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范文

时间:2023-03-21 11:18:54

食品药品

食品药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政府职能中介组织和信用体系分级分类管理法规和考核体系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调整了部分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这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词使我们感觉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大责任。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面对广阔的农村,如何着力解决因交通不便、管理相对人素质不高、监管面广、信息不畅、信息员和协管员协作效能低下、监管力量不足、责任风险大、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监管难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全国9亿多人口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彻底确保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则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风险,也是现实中急待解决的艰难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方面作一浅探。

一、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构建乡镇政府负总责的监管体制。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在管理方式上不管垂直与否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都是区县一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具体承担着全区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责任。

过去以来,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有些地方聘请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为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完善了监管网络,构建了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各乡镇成员单位参与的食品药品管理体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为主导或其政府机关个别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这为推动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迈出了十分可贵的一步,但很尴尬的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被监管对象、加之无运行资金支持,其组建起来的监督网络,实际作用有待商榷。以政府为主导或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也因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定位不准和认识不够清楚,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这项工作也只仅仅政府个别工作人员参与,加之又对其工作成效的考核未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其乡镇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还没有形成组织合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协管成效也就没达到主管部门的预期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主管部门都应该强烈意识到,乡镇一级政府是最基层政权组织,是各级政府的合法组成部分,强化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一条对其规定的法定职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这样,在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没有具体主管机构设置的前提条件下,就理应承担起相应工作的具体职能。

二、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还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合理定位自身职能,真正落实自身责任。

上海市奉贤区从2006年4月以来,就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其区辖8个镇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上,将“负责做好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明确写入镇社会事业和保障管理科(该政府的一个具体科室)的工作职能。从制度上保证了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在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的落实①。

湖南省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根据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现状,在当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监管责任体系,建立了依托乡镇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对其监管任务进行精细分解的基础上聘请和培训了部分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协管员,构建了相对较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部分乡镇政府采取了对本辖区实行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市、区县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平时抓督查、年底抓考核,次年年初抓表彰和总结的措施。使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落实,初步形成了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平时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②。

上海奉贤区和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做到了把最基层(乡镇)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职能限定为基层(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之一,从其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得到了真正落实;可贵之处就是没有在政府外增加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大大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找准了方向。

结合上述两地经验,笔者认为,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在合理定位自身职能基础上,各自理清和落实自身责任。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应站在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做到放权让利,乡镇一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理应勇于担当。

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就是要把职能主要落实在本辖区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案件的查处和规模较大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及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上来,落实到监督指导下一级监管部门(乡镇一级政府)日常工作上来,主要承担着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查处、较大规模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分析与预测、办理乡镇一级食品药品案件的法制审核、辖区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人员素质、基层监管员和信息员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等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要把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落实到协助配合好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工作上来,承担本辖区规模较小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低级别、带共性、专业性弱的执法任务,如不规范和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非法渠道采购、过期失效食品药品的查处等,还承担着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监测和报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的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围绕自身承担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在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完善相应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以专职人员或乡镇一级政府包村干部为监管成员,以村级自治组织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员的监管网络。

三、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需构建诚信体系,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提倡行业自律,分类分级管理。

中介组织,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与经营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为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③。

在偏远农村大力推行食品药品中介组织建设,目的就是两个,一是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公益,通过积极宣传和帮扶、个别指导与支持、科学引导与规范等办法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法律法规支持、生产经营技术支持、市场供需信息支持、生产经营者优质购销支持,推动生产经营者规范化生产经营;二是为自身所代表的特定的利益群体服务,通过集中反映基层民意、科学解决基层矛盾、政企关系积极再造等思维模式维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在社会上承担起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通过这些服务使其自身也获得发展。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把中介组织纳入其监管范围的办法,以“中介组织参与”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与千家万户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通过中介组织来贯彻行政机关的管理意志,协调行政组织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监管关系,以此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法律义务。

在信用体系的构建领域,除了乡镇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引导中介组织在对市场这一块的诚信经营(包括技术含量、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不欺不骗、优良服务等)进行考量之外,合法经营一块的信用体系构建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来做,通过建立中介组织与主管部门参与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等,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信用体系构建。通过监管对象自主选择的不同信用等级(既实行不同信用等级的分级许可审批。在许可阶段通过当地组织强调道德因素)结合生产经营过程中构建的实际信用等级(中介组织和主管部门形成的信用等级),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类分级监管。

四、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围绕其相关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考核体系。

在偏远农村巩固和构建以乡镇政府负总责,监管对象各负其责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科学界定相关职能,赋予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有对食品药品管理和监督的法定义务,建立和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机制,积极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实行分级管理,也要依靠完备和规范有序的法律制度来支撑。只有通过规范有序,无缝衔接,多个监督主体多渠道参与,积极全方位发力,才能做好偏远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都要求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这要求区县级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围绕乡镇一级政府所承担的食品药品安全职能构建相应的考核目标,由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构建的监督队伍推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任务。

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利用本身所占有的行政资源,采取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分片监督的办法,在乡镇推行驻片监督员制度,即以承担监督任务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执法人员负责包片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日常联络,解决乡镇履行职能问题和监管执法当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聘任的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员队伍,驻片监督员时刻不定期的,灵活地掌握着各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动态,监督考核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①2008年5月出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第五期《耸立在湘西北的奇景》

②摘自上海政府网,上海要闻2007年11月19日《奉贤区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职能》

食品药品范文第2篇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2012年,林林总总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又开始刺激百姓的神经。4月3日,用动物内脏、腐肉、皮脂提炼的新型地沟油被查扣;4月10日,老酸奶陷入“明胶”风波,专家称工业明胶或致癌;4月16日,13种涉用皮革明胶的药用胶囊产品被叫停,检测称,涉嫌胶囊铬超标,最多达90倍;4月17日,山西9批可口可乐疑混入消毒液,却当合格产品销售;4月19日,网曝家乐福用油鱼冒充鳕鱼,央视调查称国内市场销售的多种鳕鱼系油鱼,食用易致腹泻滑肠;4月19日,深圳查处一黑作坊,日产万斤死猪肉流入市场;4月24日,媒体暗访百年小吃臭豆腐,卤水普遍添加青矾;4月24日,立顿茶包被曝含高毒农药,网民称喝茶也中招;4月25日,媒体曝蜜饯厂家乱加漂白防腐剂,央视曝光“有毒蜜饯”过量食用会致癌;4月26日,思念猪肉包和煎饺抽、复检均不合格,厂家声明致歉;进入5月,媒体又报山东菜贩喷甲醛给白菜保鲜,而长期吸入甲醛可致白血病。

事件背后 拷问监管

多头管理

中新网2012年4月19日的《毒胶囊击穿监管软肋,事前监管失灵事后反应迟钝》一文指出,近年来,从三聚氰胺、染色馒头、毒豆芽一直到问题胶囊,差不多每一件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媒体率先曝光的。这种被动执法其实显示出一些部门日常监督不到位。目前中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链条长,多头管理也造成了监管真空。牵扯到食品药品安全的部门太多了,比如卫生、工商、质检、药监等等,这些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自然受到削弱。

地方包庇 《京华时报》2012年4月18日发表题为《彻查毒胶囊事件只是一个开始》的文章。文章称,央视曝光河北、浙江等地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超标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一副县长面对央视采访,不仅没有反思之意,反倒大谈政绩,受到质疑。毒胶囊事件很可能不仅涉及企业,还可能牵扯到相关监管部门人员。当地生产工业明胶已有多年历史,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不排除地方管理部门或人员有意放纵、刻意包庇。

质检职责 凤凰网2012年4月19日《证书大国为何是质检小国,第三方质检公司夹缝求生》一文指出,中国是被公认的证书大国。从中央认证、地方认证到行业协会认证,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及生产准人制度认证等,几乎无所不包。以此次涉事的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蜀中制药等9家药厂为例,他们除了获得由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制药企业许可证外,还通过了由各地药监部门颁发的GMP认证。在中国,这项认证是进行药品生产的必备条件。而对于药品流通企业,则需取得同样由各地药监部门颁发的GSP认证。然而,所有的这些行外人摸不着头脑的认证都没能保证药物的最终安全。IS09000认证在中国的“烂”掉,更是中国认证之乱的典型事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2002年左右,一个中型企业,一个IS09000认证做下来,需要交纳5万元;但是现在,做认证的中介公司可能连1万元还不一定收得到。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但多如牛毛的官方检测机构却很少因此受责。而在国外,第三方质检公司如遇到同类事件,轻则倒闭,重则获刑。

中国江西网2012年4月23日的题为《中国药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事后追责令公众失望》的文章,从法律、法规等方面探讨了食品药品的监管问题。

法律条文模糊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从事生产、销售假、劣药情节严重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药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中“生产、销售劣药”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则相当模糊。条文中称:“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我们都知道铬对人体具有较大危害性,尤其是六价铬,可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大剂量可导致癌症。而且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绝不仅是铬危害需要关注,其他尚未明确的残留物同样危害人体。但倘若要追究刑事责任,则难以界定。除非有相当直接的证据证明,某个患者所患有的疾病直接或主要因胶囊中的铬超标导致。这种可能性很小。”医疗律师徐晔说。

管理规范混乱

国内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专家则称,我国对药材和药用辅料监管缺位的情况,直至近期新版GMP开始执行后,才有所缓解。

所谓的新版GMP指的是2010年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第一次明确地对药品包装工艺验证和药包材洁净级别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依旧有专家指出,该规范并非强制执行文件,而是指导性文件。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出台其他针对药用辅料生产管理的相关成文文件。

2010年,《中国药典》被修订,其中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2mg/kg。但正如修正药业副总裁王之光在4月15日回应媒体时所称:“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指导性文件“不受重视”,强制性文件“尚存缺失”,新规定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如此种种,药企依然有空档可钻。

食品药品范文第3篇

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既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食品药品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维护正常的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和树立我市良好形象的重大举措,更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任务和人民公仆应尽的职责。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务必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来。

二、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㈠指导思想

依照全国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65号)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府发〔〕31号)要求,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精神,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各方配合,实施好我市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明良好环境。

㈡工作原则

1依法整治的原则。近期要着力抓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行为。要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和破坏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要依法维护合法的经营行为。

2突出重点的原则。既要全面部署。又要突出重点,集中整治。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的重点是以质量卫生平安为主题,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和市场准入两个环节,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粮、肉、蔬菜、食用油、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和饮料及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犯罪活动,捣毁制售这类假冒伪劣产品的窝点,对无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整治。

3标本兼治的原则。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从当前的实际动身。抓好食品药品的专项集中整治,又要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入手,通过推进农产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开展质量认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平安法规、规范和认证体系,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等治本的措施来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的消费平安。

4打防结合的原则。既要严厉打击危害和破坏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药品平安突发事件的危害,加强日常监管,做到打防结合。要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食品药品平安特点,研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法律责任,制定预防与应急处置及信息演讲与等制度。

5促进发展的原则。要通过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快食品药品结构调整,促进食品和药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至二个核心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食品药品企业集团。与此同时,要把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与改善投资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来促进食品药品行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三、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措施

㈠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行动,使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平安状况得到改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平安感普遍增强。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的专项整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㈡狠抓生产(加工)环节。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和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质量规范,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全面实施农产品平安监测制度。以解决蔬菜有机磷的农药残留问题为突破口,进行植物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整治;以严查“瘦肉精”污染为主线,进行畜产品使用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整治;以氯霉素污染为切入点,进行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整治。加强对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采取卫生许可、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等措施,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依法全面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加快推进我市药品生产企业GMP改造。加快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提高技术含量,促进中药材生产上规模、上档次。

㈢严格市场准入。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检验制度,推广统一的认证和规范化包装标识,推行购销索证索票及重要市场销售备案和质量追究制度。继续实施“三绿工程”加强对食品加工、流通业的行业指导和管理。全面监督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加快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步伐,积极推进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药品批发零售企业设置规范,严厉查处买卖、出租、归还或变相出租、归还《药品经营许可证》以及挂靠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清查已注册医疗器械产品,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使用无证医疗器械的行为。

㈣推广现代流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鼓励食品药品连锁门店进社区、进农村。今年年底前,全市实现零售药店或药品服务点覆盖100%乡镇和60%行政村,药品配送网络覆盖90%村卫生室和药店。要在乡村建立示范市场,具备条件的要推广农贸市场改超市,鼓励实行商店与农副产品生产者、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等新型购销方式。打破地方维护和市场分割,坚决革除一切影响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体制。

㈤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食品药品法律法规、规范和认证体系。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彻查大案要案,重点对乡村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加工点进行检查和清理,取缔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对持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不具备食品卫生和质量平安基本条件的企业不准开业、生产,已经开业的要立即停业整顿;凡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查办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中,行政执法机关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和配合,及时通报案件查处情况,努力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罚代刑。

㈥搞好法制宣传。开展行业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根据食品药品行业特点,研究制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统一制定食品药品行业信用规范,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记录在案、公示社会,起到警示和惩戒作用。

㈦切实加强领导。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继续坚持《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体实施方案〉通知》办发〔〕8号)中提出的全市统一部署,各级政府和市主管部门各负其责,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原则开展工作。各级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外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尽快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方案,并将方案报市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责成市药监局会同市卫生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组成检查组,今年内对各地和重点部门工作情况进行两次督促检查。

㈧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质量卫生平安监管中的好典型,曝光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案件,努力营造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和质量监督、食品药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食品药品的行业自律。要设立举报电话,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分工和职责

结合我市实际,依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府发〔〕31号)明确的职责分工。市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工作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市卫生局牵头,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现代服务业管理指导中心等有关部门配合,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市整顿办负责督促、协调和重点检查。

㈠对“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平安的分工和职责。农业部门是菜篮子”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过程的质量平安主管部门。加强对动植物“菜篮子”产品的检验检疫,会同经贸部门牵头协调“菜篮子”发展的政策措施;经贸部门要加强对“菜篮子”产品加工、流通业的行业指导和管理,加强“菜篮子”产品加工、流通业的技术改造,对重要“菜篮子”产品供求进行宏观调控;卫生部门要完善“菜篮子”产品卫生规范,牵头制定有关“菜篮子”产品卫生监管的法律法规,审核发放“菜篮子”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对市场上销售的菜篮子”产品进行卫生平安抽查和执法;质监部门和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菜篮子”产品加工中质量卫生安全的抽查、监管和对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进一步规范与“菜篮子”产品认证认可有关的监管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查处假冒伪劣“菜篮子”产品,无证、无照加工和经营“菜篮子”产品等违法行为;环保部门会同农业部门负责制定“菜篮子”产品种植、养殖生产环境平安规范和监管办法,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及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水利部门要加强水源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菜篮子”产品供水源的检测与监督管理,保证“菜篮子”产品生产的供水质量;计划部门要加强对“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检验检测、产品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扶持;财政部门要加大生产、流通投入,保证执法经费,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监督管理;金融、财税部门要完善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进出口的政策措施。

㈡在落实上述分工和职责的同时。确保人民用药和使用医疗器械平安有效;农业部门要组织建设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基地,实施农产品质量平安例行监测制度;经贸部门要加强食品流通的行业指导和管理,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食品平安检测体系;卫生部门要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监管和卫生许可证发放的监督管理,强化对学校食堂、餐饮业和集体供餐单位的卫生监督,进一步完善食物污染物监测网络,警惕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取缔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上市食品的质量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虚假食品药品广告、商标侵权的违法行为;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组织专项监督抽查,推行食品认证,全面实施加工食品质量平安市场准入制度,查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全力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五、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工作方法

㈠宣传、动员、组织阶段

1研究、制定并印发《市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2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外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并报市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3采取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㈡集中整治阶段

1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做到心中有数,情况清楚。

2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的重点。

3宣传一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质量卫生平安监管的好典型。震慑犯罪分子。

4市里派出检查组对各地和重点部门的专项集中整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㈢全面实施阶段

1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前一阶段专项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存在问题,加大专项整治的力度,做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点面结合。

2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主要内容。

3建立健全一批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工作制度。

㈣检查总结阶段

1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工作进行总结。

2市里派出检查组对各地和重点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食品药品范文第4篇

四川省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仅有20个设置了药检所,已经设置的也存在检验检测设备落后、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检验能力较低等诸多问题。县级药检所药品检验能力不能满足农村药品监管需要,县级药检所的检验能力建设亟待加强。2.行政相对人多范围广与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突出。四川省农村幅员辽阔且多为山地、高原和丘陵,农村人口居住地分散。以现有农村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计算,人均监管面积194.2平方公里,人均行政相对人为102.7家,每10万人口监管人员仅仅5.57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现有县及县以下专职餐饮监管人员仅有1081人,平均每个乡镇监管人员仅为0.24人。以广元市青川县为例,在该县未对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做出改革之前,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仅有11人,却承担着面积3216平方公里、25万人口、36个乡镇268个行政村、3140个行政相对人的监管任务,每10万人口监管人员仅仅4.4人,人均负责293平方公里和285户的监管任务,艰难地承担着当地食品药品安全任务。由于监管工作人员少,监管工作面广量大,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面对庞大的行政相对人和监管范围,监管力量薄弱已成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瓶颈”。3.用于保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工作的经费不足。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监管经费逐年增加,有力地支持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由于农村存在地域较广、村落分散、行政相对人点多面广的特点,特别是承担餐饮监管职能后,目前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专项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经费制约了监管工作的开展,餐饮监管范围也只能限于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交通主干道的餐饮单位,不能深入到行政村,农村餐饮监管存在很大的空白。在药品监管方面,虽然县级药品监管部门的基本工作经费可以得到保证,但只能对乡镇以上的地区进行监管。对于乡镇以下的地区,完善监管网络、强化监管网底的“两网”建设工作经费十分有限,导致农村协管员、信息员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更有一些地区缺乏维持监管网正常运行的通讯和交通经费,基层药品监督网建设未形成长效机制。4.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目前四川省仅有20个县设置了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已经设置的也存在检验检测设备落后、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检验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农村药品监管工作需要等诸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县级药检所药品检验能力不能满足农村药品监管需要,县级药检所的检验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另外,农村食品安全检测手段也比较落后。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设备设施配备不完善,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检测设备都没有,监管人员只能凭肉眼、凭经验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简单的外观、包装、有效期、索证索照进行检查识别,对于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食品的成分、含量是否符合食品质量安全要求,食品的卫生指标是否合格都无法现场检测,不能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及时的处理。5.“两网”建设中设置的协管员和信息员作用有限。随着农村“两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四川省所有行政村都已经聘用了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但其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原因在于这种模式并没有真正得到制度性支撑(如制度性经费支撑)。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普遍属兼职义务性质,没有明确的职位,没有相应的合理报酬和待遇,行政管理权不在药监部门,对他们缺乏考核约束力,责任意识难以真正建立。而且其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较低,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其培训难以落实,培训效果也不明显,造成协管员、信息员对药品监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发现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举报和协查作用没有很好发挥。6.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缺少专业知识背景。依法行政是政府机关行使行政权的重要手段,作为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人员,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食品药学相关理论,还应该懂得行政法律知识。虽然四川省农村监管队伍中法律专业所占比例不是很低,但实际上系统学习过食品药品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行政法律知识的人员很少,工作中主要凭借平时积累的经验。而后期专业培训大多形式和内容雷同,导致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过于机械和单一,这不利于对突发事故的调查处理。这些使得监管人员难以一眼看出问题症结所在,难以取得实质性证据材料,对一些是似而非的问题不能找出合适的法律依据,或者因处理方法不符合法律流程和法律依据而留下行政风险。四川省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作出的有益探索及取得的主要经验为有效解决食品药品监管面临的难题,四川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机构与运行机制。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眉山市青神县、广元市青川县都在乡镇或片区以不同形式设立了监管机构,并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有效地开展工作,对比全国各地创新试点的情况,四川省的“青川模式”尤其值得借鉴。“青川模式”是在在监管实践中做出的有益探索,具体概括为“2+3模式”。其中“2”是指在县级和乡镇两个层面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分别落实县、乡(镇)两级政府责任;“3”是指在县级层面,强化监管功能,新建稽查、检验和不良反应监测三大机构,在乡镇层面,构建监管网络,在本县三大高速出入境所在的乡镇新建3个片区食品药品监管所,加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牌子。青川县有36个乡镇,每个片区所管辖12个乡镇。这6个新建立的监管机构均为县局直属单位,按照职能依法履行具体的食品药品监管责任。“青川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地方政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出了表率,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了借鉴的蓝本,这主要得益于县级党委政府重视、监管部门主动争取与协调、其他部门配合、创新机制和管理手段、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加强四川省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1.现行食品药品监管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分级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要真正担负起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任,发挥负总责的作用,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切实将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2.优化整合政府组织资源,保障农村基层监管力量。各级政府应突破体制限制构建新平台,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的支撑体系建设。因此,建议优化整合政府在农村地区现有的组织资源,如乡镇工商、卫生、计生等监管执法资源,积极探索设立农村基层的下设机构。3.巩固农村“两网”建设成果,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撑力度。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两网”建设,将“两网”建设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在经费渠道上,将“两网”建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政府每年下拔“两网”专项经费。同时,建议将“两网”建设经费融入到“新农合”项目中去。4.严把进人关口,提高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整体素质。监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保证是完成监管任务的重要条件,建议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尽可能压缩组织内的行政和后勤管理人员,精简非必须人员,将名额用于一线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人员的招考,充实一线的监督力量。二是严把新进人员“入口关”,积极招募新人,且招募应有利于改善组织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使组织更有朝气,更有冲劲。三是选择优秀人员,参照矩阵式组织结构成立食品药品应急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小组成员平时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有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出现时,马上投入应急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工作。四是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五是制定基层执法人员素质指导意见,完善人员考核与管理。5.完善检验监测机构,强化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鉴于目前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各级政府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积极设立和完善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所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使基层监管机构能尽快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构建快速定性检测、定量检测并重的检测体系,建立贴近农村、贴近市场、就地就近快速检测网络,将食品药品监督检验工作向农村基层地区延伸,以适应繁重的检测工作需要。6.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监管机构要全面梳理排查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薄弱环节,摸清监管底数,集中力量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建立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供货商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规范农村食堂监管,积极协调卫生监督、教育等部门,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对学校食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7.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网络。提高农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应建立宣传教育先行的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科普宣传的针对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协调和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宣传队,利用各种机会向农民发放有针对性的宣传材料,普及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相关咨询,教会农民一些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广泛发动群众,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来,营造“食品药品安全,人人有责”良好舆论氛围。

作者:王振平 於红焰

食品药品范文第5篇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飞跃。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发展”这个动词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后党的执政理念中,这是党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要做好此项工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是必然的要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应追求的目标是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要求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工作设备、工作思路与工作绩效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协调发展,要求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之间,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监管环节之间,条块层级监管之间要相互协调。系统的发展要与全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监管工作的需要要考虑,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这就要求应三个“统一”: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统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立足于系统的长远发展,创新监管手段,让食品药品监管良性循环。

首先,要坚持“三个协同”,强化药品日常监管工作。

“三个协同”,即坚持监帮促协同运作;坚持城乡协同发展;坚持工作目标要求与队伍素质建设协同推进。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药品监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和坚持高度协同原则,用更高层次的监管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协同运作,在药品监管执法中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规范在先、处理在后,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监管手段促进医药企业的发展;坚持药品监管工作城乡协同发展,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要突出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管,确保农村群众用上安全有效的放心药;工作目标要求与队伍素质建设的协同发展,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是做好药品监管工作的根本。在提出新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的同时,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一根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其次,注重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正确履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

“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重大事故查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食品监管方面的职能。要按照现有的职责,作好充分准备,有建设、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能,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妥善处理与工商、质监、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关系,主动协助政府搞好协调,抓好落实,把分散的监管力量集中起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合力,维护全市食品安全。

第三,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做好监管与发展的结合。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在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障人们食品药品消费安全的同时,在工作中应做到监管有人情、帮促有真情,以服务促发展,不断增强食品药品的经济发展活力。运用各种监管手段,促进规范,推动发展,不断拓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空间,这样食品药品监管事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能、技术、信息优势,拓宽思路,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在规范管理中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为市场经济服务和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需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为民谋利,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实质内函。

坚持以人为本,对进一步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生命价值得到凸显和肯定,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程度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还要求满足安全、健康和享受的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肩负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要以保证群众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政府的“抓手”作用,全面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在把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同时,还要教育、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厉打击危害人们健康的各种制假售假行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珍视健康的良好氛围。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和执政为民的工作宗旨,都要求我们必须把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作为至关重要的工作,全心关注、全情投入。特别是农村农民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更应注重。我局组建以来,将农村药品市场监管作为一个突出的工作重点,把农村“两网”建设作为实现农村市场有效监管、提升农村供用药质量、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保护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年又提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建设,并在各区县乡镇全面开展立体监管网络建设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结果。立体监管网络的建立将会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惠及农村广大群众,让老百姓真正用上安全、放心、质优、价廉的食品药品。

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应做到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是新时期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它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工作中坚持辨证法,善于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上下左右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相关的各单元、各环节、各要素、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共同发展。五个“统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每一个统筹都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含义,都赋予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崭新的内容。

经济社会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完全是GDP的增长,要真正弄明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弄明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弄明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来讲,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食品药品公共安全,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实施源头治理等一系列措施,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切实维护人的生命权益,改善人的生存质量,实现人的健康愿望。

在食品药品监管实践中,我们应注重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在医药经济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上要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要立足全局统筹谋划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紧贴地方党政中心工作,确定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和目标,树立服务大局的良好形象;要树立城乡并重的观念,着力推进农村立体监管网络建设,把城市和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步发展;要突破城乡和行政地域界限,与毗邻地市同仁加强协作,共同研究跨区域执法监管的有效途径,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建立结构优化的城乡与跨区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格局。

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求我们应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求真务实,应当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奋斗的最高目标。必须认清我们肩负的神圣职责,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和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规律性,发挥主动性,增强创造性,全面提高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正确看待政绩,用正确的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行政能力和水平,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要切实做到“四必”的要求,增强“四必”的意识:有权必有责任,用权必受监督,侵权必须赔偿,违法必受追究。要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工作制度,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和树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要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工作重心下移,注重发现并设法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基层工作开展,促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

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其本质就是求真;理念就是符合逻辑思维概念,就是对大部分事件的最合理的解释。根据这两个定义,我认为,食品药品的科学监管理念就是要在监管活动中运用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从实际出法,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效率,树立良好形象。要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提高监管工作的技术含量,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作为一个机关普通工作人员,要树立这科学的监管理念,其先决条件是要在单位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其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去考虑怎样去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效率,树立良好形象。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本部门的每一项工作做起,贯穿到全部的实践之中。

(一)、科学监管的本质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党和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二)、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是科学监管的核心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最高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要真正保障好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就必须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也是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公平、公正,预防和惩治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各种腐败问题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办事,遵守法定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努力实现其法治目标。

(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实现科学监管的关键

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要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是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深入领会国家局的人才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把进人关,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要不断强化队伍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强化队伍的学习意识和法律意识,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不断强化队伍的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食品药品范文第6篇

国务院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夯实基层监管力量”。这一表述不同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提法,引发业界诸多猜想。

根据惯例,国务院机构改革和后续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每五年进行一轮,因此食药监管体制在2018年有所调整并不意外。然而体制何去何从目前并不明朗,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加以分析。

纵与横:监管改革的选项

食品药品安全重在监管,而监管体制是影响监管绩效的主要因素。

监管体制属于广义的行政体制范畴,一般包括法律定位、组织机构、人员队伍、经费配置、职能划分等要素。

监管体制通常在两个维度受到关注――纵向层级间关系,横向部门间关系。纵向维度的关键是体系垂直管理或属地管理,横向维度的核心是职能分开或整合。

根据不同维度,下一步食药监管体制改革有若干可能选项。

一是机构单设模式。2013年《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地方各级政府整合原食品安全办、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对食品药品实行相对集中统一监管。

参照国务院的整合模式,山东、河南、甘肃、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在省、市、县三级单独设置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县级食药监局还在乡镇或区域设立监管派出机构,以便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防范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北京、重庆、海南等地还实行了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是综合执法模式。许多地方并未参照国务院模式单独设置食药监管机构,而是成建制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等部门,组建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安徽是这一模式的最初试验者,天津是目前唯一成立省级市场监管机构的地方,内蒙古、深圳则经历了食药监局与市场监管局合合分分的反复。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7年1月底,全国有约三分之一的副省级市、四分之一的地级市、三分之二的县实行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采取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的较为普遍,占一半以上,还有的是“四合一”“五合一”模式。

鉴于综合执法对食品药品监管能力的影响饱受争议,有学者提出折中观点,主张建立“以中央为主导,以地方为基础,省级以上食药单列,地市级以下合并监管”的合作协同监管模式。

三是食药分开模式。有观点认为药品监管应回归卫生计生部门,食品监管划给各级市场监管局,其理由包括历史和现实两方面。

从历史上看,1998年国家药监局成立以前,中国药品监管主要由卫生药政部门承担,而食品卫生和质量监管职能分布在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回归具有历史路径支撑;在现实中,中国约80%的药品在医疗机构出售,关于疫苗、血液制品等高风险品种的专业监管力量一直保留在卫生部门,药监重回卫生能够实现产业链条和监管职能的内嵌性。同时,全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1180万家,产业结构多、小、散,监管任务点多面广,市场监管局能够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监管覆盖面。

综合近期消息,有研究者已经建议决策层将这一模式纳入政策议程的备选项。

四是央地差异模式。从1998年国务院组建国家药监局,并开启药品监管现代化起,一些政策实践者就希望学习美国做法。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分为联邦和州两套体系,联邦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垂直管理高风险品种、大型企业和跨州生产经营行为,监管事务办公室(ORA)根据地理区域设置若干派出机构,有中部、东北部、东南部、西南部和太平洋区5个大区办公室,管理20个地区办公室和近200个监督检查站,负责大量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包括产品审批、日常监管、投诉处理、案件调查等事务。全美各州、县和城市的地方卫生部门则负责监管药店、餐馆、超市、杂货店等。

若真正引入这一模式,意味着中央和地方形成两套差异化的监管体制,前者通过全国垂直体系监管高风险食品药品企业,后者属地负责本地化属性较强的监管事务。

在近期药品审评审批、稽查办案等政策试验中,监管部门已经开始探索划分监管功能区和设置监管派出机构。

由于体制改革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模式。从目前情况看,上述选项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执法削弱监管能力

接下矸治鲎莺崽逯朴跋旒喙苣芰Φ幕理。

不可否认,实行综合执法的地方,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执法装备、办公场地等监管资源均有所增加。然而食品药品安全不仅仅是一般市场秩序,还具有公共安全、健康技术等属性。食品药品监管也不是传统行政管理,而是专业性、技术性、系统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基于此,综合执法对监管能力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监管机构政策目标内生冲突。当前县区基层普遍建立了市场监管部门,但上级仍是食药监管、工商、质监等部门。由于改革同时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统一划转给食药监部门行使,上级工商、质监部门的理性选择是强调本部门剩余职能的重要性,并且以自身工作为出发点设置政策议程,政策目标缺乏一致性和互补性。上级的多头部署会议、报表、检查等事务,使基层疲于应对,导致机构政策目标内生冲突。

据统计,有的县级市场监管局一年中收到上级三个部门文件多达1784份,主要是布置开展各类专项监督检查,数量远超机构改革前三个局接收文量的总和。

以近期发生的天津独流镇“假冒调料”事件为例,其涉及市场秩序、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诸多政策议题,本应该是综合执法的优势所在,但实际上市场监管局并未发挥协同作用。

其次,监管职权和监管资源结构性不匹配。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不断减少。不论是“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还是企业年报制度,都强调许可权和监管权的精简下放,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而食品药品安全则不能一味放权,甚至需要上收和集中一部分高风险监管事权,两者形成理念冲突。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习惯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与基于风险分析的食品药品现代监管理念也不相符。

有研究统计了三个县级市场监管局2015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其中65%的监督检查力量用于行政许可和专项检查,最终仅发现15%的案件线索,投入与产出严重倒挂。

在监管总量约束下,日常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也难以深入细致,查处案件主要集中在索证索票、标签标识等表面问题,微生物超标、制假售假等具有严重危害的关键风险点难以被发现。

最后,综合执法稀释专业监管。作为新组建部门,市场监管局必然整合内设机构和执法队伍,食品药品相关内设机构数量减少,食药稽查队伍通常也被整合。由于内设机构间人员编制需要保持总体均衡,专业监管人员或是转岗到其他业务口,或是被下派到乡镇监管所。加之食品药品安全问责压力促使监管人员主动转岗和离职,改革后专业监管人员数量不增反降。

据有关部门调研,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中从事食药监管的人员只占32.6%。在本轮机构改革前的2012年,全国食药监管人员人均监管对象为27家,而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飙升为77家,基层压力加大。

此外,综合执法改革对药品监管专业性的冲击比食品领域更为严重,这一点往往被地方政府忽视。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人以当前食药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的实然状态,否定其未来专业化、技术化的应然发展方向,混淆了逻辑。

属地管理并未优化监管职责

纵向体制对监管能力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判断一项事务是否应当垂直管理的主要标准,是其负外部性的溢出效应。食品药品安全具有跨区域流动性、全生命周期性等特征,不同于一般产品。

因此,从2001年开始,中国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监管人员、经费、工作在省级范围内统筹。然而2008年之后,几个部门的垂直体制相继被取消,改为属地管理。

属地管理的目的是让地方政府真正担负起“总责”,然而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异化。

一是监管职责“层层下压”效应。属地管理后,由于法律、“三定方案”、省级食药监局对各级食药监管事权划分并不一致,加之“上下一般粗”,即权责同构的行政体制,导致省市县三级监管部门职责边界并不清晰。

在最严问责的压力下,一些地方以属地管理为理由,把食品药品监管事权层层下放到乡镇市场监管所。市县两级不再从事监督检查或办理具体案件,但相应的检测、执法等监管资源并未随之下沉。这就意味着,基层必须包揽从小餐馆到大药厂的全部食品药品业态监管,给实际效果带来严峻挑战。

二是地方政府“扭曲执行”效应。尽管属地管理有利于落实地方政府责任,但并未真正激发其内生动力。地方政府的目标具有多元性和变动性,每个阶段关注的重点不同。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工作相比,食品药品安全很难进入优先政策议程。现实中,屡屡出现食药监管所人员被乡镇抽调,从事征地拆迁、市容整洁、大型活动保障等情况。

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与质量安全没有形成相互兼容的良性关系,食品药品监管在不少地方政府眼中依然是“花钱”的事,陷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在人员编制、机构数量、财政经费等硬约束下,地方保护主义并未完全消除。

超越模式之争的建议

201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蓄势待发,具体到食药监体制改革,存在两大焦点:一是纵向体系垂直还是属地,二是横向机构单设还是综合。笔者就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机构设置差异化,给予地方一定探索空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大部门制要稳步推进,但也不是所有职能部门都要大,有些部门是专项职能部门,有些部门是综合部门。”这一表述强调了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的区分,要求实事求是地推进监管体制改革。

具w来说,大城市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管辖区域集中、食品药品产业发达、输入型和本地型风险并存,成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脆弱地带。同时这些地区消费者维权意识总体较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强,需要较强的监管动员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来应对。因此,有必要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单独设置食药监管机构,并实行全市垂直管理。已经实行综合执法改革的大城市,可以考虑在市场监管局下单设专门的食药监局。而在人少地广、食品药品产业不甚密集的地方,可根据当地财力和编制情况,实行“多帽合一”的综合执法改革。

二是事权划分科学化,优化层级间组织结构。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已经了《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食品安全执法规范化指导意见》,建议改变权责同构的行政格局,形成差异化监管事权划分体系,防止职责层层推诿。

分层级来看,国家负责法规标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规范、高风险产品审批等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开展食品药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和飞行检查,防范跨区域系统性风险。市级负责重点企业监督检查,并围绕复杂业态加强专业性政策指导。县级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重点对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开展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并尝试“专业分局+监管所”办案模式。县级市场监管局可按照工作类型设置大综合、大许可、大监管、大稽查等机构,改变物理叠加式机构设置。同时根据本地实际,在不同环节、业态和区域有针对性地配置监管资源。

三是体制改革战略化,适时设置跨区域监管功能区。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食品药品监管不该再局限于应对突发事件,而应成为一项向全民提供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公共服务。

国务院刚刚印发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食品药品安全首次被纳入其中。公共服务需要有一定基准,例如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有千人比,警察规模有万人比,目的是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出于这一考虑,食品药品监管资源和能力也要依据人口数量、产业状况、地理区域等指标,精细测算出一定标准。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下一步体制改革的编制划转数量、财政投入和增长机制、监管功能区划分等,防止出现“风险洼地”。同时可根据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类型不同,在全国划分5个到7个跨区域监管功能区,并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在三大经济发展区域设置监管派出机构,协调监管事务和打击地方保护。

食品药品范文第7篇

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全国生猪屠宰市场集中整治现场会召开

实现"田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为学生提供干净的餐桌——卫生部门着力探索学校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

监管加强、经营有利,农民受惠——成渝地区"两网"建设一瞥

来自基层的药监报告——武汉市黄陂区加强农村用药"两网"建设纪实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第四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

药品不良反应及分类

行政处罚与责任追究

程序违法应否行政赔偿

浅析药品监督执法人员的告知义务

建机制着眼长效以监管促进发展

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应具备"五心"

用系统论的方法加强基层药品监管

赣州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一点两用"模式

织就"三级"网络强化终端监管

GSP认证现场检查的有效方法——抽样追踪核查

中国竞逐医药大市场

青岛市副市长吴经建谈GMP认证

万鑫连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洪道秋摄影作品选登

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从具体事做起

吉林立足科学监管着眼地方医药经济软环境建设

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审批窗口脸好看事好办

创建一流法制环境制定规则注重解决之道

营造一流服务环境遇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

培育一流人文环境队伍过硬才能厚积薄发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台州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贵州民族药业的回顾与展望

深刻领会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确保全区各族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理清思路夯实基础努力开创基层局建设新局面

加强地方立法是推进药械监管工作的有效途径

日常监管全面过硬专项整治铁腕重锤——台州市局结合药品专项整治打造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三区”综述

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温岭市局结合药品专项整治开展“民情恳谈”活动侧记

新起点新思路新作为——台州路桥分局结合专项整治完善信息化建设透视

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玉环县局扩大和巩固药品专项整治成果的启示

科学监管“领头雁”——记湖南省邵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袁家坤

药品稽查一尖兵——记台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监察稽查支队支队长解文耀

为了特奥运动员的食品安全——上海静安区保障特奥运动会食品安全群星谱

“小活动”情系“大安全”——磐石市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琐记

行业资讯

牢记宗旨不辱使命科学监管再上台阶——在中国医药报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集体采访座谈会上的讲话

产业如朝日质量大于天——部分医药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建言产业监管与发展

海峡两岸医药合作扬帆劈浪

构建社会化监管体系变单打独斗为群防群治

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探讨

加快淮安市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评价创先争优活动要看群众是否满意

为药企发展排忧解难——齐齐哈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服务经济发展侧记

“一卡通”行得通吗?——常州市武进区局实施监管创新的探索

“优良药学服务店”创建的来龙去脉——石嘴山市局引入优良药房概念推进科学监管侧记

“二优二强化”植入更放心——浙江省临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规范器械管理显成效

食品药品范文第8篇

(一)建立适应新职能要求的监管体制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整体部署,进一步理顺职能职责,按照“搭架子、建队伍、履新职”的思路,做好调研,尽快拟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提交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确保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抓好“十二五”规划实施。认真落实《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规划(—2015年)》、《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十二五”规划》等规划中食品药品监管的目标任务。拟定并报市政府印发《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制定落实“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加快组织实施。

二、大力支持和服务医药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现有涉药单位299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3家,药品经营批发企业4家,零售药店4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家、批发企业4家,医疗器械零售企业34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06家。医药产业是我市经济支柱产业,年,全市医药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东阳光药业、长江药业已成为全省最大制药企业,是全国最大红霉素生产基地和全国定点生产抗甲型H1N1流感战略储备药物——达菲生产基地。据此,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主动服务,做好医药企业药品相关认证工作

1、积极向市、省局汇报,协助做好东阳光冬虫夏草有限公司《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工作。年该公司生产冬虫夏草25公斤,2012年将可达200公斤,2013年可达1000-1500公斤。为了该公司产品向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我们将积极协助企业向省市、省局争取政策支持,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完善,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力争早日通过GAP认证。同时对冬虫夏草进行产品开发利用,形成冬虫夏草系列药用产品。

2、积极做好胰岛素取得国家认证和临床试验认证的基础服务工作,力争及早拿到生产许可证,并鼓励和协助企业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取得美国和欧盟认证,从而为胰岛素在5年内实现年产量1亿支,产值100亿元奠定基础。

3、为长江药业扩能搞好协调,促使甲硝唑车间通过认证,为其实现新增产值3亿元,总产值达到7亿元创造条件。

4、为生化制药四期工程明年完工投入生产,五期工程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并帮助其按新的GMP验收准备资料。

5、积极做好上下沟通协调和争取工作,力争诺强企业今年取得批文并通过GMP认证,永茂医药取得许可并通过认证。

(二)政策引导,做好药品集中配送体系建设的推进工作大力推进药品直配,在加快农村药品“三网”建设中,鼓励支持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质优价廉的药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形成覆盖全面、供应及时、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供应网络。结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药品集中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医药现代物流建设。

(三)加强联系,做好“一对一”驻厂帮扶工作。今年,拟派一名工作人员,常年派驻医药企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并做好新的GMP流程监管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继续实施好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市、示范乡镇、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

(二)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力度,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适时组织联合执法检查,对食品安全形成高压态势。

(三)建立健全市乡二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基本完成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系统、问题分析检测系统、救助系统和物资保障系统的建立健全。

四、全面提升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水平。

(一)加强药品生产监管。推进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MP,加强药品生产企业动态监管。实施基本药物、高风险品种产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制度。全面落实注射剂生产企业生产安全监管措施,重点监管的注射剂生产企业每2月至少现场检查1次;对定点经营第二类、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企业每季度至少现场检查1次。加强中药饮片的生产监管。

(二)加强药品经营监管。扎实开展新修订的GSP的宣贯工作,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质量。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展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专项检查。实施电子监管,建立完善电子档案。深入开展“示范药店”、“规范药房”争创工作。严格终止妊娠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广告审批监测工作。落实国家局《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药品经营质量安全信用等级第三方评定。

(三)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设置和监测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培训。大力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程。建立健全监测处置联合工作机制,完善监测体系,尤其注重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切实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年度监测报告目标量化考评机制。

(四)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中标情况备案制度,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年组织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对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全年检查覆盖率达100%,配送企业每年检查不少于2次。开展基本药物监督抽验和质量评价分析工作,对辖区内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的监督抽验。加强对经营、使用环节基本药物监督抽验。推进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在有条件的单位逐步推行所有药品的电子监管。

(五)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监管

1、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管。生产企业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三类产品重点企业每季度检查一次。按照上级要求,推行交叉检查。推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实施。

2、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监管。继续开展医疗器械市场清理整顿,完善医疗器械经营退出机制,集中注销一批不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资质企业。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经营监管,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专项检查。

五、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

(一)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心和专项整治的重点放到农村。巩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针对当前农村食品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订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抓好农产品、水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和投入品整治,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食堂餐饮业原料进货溯源和农村聚餐管理制度等。通过整治,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行为。认真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工作,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依法查处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虚假广告及通过寄递等渠道销售假药行为,对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加强投诉举报工作。继续推行“购买假药先行退付”、“清理家庭小药箱”等活动。

(三)加强食品药品抽验抽检。深化药品抽验机制改革,按时完成药械抽验计划。加强对高风险药械监督抽验的力度,增强抽样针对性,提高检验质量和品种覆盖率。推进快检技术,努力提高对掺杂使假、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的技术鉴别能力。

(四)加大案件查处和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查处一批公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规范稽查执法行为。加强对违法广告监测,加大对相关企业和产品的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行为。

六、推进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一)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推进“”普法工作,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全力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办理工作。

(二)加强新闻宣传、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围绕监管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做好宣传策划及实施。深度挖掘宣传我市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社会高度重视、广泛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建设的良好氛围。继续实施饮食用药安全知识的公众服务工程。办好局门户网站。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弘扬“监管为民”的系统文化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力弘扬国家局提出的以“监管为民”为核心价值追求的食品药品监管文化。进一步挖掘、提炼和推进食药监文化建设向广度扩展,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激发职工活力、争创一流业绩。

(二)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强化责任主体,落实好“一把手负总责”工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强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预警防控队伍和制度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八、加强监管队伍能力建设

食品药品范文第9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CN:11-5362/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食品药品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的构建,遵循“政府主导、管办分开”的原则,以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现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整合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能,重点加强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村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二、基本模式

(一)深入实施“一主三辅”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模式。“一主”,即政府负总责,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依法规范和查处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违规违法行为;“三辅”,即一是“三员”监管。聘任镇、村食品药品监管专干、协管员、信息员,作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补充力量。二是行业协会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业协(学)会组织,加强内控,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行业内部自律体系。三是社会监管。普遍设置食品药品监督岗、公布服务公约、监督电话,最大限度地畅通社会和广大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投诉举报和信息联系渠道,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督网络。

(二)推行规范化管理的食品药品供应网络模式。在推进食品供应网络建设上,以目前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骨干载体,鼓励和引导具备一定条件和实力的企业进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同时着力创建保证食品安全的乡镇集市、食品市场和餐饮卫生达标的经营服务场所,积极构建农村食品供应网络。在现有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是着力强化药品源头管理,规范药品配送主体和质量保证承诺。

三、部门职责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三项职能”,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管,牵头负责农村食品药品市场和流通秩序的整顿规范,切实做好“两网”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并积极协助镇政府共同搞好“三员”培训和“三辅”监管工作,以及面向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郊区工作办公室和农林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三镇食品药品“两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处理相关工作,督促任务落实。农林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做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专项整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药残留量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工作,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大力引进优质抗病新品种,使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大幅降低,从而使农药残留污染减少,从根本上解决食品源头污染问题。

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经营市场准入关,及时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企业档案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对农村食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实行食品经营企业安全诚信分类管理。特别要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所确定的网点加大监管力度,从严查处无证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以及虚假食品药品广告等违法行为。

商务部门要围绕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做好发展规划和行业指导,严格“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主体资质条件和市场准入,切实加强对配送经营食品质量的监控和对整个配送经营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负责农村畜禽屠宰行业的监管,保证肉食供应质量。

卫生部门要严格把好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单位的卫生许可关,加强农村餐饮业、学校食堂、聚餐等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管理,督促推进规范药房建设。

质监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作坊进行整顿和规范,帮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尽快获得市场准入并逐一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实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安全诚信分类管理,严惩失信企业。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举报制度,严厉查处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制品)流向农村集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价格监管,大力推行规范明码标价制度,坚决查处虚高(哄抬)食品药品价格等不法价格行为。

教育部门要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校园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学校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和影响师生饮食用药安全事故的发生。

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全市推进“两网”建设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宣传工作,围绕科学、合理、安全饮食用药等主题,开辟栏目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好经常性普及宣传,努力营造确保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良好环境。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市郊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农林局局长任副组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农林局、市质监局、市物价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要建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置独立的办公场所(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并尽力解决好农村“两网”建设的工作经费。

(二)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市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将对各部门、各镇实施“两网”建设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工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各镇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对本辖区、本系统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各部门要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进行考核。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以及对食品药品监管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引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上一篇:药品广告范文 下一篇:高危药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