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剧中的中国形象

时间:2022-03-04 11:58:13

浅论美剧中的中国形象

摘 要: 近年来,美剧(美国电视剧的简称)的流行在中国愈演愈烈,流行范围主要在高校青少年当中。美剧在中国的广泛流行,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其内容对中国青少年文化认同感的动摇,尤其是美剧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在青少年中,乃至国际文化市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文化传播,尤其是影视文化中的传播是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关键。

关键词: 美剧 中国形象 中国青少年 认同感

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美国电视剧成为美国流行文化在中国传播其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方式。继“老友记”、“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之后,“国土安全”、“吸血鬼日记”、“绿箭侠”、“绯闻女孩”、“生活大爆炸”等各类美剧通过各视频门户网站在中国观众群中以几乎和美国同步的速度流行开来。美剧所引发的低下翻译小组及兴趣社团几乎形成一种文化现象。美剧在中国的流行从其文化影响力来看,主要包括文化传播方式、文化差异的吸引力和文化认同感的达成三个方面。以受到广泛追捧的“越狱”为例,从2006年8月开播以来,“越狱”在美国本土虽已创下一剧万人次的淡季收视纪录,但它并没稳踞收视率的前20名,反倒在中国,尤其是大学校园内受到了青年学子的热烈追捧。[1]然而在美剧中表现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却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很多编剧导演并不了解中国,只是根据他们心目中的固定成见塑造剧中的中国人,很容易出现对中国形象的歪曲和妖魔化。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剧在中国乃至全球所享有的影响力,这种不真实逐渐成为影响中国青少年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到美国去”成为当代青少年一种特殊的文化追求。

一、美剧中的中国形象

(一)传统中国元素的植入

美剧中汉字以各种书画形式出现在镜头中,最多的形式就要数文身了。最有名的中文文身应该是贝克汉姆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引发了一股外国明星秀中文文身的热潮。热门美剧“迷失”中杰克的文身“鹰击长空”四字就令人过目不忘。“绿箭侠”里男主角奥利弗·奎恩身上的汉字文身“鼠姜姚猪”也被不少网友各式猜解吐槽,但实在无法理解造型师的用意。传统的中国武术在美剧中出现的次数也不少,“神盾局特工”中的特工梅的一大爱好就是打太极,她剧中的不少打斗动作也被融入了中国武术的元素。同时,在美剧中,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剧中人去中餐馆吃饭。“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绯闻女孩”中的演员都经常叫一种包装类似肯德基劲爆鸡米花的白色纸盒的中餐。快餐盒上面的红色宝塔标志在美剧中的出镜率非常高,可见这家中餐馆在美国很有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影响力的逐渐增强,我们的文化宣传软实力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好莱坞电影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搬到了大屏幕上。但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文字、武术、中餐等浅层次的文化符号及东方文化的奇观性展示上,其中包含一种窥秘和猎奇心理,在这种情绪下认识的中国形象肯定不够真实。

(二)中国人形象的歪曲

在中国元素逐渐被接受和认同的同时,我们却看到华人的形象在影视剧中一再被矮化和歪曲。具体而言,一部分美剧不仅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倾斜,甚至存在歪曲事实的现象。美剧中出现的华人几乎都以负面形象出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中国人自私贪婪、任意妄为的虚假形象成为一种惯例。

在好莱坞的影视剧中,华人面孔主要出现在动作、惊险及警匪片中,剧中他们往往饰演胆大包天、肆意妄为、不守国际惯例的角色。比如,“神盾局特工”中野心勃勃愚蠢疯狂的中国街头杂耍者陈浩然。“‘单身父亲’、‘带枪绅士’等剧中的华人单身男性,他们没有性格,更无喜怒哀乐,是白人生活中的装饰品,成为十足的摆设。此外,部分美剧将华人男性去性别化,刻画了华人男仆形象,他们没有家庭,从而不得不依附于当地白人,通过这种方式,将社会中的不公平合理化。”[2]

华人形象在“老友记”这部情景剧中多次出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部剧集多次得到“艾美奖”提名,是很多美剧迷的启蒙剧,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情景喜剧”。但是在这本“教科书”中出现的华人面孔大多数从事外卖、护士和女店员之类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职业。而且在剧中,华人饰演的角色大多爱占小便宜,行为也比较滑稽可笑,甚至华裔教授行为同样如此。[3]不排除部分中国人确实存在这样的缺点,但是这些作为人性中的弱点被一味地扣在描述中国人形象的头上是对中国人的矮化。

(三)中国的政治形象

“美剧反映的是生活,传播的是文化,背后站立的却是美国的国家利益。”[4]前文提到的美剧“老友记”将中国描述为专制、落后和愚昧的地方,直接表现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偏见,反映了它对中国国情及价值观的是非颠倒,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国际地位的蔑视。

在“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眼中,中国政府蔑视人权,而中国人的规则意识完全来自于政党的压制而不是个人素质,通过这样的讽刺博得观众一笑的喜剧演员吉姆帕森斯连续获得五年艾美奖“最佳喜剧男主角奖”。中国政府不仅在喜剧中被调侃,在一些动作剧中也被作为邪恶势力的最高来源。如,“尼基塔”中,女主角就曾警告队友,如果他们的目标对象一旦落入中国政府手中,那么即使最厉害的“组织”也没法把他捞出来。

总体来说,在美剧中中国人的形象通常是丑陋的、地位低下的,甚至是邪恶的。因此,通过一系列贬低华人形象的电视剧的传播,会让敞开大门接受美剧的中国普通受众认为广大华人的形象、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就是如此低劣、落后。这对当代青年塑造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无疑是具有巨大的负面效应的。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往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总有一天,美国影视剧中的中国人形象也会成为“全球标准”。

二、美剧文化对中国形象的影响

据伊甸园论坛的初步统计,有75%的美剧迷年龄在19岁至40岁,71%至85%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4]可见在中国,美剧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这种现象是由中国独特的网民结构所决定的。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三个年龄段分别是10—19岁占35.2%,20—29岁占31.5%,30—39岁占17.6%。[5]美剧凭借其新鲜的题材,紧凑的剧情,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的眼球,然而面对这种文化入侵我们似乎无能为力。美国的影视剧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4]从1998年开始,美国的影视信息产品就代替航空产品,跃居美出口产品第一位的好莱坞电影占欧洲市场份额70%,中南美洲80%,日本45%~50%,美国自身进口电影只占电影总数的3%。在全球电视10强中,中国只有中央电视台1家进入,而美国占了前10强的半壁江山。[6]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美剧的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原汁原味的美剧以其广泛的题材、紧凑的情节、幽默诙谐的格调,伴着一种异域文化的魔力和东西方文化巨大差异所产生的距离美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爱好者,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并追随了美国文化。 现如今,看美剧成为一种时尚,而绝大多数美剧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美国自由民主的思想和发达尖端的科技。在美剧的影响下,青少年们容易在一种自觉自愿的氛围下认同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乃至向往美剧中的那种尽管可能不现实的生活。铺天盖地涌来的美剧,几乎是大部分青少年们了解美国生活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没有人会像看待新闻或时事评论一样带着批判和质疑的眼光审视它的真实性。正是这种带有文化入侵性质的文化传播方式继承了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乃至世界,灌输着美式思维。

美剧中的中国人粗俗保守,政治黑暗,反观中国电视剧,在这方面不仅没有好好发扬中国文化,在矮化自己的方面反而推波助澜,把中国塑造成了一个可怕、邪恶的国家。在当今中国的影视剧中,剧情与国家形象仍存在形式与内容的不统一,穿越、浮夸、脱离现实等现象仍然严重。古装剧盛行,一方面表明中国大众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好奇与关注,可以在中国观众中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有益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胡编乱造,现在的宫廷剧完全脱离了文化传统的内涵与历史的实际,其着重描画的不是文化,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和尔虞我诈。通过广泛传播到国外,必然会使得国外社会产生误解,有损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建构。[7]

三、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的影视文化策略

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下,中国的国际形象被误读、歪曲和丑化。无论是被妖魔化、被潜规则,许多时候,都源于中国没有掌控文化方面的话语权。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背后,也是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竞争,中国文化想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就必须重视借助影视传播的途径。

获得中国青少年的心理认同感和自豪感,矫正不正确的心理感受是建设中国强大未来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在青少年心目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健康的国家形象,必须提高我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水准,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好改进:

(一)中国影视剧不能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故意夸张失实地表现中国形象。当代中国有一批受到西方电影界追捧、颇有成就的导演,为了能让其电影在国际上得奖,一味迎合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固有模式,在电影中描绘的中国人往往落后粗俗或者封闭偏执,给国际电影节留下了糟糕的中国形象。在电视剧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无休无止的婆媳问题和现代职场中落后的官本位思想,这些问题只是“中国特色”中的一小部分,不能老是揪着这一点不放。相比婆媳问题,中国人传统的大家庭观念和尊敬长辈的思想难道不更值得弘扬?事实上现代中国的形象已经非常现代进步和开放,很多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早已为现代人所摒弃。反思是必要的,但是为了得奖而迎合西方影评人的刻板成见的行为必须制止。

(二)中国需要拍摄好影片矫正西方世界的刻板成见,这些影片可以通过喜剧灰色幽默的方式反映出当代人对中国社会现状的不满,甚至批判,而不是一味地表现声嘶力竭的中国或是鸡毛蒜皮的中国。写喜剧的编剧都是非常容易愤怒的、脾气不好的、愤世嫉俗的人。但是他们没有泼妇骂街,而选择了让我们发笑。好莱坞编剧大师麦基这样说过,如果中国连续推出六部有影响力的喜剧,可能会改变中国的国家形象。他说,全世界以前也很怕美国,但美国大量输出喜剧后,全世界开始看到美国人幽默、聪慧、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强大的张牙舞爪的形象。喜剧对人们观念的影响相比一板一眼的纪录片和科教片更深远。

(三)从广受欢迎的中国元素入手,以影视剧的方式对内对外推广中国元素以进一步宣传中国健康的国家形象和政治哲学。“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影视宣传实例,像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在收集和统计中国传统美食的同时介绍了中国民间艺人的传统形象——勤劳乐观、手艺精湛。通过描绘中国劳动人民对待食材和饮食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哲学。这样的影视元素不仅可以收到广大受众的欢迎,也可以向中国乃至世界传播中国形象中包含的“正能量”的东西,让世界了解到真正的中国形象。

和现在的好莱坞一样,美剧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人和各种中国元素,一方面是制作方为了拉拢中国市场,迎合中国观众的大中国情结,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影视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目前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广受欢迎的电视剧,如反映现实问题的“士兵突击”、“裸婚时代”等,但是这些电视剧中在真实反映问题的基础上没有完全把电视剧作为一种向外推广国家形象的载体。虽然电视剧的主要功能是娱乐,但是中国形象需要每个人尤其是影视艺术工作者的维护和推广,通过影视作品塑造中国形象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将成为影视工作者在全球化语境中艺术创作中的重大使命。这一宏大使命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影视工作者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加富有价值的东西,将其呈现在镜头之上。创作者要加强国际性和现代性的创作意识,要以国家营销的意识塑造国家形象的品牌。大力开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影视作品中真正体现出中国的国家形象,使其更加鲜明与突出。

参考文献:

[1]廖雷朝.论美剧“越狱”在中国的文化影响力[j].电影评介,2010,(03).

[2]倪骏.好莱坞怎样演义“中国人”[j].世界知识,2003,(22).

[3]曾一果,蔡哲.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中国形象”[j].中国电视,2007,(11).

[4]刘丽娟.从美剧看中国的话语权问题[d].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6]孔朝蓬.中国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民族文化安全.

[7]张璐璐.影视作品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中国古装宫廷剧切入,2012.

[8]赵欣.美国黄金时段电视剧中的华人形象[j].电视研究,2009,(07).

[9]马玉芳,伍思静.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中国人形象[j].电影文学,2010,(11).

[10]回忆美剧在中国的头20年.http://.

[11]欧阳宏生主编.2005年csm对全国102个市县调查.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三版)[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342.

[12]周黎明.好莱坞启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3]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鲍玉晰.美国学者对好莱坞的批判[j].电影艺术,2001,(02).

上一篇:浅论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下一篇:浅谈沥青混凝土面层接缝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