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5 16:50:18

体育教育培训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我省体育现代化建设对干部素质的要求,以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重点,努力探索出一条既反映干部培训一般规律,又能满足我局广大干部专业化、多样化、多层次学习需求的干部培训新路子,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干部队伍,为我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总体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方式,对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干部分期分批进行自选性培训。每年从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干部中抽五分之一人员参加各类培训,5年内使全体干部普遍轮训一遍。通过教育培训,使系统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有所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明显进步。进一步规范干部培训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使计划调训与自主参训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的道路。二、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要求(一)抓好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训根据省委《关于五年内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我局将根据省委部署,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纳入学习计划,除周密安排选送至省委党校和省直机关业余党校培训外,还将充分利用我局业余党校,结合实际进行各个层面的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培训,通过干部脱产轮训、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座谈研讨等形式,组织干部深入学习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

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二)对各类人员培训的具体要求——机关干部培训1、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等法规要求,组织并落实省人事厅举办的各类公务员培训工作,主要抓好下列三项培训组织工作:组组落实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使新录用公务员了解行政机关的作用和任务,掌握其职能及运作特点、程序、方法,明确其义务、职责、纪律和行为规范;组织落实任职培训,使新晋升领导职务的机关工作人员在到职1年内接受任职培训,以提高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新职位的要求;组织落实更新知识培训,使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十五”期间我省国家公务员更新知识的重点内容: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信息化知识、创新能力开发课程的学习培训,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根据省政府要求,每年参加更新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专门业务知识培训)。2、组织并落实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培训和考核工作。根据、人事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的意见》,组织好依法行政培训考核工作,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3、根据《浙江省国家公务员培训“十五”规划》,我局机关干部文化程度已达95%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要求。我们还将利用各种渠道,鼓励并积极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专升本学历教育、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第二学历教育,并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干部。——直属单位处级干部培训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处级干部5年内不少于3个月的脱产进修制度。在现岗位未经过系统培训或离上次培训间隔超过5年的处级干部,要参加系统的教育培训。每年将安排15名以上局管干部参加党校的理论进修,更新知识培训,切实提

高局管干部的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直属单位科级干部培训针对科级干部的特点,采取多种教育培训形式,着力解决科级干部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的问题,全面提高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2-3年举办一期科级干部和青年干部培训班(包括处级干部),从科级干部和青年干部中抽调35-40名干部参加培训。大力培训懂业务、会管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能适应现代化挑战的中青年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根据我局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和进修提供指导和帮助。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特别是要大力促成由优秀运动员退役的教练员的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直属单位政工干部培训继续开展党支部书记、宣传干部、人事干部、工会干部、团干部、妇女干部等多种形式的政工干部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政工干部的理论素养,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势下“四个多样化”的新变化,加强做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组织宣传工作。三、强化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技能的培训教育根据省委《*年—2009年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及省政府《关于“十五”期间加强国家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全体干部中继续开展计算机、外语和办公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努力,组织*年以后出生的机关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及电子政务(商务)培训考核;*年以后出生的公务员通过外语水平等级考核。

积极创造条件,和有关部门协商,利用我局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师资和硬件设施等教学条件,开展计算机等级和政务(商务)电子培训考核,为我局系统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考核提供便利,使我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一、着力壮大幸福产业,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

大力发展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为代表的幸福产业,增加服务消费领域有效供给,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满足居民多层次、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加快发展旅游消费

1.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提升18个旅游集聚区建设发展水平。到2020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旅游者总量超过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5%以上。(责任单位:市旅游委)

2.推进旅游小镇建设。按照高等级景区服务功能标准,重点推进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到2020年,在省培育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中我市占比不低于15%。(责任单位:市旅游委、发改委、农委、国土局、规划局)

3.建设部级旅游度假区。综合考虑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按市政府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部级汤山温泉度假区建设发展;推动我市具备条件的旅游小镇或功能区加快高品质建设和特色化发展,到2020年,争取再培育申报1-2家部级旅游度假区。(责任单位:市旅游委、农委、国土局、规划局)

4.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促进美丽乡村与旅游休闲高度融合。打造江宁“金花”、浦口“珍珠”、六合“茉莉”、栖霞“水韵”系列,以及高淳“国际慢城”、溧水“无想山南”等乡村旅游品牌;制定乡村民宿服务规范,完善“智慧民宿服务平台”,扶持乡村民宿业加快发展;打造汤山、横溪、江宁、谷里、汤泉、竹镇、冶山、洪蓝、桠溪、砖墙10个特色旅游街镇,推进乡村文创产品、乡村书屋、乡村民宿、乡村民俗馆等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市旅游委、发改委、农委、规划局、文广新局)

5.大力拓展旅游新业态。利用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及各类休闲公园,开发体育旅游线路,开展专项旅游营销,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加快栖霞国际邮轮港口建设,争取将已在上海启动实施的国际邮轮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扩大到的邮轮口岸。推进长江游轮旅游项目招商与建设,建成长江游轮码头,开通长江游轮旅游、滨江游船旅游线路。到2020年,全市水上旅游路线达10条以上且常态化开通。规划完善房车露营体系。到2020年,全市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达20个以上,建成自驾车旅居车风景道5条以上。推进六合、高淳等地通航机场建设,配套航空旅游功能,打造通航旅游服务基地。开发秦淮河、湖、金牛湖、固城湖等水上旅游产品,建设一批部级、省级水利风景区,并加快发展水利旅游。力争到2020年,全市部级水利风景区达到7家,省级水利风景区达13家。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建成一批工业旅游区。在江心洲中新生态科技岛文化旅游度假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等地推出夜间演艺项目,鼓励有条件的景区、景点开放夜间旅游。(责任单位:市旅游委、建委、经信委、体育局、交通局、文广新局、水务局、国土局、规划局、海事局)

6.加强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培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加快云锦、金线金箔、金陵刻经、秦淮灯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研发。健全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打响“礼道”、“城市游礼”等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按省级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我市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责任单位:市旅游委、经信委、文广新局、质监局、工商局、文资办)

7.发展入境旅游。依托大型旅游服务企业,建立针对国外主要客源地的一体化旅游服务平台系统,加强旅游资源和品牌的国际化推广。用足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和“购物离境退税”等口岸政策,设立并完善进境口岸免税店,促进入境旅游购物消费。(责任单位:市旅游委、商务局、外办、国税局、金陵海关、公安局)

(二)创新发展文化消费

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和创意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提升创意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1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以上,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文资办、文广新局)

2.创新实体书店发展模式。鼓励有特色和口碑的新型书店加快发展;支持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商贸休闲等相关产业内容,突出文化创意和品牌效应,营造优质阅读空间;支持书店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服务向更大范围延伸。到2020年,建成一批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实体书店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市每所高校至少有1家符合标准的校园书店,每区至少有1家符合标准的中小学校园书店。(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教育局、商务局、文资办)

3.开展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市促进演出市场消费实施办法(暂行)》,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消费多元化的激励模式。加快推进40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平均增幅保持在15%左右。(责任单位:文广新局、市文资办)

4.推动文化文物单位开发创意产品。加快制订我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一批试点单位,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创新经营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建立文创产品开发经营支撑体系,稳步推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人社局、财政局、文资办)

5.培育新兴文化消费业态。培育数字动漫、电子竞技、网络娱乐、数字阅读、VR、AR、文化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消费业态。支持商业综合体、文化设施运营单位与文创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利用艺术品拍卖、文化产权交易等多种艺术品交易形式,提升传统文化消费综合竞争力。(责任单位:市文资办、文广新局、发改委、经信委、科委)

(三)促进体育消费

1.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加快建成多样化、多层次体育产品与服务市场供给体系,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到2020年,体育服务业收入总规模超过500亿。(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2.丰富体育赛事产品供给。培育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运动,通过5年左右的发展,将马拉松打造成为中国田协金牌、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积极申办2020年室内田径世锦赛等国际精品赛事,承办好2017年全项目轮滑锦标赛、2018年羽毛球单项世锦赛、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鼓励各区积极创办“一区一品”赛事。支持社会力量办赛,鼓励社会力量主办或承办的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地方和民间体育赛事等自主品牌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3.促进体育设施开放共享。有效利用体育场馆的存量和增量资源,公益性纳入财政预算,可市场化运行交由市场推动,探索实行“宁体汇”等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机制,运用市场化模式加快推进各类体育资源向公众开放。建立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信息制度,定期公开公共体育设施开放使用情况。到2020年,全市建成5个左右业态融合、功能多元、运行高效的体育服务综合体。(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教育局、财政局)

4.推广健身休闲生活方式。支持路跑、自行车、轮滑、网球、游泳、帆船、击剑、赛车、攀岩、马术、房车露营等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休闲运动新项目,积极提供针对个人的健身休闲订制服务。加快推进健身俱乐部发展。到2020年,全市培育100个以上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的健身俱乐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发改委、商务局、旅游委)

(四)培育发展健康消费

1.积极发展健康产业。加强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覆盖生命全周期、内涵丰富、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到2020年,争取全市健康服务业总量超过1500亿元。(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发改委)

2.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加快实施我市《关于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宁政办发﹝2017﹞105号),促进部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创新工作取得实质成效。到2020年,全市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服务机构(以下称医养融合机构),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无障碍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和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

3.发展健康旅游。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康养项目,并积极推动我市重点康养项目争创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以及部级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鼓励和引导旅行社加强对接,开发休闲养生旅游线路,扩大康养旅游市场。(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发改委、旅游委)

4.加快打造区域健康医疗中心。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鼓励中医医疗保健、高端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发改委)

(五)全面提升养老消费

1.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社会为主体、法制为保障,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达到50张,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90%。(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发改委)

2.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简化审批流程,对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融合机构,降低政策门槛,2020年底前建立便捷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融合机构,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融合机构;对不同社会主体投资兴办的护理院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实施同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医养结合型护理床位,到2020年,护理型机构床位占比不低于60%,社会力量设立或经营养老床位数占比不低于80%。(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卫计委、发改委、人社局)

3.整合改造社会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充分挖掘符合条件的闲散社会资源,整合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等养老服务设施。(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发改委)

4.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养老服务发展。推进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组织、家政、餐饮、物业等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拓展服务内容,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上门服务。到2020年,完成全部街道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全部社区的老人助餐点的建设。(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卫计委、财政局)

5.加大养老服务医保支持力度。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护理院和老年康复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完善家庭病床上门护理等相关服务价格标准,落实家庭病床医保支付政策,充分调动医疗和养老服务机构上门服务的积极性。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形成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推动解决以重度失能老人为重点的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等问题。(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物价局、卫计委、民政局、财政局)

(六)扩大教育培训消费

1.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引导社会培训机构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教育服务,创建部级、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到2020年,城市、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分别达到60%、40%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

2.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积极发挥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效能,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健全完善基地管理运行模式,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建立起政府、企业、院校和基地多方联动,培训、鉴定、竞赛以及技术攻关功能并行的公共实训基地功能体系。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创建部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落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自。加大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提升管理者素质,规范机构管理。(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

3.积极推进创业培训。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多层次、专业化的创业导师团队。对高成长性人才项目实行“一企一策”跟进培养,集成政策资源帮助企业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力争到2020年创建10个职业学校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示范学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科委、教育局)

4.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做好非义务教育阶段国际课程和项目引进及规范管理。推进高校学科专业和课程引进,不断提升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水平。加强与世界各个城市的广泛联系,搭建常态化的交流互动平台,继续办好高层次教育国际论坛。到2020年,设立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力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衔接。(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二、着力提升传统消费,扩大实物消费新需求

推进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以创新发展为驱动,丰富产品层级、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和满足消费新需求。

(一)稳定发展汽车消费

1.完善汽车流通体系。落实国家、省关于小排量乘用车、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相关政策。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构建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体系。支持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和车辆更新。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出台《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充电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交通局、商务局、国税局)

(二)培育壮大绿色消费

1.扩大绿色建材消费市场份额。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使用节能门窗、陶瓷薄砖、节水洁具、高效照明等绿色产品。开展部级和省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培育一批集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店。(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建委、经信委)

2.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培育节能服务业。全面推行绿色办公,完善绿色采购等制度,推动企业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合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使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质监局)

(三)推动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

1.完善商业布局。重点推进新街口国际性都市商业中心、江北市级特色滨江商业中心、河西和城南市级商业中心建设,以时装设计、餐饮美食、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品等为重点,规划建设20条特色商业街区,形成15分钟社区商贸便民服务圈。突出新街口CBD核心区、德基世界贸易中心、环球时尚休闲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紧扣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将打造成为长三角面向更大区域的国际化商贸商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规划局、发改委)

2.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发展差异化经营,加快发展折扣店、工厂店、奥特莱斯等新型业态。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实现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支持传统百货店提高自有品牌商品比例,向主题型自主经营百货发展。鼓励品牌专卖店加大自主经营力度,通过创意改造,升级为旗舰店、品牌之家、沙龙等高端定制业态,增强与顾客互动,提高服务附加值。鼓励企业拓展移动互联网和家庭物联网领域,实现门店端与PC端、手机端、TV端四大渠道的优势互补,探索全渠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经信委)

三、着力完善保障体系,打造消费服务新环境

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流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创新消费模式,完善流通体制,加快营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实施“互联网+”促进消费创新

1.加快推进“互联网+”名城建设。推进《市建设中国“互联网+”名城实施方案》加快落实,广泛拓展和有效提升“互联网+”应用的领域、规模和层次,实现互联网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到2020年,培育发展180家互联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互联网知名品牌12个,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程度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2.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进11个市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形成部级示范园区徐庄软件园、市建邺区东西互补,空港、龙潭跨境电商产业园南北呼应的总体格局。加快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电商平台,扩大网上销售规模。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移动支付、移动广告、移动社区、移动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95%。(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委、发改委)

3.加快推进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规模经营的实体商企结合企业发展创新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知名电商开展线下体验店建设,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互联网与消费者建立全渠道、全天候的双向互动,增强体验和服务功能,发展体验和网络消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

4.加快发展共享经济。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分享经济的业态属性,实施分类细化管理,探索建立政府、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以及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分享经济多方协同治理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科委、商务局)

(二)完善城乡销售网络

1.强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型公益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市场相关功能完善;充分发挥大型连锁超市直营直销的经营经验和网点优势,扩大生鲜区经营面积;积极引导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流通企业开展鲜活农副产品直供直销体系建设,逐步形成集网上订购、集中采购、统一分拣、加工、配送、安全溯源等为一体的生鲜农产品智能配送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规划局、农委)

2.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农产品流通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动建设农产品分拣配送、冷链供应、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布局一批冷链物流集中区,推进生鲜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和低温配送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委、商务局、规划局)

3.促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实施《关于促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快捷高效优质的快递服务网络,做大做强快递产业园区,加快打造服务长三角城市的快递综合信息平台。创新共享服务模式,推行“落地配”及共享智能终端。支持快递企业和智能快件箱运营商整合资源、合作共建,在高校、社区、机关、园区、农村等区域布局建设快递共享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交通局、商务局、规划局、邮政管理局)

(三)加强金融对消费的支撑力度

1.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支持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发挥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健全科技金融政策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开发信用类贷款金融产品,支持发展消费信贷。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特点的保险品种,在产品“三包”、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等领域大力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发改委)

(四)提升产品和服务标准

1.推进生活业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研制高水平服务业标准,提升生活业标准化水平。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引导相关行业和企业运用标准化技术手段、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围绕服务提供和服务保障要求,建立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实施运行,促进降本增效、质量提优和品牌价值提升。(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商务局、旅游委、文广新局、体育局、卫计委、民政局、教育局)

2.提升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推动完善重点领域及新兴业态的相关标准,推进消费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倡导“标准领跑者”制度,引导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制定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推进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虚拟/增强现实标准体系以及可穿戴设备标准建设。(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农委、食药监局、工商局、经信委)

(五)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1.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在零售、餐饮等大众消费领域,培育和引导平台企业建立完善市场化消费评价机制。加强部门间、区域间执法协作,建立完善线索通报、证据转移、事件协查、联合办案等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

2.建立健全消费信用体系。加强预付费消费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的信用信息档案,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分类监管、联合信用奖惩机制,奖优限劣、优化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工商局、旅游委、卫计委、文资办、体育局、民政局、教育局)

3.强化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行为,坚持打建结合、标本兼治、依法治理、社会共治,营造和维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

(六)强化项目支撑

推进幸福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在规划、用地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服务,并按我市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省级100个幸福产业重点项目中所列的市12个项目的建设进程,促进项目早日发挥效益,在扩大和优化有效供给,满足市民消费需求上做出应有贡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培训市场;陕西省;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79-03

体育教育培训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体育与其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活动过程。它包括公益性体育教育培训和盈利性体育教育培训两大部分。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侧重于探讨能够进入市场开发的那部分体育教育培训,主要是盈利性体育教育培训的发展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开发对策。

1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现况

体育运动项目知识和技术教育培训是陕西省体育较早进入市场的一部分,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体育教师、教练员就开始举办了一些以个人行为为主的体育项目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但规模较小,办学很不规范。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类培养班开始名正言顺,学校、单位或各地体育行政部门开始参与办班,培训逐渐由个人行为转为集体参与,培训规模不断扩大,项目种类逐渐增多,商业经营性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众体育社会化和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上对各种形式体育项目以及体育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加大,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需求的不断增长,参与体育培训的个人、机构和单位不断增多,规模明显扩大,至2002年9月,陕西省己有各类体育教育培训机构300余家(表1)。

根据已掌握的资料,除体育类大学、中专类体校和三集中少儿体校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中以武术、足球、跆拳道、健身健美运动居多。

把部分竞技体育交给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去办,实现产业经营是陕西省竞技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也是陕西体育教育培训实现产学结合的新探索。

2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滞后,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由于体育教育培训这一市场还未得到陕西省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大范围进入以及管理滞后的矛盾便日益显现出来。管理体制不健全,该管不该管的都管,再加之教育培训机构经营主体性质不明确,无明确的归口管理部门,各个部门在管理中,往往只考虑本部门的权限和利益,甚至有的只考虑如何来照顾本部门的“关系”和“感情”,造成各部门对体育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的审批标准掌握不一,要求不同,有的根本不考虑什么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收费标准等。申报、审批等方面的混乱,使一些投机者钻了空子,导致这一市场存在着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的状况。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侵害消费者利益现象严重,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缺少场地和器材,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其经营者及技术辅导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素质,无法向消费者提供应有的服务。更有甚者,有的在招生广告上弄虚作假,欺诈学员,骗取钱财,甚至卷款逃跑,例如自2002年以来,西安已发生多起健身健美俱乐部在收取学员或会员的费用后“一夜之间蒸发”,俱乐部关门,经营者逃之夭夭的丑剧,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扰乱了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的正常秩序。

2.2产业资本进入不利,部分项目教育培训机构高收费现象严重由于整体上资金紧张,而且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尚处于开发初级阶段,经济效益不明显,比如对陕西省足球学校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盈利的仅占30%左右,亏损或仅仅能维持收支平衡的占70%左右之多,经济效益的不明显,必然使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的融资受到影响。缺乏相应的政策也是体育教育培训机构资金来源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西方大部分国家,由于对公益事业的赞助采取免税政策,企业把赞助当作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营销手段,使赞助成为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经济来源。而我国缺乏此类优惠,税务部门仍把赞助看作捐助,不能和广告等其它营销手段一样打入成本和税前开支,这必然大大挫伤了企业赞助的积极性。据对陕西省14家足校的调查,其中有11家没有从社会上得到任何赞助,既使是得到社会赞助的3家,其赞助所得收入也仅占其经费来源的20%以下。产业资本进入不利,融资渠道不畅,造成了许多培训机构经费来源不稳定,资金经常不到位,致使其运作艰难,甚至难以为继,濒临解散,根本谈不上远景发展规划。

因资金来源渠道不畅,绝大部分体育教育培训机构仅仅是靠收取学费维持运转。例如对陕西14家足球学校的调查发现,其中7家(占调查样本的50%)的经费来源100%是靠学费收入,有2家学费收入占其经费来源95%,有1家占80%,有3家占60-70%,有1家占50%,占50%以下的没有1家。由于足球培训特别是青少年足球培训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投入与产出在时间上存在较长的时差,为突破资金瓶颈,各足校想尽办法拓宽资金来源,但收效甚微。在此情况下,靠收学费维持运作的不少足球学校,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便“走火入魔”,利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纷纷大肆高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2.3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市场信息是决定市场能否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只有及时准确掌握必要的供求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生产或消费决策。当前在整个体育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的情况下,与其它体育市场相比,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的信息资源更为短缺,人们对该市场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严重缺乏十分确切的、能够指导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的信息。当前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的透明度极低,市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竞争不规范、不充分,社会公众很难获得必要的信息服务。特别是供、需信息的欠缺,使得教育培训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体育劳务市场,体育人才市场的需求。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消费者常常找不到合适的教育培训机构,使得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劳务(人才)市场上往往供过于求,而劳务(人才)市场需要的人才则少有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另一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又常常无事可做,生源奇缺,经营陷入困境。

2.4文化教育的欠缺导致某些全日制体育教育培训机构学员素质低下一些全日制体育教育培训机构例如部分足球学校、 武术学校,由于办学者思想观念的滞后或办学理念的偏差,把教育培训学校办成了一所纯技术训练营,不重视文化课学习、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员综合素质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差,如果不能向高一级运动队或大专院校输送的话,这些学员在社会上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全日制体育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开设德育课程。德育教育的缺失,使得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一些武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虽本领高强,但道德修养欠缺,武校学员或毕业生打架、斗殴、充当杀手的事件时见报道,例如,2003年6月底,在渭南桥南镇就发生了一起因庸医技不如人而雇佣从大荔某武术学校毕业的学员充当杀手,杀害其近邻诊所医生的恶性案件[1]。种种违法乱纪活动,严重败坏了体育教育培训的声誉。

在文化教育方面,虽然大多数培训机构负责人认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应该给学员提供文化课的学习机会,但他们又认为作为体育教育培训,应该更强调的是运动技术的学习,文化学习是在保证技术教学之后才考虑的。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多数学员们对文化课学习是不感兴趣的,而作为教育者,由于认识的偏差,培训机构不仅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来解决学员对文化课的厌学问题,反而以此为借口,削弱文化课的教学。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多数体育教育培训机构都开设有文化课,并且使用了与其他普通学校统一的教材,但教学时间明显偏少,平均每天不足4小时,另外在师资配备上,为了节省经费,文化课教师多为聘请的兼职教师,教师流动性较大、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很难保障。所以从这些培训机构出来的学员多数文化素质极为低下,综合能力欠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除了能干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简单工作外,再无其他发展前途。很多学员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整天无所事事,在社会上闲逛,文化素质低、道德修养欠缺,再加上一身“功夫”,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的话,很有可能被坏人引诱,走入歧途。即使是其中的那些有幸进入高等体育院系深造的学员,由于文化水平的相对偏低,使得他们相对于经过普通学校教育的学生来说,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压力更大,往往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甚至对很多基础性知识都不能正确领悟,这是当前有目共睹的一个事实。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再加上过高的收费,使不少家长在是否将孩子送到足球学校、武术学校或其他体育项目教育培训学校去学习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3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总结经验,探索发展新思路开发好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要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例如:宝鸡市把竞技体育交给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去办,实现产学结合的成功探索就值得去大力推广。再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体育类大专院校(系)的技术、理论、场地与设施的优势,面向社会开展体育项目技术、体育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培训,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可以大大降低开办成本;二是大专院校(系)拥有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有丰富理论积淀的专家、教师,师资力量有保证;三是大专院校(系)有成熟的办学理念与方案,管理较规范。

3.2健全管理体制,走法制化道路在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认为,政府参与管理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在各个方面直接参与体育教育培训活动,在当前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要适当弱化直接参与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开发的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为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的建设与开发提供全面保障。针对当前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存在着多头管理、管理部门权限交叉,同时又管理不到位的现状,首先应当尽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通过“高层立法”,抓紧制订相关的管理细则,确定培训主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调节彼此的关系。通过管理细则的制定,确定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批途径,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各自在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的调控与管理中应扮演的角色,以防止市场发展失控,杜绝有事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由于大多体育教育培训机构在实际上依附于体育行政部门,所以在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开发上,体育行政部门还要承担起并做好“引导”工作,在引导过程中,应注重引导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为形成体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应注重对体育教育培训市场的培育和建设。随着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削弱其直接的“引导”职能。

要严格审查办学条件,对办学条件的审查,应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体育部门提供的相关标准为准则,在体育及相关部门的参与下,对其办学场所、附属设施、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此过程中,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主要在技术层面对培训机构是否具有办学条件进行审查。对经审查不符合国家有关办学条件规定的,坚决不予批准。对经过审批的体育教育培训机构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颁发办学许可证,并在当地报刊上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批准后,还要加强检查和督导工作,应建立年检制度,年检应该特别关注培训机构管理制度的健全、办学设施的改善、教学计划的落实和培训质量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年检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日常检查、督导过程中,如发现弄虚作假或培训质量下降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正或收回执照,停止办学。

3.3实施顾客满意度战略(CS战略)顾客满意度战略(CS战略)的核心问题是顾客对本单位产品、服务和形象的高满意度,对体育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就是要用质量高、服务优、形象好、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产品,以获得买方――体育爱好者或有志以体育作为谋生手段者以及体育劳务(人才)市场的高满意度。可见,要赢得生源,拓宽培训市场,不仅要靠公共关系,还要靠体育教育培训机构全体人员的素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服务意识、知识和能力、科学素养、以及服务质量,通俗地讲,就是要实施精品教育模式,即精心编制教学计划,精选的教师,精华的教学内容,精新的教学方法和精细的教育培训理念。对于那些全日制的教育培训机构,还要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加强文化课教育,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顾客满意度战略的实施,我们要培育出一批经营效益佳、市场信誉好、竞争力强的质量效益型体育教育培训机构,并通过这些培训机构的示范作用,引导其它体育教育培训机构更新办学理念,逐步培育和扩大体育教育培训的消费市场。

3.4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规范收费标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期望政府直接扩大投入来启动体育教育培训投资是不现实的,但在调动经济主体投资积极性方面,政府责无旁贷。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应该做的是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制定相关政策,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如税费减免等,鼓励投资者向体育教育培训特别是公益性体育培训投资。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同时,体育教育培训机构自身也要积极寻求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进一步开发自身的经济潜力,拓宽经营领域,形成良性的投资循环机制和补偿机制。

体育教育培训市场要规范收费标准,以解决当前培训机构的乱收费现象。收费必须按教育培训成本核定的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并经当地物价部门批准。

3.5加快筹建体育教育培训信息网络目前,陕西省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其中体育教育培训信息传递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培训信息中介的作用,建立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信息网,建立体育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的标准规范,实施强有力的管理与协调,把体育劳务市场、体育用人单位、各种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中,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华商,柳阳.庸医技不如人 竟然雇凶杀人.www.省略 2003年10月01日01:11(发表日期).

[2] 张岩,等.中国体育市场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3] 柳伯力.有关体育市场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27-31.

[4] 蔡宝田.简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J].教育科学研究,2000,(2):42-46.

[5] 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68-72.

[6] 关铁云,佟庆辉.武术学校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2):74-77.

[7] 林勇.西部企业管理培训市场的经济学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1):41-43.

[8] 赵光鹏,陈丽. 郯城:规范社会力量办学[J].中国劳动,2003,(12):24.

[9] 李小燕.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26-28,35.

[10] 杜俊娟.对体育教师专职培训的理论思考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87-88.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一、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现状及问题调查

目前,河北省境内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根据河北省教育厅所提供的数据,现阶段河北省中学教师中年龄30岁以下的占整体教师总数的28%;31至40岁的教师数量占整体教师数量的45%。40岁以下的教师总数占了整体体育教师数量的73%。体育教师是一个需要体力和脑力并举的职业,河北省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与现实情况符合。

1、学历结构分析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截止2012年末,河北省内中学体育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占所有体育教师的47%;具有大专学历的占32%;具有中师学历的占18%,大多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还有3%的体育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内的省属重点中学中。上述学历结构表明,河北省城市与农村体育教师存在学历结构不均衡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中学历较低的和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2、职称结构分析

截止2012年末,河北省内的体育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整体体育教师人数的11%;具有中级职称的占31%;具有初级职称的43%,此外仍有15%的体育教师没有取得专业资格证,无法获得评审职称的资格。

二、完善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1、健全继续教育体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平台

鉴于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加大力度对继续教育的体制进行完善十分必要。首先,各市区、县、乡镇等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教师继续教育激励、奖励和证书的相关制度,使教师的继续教育做到“学有所获”。其次,为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集思广益的态度,认真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设立周期性的进修制度,对教师开展集中式、立体式、高质量的培训。

2、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政府层面。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教师继续教育的鼓励性政策,对在继续教育中表现优良、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给予政策性奖励,例如授予省级、市级荣誉;发放奖金、证书、奖章;同时对在继续教育中表现特别优异的教师给予职称评定、升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多元化的政策性手段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培训机构层面。负责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也应出台各种激励性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培训,例如对前来参与培训的教育给予健身卡、体育比赛门票;在平时的培训中,组织他们参与适当的体育娱乐活动;组织优秀学员进行心得讲座,使他们体验到参与培训的成就感等。

3、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为继续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各级政府和教师所在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对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例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保证当年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一定比例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支持费用,并结合实际情况酌情递增。

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各地区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政策,鼓励本地区有实力的企业、公司和个人捐款用于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同时,政府应对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给予大力资金支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关的政策或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他们投身于教师继续教育捐助事业中。

4、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和时间,提升进修效率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的制定,应以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为主要考量标准,采用脱产、半脱产及不脱产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长期与短期融合、正式与非正式交错”的模式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此外,在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教师的期望,将课程尽量安排在学期的中、后期以及寒、暑假期间,同时要增加周期为一个月以上的高质量培训,保证教师能够学到足够的知识,提升进修的效率。

三、结论

本文对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研,并从健全培训体制、完善激励机制、拓展资金筹集和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策略。现阶段,影响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因素仍有很多,因此对中学体育教学继续教育模式的优化和改革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等方方面面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肖焕禹:构建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新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

[2]袁贵仁: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

[3]朱永新: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3,(4)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124025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静(1980—),体育硕士,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项目主要包括四类:一是,教育培训内容的教育教学促进性、启发性。二是,体育教师对教育教学方式和培训教师的满意程度。三是,学校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物质与精神支持程度。四是,对体育教师教科研的启发和指导作用。调查结果如下: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低。调查中有83%被调研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和教改教研距离较大。虽然培训的科目里有专业性的,也有教育教学技术性的,但过于理想化,缺乏教育教学操作性。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与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学习环境结合起来,难以切实地去激发和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培训管理纪律性差。调查中在88%的教师认为,这种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尽管组织者与实施者也在狠抓出勤,严控学员的请假与其他耽误学习的情况,但在课堂上能认真学习的教师只有37%,能出满勤的有51%,能原创完成作业的29%。这导致讲课的教师与被培训教师均积极地受挫。

培训评估失范。调查中有90%的教师认为,培训后的考核与评估工作项目科学性低、形式化严重、对学员教师影响小,以及对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缺少评估,是导致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最终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之一。其中,认为缺乏教育教学技术技能运用考核的81%,结果考核分数或成绩不透明的76%,这也是教师在学习后效果不佳,没有显著收获的原因。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我国虽然一直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注重高校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与体育教改也一直同步展开,然而,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却一直在下滑,且呈现大面积下滑的趋势,因此,查找、反思我国高校体育继续教育和教改工作的问题非常有必要。

强化培训内容的切实性。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不切合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是既不能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实效性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当前高校体育教改的实际,需要从三个方面改进:一是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研究与解决办法培训。在编写与开展继续教育前,相关部门应该开展针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困惑的调研工作,在广泛开展困惑与问题征集的基础上,也广泛地征集解决办法与研究工作,再编写成培训书籍,以强化对教师培训的教育教学针对性,实现对教育教学的直接指导作用。二是加强能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教育教学技术培训。相关部门应该先组织教师探究造成大学生体育兴趣低的成因,在对各种原因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再编写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系统培训内容。在相关教师或专家的主导下,引导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探讨和研究活动,以期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具有教学实效的体育兴趣激活和培养办法。三是加强教师专业性知识提升培训。是指针对体育教师专业性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存在的滞后、缺陷与蜕化等现象,根据当前相关体育项目与专业的学术研究进展情况,对教师开展的学术、科研和教改能力切实的培训工作。但由于继续时间和组织形式的限制,在培训内容编写和运用上,应该采取全面组织和编写与重点讲解和培训突破的方式结合,使培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也为他们的个人专业学习和成长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

提升培训与时展吻合性。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和大学生的时代性标志。然而,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却依然局限在较为传统的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运用,缺乏学生所喜爱的各种网络内容开发与运用。目前可以据以创新的方向有三个:一是网游体育内容转化研发。针对当前大学生喜欢网络游戏的现象,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可以针对广大的体育教师加强网游体育教育教学项目与技能的研发,如把网游开发成体育游戏等,让大学生们直接从自己喜欢的内容切入展开学习。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指研发的灵感创生、系统化的技术运用、规范化的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环节性设计,使广大教师能在课堂中运用。二是时尚艺术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化。这是提升体育项目与体育教育教学技术艺术品位的路径,通过时尚艺术体育项目与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化,能以艺术的美和趣味性提升体育与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进而激发广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挖掘他们的体育潜力,为培养大学生持久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奠定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和能力基础。三是加强职业体育教育。即培训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开展职业体育方式的研发和岗位职业体育能力的培养工作。培训广大的教师如何去激发大学生职业理想,从关心自己的长远发展出发,去积极地开展相关的体育学习。这是对高校体育教师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培训,也是他们最具有魅力的教育教学潜力。

提高对大学生体育内需研究分量。当前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虽然从运动学、生理学与医学方面,对大学生的健康及其成长具有切实的支持作用,但却没有真正与大学生的体育心理需要结合起来,运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契机,展开大学生体育需要的研究,且结合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去探索教育教学的切实性对策,具有更加切实与积极的意义。首先,提高对大学生健美形体追求的研究分量。爱美之心是每个大学生的心理共性,因此,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对个人形体的要求、体育健美的方式、体育健美的项目选择与体育健美的时间等开展精细的研究,有不同教师之间、项目之间、场地之间与其他的配套设施运用之间的对比性研究,以及男女生之间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下的研究,为广大体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加切实的体育教育教学指导。其次,提高对大学生体育才艺学习需要和积极性的研究分量。大学生体育才艺掌握的数量和表现能力,关系到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的职业文化体现、个人生活趣味与文化素养表现,对其营造健康、和谐与高雅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具有内在性的积极驱动作用。在实际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就要对大学生的兴趣体育才艺进行调研,在进行规律性探讨分类的基础上,去研究大学生的最基本的、远大的体育才艺需要,以加强相关内容项目开发和教研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创设更为前瞻与积极地环境。

关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建议。根据调查,造成当前大学生体质下滑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既有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与学员教师的认知问题,更有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自身的问题。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以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育科研和体育教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个性化体育能力和职业体育能力,特建议如下:一是,多样化组织学习。把集中的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学历提高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培训与日常的教科研培训活动结合起来,尤其追求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的综合性效果,让他们所学习的理论能得到及时地检验。二是,设置学习等级制。即在现有学分考核制的基础上,尝试设置教师继续教育的升级制度,让学生在达到某种学分要求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才可以开展下一个层级的继续教育学习。这种等级设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教师职称挂钩的做法,另一种是单独性做法,以激发教师学习和进步的积极性。三是,全面考核继续教育效果。要在原有的出勤考核、学习结果考试考核、教育教学实绩考核与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考核,尤其这种结果的运用要与教师的晋级、各种荣誉的评比结合起来,确保动力激发的多源性。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我国从2004年开始有了少儿体育舞蹈的尝试,而后开展了全国各范围、各级别的少儿体育舞蹈赛事。拉丁舞以热情、奔放、浪漫的风格,极具渲染力和感染力地舞台呈现,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拉丁舞热”。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特别是升学压力的影响,体育和美育在学校中的教育地位仍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舞蹈的重要性和作用尚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同时,拉丁舞的竞技性、娱乐性和社会性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市场需求也促进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成为孕育未来拉丁舞专业人士的摇篮之一。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体育舞蹈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天地,使它能够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按照经济规律以及体育舞蹈的运动规律灵活制订策略。我国体育系统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各项改革政策的制订和出台,为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北京假日学校的永泰小学、西苑小学、四季青小学的拉丁舞班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和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并对其进行充分地分析与利用,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调查访谈法

走访假日学校的管理人员、拉丁舞教师,获取本课题相关信息资料。

2.2.3数理统计法

收集数据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资料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和量化分析。

3分析

3.1北京假日学校培训基地概况

北京市海淀区假日学校拉丁舞培训基地归属于北京市海淀区假日文化培训学校,该校建于1997年,由国家教育部颁发办学许可证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属正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005年在新京报等多家媒体联合组织的“首届媒体信赖的教育品牌评鉴”活动中,该校被授予“品牌教育最受欢迎奖”。假日学校拉丁舞班于2002—2009年春季开办,涉及7个校区,共计7个班,首届学生153人,至今拉丁舞班开展越来越广,发展迅速,相较于其他艺术类课程开办的更为广泛。

3.2北京假日学校培训基地拉丁舞班的概况

3.2.13个学部的代表性

永泰小学、西苑小学、四季青小学作为北京市营利性教育培训基地具有显明的代表性,体现了我国少儿体育舞蹈掀起的热潮,北京义务教育也开始关注、投入学生拉丁舞兴趣的培养。通过与营利性教育合作的方法对场地资源和教师、管理资源地整合、利用,形成了义务教育和营利性机构“联姻办学”的新体系,为拉丁舞教学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设置增添丰富而精彩的内容。最为重要的是体现了目前青少年拉丁舞的社会需求一直在快速增长的趋势。

3.2.2对拉丁舞学习的定位

假日学校将拉丁舞课程归为艺术类课程,在各个培训基地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欢迎。其中将拉丁舞对孩子“气质”“体型”的强调生动准确,也体现了在义务教育的大力协助和促进之下,拉丁舞在社会中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严格化。为学生在今后深造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拉丁舞学科得到科学合理发展、普及的可喜现象。

3.2.3对拉丁舞班课程的设置

实践发现,上课时间安排在学生完成一整天的学习之余,造成部分学生体力、精力不能够满足拉丁舞课的要求;上课地点有的在专业的舞蹈房,有的在空旷的教室,条件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同;课时安排上比较合理,相当于小学生2节课,符合拉丁舞学习的规律。

4讨论

4.1北京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与局限性

北京市的假日学校属于私人拥有、私人管理的营利性培训机构,“开办”营利性少儿拉丁舞教育培训班以来,学员来源稳定、人数众多,教学设备各学部条件不一,按照计划的课时开展教学、收费,相对于义务教育有优势也有局限性,总体上,基本满足拉丁舞课程教学要求和科目发展要求。

4.1.1优势

(1)排他性。由于拉丁舞教育培训机构的营利性即花钱学习,排除了“免费搭车”的问题。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排除因“学习而负担”的可能性。响应了“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旨。同时也启示了教育服务商品化一条实践道路。(2)现实性。满足人们差异需求。当在义务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和家庭在拉丁舞专业知识、技能的求知欲时,在适宜的制度环境和教育市场中,就会有寻利性资金进场,填充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留下的市场空间,调动更多的师资,使师资更大化被利用。(3)多样性。体育舞蹈的多样效果还没有得到义务教育的足够重视,而在营利性培训机构中,则可以快速发掘这一市场。(4)针对性。营利性机构相较于普通中小学,教学模式更为新颖、多样,能更好地挖掘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传统的教育部门,在教学模式和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关注程度上稍逊。另一方面,在众多的课外兴趣活动中,学跳拉丁舞对中小学生的骨骼肌肉生长有针对性的塑造,是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5)灵活性。社会对教育营利虽有微词,但由于公立学校的选择限制,营利性机构已介入教育民营化、职业教育的市场化效益良好等,营利性教育机构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近年来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6)时代性。作为教育的民营化形式,进入教育市场要求进行促进竞争的教育民营化改革,多方参与教育的拥有、管理和资助,故而促成了营利性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其新生力量厚积薄发的体现。

4.1.2局限

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有一定的控制,政府对教育的垄断,使得进行教育竞争的可能性很小,现实“差异需求”的空间较小。学生和家庭即使有兴趣但是“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习拉丁舞知识、技能上。国家出台的针对义务教育的考试制度,成为学生和家庭兴趣的导航标,导致对拉丁舞的知识、技能缺乏兴趣。国家对义务教育免税优惠,而营利性学校没有免税优惠。再者,捐助者向营利性学校捐款没有税收抵扣;同时,一些捐助者也不愿自己的善款流向营利活动。上述诸多原因,导致营利性学校远不及义务教育的“广开源路”。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根据以上对北京假日学校拉丁舞培训班的分析,拉丁舞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与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体系也日渐成熟。前者能作为后者的补充,在教育劳务中占据次要位置,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少年儿童的学习成长提供条件。在对目前北京的营利性拉丁舞培训机构的调查中发现,拉丁舞的市场正在快速地发展过程中,并且在现有的公立学校师资、硬件条件下,在未来的一阶段时间内,拉丁舞的营利性培训机构还将会继续快速发展。

5.2建议

5.2.1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得到教育管理部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目前,私人拥有、私人管理的营利性教育机构受惠于来自政府的资助,最常见的政府资助是学券、学费退税的形式,是营利性教育机构发展的新形式,其实质都是在教育民营化的背景下,政府的一部分教育花费转变成了营利性教育机构的营业收入。2009年,国家税务部门出台有关教育劳务征免营业税的规定,对公立教育体制下进行的培训机构进行适当的教育劳务税收减免。由于私营的此类培训机构同样起到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国家应该对此类营利性培训机构进行同样的免税待遇,从而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

5.2.2借鉴国外可取经验,促进本土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

借鉴国外可取经验,促进本土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政策宽松、竞争平等、教育人才市场开放、进入资本市场便利等等条件,为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发育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保障等,是国外营利性教育机构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应取其精华,化为己有,使得本土教育培训机构更为成熟、成为先进的国家教育机器。

5.2.3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校协调

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校协调开始制订并实施一套系统、完善的招生细则,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迫切提出了下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教材与大纲、目前教学比较混乱。由于我国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不尽相同,我们要制定全国统 一的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大纲、教材,形成完善的体育舞蹈教学和训练体系,就应该以强国为参照,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即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体育舞蹈教材与教学大纲。只有制定了统一的大纲和教材,体育舞蹈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5.2.4普及与渗透

建议这种营利性机构和义务教育机构“联姻”的教学形式得到更大的普及,深入到更多学科,实现教育师资效率的更大化。这种通过营利性机构来培养学生拉丁舞兴趣和技能的方式,可以被更多不是义务教育必学的科目借鉴,从而使本学科在义务教育期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日后的发展寻得高的起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优良的条件。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驻马店市;体育教师;职后教育

一、前言

职后教育主要是指教师任职后,所参加的国家或者学校组织的教育,职后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还可以更好地完善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现为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职后教育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等。这些研究可以从宏观上对各学科教师的职后教育进行一般理论性的指导,而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具体到体育学科这一特定的领域,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具体探讨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每个方面。如今社会,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知识型经济己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中学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头脑上不断改变思想,在教学上不断扩展技能。本研究通过对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客观反映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总结职后教育过程中经验与不足的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持续稳步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借鉴发达城市中学教师职后教育经验,为提高我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增强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体系,为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教师职后教育奠定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查阅二十多篇有关教师职后教育的文献资料,并查看部分的专著,对资料和专著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对驻马店市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76份,回收率为93.0%,有效率为88.0%,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

1.参与的次数和时间。问卷调查显示每年参加职后教育培训次数在1-2次的教师有136名,占全部人数的77.3%,次数在3-4次的教师有24名教师,占总人数的13.6%,培训次数在4次以上的教师有8人,占总人数的4.5%;参与职后教育培训的时间多分布在工作期间,部分老师也将职后教育安排在寒暑假期内。2.对职后教育的认识程度。调查表明,42名教师认为职后教育是提高学历的教育,占总数23.9%;56名教师认为是提升教学水平,占31.8%;45名教师认为是全面的素质培训,占25.6%;13名教师认为是更新教育的思想,占7.4%。此外,有20名教师不明确职后教育究竟是什么,占11.4%。这表明我市教师对职后教育模糊不深刻,认为职后教育就是单纯提高教学水平的观念普遍。部分年轻教师不清晰教师职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年龄偏大的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且不重视。3.参与原因。结果表明,116人参训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占65.9%,89人参训原因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占50.6%;67人参训是因评职称需要占38%;127人参训是为提高教学能力占72.2%。提高教学能力、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学习新的教法和理念、评定职称等构成了教师参训的原因。其中提高教学能力所占比重最高,说明教师参训的动机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职业的发展。但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而参训比例也偏高,可知教师自身参训学习的积极性仍需要引导,最终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要求。部分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职称和提高工作,这样就偏离了职后教育的目的。4.职后教育形式。从形式上而言,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主要以提升学历为主,如进行自考本科或攻读硕士学位,而真正能够接受系统、全面职后教育的教师只有极少部分,大多数学校为体育教师提供职后教育的机会还相对较少。研究表明,由于学校经费的局限性,学校把职后教师培训更多的安排到主干课程教师群体上,而对于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较少涉及,有的也是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基本知识的再培训,或是课程教法培训、函授教育。5.职后教育效果。研究表明,驻马店市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都希望能够通过职后教育的培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与理论、教学技能与方法等方面得到发展与提升,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也使自身能力可以符合教育更新的节奏。接受过职后教育培训的教师虽然参与了不同形式或是不同内容的职后培训,但是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均对培训效果不太满意,平均有58%的教师普遍认为培训效果一般,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原因的分析。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每周都要上10~12节课程,使得教师很难有精力再去投入到职后教育培训中去,即使参与了职后的培训,也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类似于在职研究生的学历培训,因为费用较高,使得大部分体育教师因经济原因也放弃少有的提升机会,影响职后教育的积极性。参与到职后培训的教师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多数是为了评优或是评职称,而背弃了职后培训是为了通过学习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一出发点。部分中学对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重视程度偏低,投入经费较少,也影响到中学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2.职后教育培训自身存在的原因。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培训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培训的内容过于简单,多数为体育学科本科课程的再重复,使得教师觉得培训枯燥。在培训过程中又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缺乏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互动,使得参与过一次培训的教师感觉学习的意义不大,进而影响下次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师的参与度。对于体育学科前沿性的知识介绍不足,专业教学知识和专项能力知识少有涉及,教师真正需求的技巧难以满足,在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无法满足中学教师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使得培训结果和实际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

四、结论与建议

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次数较少,多数教师认为职后教育对教师职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建议应该增加职后教育的培训次数。从职后教育的动机方面来讲,教师参与职后教育培训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应该根据中学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安排职后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对中学体育学科的教师职后教育不够重视,投入经费不足,建议学校给予一定的关注,建立职后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补贴。培训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传统一对多的培训授课形式比例过大,建议多采用讨论互动式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以确保职后教育效果的体现。

作者:李冬 单位:黄淮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志谨.关于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4(1).

[2]汪普健.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指导环境及优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4):1-4

[3]赵万顺.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30年回顾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2(8):46-47.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

现今在大力提倡“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彻底改变了以往以体育技术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模式。体育锻炼作为中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接受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7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培训需求上缺乏针对性,培训观念上存在滞后性,培训组织上凸现强制性,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河北省部分地区接受过和正在接受培训的近7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学体育教师362名,小学体育教师331名。来自市区44.8%、县镇48.7%、农村6.5%。(2)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的文献资料。第二,专家访谈法。通过与河北省开设继续教育培训的相关学校领导和教育局负责人进行交谈,了解了目前河北省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等相关的要求和规定。并与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交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看法及影响因素等,听取他们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第三,问卷调查法。对参加河北省“国培计划”培训的教师和各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近7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93份,回收问卷677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为668份,有效率为96%。第四,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第五,逻辑分析法。对所得的各种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总结。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1)年

龄、性别结构。在调查的668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男教师442人,女教师226人。调查数据显示,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超过70%,中青年教师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骨干,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2)学历结构。调查显示,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占84%,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占14%,具有硕士学历的人占2%。这表明各学校已经认识到教师学历达标的重要性。今后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由提高学历层次为本位向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和更新知识、全面提升质量方向发展”。(3)职称结构。从调查的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6%,具有一级职称的人数占30%,具有二级职称的人数占62%,未定级的人数占2%,没有评上特级职称的人。(4)参加培训的效果。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有25%的体育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很好;有11%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较好;有31%的体育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一般;有33%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较差。由于体育教师年龄层次、能力结构不同,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同,但培训课程设置相同,这样就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培训效果。(5)参加培训的动机。我省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评职称、拓宽知识面以及提高教学能力。这说明体育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需要,参加培训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6)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主要以运动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学能力、科研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体育课有着它的特殊性,这就增加了在培训过程中,课程设置的难度。“课程设置必须使受训教师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参与和研究型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系”。因此传授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能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是培训的重点。(7)培训经费来源。调查得知,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大部分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的,学校承担的较少,教育主管部门承担的更少,也有相当比例的费用由个人和学校共同承担。而培训的费用是笔不小的开支,很多贫困地区的体育教师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严重制约了学校和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所以政府应保证对培训的投入,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为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影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培训经费、教学时间的冲突、培训的内容和模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为最大困难;还有一部分教师选择了教师水平的问题制约着培训水平的提高和学校领导和家庭不支持这两个因素。(1)体育教师对培训的认知不足。通过进一步与教师的访谈发现,此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理解较片面;二是认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三是培训效果不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参加培训的功利性严重,为了评职称和达到学校所要求的学历。因此即便是参加了培训,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2)培训经费紧缺。如今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费用主要是个人承担,即便是有的学校和政府承担部分费用,其比例也是很小的,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参与培训的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这些费用对农村中小教师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就大大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3)培训效果不显著。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效果。培训教师大都是从高校中抽调的体育教师,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不熟悉,再加上高校体育老师都忙于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对于培训任务只是应付差事,降低了培训效果。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培训教师的态度水平及教学方法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及评估也影响着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4)教学任务繁重,工作与学习存在矛盾。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一般都很大,很多培训都被安排在教师的工作时间,大多数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培训时间的安排欠缺考虑,致使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突出,给教师造成极大压力。(5)学校领导和家庭不支持。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持肯定态度,但由于培训经费的问题难以解决,导致学校领导对培训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教师在培训后资源流失问题,也是各校领导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还有极少数家庭对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参加培训持反对态度,主要是因为女教师所承担的家务繁重,时间与精力有限。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目前,河北省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培训有着较强的需求意识,他们认为在职参加继续教育很有必要,大多数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工作有帮助,符合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实际且严峻的问题,如: 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师对培训的认识不够;培训机构不完善,组织形式欠佳;培训内容模式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培训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工作量太大、缺少培训时间;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应用不够等问题。(2)建议。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二是健全继续教育法规制度,促进体育教师教育发展;三是加强继续教育经费和时间保障,提供基本条件;四是优化教师队伍多元化结构,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五是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合理制定培训课程的内容;六是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远程教育平台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张雳.论有效的教师培训原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2):53~58

[2]许云月,许红峰,陈霞明等.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化与整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6):90~93

[3]刘炜.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分析[J].企业导报.2010(4)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目标驱动;现状;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对策

前言

初中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模式一般采取 “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随练习――教师改错 ”的大致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大多被动地接受学习,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它最大的缺陷在于忽略了教育的创新功能和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目标驱动”教学法在孟津第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应用,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排球课的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洛阳市孟津县第二初级中学体育课堂目标驱动教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EBSCO体育学数据库等资源检索平台,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分析、研究,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来设计问卷调查,并在2013年10-11月在孟津第二中学选择初二学生,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有效回收率为96%。

1.2.3访谈法

通过走访学校相关学生、体育教师,就问卷的相关问题征询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2.4实验法

1.2.4.1实验对象

将孟津第二初级中学初二年级10个班级编为1-10号码,按抽样的原则从中抽取5个自然班共200名学生,设置为实验组,另外5个班为对照组。

1.2.4.2实验内容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和进度安排,实验组用目标驱动教学法进行垫球、传球、发球教学,对照班按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示范动作技术,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按要求练习。在进行对比实验教学前,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排球基础水平测试、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和相关理论测试。保证实验前研究对象排球水平的可信度。在实验过程中,两组采用的教材,授课教师,授课时数,使用场地设备条件均相同。课程结束后,按大纲要求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

2 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兴趣分析

表1实验前两组学生兴趣问卷表 (n=400)

组别 无兴趣百分比%一般百分比%有兴趣百分比%

实验组(200人)74376532.56432

对照组(200人)68346934.56331.5

表2实验后两组学生兴趣问卷表(n=400)

组别无兴趣百分比%一般百分比%有兴趣百分比%

实验组(200人)115.5281416180.5

对照组(200人)3517.53718.512864

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表1、表2看出,学习排球前,实验组有兴趣的人为32%,对照组为31.5%,实验后,实验组有兴趣的人占80%,对照组占64%。从表2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80%的学生喜欢排球教学中设立目标。由此得出,排球教学中的将教学内容设立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大多数学生很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目标驱动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明显。

2.2教学进度分析

表3学生动作技术掌握所用课时 (n=16)

学生掌握进度(课时)垫球传球发球

实验组534

对照组635

表3结果显示:在初中排球技术教学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掌握的课时上存在差异。在8周16节课中,对照组进行垫球,发球等技术中所用课时长于实验组。传球教学两组所用课时相同。研究结果表明,进行体育课技术学习时,当教师设置目标正确,符合学生学习状况时,运用目标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所用课时快于常规教学法教学。

2.3 检验结果分析

表4第一次课两组测试结果

组别垫球次数传球次数发球成功次数

实验组平均数8.62 4.231.34

标准差1.20 1.450.57

对照组平均数8.71 4.041.42

标准差1.03 1.500.49

表4是在每一个基本技术的第一次课测得的两组数值比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第一次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法学习排球技术时,实验组垫球平均次数为8.62,对照组平均次数为8.71,实验组比对照组略低,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 实验组平均传球次数为4.23,对照组4.04,二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 。第一次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法属于形成动作技术的泛化阶段,动作僵硬,不协调,容易出现多余动作,这样,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技术学习的泛化阶段,动作质量没有明显性差异。

表5最后一次课两组测试结果

组别垫球次数传球次数发球成功次数

实验组平均数77.5887.138.34

标准差1.411.560.57

对照组平均数52.0163.976.42

标准差1.301.910.49

表5是第16次课后两组间成绩数值比较,数据表明: 实验班垫球和传球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验班已经熟练掌握技术动作,通过目标驱动教学法进行授课,再经过巩固练习,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熟练技术,掌握要领,促使动作的自动化发展。使用目标驱动教学法教学,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创造空间,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对技术动作能够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2.4综合测试结果分析

表6两组课堂测试合格率对比 (n=400)

组别垫球百分比%传球百分比%发球百分比%

实验组18492 192 96 179 89.5

对照组12160.5 142 71 148 74

表7综合测试分数对比(n=400)

组别优秀百分比%良好百分比%及格百分比%不及格百分比%

实验组5427 7236 7135.53 1.5

对照组3819 5628 7939.52713.5

表6,表7结果表明:通过课堂教师授课,本节课程结束时,实验组测试垫球合格率92%,传球合格率96%,发球合格率89.5%;对照组测试垫球合格率60.5%,传球合格率71%,发球合格率74%。整体技术教学结束后,实验组成绩优秀人数占27%、良好人数占36%及格人数占1.5%。明显高于常规教学法授课人数。通过分析得出,在相同教学环境下进行同一技术训练,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取得效果高于常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学习。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通过排球教学中目标驱动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调查与访谈,可以了解到,目标驱动教学法在学生中十分受欢迎。

3.1.2通过对两组教学进度分析,初中排球技术垫球和发球教学中,实验组所用课时短于对照组。

3.1.3通过对教学效果检测分析,第一次课中对学生垫球、传球、发球等基本技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垫球次数、传球次数、发球成功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处于技术学习的泛化阶段,动作质量没有明显差异。

3.1.4通过排球技术测试分析,实验组测试垫球合格率,传球合格率,发球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测试。

3.2建议

3.2.1 目标驱动教学法设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教师对学生规划的目标能够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3.2.2在 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差异性。

3.2.3在“目标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环节,采用自评、小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价。

3.2.4 学校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尝新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3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和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对外来务工人员采取由政府有关部门或用工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奖励或免费岗前培训政策,应按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组织的培训,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加大对各教育培训机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和落实教育培训经费,支持和激励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可免费为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要将课程的设置安排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和实用化。要培养、遴选有资质的教师,研究真实的培训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编制合理的培训课程、提供系统的教学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拟定科学的教学考评等,不断提高外来务工者培训课程的质量。在外来务工者教育培训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奖掖教学培训认真负责、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逐渐剔除工作不认真负责、知识结构不适合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教师,以促进外来务工者教育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3.4探索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途径

第一,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方便他们自学。第二,培训对象要层次化。对文化水平稍高的进行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对文化水平中等的进行技术工种和规范化操作方面的培训,对文化水平偏低的进行难度不大、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做到“因人施教”。第三,培训方法要多元化。和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工单位推荐务工人员相结合;和企业合作,逐步建立起“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第四,培训内容要实用化。注重实效,不拘泥于教材,摆脱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使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五,培训和考证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分散性、流动性的特点,采取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逐步推行学分制,并允许培训学校通过考核认定学分,将这类学分折算成学历学分,凡是参加培训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达到规定的学分即可颁发相应的证书。

[参考文献]

[1] 加强杭州外来人口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课题组著.流动与和谐― 杭州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M] .人民出版社,2007.

[2] 钱雪飞.对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培训的社会学思考[J] .成人教育,2004,(4).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4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提升“新杭州人”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衔接模式研究(编号B14JY04) 最终研究成果。

体育教育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一、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现状

1.国家和河北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根据访谈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国家针对全国优秀教师的培训,这方面主要是在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进行选拔才能进行培训。河北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部分学校因为经费或者照顾其他专业学科而放弃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机会。河北省教育主管部门因为人力和经费等问题,一般是进行专项的培训,为期比较短,培训内容深度不够,也是因为时间和培训人员的问题,进而也影响了高校教师进修参与率。

2.高校协会组织的短期培训

河北省省内的培训主要是以河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为主,还有部分高校区比较集中的地方院校间的相互交流等。对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帮助,然而这些培训交流有一定的局限性,参与交流培训的人员较少,起不到有效提高的效果。近年来,河北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高校教师的培训,但这往往只是针对某个项目的培训,专门针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较少,在这方面省里的评优课也不能够调动各个高校全部参与的积极性。

3.高校校内培训

各个高校校内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院校内部自己的教师进行交流互评。这种培训方式是最为简单,也是在高校内最为实用的提高教师水平的培训方式。高校内的交流虽是最为直接的教学交流提高,同时也凸显其培训交流的弊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4.高校体育教师个人自己进修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进行进修学习,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师个人的学历进修为主,进修主要是以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据调查,河北省部分高等院校每年有一定的名额进行学校培养进修,主要是针对在职教师;而大部分是通过在职进修,个人参加考试进行在职的培训教育,最终取得学位或学历。

二、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体育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求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同时高校体育课竞技化逐步下降。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提高体育教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

2.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体育教师教育要卓有成效,必须奠基于新时期体育教师的专业特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师专业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体育教学,缺少研究的体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过去单纯的运动技能传习式体育教学形式必将被扬弃并超越。体育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从而使“健康第一”、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先进的理论与思想通过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而从理论实现向操作层面的转移。

三、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探析

1.国家和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到2020年,

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能脱离教育部的指导,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去组织优秀的专家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培训。

2.要明确培训目标,科学组织和选择培训内容

高校体育教师对待培训部分存在重学历轻“学力”、重形式轻结果、重文凭轻“水平”的现象,这种现象所能体现的是对教师培训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故而要明确培训目标,进而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征求高校体育教师的意见,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安排,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

3.组织继续教育培训部门单位,要严把培训质量关

通过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访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进修学习主要是为了拿学历或学历达标,还有部分是为了晋升职称的需求。而这些进修学习主要体现在高校教育硕士、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生研修班和体育硕士,以上这些学历或学位比较容易取得,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够真正达到相应文凭水平。这样也使得在职的高校体育教师对待培训的态度有偏见。因此,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单位严格要求每次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质量,进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

4.高校可采取多层次在职培训模式

高校采取多层次的培训模式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群体,高校体育教师每一个个体都有差异性,在学历、职称、年龄上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采取某种培训的方式,如:以能胜任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为目的的岗位培训;以提高学历而进行的继续教育等,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春香.美国教授的继续教育:历史的发展与借鉴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2003-04:85-87.

[2]翟小英.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J].新西部,2010(8).

[3]王书彦,姜雨.浅谈体育教师继续教育[J].辽宁体育科技,2003(2).

[4]裴涛.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研究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

上一篇:超声医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妇婴保健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