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常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08:55

体育运动常识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1篇

1 呼吸困难、胸闷

当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学生活动的运动量过大,机体短时间不能适应突然增大的运动量,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动作迟缓、头晕、肌肉酸软无力等症状,甚至不想继续运动,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中被称为“极点”。出现极点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呼吸方式不对(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过快),或运动强度过大,造成机体缺氧,乳酸等物质在体内堆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当出现上述症状后,不用停止体育锻炼,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指导学生调整呼吸频率,深呼吸,依靠意志力。一般几分钟后,不适感觉即可消失。

2 运动中腹痛

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中腹痛,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常见原因如下:

2.1 胃肠痉挛,轻者为钝痛,胀痛,重者则可为阵发性绞痛。这主是由于饮食不当,饭后过早运动、运动前吃得过饱、喝水过多、或冷饮过多,食物刺激胃,引起胃痉挛,或是空腹参加剧烈活动。

2.2 肝脏瘀血,肝脏瘀血肿痛,增加肝脾被膜的张力,使被膜上的神经受到牵扯,因而产生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或牵扯痛,这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够,运动量突然加大,造成肝脏充血、肿大,牵拉肝脏被膜,造成疼痛。

2.3 腹直肌痉挛,主要发生在夏天,体育教学运动量大,大量排汗,丢失盐分,造成水盐代谢发生紊乱,加上疲劳,引起腹直肌痉挛。

2.4 腹部慢性疾病:慢性肝炎、溃疡病等患者参加剧烈运动时,由于病变部位受到牵扯、震动等刺激,即可产生疼痛,这种疼痛的部位同病变的部位一致。

出现以上这种情况,只要减低跑速、加深呼吸以调整呼吸与运动的节奏、按压疼痛部位、降低运动强度,疼痛消失后,再继续锻炼;严重者,可作热敷,喝少量温开水,以使症状得到缓解,在以后的运动中,要注意锻炼卫生,改掉不良的锻炼习惯,如果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反而加重,就应停止运动,连续几次出现体育锻炼均出现右上腹疼痛,则应去医院检查。

3 肌肉疼痛

学生体育锻炼中肌肉疼痛有以下几种情况

3.1 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在体育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由于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肌肉收缩失调,或者在寒冷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运动时末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发生痉挛,只要牵引痉挛的肌肉,几分钟即可缓解。

3.2 肌肉酸痛,一般在刚开始体育锻炼后几天,连续出现的广泛性肌肉酸痛,无明显的压痛点。疼痛是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一个生理反应过程,一般在第一次运动后的第二天出现,2-3天疼痛最明显,一般一周后消失,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必要停止体育锻炼。

3.3 肌肉突然疼痛,而且有明显的压痛点。这主要是由于肌肉用力不当,或者用力过猛,造成肌肉拉伤。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体育锻炼,进行冷敷、包扎等应急性措施,到就近医院治疗。

参考文献

[1] 《体育保健学》.

[2] 《学校体育》.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体育工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开展群体工作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狠抓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及运动竞技水平。力争使学校的体育工作有新的突破。

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学习习惯,体育卫生习惯,身体护养习惯,有一定体育文化常识,身体锻炼常识,体育运动常识,初步具备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身体护养习惯,有一定体育文化常识,身体锻炼常识,体育运动常识,初步具备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素质及业务理论水平。

措施:

1、 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充分调动每位体育教师工

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继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制度,使体育工作逐步达到制度

化、规范化、科学化。

3、 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做到超周备课。

4、 抓教改,促创新。开展体育课教学评优活动,提高体育课堂教

学质量。

5、 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总结工作,提出要求,组织学习,进行交流。

(二)继续学习新广播操,提高广播操质量。

1、利用课间操、课外活动及课余时间,逐节纠正广播操动作。

2、2月——4月10日,进行850人的集体舞训练。逐节纠正每一个动作,力争做到整齐划一。

(三)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措施:

1、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体育教师做好课外活动计划,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器材五落实。

3、班主任必须配合体育教师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好课外活动记录。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坚守岗位,绝对保证学生安全。下课后,以班为单位按顺序带回。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广播操评比,评出优秀班集体,进行表彰。

5、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篮球比赛”。

6、教导处不定期抽查课外活动质量。

(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竞技能力。

措施:

1、加大甲、乙田径队、篮球队,男、女乒乓球队的训练力度,认

真做好训练计划,按时训练、及时记录,确保人员到位,以加强训练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市篮球运动会做准备。

2、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单项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

3、学校对在市、区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给予表彰奖励。

4、抓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工作。

5、举办体育节,开展单项赛:

(1)举行5——6年级男、女篮球赛。并将成绩列入春季体育节团体总分。 (五)加强体育器材的使用和管理。

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规模大,空间广阔的优势,开发、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

2、器材管理,责任到人,发现丢失,追究责任,照价赔偿。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运动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43-01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迅猛时期,中学生身体器官的发育和激变,生理机能逐步向成熟过度,身体机能在迅速增强,并逐步健全接近成人。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观察或其他学习活动。在中学生阶段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还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重要途径。

1 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体育健康常识教育

中学阶段的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体育健康常识了解不多,导致很多人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甚至把体育锻炼当成了自己负担,很少去参加体育锻炼。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常识教学,如新健康的概念,运动与人体的组织、器官、各种系统的关系,人体健康的指标,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运动与预防疾病等等。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明白体育运动和他们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运动可以增强人体体质,发展人体机能,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健康常识教学还可以开拓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是学生从理性上掌握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体育动机,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享受运动给他们带的乐趣,享受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友谊。通过体育健康常识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白体育运动切切实实是对学生自身健康有益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运动,这种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正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

2 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与运动负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学生阶段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与运动负荷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十分重要,如果教学内容与运动负荷安排的不合理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为了避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在联系中感到厌倦,学生运动负荷过大,容易造成身体疲劳,甚至引起伤害事故,使学生感到厌恶和恐惧,并使欲望受到压抑;运动负荷偏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教师在安排合理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时,应有意识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和练习过程中的愉悦心境,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促使学生自觉和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3 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能使学生放松、快乐学习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有效手段,爱好每人都会有,却各不相同,但体育游戏是很多学生喜欢的,当每一个人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爱好,他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这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从而产生对体育游戏的积极性。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学工作者要不仅仅限制在教材的要求范围之内,还要想法设法补充一点教材以外的知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和完善,这样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学时期的学生,尤其是女生,由于生理以及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她们更加敏感于自己的形体。针对这样养的问题,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增加健美操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更加地了解体育历史、终身体育以及养身之道。在实践课上,可以通过以赛当练的方式提高学生们对体育运动兴趣。另外,还可以建立一些协会,如足球协会、兵乓协会、篮球协会等等。

4 运用情境模拟法,使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以往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些不适用当今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能够积极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境创设。”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如果按照普听的教学方式无非是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分散练习,不用多久就会感到精神疲劳。我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让学生没人自己制作一个小兔子面具,尽管很多学生做的面具很蹩脚,很难看,但却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很愿意学小兔子那样跳,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5 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受益

体育本是一门热血学科,学生在体育课上应当是主动积极、生龙活虎的。然而,我们现在的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统得过死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再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果一堂体育课学生没有规规矩矩地站好,没有认认真真谛听老师的,或是突破传统思维,为创造教学环境,发展学生个性而乱成一片,那这堂体育课肯定是老师不认真,老师偷懒而“放羊子”。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部分学生不许换参与运动,即使他们认真听讲,但在练习时候基本站着旁观,甚至躲在角落,这些人在体育课上经常被老师忽略,长久下去,他们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运动。还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或是伤病原因不喜欢参与运动,这些学生也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受益,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学到体育运动基本技术技能,我们在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解决这些不爱运动学生的问题,那么我们的体育课堂会更加完美。

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运动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运动中享受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学生能够明白体育锻炼可以给他们自身带来益处。培养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潜能,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4):70-71.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冬奥会背景;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培养;高校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有了稳定的提升,成功承办2022年背景冬奥会,也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在冬奥会背景下,对高校学生进行冰雪体育文化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助于推进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被赋予的全新使命。冰雪体育运动虽然是体育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借助举办冬奥会这一背景,可以充分利用其辐射效应,让我国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焕发新的生机。现阶段,高校在对学生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培养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培养效率和效果。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更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能力。

1高校学生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培养认知分析

1.1项目类别掌握情况

通过实际调查,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冰雪体育项目类别认识方面较为片面,认识十种以上的在校学生比例只占33%左右,7~9种的占16%左右,4~6种的占30%左右,4种以下的占20%左右。反映出了当前高校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培养中应对这方面进行加强。

1.2比赛常识掌握情况

比赛常识的掌握情况相较于项目类别更加不理想,能掌握十项以上的学生只占3.5%左右,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只能掌握1~5项,丝毫不了解比赛常识的高校学生占比可达30%。可见高校学生对比赛常识的掌握极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高校和学生对这方面重视度不足,比赛常识项目种类多、范围广、内容复杂也是重要原因,高校学生很难全部掌握[1]。

1.3运动方法掌握情况

在运动方法掌握方面,被调查的大部分高校学生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冰雪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学习。且运动方法和比赛常识的掌握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高校学生掌握运动方法的同时,也势必会掌握一定的比赛常识。

1.4发展历史掌握情况

高校学生掌握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后,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此项运动存在的价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为该项运动的发展提供助力。但是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有近一半的高校学生完全不了解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除了高校课程安排不合理这一因素以外,发展历史在内容上更具理论性,相比于实践活动缺乏趣味性,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1.5运动员了解情况

冰雪体育运用的运动员受比赛紧密度的影响在曝光度上并不像跳水、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那么频繁,近一半的高校学生只知道1~3位运动员,15%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能具体说出五位以上运动员名字的学生只占总数的10%。

1.6相关政策了解情况

高校学生往往会将主要精力放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面,对冰雪体育运动相关政策的关注较少。42%左右的学生对其了解甚微,32%左右的学生仅仅知道一小部分,其余的高校学生认知度为0。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加以宣传和扶持,但是和高校及媒体的衔接较差,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2影响高校学生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培养的具体因素

2.1个人因素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情感的主导,因此个人因素是影响高校学生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部分高校学生在选择冰雪体育运动时,往往会从自身的爱好出发,并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自身这方面的素养并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但是由于个人情感掺杂较多,也可能产生严重的认知偏差,部分学生只对自己喜爱的冰雪体育运动有热情,对不感兴趣的冰雪体育运动丝毫没有兴趣,在能力培养和发展上缺乏全面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学生进行冰雪体育运动时只是因为一时的热情,很难发展成稳定长久的兴趣爱好,并未意识到冰雪体育运动会对自身产生的有益影响。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学生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观看体育赛季,进行沟通交流。且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冰雪体育运动是否具备新奇体验,也是影响其选择的主要因素,在认知方面过于片面,自主性和运动意识也略显不足。

2.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学生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直接影响其性格和处事方式及行为举止。因此,家人对冰雪体育运动的认知及态度会对高校学生的整体价值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举例来讲,若是家中有对冰雪体育运动极其热爱的成员,并且积极的引导其他家人参与其中,起一定的带头作用,可以帮助家人提升这方面的素养。若是高校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其今后的冰雪体育能力培养会起到助力作用。通过实际调查可知,近70%的高校学生认为家庭成员在冰雪体育文化素养方面略显不足。此外,“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家长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更加注重的是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此外,冰雪体育运动相比于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普及程度略显不足[2]。甚至极少数的家长在这方面还存在误解、偏见,认为让孩子参与冰雪体育运动只能起到消遣、娱乐的效果,并不具备更多的意义,并未意识到培养孩子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2.3学校因素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任,能否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的高低。高校的教育能力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硬件设施主要指可供学生使用的运用设备及场馆,而软件设施则是指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通过实际调查结果可知,我国大部分院校在冰雪体育运动方面的场馆和基础设施上都无法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存在短缺情况。在课程安排上,偏运动理论的课程较多,可以让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实践课程较少。并且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冰雪体育运动比赛,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虽然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设冰雪体育运动课程,但是在内容上均以滑冰、滑雪为主,缺乏多样性。虽然冰雪运动项目很多,但是受气候条件、学生身体素质、教师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开展和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此外,非体育类院校中极少开设此方面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多数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相关教师资源相对稀缺,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缺乏深度和专业性,很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且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较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激发,对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3]。

2.4社会层面

若想推动我国冰雪体育运用的发展,大幅度提升高校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冬奥会的背景下,我国在冰雪体育运动的普及力度也有所加强,鼓励北方高校利用自身地域优势,适当的将冰雪体育运动纳入日常教学课程当中。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以外,国家还会提供资金支持,为其发展创造更加优渥的环境。但是受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制定的政策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会存在困难,在落实及执行时容易出现覆盖面较小、碎片化等情况。截止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政策落实及推行方面的监督及反馈机制并不完善。通过实际调查可知,大部分高校学生对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并不了解。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推行力度不足,二是学生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度。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学生拥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方式,80%以上的学生通过访问网络的方式获取自身所需的冰雪体育运动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进行宣传时,应充分利用的网络的宣传优势,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冰雪体育价值观。学校还可以创建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将冰雪体育运动的教学视频传到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学习。但是高校学生对信息内容的鉴赏及甄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知和价值观。

3培养高校学生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3.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冬奥会背景下,更多的高校学生对冰雪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对冰雪体育运动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高校学生作为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社会、高校和家长投入足够的关注度。高校学生本身具有非常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因此可以在心理认同方面进行强化,加快文化的传播速度。高校学生在接受系统的教育后,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此时教师应当加以合理引导,帮助其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其次,应当充分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运动知识,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培养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最终助力高校学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定期的举办知识竞赛、运动比赛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娱乐和竞争中,感受到冰雪体育文化的多姿多彩,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运动当中。另一方面,充分借助网络、自媒体的宣传力量,通过丰富的传播内容,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

3.2强化大众对冰雪体育运动的认同感

长久以来,无论是学校和家长都将教育侧重点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面,体育教育在所难免的受到了忽视。此外,地域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冰雪体育运动认知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讲,来自南方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冰雪体育运动的机会较少,对其认知度也自然而然的有所减弱。借助举办奥运会这一契机,可以提升冰雪体育运动知识的普及力度和范围,改变以往大众的传统观念,强化大众对冰雪体育运动的认同感。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意识到学生拥有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家长的思想转变以后,可以以身作则,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参与到冰雪体育运动当中。此外,家长在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引导其正确使用媒体平台。

3.3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

3.3.1完善学科体系,设计合理的教学课程

鉴于各高校的教学水平存在差异,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举例来讲,体育类院校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在自身教学能力范围内,增设和冰雪体育运动相关的专业,并修建相应的运动场馆,购入运动设备,为培养高校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能力提供全面的保障。当前高校在开展项目课程时,主要应用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两种方法来完善学科体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高校可以通过获取学分的方式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冰雪体育运动当中,通过具体实践提升高校学生在这方面的文化素养。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课程以外,还应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课上课下同步教学的教学效果。非体育类院校在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上略显不足,可以从课程内容上入手,制定更加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3.3.2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学生可以接收到良好教育的前提保障,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从知识结构、教学方等到各层面入手,全面强化师资队伍,使其更具专业性。除了强化自身拥有的教师资源,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专业运动指导员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乘年轻态发展,很多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大学参加工作,缺乏应用的实践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照本宣科,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加以支持。

3.3.3开展学术交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各高校之间应当开展深入合作,将自身拥有的教学资源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互分享,开展学术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其次,还应构建出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及时的发展和解决现存问题,并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更具系统性、针对性的学习。

3.3.4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参与平台

在奥运会的背景下,我国各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开始着手建造更具专业性的运动场馆以供学生使用。各高校之间也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将场地、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仅可以减轻自身的负担,还可以运用别人成熟的管理方法和基础设施。例如,相邻的高校之间可以合力利用举办与冰雪体育运动相关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够创造良好的氛围。对于部分不能自己构建运用场馆的高校,可以利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定制组织学生去合作的企业所拥有的运动馆中进行锻炼,使其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3.4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4.1政府部门统筹指导

政府部门的统筹指导为我国冰雪体育运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一方面,政府在扶持力度上应当有所加强,除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全新的扶持内容,还应对已有的内容进行细化。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培养时,需要充足的资金加以保障,政府可以利用公共财政,成立专项基金。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优待,引入社会资本,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提供资本供给的发展状态,为高校学生冰雪体育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保障。

3.4.2企业勇于承担责任

高校承担着为企业、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此时企业也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协助高校培养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的能力。企业和高校可以运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此外,还可以为高校提供充足的资金,用来修建运动场馆,购买运动器材,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受众黏性。高校和企业互利互赢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能力,为我国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5]。

4结语

奥运会的承办,为我国冰雪体育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高校学生承担着我国未来冰雪体育行业发展的重任,是否具备良好的文化能力,直接影响到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政府、企业和高校应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冰雪体育文化能力培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菲.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首都体育学院冰雪运动方向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9.

[2]彭赛桥.冬奥会背景下北京高校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0.

[3]张亚萌,任慧莹,关成雪,等.冰雪体育教育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9,17(15):129-130.

[4]王海峰,张岩,高俊.冰雪竞技文化视野下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5):61-64.

[5]刘姬冰,王东明.冰雪体育教育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探析[J].冰雪运动,2017,39(2):63-66.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5篇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件》的落实。针对我们中职生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培养中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中职学生参与运动和自我锻炼能力。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是要依靠学校政策和领导的重视,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育,加大体育教学投入,才能够使终身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活动,重视被看成是“职校生”体育教育,中职学校体育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中职体育教学才能够正常的开展,中职体育教师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育事业中去。体育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的利用好体育场地、器材,开展体育教育与活动,不仅提高了中职生身心素质,也可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其终身受益。体育场地应该综合利用,如排球场可以改成排羽两用场地,体育馆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教学场地。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学校的一切体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拓展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更多的体育知识。

(1)不要忽视中职生的体育健康常识教育。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还要传授学生体育健康常识。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室内体育课进行健康常识讲座,体育理论课突出以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知识进行传授,使学生感到有知识可学,用得上,有兴趣,愿意学。并切实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借以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2)培养中职生体育兴趣。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运动的效果,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中职生运动兴趣要从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入手,对于男生,采用激烈对抗的篮球、足球等教学较受欢迎,对于女生则进行健美操、形体训练、游戏等较好些。中职生一旦产生了运动兴趣,就会主动参与运动,对提高体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3)培养中职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与运动习惯。中职生自我锻炼能力较差,没有养成主动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更要唤起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经过反复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整套自我锻炼方法,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运动习惯,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学生就会终身受益。

(1)中职体育教师更需要加强体育教师基本功。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他们担负着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等任务,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起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加强基本功练习,掌握更多的体育健康常识和健身方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投入到体育事业中去,为广大学生服务。(2)中职体育教师更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体育课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也是体育长期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学内容应根据中职生所处阶段和生理、心理特征进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以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幽默,教师人格魅力较强,往往会使体育教学更为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3)发展中职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体现,以广大学生为中心,特色体育项目在大部分学生共同参与下才能够得以实现,一个学校可以有几个特色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只要场地器材允许,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师积极,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完全可以开展起来,这样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促使营造强烈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总之,中职生阶段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中职生提高身心素养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终身体育教育对于中职生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中职体育教学可以使中职生学会体育健康常识,学会自我锻炼方法,养成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因此,重视中职体育教学,合理有效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开展终身体育教育,使每个“中职生”终身受益。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体育运动;饮水;卫生保健调查;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G 8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591-02

正确指导中学生科学锻炼身体,改正体育运动的不当行为,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运动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深入了解中学生体育运动卫生现状,笔者于2007年9-12月对海南省中学生体育运动卫生行为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海南中学、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琼山中学、海口九中、三亚一中、儋州那大中学、琼海加积中学等7所学校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79份,回收率为97.7%;其中有效问卷869份,有效率为96.6%。

1.2 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中学生体育运动卫生现状进行分析;利用教育实习巡回指导期间、支教、外出调研和课余时间,对相关中学体育教师、教练员和学生进行实地访谈,同时对7所学校中学生体育运动卫生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准备活动 学生在运动前认真做准备活动的391人,占45%;不认真做准备活动的348人,占40%;根本不做准备活动的130人,占15%。对不认真做和不做准备活动的原因调查发现,有26%的学生认为准备活动“没什么作用”,23%的学生“怕同学笑话”,18%的学生认为“浪费时间”,18%的学生认为“消耗体力”,有15%的学生“不懂得怎样做”。

2.2 运动时间结构 中学生平时运动的时间结构极为不当。放学后饥饿时段进行运动的学生占23%,饭后短时间内进行运动的学生占34%,睡觉前进行运动的学生占16%,没有选择以上时段进行运动的学生只占27%。

2.3 运动饮水情况 只有32%和23%的学生在运动前和运动中适量饮水,有45%的学生选择“感到口渴时才饮水”。对运动中引用饮料情况做进一步调查发现,只有18%的学生饮用盐水,有65%的学生饮用白开水或矿泉水,另有11%和6%的学生饮用碳酸饮料和矿物质饮料。

2.4 运动强度 有46%的学生在感到疲劳时采取休息的方式,11%的学生通过心率测量(110~170次/min)[1]来监控运动强度,19%的学生选择放慢运动速度,24%的学生选择坚持到比赛结束。

2.5 放松整理活动 对于放松整理活动,有25%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有22%的学生“怕同学笑话”,有28%的学生认为“浪费时间”,有16%的学生认为“消耗体力”,有9%的学生“不懂得怎样做”。

3 讨论

海南省中学生体育运动卫生现状令人担忧,特别在准备活动、运动时间、运动饮水、运动强度、放松整理活动等方面较为突出。导致中学生体育运动卫生行为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来讲,对体育运动卫生常识强调得不够,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卫生知识了解不足,处理方法不当;从有关职能部门来讲,对体育运动卫生的不良行为管理不到位,制度不严;从学生方面来讲,主要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2]。笔者认为,对中学生体育运动卫生知识的宣传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中学生体育运动卫生常识的科学指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就错误的体育运动卫生行为及时予以善意的提醒和劝诫;同时结合自身的模范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卫生行为。(2)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发挥必要的约束和管理职能,并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及时制止,避免中学生对体育运动卫生行为产生错误的认识,力争在校园内彻底消除体育运动卫生的不良行为。(3)联合开展体育运动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教师、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合起来,定期组织和开展体育运动卫生知识的专题讲座和板报等,加强舆论宣传,切实帮助中学生走出体育运动的误区,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卫生习惯。

4 参考文献

[1]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训练原则和方法的生理学分析[EB/OL].[2008-10-25].wlkc.lnnu.省略/tyll/yundong/kecheng/zaixian/32.htm.

[2] 管超俐.体育活动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EB/OL].[2008-12-18].www.省略/news/article.show.asp?articleid=46082.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效教学策略

一、引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组成元素,它能够非常具体地展示出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具备非常强大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一系列的特征,并且具备雄厚的文化底蕴。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促使初中生更加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策略。

二、做好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本的改编工作

在当今的二十一世纪,党和政府都非常关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在上个世纪末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毫无疑问,这对于做好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本的改编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在进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本的改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加以创新和整合,不断地挖掘各种各样的新项目,实现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密切联系,开设一些代表性比较强的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选择适宜于我国学校体育的民族体育项目,将其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来。

三、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手段

一般来说,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项目和现代竞技项目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在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特征,对于现代体育项目加以适当的改编来开展穿插式教学。具体来说,在进行排球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穿插天地球活动;珍珠球和篮球的规则是大体上相同的,他们的打法也存在手球的特征,能够在篮球或手球课的过程中来进行穿插教学。与此同时,也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来播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背景、开展方式等各种各样的常识,并且向初中生讲授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节庆习俗常识,从而促进初中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性,构建网络精品课程,为初中生创造多渠道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初中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来。

四、建立初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拓宽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外活动空间

初中学校有必要选择本校、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项目,建立初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拓宽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外活动空间。学校可以通过运动队的作用来开展单项体育联赛、邀请赛和对抗赛等一系列的竞赛项目,并且定期开展和兄弟院校之间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增进不同的学校之间的密切沟通协作,促使各初中校外阳光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化,促使广大的初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来。与此同时,学校有必要借助于校运动队,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增进和当地民族中学、民间艺人、民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代表队、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代表队、国际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运动队的竞赛能力,拓宽初中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能够进一步拓宽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外活动空间,切实实现阳光体育运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的提高,增进初中和社会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借助于社会的力量,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五、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单项竞赛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单项竞赛,有利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应该安排广大的初中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到一些能够进行终生锻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中来,并且安排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单项竞赛,包括不同的班级之间的个人单项打陀螺、班级跳绳、板鞋比赛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促使校园文体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得校园文化气氛变得更加浓厚,确保广大的初中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锻炼方法,促使广大的初中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六、建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考核机制

只有建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考核机制,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有效果地考核初中生的体育技能。民族传统体育具备非常强的健身性、活动性和游戏性,对于其考核很难进行量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考核的过程中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来考核初中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验。具体来说,可以开展初中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以便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地探索了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真正树立起“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原则,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学校体育教育的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方法,来进一步加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引导广大的初中生真正地走到阳光下参与体育运动,推动广大的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民族认同感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修方. 基于民族传统体育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优势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02)

[2] 魏玉琴. 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价值取向[J]. 甘肃科技. 2010(02)

[3] 廖德成,谢雄健,廖广全. 阳光体育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学体育的价值探析[J]. 搏击(体育论坛). 2011(08)

[4] 顾海勇,胡海旭. “阳光体育运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双向切合的辩证解读[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01)

[5] 白春梅. 共在阳光下 同在操场上——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主导作用[J]. 科技信息. 2010(12)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 阳光体育 管理工作 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7-01

“阳光体育”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好习惯,“阳光体育”对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在于以体育锻炼的方式,有效的提升中国的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水平,促使中国的小学生全面均衡的健康成长。针对小学管理工作,“阳光体育”可分为以下几点:注重“阳光体育”的理念、开发特色的体育课程、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建设校园的体育文化内涵。

一、注重“阳光体育”的理念

随着社会和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变得很不乐观,应该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经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肥胖与超重的比例还在继续上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肥胖与超重的比例更是上升剧烈,其运动能力、运动耐力、运动爆发力、运动肺活量都呈现出严重的下降趋势。

“阳光体育”的理念尤为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与健康,其目的在于增强小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耐力、运动爆发力以及运动肺活量,减少小学生的肥胖与超重。“阳光体育”的理念提倡让学生积极地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充满着阳光的大自然。通过有效的运动锻炼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的锻炼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阳光体育”提升了中国的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使中国的小学生全面均衡的健康成长。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机能在合理的体育运动之后,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身体中多余的脂肪就会快速地分解燃烧。只要长时间的坚持锻炼,就会变得体质强健和精力充沛,

二、开发特色的体育课程

学校的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课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校体育老师进行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高速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当代的小学生就感觉到了学习压力的沉重。小学生每天除了日常的基本课程,学生还要参加父母为自己安排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甚至学生晚上还要熬夜学习。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沉重的心里压力,使很多小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变得免疫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有的学生更是体弱多病,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包括室内的体育安全常识讲解、室外体育运动以及日常的体能训练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学校开发特色的体育课程能有效的带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到乐趣。例如,开设足球课程,深化足球改革要从小学生抓起,促进校园足球的建设健康推进。学校开设足球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课程,按照不同年级进行合理的足球课程安排。高年级每周进行一节足球课程。学校每月安排一次校内足球友谊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改进学校的管理模式

“阳光体育”对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上。学校应该摒弃传统的只重视学生成绩的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小学生全面的健康均衡发展的新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学校怕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减少了体育课的节数。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课,改为自习课,让学生整天待在教室学习。这样糟糕的管理模式会使学生没有了外出活动的时间,只能待在没有新鲜空气的教室里。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成绩提高,反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针对小学生,“阳光体育”的管理模式是倡导学生积极地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充满着阳光的大自然。学校不仅不会减少体育课,而会适当地增加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课程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例如,学校增加以“健康安全的运动”为主体的安全常识普及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订专门的重点讲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安全隐患有所不同,讲解的安全意识和补救措施就有所不同。活动应该面向全校广大师生,让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健康安全的运动”为主体的生活常识普及活动应该选择在操场进行,让学生近距离体验活动的意义。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阳光体育”对小学管理模式的特点在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弥补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自我管理让学生从被动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宣传者。通过这样的自我管理,学生可以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这样学校就不用刻意地安排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也会自发地去锻炼。

五、建设校园的体育文化内涵

建设校园的体育文化内涵是“阳光体育”对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学校的文化内涵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灵魂,是一所学校的根基。学校的体育文化内涵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学校和广大师生一起努力的结晶。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提升了学校的活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的体育文化内涵是支撑一所学校的精神支柱。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让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养成积极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例如,学校应该将早操调整为晚间跑步,这样避免了早操和晨读的冲突,让学生早晨有充分的时间去高效学习。学校要调整晚上的小课间变为大课间,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去操场锻炼锻炼。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跑步,使学生劳累了一天的大脑放松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晚间跑步就会逐渐地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

“阳光体育”对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让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使身心全面健康地成长;让教师引导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让学校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让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携起手来,为学生能有一个良好优美的学习环境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迎春. 阳光体育情满校园[J]. 2014(09).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9篇

一、体育是人类生命、生存、生活发展进步的产物

体育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人类生命、生存、生活发展进步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萌芽和演进的。人的本能的需要是体育产生的源泉,也是体育赖以发展的根本基础。劳动是人类谋取生存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单就体育产生的原因而言,除了劳动的需要以外还有适应环境、维持生存的需要;对付同类袭扰的护卫需要;维护生命,同疾病作斗争的需要;表述和抒发内心各种感情的需要。这些需要归纳起来就是需要健康的身体,需要强健的体魄。因此就构成了体育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体育已成为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成为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科学领域。当近代奥林匹克兴起,迅速推动全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育竞技的胜败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地位和荣誉,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成了学校的一门必修课。

二、体育有助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健康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人们强身健体。而健康的身体是生命得以延续的首要条件,也是人顺利生存,幸福生活的前提。

现代人的生命健康离不开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多地被高新科技所代替,肌肉能量的付出越来越少,现代社会“文明病”不断增加,人的生命质量越来越差,于是对体育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体育甚至成了人们生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

体育让人的精神生命得以升华。学生的主观世界主要通过活动的体验,在一系列的情感与意志冲突中不断升华。在情感与意志的冲突中包含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感,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兴奋与沮丧等过程。这些过程对于人格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能提升人的情感与意志力,体育课不仅仅是反知活动,尤其是对人的情感与意志力的培养具有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运动性认知的过程中大量涉及到情感、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体育是一种强力的治炼,是一种冒险精神的培养,是一种运动习惯的锻炼。”

另外,人们在激烈的体育竞赛过程中,还可以能通过在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创造纪录来挖掘、提升人的生命潜能。

三、体育有助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体育本是来源于生存的需要,所以几乎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能找到人类谋求生存的手段的原型。事实上,正确的走、站、坐、卧的姿态;游水能力;各种自我防卫技巧;防火常识;基本的运动创伤救护常识和方法;交通安全常识等都与体育运动形影相随。

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人的体能,提高人的灵活性、应急反应能力,培养人们的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都是人的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比其他学科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生存训练。生存训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生存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创设特定的“生存挑战”环境,可以磨练学生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选择耐力跑、障碍跑、跳越、投掷、攀爬以及体操、有氧练习、游泳、冰雪运动、球类运动等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生存的技巧。

四、体育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幸福的生活既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有良好的精神支柱。而体育可以为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提供积极的精神保障:

体育有助于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获得成功感;在不断进步过程中培养自尊和自信。

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可以逐步形成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激发人们的生活乐趣,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友谊,广结人缘。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热情,增强团队、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幸福。

所以,充分挖掘体育学科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元素,自觉地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理念融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这既是体育学科教育改革应有的内容,也是发挥体育的特殊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10篇

一、体育课教学应突出德育为首

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利用体育课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集体项目需要团结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精神;游戏项目受规则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思想品质;投掷等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项目要求做到听从指挥,动作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意识。中学生大多喜欢大型的体育比赛,特别是世界杯赛、奥运会等大型的比赛,这些赛事是中学生谈论最多的话题,可以适当引导,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人文常识、历史常识、体育常识,特别是奥运健儿勇敢拼搏,胜不骄、败不馁,为国争光的精神,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体育课绝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而应是思想内涵丰富、知识面广博、有炽热爱国情感而又身体健壮的合格人才。

二、体育课教学应渗透“学会求知”的原则

学校的体育课,其实也应是传授知识、训练体能、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基地。因此,体育课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发地倾向于吸收信息和扩展自己,还应通过实践产生快乐的体验。兴趣和成功相互交替和补充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从成功的体验中会产生一种满足,学生对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也会产生一种满足,人人都渴望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降低要求,先练好基本功或完成部分分解动作,使学生在不同要求下同样获得成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不断成功,鼓励学生在“成功一尝试一成功”的循环中不断进步。

三、体育课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天赋受到压抑。在减负条件下,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可能。

首先,应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和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每一个人都有创造力,它埋在较为深层的自我中,需要我们付出辛劳且常去发掘,才能得到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在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室内理论还是室外实践课,都要尽可能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环境和条件,不断地创设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投入到创新思维的尝试中。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授课者要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让他们明白,正规的方法、动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体育运动员获得佳绩的条件,鼓励学生能从不同的途径尝试不同的方法,比较优劣;让学生明白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是在不断探索、实践、改进中进行的,从而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和不断进行创新的尝试。

四、体育课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审美

“天涯何处无芳草”,生活中处处充满美。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对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会产生兴趣、追求,教师应进行适时进行引导。追求美是体育运动的灵魂,美融汇在体育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中,美也体现在各个运动环节的过程中,娴熟和谐、优美大方的体育运动是美,团结配合、共渡难关的运动过程是美,运动员披金夺银的欢笑和泪水也是一种美。反之,违背体育道德,用虚假手段骗取荣誉,借助兴奋剂取得好的名次,不论其动机如何都是丑陋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辨别美丑。

上一篇:医学人文精神案例范文 下一篇:果树芽接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