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7 00:24:07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血源性感染;危害因素;预防;护士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68-02

手术室护士为血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因其在手术过程中常进行有创操作,以及手术室整体环境中血源性物质浓度较高,以及手术护士工作繁忙、免疫力低下, 出现血源性感染的概率显著增加。因此手术士护士预防血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科室护士共54名,其中正规护士47名,轮转护士5名,实习护士2名。其中,男2名,女52名。本科学历7名,大专24名,中专23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发放护士进行填写,内容包括近3个月内接触到污染源、发生刺伤情况、刺伤后的处理、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日常预防措施等。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54份, 收回54份。同时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本组调查结果表明,3个月内54名护士接触到污染源32名(59.2%),其中术中接触血液者21名(38.9%),护理过程接解到血液者11名(20.4%),出现刺伤29名(53.7%),致伤工具为缝针、注射器针头、刀、剪;受伤次数>3次者10名(18.5%),2~3次者13名(18.5%),1次者31名(57.4%)。受伤后可以严格采取防护措施,正确处理伤口50名(92.6%)。

3 讨论

3.1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血源性感染源可能为HBV、HCV、HIV患者或携带者的组织器官、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 我国为乙型肝炎发病大国,总感染率高达60.00%,丙型肝炎总感染率为30.00%。艾滋病也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研究表明被乙肝病素、丙肝病素、艾滋病素、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的相应病源感染率分别为: 6%~30%、1.8%、0.3%、1.2%[1]。所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感染危险。其危险程度与护士接触危险物品的时间呈正相关,皮肤损伤是引发血液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损伤的程度、深度、位置,以及所接触污染物的病毒滴度,均为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在受到污染时,护士的免疫状态也是其是否会被感染的重要因素[2]。

3.2 血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

3.2.1 不具备相关血源性感染的预防知识 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危害性,没有进行岗前防范损伤的培训和知识考核。多数护士认为日常工作已经是轻车熟路,防范意识不够,利器使用后没有放置回原处,仍然暴露在工作环境中,也未进行消毒清洗处理,在工作较繁忙时,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他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使用锐器收集箱后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3]。特别是刺伤时因为没有流血就没有进行处理,但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伤口,均可导致护士感染概率增加,接触污染物与被刺伤的概率均增加。

3.2.2 操作过程中没有安全的防护措施 操作习惯不正确,传递的针头、针芯、徒手掰安瓿等,没有正确使用无菌手套、清洁用具、塑料围裙、防护镜或面罩、锐利物品回收器等。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接触锐器机会多,如果没有进行安全防护,同时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则会增加受伤的概率,血源性感染的概率也相应地增加。

3.2.3 护理人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感染概率增加 手术室工作节奏快, 临床医护编制不足,护士工作繁忙,又需要加夜班,生活缺乏规律、又要面对形形的患者及其家属,并且外科医护人员有创操作相对较频繁,部分患者不予配合,导致护士精神压力大,而出现身心疲劳,免疫功能低下,从而易发生临床感染。

3.3 血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3.3.1 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系统,对护士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年限短、经验不足且学历较低的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机会明显高于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护士,临床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增加自我防护意识[4]。加强护士防护血源性感染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护士自我防护能力,避免职业损伤和减少血液性疾病感染。护士定期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如果处于疾病状态,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手部有创口的护士,则不宜参加特殊感染患者的日常护理或手术配合。对于长期接触感染性血染的护士,需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3.3.2 正确操作 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工作,常规筛查血源性疾病,并做相应处理。避免术中忙乱而发生意外感染,术前备物要尽量齐全,最大可能减少手术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不可到室外取物品,造成血源性污染传播。室外应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手术时急需物品的传递。严格限制手术间的人数,手术间人员无特殊需要不可随意走动。控制实行人数,一般不安排人员参观。患有血源性疾病的患者术中实行隔离,手术用具应使用一次性刮吸电刀、一次性敷料、手术布类等。避免在护理时用手掰安瓿而造成锐器刺伤,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传递锐器时一方将锐器放置于弯盘内,另一方也去弯盘内取。尽量避免手与手的传递以减少传递过程中锐器刺伤的概率[5]。患者不合作或躁动时需将患者固定,特别是侵入性操作中,如果患者不配合,其被利器刺伤的概率也增加。

3.3.3 伤后处理措施 对有血液性感染危险的患者操作时戴双层手套。用过的带有血迹的锐器,立即放入利器盒内;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直接弃于废物盒中,不可套回针头帽,以防刺伤;一旦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时,迅速将损伤部位的血挤出,同时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清洗,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若术中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眼中,立即先用清水冲洗,再用滴眼液冲洗。在24 h内注射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并尽早、足量、全程使用预防性药物[6]。对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进行血液抗原抗体监测半年以上,设立登记本,对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登记,减少受伤者的心理伤害。

4 小结

近年护士的职业卫生情况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手术室工作护士为血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学者认为职业暴露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风险。而在手术过程被刺伤的护士的总体人数近年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血源性感染的危害,明确导致感染的因素,做好临床防护工作,减少手术室护士出现血源性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俏静, 叶表弘, 朱雅芳. 医护人员血液性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 23(4):52-254.

[2] 蔡静, 于文杰. 供应室人员锐器刺伤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临床护理,2011,3(1):69-71.

[3] 袁晓莉, 江智霞, 张咏梅,等. 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401-402.

[4] 师秀红.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0-161.

[5] 杨晓华,周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2-653.

[6] 李文红,李丽娜,黄美娟,等. 风险管理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33-134.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篇2

妇产科迎接各项检查工作总结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性科室,同时行业标准要求也较高,为保障母婴安全,科室不断的接受来自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科室护理组人员在各项检查中都积极主动地迎接和完成各项检查工作。

2018年,按照产科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资格要求,科室护理组组织10名护士参加资格考试,10名护士全部合格。接受区妇保院关于三网监测的督导检查共6次,爱婴医院检查4次,接受市级和区级卫计委关于母婴传播性疾病工作检查共4次,市级卫计委医疗质量抽查1次。妇产科的工作牵动着两条生命,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2018年参加了区级产科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考核2次,参加产科急救演练2次,其中2018年底的产科急救演练中急救技术操作获得第二名。产科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谁接生谁接种”的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2018年全体护士参加了成华区疾控组织的预防接种资质学习和考核,11名护士参加区级资格考试均取得合格证。同时接受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工作督导检查4次,预防接种产科资格复查1次,顺利通过。

在2018年的各项检查中,护理人员辛勤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情迎检,使各项检查顺利通过。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R6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199-02

学生是国家民族和世界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决定未来的人口素质,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工作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的医疗条件和工作环境对医务室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护理评估能力,还具有良好的品质及服务态度。医务室护士的基本能力应具备以下几点:

1、健康促进能力

(1)学校健康护理:对学校的环境和师生的健康进行管理,负责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学生的健康资料,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注意发现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找出不良因素,参与处理和预防意外紧急事件,如爆发性传染病发生的预防。

(2)学生、老师健康的保健指导:主要是日常生活与健康。利用定期检查、座谈,在饮食、起居及青少年的生理变化给予卫生保健指导。

(3)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通过给学生讲课,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生理、卫生常识、精神心理卫生知识,了解影响他们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4)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参与完成计划免疫任务,进行免疫接种的实施与管理。如筛查需预防接种疫苗的人群并实施,然后,记录、投药。

(5)定期检查:进行健康普查的组织、管理和医生诊查时的辅助,并对相应的问题给予生活指导和保健指导。

(6)传染病的防治:负责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组织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宣讲,发放预防传染病的资料并进行指导、消毒、隔离等。

2、综合护理能力

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根据医务室护士工作的条件和服务的对象必须是全科护士。如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中暑、各种传染病、晕厥、痛经、心理障碍的患者等。在工作中,就不免应用到各科的护理技能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

3、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务室护士不同于医院护士,常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在医院遇到问题往往可以与其他护士、护士长、或医生研究解决;但在医务室,护士将独立地进行各科护理操作,独立地运用护理程序,独立地开展健康宣教,独立地进行咨询或指导。此外,其护理条件及设备均不如医院。这就要求医务室护士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因此独立判断、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对于医务室护理人员非常重要。

4、语言表达能力

医务室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学生、老师,健康宣传是医务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务室护士要能够清楚、准确、无误地交给他们防病、治病的知识,改变其健康态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老师的工作压力是造成他们心里障碍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医务室护士去做心里疏导,消除消极因素,树立积极因素。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医务室护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5、协调沟通能力

医务室的护理工作既需要合作者的支持、协助,又需要其护理对象的理解、配合。如.餐厅人员的消毒指导,传染病的隔离、消毒、预防等均需要与其他各部门协调、沟通、支持。医务室护士必须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6、调研科研能力

医务室护士不仅负责向师生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同时也肩负着发展医务室护理,完善护理全科的责任。因此,医务室护士首先应不断地充实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护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护理学的发展。其次,医务室护士应具备科研的知识,能独立或与他人共同进行护理科研活动,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观点,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7教育管理的能力

学校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治病救人和管理育人的双重责任,患者的护理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两方面是分不开的,针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他们易受外界不健康因素影响。所以应对它们进行德育教育、性教育等,以加强他们自身防护能力。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146-02

急诊科患者往往情况紧急、病情危重,而急诊科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是最早和最密切,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存在被感染的高度危险。目前,我国属于肝炎重灾国家,肝炎病毒(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以及丙肝病毒等)等传染性病毒猖獗,同时艾滋病毒(HIV)患者也日益增多,患者的增加无疑使作为病患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机会增加,如若不能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护士将随时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因此,总结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宣传和防护措施将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急诊科工作过的护士80名,其中护士52名,护师19名,主管护师9名;年龄19~36岁;护龄1~18年;学历中专、大专。

1.2 调查方法以及内容

自行设计“职业暴露调查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职称、学历、护龄;(2)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情况;(3)护士工作中受到过锐器伤情况;(4)护士接触过患者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情况;(5)护士遇到过患者合作性差而发生职业暴露情况;(6)护士在处理针头时被刺伤情况。调查时间为2011年12月,发放调查问卷83份,回收合格问卷80份,回收合格率96.4%。

2 结果

回收的80份调查报告中,护士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80名(100%),工作中受到过锐器伤80名(100%),接触过患者排泄物、分泌物、体液78名(97.5%),出现过处理针头时被刺伤50名(62.5%),遇到过患者合作性差而发生职业暴露20名(25.0%)。

3 讨论

3.1 急诊科常见的职业暴露原因

3.1.1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缺乏 部分护理人员,尤其是一些新上岗的护士,缺乏有效的职业防护培训,对针尖、刀片等利器划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一些血液传染性疾病感染,后果严重。

3.1.2 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针刺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急诊科工作紧张而繁忙,既要承担门诊患者的处置、换药,又要负责门诊患者的治疗,特别是大批急诊患者来临时,人员往往配备不足,这时的护士把责任放在第一,缺乏自我防范意识,更易发生针刺伤。有报道,医院感染中80%与针刺伤有关[1]。目前已证实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其中HIV、HBV、HCV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被污染针头刺伤后,HIV的感染机率为0.3%,HBV的感染机率为6%~30%,HCV的感染几率为1.8%[2]。因此,急诊科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3.1.3 职业暴露的途径 皮肤黏膜接触是急诊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在每天的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增多。急诊科护士作为一项特殊的职业,需要第一时间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常见的有车祸、中毒、溺水、手术并发症、他杀等紧急情况的抢救工作,急诊护士需要在未确诊情况下进入工作,时间紧迫,个人的防护措施不能充分实施,在密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以及不明分泌物时导致自身感染情况发生,属于医院高危感染人群。

3.1.4 患者依从性低 急诊重症患者常处于巨大痛苦或者神志不清等状态下,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工作,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工作时刺伤自己。

3.1.5 双手回套针帽 在处理用过的注射器过程中双手回套针帽或者将针头混入医疗垃圾中,护士在收拾处理医疗垃圾过程中可能被误伤。

3.2 干预措施

3.2.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长,要对新上岗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对全体护士进行定期职业防护培训考核,防止麻痹大意的思想,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害危害性的认识,认真做好个人防护的工作,时刻警惕血源性感染的发生[3]。

3.2.2 做好个人防护 急诊护士在进行抢救工作前,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做好个人防护,抢救护理前将衣帽、口罩、手套等佩戴齐全,在处理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等过程中尽量减少自身皮肤或黏膜直接与其接触,抢救护理结束后按照标准洗手消毒过程,避免对医疗环境进行污染。

3.2.3 抢救护理时避免针刺伤 在整个抢救护理过程中,严格规范护理操作技术要点,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尽量避免意外针刺损伤等。妥善放置废弃针头,与其它医疗垃圾分装,以免不小心刺伤,安全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3.2.4 医疗垃圾的处理 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不要将手指伸入容器内,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

3.2.5 锐器损伤后处理 护理人员在尽量避免被锐器刺伤的前提下,一旦出现锐器损伤,应立即作出有效的消毒处理,进行伤口清洗,可选择使用流水进行伤口清洗,挤出伤口处血液,之后使用75%乙醇或0.5%碘伏对局部伤口进行消毒,污染眼部时需要生理盐水反复进行冲洗。对感染性病毒感染,需要进行血液检测,积极注射相应疫苗并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测。

综上所述,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力求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急诊科护士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对各种危害有足够认识,采取适当地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殷小基.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33.

[2]刘小玲,许琼,周阳,等.手术室护士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4):70.

[3]王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思维;急诊护理;应用和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88-02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就医观念的转变,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即代表医院的形象,又折射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是医院纠纷发生的“集中营”。因此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对护士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更新更高。不但要有高超的急救护理技术,更要有科学的急救护理工作思维,要求护士思维敏捷,对病情观察有预见性和主观能动性。急救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运用医学理论知识,预见到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1抢救和确诊的因果关系思维

护士是患者在就诊期间24小时连续接触的群体,是患者病情变化时出现各种危险状况的第一反应人,所以要求护士在接诊患者时要第一时间对急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评估病情、能根据病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预见性的想到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果断决策、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抢救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在抢救的“黄金时间”里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但疾病的最终确诊还需要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如CT、B超级各种理化检查才能完成。“时间就是生命”但临床必需的检查会消耗很长的时间,可能会延误抢救的最佳时间。急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认识到只有将患者从致命的危险中抢救出来才可能有机会挽救其生命。因此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培养的着眼点就应放在伤情评估紧急护理救治配合医生诊断继续进一步治疗这一科学的急救护理抢救程序中。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医生检查病情时,护士就应立即投入护理抢救,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抢救和诊断,这在位明确病因的急诊抢救中是不能颠倒的顺序。护士应牢记:确诊,只有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才能够、才有机会做出的[1]。

2针对不同的急诊患者护士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动态评估病情,加强预见性安全护理的思维

2.1加强护士运用预见性思维动态评估危重患者病情的护理意识急诊急危重患者的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急、重,病情变化不可预料。患者来急诊科就诊时多以一种重症危象为首的表现,病因不明确,病情发展迅速。往往患者和家属缺乏心理准备,惊慌失措,语无伦次,因此病史叙述不清。面对这种危急状况,护士不能消极等待医嘱,而是应用急救护理学知识评估患者,认真的听取患者的主诉和家属的述说,通过分析判断得出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给予最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时解除各种急症危象。如心跳呼吸骤停,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开通气道,气管擦管,调节好呼吸机模式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持续心电监护等。因此,要加强护士对危重症的护理意识,提高救护技能。面对危重患者,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及时给予治疗,给患者赢得最大的生还希望。另外要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减少纠纷的发生。

2.2预见性建立安全护理意识预见性安全护理也被称为超前护理,对于护理中病情复杂易变且极易发生意外的急危重症病患群体,通过预见性安全护理能够有效对病患病情确定护理要点,并对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尽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2]。

2.2.1预见性建立最佳护患关系急诊护患关系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急诊护士应意识到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各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反正会影响急救工作或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在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时,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当时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心理反应、性格特点、文化背景及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以及陪同家属的情绪。通过评估来指导护士采用适宜的职业言行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恰当、有效的沟通,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使其排除各种心理障碍真实反应病情,同时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2.2.2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预见性安全护理病患在进入急诊室时,医护人员应充分对病患“伴随症状、自护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解,并依据病患是否存在“视力障碍、有无平衡失调步态紊乱”等问题建立相应的风险警示牌[3],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例如:躁动患者要采用必要的约束和保护措施,并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让其明白使用保护用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预防患者和家属擅自解除保护用具。患者在做各种医学检查或住院等各种转运途中,也可能发生危象,所以要应用“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转运程序来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依据个危重患者的病情进行预见性安全护理能够有效防范转运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发生[2]。

3正确准备应用、科学管理急救设备物资的预见性思维

3.1抢救设备护理思维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集中营”,是抢救患者的“主战场”,对护士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对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的准确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护士在抢救设备的应急操作中,应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即使情况突变也能沉着冷静应对。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批量患者就诊时,护士通过评估事故原因、受伤人数及患者的病情预见性的准备各种急救物资。

3.2抢救物品管理思维在危重患者抢救中,抢救物品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抢救的成功与否。例如:昏迷导致窒息的患者,此时需要及时吸痰畅通呼吸道,那么吸痰器是否能在第一时间使用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抢救仪器的状态也极大地影响抢救效果,抢救的状态取决于管理。在急诊这个特殊的“战场”,设备物品管理不仅仅是科主任、护士长的职责,也是每位急诊护士都应有的管理意识,应深刻理解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抢救物品的密切关系,要有危机意识和管理理念,以及预见性的完善准备。必须使急救设备物资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应具备以下条件:齐全、分类、完好、无菌、组合、匹配、立即、明示、固定[2]。为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4危重患者抢救时预防职业危险因素的预见性思维

职业危险因素自从职业医学之父Bemadio Ramazini 提出这个概念之后,职业危险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人们对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的认识更深刻了一步。而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长期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死亡、等恶性刺激的患者,以及因为病情急,各种操作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故许多急救操作都是在不知道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是否有传染性的情况下给予实施。所以急诊的工作性质使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紧张而无规律,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同行其他科。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4].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第一线,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的分泌物物、破损组织、血液或唾液,呕吐物,是接触各种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应菊素等[5]的研究显示:急诊护士针刺伤受伤率为90.3%;而3次以上受伤者占总数的34.4%。实际上,至少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被污染针头刺伤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几率为0.3%,乙肝病毒的感染几率为6%-30%,丙肝病毒的感染几率为1.8%[6]。但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接触的各种传染源防护意识不到位,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7]。因此,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培养并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预见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广泛应用,我们应该预见到会有更多的职业危险因素出现。因此,有待于我们应用预见性思维去不断去发现和研究,并且寻找更好的防护措施。

5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时的预见性思维

急诊科室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特别是那些需要转运到其他相关科室接受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危重患者,如何保证在转运过程中做到安全转运,这就取决于护士在转运患者时有无预见性思维。主要包括:转运前护士的准备;患者病情的评估以及目前所用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患者所建立的各种管路的留置、固定、引流情况;做好与患者和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告知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针对疾病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预见性的做好各种应急急救仪器和药物。

6总结

急诊护理工作中培养和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使急救护理工作变被动与主动,更加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独立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促进了急救护理工作者全面的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主动性;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护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使护士在工作中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急救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亚卓,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护理杂志,2009,07(09):923-94.

[2]范金花.建立ICU预见性安全护理有效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6).

[3]吴玉芳,蒋冬芳,蒋渊屏.优质护理在ICU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04-105.

[4]陈祖辉,王声.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6(12):1038.

[5]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

[6]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 急诊护士 损伤性感染 护理管理干预 防护措施

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急诊室作为抢救的重要场所,疾病种类多,接触面广,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护士可能因许多不可预知的意外而发生锐器伤。通过一年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引导和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有效的减少了锐器伤的发生。现将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减少急诊护士锐器伤的数据对比陈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急诊工作的7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所在急诊科室为观察组41名和对照组38名。2组护士工作年限、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按操作常规完成各项急诊有创操作。观察组护士除按常规外,予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以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护理管理者运用心理学“心向一致”的原则[1],以护士为本,了解工作中易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与护士共同制定有效的安全操作流程,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使其在操作中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2)认知干预:对观察组护士进行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和职业防护培训,使护士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研究表明[2],加强对医护人员教育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3)行为干预:细化护士操作行为,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纠正护士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提高护士个人操作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护理管理者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系统、充分的掌握各种防护措施。(4)制度干预:建立完善的锐器伤管理制度。对不慎被锐器刺伤的护士进行登记、报告管理。记录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等。必要时实施预防性用药,定期进行血液检查。(5)管理干预:护理管理者可采用科学的弹性排班,减少护理人员职业和心理上的压力,尽可能为护士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护理用具。如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安瓿开启器、利器收集箱,真空采血技术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 2检验,认为P

2 结果

两组进行护理管理干预前后损伤性感染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因此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锐器伤的防护,形成一套护理管理干预体系,强化全员认识,在科室树立护理安全文化意识,使护理安全操作形成一种科室文化。通过强化护理管理,规范了安全防范操作流程[3],不断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护士从认知到服从,从而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感染。

总之,护理管理干预需要管理者与护士紧密配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可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使护士正确认识锐器伤的危害性,主动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锐器伤的发生,控制锐器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使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高澎苹.护理美学概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96-97.

[2]李菊英,谢玲玲,贺棉花,等.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教育与建议.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4.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篇7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处理突发事件的高风险科室,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护士常受到职业危险因素的威胁[1]。现结合我科情况,对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险因素

1.1 工作压力的危险因素 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夜间就诊多。护士夜班频繁,经常接触忧伤情绪(患者死亡或病危),院内及院前抢救任务重,精神高度集中,体力脑力消耗大,生理和心理处于紊乱状态[2]。在救护车上进行各种操作时,常出现晕车等症状。

1.2 患者及家属的危险因素 急诊患者病情急且带有紧张情绪,希望医护人员立即为其诊治,对护理程序易产生认知偏差,稍有怠慢则怨言重重。若遇到醉酒者其更易冲动,失去理智,常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护士[3]。

1.3 物理损伤的危险因素 工作中易受到锐器伤害(如针头、刀片、安瓿 、碎玻璃等),陪护危重患者检查中多次少量接触放射线;不恰当搬运患者、仪器等,可造成急性扭伤等;病区常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长期暴露可致皮肤癌、眼炎等。

1.4 化学损伤的危险因素 对病区的消毒、仪器的清洗、灭菌等需用到的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腐蚀作用,严重的可引起皮炎及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处理有机磷中毒患者时常伴有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处理强酸、强碱类中毒时时常被残留毒物灼伤[4]。

1.5 生物损伤的危险因素 在抢救中(如气管插管、吸痰、洗胃、静脉穿刺、清创缝合、包扎止血等),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HBV,被HIV血液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有0.3%感染的危险,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2]。

2 防护对策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对护士进行普及性的预防教育,增强预防职业性损伤的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操作时戴帽子、口罩,必要时戴防护镜。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时戴手套,接触患者后要严格洗手,对排泄物及时消毒,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2 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自我防护 掰安瓿、撬瓶盖使用正确的方法,手术或操作后物品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专门的容器中。一旦发生针刺伤,立即挤出少许血液,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酒、乙醇消毒后包扎,必要时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4]。搬运患者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保持身体的正常平衡,尽可能用最大的肌肉及杠杆作用去完成工作。消毒剂、紫外线消毒时,离开现场,避免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陪护危重患者做检查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暂时回避或穿防护服。

2.3 加强沟通,提高应对能力 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遇到不理智的患者和家属,要沉着、冷静、反应敏捷,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抓住时机及时通知相邻医务人员、医院保安或请求警方协助[1]。

2.4 增强适应,改善职业条件 加强自我保健、饮食营养,工作和家庭进行合理安排与调整,夜班后及时补充睡眠。管理上,人员配备充足,合理、弹性排班以保证护士的休息,加强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和专科学习。

3 讨论

职业防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预防是减少损伤发生的关键。因此,护士应爱护自己的健康,明确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熟练掌握预防环节及技术,只有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了,才能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健康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冯霞.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对策.护理研究,2006,20(1lA):2893.

[2] 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当代护士,2005,2(1):29-30.

[3]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压疮;发生率;指导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11-01

压疮即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坏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及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1]。因此,压疮的预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我院2013年上半年对压疮防治实施早期管理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把好入院压疮评估关。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早起关键,要求护士对入院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采用norton评分法,评分范围在5―20分,分值越小表示发生压疮危险性越高;15―19分说明有发生压疮的可能,但可能性较小;13―14分为中度危险;12分以下为高度危险病人。评分小于14粉的病人及院前压疮,护士长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1.2 严格压疮预报和压疮报告工作

护理部将压疮预报和报告工作作为考核护士长工作的指标之一,将之纳入每月质量控制内容。如发现因迟报、漏报、瞒报导致压疮加重,护理部将该科当月的基础护理质量分记为零分,并于当月护士长的奖金挂钩。

1.3 压疮的监控与跟踪工作

护理部收到压疮预报和报告表后,及时记录,使护理部掌握全院各科病人的皮肤情况,并每天有重点的进行监控和跟踪,督查已预报的病人预防措施及已经发生压疮病人的治疗措施是否到位,根据病人的痊愈情况解释跟踪。

1.4 实行24小时连续监控

白班由责任组长检查病人的皮肤及压疮防治措施到位情况,以监控责任护士的工作;护士长通过晨晚间护理检查压疮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以监控责任组长的工作,夜间由夜班护士长根据护理部的交班重点,有目的监控高危病人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不断改进防治措施。

1.5 手术病人压疮的预防工作

控制手术病人在术中发生压疮也是预防压疮的一个重点。护理部要求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注视工作,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手术制定手术病人术中压疮预防的方案,预防压疮的发生,严格要求手术室与手术科室对手术病人的皮肤做好手术前及手术后的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

1.6 强化护士和病人及家属对压疮的早期预防的意识

1.6.1 加强培训提高压疮的预防措施。有研究显示,护士的压疮防治知识相当缺乏,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采取科室小讲座与护理业务学习,压疮会诊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强化护士对压疮的早期预防的意识,并要求护士全面掌握压疮的评估及导致压疮的因素,压疮的防治措施等知识,将压疮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护士上岗前的常规培训内容[2]。

1.6.2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尽早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积极配合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入院后护士尽早教会病人及家属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压疮的发生,对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

1.6.3压疮防治措施。如有院外带来或可疑压疮可积极采取措施落实。轻者用:气圈、气垫床、局部减压、定时翻身、红花酒精帖服、按摩、温和灸、温水擦身、红外线照射、换药、清洁床单元、指甲护理等,及时填写压疮转归表[3]。

2 结果

2013年1-6月压疮预报500例中,除高危13例有1例发生压疮外,其余均为发生压疮。院前压疮17例及院内发生压疮1例中,17例治愈,1例压疮疮面明显好转,未发生因压疮而引起的投诉和护理纠纷。

3 讨论

3.1 前馈控制

压疮防治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作为护理管理者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压疮防治的管理办法。

3.2 规范管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护士、护士长、病人及家属了解压疮防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压疮的防治,对已发生的压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病区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夜班护士长、护理部之间加强沟通采取有效监控手段,及时修正防治措施,环环相扣,预防压疮的发生及促进压疮的愈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总之压疮的防治要求护士和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压疮防治管理路径从评估、预报、监控、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操作模式,使临床压疮管理更规范更科学。

参考文献

[1] 吴国梅. 压疮预警上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12): 1875-1876.

[2] Demarré L, Vanderwee K, Defloor T, et al. Pressure ulcer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nurses and nursing assistants in Belgian nursing homes[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2, 21(910): 1425-1434.

上一篇:消化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外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