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15 20:07:20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篇1

一、家庭上网成主流

Ø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使用普及率达到77.2%。家庭是未成年人主要上网地点,家庭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二、手机成为新的重要工具

Ø被调查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46.6%,使用手机上网率达39.5%,手机成为未成年人通讯和上网的重要工具之一。

三、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Ø被调查未成年人近半数首次上网年龄在5到10岁之间。5岁以下触网比例近百分之十,10岁以下触网比例将近百分之六十。Ø七成以上被调查未成年人每周至少上网一次,每次上网时长控制在2小时以内。

四、娱乐主导,追逐新潮

Ø娱乐和放松是被调查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活动和目的。Ø聊天、社区、视频成为未成年人最热点的互联网应用,被调查对象九成以上经常使用这些功能,超过了网络游戏。Ø社区网站、博客等在未成年人中影响日益增加,被调查人中有较大比例使用。

五、内容成人化,认知趋成熟

Ø绝大部分被调查未成年人上网使用的网站、玩的游戏与成年人没有差异,孩子对未成年人专属网站所知甚少,最经常上的网络是百度和腾讯。

Ø大部分被调查未成年人对互联网及网上信息给予正面评价,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生活和学习很重要。

Ø大部分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以及网上不良信息有一定的认识。

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的网站(单位:%)

未成年人熟悉的网站(单位:%)

六、亲子关系的影响显著

Ø被调查未成年人的手机使用及手机上网行为与亲子关系呈密切相关关系。Ø被调查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与亲子关系呈现一定相关,亲子关系好的人玩游戏时间较少,学习成绩较好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方面得到父母的支持较多。

七、学习成绩与上网没有必然关系

Ø被调查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与其互联网使用、手机使用及手机上网等行为没有必然关系。没有数据显示成绩好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孩子在互联网使用或手机上网上的明显差异。

八、家长的态度值得关注

Ø被调查家长深受“网瘾”观点的影响,九成家长认为“网络沉迷”很普遍,超过一半家长认为网络沉迷“极其严重”。Ø被调查家长认为,网络对孩子的影响仅次于家长和朋友,大于老师。Ø被调查家长在互联网以及孩子上网方面态度相对保守,很难接受孩子使用手机上网。Ø大部分被调查家长对孩子上网有一定的规定和指导,认为缺乏相应知识是指导孩子上网的最大障碍,呼吁社会性教育和培训。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基本情况一、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基本情况数据显示77.2%的未成年人已使用互联网。近半数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在5到10岁之间;腾讯为应用最多的综合性商业网站;未成年人最熟悉的网站开心网、腾讯儿童、校内网……77.2%未成年人用互联网

普及程度:[七成多的未成年人已使用互联网] 第一次触网时间:[半数未成年人首上网年龄在5-10岁之间] 上网频度:[七成多未成年人一周至少上网一次] 上网时长:[七成多被未成年人每次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内] 主要使用的功能:[未成年人上网主要使用娱乐类功能] 经常使用的网站:[使用最多是综合性商业网站] 二、热点应用情况分析在未成年人中,上网聊过天的比例高达91.0%;未成年人经常玩“网络游戏”占85.1%;九成多未成年人上网浏览视频网站……网络聊天:[未成年人中上网聊过天的比例高达91.0%] 网络游戏:[85.1%的未成年人经常玩“网络游戏”] 社区网站:[90.7%的未成年人上过社区类网站] 音视频网站:[九成多未成年人上网浏览视频网站] 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使用主要结论-家庭上网成主流1.互联网和家庭上网在未成年人中很普遍

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77.2%,未成年人家庭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仅有两成多一点的未成年人家里不能上网,网络进入我国居民的家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家庭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主要上网地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人数在日益减少,有利于父母引导孩子正确、合理运用互联网。

2.城乡差异仍然存在

被调查的城市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家庭上网比例都明显高于乡镇,家庭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更大,达到18.2%左右。能否在家上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不仅是方便、安全和利于父母的指导和监控,更重要的是,家里能上网,意味着父母也可能会上网,家里不能上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上网。所以城乡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孩子身上,更是父母差距的体现。(编选:)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篇2

本刊讯(实习记者 高方)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网民规模突破5亿 增长进入平台期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报告》认为,过去5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目前已接近高位,未来在这一人群的提升空间有限,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致使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将会有所加大。

微博唱主角 传统应用现萎缩

2011年,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明显下滑。

这其中,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2011年中国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增至80.9%。同时,许多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出现萎缩: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

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滑,微博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微博,比例达到48.7%。而网络新闻用户使用率从上一年的77.2%下降至71.5%,规模增速仅为3.9%。

娱乐类应用普遍走低,但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在2011年增长幅度较小,使用率也分别下滑至75.2%、63.2%和39.5%。相比之下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同比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报告》指出,由于各大视频网站需要靠聚合版权内容来获取高流量,使得网络视频业版权运营成本大幅攀升,同时视频广告价格较低、其他盈利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熟,因而网络视频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这一现状目前还很难改变。

创新应用或成手机网民规模增长推手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两年相比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未来,创新应用将是推动手机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仅为36.5%,手机上网需求不足是大部分手机用户未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提供了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开始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而激烈的竞争必将催生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提升农村网络使用技能和意识是关键

2011年,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1113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5%。

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比例在低位徘徊,其中包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作用。然而农村居民自身缺乏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2011年有57.8%的农村非网民表示“不懂电脑/网络”是其不上网的原因,这一比例在城镇非网民中为45.7%。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网络广告 网络营销 广告策略 互联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也已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广告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膨胀也得以迅速发展,网络广告的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以美国为例,美国行业组织交互式广告局(IAB)报告称,2006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收入创下近三年来的新记录,销售总额为16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34%,超越了户外广告和商业类杂志广告,与广播媒体并肩而立。网络广告已作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方式为各界人士所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网络广告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并对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中国网络广告的现状

1、从市场规模和销售额来看

中国第一个网络广告诞生于1997年,至今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中国的网络广告经历了坎坷的发展之路,目前正处于快速的增长时期。中国互联网协会《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收入达49.8亿元,比2005年增长50.91%。如果加上搜索引擎广告(15.7亿元人民币),200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额将达到65.5亿元人民币。报告预计,2007年、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51.8%和55.6%的增长,到2007、2008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5.6亿元人民币和117.63亿元人民币。

但从中国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来看,根据iResearch的调研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额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由2001年的0.6%迅速攀升至2006年的3.8%。但这个比例与电视媒体、杂志和报纸三大主流媒体相比还是相差很远。尼尔森媒介研究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三大主流媒体的广告收入较2005年增长22%,达到人民币3866亿元。其中,与杂志、报纸相比,电视媒体占据的份额达到81%。

网络广告在中国正高速增长,但在整个广告市场所占比例还很低。因此,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需要应对挑战。

2、从媒体受众来看

任何媒体上的广告必须是以该媒体受众为基础。媒体和广告公司向广告主卖的其实不是广告本身而是媒体后面的受众。一个媒体的广告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即该媒体受众的数量和媒体受众的质量。

首先,从媒体受众的数量上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行业继续2006年上半年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13 700万人、5 94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3.4%和20.0%。如此大的潜在用户群体,为网络广告与其他广告媒体抗衡提供了基本力量。

其次,从媒体受众的质量来看。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还指出,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途径中,网络独占鳌头,所占比例达47.4%;电视紧随其后,所占比例为30.6%;接下来是报纸,所占比例为15.7%;其他媒体所占比例都非常低。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充分融入网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之中。从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来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7%的网民非常信任,32.3%的网民比较信任,54.6%的网民感觉一般,5.7%的网民不太信任,1.7%的网民很不信任。总体而言,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的网民要远多于不信任的网民,这表明了中国网络广告拥有较高质量的媒体受众。

二、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络环境将是网络广告存在并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如下:

■ 网络病毒 28.7%

■ 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 16.7%

■ 弹出式广告/窗口 14.3%

■ 垃圾邮件 7.8%

■ 网上虚假信息 7.4%

■ 诱骗/欺诈/网络钓鱼 6.9%

■ 网上收费陷阱 6.9%

■ 网上不良信息 5.7%

■ 隐私泄漏 4.9%

■ 其他 0.7%

其中,弹出式广告/窗体排名第三,占14.3%,与广告相关的还有垃圾邮件(占7.8%)和网上虚假信息(占7.4%)。这些数据表明了网络广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简述如下。

1、网络广告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无论是对于传统媒体广告还是网络广告,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销售或建立品牌资产。简单地说,不管你的广告是在直接进行卖点诉求还是在树立品牌形象,最终广告的意义就在于广告信息传播后对销售状况的改变。但目前大部分的网站的网络广告经营是依据广告的点击率来收费的。但实际上,网民经常处于一种被动浏览的状态,也就是说并没有达到广告的营销目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统计,网民浏览网络广告的心态:

■ 主动浏览 21.1%

■ 被动浏览 26.3%

■ 二者都有52.6%

网民主动浏览广告所占的比例还很低,说明我国的网络广告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2004年一次关于网络广告的市场调查中,在问及网络广告该如何改进时,有超过40%的人认为网络广告应该加强其针对性。如果广告与自己无关,人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关注广告活动。因此,对潜在顾客群的了解十分有必要。

2、网络技术落后,网络广告的表现力还不够丰富

中国网络广告的形式比较缺乏创新与想象力,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中,各种各样的网幅广告(Banner)铺天盖地,但极少有作品体现创新,所以并不是最好的方法。网幅广告最初是供广告商们充分展示信息以便引导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方法,但这并不等同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行为。许多网幅广告内容烦人,而且没有利用网页特有的技术来启发潜在消费者点击广告的欲望。相反,弹出式的广告窗体或移动式的广告窗体反而引起顾客的反感和厌恶。

3、虚假和欺诈网络广告的存在

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互联网的虚拟性质,互联网上存在许多虚假和欺诈网络广告,而这些虚假信息直接阻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导致受众对网络广告持怀疑态度。如互联网搜索引擎巨头Google 2006年6月28日由于登载法国名牌路易威登皮包假冒品的广告被法国一家法院罚款30万欧元。

4、互联网普及程度有待提高,潜在的媒体受众有待开发

截止到2006年12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网民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明显落后,尤其是在农村以及中小城市,网络媒体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铺天盖地的影响相比,相对较弱。再加上无线上网在大部分地区还未普及,不便随时上网,与报纸、杂志可以随身携带相比,存在很大的劣势。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网络广告在广告中占比例较低,也极大地影响了客户做网络广告的积极性。

三、网络广告的发展对策

1、通过定向传播和精准营销提升广告有效性

在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是”这一调查项,网民的答案从“收发邮件(56.1%)、浏览新闻(53.5%)”到“征婚、交友、社区俱乐部(6.4%)”和“其他(6.4%)”,多达26项。而且与上年相比,网民在这26项网络服务和功能上的使用比率更加均匀化了。这说明网民需求的日益细分,这同时需要网络媒体提供更细分更专业信息的。相对于电视传播的漫天撒网,网络传播更应着力于定向传播,通过精准营销来提升广告的有效性。网络广告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定向:一种是用户身份识别(即找到目标客户),常用的方法有地域定向、大学定向、操作系统定向、浏览器定向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定向后,筛选出一些用户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另一种方式是内容定向(即找出其潜在的关联),就是说要注重把广告本身内容与传播广告平台上的内容相关联,以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因为同一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收到广告和在看电影时收到广告,效果肯定不一样。比如说,当用户正在浏览NBA新闻时,推送一个NIKE篮球鞋的广告,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2、运用新技术,制作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广告吸引媒体受众

随便打开一个网站,各种网幅广告、弹出式广告随处可见,但却只有小部分有创意的、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才能激起受众的购买欲望。互动网络广告就是其一,互动网络广告与传统网幅广告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引人注目的、有趣味性的和娱乐性的东西来吸引浏览者,并让受众参与到广告中来。如富媒体广告(Rich Media)就是典型的互动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采用2D及3D的Video、 Audio、HTML、Flash及JAVA等高新技术,能够提高广告的互动性,提供更广泛的创意空间。最新的网络媒体技术,甚至允许用户在广告界面上直接留下数据,从而有效促进了用户与广告的交互。

3、改善政策与法律环境,加大网络广告监管力度,提高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

在我国,网络广告的管理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我国电子商务的各项政策、法律与法规及各种标准正在加紧制定当中。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网络广告管理办法,对申请开展广告业务的互联网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广告经营许可证》,可进行广告经营;其次,建立一个由政府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方支撑的科学管理体系,将网络广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加快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努力拓宽网络广告的范围

加大互联网的普及和保障网络通讯的质量,将给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带来大的飞跃,尤其有利于高新技术下的新一代网络广告媒体的发展和推广。政府在扩建、完善现有以光缆为主体的基础传输网和推进基本电信普遍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当代最新通信与信息技术成果,加速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容量、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

综上所述,中国的网络广告虽然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宽带网络和各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广告作为IT行业的衍生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企业广告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毕竟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还是存在不同之处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网络广告决策时,应从受众的特点出发定向传播,进行精准营销。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

[2] 中国互联网协会:《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2007(1)。

[3] 林舒: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调查报告公信力自身建设受众资源整合

目前,“网络媒体”已成为人们了解信息、获得新闻的重要渠道,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铺天盖地的虚假新闻、广告新闻、不良广告以及各种低俗现象也让网络媒介日益失去受众的信任。关于网络媒介公信力的研究情况,笔者比较和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分别在2003年9月和2005年7月的《中国12个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个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椐,对比如表1:

图表显示,认为网络内容多数可靠的人数由2003年的53.7%下降到2005年的48%,仅仅两年之间就下降了将近6个百分点,排除2005年调查有效问卷较2003年少的因素,网络媒介的公信力缺失问题严重存在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通过对调查报告和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网络媒介的公信力仍有很大的修复和提高的空间,这就需要通过网络媒介自身的努力、国家社会的有利支持和受众的共同维护,从根源上改变受众对网络信息不信任的心理,使网络媒介更加成熟和完善。

网络媒体自身建设层面

我国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化进程,虽然认为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电子版的出现,但真正拉开序幕的是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一批专门针对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相继出台。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次年又对该规定作了进一步修正。此后有关部委和机构也公布了若干部门规章,对互联网某些专项问题作出规定。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及法规,2000年年底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框架。2000年是我国网络立法最为活跃的一年,仅专门针对网络的立法文件,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达到17件之多,远远超过以往全部网络立法文件的总和。它们的调整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互联网安全、网络著作权纠纷、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电子广告管理、网上新闻、网上信息服务、网站名称注册、经营性网站备案登记、教育网站与网校管理、网上经营音像制品、网上证券委托、国际联网保密管理等许多方面。2001年,新修改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了“网络信息传播权”,确立了作品通过网络传播的法律地位。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也于2001年4月3日公布并开始施行。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实施《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网络媒介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是对于网络媒介来说,还需要结合现实社会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法制建设,建立有系统、有层次的网络法律体系,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使其更具有可信性和权威指导性。

在逐步运用法律形式来规范网络媒体行为的同时,网络媒介还应对编辑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新闻知识教育以及职业技能训练,注重有媒体从业经验和受过良好新闻教育的专业人才的使用,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同时,加大了对职业的和非职业的网络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新闻传播知识的普及,开展网络伦理道德自律活动,帮助网民树立崇高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纯洁网络信息的传播,有效遏制网络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以及带有特殊目的的攻击性信息,塑造值得信赖的网络媒介形象,以一种更负责任的态度出现在受众面前。

受众层面

200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与传统的刻板印象不同,非网民比网民更加担心网络内容的可信性,57.5%的网民认为网络信息大多数可靠,而非网民中认为大多数可靠的比例只有49.9%。同时,报告还显示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对其产生正面看法。根据调查项目的主要实行者郭良的解释,网民对互联网的看法与其网龄有很大关系。超过3年者更多地把互联网当作重要的信息来源,利用网络学习和工作,也更相信网络内容的可靠性。而低于3年者则把它当作聊天或玩游戏的工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网民的数量增多,那么认为网络媒介可信的人数比例就会增大,当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重要的一部分时,人们对于网络内容的信任度也必然会增大。

在上海市民接触大众媒介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上海市民与媒介生态”抽样调查报告中,1997年~2000年上海市民接触互联网状况的比例由1997年的1.1%上升到2000年的28.9%,上升速度之快令人惊讶。根据CNNIC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 Internet Project)各国的网民占人口的比例项目的统计,2003年我国内地网民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仅在5%左右,而截止到2005年6月3日,我国上网用户已达1亿~3亿,网民突破1亿,由此可见我国的网民数量提高速度之快和空间之大。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现有的一些制约网络发展的瓶颈――速度太慢、收费太贵等必然会获得突破,网络安全问题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网络必然会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媒介必然迎来其“黄金时代”,网民的数量必然也会有质的飞跃。而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我国网络媒介得到广大受众认可的程度就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只是认为网络媒介可信的人数增多,并不是说只要非网民转化成网民,网络媒介的公信力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笔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只在于证明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能够使更多的人亲自体验网络,而不仅仅是从朋友或传统媒介的口中得到的间接经验,使其亲自验证网络媒介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因此,这也为网络媒介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归根结底,网络媒介公信力问题的解决之道在网络媒介自身。

资源整合层面

各种媒体的资源整合也必然会大大加强网络媒介的公信力。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了解传播媒介》一书里,提到了传播媒介“混合能量”的概念,媒介的交叉或混合,如同分裂或融合一样,能释放出新的巨大能量。而如今,新兴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就处在这种融合的过程当中,而这种融合的结果就是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实现共同促进和发展,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2006年被称为“报网互动年”,北京千龙网被北青报业兼并、湖南红网与潇湘晨报战略重组……更多的网络媒体看好传统媒体背景,而传统平面媒体也正虎视眈眈地表示要组建或改造自己的网站,2006年报纸与网站的合作真正进入“蜜月期”。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与网络的时效性和交互性的完美组合,一方面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和群众性,另一方面也让网络媒介的公信力大大提高。

从1996年12月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央视国际建立并试运行,我国电视与网络的结合也在有条不紊地发展,报纸与电视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结合实现了播出节目和网站互动交流,网络成为电视节目信息反馈中心,同时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加深了节目的内涵。利用网络,电视台可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迅速提高知名度。而与电视的结合,借助电视强大的主流媒体力量进一步提升网络媒介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也毫无疑问地将成为网络媒介增强自身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有它的缺点和不足,因此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壮大的过程。我们相信,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介必然可以突破瓶颈,找到一条平衡发展的道路,实现公信力和时效性的完美统一。

注释:

①2005年调查样本用户只有2376个,且非网民数量大于网民数量,因此调查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②2003年调查缺少“报纸”这一选项。

③2003年调查将新闻来源细化为国内电视新闻、国外电视新闻、国内广播新闻、国外广播新闻、国内报纸新闻、国外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7个部分。

参考文献:

1.刘连喜:《新媒体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版。

2.徐凤兰、李灵革:《影响媒体公信力因素调查》,《新闻实践》,2006(12)。

3.《2003年中国12城市互联网在中国的使用及影响调查研究》报告全文,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4.《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5.《2003中国内地报纸杂志影响力公信力调查报告》(简体版),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6.成茹:《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看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难点》,《新闻知识》,2005(6)。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篇5

主办方向记者介绍了此届Adworld将有微派对、SICAS、AD100风云人物、金赢销大奖、开放平台、年度数据报告的六大亮点,三大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之SICAS从SICAS模型可以看到这样的链条:品牌-用户互相感知(Sense),产生兴趣-形成互动(Interest & Interactive),用户与品牌-商家建立连接-交互沟通(Connect & Communication),行动-产生购买(Action),体验-分享(Share)。也就是说,商务营销活动的核心驱动是基于连接的对话,并非广播式的广告营销。对话、微众、利基市场、耦合、应需、关系、感知网络是营销的关键词。如何在快速移动的碎片化环境中如何动态实时感知、发现、跟随、响应一个个“人”,能够理解他们,并且与他们对话,成为提高品牌商家营销成本效率的关键。

Spark*Adworld Awards金赢销两岸三地联合举办大中华区最具影响力和参与度的互动营销奖项,由两岸三地专家评委与专业评委联袂提名,三轮精选之后评审产生。迄今为止已经举办6届。互联网呈现传播碎片化形态,面对碎片化日益明显的的互联网营销态势,跨界、聚合等成为互动营销最热词汇,Adworld Awards2011年度金赢销大奖将集合业界2011年度最创新、最闪耀、最具有营销价值的案例进行评选。

据悉,本次金赢销大奖为分为案例、技术、、品牌、媒体、公益等6个方面。获奖者将有机会在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现场的互动大赏中得以一展风采,并将获得案例论坛的专家点评,更吸引人的是,获奖案例将有机会在2012年DCCI六大行业蓝皮书系列中成为经典案例。据主办方负责人表示,评选具有标杆意义的媒体营销实战案例,旨在进一步梳理产业对媒体营销,特别是对互动领域的实战评估体系,设立互动营销标杆,建立广告主对新媒体平台应用的进一步理解。

Spark* AD100网络广告风云会辞旧迎新,潮人观“潮”,2011年度互联网生态转变推手,即每个人都有一个闪光点,每个创新都有价值点,聚焦风云人物的Spark关键词:Sense、Interest& Interactive、Connect & Communicate、Action、Share,看谁才是互联网生态转变的幕后推手?据主办方介绍,AD100风云会将分为互联网综合、互联网垂直、Social Network、电子商务、品牌、网络视频、互动营销、移动互联8个小组,到场嘉宾将选定不同小组,聚焦细分领域,展开头脑风暴。品牌广告主、4A、主流媒体、新锐企业、专家学者、意见领袖、投资者汇聚北京,分享成功案例、分析市场走向、制定投放计划、确定营销方略、发展合作伙伴、构建营销平台,一起感知,探索,把握互动营销的生态变化。核心业者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着力点,共同探索整个互联网产业链条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最Discover声音,最Creative公司,最Communicate分享,最IN案例,最Value发现,以及最Insight的探索信号与行动…….

关于DCCI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简称DCCI,),中国互联网监测研究权威机构&数据平台,独立第三方,互动营销之测量、分析、优化服务提供者。以Panel软件、代码嵌入、海量数据挖掘、语义信息处理等多种领先技术手段为基础,进行网站、用户、广告、品牌实时监测、动态测量。在测量数据基础之上,以统一体系方法、统一指标定义、统一数据结构,结合多种线下线上调研手段,为企业互联网和互动营销相关决策提供全面深入的数据测量、分析研究、决策优化、效能提升服务。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篇6

1.市场调查报告的含义

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市场上商品供求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

2.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是专业性强。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有着明显的专门性和业务性,它是专门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要求写作者具有较完备的经济学业务知识和经验。

二是实践性强。市场调查报告特别看重市场活动的运营和操作。它的写作着眼点不在于经济理论的探讨和阐发,而在于经济理论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实际运用。因此,它特别需要写作者深入实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三是预见性强。市场调查报告不仅要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历史和现状,更要推断前景,预言未来,为有关部门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3.市场调查报告的作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情报往往是企业决策和经营成败的关键问题,而市场调查就是市场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对企业而言,市场调查报告可以帮助生产部门了解市场需求情况,使之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它还可以帮助销售部门掌握市场流通情况,使其能够正确把握经营方向,保证进货和销售渠道的畅通,提高竞争能力。

对计划、管理部门而言,市场调查报告可以帮助计划部门准确认识市场,有的放矢地制定产销计划或进行宏观调控,它还可以帮助管理部门从实际出发正确决策、科学管理。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分类

1.政策法规调查

针对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调查。政策的变化,法规的颁布与施行,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影响,诸如税收、银行、能源、运输等方面的法规以及政府对行业的限制等等。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政策、规范经营机制。

2.市场需求调查

针对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影响需求量的因素进行调查,其目的是寻找市场经营机会。

3.用户情况调查

针对用户购买动机、购买力和潜在需求进行调查。这种调查要考虑到购买心理、消费时尚、环境条件、气候状况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其目的是为商品赢得更多的用户。

4.经营策略落实情况调查

针对本企业的经营策略是否得到落实,是否产生良好效益进行的调查。包括产品质量、价格、广告宣传、外部包装、销售渠道、用户意见等多方面。目的是发现问题,改善经营。

5.竞争者情况调查

针对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进行调查,包括其财力物力、经营战略、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目的是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强化自身竞争能力。

(三)市场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市场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写作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目标、制订调查方案、掌握调查方法等。

调查阶段,就是深入市场观摩、访问、检验、统计,以获得充足的资料。

研究阶段,就是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炼,找出特征和规律,以获得科学的认识。

写作阶段,就是执笔起草,修改定稿的组织和表达阶段。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查阅法。就是调集、查阅有关的书面材料和统计数字,充分获得间接材料。

二是询问法。用当面询问、开调查会、问卷以及信函询问、电话询问等方式,获取有关材料。

三是现场观察法。深入到生产现场、销售现场、使用现场以及检测现场,观察了解情况,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四是试验法。包括试销、试用、品尝等方式,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和反应,获得有关材料。

(四)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

1.标题

市场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多种写法:

一种是调查对象或事项加“调查”二字的写法,如《国产摩托车在国内市场地位的调查》。当然,也可以用调查事项加“调查报告”四字,这样文体更明确了,如《全国胃溃疡用药市场调查报告》。

一种是直接揭示调查结论的写法,如《出口商品包装不容忽视》。

还有一种正副标题结合的写法。正标题可直接显示结论,也可提出中心问题或者用形象手法暗示主题。副标题则是调查对象加文种名称。如《“泥巴换外汇”——陶瓷品出口情况调查》。

2.前言

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调查的缘由、依据、目的,或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及方式方法。

3.主体

这是市场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篇幅最长,内容最多。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情况介绍。包括有关事实和统计数字,可用叙述和说明的写法,也可使用图表。这方面内容是全篇的基础和依据,要尽量详尽、准确。

二是结论和预测。通过对情况的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认识。

三是建议和决策。以规律性认识为前提,对应该采取的经营策略提出意见或建议。

4.结语

这是市场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用来收结全文,一般要与前言相照应,重申观点或展望前景。如无必要,这一部分可以省略,但必须以不损害全篇结构的完整性为前提。

【 例 文 】

国内短信息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20__年8月)

中国传统的移动

通信业务一直以话音业务为主,但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用户的不断增长,用户对移动增值业务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用户对短信息服务(即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对手机、呼机、掌上电脑等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服务,也就是short message service的意思,以下简称sms)的需求急剧增加。通过ccid对国内sms市场的研究表明,中国sms市场存在着巨大商机和发展潜力,sms不仅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提供了新业务的增长点,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服务水平和赢利能力,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内容,刺激了用户的消费欲望。以提供i-mode服务而成为移动互联网典范的日本ntt docomo公司也表示看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在20__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为中国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在经历了半年的发展后取得了很大成绩,用户增长迅速的同时收入增长也很快。在20__年4月中国sms市场总共2.4亿条的总容量中,“移动梦网”占有2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中,腾讯、搜狐、新浪、网易、掌门网、广东泰信等在其中又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从总体来看,中国sms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包括个人服务市场和企业服务市场。

一、sms市场现状

目前sms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部分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用户在手机与手机之间互相发送短信息,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用户之间不能互相发送信息。另一部分是通过互联网把信息发送给手机用户。到20__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676.1万,不管是中国移动注册用户还是中国联通注册用户都开通了短信息服务,其中也包括神州行用户和如意通用户也都开通了短信息服务。从用户基数来看,中国sms市场的用户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且以每月300万以上的速度在增加,可见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

从中国目前sms市场来看,用户通过手机发送一条短信息需要向服务商支付0.1元(神州行用户每条信息为0.15元),用户接收短信息不收费,费用计入用户每月的新业务费,由电信营业厅或银行代收。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业务,采取与icp、isp、互联网公司等服务商合作的方式,由中国移动提供短信息服务平台,合作伙伴通过中国移动的平台为客户提供短信息服务。

在目前国内sms市场中,即时信息服务提供商腾讯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oicq注册用户已超过8364万,腾讯公司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移动oicq服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把服务范围覆盖到近4000万的移动用户和寻呼用户。搜狐、新浪、网易、掌门网、广东泰信等也与中国移动有合作,通过门户网站为客户提供sms,其中形式和内容都比较丰富,非常的适合目前用户对sms的要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移动梦网”的业务量占到了整个sms市场的近20%的份额。

综合考查中国sms市场我们会发现,目前sms市场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发送的短信息,这是目前sms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是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用户通过互联网发送的短信息,虽然业务开展时间不长,但业务量增长迅速,也是sms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部分是以oicq为代表的即时信息服务提供商,目前处在市场的开拓期,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但可以预见将来会成为基于互联网提供sms服务的主力军。

二、市场前景分析

从sms在中国的产生到现在,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并可以预见未来sms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具有前途的行业。从sms市场前景的来分析,我们把sms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用户市场,另一部分是企业用户市场。

从整个市场的发展来看,用户对sms的需求出现巨大增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发送短信息没有通话费,可以为用户节省大量的通信费用;信息可以保存在手机中,可以随时查阅;信息内容丰富且具有新意;不受对方是否开机的限制,即使对方关机,在开机后就能即时看到信息;收发sms的终端设备呈现多样化,手机、呼机、掌上电脑、pda等产品基本都具有接收和发送短信息的功能;服务商的为提高网络的利用能力,增加利润而提供新的服务,促进了sms的发展。

我们从个人用户市场来看国内sms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676.1万;oicq用户达到8364万;寻呼机、掌上电脑、pda产品的用户数量也非常的庞大,这些产品除pda部分产品不具备上网功能外,基本都具有上网功能;寻呼机尽管在国内没有开通双向寻呼功能,但具备接收短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中国个人用户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且目前用户对sms的接受程度和消费能力都较强。

另一方面,我们从企业用户市场来分析sms市场的市场发展前景,较个人用户不同的是企业用户发送信息的目的和方式有所不同。企业用户使用短信息服务主要是用来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广告宣传为目的;公司内部管理目前使用短信服务的可能性还较小,在某些特殊行业或特殊范围内可能用上。企业用户的发送方式主要采用群发,而不会像个人用户那样采用单对单的发送方式,企业对即时信息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上,在工作流的管理方面使用是企业目前最希望的方式。中国目前有1000多万个中小企业用户,虽然企业用户使用sms的范围虽然有限,但发送量非常大,而且用户的数量也非常的大,因此,企业用户也对sms有较大的需求量。

三、竞争环境

目前sms市场的竞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sms服务商形成规模主要有中国移动、oicq、搜狐、新浪、网易、掌门网、广东泰信等10家,但开通sms服务的有70多家公司;除运营商和服务商之外,还有就是sms的软件提供商,为他们提供网关或为用户提供客户端软件,目前这样的软件公司数量也较大,而且竞争非常的激烈。

1. 运营商的竞争

在sms市场的竞争中,运营商的角色只有两个,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商,到20__年6月30日止,中国移动占移动用户总数的73.7%,中国联通占移动用户总数的26.3%。运营商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用户的争夺,对sms是基于话音业务的“新业务”,通过新业务的开展可以吸引新的用户,也有利于增加单个用户的使用价值。对于中国联通来说,最大的任务是扩大自己的网络覆盖范围,对于sms服务来说,网络覆盖范围对于短信息服务至关重要,而中国移动的优势则越为明显,从用户的数量到网络覆盖范围都比中国联通有优势。

2. sms服务商的竞争

在sms市场中,服务商主要是icp和isp,通过与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合作,使用他们的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sms服务,然后采取业务分成的合作模式。

sms服务商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个性化、快捷、方便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短信服务。因此,各家服务商的网络或是平台是相同的,彼此的差别就在于服务的内容和服务品质上,竞争的焦点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此外,各家服务商注册用户和数量也是彼此竞争的关键。

3. 软件提供商的竞争

软件提供商的竞争主要分为平台软件与客户端软件两部分,平台软件基本都是国外公司或是国外公司与国内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客户端软件提供商则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提供sms客户端软件的公司大概有近200家,但大部分公司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增加新的功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应该说这一领域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

我们从移动运营商、sms服务商、软件提供商三个角度分析了市场的竞争状况,由此可以看到,虽然sms服务

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其增长趋势和市场潜力已经被众多的商家看好,目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足以说明这一点。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sms服务在国内开始是随着gsm在中国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但广泛地被用户接受并使用则是最近两年的事。移动用户目前基本都是话音方面的消费,用户除此之外的服务需求对移动运营商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目前开通wap服务或是无线接入服务,对于服务商和用户都没有太实际性的好处,尤其是在通话费较高的情况下,让用户花费大量的钱去无线接入互联网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sms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业务比重会迅速地增长,移动用户对sms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在个人用户迅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用户也将参与进来,进一步地扩大市场的规模,成为一个新的具有增长潜力的领域。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篇7

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不仅是广告的瓜分,更为严重的是读者的流失,一些网友随着阅读习惯的改变,很难再将他们索取信息的主渠道从网络转向纸媒。2014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多家综合性报纸发行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传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仅有图书阅读率同比增加了1.6个百分点,而报纸和期刊阅读率均有下降。而数字化阅读呈现明显增长势头。2011年,网络在线阅读人数比2010年增加了11.1%,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47.53分钟,比2010年的42.73分钟增加了4.8分钟。调查还发现,有27.6%的被调查者用手机阅读,比2010年增加4.6个百分点。目前,国人每天手机阅读时长13.53分钟,比2010年增加3.21分钟。报纸的纸质读者在减少,要扩大传播力,需要拓展新媒体领地,提高报社新闻产品在新媒体上的曝光率,增加报社的曝光度以提高知名度。

二、新媒体新报道方式的层出不穷

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特别是网站首页、各种弹窗,是网友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首页单条新闻一天点击量动辄上亿人次,阅读量惊人,能对报社新闻产品起到极大的传播效果。“2014年互联网广告预计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3.6%,首次超过报纸和杂志广告份额的总和(22.7%)。2016年互联网广告预计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8.3%。在中国市场,互联网广告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1.5%,预计2016年将超过43%。”传统媒体若能在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新闻产品,至少能让更多人了解本报,提高知名度,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既然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纸媒进行互联网探索屡屡碰壁,不妨在报纸的传统主业——新闻内容上狠下功夫。拥有众多新闻资源的传统媒体,通过重大新闻的多渠道即时传播,通过新闻报道的深入挖掘,通过报纸官网、官博、官微,通过各大门户网站,深度推送自己的新闻产品,实际上能有效弥补报纸发行量减少的损失,争取更多受众。

三、深度挖掘网事新闻

(一)取材于网络热点事件

网络热点事件能牢牢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如街头出现的警匪枪战。新闻媒体有责任帮助读者去伪存真,通过考证核实,为读者提供事实真相。从《新京报》《羊城晚报》等媒体采写网事新闻的实践经验看,这类新闻往往有极高的转发率。在一些报纸内部,新闻能不能上门户网站首页,主要靠网事新闻,因为网事新闻一直新鲜、热辣。早在10年前,随着论坛的兴起,《重庆商报》《信息时报》等率先在报纸开设网事新闻版,随后国内多家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设类似版面。这类新闻版面,取材完全来自网络,网络成为记者新闻源,记者从海量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内容,想方设法进行求证核实,追查事情真相,将采访过程和结果呈现在报纸上。例如,自称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在微博炫富,开始没被人发现,后来经过网友转发,逐渐引人关注。在不断转发中,事件逐步发酵,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话题。在转发、议论中,引起媒体关注,派记者进行调查,通过蛛丝马迹逐步拨云见日,弄清事实真相。

(二)注重传统采访,固定版面

从实际操作上看,网事新闻来源于网络,很多采访仅靠电话、网络联系即可解决,采访成本很低。网事新闻传播效果好,但采访成本很低。报社需要更加重视网事新闻的采写,配备擅长调查的记者,专职从事网事新闻的采写。同时,报社应该让网事新闻版面固定化,以形成规模效应,在读者中形成阅读依赖。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篇8

一、电信网间互联组织机构

(一)为加强对我省电信网间互联工作的领导,省通信管理局成立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电信网间互联工作领导小组。

(二)各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成立电信网间互联工作小组,由公司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计划建设、运行维护、市场经营、计费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同时明确具体承办电信网间互联工作的牵头部门,各市级分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电信网间互联工作。

二、电信网间互联例会制度

(一)省通信管理局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时间、地点届时通知),主持召开由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分管领导参加的电信网间互联工作会议,学习信息产业部有关电信网间互联的法律、法规和规定,通报网间互联情况,研究解决网间互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网间互联工作。

(二)省通信管理局根据工作需要,每月召开由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电信网间互联牵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网间互联工作情况通报会(时间、地点届时通知),协调解决网间互联中存在的问题,通报电信网间运行质量情况及网间通信主要障碍处理情况等。对于出现重大网间通信障碍的,邀请相关省级公司分管领导参加会议,必要时邀请相关市级分公司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三)各省级电信运营企业应不定期召开相应会议,研究解决网间互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电信网间互联备案制度

(一)各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应将网间互联组织机构设置和变动情况及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二)各电信运营企业(含专用电信网单位)省级公司,根据本网工程进度或网络运行情况,在向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提出互联申请时,应当面提交互联书面要求,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互联工作开始启动。

网间互联需新设互联点的电信运营企业应向省通信管理局提供下列备案材料:1、互联申请;2、互联技术方案;3、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通信设施、设备配置情况;4、互联的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及资金保障等。

网间互联不需新设互联点,只需进行网络扩容改造的电信运营企业应向省通信管理局提供下列备案材料:1、互联申请;2、网络运行情况;3、互联技术方案;4、工程进度与资金保障等。

省通信管理局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备案材料的审查,向互联申请者发出予以备案或不予备案的通知。予以备案的,以备案通知上所确定的时间启动互联工作;不予备案的,书面通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

电信运营企业不得拒绝其他电信运营企业提出的互联要求。

电信网间互联工作启动后,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就启动的网间互联事项进行友好协商,每次互联协商会议均应制作会议纪要或经双方签字认可的会议记录。

(三)两个电信运营企业之间或电信运营企业与专用电信网单位之间达成的互联有关协议,均由省级公司签订,被授权的市级分公司可以签订省级公司协议的补充协议。

为便于省通信管理局了解掌握协议内容,协议签订双方在协议签订的10个工作日前,应将协议初稿报省通信管理局初审。10个工作日内不提出意见的,视省通信管理局同意,双方可以签订协议;省通信管理局认为有关条款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在10个工作日内将意见通知双方企业,双方应修改协议初稿。

(四)各电信运营企业间及各电信运营企业与专用电信网单位之间签订的互联协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互联协议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和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内容。

(五)互联双方省级以上机构应当自协议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协议发至各自下属机构,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六)互联实施中,因客观原因致使互联不能在规定的互联时限内完成的,经互联双方认可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可以顺延互联时间。

(七)互联双方在省通信管理局就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作出行政决定前,可以自行达成互联协议,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八)省通信管理局对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出具的《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意见书》,在7个工作日内向信息产业部备案;对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作出的行政决定,在7个工作日内向信息产业部行政复议机构备案。

四、电信网间互联报告制度

(一)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落实已启动的网间互联进展情况(含有启动的互联项目名称、工作进展、存

在问题、解决办法及时间进度等内容)报省通信管理局,详见附表一。

(二)互联双方应当在业务开通30日内,将互联启动日期、业务开通日期及业务开通后3日内的网间通信质量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

(三)实现互联的电信运营企业应按照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定期监督检查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的通知"(通信管[2002]35号)的要求,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情况报送省通信管理局。报送的内容包括:电信网月度运行情况报告(如通信质量概况,对网间业务封堵、网间通信中断、网间通信重大障碍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等通信异常情况的分析及拟采取的措施,建议等)和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表(详见附表二)。

(四)当发生网间通信中断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网间接通率即应答试呼比低于20%,以及用户有明显感知的时延、断话、杂音等情况)时,电信运营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通信,做好必要的记录和其他相应的工作,记录应妥善保管备查,并及时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在通信恢复后的10日内,互联的双方省级公司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报告须附相应的原始数据和有关资料。

网间通信中断30分钟以上的,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按照《**省电信运营业事故报告规定(试行)》的要求,及时报告省通信管理局。

(五)为了便于省通信管理局了解网间通信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各省级电信运营企业间有关网间通信质量的函文应同时抄送省通信管理局。

五、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制度

(一)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互联工作应以省级公司为主,在互联实施中发生争议致使互联不能继续进行或在互联后发生争议影响网间业务互通时,争议双方应尽可能在省级公司之间协商解决。

(二)电信运营企业之间、专用电信网单位与电信运营企业之间发生互联争议,经协商,确实不能达成协议的,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省通信管理局递交《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申请书》(详见附表三)申请协调,并附网间互联争议的有关材料。

(三)省通信管理局在收到互联争议协调申请书后,对协调申请书的内容进行初步审查。经审查,发现申请协调的争议有与国家有关规定明显不符或超出省通信管理局职责权限的,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不予受理或告知相关机构处理;对申请协调的争议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省通信管理局在7日内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始协调网间互联争议问题,并出具《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意见书》(详见附表四)。协调自开始协调之日起45日内结束。

(四)协调结束后,争议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省通信管理局将根据不同类型的互联争议,随机邀请电信技术、经济、法律方面的专家进行公开论证。省通信管理局根据所邀请专家的公开论证结论和提出的网间互联争议解决方案作出行政决定,强制争议双方执行。行政决定在协调结束之日起45日内作出。

(五)必要时,省通信管理局可以对网间互联提出具体的业务开通时间要求。

六、电信网间互联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一)未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任何电信运营企业(含专用电信网单位)不得擅自中断网间通信。

(二)电信运营企业对涉及网间通信设备的检修、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版本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网间通信的,应当提前15个工作日向省通信管理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电信运营企业应明确划分网间通信的运行维护责任,加强对网间互联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建立网间通信质量相互通报制度,定期协同分析网间通信质量。

(四)电信运营企业应建立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制度。任何电信运营企业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时,应及时与对方电信运营企业联系,双方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五)网间互联中继忙时平均每线话务量达到0.6Erl时,互联任一方应按照互联有关规定,在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启动网间中继电路扩容工作。经扩容,网间互联中继忙时平均每线话务量不超过0.5Erl时,本次扩容工作结束,以确保网间通信的畅通。

七、电信网间互联通报制度

省通信管理局每月通报网间互联工作进展情况,网间通信质量情况,网间发生的主要通信障碍,需要扩容的网间互联电路中继群,互联工作中的严重违规情况等。通报范围: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省内有关政府部门,各电信运营企业及其集团公司总部等。

上一篇: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