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街区范文

时间:2023-10-05 17:10:08

休闲街区

休闲街区篇1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南京1912”;规模发展;文化特色;战略合作

一、文化休闲街区发展背景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业态,各类不同特色的文化休闲街区迅速出现在我国各大城市,他们或建于有历史遗迹的地段,或依托于有文化底蕴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融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场所。其兴起的背景有三个方面。

(一)西方的城市更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上所有城市都必须不断对原有城市空间、城市形态、城市交通、城市环境进行重新整合,使之符合新形势的需要。这个过程在英文中被称为urban renewal,即城市更新,最初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世界上首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并快速波及到整个欧美,主要是针对随着工业化进展以及汽车交通普及而出现的旧城空心化及城市郊区化现象。西方国家通过政府、团体或私人投资,用包括修建新建筑、旧建筑修复再利用、历史性保护及改进基础设施等各种手段,使不少城市成功地复兴了衰败的城市社区,振兴了城市经济,改善了城市交通,为市民创造了优美的城市空间和社区环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的旧城改造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独特的发展模式,我国多数城市在短短的20年内就从落后的农业城市,跨越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早期阶段,一跃进入现代化,在许多城市的旧城区中,尽管还没有出现如西方发达国家旧城空心化和城市郊区化的现象,但存在着城市现状与城市化、现代化的巨大矛盾。因此必须对原有城市空间、城市形态、城市交通、城市环境进行重新规划整合,使之适应当代城市功能和容量的需要,我国将这个过程称为“旧城改造”。20多年来,旧城改造曾经为我们带来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拆掉了大量有文化价值的建筑、设施、历史遗迹,建起了很多的钢筋混凝土的建设森林。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旧城或旧街区升级仍然在进行中,但面对过去大规模激烈旧城改造付出的巨大代价,人们认识到城市改造需要的是文脉延续,不断整合、更新、改造、升级的渐进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保持一个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文化资源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

随着全球人炸、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被现代工业恶性损耗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已无力支持当代城市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而一直不受重视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在消费社会中正在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例,近年来,以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标志,文化产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作用和影响也日益增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高于同期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提升经济、产业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①。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所昭示的城市发展趋势,我国旧城改造的现实压力,以及文化资源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加深,都将文化、历史和商业相结合,以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为特色,以满足人们购物、娱乐、休闲等多项需求为目标的文化休闲街区的出现,成为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选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二、我国文化休闲街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文化休闲街区发展现状

文化休闲街区作为现代城市(区)步行街、商业街的一种发展趋势,是步行街在形式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内涵上的进一步延伸。从世纪之交在很多城市出现的规划和建设步行街的高潮开始,到现在步行街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形象提升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以原有的风貌、文化、民俗等为基础,以休闲消费为特色,体现城市文化和品味,具有购物、餐饮、休闲、旅游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特质的开放式文化休闲街区,在近几年更是借助不同的文化特色,似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的大小城市,如北京的南新仓文化休闲街,上海的新天地、沪文化休闲街、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成都的宽窄井巷子,焦作的“新东•焦作1898”等等。这些文化休闲街区一般规模不大,多秉持自身特色,局限于当地发展。

从目前各地披露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出,建设文化休闲街区的潮流方兴未艾,热度仍在进一步加强。如无锡提出,“到2012年底,创建市级特色街区15个”②的目标,扬州提出重点建设“双东”街区、教场街区和南河下街区三个街区③,沈阳提出重点建设的北市场民俗文化街区、太原街时尚文化街与中街时尚文化街④等,不胜枚举。

(二)文化休闲街区规模发展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休闲街区发展数量众多而体量偏小,从上海新天地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看,文化休闲街区的发展大多是内部挖潜,很难在规模上做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文化特色的局限

因为特色的东西一般难于移植到其他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成也文化,败也文化。全秋梅在对上海新天地进行系统研究后指出,上海新天地不能克隆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资金,而是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消费水平⑤。如经常有一些上了岁数、头发胡须都已花白的上海老头坐在路边吃冰激凌,就跟它的历史文化有关,在“西化”年头比较长之后,从小“经常吃冰激凌之类”的小孩变成了老头,老头当街吃冰激凌也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而这些文化的积淀是其他地方无法移植的。

2.街区规划的局限

在这方面的表现主要为:一是过分依赖遗存特色建筑,导致整体范围偏小,整体氛围无法彰显。二是没有考虑交通等其他辅助条件,失去休闲的便捷性,导致目标消费群体客流量不足。三是建筑特色过分单一,有的街区虽然在原建筑遗存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但建筑样式由开发商打造,多为统一样式,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反而削弱了文化的特色魅力。

3.运作模式的局限

一般的运作模式为:规划——建设——招商——开业,该模式中,开发运营商和商户是房东和承租户的关系,调节的杠杆主要为租金,该模式容易产生两个结果:或招商环节占用太多时间,或商户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使街区很难走向成熟,更遑论规模发展。

综上所述,影响街区规模发展的瓶颈,[jp2]也可作为当前我国此类街区发展数量众多而体量偏小的一个注脚,在规模很难做大的前提下,发展文化休闲街区的最好办法无疑是遍地开花,只要和文化沾边即将其打造成一个新的街区,在没有足够文化特色和规划条件下的强行运作,街区的生命力就会存在很大问题,极可能种下谷子却收获稗草,并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

三、“南京1912”规模成功发展探索

面对文化休闲街区规模发展的困境,一些早期发展比较成功的休闲街区积极尝试以不同的途径去破题。如以“宋城千古情”享誉大江南北的杭州宋城,在坚持演艺项目创新的同时,更多地把目标转向多样化经营,触角已伸及房地产、文化传播、高等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上海新天地的经验也被不少外地商业地产所借鉴,但只属于影响,与新天地本身已没有任何关系。“南京1912”则坚持在文化休闲街区概念框架内强势拓展,成为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连锁文化休闲主题街区运营品牌,其成功经验弥足宝贵,可为国内其他文化休闲街区规模发展所借鉴。

(一)“南京1912”的基本情况

“南京1912”文化休闲街区呈l形环绕总统府,由21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洋”4个街心广场组成,占地近四万余平方米,是具有典型民国文化意义的时尚休闲街区,目前街区拥有“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俱乐部会所”、粤鸿和、苏荷、星巴克等60余家风格各异的品牌商家,主要业态为文化休闲、娱乐演艺、特色餐饮。该街区在2004年12月开街,由东方集团成立的南京东方三采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运作,2008年初,随着“南京1912”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和业务的快速发展,集团果断成立南京1912集团,由其独立运作“1912”项目,以便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6年多来,“南京191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应,成为浓缩南京城市人文精华和民国历史风采的并能引领时尚的“城市客厅”。其中,仅经济效应方面,2010年消费者已达500万人次左右,较上年度直接增加就已逾5000人,每年可带来gdp增加值高达4亿元,年上缴税收超过1亿元。特别是在规模发展方面,“无锡1912”、“扬州1912”、“苏州1912”先后开业,“常州1912”、“合肥1912”开始建设,西安、淮安、济南、洛阳等地“1912”项目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力邀“南京1912”加盟,其扩张步伐仍在不断加大,已成为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连锁文化休闲主题街区运营品牌。“南京1912”的发展步伐印证了各级领导对它的嘉许。江苏省原省委书记梁保华同志说:“1912已经不是南京的,而是江苏省的品牌!”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同志说:“1912是全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1912”街区时指出:“现代服务业,要看1912” ⑥。

(二)发展模式特色

“南京1912”规模发展离不开我国城市发展的大背景,离不开对城市文化价值创造性利用的共识,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支持,但笔者在此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结合一般文化休闲街区打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南京1912”规模发展模式进行部分探索,抛砖引玉,以期推进整个文化休闲街区类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1.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1912”的企业文化特质是什么?它在“1912”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其名称上找到答案。“南京1912”的名称从600多个征集方案中脱颖而出,因为1912年是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在总统府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从此中国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始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1912记录的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是民主自由中国的发端与滥觞。“南京1912”秉承的即是民国元年的变革与创新精神,并将之浓缩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其表象则为坚持寻找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提供时尚与怀旧交融的独特文化体验,表达传承与创新的城市宣言。也正因为如此,“南京1912”不再只属于南京,变革与创新的文化内核不断推动“1912”在其他城市唤醒沉睡的文化记忆,打造新的城市客厅、文化名片、品味地标和魅力徽章。

“南京1912”及时将其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及时提升到企业文化的层次,并将它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并使其具有普适性,为其快速扩张提供了精神原动力,为其挖掘异地城市文化内涵提供了文化亲和力,也为快速吸引城市目标消费群提供了文化向心力。

2.通盘筹划的项目选址

运作一个新的文化休闲街区项目,不同的选址要求体现了不同企业的价值取向。“1912”选址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区位方面,首选入驻一、二、三线城市核心商圈位置或一、二线城市区域副中心核心位置,其次为一、二、三线城市核心商圈3公里范围以内,或区域副中心与主城核心商圈交界处。这方面的要求主要取决于打造城市客厅定位,要发挥城市客厅作用,必须保证一定的客流量,而一、二、三线城市核心商圈位置或一、二线城市区域副中心核心位置的优先选择,为充裕的客流量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保证。

二是在地块特征方面,要求项目规整、边界清晰、临主干道、有较长沿街展示面、交通便利,可建商业面积不少于5万平米。这个要求主要取决于整体文化氛围打造,没有一定的体量,街区就会没有纵深,整体文化氛围就无法突出,时空变换般的独特文化感受效果就会降低。

三是文化遗存方面,要求地块所处区域有文化特色与历史遗风可借鉴。这个要求主要取决于打造文化名片目标,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是“1912”区别于其他文化休闲街区的标志,正如南京1912集团董事长李天成先生所说,“商业运营是我们的事业载体,文化创意是我们的事业引擎”⑦,特色文化底蕴要求对“1912”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于“1912”项目打造目标的独特选址要求,有效避免了为赶潮流而快速上马项目,其后因运作不佳门庭冷落而黯然收场的潜在风险,为“南京1912”的快速扩张加了一条牢固的安全带。

3.灵活多样的战略合作

商业上的战略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出于长期共赢考虑,从整体出发,考虑相互之间的利益,实现深度的合作,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商业上的战略合作不是新生事物,广泛存在于各类企业中间,如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材料供应商的合作,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合作等,多为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1912”有着为数众多的特色战略性商业合作伙伴,如苏荷、乱世佳人、粤鸿和、可口可乐、百威、上海浦发银行等,他们分别以不同方式的深度战略合作为“1912”快速扩张提供了强力支撑。其战略合作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合作模式的多样性。首先是合作关系具有多样性。“1912”除与可口可乐、百威等类型的企业类似于一般的销售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关系外,与浦发银行则属于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关系,二者关系出现倒置情况,而和苏荷的关系是互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关系,在版图扩张上相互支持,深度合作。其次是合作方式具有多样性。如与苏荷、可口可乐等的合作方式是战略上的相互支持和文化特色的相互彰显,与粤鸿和则是参股合作,实现实质意义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是合作过程的全程性。这个特点实际为和合作企业“捆绑”发展,即“1912”拓展到哪里,相关合作企业也同步入驻到哪里,他们在“1912”的拓展、选址过程中即参与意见,加快“1912”的决策过程。

三是合作共赢的绝对性。与一般的销售企业和生产企业会出现销售企业压价而生产企业涨价的矛盾不同,“1912”与合作伙伴具有利益共赢的绝对性。如“捆绑式”发展模式,合作企业可借助“1912”的品牌效应缩短客户培育期,迅速实现自身的规模发展;“1912”也会缩短街区的培育期,同时减少异地招商的压力。

综上所述,“1912”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保证了其最大限度地吸收合作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和利益共赢,为其快速扩张提供了坚实的运作平台。

全国只有一个“1912”,其成功看似具有偶然性,但背后又有其必然性,即本文所尝试引出的其规模发展的几个重要特征,其中,企业文化为其灵魂,选择的项目地址为其骨架,具体的运作则为其血肉,三者缺一不可。“南京1912”的成功,也离不开集团团队自身的不断努力,然而该团队的努力对“南京1912”规模发展影响因子数值具体是多少,和其他团队相比情况如何,没有列入本文讨论范围,以后可专文探讨。对该模式的借鉴,本文仍为初步研究。(  ① 《“十一五”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games/2010.12/13/c.12872978.htm.

② 无锡市“十二五”规划(草案)。

③ 《“十二五”规划扬州突出六大旅游产品》,《扬州时报》,2010年12月1日。

④ 《沈阳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⑤ 全秋梅《上海新天地难克隆——上海新天地经营模式分析案例》,《中国经营报》,2003年10月23日。

⑥ /wm/wm.asp.

⑦ 李天成《我们的城市,我们的1912》,《1912》,2009年第12期,第1页。

exploration of scale development modes of culture and amusement block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aking "nanjing 1912" block as an example

liu yun

(school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abstract:currently, nat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experiencing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ultural industr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cultural and amusement blocks spreading everywhere is a phenomenon demanding paying attention to. however, there is a big problem relating to scale development. taking "nanjing 1912" block as an example, and through analyzing its scale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article tries to provide a new vision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confro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and amusement blocks.

休闲街区篇2

关键词 城市闲暇空间;空间分异;闲暇指数;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5-0090-06

城市是大量闲暇业集中的空间区域,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重要的闲暇空间。通过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城市闲暇空间的共同参与,如购物、旅游、特色餐饮、娱乐等活动,一方面城市居民在这种闲暇体验的过程中,展示着其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外地游客通过这种城市闲暇的参与,切实接触到当地居民,真正体验到该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历史积淀与民风民俗等。因此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JansenVerbeke描绘城市内部的环境为一个总体上是闲暇功能的,由大量各式各样闲暇设施集中的空间区域,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环境。(城市)吸引物不仅是一个活动的空间,也是一种闲暇的设施[1]。在已有文献中涉及到的有关城市闲暇空间方面的概念有游憩商业区(RBD)、旅游商业区(TBD)、中央商务区(CBD)等。

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以下简称RBD),这一概念于1970年由Stansfield和Rickert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为描述这类旅游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首次提出的,他认为RBD就是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2]。Smith在其《游憩地理学》中提出RBD是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3]。保继刚认为RBD是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吴必虎认为根据美国的情况,商业游憩区是城市内自然形成的空间,它本身不是旅游点,只是为增加目前商业区的吸引力而设计的空间[5]。俞晟、何善波提出城市RBD的空间表现形式有步行街、游憩中心、自然风景游憩区、游憩型城镇、环城游憩带[6]。黄震方、侯国林则认为游憩区是城市中心最吸引人的地点,是以城市商业中心区为基础,把多种游憩活动内容融合进去,使它形成的具有宜人的环境、良好的精神风貌、融洽的人际关系的休憩、购物、游玩的场所,其主要特点是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有着高度的产业、空间共生性[7]。

中央商务区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最初由城市空间结构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伯吉斯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是包括百货商店和其它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是城市最核心的部分[8]。Burten shaw等(1991)在对欧洲城市的旅游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旅游区CTD(Central Tourism District),表示此区集中了 城市大部分旅游者的活动[9]。Getz (1993) 在Stansfield 和 Rickert (1970)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旅游商务区(TBD)的概念性模型,认为其本质是CBD(中央商务区)、旅游吸引物与必需的服务之间的相互作用。但Getz认为自己的这个模型只强调了功能而没有描述TBD的空间类型和空间结构[10]。保继刚认为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或一个历史区域里[4]。

1 城市闲暇业分类

闲暇业是为人们提供娱乐消费产品、服务及设施的所有政府部门和产业机构或组织,它兼具经营性和公益福利性,可以包括旅游、餐饮、食品、娱乐经营、服装、运动器材、出版印刷、戏剧影视、工艺美术及博物馆等产业或事业部门[11]。发达国家休闲产业的构成包括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和公益事业三类部门体系[12]。李江、颜波在《中国经济问题报告》中指出闲暇产业的重点包括休闲旅游业、休闲体育业、休闲教育业和休闲参与业。毛冬宝将休闲产业划分为休闲主体产业(包括休闲旅游业、休闲体育业、休闲娱乐业、休闲教育业、休闲农业、休闲咨询业)和休闲载体产业(包括休闲物品制造业、休闲设施服务业、休闲媒体广告业、休闲交通食宿业等)[13]。员疆将游憩产品按消费特征区分为商贸休闲、娱乐休闲、康体休闲、文化休闲四种类型,并提出随该区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范围不断扩大,该区域内各类产品有按商贸休闲娱乐休闲康体休闲文化休闲依序出现的演进特征[14]。侯国林等将城市商业游憩产品体系划分为观光类、购物类、康体健身类、娱乐休闲类、儿童少年活动类、餐饮类、文化资讯类、科普类、工艺类共9类[15]。

本文从供给的角度,按照闲暇活动的性质可以将城市闲暇业分为以下六大类(见表1):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一般城市闲暇业态的分布,而不局限于RBD,提出城市闲暇商业区(Leisure Business District)是城市中以商贸、旅游、餐饮、娱乐、康体、文化等闲暇业相对集聚而形成的特定区域,一般拥有良好的环境和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是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共同进行闲暇游憩的场所空间。

2 研究方法

Pearce(2001)认为到目前为止的城市旅游主要局限于对单一空间尺度的分析,通常是将一个城市的旅游作为一个整体,但对于微观尺度的分析却很少[16],旅游空间结构的地理研究一直忽略了在特定地方尺度上的过程和现象(Pearce,1999)[17];过多的是地方案例研究,主要是关注需求的类型、发展的过程和不同的影响,而不是旅游在空间上是以怎样的方式来组织的(Pearce,1999)[17]。基于以往的文献中都是以定性的概念描述为主,缺少具体的定量研究手段。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以宏观尺度、定性的概念描述为主,对城市内部闲暇空间的微观尺度、微观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少。本文通过构建四种指数模型,探索一种定量研究方法,从微观尺度来分析城市不同街区闲暇业的类型与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闲暇业类型在城市街区上的空间布局规律。

2.1 闲暇指数(Leisure Index,以L表示)

闲暇指数是反映街区总体闲暇业所占比例的多少,用于说明街区闲暇功能的指标。

L=∑ni=1Nij/Nj(1)

式中Nij为调查业态中j街区第i类闲暇业的具体数目,Nj为j街区所有调查的业态总数,n为六类闲暇业总数。闲暇指数L越高,说明街区的闲暇业的数量越多,闲暇功能越突出;当L=1时为最大值,意味着该街区为完全的旅游闲暇社区。

2.2 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以H表示)

多样性指数是反映闲暇街区中所拥有的闲暇业种类的多少及其所占比例变化的指标。本研究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H=-∑ni=1Nij/Nj×Ln(Nij/Nj)(2)

多样性指数H越大,说明街区拥有的闲暇业类型越丰富,闲暇功能相对越完善;相反,H值越小,说明街区拥有的闲暇业类型越单一,闲暇功能越相对集中于某一类型,形成特色闲暇街区。在Jansen-Verbeke和Ashworth的研究中主张旅游发展依赖于集中而不是分散,功能上联合而不是分离,多功能而不是单一功能的环境[18]。目前大城市中心街区的闲暇功能有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3 优势度指数(Dominance Index,以D表示)

优势度指数是反映街区构成中一种或几种闲暇业类型占主导支配程度的指标,借鉴区位商专业化程度的计算方法,公式是:

D=Nij/∑ni=1Nij×∑ni=1∑mj=1Nij/∑mj=1Nij

(3)

式中m为12条街区。当优势度指数D>1,说明j街区在i种闲暇资源具有相对主导优势。优势度指数可以清晰反映特定街区在哪些闲暇业类型上占据优势,是反映街区占主导地位的闲暇业类型。

2.4 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以E表示)

均匀度指数是反映不同闲暇业在空间分布上均匀程度的指标,是用来描述不同闲暇业在城市街区上的空间布局规律。其计算公式为:

均匀度指数E是专门描述具体闲暇业空间分布规律的指标,E值越大,说明该闲 暇业类型的空间分布越具有普遍性,其布局受空间的制约小,空间布局比较均匀,在各街区都有分布;E值越小,则说明该闲暇业的空间布局制约性强,分布相对不普遍,主要集中于某些特定街区。

3 城市闲暇业态的空间分异研究

3.1 样本选择与实地调查

Pearce(1999)提出对游客参与的多用途的空间进行管理非常重要,并应特别重视街区等微观的细节,以使游客的体验得到满足,同时对游客与其他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应该予以重视,因为这些空间同时也是城市居民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7]。Judd(1995)强调组成一个游客空间的要素具有集中的特性,在研究美国城市旅游时,他主张“集聚经济应用于旅游街区,不仅是因为集中可以减低成本,或增加商业交易效率,而且因为服务和商业的集中对空间最大可能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游客空间是必要的”[19]。

镇江是一个典型的、正在发展中的中等城市,大市口既是其最重要的中心商业区,同时也是其主要闲暇中心。中心闲暇商业区往往与城市中央商务区相结合,知名度高,对城市居民与外地游客吸引力大,一般为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共同使用,其闲暇资源结构更趋于完善,空间集中密度更大,闲暇业的发展水平更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区域和最集中展示其城市魅力的区域。对镇江大市口中心闲暇商业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普遍意义上的城市闲暇业态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调查组于2005年7月15~21日对镇江市中心大市口13条街区进行了详细的沿街业态调查,涉及1 192家沿街店面,着重对闲暇业态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由于万古路大部分正处于基本建设中,调查的业态不完整,所以不对其数据进行处理计算。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图1反映出商贸闲暇不仅构成了城市街区闲暇的主体,而且也构成了整体业态的 主体,大约占城市街区所有调查业态的20%~60%,并具有集中布局的特点,往往占据城市中心的区位,尤其是城市中心和主干道,如在中山东路、解放路等,商贸闲暇占所有业态的比重高达60%左右。购物是对游客最具有说服力的闲暇活动之一,并被学者看作是度假者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心理和社会追求,有关研究揭示购物花费占度假者总花费将近1/3[20]。如在游客对新西兰旅游地奥克兰的旅游印象中,为首的旅游吸引设施和活动就是购物,占84.7%[7]。实际上,购物不仅是旅游的重要活动之一,同时也是闲暇的重要方式之一。

据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对南京市青年的业余时间主要活动调查中也发现,逛商店在南京市青年的户外活动中占首位,达21.48%[21]。商贸闲暇业已经成为城市吸引当地居民和周围郊县、外地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到周末,城市居民与周围郊县居民或携家带口、或与亲朋好友一道进城购物,购物已经使城市成为最重要的闲暇目的地。

其次是餐饮闲暇,约占街区整个调查业态的1/10~1/5,在有些专门的饮食一条街 ,所占比重更高一些,如镇江市的剪子巷和双井巷,比重接近一半。调查也发现一般餐饮闲暇相对集中布局在最接近中心街区的次干道上。

娱乐、康体、旅游、文化闲暇业在镇江中心闲暇商业区内集中布局的趋势不明显,这与镇江城市发展水平有关。根据Snepenger (1998)的零售空间生命周期理论,随着城市经济与闲暇旅游的发展和人们闲暇娱乐需求的改变,文化、康体、娱乐设施的比重将不断提高[22]。国外一些步行街,如德国Mariemplatz市政厅,英国Covent Garden步行街,都将购物与娱乐、观光结合起来,其纯粹的商业功能通常只占20%以下,主要为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功能[14]。调研发现娱乐和康体闲暇设施的布局特点:一是在靠近市中心的次干道呈相对集中布局,如图1中的演军巷、剪子巷和南门大街;二是布局在主干道的高层或地下,这与城市中心较高的经济地租有关。观光旅游闲暇相对要求有独特的景点资源,调研中发现在高效集约的市中心主要以商贸闲暇业、金融业为主,专门的旅游吸引物较少;而文化闲暇的消费群体相对有限,目前镇江市文化闲暇业的数量较少且布局分散,相对集中在健康路和运河路。

从图2可以看出闲暇构成中心商业区业态的主体,除正东路闲暇指数最低,仅0.54外,一般都在80%左右。正东路闲暇指数低的原因是其为镇江市政府和其它政府办公用地最集中布局的街区,使得其各种闲暇业态的比重偏低。闲暇指数的变化相对平缓,说明各街区闲暇业态的比重都比较高,反映闲暇是城市中心商业街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KG)]多样化指数线相对比较曲折,说明不同街区所拥有的闲暇业类型区别较大。拥有闲暇业类型比较多的分别是双井路、演军巷、健康路、正东路、剪子巷和运河路,其中双井路、演军巷、剪子巷是最靠近市中心的闲暇街区,除各种闲暇业的类型比较齐全外,双井路、剪子巷的餐饮与演军巷的康体闲暇业态更为突出;健康路是电子产品和体育健身用品专营一条街,闲暇指数与多样化指数都高,各种闲暇业基本都有分布,是镇江市闲暇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街区;运河路为镇江市主要的市民闲暇街区,沿运河的河滨公园是一个年游客接待量百万人以上的大型开放式旅游景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闲暇游憩地。

表2反映不同街区拥有的优势闲暇业态,此指数模型可以用来确定各街区的基本闲暇功能。如中山东路以商贸、娱乐和文化闲暇占优势;演军巷的优势是康体、娱乐和 文化闲暇业,尤其是康体闲暇业在各街区是分布最为集中 的;运河路观光旅游与文化闲暇是12条街区中最突出的。

从图3可以得出结论:六种类型中商贸闲暇业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空间分布最为普遍,在各街区都有布局;其次餐饮闲暇业也是在各街区中分布最为普遍的;接下来是康体、娱乐和文化闲暇业,数量相对不多,空间布局也不像商贸和餐饮闲暇那样普遍;观光旅游业的均匀度最低,说明旅游观光在空间布局上是资源指向的,仍然要依赖于特定的吸引物,既包括人造吸引物,如文化或历史背景,或现代娱乐公园,也包括因自然资源而闻名的吸引物,如海滩、湖泊、森林、山体以及通常的景色[23],即“传统意义上的具体化的资源依然是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载体”[24],由此造成观光旅游具有空间布局上的不均匀性。

4 结 论

按照闲暇活动的性质,本文将城市闲暇业态分为商贸、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康体、文化六大类。强调一般城市闲暇业态的分布,而不局限于RBD,提出城市闲暇商业区(LBD)是城市中以商贸、旅游、餐饮、娱乐、康体、文化等闲暇业相对集聚而形成的特定区域,一般拥有良好的环境,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是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共同进行闲暇游憩的场所空间。

基于以往对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多以定性的描述为主,缺少具体的定量研究手段, 本文构建了闲暇指数、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四种数理模型,研究城市不同街区微观尺度上所具有的闲暇功能、优势闲暇类型及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闲暇业类型在城市街区上的空间布局规律。研究发现:① 闲暇构成城市中心街区业态的主体,一般占到80%左右,闲暇指数反映了闲暇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中商贸闲暇不仅构成了城市街区闲暇业的主体,而且也构成了整体业态的主体,并具有集中布局的特点;其次是餐饮闲暇,相对集中布局在最接近中心街区的次干道上;娱乐、康体、旅游、文化闲暇业在目前镇江中心闲暇商业区内集中布局的趋势不明显,这与城市发展水平有关。② 多样化指数表明不同街区拥有的闲暇业类型区别较大,而优势度指数进一步反映出不同街区所拥有的优势闲暇业,由此可以确定各街区的基本闲暇功能。③ 六种类型中商贸闲暇业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空间分布最为普遍,在各街区都有布局;其次是餐饮闲暇业;观光旅游业的均匀度指数最低,说明观光旅游在空间上仍然要依赖于特定的旅游吸引物,具有空间布局的不均匀性。

研究突破了以往局限于概念描述和集中在RBD的研究方式,将闲暇研究拓展到定量化手段和一般的城市空间。定量化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城市街区的闲暇业态空间分异规律和闲暇业类型在城市街区的空间布局规律,对城市闲暇空间的规划者、管理者与政策制订者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致谢: 陈友军、孙青、王艳、王童、曹靖同学利用暑期,与笔者一起顶着炎炎烈日,为本研究做街区业态调查工作,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JansenVerbeke M. Innercity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ts andPromoter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6,(13): 79~100.

[2]Stansfield C A, Rickert J E. The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70, 2(4): 213~225.

[3]Smith S L J著. 吴必虎译. 保继刚校. 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Smith S L J. Translated by Wu Bihu. Recreation Geography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2.]

[4]保继刚,古诗韵. 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形成与发展[J].人文地理, 2002,17(5):1~6. [Bao Jigang, Gu Shiyu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 [J]. Human Geography, 2002, 17(5):1~6.]

[5]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Wu Bihu. Principles of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M]. Beijing: China Travel & Tourism press, 2001.]

[6]俞晟,何善波.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布局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4):11~15. [Yu Sheng, He Shanbo. The Research of Urban RBD Distribution [J]. Human Geography, 2003, 18(4):11~15.]

[7]楚义芳. CBD与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 1992,16(3):3~8. [Chu Yifang. CBD and urban development [J]. City Planning Review, 1992, 16(3):3~8.]

[8]保继刚,古诗韵. 城市RBD初步研究[J].规划师, 1998,14(4):59~64. [Bao Ji gang, Gu Shiyun. Tentative Research on RBD of city [J]. Planners, 1998, 14(4):59~64.]

[9]Getz, D. Planning for 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3, 16(3): 175~187.

[10]张捷,王淼,任黎秀等. 试论城市闲暇业及其持续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71~178. [Zhang Jie, Wang Miao, Ren Lixiu, et al. TentativeDdiscuss of Urban Leisure Industry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1998,(2):171~178.]

[11]许峰. 旅游城市休闲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5):70~74. [Xu Feng. Study on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J]. Tourism Tribune, 2001, 16(5):70~74.]

[12]毛冬宝. 论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及其文化建设.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1:12. [Mao Dongbao.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Leisure Industry and Its Culture Construction [D]. Dissertation for Master's Degre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01:12.]

[13]员疆. 城市游憩产业系统分析[J].人文地理, 1998,(13):84. [Yuan Jiang. Analysis on Urban Recreation Industry System [J]. Human Geography, 1998,(13):84.]

[14]侯国林,黄震方. 城市商业游憩区旅游开发的原则与产品体系[J].城市问题, 2001: 18~27. [Hou Guolin, Huang Zhenfang. Principles and Product System of the Urban Business Recreation District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J]. Urban Problems. 2001: 18~27.]

[15]JansenVerbeke M, Ashworth G. Environmental Integration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0, 17(4):618~622.

[16]Pearce D 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Urban Tourism Resear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4):926~946.

[17]Pearce D G. Tourism in Paris Studies at the Microscal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 26(1): 77~97.

[18]Judd D R. Promoting Tourism in US Cities [J]. T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 175~187.

[19]Snepenger D. Tourists and Residents Use of a Shopping Spac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3): 567~580.

[20]黄震方,侯国林.大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 17(4): 44~47. [Huang Zhenfang, Hou Guolin. Primarily Research on Form Mechanism of urban Business Recreation District [J]. Geograph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h, 2001, 17(4): 44~47.]

[21]宋林飞.江苏社会发展50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Song Linfei. Soial Development for 50 Years in Jiangsu[M]. Nanjing: Jiangsu People Press, 1999.]

[22]Snepenger D, Reiman S, Johnson J, et al. Is Downtown Mainly for Tourists?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8, 36(4):5~12.

[23]Huybers T, Bennett J. Interfirm Cooperation at NatureBased Tourism Destinations [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3, 32: 571~587.

休闲街区篇3

引言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休闲功能已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使得国内外学术界开始对城市休闲和城市休闲空间的进行研究和思考。西方学者一百多年前就已开始进行关于休闲的研究,并获得较为丰富的休闲理论,但未形成专门的城市休闲研究系统。进入21世纪以后,旅游研究和城市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学术界对城市休闲空间的研究也步入新阶段。国内有关休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王云才等(2000)以北京为例对大都市郊区的休闲空间配置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苏平等(2004)采用定量方法对北京环城游憩带各种游憩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总体特征进行了研究;胡勇(2005)提出了南京市环城游憩带“一圈二带三区”的空间布局模式;张春丽等(2005)基于游憩者的游憩需求,分析目前长春市游憩设施使用状况,但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而言,这些研究大多较宏观,对中观、微观尺度城市休闲空间专门、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目前只有冯建、俞晨曦(2009)研究了北京“吧式”休闲场所的分布规律,从现有研究成果上来看,难以与快速发展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城市休闲空间相适应。因此,本文基于街区尺度,对上海市的城市休闲空间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城市休闲空间的要素布局和选址做出贡献。

一、分布特点

随着城市休闲经济的发展及休闲空间建设的加快,城市当中专业化和特色化的休闲空间得到较大发展。作为休闲经济和休闲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城市休闲空间得到了多元化发展,拥有种类繁多的休闲场所,包括书吧、茶吧、水吧、酒吧、陶艺吧、咖啡吧等,其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茶馆、咖啡厅和酒吧,因此,本文选取茶馆、咖啡厅和酒吧三类休闲场所为例对上海衡山路的休闲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一)茶馆

茶馆从萌芽时的清饮解渴实用功能发展到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品茗会友、商务交易和信息交Q与传播、展示与培训等融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满足人们物质、精,神双重需要。根据赵四东(2009)“内生性休闲场所是指那些产生于地方,并在地方特定传统文化影响下不断发展的休闲场所”。茶馆属于内生性休闲场所,常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因此各个地方的茶馆常带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如广州的茶楼与“食”结合,苏杭茶室以幽雅闻名,四川茶楼以综合效用著称,北京茶馆则以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见长。从文化属上讲,茶馆是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并且是传播茶文化重要媒介,从社会功能能上讲,茶馆是休闲空间中的一种,代表一种生活现象和一种休闲方式,因此其空间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

“茶者,人在草木中也”,茶馆多位于风景优美的地段。

第二,临近居民区,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因而靠近居民区。

第三,象征传统历史文化所传承的生活方式,常与地方传统文化与民俗相结合,多位于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保留较完善的老城区、老街和古镇等。

第四,交通设施完善。

第五,茶馆是精致、典雅的场所,符合冷静平和的商业洽谈需要,多靠近商业中心。

(二)咖啡馆

咖啡馆源自西方,21世纪开始,星巴克、COSTA等品牌连锁咖啡馆开始进驻中国,国内星级饭店开始推出咖啡作为重要饮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带动了国内咖啡业的发展。随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中国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咖啡馆逐渐成为人们接受和喜爱的休闲场所,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咖啡店不仅为人们提供饮品,同时与生活格调和品味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文化、品味和思想。咖啡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代表着一种西方生活方式,因此在中国喝咖啡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中青年,特别是在开放环境下成长的新生代群体和文化层次较高,经济能力较强的中产阶级。咖啡馆具有以下空间特性。

第一,临近商业中心。商业中心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吸引大量的、高消费、稳定的客流。

第二,便利的交通。咖啡店周边道路、停车位、交通拥挤情况等直接影响客流的流通及原材料的供应。

第三,靠近高密度居民区。咖啡属于较高层次消费,在高密度居民区,人口密度大,易达到营业门槛人口。

第四,特定文化氛围。除了咖啡饮品,咖啡馆也销售一种品位和文化,室内装修设计、文化格调,外在环境的文化氛围也极其重要。

第五,周边商户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根据白光润的《应用区位论》,商业竞争的异质性越强,竞争性越弱,反之越强[9],周边商户的竞争情况对咖啡店也十分重要。

(三)酒吧

酒吧20世纪90年代进驻中国并快速发展,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多出现在外国人聚集区,如使领馆,外国人居民区附近等,后来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城市休闲场所之一。酒吧作为一种舶来品,开始时作为娱乐场所,符号意义取其卖酒、自由、放纵等,光顾人群主要是使馆工作人员、留学生、外国商人和中国的诗人艺术家等,他们或是消费酒吧饮料,或是观赏酒吧演出,此时酒吧是中外文化人聚集的场所,代表精英文化和先锋文化。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休闲活动受到重视,酒吧开始作为城市休闲空间的一种,并逐渐流行起来,成为普通市民的休闲选择。在酒吧的演变过程中,有的仍保留着传统欧美原有的文化特点,有的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酒吧。在分布上,酒吧有三种类型,一是大型的宾馆和饭店专营的酒吧;二是商务中心、高级写字楼和高级公寓内设的酒吧;三是休闲街区或游憩街区聚集分布的酒吧。酒吧具有以下空间特性。

第一,靠近中心城区。酒吧消费水平较高,消费频次低,开设在人口密度大的中心城区,能保证相对稳定和一定规模的客源。

第二,集中以增强吸引力。酒吧属于高级消费场所,聚集可增强吸引力,实现集聚经济的外部规模效益。

第三,区位符号化意义。酒吧所处区位通常拥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其所处的区位空间常代表特殊的符号化意义。

第四,毗邻外国人聚集区。酒吧代表着一种西方文化,外国人集聚区所特有的氛围和情调可为酒吧营造氛围。

第五,良好的通达性。除了一般的交通条件,酒吧的营业时间多集中在夜间,主要交通方式是自驾车和出租车,因此靠近主干道。

二、研究样本

街区是城市休闲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单元,因此本文的研究基于街区尺度。衡山路位于上海徐汇区,是上海最负盛名的休闲娱乐一条街,在2005年上海旅游节评比出的上海十大休闲街区中评比第五,曾是著名的贝当路,作为曾经的法租界主要干道之一,衡山路上分布着最具特色的住宅群落,汇集世界各国建筑精华和艺术风格,休闲特点在于文化,各类休闲场所如画廊、新华社、书画出版社、中唱公司等坐落于此,鳞次栉比,风格各异,是上海较为著名的综合休闲地域。衡山路在上海休闲街区中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在专家学者和上海市民心中最能代表上海休闲街区的发展水平,因此本文选取衡山路街区作为研究样本。

衡山路自姚江路延伸至漕溪北路、肇嘉浜路、虹桥路三条街道的交叉口,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衡山路及其辐射的周边区域,即以淮海中路、华山路、肇嘉浜路、岳阳路所围成的类四边形区域,面积约2.08平方千米,如下图1所示。

(一)数据采集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基于web2.0的交互式网站大众点评网、丁丁地图(检索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同时利用Google地图和百度地图对研究区域进行电子地图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剔除超出研究范围的、停止营业的休闲场所,共搜索出符合本文要求的三类休闲场所共计96家,见表1。

(二)分布描述

本文利用ArcGIS将调查结果图示化,得到研究区域休闲空间的要素分布图,见图2。

根据图2所示,休e空间构成要素在衡山路街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衡山路北端,淮海路南侧,特别是高安路至姚江路,休闲场所分布较为密集。高安路以南,至衡山路、华山路、肇嘉浜路交叉口路段也有少量休闲场所零星分布。本文研究的样本休闲场所中,酒吧分布数量最多,分布较为密集,主要集中在衡山路两侧,其中淮海中路沿线和建国西路也有少量酒吧零星分布。与酒吧的分布不同,咖啡馆的分布较为均衡,各个街道均有分布,其中分布较多的是岳阳路、淮海中路沿线和衡山路北侧,整体分布较为分散。茶馆在本区域的分布较少,共6家,其中衡山路两侧有3家,还有3家零星分布在永嘉路、建国西路、余庆路,聚集度较低,分布较为均衡。

(三)分布密度

在ArcGIS中,核密度分析工具用于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密度。本文利用Arcgis10.1中的ToolBox的Density工具来测算衡山路街区96家茶馆、咖啡馆、酒吧三类休闲场所的分布密度,研究其聚集情况。在测算过程中,选择核密度(Kernel)和输出栅格大小(Output cell size)采取默认值,面积单位(Area units)选择平方米,按照0―200米,200―400米,400―600米,600―800米,800―100米分为五个级别,结果如图3。

衡山路街区休闲场所的分布核密度最大值达到971.71,并且出现了小范围且较为明显的密集区,这个小范围密集区集中分布在湖南路街道部分,也就是衡山路、高安路、乌鲁木齐南路相交路段,而在研究区域的其他部分,三类休闲场所的分布比较分散。在密集分布区内,酒吧在三类休闲场所当中数量最多,且分布出现集中趋势,,多集中在衡山路沿线,其中衡山路北段最为密集;咖啡店在本研究区域的分布较为均衡,在整个研究区域均有分布,没有出现明显的密集区;茶馆在研究区域内数量最少,并且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

根据研究区域休闲要素核密度分布图,三类休闲场所中酒吧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聚集性相对较强,这种较为聚集的分布可以降低消费者进行酒吧消费时的信息搜索成本,风格各异的酒吧聚集在一起可以吸引消费者集聚以增加人气,实现规模效益。作为九十年代的酒吧一条街,衡山路就是这样通过把有相似消费习惯的消费群体集聚到一起形成上海最负盛名的休闲娱乐一条街。跟酒吧相比,茶馆和咖啡厅这两类休闲场所的分布集中性较弱,聚集程度较低,较为分散,并且与同类休闲场所如书吧、水吧、陶吧等的共生关系较弱,竞争关系较强,在研究区域内分布较为分散。

三、影响因素

(一)茶馆

1.居民区。根据百度地图,在本研究区域范围共有居民点21个。元杂剧《刘行首》有言:“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居民区是影响本研究区域茶馆分布的重要因素,靠近居民区,茶馆能为居民更好的提供休闲功能和茶叶销售。

2.历史文化底蕴。衡山路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分布着上海最具特色的住宅群落,汇聚了各国的建筑精华和艺术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茶馆代表着一种休闲方式,也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一种象征,因此茶馆的区位选址受到本研究区域浓厚文化氛围的影响。

3.周边交通设施。茶馆是为人们提供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场所,因此便利性是这一功能实现的基本要求。根据百度地图,在本研究区域范围共有交通站点33个,且本地区茶馆的分布在衡山路街区的交通主干道,既吸引了往来的客流,又可保证饮茶者顺利进出。

4.商业中心及商务宾馆。茶馆通常气氛和平、雅致、豁达,符合商业洽谈需要,根据百度地图,本区域有商务楼宇21座,商业氛围浓厚,客流量大,能为茶馆提供大量商务型消费者。同时区域内有宾馆23个,多商旅客户,找间安静的茶馆洽谈生意是最佳选择,因此本区域内茶馆分布与商业中心和宾馆密切相P。

(二)咖啡馆

1.商业中心及购物中心。咖啡馆除供人们品尝咖啡和聚会外,还是商业人士、白领等进行商务交流的场所。衡山路共有商务楼宇21个,购物中心9个,集商业服务、金融贸易、咨询管理、购物娱乐、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可吸引大量的高消费的客流,带来稳定客源,因为商业中心是咖啡馆区位选址的重要因素。

2.交通条件。本区域内交通站点共33个,便捷的交通是影响区域内咖啡店的选址的重要要素。一方面,交通是否便捷影响咖啡店原材料的供给进而影响成本及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交通条件如道路情况、停车位数量和交通拥挤等情况直接影响客流量的流通及消费者的可进入性。

3.居民区。本研究区域内共有21个居民区,不仅人口密度大,并且具备了丰富的年龄和社会阶层,其中不乏对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接受程度较高,且对咖啡馆喜爱和接受程度较高的人群,可为咖啡馆提供大量具备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的休闲消费者。

4.文化氛围。咖啡馆不仅销售咖啡饮品,还代表着一种思想、品味和文化。作为一种舶来品,咖啡店代表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文化紧密相关。衡山路作为曾经的法租界,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底蕴,同时衡山路街区还分布着使领馆和外国人聚集区,其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吸引咖啡馆分布的重要因素。

5.周边商户。根据白光润的《应用区位论》,周边商户的竞争情况也是影响区位选址的重要因素。周边商户异质性越强,竞争性越弱,反之越强。衡山路街区分布着较多的购物中心、书店、甜点屋等,对咖啡店而言共生关系强于竞争关系,因此可为咖啡馆提供较好的商业氛围,共享客源,从整体上提升吸引力。

(三)酒吧

1.集聚性。作为高消费空间,一方面对于经营者来说,聚集可增强吸引力,增加辐射范围,共享和扩大市场和客源,实现聚集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风格和特色各异的消费者集聚分布,可增加衡山路酒吧一条街的整体吸引力,降低搜索成本,吸引同类消费者。

2.特定区位的符号化意义。城市中的街区、建筑物、符号标识等具有特定的象征和意义,这些意义广泛流传就构成了符号体系,这就是城市的符号化现象。衡山路属于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租界时期的高档居住区,具有风格鲜明、完整的历史建筑(群),展现了城市形象和文脉,具备了特殊的符号化意义,这种特殊的区位形象对酒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衡山路特有的文化内涵也给酒吧消费者的总体印象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成为酒吧空间布局的重要参考因素。

3.高级住宅区。根据大众点评网,酒吧人均消费额高于茶馆和咖啡厅,达到100元以上,属于非基本消费,因而酒吧属于高消费空间,需要收入较高,且消费能力较高的人群支持,因此酒吧分布趋近于区域内的消费能力较强的高级住宅区。

4.外国人聚集区。酒吧来自西方,外国消费者属于酒吧消费群体中的稳定客源,于此同时,酒吧也靠近外国聚集区,因其特有的文化气氛能为酒吧营销独特的情调和氛围。衡山路作为曾经的法租界独具异国情调,特别是街区上分布的使领馆、外国人居民区等为酒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茂盛参天的法国梧桐、具有欧洲风情的花园别墅和街头伫立的金发女郎都构成了酒吧重要的吸引力要素。

5.交通条件。酒吧作为城市当中一种特殊的休闲空间除了一般的便捷性条件除外,还对交通有特殊要求。酒吧营业时间和消费者活动时间多集中在夜间,因此对城市公共交通依赖程度较小,以自驾车和乘出租车为主要方式,因而酒吧在衡山路多位于宽敞的主干道。

四、结语

衡山路街区城市休闲空间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分布着不同的特点。数量上酒吧和咖啡馆相当,茶馆最少;密度上酒吧分布的聚集性较强,咖啡其次,茶馆多成分散型分布;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方面,其中交通条件、商业中心、文化氛围、居民区是三类休闲场所的共同影响因素,三类休闲场所的区位分布影响因素上还呈现出一些差异:酒吧的分布容易受到高级住宅区和外国人聚集区的影响,咖啡馆易受到购物中心、周边商户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影响,茶馆分布较为分散,靠近宾馆,并且深受区域内历史文化底蕴的影响等。因此三类休闲场所的经营者在进行选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几种要素,城市规划单位在进行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的时候也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休闲街区篇4

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现状

1.1街巷格局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遗留了自宋代起至明代成熟的河街格局,河街两侧遗存着众多水乡民居,一直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开放式街区,被列为绝对保护区,虽历经修缮,但风貌基本保持一致[2]。

在经过2002年由市委、市政府启动的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后,批准通过了阮仪三教授领衔编制的《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在保护整治的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功能置换,撤出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公司工厂,对区域内原有建筑和景观“修旧如旧”。主干道平江路沿线建筑在整治的基础上,沿街设立店铺,形成以文化创意小店为主的休闲、观光街道。

1.2功能分析

通过更新置换,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已由原来单一居住功能向城市旅游、休闲等功能转变,政府发动招商引资,积极旅游推广,扩充街区的业态类型,丰富文创类产品,通过发展文创类业态,力图把该地区打造成集“文、旅、商”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

1.3旅游资源

1.3.1水系景观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有平江河和新桥河两大河道。平江河是该区域内核心自然景观,与主干道平江路平行,是展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水陆并行棋盘格局和水乡生活文化的载体,是最重要的保护和开发地带,也是平时游客的主要集中地。另外,新桥河连通平江河和护城河,沿河街面得到修整,并开通了从平江路主干道至耦园的水上游项目。

现有的13座古桥历史悠久的古桥横跨于河道上,也是该区域内重要的旅游景观。平江河上的胡厢使桥与胡厢使河上的唐家桥互成犄角,形成一对“双桥”,中张家桥与其背面的节孝坊相依相伴,是古城内仅存的两处桥坊成景之一。

1.3.2传统民居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一直以居住功能为主,居住行为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居住形态也必然是该街区原始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民居是该区域核心旅游资源,是展现苏式生活和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载体[3]。

街区内民居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化名人故居;二是相对集中、具有生活气息的各式民居,这些民居一般由住户根据自己生活需要而自行设计和建造,一方面从视觉上显得灵动,不会因为过于一致而显得呆滞,另一方面又展现了水乡生活的情趣和喜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自宋朝开始便以居住功能为主,民居是街区内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文脉的延续。

1.3.3人文景观

街区内的人文景观有两类:一是世界文化遗产耦园以及惠荫园,耦园以黄山假石著称。二是评弹博物馆和中国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内二进定期表演评弹项目,三进介绍评弹发展史、各代著名评弹艺人和文史资料,中国昆曲博物馆以展演、陈列、收藏、研究、传承为主要工作内容,每星期有昆曲星期专场演出。

2旅游发展问题

2.1功能定位不明确

根据规划,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功能定位为城市旅游休闲街区,但是目前的旅游休闲功能主要集中于平江路主干道上,造成主干道拥挤不堪,其他片区功能定位不明晰,没有做到对整个街区进行分片区规划。目前开发的旅游资源除了主干道外,其他都零星分布于各巷中,各类旅游基础设施按片区和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建设。

2.2旅游产品无特色

从目前开发情况来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处于开发初级阶段,并未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目前只有平江路和街巷中的潘宅和礼耕堂得到开发,其他街巷基本保持原状。从调查问卷来看,游客大多是一日游,主要集中于平江路上的休闲观光,其他街巷很少进去游玩。这也导致节假日平江路拥挤不堪,而其他街巷的游客却寥寥无几。

2.3基础设施待完善

处于干将路和白塔东路两个入口的游客咨询中心功能并不完善,提供的服务有限,开放时间不合理,节假日游客量大的时候,服务不到位;在旅游旺季,平江路上游客量较大,没有沿街的休息设施,厕所较少且隐蔽。在街区内部,标识系统不完善,车辆无序停放,道路脏乱,视觉污染严重。

2.4旅游业态需整合

目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业态主要集中在平江路主干道及平江河的左侧沿街,主干道的旅游业态类型较单一,且过于集中,其他街巷几乎没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业态,无法起到引导客流的作用。

3旅游开发建议

3.1功能定位

该街区整体功能定位为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应根据其区域内的街巷肌理、居民生产生活形态和旅游资源分布,合理划分功能片区,化整为零,逐步开发。根据现有资源,共分为四区:园林主题区,平江路以东,小新桥、通济桥以北,东园、耦园都在此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昆曲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所在的东南区域;街巷文化体验区,悬桥巷以南区域;现代特色街巷,悬桥巷以北区域。

3.2旅游产品

传统与现代文化共生、消费需求及景观空间意向、业态分布及类型、街道布局等都是影响街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4]。根据现有旅游资源,以耦园和东园为中心,打造园林主题休闲街区;围绕昆曲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旅游产品;对钮家巷、大儒巷等街巷进行业态调整,开发沿街店铺,打造休闲街区。

3.3基础设施

从空间角度来说,街区内基础设施开发分为三部分:一是街区入口,需完善游客咨询中心的功能,切实起到服务游客的作用;二是平江路沿街的垃圾桶及厕所设置点需增多,解决游客的即时需求,完善平江路至街巷内景点的标识体系,切实起到分流和指示的作用;三是街区内街道需设立休闲座椅、垃圾桶、指示牌、厕所等设施,改善沿街民居和街道环境,增加街巷特色。

3.4旅游业态

休闲街区篇5

项目名称:万象城

项目地址:福州市西二环与工业路交汇口

占地面积:70亩

开发企业:福建泛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价值:万象城是福州最大的商业航母,是福州首家开盘的SHOPPINGMALL,是福州单层面积最大的MALL!地处西二环路,京福、福厦高速公路出入口,雄踞福州城市规划的现代商圈心脏地带,江滨高尚生活区、工业路新型居住区、大金山生活圈围合分布,周边区域高尚住宅林立,人气鼎旺,路网畅通,交通便捷!数不胜数的客源都可从周边地区涌至万象城,为商家带来丰厚回报,升值潜力不可估量!

项目名称:正大广场

项目地址:福州市五一中路18号(五一广场东侧)

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

开发企业: 正大集团

投资价值:正大广场是世界500强泰国正大集团倾情钜献,地处城市正轴心,与国际级香格里拉大酒店、福建大剧院为邻,西临五一广场,北眺于山风景区,它将打破福州现有的商业经营模式,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摩尔”模式,提供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高水准、多元化配套的购物环境,尽皆成为御景台名副其实的后花同,城市最中心标志性建筑,成就一代商务顶级公寓的至尊地位。

项目名称:加州城市广场

项目地址:厦门市思明莲前大道嘉盛豪园东侧、瑞景新村对面

占地面积:30400平方米

开发企业:厦门嘉盛建设有限公司

投资价值:加州城市广场西连火车站、莲坂等商业圈,东接会展中心等厦门新兴的商业重点地带;南往环岛观光大道、北直到厦门机场等厦门旅游或交通重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该项目将建成厦门东部版块一座集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为东部的居民提供自己的SHOPPING MALL,享受到一站式的购物乐趣。

项目名称:名汇・铜锣湾广场

项目地址:厦门市中山路东段

总建筑面积:93885平方米

开发企业:厦门龙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投资价值:名汇铜锣湾广场为目前中山路旧城改造最大的商业地产项目,力求打造中山路旅游景点项目,成为厦门旅游形象的窗口。名汇铜锣湾广场南接中山路,西临霞溪路,北面接临思明东路,东面为古城西路,突破传统商业模式,集生活、商务、文化、休闲、购物、餐饮、娱乐、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由国内外连锁的名店、名品、名牌为主力支撑,辅以主题广场、室外休憩区、展览空间、商务中心、图书文化中心、育儿室、表演区等,备有大型停车场,打破中山路传统旅游、休闲、购物、娱乐的不便。

项目名称:明发商业广场

项目地址:厦门市嘉禾路和莲前路交叉口

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开发企业:明发集团/宝龙集团

投资价值:明发广场处于厦门市开元区富山转盘,是连接新老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进出厦门的重要门户,各方人流都可快速汇聚。广场运用SHOPPING MALL国际商业流行理念,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由大型主题超市、中高档百货及商业步行街三大组团构成。拥有闽南土楼风格建筑群包围的三个欧式风格休闲景观,包容大卖场、专卖店、百货、超市等各种商业形态。随着莲坂旧城改造步伐的跟进,项目所处商业圈未来的繁华触手可及,明发商业广场的建成,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厦门未来的人流、物流,担负起地域核心或新型城市中心的作用,并丰富厦门旅游市场,向全国范围辐射。

项目名称:南中大地广场

项目地址:厦门市思明区中山路局口街地段

总占地面积:18635平方米

开发企业:厦门南中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价值:“2006中国十大投资价值名盘”南中大地广场,位于中山路步行街最繁华的路段局口街商业区,是600米步行街首个大型商业广场,日揽近10万旺盛人流,占据了全厦门商业制高点。是一个以购物为主,和谐穿插休闲配套、旅游配套的多元化立体步行街区。南中大地广场以创新、差异化经营为中心,在整体定位上主要以来厦旅游度假的国内外游客及本地区极具消费能力的人群为目标消费群。在业态和功能规划上以经营精品品牌、流行前线为主,兼具旅游、休闲、餐饮、娱乐、酒店等功能。

项目名称:香港・时代广场

项目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与霞溪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1106.60平方米

开发企业:厦门市双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投资价值:香港・时代广场总投资2.3亿元,预计2008年5月建成,是中山商圈首席开放式商业步行街区,是一个四邻街、具有浓厚的闽南历史文化风貌的人文商业街区。香港・时代广场外街建筑风格延续中山路南洋式骑楼风格建筑。内设置休闲小广场,增加可供休息、交流的公共空间等元素,使得整个空间格局疏密有致,全方位贯通区域人潮,构成开放式的商业长廊。并首创“体验式享受,发现式消费”的理想休闲消费方式。

项目名称:中华城

项目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原中华街区

占地面积:35968.75平方米

开发企业:厦门市融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休闲街区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体验;特色街区;业态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8087

在我国城市林立的街区中,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无疑是其中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人们到访一个城市、了解一个城市本土文化的最直观的窗口。

一、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俗称城市老街,是具有文化体验价值、有历史感的城市传统街区。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承载城市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往往富含深厚的人文底蕴。如北京琉璃厂肇始于辽金时期的海王村,元、明时因曾在此开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件,故得名“琉璃厂”。清康乾年间,逐渐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更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契机,成就了老北京第一文化街。成都锦里再现古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从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的角度看,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传统的文化地标。

(二)遗存历史文化风貌

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通常有明显的城市建筑文化遗存,展示了浓厚的城市文化肌理。北方的胡同和四合院、南方的里弄与青砖黛瓦粉墙、江南小镇的前街后河与G乃声声,以及中华古建筑的组群布局、九曲回廊、飞檐斗拱、砖雕泥塑等,都凝固在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中,形成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一部分。如成都的宽窄巷,既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北京的烟袋斜街,其地形就宛如一只烟袋,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通往银锭桥,活像烟袋锅儿,而斜街细长的街道则是挑起烟袋的烟袋杆儿。

(三)具有原生商业文化

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通常具有原生商业文化。历史上传统的商业文化不是生硬营造出来的,而是因需而生,顺势而为,逐渐“生长”起来的,城市原生商业文化往往传承数百年,集聚了老字号、老特产、老口味等城市商业文化的精华,造就了城市街区中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以北京前门大街为例,历史上这条商业街至少面临三次发展契机,随之促进其繁荣兴旺:一是明嘉靖以后,为了解决进京应试举子的住宿问题,在前门大街两厢建立了各地会馆,大量举人消费促使前门大街趋于繁华;二是受益于清初“旗民分城居住”的政策,汉族官员后商民皆住于京师外城,客观上促进外城商业兴旺,而与皇城毗邻的前门大街成为外城商业繁荣的标志;三是清末前门火车站的建设,使前门大街成为北京与各省联系的交通枢纽,也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城市商业中心的地位。

(四)商、旅、文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的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普遍具有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特征,商业在旅游中,旅游在文化中,以文兴商,以旅游促消费。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据我们2015年对该街区的调研,游客是南锣鼓巷消费的主力,该街区外地游客占到访者比例的80%,人们到访南锣鼓巷目的排位前三项分别是观光旅游(429%)、休闲度假(344%)和人文体验(251%)。如图1所示。

图1消费者到访南锣鼓巷的目的

二、部分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业态结构不够合理由上所述,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作为城市街区色鲜明、不可替代的部分,尽管富含大量商业内容,但其发展的灵魂是“文化”。若偏废其文化内涵而一味执念于商业消费,就偏离了文化体验的主题,这也是近年人们对此类街区过度商业化质疑之所在。

根据我们对此类街区的调研显示,街区发展中普遍存在业态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仍以南锣鼓巷为例,对该街区店铺业态结构的调研显示,其现有业态结构存在两方面明显的不合理性。

一是购物类业态比例过大,购物、餐饮、休闲类业态比例结构不合理。南锣鼓巷现有店铺中购物类业态占比最高,约占63%;其次是餐饮类业态,约占31%;休闲娱乐类业态比例不足6%。显然购物比例过大而休闲娱乐比例严重不足,与游客希望实现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及人文体验的到访目的相距甚远。如图2所示。

二是非体验类业态比例过高,现有业态店铺的文化体验度明显不足。调研显示,南锣鼓巷现有购物业态经营包括服装服饰、食品、日用品等8类,其中服装服饰类店铺比例最高,达39%;其次是工艺品类店铺,占比35%,两类总和达74%。尽管在购物类业态中也有部分具有较突出的文化元素,受到游客的喜爱,如“创可贴8”“京扇子”“TEAHOUSE茶屋”等,但总体上存在同质化现象,文化体验度不高。现有餐饮类业态中,小吃业态呈独大局面。对南锣鼓巷72家餐饮类店铺的分析显示,小吃类店铺比例最高,占比62%(45家);其次是酒吧类店铺,占比17%(12家);再次是特色餐厅,17%(12家),另有3家咖啡馆,占比4%。根据《南锣鼓巷文化休闲街》标准(北京市东城区地方标准),该街区定位为“以胡同四合院为肌理、历史文化为底蕴、安怡静雅环境为特色的文化休闲街”,显然,同质化业态及店铺的存在,与文化休闲街的定位不符,而大量小吃类店铺丛生,对街区环境存在干扰,“安怡静雅”无从谈起。如图3所示。

图2南锣鼓巷店铺经营行业占比情况

图3南锣鼓巷餐饮类店铺业态分布情况

三、业态转型与优化是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发展升级的基础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介绍。

(一)案例借鉴

在我国各城市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发展中不乏成功案例,如成都宽窄巷、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北京南新仓等。其中南京1912定位为“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以集中式的休闲娱乐业态搭载民国风格建筑,其业态结构以休闲娱乐为主(占比4898%),以餐饮(咖啡店、主题餐厅)为辅(占比3265%),其次是服务(含商务办公,占比1224%),零售比例压缩至612%,更多的体验类业态使这个街区文化体验度更高,使文化体验得以穿行在历史中,也使该街区本身成为南京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图4南京1912业态比例结构

资料来源:苏纶场,吴门印象商业研究

成都宽窄巷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通过业态规划、业种配比、功能分区等,将特色餐饮、宅门酒店、展览展示、茶馆戏馆等体验性业态,蜀锦、蜀绣、竹编、漆器等具有四川地域风情的艺术和技艺与老成都的民俗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并结合“宽”“窄”“井”三条老街及建筑群落,形成“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实现了“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的发展定位。如下表所示。

成都宽窄巷功能定位及业态结构街道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功能定位“闲生活”区

以旅游休闲为主题“慢生活”区

以品牌商业为主题“新生活”区

以年轻时尚为主题业态类别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休闲酒馆、特色客栈、特色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打造成以各国西餐、各地品牌餐饮、轻便餐饮、精品饰品、艺术休闲、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的精致生活品位区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庆、小型特色零售、轻便餐饮、创意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

北京南新仓文化休闲街的兴起,不仅因其将600年皇家粮仓改造为现代文化休闲街区的特色,也得益于其在白先勇先生主导下,自2007年以来,将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引入南新仓,在皇家粮仓的古拙空间唱响明代传奇名剧的悲欢离合。名人、名曲、名剧与古仓文化相依存,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体验业态,成为南新仓的一大文化品牌,也体现了特色街区的发展主题:“新的在旧的中,时尚在历史中。”

上海新天地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六万平方米,以中西合璧、新旧结合的海派文化为基调,将上海特有的传统石库门旧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融为一体,创建既具传统风貌,又具现代化功能设施的聚会场所,提供餐饮、零售、娱乐、文化及服务式公寓等设施,露天茶座及酒吧、广场表演和步行街等特色,令项目倍添新意。

从各成功案例可见,在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发展中,文化是灵魂和精髓所在,特色街区的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传承立基,创新出彩,传承+创新,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文化、感知文化,以文化带动消费,此类街区才有恒久的发展生命力。

(二)发展路径

对于当前业态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的传统文化街区,建议其以文化为魂,实现业态结构的转型与优化。我们认为,业态转型与优化是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发展升级的基础。业态转型与优化,首要任务是要破除特色街就是购物街或餐饮街的概念,要打破商业概念,将街区业态格局由以商业为主向文化主题转型,强化文化主题类业态占比。所谓文化主题类业态,指具有文化概念、主题化方向、休闲体验度高的业态,它可能是茶馆、酒店、作坊、画廊,也可能是私家会所、实验剧场,可能是一家以黑胶唱片为销售内容的音像店,也可能是一家出售后现代风格产品的概念店。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文化创意类主题业态

文化创意强调文化生成的原创性,此类业态包括艺术家设计室、手工作坊、传媒工作室、广告艺术工作室、视觉艺术开发工作室、旅游纪念品及商务礼品定制、设计室等。

2文化体验类主题业态

文化体验强调文化消费过程的体验性,此类业态包括有主题概念的精品酒店、咖啡馆、茶吧、休闲书吧、酒吧、精品客栈、个性民宿、名人名家艺术馆、画廊、古玩艺术品鉴赏与交易中心、艺术表演场所、博物馆、艺术品鉴赏讲习与推广场所等。我国部分特色街利用街区资源进行区域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与活态展示,如杨柳青的年画制作室,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体验类主题业态。

3文化消费类主题业态

其外延较前两类更广,通常具有特色文化元素,能以文化带动消费的业态都可作为文化消费类主题业态。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餐饮店、地域名优特产店,具有文化魅力的特色餐厅,独特创意的自有品牌店铺,艺术品、创意礼品、旅游纪念品店铺等。

如前所述南锣鼓巷,针对其现有业态结构,建议其可考虑从以下角度加以调整:一是可采取置换、替代、退出等方式降低非文化主题类业态比例,特别是对于产权不清、无照经营、违规经营的店铺应坚决调整,置换出的面积用以优先引进文化主题类业态;二是大幅降低购物比例,逐步调整现有购物业态中缺乏文化主题元素的同质化部分,购物类业态比例不应超过街区业态比例的40%,且存留的购物消费相关业态也应该是具有多种文化元素、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三是大幅降低小吃类业态比例,调整出的面积可以考虑引进原生地老字号餐饮店,特色轻奢休闲餐饮店,风格各异的咖啡厅、茶吧等休闲餐饮店;四是鼓励发展文化创意类主题业态,可考虑将艺术家原创工作室、非遗大师工作室等文化创意类业态移入街区两侧胡同中,使主街与两侧胡同形成动、静互补,让街区文化能够沉淀下来;五是积极发展文化体验类业态,南锣鼓巷街区原生的官府文化、名人名家文化、市井民俗文化等均可作为文化体验的基础。如中央戏剧学院位于南锣鼓巷街区东棉花胡同39号,南锣鼓巷文化体验类主题业态的发展完全可以搭载中戏浓厚的戏剧文化氛围,将戏剧文化渗入街区文化肌理,创造新的业态体验。

参考文献:

[1]韩凝春,胡昕北京特色商业街发展述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6)

[2]吕怡琦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驱动力――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J].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4(24)

[3]韩凝春商街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休闲街区篇7

【关键词】城市公园;静态景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家园,是人类薪火相传的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结晶。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大规模基础建设等诸多因素,造成城市居民环境空间不断被压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生活的环境,并有选择性的寻找适合自己居住和发展的绿色空间。这样,包含各种人文景观的城市公园建设也就应运而生,它已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必然需求。

一、现代城市街角公园解析

(一)城市街角公园的定义

城市街角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类型,都属于城市公共绿地,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供公众游玩、观赏、休闲娱乐的小型园林。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街角公园的价值得到进一步认识与扩展,它不仅能为大众提供游憩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还在健全生态和提高城市化地区对社会的经济、人口增加所造成压力的支撑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城市公园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公园是城市总体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居民休憩、活动、交流的最佳环境空间。

(二)现代城市街角公园的功能

1、休闲游憩功能

城市街角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一种形式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公共空间及各类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基本条件,承担着满足居民休闲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这也是城市街角公园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功能。

2、精神熏陶及科教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街角公园除了具有休闲游憩的功能之外,也日益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科学知识和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公园中开展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舞蹈、歌唱、健身、社交等,能够陶冶市民的情操,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形成一种普及的大众文化以及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

3、城市美化功能

城市街角公园的数量和质量时塑造城市景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面貌的重要条件,同时也体现着该城市的文明和开放程度。

4、历史文化功能

城市街角公园能够通过景观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它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品味,体现该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水平。反映其文化特征,体现场所的认同感,保持发展的连续性,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街角公园和交通动态的衔接关系

公园和街道相连部分以“绿色”衔接,沿街采用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等多重绿地方式,公园采取敞开式透绿设计,尽可能的扩大绿色视野,乔、灌、地被结合,组织丰富的立体绿化景观,使道路绿化和公园整体形成一种特色,运用绿带串联不通的功能区,形成一条舒适,有特色的富有流动感的空间景观环境,成为城市商业区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二、鄱阳街教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一)环境分析

鄱阳街教堂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商业区中心,紧挨江汉路步行街,附近建筑紧密,人流密集,交通拥挤。它北临商业区,南临天主教堂,东部与上海滩饭店住宅区用地接壤,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西侧马路对面是人民医院。以生态、人文、宜居宜业为目标,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设计出环境优美,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公园附近的住宅区和相邻的教堂和医院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方便居民生活,交通便利、景观优美并与城市人文环境有机结合(如图1所示)。

(二)功能分析

1、休闲游憩功能

鄱阳街教堂公园属于城市街角公园,位处市中心毗邻商业区,沿街街采取敞开式透绿设计,是附近唯一一处大面积绿地,也是附近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休闲娱乐区、三个圆形绿地组团、公共舞台、小型广场及各类活动设施为附近居民和路人提供了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基本条件。

2、精神熏陶及科教功能

公园中柱子和回廊处设计有教育宣传栏,是传播精神文明、科学知识和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公园的小型舞台可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舞蹈、歌唱、健身、社交等,既陶冶市民的情操,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又有利于形成一种普及的大众文化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如图2所示)。

3、城市美化功能

鄱阳街教堂公园以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模式规划,以“师法自然、以人为本”为设计理念,附近的住宅区、商业区、相邻的教堂和医院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方便居民生活,交通便利、景观优美并与城市文化背景和环境有机结合。公园内的静态景观和周围的动态环境相互烘托,凸显“静”态之美和“静”的珍贵。公园的静态景观高品质的规划应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落、植物静态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相呼应合理布局,区域中主要景观建筑要与自然流畅质朴的情趣相协调。鄱阳街区域内除天主教堂外将原有的高密度住宅楼和不协调不美观的建筑拆除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保证其功能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扩大绿化面积。从绿地、水景、人造山体(坡地)的设计上和该地区文化背景及生活需求相关联,并提升该地段的文化品位,聚合人气,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4、历史文化功能

休闲街区篇8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园改造;设计;理念;主要内容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反映着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记载着城市发展的信息。随着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历史街区更新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么,处于历史街区中的公园,将如何进行改造,如何通过改造使得公园整体综合效益的发挥既符合历史街区的尺度和风貌,又适应历史街区发展的需要,笔者将就这些问题对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寻求一条合理有效的发展道路。

1公园概况

雨湖公园位于湘潭市老城商贸中心城正街街区内,该街区从北宋时期到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是湘潭市城市中心,街区内场地复杂,拥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和废弃工业用地,这些场所都是不同时期湘潭市历史风貌的展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公园建于1954年,是一座模仿前苏联文化公园设计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0 hm2,其中水体面积12 hm2,园内建筑及游乐服务设施占地面积1 hm2,以风格迥异的七星桥、八仙桥分隔成上、中、下三湖。通过场地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雨湖公园改造可依托的优势所在,而如何处理复杂的场地,解决公园与街区“融合”的问题,则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公园改造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空间实用性,在满足休闲娱乐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借助城市自

身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塑造特性多元、舒适宜人的环境风貌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1]。因此,在公园改造设计中应重点强调融合、传承、关怀的理念。

融合——围墙建园曾经是中国公园景观的一大特点。像雨湖公园这些20世纪50~60年代兴建的公园多以围墙、栏杆等形式加以封闭,既割裂了其与周边街区的联系,又不利于使用者的进入,使得公园这一为公众享有的城市开放型空间变得孤立而封闭。既影响了公园自身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整个街区的协调发展,因此融合是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核心理念之一。

传承——文化建园是历史街区中的公园设计的重点之一。公园处在历史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具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可以去挖掘,其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公园设计的优势,在设计中应注重对街区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业景观的改造、地域特色的体现,并把这些历史信息经过加工和提炼融入公园的设计中,从而塑造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新公园景观。

关怀——“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在公园的改造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使用人群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以及公园使用情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最大限度创造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公共游憩设施和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为市民多种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场所。

3公园改造的主要内容

3.1 对公园边界的改造设计

为了达到与街区融合的要求,公园通过3条绿色生态走廊和4条人文景观走廊与周边街区相连,同时通过拆除公园围墙,修建特色入口广场、沿江休闲景观带、北入口广场等形式与周围街区紧密结合,形成开放式边界。公园主入口广场以大面积树阵形式为主,既能起到绿化城市干道的效果,又能分割人流,同时大面积的树荫也给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沿湖的下沉喷泉广场与负1层的餐厅通过地形的改造,形成高差错落的复合空间结构,丰富了景观空间。沿江休闲区则以沿江风光带为背景,结合小景墙和成片的竹林、廊架,形成休闲、娱乐、赏景的休闲空间,与城市的沿江风光带融为一体,构成城市的绿色长廊。

3.2对公园内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大文学家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艺术写在石头上。”即建筑是文化的表述,任何文化无不在建筑上打上自己的烙印[2]。雨湖公园内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建筑,在公园的改造中,如何将这些不同现状、不同特征的形形色色的历史建筑所代表的历史片段在城市空间中寻找到新的存在方式,是公园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公园改造过程中,遵循对历史建筑古物的保护和恢复重建原则,通过保存、保护、整饬、更新等方式将雨湖公园内遗留的双壁坊、万寿宫、陶公祠、凤竹庵、发源殿、斗姆阁等古建筑进行更新,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展现其地域特色。

3.3对公园内历史人文景点的恢复与重建

历史是独一无二的,场地及其环境中所蕴含的历史因素使场地具有自身的特征。一件普通的景物,如果不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为背景时,只是一般的器物,仅有功利方面的作用;但当它与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相联系时,它就会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2]。在历史街区的公园改造中,将文字记载或口头传说中发现一些已经消失的历史人文景点进行重现,会给园林增添历史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增强其对场地的认同。在公园改造中,引用了朱育帆先生在园林设计中关于文化传承的并置、转置和介置的“三置论”理论,恢复了原有“雨湖八景”中的六景:“雨湖春记”、“凤竹禅林”、“雨湖烟柳”、“鳌山夕照”、“平湖晚眺”,同时新增了部分景点如明珠塔、水云塔、历史文化浮雕景墙、八仙桥等,这些景点在公园历史景观的基础上,采用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符号和建筑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建筑建筑设计方法和材料进行全新的诠释,形成景观的相互响应。通过并置、转置和介置的手法,解决了场地中历史与现代之间并存的矛盾,使公园既做到了文化的传承,又饱含时代精神。

3.4对公园周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与利用

上一篇:休闲男装范文 下一篇:渠道为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