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09 11:42:58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写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034-02

我国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关注学生语言和知识积累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感,价值体系,思维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都是小学英语写话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核心素养下写话教学的意义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后,学生学习的任务量明显加大。现阶段,我国的课堂教学安排,还是以教师知识的传授为主,少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支配。教材编写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依据,目的是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去用英语沟通交流,学以致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着重要影响。这样就不会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也利于知识的衔接。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掌握一门语言,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英语,喜欢英语。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写话教学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领

小学生在接触英语时,是没有任何学习基础的。语言类的学科具有共通之处,不同的是汉语是识字,英语则主要是背记单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可以可以根据单词创设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来,有意识的将单词融入到情景中。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再对单词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学生有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方便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交流的途径。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或者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对学生的思维引领,还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英语表达能力。

2.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想要学好英语,就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首先,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前,让学生轮流进行课堂演讲,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单词储备。部分学生有着害羞胆怯的心理。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从刚开始得畏惧,渐渐变成喜欢。教师需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即使前期说的不够好也不要打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水平。其次,学生的“听”,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运用英语教学,可以用英语解释英语,增强学生的听力能力。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教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快速阅读。之后与学生共同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课文中的重难点,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模仿开始,从开始的模仿,到之后进行自己的独立写作。对学生的写作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形成自由,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其次,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开拓学习方法,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合作学习有着超前的意识,科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将班级拆分成多个组别,进行小组内部的学习和讨论。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小组成员也要做好分工,每个人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进行交流,最后汇总成一个全面的结果。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一起沟通交流,一起探讨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这种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关注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的教育,要求学生有着良好的文化品格。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还是学生了解外来文化的途径。英语课程应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对外来文化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选择地学习,而不是盲从。让学生善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结合自身的知识,形成完整的学习方法。具备文化沟通的能力,并且具有爱国意识,为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彭静.浅论小学英语写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校园英语,2016,(19).

[2]徐秋萍.小学英语写话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学生英语,2016,(40).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数学 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合作意识 品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32-02

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为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它作为课标修订的依据。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它能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格局与发展,它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品德修养这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维能力

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锻炼过程,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做深入地研究、思考、挖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持久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素养。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终生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如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推导,使学生严格遵守逻辑规则,做到判断正确、推理论证有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问题联合起来,形成一套知识体系,并提供一定数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猜想并归纳证明,把特殊问题推广到一般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审查,如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恰当?归纳推理是否合理?分析和纠正其中的错误,尽力达到“更好地思考”“思考得更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一题多解,即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探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解法比较,提炼解题思路;进行一题多变,即通过探索逆命题,改变条件、增设提问、推广结论等方式,促使学生根据变化进行思考,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使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教师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深入研究数学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要使学生掌握获取学习知识的本领。牛顿说过:“我的成功归功于精细的思考,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到达发现的彼岸。”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融入到思考活动中去。训练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从教师的“教会”转变成学生的“学会”与“会学”。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寻求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领悟。并在过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出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口答、板演、做作业,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之进行点拨、讲解、补充。教师也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它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媒体所展示的PPT课件、动画、视频、微课、幕课等,大多是从网上下载并由教师加工、修改而来的。而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很少用来学习,因此要教育学生,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它不仅仅是用来娱乐与休闲。重视培养和强化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拓宽自主学习的渠道,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并把它作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

三、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走向成功的法宝,在全社会中得到推广。

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学习的互动者、合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适当开展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的共同参与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合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当然,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合作毕竟有限,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比较有效的形式,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注意以下三点:(1)小组人数不宜太多或太少,人数太多不能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人数太少则缺乏讨论气氛或知识储备的不足,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2)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差异性,不能全是优等生或学困生,也不能全是男生或女生,要均衡搭配,使组员能更好地合作与发展。(3)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有组长,由其主持和维持纪律,避免讨论跑偏主题或从事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组长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轮流担任。合作学习不一定只是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还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帮助与分享成果。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承担组织、协调、启发、引导的责任。通过合作学习,让组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问题,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四、品德修养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是让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质。

教师用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习惯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教师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坚持准时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树立守时、遵守纪律的观念。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尽心尽力地完成好教学任务,体现爱岗敬业精神。教师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要客观、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接受学生认知规律的差异性,相信他们都能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向学生渗透公平公正、有爱宽容的意识。教师适时利用教材内容设制问题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居民生活用水、沙漠治理、退耕还林、材料减省设计等问题,借此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教学中,遇到与中国数学家研究成果有关的内容,如秦九韶算法、杨辉三角、刘徽的割圆术等时,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习动力。如果学生遇到生题、难题,不愿意思考,不想钻研,而是急于去请教老师或直接想要参考答案,有强的依赖性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

数学教学渗透品德修养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时机,使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健全的人格。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通过教学促使学生习得连续性的知识与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李 丹(1980― ),女,广西北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玉林北流市第九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3

1. 核心概念与研究价值

1.1 核心概念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三一”教学策略,是通过对全国卷“三个新题型”和“一个作文”题型的解读,研究教学方法,构建集成式高中英语教学整体框架。包括:该策略指导下的高效课堂打造,团队合作教研以及校本教材开发三方面。该策略的实施内容、实施主体及实施阶段都同时体现“以一带三”,“以三促一”的理念,旨在全面推动高中英语课改过程中不断培养高中生英语学素养。

1.2 策略价值

其一,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卷英语高考特点,以任丘卷英语高考为基础,求同存异,提出应对高考的“三一策略”,有机导入常规教学,打造卓越高效的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其二,从教师角度出发:整合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中教研组资源,深入研究“三一”题型的特点,展开教改策略下的团队教研,分层分组研究。

其三,从教材资源整合角度出发:教师们分组分层教研,选编后的练习资料应不断被复制再加工,以保证其能发挥最大价值。

2. 目标与内容

2.1 策略目标

其一,课题性目标:全国卷高考三类新题型“七选五”,“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加传统重项考查要素“作文”是课题核心目标。

其二,对象性目标:以高中三个年级学生为服务对象,由浅入深,由低年级教师引领式学习到高年级学生自主式学习。

其三,主体性目标:该课题参与主体分为小组研究并呈现研究成果。表现为三个新题型小组的常态存在与一个作文模板制作小组的阶段性存在。由一名资深教师引领,三名教师辅助,共同分期分段完成各阶段任务。

其四,阶段性目标:每个具体操作目标的既定完成时间分为“三个基础技巧铺垫”期与“一堂优质课”浓缩展示期。

2.2 策略内容

其一,研究以“三一”策略指导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新高考下题型结构的调整预示着高中英语常规课堂知识层次,教学重难点变化。具体研究题型特征比对如下:(1)七选五题型:该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对语篇结构及行文逻辑的掌握。(2)语法填空:该题型的考查旨在培养学生对词汇,语法及句法的综合运用能力。(3)短文改错:相较于传统的同类题型,新高考要求加大了学生对篇章脉络及具体细节错误的甄别能力考核。(4)作文:大小作文合二为一之后的全国卷大作文综合体现学生以文表意的核心交流能力,同时不可降低对学生语言素质的精细打磨。

其二,研究以“三一”策略指导下教研组团队合作的促进。“以一带三”,“由点促面”是三一策略运用于教研组集体备课与团队建设的方式与目的。

其三,研究相关校本教材的开发。通过“三一”策略的构建,形成适合学生能力的教辅教材框架,即以高考“三一”题型与自创新题型(新闻,续写,翻译等)为教材内容的校本教材研发。它既体现学生知识层次,又积极发展学生的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最终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方法与技术思路

3.1 研究方法

其一,观察法:首先,在确定研究目标为“三一”题型背后的教学策略构建后,分团队采取小组观察调研找出各版块问题症结及相关症结;其次,确定总体观察对象为该策略实施过程前后教学效果变化及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升,确定个体观察对象为该策略指导下成绩上升较快的参与主体,对其进行深入观察;第三,观察每一知识板块实施后该项目自身调整范围及纵深。

其二,行动研究法:在毕业年级小范围内探索性地进行教育改革,针对几类题型涉及到的教学重难点进行“预诊―资料准备―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板块计划―实践―总结”,然后向所帮扶学校推广。

其三,分析法:在涉及新高考教学改革这个复杂的教育现象中,“三一策略”实则分解了教学重难点。单独地观察它们,剖析每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并总结相关联系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触及教改核心。

4. 意义及规划

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中外语组为研究阵地的“三一”教学策略,目前处于实际课例调研阶段。笔者所在的高中外语组以三年为一规划,整合全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团队力量,为不断追求卓越课堂和学生核心语言素质的培养积极实践,开拓创新。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4

摘要:在传统的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把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作为英语教学任务的重点,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可能会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却无法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也无法有效培养出真正对整个社会有用,对个人成长有利的人才。本文将以英语(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在实际的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实现英语教学的突破,并有效达成相应地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24-02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上,很多一线教师的思路非常闭塞,教学过程也只是机械地重复。他们只注重教给学生课标中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的语言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们只成了教科书的奴隶,而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利于长期的语言发展和个人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近期在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对新时期新阶段的人才所提出的新的综合性的要求。根据本文的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思维品质。如对语言材料中所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理性地辨析,以判定其的正确与否;运用多样的逻辑思维来对语言材料中所出现的信息进行整理;对语篇中所出现的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并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语言能力。如W科意识,语言感知能力,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识别赏析的能力以及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等。

第三,学习能力。如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拓宽学习渠道;规划选择学习,提高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等。

第四,正确的价值观等。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体育锻炼,热爱读书,与同学友好相处,能正确地辨别真、善、美等等。

第五,文化素养。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知识以及对于相关文化知识的正确的理解,学生所具备的在实际的跨文化语境中的交际的能力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等等。

二、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职高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响应核心素养的呼唤,尊重这样的呼唤,并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这样的呼唤。根据本文的研究,为了能够将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及相关的部门可以采取如下的策略:

第一,调整英语教学的目标。根据本文的研究,只有有了正确、合理,又能紧跟时代要求的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才能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也才能正确地指导日常的职高英语教学。因此,对于职高阶段的每一堂英语课,教师都应该在宏观上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来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大体上来看,这样的教学目标应该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禁锢,并从发展人、塑造人的角度出发,将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来。

第二,调整英语教学的方法。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正确的英语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还应该相应地调整职高英语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灌输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展对于综合性的人才的需要。相反,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综合性的人才,更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三,调整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调整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学生对于信息的分类汇总能力如何,学生的目标达成意识是否强烈,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等等。

三、职高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的文件要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来抓。具体来看,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第一,设置相关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本文的研究,在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当然,在设置场景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角度,切不可张冠李戴,牵强附会,否则便失去了这一活动的意义。比如,对于职高英语学习过程中anger这一词汇,教师可以在传统的词汇教学的基础上,可以这样来对学生进行提问:Boys and girls,what would you do when you are angry?这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找亲近的人发脾气,乱摔东西,口不择言,暴饮暴食等。紧接着,教师便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展开谈论: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on the bad results of your anger.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便可以深刻思考生气对于自己和对于他人的不良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技能的提高。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提取信息,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如何有效地归纳信息,如何有效地排除不相关的信息的干扰,如何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如何一边学习一边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如何提高自己的目标意识,如何保持持久的进行语言学习的注意力,如何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等等。比如,在讲解英语(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教材第五单元What’s your hobby?中的阅读时,鉴于该阅读语篇的任务是要求学生understand talks about one’s hobbies, 教师除了应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完成一些相应的任务之外,还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的阅读过程以及对于正确的阅读技巧的运用。具体来看,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们:How do you find ou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hobbies from this passage?If you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your reading,would you change your reading strategies?Do you read the passage before looking through the questions?Do you look through the questions before reading the passage?

第三,从时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本文看来,在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应该从时代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当今时代,随着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对外贸易的持续推进,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便成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四、结语

总之,根据本文的研究,在实际的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贯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塑造健康的品格,独立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参考文献:

[1]刘建德.关于课堂的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马兰芳.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升功效[J].科技资讯(社会科学版),2013,(12).

[3]邵媛媛.浅谈职中课堂中的形象化教学[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1).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 汽车电器 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改革 学习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要求:“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落实这些要求,培养出适用经济社会需求与发展的人才,是值得每位高职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在高职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课程教学中实施三段式教学的做法,对如何利用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探析和实践。

1 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界定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它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广泛迁移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①②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个大项,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2 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多维的系统工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教育领域正在探究的一个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种策略,即整体策略、专项策略和渗透策略。③④⑤⑥其中整体策略和专项策略的实施只能从学院和系部层面去展开,作为一名专任教师,更多地应考虑从自己做起,从自己所授课程做起,探索、实践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

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承前启后,地位十分重要。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项目的建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考核方法的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并在本专业2011级和2012级两个年级进行实践。

(1)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中需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目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专业必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事汽车修理、汽车销售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知识体系主要包括8个系统,且以识读汽车电路图为切入点贯穿始终,本课程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掌握汽车电气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具备读懂和识别有一定难度的汽车电气电子线路图的能力;具备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日常维护保养能力;正确使用典型工具、仪器的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方法能力目标: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际、与人协作的能力。

(2)建立课程学习项目。建立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学习项目。课程学习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课程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岗位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项目内容选取紧紧围绕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选择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为了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策略,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时间分为三部分,首先是PPT汇报,将全班同学分为6~8组,每节课安排一组同学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PPT汇报,主题围绕汽车展开。其次是利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展开新内容学习。最后留出5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问。通过课堂三段式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培养了专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有时通过激烈的讨论与交流,部分学生还能在原来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发现,进而产生创新的想法和做法,这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4)构建综合考核机制。课程考核服务于课程教学,好的考核机制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素质和能力的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考勤(20%):满分20分,小于12分者,本课程记为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二是平时作业考核(30%):满分30分,小于18分者,本课程记为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三是实验性考核(25%):满分25分,小于15分者,本课程记为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四是总结性考核(25%):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单元学结、学期学结3部分,其中课程学习计划占15%,单元学结占70%,学期学结占15%。总结性考核满分25分,小于15分者,本课程记为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在教学中,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3 总结

实践证明,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现代职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是高职毕业生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升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课程改革,就是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开放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注释

① 丰培洁,张鹏.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0(12):213-219.

② 吴盈盈.论高职旅游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科技信息,2008(19):263-264.

③ 张艳如.论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12):159-161.

④ 林凯芳,杨琼敏.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5):88-90.

⑤ 于国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初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6):55-59.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全球化贸易早已形成,传统的行政管理在当今的社会中已经完全站不稳脚跟。学校传统的行政教育就是指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下级必须对上级的命令唯命是从,学校整体的运营一般也都是依靠行政管理。然而,新形势下的教育已经完全不需要这种死板的管理模式,在后勤管理中如果只是采用行政管理,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学校教育事业带来致命的伤害。行政管理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必须按照固定的套路,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其没有丝毫的影响,行政管理实施的前提是环境永恒不变,进而以不变的策略来应对永恒不变的外界环境。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外界环境瞬息万变,所以,学校在后勤管理中一定要摈弃行政管理,将柔性管理落实到后勤管理的各个方面。学校后勤管理应用柔性管理策略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素质教育的实施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不能采用强制的手段。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带来非常大的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就必须以柔性管理为本,柔性管理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后勤管理中应用柔性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柔性政策在学校后勤管理中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校后勤服务的重要性,学校后勤服务的好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整体教育实力的提升及学校的社会荣誉。只有做好后勤服务,才能保证学校的日常运营,后勤服务作为学校教育事业实施的根本,是学生安心学习、教师安心工作的保障。后勤服务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容小觑。学校的后勤服务只有实施柔性政策,才能发挥到绝佳的水平,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才能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魅力。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如今的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精英,现代的社会发展早已不需要以往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书呆子,然而以往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天性的自由发展,而先进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更多发展的空间,再也不能以同一个模具来培养孩子。小学是学生大脑发育最活跃的阶段,这一时期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自由发展,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加以正确的指导,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在学校的后勤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的策略能够将学生的天性发展的空间最大化,后勤服务中应用柔性政策,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是非强制的,强制的环境培养出来的不能称之为人才,只能称之为书呆子,这种书呆子早已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社会瞬息万变的环境需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的人才,学校后勤服务中应用柔性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学校后勤管理中应用柔性政策的相关注意事项

学校后勤管理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一定要明文规定,学校后勤管理在实施柔性政策的同时,应该时刻以人为中心,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将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到另一个崭新的层面。综上所述,学校后勤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教育只有以人为核心,全面贯彻实施柔性管理策略,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 大学思政教学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培养策略

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最集中和最根本的价值内涵,对学生行为准则和思想动态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高校作为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和宣传的重要阵地,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通常在思政教学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认同时代前沿精神。时代前沿不仅能体现群体接纳与追求的前沿精神,还能彰显民族的时代人格和核心价值观,促使民族不断前行和发展。通常前沿精神追求主要指的是人们在现实社会背景下,通过不断创造实践而产生的精神集合,其时代先进价值理念和历史规律相契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大学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能使学生认同新时代前沿精神。

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理想。理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党和群众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百年强国梦想。大学生作为这个梦想的中坚力量,在大学思政教学中需要加强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将民族繁荣发展与自身人生理念相结合,在理性思考中了解中国梦内涵,明白只有在核心价值观实践中才能实现中国梦理想[2]。从这一层面而言,在大学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梦”理想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一)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在大学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狭隘的功利主义思维和个人成功学理念,坚持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引领,培育“四有”新人。同时需要关注公共领域和整体国家社会,重视公共能力培养,始终树立“培养具有独力人格的公民”的教育理念。此外,思政课需要从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出发,对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整体把握,坚持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原则,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目前我国呈现多元文化价值观,西化与本土、现代与传统、非主流和主流等价值观鱼龙混杂,因此思政教学中应该明确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面临的多元价值观和文化掺杂的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对于大学思政教学而言,教育主旨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旨具有一致性,教学内容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加以充分反映,因此将核心价值观培养内容渗透到思政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对接性和适应性。大学教师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应该对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渗透在思政教学中,优化组合现有思政教学内容[3]。这样才能有效展现核心价值观主旨思想,让学生了解新时代先进文化和人文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共同理想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

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成员生活在文化氛围中,接受着文化氛围的陶冶,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身价值观。校园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高校可以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出发,优化新媒体运用,积极组织“法律知识专场”和“校园文艺活动”等,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善用新媒体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社会主流价值观。另外,大学生在校必修课程就是社会实践,只有将社会实践和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为依据,加强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发展和完善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因此加强社会实现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四)提高思政教师素质

思政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效果,因此高校需要鼓励教师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具有全面性及综合性特点,涉及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建设等内容[4]。思政教师必备的素质就是政治思想素质,而这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属性,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从而有效落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导向作用,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同和内化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紧密联系,在思政教学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需要始终坚持核心价值观地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提高思政教师素质,强化网络监管。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自身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实现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仕钧.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5,21:60-62.

[2]唐仕钧.论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29:48-50.

[3]王功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教育评论,2014,10:26-28.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8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5702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逐步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体现。

下面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为例,探究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2016年9月13日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具体见下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主要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坚持对外开放两个角度,实际解决三个问题:我国坚持的对外开放是什么样的开放?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和坚持对外开放?我国怎样坚持对外开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过程中树立全球意识,这里体现核心素养中的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两个基本要点。

二、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指导下,参考课程标准,要合理地设置三维目标,突出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方面的内容。在课标中对本节课内容有如下要求: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在结合本课内容结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将本框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几方面。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知识与技能:知道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辩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4.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对外开放的原因,难点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三、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核心素养体系,让设计环节体现核心素养体系。

如在设计“什么是对外开放”这一环节时,通过图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近代屈辱战争,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学科知识,总结出闭关自守只能带来愚昧落后。在明确历史结论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教材和互动活动,展示对外开放事例,理解当今开放的世界。通过情境创设,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探寻已学过的跨学科知识,形成结论性概念,就是思想品德课的突出作用。

又如在设计“为什么对外开放”这一环节时,通过观看视频《对外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构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外开放使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回归教材,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归纳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这样的设计,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从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主动联系教材,从而落实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增强核心素养中关于国际理解和国家认同的意识,凸显核心素养体系。

四、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活动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

只有教学设计还不够,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要选取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的案例。

比如,怎样坚持对外开放这一问题,首先可以考虑将时事导入课堂。时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一带一路”这一案例,因为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构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古今对比,古代开放的中国有一条“丝绸之路”,现代开放的中国绘制了“一带一路”新的发展蓝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思考这个战略涉及的领域和推进这一战略的意义。利用古今对比,带动学生初步了解意义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为热点提升和难点突破奠定基础。

上一篇: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范文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