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21:35:42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工业设计理念;产品设计;数控机床

一、机床设计的现状,以数控机床为例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目前,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

1.1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核心任务是产品造型设计。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产品造型粗放,缺少设计感;色彩单调,缺乏时代性;使用界面混乱,缺乏人文关怀。中国的机床设计在生产和制造上完全不输给国外的企业,缺少的就是工业设计的意识。就市场而言,在功能、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的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产品的销售量。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1998-1999年度对英国企业的工业设计投入与市场收益作比较,该年度采用工业设计的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43%;而未采用工业设计的企业,销售额平均仅增长15%,企业对设计的前期投资,平均在15个月内即口收回,有90%的(工业设计)项目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表明:设计对于企业的意义不只是产品表面上的好看,好用,而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

1.2数控机床的工业设计缺少品牌意识

缺少品牌的意识,基本上是所有行业的通病,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大环境的原因,中小企业在品牌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客观的原因,但不管情况怎么样,品牌化是一个必经之路。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鼓励中国企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拥有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数控机床生产企业也是一样,多数的企业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具体表现在:

1.2.1产品的工业设计缺乏企业策略性的考量

重视工业设计的多数企业把产品的工业设计只局限在单纯的造型设计上,而不是把设计纳入“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宣传销售-售后服务”这样一个系统当中。

1.2.2系列产品造型设计缺乏品牌连贯性

系列产品造型的品牌连贯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指系列内产品。另一个指的是系列间的产品。他们构成系列间产品。品牌的连贯性要求在对产品进行造型设计时既要有共同的识别特征,同时,每个产品之间造型上又要有所差别。即要做到“和而不同”。

二、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应用

2.1现代设计理念的引入

现代设计理念主要指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产品语意的设计和产品的系统设计等。在设计上,这些主要设计理念与之相对应分别体现在:在环境方面,要体现对环境的关注;在人使用方面,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在产品语意方面,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品牌经营层面,要关注产品内在的品质,使得设计成为品牌营销的有效手段。

2.2现代设计理念的应用

现代设计理念在机床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的破坏的反思。对于工业设计来说,3R原则是绿色设计的核心。所谓的3R是指:Reduce、Recycle和Reuse。绿色设计要求考虑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的创意构思到制造、运输,从产品被消费者使用到最后产品的回收。确保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对于机床产品来说,绿色设计最主要最常见的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可拆卸性设计

可拆卸性设计是一种使产品容易拆卸并能从材料回收和零件重新使用中获得最高利润的设计方法,是绿色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在机床设计中可以用螺纹联接来代替焊接和铆接等。螺纹联接不仅易于拆装而且联结可靠,即具有重复使用的特点。为了减少零件数量,还可使用螺钉集成结构来代替普通螺钉和垫片、防松垫圈等。可拆卸性设计原则:一是减少拆卸的工作量;二是易于拆卸、分离;三是多用标准件。

2)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也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产品设计初期时考虑其零件回收及再利用的可能性,即在其它新产品中可以利用使用过的或废弃产品中的零部件及材料。

2.2.2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就是要设计以人为本。他是针对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缺陷,提出设计不应该以机器的功能为出发点,而应该把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以人对产品的使用为基础,使机器能够很好的为人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的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关乎人们使用安全的设计—诸如机床产品的设计—在这个方面的要求更高。

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有两个概念:一是符合人的尺度;二是要有很好的操作界面。符合人的尺度,要求在农机产品设计过程当中,可以运用人机工程学的所提供的数据,对操作的空间大小,操作台面的高低等等进行综合考量。比如设计数控机床的操作空间时,就要根据人在操作时动态关系来确定空间的大小合理与否。第二,良好的操作界面,可以使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2.2.3要兼顾文化特色

产品语意学告诉我们,产品不仅仅有他的物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特征。机床的造型设计犹如给新娘做嫁衣,新娘的嫁衣不仅可以使新娘子漂亮起来,而且最能体现民族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追求机床的科学价值的同时追求艺术和文化价值,甚至将民族的个性特征融入其中。机床造型体现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形象和设计水平。机床造型风格的形成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关,二是离不开当时的时尚风格。要想实现其科学价值与艺术文化价值的融合,文化元素的如何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2.4产品造型的品牌特性的维持

产品系统设计理论告诉我们,设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造型活动,而应该把设计纳入到生产制造、宣传、使用到最后产品废弃回收这一大的循环过程当中,是品牌经营的一个手段。很多企业忽视了这一点。比如,很多市场上的农机产品,如果撕去上面的标签,你无法确定它是哪个厂商生产的,造型上缺少品牌的独特性,因此,在产品造型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是:产品的造型能否体现品牌的特性。要体现品牌的特性要注意两点:一点是要注重产品整体要素的统一。即是要求农机产品在形态、色彩、材料、细节方面的选择要有利于企业形象的识别;第二点是系列产品品牌形象要保持统一。此外,这还是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

三、结束语

过去的30年机床设计的发展取了一定的成绩,值得肯定。自从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农机企业将面临多方的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压力是来自国外的企业。新的环境,需要新的设计理念。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指出:“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对于国家而言是这样,对于机床设计工业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吴琼.工业设计——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的重要途径[J].农业机械,2008,(1):60-61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4]胡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张同.产品系统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张凌浩、刘钢.产品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感;造型;色彩:材质

自苹果电脑imac1998年问世以来,其圆润饱满的造型以及人见人爱的外观设计,时尚漂亮的操作界面,让人觉得既新奇又亲切,使人们面对电脑这一高科技产品的使用不再那么陌生和恐惧,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形态,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往往更加注重不同程度的情感愉悦和精神享受。

一、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情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或体验。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但我们也应看到,人与产品也是可以产生感情的。一方面产品是以物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另一方面如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产品就将不再是单纯的物,产品的亲和力就会增强,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它就具有了人的情感。

二、情感化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是简单而实用,除此以外别无奢求。而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会对设计物产生更高的要求——除实用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欧洲18世纪工业革命的产品几乎都粗制滥造、丑陋不堪,但因为在当时的低水平生产力条件低下,“有”是“聊胜于无”的。二战后的40~50年代是世界经济的恢复期,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工业设计遵循简洁、实用、耐用的原则,很少花哨和虚饰。经过60~70年代的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许多国家进入了丰裕社会时期,于是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变得更挑剔和苛刻,不仅是满足人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人心理的需要。

2、人类需要阶梯化上升的需求: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需要不断产生和满足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设计的内在要求。

3、现代人们交流情感的需求:

长期以来,人们生活在充满机械化的工业产品的社会环境当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节奏,但是这种冷漠的人机关系一度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和解决,特别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关心情感上的需求、精神上的慰藉,以排解在充满了压力和竞争的社会中。而若产品所能传达出的各种情感,实现情感化设计时,让人们在交流时便产生愉悦的心情。

三、现代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的视觉语言

在现代产品的设计中,情感化一般是凭着设计师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使产品的外在散发浓郁的人情味。从视觉角度讲,具体的设计手法上主要形态、色彩、材质等主要因素去实现,去触发内心的情感,以体现并折射出隐藏在物质形态表象后面的产品精神。

1、形态

形态是产品最直接的造型语言。“形”是产品的物质形体,指产品的外形:“态”则指产品可感觉的外观情状和神态,也可理解为产品外观的表情因素。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主要通过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例如:出自意大利公司菲力浦斯塔克设计的柠檬榨汁器,形态以高度个性化的雕塑形式代替了严谨的几何形式充满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韵味,产品造型令人联想某种爬行昆虫,充斥着勃勃生机,该设计曾在欧美经轰动一时;又如1990年荷兰飞利浦公司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发现者”头盔式电视,巧妙地把产品设计成“头盔”式样,可以打开的半球型罩有效防止了灰尘污染,保护了电视屏幕,流畅的现代造型中带有几份神秘感,极大地迎合了儿童的好奇心。

2、色彩

在设计中,色彩往往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它一经与具体的形相结合,便具有极强的感彩和表现特征,所以色彩成为设计情感化表达的重要因素。色作为产品的色彩外观,不仅具备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备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色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不同的色彩及组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红色热烈、蓝色宁静、紫色神秘、白色单纯、黑色凝重、灰色质朴,色彩设计应依据产品表达的主题去表现。1988年意大利设计师埃·索特萨斯设计的电话机时,一改以往电话机单一的色调,采用红、蓝、黄色彩,将现代设计的观念发展到极致,也使人们脑海中原本毫无情致的设计物变得生动起来。

3、材质

材料的质感肌理是通过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在产品设计中,材质的物理特性和潜在的表现性因素被引发为产品内在意蕴时,它们会更贴切地与设计主题和内容融合成一体,使产品具有更生动、更强烈的艺术魅力。不同的质感肌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玻璃、钢材可以表达产品的科技气息,木材、竹材可以表达自然、古朴、人情意味等。又如利用木、竹、藤、棉、麻等编制产生的产品,具有温和朴素的质感,用这些材料制造的产品就很自然给入温暖柔和,真诚的亲近感。现代设计师常在工业设计中采用或加进自然材料,通过材料的调整和改变以增加自然野趣或温情脉脉的情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20世纪80年代由西德人为发育迟缓儿童设计的学步车,曾获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该设计没有选用伤残人器械上常使用的那种闪着寒光和铝合金,而采用打磨柔滑的木材制作,再涂上鲜亮美丽的红漆,配上一部玩具的积木车,产品工艺简单,但表现了一种正直的思想和对人性的关怀,受到国际工业设计界的好评。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现代工业设计 融入潜力 重要组成 必要性

正文 我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被时代赋予了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辱使命。怎样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这是所有未来工业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我们在学习世界设计的同时应当开辟出一片有着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我们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论文网 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时代的沧桑,在无数先辈努力下,经过数千年实践的锤炼,才有了今天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自古以来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的风格。直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的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先人千年来总结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规律与成果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产品设计,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

中国人口之众,中国文化早已向世界各地传播,影响深广,其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比重之最也就决定了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价值前景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

如《众神聚宴》,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派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的乔凡尼·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年)所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写照。画中值得一提的是,诸神所用的器皿均是中国宋代烧制的青花瓷,可见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名声远播以及那个时代的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崇拜和神往。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中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纹饰里面的动物纹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原始的图腾。如所反映的夔龙纹、夔凤纹等等,都是根据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吉祥神圣之物的龙、凤等演变而来的,风格怪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标记。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铜器上才出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龙的萌芽。在青铜时代,龙的真正形象出现了。它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综合体,是一种经古代人民创造性想象而产生的怪异而神秘的动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有龙蛇互化之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等说法。而龙的形象在商周青铜器中并不少见,它把表现的每一个部分都抽象化了,并且还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强化。

凤最初的形象是玄鸟(玄鸟是中国上古东夷族的图腾),和龙一样,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也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神鸟。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锐的爪子是取自愈凶猛的鹰。《韩诗外传》里就有关于凤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它也是吸收和融合了别的氏族的文化。但是这里的凤纹变化极多,可与夔龙纹相媲美,也给人一种神秘感。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工业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装饰语言。在我国历史上,农业社会留下过丰富的历史遗产,今天我们游览和保护的许多历史遗迹,在当年都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或建筑。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中华传统设计元素用在当代工业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工业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论文网 毕业论文

中华传统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工业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工业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的必要性

信仰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根基信仰也将荡然无存。现代工业设计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抛弃,整天跟着西方的屁股跑,也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随着国外的设计兴国的战略而来的不单单是市场上出售的设计产品还有他们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正通过我们对他们产品的使用而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正在冲淡我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传承。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在先人的灵位前感到羞愧吗?

因此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工业设计文化以推动和延续中华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中华民族将失去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化,届时我们又将凭借什么立于世界之林?又有何面目自陈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善于抓住可以用于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融会贯通。而要想抓住传统元素的精髓,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体会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本质对于下一代关于传统设计元素的学习和引导很不利。

将中华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在产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文化在产品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产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传达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产品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之上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

结论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不单单是提升产品价值促进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剂,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倘若,我们没能重视起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在设计上始终处于对西方的模仿甚至照搬上,那么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将永远落后于世界,我们的文化也很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所消逝,到那时,我们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五千年的忧伤。

参考文献

1 杭间/何洁/靳埭强 主编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 林毓生 著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m] 三联书社 1997

3赵农 著 中国艺术设计史 [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1月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1.工艺美术通史中的近代工业设计问题1983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编写组编写了中国国内第一部《中国工艺美术简史》[2],截至目前,已有20部类似的著作(教材)公开出版。其中代表性的有:田自秉的《中国工艺美术史》[3]、龙宗鑫的《中国工艺美术史》[4]、卞宗舜、周旭、史玉琢的《中国工艺美术史》[5]、杭间的《中国工艺美学史》[6]、王其钧、王谢燕的《中国工艺美术史》[7]等。在这20部著作中,影响力最大的当推田自秉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该书基本上是以时间为纲分章分节撰写的,其中的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论及了中国近代设计的内容:作者对近代工艺美术做整体叙述之后又从太平天国时期、统治下工艺美术的衰弱、解放区的工艺美术等三个视阈分别介绍近代工艺美术史的。限于当时的政治及意识形态环境,在本章的论述中,作者特别突出了解放区工艺美术的贡献而对统治区的工艺美术持批判态度的,这一点在标题之中便能清楚地看出。现今,学界对徽章等问题的研究就可以从这个层面证明统治区同样有着相当丰富的近代设计(工艺美术)史内容。田氏的著作对近代工业设计有所论及,如在解放区这节的染织工艺中写到,“为了提高生产,各边区还大搞技术革新,创造了加速轮纺车,发明了改良快机。铁轮织机也制造成功。纺织工人还总结实践经验,编出生产口诀……。崔来志……设计出七十多种花布,还将织毯机改作织花布机,不必换梭,织出的花布称为‘自来格’”[3]342。这样的历史事实涵盖了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产品设计(技术)的创新、生产管理的改进(口诀)、花布的外观创意等,即设计创新、管理创新和艺术创意。而此之后的工艺美术史等通史类著作对近代设计的介绍依然甚少或者干脆放弃,如卞宗舜、周旭、史玉琢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就没有近代方面的内容,只是在“跋”中用几句话提及了近代的工艺美术。总体而言,工艺美术史等通史类著作对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论述甚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过分偏重传统手工业而轻视近代机械生产的工艺与设计;二是史料匮乏,工艺美术史写作的史料得益于考古学、文化学的繁荣而产生的大量文献与著作,如田自秉撰写《中国工艺美术史》“商代的工艺美术”篇时就有近10部相关青铜器的论著作为参考,但近代的工艺美术、近代的工业设计只能从近代经济史、工业史或一般性的通史类著作中获得一些零星的资料;三是20世纪末,学界有过一次关于“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等名词使用问题的集中讨论,对这些名词和名词使用的范围在学理的层面做了深入辨析,因为讨论而逐步形成了共识:“工艺美术”是以美化与装饰为目的的手工艺,它的基本含义与现代工业美术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导致已有的工艺美术史自觉地规避了具有现代工业特征的“工业设计”的内容。2.设计史、艺术设计史、设计艺术史等通史类著作对近代工业设计的关照设计史、艺术设计史、设计艺术史等通史类著作中亦有近代工业设计史的内容。其代表性论著有夏燕靖的《中国艺术设计史》[8]、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9]、傅克辉的《中国设计艺术史》[10]、高丰的《中国设计史》[11]、陈瑞林的《中国设计史》[12]、夏燕靖的《中国设计史》[13]和李立新的《中国设计艺术史论》[14]等。夏燕靖在《中国设计史》“近现代史上的艺术设计”(第10章)中,从伴随着近代手工业和对外贸易而发展起来的纺织印染业的进步与新兴花色品种、服饰设计水平的提高、新兴产业的出现与艺术设计的新发展、建筑艺术的变迁与建筑装饰的兴起等方面讨论了这一时期的设计历史。大体而言,夏氏的论述详实,内容也还丰富,但其设计史的写法基本袭用了“宏大叙事”的方式,涉及微观的设计史实较少,因此篇幅不大。笔者认为,对于近代设计的弱化性叙述表明了作者对这一领域的重视不够或是延续了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写法。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共9章,其中第8章“专制的文化——明清时期的设计”和第9章“艰难的变革——现代时期的设计”中论及了近代的工业设计。前章讲述了城市与建筑、商业与民居、文具与书籍、园林与瓷器、服饰与交通、设计文献等问题,后章介绍了器皿与家具、服饰与纺织、书籍与包装、货币与交通、艺术设计教育等内容。两章之中未曾明确出现“近代”一词。而有关“近代”的内容则包含在第8章后半部和第9章前半部中。笔者认为,这种以清朝廷事件作为划分章节依据的方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在整体上没有突出“近代”这一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转折意义和时代特点的历史阶段。陈瑞林的《中国设计史》专列一章“现代转型——20世纪中国设计”,叙述了近代中国设计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广告海报设计、书籍设计、织绣印染与服装设计、传统工艺设计向现代设计的转型、工业产品设计、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省的设计情况。全书5章,现代转型只占了五分之一的篇幅,基本符合整体中国设计史结构的要求。在此类著作中,李立新的《中国设计艺术史论》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思考空间,全书是作者博士论文的改写版,思路严谨,史料充足,并且对设计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书中对“工艺史”与“设计史”做了论辩,对设计类名词重新给予定义,认为“设计艺术”和“艺术设计”并无区别,而且结构谨严;对设计史的任务及其研究的意义做了阐述。作者不以传统的“编年”方式叙述设计艺术史,而是将设计艺术史中的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以更有针对性的方式呈现了中国设计艺术的客观面貌。其中,上篇的第3章“延续更新与近代困境”中的“早期工业化时期一般造物设计的发展”和“近代以来造物艺术的艰辛历程”有较多论述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内容,一改“宏大叙事”的传统方式,采用从微观产品、事件入手,以小见大地道出了近代设计史上的现象、原因和背景。作者对设计史的写法具有开创性,并且借鉴了“大历史”的观念与写作方法,使设计的历史从单纯的陈述的线性的历史上升为关联的网状的历史。上述作者写作的设计史、艺术设计史、设计艺术史等通史类著作,大多袭用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写作套数,部分著作则直接将工艺美术史的内容和案例移植于“设计史”中,却忽略了设计史与工艺史的本质区别。学界将研究重点从工艺美术史转向设计史、艺术设计史等,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一种从只关注设计形式而转向注重设计与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的生产水平、管理模式相结合的自觉行为。

二、标题为“近代”设计史、艺术设计史等断代史对近代工业设计史的记录

断代史是记述某个朝代或某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始创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五史”及《清史稿》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与此种大比例的断代史相比,在设计史领域的断代史数量则少得可怜。截至目前,断代类的近代设计史只有三部。陈瑞林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是中国第一部专述“近代”的设计史著作[15],全书7章。前两章介绍1949年前的艺术设计史,后四章则详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艺术设计史。其研究方法是将传统与现代、政治与经济、商业与技术等因素与艺术设计史紧密结合。此书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与线索。陈晓华的《工艺与设计之间: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现代性历程》[16],是对近代设计史研究的新尝试。本书以“现代性”为切入点,借鉴“现代性”的相关理论,将研究置于艺术设计与现代性关系的视域之中,探讨了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形成和发展的现代性根源。认为从内因上看,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从外因(即引发其产生的外部环境)上看,艺术设计是社会现代转型的产物,即现代性的结果。薛娟的《中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将近代中国设计的现代化历程及文化自觉意识分成了四个部分[17],即“从被动到主动——对‘两化’的两种态度”、“从盲目到理性——对西方设计思想的筛选”、“从量变到质变——不同的演变特征”和“从杂糅到重构——不同的变革途径”。全书通过梳理“西风东渐”背景下中国近现代设计艺术的演变历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依托典型的设计史实,揭示了中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各个历史阶段的演进特征以及在此进程中出现的本质问题。

三、专题性研究中的近代工业设计

专题性研究是针对近代设计中的某一主题展开的探讨与研究,这类主题可以是近代设计中的某个产品领域,可以是为近代设计做出重要贡献的设计师和设计事件,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地域内发生的设计现象。这类研究比较专门、深入,其所涉及的工业设计史内容一般出现在论著的某个章节。吴明娣的《中国近现代艺术设计专题研究》共有5个专题[18],即“延安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平面设计艺术研究”、“民国前期(1912-1937)文学期刊的封面设计”、“民国时期徽章的发展状况及艺术特征”、“1949-1976电影海报研究”、“新中国建国17年美术片角色形象设计”等。在“民国时期徽章的发展状况及艺术特征”专题中,作者研究了其搜集到的民国三个时期和共产党制作的各类徽章,重点关照了字体、布局等设计特征,在宏观历史、人文观念以及军事文化方面下了工夫。周爱民的《庞薰琹艺术与艺术教育研究》[19],是对庞薰琹的专题性研究。庞薰琹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开路人。本书在研究庞薰琹个人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以其艺术经历为线索,探讨了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开启与发展以及中国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在中西融合基础上的创新。郑立君的《场景与图像:20世纪的中国招贴艺术》是具有代表性的关于近代招贴设计研究的专著[20]。作者选取三个时间段展开研究,即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引入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招贴图形进行解读,揭示了不同时期招贴的不同发展与变化。高丰、孙建君的《中国灯具简史》从工艺、美术的角度对近代中国的灯具进行了分析研究[21],其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升至设计学的高度,但书中大量的案例则为研究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资料。张睿的博士论文《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状态及设计研究》对武汉的近代工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22],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遗憾的是作者选取的设计案例甚少(只有汉阳造步枪、纺织工业的设计系统观、烟标、造船等内容)。有关近现代上海广告设计的研究成果,收录在黄建平、邹其昌的《设计学研究2012》中[23]。本书的上篇为上海设计的专题性研究,如陈瑞林的《月份牌与中国现代设计的兴起》、吴莹的《近代上海商标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构成分析》等;中篇为设计史研究,如祝帅的《上海与中国广告研究的滥觞》;下篇为上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全书收文56篇,其中13篇为专题性研究。这13篇论文中只有一篇是公共景观艺术设计研究,剩余的12篇均在所谓的“视觉传达”领域(6篇以“月份牌”为对象),却没有将工业产品类的设计摄入法眼。关于这一问题,许平在《设计史的镜像——关于“上海设计”与设计史写作的现实》一文中有论及,“对于来自不同角度的‘月份牌’和‘宣传画’等是否可以视为‘现代设计’的疑问,这些疑问包括:月份牌、宣传画这些形式在‘新美术’甚至是‘红色艺术’之类的美术研究的主题之下已经被多次探讨,如果没有新的史实突破,仅仅是换称为‘设计史’文献是否具有实质的意义?……这些作品从传统的美术研究领域‘挪’到设计史领域……”[24]许平对这种现象的评述至少包括以下两层含义:(1)月份牌和宣传画等平面广告作品并不能等同于现代设计,现代设计应该包含着更多的外延,如工业产品;(2)月份牌和宣传画等被过度阐释,也就是说这种文献在美术学领域已被反复地研究和探讨了。于设计史而言,对同一主题大量的重复性研究可能存在着“抄袭”的嫌疑。

四、有关近代设计史写作要求所涉及的近代工业设计史问题

对中国近代设计史提出写作要求的有三篇代表性论文。孙洪伟的《中国近代设计史写作现状研究》将目前中国近代设计史研究分作三类[25],一是通史类中附属的近代设计史,二是近代的断代设计史,三是近代设计史专题。他认为我国早期近代设计史的写作往往从宏大的历史场景中阐释中国近代设计史的转变,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弊端是忽略了历史的微观层面;早期的通史类设计史(工艺美术史)对中国近代设计史的不重视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而引发的主动规避。笔者赞同前一种观点,而对完全囿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而导致20世纪末忽视中国近代设计史研究的观点表示怀疑。从历史学的角度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学界对“民国”的概念已经约定俗成,在此限定下的其它领域的研究成果却颇为丰厚。不知作者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当该文被《设计学研究2012》一书收录时,已全部删除了原作中意识形态导致近代设计史研究落后的话语。雷绍锋的《中国近代设计史论纲》介绍了中国近代设计史的研究现状[26],分析了中国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可能性、必要性、价值、意义、研究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罗列了中国近代设计的各项内容。文别强调了在中国近代设计史中必须将机械(机器)设计摆放在第一的研究位置,这一观点在近代设计史研究中是首次提出。笔者认为这符合近代设计史的客观事实,正视了机械产品在整个工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对目前国内近代设计史研究不客观、不真实的有力提醒。祝帅的《对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几点质疑》,算得上是真正的学术批评[27]。作者对这本国内最早的中国近现代设计史论著的批评相当尖锐,认为陈书没有弄清楚“近代”、“现代”、“当代”的概念而机械焊接,并有以“材料”代“史知”、以“二手材料”代“自家观点”的问题,甚至指出了所谓的“剽窃”之处。客观上言,陈书在这类著作中质量还是不错的,史料充足,社会评价较好。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指示我们,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研究刚刚起步,有太多的工作等着学者去做。

五、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介绍、评析,可以认为,迄今为止学界对近代工业设计史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1.对研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从发表的论著数量和质量即可看出学界对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的不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是“近代中国”与“落后”、“被动”、“屈辱”等联系在一起,而“工业设计”却代表着现代、先进及主动的创新思潮和方法,其显性的设计物则有着“时尚”、“科技”、“人文”等新时代的特征,所以稍早一些的学者撰写的相关论著自然而然地就将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内容(工艺美术、设计、艺术设计)予以排斥。然而,历史是不能出现断层的,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具有较高现代化程度的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中,设计以及工业设计是取得了不少成就的。置言之,工业设计的发展是有深刻内涵的,并且提供了较多可供参考的资料,等待着人们认真地挖掘。当今我国的工业设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是否与近代工业设计发展的特殊历程有关?中国现今工业设计的不尽人意是否与近代工业的原始根基不牢关联?中国“被动现代化”的进程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中占有何种地位?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对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研究获得答案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近代工业设计问题的研究。2.研究界域模糊不清,对象不明这里需要界定工业设计史的研究范畴。首先,工业设计史是设计史,而非经济史、工业史。设计有其自身的学科逻辑,虽然工业设计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工业条件,而且所有设计在当时的载体都是有型的工业产品,其与经济史、工业史又是关联的、重叠的和交叉的。所谓的经济史是人类为了认识经济现象在心智方面所作努力的历史,所谓的工业史是工业社会发展进程中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历史,而设计史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之间的协调规划工作,经济、工业状况只是设计史的背景。其次,工业设计史与手工艺史、艺术史也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工业设计和手工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工业设计研究的是机械化大生产的模式,标准化、批量化是其典型特征,而手工艺则是工匠的手工(和手工工具),生产的产品是单件的、不可复制的;(2)生产模式上,手工艺的设计、制作、销售是一体的,都由工匠一人独立完成,而工业设计的模式是以分工作为基础的,生产和设计分离,且设计任务往往由多个学科集合起来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的。目前近代工业设计史研究的成果中,将经济史、工业史的研究成果直接套用在设计史中,资料堆砌,并没有在工业设计学科范畴之下有针对性地提出近代工业中的设计现象,将工业现象、经济现象完全等同于设计现象;或将艺术、手工艺等同于设计,忽略决定产品的人文、经济、社会、观念的大背景,缺乏对设计内因、外因的分析和逻辑关系的梳理。学术嫁接、资料堆砌、在缺乏足够史实的情况下滥加联系,是现今工业设计史研究的普遍状况。3.避难就易式的研究在对中国近代利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制造相关产品的设计思潮以及现代性设计方法的不同层面的研究中,某些领域存在着过度阐述的现状(如民国时期的“月份牌”),而对机械、机电等与工业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产品及其设计的论述甚少。目前,对近代工业设计史中的视觉传达问题的过度阐述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史料可以利用数字化(数码照片)手段获取并保存,并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传递完整的信息,而机械、机电产品以及当时的日用品难以完整保留,即便是收存于博物馆、纪念馆的少量实物,通过照片方式并不能完整传递其三维造型、结构及工艺等方面的信息,对这类产品的造型、功能、材料和工艺说明等数据积累的工作尚未系统展开,这也是较少人涉足该领域的重要原因。4.写法单一,深入不够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于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论述方式单一,一般都是按时间顺序罗列史料,再根据作者的主观判断给予定性。因此有特色、有观点的成果很少,而能够利用统计方法、图像学分析等科学手段展开研究和写作的学者基本没有。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并未进入主流的传统的“史论”的研究方法之中,也未受到“史学”领域应有的关注。设计史需要从历史学的研究方式中获得灵感和启迪。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从中国工业设计模仿西方来反思,提出了关于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些对策,以创新为根本,通过实施人才战略,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一个转型。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业设计,这个名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工业设计目前在我国还不十分流行,仅仅处在一个模仿的阶段,创新设计的新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这在国际上处于落后阶段。工业设计的核心就是产品创新设计,它是一切企业活动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今天市场竞争愈趋激烈,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模仿,要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真正实现自主设计。

我们认为产品设计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首要任务。产品设计是有目标地创造工业产品和计划的过程,它对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往往决定制造成本和营销服务成本。所以,产品设计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最重要支柱,是产品创新的核心环节。

产品是以物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如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当中,在产品中融入设计的情感因素时,产品就将不再是单纯的物,就具有了情感产生了一定亲和力,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产品的兴趣,使人们通过产品进行交流。交流本身也是设计的过程,设计是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产品在设计师的情感化设计过程中应当让更加易于人们的情感交流。将人们的多种情感因素设计在我们的产品当中,达到物与人情感交流顺畅的目的。让人们首先从心理感受上接受产品,实现情感世界的产品设计。

设计对人们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情感产品的设计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及质量,使其达到美化效果。实现情感化设计,让人们在交流时产生愉悦的心情。而设计生产那种没有情感可言的“机械化”产品,就不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愉快,也不可能拉进人们之间的遥远感情距离。

设计的本质任务是服务人们的生活。而产品的非物质因素是产品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实现产品设计的情感化,以产品这一物的形态来实现人们的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让产品成为情感的依托,这应当作为当代产品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

同时也要做到人性化,人性化设计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尊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多层次的需求,发掘人的内在潜能。经典的诺基亚移动电话总是人性化的。它必须与心灵、感觉、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的根本是人性,让技术按照人们自然的生活方式工作,这是诺基亚倡导的人性化技术的精髓。想像一种无限灵活的技术,它结合了不可抗拒的美学魅力、经典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极度舒适,让诺基亚移动电话像天然的皮肤一样无间完美地契合消费者的生活,为消费者传情达意。

所以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在这些设计中融入我们中国的元素,有我们中国的特色。企业要不断强化工业设计创新意识和自觉性,更多地运用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自主创新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创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到中国制造。此外,要加强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工业设计意识。企业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作用,为设计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留驻更多的设计人才。

说到人才,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我们国家人口多的优势来实施工业设计人才战略,构建一支高素质、国际化、多层次的设计人才体系。人才是我国的强国之邦,设计人才则是提高我国工业设计之本。

但是与此同时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设计师们要重新思考自身职责和作用,来实现我们要走的一条绿色设计的道路。

由此可见,只有创新,才能令中国企业走上自强之路,才能令“中国制造”提升产品的价值。再重视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问题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人为本做好绿色设计。总之,我国产品创新应从多方面来考虑,设计和制造出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现代工业产品,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汗青.产品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劲松.工业设计在中国企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M].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核心内容,并从现代工业设计的精神需求出发,解析了三生无形设计师将传统道家文化巧妙运用于产品形态设计。展现出道家文化在工业产品形态中虚静自然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道家文化;工业设计;形态设计

0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产品形态设计日新月异,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运用已屡见不鲜。从获得过德国红点奖的“阴阳椅”(设计者Elements),至2008年中国奥运会“祥云”火炬,再到2010年联想集团出品的“折扇文化”天逸系列笔记本电脑。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形态中的体现,不再局限于产品表面的装饰与模仿,而是将产品作为一种载体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力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形态设计从简单的模仿、符号化一步步走向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提炼、归纳和重新诠释,产品形态从情感上征服了消费者。

1定义

产品形态一般指视觉形态,也包括触觉、听觉、感觉等。是一件产品外在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因素,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物质存在。产品的形态功能分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其外在的形和产品内在精神相吻合,产品的形态设计使生产者和使用者同时得到满意的形。[2]产品的形态在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之外,更加注重使用者精神层面的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形态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在产品设计理念里,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性通过产品的形态传递给使用者,使之产生情绪共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其中就有以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为创意来源的产品形态设计。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虚静自然”、“无为而治”。修道的途径便是“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即我们现代人对老子的道家思想的理解――“崇尚自然”。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里的“修”指的是修养身之道,分别为:“养气”、“养神”、“养形”。其中“养神”是强调自己的心性修养,也是“养身”的重要内容,使形神和谐而达到延年益寿。[3]现代人通过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崇尚自然”来达“养神”,进而获得“养身”的目的。一件好的产品形态包含两个方面的精神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功能。审美功能指产品的造型形象通过人的感官传递给人一种心理感受,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象征功能指产品形象所代表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一定意义的作用。[4]现代工业所带来的生存现状日益突出,洪水、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植被、淡水等资源逐渐失去;城市布满汽车尾气,人体出现各种致命病毒;物种每分钟都在减少……面对这些现象,现代设计师不断的通过作品,传递给人一种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生活的心理感受。

2道家文化在产品形态中的演义

2.1虚静自然

通过产品形态的造型指向某一事物的寓意或者意境,再赋予该形态专属的系列色彩,并通过独特的肌理表达,整合出一种“虚静自然”的产品文化意境,传递传统文化的内涵。三生无形的原创产品即是如此。三生无形是一个新锐的工业设计品牌,其创始人冉祥飞的作品《壶 半轮》,表达了对自然的崇尚之情,作品十分清新自然。“半月罩孤峰,独酌酿乡愁”是设计者对壶的文字表述,更增添了明月寄相思,山水表情怀的思愁情感。壶身呈湖面形,深釉色若隐若现,深不可测,透露出碧水悠悠的水之景象。壶盖为小山,一大一小峰峦叠起,恰是东晋画家顾凯之笔下斑斑青苔空勾无皴的山水景象,稚嫩而朴拙。扁平的湖面配之平坦的山峦,一派烟雨潇潇江南山水风光。把手好似半轮明月爬上山头,诗句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把半轮壶演绎的山水画面令人充满遐想,富有诗意。这也是设计师和使用者通过这把壶追求的一种“虚静自然”的文化品位。

2.2致柔养气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专气”就是专精守气,也就是养气。“致柔”就是达到柔顺、柔和地步。“养气”就要达到柔顺、柔和的境界,像婴儿一样纯洁虚静无欲,这就是“专气致柔”的境界。产品设计中能够将产品的形态表达出像婴儿般纯洁虚静无欲感的极少,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作品。《山峦 盘》就是以这样的艺术面貌展现。设计者说:“点滴凝浮生,大气成山南”。虽然人的力量就像大海中微小的灰尘,漂泊不定,柔弱无力,但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芸芸众生也可能汇聚成一股强的力量,将沙凝固成巍巍南山。以小见大,以微毫见壮大,体现着以柔克刚的道家文化内在魅力。山峦盘底洁白无暇,似白雪如汉玉,胜过冰清玉洁,恰如婴儿初生般天真无邪。一侧绵绵山峦迭起,令这洁白无瑕的平面弹奏起天外雪山之圣歌,更象征着一股内在的致柔力量孕育而生。浅浅的盘沿,将天与地没有界限的融合在一起,汇聚齐天地万物的阴气和阳气,使之和谐、平衡。唐李涉有诗芸:“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闲”。若诗人生活在现在,得此一盘,不需要去一个优雅脱俗的地方,便可以让身心得到修养。借物寄情,修养生性,山峦盘以其致柔的形态语义给予我们心灵上的启迪。

2.3超然养神

“养神”就是强调自己的心性修养,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抱持意,“营魄”即魂魄。“载营魄抱一”即形神合一的意思。所以,“养身”的重要内容在于“养神”,使神形和谐而达延年益寿。另外,老子颐养心性还包括外身、无私、无欲,就能达到“超然”的境界,提倡“为人”、“与人”,自己才能达到虚静致极,为而不争的天之道,从而延年益寿。“暗香浮动春依旧,吟赏烟霞照晶峰”是设计者对作品《晶峰 香》的诠译。作品造型将香薰呈线形重复排列,中间穿插入一座三峦小山,峰峦错落有致,高低不齐,山的形态构成优雅缓慢的曲线和罩在外面笔直虚幻的直线,在光影的照射下扑朔迷离。加之点燃的香薰,烟雾缭绕,造成一种无欲无为、外身、无私的理想境界。曾经台湾作家李乐薇这样形容山峰:“山如眉黛,小屋恰是眉梢痣一点……”山有如此妩媚的形态,而《晶峰 香》的山有却这样虚无缥缈,光阴间化作虚无,真是对比鲜明!现实的山转化作意念的山峰,万物化作无形,而此时设计者的心却是有千千万万的形。

3结语

三生无形的设计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唯美的视觉之门,打开了我们对道家文化的心灵之门。坚实的山、致柔的山、虚渺的山在设计师的手法下展现山的“虚静自然”的形态面貌。现代产品形态设计从道家文化中找到了契合的点。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无形,万物有形,心无形。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传统文化沉淀深厚而渊源,成为了中国本土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掘设计素材,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形态设计,成为了现代工业产品形态设计走上国际化舞台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左铁峰,高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的价值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0(12).

[2] 宋强,弋景刚,叶振合.产品设计继承传统文化的方法[J].包装工程,2008(02).

[3]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工业设计理念;产品设计;数控机床

一、机床设计的现状,以数控机床为例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目前,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

1.1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核心任务是产品造型设计。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产品造型粗放,缺少设计感;色彩单调,缺乏时代性;使用界面混乱,缺乏人文关怀。中国的机床设计在生产和制造上完全不输给国外的企业,缺少的就是工业设计的意识。就市场而言,在功能、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的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产品的销售量。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1998-1999年度对英国企业的工业设计投入与市场收益作比较,该年度采用工业设计的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43%;而未采用工业设计的企业,销售额平均仅增长15%,企业对设计的前期投资,平均在15个月内即口收回,有90%的(工业设计)项目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表明:设计对于企业的意义不只是产品表面上的好看,好用,而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

1.2数控机床的工业设计缺少品牌意识

缺少品牌的意识,基本上是所有行业的通病,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大环境的原因,中小企业在品牌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客观的原因,但不管情况怎么样,品牌化是一个必经之路。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鼓励中国企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拥有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数控机床生产企业也是一样,多数的企业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具体表现在:

1.2.1产品的工业设计缺乏企业策略性的考量

重视工业设计的多数企业把产品的工业设计只局限在单纯的造型设计上,而不是把设计纳入“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宣传销售-售后服务”这样一个系统当中。

1.2.2系列产品造型设计缺乏品牌连贯性

系列产品造型的品牌连贯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指系列内产品。另一个指的是系列间的产品。他们构成系列间产品。品牌的连贯性要求在对产品进行造型设计时既要有共同的识别特征,同时,每个产品之间造型上又要有所差别。即要做到“和而不同”。

二、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应用

2.1现代设计理念的引入

现代设计理念主要指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产品语意的设计和产品的系统设计等。在设计上,这些主要设计理念与之相对应分别体现在:在环境方面,要体现对环境的关注;在人使用方面,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在产品语意方面,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品牌经营层面,要关注产品内在的品质,使得设计成为品牌营销的有效手段。

2.2现代设计理念的应用

现代设计理念在机床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的破坏的反思。对于工业设计来说,3R原则是绿色设计的核心。所谓的3R是指:Reduce、Recycle和Reuse。绿色设计要求考虑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的创意构思到制造、运输,从产品被消费者使用到最后产品的回收。确保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对于机床产品来说,绿色设计最主要最常见的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可拆卸性设计

可拆卸性设计是一种使产品容易拆卸并能从材料回收和零件重新使用中获得最高利润的设计方法,是绿色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在机床设计中可以用螺纹联接来代替焊接和铆接等。螺纹联接不仅易于拆装而且联结可靠,即具有重复使用的特点。为了减少零件数量,还可使用螺钉集成结构来代替普通螺钉和垫片、防松垫圈等。可拆卸性设计原则:一是减少拆卸的工作量;二是易于拆卸、分离;三是多用标准件。

2)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也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产品设计初期时考虑其零件回收及再利用的可能性,即在其它新产品中可以利用使用过的或废弃产品中的零部件及材料。

2.2.2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就是要设计以人为本。他是针对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缺陷,提出设计不应该以机器的功能为出发点,而应该把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以人对产品的使用为基础,使机器能够很好的为人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的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关乎人们使用安全的设计—诸如机床产品的设计—在这个方面的要求更高。

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有两个概念:一是符合人的尺度;二是要有很好的操作界面。符合人的尺度,要求在农机产品设计过程当中,可以运用人机工程学的所提供的数据,对操作的空间大小,操作台面的高低等等进行综合考量。比如设计数控机床的操作空间时,就要根据人在操作时动态关系来确定空间的大小合理与否。第二,良好的操作界面,可以使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2.2.3要兼顾文化特色

产品语意学告诉我们,产品不仅仅有他的物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特征。机床的造型设计犹如给新娘做嫁衣,新娘的嫁衣不仅可以使新娘子漂亮起来,而且最能体现民族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追求机床的科学价值的同时追求艺术和文化价值,甚至将民族的个性特征融入其中。机床造型体现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形象和设计水平。机床造型风格的形成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关,二是离不开当时的时尚风格。要想实现其科学价值与艺术文化价值的融合,文化元素的如何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2.4产品造型的品牌特性的维持

产品系统设计理论告诉我们,设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造型活动,而应该把设计纳入到生产制造、宣传、使用到最后产品废弃回收这一大的循环过程当中,是品牌经营的一个手段。很多企业忽视了这一点。比如,很多市场上的农机产品,如果撕去上面的标签,你无法确定它是哪个厂商生产的,造型上缺少品牌的独特性,因此,在产品造型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是:产品的造型能否体现品牌的特性。要体现品牌的特性要注意两点:一点是要注重产品整体要素的统一。即是要求农机产品在形态、色彩、材料、细节方

面的选择要有利于企业形象的识别;第二点是系列产品品牌形象要保持统一。此外,这还是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

三、结束语

过去的30年机床设计的发展取了一定的成绩,值得肯定。自从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农机企业将面临多方的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压力是来自国外的企业。新的环境,需要新的设计理念。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指出:“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对于国家而言是这样,对于机床设计工业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吴琼.工业设计——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的重要途径[J].农业机械,2008,(1):60-61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4]胡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张同.产品系统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张凌浩、刘钢.产品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设计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了解重视并运用,工业设计从工业革命爆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各种风格和潮流随着时代也应运而生,欧美、日本是现在工业设计发展较快之地,近年来中国也认识到工业设计的巨大作用也逐渐与世界接轨。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进的,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艺术与科学设计风格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论文网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CSI 现代设计 顾客驱动

1964年比利时布鲁格斯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对工业设计界定为:“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它的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所谓正式品质,除了产品外形和表面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获得一种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满意的整体。”从该定义可看出工业设计与消费者的关联性,尤其体现在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以获得一种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满意的整体” 。而这种双满意的整体效果,就是现代工业设计所期待的最佳状态。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工业设计就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简称CSI)”。

一、CSI是现代设计的根本

1.现代设计的理念是策划“产消共益体”的实现

“产消共益体”是指生产者、设计师和消费者(顾客)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依据双赢原则,生产者和设计师才有市场占有率。CS中的消费者不仅是生产者和设计者产品的消费对象,而且也是生产者和设计者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生产者和设计师在经营活动中,要十分注意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时刻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而且要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应具有快速的反应机制,随时检查和校验生产者和设计师的服务体系,保障“消费者满意度”的效用。运用CS战略的思想精华,来指导生产者和设计师共创“产消共益体”是现代设计理念的根本。

2.CSI是现代设计的依据

现代设计应该依据CSI数据库,并根据CSI导向工业设计。CSI采集的指标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如图1)。

CS研究虽然是从管理和营销的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CS战略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营销模式,而且它也决不应该只停留在营销的层面上。它更多的是和工业设计及其管理相关联,从理念满意、行为满意、视听满意、产品满意和服务满意,无不带有设计的烙印和痕迹,因此说对于CS的研究与其是从营销的角度来研究,还不如说是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以及设计管理的角度更为贴切,因此说消费者满意度是现代设计的依据。

二、顾客驱动型设计研究

研究和分析顾客满意度指数并最终对它进行测评,其目的就是要把顾客满意战略引入到企业组织中来并进行实施,即建立顾客驱动型的企业组织。对于顾客驱动型组织来说,顾客是企业组织设计和实施设计管理的首要对象,顾客满意是设计和设计管理追求的最大目标。

1.顾客驱动型组织设计方法

顾客驱动型企业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非常值得和极其重要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无疑也是一个新产品设计可以得到实现其设计收益的关键方面,关于新产品和现有产品的整个产品战略应该培养强烈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观念和设计方法。因为任何产品或服务的最终顾客往往是最具雄辩力和影响力的评论者,因此,一种基于顾客满意的产品设计方法便产生了:

启动―定义(Definition)―顾客(Customer)―概念(Conception)―设计(Design)―实现(Identify)―移交

这种方法简称为DCCDI方法。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2.顾客驱动型组织中的顾客反馈信息系统

研究顾客和顾客满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顾客信息,并把对顾客信息的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给企业的设计团队和设计管理者,从而设计并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高质量的产品来,为企业赢得最大化的利润。图3描述了应用顾客反馈信息的系统。

如果将从顾客处获得的信息与组织当前政策变动的信息整合起来,那么相似的过程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实施。

图3 顾客信息反馈系统

三、结语

顾客满意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经成为全面衡量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重要水准,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顾客满意早已是质量管理的终点,众多的组织追求顾客满意,既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需要,又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组织中的具体体现。通过顾客驱动型组织的设计方法及顾客反馈信息系统的研究,将会极大促进企业或组织内部顾客满意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彬彬主编:设计心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李涛: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研究[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3

[3]Thomas pyzdek:六西格玛(6δ)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模式;3D打印技术;工业设计;模式变革

21世纪是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的一个时期。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工业设计将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3D打印技术的应用给工业设计注入了新的生,3D打印技术教育的跟进势在必行了。它在工业设计系统中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已成为培养工业设计人才上的必修技术,对未来工业设计教学模式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1 3D打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D打印技术提供了一种极具成本优势的方式,能在设计生产各环节实现技术的迭代应用。在关键的开发初始阶段,快速获取产品设计的及时反馈信息,对于产品设计近乎及时的修改,不仅利于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加快产品上市时间。通过研究3D打印技术在高校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并结合对材料的开发和辅助研究,对于在产品设计流程中采用3D打印技术的生产企业来说,增加了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3D打印设备价格的下降,其使用需求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企业和学校方面。3D打印设备耐用、成本低廉、打印快捷准确等好处能帮助企业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增强企业竞争力。

1.1 3D打印技术原理

3D 打印是添加剂制造技术的一种形式,在添加剂制造技术中三维对象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创建出来的。3D 打印机相对于其他的添加剂制造技术而言,具有速度快,价格便宜,高易用性等优点。3D 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真实3D 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 实体,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之所以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1.2 3D打印技术工艺特点

快速原型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STL数据建立三维模型的一类技术群。细丝状原材料以及可熔的支撑材料从位于材料舱室的自动加载器向上传送到挤压头。在挤压头部,材料加热到半液态,经过两个挤压喷头嘴的挤压,挤出半流动的材料,在成形基底上沉积成非常精确的薄层。打印头在坐标轴X、Y 方向移动,沉积基底沿着Z轴下降,成形好的原型及其支撑材料从下向上层层沉积。当三维实体原型制作完成后,去除支撑材料,原型开始使用,如果需要,进行精加工。相比于其他的快速原型技术,3D打印技术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而且需要在设计阶段的早期建造概念模型或者工作原型时,此项技术是非常有用的。将设计图纸送到专门的服务部门制造模型可能会花费上百美元或者更多,而采用3D 打印设备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仅仅花费很少的费用就可制造出相应的模型。3D 打印设备的体积较小,使其可作为一个办公室设备。而大型的快速原型系统通常需要集中安置并需要专门的人员来操作。

1.3 3D打印技术的竞争优势

一个产品处于设计阶段的时间越长,它推向市场所需的周期时间相应也越长,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利润会降低。3D 打印技术是缩短设计过程的最优选择。此外,3D 打印技术消除了由于外购产品原型可能会导致的运送延迟、行政减速。这样制造商在管理生产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3D 打印设备成本相对较低,使其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而且3D 打印设备的年度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

1.4 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使用设计过程的获利

设计人员和工程师使用3D打印设备进行概念开发和产品设计。他们帮助使用者或者潜在的客户通过实际模型来了解、感受一个真实的零件,而不是依赖他们想象生成的一个计算机图形。更快地进行设计迭代。采用3D 打印设备,设计小组能够与其他可以提供反馈的人员一起尽早审核产品概念。这种与工程、市场、质量保证等部门的实时协作能够尽早获得设计质量意见,使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及其随后的测试中进行相应调整。及早变更可节省成本。在设计过程中,越靠后进行设计变更,成本将越高。通过与其他部门进行频繁地交互和协作,及早解决设计缺陷,将降低这些变更成本。

2 工业设计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分析框架

理论准备上从网络时代工业设计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出发,分析比较了传统的工业设计模式与现代工业设计模式的区别和不足,分别研究了基于软件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模式,基于CAID技术研究下的并行工程和逆向工程设计模式以及基于网络技术研究下的设计众包模式和它们的目标,为创新设计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又通过对它们设计流程的具体分析得到了启发,进而探求到了一种能实现人性化、个性化的人机交互应用、快速生产制造和社会化个性定制生产为目标的3D打印技术及其在各自环节中的流程设计。在此分析框架内,可以看出,重点部分的创新设计在于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结合现代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合作形式的一种全新的工业设计模式,以及在高校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3 结语

通过研究3D打印技术及在工业设计上的应用问题,并结合新时代电商服务功能和理念进而研究出未来工业设计的创新应用模式,有较好的学科发展前景和创新思想。并且通过多种平台和渠道的合作,应用从高校开始试点和推广,有利于推动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步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许展望3D打印技术将给未来的工业设计带来的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空间,从而将工业设计更加大众化、普适化到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中去。

参考文献:

[1] 张立.产品造型语言研究[J].包装工程,2007,28(3):136-137.

[2] 王璇.社会化设计思维及其在工业设计中的启示[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6):25-28.

[3] 王飞跃.从社会计算到社会制造:一场即将来临的产业革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6):659-669.

[4] 刘星.工业设计在三维打印时代面临的发展变化[J].包装工程,2011,32(12):104-107.

上一篇:大众哲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哲学基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