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14 16:16:19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现状、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厘清核心力量训练研究发展的脉络,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核心力量 概念 现状 应用研究

近年来,以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为代表的一些新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已从某些方面证明了通过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训练能使运动员的成绩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新的体能训练理论引起了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认可。

通过查阅(2000-201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近16年来核心力量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主要表现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区域和核心肌群

对于核心区域的界定,大多数研究将核心区域定位在腰椎―骨盆―髋关节位置;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核心区域是指包括胸廓和脊柱在内的整个躯干。还有的研究认为,核心区域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是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具体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将核心区域界定为:在人体双肩与双髋关节之间的整个躯干以及骨盆区域。核心区域确定了,所涉及的肌群也就明确了。核心肌群就是肌肉的起点或止点位于核心区域间的肌群。

(二)核心力量

普遍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下肢力量并列的力量能力,是一种新出现的力量能力,它在稳定机体核心区域部位的同时使其产生最有效的位移及旋转,并且作为人体运动链中最重要的环,担负着控制机体稳定,自身发力,传递力量的作用。美国等国家的学者研究认为,将构成或提高核心稳定性的力量能力定义为核心力量;还有的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功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核心力量并不单纯是一种力量,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是以稳定人体核心区域,完成动作时保持和控制人体特定的身体姿态,并且利用自身是人体运动链上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传递能量,而且去主动发力,为四肢及其它肌群提供能量的能力。

二、核心力量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体育科研领域,对“核心力量”的研究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体育类关于“核心力量”的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领域,其中对于运动训练的研究最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体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核心力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开始从各个角度对核心力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核心力量的起源

核心力量的概念起源于对核心稳定性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Holds worth就开始研究脊柱稳定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创立了脊柱二柱理论。20世纪80年代早期,Denis提出了三柱理论。1992年,他又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和“三亚系模型”理论,认为脊柱的稳定系统由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3个部分组成。2006年kibler把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入到竞技运动中。并在阐述中提出:核心稳定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中控制躯干部位和骨盆肌肉的稳定状态,从而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一种能力。核心力量训练是针对身体核心区域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

(二)核心力量的作用

黎涌明在《论核心力量训练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中认为:核心力量对运动技术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通过机体各环节之间力量的有效传递,可以提高机体工作效率;核心力量的增强可以提高肌肉的稳定、平衡和协调能力,能够预防运动损伤;林华等在《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中指出:核心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热点,它对全面均衡地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身体核心区域的平衡、稳定性非常有效,是提高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的有效训练方法手段。

以上研究表明:核心力量对于身体基本姿势的保持、身体各部位、环节的力量传递,身体协调地完成各式各样的动作都起着支撑、稳定的作用,它在整个运动链发力之前首先发力,对四肢的协同配合及整合用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王卫星在《运动员体能训练新进展――核心力量训练》中指出:对于一个较完整的训练周期而言,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安排在准备期,结合常规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基础力量和核心力量同时得到提高。在赛前训练时,要加强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并以此为目标,精心设计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这样可以比较好的使基础力量和核心力量同时朝着专项运动能力方面过渡与转换,最终实现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徐浩在《腰腹核心力量训练在跳水训练中的运用研究》中认为: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跳水运动员的腰腹力量更加有效果。在运动训练中,作为教练员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核心力量训练方案,充分发挥其训练效果,最终提高运动员成绩;杜震城在《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中指出:运动员的核心耐力、核心力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运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3-0005-06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方法,最初应用于医学康复领域,近年来健身和运动训练领域也开始采用。目前,国内外对核心力量的训练非常重视,但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因此,有必要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起源与定义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核心(core)”是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程度,而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力量。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Holds worth就研究过脊柱稳定性与脊柱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创立了脊柱二柱理论(即前柱和后柱)。1972年Rood根据脊柱周围肌肉功能的不同,将附于脊柱的肌肉划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20世纪80年代早期,Denis提出了三柱理论,即前柱、中柱和后柱。1985年Panjabi提出了脊柱稳定性的概念,1992年他又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和“三亚系模型”理论,认为脊柱的稳定系统由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3个部分组成。2000年运动医学专家willson认为人体核心由腰、骨盆和髋关节的肌肉组织构成,其稳定性可以预防脊柱弯曲受伤,提高脊柱部位的平衡能力。以上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医学康复领域的。2006年kibler把核心稳定性引用到了竞技运动训练中瞄。1996年德国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躯干支撑力量或躯干稳定力量,这可能是关于核心力量的最早说法。2005年美国一些学者把提高稳定性的力量称作核心力量。2008年黎涌明等研究认为: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竞技运动中它还能够主动发力,是人体的—个重要“发力源’。综上所述,核心稳定性是人体核心力量训练的一个结果,而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的力量能力。核心稳定性的优劣与核心力量有着紧密的联系。

2核心力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机制

2.1核心力量的解剖学机制

在解剖结构上,人体的核心部位不仅包括腰椎、骨盆和髋关节等骨骼以及它们周围的韧带和结缔组织,同时还包括附着在这些骨骼上的肌肉。

目前关于核心肌肉的位置和数量问题还没有定论。Frederickson等人提出核心力量涉及位于核心部位的29对肌肉,但并没有给出29对核心肌肉的具置。黎涌明等对附着在腰椎一骨盆一髋关节的肌肉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该部位有起止点的肌肉为33(对)+1(块)(见表1),其中,有7(对)+1(块)肌肉的起止点在核心部位,它们主要起核心固定作用,其余绝大部分肌肉只有起点位于核心部位,它们的收缩不仅对核心区域有固定作用,而且同时参与其他部位(主要是下肢)的运动。

Bergmark根据解剖位置关系将核心肌肉分为两类:核心大肌群和核心小肌群。核心大肌群位于机体的表层,主要参与躯干的大幅度运动,核心小肌群附着在躯干的骨骼周围(深层),主要参与躯干部位的固定和微细运动。Hodges等人运用光电运动分析系统、肌电图和腹内压测试装置对人体站立时的上肢快陈华伟,庚铮,文世林: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现状与展望速屈、伸和外展的运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层核心肌(腹内肌和腹横肌)与肢体运动方向无关,而浅层核心肌(腹外肌、腹直肌和竖脊肌)与准备性的动作以及质心运动方向一致。该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核心部位的大肌群(浅层)和小肌群(深层)对躯干稳定的不同功能”。Faries等人对核心大肌群和小肌群做了进一步的定义,研究认为,小肌群的主要职责在于对核心部位的固定,而大肌群除了固定作用外主要还有支配核心部位运动的功能。核心小肌群主要包括腹横肌、多裂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中部、腰方肌、隔肌和骨盆下底肌肉,这些长度较短的肌肉基本都附着于脊柱周围,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脊柱的稳定。最近有研究认为,腹横肌和多裂肌是主要的脊柱稳定肌,因此,又可以将核心小肌群进一步分为主、次两类。核心大肌群也有主次之分,特别是那些位于骨盆和髋关节的肌肉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臀大肌、臀中肌等原来一直被认定为是下肢肌的肌肉,这些肌肉除了有支配下肢运动的作用外也具有稳定核心部位的功能。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核心力量的解剖学结构被广泛接受的是:核心的主要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3部分构成。根据分类目的和依据不同,核心肌的分类和数目也不尽相同。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在运动中人体大部分姿势都是站立的,也有部分运动项目中身体姿势是俯卧、仰卧或倒立的,所以核心部位是由人体在两臂下垂的对称站立姿势中的身体重心确定,还是在某个姿势时的身体重心确定,还是因项群和项目不同而确定,都还值得商榷。

2,2核心力量的生理学机制

核心部位的主体:脊柱一骨盆—髋关节的主动稳定需要该部位多块肌肉的共同收缩才能实现,不同肌肉之间以及肌肉与韧带和结缔组织之间的协作是核心稳定性的关键。核心部位主动稳定的实现取决于多块肌肉的协同工作,该工作是在神经支配下的一个复杂和精细的过程。Hodges等人运用肌电图仪对人体做全身运动时的上肢肌、下肢肌和核心肌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核心肌肉(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多裂肌)肌电的发生早于上下肢肌肉,尤其是腹横肌的肌电明显早于三角肌和下肢主要肌肉。因此,认为核心肌群的提前动员使身体的核心部位首先做好准备,为四肢的发力建立支点。同时,还认识到核心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运动中的稳定几乎都发生在一瞬间,其稳定的程度以及稳定与不稳定都一直处于频繁的变换和交替之中。因此,核心部位的力量不单纯涉及到单块肌肉收缩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神经对多块肌肉的支配和控制能力。

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核心稳定状态进行干预,一种是通过运动前期的预兴奋反射性提高参与肌肉的力量,为姿态的调整和承受外部负荷做好准备;一种是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肌梭和腆梭反馈式调整肌肉的力量并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用力,解决核心部位的稳定、稳定程度和稳定与不稳定交替转换的问题,

3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作用、分类、方法和手段

研究普遍认为: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产生的力量。而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深层肌肉进行的力量训练。

3.1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

核心力量训练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的能力,表现在全身多肌群整体性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注重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重视2维和3维的运动,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很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3.2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稳定脊柱和骨盆;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提高能量输出;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预防运动损伤。能够提高人体在非稳定状态下的控制能力,增强平衡能力,更好地训练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协调大小肌群的力量输出,增强运动机能。

3.3核心力量训练的分类

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在训练的外部环境上,可以分为稳定和非稳定2种条件;在负荷上,可以分为徒手和负重2种类型;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用力方式上,可以分为静力性、动力性和静力——动力交替变换等3种方式。在实践中,不同的训练条件、负荷和用力方式又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

3.4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练习形式主要有仰卧挺髋、仰桥、单臂俯撑控腹、腿臂交叉两头起等。(2)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练习。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悬吊绳、力量练习器械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在平衡球、平衡板和悬吊绳等不固定轨迹的训练器械上进行的力量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如单、双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种上肢持轻器械举、推、拉,下蹲,躯干扭转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坐于瑞士球上做各种形式的练习等。(4)各种pilates练习形式(用意念控制动作)。这是一项融合肢体和心灵的运动,训练以意志力去控制身体动作。Pilates训练的理念是均匀地强化各部位的肌群及中心轴的动力,在正确身体排列结构的要求下,用心体会每一块肌肉的延展、收缩与控制。(5)睁眼睛及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这种方式的练习主要是锻炼运动员的肌肉本体感受控制能力。(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形式。这种练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动态条件下的核心控制能力。(7)双人共同进行的练习。例如可以使用橡皮筋两个人同时练习,两人并行仰卧,将橡皮筋分别套在练习者的左、右(内侧)脚的中心同时做内收动作。

4核心力量训练的检测与评价

在训练过程中,核心力量与其他力量能力一样需要进行检测和评价,以便对其发展水平和训练进行诊断与控制。目前,核心力量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主要有4种类型:(1)运用等动(速)力量测试装置和一些自行设计的力量测试方法对腰腹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检测和评价,这些检测和评价方法主要应用于康复领域。普通人和运动员在腰背肌肉损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测试评估腰腹和背部力量的水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由于测试设备的局限性(不能检测快速力量和爆发力),这种方法目前还不能全面和准确地评价正常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能力。(2)核心稳定性测量:一种被广泛运用的间接检测和评价核心力量水平的方法,目前主要有重心平衡测试(stabilemetry)、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和萨尔曼测试(sahrman test)3种测试方法。(3)肌电测量:目前已有多篇研究论文运用肌电图测试仪对运动员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核心力量的水平进行测试,以此证明核心力量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训练方法的有效性。(4)腹内压测量:基于核心系统主要通过腹内压、脊柱压缩力(轴向负荷)和躯干、髋部肌肉硬度等3种机制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检测受试者在安静和运动过程中腹腔内的压力,以此评价核心部位的稳定程度。该方法主要用于医学和康复领域,目前还没有发现在运动训练方面的应用和研究。

核心力量的发展水平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对运动员稳定和平衡能力的检测间接进行评价,还不能对核心力量,尤其是在专项运动时的核心力量,进行直接和准确的检测和评定,这种情况势必阻碍和影响核心力量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训练,是未来核心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5核心力量在具体训练中的应用

许多教练员在田径、篮球、体操、武术、网球、帆板、花样游泳、竞走、射箭、蹦床、击剑等专项的训练中采用了核心力量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核心力量训练在具体专项中的实验研究是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式,对比核心力量训练后和非核心力量训练后的差异,得出核心力量训练优于传统的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机体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在具体训练中的研究可以分为一般描述性的研究和实验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对于竞技运动专项训练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训练方法均是和康复领域相同的训练方法,可以认为在训练过程中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是切实可行的。但是,研究过程中,核心力量训练的量和强度的区别对待问题研究较少,并且对方法和手段的统一使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核心力量训练量和强度对各具体项目的适用性研究和加强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研究。

6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目前,人们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常常把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等同起来。腰腹力量训练只是注重表层的大肌肉训练,而核心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对那些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和大小肌肉群的协调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最为关键的是在训练中增加了一个“不稳定因素”,这是核心力量训练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优势。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动员更多深层的小肌肉群参加运动,增加大小肌群协同用力的能力(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区别在于前者负重较轻、多维度、支撑不稳定、多深层肌肉、多大肌肉、注重神经肌肉的本体感觉;而后者负重较重、单维度、支撑稳定、多表层肌肉,多小肌肉、注重完成的负荷强度和量)。但是核心力量训练并没有替代或否定传统力量训练,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可以作为运动员专项训练的一部分,在遵循基本训练原则和专项的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融入到传统的训练方法中,两种训练方法并不发生冲突,而且还可以相互补充。

目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还是一种基础性训练方法,在某些专项训练中已开始应用,但是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还在进一步摸索之中。人体的核心肌群是纵向、横向和斜向排列的,所以需要引入斜向和旋转运动形式以及屈伸、旋转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运动形式的练习内容,进行多维运动练习来全面均衡发展核心肌群力量。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大肌肉、小肌肉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的比例,深层与浅层肌肉的训练量、强度及比例,各种专项身体核心部位的确定和核心力量训练应采取的手段与方法,都有待于不断实践和总结。

7核心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人们试图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解决躯干小肌肉群长期训练不足问题,同时提高核心部位的稳定性以及传递和衔接能力,进而解决长期存在的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脱节的问题。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来看,核心力量训练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7.1竞技体育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深度不够

目前对核心力量的研究并不能满足运动训练的需求,大量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仍然集中在健身和康复领域,而为数不多的运动训练领域的研究又存在许多不足。对核心力量发展水平的检测和评定方法尚不明确;尚未建立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体系;尚未明确核心力量与四肢力量以及不同专项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具体的功能、作用、负荷量和强度的研究,争取能够建立一个适用于运动训练过程的高效能的核心力量训练体系。

7.2竞技体育核心力量训练的创新不足

运动训练领域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是和康复领域采用的类似方法,而目前的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是以增强核心区域的稳定性为主要目的,难以适应运动训练对核心力量的要求,所以在运动训练领域应加强方法的创新。

7.3核心力量的检测和评定方法需要完善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力量;田径运动;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4-0108-05

Core Strength Training Track and Field Studies

LI Chunlei, XIA Jixiang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known as functional training or core stabili ty training in Europe and America. It can be a very good method for athelete toimprov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core region and stability. Initially, core streng th training is only used for a few items such as swimming field and so on. In re cent years, with introuducing of the kinematic chain theory and the neuromuscula r system training and ontology sensitivity training, many people found that coretraining are vital to most sports. Physical fitness is very important to Trackand Field athletes. And physical strength are the core projects in physical fitn ess.No matter what fields events or the tracks events requestes athletes have agood ability to control the body. By using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thepractice of law,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fication and appilication of core stre ngth for track and field were analyzied and reasearched deeply in the paper.

Key words: core training: track and field:strength training

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做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竞技 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他最初应用于康复领域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核心 力量训练迅速被竞技体育所采用。最初这种训练只用于少数项目像游泳,水上等项目。近年 来随着运动链理论和神经肌肉系统训练以及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许多人发现核心力 量训练几乎对所有运动项目都特别重要。国外对此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国内学者也于近期开 始进行了关注。

身体素质差,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滞后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瓶颈。田径是体能主导类 的项目,运动员体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成绩,而力量又是体能类项目的核心。稳定压倒 一切,稳定的高质量动作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不管是田赛项目还是径赛项目都要 求运动员有着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包括对身体姿势,动作姿势的控制。不管运动员做什么 动作,都要求身体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身体姿势和动作姿势,才能更好 的发挥技术,所以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对身体姿势的把握都非常好,而稳定的动作往往是由良 好的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决定的。田径项目繁多,但不管是跑、跳还是投,发力的源泉都不 是远端的四肢,而是身体的核心部位。刘翔的成功于其强大的核心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田径项目核心力量如此重要,但在研究文献中还没有见到关于田径核心力量训练方面的 资料。本文旨在通过结合田径项目的特点全方位的阐明核心力量训练与田径训练的的关系, 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成绩方面的作用及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田径运动、核心力量。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通过访问美国体能协会相关专家、俄罗斯、德国、挪威等体能训练专家以及北京体育大 学核心力量训练方面相关专家,为本论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相关会议论文,为本研究提供 理论依据和相关支持。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心力量的释义及作用有很多人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腰腹力量训练,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目前国外对核心力量训 练的研究较多,但是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尚有争议。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核心指的是身体的核心 部位即躯干部位,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其形状类似 于帐篷。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 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有的学者认为核心是人体的运动核心不仅包括躯干部位而且还包括各 个部位的内部关节系统例如踝,膝,肩等关节;还有的人认为核心力量是力量的核心是力量 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中的核心力量指的是第一种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核心区域。核 心的部位是在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盆周围的深层肌肉和 背部、腹部以及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目前国内外对核心力量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国学 者陈小平认为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的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 要目的的力量。

2.2 田径运动中核心力量的作用身体形态是田径运动员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必备条件,也是运动训练结果的外在表现。例如 国外短跑运动员特别是欧美运动员体格高大,肩宽腿细,躯干部位肌肉明显,成倒三角的“ 胡萝卜型”。而中国田径运动员躯干部位较为单薄,腰细腿粗成“花生型”。主要原因是中 国以前对于田径短跑项目的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后蹬是人体向前的力的源泉,田径训练也就 注重于腿部的练习,总是在腿上做文章,于是深蹲就成为主要的力量练习手段,而没有形成 对 人体的整体训练认识。而国外学者把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链,力的传导是通过这些链条 向外传递,链上的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链条的瘫痪,他们认为要用整体去发力 ,要使链上各个环节相互兼容,因此他们特别重视躯干和上臂的训练特别是躯干核心部位的 训练。人体好比一辆吊车,两腿好似车轮,核心部位好似底座,脊柱和头好似吊车臂,肩关 节好似吊臂顶端滑轮,肘关节好似钩头滑轮,两手好似钩头,钢丝绳好似连接人体骨骼运动 的韧带和肌肉。当吊车吊起沉重的物质时,除了有车轮的支撑外最关键的就是底座的稳定, 否则底座不稳极易导致吊车趴杆、车尾掀起。这种训练理念的差别导致了运动员身体形态的 差别从而导致了运动成绩的巨大差异。田径项目是以追求高度、远度、速度为目的的项目, 讲究的是身体的协调用力。这就决定了单靠某一块肌群发力是不行的,必须要达到整体的协 调配合。在田径项目中,核心肌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保持平衡、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 整体发力的开始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2.

2.1 提高田径项目的稳定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成绩的稳定性是以动作的稳定性为基础的。身体核心部位肌群的肌肉起到的正是这种关键作 用。核心部位的深层肌群例如膈肌、多裂肌、腰方肌、盆底肌等控制着身体的稳定。如果这 些深层肌肉缺乏力量,那么身体的稳定性就会降低。

田径中的许多项目是非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像跨栏、跳远、链球、撑杆跳高,如何在不稳 定的条件下有效率协调的发力,是田径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例如在跳远项目中,当身 体离开地面后,身体会绕额状轴和矢状轴向各个方向转动,核心部位的肌肉的工作特征是两 端无固定的工作,这就要求核心部位的肌肉能够控制身体的转动,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 让四肢解放出来更好的参与运动。再如撑杆跳高项目,人体离开地面后,全靠一根撑杆维持 身体的平衡,在维持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还要作出起跳、悬垂摆体和后仰举腿、引体转体和腾 越过杆、落地等一系列密切联系的复杂动作组成的,如此复杂的体育动作,则在数块或数群 肌肉在核心肌群的稳定与协调工作下得以实现,在对比俄罗斯女子撑杆跳高巨星伊辛巴耶娃 和中国名将高淑英的身体形态就会发现,高淑英较伊辛巴耶娃在核心部位薄弱不少,实力和 技术上的差距必然十分明显。

2.2.2 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核心部位拥有的肌群最大,产能和储能也最多,核心肌群如同一个汽缸,腹部肌肉在前,背 部和臀肌在后,横膈肌作为盖板,盆底肌和环绕髋部的肌肉群为盒底。肢体发力瞬间,一般 是在深呼吸后屏气阶段,腹内压骤然升高,腹部就象是充足气的汽车轮胎,由里向外鼓胀。 与此相反,腹壁的肌肉群自然由外向内收缩合抱,因此摧发四肢运动到位,就连整个身体也 呈向核心收缩的趋势,这样的核心部位异常的充实,撞之不开,晃之不散,整个身体处于一 个统一整体。核心肌群蓄积的能量顺利的从身体中心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传导,那么就可以 使四肢提高其工作效率。

短跑和跳跃项目中的助跑和起跳技术中的伸髋鞭打扒地动作,还是投掷项目上肢的最后用力 ,看似脚对地面的作用,而实则为来自于腰髋肌群的原动肌群的发力,并通过闭合式的动力 链向下肢形成有效的动量传递。肌电研究表明,协调能力好,核心力量强的短跑运动员在高 速跑腾空的过程中摆动腿骨后肌群肌电放电较少,而核心力量差的运动员腿部骨后肌群放电 量增大。通过肌电变化可以发现核心力量好的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可以在短暂的腾空时间里得 到放松,为下一次收缩做好准备。这样不仅减少了无谓的能量消耗,节省了能量而且可以使 肌肉在下一次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量。铅球、标枪、铁饼都是以远度决定成绩的田赛项目,人体在器械施加的时间越长,做功越大 ,出手速度越快,器械飞行越远。所以现掷技术向旋转式发展,铅球由背向滑步向旋转 式技术发展,链球由三圈旋转向四圈旋转技术发展。在整个投掷技术过程中,运动员都是在 旋转中完成的。虽然最后用力动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但最后用力与旋转速度和顺 序、超越器械又密切相关,核心部位的稳定就成了旋转向最后用力阶段顺利过度的基础,成 了下肢力量高效传递到上肢的关键,核心部位的强大还会加快器械的出手速度。经验说明, 分别旋转生和熟鸡蛋,熟鸡蛋可以快速、持续的旋转,而生鸡蛋却转得非常缓慢且会很快停 下来。这是因为,熟鸡蛋是一个凝固的整体,而生鸡蛋由于内部松散,很软,它会把外力产 生的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消耗掉。这就进一步印证了核心稳定与核心力量在投掷项目中的重 要作用。我们所希望的躯干是一个刚体,可以最大限度的把能量在运动链内传递。

2.2.3 预防运动损伤调查显示89.6%的中国一级以上田径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过运动损伤,包括肘、膝盖 ,腰,踝等关节的损伤以及肌肉拉伤。关节部位损伤是田径运动中常见的损伤。

在田径运动中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身体重心的位置,这就需要身体各部分肌肉的配合。 深层的小肌肉群可以起到稳定躯干的作用,并且可以使肢体保持正确的位置。良好的核心力 量可以减少肢体在运动时所承受的负荷,这就大大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实验证明,一根 铁链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是最强的一环,铁链在承受外界拉力时,最先断裂的是最薄弱的 一环。这就不难解释田径运动员损伤的原因了。例如跳高运动员经常有腰伤,其部位是在第 3、4、5腰椎,这个部位附着的肌肉很少,根据运动链理论下肢产生的巨大能量在起跳瞬间 向上传递,而核心部位的肌肉功能不足,使力的传导受阻,大量的能量堆积在腰部较弱区域 ,这一部位运动链的断裂直接导致了运动员的伤病。

另外,肌肉拉伤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身体在不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核心部位力量的缺失,使四 肢的部分肌肉也参与到维持身体的稳定,从而导致肌肉的拉伤。例如短跑时摆动腿在后摆过 程中,这时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核心区域力量薄弱,就需要摆动腿的部分肌肉参与维 持身体的平衡,这一情况的直接后果使摆动腿在后摆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加大 了摆动腿在用力趴地时拉伤的可能性。相关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运 动损伤的发生。

2.3 田径核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群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 练。身体对重心的控制是核心训练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原理就是在训练的时候制造出一种类 似于运动项目的非稳定状态,使核心肌群能够在神经的调节下改变这种非稳定的状态。核心 力量训练是偏重于神经肌肉系统的训练,训练时要集中精神,慢慢建立对训练肌肉的自我感 知能力。

目前国内外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不平衡器械训练,悬吊训练,弹力带训练,绳索滑轮 训练,滑板训练等。这与传统的力量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训练的难度分级都是从稳定 的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到非稳定的抗阻练习。根据核心部位肌群的生理特性和田径项目的特 点,将训练方法归结如下:

2.3.1 田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难度分级按照训练时的稳定与否和动作姿势及负荷强度将田径的核心力量训练分为七个难度等级: 1) 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动作;2) 稳定状态下无负荷的运动;3) 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 动作;4) 非稳定状态下克服自身阻力的运动;5) 非稳定状态下自由力量练习;6) 非稳 定下核心爆发力练习;7) 稳定下核心专项力量练习。当然核心训练和其他力量训练一样都 要循序渐进,不管是高水平运动员还是低水平运动员都要按照这7个等级逐级递增。

2.3.1.1 稳定状态下的静力保持一般被用于核心训练的初期,这种训练方式可以让运动员深刻体会到核心部位肌群的用力, 并能提高对重心稳定的控制能力。主要采用图1、图2、图3等动作要求躯干从肩到髋部在一 条直线上,保持静止,注意不能憋气。

2.3.1.2 稳定状态下的无负荷运动第二级是在第一级的基础上由双脚或双臂支撑改为单脚或单臂支撑,解放出来的肢体可以做 一些运动。例如图4单腿单臂向上摆动,图5俯卧位的单侧肢体屈伸,在动作的过程中要保持 身体姿势和躯干的位置不变,前两级可以逐渐加大难度,动作的次数和组数根据个人实际情 况而定。

2.3.1.3 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动作第三级的训练需要一些器械来制造不稳定的状态,例如瑞士球、平衡板、悬吊绳、海绵垫、 气枕等,通过这一级的训练可以更直接的调动深层肌肉和神经的参与度,可在前两级的基础 上加上不稳定的器械。如可采用前脚踩在瑞士球上的前弓步如图6,经过一定阶段训练后可 坐在球上或站在平衡板上(图7),也可双腿跪在球上或站在球上(图8,图9),难度加大 可以用单侧肢体支撑。

这一级训练也可以采用悬吊训练,悬吊训练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不稳定训练方式之一,它起 源于康复训练,悬吊训练对提高上肢下肢以及核心稳定性有着很好的作用。悬吊训练适合中 级阶段的核心力量训练。例如图10侧卧挺髋,图11仰桥,图12双脚固定的俯桥;这些静力性 动作都是核心力量前期比较好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锻炼核心部位的深层肌肉,从而提高 核心部位的稳定性。

2.3.1.4 非稳定状态下克服自身阻力的动作第四级的动作可以做一些克服自身阻力的动作,由于是在非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虽然是克 服自身的阻力,强度也相当的大。例如图13单腿撑球摆动,另一条腿向外摆动,此动作可以 很好的发展运动员的骨盆部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双脚撑球左右旋髋拉球(图14),此动作 不仅可发展髋部肌肉的稳定性还可以发展股后肌群的爆发力。图15仰卧双脚拉球挺髋,这个 动作对发展撑杆跳高和跳高等项目运动员的保持空中姿态的专项力量效果较好。

悬吊训练在这一阶段可以做一些动态动作或增加不稳定的因素,这一阶段深刻的刺激核心部 位的小肌群和神经系统,适合优秀的田径运动员的核心力量的训练。例如图16在支撑点放上 气枕做侧卧位的单腿上举,图17俯卧位的单腿外展内收,图18双臂支撑收腿屈髋,这一动作 对短跑运动员核心部位的训练效果很好,难度加大还可以让运动员做各种固定肢体的克服整 个身体重量的练习。如图19、20双腿支撑双手悬吊练习,图19针对标枪运动员、撑杆跳高运 动员,水平高的可以单手悬吊,图20针对铅球运动员非常实用。

挪威一位著名的跳高运动员,弹跳出色,技术完美,但是成绩却迟迟不涨。通过核心力量测 试后发现他的髋部力量与其他部位的力量不对称,通过8周的针对性的悬吊训练后,该运动 员的运动成绩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原因就是其髋部力量较弱,导致整条链的力的传导受阻, 从而影响了运动成绩。

滑板训练。滑板训练是这一训练阶段比较好的训练方法之一。他可以强烈的刺激核心部位前 部深层的肌群。

如图21~24可以把滑轮放在手部或脚下,一端固定另一段滑动,在做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的速 度,速度不能够太快,水平提高后可以增加难度,用单手或单脚进行练习。核心力量弱的运 动员尤其是女运动员在做滑板训练时最好有专人保护以避免受伤。

2.3.1.5 非稳定状态下自由力量练习第五级难度是非稳定状态下的自由力量练习,该级别侧重于非稳定下的核心力量,速度不要 求很快,但当作要符合技术要求。也是目前许多国家队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使用的方式。 通常在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训练,在结合不稳定器械的基础上运用弹力带、哑铃、壶铃 、负重健身球(灌水或灌沙)。如:站立或跪在平衡球上提拉哑铃(图25),哑铃俯卧平举 (图26),跪在瑞士球上双臂后拉(图27)等。这些训练方式可以深刻的刺激深层核心集群 对运动员的深层肌肉刺激明显。

传统杠铃训练,是我们以前进行力量训练的主要方式,对核心力量的训练也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站在平衡盘上杠铃蹲举(图28),杠铃俯卧提拉(图29),和站在平衡盘上杠铃蹲起( 图30)等,在核心力量训练中传统的力量训练方式仍然不可抛弃,我们可以在传统训练的基 础上创新,做到的取其精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1.6 非稳定状态下核心爆发力练习第六级难度是非稳定状态下的核心爆发力练习,这是向专项力量练习的关键阶段,在不稳定 情况下追求速度,要求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极高。通常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爆发力训练,在 结合不稳定器械的基础上运用弹力带、滑轮、哑铃、杠铃等,使所练的力量更接近运动项目 的专项。

弹力带(管)和无轨迹滑轮训练方式在国外应用也较为普遍。由于器材在快速练习过程的颤 动和抖动,使得在发展核心部位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核心部位的爆发力。对铁饼、链 球、标枪等爆发类项目的运动员非常适用。如图31坐在瑞士球上斜拉,图32单腿跪地弓步斜拉,图33站立斜拉,由坐在健身球上、到单 膝跪地支撑、再到双脚支撑发力,三个动作的速度逐渐升级,对核心部位的刺激也越来越深 。

图34转髋提拉可以很好的发展运动员的髋部爆发力以及后背部的肌肉力量,对铁饼和链球 等投掷项目特别适用。这些动作都可以增强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和爆发力。滑轮的训练难度 可根据所克服的阻力调整,能力水平提高后可单手模拟铁饼、链球最后用力技术。

站立单腿内收或前摆图35运动员用单脚固定弹力带由外向内收,此动作不仅可以锻炼核 心部位的稳定性还可以很好的锻炼大收肌和耻骨肌等平时很难练到的深层肌群。

而图36,大腿由后向前上摆动可以加强屈髋肌群的稳定和爆发力,对短跑、跳等项目十分 适用。单腿固定弹力带摆动练习,如(图37),一腿固定橡皮带由后向前上方摆动,加上手 臂的协调配合。此动作能够充分锻炼跳跃运动员核心肌群稳定性及摆动腿股二头肌的爆发力 。

需要注意的是,当运动员进行以上动作练习时,一定要保证动作的正确性。不同颜色的橡皮 带的弹性系数不同,强度的加大可采用弹性系数小的橡皮带,另外组数和次数可以适量增加 。但是要注意,由于橡皮带练习使肌肉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收缩状态,容易使肌肉产生疲 劳。因此要求教练员掌握好训练的量,做的恰到好处,并且要注意训练完的拉伸练习。

2.3.1.7 稳定状态下核心爆发力练习第七级难度是稳定状态下的核心爆发力练习,该练习属于田径专项力量练习,通常在模仿专 项技术下进行的核心爆发力训练。该练习与第五级、第六集练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器械在最后 用力阶段的脱手、或加在肢体末端阻力的突然释放,使得器械或肢体有一个加速度。适用的 器材一般有实心球、壶铃、健身球(灌水或灌沙),使所练的力量更完全与专项技术当作接 近或吻合。

在1996年,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北京体育大学邀请了俄罗斯投掷专家瓦龙金教授指导刘 昊和程小艳训练,就曾大量使用了针对核心部位的力量练习,特别是在训练后期大量采用了 壶铃掷远练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2.4 田径核心力量训练安排的原则

1) 田径核心力量训练静止动作一般保持30 s左右,动态动作组数和次数视项目和个人能力 以及发展目标而定。

2) 不管是什么项目、什么运动员、什么力量训练方法,都需要循序渐进,无论高水平 运动员还是低水平的运动员都要按照难度等级逐渐递增。

3) 核心力量训练的前期是侧重于神经系统的训练,所以其难度必须等到神经对负荷适 应以后才可以提高。核心力量初期的关键是要让运动员处于一个不稳定或不平衡的状态,使 核心部位的神经肌肉系统最大化的参与。在核心稳定性提高后,在训练的时候要尽量的和专 项技术动作紧密结合,这样才可使训练的效果直接转化成专项运动能力。

4) 虽然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相当重要但是传统的力量训练方式还是不可丢弃,特别是 对于田径这样一个以体能为主追求发挥人体极限能力的项目,核心力量训练不能等同于田径 专项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只是田径力量训练的一部分,是有益的补充,不可完全替代传 统田径专项力量训练。

5) 在一次训练课中,建议可以把核心力量训练放在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或者负重抗阻 训练的前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核心部位的力量与稳定性,也能调动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个阶段或周期中,建议将核心力量训练放在一般准备期和 专门准 备期,结合传统训练方法和手段,将基础力量和核心力量夯实,为最后的专门准备期和赛前 做好铺垫。由于核心部位肌群较多,田径项目各异,我们在追求整体训练效果的同时还要有 的放矢根据田径各个项目的不同因人因项制定训练计划。

3 结 论

1) 核心力量是国外研究较多近期被国内引起关注的一种力量,核心力量的分类与性质在中 国田径界还没有被广泛认识。

2) 核心力量训练对全面均衡的发展田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 种有效的力量训练方式应该成为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部分。

3) 核心力量对田径运动员有提高田径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减少能 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

4) 按照训练时的稳定与否和动作姿势及负荷强度将田径的核心力量训练分为7个难度等级 :(1) 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动作;(2) 稳定状态下无负荷的运动;(3) 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 动作;(4) 非稳定状态下克服自身阻力的运动;(5) 非稳定状态下自由力量练习;(6) 非稳 定状态下核心爆发力练习;(7) 稳定状态下核心爆发力练习。

5) 田径核心力量训练器材主要有:实心球、健身球、等级阻力带、平衡板、无轨迹负重滑 轮、绳索、振动仪、震动棒、自由重量器械、壶铃等。

6) 针对径赛类田径项目可采用阻力带(弹力带)、滑轮、平衡垫等器材,针对跳远、跳 高类项目可采用滑轮、健身球、振动仪、杠铃等训练器材,针对撑杆跳高项目还可以补充悬 吊练习器材,针对投掷类项目可增加壶铃、实心球、无轨迹滑轮等器材训练。

7) 田径核心力量的训练需要持之以恒,逐级递进。核心力量的训练应该是以核心稳定训练 开始,并最终结合于田径某一专项的核心爆发力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 ):1119-1121.

[2] 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26(10 ):95-96.

[3]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林华.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66-68.

[5] 罗端芬.游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游泳季刊,2008(1):1-5.

[6] Ian Ha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raining for Enhancing Sport Performance [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15-17.

[7] Travis Brown.Core Flexibility Static and Dynamic Stretches for the Core[J ]. 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8-10.

[8] Paul J.Goodman.Connecting the Core[J]. 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 al,2004,3(6):10-14.

[9] 陈小平.现代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 www.省略.

[10] Kenneth Anderson, David G. Behm. The Impact of InstabilityResistance Tr aining on Balance and Stability[J].Sports Med,2005,35,(1):43-53.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 运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29-01

在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通常有一般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与新兴力量训练等方法。一般力量训练注重发展运动员肌肉的最大力量、代谢能力以及力量耐力的水平等,它是基础性的力量训练,它采用的训练手段比较的单一,参与练习的肌肉群也较为单一,练习动作多采用向心收缩的动作方法。而核心力量是近年来提出的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作为力量训练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核心力量的由来,主要源于人们对人体核心部位的认识,人们首先提出的是“人体核心稳定性”的概念。美国学者科勒将核心稳定性概念引入竞技体育中,他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状态,使力量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一种能力”。

1 核心力量训练对人体运动的主要作用

1.1 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有研究表明,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2]。研究还表明,为期8周的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中,通过以稳定性为主的悬吊训练后,结果发现运动员单腿站立时身体重心的瞬间晃动程度有着明显的下降,而运动员踢球时踢球腿的摆动速度却有了明显提高,他们的骨盆旋转稳定性明显提高,踢球动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加了踢球力量,出球的初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得出,对足球运动员经过以稳定性为主的核心力量训练后,能够明显提高他们踢球时的身体平衡能力,从而也有效地提高踢球时踢腿的摆动速度和踢球的力量。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注意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及运动员自身特点和运动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先从运动技术的基础环节进行训练,逐步提高,严格监控,做到运动训练科学化,为提高运动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准备。

1.2 有效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

根据物理学关于转动力矩在封闭的个体中保持恒定的运动原理,在运动员跑动的过程中,其下肢会产生一个向前的转动力矩,此时,运动员身体其他部位会产生一个与之相反的对抗力矩,这样才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人体的身体平衡。当身体一侧的肢体在运动中发生摆动时,身体另一侧的肢体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必然会产生相反的转动力矩,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就会起到平衡肢体运动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控制力并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1.3 有效提高运动员运动时的能量输出,提高运动效率

人体的核心肌群就像机械做功时的汽缸一样,腹部肌肉在前,背部和臀肌在后,横膈肌作为盖板,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和环绕髋部的肌肉群为盒底[3]。当人体在运动中运动器官发力时,核心肌群蓄积的能量从身体中心向人体运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传导。无论是短跑技术中的蹬地、前脚掌扒地动作,还是跆拳道踢腿中前踢、侧踢、横踢等动作,腿部发力时的力量来源主要来自于腰部与髋部肌群原动肌群,并通过闭合式的动力链向下肢形成有效的能量传递。据有关研究表明,躯干和下肢部位力量好的跆拳道运动员,他们的身体稳定性就强,进行腿部技击的力量就大,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力的转递速度得到增加,踢腿技术动作的能量输出得到提高,运动效率也极大得以提高。

1.4 降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产生

在运动过程中,当运动员在做快速发力的技术动作时,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肉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时间与空间感受能力,这就能够确保运动员的肢体在技术动作进行中,保持在运动技术需要的合适的位置,这时,运动员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起到了关键的稳定作用,提高了肢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时空感受能力,特别是在体操等器械类的运动项目中显得尤为突出。这对降低运动过程的损伤,降低运动员运动时急性损伤发生的可能性起到了主要的保护和预防作用。如果没有核心肌肉群的协同发力,就会导致运动员发力的不正确,同时降低了时空感受能力,运动损伤发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1.5 有效降低运动中的能量损耗

核心力量较强的运动员,在运动中他们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完好地保持自己身体的平衡性,降低了机体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运动效率。例如,在滑冰运动项目中,核心力量强的运动员,由于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控制强,他们在运动中,由于支撑腿的肌肉群在滑行过程中处于相对的放松状态,有效的降低了运动时机体的能量损耗,有效地避免了能量消耗。在蹬地用力阶段,运动员能够集中动员其他肌肉群有效地参与到运动之中,最大限度地发力,加大了蹬离冰面瞬间的功率,从而增强了自身蹬冰力量,大大提高了蹬冰的效果,达到有效降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另外,核心力量的发展,能使人体在运动中,四肢能够自如的协调工作,达到降低能量损耗的理想效果。再者,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完全不同,它能使人体下背部与腹部的肌肉群在训练进行时同时参与做功与用力,达到力量训练的最佳效果。同理,在运动中,通过身体肌肉群的协同用力,达到最佳的用力效果,节省做功时运动员机体的能量损耗。因此,从一定程度来说,只有所有的体育运动由人体的核心部位一起来做功协调用力完成技术动作,才能有效地节约机体的能量损耗,提高运动效率。

2 结语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是人体其他运动能力,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指针对人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有关力量、平衡能力、稳定性等的综合性的科学训练方法。核心力量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运动过程中协调人体躯干的其他小肌肉群,起到节省能量,达到运动效能的最大化,提高人体的运动成绩,核心力量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效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有效提高运动员运动时的能量输出,提高运动效率,能有效地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和有效降低运动中的能量损耗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洪玉,李宏昌.短跑运动核心力量的作用与训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11(5):614-616.

[2]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20-1123.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5篇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这个以往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他们从力学、神经生理学和康复等不同角度对躯干肌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问题。此后,核心力量训练慢慢被国内外的学者重视起来。

关键词 核心力量 研究方法 探讨

国内针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主要结合各个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健美操、高尔夫球等,主要探讨核心区域稳定训练对体育项目训练成绩的取得或者训练效果的提高的影响,在所查阅的国内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论文中突出的实验法则主要是实验室测量法和室外运动测量法。国外关于核心力量的训练研究主要以实验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对防止运动员损伤和运动康复的影响,数据的收集主要通过皮表肌电检测仪器,只有少数论文是核心力量训练结合体育项目进行研究。因此看来,国内外在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上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国内外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实验设计过程分析

(一)受试对象的选择

国内外关于核心训练的实验中的受试对象大都来源于普通在校大学生、大学生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等,实验分组设计普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即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单因素完全随机等组前测后测设计。

(二)实验过程

核心训练方法的检测主要是采用一定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设计,对核心部位的肌肉进行训练的方法。一种是克服自身体重进行的各种身体支撑的动态和静态的练习组合,一种借助相关运动器材,例如瑞士球、平衡盘、拉力带等,使身体的静态平衡被打,迫使身体由不平衡或不稳定的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训练,进而提高身体的核心力量的锻炼效果。国外的文献中对实验数据的收集集中在采用EMG对相应肌肉反应进行检测收集,并结合肌肉参与的频度范围,对数据进行分析,突出核心力量训练的基础研究,而国内学位论文对核心力量的检测主要通过一些训练指标的测量进行统计,例如立定跳远、原地纵跳高度、十字跑、20米起动跑等作为训练过程的评定指标,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分析,分析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

(三)数据收集处理分析

对数据收集的主要检测仪器为Surface electromyography(EMG)皮表肌电检测仪或者是针对特定项目的训练设计的评价指标进行前测、后测得出数据,数据处理主要通过SPSS软件或excel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post hoc test(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后续检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的后续检验等。

(四)结论的分析

国内外较多的都是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组前后和对照组前后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方法的特征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系统性

核心力量训练是较为复杂的力量训练,训练过程中参与动员的肌肉群较多,且相关肌肉群之间颉抗或协同作用明显,所以研究过程需要多学科交叉知识,如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不管是选择从某一角度研究还是从多学科交叉角度进行研究,都要求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各因素复杂的相关性、研究主体因素的动态性等进行系统性的思考。

(二)实验检测的滞后性

核心力量训练中的受试者,很难及时、精确对其相应指标进行检测,即便有些仪器可以在运动过程中携带,但是都很难准确的反映受试者在运动当时真实的身体机能状况。而对于更多的实验研究中,受试者都是在训练后测定相应的指标值,相对于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势必有一定的滞后性。

(三)实验操作的复杂性

人体本身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在实验过程中对相应肌肉检测的复杂性,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肌肉的结构和运动所带来的肌肉变化特征,还要考虑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对人体核心区域肌肉的影响,并且现有仪器的灵敏性和难度系数也增加了实验操作的复杂性。

三、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感性方法多于理性方法

在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献中,更多的理论支撑来自于感性材料的收集,经验的总结,以至于探索出的训练原则和训练规律缺少强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虽然有一些生物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中,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理性和实证的方法还相对欠缺。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需要不断完善

核心力量训练实验设计上除了要考虑运动训练本身规律和特征,也要考虑项目的特征、技术的特征、肌肉的用力顺序等,每一步的实验设计都要与要与运动员实际的动作相符,才能保证实验数据或者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三)数据统计分析需要更加合理

在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方法分析后发现: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对统计数据差异性显著水平的检验,过度追求显著水平P

(四)实验仪器的更新速度有待加快

在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更多其它学科先进的技术与手段应该及时大量的应用到运动训练实验当中。如三维跟踪摄像;足底压力分布测试三维化;数学力学模型;遥测技术和肌肉动力学测量技术等的使用,不仅能及时的测得所需要的生理指标,而且能使检测的数据和处理的结果更加准确的预测客观实际。

参考文献:

[1] 赵佳.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3).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统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221-02

前言

“核心力量”训练(Core strengthen-training),是体育科学中的一个新概念,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包括肩、胸、腹、臀及背部从上到下的肌肉协调作用产生的力量,早期核心力量训练多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的研究和实践中,在某一疾病模型下,通过对机体核心部位肌肉群进行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关节活动度、柔韧性进而提高身体的稳定性。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于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在运动训练领域是个新的研究课题。在近几年间的力量训练发展中,发展运动员重心周围肌肉力量的核心力量训练(CoreTraining)成为国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和教练的研究热点。Nadle SF等人(2006)对美国NCAA大学运动队队员采取腰、腹部肌群及臀部伸展肌的核心力量训练连续进行一学年后,发现运动员的臀部伸肌力量的平衡得到明显改善,与此相关的下腰痛(LBP)发病率也有所降低。对运动员来说一个稳定的支撑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证实核心力量训练可使机体对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要作出迅速反应,并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控制身体加速、减速和稳定,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运动肌肉感知觉,节省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缓解运动疲劳,减少运动损伤。

一、中国传统力量训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生物学角度,我们能够知道核心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来实现的。目前国内力量训练主要有负重抗阻练习、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等七种主要训练手段。这些练习形式和手段存在着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都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完成的,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器械或地面提供的稳定的支撑反作用力而实现的,我们把这种状态下的力量训练称为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核心部位的运动肌的力量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训练却存在着两点弊端:第一,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姿势处于不断变动甚至是失去平衡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破坏了我们在稳定状态下培养的力量作用的条件,使我们在稳定支撑状态下培养的力量难以最好地发挥。第二,这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核心部位深层的小肌群却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传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

美国、德国和挪威等国家在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是走在世界的前面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学者就开始探索将用于健身和康复等方面的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训练领域中来,核心稳定性训练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1]。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中创新了许多训练方法和手段,例如悬吊训练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方法。悬吊训练是通过吊索将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由于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不断处于变动之中,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达到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研究证明: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例如:在对12名挪威足球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以稳定性为主的悬吊训练后发现,运动员合眼单腿站立身体重心瞬时晃动速度有所下降,双腿瞬时晃动差平均从51%降低至3%[2];运动员踢球一步起脚最大速度明显增加,骨盆旋转稳定性明显提高。由此得出,在特殊不稳定的悬吊绳上进行的稳定性训练可以明显提高静平衡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

稳定脊柱和骨盆核心区域就像是衔接上下半身的桥梁,其重要性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般,不但会影响四肢的动作,更负有控制全身姿势正确与否的重责。脊柱的稳定肌和运动肌间协调活动实现了脊柱的稳定及运动功能,尤其是稳定肌对其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传统的力量训练对表层的运动肌训练的较多,却忽视了深层稳定肌的训练。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认为核心稳定性的训练首先是动态下的核心稳定肌的本体感受性训练,通过激活、募集核心稳定肌的方式来提高对核心部位稳定的控制能力。训练时力的作用点基于一个不稳定的支撑面上,身体就是在这个动态的支撑面下完成。其次,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本体感觉性的力量训练。在上面肌群本体感受性训练的同时进行负重力量训练,渐进性从开始负重部分或全部身体重量到增加体外负荷,实现了提高核心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提高了脊柱深层稳定肌的力量。

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

(一)更新了力量训练理念

核心力量训练本着运动链(动力链)理论,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将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间的传递实现的,核心力量就是在动量在动力链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上下肢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坚固稳定的核心稳定性可以将来自地面的力量有效传递至上肢,以达到对上肢或所持器械的最大加速或减速的作用,也可以将上肢动量传递给下肢,调整下肢肌群对地面的作用力度,从而提高上下肢或技术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所以核心力量训练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能力的特点,体现出全身整体性的、多肌群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的新理念。

(二)创新了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目前我们国内力量训练有负重抗阻练习、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等七种主要训练手段,这些力量练习手段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都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完成的。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器械或地面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支撑面而实现的,我们把这种状态下的力量训练称为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而实际运动过程中身体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我们在稳定状态下培养的力量发挥的条件,从而使力量在人体运动状态中难以发挥,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说某些运动员器械力量训练中表现出很大的力量,但是在场上表现不出来的现象。由于力量训练中不稳定因素的加入,使力量训练中又出现了悬吊训练和震动训练两种主要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不仅在训练理念上创新,在训练的器械上也因此有着与传统力量训练较大的差别。国外采用最多的器械有:exercise balls(练习球)、balance boards(平衡板)、medicine balls(健身球)、elastic bands(弹力棒)、mini-trampolines(小蹦床)、stability balls(稳定球)、half foam roller(半球型滚筒)、slide board(滑板)、CorDisc(充气垫)等,练习者多是站在这些器械进行负重或不负重的力量训练,这种在训练器械的更新使以前站在“地球”上的训练变成是站在“气球”上了。可见核心稳定性训练突破了中国已有的训练的理念和方法,是对中国体能训练在理念和方法上的补充和发展。

(三)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协调、灵敏、平衡能力的不足

维持人体稳定性的生理机制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来自前庭、视觉中枢和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号后,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这种调动机制加强了深层肌的募集和兴奋能力,有利于提高肌肉间的协调、灵敏和平衡能力,这对于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爆发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方面做出了补充。

(四)预防运动损伤

目前关于核心力量与损伤关系的研究并不少见,如Devlin对英式橄榄球联盟运动员受伤情况的文献综述指出腹肌疲劳是胭绳肌受伤的因素。Sommer [3]的报告指出,在疲劳情况下,运动员在跳跃时,会出现较大的股骨内收和内旋动作。这些位置变化和受伤有关。他认为,趋向发生这种动作的原因在于运动员的臀肌、胭绳肌和腹肌不能产生足够的扭矩来抗衡髋和膝关节所承受的外部力量,膝关节外翻应该归因于腰髋肌群软弱造成身置控制能力下降。Zeller[4]等人最近的完成的运动学和肌电图活动研究也发现,性别造成的运动学差异更多地和髋部肌群不同有关,而不是如过去所认为的,与四头肌活化水平的差异有关。

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可知,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动态的核心稳定肌的本体感受性训练、是动态的核心运动肌的力量训练。这种训练摒弃了传统力量练习中借助稳定的外力支撑身体的弊端,通过神经肌肉功能不断调整自身的不稳定的状态,实现稳定肌群功能能力提高的同时使运动肌力量增强,因此具有传统体能训练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核心稳定性训练同样遵循与专项相结合的原则,所以建议运动员在核心稳定性训练时要与专项特征相结合,不可盲目地随从。可见,如何将核心稳定性训练与专项相结合是有待今后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核心稳定力量训练[J].体育科学,2007,(9).

[2]北京体育大学引进国外智力项目之悬吊训练[R].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外事处.

[3]Sommer HM.Patellar chondropathy and apicitis,and muscle imbalnace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competitive sports[J].Sports Med,1988;5:386―394.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7篇

一、舞蹈力量能力和分类

舞蹈力量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舞蹈力量是由不同类型构成的,不同力量能力之间存在着性质和技术特征的差别。

杨欧在《论舞蹈力量能力类型划分》一文中根据舞蹈者在技术技巧中的时空特征和不同作用,把舞蹈力量划分为功能性力量和技术性力量两大类。稳定性、控制性、柔韧性、速度性、爆发性等力量属于功能性力量;外开力、外旋力、蹲蹬力、控制力、踢摆力等属于技术性力量。

二、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

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相关的训练最早用于医学康复,后用于健身和运动训练,2005年,美国学者把提高稳定性的力量称为核心力量。

人体最主要的核心部位是由腰、髋关节、骨盆的三部分周围肌肉构成的,包括竖脊肌、腹横肌、腹直肌、腹斜肌、腰方肌、下背肌等从人体膈肌以下到骨盆底肌,其中浅表的是整体肌,连接骨盆和胸廓,而分布在脊柱深层的属于局部肌肉。整体肌肉收缩通常产生较大的力矩并引起大幅度的运动,局部肌肉收缩时一般不会造成肌肉长度的变化和运动范围的改变。这些肌肉始终在控制骨盆、躯干部位,形成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使肌肉力量得以产生、传递和控制、优越化。

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核心部位的肌肉用力时可以在各个平面上控制躯干的运动,还可以使脊柱形成一个结实的圆柱体以减轻周围的肌肉负荷。稳定性力量对于舞蹈者的身体形态、重心、平衡、舞姿造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保证舞蹈技术正确完成和发挥的基础。没有稳定性就没有舞蹈的美,因此,核心肌群的力量对舞蹈训练来说意义非凡。

三、核心力量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力量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如下。

1.维持躯干的稳定性

在完成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舞姿,或为了完成舞蹈技术技巧,需要保持躯干的稳定。例如,舞蹈中的各种跳跃动作,除了要求推地动作快之外,最重要的是跳起时要保持身体在空中不变形不走样。腾空后就完全要依靠肌肉维持躯干姿态的稳定性。舞姿性的跳跃动作,肢体既有横向运动也有纵向运动,下肢的动作在不停变化,但是躯干的姿态却始终如一。

脊柱腰椎旁肌群中,表层的肌群产生运动,对抗外在负荷,维持脊柱姿态;深层肌群如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等接近腰椎中心,力臂较短,在产生运动时需要较大收缩力维持腰椎的稳定。腹横肌产生张力,横向箍紧腰椎,多裂肌依靠强直收缩增加脊柱阶段间的稳定性。

臀大肌收缩使背肌发生作用,连接了所有脊椎骨,起到了控制、稳定脊柱的作用;同时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腰方肌、骨盆底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等一系列肌肉连锁反应,保证了舞蹈演员在剧烈的旋转和弹跳中全身运动的整体性。

2.保持身体运动时重心轴的垂直

舞蹈时人体重心轴会随动作过程不断变化,也会因为舞蹈者技术性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维持动作中身体的稳定问题,实质上就是对身体重心轴的调整与控制问题。调整重心轴是维持平衡的关键。例如,芭蕾舞中的二位旁腿转(A la seconde),主力腿在动力腿的脚尖发力的瞬间找准重心轴,同时动力腿保持抬平,胯关节内收以保持动力腿在转动时始终通过人体总重心轴而不会走偏,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旋转。当旁腿上下波动时就会导致身体重心偏移出垂直轴,就会看见演员会采用臀部略后坐、收腹等动作,目的就是依靠核心部位的肌群力量迅速调整身体重心位置。

骶脊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多裂肌等多是腱膜状肌肉,附着于单关节或某一节段,当旋转发生的时候肌肉被激活,常以离心方式收缩,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腰方肌则依靠等长收缩帮助控制呼吸,增加腹内压,共同维持脊柱在额状面和矢状面的稳定性。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腹外斜肌、腰三角肌、骨盆底肌锁紧了动力腿的髋关节,以保持旁腿转动时的高度和平稳。

3.预防运动损伤

生物力学实验证明,弯曲、剪切、扭转的载荷是造成腰椎损伤的根本原因。同样,长期的腰部循环负荷也可以引起脊柱多裂肌疲劳,力量减退,增加腰椎不稳定的危险因素。

增强核心力量是避免腰部损伤的有效手段。当腹腔周围的肌肉群共同收缩时,腹内压增加,收缩力量越强大腹内压力就会越高。腹腔脏器产生流体,静压强增加,可以支持并传递一部分机械负荷和缓冲冲击,也就能有效避免腰部损伤。

结语

核心力量是舞蹈力量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核心力量训练已成为国内外运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力量训练更注重下肢力量,中枢训练多在固定的平面进行,如仰卧起坐等,功能性不强,除了对核心部位力量的认识程度仍显不足外,也缺乏有效的核心力量训练手段的创新。因此,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欧.论舞蹈力量能力的类型划分[M].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1):73.

[2]冯建军.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综述[M].体育学刊,2009(11):58-59.

[3]关亚军,马忠权.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

[4]温柔.舞者的“核心稳定性”及其训练[J].舞蹈,2009(10).

作者单位:颜耀春,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游泳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前言

在泳坛界,细微的技术环节能够对运动员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游泳运动来说,传统训练过于看重四肢力量的变现,反而忽视了躯干作用。上世纪90年代,国际游泳专家开始研究游泳训练中的躯干作用,这就指明我国要想促进游泳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二、核心力量概述

关于核心力量的概念,早有学者进行过界定。Goff结合肌肉不同的功能,将核心肌肉划分为运动肌和稳定肌。前者基本是双关节肌,通过向心收缩形成力量,并进行加速度运动;后者基本是单关节肌,通过离心收缩对身体运动进行控制,并保持身体姿势。Bergmark结合人体解剖关系,将核心肌肉划分为整体肌肉(主要包括臀大肌和竖脊肌等)和局部肌肉(主要包括横突棘肌、横突间肌和多裂肌等),前者肌肉负责对脊柱运动和方向进行控制,后者肌肉负责对脊柱曲度进行控制,以此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所谓核心力量训练,具体是指兼顾表层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的力量训练。它对于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成绩表现大有裨益。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如今,核心力量训练已经得到诸多游泳教练员的重视,但由于他们对核心力量的内涵没有进行深入了解,所以在训练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偏差。要想真正有效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正确安排训练时间

如今,国际泳坛训练方式呈现节奏快和周期短这两个显著特征。在这种训练方式中,正确安排训练时间对核心力量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大幅度提高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效率。

在正式进入核心力量训练后,首先要针对整体肌肉和局部肌肉的具体情况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时间。在训练局部肌肉时,游泳运动员要先做热身运动,然后再投入稳定性力量训练中,时间不超过15分钟,也不要低于13分钟,这样可以使身体在陆地上获得最佳状态,防止入水后出现身体姿势变形的情况。在训练整体肌肉时,热身时间和训练时间都应该有所延长,宜20-25分钟为准。将地面稳定性和水中稳定性的双向训练有机整合在一起,可以使游泳运动员的游泳技术得到全面、均衡的提高。

(二)核心力量训练要与具体泳姿相对应

游泳姿势具体可划分为四种,即蝶泳、蛙泳、仰泳以及自由泳。将核心力量训练理念作为划分依据,可以把蝶泳和蛙泳划分为一类,将仰泳和自由泳划分为一类。这两类游泳姿势的核心力量训练方式并不相同。就蝶泳和蛙泳训练而言,其游泳姿势需要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跟着姿势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化,起伏改变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运动员要强调四肢发力,而核心力量训练还要强调动态力量训练。就仰泳和自由泳而言,其核心力量侧重点在于静态力量训练,即游泳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是平衡、静止的,四肢发力要通过臀大肌、竖脊肌来完成。整个运动过程中,核心力量部位要保持协调一致,不要发生明显偏移。当然,为了显著提高训练效果,可以将动态力量训练与静态力量训练有机融合,以此创设动静结合的训练方式,这样可以促使游泳运动员的各个身体部位都能得到更加理想的核心力量训练,使他们逐渐适应训练强度,并防止肌肉疲劳或运动损伤。

(三)核心力量训练要因人而异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不尽相同的,核心力量的稳定性也略有差异。所以教练员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时,不能搞“一刀切”、“大一统”的方式,固定化的核心力量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核心肌肉群不会产生明显作用,但是对核心力量较为薄弱的游泳运动员而言,“大一统”的训练方式不仅难以出色完成规定动作,还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挫伤运动员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核心力量训练必须坚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首先,教练员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运动水平逐渐提升核心力量难度,遵循“稳定非稳定”、“静态动态”、“徒手负重”的顺序逐渐增加难度。其次,鉴于核心部位的大小肌群解剖和生理功能不尽相同,所以核心力量训练还应该遵循先内后外、先小后大和先稳定后运动的训练原则。不管如何训练,训练动作都要力求规范性与准确性。

四、结束语

要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专业水平,核心力量训练必不可少,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结合具体的泳姿进行训练,还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这样才能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为提高游泳项目进步提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柳仲妮.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4):28-29.

[2] 杨警非,康莉.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4(4):39-40.

[3] 牛哲斌.浅谈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29,31.

[4] 郭慧.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2010(1):38-40,44.

[5] 宋琦停封旭华,仰红慧.核心肌群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J].医用生物力学.2009.24(3):55-67.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核心力量训练 篮球训练 教学应用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力量训练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重要模式,并取得明显的效果。所谓核心力量训练指的是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对他们进行整个身体部位的训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地增强他们上肢、下肢的协调性,为身体素质的提升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在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中,已经很普遍的运用这种训练模式,但是在训练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对整个青少年篮球队都有积极的作用。

2.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的情况

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训练方面一直针对运动员的技术和篮球教学方面,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却被忽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篮球队运动员面临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传统的篮球训练模式对篮球队发展的阻碍,甚至没有形成篮球队训练的新理念;第二,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训练模式还是盲目学习外国训练模式,缺少专门为自己国家球队打造的训练模式。针对上述两方面,我国青少年篮球队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力量的训练没有针对性、计划性和可靠性;第二,不能很明确地将力量组成和分类;第三,在训练过程中忽略运动员肌肉的特点,盲目地训练;第四,训练的方式太过于单一。

3.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队的意义

3.1对篮球动作的完成起到很大的作用

篮球运动具有一定的要求:平衡、灵活、迅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是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如果身体素质跟不上,一系列的篮球动作都是无用的。在进行篮球比赛时,如果篮球运动员没有很好的体能,就不能完美地完成整个比赛;如果过程中体力跟不上,就会导致投篮的准确率降低,所以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队的影响很大。因此,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方式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如果运动员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就会大大提高比赛的获胜概率。

3.2对篮球的专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篮球专项力量训练是衡量篮球运动员技术高低的准则,对篮球运动员本身能力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专项力量在篮球运动中的地位很高,是由篮球这项特殊运动决定的。篮球运动需要篮球运动员有协调的肌肉群,只有这样才能让运动员完美地完成一系列的篮球动作。不难看出,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来说多么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增强运动员的核心重力,使得身体在整个比赛中都处于平衡的状态。

3.3能够使个人的体能得到提升

运动员的腿部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很大,起到力量传递的作用,然而核心力量的训练在运动员腿部力量传递占据主要部分,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整合全身的力量,进一步地提高腿部的力量,增强运动员的稳定性。另外,核心力量训练还能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对运动员的整体运动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3.4减少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受伤概率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身体对抗运动,在过程中出现身体部位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其中肌肉的损伤最常见。篮球运动的核心部位在腰部,腰部疲劳是最常见的,因此对腰部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防止篮球运动过程中对腰部的损伤,只有尽量避免运动中的肌肉疲劳情况,才能保证运动员投篮命中概率的提升。

4.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过程中的应用

在篮球运动中,核心力量占据主要部分,所以运动教练开始将目光集中注意到核心力量训练中,最终确定八种训练方式,通过这八种训练方式的协调合作,进而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4.1蹲起动作

该动作的进行步骤为: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上支后仰,身体靠墙,随后进行蹲起动作,同时注视前方,控制好呼吸,不能过快、过慢,这种运动能够很好地提高弹跳力;要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可以在肩部增加重物,这对腿部的肌肉锻炼有更好的效果。

4.2坐姿推肩的动作

运动员要端正身体,两脚分开,上肢垂直于地面,双手举哑铃,放在肩两侧,手心向前,然后进行举哑铃的动作,这种运动能够增强运动员肩部的肌肉群力量,增强肩部的运动能力,相比传统训练方式,该方式的效果明显。

5.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模式

5.1创新的核心力量训练法

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中,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机械设备训练和非机械设备训练,无论是哪种训练方式,只要敢于创新,就会给篮球运动员带来很好的训练效果。

5.2加强核心力量训练的管理力度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训练方法,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很容易被运动员接受,所以必须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在所有的管理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身体情况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总体来说,核心运动能够提高运动员运动的实效性。

6.结语

在篮球运动方面,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是祖国应该着力培养的运动员,那么核心力量训练方式对青少年篮球运动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关系到篮球比赛最终的胜负,关系到青少年运动员的肌肉会不会拉伤,让他们了解自己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核心力量训练属于一项新型的训练方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通过创新的方式不断的改革训练方式,这无论是青少年运动员还是对整个球队,甚至对国家未来球队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峰.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重要作用[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5,(5):190-190.

[2],王妍.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探析[J].体育科技,2015,36(4):44-45.

核心力量训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核心力量;游泳;训练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130 ― 03

1.前言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一些康复医疗机构开始从事对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研究。经过研究,一些欧美学者逐渐认识到躯干肌对于运动训练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开始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入核心力量训练。随着专家学者对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种训练方式逐渐被我国专家学者及教练员所接受并在教学训练中广泛应用。

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结合游泳项目的特点,全面探讨了核心力量训练对游泳训练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游泳训练中应用核心力量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帮助游泳运动员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能训练,最后提出了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相关建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查阅国内有关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运动医学、运动康复、游泳专业理论及运动心理学相关理论等多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选题、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2.2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找出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意义及核心力量的应用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核心力量训练的定义

人体的中心部位就被称之为核心部位,具体包括肩关节以下和髋关节以上,核心部位是由腰椎、排骨和髋关节形成,除了骨骼之外,还包括依附在这些骨骼上的肌肉群。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附着在核心区域的所有进入群和韧带通通收缩所产生的力量,被称之为核心力量。

对核心区域的肌肉群进行力量、稳定和平衡等能力的训练,被称之为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前期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核心区域肌肉群的稳定性,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是其他训练的基础。

3.2核心力量训练基本原理

根据生理学原理,核心部位的肌肉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核心大肌群。主要位于表樱如腹外肌,参与到躯干大幅度运动中的肌肉。二是核心小肌群,如腹内肌,主要位于深层,参与躯干部位固定和微细运动。

核心力量训练是运动员重要的一种力量能力训练,能够提高核心大集群的反应能力,特别是盆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除了支配人体下肢运动之外,还能对核心部位的功能起到稳定作用,应该加强练习。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是有一系列肌肉协同作用共同配合的结果,只有核心部位实现以稳定,才能成为其他部分的发力支撑点,能够为其他部位的肌肉传递力量。

很多研究人员通过肌电测试观察核心部位肌肉的反应能力,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游泳会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想实现游进速度稳定性,只有加强核心部位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才能增强运动协调能力,在游进过程中身体保持平衡,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减少能耗,同时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能够在一瞬间集中力量,协调配合,产生强大的合力。

3.3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不同

当今力量训练的大趋势就是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虽然重要,但是不能过于依赖,特别是在专项训练中,要重视专项训练的作用。只有实现核心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两者相结合增加了力量训练的难度,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训练有效结合,技能提高专项训练的效果,也能实现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丰富力量训练的内容。核心力量训练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身体重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3.3.1形成新的力量训练理念

在运动链理论支持下,借助于核心力量训练,完成一系列的技术动作,参与技术动作的所有肢体都连接成一个“链”,肢体上的每一部分都属于链上的一个环节,正是有众多的环节之间实现力量的传递,最终完成技术动作,在动力链的传递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核心力量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上下肢动量传递中,核心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力量的传递和协调功能,能够控制肌肉能力,能够实现全身多个肌肉群同时参与运动,提高运动能力。

3.3.2创新力量训练方法及手段

目前主要的力量训练手段有以下三点,一是负重抗阻练习,二是克服弹性物体练习,三是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练习,这些练习手段共同之处在于:身体重心要在一种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力量练习。通过器械或者地面,为练习者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撑面,实现这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训练,被称之为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重心平稳时的力量。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游进过程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重心通常不稳定,运动员培养的力量发挥不出来,在传统力量训练中获得的力量素质受到一定的限制,很难发挥出正常状态。所以有的运动员在平时的器械力量训练中,展示出超强的力量,但是在运动场上,这种力量却表现不出来。所以在力量训练中要增加不稳定因素,提高力量训练的适应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不稳定力量训练,一是悬吊训练,二是震动训练,这两种方式都是常见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通过悬吊训练,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让运动员不断地处于训练变动之中,身体会本能的进行调整,改变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实现达到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通过震动训练,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更多的肌纤维被激活,参与到肌肉的收缩运动中,震动能够刺激肌肉本体感受器收缩。核心力量训练中,常用的辅训练器械有以下几种,一是气垫和健身球,二是平衡板、弹力棒和小蹦床,三是稳定球、半球形滚筒、滑板、充气垫等,借助于这些器械,能够不断完善专项训练需要的动作,能够不断提高身体的运动机能。

3.3.3弥补传统力量训练存在的不足之处

神经系统维持着人体稳定性的生理机制,来自本体感受器中的信号传入到神经系统中之后,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从而实现调节人体平衡的目的,这种调节功能加强了深层肌肉的兴奋能力,能够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提高肌肉间的协调、平衡能力,这种能力配合传统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地和力量耐力。和传统力量相比,核心力量练在协调性、灵敏度和平衡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传统力量的爆发力、速度力和力量耐力是核心力量训练所不具备的。

3.4核心力量对于游泳训练的作用意义

游泳运动不同于陆上运动,人在水中运动时产生的力的情况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人在水中运动,多了一个水的阻力,只有克服阻力才能保持力的平衡,所以运动员通过随时控制身体在水中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陆上和水上姿势不同在于,路上站立时,脊柱形成一个S形,水中运动时,如果想减少阻力,就要把S型变成直线,这样就能产生最大推动力。脊柱变成直线的姿势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实现,陆上训练和水上训练要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具备各种游泳姿势正确,才能够通过正确的游泳技术进行训练,所以对于运动员来说,核心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

3.4.1能够为游泳运动技术提供重要支持

游泳运动在出发台跃出的一瞬间,身体就已经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无固定支撑,运动员要想在这种状况下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应该时刻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姿势,只有通过核心力量的改善,才能形成和提高这种能力。

3.4.2在游泳运动当中起到的枢纽作用

人体运动具有复杂性,大多数运动有多关节和多肌群参与,在运动过程中,只有形成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才能将不同的运动和肌肉搜索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人体的最大功能,才能在四肢末端创造出最理想的发力条件,这是所有运动项目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传统的游泳运动,强调的是四肢为主的运动表现。比如上肢运动表现为最大程度地划水,下肢运动表现为具有爆发力的打腿。但是当肢体爆发出力量时,躯干核心肌群聚集的能量就会呈现出发射状,从身体的中心发射出去,传递到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也就是说,下肢发力动作,大部分力量都来自于腰髋肌群,通过动力链的传递,最终形成具有强大能量的爆发力。所以有的人认为,人体运动链的枢纽因此属于核心部位,肢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来自于核心力量,如果核心力量足够强大,就能够把四肢的力量传递出去,能够让运动员在水中具有更难的力量去抗击阻力,核心力量不够强大,运动员的力量在水中就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到运动速度。

3.4.3强化运动员的动作协调能力

运动员协调用力是游泳技术中的基本内容,运动员要在水中保持正确的游泳姿势,只能通过协调用力,肱三头肌才能有效放松,才能让动作更加灵活,保持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速度。运动员训练协调能力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增强路上协调训练训练行,比如通过各种垫上、球类、徒手练习,增强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提高运动员对自身动作的控制能力。二是提高水中控制身体的能力。在游进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要通过滚动,来传递身体的力量,当核心力量传递到手臂和腿部,在脊柱的弯曲用力的配合之下,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划手蹬腿实现前进。利用核心肌群训练理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控制协调能力,一是分解技术游,二是配合游,三是打腿练习。这样能够保障运动员在放松的状况下发挥最大的能力。只有核心力量实现强大才能产生稳固的力量支持躯干,肢体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协调性的动作。所以运动员掌握了良好的技术必须发展和挖掘身体的核心力量。

3.5在游泳训练中应用核心力量的方法

3.5.1游泳核心力量训练动作的选择

对游泳训练来说,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泳和仰泳,这类运动身体一直保持水平位置,比较容易控制平衡能力。另一类是蛙泳和蝶泳,这类运动身体一直保持波浪起伏状态。游泳泳式不同,核心力量训练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自由泳和仰泳来说,一直处于水平位置,核心部位力量相对静止,身体呈现出流线型,在游泳过程中,姿势要强调平、直、紧、尖,可以通过静力性练习,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于蛙泳和蝶泳来说,身体一直处于波浪水起伏状态,需要双手和双腿同时发力,此时就需要借助于核心力量,作为发力的动力。在练习过程中,要以动力性核心力量训练为主。

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要实现动静结合,腹、背、侧动作可以交替进行,运动员通过这样的训练,局部肌肉不容易疲劳,能够实现长久训练。不论自由泳仰泳,还是蝶泳蛙泳,都具备一定的共同之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融会贯通,只是两种游泳方式核心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只要掌握重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就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只有在训练实践中慢慢摸索,才能体会到不同的游泳姿势发力的具置,另外还要关注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能够针对自己的训练模式,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3.5.2核心力量训练应做到因人而异与循序渐进

因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虽然同样进行了核心稳定性训练,但是稳定性水平各有不同,如果所有的运动员都选择同一个训练方案,有的运动员能够很轻松的完成动作,有的运动员将会很困难地完成动作,这就说明核心力量因人而异,对训练适应性强的运动员,核心肌群能够得到锻炼,对适应性差的运动员,不仅不能得到锻炼,会容易造成伤害。训练难度的高低要针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能力而定,核心力量训练要根据运动员实际状况进行,要具有针对性。

同样的训练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同时还要遵守从稳定到不稳定、从静态到动态逐渐递增的顺序,才能让运动员在多次训练过程中,调节肌肉紧张程度,让身体适应运动,能够让神经系统更加精准支配肌肉的运动能力,这样才能够达到核心部位训练的目的,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核心部位的稳定性。

3.5.3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分配

近年来,各种游泳赛事频频举办,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不断缩短,要想追求更大程度地提高运动成绩,只有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这是当前游泳训练的关键环节。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安排在每次水上训练的准备活动中,训练时间保持在10-20分钟。运动员通过陆上训练,能够感知到怎样控制身体稳定性,当运动员进入水中之后,能够本能的调节身体姿势,更好地控制身体稳定性。在专项力量训练中,可以穿插表层肌的训练,或者每周专门设置一两堂力量训练课,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

4结论与建议

国内外教练员越来越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形成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弥补核心肌群训练不足的弊端。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两者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和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核心力量训练是面对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这些不稳定因素的作用下,核心力量训练无论是理念还是训练方法手段,都和传统力量训练有所不同。核心力量训练是提高游泳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整个游泳技术的动力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游泳运动体能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行核心力量训练时,要重视专项力量训练的作用。游泳核心力量训练要具有针对性,要因泳式而异,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应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建议在游泳体能训练中,制订一个长期的核心力量训练计划。

〔参 考 文 献〕

〔1〕于红妍,王虎,冯春辉,贾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06):

509-511.

〔2〕郭慧.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2010,(01):38-44.

〔3〕罗端芬.游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游泳季刊,2008,(01):1-5.

上一篇:中文核心范文 下一篇:践行核心价值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