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02 17:21:48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篇1

现代教育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最大,它极大的改变了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按我的理解,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自发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动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这种投入包括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作出相应的调适,并能获得良好的高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体验。

1.1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1.2 打破局限,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丽的校园》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把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用摄像机拍摄成视频,让学生感受学校的美丽所在。再把学校的两排银杏树拍下来,让学生用老师捡来的银杏树叶子制作美丽的校园场景,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有个学生刚想出一个情节,特得意,但在跟同桌讨论之后,马上又推翻了,重又进行新的补充和翻新。在上述的状态下的学习就是一种高品质的自主学习了。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1.3改变授受局面,增强学生参与性

一般来讲,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如在《有趣的面部表情》一课中,学生一看书上的漫画人物,都说太难,不会画。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那就是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笔者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角度就能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笔者就点出相应的漫画人物,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柯南、樱桃小丸子,配出笑声哭声等。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效果很好。

1.4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中,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而且能节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美丽的剪纸》一课,应向学生说清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笔者点击鼠标,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并依次出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图样,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自然好。

2 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1促使教师改变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运用多媒体,教师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2促使师生关系和谐

长久以来,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永远都是管理者、领导者、指挥者,学生是被管的对象,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置疑都不敢,哪里还能提创造呢。而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像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 改变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

3.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一课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等。

3.2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

美术课的作业形式似乎没有什么可置疑的,那就是在纸上画——水彩笔、铅笔、颜料、毛笔墨汁,以及做——剪纸、泥塑、扎染等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提高,多媒体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篇2

[关键词]教育技术 信息时代 多媒体 网络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媒体化

现代教育媒体的多媒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优化组合形成的多媒体系统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使得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势头锐不可当,从而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各种新兴媒体和一些旧有媒体相互交融,共同存在,并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也是教育技术多媒体化趋势的一个方面。

2.网络化

教育技术的网络化趋势也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国际互联网( I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和卫星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卫星电视进入教学领域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目前现有带宽网络CATV在大中城市中有日益庞大的用户群,加上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也日益伸向千家万户,因而就有人提出了网络大学的构想。这一计划以CATV和PSTN为基础,以智能网络应用平台(INAP)和多媒体应用平台(MMAP)组成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3CPA: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ApplicatioPlatfromn)为核心,以现有大学为依托,构筑起具有一定交互能力的适合于远距离教学的网络大学,亦即“三电(电脑、电视、电话)一体化”。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5种: (1)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2)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3)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4)基于Internet及其他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5)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对于前4种教学形式,我们都较为熟悉,而对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则较为陌生。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实时交互性((Real-Time Interactive)、多感知性(Multi-Sensation)、存在感(Persence)和自主性(Autonomy)。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将是21世纪教育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一是视觉媒体, 如: 幻灯机、投影仪及相应的软片等;二是听觉媒体,如:录音机、激光唱片、校园广播系统等; 三是视听觉媒体, 如: 电视机、录像机、VCD 、DVD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等; 四是交互媒体,如: 程序教学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等; 五是综合媒体, 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语言实验与欣赏室、多媒体音乐、美术实验与制作室等。正是看到了媒体给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所以,世界各国对此予以极大关注和巨额投资,美国政府要求到本世纪末将信息高速公路连到每一个教室,德国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计算机。早在1996年,美国与国际互联网连通的中小学已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65% ,25%的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了计算机模拟和演练,18%的课程使用了商业性课程软件, 12%的课程使用了多媒体, 8%的课程使用了光盘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外的变化日新月异,国内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

如何降低课堂教学的坡度、难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探究的主题, 现代教育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它的作用一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如何根据现代教育原理来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二是运用多媒体设计、开发、应用管理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形象地再现于课堂, 让学生通过形、声、色的变化,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的协调作用,变抽象为形象,从而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恰恰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肖立峰: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0(1)

[3]顾君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导论.华东大学出版社,2000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篇3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教育技术的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很多县级市或乡镇的学校都已经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而且很多老师也开始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可以说多媒体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效果也非常显著。有了多媒体电子屏的使用,学校可以将重要通知显示在电子屏上,便于学生和老师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徜徉。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作用就体现在教学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以往教师在上课时,尤其是文字量较多的课堂,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写板书和记笔记上,课堂效率很低。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减少课堂上的无效时间量,从而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更充实。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革新,它的发展也会对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利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导的网络技术开辟新的教育空间,打破时空、地域限制,共享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教育的跨地域交流与共享。此外,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以往地理老师讲解地球公转自转和昼夜交替的相关知识点时,只能依靠画图或地球仪,现在教师可以使用专业的动态3D模型,使学生更直观、生动的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教育技术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会改变教育自身,也会改变教育事业的从业人员。为了更好地应用教育技术,技术人员必须学会相关的技术,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所以教育技术的运用也是对教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机遇和挑战,能够适应时展潮流、时时学习的人,便可以很好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生活实际中,那些固步自封的守旧者则会被时代淘汰,从而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虽然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滥用的问题,削弱了学生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影响师生互动;滥用多媒体,把语文课变成美术欣赏课、历史课、电影课甚至聊天课,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品味与涵泳。例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孔乙己》一课时,播放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电影和视频资料,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时常发出笑声,但除了背景资料与简单的评价结论外,学生对这篇小说的语言几乎没有感性的认识,更谈不上对“踱”、“排”、“笼”、“罩”、“大约的确”等字词的体味,仅了解故事的梗概而已。其次,部分教师不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细节,在使用教育技术时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多媒体课件的颜色搭配问题、文字大小问题和内容条理性等问题。

3如何正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前面我们提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着技术上的滥用等问题。为避免这种事件再次发生,教师应当学会怎样恰当准确的使用教育技术。事实上,能否用好信息技术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多么绚丽高超,而在于使用理念,思想永远是行动的先导。下面笔者将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说明。首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古诗词、文言文、抒情性散文的教学,可以设计成诵读赏析课,在多媒体的运用上侧重于朗读。针对议论文的教学,可以设计成导读课,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或提供相近、相反的观点与材料,供学生辨析思考。针对说明文的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关于事物或事理的图片、短文,以此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的思路方法。针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通过适当的视频、动画等刺激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感悟主题,品味语言。其次,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好的技术永远离不开生活,只有源自生活的技术才是真实和贴切的,才是学生易于接受和喜欢的。再次,注意引用素材的经典性,经典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冲刷的,因此经典的素材是值得推敲的。其次,注意技术性,多媒体的使用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尽量达到量少、质美、情真的效果,还应注意可操作性、适度性和适时性,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协调性。色彩和字体的搭配、图片和文字的搭配、背景音乐、视频和内容的搭配等。

结语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会更多元化,指导思想也会更人文化,因为教育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是随着20世纪各种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而兴起的。而在今天,无论在什么领域,我们都更注重人文精神,所以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势必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只有将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会促进教育和技术同时又好又快地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篇4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47-02

现代教育技术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自我的不断创新推动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同时面临着面向现代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合理调整。职业教育是注重学生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本领,以及作为一个合格职业人的综合素质,其优势是可以让学员在毕业后就可以到企业工作。做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于如何科学地有效地按照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及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此大力推进泰州职业教育的发展。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四模二型”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有以下4种模式: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模式;3)计算机虚拟教学模式;4)远程教学模式。

这四种教学模式归为两大类型:演示型和交互型。演示型便于课堂教学,更多地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共性,有利于开展合作性学习;交互型更多地面向学生个体,给不同认知型的学生分别准备相应的认知材料,设置不同的认知路径,便于在计算机室或课外选择性地使用。

2 现代教育技术的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从教学内容上看,现代教育技术将音、图、多媒体等融于一体,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异常丰富和充实,信息表现得形象生动且更具吸引力。而传统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和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表现形式单一,难以上学生有感官认识。

2)从教学模式上看,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大的教学体系,因为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让师生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既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成为一个团队的一分子,充分和其他同学进行相互协作,共同编辑学习的信息。而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一对多的讲授,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从教学规律上看,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表现形式方面展现也出了多样化、网络化的特点,而传统教学规律则更多的体现出知识结构线性,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认知规律。

4)从教学手段上看,现代教育技术更多采用的是以电子白板为中心,电子教室为辅助教学软件的一体化的富媒体教学系统。而传统教学手段多数为一支粉笔一节课的单一教学手段。

3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

职业教育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与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它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转型升级所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等各方面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当前国家、省、市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解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每年一度的信息化教学大赛由国家教育部主办,得到了社会各届人世的广泛关注,因为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模具的制造工艺,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讲解,那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显然会达不到要求,只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才能解决当下职业教育中出现的实体设备不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为国家现代化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重视教育硬件建设,忽视教学软件建设;

②信息化水平总体较低,教学辅教而不辅学;

③设备配置率低,使用效率低。

因此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一种必然选择。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在;

③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技能性人才的根本要求。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相比,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平面课堂转变为富媒体化的立体课堂,教师同时也进行着角色的转变,即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变传授者为参与者、协作者和促进者,变信息的提供者为信息的引导者。学生在文体课堂中与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互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效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全面推进远程职业教育,完善了终身教学体系

远程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丰富职业教育,但不会取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强调教学过程的技能训练,要体现做中学、学中做,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要能够模拟实习场所、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远程教育可以着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4 现代教育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材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也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方位多途径方向发展。

2)促进了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过程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将来就业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生涯才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3)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

为了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职业教育中,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软硬件的建设。如今的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现代化的验收也促使各职业学校自我进行了转变,更多的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投影仪,音箱,多媒体计算机等,使得教学环境变得更立体、更符合时代的气息,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5 结束语

职业教育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贯彻以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培养职业学校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的发现可以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的问题,使职业教育更适应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2] 何济玲,江玲,陈仕品.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J]. 现代教育技术,2011(3).

[3] 付道明,吴玮.教育技术支撑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演进与理论范式[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 .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篇5

关 键 词:现代科技 公共艺术教育 实施

高等院校是世界各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现代环境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是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着的严峻挑战。艺术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理应为我们所关注。

一、 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科技革命引发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现代科技发展对宏观教育体制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变化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技能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人们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科技信息量的增加、学科的细化,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

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教育体制的调控是否合理、得当,直接影响到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2.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结构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体制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热潮的到来,相当多的高等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组。中国现有的“综合性大学”是从一个个专业学院演化而来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科性大学,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都力求开创自己的办学方向,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大学办学的个性化、综合化和国际化,并建立起一个适应新世纪社会变化、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体现终身教育思潮的高等教育体系。

但是,我们在重视优势学科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边缘学科,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3.现代科技发展对艺术本身以及欣赏者个体的影响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对艺术自身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西方美术史上从文艺复兴到印象主义,其中科学技术对美术的影响可见一斑。但是,在科技发展促进艺术进步的同时,也给艺术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滥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大削弱了艺术的本质审美特征,消极的、标新立异的、哗众取宠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当中层出不穷;艺术自身发生变化的同时,对艺术的欣赏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如何给予客观的评判、正确的引导,是新时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二、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下,其性质的宽泛特征和基本要求

1.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开设多门艺术类选修课配合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现在国内很多高校明确规定大学生必须完成艺术类选修课的学分,用相关规定来要求学生参与,以达到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普及性艺术教育的效果。

2.公共艺术教育的侧重性

在普及中提高,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实际上,这是一个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培养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以及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接触艺术的空间,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可供调节的知识平台。

3.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互补性

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功能是互补的,两者的融合能够弥补各自的缺陷。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渗透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把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各自的单一目标整合到总目标中来,达到教育的完整性要求。

三、 公共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体系

针对现代科技冲击下的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改变高校现有公共艺术教育的落后现象,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我国高校自身特点,构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以确保公共艺术教育顺利实施。

1.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价值标准

公共艺术教育和专业的艺术教育应该有所区别。我们要明确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艺术判断力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不是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过于注重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借用其他学科那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

转贴于

艺术素质教育是以通过艺术来塑造人的灵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既应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也应遵循艺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公共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以音乐、美术、书法、影视、舞蹈等艺术手段和内容,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己任,同时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2.构建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达到教育标准实现教育目的的有力保障,这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

就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而言,在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审美结构层次等方面都有待于改进。从普及到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下功夫,注意和现代科技发展保持同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电脑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在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制版等领域广泛运用,这些都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大学生有必要对它们有所了解。同时做到难易适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相关的教材和读物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确保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与质量。

3.创新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方法

第一,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注重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理解作品所需的相关素材,如作者的人格个性、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宗教知识等;另一方面,必须要不断启发学生对于这些经典作品的个人理解,培养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摒弃标准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审美热情和潜能。艺术欣赏实际上就是认识事物、把握创作者思想意图的一个过程。艺术欣赏课最终不仅要丰富学生审美情趣和拓展其文化视野,而且还要使他们深入艺术的精髓,使他们懂得怎样靠自己的双眼去洞察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

第三,教学形式上,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当前校园内所关注的审美问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安排教学。

第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只有掌握这种语言,才能真正读懂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内涵,提高欣赏水平。所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课外美术小组,使学生走近绘画,了解美术语言,亲自体验绘画过程的情感活动,然后和欣赏美术作品结合起来,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第五,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只有当学生自己掌握了比较科学的方法时,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比较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风格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常常不易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各自的艺术特点就容易区分开了。在艺术欣赏中不要孤立地对待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以此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四、建设高素质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自身文化修养差、文化底蕴不足、科研能力不强、敬业精神与教学能力欠佳、教育思想观念滞后等问题。加强管理与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这支队伍的良性发展,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做好导向作用。

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的促进作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创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马国俊著《论大学国民性艺术素质教育》,原载于《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 月

[2]刘德富 张朔著《在并校改革中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原载于《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4月

[3]杨涛著《试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欣赏课》,原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6月

[4]张小册著《深化高校美术欣赏课的艺术思维》,原载于《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5月

[5]沈家华著《关于高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思考》,原载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3月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篇6

关键词: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目标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本文结合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1 发展现状

(1)硬件建设

学院建有百兆主干的校园局域网,网通100M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学院基本实现电话网络和互联网的部门“室室通”,校园监控系统成熟完善。目前学院拥有办公用计算机600多台,拥有多媒体教室52个,多媒体报告厅1个;拥有2个网络教室,共150台能正常使用的计算机,承担了学院多项教学及其它相关任务;拥有教学摄录编制作系统一套,包括sony摄像机2台,sony线性编辑器2台,国产非线性编辑器1台,佳能单反数码相机1台。

(2)软件建设

学院积极推行电子校务,已初步搭建能够体现学院特色的网站平台。

(3)软硬件管理和维护

建立了具有丰富的软硬件维护、维修经验的技术团队,维护工作及时到位。制定了多项管理维护制度。

(4)信息资源建设

多媒体影视制作一直是我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的优势,拍摄专题片和记录片几十部,其中多部在全国和省内发行,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2 存在的问题

硬件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完善到位——部分教室、实验室里尚未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大量陈旧设备急需更换。软件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没能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缺乏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学院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成,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学院各信息系统开发缺少科学、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3 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提高学院师生信息素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根本目的,深层次推进学院信息技术应用,形成与学院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特色的高职强院贡献力量。

4 发展的具体目标

(1)硬件建设方面

完善硬件基础设施,让所有职能处室、教研室均可高速、稳定、安全地接入校园网,让部分学生公寓实现上网,所有教室与实训室实现联网,让学院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监控网统一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多网合一,全面建成覆盖全院的共享网络基础环境。同时,增加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全面实现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创新模式。

(2)软件建设方面

加强以学院政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平台。①优化学院网站设计、加强信息管理。以学院常规管理和学院宣传为主要功能,优化学院网站模块设计,逐步添加学生学习支持、师生互动、设备报修等模块,加强信息管理力度,敦促学院各部门及时动态更新,提高信息共享数量与质量,加强信息安全审核、提高信息安全审核效率,转变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方式,全面搭建校务公开网站平台。②学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发展方向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智能信息终端等现代技术,大力加强学院的数字化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教学应用、学生实训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3)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方面

提高中心技术人员管理和维护效率。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学院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凡事做到按章办理。制定学院现代教育中心技术人员的培训、参观交流学习计划。

(4)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实施学院信息化素养提升计划

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可更新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我院打造一大批能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教学能手;利用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信息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体系。

(5)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从全院专业结构与就业需求出发,以服务专业整体教学和实训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主体,兼顾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建设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适用性和普惠性的优质资源,建成我院学科齐备、富有我院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硬件上学院大多数课程已具备多媒体教学,但相关教学软件资源配备跟不上,各教研室自主开发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习题集等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共建共享”意识不强,学院可以以网络与教育技术管理中心资源服务器为统一管理平台,以学科教研室为单位收集与“共建”所有优质课与精品课程资源,开展室内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并“共享”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精品资源利用效率,开拓教师信息化应用视野,提高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化素养。加强网络与教育技术管理中心与各个教研室的合作,拍摄实训教学片。

参考文献

[1]陶祥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科学合理的定位是关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7):194.

[2]胡华进.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5,3:405.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篇7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街量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的同时,也加快了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程,现主要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涵义入手,探讨了体育教师专业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强劲的世界性潮流,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上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今后,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将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

1体育教师专业化涵义

体育教师专业化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首先,体育教师个人在正式从事体育教育之前,应该具有较好专业的知识,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其次,作为正式体育教师进人体育教育事业后,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形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习惯,能不断积累丰富的、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并且重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和体育教育观以及各种先进的教学观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能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自己的教学工作。

2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2.1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一部分

“素养”是人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心智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具有稳定性与基础性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辅助教育、教学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意、美学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

2.2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2.1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体育教学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与传统教学都有较大的差别,这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使体育教师职业更加专业化。

2.2.2提供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传播理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和理论指导意义。学习理论是涉及到人的学习发展的理论,教师专业化正是教师不断学习发展的过程;传播理论则是涉及信息社会中知识的传递、接受的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必以媒体为中介,以传播理论为支持。在强调体育教师专业化的个体价值实现与主动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发展模式也必然由行为主义所支持的被动培训转向利用教育技术,实现主动知识建构。

2.2.3提供专业化的“物化技术”支持

人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技术与个人能力的结合,才能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而在教育领域,这种技术即教育技术。媒体技术作为教育技术中的物化技术,既可以用来加强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3现代教育技术是体育教师优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2.3.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2.3.2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更快、更全地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了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效率,缩短了教学过程。

2.3.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互动教学

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经,也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作学习;形象生动的教学信息能刺激多种感官,有利于创设情境和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有利。

3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从多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又成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使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能力要求。

3.1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3.2信息素养及知识管理能力

教育信息化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不论从教师自身发展需求或专业化要求而言,教师都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仅仅包括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的独立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3合作交流能力

在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学会合作”被列为信息社会中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学会与人相处、合作、交流是自身发展的基础。教师作为一个身处信息社会的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看,教师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个性化的,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即让有共同兴趣的人能够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以分享对方的观点,并能够相互帮助,这些都需要合作交际的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无论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专业发展要求看,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并且这种交流越来越便捷,学会在技术环境下的交流、合作可成为其快速发展的新的手段。

3.4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篇8

>> 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电气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层次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思考 地方院校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若干问题分析 CDIO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探讨 浅谈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 关于如何培养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探讨 浅谈现代工程技术经济及其发展 现代工程技术经济及其发展 全面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途径 浅谈全面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途径 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全面发展趋势 道路施工为导向的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程文化教育理念解析 强化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张夕佳.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理论学习,2003(1):43-44.

[4][9] 学习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5] 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4-5.

[6] 王冀生,王霁.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1-8.

上一篇: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 下一篇:智慧供应链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