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关礼仪范文

时间:2023-12-12 02:07:31

现代公关礼仪

现代公关礼仪篇1

关键词:公关礼仪;主持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今天,我们提及主持活动或主持人,多数情况下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活动和节目主持人。其实在广播电视产生之前,就有主持活动,自然也应该有主持人(也许在当时并不称之为主持人,但他们的工作程序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主持人)。

早在上古时代,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就记载过早期准主持人的原始主持活动。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掌管各种乐事活动的专职乐官,他们的职责就包括“凡乐掌其序事”和“凡乐成则告备”(见《周礼•春官•乐师》),即安排音乐歌舞的演奏序次,演奏始末要向王公宾客宣布等。这些古代的乐官们已具备现代文艺节目主持人的一些职责、程序,可以认定是当代主持人形式之祖。佛教高僧开堂讲经也是一种主持演说形式,特别是“唱导”(一种说唱兼具的演说形式)的出现使其步入一个高层次。梁代僧人慧皎撰写的《高僧传•唱导论》就唱导的原则、方法、技巧作了十分精辟周详的论述;对主持该活动的“导师”提出应具备“声、辩、才、博”四个基本条件,并指出了唱导主持中常见的毛病与失误。他的这些论述开创了主持讲说理论的先河,是我国古代主持活动和主持研究的典型案例。戏剧演出中的参军色的登场,则标志着典型意义的主持人的面世和我国古代节目主持技艺进入成熟高级阶段。流行于唐代的“弄参军”,是一种表演形式,类似于现代的相声、小品。宋朝,“参军”成了名副其实的主持人,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到其主持程序包括念“致语口号”、“参军色作语句”和致“放队辞”等。再后来,“参军”就演变成近代的“司仪”,活跃于宫廷或民间红白喜事、鬼神巫术或茶馆厅堂之上。

从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现代公共关系的诞生,公共关系活动普遍展开,并走向成熟,而公关礼仪活动是现代公关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关礼仪主持人的优秀表现对公关礼仪活动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现代公关礼仪主持活动和公共礼仪主持人的规律性探索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对主持理论的丰富,一方面它从新视角阐释了公关礼仪活动的开展。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虽是一种年轻的主持活动,但从它诞生开始就广受学者关注,节目主持理论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公关礼仪主持理论却少有人问津。从与古代主持活动的沿承关系来看,节目主持与现代公关礼仪主持都是古代主持活动的延续,只不过借着大众传播的东风,节目主持发展得比较快。现在的主持人研究是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为主的,从有声语言传播的角度而言,节目主持人与礼仪主持人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节目主持人研究成果可以为礼仪主持人研究提供借鉴,而公关礼仪主持研究也丰富了现在的主持研究理论。

公关礼仪学中涉及到公关礼仪活动的部分,大多是从公关员或活动策划师的角度去探讨公关礼仪活动的开展的,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站在礼仪主持人这个新视角对公关礼仪活动的开展进行阐释,这对以主持人作为主导的公关礼仪活动形式更具指导意义。

从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的实际出发,根据公关礼仪活动主体及其应酬对象的不同,我们可将公关礼仪活动分为若干类。然公关礼仪活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类活动又可以采取相同或不同的形式,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公关礼仪活动在具体的主持实践中,一定存在差别,有些差别还特别大,比如政府组织的新闻会与家庭舞会的主持怎可能雷同?因此,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探讨礼仪主持人的主持行为的,在“不同”之中找到他们的“共通”处,这也是多数理论研究的方法,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应该有对某一具体形式的公关礼仪活动主持进行“微观”的理论探讨,以更好地指导其实践。

从社会需求来看,专业的、优秀的公关礼仪主持人非常受欢迎,然而目前我国礼仪主持人队伍良莠不齐,一些自身条件不错的主持人也很难有机会得到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因此,礼仪主持人的培养也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根据对北京、郑州两地公关礼仪公司的调查来看,礼仪主持人以兼职居多,声音、形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公关员,高校学生,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编导等与公关礼仪公司合作,参加礼仪活动的主持工作。近些年,由于公关礼仪活动的繁荣,礼仪主持人的需求量也加大了,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在礼仪活动旺季一度出现从周边城市借调礼仪主持人的情况,礼仪主持人的薪酬也相对较高,“在上海市非全日制工种薪酬价位中,婚庆司仪每小时薪酬高达200-850元”,因此不少兼职主持人开始转为专职礼仪主持人。礼仪主持人职业的兴起与繁荣以及礼仪主持人自身素质的不完备,呼唤社会建立规范的礼仪主持人培训机构。另外,在高等学府设立相关专业,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礼仪主持人才,浙江传媒学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有公关礼仪方向,我国部分民办院校的播音专业也开设有商务主持、礼仪主持等方向,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学者关注度不足,高校的公关礼仪主持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完善。据统计,我国高校当中开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有200所以上,而近几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如果高校在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同时,观照到礼仪主持这个领域,或者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礼仪主持方向,并做大量系统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促进公关礼仪主持理论研究,一方面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播音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总之,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是对礼仪主持人主导的公关礼仪活动主持行为的宏观观照,它借鉴了播音与主持理论和现代公关礼仪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时运用到了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艺术学、公关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对现代社会新兴的公关礼仪活动以及公关礼仪主持人的理论回应,也是当前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德民.主持人与主持人理论溯源[J].现代传播,1999,(2).

[2][德]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现代公关礼仪篇2

礼仪

我国是“礼仪之邦”。奠基之作是“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孔子倡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的经典名言是:“不学礼,无以立”。对此,荀子在《礼论》中作了诠释:“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还说:“礼,天之极,地之道,人之矩”。这就是礼仪的社会价值。简言之,不学礼仪,难以立人、难以立事、难以立国。礼仪,是做人、办事和治国的规矩,显示了礼仪的巨大功能。

用当代的话来说,礼仪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美好行为举止的总和,是人们言行的规范。它有三点含义;一是在时间上是千百年长期形成的。如我国春节的礼仪,相传尧舜时期就开始了,社会生活中的婚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丧礼(披麻戴孝、三七致哀、子女谢步)、官礼(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都源于周公、孔子时代,历史悠久。二是在内容上是指美好的行为举止。因为历代都有各种礼仪,经过时代的变更、优胜劣汰,那些反动的、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礼仪,逐渐淘汰,把那些美好的、文明进步的礼仪继承下来。所以“礼仪”是正面的褒义词。三是“总和”,是指礼仪文化,它贯穿和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讲的“相道”(吃有吃相、穿有穿相、扮有扮相、走有走相、坐有坐相),就指林林总总都要讲礼仪,不可失礼失态。

礼仪的五个特点

一是普遍共同性。古今中外,从个人到国家,礼仪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礼仪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规范,全体社会成员均离不开一定的礼仪规范的约束。

二是前后继承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历代的礼仪都是继往开来的,每一种礼仪都有其历史的渊源,一脉相承,并在继承中得到“扬弃”。

三是个性差异性。有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民族、各个地域、各有千秋。

四是时展性。任何礼仪都有显明的时代特色,礼仪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但礼仪也是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礼仪文化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礼仪还与国际接轨,各国的礼仪互相交融。

五是标准多元性。由于礼仪的五彩缤纷,评论礼仪的标准也多元化。如“四个不同”(时代、国情、场合、对象不同,礼仪也有所不同);还有“入乡随俗”、“双方认可即礼仪”。不过,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凡是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利于双方交往的言行或习俗,都是符合礼仪规范的。

现代公关礼仪的职能

一、塑造形象: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个方面。

二、沟通信息: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二职能,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仪表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

其中:一个信息的传递=7%词语+38%语音+55%表情

三、联络感情: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三职能,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款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真诚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场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颗真诚的心,方能收获温暖。

四、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四职能。

社交礼仪的原则:

一、真诚尊重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实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二、平等适度的原则: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不要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要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

三、自信自律的原则:自信是社交场合的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强者不自惭,遇到磨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

四、信用宽容的原则:信用即讲信誉的原则,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场合,尤其要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廷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的事,要说到做到,即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容许别人有行动与见解自由,对不同于自己和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是最好方法。

现代公关礼仪的表现

一、语言类礼仪:可分为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三种礼仪形式。

语音类:是通过不同的语音来表示礼仪的意思,即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色、语速、声调等来暗示不同的意义。首先声音表达要让人感到真实、朴实、自然;其次音量要控制得当,需轻柔时勿高昂,需低沉时勿喧哗;再次音调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谐有致。

口头类: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的各种礼仪,即以谈话的方式表示礼节。表达要注意时间原则、地点原则、对象原则。

书面类:是通过书面语的方式表达的礼仪,用于非面对面人际交往时所运用的。通过感谢信、贺电、函电、唁电、请柬、祝辞等书信形式来传情达意。有二大特点:一是礼节性;二是规范性。

二、身体语言类:分为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

表情语言类:通过人的脸部各种各样的表情来传递的礼仪,人的脸部是人世间最丰富多情的一道风景线,包括眼、眉、嘴、鼻、颜面肌肉的各种变化以及整个头部的姿势等。比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语言中语汇最丰富的,“眼语”是像灵魂的一面镜子,通过其可以观察到对方是否喜欢你、支持你。所谓深沉的注视表示崇敬,横眉冷眼指仇敌,眉来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

动作语言类:通过人的各种身体的动作传达礼仪。人的身体动作非常多,有手语、肩语、腿语、腰语、足语等。其中手语是语义中最丰富的动作语言,如用大拇指表示赞扬、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视;在人背后指点表示不礼貌;拇指朝上表示好,朝下表示坏;向上同时伸出中指和食指成“V”字,表示胜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表示OK。

三、仪表语言类:通过服饰、物品等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一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首先,服饰和物品昭示着社会风尚。其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美的演绎。

四、洒宴类礼仪:通过设宴酒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一种礼节,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亲朋好友已成为惯例。一则通过美味佳肴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意。二则通过宴席上种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礼貌,以求此后友好的发展互相的关系。

现代公关礼仪的类型

一、内外区分:国内礼仪和涉外礼仪两大种,着重于礼仪服务的对象的内外区别。前者指本国范围内通行的一些礼仪规范和区域特征;后者指参与外事活动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二、从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可分为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个人社交礼仪。

内务礼仪:在家庭中,亲朋好友之间应酬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家人间的问候、祝贺、庆贺、赠礼、宴请等。

公务礼仪:指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公务行文礼仪、公务迎业送往的礼仪,公务公见会谈的礼仪、公务宴请招待的礼仪。

商务礼仪:在商务工作应酬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如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商务庆典等礼仪。

现代公关礼仪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文化;和谐社会

礼仪文化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礼仪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是从礼仪文化的本质还是从其发挥的功能来看,以“和”为中心的礼仪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并构成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形势与社会背景下,礼仪文化建设既要汲取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也要寻求创新性的发展。

一、 礼仪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和谐文化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中相互交流情感信息时所借助的某种原则和方法的综合,它与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相联系,反映着社会文明风尚的程度,既具有一种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它源承于中国几千年的“和”文化思想。“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繁多的仪式和在日常生活中区别尊卑等级、协调人际关系的礼节规则,有了内容比较完备的礼仪体系。透视这浩翰的礼仪体系,无论是做人之道、从业之道、治国之道,还是日常行为的规范、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包含着最为关键的要素,即“和谐”。

二、建设礼仪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礼仪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文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礼仪文化的内涵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这一方面取决于物质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时礼仪文化又不断地被总结、提升、传承和发展,反过来成为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科技、文化、教育都日益趋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礼仪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古代传统礼仪以“致中和”为主体,推崇仁敬、正义、诚信、辞让、慈孝,在此基础上,新型的礼仪文化更为注重民主与文明。一般而言,礼仪文化的内容有三个来源:一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所包含的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二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三是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现代礼仪文化既要继承中华礼仪传统,同时也要在与其他文明的学习交融中不断推进。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矛盾、价值观冲突、道德失范等问题,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现代礼仪文化及观念的树立,将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渠道推进礼仪文化建设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礼仪是有关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当代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而言,公民礼仪素质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推进。

1.家庭教育是礼仪文化的启蒙阶段

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极为重视,将礼仪教育视为少年儿童的必修功课。孔子就曾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立”。朱熹曾在《童蒙须知》中从礼服冠履、言行步趋、洒扫涓洁、写字读书等方面对儿童礼仪作出过严格规定,明代王阳明也将学习礼仪列为儿童每日的必修课程。虽然当代对于青少年儿童的礼仪教化已不及古代社会繁琐和严格,但礼仪教育仍然是家庭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渗透入生活能力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推进公民道德教育,要求从儿童启蒙阶段抓起,将礼仪内化为个人素质的一部分。

2.学校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规范化阶段

学校教育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3.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

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单位以及社区予以引导推进。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外,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单位和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可以组织职工或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董建华.儒家文化与秘书[J].当代秘书,2003(4).

[2]周益群.浅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8(28).

现代公关礼仪篇4

关键词 大学生礼仪 礼仪教育 礼仪习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7 文I标识码:A

1引论

中国作为现存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被奉为“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是中华儿女时代传承的道德规范。尽管在历史更替中,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但它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规范,其作用无可替代。礼仪还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体现了国民的综合素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礼仪的引导功能,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巩固礼仪在稳定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04年,国务院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礼仪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2005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行为准则》,对大学生提出了“明礼修身”的要求。

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礼仪素养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各种思潮的涌动,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出现了许多与精神文明建设相悖之处,虽然很多大学生掌握了前沿的科学理论,却难以达到相应的礼仪修养水平。

大学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大学生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力量。在实际中,高知识水平与低素质、不文明的礼仪并存,是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

2大学生礼仪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掌握知识比较集中的群体,大学生群体素质、修养的水平直接折射社会文明的程度。而礼仪状况是大学生素养的直接体现。当前大学生礼仪主流是奋发向上的,但也有不容无视的方面。

2.1大学生礼仪的积极方面

礼仪在古代意义重大,源于祭祀、庆典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发展到现代,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地位和作用有增无减。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虽然对礼仪了解的深度、礼仪知识的普及和重要程度有不同看法,但是对礼仪的重要性却是一致认同。

2.1.1重视自身形象

自身的外在形象真实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在修养。一个外表邋遢的人会给人不严谨、不可靠的感觉,而得体的仪容,优雅的举止则会在日常交往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校的公寓楼和教学楼进门处都放置一面镜子,很多学生在经过之时,都会驻足观察自己的穿戴是否整洁,以给自己良好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

2.1.2拥有高水平的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大学生一门公共课程,是大学期间保障学生思想修养的重要手段。高校大学生基本上有着正确的政治修养,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保持对国家大政方针的高度关注。在思想修养方面,大学生有正确的三观,抱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整体表现出较高的道德修养。

2.2大学生礼仪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融合,大学生已经意识到现代礼仪对自己发展的重要。但是这种思想上的重视与实际行为中间有断层,存在礼仪失范

2.2.1自身礼仪素质发展失衡

礼仪素质包括礼仪知识、礼仪行为、礼仪情感等方面,只有这些要素的全面发展,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当前大学生礼仪中突出的就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为礼仪认识与行为的脱节,礼仪品质与礼仪行为发展不协调。

(1)礼仪认识与行为的脱节。认识是行为的先导,但很多大学生的行为明显落后于礼仪认识。比如,学校自习室、图书馆等公共学习空间经常出现的占座位现象,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为了争一个座位发生打架、用锁锁住书桌和凳子的恶性事件。在现实中,大学生都能认识到占座是一种校园文明劣习,但是调查发现有九成的学生会选择“将错就错”。

(2)礼仪品质与礼仪行为发展不同步。良好的礼仪品质是一个人长期坚持的结果,礼仪品质与自身修养关系密切。大学生若具备了良好的礼仪品质,会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部分大学生自身礼仪品质好,为人真诚,但很难将内在的礼仪品质转化为礼仪行为,这最终会导致礼仪品质成为“高、大、上”的思想。

2.2.2礼仪价值观倾向功利化

当前,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来自网络和社会的各种思潮对学生正在产生不同影响。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奢侈消费、超前消费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正处在人生关键阶段的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部分学生迷失了礼仪认识,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礼仪没有多少意义,对于即将到来的社会生活,为了提高自己在面试中的优势争取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不惜花重金参加礼仪培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和外在气质,并不是发自内心认可礼仪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3校园公共礼仪缺失比较严重

公共活动空间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场所,是衡量大学生群体礼仪的重要领域。大学生在公开场合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实质上就是自身礼仪修养。然而,高雅的大学校园不乏各种不和谐是画面:校园路上经常可以听到粗鲁、不文明的言语;随手丢垃圾、抽烟者更是司空见惯;大型集会、活动结束之后遍地狼藉;图书馆、自习室的安静经常被电话铃音与高分贝的通话声音打破。

2.2.4日常交往中的礼仪有失规范

细节、举止是观察一个大学生文明礼仪的最佳途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涉及面广泛且复杂,因此主要靠学生自己的自我监督来维持,不可能有专门的规定来约束。这无疑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礼仪出现真空,不可避免导致大学生生活细节出现失范状态。

3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的礼仪教育历史悠久,进入现代以来,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但是大学生的礼仪状况不容乐观,深究其原因,不外乎学校、社会、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然起决定作用的是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3.1大学生礼仪知识的匮乏

(1)大学生对实际礼仪知识的掌握极其匮乏。例如,宴请宾客中,主宾的位置应如何放置问题,就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男士着西装时,衬衫袖口与西装西口的长度比例问题,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够准确回答。这从侧面已经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具体礼仪规范的掌握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2)大学生对礼仪文化掌握不够全面。虽然目前高校都开设了有关社交礼仪方面的课程进行一般礼仪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诠释,加之相当多的大学生很少接触专业的礼仪文化教育,导致大学生对礼仪文化的精髓了解甚少。另一方面,网络是大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网上内容正确性与权威性难以保证,有可能误导大学生。

3.2大学生礼仪认识缺陷

(1)部分大学生认为礼仪不需要专门学习,会随着自身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阅历增加而自然拥有。在此需要明确的是,较高的知识水平与礼仪修养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关系。如果对礼仪知识和规范一无所知,即使有较高知识水平也会出现礼仪失范行为。

(2)对礼仪价值认识上有偏差。礼仪修养是个人气质、涵养的反映,是现代社会人必备素质。礼仪的价值在于对个人人格的完善、修养的提升等方面。但是,当前大学生对礼仪的这些价值并没有理性认识,更多时候是从功利角度来考虑的。比如前面提到有人突击学习面试礼仪的情况。

3.3大学生礼仪缺少自律

大学生处在成才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发展还不完善,情绪有时会波动,自制能力不强,难以坚持良好的习惯。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生活习惯目标、人际交往准则执行情况不满意。因此,大学生自律也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

3.4家庭礼仪教育缺位

(1)家长作为家庭礼仪的重要培养者,普遍存在轻视礼仪教育的情况。虽然大多数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与子女的学习成绩相比,家庭礼仪教育重视程度明显偏弱。

(2)家庭礼仪教育内容选择上参差不齐。礼仪教育应该包括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文明礼仪教育等,但在实际家庭礼仪教育过程中,家长选择的内容多停留在教育的浅层,比如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勤俭节约等,而对于礼仪的核心即“敬人”尊重、人格的培养、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方面缺乏关注,致使现在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活中,不知道怎样与老师、室友友好相处,矛盾不断。

3.5高校礼仪教育发展缓慢

(1)礼仪课程开设形式重于内容,缺乏针对性。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学校并没有开过礼仪方面的专业课程,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礼仪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针对高校的不同年级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加以区分,经常是各个年级“一视同仁”。

(2)礼仪教学内容缺乏操作性。礼仪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实际运用。由于很多高校开展礼仪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多数情况是根据不同的授课教师的喜好挑选教学内容,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改变大学生礼仪现状的策略

4.1加强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培育

树立正确的礼仪认识。全方位的宣传,让学生明白意义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奠定真挚的礼仪交流情感,礼仪是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培养大学生真挚的礼仪情感有利于促使大徐盛深入了解礼仪蕴含的精神力量,从内心认同礼仪。不要把礼仪停留在主观层面,要将礼仪规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4.2扭转家长陈旧的礼仪教育观念

家庭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环境,不应把礼仪教育的重任全部抛给学校,必须把礼仪教育摆在与孩子成绩并重的位置,规范子女的行为、提升修养。另外,要充分意识到,礼仪修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随着孩子成长阶段的 变化,内容也随着变化。

4.3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风气

学校内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影响力和导向作用,营建一个优美整洁、文明礼让、互敬互爱的校园大环境,发挥校园传播平台的优势,校园广播、校报、橱窗宣传栏及校园网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平台,利用这些媒介播放一些礼仪专家的专题讲座,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细细品味礼仪蕴含的独特魅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 史妍.从大学生的文明现状看高校的文明礼仪教育[J].经济师,2011.

[2] 林芳.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习惯―谈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J].咸宁学院学报,2011.

[3] 金正昆.大W生礼仪(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现代公关礼仪篇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我国灿烂的古老文明长河中礼仪榜样数不胜数:燕王求贤、张良拜师、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的故事无不让人动容。古人云:“礼者,敬人也;仪者,形式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所以身为一位中国人更有必要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去学习公关礼仪。

一个正确的握手,一个标准的坐姿,一次正式的晚餐,一次成功的合作,还有很多爽朗的笑声,这些您都可以从每周二的《公关礼仪》课上看到和听到。在本学期的《公关礼仪》课程中,周老师向我们教授了公关语言艺术、日常交往礼仪、个人礼仪、公共礼仪等内容,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情景模拟结合形体训练、眼神训练、礼仪口语、穿着打扮、形象设计、求职礼仪训练等方式使我们快乐、积极地学习领略了公关礼仪的艺术魅力。

礼仪是礼和仪的综合。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叫做礼仪。礼仪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在其内部和在其与外界进行各种交往活动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行为以表示人际间的相互敬重、友善和体谅。公关礼仪主要包括礼貌、礼节、仪式三要素,具有共同性、继承性和时展性的特点,应当遵循诚信、谦恭、宽容、平等、适度等原则。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关礼仪不仅仅是人们在公关场合应当学习和遵守的,在人们日常生活它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决定很多生活中重要事情的关键因素。

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是一门交往中的艺术科学。通过周老师的讲述和课堂练习,我主要掌握了一些说话的技巧,穿着应注意的地方,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与人交往的诸多细节等等。公关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学习公关礼仪是适应现代环境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必备法宝。我相信其他同学和我一样,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一定使自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一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礼仪对于内部可以融洽关系,对于外界可以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可以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更显真情。在外部形象方面,自己的服饰穿着、自己的梳妆打扮、自己的身体姿态、自己的个人状态等都会影响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内在素质方面,主要也是通过一些个人外在行为表现出自己的内在素质,如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自己的处世态度和方法、自己的行为修养、自己的沟通技巧等亦对自己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习公关礼仪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个人修养是一个人从事各项工作尤其是跟他人沟通时最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和锻炼,自己可以在认知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怎样的礼仪是适宜的、正确的,再通过一些实践锻炼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强化,可以使自己在自身修养上有所提高。当然,提高个人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所以,在学习之后的坚持和锻炼也是必须的。

学习公关礼仪有利于完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课程中很多知识都有利于完善个人形象,尤其是那些专门训练个人形象的部分。在设计自己形象时应当遵循合己、合时、合理原则。所谓合己原则就是符合自己的性别、性情、身材、身份等特征;合时原则就是符合时代特征、季节特征、场合特征;合理原则就是款式颜色搭配得体符合规则。从发型、眼神、微笑到化妆、服装搭配,再到个人身体姿态,只要自己能够参透并真正按照这个标准,自己的形象将更加完善。

公关礼仪的学习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处理好自己在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对自己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和完善个人形象,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将有所提高。再通过课程中的一些专项练习,如交际言语、交际礼仪的学习,自己的人际关系将会更好。

公关礼仪的学习有利于塑造组织形象。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处理好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外公众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关礼仪的功能和作用。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

现代公关礼仪篇6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在机关普及公务礼仪知识的重要意义

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日益频繁扩大的交际往来,了解、掌握符合时代特征和职业要求的礼仪规范,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机关干部特别是国家公务员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在国内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在国际上是国家形象和国民素质水平的代表。加强机关公务礼仪学习教育和实践,使机关干部知礼、懂礼、讲礼,进一步树立公仆意识、规范公务行为、践行社会公德,不断提高文明素质和礼仪水平,不仅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维护党政机关的形象,充分展示党政机关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中的“第一窗口”示范带动作用,而且对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良好的形象彰显“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创建高绩效机关,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措施,认真开展机关公务礼仪学习实践活动

《机关公务礼仪》一书,涉及政务工作、公务活动、涉外工作、仪表风度、公共场合、日常交际等贴近机关实际的礼仪规范,融入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国际惯例等方面的内容,适合机关特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抓好该书的学习教育和实践,对于帮助广大机关干部熟练掌握和运用公务礼仪规范和操作规程,在社会交往和实际工作中树立施礼有策、施礼有体、施礼有型的良好形象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建管工作实际,开展《机关公务礼仪》学习实践活动,着重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学习教育

利用机关学习日、党团组织生活日等形式,认真组织机关广大干部学习《机关公务礼仪》一书,进一步提高对学礼仪、讲规范、提素质、树形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机关干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文明礼仪知识,切实增强公务职业礼仪意识。利用宣传栏、信息等形式广泛进行形象化宣传和交流,努力营造学习礼仪规范、遵守文明道德的良好氛围。

(二)实践提高

按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进行机关公务礼仪实践,认真组织开展“三个一”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一次“公务礼仪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应用和实践《机关公务礼仪》为主线,组织机关干部立足自身和工作实际,开展公务礼仪宣传、岗位礼仪练兵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掀起人人讲礼仪、用礼仪的高潮,促进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举办一次“机关公务礼仪•规范•素质”大讨论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认真检查和剖析日常工作中不符合文明礼仪、公务规范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对照《机关公务礼仪》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整改,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三是参加一次机关公务礼仪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参加全市组织的《机关公务礼仪》知识答题活动。

四是进行一次公务礼仪实践交流活动。集中检验学用公务礼仪的效果,以此为契机,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学用公务礼仪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干部岗位职责、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合乎礼仪、利于管理、从严执政、惠及百姓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

现代公关礼仪篇7

企业是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一个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在其内部人员之间、企业与外部群体或个体之间都有着大量的人际交往。礼仪就成为构建企业关系、体现企业素质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也必须具备企业需要的礼仪素质。1.员工礼仪素质是企业形象树立的基本保障。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它不仅靠企业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1]作为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储备力量,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通常以行为表达的方式表现在日常工作之中,企业形象也会通过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展示于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例如,员工在进行营销工作时,通过得体的礼仪可以将企业严谨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工作标准传递给客户,与客户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在企业内部也可以通过员工间的有礼有节,建立稳固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组织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团结协作的企业形象。2.员工礼仪素质是企业文化提升的内在基础。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企业特有的文化形象。员工礼仪行为是企业文化在企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认知和认同,是企业管理制度落地的内在保障。员工礼仪素质提高与企业文化提升可以相互促进,企业文化内涵越丰富,对员工礼仪素质要求越高;员工礼仪素质越高,企业文化提升越顺利。企业文化对员工礼仪素质具有熏陶浸染的作用,一个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会促进员工礼仪素养的自觉提高,会伴随企业化的发展“水涨船高”。

二、高职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高职学生个人礼仪的缺失。现在,高职学生的主体是“90后”,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一代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家长过度的保护和溺爱,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个人意识的膨胀,个人主义盛行,这就带来了礼仪意识生长根基的缺失。以个人意识为转移,以个人感受为标准,忽视他人的意志和感受,瓦解了礼仪规范中尊重他人,礼让他人的根本。于是,校园中不合时宜的穿戴,实习岗位上不符合规范的言行举止屡见不鲜。虽然因为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礼仪素质的呈现,但是“90后”高职学生整体个人礼仪的缺失已是不可忽视问题。2.高职学生团体礼仪的缺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社交需要也是一种本能,高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对团体社交有一种天然的需求。但是由于个人礼仪意识的缺失,在团体交往中很难自然理解团体礼仪的要求和自觉遵循团体礼仪规范。例如,由于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诚信、侵犯隐私等,而在宿舍、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紧张,造成团体礼仪的缺失。进而呈现,对集体的漠不关心,集体观念淡漠,缺乏集体荣誉感,班集体组织松散等群体性团体礼仪缺失。3.高职学生社会礼仪的缺失。人是社会的人不会是真空的人,任何人都不能摆脱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然而社会环境的生存更需要基本的礼仪素质——公共道德素质。遵守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表现,但高职学生公共道德的缺失也颇为让人担忧。例如在校园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教室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上课时随意走动、进出教室等现象,在高职院校中随处可见,究其原因还是把社会公德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下,造成了公共道德礼仪的严重缺失。[2]当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不遵守职场礼仪,不尊重领导同事,甚至违反工作纪律,破坏企业形象的现象了。

三、提升高职礼仪教育适应性的途径

当前,在新常态的新特征、新趋势下现代企业需要积极面对迎接新机遇、新挑战,高校和企业共同搭建平台研究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特别是礼仪素质的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面对企业的新要求“不适应”、“不接受”等问题。1.传统礼仪教育现代化。延续传统礼仪,宋代学者朱熹在教授弟子是也制定一套严格的学制,要求:“凡于此学者,必严朔望之仪,谨晨昏之令。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比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礼仪的精神源头,将会让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礼仪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3]根据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管理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传统礼仪教育,丰富礼仪教育内容,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及时性、开放性、主题性等特点,开展互动性、趣味性网络礼仪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微博讨论、网上礼仪知识竞赛、网上礼仪之星评选等活动,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礼仪知识,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2.校园礼仪教育职业化。根据高职教育技能岗位化的特点,将校园礼仪教育职业化是大势所趋。校园礼仪教育是在校园环境下进行传统礼仪知识和基础礼仪规范教育,通常以传统课堂礼仪教学和校园礼仪行为规范的形式进行普遍性、说教式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应用性,学生因此更加难以接受。事实上,高职专业设置面对的是不同岗位群,对学生的礼仪素养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校园礼仪教育应顺应这一差异化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课堂岗位礼仪教学,使礼仪教学具备职业岗位面貌,学生因而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礼仪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企业礼仪培训前置化。学习和运用礼仪已成为企业提高美誉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顺应潮流,更是形势所需。结合企业的特点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仪容仪态礼仪、接待礼仪、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训练,可起到对个人的职业塑造和对单位形象、品牌塑造的促进和推动作用。[4]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礼仪培训作为员工岗前培训的必修课。但是礼仪素质的提高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借鉴高职技术技能教育的经验,可以将企业岗位礼仪培训内容根据岗位特点和岗位要求也纳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既有利于岗位礼仪素质的教育的系统化和素质养成的固化,也可以减少企业礼仪培训的成本,使毕业生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实现校园与企业的“零对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重塑他们的礼仪理念,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5]高职生礼仪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使高职生的礼仪素养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也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够做到的,需要学校的礼仪教育与企业的礼仪培训合二为一,剔除学生从学到工的转换环节,实现学生的全适应与全接受。

现代公关礼仪篇8

关键词:现代礼仪;公共管理;文化

辛亥革命时期,封建制度被。同时,中国传统礼仪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许多现代礼仪方式。后来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更是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开创了近代的中华文化。在中国古代,礼仪的含义很广,既表现为一般行为规范,又涵盖政治法律制度。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逐渐缩小,礼仪与政治体制、法律典章、行政区划、伦理道德等基本分离,现代礼仪一般只有仪式和礼节的意思,去掉了繁文缛节、复杂琐细的内容,吸收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新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礼仪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移风易俗被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呼唤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适应于这种社会秩序的新型的行为规范。但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美德和世界各国人民所普遍遵循的礼仪规范受到不应有的冲击,特别是“”期间,人际关系恶化,人们的道德水准下降。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开始了现代礼仪文化的建设。现代礼仪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礼仪简明、实用、新颖、灵活,体现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我国现代许多礼仪形式,都是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形成的。现代礼仪以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现代生活为基础,剔除了封建落后的成分,表现出新型的社会关系和时代风貌。

现在,我国对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的仪式、程序、出席人士的安排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日常的行政、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的各种公务礼仪礼节也不断完善。随着社会活动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各种礼仪更加深入人心,新的礼仪形式不断出现。交际礼仪、节庆礼仪、人生礼仪等各种新的形式越来越为人们广泛接受。在改革的大潮中,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这同时也将世界各民族的礼仪礼节风俗一同带了进来,使文明古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如礼炮、交际舞会、名片等都是从欧洲传人我国的。同时,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生活也被引入礼仪礼节活动,礼仪电报、礼仪点歌、电话拜年等近年来广为流行。这些都体现了礼仪文化的生命力和革新精神。

综上所述,现代礼仪的本质是一种交往行为,而这种交往行为中包含着我姑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现代礼仪的发展过程来看,其每一次的转变和发展都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以及时代需求的借鉴和调整,是不断的在检验,在传播,在传承,在每一时期展示不同的特点。

现代礼仪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发展到现今的现代礼仪文化。是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摆脱传统礼仪中的封建糟粕,树立新的礼仪风尚方面,作用明显。纵观现代礼仪的发展历程,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实践检验性,社会普及性,时空限定性,文化传承性,审美融合性等基本特征。今天,现代礼仪已经朝着普通化、趋同化、高雅化、职业化的趋势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人们不再津津乐道于那些繁礼褥节,只有使现代礼仪适应时代潮流,才能在国际交往中发挥它的作用。在我国,对现代礼仪的研究比较欠缺。它不仅仅是一 些约定俗成的交际规则,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美学、伦理学、风俗学等方面的内容。我相信,随着对现代礼仪研究的深入,必将对我国的外交事业和四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现代社交礼仪既汲取古代礼仪的优良传统,又借鉴文明发达国家的礼仪礼节,演化成今天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各国人民往来都能理解接受的一套社交礼仪。如见面的握手、吻礼、鞠躬、招手、举手礼等。

通俗地说现代礼仪的本质是规范人们在公众场合和他人面前的交往行为,约束界定人们行为的尺度,使人类能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得到尊重、信任、友谊、好感、赞誉。礼貌的实质是人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礼节的实质是人们在交际场合中惯用的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特殊的专门场合程序化的活动。

现代礼仪上讲真诚的原则,就是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待人以诚,诚心诚意,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达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所理解、所接受。与此相反,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或是当时一个样,事后一个样,有求于人时一个样,被人所求时另外一个样,则是有悖礼仪的基本宗旨的。

现代礼仪上允许因人而异原则,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但是,与此同时,必须强调指出:在礼仪的本质上,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彼此之间因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地位、财富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就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给予不同待遇。这便是社交礼仪中平等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现代礼仪讲求适度原则,施礼就可能进入误区。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得体并适度,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感,结果会适得其反。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不必要求其他人处处效法自身,与自己完全保持一致,这实际上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主要表现。

礼教的本质是指导个人如何反省自律来实现理想人格形象,即孔子所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18]。

孔子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认为“礼”之基础是“亲子之爱”,“仁”之核心是“爱人”。将“礼”的自然情感基础与“仁”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与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使礼制的强制性与道德的自觉性有了转化的可能。“礼”是“仁”的外化。礼要求节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礼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一整套制度仪式,有其独具的文化特色。而统摄这一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之精神。《左传・昭公十二年》引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礼与仁都是讲人际的关系,礼用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仁则寻求人与人间的和谐。从自己做起,立己、克己,方能达到仁的层次。中国礼仪文化强调礼乐互补。《韦氏词典》将礼貌定义为“表现于行为中的道德”。礼是天地之序,乐是天地之和。礼是人与人间秩序的建立,乐是象征人与人间来往的和谐。

总之,通过对上述现代礼仪的原则、现代礼仪的核心,现代礼仪的交往规范和准则的论述可以表明现代礼仪的本质就是一种交往行为,只是这种行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在实际生活中要深刻领会现代礼仪的本质,在实际交往中要秉持对人平等、真诚、宽容、尊重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汝福.中国礼仪史话[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14-18.

[2]胡锐主编,现代礼仪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1.

[3]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26 .

[4]唐德根,西方文化与礼仪(英文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98-105 .

[5]刘佩华,中外礼仪文化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134-135.

上一篇:乡村的生活作文范文 下一篇:合理化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