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0-30 17:12:09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篇1

关键词 预警 干预 防范 医疗纠纷 作用

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尽可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各级医疗机构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法制和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失误或过失、医患沟通信息不畅、或由于医疗技术及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等问题,以及医学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及不可预知性等方面原因,当医方医疗活动达不到患方所希望的结果,就容易使患者对医方医疗活动产生质疑,引发医疗纠纷。我院从2010年开展医疗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后,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为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有5种:医疗技术原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医患沟通、医疗服务收费及其他。2007~2009年发生医疗纠纷19例:医疗技术原因纠纷5例,医患沟通和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纠纷6例,医疗服务收费纠纷6例,其他原因2例。2011年1~12月发生医疗纠纷6起。技术原因1例,医患沟通和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2起,医疗服务收费3例。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采用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前明显下降。

医疗纠纷的预警管理

医疗纠纷高危人群的介定:凡是危、急、重症患者,术前患者,术后患者和经规范检查治疗疗效欠佳患者及既往有医疗纠纷史的患者均为医患矛盾高危人群,是医疗纠纷重点防范的群体,对上述群体应加强信息的采集。

医疗纠纷等级的评估:医疗纠纷共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三个等级。在医患矛盾的初始阶段,由所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发生的纠纷迅速进行风险评估,初步确定医疗纠纷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化解医患矛盾。黄色预警:医方在医疗过程中不存在错误和过失,医患矛盾程度较轻,有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若演变成医疗纠纷预计造成的后果轻微,经科室内调解问题即可解决,医患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及家属对医方的工作不满意不理解,认为医方工作不积极、主动,对患者健康的恢复造成了影响。橙色预警,医方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明显,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一旦演变成医疗纠纷则较难处理,经科室内调解矛盾有得到解决的可能,但也有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列为橙色预警的主要情形有: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的正常死亡;患者病情短期内出现较大变化;医疗费用较高的病危、重大手术患者、疗效欠佳患者的重大抢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后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等。红色预警,医患矛盾严重,双方互不信任,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虽然经科室尽力调解矛盾也难以解决,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失误和缺陷,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红色预警的主要情形有: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缺陷或过失,导致患者死亡,残废,功能障碍,严重并发症,引起患者或家属极度不满。

医疗纠纷预警处置:通过对医疗纠纷进行等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化解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维护医院利益和工作秩序,积极争取解决医疗纠纷的主动权。黄色预警处置:收集到医患矛盾的信息后,科室人员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汇报,科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了解详细情况,对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及时开会通报相关情况,提出改进工作要求,满足患方服务需要,同时科室负责人主动加强医患沟通,争取患方对医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化解医患矛盾,使医患双方达成谅解。如科室处理不当,医患矛盾加深,则预警级别上调为橙色。橙色预警:出现橙色预警情形时科室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负责人在积极化解医患矛盾的同时,应在6小时内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在接到情况汇报后立即参与矛盾的处置,化解医患矛盾,防止医患矛盾升级为医疗纠纷,并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院办,如医患矛盾不能调解消除,则预警级到上调为红色预警。红色预警,红色预警情形一旦发生,科室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在积极处理医疗纠纷的同时,及时上报院领导,在院领导的参与指导下,努力化解医患矛盾,积极争取处理医疗纠纷的主动权。

危机干预管理机制在防范医疗纠纷的作用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人体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和医术具有不完整性的特点以及患者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患矛盾在所难免。事实证明只要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危机风险管理,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防范医患矛盾,就能有效化解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医院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预防为主,积极干预,有效预防医疗矛盾的发生:⑴加强岗前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前提。由于医学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医者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仁爱及怜悯之心,视病患者如亲人,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从事医学临床工作。通过对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部分原因是由于医方医疗服务责任心不强如巡视观察患者不够、患者病情变化时处理不力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延误等造成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岗前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重点学习医务人员行业规范,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等的学习,同时在工作中还要经常强化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⑵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并加大检查执行力度,是防范医疗纠纷的保障。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衡量一个医疗机构服务意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现代医疗机构科学管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因此医院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抓好抓落实。一是建立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加强学习,人人知晓,严格遵守。二是要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水平,三是完善监督管理职能,强化执行力,设立专职人员具体承担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工作,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直接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定期将检查结果通报,把规章制度从墙上和玻璃板下具体落实在行动上和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结果并与科室及个人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有效的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⑶抓好“六个”重点环节的管理,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根本途径:①依法行医,文明执业:首先要做好临床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确定执业的级别和类别,在规定范围内执业,对执业内容发生变动的人员应及时变更注册。对尚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要做好具有行医资格医生的带班和审核签字工作。同时在执业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行业规定,不推逶患者,不吃拿卡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视患者为亲人。②提高技术,满足服务:在医患矛盾中,中小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占绝大部分比例。患者到医院检查和治疗疾病是抱着对医疗机构极大的信任和希望,要求把疾病治好的。如果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可能寻找各种理由,质疑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这就要求医疗单位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添置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防治疾病的需要。③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和谐医患关系必须要缩短医患双方的信息差距,构建医患双方互信、互动、双赢的关系,使之促进医患双方相互配合共同行动促进身体的康复。除在中小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发生的大多数医疗纠纷是医疗技术原因外,医患沟通占绝大部分比例,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沟通技能训练,建立较完善的医患沟通制度和规范流程,同时要把沟通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入院后、手术治疗前、病情发生变化时、出院前都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特别是对患者及家属的咨询和质疑,都要热情、耐心地解释,并做好记录,重要的记录还需要患者签字,让患者了解治疗效果,只有医患双方互相信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④合理收费,增添信任:医疗机构实行医疗服务收费公示制以后,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有了初步的了解,实施一日收费清单制后很多患者对在住院治疗期间得到的服务也进行认真的核对。如果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现医疗服务收费不合理,患者的疾病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患者心中积累的不快就可能会通过不合理收费诱发,引发医患矛盾。因此强调合理收费,不乱检查,乱用药,对患者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做到该收的则收,不该收的坚决不收,让患者明白消费,增加患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信任,同时对数额较大的,患者自费的收费项或药品目进行告之,征求患者的意见,获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⑤夜晚查房,总体把关:夜晚查房制度与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的医师查房制度不同,他是由医务科护理部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全院的危、急、重症患者,术前患者,术后患者,新入院患者和经规范检查治疗疗效欠佳患者及既往有医疗纠纷史的患者进行夜晚查房。检查内容为患者病情康复情况、治疗效果如何,诊疗方案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及患者可能的病情变化和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病历书写、设备运行状态、急救药品配备情况和医疗废物的处置等,医院院长对全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医疗方面重点检查新入院患者的诊疗情况,术前患者的准备情况,术后患者的处理和恢复状况,危重患者的抢救情况和疗效不佳患者的诊疗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遗漏,需要进行哪些改进以及病历书写是否按时完成等。在医疗护理条件方面,重点抽查护理记录是否按时完成,患者病情变化处治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妥当,处治记录是否及时完整,医护人员签名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在急救药品和设备方面,主要检查急救药品是否配备齐全,是否有过期药品,重要的急救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对不能使用的急救设备应贴上标识及时维修;对医院感控制是检查消毒液是否定期更换,浸泡是否符合要求,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事实证明认真执行好夜晚查房制度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风险,对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防范和干预作用。⑥注重细节,防患未然: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并不是我们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等造成,而是我们忽略了在工作中某些细节所导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除抓好医疗服务质量外,还要注重工作中的细小环节和方方面面,该警示的警示,该提醒的提醒,从方方面面细小环节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篇2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一年整医疗纠纷是否增加相关报到还不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院建设发展客观上起了负面作用。医疗纠纷是客观现象不容回避。对医疗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和遵循其规律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妥善处理之是十分必要的。现就这些问题我们所作的一些思考及一些做法和体会做一个总结,以资交流。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

三、讨论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篇3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认知;态度

医疗行业是一个风险性比较大的行业,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导致的危害医务人员生命安全的事例非常的多,这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处理好医患关系,与每个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要建立其有效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首先应该对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临床医务人员392例,根据经历医疗纠纷与否分成观察组(经历医疗纠纷)和对照组(未经历医疗纠纷),各196例。观察组中,男性110例,女性86例;年龄25~54岁,平均(36.5±4.8)岁;文化程度:大专48例,本科及以上148例。对照组中,男性108例,女性88例;年龄22~53岁,平均(35.9±5.1)岁;文化程度:大专51例,本科及以上145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医务人员调查问卷主要围绕5个方面问题展开:①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②对医疗纠纷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③对医疗纠纷非诉讼处理现状的认知情况;④对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理机制的认同水平;⑤对实施医疗责任保险的看法。发放调查问卷392份,收回392分,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防范知识认识 392例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防范知识认识,对医疗纠纷相关基础知识认识程度均在90.8%以上,但对于医疗纠纷属医疗责任问题(83.7%)、造成医疗纠纷主体为医方(70.4%)、医疗纠纷能够防范(60.2%)等问题上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见表1)。

2.2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态度认识 观察组医患关系紧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务人员受尊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导致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3.1.1患者对于医院治疗的期望值过高 相关调查报告指出,由于患者对医务人员治疗抱过高的期望值,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过程中不可控制性、不可预测性,治疗结束后,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发现没有取得其理想中的治疗效果,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

3.1.2过多采用防御性诊治 由于医疗行业是风险性非常大的行业,其中包含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有效的减少治疗风险,防止医务人员担责,很多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都会应用防御性的治疗方法,医务人员一般会要求患者多做检查,以便于做出正确的诊断,但是由于很多检查结果都会显示正常,这就会让患者误以为是医院为了创收的多收费现象,引发医疗纠纷。

3.1.3医患之间信任危机 随着物价的上涨及各种新技术、新药物的应用,导致患者就医产生费用出现大幅度增加情况,而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坚持的是广覆盖、低水平原则,直接造成很大一部分患者难以承担较大数额的医疗费用,作为实施治疗的主体,医务人员要直接参与到患者治疗过程中,并且直接关系各种治疗费用的产生,一定程度增加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感。在医务人员为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不同的患者存在体质、生理特点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疾病,不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如果治疗出现某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同时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及相关治疗认识不足,对于医务人员的治疗抱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发现治疗效果偏离其期望值,造成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程度下降[1]。

3.2医务人员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

3.2.1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现行管理模式中的不足,转变服务理念,本着“一切为患者服务”理念来开展相关工作,严格医院内部的各项制度,对于风险较大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予以明确的规定,并要加强相关信息的公示,加强各项收费的公开度,这对于减少医患纠纷具有积极的作用。医务人员作为患者临床治疗直接实施者,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是其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的最基本的保证,要求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加大医务人员各项技能的考核力度,保证医务人员具有合格的医疗水平,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到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中。

3.2.2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整个治疗工作中,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风险性较高,医疗纠纷是难以完全避免。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对于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医院的正常秩序非常重要。医院应该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对不同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处理流程、追责方式及赔偿方式都予以明确的规定,一经出现医疗纠纷,可依据规章制度采取快速、准确的处理,确保医院正常工作秩序[2]。

3.2.3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国家有关医疗纠纷处理条例中规定,诉讼、行政调解、医患双方协商是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的几种方法[3]。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起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虽然其调解结果并不具有法律效应,但是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的调解,对于和谐医患关系,妥善的解决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作用。将第三方调解机制应用于医疗纠纷的解决中时,能够实现医疗纠纷从院内向院外的转移,有利于医院医疗秩序的维护,并且能够有效的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对于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很好的维护患者的个人合法权益,是一种非常好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对于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医疗纠纷防范受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患者等多项因素影响,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等途径是营造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曲杰,施海滨,刘长军.医疗纠纷处理与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11(21).

[2]邵俊武.论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及其构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篇4

1 医疗纠纷的防范

1.1 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服务语言,积极提倡礼貌用语。在诊疗过程中通过加强对病人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解释沟通、心理护理等,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努力提高对病人的服务满意度。其次是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对违反诊疗护理规范的人员要认真查处,责任到人。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严格实习生、进修人员的管理,明确带教人员的责任。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医疗技术质量的动态分析、评估和跟踪调查,从严把好质量关,使医疗技术操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标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医疗活动中绝不能违反医疗卫生方面的国家法律或职业规范,杜绝失职行为是医院避免医疗纠纷的根本方法。

1.2 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诊积极改善诊疗区的医疗条件和基本设施,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门诊布局,方便病人就诊,努力创建“花园式环境,宾馆式服务”的现代化医院,彻底消除病人挂号、收费、取药排队的现象。建立便民服务措施,如供应茶水、免费邮寄化验单、设立健康教育咨询台、值班主任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等,形成便民服务流程和网络。

1.3 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使其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使医护人员自觉的依法行医,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医务人员通过法律的学习应具备以下2点意识。

1.3.1 纠纷意识医院医务人员应更新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和纠纷意识,在诊疗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1.3.2 举证责任意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使医疗机构承担了较大的责任。在医疗诉讼案件中,原告病人只需证明自己曾在被告处接受过诊疗并在诊疗后出现了人身损害后果,就算完成了原告的举证责任。此后,举证责任的“皮球”就踢给了被告——医院,由医院提供证据来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如果医院不能提供充足有利的证据,即举证不利,将承担败诉的结果。因此,医务人员应当有举证责任意识。在诊疗活动中不能重治疗、轻病历,不能光做不记或光说不记。病历不仅是记载病人病情和医务人员诊疗理活动的医疗文书,也可能成为以后出现医疗纠纷时的法律文书,成为决定自己在医疗官司中命运的重要证据。

1.4 要有预见性医务人员面对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和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有预见突发事件的能力,利用各种条件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以确保医疗安全及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我们发现以下的疾病种类和人群容易引发医疗纠纷。转贴于

1.4.1 酒后之人。患者或家属酒后,控制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争端。个别人发酒疯制造事端。

1.4.2 经济拮据者,对用药、治疗费用易产生怀疑,担心被开大药方或无关的治疗检查项目。

1.4.3 慢性、复发性疾病,因不能根治,花费较多,心情烦躁,往往对治疗效果不满,易产生抵触情绪。

1.4.4 患者家中有从医人员者,由于医务人员熟悉医疗行业中的瑕疵,如某项医疗活动影响医疗效果,很容易引起纠

纷。

1.4.5 应用激光、外科手术进行美容、整形的患者,因收费较高及期望值较高,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易产生纠纷。

1.4.6 本院职工的熟人,往往减少医疗程序,减少检查项目。因是熟人不做详细交待,不签协议书,留下了纠纷隐患。对于上述疾病和人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多和病人解释沟通,完整书写病历和各项记录,努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 处理医疗纠纷的技巧

2.1 一些纠纷在现场燃起“战火”时,病人或家属往往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并在现场引起围观,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病人的打抱不平。这时首要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矛盾双方分开,以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可让患者离开现场,或请病人到办公室坐下商谈,耐心倾听病人的投诉,使病人逐渐息怒。

2.2 对于病人由于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就诊不方便引起的不满,在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时,表示理解和赞同,这时病人的愤怒往往有所下降,我们代表院方向病人表示歉意,并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必要时由当事人当面向病人赔礼道歉。

2.3 对于医院没有过失,只是由于患者缺乏医学常识,对诊疗行为不理解造成的纠纷,我们耐心向他们讲解有关医学知识、诊疗的风险性、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副作用的预防等,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使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4 有些病人无论你如何解释,非要医院赔钱,否则就会曝光媒体。在医务人员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我们要据理力争,正告患者医院是不怕病人的胡搅蛮缠和媒体曝光的,可告知病人索赔的依据和方法,让病人通过法律等正常途径获得赔偿。

2.5 对于目无法纪、围攻辱骂、毁坏公物、行凶殴打、无理取闹的少数病人和家属,我们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处理此类纠纷,要协同保卫科、地方公安部门一起处理,对医务人员、财物造成损伤的,坚决要求赔偿道歉。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篇5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

第三条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或事件。

第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能。

接到医疗机构的报警应及时出警,公安机关依法加强医疗场所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依法处置医疗纠纷现场各种违法行为。

并加强对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司法行政部门应推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保险监督机构应依法加强对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监督管理。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应适时报道医疗纠纷处理情况。力求客观公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六条患方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或所在单位。负责做好稳定和教育工作。

第七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均要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调委会的组织和工作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卫生、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调委会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

第八条全市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市和县(市、区)保险机构组建医疗责任保险项目共保体。负责当地医疗纠纷处置及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和理赔工作。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纠纷处置预案。

第十条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等相关保险。

第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报告制度。

并按规定报告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报告制度。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对发生的医疗纠纷或发现患方有扰乱医疗秩序行为的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医疗机构须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调委会报告。防止事态扩大。必要时还应向医疗责任保险处置理赔中心报告。

第十三条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启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置:

(一)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防止患者人身损害加重和事态扩大,及时将医院专家会诊意见告知患方,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有关规定封存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

(三)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必须按规定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者殡仪馆。要求尸体解剖的按有关规定进行;

(四)告知患方有关医疗纠纷处置的规定和程序。答复患方的咨询和疑问,引导患方依法解决纠纷;

(五)医疗机构必须设立专用接待场所用于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六)医患双方应推举代表进行协商。代表人数各不超过5名;

(七)处置完毕后。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纠纷处置报告,如实反映医疗纠纷的发生经过及调查、处理情况。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纠纷报告后。应按照下列要求处置:

(一)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派人赶赴现场;

(二)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

第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到医疗纠纷报警后。应按照下列要求处置: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

(二)开展教育疏导。维护医疗秩序;

(三)依法处置现场发生各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第十六条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选择以下途径解决:

(一)医患双方协商解决;

(二)申请调委会调解;

(三)双方当事人同意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共同向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

(四)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申请;

(五)通过司法诉讼解决;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十七条调委会受理医疗纠纷医患双方的调解申请。履行调解处理职责:

(一)组织医疗纠纷调查。解医患双方的意愿;

(二)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公平、妥善解决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三)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

(四)分析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

(五)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情况;

(六)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纠纷调解咨询服务。

第十八条人民调解员的推荐、招聘、培训、业务管理、考核、指导等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并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医疗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调委会申请调解,符合受理条件的调委会应当及时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调委会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患双方可以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调委会提出调解申请。

第二十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因调解工作收集查阅相关材料、询问相关人员、征询专家意见等需要。

第二十一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调委会不予受理:

(一)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讼或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的

(二)当事人已经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处理的

(三)因非法行医而引发的纠纷;

(四)非辖区内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

(五)医疗机构诊疗期间发生的非医疗行为引起的其他民事纠纷。

第二十二条调委会调解医疗纠纷。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医患纠纷调解时应有两名以上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理由充分的应当依法予以回避;

(二)医患双方当事人均可聘请律师或者委托人参加调解;

(三)调解应当在专门设置的调解场所进行;

(四)调解人员进行调解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第二十三条调委会应当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调结(不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间)期不能调解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除外。并告知当事人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者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护权益。

第二十四条医疗责任保险的收取应当按照省卫生厅、省保监局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协商达成协议、调委会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调解或作出生效判决的受委托的保险机构或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协议或判决及保险合同支付赔偿金。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规定的相关人员。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行政处分或处罚、刑罚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医务人员违反本规定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

(一)发生医疗纠纷。不及时正确处置,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加重、事态扩大的

(二)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八条人民警察在处置医疗纠纷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不履行法定义务、违反纪律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人民调解员以及调委会工作人员违反人民调解有关规定。不经调查核实、作出不公正调解意见的或者、收受财物、损害一方利益的由原聘任单位撤换;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医疗责任保险机构无正当理由不及时、不能足额赔付的由保险协会责成改正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弄虚作假、收受或者索取保险费回扣以及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医疗责任保险与理赔中。依法予以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新闻媒体对真相未明、调查结果尚未公布的医疗纠纷作失实报道。或者在报道中煽动对立情绪,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所指患方。包括患者、患者亲属及其委托人。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篇6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为进一步了解医院中医疗纠纷和侵权事件的发生状况,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多项选择式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第一大类“社会因素”选项中,63.5%的人选择了“全民法律意识提高快,自我维权保护意识普遍上升”导致医疗纠纷多发;选择“由于新闻媒体炒作,制造轰动效应,误导病人和家属”的有88.6%;选择“由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使病人自负药费比例增加引发纠纷”的有34.77%。在第二大类“医院内部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有49.5%;选择“因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存在问题引发纠纷”的有29.6%;选择“医院管理不足引发纠纷”的有31.1%。由此可以看出,服务态度生、冷、硬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第三大类“患者方面的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病人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引发纠纷”的有93.8%;选择“因希望少交医疗费而引发纠纷”的有51.5%;选择“因对治疗不满意而引发纠纷”的有37.6%;选择“因患者或家属无理取闹引发纠纷”的有49.5% [1]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纠纷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道德和法律责任问题,医疗纠纷的防范优为重要。防范医疗纠纷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完善教育和培训制度,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医疗机构还应加强服务质量监控,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

我院作为全地区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和田地区七县一市200万各族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在医疗工作中,难以完全避免缺陷失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一旦形成医疗纠纷,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道德和法律责任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呢?反观我院近年来的医疗纠纷,真正因医疗技术欠缺而引发的纠纷没有,连续发生的多是因为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病情解释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引起的纠纷。这个结果符合有关部门在调查全国医疗机构中医疗纠纷的调查结果。我想,如果我们医务人员不仅仅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个口号,而是真正体现在工作中,许多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医院的一名管理者,我认为医院本身在防范医疗纠纷上还应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领导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工作

专门分工主管医疗副院长负责,将防范医疗纠纷纳入了医院目标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向全体医务人员提出“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极端负责,将各种医疗纠纷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的要求。

2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思想品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这不仅仅因为医务人员只有良好的医德,才会自觉磨练意志,刻苦钻研业务,从而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良好的医德也是调节医患关系、医医关系的杠杆和准则,是执行规章制度的基础。综观医疗纠纷的起因,几乎每一起纠纷中都涉及到医德医风问题,有一些非医源性纠纷,则纯粹由医德医风问题引起,所以,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使医务人员做到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应坚决制止红包等不正之风的出现,严肃纪律,以法治医。第二,医院应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切实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第三,严禁个别医务人员利用医患关系挑拨离间,激化矛盾,捞取私利。第四,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语、行为和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

3 建立完善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关于医患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医疗工作的“行善”、“行仁”行为,赋予了医生对患者的干涉权(只要医生认为其符合患者最佳利益原则)。医生在医疗工作中,也习惯于表现出“居高临下”、“以我为主”的家长式作风和医患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现代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契约性,它强调的是医患双方互相尊重与平等,强调患者的自应高于最佳利益原则(这对医生的干涉权是一种限制),患者自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以要求对病情的知情权、治疗知情权和费用知情权为基础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和顺应这种进步,这可能因此而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院要对新分配到岗的职工实行上岗前教育,对在岗医师进行继续医学教育。通过不断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治思想教育;(2)医疗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教育;(3)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是要坚持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 (4)医院工作制度、操作常规、医疗安全措施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5)当地医疗卫生工作概况及所在医院情况;(6)现代医院管理和发展的有关内容;(7)最新医学知识,前沿医疗技术等。岗前教育要由院方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应与试用期教育结合起来,并在转正前做出评价。在岗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要求在岗职工在一定时间(一般以一个聘任期为单位)内必须积满一定继续教育学分。

4 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医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诊疗护理水平是防止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所在。医疗是高技术集中的特殊服务事业,医务人员面对的是复杂、繁多的疾病和人体活动不断运动的特殊性。在医学领域中,人们对疾病和人体的研究和认识,还有许多的未知数和变数,这就决定了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实践中,不少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不高,面对复杂或以外情况不能解决,导致病员发生不应有的损害后果而引起的。

医务工作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这是减少医疗过失,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因为一切医疗过程都是发生在医疗技术基础之上的,没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救死扶伤就是一句空话。除医务人员自身应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外,作为医院也要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严格考核,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团结协作,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5 加强服务质量监控,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

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根据不同的规模和等级,医疗机构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置单独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不能设置单独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的,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工作,保证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人,确保医疗工作正常运转和医疗安全。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要监督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医务人员的违纪违章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和处理。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应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及时受理投诉。对于患者投诉的问题,要做必要的核实,对于问题重大,矛盾突出的,还要做好调查工作。如果确实是由于医疗方的原因引起患者投诉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告知临床和相关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妥善处理,消除医疗纠纷隐患和减轻损害后果。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除了设立医疗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义务人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外,医疗机构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所谓预案是指事前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反映程序,明确应急机制中各成员部门及其人员的组成、具体职责、工作措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预案在其针对的情况出现时启动。医疗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两种: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和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在两种预案中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在防范医疗事故预案中要明确领导机构和承担具体工作的相关部门,分别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针对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因素制定各项预防措施;在处理医疗事故预案中也要明确领导机构和承担具体工作的相关部门,明确医疗纠纷发生后各部门的职责和应采取的措施。

6 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

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还必须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医院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有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医院领导与所在地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地区群众的反映与意见。不定期向病人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医院须实施下列公开制度: (1)上岗人员必须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或编号、科室、职称或职务等内容的胸卡;(2)公开张贴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3)公开主要检查、治疗、手术、住院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常用药品价格和自费药品品种;(4)对出院病人出具其费用结算凭证; (5)公开专家门诊姓名、职称、专科、时间、挂号费标准等;(6)公开重大检查和手术的时间安排。

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规范病案书写工作。病案是重要的法律文件,《医疗事故条例》对病案管理和允许患者复印、封存病案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关于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按《病案书写规范》及时、真实、详细、完整地记录患者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在发生纠纷时,完整的病案资料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7 针对医疗缺陷的特点制定防范措施

为防止和避免医疗缺陷的发生,必须制定院、科两级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如医疗安全教育要坚持警钟长鸣的制度,进修生、实习生手术范围要严格把关,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杜海岚.全国326所医院调查: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法制日报,2002年2月21日.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篇7

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994-20__年8年间27例新生儿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27例新生儿

尸体解剖案例中,男性患儿12名,女性患儿15名,平均年龄18.22天。其中围产期10例。其家属要求均为查明死因。

经过鉴定,其中医疗事故为0例(37.03%),不是医疗事故17例(62.97%)。 结论新生儿医疗纠纷的防范应从医方、

患方以及国家与社会3方面努力进行防范;在处理方面,及时的尸体解剖和病理检查是解决医疗纠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

法。

【关键词】新生儿;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医疗纠纷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1;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2—0089—03

the rudimental discussion on neonate—related medical tangle.y u=4 jiang-fan.qin qi—sheng. e forensic department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wuhan,430030

【abstract】0bjective to discuss rudimentally the precaution and disposal the medical tangle occurring in neonate divi

sion from the point of forensic medical and medical management. m ethods the 27 autopsy cases in neonate col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the forensic medicine in ton~i medical colleg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results there are twelve male

and fifteen female in all autopsy cases,the average age is 18.22 days old.ten cases is perinatal stage.the autopsy objectives is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death raised by victim’s parents.by forensic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only ten cases (37.03%)be

1ongs to malpractice,other cases assisted with disea ses. conclusion the forensic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s one of effective

method in resolve medical tangle,especially in neo nate— related cases .

【key words】 neonate;medical tangle;malpractice;malpractice disposal;evaluation

近年来,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后,我国各

级医疗单位的医疗纠纷大幅上升,处理难度大,赔偿数目大,引

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ll2 j。不少医疗、法律、新闻工作者对医

疗纠纷的成因、防范措施、处理和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进行了较

广泛的探讨l3.4j。但是专门针对新生儿医疗纠纷的研究不多见。

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医疗纠纷发生的相关因素和特点,本研

究对新生儿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材料与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994-20__年8年

间27例新生儿尸体解剖全部案例,设计统一表格,并进行数据

的统计和分析。

结 果

、医院级别

27例案例中,市级医院7例(25.93%),县级医院8例(29.

63%),乡镇卫生院7例(25.93%),个人诊所5例(18.51%)。

二、诊断吻合率

27例案例中入、出院诊断相符合有17例(62.96%),出院诊

断与解剖病理诊断相符有22例(81.48%)。其中入、出院诊断

吻合率和出院诊断与解剖病理诊断相符率排次均为市级医院、

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私人诊所。

三、纠纷产生原因

85.19%患方认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或责任心不强,如

交代病情不周,病历书写不详,侵犯了患方的诊治自,误导

治疗等。77.78%的患方认为医生技术不精,如误诊,用药不当,

操作失误等。例如,一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案例中,医生未查明疾

病就使用了镇静剂,掩盖了症状、体征而延误了治疗;再如医师

在给一位脑膜炎患儿做腰椎穿刺时,未先脱水以降低颅内压,引

起脑疝而当场死亡。医疗纠纷发生的环节中,作者把它分为诊

断、治疗(包括手术、用药等)、护理、辅助检查、管理等5个环节。

在10例医疗事故案例中有6例漏诊、误诊,或并发症估计不足;2

例存在治疗方案或操作有误,其他2例是护理不当。

四、死因病理诊断

(一)主要死因病理诊断率

本组案例中难产儿、早产儿、窒息儿、产伤儿、低体重儿、母

亲患有糖尿病或感染所占比例较大(85.19%)。其主要死因病

理诊断率依次为:新生儿感染10例(37.03%),颅内出血9例

(33.33%),先天发育不良导致新生儿窒息4例(14.81%),遗传

性疾病2例(7.4%),中毒1例(3.71%),新生儿溶血症1例(3.

71%)(见表1)。

(二)主要死因分析

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病理诊断为间质性肺炎最多,占整个感

染疾病的60%。所调查案例中吸人性肺炎较为常见,如一新生

儿由于喂养方式不当,吸入乳汁继发感染。产前感染较为少见,

只有一例是由于在母体中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硬肿症发生率大致相等。其中破伤风

感染主要原因是接生人员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

· 90 ·

带,或双手消毒不彻底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从本

组案例可以看出,新生儿脑膜炎发病恶化较为急速,往往发现较

迟而延误了诊断、治疗的时机。

表1 27例新生儿医疗纠纷死因分布

tablel distributi0n in death cause 0f 27 neonates

在颅内出血为主要死因的案例中,围产儿构成比较大,蛛网

膜下腔出血最多见。作者还发现近年来损伤性颅内出血发生比

例较少,缺氧性脑出血尤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比例较多。从本

组案例看,围产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较难,生前确诊率低,主要

原因是与肺部疾病及窒息等临床症状相混淆。窒息是发生颅内

出血的重要因素,而羊水吸入又是产前、产程窒息的延续或并发

症,两者可能由同一致病因素引起,所以相互交错,致使单靠病

史与体检诊断有困难。

在主要死因为先天发育不良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中,其死因

主要为:(1)各种母体疾病如严重的贫血、心脏病;(2)胎盘原因,

如胎盘过小;(3)脐带过长、过短、缠颈等。

在主要死因为遗传病的案例中,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单脐动脉、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等;这些患病新生儿往往从表面

上未见任何异常,有的还非常健康,但是,出生后在短时间内突

然死去,往往让家属难以接受。尸体解剖时往往可见全身多器

官多脏器严重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食道闭锁、肾上腺

缺如等。本组案例中有5例患方怀疑有青霉素等药物过敏性休

克,而在解剖和病理检查中却没有发现。原因由于4周内的新

生儿免疫器官发育不成熟,不会产生ige抗体,因此即使注射青

霉素这些具有抗原性的药物,也不会产生相应抗体而出现过敏

反应。

讨论

、新生儿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由于某种原因,病人和家

属或其工作单位对医院的诊断、治疗、护理、管理等工作不满意

或与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发生争执,甚至向法院,要求对责

任人或有关部门追究责任,在事实真相尚未调查清楚之前,统称

为医疗纠纷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

及其原因在认识上的不同。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从本组案例可以出,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医疗纠纷案件呈逐

年上升趋势,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1)从本组案例中可以看出,新生儿发病病程

为1 h- 2 d,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快,难以预测。这是由于新

生儿科服务对象年龄小,无自我表达能力,加之全身器官发育未

成熟,正处在不断发育、迅速改变的阶段中,抵抗力弱;(2)本组

案例中有一例为护士喂奶方式错误致新生儿呛奶,转归为吸人

性肺炎,终因认识不够,抢救不及时而致死亡。这说明新生儿科

护理较难,常常容易发生意外,如跌伤、烫伤、异物吸入、呛奶、蒙

被等。这些情况不注意,往往可以酿成事故,是医疗纠纷的导火

索;(3)本组案例中其中22例(81.48%)患儿家属都表现出过激

言行。这是由于城市绝大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全

家紧张。特别是当病情恶化或死亡时,家长事前又没有足够的

思想准备,很容易产生埋怨情绪,甚至迁怒于医护人员。

2.主观原因:几乎100% 的患儿家属反映医生医疗技术不

精、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医患之间交流不够。

责任心不强包括:(1)3例(11.1%)的患儿家属反应医生在

诊断中不认真听取患儿家属的主诉,查体不全面,马马虎虎,在

诊断思维方式上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2)1例(3.7%)

患儿家属认为医生对疑难重症患儿病情观察不仔细,有问题不

向上级医师汇报,主观臆断,自作主张处理;(3)1例(3.7%)患儿

家属反映医生值班不坚守岗位,去向不明,擅自脱岗,以致患儿

发生意外或病情突变时不能立即进行抢救;(4)根据尸检结果所

示:有2例(7.4%)案例说明医生做检查和治疗时自以为是,不

严格按照操作常规;(5)1例(3.7%)患儿家属反映,医院因不愿

收治而互相推诿,不负责任地转科、转院,以致错过救治最佳时

机,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6)根据尸检结果发现1例(3.

7%)案例在用药、输液、输血及特殊诊疗中,选择适应证不当。

医患之间交流不够包括:(1)20例(74.07%)患儿家属反映

一些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这虽不是纠纷的直接原因,但却能

使纠纷激化;(2)4例(14.81%)患儿家属反映,医方对诊疗过程

中出现问题没有交代清楚;(3)20例(74.07%)中医方表示患方

对医疗技术期望较高;(4)4例(14.81%)患儿家属反映医方承诺

的疗效没有实现等l6 j。如在一新生颅内出血案例中,患方多次

要求转院而医方认为有能力医治,但最后抢救无效而死亡。这

些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决定了新生儿科医疗纠纷多且调处的难

度大的特点。

二、新生儿医疗纠纷的防范

从医方来讲主要应该做到:(1)医护人员应增强责任心,严

格执行规章制度。在本组案例中,l4例(41.48%)患方反应医院

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没有事先说明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危险性,

或没有及时书写病历。所以医方应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凡是特殊的检查和治疗,均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取得患

儿家属的理解,并在相应文件上签字。医疗文书是衡量医院管

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纠纷发生后家属极力要求

查阅的首要文件,应该认真书写,妥善保存。(2)改善服务态度,

应与患儿及其家属融洽相处,医师遇到困难需及时和上级或有

关人员沟通,以便得到及时处理或解释;强调医疗护理服务的及

时性、谨慎性。(3)加强心理咨询和指导,密切医患、护患关系。

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学一点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能很好地预

防医疗纠纷的发生。(4)加强防范,进行自我保护。对入院的患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儿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程度和预后,即使诊断明确的,讲话也应

留有余地,不宜讲大话、打包票,以免病情发生变化时难以处理。

对诊断不明或可能有危险者,要将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和患儿

家属沟通,以使家属理解,并积极配合检查、治疗。根据病情变

化及时将 病危通知以书面形式交给患儿家属,同时请具有医疗

权威的医务人员解释病情,交待预后。(5)加强业务学习,提高

诊疗水平。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决定医疗效果的直接因素。

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才能在医疗工作中得

心应手[ 。

从社会方面讲,一方面,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医疗

事故处理办法》优越,但是还是很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建

设的要求,因此加强立法已是当前局势的要求【 -9j。

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险体制,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据悉,国家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了医疗风险保险试点,患者就诊

时由医院患者共同负担保费,在出现医疗事故时给予保障_9’ j。

最后,坚持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广播、电视、报纸都应采取公

正、理智而不是偏激的态度报道事实。以上3条对分散医疗风

险、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十分有

益【11,12]。

三、尸体解剖是处理新生儿医疗纠纷的关键

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事故的法医病理鉴定是其中重

要的一环。它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为医

疗纠纷的定性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如一新生儿因感冒在

诊所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其家属认为是青霉素过敏,大闹诊

所,经过尸体解剖发现死因是化脓性脑膜炎。尽管如此,现在涉

及新生儿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尸体解剖的比例并不高。主

要原因有3:一是患方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想更不忍做鳃剖;二是

医院特别是小医院和诊所对尸体解剖的认识性不高;三是各种

原因、条件所限导致解剖时机贻误。其实,通过尸体解剖查明真

正的死亡原因,不仅能为医疗纠纷的调处提供客观、公正和可靠

· 91 ·

的依据,而且对总结经验教训、反思l临床诊治、提高医疗水平具

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因患者死亡而发生的医疗纠纷的案例一

定要进行全面的尸体解剖,在此基础上,才能依据《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民事诉讼法》等进行公平、公正的协商处理、行政调解

或进入民事诉讼程序[¨]。

参考文献

[1]王勇105例医疗纠纷浅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60

[2]袁吕平.上海4年综合医院152例医疗纠纷剖析.医院管理杂

志,1999,6(2):144

[3]陈新山,饶广勋,黄光照,等.73例手术科室医疗纠纷的分析.法医学

杂,1999,15(2):9>!<5

[4]陈新山.74例妇产科医疗纠纷尸检分析.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7

(3):127

[5]秦启生.医疗纠纷.见:王宝捷,主编法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__:209

[6]胡容,王红,徐莉.儿科常见医疗纠纷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探讨.医学研

究生学报(医院管理卷),20__,0(13):256

[7]孙东东.关于我国建立医事纠纷仲裁制度的研讨.法律与医学杂志,

20__,7(4):170

[8]刘光维.浅析成立医疗纠纷仲裁机构的必要性.法律与医学杂志,

20__,8(1):31

[9]鲁朝清,梁景秋.建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1995.

14:45

[10]郭雳.关于医疗纠纷概念与处理的两点法律思考.法律与医学杂志,

20__,8(3):121

[11]谢梅.关于建立新的医疗行为规范的几点构想.法律与医学杂志,

20__,8(3):129

[123孙东东.论当前医患关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法律与医学杂志,

20__,8(4):185

[133董兴建.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原则研究.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8

(4):185

预防医疗纠纷和处理条例篇8

(科室整改备案)

一、发生原因

1、病人方面因素(1)患者对专业医学常识了解甚少,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时,就对医疗过程或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怀疑、抱怨。(2)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纠纷不进行司法处理。

2、医院责任方面的原因(1)、与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不足,预后估计不充分,病情交代不够,患方思想上无准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病人家属不能接受;(2)、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病历书写不规范。病历中反映不出上级医生的水平,对疾病的分析如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处理原则、预后判断、及时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家属的要求和意见在病历里不能体现,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二、整改意见:(1)、不断提升医疗水平。狠抓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夯实业务建设基础,组织医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2)、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患沟通,使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有大概的了解,不能盲目的治疗,你自己心里有数而病人不理解,一旦出现效果不好,就会导致纠纷的发生;(3)、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要求依法行医,照章办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

(1).转变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医务人员必须切实重视患者的权利,转变医疗作风。医疗人员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应充分让病人与家属了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即将采行的检查或治疗之原因和可能之结果,让病人与家属感觉受到尊重与参与感。对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以尽到事前告知之义务;对于病情治疗的愈后状况之措辞应较为谨慎,不要向病人保证能治愈或根治,也不要让病人有错误之期待,对于一个可理解的病人,虽然可能确信病人会有好的结果,也不要轻易给予承诺;解释病情时,应统一口径后,方可向病人家属解释,医疗人员应该站在病人的立场思考,以病人与家属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并确认他们已经正确了解所要传达的讯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重点防范以上多发环节,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诊疗操作,医护人员要把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贯彻于医疗活动中,使其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3).健全病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病案管理制度,可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纠纷的复杂性。病案作为医疗档案,是医生对病情分析和处理的真实记录,当发生纠纷时,它又是出具医疗鉴定和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病历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文件的记录存在缺陷,必使医院处于举证不力的境地。因此,各医务人员要严格规范书写病历,特别是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各种医疗文件应按照有关规定详细记录、及时完成,特别严格履行告知义务、抢救、会诊、手术、麻醉、上级医师查房、交接班等记录。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4).医护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由于全社会法制观念的逐步确立,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当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个别医务人员没有根据法律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发生医疗事故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医院和医务人员对目前所处的法律环境认识不清,缺乏法律意识,从而不能很好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处理的法律依据

上一篇:交通肇事逃逸处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财政政策的优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