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免疫学范文

时间:2023-03-06 23:06:36

现代免疫学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1篇

《现代免疫学》(CN:31-189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现代免疫学》以服务全国为宗旨,主要报道我国免疫学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刊载内容有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等。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2篇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即经验免疫学时期、经典免疫学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被称作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驾马车。如今,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每个人的体内都有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细胞,包括NK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等。NK细胞也叫自然杀伤细胞,在机体早期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非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体内的许多细胞因子如IL2、IFNγ等都可以活化NK细胞,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NK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和淋巴组织。巨噬细胞被IFNγ等细胞因子活化后,也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则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它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防止机体形成肿瘤。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他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成分。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医学上重要的抗原:①病原微生物及各种生物疫苗: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②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利外的毒性物质。毒性极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外毒素为蛋白质,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如:破风外毒素、白喉外毒素。类毒素:外毒素甲醛处理,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和破风外毒素。③动物免疫血清,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④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免疫防御功能正常,能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其他有害物质,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免疫功能过低或缺会发生免疫缺陷病;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太长则在消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机体的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免疫监视正常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及衰老、死亡细胞。免疫监视异常,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免疫自稳正常,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机制来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自稳异常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果这种能力过高,把正常细胞也当做衰老的或损伤的细胞来清除,也就是对自己的正常细胞发生了免疫功能,就会导致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免疫的监护功能免疫的这种功能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

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体内经常发生一些细胞的变异,这些细胞一旦发育起来就是肿瘤细胞。体内的免疫监视功能可及时发现这种异常细胞,并及时将其清除。如果这种功能下降,人体就会发生肿瘤。免疫的上述三大功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三者的完整性是机体健康正常的基本保证,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导致免疫功能障碍,由此引发疾病。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反应“过激”都导致生病,那么免疫平衡就是健康的关键。抑制“过激”免疫反应,就要保护好细胞免疫监控的机制,在免疫监控中有“夸大其辞”和“免疫逃逸”的现象,这里重要的平衡点是一个叫“MHC”的蛋白上,它可以使免疫原性夸大1000倍,引发剧烈的免疫攻击,像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病等。同时“MHC”还可以掩盖免疫原性,使其小到监控系统视而不见。像肿瘤的免疫逃逸就是这样发生的。SACA可以提高细胞对微生物的攻击能力,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平息那些被夸大“敌情”而导致的免疫“战争”。比如SACA对于自身免疫病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像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肝豆状核病变、肥厚性心肌病等。因为我们的理论认为人的衰老也是继发性自身免疫病,所以SACA对许多老年病,比如:帕金森、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液粘稠、老年痴呆、肝硬化、肺纤维化、固缩肾、结石、痛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无菌性坏死、脉管炎等等许多老化或自身免疫所引发的疾病都有着很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开辟了解决常规医学难题的新领域和新途径。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针刺;中医;正气;免疫

[中图分类号] R246.1;R3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077-04

Reflection on the discussion aiming at acupuncture, healthy qi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immunology

YU Jie1 SUN Zhongren2 LI Hongling3 CHANG Weizhi4 WANG Yue5

1.Graduate Schoo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3.Li Hongling Surgery Clin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30, China; 4.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5.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acupuncture, healthy qi of TCM and modern immunology function, it is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intrinsic immune system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accordingly, it actually has close relationships among acupuncture, modern immunology and healthy qi of TCM. Healthy qi of TCM has been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immunology as well as the link which combines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e are the common theory jumping-off points aiming at them, such as adjusting the whole body to achieve the stability and balance of the body and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cupuncture can adjust the immune system function in a bidirectional, benign and whole way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state of human body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Furthermore, it does compensate for the insufficiency and the flaw of non-specific immunosuppressant. It actually has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diseases which are irreplaceable with modern medicine.

[Key words] Acupuncture; TCM; Healthy qi; Immune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学专业学生;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学业情绪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c)-0146-02

Influence of application of vombined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eaching media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teaching on students′ academic emotions

WANG Gui-fen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Medical College of 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 514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dia on the students′ academic emotions.Methods The students in pharmacy major were selected and assigned to the study class (class 2) and the control classes (class 3),with 51 stud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class used modern teaching media and the study class used combined moder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dia.The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test the students on the 1st day of the 2nd semester of the first year,and then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t test).Results In the study class,th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of academic emotions after teaching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teaching (P

[Key words]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Pharmacy major student;Traditional teaching media;Modern teaching media;Academic emotions 学业情绪是德国Pekrun等[1]于2002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情绪是教育和学习过程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因此,大学生学业情绪问题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对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而言,肩负着维护人类健康的重任,如何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情绪,成为具有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又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时展和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无疑是医学教育领域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创新或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情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研究对象102例,均为通过参与全国高考被本院录取于2011年9月入学的药学专科学生。随机抽取2、3班学生作为被试者,将其分为研究班(2班)和对照班(3班)各51名。其中研究班男生31名,女生20名,年龄20~23岁;城市户籍学生25名,农村户籍学生26名;广东梅州地区学生32名,广东其他地区学生19名。对照班男生31名,女生20名,年龄20~24岁;城市户籍学生24名,农村户籍学生27名;广东梅州地区学生37名,广东其他地区学生14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户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班学生均由笔者任教,所讲授的理论课程均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实施。该课程均于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在此基础上,对照班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理论课教学,包括光学教学媒体、音响教学媒体、声像教学媒体、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研究班则在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础上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进行理论课教学,包括光学教学媒体、音响教学媒体、声像教学媒体、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科书、教学板与板书、图标、模型与标本等。在开学后的第1天,两班学生均首先采用以Pekrun等的学业情绪理论为基础,由马惠霞2008年修订编制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进行施测[4]。该问卷共含88个条目、4个情绪维度、10种情绪因子。4个情绪维度包括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消极低唤醒情绪;10个因子包括兴趣、愉快、自豪、希望、放松、气愤、焦虑、羞愧、厌烦、失望。问卷各个条目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完全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不肯定”记3分,“不太符合”记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积极高唤醒(兴趣、愉快、希望)、积极低唤醒(自豪和放松)两个维度所包含的分测验条目,得分越高则学业情绪越高(好);而消极高唤醒(羞愧、焦虑、气愤)、消极低唤醒(失望和厌烦)、两个维度,所包含的分测验条目,得分越高则学业情绪越低(差),最后的统计指标为各维度总分。然后采用上述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并于期末结课后考试前再次采用上述问卷对两班学生的学业情绪重复测试。比较两班学生在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情况下学业情绪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该项研究针对两班学生均前后2次发放调查问卷各102份,收回问卷数与发放数等同,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班护生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班,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班教学前后护生学业情绪各维度测评结果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班教学后比较,*P

3 讨论

目前,学业情绪作为一种与教学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一种伴随学生学业活动的情绪体验,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考试、学业成就以及其他方面的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6]。学业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个人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学校和班级的学习环境。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价值-控制评估、成就目标、认知能力以及班级、家庭、课堂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具有领域特异性[7],已成为近10年来,众多学者对此研究后达成的共识。

当前社会大环境下,诸多的大学生出现学习方面的困惑,表现为:①因毕业后难以就业,厌倦学习;②因学制短,需学的科目多,不知道如何去学习;③因经济条件较差,在校期间工学结合,甚至想快点毕业找到工作,或者在大三阶段已经开始联系或应聘工作单位而无暇学习。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因《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不是主干课程,认为不重要,将来的工作中也用不上,出现偏科现象,干脆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不学习。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知识结构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表达缺乏激情,课堂互动差致气氛沉闷压抑使学生兴趣缺乏,又碍于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不能擅自缺课或逃课,只能被迫或机械地学习等。上述诸因素加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具有知识点多、难记,部分章节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等学科特点,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故让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求,满足求知欲望,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8]。鉴于此,本项目及时改进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既避免了单一使用某教学手段的弊端,又使得课堂的气氛重新焕发活力,促使学生的学业情绪提高。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班学生在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课教学后,学业情绪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论

通过该项研究说明,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使用的媒体也没有一项是全能的。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产生和拥有更加切合实际,也更能带来良好教学效果、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从而使现有的不同类型的教学媒体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Pekrun R,Goetz T,Titz W,et al.Academic emotions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Educat Psychol,2002,37(2):91-105.

[2] 张爽,范永强.学生的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7):58-59.

[3] 余强,范翔宇,范起东.大学生学业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111-115.

[4]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61-266.

[5] 杨艳杰,李亚洲,乔正学,等.小组教学对医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8-109.

[6] 苏世将,马惠霞.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91-593.

[7] 徐先彩,龚少英.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92–97.

[8] 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5,(10):39-43.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医学免疫学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主战场。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冲击,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思政课堂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孤岛”,教育效果也受到了极大影响[1]。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指明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方向,实施全学科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要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自觉把德育元素渗透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2-3],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医学免疫学的授课对象是未来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因而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是目前的改革方向和迫切需求,也是医学教育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重要体现。

1医学免疫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思政课程在医学院校建设基础较薄弱,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强,且一些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甚至部分学校思政课程边缘化、孤岛化现象较为明显。此外,学生出于就业压力及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容易侧重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自身思政学习,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因素[3]。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不能体现现代课程建设“四全”育人的格局。而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提出,恰好是解决当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程遇到的难题,弥补医学生思政教育短板的良好途径,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体现了全员、全课程、大思政的教育体系和全程、多维度的育人理念。1.2现代医学模式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已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随着科技进步,过度技术化、商业化的医疗削弱了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缺失,医患关系紧张,进而不断引发一系列医疗纠纷,甚至伤医杀医事件的发生。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医生根据病史、查体及检查做判断,同患者之间缺少沟通,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都不佳。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采用病患共同决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在做决策时,不仅仅需要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需要循证医学证据,还要更多考虑患者本身的想法,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社会背景、价值观,需要将患者作为独立个体区别对待,需要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仅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医疗工作挑战,医务工作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4]。医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需要从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加以培养。医学免疫学课程要更多地体现新医学模式下对医务人员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特殊要求[5]。这就要求在医学基础课程阶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将这些职业素养元素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对于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培养技艺精湛、沟通顺畅的现代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作用。1.3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的内在要求。每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含有大量丰富的思政教育因素,在既往的教学中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并未上升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教授人体免疫系统组成、运行机制及其在临床相关疾病中作用的学科,其中也蕴含大量思政内容。首先,免疫学相较于其他医学学科比较抽象,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在不同疾病或者疾病不同阶段能够发挥促进或者抑制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全面客观看待问题,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其次,免疫学在人类同疾病斗争的历史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内外都涌现了大量具有人文情怀的免疫学家,是良好的爱国教育、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教育素材;免疫学好多规律的发现,都经过了免疫学家之间的学术争鸣,通过客观实验不断验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免疫学的应用性强,可以解释疾病发生机制,可以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及验证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关心患者,体现了科学唯物主义,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医学免疫学学科中蕴含辩证唯物思想、人文关怀、科学素养、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思政素材,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

2医学免疫学教学现状及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中,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思政教育的负责人,应该通过讲解、类比、讨论、实践等形式,将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爱国精神、辩证思维等思政内容传递给学生。在以往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思想政治内容的渗透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认为思政教育同专业课无关。因而课程思政的第一关键要务是强化专业课授课教师思政理念,通过思政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通过培训课程思政技巧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通过课堂实践磨炼实操本领。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因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强大的指向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注重对知识的掌握,一考定成绩,引导教师侧重讲授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忽视了学习过程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也引导学生注重理解记忆知识点,忽略了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精神和素养的培养。因此,改革原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释放教师和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其将精力放到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上,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教学目标,提升专业课程育人成效[4]。此外,虽然医学免疫学富含思政教育内容,以往也有些许体现,但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挖掘,且同思政教育结合不够紧密。此外,由于基础课整体课时有限,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多,在课堂教学中鲜有时间进行延伸和扩展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资源,进行思政引导。这就要求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深耕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制订体现思政内涵的教学体系,体现知识与思政紧密结合、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6-7]。

3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探索

3.1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8]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息息相关。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文化快消”的年代,大量的网络短视频、自媒体等占据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很容易使其迷失自我,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爱国主义教育要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绪论一章尤其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绪论中提到,早在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约公元303年)中就提出“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是最早采用“以毒攻毒”的疫苗接种理念防治狂犬病的记录;到宋明时期利用“人痘”接种防治天花,直接启发了天花疫苗的发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连续涌现了一批免疫学家,包括顾方舟教授先后研制成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及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这些伟大人物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心。3.2把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科学精神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教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说话,不盲目遵从权威,不盲目听信课本,大胆质疑,小心探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免疫学研究历史中,充满不断用事实挑战既往认识,旧有认识,形成新的规律,进而推动科学进步的事例。比如在绪论或者抗体章节中,介绍德国免疫学家PaulErhlich提出的抗体生成侧链学说,虽然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但随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其蕴含的思想被后人所吸收,进而衍生出克隆选择学说;在固有免疫巨噬细胞教学中,介绍俄国人Metchnikoff提出的吞噬细胞学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不被接受,但在他和继承者的坚持下,也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如今形成与体液免疫同样重要的细胞免疫学说。科学都是在不断证伪、不断坚持中前行的。这些科学家的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并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3.3把辩证思维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处处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机体是否感染,受到外界病原体因素和内在免疫防御的决定,可以引申到个人的成功与否同所处的环境及自身努力息息相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双面性,并非“非此即彼”“非真既假”,除了保护机体外,过强也会导致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固有免疫激活后递呈抗原激活获得性免疫,而获得性免疫应答分为Th1应答和Th2应答,两者紧密联系,相互调控,此消彼长,并且能反馈作用于固有免疫,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在授课中,如能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辩证思维,观察和分析疾病过程中免疫状态的演变,明确疾病转归过程和因果关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够使学生在临床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认识疾病、治疗疾病。3.4把人文精神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不仅仅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要体现对患者生命和身体的尊重,富有仁爱之心。比方在介绍艾滋病时,可以介绍“红丝带”行动等的情形,让学生感受艾滋病患者的痛苦,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如何对待艾滋病的治疗[9]。在动物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实验动物为人类的科研献身非常伟大,可以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实验动物纪念碑,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懂得感恩,培养人文精神。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人文关怀能够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有着医疗技术所不及的作用。3.5把法治素养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医疗过程也要遵循法律约束,为避免医疗纠纷,除了必要的人文关怀,医疗行为依法而行是对每一个医务人员必需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法律赋予患者知情权、隐私权,对患者信息、样本的处理使用要符合伦理要求。在介绍免疫疾病临床表现时,可以询问学生为何图片中患者隐去眼睛等面部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患者的隐私权;在讲解器官移植配型时,可以结合案例介绍我国器官移植法律的设立过程、禁止人体器官买卖行为等;在实验课教学中,介绍如何正确依法处理患者血液、组织等各种样本以及使用时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等要求。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渗透法治教育,可以让医学生清晰今后自己在诊疗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从而依法依规处理好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是当下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还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做好教师本身思政素质培训和观念培养,做好思政素材收集整理,探索课程思政的方法,也要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做出相应改变。作为一名基础课程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政素质,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是培养理论技术过硬且医德医风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需要不断探索,为写好课程思政的新篇章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于丹.将“课程思政”引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堂的初步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186-187.

[2]尚晓玲.从医学视角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21):222-223.

[3]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4]马兴铭,张李峰,王竞秋,等.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1013-1015.

[5]刘永君,李宇遐,胡乃宝.论协同推进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塑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2):926-928.

[6]卢芳国,胡珏,魏科.医学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与实践: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为例[J].高教论坛,2020(1):8-10.

[7]刘晓霞.生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科学咨询,2020(8):115.

[8]杨少芬,李佩琴,林斯妮.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42(2):281-283.

[9]任莹利,游永鹤,王宝,等.医学生艾滋病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与扩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7):650-652.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青年学生的三观尚未塑造成型,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因此,立德树人因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不仅要实现知识探索、能力培养、人格养成,更核心的任务在于价值引领,担负起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免疫学是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的支柱学科和领跑学科,其研究内容既涉及当今生命科学前言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学,有涉及日常工作中的各种临床问题。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免疫学理论与方法为现代生命科学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其理论体系涵盖面极广,涉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这些学科互相渗透、共同发展。免疫学领域中许多重大突破性的发现,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形成与演进、结构与功能、机理与实践等方面、可以升华出民族情怀、历史使命、科学精神、时代责任、法治意识、伦理道德、职业精神等诸多教育性要素。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中,既可以增强课堂气氛,又能达到育人目的,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近年来,许多教师在相关免疫学的课程思政构建中开展了诸多有效的教学实践,如何凤琴等在生物科学方向必选课《免疫学教程》“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 的章节教学中,融入了我国防控新冠疫情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疫情流行、T细胞分化发育及HIV感染等案例,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强身健体,要有健康宣教的责任担当,要有家国情怀团结协作的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评价。冉旭华等在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兽医免疫学的授课过程中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探索,通过修订教学大纲、优选思政内容、完善教案等方式确立了课程思政在课程讲授中的重要地位,建立了思政教学团队、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当前动物疫病防治的时代背景,将典型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要点有机结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李瑶等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将思政思想渗透至教学的各阶段,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将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于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问卷结果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均有明显增强,人文素养得到提高,环保理念深入人心,98.1%的学生对继续开展课程思政持赞成态度。王婷对课程思政视域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教学对比实验发现,研究组班级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及对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总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不同阶段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将“思政育人”的理念持续贯穿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利于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胜任力与自豪感 。本文将免疫学课程的“中枢免疫器官”章节教学与“万能教授”钱伟长的事迹相结合,探索了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可为免疫学育人资源的挖掘、开发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1课程介绍

本课程面向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开设,理论教学时长为36学时,可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了解免疫学的新进展,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整体思维意识,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教学教学计划,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前修课为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

2学情分析

免疫学知识中涉及的白细胞、细菌等已经在相关课程学习过,这部分内容以复习、提问为主进行温故知新,要学的新知识与已学的知识有机联系。免疫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学生在中学中稍有涉及但讲解不多,而且免疫学知识抽象、难懂,学生本身的基础不是很扎实,在教学中多从生活常识引入免疫学知识,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情景、案例等手段,把深奥的免疫学知识化解为浅显易懂的事例,并且让大三学生掌握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注重课外学习。

3章节教学目标

免疫系统是人类及其他脊椎动物在系统发生过程中,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进化形成的防御系统。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存在宿主对外源性物质的防御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细胞生长、发育并执行免疫功能的场所,该系统由免疫器官、淋巴组织、各类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其特点是“识别自身,排除异己”。“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骨髓、胸腺、鸟类的腔上囊,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并具有调控免疫应答的功能。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4思政元素分析与设计

本课程以“学习通”为平台建立线上教学资源,按教学进度推送教学内容传授理论知识,采用线下重要知识点分析(融入思政元素)、小组协作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免疫学发展趋势和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免疫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好的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和职业认同感、比较开阔的视野、一定的生物教学研究能力、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的人才。本章节的思政元素设计.

5教学实施

本章节的教学采用“引”、“论”、“赛”、“析”、“评”等五个环节开展。第一环节,课前以“学习通”为平台教学视频和任务点,具体线下课程前教学活动安排如下:通过学习通线上平台开展自学,并完成相关测验,关于章节所涉及的疑问或问题发表在讨论区,线下课程时会针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并要求全班学生分为10组,每位学生绘制一张章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最优思维导图。第二环节,通过各组展示经小组讨论后得出的最佳思维导图,分析中枢免疫系统整体知识点和归属关系。第三环节的设定主要考察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赛形式为:你说我猜,每组选出两名成员参与此环节竞技,一名对所给出的免疫学术语或名词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描述,另一名负责回答。第四环节为重点知识分析讲解,通过线上自学和完成相关任务点,学生对中枢免疫器官的知识已经初步有所认识,本环节针对中枢免疫器官的三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分析:(1)什么是中枢免疫器官;(2)中枢免疫器官有哪些;(3)中枢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免疫学功能。第五环节,通过课后调查问卷、课堂测验开展教学效果的评价。

6教学效果与反思

课程教学完成后,在“学习通”中完成5min速测题来检验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全班学生测验题的正确率为95.2%,平均分数为95.96,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好;82.7%的学生表示此种教学模式更容易让自己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94.2%的学生表示在小组讨论、主题汇报、竞技PK等教学环节会使自己感到心情愉悦、学习轻松和投入,在学生课程评价关键词统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喜欢”、“互动环节”、“提高”、“小组合作”等,说明课程建设理念、建设思路、教学创新、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本节内容涉及的专业名词较为抽象,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本章节教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再次优化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以便于保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7结语

对于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免疫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养为目标,紧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紧紧围绕专业、行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课程设计应根据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构建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融理论教学和应用能力培养于一体,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和职业认同感、比较开阔的视野、一定的生物教学研究能力、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英龙,曹茂永,刘玉,等.课程思政:我们这样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1-3.

[2]陈华栋.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88-91.

[3]黄颖,赵哲.思政元素融入动物免疫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0):82-84.

[4]王家鑫.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15.

[5]何凤琴,常亦昆,田贞,等.生物科学方向必选课中“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章节线上线下教学的设计[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2):1504-1508.

[6]冉旭华,崔羽,李天森,等.兽医免疫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5):269-270,273.

[7]李瑶,韩雪,侯滨芬,等.课程思政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4):318-319.

[8]王婷.课程思政视域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4):16-17,23.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方法;综合实验;探索

免疫学是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带动性、支柱性的前沿学科,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人类及动物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生物制药及肿瘤的生物治疗等领域。目前,在全球已经批准上市的生物类药品中80%以上是免疫工程类制剂。免疫学对现代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百年来,因为免疫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学者就有20余位之多。免疫相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免疫学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仍然日新月异,免疫学相关理论本身存在着较多的重点和难点,而与免疫相关疾病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在医学和生物学相关本科专业中,《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众多的困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同时,简单的示教式实验也无法让学生接触和掌握更多的免疫学相关技术。因此,我们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免疫学教学团队从2011年起,就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其中的教学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大小班授课;②模块式教学;③研讨型教学;④参与科研实践。

1大小班结合的研讨型理论课教学

传统的教学都是大班教学,从头到尾由老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那种模式下,大学的学习跟中学阶段几乎没有本质区别。为此,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一贯式讲授方式,采用了大小班结合的模式。

首先,我们将《医学免疫学》分为了四个学习模块:①免疫系统;②固有免疫;③适应性免疫;④临床免疫。每个模块设置8个学时。前两次课(4个学时),由具有丰富免疫学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进行大班讲授(学生总人数40人左右)。主要讲授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免疫学相关基本概念、各模块的基本框架内容。而后两次课的教学则有年轻老师分小班进行。40人分为四个小班,每班10人,然后分成3~4个学习小组。每个模块的大课结束以后,根据相关模块的内容,我们分发了10个左右的思考题。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这10个思考题进行自学和资料搜集。学生分组准备思考题的答案。我们要求每组学生准备两道左右的思考题,用PPT、板书、视频等手段来准备答案。在小班研讨课上,各组学生对思考题进行讲述,小班老师则参与讨论,对学生讲授的材料进行点评和补充。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平时成绩优秀的奖励(学生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比例)。

以"免疫系统"模块为例。大班课上,教授主要以传染病与疫苗的故事来展开免疫学发展的历史。进而讲授免疫学主要的相关概念,概要介绍了机体的免疫相关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并概括了免疫学的基本功能。基于这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给小班研讨课留下了以下思考题:①近20年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或者正在流行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②现有的婴幼儿计划内免疫接种所涉及的疫苗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疫苗?目前还有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尚未有人用的疫苗?③讨论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功能失调的后果;④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相互关系;⑤抗原的定义及抗原的特性;⑥抗原表位的概念,以及抗原表位的类型;⑦趋化因子的概念和功能;⑧粘膜免疫系统及其与疫苗剂型的关系;⑨几类重要的免疫细胞;⑩抗体的网络学说及其意义;

以上这些思考题,涵盖了免疫学发展历史、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免疫相关细胞和分子等。学生通过一到两周时间的课余自学,寻找相关资料,分组准备PPT、板书和视频资料。小班研讨课上,每个班的同学都准备了较充分的答案。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轮流担任某个思考题的主讲,其他组员进行补充。而小班老师则在学生陈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学生有错误的地方,老师会着重进行讲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加强了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堂讨论,相关知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很多教科书没有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老师也能通过互联网资料得到,并在研讨课上进行讨论和分享。这样的研讨型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两个教学周期后,我们对相关学生进行了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两个教学年度80名学生,有68人(85%)给与好评,8人(10%)给与中评,只有6人(7.5%)提出了改进意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参与授课的资深教授和年轻老师打了5分或者4分的高分(满分5分)。其中代表性的学生反馈意见如下:"大课概论,小课细讲与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是创新的,能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讨论表达能力。支持!";"大课概论和小课细讲与问题讨论这一模式很实用,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很好。";"大课以老师讲课为主,小课学生讨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今后的科研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主要集中在大课授课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完善;还有建议学生也参与思考题的设置等等。这些意见,我们教学团队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一并予以考虑。

2免疫学综合实验的实施

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传统的免疫学教学实验仅仅涵盖了免疫细胞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制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简单几个教学示教试验,不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免疫学相关技术和实验技能。我们在40人教学班里进行了免疫学综合实验的改革。①延长实验课总课时,我们的免疫学综合实验总课时设置了126学时,每周一整天,7学时,共18 w。②学生分4人一组,进入到本研究院的各科研实验室(10个独立PI(首席研究员)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每组学生会分到一个免疫学相关的小课题,在科研实验室的讲师和技术员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相关实验组成的小课题,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

与传统的免疫学教学实验相比,进科研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有以下一些优势:①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小课题;②会学习到分子克隆、蛋白表达、细胞分离纯化、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细胞增殖活化等众多相关实验技能;③会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整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课题目的、材料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训练,学生将对理论课上所学到的免疫学基本知识和技术有进一步的强化和理解。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结合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基因工程产品、抗体工程产品和细胞工程产品等现代生物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是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我校开设生物制药、生物技术专业,进而成立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已有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切合度不够,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提高的局面,尤其免疫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严谨的逻辑性,使得大多数初次接触免疫学的生物专业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常反映听不太懂。近些年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不错的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教学中的一些措施归纳如下。

一、讲好绪论,通览免疫学全貌

免疫学本科教学中一直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为著称的课程,讲好绪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免疫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此思想指导下,授课教师重新定位了教学目的,提出“理论结合实践,教与学并重,让学生在掌握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常用实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创新性地提出问题,并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生物医药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授课教师在第一堂课就设计了思考题――你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你认为免疫学与你将从事的工作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数学生认为今后将从事的药物开发、生物试剂开发、营养师等工作与免疫密切相关,学好免疫学将有重要的帮助。

二、调整教学内容,与生物学、药学紧密结合

根据生物本科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要求,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例如:着重介绍免疫应答等基础免疫的内容,临床免疫则选取与生物专业相关性较高的肿瘤免疫,免疫缺陷等内容讲授; 根据知识的关联性,将固有免疫应答细胞与固有免疫应答,T、B细胞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结合介绍。此外,还补充了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如:除了造血干细胞,还为学生介绍干细胞分类、成体干细胞“可塑性”、胚胎干细胞克隆等。同时,利用本院研究所的软硬件支持,给学生开设目前应用广泛的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技术。经过精心安排和组织,免疫学的教学内容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保持了时代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动力,把发掘人的潜能、开发人的聪明才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近年来发生的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事件,如SARS、禽流感的流行等,教师还进一步强调了免疫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例如,将学生分组,按照“自学―自制P盯并讲课―教师点评”的方式学习细胞免疫应答。

学生不仅在课前认真预习了相关章节的内容,还查阅了书籍和网络,并制作了精美的PPT。经过教师对知识点、PPT制作及授课技巧的点评,学生普遍反映既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其它东西,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又如:在学习抗原分类、补体激活途径及抗原提呈等知识时,让学生对异同点进行比较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将抗原抗体反应、补体激活、T 细胞杀伤靶细胞等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形象、直观地讲述出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促进了知识的理解,更为学生想象力和抽象理解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发展需要

免疫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动手操作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免疫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也间接影响学生将免疫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的能力与水平,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往开设的经典免疫学实验多为单个验证性实验,如E花环沉淀这些实验很大程度上落后于迅速发展的现代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方法和水平上都显陈旧,不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经过讨论和设计,将淋巴细胞分离培养、ELISA 法测定IL-2、免疫组化SP法测定肿瘤组织VEGF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等实验有机结合,开设了免疫学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培养他们的科研设计能力。借鉴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跨课程基因工程综合性大实验的成功经验,授课教师还设计将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联合起来开设“单抗制备”的综合性大实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及实验技能。

总之,免疫学教学改革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等方面持续深化地改革,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地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为生物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免疫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学不仅涉及医学各个领域,且逐步与理、工、农等学科相互渗透,并已成为生物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但是免疫学的理论性很强,内容深奥抽象,免疫应答过程复杂,且知识点繁多,加上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毅力不够,初次接触免疫学知识反映课程难度较大,甚至逐渐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的掌握免疫学内容,一直是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结合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方法:

1优化教学内容

免疫学作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已涌现出了一些内容丰富、语言精炼的优秀教材。然而,目前大多数免疫学教材的编写模式都已基本趋于一致,适用于高职院校生物类专业的非医类免疫学教材不多。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免疫学》(非医类)作为本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和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免疫学理论教材。该教材涵盖了免疫学所涉及的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病理和免疫学应用的全部教学内容,语言简明扼要,论述深入浅出,更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结合生物专业其他课程的特点后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比如对于偏向于医学生的免疫学病理板块内容则适当简化,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考核。对于在生物专业其他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如细胞凋亡与免疫则安排学生自学,该类知识点既要求学生有细胞生物学等生物学相关课程的扎实基础,同时还要对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过程有全局意识,对于初次接触免疫学的高职学生来说,单纯在课堂上讲授很难达到效果。而对于免疫学基础(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和免疫学应用(免疫学检测)等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免疫系统的各个组分及特性,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理论联系实际

免疫学是生物类的基础课程,其学习内容与人类健康和许多临床现象,在讲课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其注意力,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将理论的知识生动化。例如,学生对于不同血型和献血的基本原则都很熟悉,在讲到“同种异型抗原”这个概念时以ABO血型作为例子进行说明:虽然同为人类,不同血型的个体之间进行输血会出现溶血反应,这种溶血反应实际上是受血个体对供血者的红细胞的一N免疫反应,因为供血者红细胞表面所含的决定血型的蛋白与受血者的不同,为此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将外来的红细胞表面蛋白识别为”异己”即抗原。这里决定血型的红细胞表面蛋白在不同个体(人)之间不相同,而这些血型蛋白正是“同种异型抗原”的典型代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免疫学相关内容,同时还帮助他们理解常见临床现象的本质。类似的例子还有伤口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热痛?年老和年幼者为什么易患病?为什么兄弟姊妹间进行器官移植配型的成功率更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临床现象与免疫学知识点联系起来,从现象到本质,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巧用比喻联想

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且概念抽象难懂,在进行免疫学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且学生往往由于难以理解授课内容而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在教学过程中以恰当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专业术语和免疫现象,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绪论讲解免疫的概念时,将抗原比喻为一个国家的敌对势力,那么看不见、摸不到的免疫系统比喻为国家机器,学生则能很好理解免疫应答就类似于革命战争,而生物学效应就是战争结局。这样的比喻不仅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了现代免疫学中的免疫概念,增强了绪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且对学生理解后期的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也有帮助作用。学生在后期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也可以触类旁通,例如在讲授多种免疫分子的时候,学生提出分泌型抗体就像是士兵(免疫细胞)掷出的手榴弹,而一些膜表面分子就类似于免疫细胞手上的各种武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类似的比喻还有很多,例如将MHC分子拟人化,NHC-II类分子的两条肽链就类似于人的两条腿,站在细胞膜上(泥潭)上比较稳固,但MHC-I类分子只有一条腿(肽链),为了站的更稳,MHC-I类分子则需要找一个帮手即%[2微球蛋白的帮助;将五种免疫球蛋白比喻为五兄弟;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想象成2个人在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等等。通过类似的直观比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免疫学作为生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目的,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思佳,任欢,吕雪莹,等.提高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质量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5):516-518.

现代免疫学范文第10篇

医学免疫学处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其内涵丰富,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整体性非常强,各章节之间联系密切,所以,在讲授每一章内容时,都会涉及到其他章节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第一章“抗原”时,必然会涉及到抗体、MHC、免疫细胞等后面章节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讲都是陌生的,往往难以接受。此外,医学免疫学向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发展迅速,如:新的细胞亚群的分类、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以及不同亚类细胞的功能、T细胞、B细胞活化时所涉及到信号转导通路等,这些都加大了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较多,而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所以各门课程的学时有限,且安排相对集中,在学习完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这两门专业基础课之后,就直接进入医学免疫学的学习。由于医学基础知识了解较少,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的认识仍处于大体和细胞水平,对分子水平的知识了解更少,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上,所面临的理解难度大和学生基础差、授课内容多和课时紧张等多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如何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1上好第一堂课——绪论

对于很多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学科各发展阶段的主要事件、成就罗列出来,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久而久之导致大多数学生误认为绪论无实质内容,无关紧要。但是,根据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与后续章节相比,绪论一章的意义更为重要:首先它是对医学生新学一门课程的思想总动员,更重要的是它在课程结构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节课的讲述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魅力显然十分重要。

通过深入的教学研讨,我们对“绪论”的讲授进行了改进。首先,重点、清晰地阐明三个基本问题,即: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它,以及如何学习医学免疫学?在讲述过程中,我们以古老的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现今的各种疫苗接种、以及20世纪末的艾滋病(AIDS)和2003年触目惊心的非典流行为例,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医学免疫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好医学免疫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跟随老师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医学免疫学世界的浓厚兴趣,为今后的理论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医学免疫学系统性非常强、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我们通过第一堂课的讲授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抗原刺激机体后,免疫系统被逐级活化,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大致过程,即整个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框架;同时留下无数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逐步展开的后续章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2.1运用启发式教学

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难懂,照本宣科往往索然无味、效果欠佳,而传统的以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1.1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形象贴切的比喻则可以帮助

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如在教学中,我们把免疫系统比喻成军队,把细菌、病毒比喻成入侵的敌人,免疫细胞比喻成战士,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再例如,在讲解免疫三大功能这个重点内容时,同样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免疫系统的第一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它的任务是阻止外来微生物侵入机体,这一任务类似于国家军队保卫祖国,防止外国入侵;第二大功能是免疫稳定,它的任务是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和衰老的细胞,此功能相当于清洁工;第三大功能是免疫监视,它的任务是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此功能就像公安局负责侦破各种刑事犯罪分子。通过这种生动的比喻来进行简单的讲解,往往比长篇累牍的阐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2.1.2适当联系临床内容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它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通过联系一些常见的疾病类型,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讲到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而肿瘤细胞不表达或表达极低密度的共刺激分子,这样不能有效地激发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如果将B7等共刺激分子基因转染如肿瘤细胞,即可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有效地激发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此类基因修饰疫苗,对清除微小转移瘤,预防肿瘤复发有较好的疗效。将理论知识临床现象结合,有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帮助对医学免疫学理论作深刻理解。

2.2突出重点和难点,减少各学科之间的重复内容

由于医学免疫学的内容纷繁复杂而理论教学课时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取舍。在保持学科理论完整性的前提下精简讲授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及最新进展,对于其他课程讲过的内容,可以一略而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有限的学时内,使理论课授课内容涵盖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生理功能等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2.3强化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要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医学免疫学及相关知识的新进展,有意识地鼓励、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在讲授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制备艾滋病的检测试剂盒,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4采用赏识教育方法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他们每前进一步,要及时真诚地表扬他们,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推动学习的动力,从而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3.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日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我们摆脱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把许多复杂的理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把抽象的过程简单化。这样,不但能够扩充课堂知识信息量,节约教学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医学免疫学教学课时紧,教学难度大,理论性较强,多媒体技术在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融会贯通方面,能达到其它任何讲解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教学效果[4]。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制备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在美感上征服学生,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Flas也常常被引入教学中,例如:在讲授补体部分内容时,采用动画形式演示补体激活的级联过程,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补体知识。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多,但也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传统的黑板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很快,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因此结合板书,将本课的重点随着课程的讲解一步一步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讲的内容起到—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3.2做好归纳总结

在每堂课结束之前,就所学内容给学生进行言简意赅的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明确重点,加深印象,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例如,多种免疫分子(如补体、TNF、穿孔素、颗粒酶以及Fas与FasL等)都具有细胞毒作用,但它们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各异:补体活化后在细胞表面形成MAC,引起靶细胞溶解;TNF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导致靶细胞坏死或凋亡;Fas与FasL结合导致Fas阳性细胞凋亡;穿孔素引起靶细胞溶解破坏;颗粒酶可激活靶细胞内切酶系统,使其DNA断裂引起靶细胞凋亡。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融会贯通,促进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强师生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大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所以师生交流除了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课外的交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在线式互动教学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因此,我们建立了医学免疫学网络课堂,设置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教师答疑、网上讨论等几个模块,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环境,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这种具有“互动性、实时性、生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结论

上一篇:英文动画片范文 下一篇:动画软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