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案模板范文

时间:2023-10-08 17:18:02

体育教案模板

体育教案模板篇1

关键词:模板工程 安全 施工

为了使钢筋混凝土构件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须按照构件的形状和规格进行安装坚固的模板,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作业进行的顺利。模板工程是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其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临时结构。几十年来,我国的建筑模板与脚手架技术随着我国建筑业的突飞猛进而取得较大进步,但模板工程坍塌事故屡屡发生,不但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因此,重视模板坍塌事故的研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

一、模板工程的安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从技术层面讲,模板支架坍塌主要是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或二者兼而有之:一是架体受到了不应有的荷载作用(扯拉、侧力、冲砸、扭转等),或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倾斜、滑移和不均衡沉降等),致使发生非原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二是架体或其杆件、节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

2、直接起因

首先,专项方案不能指导施工一般来说,施工单位所有施工工程都编制有专项方案,并经审批。但某些方案与现场实际不相符,方案不能指导现场施工。相当多的现场模板支撑不按方案执行,不规范,如立柱底距地面200mm处不设纵横向扫地杆;模板支撑底部不设垫木或使用脆性材料做支垫;或支撑间距大、纵横拉结少甚至无拉结;有的高净空(4m以上)的支撑体系只有一道拉结等。

其次,支架设计和施工存在缺陷。其一,支架不具有确保安全的承载能力。在正常浇筑和荷载增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在任何首先达到临界/极限应力或变形(位移)的部位发生失稳和破坏,从而引起支架坍塌。此类支架一旦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就面临坍塌破坏的危险,且难以监控。其二,支架承载能力没有多大富裕,在遇到显著超过设计的荷载作用时,由局部失稳开始,迅即引起模板支架整体坍塌。其三,支架因采用的构架尺寸较大、未设水平剪刀撑加强层及竖向斜杆(剪刀撑)设置不够等,造成构架的整体刚度不足。当因局部的模板、木格栅和直接承载横杆发生折断或节点破坏垮塌时,架体承受不了局部垮塌的冲击和扯拉作用,酿成整体坍塌。

最后,施工单位对模板施工缺乏经验一些施工单位缺乏模板施工尤其是高大模板施工的技术管理经验,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对此分项工程施工特性的认识和质量安全控制方法的掌握,或者施工单位管理缺位,一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只重视组模而疏于或不屑于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和计算.另一方面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深基坑支护、高大模板支撑等较大危险胜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控制管理知识的掌握,如对标准层和超标准层(门厅、前厅)的支撑与施工作业的特点及由此引出的安全控制要求掌握不够;对普通摸板与高大模板施工特点、技术与安全要求的差异心中无数,用一般方法进行高净空、高大模板的施工安全控制等,进而导致发生事故。

二、模板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加强模板施工安全教育

有些施工单位在承包工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以包代管,出现拼设备、拼体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特别是近年来建筑队伍急剧扩大,大量农村建筑队伍涌入城镇,由十农民工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强化有关安全教育和培训更为重要。

首先,加强模板施工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教育劳动者特别是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模板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落实到每个工序中,做到时时事事不忘安全;其次,认真实施模板工程安全技能教育。对所有施工操作人员在模板工程安全操作和安全防护方面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尤其是模板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专业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持证上岗;再次,加强有关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的根本特点就在十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关键安全生产法制要做到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充分认识施工中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重要性,确保模板安全施工落到实处;最后,实施班前安全教育活动。

2、模板施工安全控制

(1)模板及其支撑体系搭设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交底签字手续;施工单位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放样布点,监理单位应检查立杆地基、钢管、扣件等是否符合方案要求。

(2)支撑体系的选材及安装

应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支设立杆的地基应平整坚实。立杆落在地基土时,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底座自采用规格不小于150 mm@150mm@8mm钢板和钢管套管焊接组成。底座下应设置长度不少于2跨、宽度不小于150mm、厚度不小于50 mm的木垫板或槽钢。

(3)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a.选用外径为48 mm,壁厚不得小于3 mm的钢管。钢管按

三、结语

总之,要在建筑施工中减少或避免模板坍塌事故的发生,必须在模板制作、施工、维护全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以促使我国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陆节春.模板工程安全控制研究[J].科学之友.2011, (9)

[2]蔡浩.浅谈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控制[f].郑铁科技通讯,2009(01)

体育教案模板篇2

1.研究对象研究选取华中师范大学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58名2007级本科生和53名2009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专业背景包括:中文、心理、地理、物理、英语、美术、数学、生物和音乐等。2.研究方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课程前后测数据并使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以探究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研究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比研究对象的期末成绩来分析该模式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后,利用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学习者对该教学模式的看法并得出结论。3.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构建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课前自主学习、课内探究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三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学习平台和电子双板环境下的PGP教学平台是“颠倒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要支撑。(1)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设计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主要分为学案导学、理论学习和互动交流三个主要模块。学习者在课前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完成学案填写、重点知识学习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学案导学模块。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方案(即学案),并将其上传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向导,并用以明确学习者的章节学习内容、活动和目标。理论学习模块。该模块给学习者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经典案例和其他资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将部分难以理解的操作性知识录制成交互式微视频,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模块。互动交流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交互平台。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它不仅促进了生生间、师生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习者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总结相关章节的疑难知识点,在课堂上集中讲解。(2)基于PGP平台的课堂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基于PGP平台的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内化,主要包括问题驱动模块和任务驱动模块两部分。问题驱动模块设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述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点;然后,结合主要知识点设置相关测试问题,利用电子双板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应答器(Clicker)发送答案给交互式终端,PGP平台对答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时呈现应答结果的分布图(如图2所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模块设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选择性地讲解知识点;然后,依据所讲授的知识,采用项目或活动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呈现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进行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如图3所示)。最后,小组成员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完善其研究方案。(3)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后学习评测设计教师基于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评测试题(如图4所示),用于检测学习者在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能力。4.教学模式的实施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客观性,研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组织和开展。第一,对2009级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本科生进行课程前测,并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其进行后测。第二,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首先,让学习者在课前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和PPT等教学资源,完成学案并基于遇到的问题在学习论坛模块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借助PGP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主要解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并为学习者设计问题或创设任务情景,驱动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最终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来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行课堂交流与分享。最后,学习者完成相应章节的学习评测,实现知识的升华。为了更好地体现该模式的教学优势,本研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第三章——调查研究法中调查问卷的设计为例,将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

二、研究效果评价与分析

1.数据采集与整理研究数据主要包括:2007级和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2009级本科生的课程前后测数据和期末试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频数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与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1)学习者学习态度分析基于课程的前后测问卷,分析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①。从表2可知,课程后测中学习者的态度均值普遍高于课程前测,说明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其差异性检验值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学习评测的自主性方面,后测的结果明显高于前测,说明该模式在改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态度方面作用比较大。(2)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分析研究抽取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58名2007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对照组,53名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实验组,通过其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各个分数段人数及差异性检验值的对比来分析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5和表3所示。由图5可知,2009级本科生的最高分为96分,最低分为66分,平均分为81.36分,均高于2007级本科生;并且90分以上有7人,而2007级本科生的成绩大都集中在80-89分数段。但从整体上来看,两组学习者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并且大都集中在70-89分之间,成绩分布相对均衡。从表3可知,2009级本科生学习成绩的均值高于2007级本科生,并且由于差异性检验Sig.值为0.001,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但2009级本科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差较大,说明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分布离散度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影响存在差异。(3)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分析首先,研究者通过对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试卷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有75%的学习者认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其中有一半学生认为其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我可以运用本门课程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做一些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需研究的问题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的研究方案”。另外,对前后测的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知,学习者在课程学习前后,研究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其差异性检验的Sig.值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研究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学习者反馈分析研究者收集2009级本科生的53份期末试卷,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试卷的最后一道主观题(本门课程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请对该教学方式进行评述,举例说明你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或困惑,同时提出合理化的教学改进建议)的应答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得知,有8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比较新颖,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72%的学生认为基于电子双板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学互动;有60%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交互式微视频、课堂实录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62%的学生认为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有助于其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愿意积极参与;有28%的学生认为利用Clicker进行及时反馈,能够较真实地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当然,也有36%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占用大量的时间,课堂活动的开展由于学习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进行。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其借助电子双板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该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网络学习平台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集学案、教学视频、交互式微视频、拓展资源和互动交流等模块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的学习和交流可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支持学习者对概念性知识的自主学习,又能帮助缺课的学习者补课。第二,电子双板环境促进师生交互,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迁移。以电子双板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教师的问题答疑、任务呈现和学习者的活动开展、知识内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不仅可以通过应答反馈功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且有助于学习者的小组协作、成果汇报与交流。第三,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研究表明,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2.研究建议要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学案、制作科学的课件及视频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自学资源。因此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实施基于电子双板环境“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第二,加强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提升师生开展课堂活动的能力。师生对电子双板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通过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双板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电子双板进行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是基于电子双板环境“颠倒课堂”顺利实施的保证。第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能力。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科学的学案为指导,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和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设计有趣的研究项目或学习活动,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电子双板、颠倒课堂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探究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提升信息化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通过探究发现: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研究选择的被试有限,选择的课程和研究对象都是针对大学生等,所以,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更多被试、其他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还需要后续的研究解决。

体育教案模板篇3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模式;改革与探索;三层渐进式

一、引言

高职课程模式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课题。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构建与高职服装专业资源相配套的课程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与合理性的最大化,提出整合现有的教学课程模块,实行阶段的、有针对性的“案例实施的认知教学”到“产品研发的体验教学”再到“项目导入的实践教学”的三层渐进式课程模式改革。学生通过对岗位项目实施过程的认知、体验和实践操作,来获得职业岗位的相关能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体系的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在一定意义上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深化和完善。

二、服装专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及高职生源特征

(一)市场对高职服装人才的需求状况

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大多数服装企业对高职服装专业的学生的要求是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与岗位的适应能力,在达到学历要求的同时更要具备工作能力与职业的发展潜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要其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热爱岗位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工作中能够克服困难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素质,还要其具备组织与协调能力和团队的合作精神。同时,还要熟悉和掌握服装产品的生产、营销以及对市场服装流行元素预测的技术能力等。只有具备上述的相关能力,才能为企业的产品赢得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生源特征

从对我国高职各院校服装专业历年的生源调查和了解来看,其生源主要来自社会的普通高中生和职业高中生。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些认知的偏见,使普通高中生对高职院校的报考率和报到率受到了影响[1],报考高职服装专业的学生生源多数来自职业高中。一方面,他们的美术基础较好,但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欠缺,并且考生中大部分来自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大多是“半路出家”,对专业缺乏了解和认知,缺少时尚环境的熏陶,对时尚不敏感,缺乏想象力;而且多数家庭因贫困,缺乏后续深造的条件,学生职业目标模糊,缺乏竞争动力,自我约束力差等。另一方面,这类学生大多思想活跃,有个性、热情好动,擅长形象思维,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强等优点。

三、高职服装专业的人才定位与课程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人才定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更多的高技术与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职业技能的能力培训。服装产品生产的目标是提高产品制造的速度和质量,而目前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由于专业技术与技能尚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产品设计及生产的岗位要求,或因业绩达不到而被辞退和离职的,就“麦可思”对全国高职院校2013届服装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其比例高达53%左右(见图1)。

随着国际服装品牌的进入,服装行业的竞争加剧。因此,明确高职服装人才培养定位,加速培养与现代经济增长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术与技能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从业者,形成我国自己的产业优势,生产出高质量、高品质的服装产品来增强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高效服务于企业,实现企业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1.服装专业教学定位和目标不够清晰

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新形势下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能力需求不相符。大多高职院校教学课程体系,基本沿用的是普通本科的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模式。[2]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系统性,课程内容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和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以讲授抽象的概念、原理和以间接经验为主导。这与职业教育课程应用性的要求相距较远,不能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岗位能力不强,团队合作意识差,不善于沟通等问题。

2.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各自为政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急速发展,大多高职院校基本都是由普通大专或中等专业学校转型或升格而形成,其教师队伍一部分是由从学科型的本科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或是从其引进的高职称人员组成。他们中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授课内容抽象。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无法互动,因此教学效果差。另一部分从企业调入或聘用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技师,大多缺乏实际理论教学经验,其教学偏重实操,学生因缺乏对操作的理解,对所学的技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学以致用和发展创新。这二类教师之间在教学上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各自为政[3],无法形成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特色。即使有部分院校经过改革,课程教学能满足职业教育的特色,但由于作为高职院校实施者的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科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他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序化到学科体系的老路上去,把本来明确的职业特色的知识内容重新装进学科体系的架构之中。这也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终究不能摆脱学科体系束缚的主要原因[4],因而最终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3.大多高职院校对服装专业的教学特色认知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及教学管理理念上,不能适应现代服装专业的教学需要,导致在对待服装专业的教学及管理上,缺少必要的适应性。按照针对普通高校文理科专业的学科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对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由于高职服装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如果只限制其在课堂内展开教学,则会使该专业失去实践性教学对教学环境的特殊要求,而导致实践性课程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和深入,学生将无法获得和掌握由实践教学所能获得的专业能力,就会缺乏相应的实操技能,毕业后就不能适应和胜任职业岗位要求。

四、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按照高职人才定位的要求,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同时,还要适应学生个性及个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为获得更有效的职业资格与岗位的工作创造条件。因而,课程设置与课程模式的改革是关键。然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模式的改革,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培养对象、规格、目标、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等诸方面要全面综合地考虑,突出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导,强化技能为核心,建立以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及岗位能力。

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过去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分析与思考,反思其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源特点,对课程模块及配套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与探索,针对高职服装专业不同年级的不同阶段,提出“案例实施的认知教学――产品研发的体验教学――项目导入的实践教学”三层渐进式课程结构集群板块的教学方案。它是从第一层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到第二层职业专业能力的建立,再到职业综合能力的获得过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实现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达到完成高职服装人才目标的培养。具体展开如下。

(一)第一层:兴趣认知培养――职业基础能力板块层

该层由职业基础能力板块构成,以应用性与基础观为主导作为其课程构建思路。课程板块包括,普通文化基础能力、专业通用基础能力及专业方向基础能力等课程模块,构成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板块。适用于大一阶段的教学。

在职业普通文化基础能力板块中,包括了有利于建立和形成职业品德的文化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军事教育、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着重强调了对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的培养。在专业通用基础能力及专业方向基础能力课程板块中,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强调了对专业各岗位所必备的通用的基础技术知识的理解,以及从事本专业各岗位需要的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以“专业通用基础能力板块”中的“设计素描”课程为例,此课程在传统学科体系模块中名称为“素描”。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定向性和应用性的特征要求,服装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具备的造型能力,是以完成服装生产所需的款式效果图、平面结构图和工艺生产图的表达能力为目标。而传统的“素描”教学实施是由绘制几何模型、静物等到石膏像的绘制,再到头像和人体的半身、全身像的由浅入深的训练展开。课程内容缺乏岗位能力的针对性,因为在高职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完成系统的造型训练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而高职的“设计素描”中训练内容是从临摹人体比例、着衣人体静态写生,到着衣人体速写,再到临摹各类服装款式图,以及对各类服装款式的组合表现训练等,课程内容是针对岗位能力展开实操的,突出了职业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对该板块层的设置,一方面是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及对专业技术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科体系向现代高职的行动体系的教学过渡和转换。拟通过该板块层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职业的基础能力,具备从事职业发展的基本的方法能力。

(二)第二层:感知体验――职业专业能力板块层

该层由职业专业能力板块组成,以定向性与能力观为其课程构建的主要理念。课程板块包括了专业岗位必要的应用技术与应用技能课程模块,构成了专业及方向限选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适用于大二阶段的教学。

在该板块层中课程模块内容包括专题服装设计(根据专业就业区域的企业产品项目来确定内容,如专题女装、男装、童装设计、专题内衣、针织服装、牛仔装、职业装设计等),专题板型设计(根据专题服装设计内容来配套确定板型设计课程内容,如女装、男装板型设计等),以及民族服饰、服装展示、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业制板与放码、服装CAD、服装外贸实务、服装生产管理等。课程包含了本专业及方向的各岗位应用的技术与技能课程模块的能力培养。拟通过对该板块层的教学实施,建立学生对专业能力的感知和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相关的应用技术与技能的能力,使之获得职业基本的生存能力。

(三)第三层:实践创新――职业综合能力板块层

该层由职业综合能力板块组成,以整体性与过程观作为其课程构建的主要依据。其课程模块是由职业的综合技术与技能课程板块组成,构成了专业任选的专业纵向和横向拓展课程模块的能力培养。应用于大三阶段的实践教学。

该板块课程包括有成衣项目设计与制作、礼服项目的立体造型与制作、品牌服装的设计与规划、服装买手与陈列管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专业岗位的综合技术与技能应用课程模块。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强调了对本专业各岗位的综合技术与技能素质要求的能力拓展实践。对该板块层的设置,希望通过学生对导入项目的过程操作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及运用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创新地完成项目的职业综合能力。

五、高职服装专业“三层渐进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

(一)第一板块层的教学实施

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专业概念。针对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抽象,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的特点,教学实施是根据艺术学生形象思维强的优势,对该阶段的教学课程实施以教程形式的学习系统配合案例教学为主导[5]。通过图片、音频或短时的视频,结合实地参观、市场考察或情景模拟再现等开放的课程教学手段,建立课程的形象印象来增强学生对课程及专业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案例的选择和导入,是以校企合作企业及本地市场的服装品牌为对象。前期老师提供案例,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老师启发完成教学单元。学生有了认知基础后再由老师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寻找案例,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展开操作,完成后期的教学单元。对该板块层课程的教学实践,主要是解决:1.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传统学科体系的以教师为中心向现代行动体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渡与转换;3.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拟通过对该板块层课程的学习,建立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职业的基础技术与技能的素质,为下一板块的学习奠定理解与操作基础。

(二)第二板块层的教学实施

在此阶段将结合“考证”并轨的课程模块编排,即在培养学生的岗位技术与技能能力的同时,部分课程模块按照职业资格考证的考核要求来编排课程秩序和内容。例如,服装设计方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业制板与放码”和“服装CAD”课程对应“服装CATP”考证等。对该板块层的课程实施,是以任务驱动产品形式的学习系统来展开教学活动的。[6]通过对服装专业市场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过程的感知和体验,完成专业的单元教学,使学生实适地掌握职业岗位的技术与技能操作的应用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产品的选择和导入,是以校企合作企业及本地市场旺销的服装产品为对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产品引入课堂展开教学活动。初期由合作企业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产品作为任务对象,学生参与产品的过程开发。其间由负责该课程模块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跟进配合,共同展开教学。具体实施是将学生分若干任务小组,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信息、实施设计等,学生有了感知和体验后,老师再启发学生进行能力拓展。学生运用前期开发所获得的能力,选择本地市场旺销的服装产品,展开自主的开发活动,完成后期的单元教学任务。最后将开发成果反馈给产品的企业进行评价,作出改进。通过对该板块层的教学实践,主要解决:1.使学生了解市场顾客的需求;2.明白学习成果――产品的价值,使学生将劳动市场与经济问题联系起来;3.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得到有机的融合,凸显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教学的主导性;4.使教师彼此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5.使学生的岗位技术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6.实现一教“多证”的教学并轨;7.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也能逐步地得到建立,并为第三板块层的教学打下应用基础。

(三)第三板块层的教学实施

首先,课程模块内容的选定,是以前二层板块的应用性和定向性的课程模块的内容作基础,兼顾学生专业能力课程的设置秩序与课程内容的知识相配套,而构建成核心课程和综合课程模块。[7]课程内容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整体性与过程观,这样在课程板块的整体结构上,实现了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对该板块层的课程实施,将以项目形式的学习系统来展开教学活动。在项目课程实施时,保持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学生通过对项目课程的过程操作,使其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完成计划和评估计划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该板块层课程模块的教学实践,主要是为了:1.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和锻炼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及团队的协作能力;3.提升学生的技术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项目整体的运作及把控能力;4.能及时调整和改正学生在过程操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最终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的职业综合能力。见图2。

图2 三层渐进式课程结构集群板块的教学模式

“三层渐进式”课程模式的教学改革,能实现课程目标的定向性,基础课教学的应用性,专业课程教学的定向性和整体性,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实现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同时还能实现一教“多证”的教学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是以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实行产教融合,走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必须与企业生产需求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之路。高职服装专业“三层渐进式”课程模式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是以市场需求结合生源特点,紧紧围绕如何解决和完成服装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不同培养定位的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整合现有资源,校企协同解决和完成市场企业的产品需求,各得其所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的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要想使“三层渐进式”课程模式的教学顺利和有效地展开实施,必须做好:1.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制定,要适时地依据市场服装企业岗位的知识和技术与技能的工作过程要求,作出动态和定向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2.校企合作的企业,应选择能提供服装专业主流就业岗位的企业,这样才能确保产品教学和项目教学内容的定向性、真实性和有效性;3.教师的配备,要根据“三层渐进式”的课程板块结构,合理地配置与课程模块所涵盖的知识和技术与技能相配套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型”的教师团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三层渐进式”课程模式的教学体系发挥育人的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蔷,李娟.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和特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3):161-163.

[2]王伟.浅析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06(3):64-65.

[3]杜欣璐.浅谈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西部大开发,2010(3):139.

[4][5][7]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7-155,140-146,255-258.

体育教案模板篇4

[关键词]支模体系 坍塌 措施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63-01

模板坍塌事故是建筑施工中极易引发群体伤亡的危险源之一,尤其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大层高的建筑越来越多,一些高度大于4.5m,且采用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模板工程频频发生了坍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工程基本情况

2013年5月30日11:00上午,太原某工地地库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架体突然坍塌,坍塌范围为10-13轴H-F轴内,坍塌面积为300平方米,砼约为160立方米,坍塌的形状为锅底状,四周钢筋撕裂伏地,地库从底板到板面标高为5.4米,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现场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该模板支架立杆下无垫木,部分立杆上下同时使用可调托丝,顶板的梁托支撑用的可调托丝架单钢管,可调托丝长度大于25cm,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过大且没有连续连接,未设置水平剪刀撑与纵向剪刀撑。

2、相关资料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未提及地库的模板架体施工的方案措施,架体搭设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架体搭设与模板施工完成后未进行质量、安全验收。

3、管理行为

带班负责人与工长均没有收到安全交底,浇筑申请,浇筑方案,凭经验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只是口头与施工单位质检员提过方案未申报,砼浇筑未申请,并未制止施工,现场监理监管严重失职。

三、采取的措施

1. 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1)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施工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工地施工项目班子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以现场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及施工班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安全生产工作。

2) 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作为施工项目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制定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管理层到工作层,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并定期对项目成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 建立健全领导带班管理制度。项目部领导现场带班实行交班制度,轮流带班领导要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第一的责任,全面掌握当班的安全生产情况,加强对项目所有部位,所有环节进行检查,并指导现场人员安全作业。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及时制止;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交接班时应向对方详细告知当前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4)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 、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用工管理制度等。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分明。

2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1) 公司教育。通过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三违”:即不违章指挥 、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保证“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利用过去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给家庭社会造成的损失,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2) 项目教育。全体职工都必须接受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及培训,让职工掌握必备的安全基本知识,安全知识的重要内容。本项目的生产状况、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施工作业的危险区域、危险部位、各种不安全因素及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及各种安全技术规范。

3) 班组教育。定期开展班组安全活动,以安全问答有奖制度,让工人意识到自己工作环境的危险性,熟悉本班组易发事故的部位,结合行业特点,利用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使工人对照先进找差距,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对于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通过考试合格取得岗位证书后,持证上岗。

4)日常安全培训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应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搞好安全生产。日常教育的内容:(1) 所有进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施工人员不准穿拖鞋、高跟鞋进场;不得在工作中开玩笑、打闹以免发生事故。(2) 不得酒后作业,遵守施工现场相关规章制度条例在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严禁明火、吸烟等。(3)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消防设施、安全标志及警示标牌不得任意拆除或移动。(4)现场材料堆放要整齐稳固,搬运材料、半成品等应由上而下逐层搬取,不得由下而上或中间抽取。

3 .加强安全技术交底

1) 安全技术交底的原则。一是交底必须全面具体 细致明确 针对性强; 二是安全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给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三是安全交底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交底双方必须在交底书上签字确认,防止走过场,以利于确认各自的责任。

2) 安全交底的要求及内容。工程开工前,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 施工方法以及安全措施向施工负责人和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和分部分项工程的危险部位;针对危险部位采取的预防措施;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应采取的措施和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躲避和急救措施。

2. 加强模板搭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 建筑施工模板支架搭设必须由持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的架子工进行搭设。

(2) 搭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指定专人实行过程监控,对剪刀撑设置、连接件等关节点进行验收,并如实填写验收记录。

(3) 搭设完毕后,必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确认安全可靠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模板支撑的拆除,必须在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且拆除的顺序也应严格遵照模板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严禁野蛮拆模。

3. 监理单位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

(1) 监理单位要按照规定配备项目监理人员,确保企业资质、人员数量、资格等条件符合有关要求。

(2) 监理单位要加强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履职。切实做好施工关键环节、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工作;及时巡查现场安全状况,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及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

体育教案模板篇5

关键词: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模式;建设方案

一、概述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正是顺应当前技工院校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的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理论兴趣,促进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当然,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为了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的需要,各院校都在不断探索研究,寻找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合一体化教学呢,当前得以认同的观点是建设一体化实验室,因此,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

以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了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建设现状。现有模式存在时间、空间冲突和实训设备缺乏真实性、先进性等弊端,远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对实训场地的需求。因此,本文以我院维修电工专业技师培养所需实训场地为蓝本提出一种新的实训室建设思路,能够改善原有的实训室建设方案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以期节约经费,提高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二、现有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模式及存在的弊端

2.1现有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模式。

我院维修电工专业招收6年制初中起点技师班,每年两个班。学生下厂实习一年,在校时间五年,在校班级数10个。每班配备一个“一体化”教室,使用带有电源的“一体化”课桌,在教室中可以完成电子焊接实训,配电板安装等基本实训项目,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另外,整个专业配有多个专业实训室,完成专业课程的实训课题。现有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模式占用实训场地19间,一体化教室10间,共计29间,实际投资500万左右,具体实训室配置情况及其功能见表1。

2.2现有实训室模式存在的弊端。

以往的实训室建设思路都是在设备上投入巨资,认为设备的到位就能实现“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多个技工院校实训室建设方案和案例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维修电工专业建设的研究,本文认为实训室的大投入现状并不乐观。虽然现有实训室设备资金投入很多,但整个实训室的配置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存在时间冲突:不同的班级可能在相同的时间需要使用同一个实训室,这就会造成使用冲突,需要通过编制场地安排表来解决,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冲突,造成了实训室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2.2.2存在空间冲突:很多专业课程的理论讲解在教室进行,而实操又要换到实训室进行。其原因是实训室不具备讲课条件,教室不具备实训条件。这就造成教学过程被人为割裂,不能面对实物讲解,也不能在实训出现问题时及时讲评,无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鉴于现有实训室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本文针对维修电工专业提出一种新的实训室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一体化教学对实训场地更高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节约经费,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室的效率,改善实训的教学效果。

三、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

3.1一体化实训室模式构思。

实训室建设是技师院校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我院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技工教育特色,以达到培养高技能技师人才的目标。

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本着节约费用的原则,其设计将在原有实验室和教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重组和配置。为了解决原有实训室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训室利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建立“一体化”实训教室,该实训教室既能够完成理论教学,又能完成大部分的专业实训。另外,我们将保留部分公用实训室和规模扩大的仓库。在新的模式中,一体化实训室配置情况及其功能见表2。

3.2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实施。

在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模式中,整个实训场地建设需要10间实训教室、3间专业实训室和2间仓库,共计15间。其中,专业实训室和仓库的建设是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当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训课程,以提高实训效果。该实训室建设方案的重点是10间实训教室的建设,要求该实训教室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完成维修电工专业大多数的实训课程。因此,该类实训教室需要更大的空间,我们考虑将原有的两间教室打通,成为一个厂房式大教室。

要实现在实训教室完成大多数实训项目这一目标,我们列出了实训教室的基本配置:

1、带有电源的单人课桌:提供220V电源,放置各种仪表。单人课桌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电子焊接实训,单片机实训,配电板安装实训,变压器制作等教学需要。

2、配电柜:提供三相四线电源,可通过导轨或者网孔板安装电器元件,安装以铆钉板或者环氧树脂板为基础的电子线路板,如图1(a)所示。

3、铝合金导轨工作台:可安装仿真机械臂,两维运动数控装置,分拣装置,气动装置等通过导轨安装的仿真自动化装置或实物,如图1(b)所示。配电柜和铝合金导轨工作台相结合可以满足PLC、变频器、触摸屏,RS-485通讯,CC_link通讯,机床安装与排故,调速系统排故训练,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数控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电机拆装与维修等实训。

4、可移动电脑桌:用于编写程序,绘制电路图,编写说明书,幻灯片等,如图3所示。

(a) 配电柜 (b) 铝合金导轨工作台

图1 控实训教室基本配置

按照我们所设计的实训教室布局如图2所示,左侧为学习区,配置讲台、黑板、投影仪、一体化课桌,用于讲课、电子线路焊接、控制板制作。中间为实训区,放置配电柜和铝合金导轨工作台组成的实训装置(计算机根据需要调配)。配电柜通过金属网孔板、环氧树脂板或导轨安装电气设备;铝合金导轨工作台用于安装执行部件。右侧为准备区,放置一人一门的工具柜、台虎钳、台钻等辅助设备。

在实训教室附近应准备一间较小的教室,放置砂轮机、烤漆箱、热转印机等教学需要的公用设备。图2 实训教室意图

四、小结

经过多年的实训教学实践和深入的调研分析,本文提出的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不仅满足维修专业技师培养模式对实训场地的需求,而且大大节约了经费,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什么样的实训室模式更适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投入更多的经历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一体化实训室的设计和建设,力争把我院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一个高水平,具有我院特色的实训中心,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室的效率,给学生提供更广、更深的实训机会,实现我院提出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表1 现有维修电工实训室配置及其功能

序号 主要场地名称 用途

1 机床室 机床排故

2 半实物机床室 机床排故

3 模电/数电实训室 电子技术、模电、数电实验

4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 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及模拟通车

5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简化) 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及仿真

6 技师高级技师实训室(柜式) PLC、变频器、触摸屏实训

7 技师高级技师实验室(台式) PLC、变频器、触摸屏、通讯实验

8 电机实训室 电机拆装和维修

9 电力电子实验室 电力电子实验,电机实验

10 直流调速排故实训室 直流调速系统排故实训

11 高配、低配实训室 倒闸操作实训

12 柔性制造系统实训室 机械手,下料盘,加温罐等自动化设备

13 数控设备维修实训室 数控维修实训

14 钳工实训室(借用机械专业) 钳工实训

15 气动、液压实训室 气动、液压实训

16 网孔板实训室 多用途

17 单片机实验室 单片机实验

18 仪器仪表仓库 存放仪器仪表

19 材料仓库 存放电工电子器件

20 一体化教室(10间) 理论课和部分基本实训项目

表2 一体化实训室配置及其功能

序号 场地名称 用途

1 实训教室(10间) 完成理论教学和大部分实训

2 半实物机床室 机床排故

3 仪器仪表仓库 存放仪器仪表

4 材料仓库 存放电工电子器件

5 高配、低配实训室 道闸操作实训

6 钳工实训室(借用机械专业) 钳工实训

参考文献:

[1] 周龙军. “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7).

[2] 王新年. “教、学、做”合一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8).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 培训与教育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7).

[4] 孙连栋, 李晓敏. 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7).

体育教案模板篇6

关键字: 会展 小班化教学 工学结合

随着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在会展教育研究据统计我国高职高专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院校有105所,浙江省内有14所。该专业大部分都下设在设置在人文旅游系、工商管理系等部门。我院设置在艺术设计系,也是充分体现了我系该专业的特色,据了解所有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都开设该课程,并且有《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与策划》、《会展营销》等相关课程。并且省内的很多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将会展策划作为精品课程在建设,但是近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还是相对较少。

一、课程教学改革核心理念

"项目入课堂,教学进现场"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本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理论联系实践。以职业能力为标准设置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会展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要,将各种会展从业能力的需要分解成各种能力板块,依据能力板块设置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确定授课重点。该课程结合地方特色会展活动项目,让学生分组模拟会展公司完成项目策划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意理念,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重在学以致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力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联系实践,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行业企业会展活动的策划实施等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完全接轨。本专业教学与柯桥国际会展中心,浙江新纪元展览公司等相关会展企业合作,走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实践施行项目驱动,校企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用代学,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模式,即在班级中组织会展模拟公司,并积极争取地方会展市场真实项目,分配实战性经营任务,按真实会展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市场规律执行实战任务和演练,让学生在运用中发现会展专业知识的短板和产生强烈的知识需求和求知动机,然后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用互动。这一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落后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成功举措,这一措施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具w做法是:(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积极与绍兴会展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会展项目,熟悉会展项目活动中各个环节、各项活动的真实情景,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与会展企业展开切实有效的合作。以方案竞标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进行会展项目的立项策划与设计,将策划方案向会展公司积极投标,如2009级会展专业学生策划第十七届中国黄酒节开幕式被主办方绍兴黄酒集团得到了高度认可;校企合作,承接会展公司业务。班级会展模拟公司积极与在绍兴会展企业合作,承担一部分公司业务,让学生接受实战性的锻炼;参与会展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是校企合作的又一有效方式。通过以上方式,很好的进行了工学结合,展课互动,在校企合作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在展中发现能力需要,根据需要设计相关课程和突出相关内容,这种需要又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真正做到了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与市场需求对接。(2)以情景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展企业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作为学生的活教材。根据会展策划的具体要求,将该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出发将专业知识渗透其中。(3)紧跟行业发展前沿,随时补充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潮流、新动向、新模式,体现应用性课程的适应现实性和创新性。按照行业发展,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三、小班化教学改革方法创新,展课互动,成立会展模拟公司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专业对应的会展策划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为依据,参照会展策划师的职业资格标准来制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改革创新,采取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和创新:(1)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板块式教学,采用会展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的教学环节。依据能力需求,设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运用板块式教学。按会展职场需要将本课程分为几大板块,然后注意板块的衔接。(2)展课对接,教学做一体,展会现场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间的安排有专门的会展实训一周,随展会时间灵活调整,在展会的旺季安排实训和实践课程,在展会淡季安排理论和校内实训课程,这样做到教学安排的灵活,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会展活动的实际知识,而不拘泥于课堂教学。(3)会展模拟公司与学习小组合二为一。

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效仿企业提案

聘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作为评委进行专业课程的考核,学生总结不足之处,为今后在会展公司创意设计提案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做到学有作用。 学生团队小组上讲台宣讲,锻炼学生的提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试卷考核方法。

一方面将实际项目引入课程,另外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变革,将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提案,请会展行业设计总监或经理模拟客户,学生团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宣讲阐述,最终选中一组各方面比较突出的中标,学生也体会到的方案被采用后的成功和喜悦,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会展策划课中的创新研究;将项目引进课堂,将课堂搬入现场的教学研究,依据地域性展会和节庆活动特色研究会展活动策划的教学改革创新,正是体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工学结合"的核心理念。

变革了传统的策划课程理论教学理念,结合公司实际项目运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变革传统的理论试卷考核方式,以模拟企业竞标的方式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案宣讲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参与项目工作的成就感。正是体现了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 许传宏.会展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6):45-47

[2] 丁萍萍.我国会展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展览, 2005(2):48-52

作者简介:

王玉霞,女,(1979.7--)出生,甘肃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展示设计、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与设计。

体育教案模板篇7

摘要:通过在民办高校引入CDIO模式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积极探索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课程体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 ;土木工程;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TU50-4

1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巨大的进步,我国已步入“土木工程经济”,为保证土木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异常激烈。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本科教育模式、新的教学机制,结合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专业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是必要的。在我校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和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建工方向)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开展教学改革。

2 CDIO 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掌握前沿的材料相关知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面宽,问题繁多,自成体系,缺少联系。因此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灵活使用。在课程体系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应用特点,有针对性调整授课内容。对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授课内容适当增加功能性材料的性质及应用,增加混凝土和砌体材料学时;道桥方向的学生授课内容重点放在沥青材料和沥青混合料,并根据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材料应用特点增设内容。

2.2 教材内容更新、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教材内容不可能做到实时更新。《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版本众多,有些教材内容叙述性强,概念偏多,并不完全适合民办高校学生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理论的知识依托教材,还要“高于”教材,也就是以教材为传媒,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实物图片、动画演示和工程录像多形式、多角度,为学生展示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大量直观地信息。利用工程环境、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层次化教学,增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新体系。

2.3施工现场教学,工程案例专题研讨。

设立支撑CDIO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施工现场观摩教学,进一步加强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由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比如在预应力空心梁板张拉施工点,着重对混凝土预制梁板施工现场准备,原材料选用,底板、模板制作,钢筋的捆扎、焊接,混凝土的浇注及养护等工序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预制梁板施工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

结合工程案例进行教学,组织课堂讨论,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工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以案例的形式在讲座上提出,学生总结工程事故产生原因,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保证了教学内容要求,又营造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环境。

2.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竞争力。

随着近几年国家基础行业建设,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众多,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教学目标,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传统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性和创新能力。为达到CDIO模式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理论教学后增设了3周土木工程材料实训环节。建设CDIO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模拟工程、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学生通过自主选题申报了黑龙江省2014年大学生创新项目:(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分析;(2)混凝土搅拌车挂垢问题分析。学生经过材料筛选、试验操作、数据分析、整理,课堂讨论、分组完成项目和实训项目,最后总结成书面报告。通过实践环节不仅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总结

目前,我国基础建设进入稳定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从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在民办高校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观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都有推动作用,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会凡,李广慧.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中的应用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

体育教案模板篇8

彭小明老师从事语文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已经三十多年,提出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发表于《现代语文》2009年第11期的《彭小明语文教育观初探》一文就彭老师提出的语文素养观、语文意识观、语文活动观、语文原则观、语文教法观以及语文教师观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这里也将从语文教学模式观、写作学习与教学观、语文研究性学习观、语文教学技能观、语文教学板书观和校园文学活动观等六个方面对彭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进行更加深入和详细的阐述。

一、语文教学模式观

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是建立在一定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对教学内部规律的揭示,是对复杂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结构化研究的产物。它可以用简约的形式,再现性地描述现实存在的复杂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行为过程以及操作要领等结构要素被直观地表现出来,成为人们认识和操作教学过程的一种便捷的工具。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教育体制僵化、教学理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无理、教师素质不高等。特别是传统的教学“旧五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语文教学“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的消极影响很大。进入新时期后,许多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解构与建构,如“三主四式导读法”“六步课堂教学法”等教学模式,都对语文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已有的教学模式赖以存在的教育哲学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功能目标与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彭老师在已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出“入—总—分—出”四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一方面继承了语文教学传统,另一方面切合了现代教育思想,发展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四步教学法”具体阐述为:(1)入——背景参考,情境导入;(2)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分——文本研习,对话讨论;(4)出——总结训练,拓展延伸。[2] 由此,彭小明教授还总结了教学模式建构的六大策略:(1)强化教学模式建构意识;(2)营造教学模式建构氛围;(3)确定教学模式建构对象;(4)选择教学模式建构方式;(5)提高教学模式建构能力;(6)反思教学模式建构结果。以及四种方法:(1)反思实践,自觉建构;(2)理论引导,主动建构;(3)继承传统,创新建构;(4)不同情形,多元建构。[3]

二、写作学习与教学观

自2001年7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人们学习写作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多元文化”、“发展个性”、“教育民主”等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学生认识到“知识中心”、“文体为本”、“注重结果”、“强调章法”、“要求统一”等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和更新。彭小明老师认为,写作学习必须树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快乐作文;回归生活,积累为主;真情实感,为情造文;追求个性,自由表达;淡化文体,注重语言;反复训练,写中学写。[4]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彭老师总结了关于写作学习需要遵循的原则、规律、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彭老师认为,写作学习要遵循五项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动力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总结前人经验,彭老师将写作学习规律归纳为以下几条:人文共进律、知行合一律、主客互化律、博而能一律、学以致用律、从无到有律、法而无法律和先放后收律。彭老师还提出了写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内容与形式结合,作文与读文结合;作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结合;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写实与写虚相结合和勤学与多改相结合。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提高依赖写作训练,训练是提高写作素养的必然途径。彭老师认为一切影响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都应该纳入写作学习训练的内容。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文体训练和速度训练等六项训练是最基本的写作训练。另外,彭小明老师对中外典型的写作训练模式进行了总结:基于“语言·思维”的作文教学模式(如观察分析表达模式、语言思维模式、分格作文模式);基于“文体·过程”的作文教学模式(如“文体中心”教学模式、“重视过程”教学模式、“快速作文”教学模式);基于“动力·兴趣”的作文教学模式(如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活动作文教学模式、话题作文教学模式);基于“做人·作文”的作文教学模式(如绿色作文、生活作文、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基于“电脑·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如电媒作文、多媒体作文、网络作文教学模式)。[5]并由此提出了写作训练的梯级渐进模式:写虚作文(如联想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如生存作文、生活作文、生命作文)——创新作文(如个性化作文、研究性作文、创意写作)。[6]这一训练序列符合学生心身发展规律与写作学习规律。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观

教育部2003年3月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方案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3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诉求,彭老师提出,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教材或由语文教材延伸至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方式,具有语文性与探究性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科学为主要领域,以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合作为主要模式,以探究为主要手段,以培育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

彭小明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一书中总结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大过程、五大模式、七大研究方法、五大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四大过程是:提出问题——分工合作——研究思考——成果展示——总结反思。语文研究性学习五大模式是:学科渗透模式;综合课程模式;活动课程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实验研究模式。语文研究性学习七大方法是: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五大学习方式是:资料性研究性学习、专题性研究性学习、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文本拓展式研究性学习、比较式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文献综述、学术论文、论著等形式呈现。彭老师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营造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7]

四、语文教学技能观

教师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教师培养的永恒主题,也是国内外教育界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教师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引导教师自觉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技能,彭小明老师对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建构了“359大语文教学实践训练体系”:“三环节——五课功——九技能”。三个环节即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五个基本功即听课、评课、备课、说课、上课全面训练;九大技能包括上课时具备的各项能力技巧,如导入、提问、讲授、演示、板书、多媒体、练习设计、评价、课外辅导等。由此彭老师主编了教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基本体系是:(1)备课技能训练。强调备课纲、备教材、备练习、备语言、备板书、备方法、备教具、备学生;(2)讲授技能训练。强调讲文题、讲文眼、讲文路、讲文法、讲文旨、讲文体、讲文人;(3)导入技能训练。介绍文学手段导入法、艺术手段导入法、现代技术导入法、活动游戏导入法、实物模型导入法,复习旧知导入法、设疑质疑导入法和开门见山导入法等方法;(4)提问技能训练。阐述回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综合型提问和评价型提问。阐释直问、反问、追问和串问等方法;(5)教学板书技能训练。注重介绍锤炼语言、借用符号、运用线条、制作表格、创造图形和调配色彩五大技法;(6)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主要阐释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题库型、教学游戏型和资料库型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7)课堂评价技能训练。教师要掌握五项关键技能:一是编写课堂评价方案,二是有效理答,三是作业设计与反馈,四是试题编制,五是表现性评价设计与运用;(8)听课技能训练。听课一要听语言,看教学功底;二要听内容,看教学关键;三要听艺术,看教学策略;四要听反馈,看课堂情境;(9)评课技能训练。评课的主要内容是:评表达、评设计、评内容、评策略、评风格、评效果;(10)说课技能训练。说课的基本环节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8]

五、语文教学板书观

教学板书是艺术,艺术是讲究创造的,是需要教师花心血进行构思、提炼、创新的。每一幅新颖别致、独具个性、富有美感的艺术板书的出现,都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结晶。笔者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板书,更提倡教学板书的新设计和新创意。只有这样,教学板书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彭老师立足于理论研究,并且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语文教学板书的设计进行了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在《教育评论》连续发表六论:《教学板书设计系统论》(2003.8)、《教学板书分类论》(2003.10)、《教学板书审美论》(2004.2)、《教学板书优化论》(2004.8)、《教学板书设计论》(2005.12)、《教学板书特征论》(2007.8)。并出版了《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3?)一书,建构了完整的语文教学板书设计体系:1.语文板书的类型(文字式、线条式、图示式、板画);2.语文板书的要素(主体、客体、载体、受体);3.语文板书的审美(文字美、语言美、形式美、内容美);4.语文板书的特征(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5.语文板书的功能(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思想教育、审美教育);6.语文板书的设计原则(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计划性、灵活性、多样性、个性、整体性、重点性、审美性);7.语文板书设计的要求(态度要认真、内容要科学、书写要端正、语言要精炼、色彩要和谐、风格要独特);8.语文板书设计的技巧(锤炼语言、借用符号、利用线条、运用表格、创造图形、调谐色彩);9.语文板书的方法(摘录法、归纳法、演绎法、分类法、对比法、赋形法、表解法、综合法……);10.语文板书设计的步骤(钻研教材概括内容、选择形式表现内容、反复修改突出内容)。[9]

六、校园文学活动观

彭小明老师目前任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从小喜欢文学,上世纪80年代在中小学任教《语文》时就发表文学作品、科学小品100余篇。在自己写作的同时也指导学生写作。到大学后还任教《大学写作》和研究生课程《写作学原理》。2012年还领衔成功申报浙江省第一个“写作理论与实践”硕士点。

校园文学不仅指中小学生的文学创作,泛指反映校园的文学作品及任何人在校园创作文学作品。新课程改革的开始,校园文学社团异常活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优秀人才。与当前“校园文学”较为繁荣的状况相比,“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十分不足。校园文学研究包括校园文学的活动研究、校园文学的教学研究和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探索校园文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语文教育途径、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06年彭老师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对校园文学展开了系统全面的研究。2009年5出版《论校园文学》(中国文联出版社),本书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校园文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富有开创性、启迪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全书分为绪论及“校园文学历史与发展”、“校园文学活动”、“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校园文学与学校教育”、“校园文学创作”五章,附录“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的部分重要研究动态资料,包括毛志成、陈金明、田慧生、傅国亮等名家有关校园文学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文学研究,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学的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10]

彭小明老师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凭借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符合“新课改”需要的新教学观念,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经验介绍。三十多年来,彭老师一直为语文教育的研究默默地付出着,每一个新理念的提出都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对他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有利于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值得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陈思.彭小明语文教育观[J].现代语文,2009,(11):8-10.

[2]彭小明.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1-106.

[3]封力华,彭小明.语文教学模式论:建构与解构[现代语文,2008,(11):142-144.

[4]彭小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写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学语文,2008,(9).

[5]彭小明.我国中小学典型作文教学模式评述[J].温州大学学报,2012:85-90.

[6]彭小明,林陈微.写作学习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

[7]彭小明.语文研究性学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3.

[8]彭小明,郑东辉.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9]彭小明.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10]彭小明,王世龙.校园文学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上一篇: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下一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