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1 04:32:56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预防 脱管 工作模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319

为了做好患者安全护理管理,降低医院患者脱管发生率,我院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开展脱管管理工作,采用分析原因-制订计划-人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专人巡查-各案会诊-总结反馈的模式实施。现总结归纳如下。

护士工作方法

制订患者防脱管计划:回顾统计2009年1~12月全院患者发生脱管情况,分析发生原因,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脱管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制订防脱管工作计划,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复、支持开展工作。

建立为带管患者服务联络员队伍:在护理部专科护士管理委员会的督导下,成立服务带管患者联络小组。各联络小组分别由科室选派的联络护士组成。联络护士要求为从事护理工作三年以上的具有爱心、责任心一定沟通能力的护士承担。主要工作是负责本科带管患者的管理与教育,并指导全科开展防脱管工作的。如督导全科护士对带管患者进行脱管高风险评估、教育、相关技术指导,对复杂个案联系会诊等。

防脱管知识技能培训:将预防脱管纳入医院的安全管理目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是执行《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对护理队伍分层次进行防脱管工作的动员及相关知识培训:①培训对象:护理管理阶层、全员护士、护理学生及陪护人员、卫生员等。②培训内容:医院内发生脱管的概况及后果,原因分析评估识别,防脱管的措施及护理流程;患者发生脱管后应急预案及不良事件上报程序等。确定培训时间并遵守。

规范防脱管的护理程序:①脱管高风险评估:患者根据病情治疗护理需要置管后,护士应从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史、现临床表现采集可靠资料等;最后根据院管委会通过的脱管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②实施防脱管干预:评估为脱管高风险的患者,在床头挂防脱管警示标志。护士根据评估确定患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与宣教,如为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神志情况,护士会妥善固定管道并向患者及陪护讲解留置管道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床上床边活动时引流管的正确放置及固定方法。有需要时及时按呼叫铃。加强对脱管高风险患者的巡视,并在他们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将他们作为交接班内容。③落实防脱管宣教,评估为高风险的患者床尾挂警示牌,部分患者对护士的宣教依从性差,有的患者习惯很难纠正等,脱管仍有发生。因此护士应将宣教贯彻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宣教后请患者或家属在宣教告知书上签名确认。

对各案病例进行会诊:各病区在进行防脱管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病例,联络护士组织联络病例讨论,由相关护理管理人员、专科护士参加。复杂、疑难病例包括评估高风险脱管但护理措施落实有困难的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患者及依从性差的患者等。由护理部总护士长或专科护士主持,病区护士汇报病例及护理问题,专科护士从专科角度提出建议,书写会诊单,病区护士长及联络护士监督执行。并及时进行效果反馈以便调整措施。

对各病区发生脱管病例进行资料回访:防脱管小组要求不良事件24小时上报护理部,病区护士填写脱管上报表上报,护理部通知专科护士在24小时内到发生脱管科室进行资料回访,回访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脱管发生时间、脱管类别,脱管后患者病情状况及后果,医护人员应急预案措施。回访方式为查看患者、询问患者及知情家属、病友、护理人员。将回访表上交护理部。

专科护理小组每半年向全院进行防脱管工作汇报:专科护士总结半年全院防脱管工作并向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全院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各病区发生脱管患者的回访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防脱管工作进展等。定时向全院进行防脱管工作汇报,不仅使护士从脱管病例中吸取经验教训,也可结合临床工作中找到不足,从而启发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

结 果

我院全年脱管发生率下降:通过查阅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病区上报不良事件统计等方法,统计出2009年1~12月我院脱管发生率020%。2010年1月开展防脱管工作以来全年脱管发生率下降至006%。

培训干预前后护士及患者或家属对防脱管知识知晓状况调查: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防脱管知识培训前后随机发放调查表,对评估为脱管高风险患者,护士进行防脱管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对防脱管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护士知识知晓率培训前58%培训后85%。患者及家属知识了解率干预前12%干预后50%。

讨 论

我院开展脱管管理工作,采用分析原因-制订计划-人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专人巡查-各案会诊-总结反馈的模式实施。

对患者进行脱管高风险识别并制订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医院内带管患者发生脱管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还有可能带来医疗纠纷。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PDCA循环; 危重患者; 压疮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9-0147-02

doi:10.14033/ki.cfmr.2015.29.074

“戴明循环”学说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W.Edwards Deming)阐明管理环节的科学理论。戴明认为,一切有过程的活动,都是由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处置(Action)四个环节组成的,管理目标反复循环,也称为“PDCA”循环[1]。压疮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1%[2-3]。笔者所在科室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住院危重患者压疮发生原因,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制定出预防措施,提高压疮治愈率的工作计划,实现皮肤问题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压疮管理小组成员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压疮高危患者59例进行统计,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37~90岁,平均63.5岁,Braden评分属高危者(分值10~12分)20例,极高危者(分值≤9分)7例,将2013年7-12月住院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6月住院的27例作为试验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工作方法对危重患者出现的各种皮肤问题进行常规管理,试验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高危患者实施管理,即对2014年1-6月住院危重患者(包括院外带入、院内发生)的压疮发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各种相关因素分析,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由压疮管理小组组长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再对存在的问题重新制定计划,开始新的循环,不断改进提高。具体如下。

1.2.1 计划阶段(P)

1.2.1.1 调查现状 找出原因,(1)科室护理管理问题,缺乏对各种皮肤问题的应对措施,未组织相关知识培训,人力资源缺乏,临床护理工作繁忙;(2)护士自身对评估皮肤状况的忽视,专科知识缺乏导致护理措施不全面;(3)物资设备方面,科室供应的翻身垫和气垫床不足,预防用敷料不能及时供给;(4)患者个体状况,包括基础疾病、营养状况、经济状况等。

1.2.1.2 提出实施方案 加强培训力度,对关于压疮的各项知识和应对技能进行全员培训,改变护士对压疮的重视态度,成立科室压疮管理小组,对各种压疮情况予以指导[4]。

1.2.2 实施阶段(D)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护理骨干为主要成员,全科护士共同参与压疮管理小组,即持续质量改进(contin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小组,负责对全科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的护理状况进行分析、总结、督导和改进。科室在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讲课时间安排30 min作为压疮专题汇报时间,包括全员学习《皮肤管理的整体评估》、《压疮预防和处理原则》、《压疮危险因素的评分》、《各种敷料的作用及正确使用》以及《如何正确的翻身与摆放》等,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展示收集到的皮肤问题的图片,大家共同讨论相关护理措施,改进临床压疮护理[5]。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每班护士床旁交接患者皮肤状况,尤其术后要与手术室护士交接,使患者的皮肤护理得到延续;如上报制度,24 h内上报医院护理部,由医院专家组成员对不良事件进行评定,督导;还有会诊制度,对科室疑难病例则邀请全院压疮护理骨干进行会诊,共同探讨护理计划。不断完善护理措施,对Braden评分在12分以下的高度危险患者,填写预防压疮危险因素报告表,建立翻身卡,并使用翻身垫和气垫床,合理应用减压贴,床头悬挂“预防压疮”警示标识,提醒护士和家属重视患者的皮肤[6]。

1.2.3 检查阶段(C) 科室CQI小组成员收集资料,对每月出现的危重患者皮肤问题做出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包括各种护理技术,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并积极改进,制定有效措施,加强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力度。对高度危险患者则由CQI小组专员每天现场指导,即对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处于高危的患者在摆放,合理运用减压贴,护理各型伤口等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7]。

1.2.4 处理阶段(A) CQI小组在检查阶段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反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在科室培训会上总结成功案例及不足之处,对比压疮发生的各种因素相关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并督促整改与跟踪反馈,提高全科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不能解决的遗留问题则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

2 结果

实行PDCA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有下降趋势,PDCA管理模式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详见表1。

3 讨论

PDCA循环不是一种简单的周而复始,也不是同一水平上的循环,每次都有新的目标,会使质量不断提高。这种螺旋式的逐步提高,使护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8]。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使科室护理人员有了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方案,对医院开展的关于压疮知识讲座能够积极参加,使得压疮护理能力持续提高,向实现危重患者皮肤管理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郑军,贾冬云,向红.PDCA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8):115-117.

[2]朱开梅,朱郭婷.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的重点环节管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546-547.

[3]冯蕊珍,畅海芳.气垫床预防脑卒中危重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8):692-693.

[4]胡玉红.PDCA循环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9(7):175-176.

[5]金海莲,罗琴.自制水枕在危重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5):2577.

[6]雷霞.ICU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9(5):10-13.

[7]徐绍莲,甄文,谢菲.PDCA循环理论在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109-111.

[8]孙英,张瑾,耿颖娟.PDCA循环法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21):494-495.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篇3

一、目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外科护理质量,有计划的提高我院医疗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外科专科医疗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掌握多项具有专科特色的实践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术前备皮方法,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2规范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

3规范疼痛管理,提高患者舒适度。

4严格体液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稳定。

5关注高危手术患者,减低手术风险。

6提高留置管道安全性,减低非计划拔管率。

7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

8预防手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9术后早期锻炼,减少DVT及肺栓塞发生。

10加强围手术期卧床患者皮肤护理,减少压疮发生。

三、具体工作职责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由专科护士负责定期培训各科室联络护士,对全院外科患者护理进行质量干预,协助制定医院专业护士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掌握外科患者护理技能的护理人才。

2.参加护理部领导的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参与相应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的工作。

3.组织、参与本院本专科领域的业务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本专科护理工作指引, 协助制定所在专科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

4.参加医疗查房,外科患病例、疑难病例讨论,分析病人的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实施循证护理,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导临床护士工作,确保本专科护理质量。

5.掌握本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组织本专科的学术活动,根据本专科发展的需要,确定本专科工作和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高质量地推广和应用专科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相关人员,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实行责任组包干,新老搭档,保证每时段都有责任护士,减少交接班的频次,让患者得到连续性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同时年资老护士要带头作用,注意培养护士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新入科护士以及低年资护士等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8.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四.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3.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发放护患联系卡,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服务质量好与坏的护士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

五.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制度。

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经常深入病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整改措施。

六.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在职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2.每月进行各种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要求全员过关,熟悉掌握急救器材仪器及抢救药品的使用。

3.每周一早晨会为护理药理知识小课堂,由治疗班搜集本科现用药说明书,并给大家讲解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并提问医院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新兵训练;训练伤;发生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39-01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新兵刚到部队,由于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随着训练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如不注意防护,往往容易发生训练伤,所以,扎实做好训练伤的伤治工作是新训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与教育、管理、医学监督等预防措施不到位和训练不科学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发生原因

1.1 身体及心理素质较差:部分新兵年龄较小,骨骼发育尚不完全成熟,协调性不够,肌肉韧带力量薄弱,受到高速牵拉使易发生损伤;部分新兵心理和生理年龄都还不成熟;有的新兵入伍前很少或者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短期内还不能适应部队的高强度、紧张的军事训练;有的新兵思想过度紧张,甚至对训练怀有恐惧心理,对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课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动作难以做到位,使军事训练伤的危险性增加。

1.2 组训不科学:平时训练计划性不强,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随意增加训练强度、难度或长时间进行单调性训练;遇到上级检查或考核时,临时突击集训,随意超时、超强度、超负荷训练,使部分士兵训练时的动作协调性与准确性降低,从而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1.3 带伤带病训练:由于基层新兵连队队部人员少,新兵骨干为了出成绩,提高政绩,营造军事训练的“热闹气氛”,经常让轻伤小病人员以及刚出院或半休、身体虚弱人员参加训练。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安排,常常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1.4 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动作不规范:按照规定在每次军事训练前应先进行热身运动。但少数指挥员忽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训练时部分指挥员要求不严,未做到训练项目的示范动作,未讲解训练注意事项和要求,致使参训士兵动作不规范。另外,训练场地不够规范,有的训练器械固定不牢等,这些都常常是军事训练伤的直接诱因。

1.5 宣传教育不到位:军事训练前,卫勤防护和安全教育未落实;军事训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新兵缺乏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知识等,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教育等,也是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1.6 争强好胜:新战士年轻气盛,人人都有不服输的劲,生怕训练成绩差,让人看不起,于是有的新战士便不顾及、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硬拼”,使训练强度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负荷,再加上要领不熟悉,动作失调、变形,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 预防对策

新兵训练初始,切忌求快求高,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先弱后强的原则,各种项目穿行,切忌进行超负荷训练。在新兵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做到劳逸结合。

2.1 健全组织,适时检查指导:卫勤部门要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对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进行计划指导,并协调军训、管理、宣传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开展工作,并对军事训练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适时对新战士的训练伤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训练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训练场地达标情况,训练伤发生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指导。一是检查各级对军事训练健康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指导部队真正把预防军事训练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定科学的军事训练计划和与之相适应的军事训练健康防护教育计划,并检查组织落实和监督情况。二是检查训练设施情况,指导部队不断完善训练设施建设,杜绝带故障使用,及时整改训练场地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是检查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指导部队加强对一线保障人员的培训。

2.2 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措施

2.2.1 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心理疏导,根据新入伍的战士不同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情况,搞好分类教育和个别疏导,帮助其克服对高难度训练课目的胆怯、紧张和恐惧,调整其心态,锻炼其意志,增强其心理素质。训练前要讲清动作要领,使新战士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从而减少或避免训练伤的发生。

2.2.2 防护常识教育。新兵开训前,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知识讲座,是新战士学习有关的人体生理解剖、运动生理学等知识,了解发生训练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2.3 安全常识。通过黑板报、安全训练小手册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教育新战士自觉遵守训练场纪律,训练操作规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使大家在训练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每一训练场所都能自觉做好训练伤的预防。

2.3 科学组训,循序渐进:一是训练要依据《中国人民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针对新战士的接受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要从少到多,先易后难,螺旋式渐进,避免长时间进行单一动作训练,不搞突击达标训练,严禁超强度训练。二是训练开始前,要引导新战士做好热身准备,热身训练应以身体做出汗为宜,并做好四肢及其他部位的活动,已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训练结束后,应积极组织新战士进行身体放松活动,以使其体温、心跳、呼吸恢复正常水平为宜,防止出现肌肉酸疼和其他疾病,尤其是大量运动后不能立即停止。三是要为新战士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训练期间要加强新战士的膳食调剂,保证新战士能够获得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以使其及时消除疲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四是卫生部门应派医务人员经常深入训练场巡诊、送医送药、救治伤病员。管理部门协助卫生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训练中的问题。

2.4 加强保护:每次训练前,都应组织对训练器材、训练场地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选择质量好的路段进行越野训练;平整好战术训练场地,清除场内石块、玻璃渣等;确保所有训练器材表面光滑,安全牢固,木马训练时准备好软垫。在训练过程中,对一些动作要领比较难掌握的课目,要反复讲解,设专人保护,避免损伤。

2.5 加强医疗知识培训:新战士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后,不仅预防训练伤的发生,而且对出现的轻度训练伤,也会正确处理,防止训练伤加重。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措施;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097-03

血源性感染是指通过血液交换获得的感染。如通过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黏膜等接触到的致病菌或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导致的感染[1]。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获得血源性感染的情况大多是在医护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或体液意外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不小心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传播疾病的病原体[2]。本文选取200例本院不同科室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手术室护士是最易获得血源性感染的人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不同科室从事临床工作的护士2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中文化程度方面显示,本科40名,大科85名,中专75名;工作年限方面显示,3年以内55名,5年以内80名,5年以上65名。

1.2 方法

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职业暴露调查问卷,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3]。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所在科室等基本情况,以及护士血源性感染的途径、不同科室血源性感染的构成情况和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等。全部为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源性感染途径

200名护士血源性感染最常见的因素为锐器伤(240例次),包括针刺伤200例次(83.3%)、玻璃划伤30例次(12.5%)、手术刀片划伤10例次(4.2%)。

2.2 血源性感染与工作科室的关系

由于医院不同科室的工作紧张度和劳动程度不同,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别。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比例最高,其与普外科、妇产科、肾内科、肿瘤科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科室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情况比较见表1。

2.3 手术室护士最常感染的血液性疾病

我院手术室32名护士,被含有HBV、HCV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污染皮肤、黏膜者28例,占87.5%。被HBV、HCV患者血液污染的器械炸伤者16例,占50%。

2.4 手术室的防护意识情况

在临床护理中,由于大多数护士年纪轻、工作经验不足,对自己从事的高风险职业认识不清,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防护意识均不强。参考苏淑梅等[4]的临床调查并结合本院临床调查护士操作时戴手套情况,结果显示,200名护士每次操作前都戴手套感染血源性疾病者,较经常戴、偶尔戴、不戴手套者感染血源性疾病人数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感染原因分析

3.1 常见的感染源及途径

有报道称,通过医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疾病目前发现有20多种,最常见且感染率最高的疾病依次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HIV病毒[5]。其可以通过有含病毒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直接刺破切伤皮肤,也可以通过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溅入护士眼内或沾染到护士本身已有创口的皮肤感染。被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如下因素:①被感染人员的皮肤或黏膜接触的被感染的血液和体液量多少;②接触时间的长短;③造成皮肤损伤的针头粗细与类别(实心针或空心针);④被锐器刺伤的深度为多少;⑤所接触的作为传染源的患者所处的病程时期;⑥被感染人员自身的免疫功能[6]。

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因素众多,包括客观和主观等多方面因素。手术室护士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针头、玻璃、刀片等是护士最常接触的利器,而这些利器上常常携带致病菌,因此一旦被划破皮肤、黏膜,极易发生血源性感染[7]。现就常见因素做如下分析。

3.2 锐器损伤

造成此原因的因素主要有:(1)护士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如今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的人数与日俱增,并且逐渐蔓延至普通人群,防护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锐器损伤对自身的危害,在接触锐器时不注意防护导致受伤。有的护士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本人被刺伤的几率极小,即使被利器刺伤了,也认为患者不一定是血液传染病患者,或者即使被沾有病毒的利器刺伤,如此微量的病毒也不一定会致病[8]。(2)职业防护教育知识缺乏。由于不同知识层次的护学习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实际掌握并运用的程度不同,导致在工作中许多手术室护士不严格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导致针刺伤发生。(3)工作任务繁重或紧急。紧急情况或任务巨大时往往忽略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易发生锐器损伤[6]。另外,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如有必要最好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9,10]。

3.3 医院管理层重视不够

由于医院对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状况关注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从而造成防护经费和设施的缺乏,对护士职业防护宣教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有制约作用[11]。

3.4 护理工作固有的职业特点

由于医院护士的工作量大,责任重,加之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生活缺乏规律,极易处在亚健康状态。此外,社会地位偏低、收入不高,面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患者的不理解,加重了护士的身心负担,对工作失去信心和热情,在长期疲劳的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导致血源性感染的发生[12]。

4 预防措施

4.1 建立防护制度,执行全面的防护措施

各个科室要制定一套安全有效的有关锐器放置、传递、使用、回收等的操作规范,并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减少意外伤害的有效措施[13]。(1)护士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利器时必须戴手套。有研究表明,戴手套可使刺入的血液减少50%;对急诊或HBV、HCV等有感染性的患者做手术时,应安排在感染手术间,医生护士要戴防护眼镜和双层手套。对使用过的锐器要及时处理,垃圾等废弃物要放在黄色垃圾袋中,做好感染标记并焚烧,建立安全管理理念[14]。(2)医护人员之间传递锐器时,应准确无误,动作稳妥。手术刀的刀锋要朝上,缝针的针尖朝上。术中严禁用手直接接针,锐性器械应避免手与手的传递,要将其放入肾形弯盘,尽量减少直接接触,降低危险系数。(3)收拾锐器,清洗回收器械时,注意先将针头、刀片等锐器用血管钳卸下并弃入利器盒内;锐利面不要朝向他人,以免刺伤[15]。(4)手术室护士应避免疲劳操作:因手术时注意力需高度集中,连续数台手术后必然导致体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引起意外伤害。主管人员应适当合理分配人员,避免疲劳操作引起意外。术后医护人员的手要在150 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 min,手术器械要先在300 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时再清洗再送到供应室高温消毒。一次性用物及垃圾用黄色垃圾袋盛装,送焚烧房焚烧,血液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用0.5%过氧乙酸浸泡1 h后倒入专用下水道。

4.2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据统计,至少80%的护士都有过被刺伤的经历,而手术室护士因为接触利器更加频繁,被刺的概率更高;而被刺伤时,0.004 mL的乙肝患者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个人防范意识是必要首要的。执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保证严谨的工作态度[16]。一旦不慎被锐器所伤,应立即脱去手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大量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再浸泡于3%碘伏液内3 min,最后贴上敷料,并尽快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血液或体液溅入眼内后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做好必要的消毒处理,并接受相关治疗,还要上报有关部门进行观察,建立档案[17]。

4.3 医院要重视职业防护教育

医院相关部门应规范职业防护教育制度和培训制度。应做到如下:①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防护知识,强调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加强与本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合作联系,定期请相关人员对临床护士进行预防和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知识的讲座;③做好术前访视,除急诊手术外,术前应通过相关检查了解患者情况,如有病毒携带着,术中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④督促个人要加强自身免疫力,目前丙肝、艾滋病尚无疫苗,但针对最易感染的乙肝应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必须注射。最大程度地减少血源性感染的发生。几乎所有医护人员在针刺伤后都非常担心自己会感染血源性疾病,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应当关心医护人员,建立暴露登记制度,无偿提供疫苗、暴露后检查、专家咨询等服务,并能够按照暴露级别予以相应处理[18]。

综上所述,预防血源性感染不仅需要护士自身提高警惕,医院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尽最大可能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切实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各环节的通畅,医务人员的血源性感染几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参考文献]

[1] 苏杰.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24):249-250.

[2] 侯兰月.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367.

[3] 张玲花. 手术室护士的血源性感染和防护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7):776-777.

[4] 苏淑梅,郭宪民,于婧,等.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60-61.

[5] 薛水兰,黄荔红,吴鲤霞,等.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43-3645.

[6] 张雪艳.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04-105.

[7] 温米琴,王莉.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控制对策[J]. 医学信息,2011,24(10):6821-6822.

[8] 郝素芳.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863-4863.

[9] 毛秀英,吴欣卷,于荔梅,等.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3-425.

[10] 路连芳,孙慧娟,杨团镇.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11] 徐秀华. 临床医院感染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33-634.

[12] 李映兰. 介绍美国护士仅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8(7):351.

[13] 李映兰,罗贞.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14] 王蕾,张克,姜莉莉,等. 手术室护理人员获得性乙型肝炎的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1999,4:302.

[15] Gerberding JL.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HIV,HBV,HCV and cytomegalovirus a mong health care personnel at risk for blood exposure:final report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J]. J Infect Dis,1994,170:1410.

[16] Nur Gershon RRM,Flanagan PA,Karkashian C,et al. Health care workers experience witlh postexposure manage ment of bloodborne pathogen exposures:a pilot study[J]. Am J Infect control,2000,12:421-428.

[17] Gerberding JL.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HIV,HBV,HCV and cytomegalovirus a mong health care personnel at risk for blood exposure:final report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J]. J Infect Dis,1994, 170:1410.

[18] Mccormick RD,Maik DG. Epidemiology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hospital personnel[J]. Am J Med,1981,70:928-932.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篇6

科室护理工作计划

20xx年,ICU科在医院、护理部的领导下,科主任及护士长的直接指导下,进一步巩固三甲建设成果,结合本科临床实际,制定本科护理计划,以护理质量为中心,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建设。

1、树立护士良好职业形象,要求护士规范着装,使用服务用语,在岗爱岗,责任心到位。

2、新老护士团结协作,做好传帮带,发扬团队精神。

3、病患反映的好人好事,及时给予表扬。

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1、完善科内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标准,实行上级护士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下级护士工作。护士长每星期组织一次护理查房,分别针对一般、疑难危重等不同病种。

2、针对ICU无陪护、探视时间短等特点,抓好基础护理,坚持危重病人床头交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结合ICU十大安全目标,做好各管道的标识、护理工作。

4、定期组织护士业务学习,以临床随机培训考核为主。

5、利用晨会选择在院的一个病种及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常规的学习,有效提高当日护理内涵质量。

6、开展QC活动解决护理问题。

7、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定期检查护理质量,根据院三级质控及科室一级质控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跟踪,提出护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8、每月召开科室的患者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分析会,公示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对于不良事件、风险评估、会诊、压疮等情况,及时进行跟踪验证,及时修订防范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三、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及水平满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1、制定科室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月逐级落实。

2、做好科室护士的能力培训,做好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及培训;组织科室的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学习。

四、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

1、针对全院及科内出现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分析讨论,提出防范措施。

2、强化ICU护士的“慎独”精神,强调用药安全。

3、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护单的内容,确保护士及时、客观、真实、完整地完成电子护理记录,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4、针对科室存在问题,制定护理质量监控奖罚措施,提高护士各班在岗的责任心。

五、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1、鼓励科内护士参加各种学历教育。

2、加强低年资护士基本技能操作培训。

3、重视专科护理人员培养。

4、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分批选送科内护士去进修ICU专科护理技术。

六、认真落实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认真学习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深刻领会每句每字的深刻含义,通过医院评审工作,使各项护理工作达到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标准。

七、做好科室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1、认真做好新进科人员、实习人员的管理,按照入科室的培训、在科间传授技能、出科时的考核的流程进行培训,教、用相结合,注重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做好入科室的培训及科室的带教,选择有能力的护士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得到实习生的好评。

2、做好20xx年ICU护理科研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工作。

八、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护工作。

1、针对重症医学科的专科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建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每月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有效地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暴发。

2、做好医生、护士、护工、保洁员、实习生的培训工作,执行好手卫生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护理教育 整体护理

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增强患者的预防意识和自护能力,可以促使病情康复并取到较好效果。

1 据病情制订计划

据患者渴望知道所患疾病病因、治疗、预防、保健等知识,我们编订了相关疾病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入院宣教,实施心理、饮食、休息睡眠、用药、出院等健康指导,使患者接受教育、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坚持业务学习、务实基础知识

1、 为了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制订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术、理论知识。

2、 坚持护理查房,通过查房,提出问题、观察要点及健康教育内容,使患者及家属认识疾病,解除忧虑感,使之配合治疗护理。

3、 收集有关疾病防治信息资料,指导日常工作,掌握健康教育技巧,正确指导患者,做好宣教工作,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对责任护士的信任感。

3 循序渐进,实施教育

1、 患者入院时宣教内容:护士从患者入院起,开始进行入院宣教工作,护士以热情、亲切、富有同情的语言及态度接待患者,介绍周围环境、病室及病友,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卫生员等,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顾虑,并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即时介绍患者疾病情况及其有关卫生健康知识,且从与患者交流中收集资料,以便系统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

2、 病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内容:患者住院期间,我们按照护理程序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首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谈,向患者讲解各种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患病原因、机理及用药情况,解除对疾病检查及药物治疗的误解,轻松愉快的接受各种检查及治疗,增强患者配合意识。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随时听取患者意见和要求,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经常召开病员座谈会,了解患者满意度,不断改进工作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 患者出院前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患者疾病恢复时期,责任护士要反复指导患者怎样安排饮食、宣教休息及用药有关注意事项。如:哮喘患者避免过敏源接触及时巩固用药,以减少哮喘发作;肺心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受凉、过度劳累而引起病情加重。通过正常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准确掌握了用药方法,特别是掌握了相关药物的副作用,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怎样观察自己的病情,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 健康教育方法的评估与完善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社区护士  干预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人早已超过1.3亿。老年人有其生理特点和病理特殊性,也有其特别易感和易患的疾病,指导老人们遵医用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病症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主要途径。在老年病防治中,社区护士通过干预向老年居民宣传普及心脑血管等老年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很多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如果不从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入手,防止心血管疾病就会成为空话。[1]

        各级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社区护理走进社区居民家中,正努力发挥着健康促进作用。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面向社区走向健康人群,从对疾病的治疗到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由对病人的个体的护理到所有社会人群,重点是老弱病残人群。本项目通过社区护理中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干预前后对梅沙、盐田辖区60 岁以上人群问卷和访谈的对比对照试验,总结如何向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群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向居民普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干预,为的是发挥老年人强健身体、预防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面向深圳市盐田、梅沙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发出问卷225份,收回有效卷200份,其中男性85份,女性115份,年龄60岁-88岁,平均74.5岁。在有计划的进行干预指导三个月后向以上相同人员再次发放问卷。

        1.2方法  设计“老人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和“老年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状况调查问卷表”,由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心血管疾病防治干预前后分别向辖区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问卷,当场收集问卷。采集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和百分率方法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辖区老人进行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了解居民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提升情况。

        通过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干预,老人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大有提高,成绩良好和成绩较差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5 )。健康教育干预指导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社区护士用入户访问或电话访问的方法和居民沟通,通过反复指导干预努力改变老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接受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问卷结果表明社区护士的干预改变和提升了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2]。

        2.2鼓励老人们参加户外休闲活动干预前后情况见表二,休闲活动没有对抗性,不存在胜与负的压力,户外休闲活动的乐趣使老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大大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社区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后老人们渐渐扩大了活动范围,增加了活动量。他们逐渐从室内活动转向室外活动,从社区内活动转向社区外活动。步行锻炼是对老人来说最合适的一项活动,参与人数较多,比例最大,护理干预后比护理干预前人数增加了13%。

        3  讨论  

        3.1社区护士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定期健康宣传,身体普查,给老年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通过反复宣传倡导合理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希望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帮助老人增加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体干预计划如:指导老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人体血压易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所以应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精神状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指导老人们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度。规律的饮食习惯可以让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争取多休息,包括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休息。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可以让精神恢复饱满,也有利于下一步工作或事情的处理。如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更要适当地调节精神状态,在长时间工作后,可通过做体操、散步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吸烟被证明是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中含有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而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则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还会使降压药物的效果明显降低,因此尽量劝告老人们戒烟和节制饮酒对防止心血管疾病有利。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消耗体内多余热量,促使新陈代谢良性循环,达到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应量力而行。年龄较大者注意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应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鼓励老人多进行户外活动对维护身心健康有利。

        3.2社区护士定期入户随访,和居民聊天是病员喜欢的一种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而且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使不良的健康行为得以纠正。我院地处深圳市这个移民城市,地方方言种类繁多,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其它方言及掌握和接受普通话有一定的困难,造成了语言的沟通障碍,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梅沙、盐田居住多为客家人,要求社区护士学习掌握客家方言,便于和老人们沟通。有的老人不喜欢医务人员入户,社区护士就约他们出来体检,或以电话访问的形式与老人们交谈沟通督促老人重视心血管疾病防治,注意科学饮食和营养方法,指导老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告知老人们通过有益的社会活动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及广泛的人际关系减少患病的机会,反之负性情绪易加重或诱发疾病。对有社会孤独感的老年人动员家属和邻居对他们加强关爱照顾,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活动。与老人交流时注意倾听他们的诉说,精神心理的满足对健康促进有利,能尽量降低生活中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社区护士采用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幻灯、电视、宣传册等,图片和宣传册的字迹要略大一些,方便老年患者阅读。在通俗易懂地口头讲解的同时配合动作示范,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一般采取语言教育方法,口头进行教育讲课,解释,讨论和开导,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录音,电视等形式进行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教育。

        3.3社区护士要更新服务观念:卫生服务功能已从单纯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安宁美好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疾病与虚弱。”[3]护理的根本观念是“为人类健康的生活而实施的照顾”,老年人是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社区护士正是履行着“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专业职责,帮助老人们改变在身体保健中长期的被动地位,让老人们意识到人的身体健康不能完全依赖医生和药物,而是要主动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养成科学的饮食生活习惯,提高个人身心素质。全社会要重视对老人的关爱与支持,特别是对老人在精神、心理方面的支持。年轻人都比较忙,社区护士应指导老人的家属们多抽出点时间陪一陪老人,和他们沟通谈心,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体贴,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人际交往和情感的交流可消除不良情绪,满足老人心理需要,充实老人的生活情趣,让他们感到健康和舒心。

        3.4经常作护理干预效果评价,及时总结改进健康教育方法。如注意根据老年人个体特点,健康教育内容尽量简洁易懂,突出重点;对能自觉改进不良生活方式的老人给予及时鼓励以提高老人配合教育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文化层次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案,视病人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内容或深或浅循序渐进;对慢性病老人和心脑血管后遗症老人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提高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病人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循环重复教育以加深印象提高教育效果等。

        肥胖、食盐量过高、饮酒过度、寒冷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对心血管疾病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和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膳食平衡和适量运动,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方可达到有效的预防作用提倡饮食清淡不吃过咸食物,戒烟酒或减少吸烟、喝酒量,适当参加社区活动,保持情绪乐观和适当参加运动等并通过健康宣教提高老年人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希望通过积极的干预能帮助老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健康促进是人们为维持完好身体状态和开发健康潜能的行为,它是一种“协助人们改变其生活形态并朝向最佳健康状态发展的科学与艺术。”[4]社区护士重视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通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干预使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大大提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得到纠正,达到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提高老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张萍等.社区护理论文产出定量分析及其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1-683.

[2] 刘杰.健康教育对改变心血管病患者不良生活行为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547-548.

[3] 孙红.21世纪的健康与护理.硕士生园地,10(1):90.

上一篇:中医科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神经内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