的创意思维在艺术空间里自由翱翔。哪怕学生的作业有点乱,也要尽量找出作业中的闪光点。

六、环保意识体现创作能力的另类美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前在设计•应用课……需要带材料进行动手创作时,总有许多学生不带,并推脱是忘记了。现在我鼓励他们尽量从废弃物品中去寻找可用资源,如纸张方面,可以是包装盒、香烟盒、杂志或彩色的广告纸、报纸等;瓶子方面可以是他们喜欢喝的各种饮料瓶;并根据具体课程安排恰当的收集废弃资源,长久后发现他们对于收集废弃物品比较感兴趣,上课也很少有忘带了,给他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废弃物品,比一比在本节课中是否会起到标新立异的的创作效果。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装点生活》,让学生们准备一只单色的塑料瓶当成花瓶,其他材料自己准备。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集体商讨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在创作环节中有的学生用家里废旧衣服对塑料袋进行了拼贴;有的学生用树叶、花瓣等对瓶子进行装点;还有学生用彩色广告纸折成三棱体、旧毛线做成点线面的效果装点瓶子……这样既节约又环保,学生们也在创作中发现废旧的物品,也能展现美的存在。

七、个性发展成为创作能力的独特性

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创作的作品也要具有独特性与新颖性。在创作训练时我向学生提出作业不要有“雷同”,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作品大同小异成了普遍现象。有的学生是临摹惯了,懒于动脑创作作品,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不好,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不认可,而去模仿周边同学的作品。其实,我们只要对有创意的、有标新立异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而不是在一定的框架中进行评价,关键是谁的作品有独到之处,不跟随大流,那就是成功的作品。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有趣的夸张》,这课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为自己的好朋友画一幅夸张有趣的肖像漫画,在最终展示时,没有定性谁画的好或者像那位被画的同学,只以画中是否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完成这件作品。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很衡量一件作品的好坏,而是要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创新。

综上所述,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地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前,学生要立足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主导作用,要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全方位的设计教学过程,让多元化的创作形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亮点。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多元钢琴教学是指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传授高师学生钢琴基本功和弹奏技能的提高为核心,通过开发课堂教学资源,为钢琴教学寻找积极的辅助元素,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构建多元化艺术成长环境,全面发挥其他艺术元素的辅助功能,从而使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有力促进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其他艺术才能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1)一方面,多元钢琴教学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加入,为学生构建出多元艺术的认知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多元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发挥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辅助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钢琴学习的兼收并蓄和全面发展,为高师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奠定坚实的体系化艺术基础。

(2)多元钢琴教学能够提高钢琴教学的趣味性。钢琴学习对于高师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单一地进行钢琴教学,就会挫伤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导致其钢琴学习意识的弱化。而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艺术才能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积极性,强化了高师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钢琴学习的良性开展。

(3)多元钢琴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声音表现力和形体表现力的整合发展,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表现艺术,从而带动自身钢琴学习的快速发展,有益于用钢琴演奏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实现多元学习、整合发展。

三、多元钢琴教学的科学构建

1.基本功,迈出长征第一步

“钢琴的基本功是每个钢琴弹奏者的必修课,要想在钢琴演奏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注重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钢琴基本功的训练上,对于钢琴基本功的训练,始终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李晓蕾:《小议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技巧难点与练习策略》,《赤子》2013年第5期第82页。)钢琴具有一个乐队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钢琴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学习,高师学生只有通过刻苦、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艺术之手”的灵巧性和表现力。所以,高师学生要主动进行基本功训练,快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钢琴诠释情感与艺术的深刻内涵。另外,高师学生要坚持进行钢琴基本功训练,懂得“欲速则不达”,不急功近利,通过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日积月累使个人钢琴演奏能力逐步深厚,从而迈好钢琴学习的第一步。首先,高师学生要掌握足够多的乐理基础知识。一个不具备起码乐理基础知识的人根本就无法将五线谱上的音符与琴键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他或许不能在钢琴上快速找到C、F音符的对应琴键。其次,高师学生要掌握科学的钢琴弹奏方法,如正确的坐姿、合适的坐位以及富有美感的手形,能够适应琴键的排列结构和弹奏技巧,让手指在舒舒服服的“舞蹈运动”中表现出艺术之美。最后,弹奏技巧与方法是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基点,而钢琴基本功训练更是弹奏技巧与方法的基础,所以,高师学生要对钢琴练习曲勤加练习,在坚持锻炼手指中逐步提高个人的演奏技能,实现个人钢琴学习的循序渐进。

2.音乐欣赏,享受与成长同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欣赏丰富高师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内容。“音乐欣赏,是人用耳朵这种听觉器官去接触音乐作品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聆听音乐去体验和认识这个社会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瞿灿:《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儿童音乐》2014年第1期第46—47页。)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在教师教学意图的引领下展开一段心灵的思想情感之旅和艺术发展之旅,从而使高师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精神状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复制,有力提升高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造就一双“聪明、敏感”的艺术耳朵,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全面进步提供充足的音乐营养元素。以“乐圣”贝多芬的《月光》为例,贝多芬用钢琴为高师学生上了一节“抒情散文课”,在曼妙绝伦的钢琴曲中,高师学生通过听觉想象出“月色如水”的意境,从而产生通感的艺术效果。另外,钢琴学习需要高师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使自己的钢琴曲拥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音乐欣赏无疑就是高师学生感知钢琴演奏与情感元素、思想元素进行艺术融合的初始阶段,只有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感知到诸多艺术元素的存在,才能有效激发高师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从而为高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和钢琴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歌曲,与钢琴伴奏一唱一和

声乐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是“声”的灵魂和生命。(胡雪莲:《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文艺生活》2012年第10期第104—105页。)音乐欣赏有效地促进了高师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歌曲教学又开启了钢琴教学的新篇章,高师学生由艺术感知阶段进入艺术感知与表现的“二合一”发展阶段。歌曲教学不但增强了高师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而且也给予高师学生表现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展现机会,从而有效促进了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高师学生需要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弹奏过程中有效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

以周杰伦的《台》为例,一名学生弹钢琴伴奏,另一名学生唱《台》,歌声与琴声交相呼应且声情并茂。两位学生用歌声与琴声两种形式的艺术语言相互述说着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从而在情感共鸣中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歌曲演唱是非常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难度不大,高师学生可以利用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堂学习,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能够有效发展心灵与思想的沟通能力,在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中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共同表现艺术的和谐美,从而实现以歌曲演唱促进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促进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

4.舞蹈,与钢琴伴奏比翼双飞

音乐欣赏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艺术感知与成长的高效平台,歌曲演唱则为高师学生提供了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渲染力的培养基地,而舞蹈表演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使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难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同源的,二者互相衬托、相映成趣。”(张琳琳:《浅谈舞蹈钢琴伴奏》,《焦作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35—36页。)舞蹈是一种无声却有形的艺术形式,钢琴伴奏是一个有声而无形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钢琴伴奏的结合是艺术领域“强强联合”的有力体现,更是钢琴教学走向多元化、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以《西班牙斗牛曲》为例,刚劲有力的钢琴曲能够激发高师学生的舞蹈激情,引导高师学生在一个个肢体造型中学会使用舞蹈语言和艺术语言表达出斗牛士的豪迈情怀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体验,而钢琴伴奏与舞蹈学习的结合能够使高师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钢琴伴奏为舞蹈表演塑造出艺术展现平台,使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更丰富、舞蹈造型更优美,舞蹈表演以其直观的肢体造型使钢琴音乐的艺术之美更“有型”,更有神韵。

四、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大批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人性化。多元艺术形式的加盟让钢琴课堂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殿堂,但是,教师要积极引导高师学生主动学习,发挥高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高师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其次,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高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繁杂增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难度,教师要积极寻找多种艺术形式辅助资源与高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认知规律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最后,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科学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诸多辅助教学资源的加入能够有效促进高师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钢琴教学的核心地位不容动摇,辅助教学资源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教师积极探究钢琴教学的多元构建之路,通过音乐欣赏、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为高师学生构建阶梯性钢琴学习发展模式,从而为高师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出多元化的艺术成长环境,有效激发了高师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在充足的多元艺术营养环境下实现高师学生的多元学习和全面发展。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课程评价应体现中学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并符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课程评价应在公平、准确和客观的基础上体现中学音乐教学的价值,并符合中学生音乐学习特点,从而促进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2.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课程评价标准应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具体操作和推广使用。音乐课程评价标准中应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多使用社会化用语,使全体师生尤其是中学生对课程评价标准能够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评价标准应囊括音乐课程的所有内容并对具体措施进行细化,从而使评价标准在具体操作上简便易行。

二、中学音乐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1.考试评价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评价方法。中学音乐考试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科目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而是教师规定演唱曲目,要求学生轮流演唱规定曲目,并对演唱效果进行评分。教师在此考试方法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无法选择自身擅长的表现方式完成教师规定的曲目,并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条件,部分学生由于声带先天受损或患有咽喉部位疾病等原因,无法对教师规定的曲目进行演唱,这就会造成音乐考试的不公平。因此,中学音乐教学应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使音乐考试趋向多元化、个性化与合理化。

2.日常形成性评价

日常评价应贯穿于中学音乐教学全过程,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学生平时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能够体现其音乐水平,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在歌曲演唱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并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音乐水平是否有所提升。

3.特长评价

教师可在学期伊始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测试,以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就其特长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演唱、舞蹈或编曲等擅长的音乐领域有所突破。学期末考核时,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长,对考核内容做出个性化安排,考核学生在自身擅长的音乐领域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4.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学生对自身音乐学习效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评价中以提高音乐学习的信心和自主性。自主评价分为自评与互评两种。自评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自我认知。互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并且使学生学习他人音乐方面的长处,从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水平。

5.教师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进行书面或口头评价时,应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说话方式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评价时应从学生音乐水平的实际出发,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的影响,并且应就学生语调、音准和流畅度等音乐各方面能力进行详细评价。详细评价与只给予学生优、良等级的传统评价相比,更能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音乐学习方面的不足。中学音乐课程评价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课程评价应在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中学生的双向沟通并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中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存在不足。但是,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在课程的设计与内容的安排上,往往较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技能,强调专业性与实用性,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基本的美术绘画技巧、提升学生的photoshop技术等,虽然能在就业方面帮助学生发挥出优势,但是过于强调功利性、实用性的技术应用,往往使得学生只把美术学习作为一门求生技能,而并不是一种美的感受。美术教学中,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认识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品行、美术内涵、美术人格等方面的熏陶与培养,这将不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教学目标不清晰。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往往只顾着给学生传授一些美术绘画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并没有将一些实际的实践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时候并没有有效的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研究,对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认知不是非常的全面。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存在盲目性,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采用的方法非常的古板,最终导致了学生被这种复古教育侵蚀,丧失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3教学实施过程有待完善。(1)教学方式单一。美术教学的授课主体是美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直到现在为止美术教学都采取单一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学生现实机器一样在教师的手中如同提线木偶学习,导致了课堂的单一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2)教学内容单薄。由于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总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对当代社会美术发展的潮流也不佳关注,在教学中总是使用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3)缺乏教学拓展空间。当代美术教材的内容十分的单一枯燥,在教学中无法进行延伸,教学的内容也被教师约束在了课本之内,学生便无法得到与外界的有效结束。所以,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引领学生走进社会、自然中去,让他们感受社会的美丽,然后发挥自我的潜力去创造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学生的发展学习不断的拓宽教学及发展的空间。

2创新美术教学的实施方法

2.1借助多媒体设备上好鉴赏课。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适度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播放相应的动画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向学生展示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动画的方式介绍一些著名画家童年的趣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生动、具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中国山水画”这一类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鉴赏对象的典雅气质配上中国古典音乐来开展教学。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依据具体作品局部风格特点、整体气质来选择是以竹笛演奏为主的音乐或以古筝演奏为主的音乐来作为教学背景。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音画情景中认识画作,在音乐的烘托下更好地走进画作鉴赏课,继而在客观条件上增强学生的鉴赏感觉,加强学生对作品的鉴赏、理解能力。

2.2整体、特殊教学两相结合。美术教学是需要将整体与特殊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此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根据现有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然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能力及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素质成长特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构思,然后看展特色化、专业性教学,将整体与特殊教学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一个美术班中,有部分学生希望能提升自己手工艺品的美术创作水平;有些学生则希望加强自己的幼教美术修养;有些学生则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素描水平等。教师只有掌握并了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殊的要求以及兴趣,然后更具学生的个人个性进行美术小组的划分,然后开展一种专题性的、针对性强的课堂专题教学活动,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指导纠正。

2.3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课堂虽然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平台,但是单一的使用课堂教学的话依旧是无法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的。所以在教学中借助已经存在的美术馆、展览馆之类的设施;来进行教学,拓宽美术教学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在创新性发挥方面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培养,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使其在成长中得到创新应用的真谛。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多参观,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具有美术意义浓厚的地方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众多的美术展览馆中了解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加强教师与学生在参观中的交流能力,使彼此都能够有效的尊重各自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使学生获得充足的自信心以及创新的灵感。这种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身体内部的大换血,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带领学生多去外面进行实践,通过到户外观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对景观的取景,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美术的奥妙。只有让他们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艺术的源泉不会枯竭,保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

2.4创立合理化的评价、激励制度。教学的发展和实施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度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实现教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美术的热情是实现美术教学不断进步的关键保障。在笔者看来需要通过创立合理化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并且要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中职美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通过创立合理化的评价、激励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指点下不断获得自信心。因此,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借助语言鼓励、精神奖励、物质慰问三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合理化的评价、激励制度。语言的鼓励能给学生以自信,精神的奖励给学生强大的外动力,物质的慰问则可以在绘画的硬件方面帮助学生。

美术是一种艺术的代表,在进行美术创新性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创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转变,提升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使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掌握美术创新的技巧以及基本知识的运用,这才是在当代美术教育过程中尝试创新性教学方法重要目的之一。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在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意义

生物教材涵盖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不得不在生物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对于生物教学的优化,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授课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开展生物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仔细观察,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在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的途径

2.1将故事与生物教学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将故事教学法引入到生物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知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食物链的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这个故事思考和分析一下。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在引入食物链的讲解,这时学生就会明白故事的奥妙,同时也能够更加简单深刻的理解食物链。故事的导入能够为生物教学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2巧妙使用多媒体

生物课本的内容是固定的,是不动的,多媒体的使用却可以让生物知识更加丰富,让生物知识动起来。教师在生活教学中巧妙使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深入的学习生物知识,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和遗漏。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使用多媒体,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人体器官的知识时,书上的图片不够全面和清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器官图,通过放大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的更细致更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使生物知识更加直观和全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3采用实物教学

实物的引入能够让生物教学更加真实,学生也可以根据实物验证书本上的知识,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信服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灵活掌握。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有效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实物的知识时,可以携带绿色盆栽到教室中,然后根据盆栽向学生讲授植物的构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详细的认识和了解植物的组成。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盆栽,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的解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所以教师采用实物教学是对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拓展,有利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4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

生物课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的相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的生物学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推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的生物知识在生活中观察或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花的构成以后,可以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多种多样的花朵,了解它们的构成,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教师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贴切,通过真实生活喜爱和学习生物知识。这对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也有积极意义。

2.5开展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应当是生物教学的一部分,它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更高要求。生物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仪器和实践观察到肉眼看不清或看不见的实物,从而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开展生物实验,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教师对于比较课本上需要实验辅助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将关于细胞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采用仪器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构成,做积极思考和详细记录,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教师开展生物实验可以丰富生物教学的内容,加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从而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进步,推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3总结

中等师范生物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生物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注重生物教学的优化。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与生物教学的结合,多媒体的巧妙运用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多元化;中专;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发生着改变,对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迎合新时期对人才培养需要,为社会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由此看来,加强多元化教学理念下的中专计算机教学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成效。多元化教学方式更好的迎合了教育改革要求,选择的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总的说来,多元化教学活动开展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应原则,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主,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1]。尽管不同教学方法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均是以同一个教学目的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成效。

2多元化教学方式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教学器材使用率不高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完善,中专计算机教学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学方法都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提升,但是由于中专院校自身综合实力存在差异,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导致很多中专院校计算机设备不足,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2中专计算机教学内容落后

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深化中,中专计算机教学地位得到了肯定,各项教学改革措施逐渐落实,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中。但是由于中专计算机教学方式同时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至今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程度需要改善[2]。与此同时,由于很多中专院校教学方式的应用不合理,计算机教学仍然采用其他理论学科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教学成效偏低。

3计算机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策略

3.1应用任务驱动法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于学生存在不懂之处给予支持和改进,调动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长久保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故此,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应用任务驱动法设计教学任务,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任务设计应该保持一定难度,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将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反之任务过难则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离教学目标[3]。故此,人物设计中,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设计教学任务,尽可能的将各个阶段教学任务落实到实处,提升教学成效。

3.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互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计算机学习中全身心投入其中,适当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明确教学方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能力均匀分配,由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带领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知识的互换,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增长见闻,活跃思维。除此之外,对于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评价同样尤为重要,中专计算机教学是否能够实现与其设定目标,需要教学工作者综合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改正缺陷和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潜在价值,提升中专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吸收更多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长远发展。

作者:李建峰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静.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31(z1):492.

[2]孙婕.谈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2(31):96-96.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所谓的多元化教学不仅仅表现在对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并且包含了学科的基本性质、学科的思维形式以及教学方式中所采取的角度等。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是在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教学系统检修开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的社会学科,在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几率升高,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发展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初中语文与小学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将原先读写模式的基础上,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有所考验。另外,在语文课程改革之后,初中语文在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文学素养以及情感因素的培育,只有培养学生对文章能力的理解,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语文思维体系,培养文化素养,那么就要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积极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

一般而言,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课文与写作两个部分,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对课文进行分析,对写作能力进行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意识的建立。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要结合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文进行分析与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总结,进而从多个角度对文章的核心进行分析与研究。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同一观点的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以正反两面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还要指导学生利用不同角度见审题,针对作文题目展开讨论。由于审题角度的不同,在层次叙述以及作者价值取向上也存在不足,进而会呈现出思维的多元化现象。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基础,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加强学生对思维能力的发散以及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练习写作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让学生对大自然有所了解,对作文题目展开思考与认识。只有如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产生深度。

2.开展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语文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为发展的核心理念,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另外,在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集思广益,让小组之间对讨论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课外知识

在历经语文课程改革之后,我国语文教材的内容得到发展与完善,但是教材选取的内容有限,语文教材的涵盖面比较广,综合性比较强,其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之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训练,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触角能够延伸到课外阅读之中。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将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引荐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展课外读物的时候,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训练中,教师也可以将课外读物的内容进行引用,从而对文章进行充实。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结构,在该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产生多元化要求,单一的学习模式以及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无法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文学素养的形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采取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处理与分析,进而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发展以及进步。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 要: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展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特征,从而指出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而全面的,能促进初中生主动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在期末拿到的是成绩单上简单而又具有决定性的分数或等级,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其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的内容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合作、学习等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教师都是通过期末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地强调区分学生的优劣,将学生片面地分成几个等级,弱化了教学评价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评价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多元教学评价自新世纪以来已成为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来推进教学改革,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由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也相应地趋向多元化发展。

1.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初中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而新课程理信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师生互动评价等。

(1)评价活动的重点是学生自评,通过学生自评可以发展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定评价标准,自由点评。

(3)师生互评可以让教师更多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到向学生学习,体现师生的平等。

我们还可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再结合到教学评价中。

2.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初中生年龄特点,教学评价内容由信息品质、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三方面组成。

(1)信息品质(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时采用等级制。对于评定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

我们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作出记录,作为学生平时信息品质成绩的依据。如下表:

(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一般以纸笔测验的形式进行。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

(3)技能技巧:采用实作形式评价。技能技巧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上机测验形式进行。不同的工具、软件,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评价实作的创造性、艺术性、素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工具软件的特定功能的应用。

最终利用三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待评四级,三部分内容各占一定比例。这样的总结性评价还是缺乏可信度,而且对学生的促进和鼓励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溶入评语这种形式,写上一段有关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态度、有待改进的鼓励性评语。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基础知识方面:采用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效率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技能操作方面:采用上机测验。重点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能力。

(3)平时以实作评价为主:实作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多元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作品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

实作评价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评价的作业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这表现为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泛泛而谈。

过程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初中信息技术实作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课堂即时评价辅以课后延伸评价(可以将作品上传至校园网,采用网络评价),促使作品评价多元化、全面性。

事先确定评价的规则和标准。作品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事先给学生一些引导,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初中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选拔转向了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地评价初中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确实,这样的教学评价是真正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以真挚的评价鼓励学生,友善的评价靠近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化教学评价将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未来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康永和.《信息技术需要怎样的教学评价》.浙江省优秀教学论文汇编中小学信息技术.2004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研究课题小组编.《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卢雪梅.实作评量的应许、难题和挑战》.教学资料与研究,20期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多元化 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世界,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有效地对周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和计算机通信技术成为人们处理和利用信息的首要手段,所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也是全国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务。

1多元化评价法在高中息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热潮的到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也跻身于其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目标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目标给义务教育的课程理念和评价取向都带来了新变革。综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的表现,越来越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都意识到了单一的笔纸测试和标准化考试对评价课程教育的效果有着诸多的弊端。任课教师单纯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言之,传统的一元评价法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所以多元化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2关于多元评价法的分析

2.1多元评价方法的含义

多元评价的即真实性评价,具体定义是指用贴近“真实生活”的方式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把评价和教学有机的统一结合起来,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利用上,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开拓学生思维,鼓励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获得自我满足的机会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在学习中的自信心。教师和家长通过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2.2多元评价法的目的和实质

多元评价方法强调的是多元化,即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与传统的一元评价法相比,多元评价的目的一是恢复教育本来的目的,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人格培养、职业道德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解决问题手段的培养,摒弃单纯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二是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挖掘潜能,补充不足,针对学生在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和方法,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

2.3多元评价法的分类

目前多元化评价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首先是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分析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指教师和家长在平时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学生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资料,定时进行研究分析,以反映出学生近期在学习和身心成长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好的成就要及时予以鼓励。档案袋评价法中的档案袋主要包含学生作品,包括与学习课程有关的作品以及课外兴趣方面的成就。另外,多元分析法还有多维度智能评价法、雷达图评价法二种,这两种方法不常用,再次不做详细分析和说明。

3多元分析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3.1信息技术知识型课程的评价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概念和特征,针对该学习目标,主要采取老师讲解有关知识概念,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概念。因此,这种类型课程的评价方法中评价主题是老师和学生个体,评价重点是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习的态度。

3.2信息技术技能型课程的评价方法

技能型课程是以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的课程,学生通过观察老师演示、自己亲手操作、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自我探索等方法完成和掌握操作技能。评价主体是学生自身,内容主要是学生实际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应变性和熟练性。

3.3信息技术创新作品型课程的评价方法

创新作品课程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之后独立自主应用信息软件完成创新型作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种类型课程中创新作品的评价尤为重要,可以设计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老师评价。学生对自己作品以及同学作品的内容、色彩、布局、创意等多方面做出综合评价。老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做出详细的专业性的分析评价,给与学生合理的建议和积极的鼓励。

4结语

通过多元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还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好的发展。因此,多元化评价法应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南宁华.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A].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003.

[2] 李艺,王淘.英国 GCSE 试题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2(1).

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给予了每一个会计工作人员行使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的基本权利,但通过对会计行为进行深入及细节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很多会计行为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体系性的框架构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深入持续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成熟,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也不断完善起来,但还存在很多不够严密的问题,比如预算改革相对滞后、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利相对集中、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等问题。会计的控制体制与监督机制还停留在传统的一把手管理阶段,制度性较弱。

第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执行效率相对较低。虽然随着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会计行为与会计工作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提高,但整体还表现出执行效率不高的特点,导致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功能与意义。分析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执行状况,可以发现很多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基本上没有发挥其作用,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闲职,缺乏有效的执行。同时事业单位内部的一把手领导制度导致领导阶层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会计部门的控制与监督权力,使得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充分的进行会计行为,最终导致不规范的会计行为的出现。

第三,监督机制缺乏系统性,多元化的监督主体不能有效配合。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单位内部监督的系统化监督体系已经形成,但还缺乏必要的配合,导致监督体系的监督功能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从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分析,很多单位都缺乏专业的检查与监督机构,社会性监督机制处于缺位的状态,更多的监督依靠于审计部门、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因此监督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充分保障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导致事业单位中有效监督体系缺乏,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充分的建立起来,使得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到事业单位整体的循环与发展。

如何有效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的发展

首先,不断完善领导人责任制度,提高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对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视程度。在事业单位内部提倡责任制,将会计控制与监督的基本任务安排到领导人的责任范围内,加强领导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有效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同时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应该深入加强会计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有效认识单位内部的财务发展状况,以提高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执行效率。

其次,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能力。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单位的整体运行与发展,可以说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的有效运行,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工作人员的有效选拔与任用机制和流程。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在职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鼓励会计人员进修,以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很好的满足本职工作需要,推动单位的有效运转。

最后,不断完善并加强多元主体的监督机制与监督体系建设。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的发展是有效保证单位良性循环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贯彻以政府控制为基础,综合社会控制与单位内部控制的多元监督体系的有效执行,推动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在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建设,合理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财政人员、审计人员、税务人员进行分工,以有效推动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保证事业单位的持续良性运转。

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良性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方面,因此有效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不断将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纳入到整个会计监督体系中,推动更加合理完善的监督机制的形成,才能有效推动会计控制过程的顺利发展及整个实验单位内部会计行为的完善,进而推动会计监督体系与会计发展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进步。

上一篇:中药市场论文范文 下一篇:经济法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