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8 03:30:19

预防医学教学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1篇

1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数医学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强调“预防为主”,较重视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培训,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添加了《预防医学》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多数还是停留在生病看医生的被动阶段。另外由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熟练地掌握临床课程知识就足够了,《预防医学》课程知识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从而出现不愿意花时间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知识的现象,这些因素给《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教授带来了不利影响[2]。另外,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式主要是黑板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不过多媒体教学通常也只是简单的幻灯片演示,内容多是以教材为主,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信息。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资队伍相对不足,大批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甚至研究生上岗承担理论课,由于课程任务繁重,学科系没有时间对每节课内容备课和听课,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此外,由于任课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大多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课程中很少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出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虽然学过该方面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束手无策的状况[3]。此外,由于大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安排在学习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在学生完成一年临床专业实习后,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由于这个时期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时期,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找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而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导致缺乏对预防医学知识的了解。

2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强调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情况,应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要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服务患者奠定基础。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4]。

2.2贯彻“三级预防”原则,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

“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理念,也是《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人类的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都可将其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因而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采取相应的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另外,由于《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繁杂,还需广泛地开展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系列活动,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通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尤其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相对枯燥的缺点,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知识。

2.3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预防医学》教学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即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然而有研究显示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有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存在反感。这可能与学科特点有关,由于《预防医学》包含几个不同的预防医学学科,内容多、知识面广、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对《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新颖。所以,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使用,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素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教学中,必须突破旧的模式,尽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预防医学》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应以LBL教学为主,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为辅,具体来讲就是理论课采用LBL+PBL教学,实习课采用PBL教学[6]。此外,为促进与国外该学科的发展接轨,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国外在专业问题上思考的角度以及研究方法。

2.4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

自教育部于2003年8月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一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7]。通过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整合《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此外,还可以通过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使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一个参考、观摩、交流的机会,拉近不同院校的距离,提高整个国家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8]。但该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当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统筹兼顾,全盘考虑。此外,目前国内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常出现“重申请,轻建设,少利用”等现象,这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因此,在《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申报过程中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评估结束后要加强课程维护,充分利用其示范作用,避免精品课程建设资源的浪费[9]。

2.5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

《预防医学》作为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在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教授该门课程时应结合非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讲授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规律及其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知识预防不良因素的危害;加强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教学内容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根据目前的形势,在以后的课程中还应加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控制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10]。另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像对待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一样,充分利用当地卫生资源,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密切联系,积极建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聘任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使高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稳定。建立实习基地,也是培养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需要。适当增加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社区实习及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的机会,增加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11]。通过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对环境有较客观的认识,了解职业卫生状况及进行劳动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临床专业课、预防医学及全科医学结合起来,可加深学生对“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理解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策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做到防治结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2.6合理安排学习与就业,避免二者发生冲突

《预防医学》是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对医学生形成现代医学观,树立预防为主和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该课程的教学与毕业生工作就业相冲突,可以将该课程学习安排在临床实习前完成,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3小结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2篇

1 预防医学的特点

1.1 研究内容广泛:按大的方面分,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健康及流行病学三部分。卫生统计学又包括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居民健康统计和卫生资源分布与卫生业务统计。卫生统计学本身就是把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学科,被广泛用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业务管理等各个领域。环境与健康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泛,它包括了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与健康的关系,各种生产环境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有害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群。流行病学则侧重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预防疾病以及保健对策,是一种以人群为对象的方法学研究。

1.2研究方法独特:由于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群,考虑的因素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各种有害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因此预防医学研究总是从人群着眼而具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关系,在研究时往往不可能对整个人群进行研究,而只能选择抽样人群或某个特殊人群,也需要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微观技术的配合,即研究方法需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

1.3 与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卫生统计中所用的技术与方法主要来自数理统计的理论:流行病学的方法则除与统计知识有关外,还涉及许多传染病、非传染病的知识;而预防医学中环境与健康这一部分则涉及大量的基础学科,如生理、生化、病理、物理、化学、遗传、诊断,涉及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神经科、放射科等知识。因此预防医学是以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为基础,又与其相互渗透的一门学科。

2 对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 授课时机:由以上对预防医学特点的讨论中不难看出,预防医学的授课时机,最好是安排在学生将要完成临床课学习的阶段。由于教学计划安排上的差异,有些学校把预防医学视作基础课,有些学校则把预防医学的教学安排在所有临床课之后,作者认为这些都有失偏颇。如把预防医学安放在与基础课一起上,则学生因没有系统掌握临床知识,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必然感到费劲,许多问题不易理解,这样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如把预防医学安排在临床课之后讲授,则会受到学生临床实习的冲击,在这个阶段学生难集中注意力投入预防医学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预防医学授课适宜的时机应是插在临床课程中间。

2.2 教学方法:预防医学本身内容十分丰富,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不是一门单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课程,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革。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用于预防医学的教学显然有较多的弊端。其主要缺点是学生的思维方法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而难得到发展。学习预防医学需从多方面综合理解,不是单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的,必要时需参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对这门课的教学应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并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外参考书。课堂上的讲授也应变“直灌式”为“启发式”或“简答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从某些具体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扩展到整个人体的综合变化及某个人群的变化;从考虑某个具体的病因扩展到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从考虑对某个病人的对策扩展到对环境的治理,对整个人群的保护和防治。总之,预防医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从微观着手能跳到宏观分析,要使学生掌握研究健康的方法。预防医学的课堂实验不应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实验方法的学习,或某个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可考虑插入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讨论题,并让学生结合课堂实验来验证一些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就是一些活的知识,学生得到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再仅限于处理一个病人,而是为整个人群的健康考虑问题,而这一点恰是当前临床医生需从观念上进行转变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根据预防医学的特点,还应大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让学生观看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录像,一些典型的生产环境污染状况的录像等,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有关现场资料背景放到课堂上来,让同学如临其境。这样既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又可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尝试。

2.3 转变观念,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了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我国为响应这一号召正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实现这一目标,除政府部门重视,全社会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支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医疗卫生队伍。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将来的时代是预防医学的时代,人们需要更多的是预防医学方面的知识,人们除希望不生病、少生病外,还希望心理健康和延长寿命。因此将来的社会是更多的需要预防医学的人才。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中,绝大多数是临床医学人才,而现在向他们灌输预防医学知识基本上是靠预防医学的老师,在相当部分学校的领导、基础和临床课教师中,重临床轻预防的观念依然没有得到转变,认为预防医学不过是口头上说说重要而已,医生只要会治病就行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时展要求的,因为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能被动地去诊治疾病,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因此,观念必须转变。预防医学的知识不能单靠几个预防医学教师来讲授,而基础、临床学的老师首先也要懂得预防医学的知识,并结合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预防医学的知识要变独家讲授为大家讲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疗卫生人才。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3篇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预防医学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大班上课,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效果。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涉及预防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典型案例,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保证案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具体实际案例先提出各种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其内在机理,揭示其一般规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临床知识加以实际运用,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医学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及内在联系,体会医学事件中的不同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将来更好的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通过优化整合和资源共享,结合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特点,在满足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医学专业特点,突出中医学特色,采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如学生设计的脾胃之气在疾病中的重要性、办公室人员腰痛患病率抽样调查、食品安全等相关课题,并进行实际调查,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深入体会三级预防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预期所能取得的干预效果,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分别在授课开始前和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授课前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态度、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结束后对授课内容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由于课时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相关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布置思考题,并可尝试进行网络教学,如微课、使用相关系统平台,以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独立学院自己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和课堂特色。

作者:申璐 闵文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初哈佛大学,经推广、发展已发展成熟。是当今世界师范、医学、法学教育中盛行的教学法,在我国也需运用起来,尤其是近年在我国倍受重视的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法存在明显弊端,如重视讲解理论知识,尤其是医学基础课,而案例学习多在实习时完成,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较少讲述案例,使课堂缺乏趣味、生动性,效果不理想。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阐明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如将公害事件、食物中毒等贯穿于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发散式思维,且在课堂上促进了学生由“学”到“用”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教学的基本原则

1.1 趣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案例教学易激发学生对教学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讲述痛痛病这一公害事件时,可讲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患者打个喷嚏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再讲述骨折、骨质疏松的原因,一步步引入到致病根源-铬中毒。

1.2 实用:预防医学是预防疾病、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案例教学应与临床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1.3 前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的认识和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的充分应用,尤其是人类基因组奥秘的破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为预防医学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课堂教学中介绍这些医学技术给预防医学学科带来的影响,学科的新变化,使学生掌握新的动态发展。

2 教学案例的选择

首先要筛选大量公共卫生事件,所选的案例应围绕教学培养目标。例如:食物中毒的学习,可以汇总各种类型食物中毒,通过发病地区、季节、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使学生加深对食物中毒的系统学习。其次案例应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案例教学不是教师自说自演,而应引发学生经过思考和争论得出结论。第三,所选案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上,通过新知识来进行思索、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营养学时,学生已学过生物化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营养不良的表现来制定出食物营养预防方案,从而使学生知识连贯、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案例应以短小篇幅为主,以便及时完成。而课后案例可以选用较大篇幅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后以作业的形式完成。

3 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通过精心选择案例,编制出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教学教案。案例教学多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具体教学流程是:

3.1 提出案例-教师讲解-课堂讨论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对课堂目标讲解后,提出案例。首先是教师讲解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充分分析,使学生对课堂讲述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接下来在课堂内学生讨论案例,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

3.2 课后案例 相对于课堂案例,课后案例具有内容多、联系广、可能结论较多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讨论。布置课后案例时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或思考问题,使学生完成的作业符合教学要求。小组讨论之前,各成员应先个人阅读、思考、分析,获得对案例问题的见解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以开拓个人思路,修正和完善对案例的结论。各成员应阐述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小组探讨,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并形成印象深刻的记忆。

4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教与学的模式的形成。在高考和统考的评价方式下,形成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应形成一套相应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课堂案例讨论中具有独创见解的得分、作业完成情况的得分、学科间有关知识联系的得分、案例和生活实际联系的得分。

5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教与学态度的转变

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探究教学规律,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教与学两方面态度。一是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首先教师须通晓预防医学及相关基础学科的理论,能以宽广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做背景,为教学讨论时遇到的问题和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要转变角色,增加对话,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尤其是创造性见解,对学生的见解应以引导、鼓励的方式给予支持。对讨论时的一些模糊、错误观点进行讲解。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作为问题的创立者、引导者,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获得答案。最后通过师生交流,巩固知识。二是学生态度的转变。案例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配合,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零乱松散。首先要改变学生在教师讲授法教学中养成的被动、依赖的习惯。形成一个主动、积极探究式的学习观念。其次形成一个合作学习的观念,通过案例讨论,学生不仅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认真听取同学的看法,提高判断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5篇

实验教学,是指运用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并从中验证、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4]。实验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三基”培养,即要注重学生基本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保障,需要在实验室完成,称为课堂实验教学。但课堂实验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实验教学不能囿于课堂,必须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5],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诸如设计性、创新型、现场式实验教学模式等。现场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实际生产、工作和生活场所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6],主要依据教学模式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交往教学理论、问题教学理论等有关教学理论,围绕实验教学活动过程形成的系统性、理论化的教学结构形式[7],并在现场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场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等差异,产生了参观式、综合式、设计式、模拟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现场实验教学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是将课堂上枯燥、乏味、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具体、形象化[8],增强了学生对理性知识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再思考进一步将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置身于现场中,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9]。但是,现场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占用较多的教学时数、现场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要求教师有更新更多的知识储备和现场组织协调能力。

2现场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参观式现场实验教学的应用实践

参观式现场实验教学,是指选择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典型性的工厂或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感受,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0]。参观式现场实验教学直观、生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手段,既可以在参观中使学生验证、巩固已学知识[11],还可以将相关教学内容融合在参观过程中,使学生直接在参观式教学中获得新知识。例如,餐饮卫生管理是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安全方向学生专业学习内容的一个部分,涉及《食品安全法》和餐饮管理的众多的法律法规,如果将这些法规条例安排在课堂讲授,师生双方都会感觉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于是安排学生到饭堂参观。参观前,指导老师将参观内容编写成实验讲义发给学生,既作为参观指南,又作为学习要求将有关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参观前主动查阅资料预习,一方面作为观后感式实验报告撰写的必须内容。参观时,邀请学校专门负责餐饮安全的食品安全员带领同学们参观饭堂的各个功能房,洗菜、炒菜、留样、售卖、洗碗、消毒各环节,讲解高校学生饭堂的有关法律法规。由于是到学生自己就餐的饭堂去参观,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加之现场直观所见所闻,同学们对高校集体饭堂有关餐饮卫生监督管理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和环节都能充分掌握,从而达到较好教学目的。

2.2现场综合性实验教学在职业卫生学中的应用实践

现场综合性实验教学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融合交叉多门学科或者多个知识点的实验教学。现场综合性实验教学特别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与实际工作接轨的能力。例如,噪声、振动的测定,就以现场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形式,安排学生到校办印刷厂印刷车间现场进行微小气候监测并测定其环境噪声和环境振动,同时测定作业工人听力及进行健康检查。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或收集到的噪声、振动、作业工人听力等数据以及健康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论证和概括,得出印刷车间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听力及健康究竟有何影响,并对印刷车间防噪防振和作业工人的防护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措施[1]。

2.3设计型现场实验教学在食品法规和儿少卫生学的应用实践

设计性现场实验教学是指老师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在生产、工作或活动现场加以实现的实验教学活动。预防医学的很多实验内容都适合开展设计性现场实验教学,比如,在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就组织学生在学校附属幼儿园现场开展了“某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价”的现场设计性实验教学。为此,首先让每个学生设计现场调查的方案,然后由课代表会同各实验小组长实地考察现场后,在老师指导下制定出现场调查的终极方案,包括测定指标的选择、现场测定的程序、人员安排、待测儿童的引导与陪伴。本次现场调查测定的指标多,又可以衍生出很多的评价指标,同时融合儿少卫生学、营养学、统计学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面对众多指标究竟如何对该园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老师不予具体要求,由学生查阅资料自行确定。最后同学们完成的论文可谓异彩纷呈,视角独到,有“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Z评分及营养状况的评价”、“某幼儿园学龄前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皮褶厚度的比较研究”、“某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现状”等等。可以说这个现场设计性实验对同学们组织能力、数据统计处理能力、资料查阅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论文撰写能力是一次极大的锻炼。

2.4野外模拟型现场实验教学的应用实践

野外模拟型现场实验教学是指模拟现实存在的卫生学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在野外现场开展的实验教学活动。例如,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地处白云山脚下,白云山上有丰富的山泉水和水库水资源的优势,我们为此次现场教学设置了一个模拟的现实卫生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即将本次现场实验教学模拟为“某考察队一行20人拟在某原始山林中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态考察,请你作为专业的防疫人员帮助该考察队解决野外驻地的生活饮用水源问题”。教学时将学生们带到指导老师事前考察好的山中,学生们分组寻找水源、进行水源卫生学地形勘查、水质检验、水量估量等,最后让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写出“某野外考察队驻地水资源选择利用的评估报告”,要求说明水源选择的依据、考察队的驻地安排、生活水的蓄积及水质的洁治和防护措施等。由于是野外现场模拟真实卫生学问题,且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现场式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现场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场地的选择、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高度负责态度等是现场式实验教学的关键点,也是现场式实验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3.1现场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是根据实验教材上既定的实验项目安排实验,既不利于教师创新实验教学,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安排现场实验教学时可以打破固定实验教学项目局限,紧密结合公共卫生政策与突发公共卫生问题进行现场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比如,为指导和规范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促进公众膳食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卫生部颁布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强制实施。顺应这一公共卫生政策,可以安排学生在超市现场进行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状及消费者认知调查。这样的安排以当前突发公共卫生问题与预防医学工作实践的实际内容为立足点设置现场实验教学内容,既锤炼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3.2教学场地的选择

现场教学场地的选择是保障现场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12]。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作为预防医学的现场实验教学点。教师要广开思路,在平时针对性的挖掘和培育合适的现场教学点。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到工厂进行参观式实验教学,更可以充分发掘高校内部众多的校办企业、食堂、幼儿园等场所等开展综合式现场实验教学,还可以利用学校周边公共区域开展设计式、野外模拟式实验教学。

3.3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

开展现场实验教学需要不断适时更新现场实验教学内容,这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注意紧密结合公共卫生问题、政策以及公共卫生的研究进展,选择现场实验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现场实验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现场组织管理能力也是有效实施现场实验教学的关键,需要教师事先充足考虑现场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流程,做好充分准备、安排和应急预案,及时加强课前教育,现场控制到位,现场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措手不及。现场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现场教学的内容灵活多变,可以不断适应现实要求,应对社会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展开,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需要和现实问题的紧密相连,改变实验室加教室的培养模式。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1]。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知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国内很多一线教师致力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研究,也尝试将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收效不大[2]。笔者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故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在课程结束后了解临床医学专科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与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并加以分析,以期从学生角度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专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3个自然班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预防医学的认知与学习态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等。由教师集中讲解填写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为保证调查质量,控制问卷填写时间(不超过15分钟)。

1.2.2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并对数据仔细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发放问卷164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100.0%。男生62人,占37.8%,女生102人,占62.2%,平均年龄(19.58±0.36)岁。

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及学习态度

2.2.1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6.7%的学生认为学习预防医学有用,43.3%的学生则认为很少用或无用。对于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内容,75.0%的学生认为环境卫生内容有用,90.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2.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62.2%的学生学习兴趣强,14.0%的学生无兴趣,2.2.3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55.5%的学生认为板书教学有必要,79.9%的学生认为PPT教学有必要,95.1%的学生认为增加实验课程有必要,93.9%的学生认为增加平时作业有必要2.3影响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学习动机不足(52.4%)、课程难度系数较大(50.5%)、教学过程趣味性不够(47.2%)、与专业联系不紧密(45.0%)、案例使用较少(33.8%)。另外,学生认为影响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还包括专业课程任务繁重、课时安排偏少、课堂人数偏多等.

3讨论

3.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内容较多,而现有学时安排较少,导致教师课堂教学压力较大,学生学习负荷较重,不利于保证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增加学时数十分必要。此外,本课程内容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需要和特点,筛选重要知识点,突出实际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另外,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职业与劳动卫生、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内容无用。鉴于此,笔者认为可考虑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将学生认为有用的、愿意学习的内容和其他内容穿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3.2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动机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而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或维持已有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进程及学业表现[4]。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强时,学生学习动机较强,听课效率更高。根据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特点,可以从下几方面增加教学趣味性:(1)设计趣味性、生活化案例。比如学习职业与劳动卫生内容时,可搜集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事件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播放视频。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可选择环境保护的宣传片、环境污染导致的灾难视频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动画设计。如学习卫生统计内容时,可尝试设计动画游戏以及动态图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3.3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支持板书教学和PPT教学的学生占比较高,表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有一定适用性,但PPT较板书更生动,故学生更倾向于此种方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为加深学生感官认识,可利用PPT播放图片或影像资料;学习统计学部分内容时,由于假设检验的步骤性较强,内容重要,如用PPT讲解,播放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掌握,可用板书讲解,降低讲授速度,更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综上所述,结合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以符合学生特点为宗旨,以展现课程魅力为目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娟,黄月娥,陈柏锋,等.临床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99-103.

[2]秦华,李慧.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在高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6):111-112.

[3]田青,闫清伟.内地高校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6):556-559.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7篇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谱与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行为职业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的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取代传染性疾病,居于我国疾病死亡谱的前列。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加之伤害已被公认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应地,医学模式正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群体一预防~社区保健的治疗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今后一个时期,预防医学乃至整个医学将在传染病、慢性病及伤害这三条战线上捍卫人类健康。作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医生主要服务对象是基层和社区,工作范畴主要涉及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妇女儿童与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工作。预防医学尤显重要,因而加强医学专科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又具有相应的临床预防知识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医学发展的要求。

1认识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医学分为三个学科,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而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广泛,与临床医学相比,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如工作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对象侧重与健康人群,研究中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求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尤其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临床医学人才,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先决条件。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为患者服务奠定基础。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准确,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充分利用互联网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如环境污染的经典事例,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与健康等,触目惊心的画面信息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教学内容充实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信息量大、可高度共享、迅速搜索、快速传播等特点,成为教师利用国内外广泛资源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进行学科交叉及渗透的重要方法。有益于教师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进一步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潜能。其方法是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预防医学中的一些问题,如食物中毒、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等,进行小组研究讨论。对于在研究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他们的研究结果,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该教学方法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特征,并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4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8篇

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的基础上,应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展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1.1情景式教学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述环境与健康这一章内容时,向学生展示一副优美的画卷,配上南风田园轻音乐,娓娓道来。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近处是的大海,微风吹过,水面碧波荡漾,右侧是阳光普照的沙滩。在这幅优美的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是海面上有一位红衣人划着他的绿色小船悠闲地坐在那里看着这一切。随着讲述结束,在轻音乐中询问学生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们一致回答,是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老师接着提问,人类与环境不和谐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们的回答更积极,可举例说出很多结果。至此,关闭音乐,老师进行总结,有利的环境在给人类带来美的感受的同时还有益于健康,不利的环境势必危害到人类健康,我们在学习这一章时重点学习环境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影响。

1.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与原理[2]。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在讲授中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时经常应用案例启发式和对比启发式教学。

1.2.1案例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列举和讲授内容紧密关联的案例,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职业病诊断前,先讲述“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询问学生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出具的诊断证明“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是否可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出具正确的诊断证明“尘肺合并感染”后,为什么被河南省卫生厅通报批评,并立案调查?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职业病诊断,兴趣倍增,也有助于其今后的临床工作。

1.2.2对比启发式对于易混淆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方式启发学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且有助于应用于实践。例如,教师在讲述世界膳食结构时,首先从总体上告知学生共有4种膳食结构,然后从字面上先理解前两种膳食结构。东方膳食结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类型,提问学生获得什么启示;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结构,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提问学生又获得什么启示;接着深入学习各自的食物摄入特点,并进行比较,询问学生这两种膳食结构会对健康带来什么后果,推测理想的膳食结构食物摄入特点有哪些?最后教师讲述理想的日本膳食结构和特殊的地中海膳食结构,比较日本膳食结构是否与刚才回答的内容一致,特殊的地中海膳食结构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1.3问题引导式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3]。两种教学方法并用在中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述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的前一周,将自拟问题和经过删减的美国波士顿Vincent纪念医院妇产科医师Herbst做的研究实例打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组,利用课余时间仔细阅读案例和查阅文献。课堂中教师在讲解案例时,不遵循以往先通读案例,然后让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分组汇报的形式,而是边讲解案例边提出问题,每题20分,每组选代表以抢答方式进行回答,一个问题持续回答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回答完毕教师加以点评和总结,案例讲解结束计算各组得分。

2改革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所谓综合能力,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预防医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考查课,其考核形式全部是形成性考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勤,占20%;第二部分是平时作业,占40%;第三部分为教师自选形式,占40%。起初第三部分是课堂测验,以选择题形式考核学生,虽然不允许翻书和手机上网寻找答案,但避免不了互相看,分数拉不开档次,而且这种考核形式仅重视理论知识,轻综合能力提高。现在第三部分改革为撰写论文,以综述形式撰写,教师先讲解何谓综述以及综述的格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预防医学讲授内容中的任何知识点或者观点作为论题,通过上校园网图书馆的中国知网查阅文献,撰写论文。通过批阅论文,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大量查阅文献,论题新颖,内容充实,并带有自己的观点。

3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大高校大力开发网络课程,本校预防医学课程也在积极准备中,期待预防医学网络课程的启用对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学生更加喜欢预防医学课程。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9篇

1.1教学对象选取我校2012级基础和2012级临床本科两个班作为教学对象,其中2012级基础作为实验班,采用TBL教学方法;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等,按照教学环节要求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验组39人,对照组30人。两个班的教学内容、课堂测验试题相同。

1.2TBL教学设计

1.2.1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设计TBL教学课程,依据教学大纲,确定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掌握、熟悉、理解和了解内容),认真准备测试试题等。在授课前一周,教师告知学生要预习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课前根据问题充分预习教材,以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准备发言PPT等方式进行学习。期间,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引导其学习方向,可指导学生讨论和发言稿的准备工作。

1.2.2实施阶段每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以演讲方式讲授课程内容,并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由老师作简单小结。老师应对学生有疑虑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并与其一起找寻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问题和全面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要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讨论和老师总结结束后,利用预先设计好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评。测试内容是预习内容的要点,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保证学生能基本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点。

1.2.3评估阶段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课堂测试试题进行评分,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两组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从而评估教学效果。

1.3统计对于学生成绩可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别。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分结果显示,TBL组的课堂测试平均分为(9.36±0.62)分,而对照组的只有(8.05±0.83)分(总分10分)。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成绩发现二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39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通过初步的TBL教学改革,高达82.05%的学生认为他们对TBL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结合自身情况作出选择,该调查问卷对今后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结果见表1。

3讨论

预防医学是一门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容忽视。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陈旧,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融会贯通的讲授式教学,以“填鸭式”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进行讨论,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感到枯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少主动思考问题,遇到问题选择自己解决或放弃。T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从表1可看出,70%左右的学生认识到TBL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体作用,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可能与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关,TBL教学法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了小组的荣誉,组内成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课前资料查阅、预习、小组讨论、发言稿准备等方面的参与,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大致了解,课堂上更能有的放矢的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信心,提高学习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团队协作方式使学生愿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通过发挥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另外,TBL教学实践中巧妙设计讨论环节,不仅可带动课堂氛围,还能引发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讨论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结果也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71.79%),能促进课前预习(79.49%),促使他们查阅课外学习资源(69.23%),还能提高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58.97%),对其学习存在着积极的影响(76.92%)。TBL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可提高学生成绩16.3%。由此可看出,T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不过,TBL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TBL教学法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以团队为基础,学生在参与程度和贡献等方面不尽相同,讨论也很难保证人人参与,但成绩方面则体现不出。而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TBL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教学资料,编订教学问题,在课堂顺利引导学生讨论,对课程进行总结、补充。而对学生而言,课前预习、资料查阅、发言稿的制作等都需要学生参与。有个别学生认为TBL教学方式占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增加了学习负担。这提示我们,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中会面临教学观念上的挑战,需一定的适应过程。教师精心的课程设计和准备工作,有利于减少学生的适应时间,这也必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任何一方无法从教学观念上很好的转变,终将无法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本次TBL教学初探在创新性方面有欠缺,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另外,在教育资源的使用方面,只有1/3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模式的应用会促进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资料查阅等方面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忽略了对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这提醒我们应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应做好宣传工作,从而让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切实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总之,目前TBL教学法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次预防医学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模式,结果表明,TBL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完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逐步优化TBL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和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成为一名终生的学习者。我们相信,TBL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完善和优化,必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教师、学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对TBL教学模式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教学改革带来的效益,将推动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10篇

1认识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求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尤其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临床医学人才,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先决条件。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为患者服务奠定基础。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准确,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新颖。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信息量大、可高度共享、迅速搜索、快速传播等特点,成为教师利用国内外广泛资源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进行学科交叉及渗透的重要方法。有益于教师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进一步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潜能。其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预防医学中的一些问题,如食物中毒、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等,进行小组研究讨论。对于在研究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他们的研究结果,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该教学方法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特征,并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提高学生的各种实际动手能力

上一篇:转化医学范文 下一篇:科研经费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