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理论范文

时间:2023-11-27 16:20:43

体育教育理论

体育教育理论范文第1篇

为体育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

现如今,复杂的科学为学者从多学科研究复杂的体育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指导。可以说,体育教育属于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而不是利用那些实验、对比的形式就可以解决研究的问题的。如果在传统的科研模式下,把诸多对体育的影响“要素”加以相加,并不能更好的指导复杂的体育实践活动。这和利用多学科理论对体育理论进行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对于复杂性学科的研究,应该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使此学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于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教育训练法、社会体育等的研究,都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体系。从对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个系统可能会在有本质相同的系统下的反应可能没有较大的区别,但是,对于相同的系统在同一条件下,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反应。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复杂性思维,将体育教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体育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再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重点对体育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这对多角度研究体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体育教育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作用都是利用的是复杂科学中的一些功能,从而为体育教育的一些复杂性事件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依据。但是,由于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上出现了简单结合的不良现象。例如:在体育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方面上,人们只是简单的将社会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基本功能,只认识到社会对体育的认定,更多的是将体育看成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并且在其中带来十分强烈的社会规定性;然而,有些则是在看到社会对体育有一定的制约性时,进而便对体育社会的反作用有更深的认识,但是,社会和体育是怎样产生相互作用的缺少深入的了解。例如:现如今,很多研究学者批判体育过于重视竞技体育层面上,进而完成忽略了对人民大众体育的发展。由此看来,对当前体育教育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时,必须结合事物的多个层面以及相互间的作用进行深入认识,而是要用“假发”思维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深入探究各个相互作用机制的运用情况。

为体育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思路

在复杂科学领域的研究中,运用最多的原则就是全息原则。这同时也为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研究思路。实际上,当人们观察到的某个体育教育现象不只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包含了体育学科的所有的信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并没有很好的把握体育教育研究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没有把这些看成是全息全息所包含的整体信息。在人们对体育教育各个层面进行研究时,并没有将这些要素看成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所以,对体育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过于重视对表面问题的研究,从而完全忽略了对所出现问题的整体性进行研究。但是,如果利用复杂的科学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对体育教育研究中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全息的,包含了体育现象中所有的信息,与此同时,又证实了体育的存在。所以,在观察与分析体育问题过程中,而我们要透过表面看到体育整体现象的本质,找出问题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对体育复杂性教育研究有了全新认识

体育教育理论范文第2篇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上从上个世纪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的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的出现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跟很多的行业一样,都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比较低,所以很难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不能成为合格的体育教育人才,这也是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理论和技术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和条件。

二、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模式

策略指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与普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比是在灵活性及兴奋性上占据着比较高的比例,而在其他类型中占据的比重则比较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后,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保证自己上升到高一个阶段,在此同时也不要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要保证充分的劳逸结合,是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进步提高。开拓知识面。学生的知识面窄,统一造成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知识课程的更新换代较慢,课程种类比较单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做出积极的改进措施,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互动,能够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理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不要将教学的重点单纯的停在理论知识的教育阶段,也要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并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三、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

根据目前我国在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分析,改变目前在体育专业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同时改变现在的教育理念。要从整体的课程出发,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大课程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工作与多媒体及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的教学要注重在主要的知识点的讲解,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掌握并在实际中熟练运用。

(二)制定策略引导

制定策略引导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制定不同的教学引导策略。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这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及必备因素,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制定合适的强度训练。

(三)实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导对于目前的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教学工作中更形象的进行教学工作。在体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不但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也要保证教学手段的改进,要做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同时也可以多多的鼓励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多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结语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是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同时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不足,这种不足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目前我国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我国的体育专业教育工作中,对专业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健康的体魄。这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讲是一个新的目标要求。

体育教育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科教育;专业化教育;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2-0094-03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师的发展成为体育教育界研究的方向和课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体育教师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高等师范体育院系,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就是师范教育的专业化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虽有一定进展,但没有质的变化。我国的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一直延续着重体育教师所教学科课程、轻体育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程的不完善教育。导致体育学生普遍存在任教学科知识过硬,而体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欠缺的现象。为解决这一带普遍性的问题,促进我国师范教育的专业化进程,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

1高师传统体育教育理念的偏差

体育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体育的学科知识、任教学科的学术水平与体育学科的专业素养孰轻孰重,成为体育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由于师范教育在与其他专业教育相同的时间内,很难既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又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因而在现实中,师范性往往更容易成为强调学术性的牺牲品,不少人认为,只要掌握学科知识就可以做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是否具备教育学科知识无关紧要。尽管体育学科借助其他学科已建立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但从理论到可实践的原则,并能用来解决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问题还不甚严谨,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受重“学术性”、轻“师范性”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师范体育院系教育几十年来,一直延续着重教师所教学科课程、轻体育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程的不完善教育。我国高等师范体育院系课程结构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主要是由三大方面构成的: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制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160学分左右。从课程结构上看,没有把体育学科课程和体育教育实习单独列出;从学分比重看,教育学科课程在整个课程中不成比例。可见,我国的体育教师课程的专业特征不明显,主要是仿照综合性大学的课程模式建立的,有师范教育之名,无师范教育之实。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形成了以严谨的学科教育见长的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出以所教学科知识见长的大量师资,对我国的中学普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师范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技能欠缺的弱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学习才能逐步成熟。在过去师资紧缺的年代,各用人学校没有关注这些不足,只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水平就满足了,至于体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欠缺问题,似乎注意不足。这是高师教育欠完善的必然结果,新体育教师靠个人从头开始探索与积累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师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用人学校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只注重所教学科知识,到学科知识与体育教学理论与技术全面衡量。面对用人单位人才衡量标准的变化,目前不少师范体育院系并没有意识到,仍然是在加强专业学科教育上做文章,而对体育教育理论与体育教师专业技术的培养重视不够。即使开设一点体育教学的专业性课程,也主要是以理论为主,以课堂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实践的机会极少,对学生专业技术的提高起不到多大作用,只不过是象征性的体现一下师范体育院系教育的特点而已。这样的教育导致了体育专业学生走上教育岗位后,普遍存在―面硬一面软的缺陷,即在所教学科知识方面大都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在体育教育理论与教学技术、技能、技巧及艺术性方面严重欠缺。从做实习教师到趋于成熟的周期太长,大约在3-5年,有的甚至更长。在此期间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一般较差,往往是以工作热情与勤奋做一些弥补,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往往是以繁重的课外体育活动负担作为代价。目前年轻体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从宏观上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很大,是制约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改变,必然导致师范体育院系自身信誉的降低,丧失“教师摇篮”的优势地位。目前有的用人学校宁愿用退役运动员做教师,而不喜欢师范体育毕业生,其理由是高师毕业生与退役运动员相比没有多少优势,而且在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方面一般不如退役运动员。

2时展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化,并为之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既然体育教学是一种专业,体育教师是专业人员,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也就需要专业化。首先,受教育者的需要是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专业化的前提。科学技术和文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求教育更加专门化、系统化,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教育应运而生。如何把无限丰富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如何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创造能力等问题就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仅仅把体育教师作为―种职业、把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作为一种体育教师职业定向或职业分配就已经远远不够了,当代青少年的培养需要的是专业化的体育教师,这就需要把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作为专业体育教育。其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和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提供了可能。如果把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作为一种专业体育教育,该专业必须拥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就是体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两类学科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再次,教育的发展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提供了条件。我国普九任务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师范教育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过去仅仅是为了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在数量上的需求,而现在开始有条件满足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对高素质教师的需要。师范教育专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尽管我国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已经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体育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各级学校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体育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因此,改革与发展师范体育院系教育,推进我国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3高师教育的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课程设置

体育学界专家、学者认为―个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根据这种认识,师范体育院系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上是由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体育学科课程、体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所构成。普通文化课程也称之为人文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学生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学科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体育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要教的内容,包含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体育学科课程的内容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理解体育教育原则、人的发展;体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做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包括所教学科的体育教学方法、示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测量、信息技术等,其目的是帮助体育学生具有体育教学的特殊技能;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知识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普通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是体育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必备课程,体育学科课程、体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是体育教师专业的标志性必备课程。一个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才有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所以,无论采取开放还是封闭的体育教师培养体制,这五个方面的课程都是必须开设的。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比重可以设计如下:一般文化课程占20%,学科专业课程占40%,体育学科课程为20%,体育技能课程占10%,教育实践课程占10%,这样的课程结构可以保证师范教育的双专业性质,与普通大学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

4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的思路

师范体育院系要保持“体育教师摇篮”的优势地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教育理念。针对师范专业化教育中体育理论与技术欠缺问题,应该选择更为薄弱的体育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必须要在体育、体育教学技术上独树一帜,它是师范体育院系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体现了师范体育院系教育的基本特色,是立足之本。我们可以从我国梨园行业的师徒传艺和国外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中得到启示。我国传统的梨园行业一些初出茅庐的演员一登场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戏剧学科知识的同时,都要接受系统的表演技术训练;一旦出徒就是地道的“科班出身”,走上舞台就能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演出。如果体育教师能像演员一样善于表演,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技术与技巧艺术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像观看戏剧一样生动有趣,那样的学习肯定是充满激情和富有想象力,会使学生得到寓教于乐的美的享受。国外发达国家在教育观念上一直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注重实践技术的教育。如日本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师范体育院系教育十分重视专业技术的教育。在日本,不管具备多高学历的毕业生,要走上教师岗位,必须经过系统的师范职业技术培训,达到规定的要求,取得相应的资格。师范教育专业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师范教育也必将走上专业化教育的轨道。

5实行体育教师专业化构想

本文针对师范体育院系教育存在的重学科课程轻专业化技术教育的倾向,借鉴职业教育突出专业技术实践训练的办学理念和我国梨园行业师徒传艺的育人方式,提出了对师范体育院系教育实行体育教师专业化教育的构想。旨在对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传统模式与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一个以学科教育与专业化技术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即对师范体育专业学生按照体育教师职业要求进行专业化的系统训练与培养,包括体育、教学技术的素质、技能、技巧、教学实践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专业化技术教育。通过开展专业技术训练,提高师范体育专业学生从教的专业素质、能力,使其熟练掌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术、技能与技巧,使其在走出师范院校校门时,就具备一个合格体育教师在专业技术方面所应具备的技术与技能,将过去3-5年的成熟期缩短到1-2年,甚至更短。把体育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熟练、高素质、强适应能力的成熟合格的专业体育教师。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生动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方得体的教态与仪表;灵活、艺术的授课方法;娴熟的多媒体教学操作技术;规范整洁的板书与绘图技能;成熟的课程教学技术;想象丰富的创新性教育能力等。如果此构想得到落实并大面积推广,将彻底改变目前的师范体育院系受到普通高等院校激烈挑战的被动局面,使师范体育院系在社会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同时将对普通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实行体育教师专业化教育是一次深刻的观念变革。对师范体育专业实行专业化教育理论的建立,可以扭转我国师范体育院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教育轻专业化技术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师范体育院系教育走上以学科教育与专业化技术教育并重的轨道,推动师范体育院系教育朝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玉光. 试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J]. 教育研究,2002,(7).

[2]陈国瑞. 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J]. 福建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体育教育理论范文第4篇

1.1移动教育的概念

移动教育(mobile education,M-education)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连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DA、平板电脑等),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

1.2移动教育的特点及可实现的功能

移动教育是在通讯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新兴的一种教育技术,它属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弥补了传统远程教育时空限制的问题,在达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的目标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发展现状看,移动教育除了具有网络远程教育的数字化、个性化、交互性、网络性、跨时空性、虚拟性等特征以外,还具有移动教育独有的移动性、及时性、无线性等特点,使学习变得更加方便灵活、独立自主,内容也更加新颖丰富。

1.2.1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文件已经完全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浏览,实现了移动网络和传统互联网的无缝链接,移动终端可以和有线网络一样利用各种互联网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相关学习资源。

1.2.2为学习者提供学术讨论、求助、答疑的平台

在移动网络技术尚未普及时,人们虽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收发邮件、QQ聊天等方式进行实时交流,但仅局限于通过电脑有线上网展开交流,在时空上受到较大限制。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以后,不但电子邮件、QQ等应用通讯工具扩展到移动终端,而且还开发出移动终端独有的微博、微信、易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使实用范围和通讯的实时性大大增加。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采用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的形式,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随时展开学习讨论、求助、答疑,如移动户外情境教学、专家指导远程救助、专家指导远程修复、学习伙伴移动协作等。

1.2.3在线测试

从远程教育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测试,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和评价,这一点同样在移动网络上得到继承和发展。有的研究者正在尝试通过语音甚至实时视频实现对表演操作性的技术技能的远程考核。

1.2.4辅助管理

远程教育同样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方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学藉信息、课程资料、考试信息等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即时通讯应用及时发出相关通知和提醒信息,使每个学员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

2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可行性

目前,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学已经较为成熟,很多院校都已经通过网络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远程教育资源,如各级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视频等。然而体育理论课程是一类与运动实践技能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体育理论教学相比较一般理论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性和交互性,要想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增加实际练习、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

2.1体育理论教学的特点

2.1.1教学场境的时空转换性特征

从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来看,其主要内容都是针对运动实践的理论指导,这些理论内容的验证必须依靠和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同样理论原理可能适用于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要想在教学中完成对相关理论原理的验证,就要进行多个运动场境的转换才能实现。在传统教学中,对运动实践案例的分析多以教师讲述、展示图片或观看录像的形式进行,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抽象、呆板,不够直观真实,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1.2运动事件的突发性特征

体育理论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体育运动实践中的突发事件,如运动后的应激反应、运动损伤等,这些运动事件往往突然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针对这样一些突发事件开展现场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如在传统教学中,对于运动损伤的处理往往通过展示图片或观看录像,而实践练习也只能是单纯的模仿,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完以后也不知道如何去实践,或是不敢去实践,难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2.1.3教学对象的流动性特征

体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在读书期间除了完成自身学业以外,还经常承担各种比赛任务,同一班级可能涉及多个项目,在校上课的学生人数经常发生变化,而外出比赛的学生由于离开学校,相关课程学习的连惯性和完整性则被打破。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完整性一直是体育院校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2.2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的优势

2.2.1有利于开展远程现场教学

体育理论课程是一类实践指导性较强的理论课程,通常要通过课堂讲解和户外运动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仅通过抽象的课堂讲解很难使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但如果完全采用户外现场教学,则又很难保证提供足够的知识容量,这一矛盾一直以来是体育理论教学的难点。将移动教育技术引进到体育理论教学中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多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当理论教学涉及到运动实践的相关内容时,户外技术教学的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户外教学的画面实时传递到理论教学课堂中,协助完成理论教学。

2.2.2有利于实现远程专家救助

在体育理论课程中,如《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课程涉及运动实践当中出现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教学中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和技能实践两部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模拟练习的方式进行,但在实践时主要是对实际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而这些运动实践中突发案例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因而开展实践教学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运用移动通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运动损伤发生时,现场人员可以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将现场情况实时传送给相关教师,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实时画面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完成救助,这样既可以使受伤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助或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又能使现场救助人员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一次实践练习。甚至还可以对现场画面进行录像,在后期的理论教学中作为案例和视频教材,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教学资源。

2.2.3有利于进行教学调查与评价

调查与评价是教学和管理中经常要完成的工作。如《运动训练学》教学中要用到大量的运动实践案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往往以学生自身的运动实践反馈信息作为教学案例,然而收集资料的工作一直是任课教师的难题,对反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往往会耗费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信度和效度都不高。若依托移动教育技术平台,则可以根据教学和管理需要,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将所要反馈的信息录入到手机客户端,并通过网络汇集到主机并自动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可以迅速获得所要的结果并运用到教学中。

3影响移动教育技术全面应用的主要因素

虽然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发展已经为移动教育铺平了道路,但将移动教育技术全面应用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政策支持,商业化程度低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商业运作。从移动教育的商业化运作来看,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完善的商业链尚未形成,目前开展的一些项目还未能真正深入到学校的核心业务。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有关移动教育政策的缺失,影响了移动教育的商业化运作。

3.2网络资费价格较高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当前网络资费水平较高也是影响移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移动网络主要按照流量收取费用,对于文字图片资料来说,所需要的流量不大,大多数学习者还可以承受,但对于视频资源来说所需要的流量要大得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动教育视频文件的传输和。相信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相关资费也会相应下调,逐渐满足人们对移动教育学习的需要。

3.3缺乏专门的课程教学软件

虽然当前可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的应用软件已经非常多,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但专门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应用软件的数量还非常少,特别是专门适用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软件更少,这也将是一个可能长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制作课程教学软件的技术还无法象制作PPT教学课件那样为大多数人所掌握,仍然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设计编写。但随着国家相关移动教育政策的制订和移动教育商业模式的形成,大量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软件将会被推向市场。

4.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展望

移动教育是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最新应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移动教育技术有效解决了体育理论教学中远程现场教学和专家远程救助中的时空问题,有利于教学调查和评价快速反馈的实现,为课堂、课外一体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当前开展移动教育的各项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未来移动教育技术必将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得到广范应用。但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移动教育技术的全面应用,需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体育教育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职业特征;理论探索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100-01

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通过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从小形成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领路人,他应该成为学生所敬慕的体育专家,并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修养。体育学科的性质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会做技术动作的示范,还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阐明技术动作的科学原理、健身价值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风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才素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才已不仅仅是知识数量的拥有者,更是知识、能力与创新的综合体。这种变化对教育系统诸要素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是知识的传授,教师应成为学者,教学交流和决策者。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第一个教给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照顾自己,增强体质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健身。

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独具个性魅力的理论概括。若每个教师都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个性意味着判别性、多样性,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教学风格也便表现出千姿百态、互不雷同的特征。体育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上成熟的标志。它大体划分为智能型、情感型和混合型三种基本类型。体育教学风格形成后,“有其内必形诸外”,会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同时又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彼此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形成千姿百态、百花争妍的教学风格。这种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的积淀,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对学生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是综合的、广泛的,使学生在愉悦中实现知识的传递,情感的沟通,心理需求的满足。

二、分层次教学法

分层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就是运动特点,学校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根据教学总体目标,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体质、兴趣与爱好,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教育潜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不同次与不同需求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升华与运动技能的张扬,从而实现运动教学的最终目标。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层次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就是按照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例如:分层教学的内容。A层学生是篮球水平还处于初学阶段,篮球基本技能还不是很高,练习内容主要是以篮球运球和传球;B层学生是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但不是特别出众的学生,练习的内容主要是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C层学生是具有较高的篮球技能,对基本战术有一定了解的学生,练习内容主要是简单的战术配合――传切配合和掩护配合。

课的结构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采用篮球比赛出场形式,互相击掌鼓励,体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开始,同时对后面的学习氛围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课题常规和准备活动做得散而不松,始终在老师的控制范围内。基本部分是分层次教学,学生按照既定的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A层学生以各种运球和传球为主,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球和传球的方法,组长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学生变换各种练习。B层学生进行拿球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一侧上篮一侧抢篮板和绕过障碍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等练习,由老师布置,组长组织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学生变换各种练习。C层学生以传切配合和掩护配合为主。老师在三个组进行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及时指出并纠正错误动作。在基本部分的最好,组织各组进行篮球教学比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把练习的内容及时运用到篮球比赛中去,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起重要作用,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基本裁判工作,让学生体验篮球裁判员工作,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结束部分以放松和总结为主,放松部分采用了欢快的音乐和明快的节奏,加上具有动感的动作,对学生的身心放松都有重要作用。

三、在结课中融入研究

第一,结课要紧扣讲授内容,使其成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游离于上次课内容之外的艺术技巧将失去价值。第二,结课要干净利落,结在横断面上。即结在一个问题的完成时,不要结在没讲完的“半坡”上。如结束时似断未断,势必显得支离破碎,影响效果。第三,结课要严格控制时间,按时下课。实践表明,学生最反感教师拖堂。因为它侵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且下课铃响,操场喧闹,学生分心,再讲效果不会好,有时练习还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无论如何,要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按时下课。第四,应当尽量避免结课不当,如拖拉、仓促、平淡、矛盾等。拖拉如画蛇添足,有不如无;仓促显得教学时间计划不周,慌忙草率,往往学生身心放松不充分,效果不好;平淡是艺术的大忌,难以启发学生思考,更不能引起学生回味;总结性内容与开始或课中讲的内容发生冲突,使学生感到困惑不解。一般说来,教学的结尾是使学生开朗、明白的时候,即使是留有余思、余味,也不能使学生感到教学前后矛盾,莫衷一是。在结尾处出现教学矛盾,不仅是结尾的失败,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为此,体育教师应当争做学者型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研究,在研究中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夏思永.体育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23

[3]伍建军.论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作用[J].体育科技.2003,(01):90-93.

[4]吴陈勇.对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2010.

体育教育理论范文第6篇

1.1个体功能

学习化社会理论所具有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谋生能力。学习化社会提倡学习者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化的实现,个性化的核心是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独特性的形成。学习化社会能够促进学习者自由、个性和全面的发展,个体的社会化是学习者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体现。个体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价值观、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存所必要的生存技能等方面。学习化社会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习者的谋生能力和生命品质。高校通过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化发展,学习社会生存的规则和行为方式,强化其社会角色,通过在高校期间的学习来提高社会生存的技能和手段,提高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习者的生命品质。学习化社会理论能够引导学习者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改变其生活方式和人生的发展方式,能够帮助学习者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

1.2社会功能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也已结束。但是,学习化社会理论则认为,随着社会知识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其短暂的学校期间的学习是不可能获取人类所有知识的,即使是某一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是不可能全学完的。学校的教育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学习者获得可以享用一生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这就决定了学习者在结束学校教育之后,要不断的接受该专业领域的持续学习,将学校、工作和日常生活相融合进行终身学习,不断的促进学习者实现其社会化。

2对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启示

2.1实现有效教学

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育与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有效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这是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的动力坐在。只有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够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突破。首先,这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需要教师言传身授,没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标准的动作指导很难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其次,要提高教学的资金投入。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不仅需要专业的训练场所,更要在教育软件方面的投资。例如,现场观看职业球员的训练、录像教学等等,这些软件方面的投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

2.2强化学习者的主动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育学习最突出的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教师通过言传身授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技能考试甚至成为了一个过场。学习化社会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赫钦斯认为:“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2]”。这就意味着体育教育专业需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教师由原先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教师通过“问题—构建”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录像观察等方式提出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去联系。其次,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训练和指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自我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这些都有助于学习者由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2.3注重培养与完善学生的人性教育

培养人性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在不断的提高与发展,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与张杨。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表现的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其健康完全的人格和品质。不仅要教授知识与技能,更要通过细节观察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及时的给予引导与疏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素质拓展、知识竞赛等形式来传播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人性的发展与完善。

2.4教会学生终身学习

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终身教育的教学思想是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机械等的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终身教育思想认为,人的学习应该贯穿人一生中的每个阶段。郝钦斯认为:“只要一个人活着,学习就不停止。除非因为他不运用学习的能力以致学习的能力衰退[3]”。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终身教育的内涵。终身教育理念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习者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学习那些对学习者的生存发展有重要帮助和发展的知识与技能。体育教育专业需要不断的加强终身学习理念的隐形教育。可以借助各种社团活动、学生组织等各项活动进行证券的宣传与教育强化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终身教育的渗透于学习,让学生知道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与积极的意义。

体育教育理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 实习 改革 理论实践

引言

对我国的体育事业来说,体育教育的专业人才是推动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大动力。体育教育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培养人才的途径,做好体育教育实习工作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体育教育实习体系已经显露出了巨大的问题,难以跟上现代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体育教育实习改革势在必行。

一、当前体育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忽略了现代化体育实习模式的重要地位

大学体育实习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走上社会之前,大学生非常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为将来踏入社会,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做好准备。体育实习为大学生提供了这个机会。我国当前的多数大学都没有意识到现代化科学实习的重要性,忽略了有关方面的研究,对现代化的体育实习模式的重要地位没有足够的认识[1]。

2.不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现代化的体育教育实习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于现代化的体育教育实习来说,个性化教育是体育实习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和特征。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在现代化的体育教育上都应该得到充实的体现。传统的体育教育实习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被忽略,教育过于单调,并不是体育教育实习的主流。这让学生在参加体育教育实习时无法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体育教育实习自然也会产生诸多的问题[2]。

3.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基本功的培养是体育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的体育教育实习并不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基本功。这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足够的体育知识和达标的体育技能,还有一些学生甚至掌握不好体育基础知识。这也说明了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的缺点: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枯燥而又不够深入[3]。

4.缺乏全面教育观念

现代化体育实习教学强调学生掌握体育教学的业务外,还要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这正是传统的体育教育实习所不具备的。传统的体育教育实习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个性发展也得不到有效的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更是得不到传统教育实习的重视。这样的教育实习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思想道德素质和体育教育业务并重,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对提建议实习改革的建议

1.体育教学实习的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体育教育实习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对体育教育实习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体育教育实习的制度化,这样体育教育实习的改革才能真正得到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教育制度还要严格的制定每个培养时期的目标,对学习的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才有利于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此外,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管理水平,传统的体育教学实习一般是由教师带队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法效率不高,也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发动学生自主性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节省人力的同时还会让学生的实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4]。

2.制定相应的体育教育实习流程

体育教育实习如果发动学生的力量进行自主性管理就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体育教育实习的流程以供学生参考,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在这个体育教育实习的流程中,责任教师要把学生实习的任务和内容还有完成实习的具体时间都表现出来,这样流程图就不仅仅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流程,还能够作为学生实习进程完成的凭证功能。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关键是制度化管理,以制度化管理的设计思路来对体育教育实习进行改革,才能保证各项制度的科学和合理。

3.加强对学生基本功培养的重视

基本功的培养是大学体育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对专业的各项知识技能有一个良好的掌握,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体育教育实习中必须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的基本功。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基础,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在将来能够战胜各种挑战的基本条件。所以,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育实习中,学生的基本功的培养必须要得到重视。

4.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国家和社会对当代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在21世纪,只有创新人才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体育教育实习来说,学生要具有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的能力,对教育模式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够主动探索新型的体育教育实习模式,吸取其他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大学体育教育实习模式的创新,改变教育模式,以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结语

在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背景的要求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穷则变,变则通,只有对体育教育实习进行大胆而有科学合理的改革,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学生,促进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家金,陈规宁.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02:31~33.

[2]隋勇,史兵.我国部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05:15~23.

[3]青健.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以福建省5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1,04:17~29.

体育教育理论范文第8篇

1安全意识是指各种人的群体对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现象的感受及其所采取的态度的总称,反应的是人们对某个安全问题的心理状态。 安全意识教育是指为加强人们对安全问题和安全现象的认识程度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安全问题、安全现象的认识程度,提高对学生身体安全的预见性,防止意外损伤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着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安全教育已被大家所熟知。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提出的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中把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第一条提出;新课标的五个学习领域中又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可见教育部门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等[1]”。 然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违背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对于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部分学校只是采取消极的措施来应对,如减少体育课的时数,降低体育教学的难度,甚至限制学生的运动自由等等,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开展。实践证实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类型 2.1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理论课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安全意识教育也不例外。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要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意识的理论知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及安全意识教育的概念、目的及意义,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意识薄弱会产生哪些危害,提高后又会有哪些益处等等,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安全意识教育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最后,在学生对安全意识及安全意识教育有一个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讲解一些安全意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等等。使学生了解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况有哪些,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及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2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实践课 安全意识教育的实践课简单的说就是将学生带到体育课的运动场地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其主要内容是: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体育课中的服装要求,场地、器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学生对服装、场地、器材方面的安全意识;其次,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讲解针对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应该采取什么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发生伤害事故后应该如何处理等,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最后,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各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向学生讲解不同运动项目易发的伤害事故有哪些,应如何预防。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如体操等),应向学生讲解运动中保护帮助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教育的实践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安全意识教育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安全意识教育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 3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1课前教育 3.1.1场地、器材及服装 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应准备好场地、器材、检查学生的服装。向学生讲解场地、器材的安排情况,与学生一起进行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对场地、器材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重视。 对于着装不合格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一个小小的惩罚,同时向全体学生讲解着装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教师对服装的要求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从而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3.1.2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运动者由休息状态逐步转为运动状态的过渡阶段,它可以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防止或减少运动损伤等。教师在课前应向学生讲解准备活动的作用,讲解一些因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所引起的运动损伤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做准备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准备活动方面的安全意识。 3.2课中教育 3.2.1教师语言提示法 语言提示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运动过程中对于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地方给学生以语言提示,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语言提示法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强化学生对某一动作可能引起运动损伤的认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教学质量。 3.2.2模仿练习法 模仿练习法是教师或学生将发生运动损伤的的过程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同时教师讲解该动作会造成哪些危害及产生危害的原因。此教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全过程,切实体验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认识到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己学习安全意识教育的积极性。 3.2.3运动技能与实践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可以防止运动损伤。 如教师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前滚翻技术动作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学习前滚翻的作用。如当快要跌倒时如果用手直接撑地可能会导致耻骨、桡骨骨折或脱臼,做一个滚翻的动作可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等,然后教师再做一个示范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前滚翻有哪些用途,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提高教学质量。#p#分页标题#e# 3.2.4游戏法和比赛法 根据学生爱玩的特性,在课堂中运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游戏前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的同时要讲清楚如果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游戏可能会出现哪些安全问题,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进行比赛前要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识。 3.3课后教育 3.3.1运动后的放松 当一节课的练习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向学生介绍放松活动的作用,对于不认真做的学生要提出批评,并讲明不认真做放松活动的危害。如:会造成肌肉酸痛,影响下次课的练习和文化课的学习等,提高学生对放松活动的安全意识。 3.3.2课后小结 在课结束时的小结中,教师要及时总结自己在课中的不足及缺陷,有哪些自己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发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正。对于学生在运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讲明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应当怎样预防等。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加强学生学习安全意识的自觉性。 4体育教学中实施安全意识教育注意的问题 4.1防止理论上重视,实践中忽视 只注重理论的教学而不注重实践,会使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当遇到突况时虽然理论上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在实践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依旧不能阻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防止只重教师的重视,忽视学校的重视 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重视程度。如果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为了达到学校或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会减少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时数和次数,影响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 因此,在教师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应加强重视。进行一些有关安全意识教育的宣传活动,如开展有关安全意识教育的讲座、在学校的宣传栏中介绍一些安全意识常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安全意识教育、开展安全意识知识竞赛等。也可对教师进行一些安全意识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能力。只有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才会更加重视安全意识教育。 4.3因材施教,保证全体学生的利益 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学生们面对共同的教学内容、共同的教学方法、共同的教学环境、共同的教学要求等等,而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一般是从多数学生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对所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不同等,如果教师一概而论必定使一些进步快的学生感到“吃不饱”,使那些进步慢的学生感到“吃不了”,从而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尽量保证全体学生的利益。 4.4针对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由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要以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为教学背景,主要是要通过游戏、模仿等手段实现。目的是培养他们遇到危险时的躲避能力,这样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对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主要是教会他们判断危险的能力,传授一些遇到突发事件怎样处理的方法。区别对待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5防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性 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普遍的运用讲解法和示范法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手段大都用于文化课的学习,很少用于体育课的教学中。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安全意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运用诱导法、保护与帮助法、游戏法、比赛法,自我评价法等,讲解时运用各种标志、投影、挂图等等。 5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无小事,无论政府、学校还是教师都要重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上一篇:体验式学习范文 下一篇: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