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9 05:30:49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篇1

[关键词] 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1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6-0086-03

[作者简介] 李朝晖,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体育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企业营销。(四川 乐山614004)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历来是企业经营者保持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经营者初步确定了发展目标或制定某一具体经营战略或实施市场营销时,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对于新兴的体育产业而言,当然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体育企业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是体育企业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体育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表现为在变化莫测的市场营销环境中获取相应对策而谋求其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体育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进行研究,无论是从为体育企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减少和规避体育产业经营与投资的风险,使体育产业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为体育产业研究者提供一个新视角来看,无疑都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体育市场营销环境的涵义与特性

1.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涵义

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体育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体育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体育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复杂多样性――现代企业的营销环境包罗万象,复杂多样;动态性――企业的各个营销环境经常处于一种易变的、不稳定的状态中;不易把握性――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可影响性――企业可以通过对内部环境要素的调整与控制,来对外部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最终促使某些环境向预期的方向转变。

体育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动过程中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其市场营销行为受到内外部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体育市场营销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开展的,这一时空条件就构成了体育市场营销环境。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是体育企业的生存空间。

体育产业中有功能各异的不同行业,体育竞赛、体育用品、体育健身娱乐、体育信息行业,等等,构成各体育行业的是更微观的体育企业。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产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构成各体育企业营销环境的很重要方面。体育产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是整个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总体方向,为其制定自身的营销战略提供指导。因此,体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必须考虑到各体育企业的时空条件。体育企业在环境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要生存和发展,只有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体育市场营销中,可根据营销环境所受影响的方式,分为微观营销环境和宏观营销环境。前者是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环境因子(体育消费者、中间商、生产者、竞争者等);后者是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间接发生影响与作用的因素。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主从关系。

2.体育市场营销环境的特性

(1)差异性与相同性。从整体上看,同一国家、同一地区的市场营销环境是大体相同的,体育企业比较容易与之相适应。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有所区别,社会使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显示出差异性,这一特性有助于体育企业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因素组合方案。

(2)整体性与地域性。体育市场营销环境研究的对象有自然、社会、经济等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原系统,这就需要将其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但由于区域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各区域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研究其地域差异性,将有助于在体育市场营销中突出区域特色,发展特色体育项目与产品。

(3)相对性与绝对性。体育市场营销环境各种因素的稳定是相对的,而不断变化却是绝对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随着国际影响的加深,人们认识宏观世界角度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制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各国的体育市场营销环境进行认真的研究,并站在变化的立场上去适应市场环境。

二、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体育市场的需求受到体育爱好者的兴趣、爱好、收入等微观因素的直接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了体育市场的微观营销环境。一般来说,体育市场微观营销环境包括体育企业的供给者、营销中介、体育消费者、竞争者。微观环境影响着体育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

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进行并不是孤立的过程,它要求与体育企业诸多职能部门的工作紧密相联系。体育企业供应者是指向体育企业及其竞争者提供体育产品生产所需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包括提供物资、劳务、资金等。若没有所需的良好供应,体育企业就不可能提供市场所需的体育产品。因此,体育企业的供应者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制约着营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营销中介是指为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总称,包括中间商、营销服务机构、金融中间人等。营销中介是市场营销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大多数体育企业的营销活动都需要有营销中介的协助才能顺利进行。例如:体育竞赛需要通过广告公司等协助销售;体育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行基本建设等往往需要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的支持。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企业规模越大,营销中介机构的作用就越强。

体育市场往往有众多经营同类产品的竞争者。并且,体育产品的需求替代性较强,体育市场的潜在竞争对手较多。竞争者的营销战略及营销活动的变化对体育企业的营销工作较为明显,体育企业就必须密切关注竞争者的任何细微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体育消费者(包括个人与集团)是体育企业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体育企业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就意味着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得到体育消费者的认可;反之,则表明企业市场营销工作遭致失败。对体育消费者的把握,要从体育市场的规模和体育者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

体育企业不仅有竞争对手与之争夺目标市场,还有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发生兴趣的各类公众,就是一个组织对完成其目标的能力有着实际或潜在兴趣或影响的群体。尽管体育企业致力于体育市场营销活动,但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受到社会中各种公众对它们的营销活动如何看待的影响。因此,企业关注公众的态度,预测他们动态,发展同他们之间的建设性关系是很明智的。体育企业在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各种营销活动时,必须将以上微观营销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运用和调整,才能做到体育市场微观营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体育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体育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体育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并借助于微观营销环境为媒介而作用于体育企业的营销行为。宏观环境因素对体育市场营销有两方面的强烈影响:一方面为体育企业提供了市场营销机会;另一方面又给体育企业的发展造成一些限制。

(1)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是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表现为种种具体的市场需求,而体育营销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因此,体育营销必须适应文化因素,必须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体育企业在开展国际体育市场营销活动时,不能以本国文化为参照系,而要自觉地考虑异国文化的特点,使体育营销与社会文化因素两者之间相互适应。

(2)人口环境。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人口因素与体育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育市场营销的人口环境因素包括了人口的数量、密度、居住地点、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和职业等情况。例如: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东南沿海一带为我国最重要的体育消费市场。人口的地理分布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逐次推进,人口的地理分布就会出现流动状况,为开展体育市场营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客观上提出了更多的体育和娱乐活动的需求,为体育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人口因素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两种属性。从种种因素的地位看,人不但是体育市场营销宏观环境中的主体,而且是组成要素,这些人口因素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和体育企业的经营管理。研究人口因素,对于探讨体育市场营销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制定与人口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经济环境。国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构成了经济因素的主体,这两个因素直接与体育市场消费有关。此外,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消费者支出模式等也与体育市场及其市场营销紧密相关。经济发达程度制约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状况的改善会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有时经济的变化却会从相反方面影响体育市场营销,对与体育营销密切相关的体育需求、消费能力、消费方式和体育规模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因素在体育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中起核心作用。没有经济的促进和推动,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4)体育环境。影响体育市场营销的体育环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体育社会化程度与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社会化程度是决定其体育消费者数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把大型体育赛事所营造的环境看成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和影响要素,是由于这种赛事具有展示和宣传该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是体育产业市场环境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也是其他产业不具备的因素。因而,分析和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机会,对从事体育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5)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必然引起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体育的营销活动。科技发展一方面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必要的装备;另一方面也对体育企业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的要求。体育市场营销中要注意科学技术环境的变化发展趋势及科学技术的特征。同时,科学技术增加了体育市场营销的创新机会。科学技术在体育市场营销的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到营销技巧,并在体育者购买力允许的范围内,将新技术产品导入目标市场;否则,科学技术的应用就难以取得其应有的价值,因而难以做到科学技术在体育市场营销中的可持续发展。

(6)政策与法律环境。国家的产业政策与体育政策对体育营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是鼓励发展体育产业还是限制发展体育产业?体育政策的变化对体育营销有利还是不利?体育政策是由某一国家的政府决定的。在分析政治环境时,绝不能忽视这个基本点,无论哪个国家都会以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出具体的鼓励或限制体育消费的政策,从而对体育营销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把握体育市场营销行为,一方面必须了解和研究本国与其他国家的体育法规的许多共性规定;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对特性规定缺乏了解而引起失误。

三、结论

1.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体育企业是一个营销系统整体,是一个由若干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的部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同时又存在于一个由人口、资源、社会文化与体育、政策法律等组成的大系统之中,它既受大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又反作用于大系统。体育企业在做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时,应把与企业有关的环境和营销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兼顾各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个构成部分。

2.环境因素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体育市场营销的效果

宏观环境因素对体育市场营销有两方面的强烈影响:一方面为体育企业提供了市场营销机会;另一方面又给体育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微观环境影响着体育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体育市场营销与环境是一种适应关系,体育市场营销只有深入研究体育市场营销环境,适应环境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体育市场营销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体育企业为实现自己的营销目标,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将微观可控制因素与宏观不可控制因素协调起来,这种协调必须通过充分发挥体育企业的营销能动性,恰当地运用那些体育市场营销的可控制因素,自觉地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来实现。可见,市场营销宏观、微观环境的关系是两者相协调和相适应的关系,这种协调与适应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体育企业的整体市场营销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渊. 21世纪的营销环境变化新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01,(6).

[2][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洪瑞云,译.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易剑东.中国当代体育企业研究的三种思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4]马瑞婧.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营销对策[J].商业研究,2001,(7).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篇2

关键词: 企业体育营销 风险 因素识别

在进行企业体育营销风险的因素分析时,首先应突出企业体育营销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体育事件,体育事件是企业采用体育营销活动的主要载体,企业的营销活动主要以体育事件为核心开展。一般而言,就企业体育营销来说,企业在运用体育营销的营销形式时,在前期调研中就已经对企业的外部情况作了翔实的调研,下面对体育营销中的企业内部风险、企业营销风险进行分析。

一、企业内部层面的风险因素

企业的自身风险就是企业内部风险。根据企业体育营销风险管理的需要,这里从企业现状、财物现状、产品分析、研发能力和风险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往往认清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企业只有首先客观准确地分析自己存在的风险后,才能有效地应对自身之外的风险来源。

1.企业现状

(1)企业理念。从理论上看,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理念是得到员工普追认同的、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及长足发展而构建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企业理念作为企业形象设计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2)品牌价值。品牌的概念深入人心,往往提起某个品牌就意味着品质、档次、质量、实力等。显然,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体育营销拓展、深化、巩固企业品牌价值尤为重要。对企业而言,品牌价值具体表现为品牌给企业带来的未来增量收益,而未来增量收益有赖于广义的顾客忠诚,这就意味着企业及品牌的知名度、竞争力、行业内影响、产品地位、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可度等。(3)资本实力。体育营销是一种投入非常高的昔销形式,企业的资本实力自然是考查体育营销风险的重要因素。

2.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是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企业财务资金的筹集及资金运用状况的情况是体现企业经营的活动。(1)资产负债表。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可以通过该报表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内部纠伯除错、防止发生弊端、修正经营方向等。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稳定和风险的程度、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公司经营管理总体水平的情况等。(2)利润来源分布。显然对企业来说其利润来源分布越多,说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越好,意味着企业发展的机会越多。(3)现金流量表。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把握企业现金的来源及运用情况,获得企业的现金信息。有学者研究认为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主要目标有:获现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收益质量分析、财务弹性(发展能力)分析,这四方面的分析构成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一级目标体思。

二、体育营销的风险因素

体育营销的应用对于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有效地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企业品牌美誉度等,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体育营销同样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营销形式,如果应用不当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体育营销比较复杂,隐含着众多的风险因素。

1.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是营销活动的起点,企业应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对既定市场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调查信息,为企业发展及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以便企业营销部门对市场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决策。当然,由于企业体育营销的特殊性,涉及体育领域的专业问题比较多,企业可以委托体育专业市场调查机构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

(1)市场细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充分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更不可能吸引全部的消费者。因此,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习惯、购买行为等差异,把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和若干子市场,使得无序复杂的市场变得有序和有章可循。体育营销的载体和核心主要突出的是与体育有关联的活动,对体育营销进行市场细分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对与体育相关联的信息进行市场纫分。如果对一个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市场群体进行体育营销,显然,面临的风险就很大。

(2)目标市场。市场营销中,在市场细分的前提下,企业营销锁定特定的消费者,以相对应的产品及服务,选择适用的策略满足特定群体的若干个消费市场。在考虑目标市场策略时,要考虑产品、市场特点、企业资源及竞争者的影响。在体育营销中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应该是通过体育事件的广泛影响,承载企业营销的目标,辐射和影响相应的特定消费群体,满足这些群体。

2.营销组合策略

营销组合就是要确定运用综合的手段和方法,以实现营销的目标市场需求,完成企业任务。1995年,美国营销协会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经典的营销组合理论4P几乎成为营销学科的代名字。4P成为了营销领域内无可争议的范式,在营销学中,它拥有真理式的地位,为诸多营销者所信服。虽然该理论因过于关注生产者自身利益,忽视消费者的权利而受到营销理论界的批评。关于4P理论有诸多的争议,但是它依然是营销组合策略中应用和借鉴较多的营销理论。为了避免4P理论忽视消费者而产生的不足,笔者在体育营销的营销流程中就已经考虑消费者这个环节,从前期的市场调研至最终促销的指向消费者,均体现了消费者的重要性。(1)产品策略。它包括产品发展、计划、设计和交货期等决策的内容,而产品的质量、特性、品牌、商标、包装等因案对产品有一定的影响。(2)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在体育营销中很重要,在前期对体育营销访谈调研时,有较多的专家对于价格的确定很敏感,他们对产品的低价位显然较有好感。价格策略包括确定定价目标、制定产品价格原则与技巧等内容。(3)渠道策略。产品生产出来以后,通过定价、促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渠道策略是指企业如何使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以及采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销售渠道、地域分布、经销商类型、运输方式、产品存储条件等。

参考文献:

[1]卢长宝.体育赞助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品牌形象转移理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4).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篇3

[关键词]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49-02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各种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实践变化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地设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市场营销人才。本文从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的设计。

1 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对企业走访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是十分满意,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际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观点,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技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如果从事本专业,按就业时间推移,主要分布在业务代表、营销主管、营销经理、营销总监和营销副总经理这样一些岗位群上。

从工作内容讲,业务代表主要从事产品推销,营销主管主要从事营销协调与调研,营销经理主要从事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促销策划等),营销总监和营销副总经理主要从事经营管理。

从工作能力讲,不同层级营销人员对自己技能要求不同,上级营销管理人员对下级要求技能侧重点也不同,但这些营销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应具备沟通协作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与社交能力。具体到不同层级时,基层营销管理者及一般营销人员需具备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市场信息收集能力、业务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维护能力和销售管理能力。营销主管应具备开拓市场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中高层营销管理者应具备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以此为目标,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机会,加强此方面技能培训,为今后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这三个方面。一般来说,素质是知识、能力的核心,它代表着人的内化并相对稳定的品质,知识是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而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校学生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通过一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一定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服务的着眼点要放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然而,目前在课程群设置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的不足

存在着课程结构单一,知识结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结构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课程设置多数以营销理论课为主,培养的学生似乎什么都能营销,但是由于他们对营销的商品并不熟悉,特别是对专业性很强的如医药、汽车、机械等特殊产品,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大大影响其市场营销的能力。②选修课不成体系。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程方面偏少,加之没有很好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引导不力,学生在进行确定选修课程时主要从是否能通过考试角度考虑,造成选修课开设存在着不成体系,课程发挥效果不佳。其结果是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综合素质没有提高,不利于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2.2 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主次不清

主要表现在:①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化,特别是强调每一门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教师之间对教学内容的沟通较少,结果造成了有些内容多门课程都讲,重复严重;另外有些内容任课教师认为应由其他教师讲,结果是谁也没讲,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②单科性课程越来越多,综合性课程越来越少,忽视了课程之间的整合,课程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不少课程内容严重重复。

2.3 课程更新速度慢

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教师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多是经多年来的讨论和实践,形成体系的那些较定型的知识。如果教师按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远远不能得到反映,没有明确规定却得不到快速的补充,毕业生所掌握的某些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和时展的需要。

2.4 教材建设滞后、重复现象严重

营销专业各课程的教材建设,只注重本课程教材建设,片面追求教材体系结构完整,忽视教材之间的整合,教材内容互相重复,教材种类越来越多,教材越编越厚。

2.5 理论内容较多

现有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务课程。在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纯理论课程的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必要的,但具有较强实务性的课程如现代推销技术与技巧、市场营销策略等,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是理论多于实务。由于实际操作课程较少,造成学生仅仅是纸上谈兵,遇到实际营销问题,一筹莫展。

3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等院校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事行业性市场营销活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构建“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教育(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课程)”四类课程群。其中:

“通识教育”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身体素质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等。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课,是为学生掌握该学科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经济类课、管理类课、市场营销类课等。

“专业方向教育”是根据学校现有资源、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及其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置,可以跨学科选修课程。包括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课程、技能课程、管理课程及相关行业产品知识。

“实践与创新教育”是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这种课程群结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设置,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内容

根据以上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本文设计出以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

“通识教育”:课程群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大学语文;综合素质拓展课设置一些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教育及其他学科的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上述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2、3学年学习。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包括高等数学Ⅲ、概率与统计Ⅱ、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商务交流与礼仪等。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2学年学习。

“专业方向教育”:此类课程群安排,我们既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对市场营销管理技能的影响。课程群设置主要以营销的4P、4C及相关管理知识为主,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产品与品牌管理、消费心理学、分销渠道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与C I策划、零售学、销售区域管理、营销风险管理、组织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行情与营销、电子商务、企业定价、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新动向述评、财务管理、企业危机管理、创业管理、项目融资与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时间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品学、证券投资、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此外,结合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以及我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设立了行业营销研究、农村市场营销研究等专题讲座,供学生选修。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3学年学习。

“实践与创新教育”具体包括军事训练、课程实训、模拟商业计划书设计、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毕业教育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及创新活动等。除军事训练外,其余课程主要安排在第4学年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勤.基于能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调查[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13-17.

[2]刘元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3):397.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品牌;品牌营销;体育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奥运经济的催生下,各类体育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育和发展起来。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市场这一特定市场环境下企业品牌营销运作的分析,为各类企业应对奥运经济,关注体育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实践操作方法。

1品牌营销及其作用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竞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市场竞争的焦点从最初的单个因素竞争(如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等),提高到更高层次、综合性、全方位的竞争。这种竞争集中表现在品牌的竞争,即争创名牌的竞争。

1.1品牌的概念

所谓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者。品牌是整体产品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代表着经营者交付给购买使用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同时,品牌又是多层次、内容丰富而深刻的象征,品牌的含义可分为六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在品牌各层次含义中,最深刻、最持久的应是体现产品的价值、文化和个性的深度层次特征,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

1.2品牌营销的概念

品牌营销——即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从整体产品的概念出发,以品牌的表面层次特征代表,积极营造品牌深度层次的价值、文化和个性特征,使消费者透过品牌认知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实现预期目标的整个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包括生产、管理、宣传等各项商务活动。

在现阶段的体育市场上,各种品牌的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对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吸引力量。其中,有不为消费者熟知的品牌,有广大消费者都知晓的品牌,有为消费者接受度较高的品牌,也有为消费者偏爱并具有很高忠诚度的品牌等等。如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体育产品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对自己品牌产品的价值、文化和个性有全面的了解和爱戴,应是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1.3体育市场经营中品牌营销的作用

在我国,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类市场,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品交换场所,反映着体育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交换关系。随着体育市场的发展和营销渠道的演进,更多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各类体育产品在体育市场上不断涌现。如何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使自己的体育产品脱颖而出,为广大消费者认知和喜爱,就成为市场供应者和经营者最大的挑战。为此,设计出一套既能反映其产品特征又具有时代感的商标,已远比强化商品的异质性更为重要。在现代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品牌营销,实行品牌化经营战略,无论对于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于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开拓市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体育消费是一种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身体、精神、文化享受的消费形式,体育消费的群体一般都有一定的范围。与其它日用品相比,体育产品的品牌化特点更显突出。因此,体育品牌资产含有较高的超越生产、商品、和有形资产以外的附加价值。良好的体育品牌形象、品牌中所体现出的体育价值、体育文化特征等能够成为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者保持和提升体育市场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2)在体育市场中进行品牌营销可为消费者提供全面认识、了解体育产品的机会,使消费者获得利益。体育市场上的品牌化,有助于体育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加工整理、存贮有关产品及品牌的大量信息,增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自信心,增加品牌联想,提高使用的满意度,稳定与保持正常的体育消费心理状态。

(3)在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品牌营销可为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品牌营销能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

(a)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一个品牌只有在消费者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才能得到推广的机会。

(b)获得较高的美誉度。高知名度加上美誉度,才能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终产生。

(c)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保持和扩大顾客群体,使得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d)获得较大的信誉价值。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和经营企业及其品牌的体育产品可拥有更好的商誉和形象,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营效益。

(4)品牌营销能够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达到体育市场的不断提升。在体育市场竞争中展开品牌营销,能够促进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推出更多的名牌体育产品,这推动了体育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最终使体育市场不断繁荣。

2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

在体育市场经营中进行品牌营销可运用不同策略,最基本的有以下六种形式:

(1)个别品牌名称策略:即企业对自己经营的体育产品组合中的每一个产品项目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或标记。(2)整体品牌名称策略:即对产品组合中全部的产品项目采用同一个品牌名或标记。(3)系列品牌名称策略:即对按大类产品项目进行品牌或标记的设定。(4)企业品牌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即企业名称与产品品牌联合运用,使企业和品牌相结合。(5)品牌扩张策略:即在已成功经营品牌的基础上,附加不同的产品系列。(6)多品牌策略:即企业对一个相同的产品项目使用两个以上品牌。

应当指出,上述不同的品牌营销策略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体育市场实际经营运作过程中,应根据体育市场发展状况、企业自身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等选择最适宜的体育品牌营销策略方案。在以往的体育市场品牌营销运作取得成功的案例中,当属可口可乐、健力宝以及李宁最为突出。以上品牌在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口可乐采取的是整体品牌策略;采用的是企业品牌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可口可乐公司虽有醒目、美年达、可口可乐等系列品牌产品,但广大消费者在体育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却只有“可口可乐”这单一品牌。与其在品牌营销运作方式上相似的品牌还有百事可乐。百事可乐近几年在体育市场的投人比较大,它是中国足球最大的体育赞助商,绿荫场上随处可见其pop广告展牌,球员身上穿的球衣也印有其标志,同时百事可乐也借助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锲机,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赖,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好感,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销售量猛增,居高不下,大有取代可口可乐的势头。健力宝、李宁二者同属健力宝集团,是在中国关注体育事业发展最早的品牌,其崛起也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分不开:1984年,健力宝通过赞助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远征洛杉矶奥运会,使其赢得“中国魔水”的美誉而名扬海内外;而李宁这一品牌则是健力宝集团在体育产业方面寻求更大发展的产物,其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也是从体育市场品牌营销开始的。

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企业在体育市场品牌营销方式的运用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企业进入体育市场,可以利用的锲机有:

(1)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和经营权,内含冠名权、冠杯权、广告权、广播电视转播权,竞赛表演活动的名称、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

(2)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名称、标志的专有权、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如“奥运会”的文字及其商用商标。

(3)体育组织、团队和名人的声誉。

(4)体育场馆、设备的租赁权、土地使用权。

(5)体育的发行权、专营权和销售权。

3结论

3.1转变思路。明确认识

品牌营销效果明显,作用突出。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品牌营销的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来适应现代体育市场的发展。

3.2制定规划。突出重点

品牌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应在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施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突出重点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应早做规划,长远谋虑,利用科学合理的战略,充分发挥品牌价值,重点突出品牌文化,争取消费者的认同,谋求经济效益。

3.3利用优势。方法多样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篇5

【关键词】企业体育营销研究

1关于体育营销的文献综述

1.1国内外学者对“体育营销”概念的阐述

“体育营销”最早出现在西方,美国学者马修·D·尚克在他的《体育营销学》一书中对其概念阐述的最具有概括性,“体育营销就是把营销原理和过程专门运用到体育产品和那些借助于体育来营销的非体育产品上”。[1]这个解释比较容易理解,被国内学者转引最多。

查阅国内相关专著和文献,发现国内首次完整提出“体育营销”概念的文章是《经济导刊》1997年第5期中汪旭所写的“略谈体育营销”;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其中以发表在《产业观察》2004年第6期,田野所采写的“重在参[育]”一文中链接所阐述的最具代表性。

1.2国内学者关于体育营销的研究及评价

根据对“体育营销”概念的理解,可以把研究“体育营销”的文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体育产业营销;第二类是借助体育而进行的其他产业营销。关于体育产业,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体育产业是指所有生产体育产品或提供体育服务的经济活动的集合”[2],它所包含的内容是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比较完善,依据其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体育本体产业,针对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二是体育相关产业,与体育有密切关系或以体育为载体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

第一类文章主要是把体育产业作为研究主体,讨论体育产业的相关营销问题。文章议题主要集中对体育产业营销理论宏观范畴、体育竞赛和表演业营销、体育用品业营销、高校体育营销、体育旅游营销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二类文章主要是关注企业借助体育进行的相关营销问题。关于此方面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营销、体育赞助、企业借助体育进行营销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的讨论。

综上所述,关于体育产业营销的研究文章虽然在数量较多,但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趋同,缺乏创新性观点,只讨论了体育产业中几个传统部门的营销问题,对例如体育健身、体育经纪、体育咨询、体育信息服务等一些新兴部门的营销问题讨论甚少,而对关于借助体育所进行的企业营销的研究文章大部分都集中在体育赛事营销方面,说明研究的视域还很狭窄。

2我国企业体育营销的现状

2.1企业市场定位与体育营销的“错位”现象

在消费市场不断细分的今天,不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特征和市场细分的变化,就不能吸引特定的顾客群。我国现在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暴露出与市场定位不符的混乱局面。观察一下参与体育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大多数要么盲目赞助,要么跟风似的抢热门体育明星代言产品,也不管产品与运动员之间以及企业与体育之间有没有联系和契合点,只是注重名人效应,这些行为混淆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市场定位关系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满足哪些顾客群的需求。因此,企业在借助某项体育资源进行体育营销时,首先要正确理解体育营销的实质,要全面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和行为特征,明晰自己的定位和体育赛事传达的文化与内涵,使二者有恰当的结合点,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企业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把握不深

体育事业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的特点,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企业参与和赞助体育活动带有隐含性,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在具有儒家含蓄思想的中国,体育营销起到的效果将更加明显。通过开展体育营销,可以塑造企业健康、权威和有实力的形象,能够提高产品和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形象。企业要想达到销产品的目的,一定要了解目标客户群的心理,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激发他们对企业商品的认知、情绪情感,使他们通过学习的过程成为企业忠诚的顾客。通过企业与消费者对体育活动产生的共鸣和体育明星的名人效应,企业将体育的价值转移到企业的产品上,培养起消费者的忠诚度。

在国内,大多数企业从事体育营销活动,并没有充分理解体育的内涵和消费者的心理。由于企业对目标顾客的心理需求理解不到位,很难获得顾客对企业的认同和忠诚。例如国内众多体育服饰品牌,广告打的红红火火,但是消费者的认知仍然很模糊。他们没有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的信号:消费者越来越渴望更专业的产品和对体育更深层次的追求。而目前国内的体育服饰品牌,多数是游离于时尚和专业运动之间,“人群宽泛、价格宽泛、形象宽泛”,一个想卖给所有人的产品,最终是所有的人都不太想买,这样的品牌很难激起消费者的认同。

2.3体育营销没有长期的战略规划,缺乏连续性,把体育营销等同于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借助某一重大事件,通过“借事”和“造势”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活动,其本质上来讲应该是一种促销手段,并不能严格意义地称之为营销思想。而体育营销追求的不是短期效果,是要求企业在体育营销的指引下达到资源重新整合,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引起消费者与企业的共鸣,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长期的偏好,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3]。

体育营销活动要求有长期性和连续性,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营销战略规划,企业应该进行市场状况分析、产品状况分析、竞争状况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制定一个1-5年的规划,将企业产品与体育相结合,产生一种文化。真正执行体育营销的企业销售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与消费者共鸣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提高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的目的。

2.4营销策略单一,缺乏整合营销的观念,缺乏创新

国内企业在体育营销的过程中,往往对体育项目所赋予的资源和权益利用不够,对一个体育项目往往只看重场地、服装、肖像及媒体等静态资源,忽略了体育项目对市场营销资源整合的动态资源。如在体育营销手段的应用上,策略显得比较单调,除了广告等单项的传播方式外,缺少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沟通;或者只关注热点赛事,花费巨资赞助,而忽略了体育的公益活动,忽略了体育营销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体育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各种营销手段应整合起来运用,用整合营销的观念来从事体育营销,尤其要从公益、文化、热点、情感等各个角度运用广告、促销的手段,从而达到整合的功效[4]。另外,体育营销还必须具有独特性,要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营销话题,酝酿出新思维、新创意,从而引导消费。

2.5市场化程度低,缺乏职业化的机构和专业人才

在我国,体育赛事目前基本上还是主要由政府行政部门来掌管审批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营销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体育赛事不能市场化运作是我国发展体育营销的最大障碍之一,由此带来对体育资源的浪费和对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同时,在我国专业从事体育营销的机构很少,机构的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行业法规约束,机构的诚信度不高,这都造成了体育营销发展的滞后性。[4]

3国外企业进行体育营销的成功经验因素特征分析

3.1关联性

指企业的产品或品牌跟体育运动本身的相关程度。找到一个产品与体育的恰当契合点,是一个企业做好体育营销的关键所在。真正高水平的体育营销是将体育精神和企业的品牌文化二者有机融合的营销,高关联度的产品往往能借助体育平台实现品牌美誉度和销售额的迅速扩张。例如,百事可乐的“畅想无极限与新生代的选择”广告创意,把饮料产品和青少年的体育时尚很好地结合,表达出体育运动的挑战性与青少年的成功梦想,显示着体育精神和企业品牌文化的内涵有机统一,实现了品牌文化传递和刺激销售额增长的双重功效[5]。

3.2创意性

体育营销的创造力是企业取得良好营销效果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营销不是直接推销实物,而是“创造”一种回忆,一种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这体现着体育营销策划的创意性。比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三星作为TOP合作伙伴,创造性地把奥运五环的LOGO和它主推的产品D608联系起来,五环LOGO附着于产品之中的设计使目标受众很容易在看到奥运五环后就能产生关于三星品牌的联想,树立起高价高质的市场品牌形象。

3.3整合性

整合相关资源也是体育营销的一个主要特征。一个成功的体育营销案例总是由协同动作、相互联系的众多要素组成的一个结构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商务活动组合,其过程涉及企业、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多种主体的利益,构成一个从个体效用到社会福利的横向系统和价值体系。成功案例是Visa在都灵冬奥会的整体表现。2006年冬天,Visa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实施了包括电视、网站、报纸、广播全方位的媒介资源整合,在最大范围向国人传播了Visa和中国冰雪健儿一起征战都灵的信息。其中,还创意性地借用杨扬等著名选手高举V字形的胜利手势的电视画面,使冰雪运动象征的速度与技巧、纯洁与高贵和Visa品牌内涵产生了紧密的整合效应。

3.4持续性

持续性表明体育营销活动要求有长期性和连续性,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营销战略规划,着眼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不是战术,因为体育营销的功效是通过长时间在体育领域的投入和经营来实现的,而国外体育营销塑造市场品牌的范例,多数是靠长期坚持体育营销的结果。:

4结束语

对于研究领域中相关观点的整理与归纳向我们展示了目前我国体育营销研究的现状。如何使体育市场化、产业化,使体育营销成为营销领域中一个新的分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体育营销是将营销原理和过程专门运用到体育产品和那些借助于体育来营销的非体育产品上,但是这种营销原理和过程的运用不等同于简单地套用,体育营销因创新而生,体育营销靠创新而发展[6]。对于体育营销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开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国际体育营销的理论、战略、策略和经验,从深度和广度上对体育营销的研究进行拓展,力图做到理论研究走在实践之前。

参考文献

[1]朱建峰.体验经济对体育营销的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1).

[2]丛湖平.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部门结构关联变动机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5).

[3]杜永利,孙筠.中国企业体育营销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2).

[4]程文广.中国体育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8(4).

[5]袁誉莲.关于体育营销的探讨[J].大众商务,2009(10).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篇6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营销渠道营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麦可思-高考生源变化趋势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据调查,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8年开始,中国高考生源呈现逐年较大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调查显示,生源危机下,2011年高校录取的校际、省际乃至国际竞争将愈演愈烈。其中,一本院校面临的是生源质量的竞争,而部分二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面临的是更为严酷的生源数量的竞争。1

这种竞争客观上迫使高校在有效抓好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竞争的同时,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学校资源,另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特征为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的制定成人高等教育营销渠道策略,拓宽营销渠道,帮助高校在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上率先占据有利地位,是摆在许多高校面前的紧迫课题。四川教育学院始创于1955年,是一所融普通高等师范教育、成人高等师范教育、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大学,作为中国高校的一分子,院也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挑战。

二、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高等教育的定义为: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在我国,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概念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教育百科全书》的定义,本书认为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中等教育的更高阶段。成人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职工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农民高等教育学校、业余大学以及普通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和夜大、网络教育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2本文认为,成人高等教育是指普通高校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在中等教育基础上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对成人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教育活动。成人高等教育包括学历和非学历教育。

2、市场与成人教育市场。

通常,人们习惯从时间和空间来理解市场的概念。《易系・辞下》记载: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对这种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的描述。事实上,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界定市场的概念,本文主要从营销学角度界定市场的概念。从市场营销学角度,市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所构成的,这些购买者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某一特定的需要或欲望,这种需要或欲望能通过交换和关系得到满足。这种观点认为买方才组成市场,卖方组成行业。从这一角度出发,所以,市场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有购买欲望、具备购买能力并愿意购买的人的数量。

教育市场是指对教育产品有现实和潜在需要或欲望的顾客所组成。本文认为成人教育市场是教育市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对成人高等教育产品提供者(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所属的成或继教院)所提供的成人高等教育产品存在需求和购买欲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所组成。

3、市场营销与教育市场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Phihp Kotler,1994,1997)认为:“营销是个人和集团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在传统营销理论体系中,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生命周期、品牌形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等概念,构建了传统营销理论体系的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教授根据2004年8月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夏季营销教学者研讨会上的研讨,建议将市场营销新定义完整表述为: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创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程。3本文赞同这一定义。

关于教育营销的问题,著名学者科特勒和福克斯认为市场营销在教育机构的主要功能应当是:提升教育市场的满意度;增进教育市场营销活动的效率;完成教育机构的任务及吸引教育市场营销资源。4换句话说,教育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查看他们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和趋势,以提高教育质量,以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形象,吸引很多学生到学校就读。

本文认为教育市场营销是学校管理和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教育市场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由学校根据消费者和相关者的需要和欲望,并为目标市场开发和提供适当的教育产品,然后最终满足消费者和相关者的需求,根据学校的目标和资源条件选择出最佳的可服务的目标教育市场。

(二)相关基础理论

1、STP理论

STP理论是企业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的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并最终根据目标市场来进行产品或服务定位。?STP理论分别是Segmenting(市场细分)、Targeting(目标市场选择)、Positioning(市场定位)三个单词的缩写。市场细分是美国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首次于1956年提出的,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进一步发展和更加完善温德尔?史密斯的这一理论的并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STP理论,这一理论是战略营销的核心。5

2、4PS理论

4PS理论20世纪60年年代产生于美国。是跟随营销组合理论的产生而产生的。?杰罗姆?麦卡锡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书中将这些要素概括为四个类别: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这就是著名的4Ps。?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他的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6

三、现有营销渠道策略分析

第一,渠道建设不够完善。由于营销观念淡薄,使得教育营销人才缺乏,也导致四川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营销渠道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就学院现有组织部门构建现状而言,营销渠道建设和选择仅仅归属于一个部门――招生就业处,对渠道的建设规划、渠道建设、渠道选择、渠道信息传播与反馈、渠道修正等方面都很不完善。

第二,渠道策略选择单一落后。当前,四川教育学院在成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渠道策略选择方面,主要还是采取直销即招生人员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宣传的单一方式。对招生营销的目的性认识不够,仍然只是把招生营销当作招生的谋利工具,营销缺乏整体性和时段性,过分集中在每年的五、六、七月份,纯粹是“临时抱佛脚”的营销,在新生入学以后,招生营销工作即告结束,缺乏持续性。

四、营销渠道策略选择

四川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在选择招生渠道时,以学院招生和就业为主要营销渠道,开展多渠道营销。

(一)加强招生营销管理,拓宽招生渠道。

第一,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招生营销观。成人高等教育,要充分研究目标市场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产品和服务的有用性,通过有效的定价,传播等创建,带动和服务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首先,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招生营销活动应坚持教育活动的的基本属性,即促进社会发展和教育功能的作用。成人教育招生营销必须是为社会和国家培训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服务,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在这种前提下,高等教育机构进一步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否则,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和招生营销活动过于功利性,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第二,组建市场营销队伍,宣传推广成人高等教育。组建专门的市场营销研队伍,选拔、培养一批既懂教育又懂经营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加强市场环境分析,形成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分析体系,以成人高等教育的环境分析为重点,注重竞争对手、学生、销售渠道等信息的收集,尽快建立学生资源库,以促进市场细分和准确的市场定位。然后,在根据市场组成专业的营销小组,采用多种营销策略,打造学校的品牌,实现口碑营销。

第三,加强招生营销管理。将招生宣传时间以日程安排表的形式排定,通常每年第一季度是制定当年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工作计划,并制定日程安排表。第二季度,按照计划和日程表的安排,制作成人高等教育宣传资料,逐个回访生源单位和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并开展招生营销。充分开发多种渠道,开展招生营销,如委托专门的招生院校机构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招生,招聘临时招生营销人员等等。第三季度,主要工作是招生生源组织报名、入学教育和成人高考补习,迎考等工作。第四季度,主要进行成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总结。

(二)开展校外联合办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开展联合办学,拓宽招生渠道是四川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拓展的方式,在开展校外联合办学政策规定方面,四川省教育厅于2006年11月20日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对校外联合办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为确保四川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在开展校外联合办学的顺利进行,拓宽招生渠道,应该:第一,切实加强领导管理。要强化对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统筹全局,科学决策。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要理顺办学体制,完善管理机制,要强化四川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的统一管理职能。第二,切实加强校外教学站点管理,强化招生宣传的规范性和招生活动的合法性。首先,要规范校外教学站点设置,完善并严格执行备案程序。其次,学院必须对校外站点的教学工作给予足够的教学支持和资源支持,并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保证质量、规避风险。合作办学单位必须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和具有中等学历以上教育资格的独立法人单位,具备自有固定办学场所、稳定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第一,加强就业制度建设,规范就业工作方法和流程。制定了相应就业工作制度,将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日程化。

第二,加强就业组织机构建设,组建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系院相应成立就业工作小组,推行“党政一把手工程”,做到就业工作一体化。

第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政策讲座、学生自荐培训、求职技巧培训、就业定位与诚信教育、企业文化及用人要求教育讲座、模拟招聘会、就业心理问题辅导等就业指导活动,对毕业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面向基层、爱岗奉献的教育,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宣传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就业技巧。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来我院里作报告,强化就业指导。

第四,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推荐毕业生。在学院各部门的协助下,全院上下一心,从学院领导到教师都应对毕业生就业给予充分的关心,要利用各自的一切社会关系网络积极主动搜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帮助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对在就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积极主动的走访用人单位,跑市场,找路子。在推荐毕业生的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与合作,争取形成长效机制。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市举办的就业系列招聘会,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利用网络、电话、传真、报纸等各种形式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并及时提供给我院毕业生,同时也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招聘会”、校内综合类招聘活动及专场招聘会。建立健全我院就业网络,全面构建用人单位信息库。

参考文献:

1人民网网站:

2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Z].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58.

3百度百科网 baike.省略/view/9683.htm

4张明辉.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经营理念.http://cycu.edu.tw

5MBA智库百科网站:wiki.省略/wiki/STP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篇7

[关键词]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探索

一、绿色营销的中心含义

一是市场营销的观念是绿色的。它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强调污染防治、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再生利用。二是绿色营销企业的所属产业是绿色的。绿色营销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绿色的,其产业和产品应该有节约能源资源,或新型资源利用或促使资源再生利用等特点。三是绿色营销强调企业服务。它服务的不仅是客户,而且包括整个社会;考虑的不仅是近期,更包括远期。四是强调对大自然的保护。绿色营销不仅要从大自然索取,更要强调对大自然的保护,即企业从生产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采用、生产程序的制定、包装方式的确定,废弃物处置、营销策略的运用、直到产品的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体现营销过程方方面面的“绿色”形象。

二、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

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主要根据对消费者(Consumer)、竞争(Com-petitor)、企业自身(Company)和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C研究”和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促销(Promotion)策略,即“4P组合策略”进行研究。因此,笔者尝试性提炼出一套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性理论——CIFC。CIFC是4个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是Connectiondegree(联系度)、Innovation(创新性)、Focus(聚焦力)、Consistency(持续性)。4个元素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指导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实践。

Connectiondegree(联系度)是指导企业自身情况跟体育运动本身的关联度,这是一个企业做好体育绿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一个组织(企业)与体育的切合点,通过对企业及产品进行立体式的分析,提出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包括:企业产品分析、企业品牌分析、企业文化分析、体育载体选择性分析、预期效果分析等。本环节旨在为企业找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定位,找到了定位其绿色营销策略已经成功了一半。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智者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营销一种回忆,一种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审美情趣。

Innovation(创新性)是指组织(企业)在我国体育市场实施绿色营销活动要从模式上推陈出新,运用别人没有用过的体育绿色营销策略。在进行联系度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企业将要进行的体育绿色营销活动进行全方面的策略,得出企业在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整体模式规划报告,而这个报告必须具有个性——也就是创新性。创新性的模式规划报告应该包括:体育载体的创新性分析(赛事选择要有新意),企业关于体育载体资源运用方面的创新性分析,企业借助体育载体进行绿色产品推广、具体方法上的创新性分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目标等创新性分析,即普及绿色知识、增强绿色意识、树立绿色道德、培养绿色行为、提高绿色技能,进而为企业找到创新的高校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模式。

Focus(聚焦力)是指相关资源的系统整合,也是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主要特征。整合就是在模式创新性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报告将绿色营销过程中涉及的资金、人力、媒体、体育社会活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并提高市场影响力。整合的对象包括资金、人力、媒体、体育社会活动等;整合的核心是体育载体;按照时间的承接性、资源的利用率整合依据,进行体育载体和产品文化推广的整合、体育平台宣传和其他宣传渠道的整合、体育载体的前期培育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的整合、社会绿色教育的整合。社会绿色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具有普及性、综合性、实践性三个特征,进而形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总体认识。整合的目的就在于选择最有效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手段,使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活动与企业的其他营销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

Consistency(持续性)是战略价值的体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是一个长期战略,企业应有宏观规划。且长期的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战略应该是动态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具体策略。持续性体现的战术价值体现在广告周期不断保持、继续保持对相关我国体育赛事的关注,组织后续的品牌推广活动等。持续性要求企业进行长期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和不断围绕核心进行支持,起到绿色教育为主线的作用。社会绿色教育,是一个民族绿色意识的基础,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一个国家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发展的基础,也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CIFC4个元素的正确运用是组织(企业)成功开展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关键,当然,由于企业所在领域、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等的不同,CIFC4个元素在各个企业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比例是不同的,但是通过CIFC这个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操作工具的原则和指导,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方案,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准、更易地开展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现品牌的迅速提升,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施祖军:论绿色营销及其伦理涵文[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版),2005,(05):39-42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市场营销;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项目资助(编号:2014-20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创新创业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4日

一、前言

Philiph・Taylor和Colin Richards认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了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面临消费者认知复杂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形势,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研究营销课程设置、构建适合国情的课程体系,是发展营销教育、满足社会对营销人才需求的关键环节。高教司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把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弊端归纳为: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不合理,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少、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专业实习和案例教学、忽视个性培养等。因此,深化营销教学改革、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高校营销教育经验借鉴

(一)文献述评。国外高校视营销理论和专业技能为营销课程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Schlee and Harich,2010);越来越多的高校已把营销伦理课程加入到营销专业课程中来,在把伦理教育融入营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措施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James W.Peltier,2010;Ferrell and Keig,2013);还在增加系列营销实践课程、培养营销思维、开创营销教育新模式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Mark R.Young,2010;Harrigan and Hulbert,2011);在课程体系中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可迁移能力,重视培养创造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通用技能(Stephen P.Ramock,2007;David Finch,2013);Linda C.Ueltschy(2001)提出将互动技术(沟通、交流能力)整合到营销课程中;Donald R.Bacon(2008)等提出市场营销课程要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Borin and Metcalf(2010)提出将案例教学融合到营销课程中去,培养实践能力;Duus and Cooray(2014)建议开设跨文化体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全球竞争力。

国内高校在营销课程建设方面的探讨集中于:一是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张晓慧和温斐斐(2012)、王叙红(2009)等认为目前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相似度,科目多、课程内容杂,有些知识环节衔接不当,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学科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类课程缺乏,课程更新滞后。究其原因,在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互动,高校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二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配比问题。易松芝(2014)等认为目前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空有理论而缺乏真正营销能力,综合专业技能欠缺,尤其在人际沟通及语言表达方面劣势凸显,实践和创新方面能力不足。周文根(2011)认为,营销专业如能结合具体行业或具体产品进行培养,效果会更好。欧阳i、杨水根(2014)剖析了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不均衡问题。在“宽口径、厚基础”理念驱使下,专业基础课程所占学分高于专业课,导致营销专业与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间区别度不高,专业个性不突出;三是优化课程设置的典型做法。(1)构建模块课程(王琼海,2007;甑国红,2008;朱勇和杨蕾,2013)。王琼海提出的“1+X”模块中,“1”指“一专”,即熟练掌握一个职业各岗位所必需的、通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基本岗位能力;“X”指“多能”,即掌握某一职业群基本岗位能力以外的多个岗位的专项能力;甑国红的“基础平台+课程模块”模式打破学科分类,将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细化到各专业,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最后确定课程模块;朱勇和杨蕾的“培养三维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认为,三维能力指基本能力(学习、语言等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与营销相关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新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不同课程培养学生不同方面能力而安排课程先后开设次序。课程分两阶段设置。培养基本能力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安排在第一阶段,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安排在第二阶段;(2)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王晖、郑宏涛(2008)提出以“综合化”课程代替“专业化”课程,课程结构突出层次性。突出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应选择体现自身特点和办学方向的专业课程。适当减少专业课学时,原则上专业课学时不超过总学时的15%。梁承磊(2011)主张明确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避免重复,课程不宜设置过多。

综上,国外高校市场营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先进的思维方式、多元化的视角、有针对性的判断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国内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则适应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创新不断。上述思想及做法为本文提供了宝贵借鉴。

(二)课程设置现状。国外高校营销专业大都设置了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两大类课程,见表1。通识教育一般占到总学分的40%~60%,专业课程占到10%~16%。专业课程设置数量不多,都紧紧围绕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营销管理等几门市场营销理论中经典核心课程而设。(表1)

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专业课是国内高校营销课程的三大平台,见表2。其中,公共基础课占总学分的30%~40%,学科基础课占总学分的20%~30%,专业课占30%~40%。各高校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大都数量较多、围绕核心课程如,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品牌管理、渠道管理、营销战略等理论课程设置。(表2)

(三)经验借鉴。(1)市场营销学是一门融合市场营销原理和营销管理主要内容的独立学科。近年来,营销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消费者观念的变革而与时俱进地变化着,营销培养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分出各个具体而实用的方向;(2)营销教育同时注重理论基础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应与时俱进,不拘一格,通过多种途径与各种手段创新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实践创新能力;(3)课程设置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与办学特点,课程设置围绕人才培养能力要求。关注时展与学科前沿动态,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广度与宽度;(4)具体课程设置,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少而精,专业基础选修课宽而广,满足不同人才培养能力需求。

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优化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广东省属本科大学,以农学、工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市场营销专业自200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目前每年招本科生120名左右。

(一)指导思想。根据《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号)要求,紧扣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重点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引领,紧密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培养有创新创业潜质的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

(二)设置原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潜质,提升综合素质;建立基于专业教育、强化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多样化的高素质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群”结构形式。课程体系包括四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教学平台,并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每个平台中分若干个课程模块,模块中包括若干课程群。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类。

(三)课程设置具体措施

1、课程设置对应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特色。梳理现有课程设置,紧扣社会需求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增减课程、调整学分,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方向类课程,突出地方农业院校培养特色;人才培养各目标要素都有对应的课程教学和训练项目,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合理配置学分学时。科学分配四个平台课程的学分比例,见表3;选修课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实践教学平台除毕业实习外,有不少于30%的学分学时为校企、校所、校政协同培养(含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四个平台中。其中,创业教育不少于3学分,不少于40%的学时和内容由外校有较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士讲授或培训。设置不少于2学分的基础启蒙类创新或创业教育通识必修课,其中包括1学分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至少2学分通识选修课,学校与学院逐步共建;至少4学分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其余创新创业学分既可单独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实践环节,也可融合于其他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平台中;设置《专业导论》课,1学分16学时,由专业资深教授、副教授或行业专家讲授;未来3年内,建成2门网络共享公共课程。(表3)

3、按“3+1”模式设置人才培养进度。“3”:在大学第1、第2、第3年,完成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主要专业课程教育;“1”:在第4年开展多向培养。按培养目标和方向,在大三学年对学生进行分流,通过不同培养渠道、培养模式培养以不同能力为主的应用型、创业(复合)型或创新型营销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Regina Pefanis Schlee and Katrin Harich.Knowledge and Skill Requirements for Marketing Jobs in the 21st Century[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10.32.

[2]James W.Peltier,George R.Milne,Joseph E.Phelps and Jennifer T.Barrett.Teaching Information Privacy in Marketing Courses:Key Educational Issues for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and Elective Marketing Courses[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10.2.

[3]O.C.Ferrell and Dawn L.Keig.The Marketing Ethics Course: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13.2.

[4]Mark R.Young.Transforming the Initial Marketing Education Experience:An Action Learning Approach[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10.1.

[5]Harrigan,P.,Hulbert.How can marketing academics serve marketing practice? The New Marketing DNA as a model for market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in press,2011.

[6]David Finch,John Nadeau and Norm O ’Reilly.The Future of Marketing Education:A Practitioner’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12.1.

[7]Norm Borin,Lynn E.Metcalf.Integrating Sustainability Into the Marketing Curriculum:Learning Activities That Facilitate Sustainable ? Marketing Practices[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10.32.2.

[8]Duus and Cooray(2014)Donald R.Bacon,Pallab Paul,Carol Johnson,Theresa Conley.Improving Writing Through the Marketing Curriculum[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08.15.

[9]张晓慧,温斐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

[10]朱勇,杨蕾.本科层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设计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11]王叙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4.

[12]易松芝.地方商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4.

[13]欧阳i,杨水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4.4.

[14]王琼海.市场营销专业“1+X”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

上一篇:叙事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陶瓷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