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4-01-05 17:24:10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篇1

关键词: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策略

1 关于休闲农业园区

从休闲农业园区的产业源发性、经营的资源、目标市场、提供的服务内容和经营理念五个方面出发,可以将其概念归纳为“具有农业源发性,以乡村、农业生产生活资源为主要内容,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提供农业体验的活动,满足大众休闲、观光、游憩的需求,从而提高地区农业与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园区。”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目前存在其称谓各异、偏重的功能和目的不同的各种农业园区,但只要同时具备上述五点点内涵,都可以统称为休闲农业园区。

2 休闲农业园区的现状与问题

休闲农业在我国兴起的比较晚,在实践先行发展迅速的背后,暴露出了规划理论指导之后的短板。笔者通过对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实地考察与相关规划案例研究基础上,总结认为:

2.1规划设计方面:缺乏技术规范与理论指导,规划成果层次不齐

如:①规划编制中各学科交叉、层次混乱。首先体现在规划实践中的问题就是各学科内容交叉、关系混乱、层次不分的情况较严重,导致规划编制与经营衔接困难。②缺乏前期发展规划,以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为经济导向,前期论证不充分,造成后期经营管理困难。表现在同地区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相似,缺乏市场区隔度。注重空间规划,忽略了前期市场调查、资源调查、客源分析等,目前缺乏先进的专业性的指导,产品开发较低端。③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园区建设杂乱无章。游客基础设施较差。无法满足收入中上等的客源需求,简陋的设施如果不加以改善,在今后将逐渐失去主流客源。④休闲产品开发人工化,生态效益底下,休闲农业基础知识贫乏。规划者与农业经营者缺乏沟通,导致园区内人工化设施过多,偏向娱乐园与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休闲农业园区的特色相对模糊。

2.2经营管理方面:忽视合作性规划、经营管理落后、不重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

如:①合作性规划是西方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学科交叉的现象导致规划单位不能独自完成任务,需要合作性规划来协调政府、开发商、民众各方的利益。②项目单一、雷同重复地建设。运作的前期缺乏市场分析,旅游产品较单一,现有农业旅游季节性强,导致竞争力、吸引力、长期客源下降。③前期投入资金不足,无法规划建设旅游精品。④人工化倾向严重,不注重生态效益。在生态承载力方面,旺季时候的客源对环境破坏较大,影响了休闲农业的生态环境和服务环境。⑤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休闲农业园区的立法管理仍然是个空白,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使得资源和环境容易遭到破坏。管理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各家为单位,缺乏组织协调。

2.3政策法规方面: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建设需要加强

①由于我国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迅速,理论研究滞后,相较于类似的风景名声区规范等,休闲农业园区的迫切需要专业的技术规范与申报审批程序。目前,只有2010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休闲农业园区星级创建》申报文件。但此条例只适合申报的经营单位,对不参与申报的园区与地区没有任何约束作用,法规条例上凸显出薄弱与缺乏的特点。②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虽然我国政府对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当重视,但是由于经营者自身能力较差,十分需要政府宏观的控制与指导,缺少休闲农业区域的总体规划。使得现在的休闲农业出现了重复雷同与恶性竞争的现象,并未起到带动整个地区性的发展。

3 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对策措施

3.1生态优先策略

目前,从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旅游项目的开发对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方面游客的环保意识较低,不尊重景区的生态环境与当地的风俗与居民原有的生活环境,随之发展的旅游商业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经营开发商注重眼前利益,忽略当地景区的土地和游客承载力,一哄而上的大手笔开发,势必使得景区的品质下降,失去市场竞争力。所以,生态保护的策略可以从游客、经营、规划设计三个角度来实施,建议:(1)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虽然大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游客的休闲游憩活动还是对于农业环境造成冲击,根源在于游客的文化素养低、对农村文化的不尊重等。所以在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应包括对园区内游客的环境教育内容,除了环境的营造还可以通过园区的解说系统,落实环境保护的真谛,宣传生态旅游的好处,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生态、选择深度的生态旅游。(2)依据生态敏感度进行分区管理,设置园区的承载量。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借鉴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国外的国家公园模式,结合基底环境的生态系统及游客的需求,将园区设置不同程度的分区,进行相对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得经营管理者方便管理。(3)规划设计的初始理应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手法,集合生态旅游的规划理念。首先,充分开发利用原有的资源,并且将园区内的资源与游憩活动相结合,达到复合式的放大效果;其次,结合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对园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进行规划设计。

3.2结合农村文化体验特色、加速市场区隔的策略

休闲农业旅游与一般休闲旅游的区别,根本上在于运用特有的乡村文化、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的体验氛围。休闲农业园区提供的正是一种健康、高品质的休闲游憩活动,所以经营上注重农业的经营、体验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保护了农村的文化健康发展,以农村文化来充实活动和体验的经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另外,也可以使得休闲农业园区在休闲旅游市场上凸显独特的特色,增强市场区隔度。建议:(1)调查研究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资源不像环境自然资源的显现性,需要规划人员深入当地调查研究。从有形的物质类似的有古老的庙宇、古代生产农具、古井、手工艺品,到无形的神话传说、婚庆习俗、名人历史、民俗歌谣、乡土烹饪等都可以作为休闲农业园区的休闲旅游资源。(2)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体验活动是休闲农业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也是休闲农业休闲游憩中复合型多的活动,深受游客的喜爱。将休闲农业旅游中各项体验进行适当的规划与安排,结合当地的农村文化,必然可以满足游客多样性的需求。(3)举办农村的文化节日活动。休闲农业园区可以联合当地乡村配合举办庆典祭祀、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等节庆活动吸引外来游客,也可以举办展示、比赛等参与体验的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可以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4)配合农业生产,推广农产品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园区出了提供休闲产品,此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也相应的给与重视。像农产品销售配合观光采摘、制造业的纪念品配合游客体验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形成创意产业与农业成产相结合。(5)推广农家住宿,提升服务品质。推广民宿、延长游客逗留的时间,必然推动当地餐饮、旅游产品的消费。于此同时,游客与当地农民近距离的接触,感受农村的生活氛围,更加增加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为休闲农业园区培养长期稳定的客源。

3.3多元合作的策略

休闲农业园区从规划编制到经营管理,无不显现这“合作”、“社区化”的概念。由于休闲农业园区的产业特性,规划编制涉及到了农业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势必需要多个规划团队的合作。其二,由于国内农民个人的生产面积较小、资源有限,而休闲农业园区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人力资源、专业的管理知识等,使得农民需要走合作经营的方式共同经营。园区内的各农户的合作,资源共享,提供需要经营的土地面积和设施,园区外与地区其他产业建立合作结盟的方式,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创造综合效益、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建议:(1)园区对内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园区内部结合多数农户的资源,并将资源做妥善的规划与利用,达成各项资源最佳配置。并通过农民之间的互动交流、管理经验交流,带动整体农村的经营管理能力。根据台湾大学江荣吉调查,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内的经营组织有以下几种: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家庭农场)、公司经营、公营经营、农会经营、委员会经营(分营合营)、共同经营。(2)园区对外整合相关联产业关系。正确分析休闲农业园区在产业内所处的地位,依据需求在产业内外寻找协调、结盟、整合、合资等经营上的连接,才能达成资源共享分担风险、创造综合效果并建立持久性的竞争地位。(陈昭郎,2010)综合调查发现,台湾休闲农业的外部合作发展类型为:结盟性、水平整合型、垂直整合型、合资型。

参考文献

[1]阮如舫,打开城市百宝盒[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

[2]郭焕成,郑建雄,任国柱,休闲农业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陈昭郎,休闲农业概论[M],台湾全华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

[5]叶美秀,自主营造在宜兰-看见农民的创意[M],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1997

作者简介

魏然,苏州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篇2

 荷塘月色景区位于曲沃县高显镇西部,处于曲沃县、侯马市、襄汾县三县交界处,园区东有同蒲铁路、南有晋韩高速、西临汾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该景区位于高显镇循环农业园区,总投资8000余万元,观光种植面积达农业园区总面积的30%,主要包括荷塘月色度假村以及沃阳香菇种植基地。

 荷塘月色度假村共投资2500余万元,包括休闲娱乐区、莲鱼共养区 、特色种植区、产品加工区和办公区。 休闲娱乐区占地面积约250亩,有水上乐园(包括智勇闯关、勇敢攀岩、儿童游乐设施等)、书画展厅、农产品展厅、餐饮木屋、景观生态水面、八角亭、杨树林、射箭场等设施。莲鱼共养区占地600余亩,泥鳅和莲藕进行立体种养,莲藕品种为“太空36号”,花期长达100多天,每亩可产藕带900斤、莲籽300余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特色种植区占地150余亩,主要是发展特色果蔬和水稻种植。产品加工区占地20亩,主要加工泡椒藕带、荷叶茶,正在投资研发莲藕汁饮料。办公区包括专家公寓3栋,300平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齐全。

    荷塘月色景区以发展循环农业为经营理念,把餐饮、娱乐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通过农业观光、采摘以及农村生活体验,将休闲娱乐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新路子。明年计划新建项目:

1、现实版QQ农场。该项目占地60亩,本着“进入田间种菜长知识,远离电脑偷菜促健康”的理念,大力发展无公害瓜果蔬菜,让游客亲近自然,尽享绿色健康的乐趣。

2、特色花卉、树木种植。该项目占地300余亩,主要包括郁金香种植园、熏衣草种植园、竹柳园以及其他观赏项目,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荷塘月色景区集农业种植、休闲旅游于一体,可为当地农民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农户种植高新莲菜品种,发展香菇种植,园区将这些农产品回收后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从而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于2014年8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

 

   

 

 

荷塘月色二期项目简介

 

荷塘月色二期工程于2017年8月26日开工建设,位于原景区一期工程东侧,占地约40余亩,计划投资400余万元。荷塘月色二期工程以打造和挖掘“荷文化”为主线,主要建设内容有玉姬广场、荷语演艺场和仿古一条街。目前,土方回填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准备工作全部就绪,预计11月底完工。

玉姬广场融入晋文化元素,在九根文化立柱上讲述成语典故,让游客在休闲度假的同时感受到晋国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荷语演艺场作为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展演厅,用来进行情景剧演出、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等各项文化活动,是宣传推介荷文化的重要窗口。仿古一条街具有浓厚古晋色彩,用来展销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筹划建成“荷文化创意基地”。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篇3

时至今日,传统农业经营确实有其瓶颈与极限,如果仅从生产效率观点而言,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由于其初级生产的特性,已不太可能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动力来源,农业的发展亟待升级转型。鉴于休闲农业兼具经济、社会、环保等多重功能,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其寄予厚望,并在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台湾地区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台湾“行政院农委会”自1990年开始,将发展休闲农业列入农业政策中,为加强休闲农业培训教育与倡导、规范休闲农业区的规划与休闲农场设置,于1990年颁布《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在政府职能设置上,农委会下设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从而形成从上到下的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欧洲国家没有专门就休闲农业出台法律法规,但是在资金支持方面力度较大,主要的方式是直接财政补贴和低息贷款,如西班牙中央政府于1984-1985年推动“耕种之家”计划,针对乡村区域提供信贷服务,指定用于维修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民宿供游客体验。西班牙各自治区政府则提供私人民宿经营者信用贷款,鼓励私人企业与协会组织进行相关投资,改善休闲农业的住宿品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为维护农村生命力、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发展农场经济多样性,欧盟制定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和欧盟共同区域政策,政策对发展休闲农业、村落的改造、农村旅游纪念品开发、乡村遗产的保护、乡村景观的恢复等给予资金支持。

二、协会服务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相关的各种协会在教育培训、质量评级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育培训。德国农民社为休闲农业经营者提供咨询服务,并为其提供财务、税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咨询、培训服务;法国农会常设大会为农场提出养成策略,对农场进行训练,提高农家经营技巧。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通过有效整合区内资源,举办休闲农业研讨会和进修课程,强化了对休闲农业的产业辅导,提升了产业品质。质量评级。澳大利亚休闲农业协会自1993年起开始对休闲农村进行质量评级,获评的农场可以在其营销活动中使用“农场假期”的logo;德国农民社重视度假农场设置后的评鉴检查,对符合标准者发给定期证书与检验标志,加入者必须两年接受一次重新认证。宣传推广。澳大利亚休闲农业协会与旅游相关单位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配合密切,如在机场、车站、旅馆、百货公司、公路旁到处都有旅游信息站,由农场设计印刷提供免费的地图、单张、手册等;1988年,法国农会常设大会设立农业暨观光接待服务处,集合法国农业经营者公会联盟、国家青年农民中心、法国农会与互助联盟等专业农业组织,为不同区域的农场规划出各自的市场定位,并开发“欢迎光临农场”系列网络,连接法国各区域农场,为法国农场强有力之促销策略。

三、农场经营

精心规划。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休闲农场均是在设立之前就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注重休闲农场的主题性,突出休闲农业的生态、生产与生活三生一体的产业特性,强调原生态的农村生产、生活体验。如澳大利亚堪培拉附近的莫利农场(MorliFarm),新西兰奥克兰附近的蒙哥马利农场(Mont-gomerieFarm)等均以农场生态、生活文化及饲养的主要牲畜生产过程为规划设计重点,充分表现休闲农业的特色。科学管理。为节约人力成本,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农场高度关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农场的服务流程经过科学规划,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农场的工作人员多数经过充分的培训,能够担当不同的工作角色。产品创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农业经营者注重提高农产品的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很多农产品经过加工、分级包装,建立特色品牌后成为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增加农场的销售收入。如台湾新社休闲农业园区的特色农产品蘑菇,被深加工为蘑菇干、蘑菇冰淇淋、蘑菇酱等,辅之以充满卡通化的精美包装,冠之以“菇神”的品牌,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四、对大鹏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启示

大鹏新区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条件。从旅游资源来看,陆域面积294.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3.22公里,森林覆盖率76%,拥有深圳市16.1%的基本农田,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资源条件;从市场需求来看,大鹏新区位于珠三角大都市圈,2小时车程以内的国内客源市场规模超过3000万,区位优势突出,客源市场庞大。大鹏新区目前能够称之为休闲农业的经营型态主要是农家乐和渔家乐,但是多数无证无照,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目前低质量的农家乐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此外,随着大鹏新区旅游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保障原居民群体的诉求和利益,也是未来大鹏半岛所必须面对的命题。大鹏新区发展休闲农业,既可以保障原居民利益,又能够丰富大鹏半岛旅游区的产品体系,同时还能促进大鹏新区自然生态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政府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采取以下策略:

(一)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在资金扶持方面,政府可颁布实施《大鹏新区休闲农业发展政策》,鼓励原居民开发经营休闲农业。符合政府规划的休闲农业企业可申请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和贴息贷款。在条件适合的村,可通过村委会牵头,成立集体企业,引导原居民主导休闲农业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以达到原居民自我管理的境地。在组织机构上,可设置大鹏新区休闲农业发展委员会,集合官、产、研的力量,为缺乏休闲农场规划和经营经验的原居民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在规划上予以指导

在大鹏新区休闲产业总体规划方面,应当注意到休闲农业多为小微企业,如果在地域上分散,就很难形成合力,休闲农业的地域品牌就难以凸显,同时也降低游客的休闲体验价值。因此应当秉承成片开发的理念,规划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在休闲农业经营单位的规划方面,应强调乡村性、地方性、生态性及体验性等产业特性,坚持生态保护、注重本土文化认同、突出地方农业特色主题的理念。尤其要指出的是,同一园区内的不同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应当突出不同的农业生产主题,发展各自的产品型态,避免近距离同质化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三)在经营上予以服务

休闲农业发展委员会为休闲农业经营单位的服务可以从产品创新、教育培训和整合营销三个方面开展。在产品创新方面,组织开展大鹏半岛休闲农业创意大赛,开展创意产品推广活动,鼓励各个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意,开发农特产旅游纪念品;在教育培训方面,指导经营者改造再利用闲置空间、设置游憩服务设施、建立标识导引系统,开展服务流程设计、财务税务、质量控制、营销策略、导览解说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整合营销方面,加强休闲农业经营单位之间的联系合作,避免出现个别经营、单打独斗的情形,牵头与酒店业、旅行社、旅游车公司等旅游产业链上其他产业类型的企业的策略联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同时组织经营者共同推广促销。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篇4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通过系统规划,将农业和旅游业“嫁接”,形成一种既有人文景观,又可提高农业和旅游业附加值的现代产业模式。主要以农园采摘型、农园观光型、观光生态农业型等形式,不仅具有生产,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我市有11个乡镇,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发展观光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总长点。

一、我市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

(一)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观光农业与其它旅游活动一样,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能带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光农业必然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农业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达到开拓一处景观,致富一方百姓。

(三)发展观光农业还有利于农业比较利益的提高。传统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观光旅游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而且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胶州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我市发展观光农业优势

(一)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我市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

(二)我市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多样,既有平原,又有艾山丘陵地带,大沽河、洋河、胶河流经全境,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

(三)观光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迥异的文化特色。胶州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4000年前,即有先民在这里刀耕渔猎、繁衍生息。唐宋时期曾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素有“金胶州”之美称。胶州人杰地灵,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三里河文化,有西汉祓国旧址,明代养马城“牧马城”遗址,清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的左笔高手高凤翰故居旧址,以及大量的古葬墓、古庙宇和金石碑刻、书画诗文。勤劳智慧的胶州人民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胶州大秧歌”驰名中外,全国保留剧种胶州茂腔及民间戏曲、剪纸绘画等也都在国内外有一定的艺术影响力。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

三、对我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观光农业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价值,它的开发是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途径。因此,在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洋河、胶北等镇,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对观光农业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开发使观光农业尽早推向旅游市场,确保观光农业成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创业创新之路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领导。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氛围。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种节庆,节会以及农博会、农展会等活动,搭建平台,设立窗口,展示休闲观光农业风采,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观光农业一般是在原有生产基地的条件上进一步开发而成,因此要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种植、养殖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文化与人文景观,将生产与旅游综合考虑,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规划手法上,要在考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造园手法,表现出时代风格,探索一条高效农业与旅游观光互为补充、想到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建立最佳结构的观光农业模式。

(四)优化环境,联动协作。休闲观光农业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关心,联动协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扶持特色明显,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观光农业,同时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建立起“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金融部门要优化信贷结构,应把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纳入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并给予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农业部门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国土部门要鼓励通过废异园地、林地、荒山等进行开发,盘活存量土地、对休闲观光农业管理配套设施用地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实行用地倾斜,其他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能,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美化运动;花卉博览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然而,尽管党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但并没有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形式,因此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但其基本模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对现有村落进行改造和整治,提高市政设施和卫生水平,使乡村人民过上城市的生活,这种模式在大城市周边,例如北京、上海等比较普遍;另一种是依托城镇或中心村,把乡村零散的人口集中到城镇或几个中心村,统一进行市政设施建设,这种模式在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周边比较普遍,其本质上还是各地新城运动的延续和变异。

这两种模式背后,各有其经济动因。无论上述哪个模式,目前都很难在全国广泛的推广,并且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新农民的新就业问题。有没有一个新农村建设模式,不需要政府财政支持或者只需要政府前期的一点财政引导,就可以使乡村地区实现自我更新和循环发展,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新农民的就业问题呢?我们在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花卉博览园的规划过程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1 项目概况

青州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因其位于古青州辖域而得名,黄楼镇位于青州市区东部13公里处,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辖50个行政村,人口4.1万。黄楼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花卉产业,最初是少量村民自发的种花和卖花,到后来政府伺机引导,目前花卉种植和交易产业已颇具规模,并且享誉长江以北,有“江北花卉第一镇”的美誉。规划中的黄楼花卉博览园以黄楼镇镇区为核心,往南北两侧拓展,覆盖了黄楼镇的大部分地区,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说,它并不是一个博览园,而是一个花卉产业园。

2 规划思路

整个花卉博览园规划以新农村产业经济为内涵,乡村美化运动为方向。该园以花卉种植和交易为核心,辅助发展旅游、展示、信息、商务、休闲娱乐、居住等功能。花卉博览园的规划建设,一方面紧紧抓住花卉经济这个产业内涵,围绕花卉种植、交易、展示、旅游等进行功能布局;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通过花博园的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休闲娱乐、教育和居住条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乡村美化运动,通过滨河休闲长廊、景观大道、花卉主题公园、特色新村等的建设,全力打造一个景观优美、环境怡人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型乡村产业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

3 整体布局

根据功能集聚、特色发展的原则,整个花卉博览园分为五个功能区:特色旅游区、农家乐生态苗木园区、花卉种植科研区、核心区和特色花卉基地。

3.1 特色旅游区

在长深高速以西、胶王公路以北区域,此区域离镇区较远,目前村民以种植粮食、蔬菜和花卉为主,弥河沿岸湿地环境较好,目前已开发了一些旅游和休闲的项目,此区域利用长深高速以西的花卉种植基地和弥河沿岸自然资源,以弥河湿地和花卉种植基地的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合局部人造人文景观,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形成特色旅游区。保留现有村庄,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村庄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同时积极吸引青州当地及周边文人、画家、书法家和其他艺人入住,打造特色村落,形成画家村、书法家村等主题村落;依托花卉种植基地,发展花卉休闲旅游,形成世界名花园、花鸟鱼虫园、盆景园、奇石大观园等特色休闲区;利用弥河沿岸的生态资源,通过环境治理和景观改造,建成弥河湿地公园。

3.2 农家乐生态苗木园区

在长深高速以西、胶王公路以南区域,此区域也离镇区较远,当地村民有种植苗木的传统,并且在一些苗木基地,已经形成一些农家乐休闲度假的场所。规划进一步扩大苗木种植,并融合当地民俗风情,发展民俗农家乐休闲度假。继续发展当地传统的经济效益好的苗木品种,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良苗木品种,结合农村路网建设,对苗木种植进行合理分区,特色发展;结合苗木瓜果等种植基地,发展主题休闲度假,形成迎春报喜、桃园春色、银杏唤秋、桂花飘香、松涛依旧、金玉满堂、腊梅傲雪和银瓜逸香主题景观;在苗木种植区内的村庄,结合当地种植环境进行改造,并适当引进当地一些民俗活动,如民族舞蹈、民族饮食、民族节日活动等,建设特色民俗村落;在胶王公路南侧,利用工业搬迁,建设一个农家乐示范区。

3.3 花卉种植科研区

在长深高速以东地区北部离镇区较远的地区,目前花卉种植已颇具规模,并且有仙客来科研基地等花卉研究场所,规划在现有花卉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往北延伸,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根据未来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调整种植品种,优化布局,集中种植,便于规模管理和经营。同时,花卉种植区内的一些村庄,由于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或者吃住在花卉基地,大都已经成为空心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将花卉种植区内的一些零散村庄和空心化严重的村庄,进行迁村并点,并建设若干新村,原有村庄点占有的土地可以释放出来,进行花卉种植或科研。

3.4 核心区

在原有镇区及附近区域,目前是黄楼镇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和花卉交易市场区,该区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成为花卉博览园的核心区,要形成集花卉展览展示、交易、商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种植体验等的综合服务区,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原镇区政务、医疗、文教、餐饮、娱乐、购物等生活服务功能。核心区是整个花博园的点睛之笔,是提升花博园档次,打响花博园品牌,展示花博园形象的重要功能区域。为此,在核心区内规划有花博广场、珍奇园、商务中心、拍卖中心、星级酒店、花博馆、花卉物流中心等重要节点。

3.5 特色花卉基地

在长深高速以东南部区域,目前已经形成若干个花卉优势品种和花卉基地,根据现有的花卉基地分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形成若干个集中的特色花卉基地,包括仙客来基地、杜鹃基地、大花蕙兰基地、蝴蝶兰基地、凤梨基地和时令草花基地等。

4 示范节点

为了体现花博园的内涵,展示花博园的空间形象,在花博园的一些关键节点上,进行精心设计,打造出花博园的一些亮点,主要设计了民俗村、农家乐示范区、商务中心、珍奇园、花博广场和花卉物流中心6个节点。

4.1 民俗村

民俗村位于农家乐生态苗木园区内,以现有村落为基础进行改造。通过规划前的调研工作,发现青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回、满、蒙等33个民族,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市内有清真市等古迹。民俗村以少数民族的饮食、歌舞、生活习俗等为题材,对现有村庄进行改造,沿村庄内部的主要干道,新、改建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建筑,包括清真寺、苗家木屋、四合院、蒙古包等,引进少数民族的饮食、手工艺、歌舞表演等,形成一个集民族餐饮、歌舞表演、手工制作、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特色民俗村落,吸引青州内外游客。

4.2 农家乐示范区

农家乐示范区位于胶王公路南侧,弥河东岸。利用弥河环境综合治理之际,将弥河东岸工业全部外迁,工业外迁后留下的土地建成农家乐示范区。农家乐示范区充分利用弥河沿岸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的休闲社区。利用弥河沿岸洼地,引弥河之水,在示范区内部形成人工湖泊。围绕中心湖进行建筑和景观布置,形成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区。

4.3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位于市场区和镇政府驻地之间,是花博园内接待游客、商务办公、居住、餐饮休闲、展览展示、拍卖交易等活动的场所,由四星级酒店、商务办公楼、拍卖中心和花博馆组成,是花博园对外形象展示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4.4 珍奇园

珍奇园位于景观大道北端,由入口广场、温室、展区、生态餐厅、风筝广场、名人广场等几部分构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微型博览园,是花博园对外展览展示的平台。

4.5 花博广场

花博广场是青州市一年一届花博会举办的场所。迄今为止,青州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花博会,但花博会的固定举办场所却一直没有,花博会每次都临时在交易大厅举行,等花博会一结束,就要把花博会的展台撤掉,每次都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花博广场作为花博会的固定举办场所,位于景观大道南端,由迎宾广场、演艺广场、花之长廊、服务区、休闲区和主题景观区等几大功能区构成。

4.6 花卉物流中心

花卉物流中心位于市场区东侧,是花卉物流服务的场所,包含停车、装卸、仓储、信息、办公、餐饮和商住等功能,是完善花博园功能,提升花博园档次的重要功能节点。

5 结束语

青州黄楼花卉博览园的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它既不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援助乡村建设,又不需要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来到城市,村民大部分还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着种植产业,或者从事与花卉相关的服务产业,它不但能很好的解决本地村镇人民的就业问题,而且由于花卉种植和相关服务产业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还能解决周边一些地区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结合花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村庄的改造和整治,使村民提高了市政、卫生和文化生活水平。由于花卉产业附加值高,村镇居民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也起到了富民的作用,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难得的一次一举多得的谋划。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篇6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郑州是中原经济区战略实施的主要城市,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km2,全市总人口752.1万人。公园个数59个,占地面积1685hm2[6]。经过近20年的发展,郑州休闲农业不论从规模上和质量上都不断完善和成熟,成为“绿色郑州、生态郑州、科技郑州”城市建设的一种客观需要。探讨在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不断提高都市休闲农业的“集客力”和“回客力”,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

1.1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需要

休闲农业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在城市内部和近郊的非建设用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农业,它集农业、工业与商业为一体,带动了城市生态、社会、教育、文化和生活质量的共同进步。河南要真正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实现区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城镇化进程中,让区域居民享受到生态经济发展的成果[7]。发挥休闲农业的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农业的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显得迫切而必要。

1.2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是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在中原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差别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郑州为例,如图1所示,近年来郑州城乡居民纯收入之比一直是在2.04~2.22,小于全国同类指标3.23。要加快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把农业从第一产业拓展到第二、三产业,全方位挖掘现代农业的潜力,将面向广大低收入群体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绿色技术应用结合起来[8],努力实现绿色跨越,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

1.3休闲农业发展是城市建立生态屏障的需要

中原经济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河南省水资源贫乏,2009年人均水资源量为397.6m3,是全国平均值的22%,地下水系污染严重,备用水源短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增加森林、保护水资源来实现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污染物、节能减排等,建立河道生态景观,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立生态屏障[9]。这是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选择。

1.4休闲农业发展是优化旅游环境的需要

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绚丽多姿。2009年郑州接待旅游人数4136.00万人次,小于武汉(6359.99万人次)和南京(5520万人次)的同类指标,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优势尚未充分挖掘。2010年,郑州市市内公园面积2772hm2,人均绿地面积6.28m2,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4.5%,小于全国平均水平38.2%,绿化率偏低[6]。发展休闲农业,挖掘河南历史文化优势,优化河南生态旅游环境。

2休闲农业缺乏“集客力”的营销原因分析

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课题组于2010年8月对郑州市的丰乐农庄、樱桃沟等休闲农业园区进行了随机拦截式访问,进行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2.1经营方式粗放,缺乏丰富的活动设计

休闲农业园区具有文化性、人文性、多变性特征,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一体。许多经营管理者对此认识不足,主要靠传统行业经验管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薄弱、营销理念陈旧,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时有发生。如有40%的消费者在休闲旅游过程中常碰到服务质量问题;30.2%的人认为商品部、快餐部、冷饮部等卫生条件差,价格不合理;36%的被调查者对旅游景区的拥挤以及旅游购物的陷阱反映较为强烈[10]。经营项目雷同,活动单一,是休闲农业缺乏“集客力”的首要原因。

2.2产品缺乏特色,难以适应个性化市场需求

中部具有休闲农业发展明显的区位优势,且历史文化沉淀深厚。但是普遍产品单一,缺乏深度的市场挖掘和创新,难以满足当前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11]。课题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3.3%的被调查者认为产品和服务的特色是否完善决定了休闲消费的质量,对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感觉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到65%以上,除丰乐农庄、森林公园被认为特色明显外,大多数的景区被认为“缺乏特色”。由于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不足,难以使消费者流连忘返、一来再来。

2.3缺乏要素的全方位注入,营销方式落后

休闲农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休闲农业更注重其本身的“生态”和“生活”的功能,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品质要素如人才、资金、土地、科技和信息等的投入。根据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12],式(1)Y代表休闲农业的产出,A代表技术和信息的投入,K代表土地和资金的投入,L代表劳动的投入。α代表资金和土地的投入的贡献度(弹性系数),β代表劳动投入的贡献度。由于缺乏经验性数据,土地、资金、劳动、技术因素对休闲农业的产出影响多大无法计量。相对于政府主导型的园区,私营休闲农业企业资源浪费严重,营销手段相对落后,是郑州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障碍。

2.4以勤俭为荣的价值观致使休闲消费需求不足

休息日人们往往考虑如何做一些家务,双休日的休闲方式也倾向于单一化[13],看电视、睡觉、看书、打麻将、玩电脑等是人们最常见的模式。调查显示,有61.8%的人选择看电视作为主要的休闲活动,热衷于旅游观光的仅占8%。以勤俭朴素为美德的价值观,视休闲为空虚无聊的象征,而忽视了其净化心灵、振奋精神之功能,抑制了都市农业的休闲消费。

3提升休闲农业“集客力”的营销策略

休闲农业的经营内容宽广而复杂,单一的休闲农场无法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所以寻找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显得急迫而必要。

3.1进行灵活的园区设计,划分不同功能区

一般而言,农场较容易转化为休闲农业,其原因是农场面积较大,收益较低,产品种植过程中所需专业与资金少,可通过增加休闲农业经营种类的多元化,增加景观设计、设施农业、餐厅及住宿项目,进行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提升休闲农业的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要实现休闲农业园区园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将农场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育种培育区,谢绝消费者参观;二是花卉育苗区,欢迎消费者参观;三是展示销售区,向消费者销售特色农产品[14]。

3.2进行时尚创意经营,拓展特色项目

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靠“集客力”与“回客力”。留住客人及让客人回头率增加,其经营深度与广度必须加大,需要不断推出创意经营项目。所以,休闲农业除了自然体验,必须有活动设计。不同园区根据自身资源,运用主题规划的方式(表2),进行创意活动设计,冲淡园区内的淡、旺季之分,提高经营收入。

3.3加大要素注入力度,提高休闲农业层次休闲农业需要相应的团队来经营(表3),做到有规模、有规划、有投入,经营者应具有战略眼光,能跳出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在筹资方面,可将景区的经营权依法有偿出让给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促进民间投资[15],减少政府资金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推动休闲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在休闲农业园区注重科技因素的运用,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休闲农业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3.4创造休闲文化意境,提升价值观高度

休闲农业园区以天然风景为主题,林木浓郁、环境宁静,可以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畅舒胸怀、启发明志。消费项目设计要采用多样化的价值观提升策略。在丰富活动文化内涵、提高消费品位的同时,不断推出新项目、新产品,提升人们形而下的精神需求,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唤起游人的归属感和历史记忆,拉长游客们的滞留时间,唤起人们爱护自然、享受自然的意识[16],刺激休闲消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价值观高度。

4结语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篇7

1997年以来,霍家店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特色经济村”、“全国文明村”、“省精神文明先进村”、“市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村”、“市人居环境建设模范村”、“县新农村建设标兵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总支书记王福山先后获得“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科技星火带头人”、“吉林省优秀企业家”、“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第七、八届全国创业之星”、“全国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霍家店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将休闲农业和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注重了人居环境与旅游业和谐统一,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合理定位,明确方向,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

霍家店村始终坚持“以工促农、以工兴村、以工富民”的发展之路。经过几年努力,当年作坊式的小化肥厂已建设成为占地5万平方米,资产近亿元,年产10万吨优质复混肥的省级龙头企业。村里砖厂、种子公司、饲料厂等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2005年,村里又对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吉林省兴旺集团。集团拥有子公司6个,年产值5亿元,利税3000多万元,解决剩余劳力近千人就业。村办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财力保障,2006年霍家店村提出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设魅力霍家店的目标。

如何把握休闲魅力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定位,关系到全村的未来,休闲农业发展初期决策层思路清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科学布局,发挥离城近的区位优势,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和开发现有产业产品升级。通过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主动融入县城区,打造梨北新城,建设现代生活居住区,现代工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牧业示范区,文化旅游观光区,定位于把乡村建成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的平台,比较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地,结合乡村的发展实际,坚持“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力更生”建村理念,实现强村富民目标。根据村实际发展,坚持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休闲农业融入生产领域,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规模的拓展,有利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目的。建设沿着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方向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带动面广的休闲农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增强乡村休闲的魅力,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使乡村发展定位准、方向正、标准高、规模好,为乡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产业支撑,多业并举,夯实魅力乡村基础

霍家店休闲乡村建设初期,首先将村兴旺集团原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组合形成四大产业:餐饮服务业、特色农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业。其次,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第三,大力招商引资,全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产业特色的发展规模。建立了以传统糖葫芦、食用菌、温室瓜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了一个专业屯100多户以冬季蘸糖葫芦为主,20户常年生产食用菌,200户生产温室蔬菜瓜果,形成了红红火火、立体架生、吊蔓结果的经济效益和观光的靓丽风景。2008年,村利用砖厂废弃地20公顷,建设集垂钓园、水上乐园、采摘园、休闲广场、健身广场、养生房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园,带动36家,宾馆、饭庄、洗浴、超市、洗衣店、洗车行、邮政储蓄、卫生院、娱乐场所等服务企业,建成了商贸一条街。建立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1000人就餐、300人住宿的具有南方热带雨林风光的休闲酒店,每逢节假日,观光旅游度假、高考升学、参军、婚礼、生日等活动来此消费的群体每年可达10万人次以上。2009年,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年屠宰2100万只肉鸡生产线,带动本村和周边村1500户发展肉鸡饲养;建立占地面积2公顷的农贸市场和物流中心,带动的本村和周边村小商小贩养车户进行农副产品,粮食交易和货物运输。2010年全村已有集体企业8户,招商引资企业25户,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占全村劳力总数的60%,工资性收入可达1500多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通过休闲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带动,全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养猪专业屯,养(肉蛋)鸡专业屯,运输专业屯,蔬菜专业屯,食用菌专业屯,豆腐屯,建筑施工队,糖葫芦屯等应运而生,全村各类专业户已达950户,形成了一屯一品,一家一业的生产格局。

3.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精心建设美好家园

休闲农业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村里聘请省城乡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结合乡村现状和未来发展,按照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进行了3次规划设计调整,制定了霍家店村2011~2020年建设规划。2004年以来,投资500万元修筑工业区5公里油路、绿岛、花坛、栽植风景树5万株、草坪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50盏、规划步行街1000米;投资350万元建村办公楼、教学楼、修缮一个能容纳100人的多功能电教会议室和千人座席的二人转剧场,200平方米卫生所。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由国家电网省电力部门投资建一座66千伏变电站,在中心村新建了20栋、建筑面积16110平方米、163户农民入住的新楼。2011年,村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村民的意愿,通过大量的调查论证,决定采取村投入、农户自筹、银行贷款的方式,在中心区对800个农户动迁,集中建楼,年末不但这800户住进新楼,而且还为2800户城乡居民提供廉价楼房。

休闲农业商业计划书篇8

本届论坛在“共享发展机遇 共创合作双赢”主题下开幕,同时举办桂台农业合作高峰恳谈会、现代农业合作论坛、渔业合作论坛、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合作论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合作论坛5场活动,与会代表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广西“双核驱动”战略和“美丽广西 生态乡村”建设,研讨交流桂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生态休闲农业等对接合作优势,共创两地农业互利双赢。

在桂台农业合作高峰恳谈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执行长孙明贤分别作主旨发言,广西农业厅、农科院、水产畜牧兽医局,南宁市、桂林市政府,台湾农产品国际行销协会、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台湾香蕉研究所,广西两岸红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围绕桂台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主题,着眼于优势聚合、机制共建和创新发展,作了发言,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广泛共识,凝聚了正能量,展望了桂台农业合作的新方向和美好前景。

分论坛桂台现代农业合作论坛以“桂台农业合作机制共建 谋求发展互利双赢”为主题,广西各地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桂台两地科研教学、农场生产、企业管理者和技术员60多人参加论坛,11位专家作报告发言,就桂台香蕉研发技术、甘蔗糖业科研、健康种苗培育、柑橘产业、有机蔬果、果蔬生产合作社组织等议题,交流展示科技成果、研究发展和经营心得,研讨促进桂台农业合作机制和谋求发展互利双赢有关事宜。

在桂台渔业合作论坛上,台湾嘉农农业发展基金、花莲渔会、广西各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渔业龙头企业代表等80多人,就两地渔业发展现状、渔业生态环境建设、海洋渔业产业开发、水产品加工等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增进了了解,形成了共识。

在桂台农产品加工贸易论坛上,参会嘉宾就桂台现代农业发展新思维、农产品深加工、新技术推广、加工贸易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在桂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合作论坛上,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规划设计院,台湾中华农业领导人协会负责人作主旨演讲,两地60多位嘉宾就桂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新常态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途径、方法等作了探讨,对桂台两地合作充满期待。

当天还举行了广西投资环境推介与项目洽谈、对接活动,广西投资促进局、商务厅、水产畜牧兽医局、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南宁泰萌农业有限公司等进行了项目推介,随后进行了隆重的项目签约仪式。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课堂学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