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策划范文

时间:2023-10-23 14:52:46

中国策划

中国策划篇1

黑道,要黑之有道才好;白道,白之有理才行。中国经济发展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都是好猫。但是历史以来策划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准很难界定,不过让人觉得最神奇的是空手道,最牛逼则算是无间道了。空手道的策划师,最高境界叫神龙见首不见尾;无间道的策划师,大都有飞天遁地之术。

所以劝告中国的企业家在用这些神人之前必须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暂且不要计较人家是黑道白道,身份地位这是面子工程,能真正把企业医好救活才能证明问题。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行有行规。谁破坏行规,谁破坏游戏规则,就应当受到惩罚。行黑者,企业用金钱制约他;行白者,企业就找他师傅去还钱。中国企业生存的能力本来就很可怜,有一首歌唱的好,伤不起,伤不起呀!同时也劝告中国策划界的黑白道大师们,应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才是,不要随便帮人家乱疹,望、闻、切、问的本领还是要的,如果动辄拿死马当活马医,把人家的马的医好了,这是好事;但如果加速了马的死期这就不好了,主人也就惨了,最悲哀的是中国企业家自已都搞不清楚马是吃草死的,还是生病死的,或者是乱投医死的。

中国的文化很有意思,素来就有青黄正邪之分,所以中国的企业家更相信的是白道人物,但在白道人物中相信像华山派岳不群这种伪君子决不会少数。黄药师很邪门,但功夫的确很高,华山论剑,他是其中一个。一般地说,中国策划界的黑道人物胆略会大一些,因为师出无门,顾虑较少,高手过招出奇制胜,很受不知名的小企业青眯;而白道人物则师出有门,顾虑较多,做事中规中矩,讲门派,讲身份,讲品位,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很喜欢。这就叫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什么人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花就要什么样的人去栽。

策划从“完美女人”到活生生的“玩美女人”,这在白道中人物肯定是不愿意干的。还有记得N年前大连开发长兴岛,当时这个开发商急的差点要跳楼,后来找来了一个空手道人物,用空手套白狼的奇兵之术挽回了整个局面,从房地产过渡到了旅游开发行业再到后来的酒店行业,生成了一条有效的生态链。多年前广东顺德碧桂园差点也要关门了,后来挖来了一个无间道的高手,进行了资源大整合,最早提出了小区配套超市,兴办学校和各种娱乐措施的先进经营理念,这在当年的中国是史无前例的。高,实在高,看来中国策划界的高人很多,中国人的智慧无穷尽也!

中国策划篇2

一、财政政策力度难衡量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两个手段来实现经济稳定的,由于这两个手段都可量化,财政政策的实施也就存在一个力度大小的问题。政策力度衡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政策力度大小只有同经济不稳定程度相适应,才能取得较好的政策效应。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不同,财政政策力度的衡量也与发达国家不同。在发达国家,政策力度衡量很简单,政府支出越多一般就可理解为政策力度越大,然而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情况则不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当然要增加支出,但不能说政府增加支出就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按罗斯托的观点,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非常大。由此决定了政府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需要提供大量公共品,如道路、教育、环境卫生、法律秩序等。社会对公共品的巨大需求会导致政府支出逐年增加,而这些与经济稳定无关的财政支出的增加,不能视为财政政策的实施。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很快,社会对公共品的需要非常大,由此决定了政府的投资支出也非常大。可以这样说,即使政府未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对社会公共品需求的增加,也会导致政府支出逐年增加,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政府支出的增加全部视作稳定经济的需要,理解为财政政策的实施,否则就会影响对财政政策力度的衡量。为了准确衡量政策力度,一定要将政府为了经济发展而计划增加的支出和为了经济稳定而相机抉择增加的支出区分开来,不能单纯根据政府支出的多少来衡量政策力度的大小。同样,也不能单纯根据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小来衡量政策力度大小。

经济不稳定或出现衰退时政府收入就会下降,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就只能采用债务融资,所以自1997以来我国国债发行数量年年增加,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根据发债规模来判断政策力度的大小。实行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当然要增加国债发行,但发债增加并非完全为了稳定经济,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对公共品的需要也会增加国债发行。另外,为了满足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需要以及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对无风险资产的需要,也要大量发行国债。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国债和经济稳定的国债未分开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单纯根据发债规模大小来衡量财政政策力度的大小。

那么如何准确衡量我国财政政策的力度呢?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财政政策设计时,对政府预算账户采取分类核算,以便将稳定经济的支出、发债与其他的支出、发债区别开来。具体做法就是将政府账户分为三类———经常账户、投资账户和稳定账户。经常账户包括经常性支出(包括国债利息支出)和除政府借债之外的经常性收入,它表明了政府在日常业务方面的责任,遵循个人和企业的理财原则即收支相等。投资账户显示政府的非经常性支出,主要是为满足经济发展的公共品投资支出,这种支出可通过发债来满足,其债务偿还和公共品运营及维护成本归属于经常性成本。稳定账户是政府纯粹为履行稳定经济职能而设立的,在稳定账户中政府根据经济的不稳定状态,分别机动地选择预算平衡、盈余或赤字。当经济不稳定时,人们很容易根据稳定账户中支出的变化,清楚地看出财政政策力度的大小,因为这些支出完全是为了对抗经济不稳定,支出的多少自然也就反映了政策力度的大小。政府预算分为三大账户还可明确政府的三种不同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还可看出稳定账户中任何预算状态, 无论是平衡还是不平衡都无所谓好坏,不必因采取财政政策出现赤字而担心,实际上经济稳定和预算平衡两者不可能同时实现。

二、财政政策目标欠合理

财政政策的直接目的是稳定经济,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然而财政政策的最终目的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这可用社会总目标———自由、公正、安定和富裕的实现来说明。由于社会目标的实现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经济目标的实现,在一种政策工具只能实现一个目标的情况下,经济目标的选择就非常重要。政府在设计政策目标时,需要认识到经济目标的从属性和工具性,需要考虑政策的不同经济目标对社会目标的不同影响。例如财政政策目标设计为充分就业,则有利于社会安定、公正和经济持续增长,而政策目标如果设计为经济增长,则仅在短期可较快促进经济增长。

在我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目标设计为经济增长,据此单纯从经济增长这个目标考虑,可以说财政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达到了。自1997年以来,政府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1998—2004年有效地将GDP增长保持在7%以上。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增加,社会并未向安定、公正的目标前进,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收入分配悬殊。如此看来就社会总目标来说,财政政策的最终目的并未达到。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总目标,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目标应作出调整。

政府在设计经济目标时,一定要选择一个更能促进社会总目标实现的经济目标。就目前我国情况而言,政府在设计财政政策目标时一定要考虑人口众多、社会失业率高和收入分配悬殊的现实状况,选择一个最能实现社会总目标的经济目标。根据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经济目标中最重要的且对社会总目标影响最大的应是充分就业。

从经济稳定目标来说,虽说经济稳定是用四个目标来描述的,但真正决定经济稳定的只有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两个目标,也就是说只有这两个目标才是经济稳定的可调整目标。在一个政策工具只能实现一个目标的条件下,具体是用财政政策刺激就业,用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而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并非稳定经济的可调整目标,前者是一个独立的目标,后者是一个中间目标,政策不能通过调整独立目标和中间目标来实现经济稳定。即使就增长和就业这两个目标而言,就业也比经济增长重要,就业率提高会使经济向潜在产出(也就是充分就业产出)靠拢,相反,产出增加不一定带来就业相应增加,在产出增加所引起的就业增加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损耗,效果并非“奥肯定理”所言,这也可从我国产出和就业的关系变化的实例中得到证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就业弹性为0.308,而到2000年该指标却下降到0.139,产出增加所引起的就业增加越来越少。不仅如此,仅就目前失业和增长两者反映的问题看,前者也远大于后者。在1998—2004年的七年中,我国失业率从6.0%上升到11.5%,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经济不稳定状态。

从社会总目标来看,就业率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公平目标的实现,而依赖政策支撑的经济增长仅在短期内有利于代表财富的GDP的增加。另外,社会成员对就业率的关注也远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广州市统计局2003年8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该市万户居民的调查中,问到政府的最大政绩工程和最重要工作是什么时,多数广州市民回答是增加就业、改善就业环境。发达地区尚且如此,落后地区更不待言。可见,社会对增加就业的要求非常强烈,这一点不应在设计财政政策时被忽视。

因此,在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失业率高和收入分配悬殊的情况下,政府在设计经济稳定目标时,无论是从社会总目标还是从经济稳定目标自身考虑,都要特别重视就业率这个经济稳定目标,唯如此,经济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安定。

三、财政政策效应不稳定

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是否达到要依政策效应而定,而我们在评价政策效应时要从两方面入手。如果从静态的角度看,政策实施达到目标值,说明政策产生了效应。但更为重要的是从动态角度看,如果政策停止实施后目标值能保持连续,即政策效应具有了持续性,这时政策的直接目的才算真正达到。财政政策的难点也在于此。

那么,自1997年起实施的财政政策效应究竟如何呢?从静态看,政策是产生了效应的,表现在每年政策的实施都带来了7%以上的增长。但从动态看,政策效应还缺乏持续性,典型表现为,随着旨在保持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总需求的增加相当部分是政府投资,而维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消费需求和生产性投资需求长期启而不动。消费需求不足可从大量商品供过于求得到证明。据统计,1997—2003年,商品供过于求的比重分别从31.8%上升到85.3%.生产性投资需求可从同期反映贷款不能转化为投资的银行存贷比的变动中得到证明。据统计,1997—2003年,银行存贷比从90.9%下降到76.2%.显然这些数据清楚地说明了政府投资在总需求中的重要性,政策若停止实施,总需求减少将难以避免,增长将难以持续。这说明政策效应还缺乏持续性。政策效应缺乏持续性又使政策实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经济的长期稳定主要依赖于经济的内在机制,政策不可能长期实施,另一方面在政府支出占了总需求相当部分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又对财政政策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

那么为何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缺乏持续性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在设计财政政策时对经济目标的选择不合理。经济目标的不同选择,可带来政策的不同效应,如果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目标定为经济增长,那么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品的投资支出,就可直接增加总需求以增加GDP,用这种方式增加GDP虽然简单直接,但效应的持续性差,因为增加的产出中相当部分来自政府的非生产性投资增加,由此引起的未来产出增加有限。如果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目标定为充分就业,那么政策手段就应通过减税和增支来增加劳动需求和劳动的有效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增加GDP虽然复杂间接,但政策效应的持续性好。

实际上经济的稳定源于要素市场的稳定,也就是厂商投资和就业的稳定。政府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和增加支出,在要素市场上刺激厂商投资,如此从静态分析,投资增加带动就业增加,进而在商品市场上产生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从供给看,生产函数中劳动投入增加、产出增加;另一方面从需求看,劳动者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产出增加。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是,可极大地减少周期性失业,使经济向充分就业产出靠拢。特别是提高就业率能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从而不仅有利于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保证政策效应的持续性,而且也有利于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极大地增强政策效应。从动态看,投资增加不仅有利于短期总需求增加,而且还有利于长期总供给增加,从而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同时政府也应通过增加支出保证劳动的有效供给,这主要是提供免费的培训和就业信息,使技能和岗位相适应,以减少结构性失业。

中国策划篇3

历史的进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然而中国策划业短短20的年历程,相对于久远的历史来说,还只是处于起步期,或萌芽期。要想从中总结出中国策划业历史进程的规律,还需要假以时日。

然而,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昨天孕育了今天,今天孕育着未来。从中国策划业的现实状况中,也能隐约看到未来的影子。

一、人们对策划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

现在很多策划从业者,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策划,怎样才能做好策划,因为有太多没有专业素养,投机钻营的江湖人士混进策划人的队伍。难免会半锅臭鱼把几条好鱼搞得也没有了鲜美的味儿。

提起策划人,局外人的感觉是口若悬河,馊主意连绵不绝。满肚花花肠子,满脑全是道道的人。话说得很溜,一到检验成果的时候就掉裤子露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华而不实的策划人必将被市场淘汰,有真本事的策划人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认可。这时候人们就会明白,哪一个行业里都有一些败类,有些问题是属于个别人的问题,并不是行业的问题。

中国策划业起初是被神化,什么一个点子救活一个企业,一个点子价值几十万甚或几百万。后来又被妖魔化,什么策划人都是骗子的呼声一时高涨,搞得很多立场不坚定的策划人纷纷改弦易辙,把自己改成咨询公司或顾问公司。

淘金黄沙始见金,当一场场闹剧都退出历史舞台,策划业回归平静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策划人不是神仙,也不是魔鬼,策划人只不过是知识密集型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因为策划人都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所以更容易受到诟病。

二、策划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其实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策划的介入,但只有服务企业和商务领域才不避讳拿到台面上来讲,同时也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有些策划是每天都实实在在发生的,只是见不得光,不能拿出来跟人家说,比如策划办公室政治。

中国策划业从最初的服务于企业和商务活动,发展到今天的城市策划、旅游策划,道路越走越宽阔。

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思想越来越开放,情感策划、政治选举策划也将逐渐显露市场需求,策划将介入更多的领域。

三、策划市场依然会混乱不堪

当今中国的策划市场可以说是乌烟瘴气,大师头衔的帽子随便扣,乱评比乱发奖,互相拆台,吹牛的水平一个比一个高。

有人将中国策划市场的规范寄希望于出台行业标准,也有人在徒劳无功地做这样的事情。因为衡量策划的结果可以形成标准,可以做到量化。但策划的过程是无法形成标准和量化的。

这就像中医,虽然大家公认它是好东西,但由于无法形成标准和量化,所以一遇到竞争就会败下阵来。好在江湖游医乱看病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国家会严格的管理和整顿这个行业,不能让它乱。

可策划行业就不同了,企业与策划人之间的合作,不论好坏,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都不大,或者说不直接。所以国家也不会下大力度监管这个行业。一切只有靠行业的逐渐成熟和策划人的自律。

所以未来几年,中国策划市场依然会混乱不堪。

四、策划人工作压力会越来越大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无形中增加了策划的难度。企业都在整体提升,企业都在借用外脑,企业都有专家顾问团指导企业决策。策划人要想协助企业取得突破性的市场成果,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实难奏效。

企业的促销、广告、公关活动正在将可爱的消费者教育的越来越聪明了。策划人如果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没有把控活动、把控消费者和企业决策者的能力,就无法做出成功的策划。没有真本事的策划人会很难混下去。

五、策划市场会更细分、更专业

将来贪大求全的策划公司会逐渐失去客户和市场。企业要同时委托多家专业策划公司,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策划流程。有公司是专做活动推广的,有公司是专做营销战略的,有公司是专做平面设计的,有公司是专做品牌规划的……这些公司在一起分工合作,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制衡,相互督导,更加有力于实现策划目标。

市场细分之后,每个公司都是在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很容易熟能生巧,更容易做到极致。

当然,如果企业对这些公司之间的业务衔接协调不好,就会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这就是中国策划业,业已发生的未来。

作者简介:

中国策划篇4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完善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95-02

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形成及实施成效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形成

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有人口5.4亿,当时国家没有明确的人口生育政策,人口处于无序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达到20%。1957年“中国人口学第一人”马寅初一针见血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愈加棘手,愈难解决。但该观点不但未受重视,反而遭到批判,这无疑助长了人口进一步膨胀,至1974年,人口达到9亿。针对这一情况,作了“人口非控制不可”的指示,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得到重视。1980年以来国家对城镇户籍人员严格实行了“晚婚、晚育、一胎化”的生育政策,对农村户籍人员有条件地允许生育两胎,2001年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把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制度、措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计划生育不仅有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了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成效

1.促进中国生育率大幅度降低,有效遏制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计划生育政策已实施三十多年,在这期间中国实现了人口生产由“两高、一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三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1981年人口突破10亿,而2012年人口才达13.7亿,大大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现今,中国进入到人口低速增长的阶段,缓解了人口快速增长给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压力,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2.生育率的下降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由于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生育率下降,使得中国平均每年少生约1 500万人。不仅缓解了国家在能源、原料、基础设施、教育、服务、住房交通、粮食和就业等方面的需求紧张和资源短缺状况,也缓解了人地矛盾,提高了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的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3.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可以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和健康医疗,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障,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人口质量的目的。

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独生子女家庭存在的风险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独生子女性格偏执。在城镇一个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导致有的家庭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父母所期盼的要求时,容易偏激,走极端,更有甚者走上了不归路。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案件频繁发生,这无不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有关。独生子女家庭还容易出现溺爱现象,基本是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小孩,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过高期望和溺爱往往造成许多独生子女性格上出现一些问题,如过分自我乃至自私、是非不分、与人交往缺乏互助精神、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受挫能力差等。

2.空巢家庭和失独家庭逐渐增多,家庭生活陷入孤独和痛苦。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来,伴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而出现的是空巢家庭的大量增加,独子或独女的父母不可避免地陷入“孤独与寂寞”的境地。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生活是围绕孩子运转的,独子或独女因就业或就学等原因突然远离家庭,这使得父母一时失去生活的重心,容易使原本美好的家庭生活陷入紊乱。

据统计,中国1.5亿户独生子女家庭中目前失独家庭已达500多万户,独生子女出现意外,使这个家庭失去了依靠和希望,带给父母的是无尽的痛苦,因为许多失去孩子的父母已失去生育能力,今后其养老和正常的家庭代际传承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中国已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国际上较流行的标准是,若一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以上,或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以上就可以认为是老龄型人口社会。中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2%以上,而且照目前趋势看,不用多少年这一比例将会达到30%,因此可以说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养老问题,以前多个子女照顾两位老人变成现在的一对夫妻要照顾四位老人,不仅给子女带来了很大负担,也必然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数量的下降,根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8~40岁的青年劳动力十年后将骤降一半,劳动力成本将会很快上升,如果不采取措施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发展,将会使中国失去赶超发达国家的时机。

(三)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按照国际标准,正常的男女性别比为103至107:100。由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存在着升高的现象。1981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8.47,明显偏高。1990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人口出生性别比进一步提高到114.2。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口出生性别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6.86。根据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总人口性别比为118.06[1] 。

2007年,19岁以下的男性多出女性2 377万,2010年后,这一人群开始逐渐进入婚龄,男女婚龄人口的比例失衡将会突显,农村成年男性中的某些困难人群会遭遇严重的“娶妻难”,买卖婚姻现象会加剧,婚外会增多,家庭稳定性也会受冲击,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会增加[2] 。

据有关专家预测,2020 年中国适婚男性比适婚女性将多出 4 000 万人。这种情况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几千年来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地区及广大农村地区,这一传统观念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家庭为了达到生育男婴,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去医院做胎儿性别检查,如若检查发现所怀的是女婴,立即选择中止妊娠。

三、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考

当初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从目前中国的自然生育率来看,已多年低于国际自然生育率,“一胎化”已完成历史使命,况且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明显出现了一些问题。党的十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也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因此,应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一些调整和完善。

(一)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力度

对于有生育多孩能力和意愿的人来说,只生一孩,响应国家政策,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理应受到奖励。而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力度,这也是为保持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应该进一步完善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机制。

(二)逐步放宽“二胎政策”

1.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数量激增。有人担心认为放宽二胎政策,将会导致人口数量激增。但从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开放二孩生育政策试点地区承德、酒泉、翼城和恩施情况看,这些地区多年来人口数量竟然保持低增长,总和生育率保持在两个孩子以下,这有力地说明了在二孩生育政策下,实际生育水平并非一定会激增。并且,宽松的生育政策推动了试点地区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向自然平衡的水平发展。从长远来看,二胎政策还能有效地调节出生性别比面临的失衡问题,缓解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老龄化压力和独生子女问题,以更好地引导人们正确的生育观念,从而达到调控人口的根本目的。

2.“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更符合人民的生育愿望。二胎政策的放宽将更能满足人们的生育意愿,缓解人们超生、不生、不合理性别选择等生育问题。相关调查调查显示,55%的城市妇女理想子女数为一个孩子,43%认为两个孩子最理想,70%的农村妇女倾向于两个孩子。这表示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在城市和农村都更符合人们的生育愿望。

3.拉开生育间隔,严格控制生育三个子女。在放开二胎政策的同时,应规定第一胎和第二胎之间应有一定时间的生育间隔,尽量拉长两胎间的生育间隔,减轻家庭抚养孩子的压力,同时也可以缓解空巢家庭和失独家庭存在的风险。严格控制生育三个子女,避免中国人口数量的激增。

4.调整和改善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后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落后的生育观念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但是在没有相应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养儿防老仍是农民的现实选择。农村违法生育现象必然不断涌现,性别比指标居高不下。立足于现实而且从长远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家庭实施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综上可见,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过快增长,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的人口政策体系已经明显滞后于新的人口变动趋势和社会的进步,亟需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以适应当前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红晓.构建和谐社会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

中国策划篇5

1.130年国策,成效显著,困境渐显建国之初,在“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灌输下,大陆年均人口增长率一路飙升,甚至曾达到罕见的2.5%,8年内增长1亿人。1971年,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央开始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1980年,面对接近10亿的人口数量,中央了著名的“9.25公开信”,正式提出“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1984年,被称为“7号文件”的《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一度尝试进行政策微调,适度放开了二胎及多胎的生育条件。然而1990年人口普查大陆11亿人口的数字震惊了高层,1991年中央“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要求全国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严厉的“一票否决制”。由此,大陆再度确立了刚性的生育政策,具体实施多依赖行政力量对违反计划生育者进行处罚。

严格的生育政策显示出了巨大的成效,有统计称,“1971-1998年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全国少生了3.38亿人,为家庭以及国家节省了74000亿元抚养费。”但是对人口数量30年的人为干预,使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出来。“一胎制”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加上某些地方上的政策执行不当,导致超生游击队、暴力执法、人员死伤、上访、倾家荡产……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痛苦,也令当地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趋于紧张甚至对立。在有些地区,下乡的计生干部甚至需要警力配合,否则根本无法进村或出来。针对强制进行的经济处罚,一些超生妇女本身就经济困难,再对她们进行经济处罚,她们的处境就更糟,母婴得不到良好的营养。另一方面,人口政策从松到紧的遽变,无可避免地带来一场随时间推移越来越严重的困境: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社会的抚养压力,国民经济发展后劲堪忧……而这一困境将覆盖城乡所有人群。

1.24000万光棍是谁惹的祸据官方最新透露的信息称,大陆现在男女出生性别比高达117:100,即每出生100个女孩的同时会有117个男孩出生,在海南省,这个数字甚至达到135:100。而根据人口发展的规律,要保持人口的性别平衡,这个比例应该在105:100左右。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意味着在2020年,大陆将会有40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成为“光棍”。

男性比例过高,除了会造成婚姻压力外,还会加剧性犯罪、**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的出现,并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有观点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陆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对此,国家人口计生委高官纷纷在公开场合进行辩驳,认为这一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以韩国尽管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人口出生性别比也曾达到过116:100为证,说明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儒文化国家重男轻女、姓氏沿袭的文化传统。“但是在过去,老百姓生男孩的愿望可以通过多生来实现,”大陆某学者指出,“实行计划生育,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后,他们会更多的选择通过流引产,只生一个男孩。韩国虽然也出现过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但是那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我们这里面政策的客观因素更多一些。”

1.3从人多力量大到老龄化问题严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新出生的人口和老龄人口比例都很低,整个社会的抚养负担降低,且劳动力供给充足,这就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机会。但是,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陈友军说,这是我们厉行了3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回报,但是当今天庞大的青壮劳动力进入老年后,就会变成巨大的压力。据劳动保障部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大陆几近3/4的劳动者没有养老金,在农村,公共养老金制度覆盖的比例仅为11%,多数人完全依靠沿袭了几千年的家庭赡养方式,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

2中国人口战略走势

显然,仅仅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无力帮助中国走出现有困境。3月,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求从人口战略高度综合研究人口问题。人口生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人生出来,就不能回去,所以政策的修改,要慎之又慎。但是,肯定可以确定的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方式是一定要改革的。在计生委任政策法规司司长的于学军的预想中,计生工作方式有四个阶段:以处罚为主;奖罚并重;以奖励为主;不 奖不罚。于说,最终的目标是人口问题变成个人行为,政府不干涉,就像现在的发达国家一样。

3对策

人口控制的基本矛盾,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因为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对人口数量的增长要求不一致,于是才制定生育政策限制群众的生育意愿,从而形成了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扭转失误,使今后的人口控制走上科学的道路。

3.1提高育龄群众素质,降低人口风险。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子多福,子多势重”的思想积疾难医,仅靠一代人、二代人难以转变,所以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耳闻目染计划生育对自身和社会的作用,抛弃父辈们落后的生育观。从而逐步实现群众对自身生活行为的自觉控制。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降低人口生育风险和非生育风险。如随着“生命周期”的展开,我国最早一批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新生代”已步入成家立业的阶段,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开始步入老年。独生子女家庭,双女家庭的风险问题及后顾之忧以及其他计生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如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实行计划生育的先行群体就可能成为农村中一个不断扩大的困难群体和新的不稳定因素。

3.2抓好队伍建设,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首先要抓好三项落实。一是要抓好计生网络的落实;二是要抓好日常计生工作的落实,重点抓好宣传教育,知情选择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三是要抓好工资报酬的落实,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3.3发挥部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计生、公安、卫生、民政、劳动等部门各司其职又互有关联,如能实现五者联网,互通信息,整合人口资源,共同建立统一的,各部门共享的全市人口资源信息库,那么就能及时发现育龄人群的流动情况,婚育信息,及时识破个别无诚信人员的瞒骗,避免结婚、出生的漏报,从而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服务。

3.4针对流动人口,出台地方性法规,尤其对中止计划外怀孕要有具体、实用、有力度、可操作性强的条款。

中国策划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营规划 财务管理 对策

国有企业规划中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并非简单的财务体制改革或人员调整,而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管理变革,这对于国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面性的保障。基于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趋势,国有企业日常经营也遭受了严峻的考验。财务管理是对日常经济活动实施管理的有效措施,用其辅助国企未来的规划与发展,将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以煤炭企业分析财务管理的问题

大型煤炭企业是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缓解社会能源供应危机的有效措施,新时期煤炭企业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企业拟定经营战略计划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国有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存在缺陷,经过较长时间经营后发现,煤矿企业内控管理面临着严重的失控局面,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产业经济报告显示,近年来国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资金方面

煤炭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经济产业发展。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对象,控制好项目资金收支对财务管理的意义重大。但是,因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不足,对资金额度收支规划的流程出现失误,造成企业成本资金分配的失控局面。例如,某一矿井工程采掘前期,财务部预算处的资金使用方案不全,没有考虑突发事件对采煤成本造成的破坏作用,容易因资金分配失控而增加了煤炭工程的成本耗资。资金收支预算失效,反应了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失误,影响了正常的经营流程。

(二)操作方面

财务管理是一套完整的方案,必须要执行于煤炭工程中才能发挥作用,这些都依赖于各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国有煤炭企业面对市场对煤炭资源庞大的需求量,偏向于采煤作业进度的控制,对于财务管理方案尚未全面推广,实际执行起来的工作难度较大。例如,部分会计人员采用手工方式处理成本数据,“手工帐”常因人员操作而出现人工失误,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执行,财务管理方案因操作失误而误导了方案的操作流程。

(三)决策方面

对于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来说,缺乏与采煤工程相配套的财务管理体制,煤矿工程开采前期未能深入分析影响成本耗资的因素,导致煤矿采掘生产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效果。例如,财务管理体制仍然依赖于人工操作模式,一些新的财务管理方案未能得到推广,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经营成本的调控。此外,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比较落后,新型数据管理系统未能普及使用,也制约了成本的控制成效。国有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决策失误将对最终的产业收益造成不利。

二、财务管理循环的主要环节

国有企业是国家参与投资建设的经济单位,国有企业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产业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鉴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营者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拟定循环式财务管理方案,保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循环管理模式涉及到多个环节,这些都要求了财务部门积极配合工作,严格执行好每一项财务管理决策。

(一)制定财务决策

国有企业必须要按照国家经济走势执行经营方案,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决策具有宏观调控下,不能仅限于某一个方面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循环系统中,应该首先选定具体的财务决策,即针对企业的各种财务问题制定行动方案,也就是制定项目计划。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制定财务决策时要考虑国企的规章制度,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决策方案。

(二)制定预算标准

财务管理的关键在于成本控制,合理地控制企业经营成本,这是创造经济收益最有效的方式。制定预算标准是财务决策中比较难控制的一点,这是由于从不同角度出发所得到的标准不一。因此,编制财务管理决策应先编制预算标准,对每一笔资金的收支状况掌握清楚。即针对计划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拟定用具体数字表示的计划和标准,也就是制定期间计划,这同样要符合国有企业的标准。

(三)记录实际数据

数据信息是财务管理决策的主要参考,根据数据运算、处理、分析等结果,很容易判断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走向,为经营者提供切实可靠的指导方案。记录实际数据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其自动记录了国有企业规划中的各项数据。即对企业实际的资本循环和周转进行记录,它通常是会计的职能,能够把多种数据信息整合到一起,筛选出最适合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四)数据综合计算

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应定期计算,参照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不同国有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数据综合计算环节里,必须要尊重计算应达标准的原则,即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应该达到的工作水平。例如“实际业务量的标准成本”、“实际业务量的预算限额”等,也可以收集大量数据信息展开分析,逐一计算出某个时间段内的财务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问题以调整财务模式。

三、财务预算工作的完善对策

财务控制和财务预算有着密切联系,预算是控制的重要依据,控制是执行预算的手段,它们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循环。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主导内容,缺少财务管理系统为支撑在很难持续发展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预算是财务管理常用的方式,通过预算方案显示的结果,能够帮助经营者选定最佳财务系统从事经营改革,壮大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调整预算方式

不论财务经理是否认识到,其预测流程都很可能存在弊病。陈旧的流程和工具与对预测准确性和质量的错误认识结合,使全球大多数预测流程存在弊病。解决上述问题要调整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主要措施:首先,财务经理应当通过、确定并解决预测问题的主要状况,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缺失,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次,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财务经理可以采取措施以实现更为准确的预测实践,并且最终转变为更加灵活且具有盈利能力的组织,通过强化财务管理而带动了预算方案的优化。财务部门要尽快调整过去的预算方案,为会计人员设计出高效率的预算处理公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的缺陷。

(二)采用预算软件

信息科技开始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对每个项目实施预算分析,进而保证了财务管理方案执行的有序性。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财务预算工作过程中,采用预算软件优化会计人员的预算结果,降低了各种因素引起的失误率。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经营规划时不仅要注重经营模式的调整,还要考虑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决策以增强企业的经营实力。国有企业财务部门要坚持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未来的经营与规划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汪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2010,19(6):33-35

[2]张凯.国有企业经营规划中的财务管理方案[J].中国会计,2011,30(14):29-31

[3]吴一龙.浅谈通过预算强化企业财务的调控管理工作[J].上海财务,2011,14(11):37-39

中国策划篇7

    国际航运企业的承运载体是船舶,船舶是国际航运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其整体资产的90%左右.世界上主要航运国的船舶登记制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进行船舶登记所缴纳的税费差额也较大,这就为国际航运企业进行船舶登记的税收筹划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1、现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现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是: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各国法律规定,对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船名、船舶技术性能数据等内容进行登记.登记机关的所在地称为船舶登记港.船舶登记港即为船籍港

    依据各国法律和政策对船舶登记条件的不同规定,目前船舶登记制度可以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三种.其中采用船舶开放登记制度的国家,对前来登记的船舶,条件限制比较宽松,有些近乎没有限制条件,几乎所有的船舶都可以在该国登记,取得该国国籍,并悬挂该国国旗,该种国旗称为方便旗.悬挂方便旗的船舶营运成本低,注册国一般按船舶吨位征收注册费和年度税,免收船舶所得税或征收很低所得税

    2、巴拿马开放的船舶注册制度.历史上巴拿马是南美的一部分,而地理上又连接着南美、中美和加勒比海,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通道,由于巴拿马独一无二的优越地理位置,其国家历史与全球商业长期紧密相联,巴拿马自始至终努力保持着一个低廉的注册制度,因其开放的船舶注册制度而闻名于世.在巴拿马注册的船舶每年只需交纳固定的几项税费.注册一家巴拿马本国的公司拥有其在巴拿马注册的船舶,可在各方面节省费用.如果游艇拥有者是巴拿马自然人或公司实体,其注册费每两年只需usd1000.00,如果拥有者不是巴拿马自然人或公司

    实体,则为usd1500.00.而维持一家巴拿马公司的费用每年只需几百美金,这样做可以合理规避税费

    二、航运企业设立海运公司避税

    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海运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一定在同一个国家.其总管理机构可设在第三国.同时,拥有的船舶还可在别处注册.这类公司一般使用"方便旗帜",即可由非居民船东悬挂的国旗,旗帜国除收取一定的注册费外,对挂旗的船东不实行财政性或其他控制.巴拿马是这类海运公司避税中常用的典型国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船只悬挂巴拿马国旗的原因.早在1980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租船公司同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在百慕大设立了"国际联合船舶投资有限公司",这是典型的利用避税地"海运公司"避税的案例

    跨国法人利用《公司法》,通过改变登记注册地等手段改变税收居民身份.对于以登记注册地所在国为判定法人居民身份标准的国家来说,通过改变登记注册地所在国就可以实现法人居民身份的改变.比如,一个在高税国登记注册成立的公司,可以在高税国办理注销登记,并到低税国办理注册登记,从而放弃了高税国的居民身份,获得了低税国的居民身份.这种居民身份改变的同时,纳税人也实现了税收规避.对于纳税人改变公司的注册登记行为,一国的税务当局同样是无权干涉的.所以,纳税人在《公司法》的掩护下,实现了避税

    三、恰当安排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

    税务筹划中要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于这三种组织形式的税法规定有很大差别.因此,如果是在国外投资组建企业就要选择特定的组织形式以减少纳税.如美国税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适用按照合伙企业形式计算交纳所得税.如果企业设立时注意满足这种小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条件就可以按合伙企业交纳所得税以节约大量的税款

    同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是税务筹划应注意的内容.由于我国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不高,企业的资本结构容易出现不合理现象.例如企业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比例的适当调整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但当存在个人所得税时这种税收屏蔽效应会被个人所得税削减.所以,在安排企业资本结构时要找到企业最优负债比例点.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要注意首先熟知与筹划目标相关的经营国税收法律及法规的规定,密切关注法规的内容及其变化.选择采用适当的不同比例负债,本着税后净利润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综合考虑企业风险、税收风险和政治风险,最终选定可行性方案。

    四、利用资本弱化方式避税

    资本弱化的表现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在公司设立时就存在出资不到位,借入资金过多,甚至虚假出资;二是公司设置后资本金实质减少,国际上表现为跨国公司抽取资金而不是充实资本.跨国纳税人往往利用资本弱化的第二个方面进行国际避税。  企业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比例的适当调整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但当存在企业所得税时,这种税收屏蔽效应会被企业所得税削减.所以,在安排企业资本结构时要找到企业最优负债比例点.例如我国税法规定,对公司支付的利息,税法一般允许作为费用抵扣,而支付的股息则不得扣除,需计入应税所得总额中去.这使得许多跨国纳税人在为投资经营而筹措资金时,常常刻意设计资金来源结构,千方百计表现为举债投资,加大借入资金比例,扩大债务与产权的比率,造成"资本弱化".各国税法都允许借款的利息计入成本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这样,一个位于高税国的公司就可以通过加大债务资本、缩少股权资本的方式(即资本弱化)来多列支利息费用,从而达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我国的涉外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过程中,也尽量运用国内外银行贷款作为投入资本,从而降低税务成本,最终达到避税目的。

 五、采用会计处理方法避税

    1、提取坏账准备.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就是坏账损失的核算采取备抵法.备抵法就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账户,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坏账准备账户

    2、适度举债.企业资金来源除了所有投资者以外,就是举借债务.如发行债务,向银行或其他机构或单位举借.举借的好处有:一是可减少所得税.因为债务利息费用最终均要计入成本费用,企业实际少缴一部分所得税,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所支出的股息红利是税后利润分派的,不会减少所得税.二是在资金利润率大于利息率时,利息费用固定,超额利润为股东所有,债权人无法分享超额利润,况且举债不影响原股东的股份比例和相应的经营决策权.这方面的方法主要有利用贷款转移资金和人为把利率订得高于正常信贷水平.三是企业经营资金来源不限于所有者投入这一渠道,通过举债筹集一部分,即资金利润率大于利息率越大,股东所获利越多

    3、无形资产的使用和转让.商标、版权、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在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中的使用与转让也是经常发生的,通过多收或少收特许权使用费,施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成本影响,从而达到转移利润、避让税收的目的.由于无形资产往往具有特异性、专用性、独占性和排他性,因此在市场上很难或者根本找不到可比性价格,故而这种形式的利润转移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4、货款往来中的利润转移.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功能更加齐全,涉及的行业更广,不少跨国公司具备金融业的准入条件.金融业跨国公司通过本系统金融机构或直接向子公司提供优惠贷款,多收、少收或不收利息,增加或减少子公司的生产成本,以达到转移利润避让税收的目的

    5、劳务购销中的价格转移.劳务购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设计、维修、广告、科技服务、咨询、中介等,这些劳务购销在跨国公司内部发生,均存在收费多寡、收费标准高低的巨大弹性,关联公司在弹性上做文章,影响成本和利润,从而达到少缴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6、有形资产的购置或租赁中的价格转移.有形资产购置费虽然属企业资本性支出,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值,而通过折旧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样可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在我国的实际经济工作中,往往遇到外商用固定资产作为实物投资,并且高估冒算的情况,他们抬高价格可以有三方面好处:一是虚增资本,扩大分红基数;二是盘活原有的资产存量;三是扩大企业折旧费,相当于扩大成本、转移利润.在固定资产租赁业务中,提高或者降低租赁费,都可以调高或者调低企业相应的利润,最终达到避税的目的

    7、加大母公司提取管理费力度.跨国公司因其控股或管理职能经常向设在各国的子公司收取管理费.从世界100强在我国的投资管理来看,情况也是如此.这种由母公司向子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可高可低,标准难以把握,税务机关在征税时,裁量有一定难度,这就使得管理费在减利避税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作用.跨国公司往往通过提高管理费从而加大子公司的成本,达到规避子公司所在国税收的目的

    8、充分利用行业控制资源.跨国公司利用其控制的运输系统、保险业等向子公司收取较高或较低的运输费、保险费,以达到调节子公司利润,有针对性地规避税收的目的

    六、采用电子商务实现国际避税

    20世纪,全球已有七成以上的企业先后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一方面使国际商务活动更为便捷、高效,另一方面使得国际税收中对传统的居民、常设机构和属地管辖权等概念无法进行有效约束,无法准确区分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或是转让特许权等行为,给跨国企业的国际避税提供了更隐蔽的环境.航运企业的迅速发展既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策划篇8

论文关键词:城市形象专题片,策划,制作,策略

1 城市形象专题片

所谓的城市形象专题片又可以称作城市宣传片、形象片等,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城市形象专题片本质上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广告,其所要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外貌”,更需要把这一个城市的灵魂展示出来。城市形象专题片需要具备主题性、结构性以及美学性等多种特征,通过多个角度使得城市本身的形象得到全面的展现,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赢得机遇。

2 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策划

2.1 意义

首先,对城市形象专题片进行策划能够突出所要表现的主题,使得结构内容更加的紧凑。一般来说,策划的出发点是确保城市形象专题片能够把预期达到的内容表现出来,进行前期的策划能够使得亮点更加地突出,主题更加地明确,有助于后期创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策划能够使得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由于城市形象专题片本身就具有宣传的成分,在进行策划之时,需要采取一定的调研活动,从而寻找最佳的切入点,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主题;最后,策划能够实现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城市形象专题片制作之前进行有效的策划,能够使得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降低制作的成本,起到节约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使得城市特色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人们对城市产生认同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推动[1]。

2.2 原则

在城市形象专题片策划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便于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表

现为:

1)定位原则。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策划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进行策划之时需要确定好一定的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的策划,以便于能够围绕着这一目的进行策划,从而提升这一城市的品牌效应,促进城市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城市特色的定位,由于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特色,因此,为了突出城市形象的独特性,在进行定位的过程当中,需要定位在乡土特色当中,深挖地方的精髓,把城市固有的特色表现出来。

2)创新原则。在进行城市形象专题片策划的过程当中,需要把创新的理念融入进来,与创作理念相融合,理念的创新能够对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策划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得策划能够打破原有的框架,进行内容与形式的新突破,从而使得城市形象专题片在内容选择以及结构形式上,让人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创新原则是在城市形象专题片策划过程当中所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

2.3 流程

在进行城市形象专题片策划的过程当中,机械论文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流程进行,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对城市市场进行实际的调研工作,确定好城市策划的目标以及定位,通过对城市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调查,才能够准确的对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策划工作进行定位;其次,做好城市形象专题片制作方案的拟定工作,为专题片以后的制作做好铺垫,保证在确定好方向目标之后,进行科学的制作;最后,在制作城市形象专题片的过程当中,需要选择恰当的题材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并进行精心的制作,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媒体在特定的时段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宣传手段,不断提高城市形象专题片的质量,进一步增强专题片的宣传效果[2]。

3 城市形象专题片的制作

3.1 提高视觉冲击力

在进行城市形象专题片制作的过程当中,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提高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这就要求制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特技的处理以及节奏的把握。特技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能够把制作人员真实的创作意图形象的展示出来,在绝大多数的城市形象专题片当中的开头部分都进行了特技的处理,从而大大提升了专题片的表现能力;同时,节奏作为专题片中最为基本的特性,在进行把握的过程当中需要将一幅幅画面按照一定的结构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

3.2 注重细节的把握

细节是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灵魂所在,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增添一部分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并将细节融合到一起,从而产生引人深思的作用。所谓的细节主要指的是一部分无关紧要的部分,但这部分又能够对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细微而慎重的展示,一般来说,在进行细节把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人物、物体等细节的处理工作,这些都是突显主题的重要细节,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能够将编者的思想完美的展示出来[3]。

4 结束语

城市形象专题片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策划以及制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全面了解所要制作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目的以及相关的要求,做好对细节的把握,不断提升专题片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达到既定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丽.中国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策划与制作探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2]于纪胜.剪辑节奏在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合理运用[J].声屏世界,2012(12):21-22.

[3]谷险峰.浅谈城市建设专题艺术片的创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35.

上一篇:话题作文幸福范文 下一篇:安全生产标语口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