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时间:2023-12-02 11:37:50

中国大学生创业

中国大学生创业篇1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全面梳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不仅是提供就业岗位的需要,更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经济决定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历史回顾

1.萌芽期(1978~1992)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四川省的一些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其基本思想是创造教育加上职业教育。主要用于农村试点,以解决当时弱势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在与会报告“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应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同等的地位”。

至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准备,为进一步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思想准备和理论保障。

2.起步期(1992~2002)

1992年党的第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的政治条件和经济保障已经具备,大学生创业教育进入了正式的实施阶段。

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竞赛之路。

1999年1月,我国政府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文规定“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至此,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在条件成熟的领域和高校开始实施。

3.发展期(2002~至今)

2002年8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会”,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试点。至此,以高校为基地的创业教育模式基本形成。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创业提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我国的创业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局面。

二、“培养什么人”:现今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出的教育模式

1.重意识型

此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多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方式,同时结合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2.重实践型

此模式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为代表,强调提高学生的创业操作和创业技能,多采用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创业园,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业技能,并提供资金和咨询支持。

3.综合型

此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强调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兼顾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和创业技能的提升,多采用专业培训中融入素质培养的方法进行创业教育,同时辅以资金等后续支持。

“怎么培养人”:现今大学生创业教育形成的主要实施途径

1.举办创业竞赛带动创业教育

创业竞赛以其考验的特点成为了众多理工科类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首选策略。例如,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成立创业协会,并且每年定期举办“创业创新论坛”、“赢在XX(校名)”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创业学习、交流与合作。

2.创立课程体系完善创业教育

实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创业学学科体系为基础,因此此举多为综合性大学所采用。例如东南大学常通过开办“创业思想”、“创业技能”和“创业实践”为核心的三大体系课程来建立它们的创业课程体系。

3.组织课外实训推动创业教育

课外实训是大学生模拟创业的重要方式。由于课外实训的针对性,此举常为专业性大学所采用。例如南京工业大学通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实践基地,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

4.设置孵化项目提升创业教育

由于孵化项目的设置需要高校较雄厚的经济能力做支撑,因此,此举常为资金较充足的高校所采用。例如东北大学采用拨专款的方式,设立种子基金,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同时引进并培养教师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三、两个困惑:现今大学生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1.因材施教

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实践中也暴露出创业想法多、实际操作少,低层次创业多、高层次创业少,重复性创业多、创新性创业少等诸多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着创业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自身多样性、发展多元化的矛盾。如何因材施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惑。

2.社会需求

现实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竞赛。一些高校受设备、思想等因素影响,常把创业竞赛作为创业教育的唯一途径。其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课堂教育。受地区政策支持力度、院校条件等因素影响,一些院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课堂教育,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再次,将创业教育局限于精英培养。受院校资金、自身认识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仅将创业教育的范围缩小至少数校园精英。

两个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面临的两个问题。

1.教师科研切入创业教育

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教师的科研进行结合,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创业的专业特长,也有利于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形成创业自我教育组织

可以引导学生成立不同类别的创业组织,搭建大学生创业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机制。在各个创业教育组织成熟时,可以转化为创业的团队。这样相对于个体创业可以增强创业资金、设备等硬实力,更能发挥团队群策群力的作用,提升创业的软实力。

3.用信息化整合创业教育

有条件的高校可自主开发或购买虚拟创业软件,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创业训练。可以建立网络化的贸易平台,使大学生的创业成为现实。也可以将不同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使学生随时按需进行学习。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会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同样也需要提出新的举措和办法。只要切合学生实际,与时俱进,探索其内在规律,大学生创业教育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孟芊,刘震,申跃.从创业竞赛到创业教育:对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11).

[2]房欲飞.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现状与挑战.交通高教研究[J],2004,(6).

[3]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就业调研:中青创业教育论坛[M].

[4]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中国大学生创业篇2

关键词: 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学生大赛

由教育部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主办的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 2013年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 于2013年9月26日—28日在江苏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自3月份开赛以来,有来自全国30余省份、百余所高校的上万学生参与,分成17个赛区进行了初赛、复赛等,最终由来自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63所高校的264支队伍从上千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本次总决赛,内容涉及公共安全、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

大赛期间,各参赛队伍在比赛现场通过公众展示、现场答辩和产品推介,充分展示高校学子在物联网领域自主创新、创造发明的创意及聪明才智,同时展现了高校大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接受4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团的评审及建议,并接受3000多家企业参展商和数万名观众的参观和投票,现场比赛气氛非常热烈。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与产业化转移,大赛还组织了企业宣讲会,在广大企业和同学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作品与企业家的面对面直接促进了创新人才和创新作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最终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装甲兵工程学院的“野战‘活点’沙盘”、北京林业大学的“意世界”、北京科技大学的“freedom”、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基于GSM的笔记本防护装置”、华中科技大学的“蜜蜂之家”5支队伍的参赛作品获得特等奖,他们将代表中国参加明年6月在日本仙台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微纳米应用技术大赛总决赛。另外,来自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花心@you”、大连民族学院的“蜂鸟”、西北工业大学的“安智精灵”等15支队伍获得一等奖,此外大赛还评出二等奖60名、三等奖100名。

中国大学生创业篇3

关键词:我国大学生;创业;劳动保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招制度的改革与不断深入,各高校加大了招生力度,降低了大学生的招生标准,每年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使得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面对这种新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大学生的这种选择不仅很好的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由于大学生刚刚迈入社会,缺乏社会资源,再加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与束缚,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甚至还遭到严重的侵犯。例如: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等。面对劳动保障的侵犯和我国相关立法的缺失,很多大学生选择了沉默与退缩。这些劳动保障问题的存在成为阻碍大学生自出创业的瓶颈问题,这极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创业型城市的建设。因此,正确、有效的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劳动保障问题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解决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促进我国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基础。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劳动保障问题

近年来,虽然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一种方式,但是,创业中大学生的劳动权利得不到保障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大学生创业的权利不平等、有些权利并不能被大学生接受、有些权力的行使并不具备社会环境等。

(一)创业的大学生权利得不到平等保障

就我国目前的创业大学生的一些权利而言,基本都停留在表面,并不具有实际意义。我国创业大学生权利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由于地区差异、性别差异、自身的身体条件等差异引发的大学生创业权利的不平等。多年来,户籍制度对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产生了影响。虽然很多地区对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物质条件与支持,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影响了实施的效果。例如:四川某市曾经为大学生创业每年予以两千元的资助,但是仅限于本市户口或四川省户口,对外地创业的大学生不享受该项资助。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的男女不平等思想的影响,女性在创业中受到的歧视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学生的创业。很多人甚至认为,女性只要安稳就业就可以,不必进行创业,这些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在实际中,有残疾的大学生在创业时仍会受到各种阻挠与歧视,这严重影响着残疾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二)有些权利的行使并不具备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在《劳动法》中针对大学生创业中的权力保障还不具备实施的社会环境。很多法律中规定的权利并未得到实施,从而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例如:我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不得歧视乙肝携带者就业。但是,社会上对乙肝携带者的态度十分歧视,甚至有的人认为携带乙肝的就业者就是乙肝患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创业中,如果从事餐饮行业,很难得到批准。再例如:男女平等问题也成为困扰女性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虽然很多劳动权利已经在我国的《劳动法》中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的行使中还不具备社会环境,这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有些权利还不被大学生接受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中的有些权利还不能完全被大学生所接受。这主要是由于较高的维权成本、不具备社会条件的权利实施而造成的。例如:女性大学生的维权问题,由于较高的维权成本而使女大学生的维权根本无法实现。再例如:个别行业中对大学生身高、体重等条件的限制等。因此,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劳动保障问题由来已久,必须经过多方的努力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三、大学生创业劳动保障的建议

(一)加大立法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加快,对劳动法的立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就目前的劳动立法而言,还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立法,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创业中权利不能得到保障、甚至被侵犯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劳动立法是保障大学生创业的基础。

(二)加大维权宣传的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树立维权意识

加大对维权宣传不仅能够维护大学生的基本创业权利,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程度,还能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事件的不断增加,由此而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从基层抓起,加大法制维权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合理的引导、积极地扶持、大力的配合。因此,大力宣传维权,在大学生中树立维权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劳动保障的实现。

(三)加快创业型城市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基础

我国对建设创业型社会思想的提出,加快了我国创业型城市建设的步伐。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它的提出不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总之,随着我国创业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学生创业劳动保障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创业的劳动保障将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春天也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

[1]黎建飞.就业促进法中的政府责任与法律原则[J].中国发展观察,2007(03).

中国大学生创业篇4

关键词:中国情景;大学生;战略创业

一、理论基础

(1)中国特殊情境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除此之外,在人类历史上,中国长期是世界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这无疑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不能等同的独有特色。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进一步推进,国内外的学者对中国独特情境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以此来试着揭示中国社会的内在运行机理,更进一步的解释中国当代的各种选择与追求。要想揭示中国情境的内涵就有必要结合转型经济、新兴经济以及文化特征来加以分析自从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增速平均年增长达到10%以上,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的拉大,经济的结构性失调,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等等问题,这就使得中国不得不面临经济增长动力转型的必然选择。中国自建国以来,经济体制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新兴经济体。费孝通(1985)认为,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使得中国形成了以关系亲疏远近为纽带的社会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形成了以关系亲疏远近为基础的差序格局。由此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情境,也即强调集体主义、风险规避、高权利距离、关系利用倾向。由以上的分析与论述,中国独特的情境至少包含三个基本点,也即经济的转型、制度的转型与文化的独特情境。

(2)战略创业

战略创业研究兴起的比较晚,战略创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Ireland等人在2001年提出,并且定义为企业为了创造财富而把寻求机会和追求战略优势的活动整合在一起的行动。并且进一步的指出了战略创业的六大研究主题:创新、网络、国际化、组织学习、成长以及高管团队与治理。国内学者董保宝和向阳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战略创业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创业战略制定的拓展,整合各种不同的战略;体现一种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决策的能力,并且做出如下定义,是企业通过开展探索性活动来寻求创业机会,通过把两者整合在一起来创造价值的战略性创业行为。Lumpkin(2005)从创业视角对战略创业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战略创业是通过寻求机会来创造价值的一系列创业行为和过程,创业导向是战略创业的前因。

二、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战略创业研究

中国大学生创业篇5

关键词: 探险精神大学生自主创业启示

1.引言

就业是大学生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该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曾田甜[1]指出,大学生应有效面对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策略。张玲[2]和田丽[3]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成功的条件,并提出了建议。李银魁[4]和费小平[5]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建业和创业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思考。曾晓玲[6]、李军红[7]等对部分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因素。孟凡臣[8]分析了针对国家文化对创业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于创业动机与意图。高飞[9]认为,营造创业文化氛围能够促进创业教育发展。

纵观关于当代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缺陷:(1)很少研究高职院学生创业问题;(2)没有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实证调查;(3)没有专门从文化角度探讨大学生创业问题。为了弥补此课题目前研究之不足,本课题将调查高职院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并从西方文化这一崭新视角分析探险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启示,旨在对高职院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就业心理调查

笔者于2009年5月25日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英语、日语、德语、韩语四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问题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达100%,调查结果如下。

2.1就业问题

绝大部分(90%)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或非常严峻,大部分(74.50%)学生不太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大部分(80%)学生希望毕业后到外资企业工作和国有企业工作,只有少数(11.8%)学生希望到私企工作。大部分(69.09%)学生希望毕业能成为收入比较稳定,月薪1500元以上办公室职员,少数(18.11%)学生希望当上收入比较稳定,月薪3000元以上的车间工人。大部分(57.20%)学生认为找工作最主要靠个人努力,一部分(41.80%)学生认为主要靠社会关系。大部分(81.82%)学生希望今后在南部和东部地区工作,到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工作的只占18.18%。当被问及在上海、南京、常州市和武进区选择一地作为自己工作地点时,大部分(76.37%)学生希望到上海和南京工作,到常州市和武进区工作的只占23.63%。

2.2创业问题

大部分(74.55%)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或很少接受过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教育。大部分(89.09%)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接受这方面的教育。绝大部分(96.37%)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具体政策。大部分(82.72%)学生认为如果毕业后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个人的压力和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压力,而来自家长和亲戚的压力仅占17.28%。如果毕业后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大部分(65.46%)学生会继续找工作,只有20.91%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如果初次创业失败,大部分(80%)学生决定找一份工作,积累一定资金后继续创业,一部分(16.28%)学生选择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而向家长或朋友寻求经济资助,继续创业的只占3.72%。

2.3创业难点和创业地点

大部分(50.90%)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经验,26.30%的学生认为是缺少资金,11.78%的学生认为是缺少社会关系。大部分(64.55%)学生在东部和南部进行创业。当被问及在上海、南京、常州市和武进区选择一地作为自己的创业地点时,到武进区工作的只占15.4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学生知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尚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大部分学生热衷于收入较稳定、比较体面、相对轻松的工作。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能否成功取决于社会关系。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方面的教育,不太了解目前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大部分学生在待业期间不会进行主动创业。面对创业失败,大部分学生在短期内不敢再次尝试。大部分学生认为缺少经验、缺乏资金和缺少社会关系是创业的最大问题。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南部和东部地区进行就业和创业,而不愿选择中、西和北部地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城市里就业或创业,而不愿选择小城市。

3.西方探险精神的文化根源

3.1天人观

西方哲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的,如: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自然与社会等。人是作为自然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并且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地位。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不会认为这是天命,而是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二分”的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维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模式。西方人对“原罪”的自我意识使他们为了赎罪而勇敢地征服自然,达到神人合一。

3.2人际观

Geert Hofsted曾就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作过调查和比较,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取向占第一位,日本占二十二位,香港地区占三十二位、台湾占三十六位。可见东西方在个人主义取向方面的差异相去甚远[10]。洛克认为生物的个体是自然的基本单位。哲学家Ballah指出,社会制度产生于存在社会秩序建立之前的为个人利益而行动的个体之间的交往之中。这个“人本位”的观点对早期美国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而且被著名经济学家Adam Smith用来指导经济建设。Benjamin Franklin把个人主义精神在其著作中具体化。他指出:“上帝帮助自主者。(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英国曾任首相的Churchil在理解西方的个人主义时指出每个美国人从父母那里得到只是名字而已,不是财产。他认为美国人必须通过拼搏而寻找机会,努力把握每一次机会。

3.3动静观

求变、求动是西方人的精神动力。“做事”、“有所成就”是他们的重要的文化取向或价值观念。西方人重视外向的行动和行为,西方人具有崇尚进取,追求效率,并有所成就的积极品质。为了改善社会地位,为了获得成就,西方人努力奋斗,并往往获得成功。对于美国人来说,为了做好人而自我压抑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此他们养成了尽量满足自己欲望和要求的习惯。“动”和“做事”取向使美国人养成了较为外向的性格和向外索取的精神;他们直率、好动、敢于探险、追求变化、崇尚独立。

3.4时间观

西方人一切着眼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的重要价值观念,对他们来讲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所以后退是没有出路的,而且他们对目前不十分在意,尽管眼下生活很幸福,但他们相信未来会更加幸福。当然对他们来讲,所着眼的不是遥远的,或理想中的未来,而是近期的未来。由于这种取向的影响,西方人反对循规蹈矩,年龄和经验也未必值得敬仰。他们不相信命运,因此他们的精力和努力都放在实现近期规划方面。

4.启示

西方天人观、人际观、动静观和时间观突出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探险精神。西方人认为人定胜天,人一定能战胜自然,能够征服世界。西方人认为传统观念不应该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枷锁,人应该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当代大学生应该养成不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的精神,而且是永无停顿地变化、永无停顿地创新,大学生应该永远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尽力适应变化,勇于探险,大胆创新,努力使自己摆脱传统秩序、经济、教育乃至个人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大学生不应过于热衷收入较稳定、比较体面、相对轻松的工作。一定的社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社会关系绝对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应该积极了解目前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在待业期间主动创业。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创业失败,大学生应该敢于再次尝试。东南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城市设施相对完善,生活条件相对舒适,就业机会较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提高祖国的综合实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欠发达的中、西和北部地区。大学生应积极到中、西和北部地区进行创业,不断迎接挑战。

5.结语

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且是一件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事,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力量。当代大学生与其等待就业不如主动创业。大学生要汲取西方文化探险精神的营养,敢于探险,大胆创新,积极了解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曾田甜.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

[2]张玲,王富明.浅论大学生自主创业[J].教育工作,2007,(11).

[3]田丽.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3):62-63.

[4]李银魁.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建业和创业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

[5]费小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与分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4).

[6]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2):193-194.

[7]李军红,蔡丹,王美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经济师,2005,(12):86.

[8]孟凡臣.文化对创业意图影响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76-178.

[9]高飞、吴利敏.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促进创业教育发展[J].科技风,2009,(2).

中国大学生创业篇6

[关键词]沿海经济带;中外大学生创业;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12-0069-06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达的国家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它们以海洋为基础迅速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其中不乏有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的例证。究其原因,不可忽略的是创业的成功,特别是具有高人力资本的大学生的创业。尽管各国的国情、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及社会意识存在差别,不同国家大学生创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成功的创业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共同的。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我国沿海经济带城市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抓住战略机遇,促进我国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一、面向世界的基本视野: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一)美国、日本大学生创业环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大学生创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平均比重较高,多数超过10%。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许多闻名世界的公司企业都是由大学生自主创建的,Microsoft的比尔·盖茨,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等等,都称得上是当今大学生创业的典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目前创业类企业中大学生创业的组织或公司约为30000家,总共雇用人数累计超过了2亿多人,累计创造财富达数万亿美元。美国大学生的高创业率活动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大发展,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可以证明大学生创业是经济发达的驱动器。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曾高速增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大学技术转移法》,大学生创业人数增加数千人,掀起了日本创业的新浪潮。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到2008年期间,日本大学生创业企业数量平均为每年100家左右,日本大学生的创业率一直保持在6.5%左右。“据《日本经济新闻》调查,日本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多为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并且多数产品都申请了专利。专利总数高达数千项。日本大学生创业企业中,有30%创业企业计划于5年内,33%计划在10年内实现公开上市。”[1]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

我国大学生创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清华大学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在此次大赛上有数百名知名高校大学生带着自己的创业计划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涉及范围较广,为大学生创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在2000年上海举办的“亿唐杯MBA创业计划大赛”上,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比赛竞争中来。“2008年,教育部对当年大学生创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大约有28万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7.86%。”[2]这个数据是可喜的,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大学毕业生的30%创业率还是很低的,只有1%。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要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制度创新。”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在2009年十一届人大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建设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宣传一批创业典型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崇尚创业、创业光荣、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激励人们迎难而上、攻克时艰。”

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的活动逐渐展开。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支持力度突出的地区主要有上海、福建、辽宁、山东、浙江等沿海省市。这些沿海省市的创业环境相对于内陆地区要有一定的优势。只有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大学生才可能去创业并坚持下去。创业成功的大学毕业生才能为其他条件暂时不足的地区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二、中外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分析

(一)国外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在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在众多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和日本沿海经济带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最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

1.美国沿海经济带环境中的大学生创业

美国地理环境优越,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国土面积大,物产资源丰富,科学技术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尤其是沿海经济带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工业基础牢固,城市密集,如华盛顿、纽约、费城等著名城市就位于美国东部海域一带。而洛杉矶、旧金山等经济发达城市则位于美国西部沿海经济带。它们是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伴随着该地区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了新的重点发展区域。美国东西沿海经济带名校众多,每年培养大学生百万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关系密不可分。大学毕业生创业不断地为沿海经济带地区创造财富。在沿海经济带环境中的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掌握的各项资源调研市场,寻求商机,努力将自己研究的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为高科技的产品,并创办相关的企业或组织,创造经济价值。

美国沿海经济带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创业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与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内容往往是结合创业实践,创业导师多为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或企业社会人士担任。沿海经济带已经有超过400家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课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等,都免费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

美国沿海经济带开发较早,市场比较成熟,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使得该地区大学生创业可行性强,操作性高。当地政府组织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业建立了可靠的信用贷款制度保障,帮助大学生筹措创业资金。如沿海地区最知名的创业区——硅谷。该地区在大学生、技术、资本等共同作用下,发展成为美国沿海经济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美国沿海经济带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优势在于这些地区有利于加速创业生态系统中关键要素的组合和配置,其配置的主要途径包括: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通过聚集形成一个有助于实现商业创意转化的创业网络;建立沿海经济带各市之间的联系;与各市政府或其他相关机构或组织共同制定政策,提高该地区大学生创业竞争力。[4]正是这些具有特殊优势的区域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2.日本沿海经济带环境中的大学生创业

日本国家地理位置特殊,四面环海,航运交通发达,人力资源充足,这些都构成了日本大学生创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但是最初日本国内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状况却并不被看好,源于大学生创业活动一直被视为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的补充,其目的是为了分流未就业的大学生而不是出于创造社会财富或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大学生创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一直被忽视。随着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要性。于是,日本政府开始效仿美国政府,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大学生创业持续发展。

日本濑户内海沿海经济带地区是日本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的聚集区。该地区大学众多,且多为科技研究型大学,如广岛大学、香川大学等。该地区重点科研成果有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日本政府大力开发该地区大学的研究课题资源与人力资源,帮助该地区大学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产业化开发。日本国内许多投资机构和组织团体也加入到政府支援大学生创业的行动中,设立了许多大学生创业服务咨询与投资机构。

到目前为止,日本用于辅助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已达二百亿日元。日本政府不遗余力的改善科学技术、创新扶持政策,改革教育科研体制、制定和完善法律政策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顺利进行。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日本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数目与日俱增,许多企业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二)我国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

我国沿海经济带大学生创业正在兴起,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带,以上海和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成绩最为突出。

1.上海经济带环境中的大学生创业

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利,易于商品进出口。上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上海地区拥有先进的教育资源,高校上百所,每年为国家培养众多科技人才。上海的环境优势使得该地区大学生创业易于走向成功。

2007年,上海大学举行了“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及指数研讨会”,会上正式通过了“2007年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及指数研究报告”。这份调研报告的研究对象是上海市的在校大学生。报告显示:“上海高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超过70%。”[5]为了配合和满足上海地区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上海市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融资、开业、税收、培训、指导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优惠的规定。2001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基金”正式启动。上海市政府决定连续五年针对科技教育专项拨款,每年拨款一亿元,用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6]上海市政府还为大学生推出“零首付”的创业优惠政策。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上海大学生创业蓬勃发展,在众多创业企业中,信息技术类占45.6%,医药类、生物技术类占10%,服务类占13.5%,其它行业占13.5%,大学生创业企业与上海市的重点产业基本吻合。这表明,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取决于上海市的产业特点与市场环境。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较高,掌握高新科技易于在上海开放的创业市场环境中成功创业。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上海经济带解决了劳动力冗余的问题,稳定了社会经济环境,促进了上海地区的整体发展。

2.福建沿海经济带环境中的大学生创业

福建省是我国经济开放较早的地区,省内多数城市临海,经济基础雄厚,地理位置优越,海运物流便利。2009年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总量超过20万人,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比以往回落。为此,福建省政府制定了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一揽子计划。

2010年,福建省政府了“关于印发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目标是从2010年至2012年,福建省引领扶持6000名大学生创业。其中,2010年不少于1500人,2011年不少于2000人,2012年不少于2500人。在福建省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下,福建省新生了许多大学生创办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企业。如厦门地区,出现了许多由大学生创办的电子商务、软件设计、平面设计等技术型新企业。这主要是依附于厦门地区的沿海、毗邻台湾等地、高校众多,人才集中等优势。因此福建地区创业科技园发展态势良好,大力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除了技术型创业之外,福建省还开展大学生服务型创业。这主要是由于福建省是我国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服务型创业发展空间大。并且在大学生创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诸如服务业类型的投资低回报率高的行业。福建省还是我国农副产品出产和外销大省。许多大学生意识到该省农副产品种养殖及加工业成本小,发展潜力大,因此纷纷涌入到农业创业的行业里来。

总之,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状况相比我国大学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创业活跃程度高但是成功率低。从沿海经济带大学生创业情况来分析,我国大学生还有巨大的创业发展空间。

三、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考:中外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比较分析

通过对中外大学生创业的比较,可以感受到国外沿海经济带大学生创业取得的成就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了有效指导我国沿海经济带大学生创业活动,特作如下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作用

经济带的发展水平是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基础。从美国沿海经济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来看,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当大学生创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仅仅是解决就业的一种渠道,更多是一种拉动沿海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美国的大学生创业过程得到了社会各经济组织的关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公司提供上市融资的机会;种类繁多的风险基金为大学生迈出创业第一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各种类型的管理咨询公司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低廉的甚至是免费的咨询服务。美国大学生创业活动在这种良好经济环境中的可调配的资源要远远超出我们想象,这些所带来的是令人惊叹的社会财富和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日本的大学生创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是相当的优越,但是由于日本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是在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之后,因此,社会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对当时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度不够。风险投资基金参与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就目前的国情来说也是较为谨慎。

中国大学生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大学生创业行为更多的是为解决就业难题。因此大学生创业的经济效应并没有引来更多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的大学生创业问题往往被忽视,所以中国大学生创业经济环境支持较为薄弱。

(二)政府政策法规的不同支持力度

美国政府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创业,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政府通过立法、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调节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的各种矛盾。社会各界组织通过建立各种服务渠道帮助大学生走向创业。美国社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系统科学地扶持大学生创业局面。

日本政府也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问题,并颁布了相关的创业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在日本,大学生创业活动是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的,大学生是创业活动的主体,但是创业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已经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之中。日本逐步建立了“产学官”相统一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在我国,大学生创业主体是高校大学毕业生,而支撑大学生创业发展的组织主要是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创业中心的服务性机构。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集中在政策上给予一些资金上的优惠,而缺乏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制度保障。

(三)创业文化推动的不同影响

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美国,个人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的开创事业并获取财富的创业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获取财富的方式,而是美利坚民族的一种品质表现。在这种文化的催生下,创业活动被认为是神圣而又美好的行为。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美国新生代大学生,更是敏锐的搜寻所有的潜在的有用信息,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地配置和整合各种创业资源,继而实现创业的可能。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核心文化可以说是美国创业文化的集中缩影,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促进下,美国大学生创业活动不仅完成了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安置作用,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日本创业文化则由于中国儒家文化和日本自身经济条件下就业观的影响,日本大学生缺乏独立性。易受教条的、片面的“服从思想”影响,大学生安于就业的现状,缺乏对创业的憧憬。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单纯的就业无法满足财富积累的需要。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广,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创业的思想文化已经逐渐的为日本接受,国家通过倡导创业来转移就业的压力。

中华民族的积极进取精神与价值观奠定了中国创业文化的根基。中国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冒险,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最终都“浅尝辄止”。尽管媒体舆论也曾报道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但是在许多国民的心目中,大学生创业还是找不到工作的表现。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不足,创业文化根基不稳。

(四)创业教育培养的不同引导

在美国,从初级学校到高级学校课程设置中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美国学生从小就接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校培养了学生的强烈创业意识。上大学后,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在意识上和理论上为其开始创业活动进行准备活动。美国大学生不仅可以在高校学习系统地完备地创业理论知识,还可以参加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美国最著名的创业先锋比尔·盖茨就是在大学期间实现了创业的梦想。美国大学生将学习到的创业理论和创业经验相结合创造了许多知名企业,为美国社会和个人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正是由于美国高校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才使得美国大学生创业人数不断攀升。

日本政府对创业的重视没有美国的程度高,在日本教育体系中,只有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了创业课程。其目的不是鼓励其创业,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就业,因此大学生创业往往是被动性的,尽管如此,这种专门性的创业课程也吸引了许多日本大学生,激发了他们对于创业的热情,积极研习创业相关知识,为未来创业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使创业的可能性有所提高。所以日本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是一种可能性的活动,创业成功与否并不确定。

在我国,创业教育归属于就业教育的一部分,没有独立的、系统的课程设置,而是就业教育的一种补充,所以无法为有意向进行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有效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创业教育尚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学科建设、创业理论研究、创业项目的支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典型示范等方面均在探索之中。于是大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对创业风险的担忧而放弃创业机会。这就使得我国大学生参与创业的人数远远低于其它发达国家。

四、面向科学发展的深刻反思:中外沿海经济带环境大学生创业的经验启示

鉴于对美国、日本、中国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可将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经验启示概括如下:

(一)优化大学生创业市场环境

稳定的创业市场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成功开展。大学生创业需要好的创业环境,只有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可盈利的创业项目与创业保障,否则创业将走向“瓶颈”。只有在良好的创业市场环境中,大学生才能抓住创业机会开发创业项目赚取利润。美、日良好的经济发展势态是稳定创业环境的外在保障。我国沿海经济带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使用者和公共财产的调配者,应该从根本上重视大学生创业市场的发展,把促进大学生创业市场发展落到实处,切忌把大学生创业市场当作政绩工程,要积极的营建并引导大学生创业市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要积极地投身于大学生创业市场中,担当好大学生创业市场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要持续发展创业型经济,健全市场环境,为大学生建造稳定的创业市场环境。良好而稳定的创业市场环境是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保证。

(二)增加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投入

筹措创业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实施创业的难题。美、日两国在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机构或研究组织为大学生筹措创业资金。并且两国的大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积累资金和向父母亲朋好友借贷的资金也用于创业实践中,使得创业资金充裕。我国沿海经济带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力度,针对不同创业型企业给与相应的资金支持,并应免收税款。对大学生申办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减免费制度。我国沿海经济带内社会各界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或贷款担保。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需要政府颁布政策保障。大学生创业过程艰辛,为了保障大学生创业资金和资源不轻易流失,应针对大学生创业实施专门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利益。如为大学生设立创业保险金制度,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保险金补偿。为大学生建立福利制度,如创业期间大学生医疗、税收等都应该给予优惠。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

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只有全社会重视创业教育,改变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创业观,才能有效刺激大学生创业。我国沿海经济带内各高校应在原有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力量。应聘请成功企业家来高校讲授创业经验,带领大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撰写实习报告。高校内部应建立创业基地,鼓励大学生模拟创业,积累创业实战经验。创业基地内还应该配套相应的服务体系。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应配有专门的创业导师跟踪指导,并记录创业过程,对创业大学生进行信息反馈。

(五)设立大学生创业法律援助机构

我国沿海经济带内的大学生创业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设有相关法律援助机构以确保大学生正当的法律权益得到保护,只有在法制化、规范化的创业环境中,大学生创业主体的合法权益才能不被侵犯。要借鉴美、日两国专门颁布的针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法规,给大学生创业一定的支持与维护。目前,我国只有《大学生就业促进法》。为此,要构建沿海经济带大学生创业法律规范制度,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确保大学生创业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浩凯.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8.

[2]占永琼.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3]燕振科.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学校党的十六大报告体会[J].经济论坛,2003,(3).

[4]张茉楠.创业型经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占永琼.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大学生创业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十报告中明确指出,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成为十报告中的重要词汇,成为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1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

(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应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用量化的数据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或就业率。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或者创业培训主要面向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更多是与就业衔接结合的角度引导创业,这样会延迟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积累。在高年级阶段,大学生的目标选择更为明确,或考研、求职或考公务员等,他们没有较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创业的探索。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要及早开设,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前移,要立足于长远,尽早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积累。这一点,需要政府不能仅仅为了解决就业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从事简单、重复的个体经营项目,而是要把大学生的创业工作纳入到政府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纳入到高校的整个教育过程。

(2)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种类少,课程体系单一。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以选修课为主开设创业课程,但多数创业教育以入门知识、创业导论为主。这和国外丰富多样的课程有所差别。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有21门创业学科领域的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开设了20门课程,UC伯克利开设了23门课程。①我国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有待借鉴国外的经验,进行拓展和丰富。

(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创业教育的水平有待提高。创业教育是综合性的学科,也是实践性最强的学科,经验的引导往往多于概念的讲授,这对创业教师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而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是企业管理教师或就业指导课教师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注重知识含量与科技水平,要注重与大学生自身的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调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通常没有被纳入学校的整体专业教学计划,无法发挥专业课教师对创业项目和团队的有效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学科特点进行深入开展,引导大学生基于专业知识背景寻找创业途径和机会。

2 比较视野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相比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1)政府和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英国社会普遍认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未来经济的繁荣主要依靠知识、创新与创业,创业是创新成果引入市场并得以推广的主要媒介。②在德国,政府明确地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欧盟国家还特别强调创业精神对每位大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并在2000年提出的“里斯本战略”中将“创业”定义为“一项需要通过终身学习获得的新的基本技能”。③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多是选修课,通常没有被纳入学校的整体专业教学计划,无论从课程的重要性还是数量上看,都处于“边缘课程”的位置。我国应重新树立创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的提升作用,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高校应突出创业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专业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尽早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

(2)要形成相互协调的创业教育推进机制,积极构建与政府及社会力量的联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创业教育组织。英国有半政府性质的英国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有民间学团性质的英国创业教育者联盟,促进英国高等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企业家资质的培养。④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要走出高校“自循环”完成的状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创业教育组织,与社会、企业联动起来,整体作战,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3)加强创业教育的载体建设,推进创业活动,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我国的创业教育实践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创业实践活动停留在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的局面,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创业教育别需要高校与社会相结合方面推动创业探索的新做法和新思路,比如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创业街、企业创业实习基地进行项目孵化。通过课堂教学、创业计划大赛、报告讲座、市场调查、企业参访、创业活动等,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社会对创业者基本素质要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设计各类实践教学环节 。

(4)丰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注重与专业结合。统计显示,美国的创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涵盖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5个方面。涉及到法律、技术竞争优势管理、启动新设企业、成长性企业管理、创业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等几十门课程。美国康奈尔大学以跨学科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方法,在此过程中尤其注重创业课程与专业的紧密结合,开设了诸如“创业精神与化学工程”、“设计者的创业精神”等课程。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不能停留在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的层面。大学生创业教育亟须转型升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才是出路。

3 结语

高校的创业教育并非要求每位大学生创业,而是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和创造性人才。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立足于长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的能力。

注释

① 袁永平.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教资料,2009(7).

② 胡瑞.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析.复旦教育论坛,2012(10).

③ 梅伟惠.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0(9).

④ 杨楠.中英两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综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中国大学生创业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环境 政府行为 创业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1 世纪是创业时代,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聚焦在创业与创新水平上。创业是高新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因此,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政策取向。但鼓励大学生创业就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创新和创业的机制与氛围,就要创造和谐的创业环境,以便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并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而政府是创业环境的重要主体,优化创业环境,政府行为至为关键。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现状

所谓“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理想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一般包括政策环境、创业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创业文化等要素。”[1]资源依附理论认为,“由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性,组织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必要的资源,组织的生存有赖于其获得资源的能力,并且与关键资源的提供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是组织存在的关键。”[2]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组织,它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创业所需要的资源,企业的生存有赖于其获得资源的能力。在拥有充足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企业会得以顺利创建和发展。可见,创业活动与创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他们社会关系单一、经验不足,无资金、无固定资产,对创业环境更为敏感,依存度更大,可以说创业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成功。

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确定了影响地区创业活动的创业环境条件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转让效率、商业环境及专业基础设施、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及文化和社会规范等,这9个环境因素在反映影响地区创业活动的环境状况方面具有全面性,所揭示的创业环境因素对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实现的影响机制具有合理性。因此,世界上许多学者和政府机构都采用GEM标准作为本国创业活动调查的框架,力图揭示影响本国创业活动的具体创业环境状况。根据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的创业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在GEM参与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4位(2002年排名第23位),与我国往年的情况相比,创业环境有改进的方面是: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商业基础设施及文化和社会规范;创业环境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的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创业环境变得更差的是市场开放程度。与参与调查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创业环境相对较好的方面是:有形基础设施、文化和社会规范;创业环境处于中等水平的方面是:研发转移、市场开放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创业环境相对较差的方面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3]虽然,我国的创业环境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是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巴西而言,我国的创业环境仍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创业环境的构成要素中,基于政府行为的若干因素如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是相对较差的部分,这也是我国政府改善创业环境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政府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扶持政策,但由于这些制度和措施还存在缺陷,致使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创业技能缺失

瑞典学者史蒂文森(Stevenson.Lois )研究发现,“在下列情形中人们更愿意创业:能意识到创业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具有经商意识;对自己的创业能力信心十足。”[4]可见,创业活动是意愿、技能和机会耦合的结果。但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意愿不强。人民网“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显示:“66.5%的大学生表示‘不想创业,稳定的工作很重要’,而想创业的大学生不到30%。”[5] 在发达国家,创业的主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中国创业的主体则是受过初、中等教育者,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不愿意创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揭开了迷底,“分别有75.9%、52.9%的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创业环境不理想’影响创业。”[6]按照比较优势原理:知识、技术资源禀赋丰裕的大学生比一般人在机会的发现方面更具有优势,在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持续性上把握更大,但创业技能的不足往往让大学生无法应对创业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胆怯、畏难、缺乏信心也就在所难免。创业环境不理想又加大了创业的成本和风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希望通过技术或商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技能不足,错失了时代赋予的创业机会。

2、创业政策不完善,多为应急性

创业政策是为“激励一国或地区经济主体的创业精神并提高其创业活动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它针对创业过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阶段,着眼于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机会和技能,以鼓励更多的人创建自己的企业作为首要目标。”[7]创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通过激励机制对成本、风险以及竞争壁垒施加影响,从而增加创业机会和促进初创企业成长和发展,主要包括减少进入障碍、享受税费优惠、提供商务支持等。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创业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评价是这些政策尚未形成体系,具有明显的应急性,主要是不得不应对大学生就业难这“突出其来”的问题,政策对创业前期创立企业支持力度较大,而对创业中期、后期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关注较小。此外,政策大都停留在行政层面,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持续性不够,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创业准入的门槛较高,审批环节多、时间长。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世界银行等对8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注册一家公司到开业平均所必经的审批时间,加拿大需2天,而中国内地需要闯过7道关,历时111天。注册审批费用在英国、美国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中国内地则占到11%。”[8]二是创业和企业经营实际的税费负担较重。一方面正税税率较高,与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税收主要来自于个人和消费不同的是,中国税收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和经营,企业所得税率较高,为 33%,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 25% 以下,并且重复征税,企业要征收企业所得税,业主又要征收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的收费和罚款较多。政府收费的部门有:工商管理、质检、城管、卫生防疫、消防、环保、街道办事处等等,而且行政费用持续上涨,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如果仅仅按照税收计算,2004年GDP税负率仅为15.1%;加上政府征收的社保费,上升为18.7%;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则实际的GDP税费负担率为25%,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上限。”[9] 创业政策的不完善,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成本,增加了创业的风险,窒息了大学生创业活动。

3、融资难,创业融资的市场体系不健全

融资难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在调查“‘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有34.1%的大学生创业者选择‘资金不足’。缺乏资金成为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因素。”[10]大学生创业资金大多由自己筹集,主要来源于3F,即创业者本人(Founder)、家庭(Family)和朋友(Friends)。理论上的创业融资渠道有4种:自筹资金、直接融资(风险投资)、间接融资(银行贷款)和政府扶持资金等。但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创业企业很难满足发行股票以及债券等进行融资的条件,再加上风险投资刚刚起步,规模小、结构单一,缺少对大学生创业支持的政策激励,这都严重阻塞了大学生创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同时由于初创企业资信水平低、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财务状况差以及融资过程中涉及的评估手段繁杂,加以贷款数量小且分散等原因造成间接融资也被堵塞。另外,大学生创业是民营企业,在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中,初创企业融资除了受到“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外,还要受到“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融资难度更大。研究表明:“在中关村,有90%中小科技企业长期处于资金极度溃缺之中,对GDP贡献超过50%的中国中小企业,所获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只有10%左右。”[11]为扶持大学生创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了小额贷款担保政策,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一些地方政府还设立了创业基金,如上海市从2006年起,连续5年每年投入1亿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政府这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政策,对缓解大学生创业融资难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创业所需资金较多,且申请创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小额贷款和创业基金有时只是“杯水车薪”。据了解,“2009年在云南省实施的‘贷免扶持’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中,获政策支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1400多人,仅占7%。”[12]因此,如何培育融资市场,鼓励银行和民间资本参与到支持大学生创业中来才是当务之急。

4、风险大,分担创业风险机制不健全

风险大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又一大障碍,使多大学生望而却步,不敢“轻举妄动”。“‘在为何不想创业’的调查问题中,有46.7%的大学生表示‘创业风险太大’,位居榜首。”[13] 有关统计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仅为1%左右。一般说来,创业者不仅要承担物质资本风险,还要承担着人力资本和精神资本风险。因为“高级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任何人做事情时都会面临机会成本,人们只有在当前收益大于机会成本时,才可能选择从事现有的工作,越是高级人力资本,他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14]此外,在中国创业,精神资本的风险更突出,因为一旦创业失败就要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和心理压力。为规避风险,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发达的创业投资体系来分散初创企业的风险。创业投资不仅帮助初创企业融资,还能凭借自身经验,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避市场风险,降低创业失败的几率。

与之相比,中国的创业投资发展仍然滞后。从规模上看,“美国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为1%,而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仅占GDP的0.025%,差距明显。”[15]从结构上看,创业投资一般由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构成,天使投资投资额度小,主要针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投资。美国的天使投资总额已与一般创业投资相当,而我国这两项投资规模都较小,特别是天使投资的发展严重滞后,这就难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支持,更不能发挥其分担风险的功能。

5、支持力度小,创业援助系统不健全

创业是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也是一个艰难的开拓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的全力支持,尤其是“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是大学生创业的先天不足,更需要政策、资金的扶持及技术、信息、管理等咨询与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力支撑,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发达国家都形成了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社会援助网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和专业化指导。如英国政府是大学生创业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方,不仅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还成立成立了专门机构,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和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投入大量资金设立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等激励大学生创业;为解决大学生创办和经营企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成立专门机构“小企业服务”,其成员由20个具有经营中小企业实践经验的创业家组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对一的建议和咨询,并提供量身定做的创业项目。美国也有专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主提供咨询的退休经营人员咨询团,该咨询团成员大多数是有多年经营和管理经验的退休人员,他们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为创业者排忧解难。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支持创业的援助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民间的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的机构无论从数量上、服务上都不能满足需求,更谈不上专业化服务了。

三、基于政府行为大学生创业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大学生创业激励—保障政策系统

创业政策的本质就是鼓励更多的人创业和减少初创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为其创造更好的成长机会。我们结合荷兰创业经济学家蒂里克(Roy Thurik)基于创业供给(创业者)和创业需求(创业机会)相互作用机制的分析[16]及瑞典学者伦德斯特伦(Anders Lundstrom)和史蒂文森(Lois Stevenson)的创业政策理论[17],建构了大学生创业激励—保障政策系统框架,该体系有6个子系统组成。(1)创业供给政策。主要是支持创业教育与培训,大学生创业计划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技能,扩大潜在的创业者群体。(2)创业需求政策。主要通过技术革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来影响创业机会的种类和数量。(3)创业激励政策。主要是通过资金扶持、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社会保障等鼓励创业,减少创业“壁垒”。。(4)创业资源配置政策。主要是为创业者提供信息与管理咨询及专业化服务,提供金融支持、项目支持、政府购买和基础设施等。(5)创业宣讲政策。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介、教育机构等正面宣传,引导人们关注创业,改变对创业的态度,培育先进的创业文化。(6)创业市场竞争政策。主要是法律保障、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小企业建立政策,促进初创企业成长。

2、加强创业教育,构建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新体系

一个国家创业活动水平的提高,最终要靠创业者意愿并且有能力成功创业,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开创性人才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经验表明:创业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美英日等国都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注重从孩提时代通过“虚拟股份”、“模拟公司”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商业与创业意识、经营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培育创业精神,普及经营常识,积累管理经验,使他们成为未来潜在的创业者。而我国创业教育处于初始阶段,基础薄弱,缺乏特色,政府应鼓励和引导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向中学和小学延伸。为此,高校要通过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一支既有较高创业学术理论,又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自主开发符合我国实际的多层次、多类型课程体系,重视课程的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专业培养之中;要重视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建设,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渠道,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公司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要重视创业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业,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推崇冒险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3、积极发展多种融资方式,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新渠道

融资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的“瓶颈”,要解决大学生融资难:(1)要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融资效率;(2)政府出资或鼓励民间成立专门为初创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直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支持。(3)积极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创造条件积极支持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引导协调民间资本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4)支持大学生创业担保机构发展。信用担保本质上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相结合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创业信用不足而造成的融资问题。因此,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加强信用担保法律制度建设,建立互通性的全社会个人信用系统。另一方面要建立信用担保基金,鼓励各类组织和民间创办担保公司,适当放大担保贷款的规模;第三要利用风险投资机构具有的优势,鼓励其发展信用担保和再担保;第四成立互助担保基金,由政府、银行和企业等出资,共同分担银行的贷款风险。

4、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构建分担大学生创业风险的新机制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创新活动,完全由创业者本人承担全部风险,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市场和社会能够分担一部分风险。充足的风险资本供给、民间风险投资家、创业风险评估技术等都是激发创业者积极性,提高创业者承担风险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保护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度,积极引导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本等参与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规模;另一方面要实施激励政策,通过降低税费、财政补贴、提供担保等专门扶持政策,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共担创业风险,支持大学生创业。

5、构建多元化的创业援助体系,拓展大学生创业援助新模式

创业援助对激发创业动机,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促进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积极构建以民间组织、政府和教育机构为主体,“官、民、学”分工合作的创业支援体系,发挥放大效应,营造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其主要功能有:(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化的管理、信息咨询服务。对大学生创业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实现服务和创业信息共享;建立非营利性创业咨询与辅导机构,加强市场动态研究,市场需求信息和发展趋势;帮助企业设计产品,开发市场;指导解决初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题等。(2)小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企业孵化器等。(3)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特殊援助。如法律援助、政府采购等。

参考文献

[1]Devi R. Gnyawali,Daniel S Fugel. 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J] .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tice.1994(7)43-44.

[2]Romanelli.E. Organization birth and population ecology. a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origins[M] .CT:JAI Press.1989,211-212.

[3]高健.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基于2005年数据的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5-19.

[4] Lois.Stevenson. Entrepreneurship: renewal of the spirit-an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strategy[R].Prepared for the Atlantic Canada Opportunities Agency .New Brunswick.1989.10.

[5][10][13]申亚欣.大学毕业生三成想创业[J] .人民日报,2010-07-07(14).

[6]肖舒楠.76.0%的人首肯创业经历让大学生洞悉民情[N] .中国青年报,2010-05-18(7).

[7]Lundstrom A, Stevenson Lois.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for the Future [R] .Swedish Found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Iirwin,2002.45.

[8]周天勇.个体户为何减少了810万[J]. 政府法制,2006(9):1.

[9]周天勇.政府规制如何窒息创业和就业 活力[J].中国改革,2006(5):16.

[11][15]辜胜阻. 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1):13,14.

[12]倪光辉.大学生创业:息样撑起梦想的天空[J] .人民日报,2010-07-09(18).

[14]Shane,S.&Venkataraman,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217—218.

[15]周天勇.个体户为何减少了810万[J]. 政府法制,2006(9):1.

[16]高健.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1):71—73.

上一篇:训练方案范文 下一篇: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