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范文

时间:2023-10-17 22:24:34

教育统计

教育统计篇1

21世纪,企业由工业化的机器大生产进入了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统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思想也发出了挑战。随着新经济、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加入wto,统计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十五”规划中的统计指标:产业结构、gdp的增长以及森林覆盖率等等,每一项指标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的规划目标。统计学已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基本管理信息中,并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重大决策。

1 知识经济时代与统计教育的冲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统计管理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作出科学的经营决策,是关系到企业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中心问题,企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等决定着企业的正常经营,但是没有规范的统计管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和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企业领导就会失去决策依据,各项管理工作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企业在建立和完善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的同时,需要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这就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了统计信息的作用。统计信息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的提高,增加了对统计人员的技术要求和素质要求。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质量;网络的应用,促进了统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了统计数据。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成为既懂经济又懂计算机的复合性人才,加大了具有综合素质的中、高级统计人员的需求。

2 目前我国统计教育状况

国民的统计意识薄弱,普及统计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周围的许多人一说统计,首先想到的就是统计局,以及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却不知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育目标缺乏预见性。许多教学单位教学只为迎合市场,课程设置单一,忽略了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只了解教材突出的知识点以及要求掌握的内容,而不注重知识的渊源以及因果关系。授课采用的灌输法,跨越了必要的认识知识阶段,违背了科学合理地掌握一门学科的规律,导致的结果就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只有高学历和高投入,却没有高回报。

统计教育中,注重能力和专业知识,缺少素质教育和相关管理知识的培养。考核学生只看重分数和几个资格证,极少培养和考评统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理论实践的相脱离,造成统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学统计没用,甚至不知道学习了统计应该干什么工作。

3 统计人员可持续教育的目的

对统计人员进行可持续教育的目的既是要实现作为专业人员的社会价值,也是要进行不断的自我人生价值的完善,不断进行自我人格素养的升华。“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职业获得及人才的养成中解脱出来,面向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这一目标转换”。人们积极追求知识技能学习,是希望终身获得教育,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的体现。统计教育也不例外,统计人员及时满足了上下各部门对统计信息数据的需求。使自身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也实现了内在价值的需求。

统计人员可持续教育的目的是在提高统计人员个体内在素养的同时,实现其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需要以自我内在素养为基础,在统计实践工作中得以考验,并被其得出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加以求证。

4 未来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统计人员

合格的统计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第一,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爱岗敬业,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意识;第二,统计人员无论是否是统计专业毕业,都应具备统计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胜任统计工作,注意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的结合;第三,统计人员既要懂得信息技术和搜集市场信息的“外向型”统计人员,又需要熟悉政策,具有统计预测能力,并能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综合统计人员;第四,要具有更加广博的知识结构,了解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有关知识,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当然,以上素质要求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层次有所侧重,用全新的观念来构建一支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统计人才队伍。

综合上述观点,根据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统计人员可持续教育的内容应以收集、汇总和分析统计信息为中心,加强经济及管理知识,以目前企业经济发展需求的知识和能力为起点不断扩展,以达到和超越未来统计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支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专业及相关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积累,能够终身从事统计工作的资本。

教育统计篇2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4年开始对改革开放后建立的本科院校教学工作进行合格评估,19%年开始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进行教学工作优秀评估,1999年开始对介于前两者之间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随机水平评估,2003年正式确立了5年一次的周期性教学评估制度,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探索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政策和制度。但不论是哪一阶段、哪个层次、哪种形式的教学评估,其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的最终结论,都是建立在科学、准确掌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基本办学条件数据基础之上的。因此,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是开展教学评估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特别是从2《X拓年开始,教育部正式实施“阳光评估”,教育统计在教学评估中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从以下两个方面可窥一斑:一方面,国家2(X)7年正式开展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将“建立高等学校基本状态数据检测体系”作为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定期采集各类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统计和分析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和变化趋势,逐步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数据向社会公布”。另一方面,教育部20()7年颁布执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工作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教育部每年采集公布的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基本办学条件数据,是确定学校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自评报告中引用的数据要与上报教育部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基本办学条件数据相符”,专家组进校后,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核实,发现作假,“一票否决”。由此可见,做好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既是“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二、高校教育统计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由于数字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高校教育统计在坚持全面、真实、准确的原则下,按照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是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和高等学校确保教学评估成效的有效手段。

(一)高校教育统计是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组织者和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者,教育部通过高校教育统计,在对各高校上报的教育统计信息归纳、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状况,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体系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在2《X科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44个主要观测点中,就有34个观测点是需要用数据统计来体现的。另外,高校教育统计还是社会了解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依据。社会特别是考生家长对高校的了解,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高校自身的宣传;二是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三是民间机构的大学评价和排名。特别是民间机构的大学评价和排名,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考生家长的关注。暂且不说这类评价和排名指标体系的客观准确与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的基础数据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二)高校教育统计是高等学校确保评估成效的有效手段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只能是周期性的,各高等学校能否确保评估成效、保证教学质量,根本上是能否健全自身的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关键是能否建立定期的自我评估制度。各高等学校通过高校教育统计,及时掌握自身的办学条件状况和教学基本状态,参照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教学评估指标,既能够衡量自身的办学条件水平和教学质量状况,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又能在繁杂的数据和现象中理清思路,从个性中找到共性,从已知中预测未知,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目标,达到加强各项教学建设、推动各项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举个简单例子,“师资队伍”是教学评估重点考察的7个一级指标之一,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建设的薄弱环节之一。只有全面掌握学校教师(特别是主讲教师)的总量,认真分析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才能准确地找到师资队伍建设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和近期建设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和潜在的各类问题。而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统计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

三、做好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高等学校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推动下,各高等学校对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正日益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目前仍在低水平徘徊,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还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笔者曾长期负责东北农业大学高校教育综合统计工作,曾是学校2(X)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和2006年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主要完成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做好教育统计工作,除了领导重视和保证投人以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健全高校教育统计管理制度健全“统一指导,分级负责”的高校教育统计管理制度是做好教育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学校综合统计部门是全校教育统计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对各部门的教育统计工作起着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学校综合统计部门首先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统计报表制度,各部门教育统计人员则按照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限对需要调查的对象和项目进行统计调查,分门别类地整理出相应的统计资料上报综合统计部门,从而确保各项教育统计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

(二)加强高校教育统计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教育统计队伍建设是做好教育统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配齐专兼职高校教育统计人员。一般来说,学校综合统计部门要配备一名专职统计人员,各部门均要配备一名或两名兼职统计人员,重点部门(如教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也可根据需要配备一名专职统计人员,以保证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实施专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开展兼职统计人员岗前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专兼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

教育统计篇3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教育统计篇4

大学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有着广泛而重要的用途。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的统计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每年的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不是独立的图书馆统计,涉及到图书馆的只有图书馆建筑面积、图书的量和当年新增量(分图书和电子图书)这几个项目,为强制性统计,数据公布在《中国高等学校大全》。教育部比照其的基本办学条件中的藏书量和年增新书要求对不满足条件的学校公开亮黄牌和红牌;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自1999年起实施,调查统计项目较多,2005年10月首次开始在图工委网站上公开2004年的部分统计数据,并转载于《中国图书馆年鉴》。2004年和2005年参与调查的图书馆经计算分别约占27%(1731所普通高校中的475所)和18%(1792所普通高校中的324所);三是专项调查统计,主要是各级图工委在其范围内所做的,数量很少但参与率较高,可以看到主持调查统计的人员所作的分析报告。但由于各自调查意图所限,调查项目及数据很难为其他研究者利用。此类统计往往不具有连续性,就全国范围来说,各地区间统计工作很不均衡,无法汇总并系统比较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大学图书馆调查,历史较长、数据公开。从1907-1908年度的Gerould统计数据开始,经过百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通过分析其调查的方方面面,无疑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的调查统计具有借鉴作用。目前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统计主要有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大学图书馆调查、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和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的统计、OberlinGroup的图书馆统计等。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类似国内的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大学图书馆调查的统计面广,目前有三千多所大学图书馆参与调查,为专门的图书馆调查,统计数据公开性强,在其网站上有统计数据报告、调查表和此项调查的评估报告。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和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为高校图书馆界的行业协会组织,和我国高校图工委相似,他们的统计参与面较小但更专业,比较注重电子资源和电子服务方面,每年统计一次,数据公开,网络公开版只有各项指标数据。ACRL的统计参与面约为二百多所大学图书馆,不同统计调查项目的参与面略有不同。ARL的统计始于1961-1962年度,范围为其成员约一百多所研究性大学的图书馆。OberlinGroup是由美国80所文科院校组成的正式联盟,联盟内图书馆馆长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共享信息资源,集团采购,1991年开始每年一次的图书馆统计调查,共享调查结果,网上无公开报告。根据学校学科性质而结盟的这一类型图书馆统计在我国尚未有报道。笔者比较了最近几年NCES和ACRL、ARL的报表,尽管调查参与的大学图书馆数量相差较大,但许多相关指标的统计数值比较接近,没有特别意义的差别,此观点得到美国大学图书馆同行的认同。数据值接近佐证了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考虑参与面和公开性因素,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大学图书馆调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依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大学图书馆调查评估报告以及各年的调查统计表、统计报告来介绍美国的大学图书馆调查。

二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大学图书馆调查统计

1概况美国教育部下属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CenterforEducationalStatistics,NCES)是专门收集、比较、分析和报道美国教育统计数据的主要联邦机构,提供持续的、可靠的、完整的和精确的各种教育指数[1]。大学图书馆调查(AcademicLibrariesSurvey,ALS)是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计划之一,调查统计美国所有能授予各类学位的大学的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经费等方面的精确信息,供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用于战略决策和预算计划。各类接受联邦资助的大学均有义务参与该项调查,因此,这一调查的参与率较高,是美国大学图书馆研究中首选的统计数据。大学图书馆调查始于1966年,开始基本上每三年调查一次,1988年起调整为每二年调查统计一次,是隶属于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TheIntegrat-edPostsecondaryEducationDataSystem,IPEDS)的一部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由美国统计局承担,美国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NCLIS)和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研究和统计办公室(ALA-ORS)提供实质性指导。在1990年的大学图书馆调查改进工程中,每州委任一名馆员作为数据协调员,负责和IPEDS的数据协调员一起收集大学图书馆调查数据。2000年起,大学图书馆调查从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NCES的图书馆项目,同时采用了网上调查的方式。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在其网站上公布其调查报告的公开版,也有纸质的报告,同时在网站上设有供各图书馆输入相应的查询范围以了解大学图书馆组的情况的页面,供使用者了解、对比参考使用。

2调查范围大学图书馆调查的范围目前是和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相一致的,即能授予学位(含副学士学位,相当于我国的专科)的高中后教育机构。该调查对大学图书馆有如下定义:⑴有组织地收藏印刷文献或/和其他文献;⑵有经过训练的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来组织、诠释这些文献,满足客户的信息、文化、娱乐和教育的需求;⑶有读者可以获得工作人员服务的固定的开放时间;⑷有必要的支持收藏、工作人员和开放时间的设施。根据这一定义,有的大学或和其他机构共享图书馆,或不符合上述定义,没有自己的图书馆,就不列入调查范围。2004年全美有3653所大学图书馆符合上述定义,其中87%的大学图书馆参与了调查[2]。和其他几个有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名录,如每年修订的《美国图书馆目录》(AmericanLibrariesDirectory)、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证的图书馆学教育计划、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TheOberlinGroup、弗罗里达大学网站上的大学名录、美国律师协会认可的法律学校等大学名录等相比较,ALS的调查范围和它们的差距小于1%~3%之间[3],法律也规定接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公立院校图书馆有参加大学图书馆调查的义务,这都表明ALS是美国调查面最广参与率最高的大学图书馆调查。2000年前的几次调查参与率均超过94%,1998年达97%,这几年由于参与面扩大使得参与率有所下降。

3数据的隐私政策不将数据和参与者挂钩,调查参与者的身份无法从公布数据中通过推理和比对数据识别和推测出来,可以保护调查参与者的隐私权,鼓励参与积极性和提升数据的真实性。如当工作人员小于等于二人时,对工资福利这一数据隐藏处理。在美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求,如1974年隐私法案、2002年教育科学改革法案、2001年美国爱国法案和2002年电子政府法案。因此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分公开和限制使用二个版本。公开的数据在保护合理的隐私的前提下,仍着眼于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信息。公开版上无法看出单个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数据。限制使用的数据包含全部信息,只对NCES许可的研究者提供,但任何美国人都可以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说明研究项目的情况、需要限制使用数据的理由和对数据保密的安全性计划,还有专业人员的姓名和职称、估计借阅时间、希望的计算机媒体格式等,在研究报告公开发表前必须首先让NCES过目。NCES审查申请时只要内容和完整性满足条件即释放限制使用数据,没有其他任何的特权或限制。

4调查数据的用途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的调查数据使用者为联邦、州和其他与决策有关的人员、议会、负责图书馆拨款的联邦机构、州教育部门、评估检查项目、图书馆管理者、学校管理者、高等教育政策规划者以及各图书馆协会等。数据主要用于为决策者提供计划和比较分析的依据,为各校工作人员提供计划和同组比较分析的依据。典型具体用途如:负责图书馆拨款的联邦机构用于评价图书馆的文献发展、资源共享和网络服务情况;州教育部门对图书馆在全国、地区和州的层次上进行比较;对高校进行评估检查中的质量评价;管理人员、学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用于评价快速发展的技术对馆藏、预算和工作人员的影响;图书馆馆员和管理者用于评价制定有效利用资金的计划,有关工作人员的数据用于建立专业馆员和辅助人员的供需模型;图书馆协会用于对图书馆职业总体状况的评估,其他研究机构用于图书馆学的研究等。调查数据的用途不随国别有太大的差别,显然我国目前的大学图书馆调查统计数据尚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5统计方法好的统计设计应该和同一领域内的其他调查相比,具有较高的质量、使用界面友好、去伪存真、编辑数据的时间尽可能缩短,统计结果尽快公布。

5.1统计期间以财政年度为该统计的时间,为上年一月到今年九月之间的任何连续的十二个月。由于各校的实际财政年度并不总是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与学年也不一定吻合,因此以各校的实际财政年度为准,避免了机械地以某一固定日期截止时可能会造成经费和使用情况脱节的报表。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5.2调查的基本流程美国教育统计中心下属有技术工作组,由图书馆界专家中志愿者组成。这一顾问委员会对将要收集的数据的质量定下基准,对图书馆业内出现的革新和新特点对调查的影响提出建议。大学图书馆调查项目的工作人员以此编制调查表草案,最后报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和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的领导批准实施。批准后的调查表印刷后将通过每州的数据协调员发至各校,经过学校的负责各类数据的办公室转交到图书馆馆长手中,填报后直接寄送或通过电子方式传递到美国的统计局,从2000年起,美国大学图书馆调查采用网上调查的方式,每个馆直接通过NCES的网上数据收集程序将数据提交给美国统计局。数据经过技术处理后返回到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美国教育统计中心使用这些数据来公布统计报告,报告附有各类数据报表。

5.3数据的处理在八月份发出注册材料,调查表填报时间为十月到下一年的二月。数据的填报系统具有范围检查、总和检查、一致性检查,也就是说当各馆的填报数据超出合理范围,和该表其他部分矛盾时会有警示。汇总后的每一个州的数据也有和往年数据的比较检查、比例检查、项目总和比较检查。数据直接从各图书馆收集,因此数据的检查和质量控制和网上填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很大关系。大规模的调查不可避免地有部分数据缺失,不进行处理将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库。为形成一个完整的表格,对于未填报的空缺数据在编辑处理后用合理的数据来填充处理,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填报。1)首先,当预期不改变时,引用上次调查的数据;2)当预期数值改变时,用去年值乘以组增长率中值;3)无法引用上次值时,使用当年组中值增长率;4)无法使用当年组中值增长率,使用当年组中值。调整数值时,具体值之和不等于总值,则调整具体值;若无总值,或总值需调整,则总值调整为各子值的和。所有未填报、推断出来的数据使用标识加以表明。对于一个学校有几个分校,在分校也有图书馆时,一般采取将分馆的数据累加起来并入主馆的统计中,此时尽管没有分馆的具体数据,仍应有分馆或共享有图书馆的记录,以便研究者了解情况。但当分校及分馆是独立运作时,应该各自填报。

5.4数据分类美国大学图书馆调查的数据报表以学校的多种分类方法提供全部数据和汇总数据,主要分类有:①按学校的性质分为公立和私立学校;②按学制分为少于四年制的和四年制及以上的,四年制及以上的又进一步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类学校;③按学生规模分为少于1500人、1500-4999人之间和5000人及以上的;④依据卡内基大学分类法将大学分为7类。另外,还提供按学校所在州划分的各种图书馆数据。除此外,数据报表还提供总值和生均值,提供体现分布情况的上下四分值和中值,这样就非常方便对统计数据的利用。同时,还有表格呈现每个项目问题的回复率,对于某一州的汇总数据若回复率低于85%,则研究者应该引起注意,考虑数据的普遍性问题。ARCL依学校类别提供指标的中间值、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我国的大学图书馆统计数据,分类不够,不利于使用。这和我国的大学分类研究不够有一定关系。统计数据使用者要自己先分类后统计,非常麻烦、工作量很大,也有很多不易分辨的情况。

5.5时间美国的大学图书馆调查,涉及的学校数量很大,有三千多所图书馆参与调查,调查项目较多,统计结果比较丰富,不是简单的罗列,因此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非常复杂,尽管如此,调查数据的遵循及早的原则,便于使用者的及时利用。为此,从调查表的发放、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处理、调查表的设计等多方面着手,使问题简洁便于理解,问题数量适中便于完成。从近几年的公布情况来看,1996年的统计数据在1999年10月公布,1998年的统计数据在2001年6月公布,2000年的统计数据在2003年11月公布,一般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内。2002年的统计数据至今没有公布,据本人向该项目负责人了解,这是因为数据统计和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差错,无法公布。作为弥补和遵循尽早的原则,2004年的统计数据在2006年11月就公布了第一时间的浏览版(FirstLook),其正文页数49页,仅为2000年统计报表91页的一半多一点。ACRL和ARL的数据,没有描述性文字,时间比NCES的时间短。

6调查表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大学图书馆调查表有以下几部分内容:(1)本调查表和上一调查年度的调查表的变化之处,便于填表人注意;(2)填表说明,具体指导填表要求;(3)调查表正文。

6.1调查表的变化为反映美国大学图书馆在服务、馆藏、经费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的不断变化的情况,大学图书馆调查(ALS)的每一调查年度的调查的项目及名称也随时代不断地变化。变化情况大体如表1[4]~[9]: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表的变化反映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变迁。调查项目的不断变迁,还有统计意义上的取舍原因,因此,在借鉴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调查表变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如其2002年删除的“纸质图书———种”的调查项目,对于美国大学图书馆来说,由于一直遵循单本购买的原则,因此,此项统计的意义有限。对于我国大学图书馆来说,图书复本一直没有统一认可的采购原则,特别是在近几年大学评估过程中,图书馆年增图书量较大,图书种数(复本量)的变化有很重要的观察价值。电子服务方面,1996年增加了很多问题,随着技术手段进步,诸如图书馆电子目录已经普及,原有的项目已失去统计意义,到2002年又取消了。当然,调查表中有一些项目是一直不变的,长期的调查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图书馆的运作情况。从表1还可以看出,调查表的项目或问题数量不是很大,并且还呈下降趋势。可以想见,一个项目繁多的调查无论意义有多么重大,参与者填表的积极性都会遭受严重的打击。

6.2调查表的填表说明每个填表人对调查项目问题的理解,在没有充分说明的情况下,既有无意的误解也有有意的曲解,填表者也可能选择不回答。因此调查表的用词除了必须简单明了,为避免误解,必须对调查表的项目名词逐项解释,对填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用文字、必要时通过举例的方法加以说明。所以,调查表的填表说明是调查表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举例来说,美国大学图书馆调查中,在馆藏中对于“图书、期刊合订本和其他纸质文献(含政府文件)”的解释是:任何印刷、打印、手写、油印等手段形成的,单独装订的单本物理实体,并且是经过编目、分类的,已经可以供使用的,而且通常是计入流通量的文献。复本、期刊合订本计入。本调查表将未分类但以字母顺序排列的期刊合订本也计入,但不包括缩微文献、地图、非印刷书写类型的文献和未编目的文献。无论政府文件是否单独上架,包含通过图书馆目录可以查询到的政府文件[10]。这就明确地区分出电子图书、数字图书,将已购待编和在编图书排斥在外。我国的高等教育基层统计在高等教育统计指标解释中对图书、资料的定义为:图书、资料是指学校图书馆以及院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的书籍和电子出版物(以万册为计量单位)[11]。比较之下,我国对图书的定义阐述不够详细。在没有充分说明的情况下,显然易造成统计数据的不正确。

6.3调查表正文在具体调查问题之前,首先是对填报资格的确认。调查表依据该调查对大学图书馆定义的四个条件(见上文第二节调查范围)进行提问,以确认填报者是统计范围内的大学图书馆。如果不是就不必继续填表了。调查表正文为调查的问题。以2006年的调查表为例,正文一共有八个部分,分述如下:第一部分,公共服务窗口的数量,1个问题。分馆和独立图书馆的数量(不包含主馆或中央馆)。第二部分,工作人员情况,7个问题。包括馆员、其他技术人员、其他有薪人员(不含学生助理工)、学生助理工四类人员的数量,馆员和其他技术人员、全馆所有工作人员二项人员数量的总和,以上六项均折算成全日制,以及这后四项对应的工资金额,再加上一项图书馆雇员的福利情况调查。第三部分,图书馆经费情况,13个问题。分工资、信息资源和运行费用三方面。工资为全馆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金额,同第二部分中的问题,1个问题。信息资源分为一次性购买的图书、期刊合订本和其他文献,持续购买的连续出版物,其他信息资源三部分。一次性购买的图书、期刊合订本和其他文献中,又单独分列出电子和视听形式的问题,3个问题;持续购买的连续出版物中,又单独分列出电子形式的,2个问题;其他信息资源有3个问题,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费用、文献保护费用和其他信息资源的费用。运行费用分为计算机软硬件及维护费用、其他目录利用和网络以及行业联盟服务的费用、所有其他运行费用,3个问题。最后是经费总额,1个问题。第四部分,馆藏情况,首先确认馆藏是否都是电子资源,接着是6个问题。主要是根据资源类型分类的,有图书、期刊合订本和其他纸质文献(含政府文件),电子图书,缩微读物,视听材料,现刊种类,电子参考资源和全文数据库服务,都包含财政年度末拥有量和年增量。第五部分,图书馆服务情况,9个问题。分馆际借阅和文献传递的提供情况、接受情况、流通量和对团体的信息服务。馆际借阅和文献传递的提供和接受情况均分不归还的和归还的情况统计,接受情况中还有从商业服务机构中获取的文献的情况,加上提供和接受的总数,共计6个问题。流通量问题分普通流通和保留量2个子问题。对团体的信息服务分讲座的次数和参加总人数2个问题。第六部分,图书馆典型周的服务情况,3个问题,为开放时间、人次和参考咨询量。第七部分,电子服务,为4个是非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否数字化文献?是否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提供参考服务?是否有为残障读者提供的技术支持?是否有学生的电子论文?第八部分,信息素养,3个是非题。学校是否有信息素养的定义?在学校的使命中是否包含信息素养?学校的战略计划中是否有信息素养,如果有的话,是否在学校层面上有相应的委员会来实现信息素养的战略计划,该战略计划是否正式确认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该大学图书馆调查表对各馆读者数没有调查,但由于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同样是NCES的调查项目,因此数据的共享使得大学图书馆调查的统计数据中包含有各馆的生均数据信息。

7主要指标的文字报告统计报告在报告开头还对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指标用客观性文字重点揭示,并且在每一重要数据后面附上详细报表的具体序号和所在页码,便于统计数据利用者使用。通过阅读这些客观描述的文字,用不着逐一翻看数量较多的数据表格,可以大体上了解大学图书馆的状况和变化。

三我国大学图书馆调查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全面客观反映现状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尽管参与率很高,但涉及图书馆的调查项目极少;高校图工委的调查项目多,也存在“从填报结果看,存在着严重的填报率低、数据不准确问题”[12]。目前的调查统计数据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图书馆的状况,无法形成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全方位数据轮廓。由于这一基础性的缺陷,大学图书馆的现行评估体系本身有着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对大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和合理利用根本无法作出合理的规划和考核,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供需的数量和质量的随意性大,大学图书馆的科学发展难以期盼。

2统计数据不正确最突出的现象是教育部亮黄牌和红牌的家数为个位数和高校图工委的统计数据揭示的大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情况出入很大。在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中,依据其操作流程,数据填报时的数据校验有数据完整性检测、校验表内部和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等逻辑关系的数据检验、选择全部校验或单一学校(机构)校验的校验方式、与上年数据核查等措施[13],但由于黄牌和红牌关系到学校的生存,而教育部又不审核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数据,各校填报的数据必然和指标值高度保持一致,这种生死攸关的高指标诱发的数据不正确是很难通过技术手段予以避免的。

3统计理念和技术层面上的不足大学图书馆调查表本身实际上反映了统计实施者的意图或者说理念。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调查在调查项目设计、调查方法、填表说明、指标解释、数据处理、汇总报告和数据利用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这都可能导致统计意义的偏颇或数据的不正确。如在重视规模大小的理念下,调视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图书数量的多少、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忽视图书品种和图书剔旧情况,忽略图书馆不同岗位的情况。

教育统计篇5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高校的教育统计也不例外。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是数量性,统计工作是靠数据说明和反映问题,通过数据揭示教育现象的。数量统计工作主要包括:严格按照评估要求统计学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记录教学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统计教育经费的收、支分类;校、舍场地面积的计算等。第二是时效性,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数据,掌握信息,从而制定相关的决策和政策。高校教育的统计工作具有严格的时效性,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时间单位,这样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第三是科学性,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准确,采集到的数据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进行分析。第四是法制性,高等教育信息的统计要严格依据《统计法》的相关规定,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不得瞒报、漏报、谎报、错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修改统计信息。

二、高校教育统计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关系

(一)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应突出教育统计的主体地位

如前所述,高校教育统计可以有效了解高校现有的师资、科研、学术、经费、设施等软硬件办学条件,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充分统计数据、分析,同时参考高校办学条件的一些基本指标和评估指标,对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从而发现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高校加大投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改,从而增强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教育统计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校加强自身建设角度分析

(1)通过搜集、整理统计数据资料,利用EXCEL、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高校办学结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角度进行认证分析,高校自身可以发现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优缺点,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使高校明晰办学思路和方向,进行科学定位,以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2)根据教育统计数据分析结果,高校可以充分、真实了解自身教育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配置现状,找出自身的优势,客观对待存在的不足,努力挖掘办学潜力,多方筹措,形成合力,实现学校办学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效率。

(3)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管理、监督和决策功能,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大众、校内师生进行统计调查,意见征询,对收集的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进行分析,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为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制定,领导决策和学校管理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和依据。

2、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教育监管角度来看

教育管理部门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办学指标标准,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对获取的高校教育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发现隐藏在资料内部客观规律和资料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全面评估全国各级各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与教学资源禀赋,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后期的教育发展政策、规划提供帮助。

(二)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在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的作用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高校教育统计在教育系统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校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高校教育统计不仅要以丰富、准确的统计数据等指标来展示高校办学的丰硕成果,还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统计指标体系,才能巩固高校教育统计在教学评估中的地位。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新的一轮教育改革潮流,高校教育水平取得较大提高,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经费投入逐步增加。与此同时,衡量教学质量、教育水平的参数指标也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做好教育评估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在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的作用。

(1)教育教学统计是高校教育评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高校不管出于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迎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的教学评估,必须经常性、系统性地对自身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测评,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根据教育部对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应该着眼于以下指标来进行,具体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学风、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44个主要的观测指标。通过对这些观测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34个观测指标是通过数据体现的,约占整个方案77.3%,足以说明高校教育统计在教育评估中的重要意义。高校教育统计遵循着真实、可靠、科学、规范的统计原则,为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奠定了基础。

(2)高校教育统计在高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管理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渗透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例如:在教学管理方面,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建设,从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到教师工作管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所有的管理工作环节都需要数据作为支撑,数据最有说服力。再比如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通过对教职员工中专职教学人员、教学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总务后勤人员等各类人员所占的比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作出总体性评价,可以准确呈现学校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三、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育统计确定不失为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方法,通过教育统计,可以从繁杂的数据和现象中梳理出一条思路,从个性中看出共性,由已知预测未知,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诊断、监督、激励和约束,进而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统计篇6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

教育统计篇7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特别是高校的教育统计和一般统计工作一样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数量,严格按照评估数据统计学生人数;按不同价值数统计教学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教育经费的收支分类计算;校舍、场地面积的计算等,统计工作是靠数据说明问题,通过数据信息反应教育现象;第二是时间,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信息和数据,从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高校的统计工作具有严格的时间性,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时间范围,这样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照性;第三是科学性,统计数据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精准,采集到的数据要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统计分析;第四是法制性,教育信息的统计要依据《统计法》的相关规定,更要遵照《教育统计暂行规定》,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不得瞒报、谎报、漏报,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修改统计信息;第五是数据统计的动态性和全面性。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的教学经费逐年增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所有这些情况都在统计信息中。这种动态性的数据信息也是学校发展的标志,是高校办学成就的展示。数据统计既要全面展示成果,又要真实反映缺陷。

二、正确认识高校教育统计在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教育统计工作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这是我国高校现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学术地位、经费等情况的监测仪。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教育评估标准的重要参考,高水平的教育统计是影响主管部门进行教育评估的重要因素。主管部门可以从统计资料的分析总结中发现高等教育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管理和监督的方向。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总结中,制定监督、检查、评估的条件,重点监督和评估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从而能够明确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并予以增加投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及教学环境的改善,增强办学的实力。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可以进行多种数据的分析,进而总结出数据之中隐含的规律对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高校统计是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把脉,有效地发挥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管理和决策的监督作用,统计信息以报告的形式上交,也是学校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

三、正确认识教育统计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发挥的作用

高校教育统计的重要性使得该工作在教育管理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是高校科学管理的体现,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途径,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教育统计为高校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高等教育评估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教育统计坚持真实、可靠、科学、规范的原则开展工作,为政府及社会对高校的监督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是确定高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科学依据,通过评估指标比率来考量学校是否达到要求。其次高校教育统计对于高校自身的管理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统计,把学校运行情况真实地呈现在管理者的面前,对于管理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也起着辅助作用。统计工作涵盖的范围,包含了高校管理的全部工作,对于人才的培养,高校的评估,都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育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师资名册的统计,分门别类,对于管理层掌握及调配人力资源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还可以对教职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四、正确认识高校教育统计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统计篇8

从讲解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使学生深刻理解统计是为适应国家管理需要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国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而言,统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广泛收集商品市场上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众多的有用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发达国家,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的教育,他们认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统计。#.要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所具有的咨询功能,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统计咨询服务不同于一般的统计信息,它将统计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将统计信息推向市场。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统计工作的良性循环,而且能为统计部门带来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而确保统计信息真实度的提高。专家们认为,咨询业将是未来’$至’%年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具竞争性的行业。要使学生们认识到,学好统计可以极大地增加就业机会,这一点,对成教生而言很有吸引力。

二、结合教材,灵活教学

采用艺术化教学,打造生动、有趣的新课堂教学。(’*引入“导学式”的教学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学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精”“多”。“精”是相对教师而言,教师要“精讲”,应该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上下工夫,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多”是针对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多思、多练,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教师的任务是“导”而不是“讲”,学生的作用是“学”而不是“听”。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渐进自学、自练。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学生舞台,应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则由原来的“主演”变成现在的“导演”,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学前导兴趣,善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中导思路,引流导向,启发开拓思维;学完导结论,善于归纳总结,使认识升华,取得明晰结论。(#*提倡艺术教学,改变传统的“任务式”教学。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为主要媒介的信息传递,课堂教学应当注意讲课中语言艺术的科学运用。教师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会避免干巴巴地照念教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讲授中,力求做到语言上严格的逻辑性、准确性和生动性,适度把握语气上的轻重,再加上各种生动的例子,尽量做到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既严谨周密,又风趣幽默,让学生感到听课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语言艺术的得当运用,再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经常性地开展科研、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不断更新学术观念,吸取别人的长处和养分,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而且也改进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授课的艺术性。#.讲究实用性教学,注重学以致用。(’*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提炼和掌握统计理论,进而用理论指导统计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它既深化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大力发展了学生的智能,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采集大量的真实事例作为统计教学内容,用实际资料或拟真材料来训练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各式各样的统计实际问题并着手研究。这无疑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实践教学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外,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在讲完加权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后,可以让学生对某商品在不同商店的平均价格展开调查研究,要求学生对统计工作的“设计、调查、整理、分析”四个阶段的全过程参与实践,让学生亲自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编制统计表格;亲身到现场开展统计调查,取得数据资料;亲手整理统计资料,计算统计结果;亲手分析平均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同时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觉和了解社会,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统计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收效是在课堂教学上是无法达到的。

三、对数理统计知识作适当的取舍

经济类专业成教生对统计学中的总论、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时间数列分析等内容较易理解,但因数学知识普遍较薄弱,对综合指数中的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这两项内容就有一些难度了,但这些内容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必须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可多做练习。趋势分析内容重点放在最小平方法上面。综合指数这部分公式看上去繁杂,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算难,要使学生在计算时打消畏难情绪,使学生懂得相关分析与回归模型内容的基本思路。对抽样推断中的平均抽样误差、点估计、区间估计这些内容,应避开理论推导、公式的出处,尽量多举例子,使学生熟练掌握这几个问题的计算方法。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方法之一,有广泛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思路,重点放在介绍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问题上,多举实例。

上一篇:统计与概率范文 下一篇:统计分析软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