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时间:2023-11-03 11:47:05

教育心理疏导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说理教育;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国家国民凝聚力的最终体现,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会鼓舞国家战士的士气、增加国民的向心力,同时还能激发国民潜能,为不同阶层的人树立理想,故我党从建国初期一直到现在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宣讲活动。在我党进行召开中共中央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时就曾指出“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大力加强和改革社会中各个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方面进行着手,继而实现社会总体发展心态的理性和平、积极向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方法选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古代著作《论语》中曾提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对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论语》中所提到的“器”这个字对应的应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了。通常来讲,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国民的行事思想观念、做人道德规范以及持有的政治观点等进行引导,继而使得我国公民形成一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种社会中常见的物质生产活动,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我国公民的自身认知、情绪波动、感情、个性发展以及社会适应性等进行精神领域范围内的疏导和引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具备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任何特征,其是以意识作为生产活动的根本属性而从事的社会活动,所以并不具备实物形态的实施工具,故由此得出方法便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够完成的关键所在。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曾说过:“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提出具体的任务,而且要对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确定。如果我们的最终任务是过河,但如果没有搭建好的桥或者用作渡河的船,那么就无法过河,而过河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说,没有实施方法的任务,只能算作是一句空谈。”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进行过程中的方法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可代替。而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目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故其实施方法的选择有时会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还要关键。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说理教育

(一)说理教育方法的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便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根本,我国在建国初期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是以说理教育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是与强制灌输理论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实通过我党在经过了长期的斗争与革命后得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主要是通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来进行最终的教育活动。我党的建立者同志曾在其撰写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对说理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其认为我国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所引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是说理教育。而对于这种问题,只能通过民主性质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解决方法可以是讨论研究、批评教育、说服引导,但一定不可以是强制命令或者是压迫规定。”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是在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对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内部矛盾进行的一种非对抗性的思想矛盾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说理教育方法的特点

思想政治道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从说理教育的实施主体来看,其进行处理的是主体是处于平等关系的,其指的就是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内部非对抗性关系;其次,从方法论中规定的基本原则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说理教育方法是以民主的方式来进行的,其指的就是该种方法的实施是通过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通过对自身意见的互相发表并讨论来进行;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理教育方法的本身来看,其是通过将讨论法、批评法与说服法进行结合继而实现的从团结到批评再到团结的方法,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与说服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最后,从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说理教育方法相反的方法来看,其的实施过程是于强制压迫、命令规定完全不同的对立方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式是一种能够体现我国民主体制的主要教育方式,并符合我国现代基本教育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产生

尽管我党目前所使用的处理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内部矛盾的说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有效,但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其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以及社会的需求。因为,在我国的建国初期,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在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心里的权威较高,而我国的思想政治形态一直处于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状态下,社会形势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下,继而使得我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说理方式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才得以良好的实施。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形态、社会构成、人民生活方式以及就业方式等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故使得传统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我国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必须在总结并发扬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与当前我国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机密结合,继而开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法应运而生。

(二)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概述

心理疏导中疏导二字的意思是引导和疏通,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运用的心理疏导法指的就是通过对人们内心以及思想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使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来完成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将疏导的概念与心理连接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人们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疏导,继而使其的思想政治思想能够回归到健康积极的发展轨迹当中。

在大部分的医学论著中,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具有相同概念,而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龙光在其撰写的《心理疏导疗法》一书中说道:“临床中的心理疏导疗法是指医院中的医务人员在于患者进行医疗交往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良性结果,其能够对患者出现问题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继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根本目的。”在我国召开了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心理疏导疗法正式的被引入到了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而心理疏导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心理疏导法在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即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借鉴,又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法在实践过程中超越了某个体系中对心理分析的局限,并对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心理以及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疏导。由于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面对的心理疏导对象不同,故其所使用的方法及手段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三)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运用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心理疏导方法即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以心理咨询为主的模式,又可以将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疏导方法的着手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进行使用心理疏导方法的过程中,应对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全面地运用,而负责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也应对来访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虽然两种工作的实施过程大致相同,但是二者在学科以及话语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法虽然是以心理为切入点,但却是一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其虽然包含了心理学中的部分心理咨询处理方法,在这些方法却不仅仅是应用于对人的心理进行疏导,其更多的是对人在思想方面的矛盾进行疏导,是一种以服务我党政治思想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活动。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对疏导者的心理情绪以及政治思想变化来进行,在进行疏导时不但需要采用直接的谈心的方式,更需要对受教人员进行组织学习,使其的思想政治观能够从基本理论上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应对被疏导者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使其能够感受到我党及社会对其的关心。

四、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说理教育方法与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理论联系。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实施方法所涉及到的主体使用一类,即教育主体是相互平等的存在;其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在进行时所遵循的是同一种原则,即以民主为主的原则;再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所采用的都是趋于理性的教育方式,即通过说教、疏导的方式来对被疏导者进行思想上的开导;最后,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同于强制命令或是压迫规定的并且符合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心理疏导作为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方法,其不但吸收了传统受理教育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更是在说理教育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元素。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法不但融合了固有的说理教育方法中的理论主线,还在其中添加了情感类的内容。这样的疏导方式不但能为被疏导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思想标准,还可以对被疏导者内心的困惑进行有效的疏导。

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说理教育法转向心理疏导法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法在发展过程中趋势。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更能符合被教育者多元化的需要;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来讲,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心理疏导者与被疏导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理论到科学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来讲,更具有科学性,其不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对被疏导者进行疏导,其更关注的是以被疏导者的思想问题为中心来进行疏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法从说理教育法到心理疏导法的转变在保持了我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则的同时,还融入了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时代内涵。两种教育方法的转变从根本上体现了我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的开放性、统一性及继承性,其标志着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何娟.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新途径的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9(05).

[2] 佘双好.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

[3] 樊凯.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4] 张晓荒.浅析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5] 佘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J].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09).

[6] 安素贞.心理疏导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求,2012,04(11).

[7] 李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8] 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D].山东大学,2014.

[9] 李术红,张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接受心理与心理疏导方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28).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2篇

第一,建设良好的文化育人阵地,即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体现,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沃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人文修养,要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开展一些晚会和志愿者活动等,在学校环境的建设中唤醒人文意识。其次要在学校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师生关系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体。最后,要美化校园环境,加大校园绿化面积,保持人、自然、环境、生态的和谐。[1]第二,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育人阵地。当前,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网络环境是否健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对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网络具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要积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学习、生活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寓教育于网络之中。最后,要通过网络的反馈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为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化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疏导的专业化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参与提高自身专业化的活动。第一,通过学习与培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学知识,造就一支心理学知识丰富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是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教师有关心理疏导的专业知识。二是在岗培训,让在岗教师定期参加心理学课程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心理疏导方面的资讯,提高自己运用心理疏导方法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自我修养。[2]第二,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疏导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疏导能力,必须回到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会发现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有些可能是其在书本中也无法找到答案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地把心理疏导运用到其中,不能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只会纸上谈兵。通过心理疏导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高他们思想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使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应用水平,可以更好的将心理疏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当中。

三、完善学生心理疏导机制

第一,开设心理疏导专门课程。现在的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一定差距的。[3]所以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开设心理疏导专门课程。要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来编写教案,以确保心理疏导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心理学的一些手段来了解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养成自我发泄,自我鼓励,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因此,不能把心理疏导与心理学教学混淆。第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家庭因素等。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为了增强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便学生遇到令自己非常苦恼的事情而又无处诉说时,可以到心理咨询室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通过心理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学生宣泄情绪、调节认知,使学生获得科学化、专业化的心理服务和人生指导,避免因心理压抑而造成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危害社会的事件。[4]同时,在与心理老师的交流中,也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实践中了解到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进行自我教育。第三,加强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心理问题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当积累到一定量产生比较严重后果时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时已经为时已晚。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对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对心理起伏比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了解造成其心理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化解矛盾,消除障碍,健康成长。总之,想要提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统一,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这也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心理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34-0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记载,光绪末年已出现教育心理学著作。心理学前辈们在国内传播教育心理学知识,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走在世界前列。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近几年作为素质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舞蹈美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利用舞蹈的特殊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舞蹈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舞蹈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勇气和自信

初学舞蹈的学生必须接受机械性重复的舞蹈训练课,单调、枯燥充满了艰辛的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厌烦的情绪,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心理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而使学生摆脱这种厌烦的情绪的唯一途径就是培养勇气和自信。

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首先应用良好的精神面貌、优雅的肢体语言、积极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努力使舞蹈教学变成学生的一种艺术享受。其次,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由于舞蹈基训对柔韧条件要求较高,学生的肢体条件有先天差异,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关怀并逐渐进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在舞蹈方面的优缺点,针对学生舞蹈训练中存在的各种差距, 给予激励和期待,通过激励发现优势,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关怀与重视,变得活泼、乐观、自信。例如:对腿短但脚踝小而宽、跟腱有韧性的学生鼓励其一定要发挥弹跳力优势:对形体好但柔韧不好的学生,鼓励其在发挥姿态造型优势;对柔韧、灵敏性好的学生,引导其向转、翻、跳等技术方面发挥长处等等。总之,舞蹈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关切的目光,热情的态度及信任与鼓励,使学生体验了温馨与关怀,自觉地接受舞蹈课的磨练,产生舞蹈学习的兴趣, 变畏惧、厌烦为信心和勇气,从而愉快地应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第二,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舞蹈教育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的活动能力,通过舞蹈学习锻炼能增强人的中枢神经及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判断与综合能力,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学习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心理困扰,是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刚刚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学生更是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并由此产生孤独、茫然与挫折感。通过舞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放松心情,流露情感,广交朋友,进而在愉悦平和的心态中理智的对比分析现状,增强各类挫折的承受、应付能力。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群体、新的角色变化。

第三,舞蹈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情感

优秀健康的舞蹈作品能陶冶心灵、激发学习欲望。学生通过学习与欣赏可以感受到民间舞蹈的璀璨与风情,古典舞的规范与精深;现代舞的纯粹与时尚。从而得到心灵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震撼。有利于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和世界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形成,并最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秦俑魂》无论在视觉、文化、影响力上,还是舞蹈家黄豆豆虚心好学,勤奋刻苦,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求学经历,都给了学生深刻的影响和榜样的力量。另外,学生在学习表演群舞中,彼此配合,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促进和谐。经过长期的舞蹈学习使学生逐渐养成热爱祖国、遵守纪律、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集体协作精神和良好道德品质。

舞蹈教育对学生健康情感培养,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能够善于表达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即兴舞教学中,通过选择欢快、抒情等各种性格情绪的音乐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动作抒情性的训练。通过指导学生头、臂、躯干、腰、腿等在不同方向、速度、力度、角度下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帮助学生架构动作与情感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与情感表现的自然一致,真正做到舞动身心,用舞蹈语言表达内在情感。

总之,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教师要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舞蹈教育活动。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与总结,使心理教育贯穿于舞蹈教学过程,提高舞蹈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的舞蹈中变得更加自信,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4篇

留守学生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学生”监护的方式比较多。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学习状况一般;心理情感不健全;道德行为差; 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学生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学生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2、学校要加强管理,施以爱心。“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要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动态。我们把 “留守学生”的教育已经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建立起“留守学生”个人档案。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3、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学校要求各班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和老师,是出于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希望能把他们培育成才。因此教师应该主动自觉地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过各种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毕竟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他们还是怕他们的家长。因此我们把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作为坚实的后盾,我们才能成为家长满意的教师,当好一名教师。

4、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松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班主任、任课老师与村组干部取得联系,加强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学校对留守学生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也可以说是如果我们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多一份关心,负起了责任,我相信你所教的学生一定是好学生的。他们也会在背后称赞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他们也会愿意和我们做最好的朋友。

5、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

6、“监护人”应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留守学生家长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5篇

我国仍然处于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由社会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压力在各个高校其实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严重化,引起了社会各层人士的关注,因而在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不可耽搁或敷衍,同时在思想教育方面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将心理疏导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明显存在不足。为了提高其教育水平,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研究心理疏导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心理疏导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

关键词:

心理疏导;思想教育

“心理疏导”,一词源自于心理学,其狭义的心理疏导是一种以人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理论,以语言沟通技巧为条件,对自我认知的改变,从而提高个体的行为能力和改良自我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发泄方法。而广义的心理疏导是较大一部分人认为的模糊概念,涵括了几乎所有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然而,此被认为的概念是与它的外表不匹配的。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求询者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即心理援助的过程,与心理疏导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运用语言交流的方式进行心理援助,不同之处则在于:试用对象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服务方式不同。心理疏导针对的主要两大问题是自我改善和效能提升,对于心理咨询则主要问题两大问题是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助治疗。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关系

其实,心理疏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是相同的。心理疏导的根本作用是通过心理疏导方式,使受育者能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思想水平、纠正并树立正确三观,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实现其自身价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使人的思想转变,褪去其错误的思想认知,提高其自身的思想觉悟,坚持走党的正确路线,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并朝之不懈奋斗,拥有优良的思想品质。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目的不仅相同,而且处理方法也极其相类似,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人才。

1.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疏导效能

如今乃经济社会,其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思想与心理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依相存的。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此指导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

1.2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效果

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社会意识、社会形体、社会价值等相互碰撞,又使得人们的心理、思想、行为等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外因是由内因引起的,心理因素就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因,具普遍性,也是心理疏导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当代社会的复杂及多变,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化。如今人们的思想更多地以个体水平、道德品质、心理问题等表现,进而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心理疏导作为重要教育内容。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心理疏导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的会议报告中两次明确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力度,立足于当今的时代基点,把握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心理疏导的工作可以说是建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的。心理疏导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对于教育者的价值而言,首先是能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其次要完成工作理念的转变,同时,也要提高教育者本身的工作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于受教育者的价值而言,心理疏导的工作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外,还要帮助其实现自身心理疏导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价值的体现。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的不足

心理疏导作为高校政治教育中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也存在着其不足之处。

3.1心理疏导教育起点低,受到的重视不足

这是目前最大的原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人本教育观念是处于一种缺乏的状态,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纠正、心理问题的良好解决、态度心理的培养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大学生深层面的问题就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注重于人的政治地位和认识立场,所以造成对学生的教育以灌输为主,即为一种规范式教育,管理也是比较刻板、强制。我国的教师职业相对而言比较强调其的社会功能,强调教师的权利、威严和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尊重,导致学生在老师的威严下敬而远之。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就理所当然的选择逃避,并没有去思考如何解决或寻求帮助。这样一来,众多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部门就如同虚设,起不了应当有的作用,这是很可惜的。

3.2心理疏导教育方式不够完善

除却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薄弱,还有其教学方式较单一的缺点。现在的心理疏导教育方式是不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问题特点采取针对性方法解决的,因为其主要为说教式教育,没有针对性。思想政治品德固然重要,但是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更重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应该注重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解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的优化

4.1树立心理疏导的概念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学生的心理是极易受到的影响的,所以,高校不仅要时刻关注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要推广心理疏导的概念。因而,高校必须建立心理疏导的概念,对教育者进行适宜的引导,使他们对心理疏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将其当成一个教育的理念,使其认识到自身心理的需求,学会求助和自我的疏导,而不是逃避,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

4.2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

受教育者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的原则。要求教育者加强自己的心理疏导能力,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能力除去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心理疏导理论知识外,还应锻炼自身的思维敏捷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且者要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如何让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疏导和运用它,是教育者要考虑的问题。

4.3改善单一的教育方式

高校应当注重其科学性、实效性、多元性的教育方式。现近视互联网的时代网络途径是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心理疏导上的教育不妨也可以采用。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压力是多方面的,教育方式必须要变通,充分结合各种元素,采用最适合的方法。

5结语

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心理疏导越来越重视,并开展了不少的相关工作。对此,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要紧跟其后,研究心理疏导的理论及其价值,并要找到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者的工作实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找出解决方法,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科.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再思考.西南大学,2007.

[2]罗敏.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研究.东北大学,2009.

[3]杨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年09期.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将心理和谐、心理健康问题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上,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词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也尚属首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政治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党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

随着社会进步,心理疏导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的日常心理保健和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中。社会各界理论学者也在党的十七大后对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而到位的探讨。而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心理疏导的尚不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延展,而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到方法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心理疏导的内涵厘析

心理疏导,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通常是指工作人员通过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互动,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或手段,帮助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激励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心理疏导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

为了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心理疏导的内涵,有必要厘清其与作为心理疗法的心理疏导的联系与区别。二者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内在地包含着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具体目标,在具体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二者的区别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1)理论基础存在差异性。后者主要以心理学、医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前者除此之外,还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为理论指导和理论基础。(2)价值取向不同。后者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无条件尊重”来访者,尽管在个别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但总体来看,表现为价值中立;而前者的价值取向则很明确,它鲜明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3)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同。前者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比较高,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疏导的技能,而后者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接受过专门培训,掌握相当的心理治疗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面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正面临心理危机的求助者,专业素质尤不可缺。

二、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延展的必然选择

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态势的必然选择,是高校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内容填充,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

1.心理疏导是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和思想动态进行深入而准确的分析与把握的重要途径。

及时、准确地把握、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动态及思想倾向,并对现存的思想问题进行科学的界定,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的高定位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却处于尚未成熟阶段。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心理问题往往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在实践中了解本校大学生思想、心理的现状、特点、优势、劣势,这样高校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和思想动态就能进行深入而准确的分析与把握。做到求真务实,就能以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透彻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洞察某些思想倾向的萌生与发展,工作就会有的放矢。

2.心理疏导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实效性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基准和标尺,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现阶段一个突出的实践问题。

心理疏导,遵循人身心发展与品德形成的规律,承认、尊重和引导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受教育者的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心灵、契合精神、传递文化的活动。心理疏导法的引入,就是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者注意个体心理的“排泄功能”。当某人有的心理问题还没讲出来或者还没意识到是心理问题时,心理疏导可以诱导其回忆起来、排泄出来,使其畅通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从而达到疏导的目的,为由心理问题引发为思想问题减震。

3.心理疏导是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动力源泉。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品质。一旦失去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就无法在形势复杂的环境中确保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创新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所在,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史就是一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价值的多元选择,竞争、学习、就业、交往等压力的增大,都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在帮助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中,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透彻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洞察某些思想倾向的萌生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会不断吸收新的血液,不断地得到改进。

三、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延展,是其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以人为本,把握特点,正确处理教育与疏导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到方法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1.要从端正对人的根本态度入手,端正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性。

不论是思想工作还是心理疏导,都要遵循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教育人这个客观规律,一切要从“爱”字出发、“帮”字入手、“变”字看人,要有对大学生的今天、明天和后天负责的强烈意识,要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正确的指导,并且在情况容许的范围内,努力营造他们成长进步的温馨环境,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使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前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才能有存在的价值,也才能有成功的基础。

2.要从把握人性的基本特点入手,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基本对象搞清楚。

人的思想存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学会研究人的思想变化规律,学习掌握分析区别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人的喜怒哀乐中观察思想问题的“晴雨表”。属于思想问题的就要用思想工作的办法来解决,属于心理疾病的问题就要用心理学和医学的办法妥善处理,不能把各自的工作对象搞错了。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的心理疏导,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为自己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基础,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进行积极调适和引导。

3.要从正确处理教育与疏导的关系入手,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途径搞明白。

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对象虽然都是人,但其方法和途径又各不相同。对于有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我们采取座谈、谈心、班务会和小组等方法做工作和妥善解决问题就可以奏效。但是,心理问题的出现,必须按照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特殊的心理矫正等方法,加以解决。特别是对心理患者的“隐私”和“苦衷”,一定要保密,做到守口如瓶。

因地制宜,讲求方法,正确处理治人与治心的关系。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性事故,如自杀案件等,绝大部分是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工作没有跟上去而导致悲剧发生。因此,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思想和心理相互交织的问题,必须先进行心理疏导,然后进行思想教育。

以研究探索高校建设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现实思想为中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位大学生中间去。树立疏导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要持之以恒、不能一劳永逸的思想,妥善处理工作与效果的关系,防止在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上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也才能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http:///article/xinwen/2007-10-17/dangdes

hiqidabaogaoquanwen.

[2]王琳,叶怀祥.21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4]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7篇

心理疏导是心理咨询师在治疗心理患者过程中,通过用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对患者阻塞的心理进行疏导。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来理解,这应该是它的一种外延,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和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提高心理健康状态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和教师同时都是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把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由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做法,总是事倍功半,教师总是感觉很累,而学生的思想也开始不积极,自尊心、自信心也会受到伤害。

(二)重视共性教育,轻视个性教育

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变化,思想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在变化,所以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也应不断变化。只有教育方法和手段符合实际需要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过去教育水平比较低,所以有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教育现象。但是在教育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个性十足,以前的教育手段与今日的教育水平大相径庭,如今的教育手段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重视心理疏导,才能使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最大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文关怀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总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重视工作本身,重视理论知识教育人,而轻视关怀人。这种做法往往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从学生所想出发,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不易接受,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比较学生听课而言,更重视学生的出席率多少,场面热烈程度,表面上看效果不错,可实际效果并不佳。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以学生为本,没有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没有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没有尊重学生情感上的需要。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得以施展

正所谓“千里之堤,始于足下”,在如今时代大潮中,要想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个体的和谐。人文关怀在高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关心学生的需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喜好发出自己本身最独特的光芒,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茫茫人海之中。

(二)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提高

目前,21世纪需要最多的就是创新型人才,坚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就是坚持尊重学生的创新发明,使学生想要发明创新的意识得到认可,情感得到关怀和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并且是在大力的鼓励支持条件下进行创新。自然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乐于并喜爱从事于创新工作,逐渐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一股创新风气将会在社会中盛行。

(三)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于刚刚离开家中父母怀抱走进大学寝室的大学生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心里难免会有孤单、焦虑、抑郁的情绪,甚至会和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这时就体现了心理疏导的关键性,学生可以采取自我排解或积极与辅导员进行沟通,用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与学生单独进行一次谈心活动,激励学生坚强,学会独立等方式,使心理问题得到疏通,从而用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现实。

四、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服务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考虑到现代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以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想法、关心学生需要、重视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对学生性格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减压,例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谈心活动,使得教师与学生有情感上的共鸣,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与成才,工作与生活的问题。使大学生心理得到疏导,达到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和应变力,完善学生人格,优化学生心态的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俗语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校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健康心理氛围,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优美、舒心的自然环境和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本身,就能够对人产生心理疏导的作用。净化校园内部环境,抵制社会不良影响,努力纠正人际关系中的不良倾向,形成尊师爱友的氛围;发扬民主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例如,班级干部的选举,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争取到大家的认同,让大家在心理上得到平衡,营造一个干净、祥和、民主、公开、和谐融洽的环境。

(三)科学管理,建立有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利用已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例如,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心理健康课程,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还有两个方面值得进一步落实:一是培养优秀骨干的师资力量。主要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确定好学习心理健康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从很多方面去培养。例如,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自尊自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决问题。常见的心理疏导方法有:激励疏导法(当学生心理产生障碍的时候,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心理得到满足,并产生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公平疏导法(在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再创设一个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能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价值,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换位疏导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与学生互换位置,亲身体验不良心理带来的烦恼、痛苦的感受,意识到给他人的伤害,进而改变不良心理)。优化校园文化的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校园文化是隐形教育的综合体验,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例如,举办心理健康艺术节、心理健康学术研讨、读书报告会等。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例如,张贴海报,在校园网上发送新闻来呼吁大家积极踊跃的参加。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渗透;激励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各种外来文化和社会思潮不断融入,以及社会经济转型、利益格局调整,冲击着大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党针对新形势做出的新思考和新认识,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一、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一种从心理上的梳理、泄压和引导,从而实现思想上的疏通。不同于教导,也不同于指导。教导往往耳提面命,缺乏亲和力;指导常常居高临下,使教育对象产生距离感。而“心理疏导”不仅建立在对教育对象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而且贴近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和思想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的内心困扰,在这个基础上,施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方法运用的步骤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应用过程就是做好信息的搜集,全面掌握材料,然后进行问题分析,确定目标,接着矛盾疏通,实现心理引导,最后实效调节,跟踪处理,每一个步骤之间都紧密衔接,是一个具有实践性、曲折性、反复性、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信息搜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法的运用第一步就是进行信息的搜集,从而全面的掌握学生材料,其中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资料越多,信息就越全面,对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掌握就越准确。通过材料的整理,或者聆听学生的诉说从而去归纳学生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及个人经历;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问题症状;学生寻求帮助的原因和目的,做出基本的判断和测定。资料的搜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谈心谈话,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直接诉说,以及与室友、好朋友、班长、班主任、辅导员等侧面了解;问卷调查,通过填表、问卷等形式搜集相关信息;通过交流,及肢体语言、行为表现、作品等观察发现。信息搜集的过程也就是问题测定的过程,较简易的情况是在谈心谈话过程中,学生会自己诉说直接告知,较复杂的状况必须通过群体式的抽样调查、普卷调查等才能做出初步判断。

(二)问题分析

通过第一步的信息搜集、判断,确定好目标是进行问题分析的基础。从调查来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1、环境适应问题,新环境的陌生,独立能力缺乏感、自我约束无力感而无所适从,大一学生中较常见。2、人际关系问题,内向不善交流从而感到人际关系的冷漠,出现人际危机的孤独、嫉妒、苦闷。3、性格问题,经济困苦或者外貌缺陷带来的心理自卑、怯懦、神经质、偏激、敌对、抑郁、无望感等。4、学习方面,由于自我认知的缺失,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学习态度不端正,沉溺网络寻求寄托的空虚、厌学。5、情感问题,单相思、恋爱受挫,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或者是婚前、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担忧从而悲观、压抑、失态。6、求职择业问题,个人前途迷茫带来紧张、焦虑和压力出现彷徨、抑郁。当然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单一的因素,它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教育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高深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现场分析事物的能力,才能对问题及原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进一步疏通与引导做好准备。

(三)心理疏通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矛盾等问题展开“疏”与“导”是方法实施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疏”需要处理好与“度”、“输”、“束”三者的关系,把握好“度”,坚持疏中有“输”与“束”。首先,处理好疏与“度”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中,要充分的发扬民主,让其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用教育、疏导的方式去解决思想问题,而不能毫无顾忌的去压制、堵塞或任其发表不负责任、不健康或错误的言论。其次,是处理好疏与“输”的关系。“输”即灌输,也就是正面的教育。疏的过程中要向受教育者正面灌输正确的心理知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科学的理论方法,但不是死“灌”、硬“灌”,而是在疏通的前提下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教育。再者是处理好“疏”与“束”。“束”即约束、管理。也就是教育者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过程中,除了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更要约束规范,严格管理,做到教管结合、刚柔并济。“导”,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分为分导、利导、开导和劝导等多种手段。分散而导,从教育对象心理问题的原因和教育对象的特质等多角度进行情感、认知、思想和心理上的引导。因势而导,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问题的疏通和引导,顺势而发的心理疏导方式,往往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2]

(四)跟踪处理

跟踪处理就是后期的效果反馈,观察疏导实施之后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有所改观,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与目标设定的一致,如果与预期目标一致,说明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心理症结已经解开,能够像正常学生一样愉快开心的生活,积极向上的学习,这说明疏导的结果很成功,相反,如果疏导效果是暂时的,出现后期的反复,或者效果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作用,那么后期的跟踪处理就应该做进一步的反思,研究分析每一个步骤和环节,每一个细节和过程,从而找出失败的原因,及时作出调整。但是对大学生来讲,如果发现心理问题己发展为心理疾病,那么心理疏导往往需要医院的配合治疗,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

(一)渗透式心理疏导法

渗透式心理疏导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借助校园环境渗透,大学生生活在校园环境里,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应该努力营造自然宽和,笃信好学,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加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等设施建设,构建友善、团结、诚信的成长空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将教育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并自觉地内化为德行、转化为行动,从而升华自我,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三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体的渗透,也就是借助当代各种传播工具: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向大学生传播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扩大心理疏导的覆盖面,让其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影响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接受大量的现代信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接受心理疏导。四是借助管理手段的渗透,将种种要求以条文式、规则式、制度式规定出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底线,自觉接受相关教育内容的规定。[3]

(二)激励疏导法

激励疏导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主要是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一是精神激励,一方面是指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在思想和观念上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以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心理上帮助被疏导的大学生树立战胜困难、赢得成功的信心和决心,正确的看待成长中的失败和挫折,掌握事物曲折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情感激励,人都是有感情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交流过程中,由于处理得当,教育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平易近人的爱护使受教育者深深信任,充满敬意,由此打开心扉,在帮助下解决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问题。二是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通过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例如资金、奖品等,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我发掘,自我疏通,使自己内在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并最终转化为个人或群体的精神力量,客服困难,勇往直前。

(三)宣泄疏导法

宣泄疏导法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教育者通过创建良好的氛围,让大学生的情绪得到宣泄和疏通,例如大哭一场,发泄心中郁闷情绪,击沙袋或带去空旷地方大喊大叫。大学生通过宣泄自身情绪,来疏通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使受教育者的精神充分释放,从而为进行思想教育提供健康的心理条件。宣泄疏导法对于心理上反应敏感、情绪上变化剧烈的大学生来说是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二是对大学生的接纳与倾听。耐心倾听大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苦闷和委屈,或者耐心陪伴被教育者抒写信件和日记,将长期积累的不良情绪一吐为快。同时,在大学生情绪宣泄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适当的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宣泄时,要把握分寸,不伤害自己、他人及公私财物。

(四)体验式疏导法

开展体验式疏导的具体方式有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三下乡活动、边疆支教活动、义工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让大学生在社会体验中解决自我的心理问题。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熏陶,从政治觉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上提升自我,升华自我,同时,实践中感受到有些理论与实际相左的地方,再加以必要的疏导,不断调整心理,解决思想问题,提高认知水平,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注释]

[1]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政治研究,2009(4).

[2]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9篇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大,心理上和思想上容易出现障碍,既往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易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和思想问题,由此,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教学应用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有关心理疏导方面工作的开展,对于解除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关系的探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式是通过课程中的理论学习,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实际是强调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心理疏导最初是医学心理学方面的一个概念,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技术和理论,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互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在工作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借鉴、加强协作,发挥它们的联动效应,塑造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合格人才。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1.受教育者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受教育者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通常将心理疏导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甚至心理治疗相混淆。某些学生认为心理疏导对象是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的群体,这说明这些大学生对心理疏导对象存在误解,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停留在治疗心理疾病层面,忽视心理疏导是从心理层面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思想意识等实际问题的深层次的重要内容。

2.教育工作者心理疏导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某些从事辅导员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非科班出身,没有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停留在初级阶段。一方面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忙于日常繁忙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技能。

3.高校心理疏导机制不完善。

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需要学校多方面的心理疏导资源,拓展心理疏导的新空间,形成目标统一、相互配合、全方位的心理疏导网络。另外,心理疏导机制还需要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整个疏导环节的和谐。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证明:一个机构或者团体若有着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即使在各种条件极端差的情况下,学生也能保持好的心态,进而克服种种困难,甚至创造出奇迹;相反,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不能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即使在优越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或开展活动,也不能取得成效。因此,心理疏导机制的健全与否,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整个高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疏导机制建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这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疏导

1.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水平。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进入大学后,身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课程、远离家乡,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感到无所适从,再加上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心灵冲击。近年来,有些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自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定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并鼓励相关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2.高校应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出现,与多个诱因有关联。近年来,某些高校学生因为心理障碍或是精神疾病导致各类事故时有发生,所以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疏导机制。要以人为本,从关心、爱护的前提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中心,构建各级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工作体系,加强个体心理排查工作。

3.需要创新心理疏导方式。

传统的心理疏导方式为:教育工作者一味地与学生谈心,通过交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常与躯体疾病有关,躯体疾病常伴有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问题常呈现躯体化表现,二者在生理解剖上存在一定的关联。建议学校适当增加健身设备、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灵协调、健康发展。高校还应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为以后的交流打好基础,可以通过活动使学生之间加强思想交流,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慢慢地敞开心扉,融入集体。

4.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之乐于疏导。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更注重的是实践,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深入探索学生的心灵,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心与心的触碰,这样学生才会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倾诉、提问,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系无声”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滋润大学生的心田。心理疏导的目的是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行为,所以要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很丢人”的误解,让学生明白:心理咨询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建立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给学生提出建议,加快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韩小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引导的有机结合[J].商,2015(3):66-67.

[2]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7-110.

[3]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04-108.

[4]董军明,张丽丽,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r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63-64.

教育心理疏导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品德;价值实现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理解、支持、共情、沟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从而改变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其行为能力,改善自我发展状况。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地后,可以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完善学生的人格建设。结合授课内容,本文在此浅论心理疏导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一、重视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中学课堂中,教师响应新课标改革要求,设计了许多教学环节,但总体上还是以管理学生为主,学生可以讨论的更多是教学内容中被设计出来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没有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道德灌输、相互之间讨论道德教育的知识,但教学还是没能深入结合学生当下体验和生活,学生缺乏个人发言的表达机会,个人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久而久之,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教育对自己没有实质帮助,引起无视甚至反感情绪,造成了压抑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学校和教师应该更多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表达个人看法的机会,教师才能从个体发言中挖掘信息,发现学生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需要的帮助。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时,教师让学生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主场,与全班分享交流对自己的期待,分析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潜能。有些学生没有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潜能,甚至自卑、不说话。教师在倾听和观察中,要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课堂对话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逐步建构学生自信心。告诉学生“潜能之所以称为潜能,是因为它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每一个学生都存在未知的潜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也有的学生把缺点说成是优点,在发言中表露了自己过分自大的特点,教师不能立即对学生进行打压,而要用温和地语气告诉学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要虚心地向更成功、伟大的人学习,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进而构建情感融洽的课堂环境。

二、改变错误的心理认知

比如,国家在2015年才放开了二孩政策,所以很多中学生在家里还是独生子,受到家庭多方保护甚至溺爱。在八年级《我爱我家》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本章节的教育意义,进行新课导入,播放新生儿出生的录制视频,让学生感受父母迎接他们到来的心情,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爱。接下来,要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学生层层诱导,让学生直面自己对家长的做法和态度。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母的溺爱中,家长从不指责教育,学生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因此,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请学生们分享父母爱自己的表现时,有学生直言,自家生活条件优越,自己懒得早起,从来都是父母早早起床做好早餐开车送其上学,中午吃不惯学校的饭菜,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送饭。这样的生活在平日里只会得到同学羡慕,学生自以为这是在炫耀父母对自己的爱,完全意识不到这样做父母有多辛苦。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不能针对这个学生,立即教育大家要同样用爱回报父母。这样会把学生置于反面教材的境地,造成学生心理排斥以及师生间的不和谐。教师先给予认同和理解,请更多的同学分享生活故事,接下来全班同学思考自己是如何爱父母的。在整堂课的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错误的心理认知,培养他们用爱回报家长的意识。

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宣泄不良情绪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无人诉说,便形成了心理障碍。结合教材中对自尊的教育讲解,教师可以将此案例引入教学,教育学生珍惜无价的自尊,认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既要尊重自己,还要尊重他人。在学生被欺负或者做了坏事但改正后,我们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要尊重他们、给予他们融入集体的机会。事件如果是发生在本班中,教师更要通过心理疏导,给他们跟大家沟通的机会,尊重别人人格,宽容改正的同学。对被打学生也要进行积极沟通,使他们能够宣泄事件带来的不良情绪,认识到被打被曝光不是他们的错,并加强自我保护、防范侵害。

上一篇:学校网络管理范文 下一篇:校园活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