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1 11:26:34

体育学科教学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学;趋向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来提高运动成绩。

4.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监督职能:(1)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2)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3)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4.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1.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纯生物观向生物、心理、教育、社会观转化;从注重局部教材教法的效益向注重整体效益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

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2.依据优化的实质和要求,结合在农村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优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与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农村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2)探索农村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即体育教学怎样适应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学科;德育研究;目标;作用;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10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应该对培养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等进行正面引导。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特点以及重要性是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因此,提高体育学科的德育科学性、实效性、自然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体育学科德育功能的必要性,做到教师即“教书”又“育人”。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懂得怎样做人。

一 体育学科德育目标

1.运动参与中的德育目标。加强学科常规教育,提高学生在完成身体练习中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终生体育发展,对社会责任有所认识。

2.运动技能中的德育目标。在运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在运动技、战术方面充分发挥自己创意、设计和纠正自己的战术和技术。

3.身体健康必须全面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过程中,通过长期、系统的锻炼,培养他们的恒心、信心,不怕困难的决心。

4.在心理健康方面,学生通过系列的体育活动,合理设置目标,不断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同时认识到运动中所学的锻炼方法对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

5.在社会适应方面,学生在通过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与其它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合作的精神,在竞赛中表现良好的体育道德。

二 体育学科德育的作用

1.体育学科德育对教师素质及教学方法起到了示范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具有榜样的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技艺去启迪学生。

2.体育学科德育对学生管理与纪律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特点是在室外进行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行为及表现做出有预见的、及时的相应调整和加强学生纪律性,保证课的任务完成。

3.体育学科德育对学生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课的最大特点是身体练习,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发扬勇敢顽强精神及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身体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4.体育学科德育对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在使用教学资源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怎样使用和爱护,要以文明的行为、正确方法来使用和管理这些资源。同时保持整洁的教学环境也是一种美的教育。

三 体育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素质进行,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要做到。因为教师的言谈举止不仅给学生留下了烙印,同时给学生的表现行为与有一定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思想、语言、行为,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发展有着一定影响,甚至对学生今后乃至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结合本学科专业德育特点,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事,如何做人,也就是体育教师即是教书者,又是育人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积极的、有创意的,富有时代感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2.教师在组织教学及学生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学生组织纪律性。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使他懂得在学习体育技能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自然就要服从要求,加强纪律性,同时学生们在教师的教育影响下,不同程度的接受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有多少军事指挥家,自幼在学校的教学组织培养下,奠定了管理、组织、指挥能力方面的基础。

3.体育学科的重要任务是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培养和发展。众所周知,身体健康来自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影响。在后天身体发展过程中,锻炼是一个长时间、系统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个人素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全面,尤其是心肺功能(长跑),但现在的学生最害怕的一项身体练习就是长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思想教育,了解心肺功能对机体的作用。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的改进。同时要发挥不怕吃苦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来完成此项任务。当然,在学校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思想教育手段。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方面,集体的体育竞赛练习也尤为重要,集体是众多个人所组成,在完成某一项目的练习、比赛过程中,每个人的行为表现、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任务完成。在集体项目中要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能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要体现集体的作用与智慧。在运用技战术时,要交流,要合作。有少数学生在同学交往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教师要有意识的练习,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共同提高。对某些心理障碍学生,如抑制、焦虑、恐惧的少数学生,使他能多参于些集体活动,帮助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4.体育学科任务、目标的完成,运动场地、器材、设备是重要的基础。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设备、器材的使用中,教育学生爱护设备、器材。在教学中运动设备、器材的摆放位置,要实效、要美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学环境中运动场地的绿化、卫生对每位学生都有一种责任感,使他们爱惜花草树木,讲究运动卫生。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体育教师;途径;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众所周知,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往往包括两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第二种以及是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就当前我国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研究往往都被局限在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宏观层面研究,并且对体育教师资格制度、体育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等内容进行了着重的探讨,然而,体育教师个体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研究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同样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化进行深入研究中在一定时期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对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进行探讨。

一、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以及产生背景

自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伴随着我国将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十分正式的学科初始,人们已经对教师不仅仅应该对他们自身所教授的科目知识进行掌握,同样要对教师自身进行教学艺术进行了解这一重要的原则产生了共鸣。因此,教育学知识已经成为了教师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之一,但是,这一种专业化的改革并没有带来让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大量教育学知识以及学科知识掌握以后,自身教育教学的水平仍然比较低,学科与教师的科学家、专家以及其他知识分子这几者之间仍然没有实质性区别。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美国的一名教授指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对于教师教育以及教学教育的相关研究都忽略了某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重要的程度都已经超出了教师必须要掌握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包括教师学科知识究竟如何进行发展和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科知识究竟如何对其教学产生影响,教师知识基础所涵盖的范畴包括什么,教师知识来源于哪里,新任教师和专家教师、学科专家知识和教师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都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等等。这位教授明确指出一般教学法知识以及学科内容知识都不能够对具体教学进行支撑,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这一类型的知识进行清晰整合,因此,他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

(一)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科教学知识课程内容的增设

目前为止,我国的体育教师专业教育十分普通化,拟任教不同学段未来教师以及不同科目教师所接受的教师专业教育基本相同,这也就导致了学生所接受的大量知识都是普通普遍的,也就导致了教师不能够对于具体教学问题进行很好的准备。

在当前形势下的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内容进行增设,这也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在课程中,往往有一些方法能够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容明显的突出,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增加学科教学知识这一门课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系列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增设这些课程往往能够将其安排到教学计划之中去,还可以将学生早操等等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能够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第二种方法就是我们要在不同体育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相关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穿去,这也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种方法就是我们要将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地位和内容进行改革,将操作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

(二)对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

体育教师这一个个体专业化要求必须要拥有一支专业化教师教育的队伍,本着将自身体育教师教育内部专业化加快这一重要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将参与到教师教育四种师资力量进行协调,这四种师资力量主要包括和教师专业教育息息相关教育

科学教师,有基础教育经验和兴趣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论教师以及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如果想要将专门组织的机构建立起来,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这四种学术人员力量进行资助、整合和引导,并且使这四种师资力量和基础教育密切关系,能够促使教师教育迈向实质上的专门化。

(三)实现体育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进行体育师范生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对技能、知识掌握程度过分的重视,这已经成为了对他们学习评价重点内容,然而,作为师范教育的学生,不仅仅要对技能和知识进行掌握,还要对技能和知识传授方式进行了解和应用。所以,笔者主张在体育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生技能和知识传授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并且时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要敢于尝试。

参考文献:

[1] 胡青,刘小强. 分离还是融合:教师教育专业化中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兼谈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j].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1) .

[2] 毛有文. 体操单杠骑撑前回环教法新探——“前位保帮法”与“后位保帮法”之对比实验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3] 柴娇, 郑风家, 李林鹏, 陆阳.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4] 黄一飞. 关于我国运动员“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考[a]. 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 2006 .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4篇

1.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

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崇拜体育明星,但是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只不过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4.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

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

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二、解决现实问题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

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

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3.加强监督职能:

⑴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⑵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⑶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4.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

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⑴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⑵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⑶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⑷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6.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具体措施是:⑴学校挤一点 ,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从几个方面解决。⑵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全面考虑教学和教育的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现有条件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使教学教育过程能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具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纯生物观向生物、心理、教育、社会观转化;从注重局部教材教法的效益向注重整体效益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

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学科教学 动力定型 建立途径

体育是学生一生中所受教育时间最长的学科之一,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接受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所掌握及能运用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又有多少呢?运动会上、生活体育运动中,有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准备活动该如何去做都不知道;篮球场上天天打球,基本的单手肩上投篮动作都是错误的;运动会学生所展示的动作有很多是错误的动力定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主体的,有来自主导的,我认为来自主导因素是主要的。如何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动力定型,展示一个规范的动作规格是每个体育工作者都要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动力定型的概念和特点

动力定型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依照一定先后次序和强弱配置而构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确切地说,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动力定型的结果。动力定型越巩固,越能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建立得越多,动力定型的改建就越容易,大脑皮质的技能灵活性越高。运动实践证明,基本技术掌握得越多、越熟练,新的动力定型建立得越快,运动技术运用越自如,在实践中创造力越丰富。

二、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正确动力定型的建立途径

(一)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运动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过去已感知的事物留下的痕迹在有关刺激物的作用下的恢复,属于感性认识。引起表象的刺激物不是原有的事物,而是与原来事物有关的事物或语言信号。运动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外界事物或机体运动形象的反映,是以运动感知和视感知觉材料为基础形成的。运动技术动作的掌握,在开始阶段是以视觉表象为主导,随着动作技术的熟练,动觉表象越来越明确,逐步代替其他表象对技术动作起主导作用。

表象在体育运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依靠自己的表象回忆动作,模仿别人或教师的动作示范,建立动力定型。若是教师自身的示范和言语是错误的,那么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运动表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建立动作概念的初期就要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学法,注意启发学生自觉地揭示动作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利用示范、模型或图示与要求学生模仿练习等方式,在形成完整动作和表象的同时,结合语言讲解,启发学生自觉地揭露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要求学生用语言陈述出来。这样做,既可以检查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巩固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

(二)教师应合理运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规律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具有阶梯性的心理特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表现出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发展阶段。

1.掌握动作的初步阶段

学生心理活动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视、知觉观察教师示范动作的主要结构,并进行模仿练习。因为学生知觉的是新动作,注意的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正确性较低,动作的灵活性也较差,主要借助视觉表象来控制和调节,所以常有错误动作发生而自己却难以察觉。教师在试做练习时,应注意示范讲解的速度,尽可能地把知觉和注意指向于动作的关键上。应进行目标强化,如练习蹲踞式起跑时,在离起跑线5―6米处(根据学生的身高)横立一根橡皮筋,可强化学生纠正起跑后上体抬起过早的错误动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起跑后加速跑技术。

2.复习和练习阶段

学生心理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指向于动作的个别要素上,思维的分析概括活动把个别动作联合成为整体练习。通过动作的个别要素于整体练习愈来愈大的联合,学生便能逐渐完善地掌握运动技能。根据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在重复示范讲解动作时,应注意分析动作的特点,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练习的个别要素上。同时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把动作的个别要素概括为整体的动作系统。这样,在正确知觉和积极思考各个动作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会逐渐熟悉全部动作系统和动作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应进行信号强化,如在排球垫球技术练习时,及时准确地运用插、夹、提、合;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时用蹬、转、送、挺、推、拨等语言信号进行强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3.巩固和提高阶段

意识的参与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学生的注意范围扩大,肌肉运动表象更加清晰稳定,视觉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动觉对动作的控制加强,许多动作就像“自动化”了一样。意识的控制减弱,当动作进行不顺利的时候,能很敏锐地觉察出来。这种心理特征为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创造了必要的心理条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并改造局部动作的方法,发现和进一步选择其中最合理的方法。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心理活动,深刻理解当中的要素,使动作技能达到高度完善和稳定。

(三)熟悉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及其发展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建立过程,实质都是在大脑皮质上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

1.泛化过程

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的运动实践,学生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出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练习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对抗肌工作,出现多余动作,动作费力。这阶段,教师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地强调技术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2.分化过程

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步消失。这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加强,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进入分化,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都得到纠正,从而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教师在此阶段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发展。

3.巩固过程

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巩固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出现自动化,即不必有意识去控制而能作出动作来。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会破坏,同时由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活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配合协调,完成动作时也感到轻松、省力和自如。但是,到了这个阶段,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方面,应在巩固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不断巩固和完善,另一方面,如果不再进行练习,已巩固的动力定型还会消失,技术难度越大,消失得越快。因此,这个阶段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并加强理论学习,便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发展,使动作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

三、结论与建议

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建立动作表象的初期,教师就应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动作概念,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保证。

(一)教师应加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丰富和提高。

(二)熟悉和了解学生,精通大纲与教材,精确地抓住重点和难点。

(三)准确无误的直观教学胜过繁琐的讲解。讲解应简明、扼要、生动和具体。

(四)认真钻研教法和学法,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辅导应及时,有针对性。

(五)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学的双向发展,教师经常听取学生对课的要求与改进意见,并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人体体育出版社,2002.

[3]聂永利.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组织体育教学[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

[4]王占琪.体育教学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VOL7,(3).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6篇

1.准备阶段

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舆论宣传工作。刚开始学生对记录袋不是很了解,甚至不是很感兴趣,首先我们要利用学校和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使学生初步有一个了解。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空的记录袋交给学生,告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封面设计。我的做法是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进行个性的设计。果然,没过多久一个个富有特色的记录袋就被设计了出来。有以自己喜爱的球星照片为设计蓝本的,有以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海报为背景的,等等,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哪个同学的记录袋。接着我介绍记录袋的作用,告诉同学们它就像是一个“时光刻录机’,能把你学习生活的点滴都变成一个个美好的回忆或是小故事装在里面,进一步引起同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2.实施阶段

(1)按照记录袋的构成内容和评价原则引导学生收集原始资料。记录袋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按一个学习阶段来划分的记录内容等。例如篮球投篮教学时可设置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结果和评价等。我鼓励同学使用一些卡片和照片、比赛奖状,以一些自画的笑的脸,哭的脸,委屈的脸等表情再加上简单扼要的说明来进行记录。这样使老师和家长和其他同学方便看懂。体育课的记录袋当然还应有自己学科的特色,我在记录袋的记录设置别增加了一种叫“夺牌”的记录。我自己制作一些精美的纸卡奖牌,在测验和平时教学中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将分别获得“金”“银”“铜”牌,并给予口头的表扬和鼓励。期末的时候结合班级考评设置“班级体育星”这个奖项,以期末结束时的奖牌榜前五名作为该奖项获得者。这个记录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在每次上课的时候都涌现出一批争金夺银的“选手”。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也很强。课后在同学们每次学习结果的记录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记录了对于“奖牌”取得的来之不易的珍惜,以及鼓励自己的语言和自己不能取得奖牌的分析等,这个方法不仅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而且意外获得了课后同学们的自我反思与总结。我认为这对于学习效果的增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课堂上同学们的劲头足,学习自然也就更上一层楼。此外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要注意收集能反映学习过程的内容,比如体育技能学习时的心理体会,不同负荷下身体的反应,不同学习项目的差别等,从而为今后的整理和分析打好基础。

(2)学生为主的整理和筛选。某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学生、老师和家长可一起参与完成记录袋的筛选和整理。其中家长和老师为辅,虽参与但只引导;学生为主导地位,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其记录内容,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录袋,体现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在某一阶段积累完成后要及时分析,根据一些学生学习时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记录,总结和分析并及时与同学沟通探讨。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地调整教与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进一步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到教学相长。

3.交流和展示

要充分利用家校联系这个平台,例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校通、班级记录袋展示会等手段为家长、教师和学生创造定期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不断提高记录袋的评价质量。在展示和交流的众多途径中我认为家校通这个平台是非常值得利用的。它依托网络平台技术,教师可以及时地将记录的内容与本班家长和学生分享,在线与家长做专题探讨与或与同学交流,做到及时反馈。

4.评价处理阶段

记录袋评价强调的是教师评价,但是教师还是要把握“度”,尤其是在记录袋开始评价的初期,要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与该放手时就坚决放手的道理。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开展自我评价,但是这不是放手不管胡乱随意让学生评价或是一味否定和限制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在评价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示范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和掌握某些评价标准,掌握评价的某些形式和方法。实际教学中我尝试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参与评价人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同学、老师、集体、家长、长辈们甚至是邻居等,评价的内容也应是多元化的,包含体育技能、品德、智力、意志、个性等,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不断吸取经验,充分吸收。所以在我的班级里学生可以在互评中发现自己缺点和他人的长处,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在老师、家长等各个途径的评价中了解一个全面的自我,从而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评价中要以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社会发展性和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评价还要适合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5.做好记录袋的管理和保存

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学习点滴的真实记录,主要由学生保管并记录,学期结束则上交由教师统一保管。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建档工作,统一存放。

成长记录袋这一方式在体育学科中的教学运用还不是很普遍,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可以一起积极学习有关教学和评价理论,开展行动研究,对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概括,为体育学习档案袋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素材。

参考文献:

[1]赵江.档案袋评定操作例谈[M].教学与管理,2002(6).

[2]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7篇

一、体育与语文

把语文教材和体育教材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能为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情景,更好的体现“生活即教育”的原理,达到快乐教育的目的,体现快乐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教与玩、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把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负重搬运的教学中,可结合语文教学中《挑山工》的创设情景;在侧手翻、障碍接力地教学中,可结合语文教学中《山里的孩子》一课的创设情景。

二、体育与数学

在体育活动中有许多内容与数学知识密切相连,把数学知识融于体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也有积极的作用。如在报数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按奇数或偶数报数,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可采用“叫号结合、明七暗七、叫号摸位”等练习,在“叫号结合”的练习中,可以加强游戏的难度,结合加减法的方法玩。这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己量一量操场的长和宽,篮球场的长和宽;测一侧篮球、排球、足球的周长,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探究能力。

三、体育与英语

把体育与英语相结合进行体育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课堂教学情趣,且能使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可谓一举多得。如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one world,onedream”,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合开始部分的报数练习可以用英语数字one two three进行,整队时“立正、稍息”等口令可用英语“attention、atease”来代替等等。而在结束部分的放松和整理活动时则可用英语歌曲来进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有趣。练得高兴。

四、体育与物理

把体育教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及能力。如短跑教学中“蹲据式”起跑,大小腿的夹角,两脚的占位及身体重心等:跳远、跳高、投掷运动中起跳、投掷的角度,起跳、出手的初速度等。都直接决定成绩,又如跑步时,跑弯道必须是逆时针方向,主要就是克服向心力对心脏的影响等。再如质量大、惯性大在篮球上篮时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与物理知识贯穿联合起来,使学生练得清楚、明白。

五、体育与化学

体育与化学教学的关联就是运动后体内产生的废物及营养物质摄入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大运动量后体内产生的乳酸引起肌肉酸痛,如何减轻并消除这些酸痛:运动后喝可乐、矿泉水、葡萄糖、蜂蜜、吃水果这些物质在体内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这些都是与化学相联系的。

六、体育与生物

体育与生物教学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兴奋剂的问题,就是高科技的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产品。体育田径教学中,短跑类学生主要是进行无氧耐力的训练;中长跑学生主要是进行有氧耐力的训练,以及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出现“极点”与“第二次呼吸”这些过程都与生物学有关。

七、体育与政治

体育的发展与政治密不可分,政治决定体育的发展。体育又影响政治。如美、苏冷战期间,第二十二届、二十三届奥运会两大政治集团相互抵制:再如各届、各类运动会的申办。这些都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如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失败及2008年奥运会成功申办,这与我国在世界政治地位提高成比例,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又是我国政治体育史上的大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办好这届奥运会。

八、体育与历史

任何事务的发展都有它的历史,如乒乓球运动成为我们的国球,但它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足球虽起源于我国唐朝宫廷,但它兴起于欧洲。因此。各项体育运动都有它发展的历史。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讲述这些历史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学习体育与历史的兴趣。

九、体育与地理

体育运动中包含了一些地理知识,如我们修建的室外田径场、篮球场等按要求应该南北向,而不是东西向;再如高原训练在海拔几千米以上,主要是增加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水平及体内白细胞的数量,这些都与地理有关。

十、体育与音乐

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年龄和心理特点,巧妙的运用各种音乐进行教学,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让体育课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给学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例如:在兴趣激发阶段播放活泼欢快、节奏明快的音乐,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如兔子舞、各种韵律操的音乐等;歌曲《拍皮球》、《闪烁的小星》可以让学生起到调节放松和感染情绪的作用,跳跃练习中播放歌曲《小青蛙找家》等,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练习中去。音乐进入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地把音乐运用到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一、体育与美术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8篇

1 新课改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这四条基本理念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突破,改变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健康”为主线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等五个领域,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这就必然使得教师做到几个转变,比如观念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学生围着你转;比如角色的转变:做学生活动的决策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密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比如教学方式转变:师生互动学习,过程趣味化、游戏化,而非动作标准化、竞技化;比如学习方式的转变: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造性地学习,而不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依样画葫芦——教师指正”这样简单的程式化学习过程。这些转变的前提就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必须努力加强新课改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融洽、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感受运动乐趣。

当然,对于理念的把握要有一个“度”,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做到统一要求、区别对待,秉持“中庸”之道,做到“恰到好处”,避免把课上得“矫情”,给人以“做秀”之感。执教者须戒之慎之,勿使变味。

2 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现在如果要谈新课改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我个人认为为时尚早,因为新课改的最终对象是学生,“成果”也终将以学生的发展状况而决定,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比对和检验。但新课改无疑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在教师身上是有显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这是科学的、系统的“转型”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必须在思想政治、社会观察、业务水平、科研理论、创新精神方面全方位提高,以适应教学方法创新的需要。

3 在新课改与传统教学之间的思考

“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发展”,我目前是这样理解的。例如在传统教学中有一个常用的教学内容现在可能很少见了,那就是“队列队形”,但我至今仍然坚持。我个人认为:虽然这个内容呆板枯燥,但实际意义和作用都很大、很重要。这对于一个学生的德育教育、集体观养成、纪律观形成乃至学生的气质、精神面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使对校园文化、学校精神的形成也无可替代。

传统教学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后继竞技体育人才为目的,这些到现在来讲也不能说是错的,只能说是“偏”了。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健康第一”为目标,是把传统体育的重心移了一下,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摆正位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技能,达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者健康的目的。新课改同样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有个别学生具备优秀竞技运动员的条件,教师也是甚至更加应当着力培养的。可见,新课改与传统教育在大的方面不仅没有矛盾,反而还很一致。有很多教师在新课改环境下只想“改”,却把自己在传统教学中积淀起来的经验、风格改得面目全非,我想这是认识上的事,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应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重要的是教师吃透改革的精神,用新理念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开拓思想,勇于创新,大胆使用新的教材教具。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9篇

摘 要: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各国都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教育体制的建设发展还不完善,所以对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所以在这种趋势背景下,我国需要对教育进行改革,以此来实现对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学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大学体育学科是大学教育中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对大学其他学科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化大学制度背景下,对大学体育学科教学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推动我国高校的体育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现代化;研究

一、前言

大学的办学标准、特色以及知名度,是通过学科的教学水平决定的,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质量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能力,所以学科的建设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教学的发展。实现大学体育的发展,关键是对体育学科的建设。现阶段,对我国大学学科的建设,需要根据每所院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和方案,科学有序的进行。

二、大学体育学科建设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大学学科建设的方法主要有:更多经费的投入、科研水平的提高、人才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在大学的学科建设中,科研项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根据对我国不同省市,不同大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的体育学科教育,在教学人员及科研人员中,存在着学历不达标,教授的平均龄较高,中级职称人员较少,以及不合理的职称结构等问题存在,在抽查中的重点院校也存在这些问题。所以,在体育学科的建设中需要对师资队伍进行重新的整合,优化教师结构,以此来促进体育学科的发展。

2.体育学科科研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我国一些高校可以自主设立学科和专业,在一定程度在上改变了学校职能的划分。与专职的体育院校相比,综合性高校在体育学科的设立上具有学科集成化以及学科交叉化的优势。综合性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更注重人文方面的教育,在这点上,综合性高校不如专职的体育院校[1]。所以在大学高校中,要加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提高体育学科的教育水平、并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社会实践,以此提高体育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3.体育人才培养问题

大学高校的体育学科建设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对本专业水平的要求逐渐减少,反而增加了对英语数学等学科分数的要求,在实际的体育实践中无法适应社会的具体需求。对体育学科的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单一,专业方向不明确、缺乏社会实践、体育学研究不足等,都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学科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体育人才的培养。

4.体育学科科研问题

影响高校体育学科进行科研的主要原因有:体育教学的任务繁重,科研设备不足,以及科研条件的限制。因为学校之间体育教学水平的不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校在体育学科的科研上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过多的借鉴已经存在的科研成果。这样的体育科研,对体育学科的教学,以及体育学科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而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各高校中。

三、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策略

1. 改变体育学科发展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代化的教学发展,所以要及时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针对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制定符合本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方案,做到因材施教[2]。在改变体育学科的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培养人才、创新教育方法,做为主要的办学目标。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科学研究,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体育学科的教学。对本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化教育资源。

2.建立体育学科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学科的教育要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依据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符合本校的体育学科教学目标。在建立体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发挥本身具有的优势。其次要学会创新,避免复制模仿他人的体育学科教学经验。在建立体育学科教学目标时,要坚持自身的特色,不断提高体育学科教学的发展。

3. 健全体育学科管理制度

高校体育学科的教学组织管理,是以教学为中心,竞争机制为引导,科学研究为主导进行的。学校要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学校的体育学科进行管理。例如,可以建立科研部门、体育竞赛委员会等不同组织和部门,促进体育学科的教学和发展[3]。通过设立这些组织,可以为大学体育学科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使学校的体育学科教学避免交流壁垒、消除体育学科的科研封闭性。通过建立健全高校的体育学科教学管理,以及规范体育教学工作流程,提高高校的体育学科教学质量、体育竞赛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体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4. 合理构建教师队伍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合理的教师组成结构,需要对现存的体育教师结构进行改革。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和理的现象。所以,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对教师队伍的组成要实行新的选拔制度,为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公开招聘,择优选拔,加强培训等方式,帮助学校优化体育学科的教师队伍,对教师队伍进行重新的组合。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可根据教师的类型进行划分,可分为教学、科研、教学科研等不同的教学类型。评价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工作效率。

5.改变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体育学科教学中,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我国综合性大学中,对体育学科的教学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对体育新兴科目的引导和促进,以此展现本校的办学特色。我国高校在培养体育人才时,需要对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结合社会需要和自身院校的特点来制定新的教育计划。所以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运用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体育人才。

四、结束语

在我国大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能很好的进行合作,各自独立存在,使资源不能得到共享。而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存在培养过于程式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体育人才的培养。所以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管理,优化教师结构,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计划和科研工作,以此来完善我国大学体育学科的建设。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竹杭,杨雪芹.理性认识体育学科文化推动体育学科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2):23-45.

[2] 毛建雄,马重阳.大学体育的特殊教育作用及其发挥[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06):66-101.

体育学科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字】 高中体育;自主锻炼;发展

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必须课程,不仅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育素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积极实施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训练能力的提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体育锻炼的各种不同的训练项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一、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必要性

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不仅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让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训练中释放出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育运动素质,在运动中享受快乐体育;同时,对于高中阶段是增强体育素质的最佳时期,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学对体育学科教学不够重视,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缺乏灵活性,更谈不上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提升,这为学生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一定的隐患。

因此,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好基础。这就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让学生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有效策略

1.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并形成每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知健康的体魄对工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更为深刻。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通过这些角度,教师要引导他们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伴随学生的终身。

2.通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逐步养成自主锻炼习惯

目前,普通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通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选择自己喜好的运动项目。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性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u价。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主动性。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耐力跑时,对于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学生往往训练一段时间便失去兴趣,这时可以将与足球运动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并通过竞赛训练的形式,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充分锻炼,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足球训练,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性。

4.学会自主评价与心理调节,提高自主锻炼的质量

自主锻炼不仅仅在课内开展,有时候往往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循环自我评价与心理调节,让他们在在自主训练中,更加积极主动,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如,在自主训练中,有些同学选择了耐力跑活动,教师首先对参加该项目的同学进行分类,并将运动成绩记录为A、B、C、D四个等次,学生通过对自己实际情况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级别中努力拼搏,向更高层次冲击;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提高一个档次,规定好跑步时间与距离,坚持不懈地完成预定的任务。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他们会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主锻炼的质量。

总之,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自主锻炼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以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缪书岳.体育活动课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8(16):63

上一篇:美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农学遗传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