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范文

时间:2023-12-03 21:12:47

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篇1

关键词: 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教育 影响

1.引言

终身体育思想是在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伴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人类对高质量生命的追求而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终身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生都在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及指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终生受益。[1]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体育工作者们普遍认为,为了适应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体育应加大“终身体育”教育的力度。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终身体育一直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大学生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转变,高校体育阶段不仅要解决体育学习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当前和今后运用的问题。[2]可见,高校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对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中国传统保健体育是把祖国医学和传统养生相结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运动,是一种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也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对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以帮助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是必要的。

2.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影响

2.1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形式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项目多受身体条件、年龄、性别、场地、器材、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同时技术动作难度一般较高,在高强度的运动或激烈的对抗中学生容易受伤,这些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健身性的要求。而传统保健体育中有很多简单易学、易于掌握的项目,它们源自人们生产、生活过程,纯朴自然、贴近生活;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活动方式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以切实增强学生在品德、智力、身体、审美、性情等方面的健康。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会极大地促进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2传统保健体育的多样化内容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目前,绝大多数高等学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使用的教材内容包括初级长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些学校甚至根据当地的条件和民俗特点,开设如高跷、蹴球、空竹、龙舟、毯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保健体育项目。这样,多样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学生对于教学、学习内容有充分的选择,可以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锻炼的习惯。此外,传统保健体育中还有学生急需的许多有益健康、健身、保健和养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些都能促使学生在毕业后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活动。

2.3传统保健体育的健身原理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目标的确立

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要求精神传意。它侧重于对生命的整体调节和对大脑潜能的开发,采用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先动后静、静中求动、静极生动等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体现了科学体育本质的规律和法则。它十分重视生命整体的调节、调养和身心平衡。传统保健体育锻炼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活动,克服身心紧张,增强心脉功能,从思想、意念入境着手,由生理方面去影响心理,又从心理方面去作用于生理方面,使身心内外协调平衡,不断提高[3]。只有在进行外部动作教学的同时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健身机理进行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传统保健体育保健强身、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进而使终身锻炼的目标得以实现。

2.4传统保健体育的灵活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提高

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兴趣将对学生毕业后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体育项目的爱好程度呢?我认为,传统保健体育的灵活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和坚持终身锻炼的习惯。比如说,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对练、集体操练,筹办和参加社会各级各类比赛,编排能把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博大精深的内涵、起伏转折的动作特点与现代音乐有机结合的舞台表演等活动形式,来引起学生对传统保健体育项目的兴趣,以课内、外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方式使学生在玩中学习,有效地增加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培养其文化认同感,自然也使这些项目的魅力大增,学生学功练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得到不断提高。

3.结语

当前,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为了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有必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而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教育相结合,既能注重学生的近期效益,又能着眼于长期发展,使学生能应用于养生实践中去,这对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则山.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郭小苏.终身体育教育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J].四川体育科学.1999,(2):38-40.

体育保健学篇2

关键词: 体育保健学 考试改革 考试方式

通过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学习拓宽体育院系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的重要责任之一。检查学生对体育保健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仍离不开考试,考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验手段,可了解学生某个阶段学习的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据此可知,考试仍在老师与学生间起重要作用,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选择怎样的考试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保健学的积极性,突出体育保健学的学科特点等,这似乎是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面临的教育难题之一。当前各体育院系趋向于“典型知识点考试”,围绕教材中的典型知识点出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此种考核方法不适合新时期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期望,所以对体育保健学考试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有益的探索。

1.体育保健学考试内容的改革

1.1考试成绩比例的优化

以前很多高校体育院系的体育保健学成绩比例较单一,期末成绩仅凭最后的体育保健学考试试卷成绩,即只依靠笔试成绩对学生整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这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因此,除了笔试成绩外,还应对学生在课堂中考勤、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即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应包含多方面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此外,应合理优化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以邵阳学院体育系为例,体育保健学的期末成绩分成三部分,分别为考勤成绩、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2∶3∶5,此种设置在很多高校体育院系中广泛应用,优点是促使学生重视体育保健学整体过程的学习,不能仅靠期末突击理论知识而一举过关。但此种方式有明显的弊端,考勤成绩主要是指学生的出勤率,少数学生会钻空子,在老师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找人代替,使考勤偏离原来的出发点。实验课中一些学生以旁观为主,很少动手,存在偷懒现象。所以,高校体育院系老师要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心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2考试内容的合理设置

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而考试内容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考试内容不仅要包含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体育保健学基础知识,还要包含课外的保健实践知识及实验中所学习的实践知识,只有将各方面进行综合,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才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才较客观公正。此外,教师还应纠正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考勤率高,上课掌握好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课后认真完成习题,通过期末考试就没问题。其实不然,学生还应掌握一些课外热点知识,对实验操作必须进行量化考核。如保健学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考试,将考试分成实验性考试与理论性笔试,通过这种创新性的考试方法,使学生享受到体育保健学学习的乐趣。

2.体育保健学考试方式的改革

2.1考试时间的多阶段化

所有考试的终极目标是检查学生对体育保健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保健学教师应根据本门课程教学的开展情况,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增加课堂当堂检测和阶段化考试(如月考和期中考试)的次数,特别要注重期中考试的效用,因为期中考试对一学期所学知识起着连贯的作用,对期中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使学生对此时间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寻找学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补救,以增强后期的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2把握出题难度

保健学教师在试题的选择上,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保持基本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出难题、怪题,使大多数人挂科,又不能对学生过于心慈手软,出小学生水平题,试题过于容易,使大家过关,皆大欢喜。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科学认识考试的功能,对自己平时讲授的体育保健学知识了然在胸,重点难点一清二楚,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方向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结语

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是高校体育院系体育保健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调整保健学的考试内容,又要改革保健学的考试方式。但由于改革是对当前教学的改进,其涉及的时间较长、受到的影响较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出谋划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断进行相关的改革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紧密,而对体育保健学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进行探讨,将为促进体育保健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4).

[2]王志红.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05).

[3]李东风.体育保健学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体育保健学篇3

1.1课程定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胜任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社会体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既然培养目标已经确定,下面就是怎样达到目标的问题。要达到目标需要从体育保健学角度来讲就是课程改革定位问题。根据郑州轻工业学院07、08届的专业毕业生去向调研发现:75.2%的毕业生在毕业生在体育(俱乐部)及相关的工作,24.8%的毕业生从事的其他工作。因此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毕业生去向将体育保健学定位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1.2教学内容

对一门课来说,教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教学大纲的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同时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本身就是教学大纲的一部分,是对教育目标和课程改革定位的思考和取舍。要培养掌握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人才,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考虑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过去在制订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时,由于当时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只能采用其他学校社体专业的教学大纲。现在经过七年的摸索后,专业培养目标已经确定,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之一。删去了一些内容,如健康概述、运动与环境等,也删去了运动与营养一章,因为内容与运动营养学内容重复。保留了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按摩和运动康复五大部分,将医疗体育变为运动康复,原先的医疗体育侧重于医院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侧重于亚健康人群的运动锻炼。

2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教师教的方法。教学是一个过程,是师生间共同的合作活动。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是需要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不能创造,但教学方法是可以创造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总原则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地位、能力、作用和性质,核心是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个性。

2.1案例教学

运动性疾病是运动中常见病症,包括运动型腹痛、晕厥、痉挛等。在学习这些病症时,需要了解病症的病因、症状、处理和预防,如果按照书本内容使用讲授法从这四方面讲,课堂效果不好,学生不爱听,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相同情况时,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解并不等于就能够应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疾病形成一个生动全面的印象,便于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提出一个问题:运动中扭伤踝关节后,病理、处理和康复。在回答这道题时需要用运动损伤的处理和康复两个章节的内容。目前毕业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方希望招到人可以直接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将文字、图片与音响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和案例教学一起,多种信息输出方式结合,能够营造更加真实的教学情景。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中有大量关于各关节部位解剖结构的图片,特别是膝关节,骨、肌肉、关节的形态非常复杂。过去在教学中主要使用黑板、挂图、模型等。由于主要靠手写板书,课堂内容较少,挂图较小,效果不太好。口头和挂图讲解是一种直观、静态的展示,不够生动,像体育保健学这种讲解运动的学科,动态展示效果更好。但教师要注意通过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要与学生有效互动,通过互动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反应。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图片、动画、录像等载体来体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增加了授课内容,缓解了课本授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在运动按摩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播放各种按摩手法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了解按摩技术。

2.3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课程网站,把各类体育保健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做题和提问。增加技能录像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转变教学评价方法

改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增加期末成绩中实验成绩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实验成绩占30%,课堂表现占20%。体育保健学这门课程改革的实践内容较多,比如急救,运动按摩,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测试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进行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检查和评定成绩,可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内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调节学习行为,使教师获取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明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过去体育保健学以知识掌握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试卷成绩和平实出勤成绩来评价学生。现在体育保健学考核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改革建设,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申请课改课题,以研究促发展,即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也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

体育保健学篇4

【关键词】弱势群体;体育;体育保健课程;成就感;信心

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一般认为是指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困难,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人的概称。高校弱势群体,即指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生理缺陷等原因,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

一、高校弱势群体概况

高校弱势群体大体分为:由于经济原因形成的经济弱势群体,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形成的心理弱势群体,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等原因形成的学习弱势群体,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生理存在缺陷的生理弱势群体。

经济弱势群体即高校的贫困生。他们一般家庭经济困难或没有经济支持,贫困生在全国高校的平均比率大概为20%。他们既要应对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又要为学费、生活费忧心。政府及学校应对贫困生充分支持及帮助,防止贫困生因为生活的种种压力产生心理问题,成为经济弱势与心理弱势的兼容群体。

心理弱势群体在高校学生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恐惧或不善于人际交往,他们形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一般有学业、家庭和就业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一般是焦虑、抑郁、追求完美和交往障碍等等。据统计,北京高校的学生中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对全国高校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调查显示,大约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每年高校的退学生中有1/2的学生是由于心理问题而退学的。心理弱势群体学生缺乏面对受挫和失败的经验,这直接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能调整心理状态,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学习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够努力或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正确,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弱势和地域教学水平的限制。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转型为“大众化”,高校学生的增多,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的现象。随之而来的高校内学习弱势群体的比例增加了,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不能转变学习方法迎合这种模式,导致自己学习成绩较差,考试不及格的科目过多。

生理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生理存在缺陷的学生群体。生理上的缺陷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心理上也存在问题,他们可能经常要面对来自外界的歧视。因此,他们除了要克服各种生理上的困难,更要有坚强的心理意志。

如果将以上四种主要类型的弱势群体比做四个圆,它们的关系并不一定是“相离”的,可能是“相切”的,也可能是“相交”的。高校对于弱势群体应当重视起来,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校园的稳定,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二、体育保健课程简介

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新时期赋予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不仅是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统一,也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利用体育活动自身所蕴涵的吸引力,合理组织教学,形成一种快乐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积极情绪,使学生个性获得解放,并能促使人际关系宽松和谐,使学生的心境欢快愉悦,潜移默化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有些体育保健课程运用运动手段(结合药物治疗)进行治疗、康复和预防身心疾病,从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改善运动功能,达到恢复自信及增强体质的目的。运动手段有预防、治疗、康复等之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同运动项目、练习强度、幅度、时间等方面的选择,注重教学对象的个别化、具体化等问题,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科学、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力争用有限的时间获取较佳效果。

三、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特点设置体育保健课程

体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此项权利与经济是否优越无关,与学习好坏无关,虽然身体上的缺陷和某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制约某些体育活动的实施,但在人的主观意愿上,与是否有身体缺陷或心理问题是无关的。体育崇尚“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体育活动具有规则性,这种规则性制约和调控参与者的行为,在过程中能促使参与者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并获得成就感。

对于学习弱势群体,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智力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人笨或聪明,智力更是一种能力,是指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在学习上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来说,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够促进智力及开发大脑的潜力。这是因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通常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动作。以足球为例,在足球比赛中要求参与者根据球场上的瞬间情况快速地完成传球、带球及射门等一系列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神经细胞变多,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灵活性变强,经常进行体育保健课程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记忆力,提高大脑的灵活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对于经济弱势群体和学习弱势群体,体育保健课程可布置那些他们喜欢和擅长的项目,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促使烦恼、自卑等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对于心理及生理上存在问题和缺陷的弱势群体,可有针对性的、量体裁衣地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增强信心,体育保健课程会有利于他们缓解和改善紧张、压抑、焦虑等情绪。

体育活动具有竞技性和群体性,正因如此,进行体育活动时,会使参与者形成团队,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常常不是言语的交流,而是心灵的沟通,使参与者无形中增强了心中的安全感,产生对人的信赖感,尤其是对人际交往有障碍的参与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弱势群体除了在政策上、心理上、经济上给予直接帮助,更应该找到方法进行辅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真正从主观上产生积极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真正从内心到外在都变得强大。

参考文献:

[1]张宝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

[2]钱志刚.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的社会学分析――基于教育领域理论的视角[N].晋中学院学报,2008(5).

[3]王玉娥.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46).

[4]江月兰等.增进高校弱势群体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保健课教学实践研究[N].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5).

[5]王银春.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N].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体育保健学篇5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 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21世纪,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是现代大学追求的教育理念。其中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可以持续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核心要素[1]。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教育重点推进的内容[3][4],高等院校各专业、各课程和每一位教师都应具体对其进行落实。体育保健学是高等师范学院体育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主干课程,本课程在学科上有诸多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体育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效果。为了实现这种目标和效果,我们对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体育保健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

1.学科优势 体育保健学课程突出的学科优势是课程内容与运动实践关系密切,实用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强,理论和实际技能一体。它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及人体对体育运动的积极适应,包含了人体形态机能、生理病理和监督检查等专业知识,涉及各种保健手段、运动性伤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的理论、方法、技术,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比赛和工作生活等关系非常密切。也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指导群众科学健身、体疗康复等必备的专业知识。因此,体育大学生对本课程普遍感兴趣,投入教学活动的热情高,对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接受情况好,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教学实践能真正实行和达到预期效果。其次本课程阐释和应用的理论知识、方法技术或技能是体育科学与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科研信息量大,具有更新快、观点新、紧跟科学研究与创新的前沿,是启迪教师进行开拓性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素材,便于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设计。

2.开课时间有利 本课程开课于大二或大三,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人体科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该时期学生正特别需要将所学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创新能力得到激发,为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撰写打基础。事实上,此时很多学生开始有焦虑、紧迫和困惑感,不知如何应对。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开课能使学生开拓思路,应用已有知识、技能于教学和研究实践,引导学生进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课程逐渐凸现出的学科特殊性,能启发和吸引学生,教师有意识营造可供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条件,使用适合于本课程教学和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能最大可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起到比其他课程更有效的创新教育效果。

二、实现目标的要素

1.突出学生主体特点和作用 在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教学中废除灌输式,推行研讨式、交互式、启发式和评论式等已被实践证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促发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设问、学生自学、思考与教师释疑相结合,课内外探究性问题的解答、师生相互交流的应用和情境的创造,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勤于思索、学会提问和敢于提问,促使学生建立自主探索的信心、愿望、需要和勇气,进入追求创新求异的心理状态。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突出,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体育大学生的特点,采用与之适应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掘优势和有效激发其主动学习、追求创新。体育大学生长期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具有突出的专业特点:教学过程中常表现为动手和模仿能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又大方、勇敢、豪爽、激情,协作精神好;师生在课内外、理论或实践教学活动中易于产生互动;由于术科课存在明显的体力消耗,大多数学生有好动难静的习惯。体育保健学教学中应注意他们兴趣大、参与积极性高和教学训练中易于遇到的体育保健学问题(如:疲劳的消除、运动损伤的防治、运动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形态机能变化特点等),精心设计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和对策。体育大学生乐于动手和易于互动,动脑、动手、发言、讨论等可以适当在教学中多应用,消除体力消耗疲劳给课堂学习状态带来的干扰。安排课外阅读和查询资料,督促自觉积极学习和主动获得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研究进展非常重要,能使学生从知识掌握到研究动态了解,促使创新思维萌发。而核心是组织安排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使创新思维变成实际活动过程,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2.任课教师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学生是教学 “主动”性主体,教师是教学“引导”性主体,合格的“师导”促成有效的“生动”,师生交互作用才是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前题。因此,体育保健学教师应符合以下要求:有雄厚的专业理论、技术基础和相关学科知识,便于深入分析教材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肯动脑、花费时间、投入精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设计和实践,这是不计个人得失的教师才可能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拥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最大发展,课程知识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只有通过精湛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甚至是幽默风趣的谈吐向学生信息和进行指导,才会引起学生对创新教育活动过程的兴趣;本人应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部分,俗话说“要当先生、先当学生”,教师自身经历和深刻了解创新过程,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创新过程、培养创新能力;此外,思想指导行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

3.理论和实验课侧重点明确 理论课应以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为重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在课内进行本学科新知识、新动态的介绍,启迪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课外查阅研究资料,对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产生探索、解决的要求和自主积极的思索,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宽松、和谐活跃、研究探索的氛围,教师的授课与学生自学查阅、师生问答、小组讨论与归纳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在创新思维教育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性评价,使学生对本学科知识和科研动态形成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如运动性贫血常规预防处理方法的学习和最新研究资料中的低氧防治方法,运动性疲劳的一般知识和抗疲劳的中医药科研动态,医务监督常用方法和特殊运动项目的人体科学研究等对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具有良好启迪作用。

实验课应以营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重点。传统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是单一的某种急救、防治手段和医务监督方法等技能训练,其实用价值能吸引学生,但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大。实验课安排一定的实训内容后,进行课内综合设计和课外研究型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突出作用,是应当重点抓好的部分。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进入实验设计过程,学生能呈现新思想、新举措,对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获得理想效果的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保持,尝试失败的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科学活动的严谨和创新基础能力的重要性,同样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医务监督部分的心肺功能指标检测,将实训开设为学生自己选择检测指标、设计实验步骤的运动者心肺功能的保健学分析,就能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动手创新能力。课外研究型实验适合于素质较高、动手能力强、学有余力、具有浓厚科研兴趣、主动性和求知欲强的学生,主要是给其提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在教师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大幅度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合理安排研究式、设计型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设计 课外研究型实验是一种超越性教学,问题存在于课题内,应要求学生对课题内容,解决本课题问题的理论、技术方法深入了解,并进行资料查新。同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见解,给课题负责老师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思维和能力大幅度发展。课内综合设计型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认识和探讨拟研究问题的动态,依据已有研究报道和所学知识、技能,选择指标和落实实验,使学生形成细致严谨的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教师不仅应强调课题研究前沿和现状的重要性和实验研究的切入点,在学生完成实验感到困惑时,教师应及时有效给以指点,如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实验设备、思路与方法等,使学生能沿着研究、设计这一路径彻底落实,促使创新思维和能力前所未有的增长。

2.落实实验进行能力培养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合适地选择和检查实验仪器设备,准备好有关材料和练习操作技能。需要协作完成的实验,在实验设计和准备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作到群策群力。实验准备中要求学生任务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配合和共同预先演练,保证正式实验无误,使课题组成员和同一实验组同学的创新思维互相启迪,科学研究中的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在实验具体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当强调技术和技能的规范性,数据记录的准确和客观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时时反映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

3.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充分的理论准备、正确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得出结论是研究型与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效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结果选择合适的统计处理方法,发现研究结果中反映的问题,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和有关研究资料分析探讨,得出正确结论,撰写好实验报告或论文,使科学研究数据的处理分析、论文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初步形成。对于有价值深入研究的问题,应特别提倡学生结合毕业论文继续下一步探索,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体育保健学篇6

1.“体医结合”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

我国的保健体育历史悠久,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千百年来,随着医学与体育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保健体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近些年,我国的保健体育不仅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容,保健体育的方法也不断增多,如我国传统能够的保健体操五禽戏、易筋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现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祖国医学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的一份宝贵财产。如:“八段锦”,有病时可选择相应的术式进行锻炼,依据中医辩证治疗康复,无病时可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中华医学的医学康复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康复保健观念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医学将从历史的临床治疗学拓展至更多的专业学科,如“康复医学”、“健康医学”、“预防医学”等,体育健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高,逐步发展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增强体质,健身防病,祖国医学已经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医疗康复手段,运用在康复治疗上,随着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健康医学的不断发展,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针对医学体检、体质检测的体检报告,指导个体有针对性地锻炼,已经在我国悄然兴起。有关专家因人而异开出体医结合的运动处方,将体育运动与康复保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据《中国体育报》报道,随着医体结合健身中心的相继开业,前去测试和咨询的人群络绎不绝。这种体医结合的健身中心,不仅说明了我国的医学发展领域的不断拓展,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于健康保健越来越重视。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文明病”、“富贵病”的人们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其实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个特殊阶段,如临床医学上的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疲劳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等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如果到医院体检,各项指标结果尚属正常,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在日程生活中忽视这些症状则会导致健康状况每日愈下,直至引起疾病甚至死亡。目前,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已经有许多,亚健康疾病不容忽视。实践证明,通过保健医生、心理医生的健康指导,再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就能有效的控制亚健康疾病,并能够使患者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通过体育锻炼有效干预人们的生活,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延缓亚健康的发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康复保健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寻求健康生活。

2.医学院校“体医结合”,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思路

医学院校大力推进医体结合,是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以医为本,体医结合,医学和体育相互融合、渗透,使体育更好地为医学健康服务,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医学院校应建立一个由体育专家和医学专家组成的教改小组,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大力推进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另外,要想加大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力度,需要明确体医结合培养目标。体育和医学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那就是都是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体育和医学目标也应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医学院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应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体医结合、医体渗透必需的运动技能,掌握面向医学、服务健康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体育医疗保健方面成为高素质复合性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应在体育康复保健课程中,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卫生保健、保健体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医体渗透、医体结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而懂得体育锻炼、开展保健体育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科学地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些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能够帮助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在教学内容上,要打破传统,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常规,在体育康复课程教学模式要有突破。体育康复课程体医结合的课时,应保持在体育课总课时的百分之六十。体育康复保健课程课内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体医结合意识,课外应注重健全人格的教育以及互教互学的能力。另外,周末、节假日可以在校内或社区组织学生开展保健体育培训,使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测试者健身,这种早期接触社会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还能够巩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使学生克服重医学轻视体育锻炼的倾向。医学专业人才除了专业技术精湛、专业知识精深以外,还应学会怎样指导别人通过体育锻炼去健身,在实际工作中,既能够开药物处方,也能够开出运动处方。另外,在安排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教学内容时,既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人爱好,也要照顾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安排大众健身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太极剑、练功十八法等必修内容。对课程比较多的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教学要统一安排课程,制定一定的健康合格标准,保证学生喜欢体育,了解体育运动康复方面的知识,努力促进自身体育康复保健整体水平的提高。

体育保健学篇7

目前,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希望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改善自身的体育状况,而体育课又不能满足现状,因而体育保健课应运而生,为体质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主要以山西省22所普通高校的体质弱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保健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和百度文库查阅相关论文。 

2.2.2 问卷调查法 

对山西省每市两所高校共22所高校(不包括体育院校和艺术院校)的1000名弱势群体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62份,有效问卷为96.2%,共有体质弱势大学生173人,并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运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对调查内容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体育弱势学生的基本情况 

普通高校的体育弱势群体大体分为先天性生理缺陷、后天患有疾病、体质虚弱者、身体肥胖四种类型。在本次调查中,体育弱势学生的类型分别所占的比例为:生理缺陷的学生为 28人,占调查总数的16.18%;患有疾病的学生占总数的24.28%;体质虚弱的学生总数的32.37%;身体肥胖的学生占总数的 27.17%。从表1可以看出,体质弱势群体大多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其比例达到85.82%,除了生理缺陷和患有疾病外,体质虚弱和肥胖的学生人数高达59.52%,他们之间都有着共同点,那就是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没有健康意识,缺乏正确的体育锻炼。  

3.2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保健课现状调查分析 

3.2.1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于体育保健课与体育活动现状  

可此可知,开设体育保健课的院校有8所,占到所有学校的36%,而未开设的有14所,占到所有学校的64%。通过走访相关院校发现,在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校中都没有专业的体育保健老师,而是体育专项课程的兼职老师。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校有2所学校用的是自編教材,其余的6所学校没有相应的体育保健教材。开设体育保健课学校都是每周两个学时的课程,其大多数体育保健课是在教室完成的。 

在调查的173名体育弱势群体中了解到他们的体育活动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由表3看出,在体育弱势群体中,每周(体育课除外)锻炼3小时以下的同学占到55.49%可见体质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健康意识比较淡,对于自身身体的发展有求没有合理的概念,其原因可能与学校在相关宣传和思想教育方面的欠缺,对学生体育活动不予重视有关。 

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大家都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体质具体情况如下表。  

通过表4可以看出,山西省各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是以跑步进行体育活动,其比例占到体育弱势群体的52.50%,且在体育活动中多数学生是一个人去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非常短,每周的时间在3小时以下。其余的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体育保健,其原因大多是学校缺乏相应的体育指导,以及缺乏场地与体育保健相关器材。 

3.2.2 山西省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保健课现状分析 

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校的教学目标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强身健体所占的比例为100%,可见,开设体育保健的高校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表6中体育保健课相关成绩评价就可以看出,学校对体育保健科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视,重视率达到100%,具体的考试还是以理论为主,占到75%,且没有实践考试,可能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缺乏相关专业场地及器材,以至于都未实施实践考核,或者是学校缺乏专业体育保健教师,对学生实践技能的传授不足而影响学生的实践考核。对于25%的学校免考而言,学校缺乏相关的体育保健教材,学生学习和考试比较盲目,从而学校未对其进行相关考试。  

3.3 制约高校体育保健课开展的主要因素 

由调查情况可知,山西省各大高校学校对于影响体育保健课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相关领导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场地和器材的不足,以及缺乏专业的体育保健教师,其比例都达到90%以上,其次是没有相应的体育保健教材,其比例高达73.91%。可能由于部分学校正处于建设和扩招的发展期,相对于教师资源的紧张等原因而未对体育保健课给予足够的认识,学校规划过早,没有空闲的场地以供体育保健课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金龙.试谈高校开设保健科的必要性[J].吉林体育科技,1983(3) . 

[2]林建华,郭琼珠.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现状及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1(4):44-46 . 

On the Sports Health Class Implementation for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Vulnerable Physique in Shanxi Province 

Wei Qing Ma Chunwei(P.E. Department of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do survey and analysis of 22 ordinar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bout their sports health class situ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vulnerable physique in Shanxi Province, studies the problems in sports physique and health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ives relevant suggestions. 

体育保健学篇8

案例教学体育保健学研究

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对所给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工商管理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的应用还是空白,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体育保健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典型的“四个一”特点,即一个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笔;教师上课采取“一言堂”、“满堂灌”,而学生则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将学生当作了装知识的机器,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弥补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缺陷,使学生在分析、讨论、思辨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更锻炼了语言表达,学会了倾听,懂得了合作,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提升,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体育保健学课程案例教学应用实践

2.1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注重的是对案例的讨论,具有明确目的性、客观真实性、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结果多元性和深刻启发性以及过程动态性,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角色变为导演角色,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会按着老师的程序进行。为了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老师与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

2.1.1教师准备

2.1.1.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组织与评价案例教学的前提,体育保健学课程每个章节都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章节内容特点进行确定。为了保证制定的案例教学目标更科学与实用,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2.1.1.2教学案例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的选择。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应具有真实性,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比赛中的典型事件,案例的情节符合客观实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现实感,激发学生的动力。

(2)教学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案例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

(3)教学案例应具备丰富的材料,包括相关报告、图表以及当事人的主诉等。

(4)教学案例文字叙述要简练、生动,结构合理,篇幅不要太长。

(5)教学案例的内容要符合体育保健学的要求,无论是综合性的案例还是专题性的案例,是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对体育保健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6)案例的答案具有开发性,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策略加以解决。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有较大的争论空间,能引出许多不同的观点与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3教学案例的设计

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案例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传媒,在讲运动损伤内容时,主要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形式,发现教学策略,借助文字叙述和图片相结合的教学传媒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学生

教师上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教学案例发给每位学生,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和相关的支撑材料,把握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及重要事实,掌握案例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每个同学都要写出阅读提纲和案例分析报告。

2.2展开案例讨论

上课开始,每一小组先进行小组内讨论,每个同学根据课前的准备都要积极发言,阐述发现的问题,思考的思路,解决的方案,组内成员互相提问、质询,对于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有小组长写出全面、详细的分析报告进行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首先由每个小组长作中心发言,向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案例的分析报告 ,组织全班同学分析、讨论、评价。讨论的过程中自由提问,本组成员进行答疑,提问时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分歧,通过讨论,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路。

2.3总结与延伸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既要扑捉有益的思想火花,也要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以表扬为主,肯定成绩,对积极发言的和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善于发言的同学要循循诱导,对在此次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分歧较大的地方,鼓励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资料共同思考和讨论。

2.4确定教学评价

案例教学评价是体育保健学课程总体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收集案例教学中的有关信息,对案例教学全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评判。案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课前案例分析报告;(2)学生的课堂表现;(3)课后案例总结报告。

3.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加强体育保健学案例库的建设

保健学教师应精心编制适合体育保健学教学实际需要的高质量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案例,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案例必须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过程中事实存在的一些事件,案例要具有问题解决的多元化和答案的非标准化。

3.2不断加强体育保健学老师的业务水平

保健学教师药全面掌握体育保健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原理,譬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创伤学、营养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驾驭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的过程。

3.3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都要摆正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要互相尊重。教师的角色是导演 ,负责提供体育保健学相关的教学案例材料 ,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既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又要适时诱导学生 ,或给予提示、发问,或故设疑团,或争当争辩的配角。学生的角色则相当于演员,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2]。

参考文献:

[1]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2]柴云,李晓兰,姚为付.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案例教学研究[J].2006(2):169-170.

上一篇:税务培训范文 下一篇:税务顾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