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3-22 17:52:14

行业信息化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经济增长;贡献率

按传统的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取决于可利用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这些物质、能源是有限的,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不可共享的。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为经济增长的潜力而担忧。信息是同物质、能源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是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信息要素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之中,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不是有赖于物质材料的增加与新能源的开发,而是有赖于信息力量的推动。全球范围的信息化使信息基础结构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以互联网为物理基础建立起来的电象空间成为人类的一种新型生存空间。信息化建设投资很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很快,但却不容易将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建立内在联系,准确明显地测算出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科学评价信息化投资的方向及其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文献回顾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副总统戈尔致力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由此引发了美国经济持续1O年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经济”。为了给美国政府最高宏观决策提供数量分析依据,美国商务部从1998年4月1513起,定期《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后改为《数字经济2000)系列),其中对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总结性描述,报告采集数据,得出结论,认为IT对“新经济”起着决定作用。

为进行信息经济的投入产出分析,M.波拉持(1997)提出一套依据一般的投入产出数据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理论与方法。Weill(1992)分析了电子管制造业IT投资对绩效、销售增长等的影响1。Yosri(1992)对31个主要食品公司研究了1987到1990年间IT支出与税收贡献之间的关系2。GeraldR.Moody(1997)研究了食品存储业信息技术1980到1990年应用后的经济绩效3。Mahmood等(1998)分析了I1r投资对公司生产力的影响4。DewanandKraemer(2000)就生产函数中IT对GDP的影响问题,用36个国家1985到1993年的数据进行了关联度分析5。TheophanisStratopoulos,BruceDehning(2000)比较了运用IT成功的公司和运用IT不太成功的公司,证明IT运用成功的公司有好的财务业绩6。PeterE.D.Love,ZahirIrani(2004)对126个建筑机构作了调查分析,评估IT投资与利润、成本的关系7。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对信息化理论进行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研究信息化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如:朱幼平(1996)对1980一一1992年间中国实际GDP与信息、资本和劳动要素用CD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信息要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8。袁正(2003)认为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9。常永华(2003)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信息化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水平落后10。

二是,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研究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如:陶长琪(2001)对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11。尹海洁(2002)认为,信息化使第二产业不再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越来越低12。汪斌、余冬筠(2004)估计了信息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度和对三大产业的差别影响,发现信息化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最大13。

三是,从企业经济的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如:王志江、郭东强(2001)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讨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问题14。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4)推出了第一个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的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

1.2对国内外研究的评析

在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及效益等领域,而对信息化对行业的贡献以及信息化在行业内部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则很少。这一方面是由于相关指标和数据的缺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行业领域信息化的特点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探讨。具体来讲:

一是,现有研究过分宏观或过分微观。如: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三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影响、企业信息化的效益等。缺泛行业层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工业行业各分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领域缺少研究。

二是,在用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时,没有考虑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三是,有的研究结论不一致甚至矛盾。如:陶长琪11(2OO1)认为“信息化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而汪斌、余冬筠l3(2004)认为“信息化对第二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比较弱”等。

本研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建设贡献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为了保证所分析行业及数据在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不分析: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其它矿采选业、其它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且只研究1995——2003年间的数据。行业按《中国统计年鉴》的顺序排列,设置的代码如表1。

y用行业增加值,用行业人数,是行业信息化水平(具体分析及计算过程参见作者论文)。

3对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

3.1时间序列数据的一般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对中国工业行业36个分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按式(3)回归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R均接近l,说明该模型的拟合度比较好,即该模型的回归效果较好。F检验均通过,说明y与K、L、,四个变量对数的线性关系成立。

但有较多的系数没有通过t检验,且有较多的VIF值大于10,说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资本、劳动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特别是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中包含有资本和劳动的因素,信息化水平与资本、劳动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更不能忽视。

3.2时间序列数据的岭回归分析

3.2.1岭回归分析(以H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例)。图1为不同k值时各变量的回归系数连成的曲线,该曲线被形象地称为岭迹。可见,当k到达0.1附近时,三条岭迹都开始变的平稳。本研究k取0.1。

岭回归分析与一般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系数的标准误比较,表3。可见,岭回归分析中各自变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均比一般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小。

3.2.2信息化建设贡献率的差异。对中国工业行业36个分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均作岭回归分析,并对信息化建设贡献率由低到高排序,如表4。

通俗地说,在该时期内,中国工业行业信息丰裕系数的对数每增长一个单位,能够引发工业生产总值指数的对数平均增长0.5791个单位。尽管上述定量分析结果中不能绝对排除存在自相关因素,但分析结果总体上表明的信息要素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这一结论依然是可信的。

信息化对工业内部各分行业的带动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非是同步。这可能与信息化向这些行业的渗透、扩散、或这些行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本行业的力度等存在较大的差别相关。其中作为国家的基础工业和装备工业,信息化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H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H4)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尤其值得关注。

4对横截面数据的分析

对横截面数据进行岭回归分析,取信息化贡献率、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标准化后的系数作图,图2。

可见,信息化贡献率大于资本贡献率,而资本贡献率又大于劳动力贡献率。资本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信息化贡献率的变化趋势均趋于平缓。

5结论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机床行业;信息化;需求;重要性;CAD;ERP

一、机床行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机床行业信息化自身也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集成性,一台机床集成了许多高精密的物件;二是离散性,机床部件较多;三是个性化,机床的生产大多按需定制。这三点也给机床信息化程度增加了难度。

二、机床行业信息化的需求

目前的信息化建设还远远满足不了机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形势逼迫机床行业对管理信息化提出更高的需求――必须在管理信息化上下大力气,以求得适应战略目标要求的根本转变。

信息化是企业与客户信息交流沟通的桥梁,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监控机床进度。其次有效的机床成本控制离不开信息化,并且信息化有助于车间监控和管理。最后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CAD等工程数据在企业内部共享。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共享平台,将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出错,有效的保证模具质量和工期。

三、机床行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企业方面: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把企业信息化工作看成企业最根本、最彻底的改造之一,而只是将企业信息化作为一般性技术措施。

社会环境方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社会上对企业信息化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思潮,没有全面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开展,自主开发的软件成熟度不够。

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片面夸大企业信息化从财务电算化入手(以财务软件为核心等),要知道,企业信息化是要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问题,T、Q、C、S问题解决了,企业财务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不解决成本问题,只解决财务电算化,对解决T、Q、C、S问题效果就不大。而解决成本问题必须从产品开发抓起,因为产品开发决定了产品成本的80%~90%,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必须首先应用好CAD、CAE、CAPP、PDM,要计算成本,没有产品数据、工艺数据是不行的,因为优化的产品数据、工艺数据来自CAD、CAPP。从财务电算化入手解决机械企业信息化问题显然不是正确导向,因为这样虽减轻了财务人员的繁琐手工劳动,但却没有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创造什么条件,也没有为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创造什么条件。

2、解决问题的关键

(1)效益驱动

从企业信息化效益分析,确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向,合理安排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步骤与策略,从而保证信息化顺利实施与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全面制订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规划,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2) 明确企业信息化的技术路线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需首先优化信息流,在优化信息流的过程中必需首先优化信息源的信息流。

制造业的信息流是从市场需求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开始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加工计划,及其资金分配等等都是按照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的信息进行的。要想使企业的物料流、资金流、人力流优化,达到合理利用,发挥更大的效益,首先必需优化信息源的信息流,只有前面信息流得到优化,后面的信息流才能优化。只有按客观存在的实际去开展信息化,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优化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是ERP取得实效的基础。

(3) 系统集成是提高信息化综合效益与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关键

系统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共享,制造业的产品数据来源于CAD与CAPP,所以CAD/CAPP必须能自动为ERP提供准确、完整、规范的数据,尤其对于多品种生产企业更为重要,否则将成为ERP实施过程中的障碍。所以应该用好PDM系统解决CAD/CAPP与ERP的集成,在此基础上实施ERP就有了保证。不强调这一点,企业信息化只提实施ERP,将会重演我国以往20年MRPII/ERP应用中80%以上的企业不理想的状况,这一点必需引起各界的重视。

(4) 大力推广适合机床行业应用的软件

通过20多年机床行业研究所、企业、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和机床行业计算机专家委员会的努力,我国已开发出一批适合机床行业应用的软件,如北京机床所开发的数控机床整机CAD,机床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开发的CMTB-PDM、CMTB-CAPP,以及北京机床一厂并捷公司ERP系统、济南二机床的JER-ERP系统等,这些系统除北京机床所开发的数控机床整机CAD没有企业使用外,其余都是成熟的系统。这些系统都经过行业企业多年实际应用,而且具有我们机床制造的特色。

四、信息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日渐突出、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渗透,我国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在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均可以使企业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减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MRPII应用已非常普遍,普及率已达到70―80%,世界500强中,已有8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

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各地区经济建设中起着战略性作用,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建设数字化城市、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也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注入了新动力。

总结:

随着我国入世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机床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作为为我国各个制造行业提供基础装备的行业,扮演着其他制造行业中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推进机床行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机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管理信息化与管理改进紧密结合,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把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开拓更广泛的市场,市场人员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寻找新的客户资源,技术主管可以有时间关注模具新技术的发展,加强行业内技术的交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主管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工效,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做到不断改善。因此,模具企业应该把握住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常青.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 2006 .

[2] 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 2006 .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展望银行业信息化未来,呈现以下趋势。

虚拟银行将获得长足发展。一方面,银行传统的诸如存款、转账、汇款等业务将逐渐被计算机网络所替代,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中心(Call Center)、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结算等虚拟银行将获得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传统银行人与人互动的一对一服务模式,而成为人与机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自助服务。另一方面,一些高智慧的诸如综合理财、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等个性化极强的金融服务需求,则需要银行提供高智商含量的服务来满足,需要高素质的银行员工来完成。因此,银行未来业务发展是“人脑+电脑”的集合体,是“技术+智力”的产品组合,是实体银行与虚拟银行的并存发展。银行不仅可为广大客户提供全天候、全功能、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而且可以为重点客户提供高知识含量、个性化的特殊金融服务。

营业柜口界面可提供“一窗式”综合服务。在数据大机集中处理和综合业务系统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柜员制,任何网络化、标准化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在营业柜口实现,并由一个柜员负责处理每笔业务的全过程。未来的银行服务还将通过网络,像水、电、气一样普遍地深入到广大居民的生活,随开随用,一个页面、一个电话就将完成其所需的基本服务。“一窗式”服务将成为未来银行营业界面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模式。

实现决策软件化、管理智能化。随着大机集中工程和数据仓库工程的建设,管理信息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各项管理工作将由事后反应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实现对客户选择的正确辨别和经营风险的自动预警,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将使银行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更加规范、科学和准确。

内部控制将实现程序化硬约束。通过计算机程序设定的门槛自动控制各种管理指令和作业要求,实现各项业务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的程序化硬约束,使各种违规行为无法通行。同时,利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措施把各种业务数据迅速转变为管理信息,有效支持决策,调整管理措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程序化硬约束将是银行业内部管理的革命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内部管理单纯依靠制度和道德约束的历史。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创新 需求 电子银行 手机银行 技术 发展 分析

1 概述

很多国内的行业银行都加快了现代金融业企业的进程,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支有生力量也纷纷提出了进行经营战略转型的要求。目前,转型产品研发的方向和核心内容就是个人零售业务,而银行零售业务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差异性和零距离的服务,此外,银行零售业务还是倒灶致命品牌的主要工具,也是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手机金融平台不仅能够提供手机银行服务,还能够通过结合金融创新业务、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商业银行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特色为客户提供移动营销、移动支付、移动咨询和移动商城等贴身的金融服务。目前,以客户端方式结合WAP方式实现整合的手机金融平台,在服务端除了通过分模块实现手机银行、移动咨询、移动营销和移动商城以及移动支付等功能外,还可以在主流智能机上实现客户端的应用。由于安全性是所有金融系统最重要的要素,因此,本文对如何保证移动金融平台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客户通过手机金融平台,实现了随时随地办理银行各项业务的愿望,更加突出了移动通信快捷方便、贴身以及时尚的优势。通过手机客户端办理银行的各种业务,已经成为目前一种最便利以及更具有竞争性的服务方式,相对其他方式而言,最大限度的满足了金融客户的需求。随着手机终端不断的普及以及渠道的不断扩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营业部的压力外,更有效的降低了银行的业务成本。因此,不仅是客户和银行在高科技背景下共同需要发展手机金融业务,这也是对未来同业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2 嵌入式移动金融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现代化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凸显了以IT服务为主线的软件产业。虽然现代化的信息产业极大的丰富并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随着移动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和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平台,也随之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即移动服务市场的一大弊病就是新服务平台的管理和整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移动金融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实现。手机用户通过基于嵌入B2C的软件系统平台注册后,就可以享受到系统提供的基于银行业务和基于地理位置的各种服务,并且服务提供商如银行、酒店和机场等也可通过系统进行服务信息的和销售,同时,通过该系统,整个过程中的现金流都能够自动的进行转账等操作处理。因此,它除了是一个简单的M-Business应用外,它还能够有效的协同从服务到销售再到银行业务的整个过程。由于此系统涵盖了服务行业产业链流程的大部分过程,因此,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此系统无疑是给他们又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移动金融服务平台的实现,集网络运营商、银行业务提供商、物流服务商和产品服务提供商为一体,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了服务商的产品从到收益整个过程。同时对移动用户提供基于位置的和随处可得的各种服务,并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来进行理财和消费,成为一个真正销售服务的商城和服务进行投资的商城。

3 互联网推动移动金融信息化迅速发展

近年来,除了“大家长”网上银行外,手机银行、iPad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新型业态、创新业务层出不穷,目前,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过70%。其中,依托移动终端的“指尖”金融发展尤为迅猛。各银行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交易规模、活跃度的增幅和增速远大于其它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因为要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习惯和需求,依托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与之关联最为紧密的电子银行业务必然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其本质始终在于提供更优质的银行服务。

我们知道,网上银行的服务是不间断,电子银行的突飞猛进与移动终端的发展不无关系。现在,无论何时何地,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iPad银行、微信银行等成员组成的电子银行“家族”都可以不间断地为人们提供银行服务。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5.64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为42.1%;其中手机网民已经超过了台式电脑,不仅扩速最快,并且已经成为第一上网终端,其规模达到了4.2亿人。近两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以及云计算等的发展,移动金融和手机支付也随之迅速崛起。很多对市场反映敏锐的银行,纷纷开始在该领域跑马圈地,以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目前,有50多家银行如招商、浦发、工行以及民生等都先后推出了手机银行客户端服务,并且,有的银行针对不同的手机系统还推出了多个版本的银行客户端,如招行有iPhone版、Android版、JAVA版等5个版本。

从今年银行的半年报来看,各银行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交易规模、活跃度均较2012年有大幅提升。从有披露手机银行业务的9家银行半年报来看,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量已超过3.4亿人。以招行为例,截至2013年6月30日,其手机银行累计交易金额达4208.00亿元,同比增长228.49%。手机支付累计交易金额为127.19亿元,同比增长248.85%。其中,手机银行及手机支付累计交易笔数及交易金额均已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此外,继手机银行、iPad银行后,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新业态也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今年下半年以来,招行、工行、交行、中信、光大等均开通了微信银行服务平台。除了提供包括业务咨询、自助查询、转账汇款、预约办理等银行服务外,不少银行还试图结合微信的特点推出特色服务,例如二维码支付、“摇一摇”付款等。

“近五亿人的微信用户,有需求、有市场,微信银行便应运而生了。”招行零售银行部人士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子银行肯定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型业态和创新业务,其本质始终在于提供更优质的银行服务。

4 移动金融信息化风险监管

从政府不断出台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惠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而互联网金融一直深受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互联网进军网上银行是否可行?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措施是否齐全?很多专家对小微金融的现实环境、环境大变革、多样化发展路径的重点话题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代表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对话与探讨。以阿里巴巴为例,互联网金融对阿里来讲,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海量的小微客户资源,借助这些资源就很自然的向互联网金融延伸了,但是建立网上银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监管边界不够清晰,在没有实体网点的情况下怎样对其风险评估,怎样做监管的定位,这是最大的难度。如果阿里真的被批准成立网络银行的话,那就可以有吸纳存款的权利,而至今为止对互联网金融还没有确切的监管边界,这样就很容易失控,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有专家认为,没有监管边界,所以互联网金融不能漫无边界的延伸,以后在经营发展上应该做一些收敛,把业务集中放在它最强项的方面去发展。互联网金融更应该注重去提升其服务的效率及业务质量,包括降低风险,网络理财等方面,将这些基础做好了才能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静.手机银行:全球流行的贴身金融管家[J].计算机与网络,2005(08).

[2]麦志文.肖群.打造金融服务新渠道――手机银行[J].金融电子化,2007(06).

[3]林野.浅谈新一代手机银行的发展[J].数字通信世界,2005(02).

[4]任化莉,吕敏.当银行遇到手机[J].卓越理财,2006(09).

[5]邓华锋.3G时代的手机银行[J].金融电子化,2006(09).

[6]苏文川.服务国家建设 服务商业银行――代前言[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7]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8]潘攀.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2009年3月27日,由用友软件、众多行业协会以及信息产业企业联合组建的行业联盟在北京成立,希望通过信息化培训、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升级转型。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在ERP已经在我国企业得到普及应用的背景下,根据行业的不同深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焦点。很显然,用友软件、各个行业协会,还有一些IT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记者了解到,包括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行业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电子元件协会、中国物流协会汽车流通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在内的众多行业协会都加入了行业联盟。此外,微软、联想、IBM、用友伟库网、用友致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用友软件中企数据等IT企业也加入了该联盟。

记者在3月27日举办的行业联盟成立会上了解到,行业联盟的宗旨是要“用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视危为机,在狠抓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规范行业企业业务流程,控制成本,提高接单速度,加快库存周转,从而帮助行业企业实现管理升级,崛起中国”,致力于通过管理巡诊,帮助企业找出管理中的症结和问题;总结出行业最佳管理实践,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升级;组织系列的培训和论坛,共同探讨企业转型升级之道;提供得心应手的管理工具,为企业转型升级助力。

在会当天,根据各个行业的管理现状,行业联盟还了包括机械、电子、服装、汽配、医药、化工、食品、服务等行业在内的2009年转型升级策略,提出在新经济形势下各行业企业经营管理难点和突破点,如:机械行业如何打通底层到顶层系统管理,如何管理升级让利润最大化;电子行业如何开辟新兴业务市场,抓住机遇优化产业链成本;化工行业面临日趋提高的节能环保要求,转型升级必备8个管理体系;服装行业在严峻的外贸环境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打造标准化、行业化、平台化经营之路;食品行业如何利用ERP四大手段完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医药行业如何紧抓医改契机,利用流程、物料监控、产供销协同、销售管理创造新价值。

据了解,在接下来的全年行业活动中,行业联盟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培训会、行业管理信息化高峰会、行业集群活动或分领域活动,形式包括培训、峰会、论坛、研讨、现场参观、小型座谈等,并提供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6篇

我国危化品的产量已达14亿吨,从业单位总数量达31万家,其中生产单位25014家,仓储单位11071家,经营单位136735家,运输单位9796家,使用单位135310家,废弃物处理单位709家。

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多小散弱,直接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危化品存储和运输环节事故频发,重大爆炸事故不计其数,危化品储运不仅要考虑危化品本身的危险性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对沿途区域、居民、车辆及设施等构成的潜在巨大威胁。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披露,运输业每年碳排放2800兆吨,在碳排放主要来源中排名第五,占总量的13.1%,物流行业能耗如此之高,绿色低碳也成为重要关注节点。

为何在开头铺出这几样数据?与追溯话题扯不上边?并非如此,正是需求如此之大,涉及的行业和产业链如此之广,一套完整的追溯系统才显得如此重要。特别是在石化行业,没有追溯,没有信息化,就相当于回到了原始时代。

但大部分物流企业,专注自身物流业务,缺乏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团队,加上资金有限,难以实现系统的持续投入和改进。此外,大中型物流企业的系统仅限于满足自身需求,难以实现上下游外部系统的衔接,分散建设的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石化供应链要建设使用统一系统

从根本意义上来讲,追溯就是一套信息化系统,对物流行业来说,它能减少安全事故,降低物流风险,使物流业务规范化、管理精细化,也能提高效率,减少大量人工操作,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装载率、库容效率、车辆重驶率,更重要的是,能合理规划线路、调度,将配送与仓储方案最优化。在这前提下,石化盈科做了一件事:让企业以租用的形式使用软件和硬件,节省软件开发实施成本和硬件采购成本,同时快速提高自身信息化能力。

去年年底,中国石化曾发文,要切实推进一、二、三级物流的统筹优化,提高效率、降本增效,整合成品油物流运行相关业务系统及数据,实现物流运行动态调度、静态监控。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石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将要建设使用统一系统。

那物流企业如何应用信息化呢?据石化盈科高层解释:“在陆运管理上,我们的系统已经包括有订单处理、车辆调度、在途管控、运输执行、应收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客户服务、事件预警、知识库、智能分析等内容,提供基于感知数据的深化应用,实现对人、车、物、路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并且提供面向企业管理者、驾驶员、客户等多角度、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实现随时、随地、便捷的接入。”

据悉,除陆运管理外,石化盈科开发的还有针对水运管理、仓储管理、广告、运力资源共享、信息等多个纬度的不同功能的内容。

总功能来说,系统包含有物流运行监控、物流运行模拟、二级物流优化调度、三级物流优化调度、储备油管理。据介绍,结合石化盈科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该系统会定制企业物流运行全景图,通过展示油库、油站的实时库存,不同运输方式的资源流向、油库、油站、运输工具的实况视频,实现可视化和动态调度,对每个油库、油站针对库存定义其警告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警告信息推送至不同调度人员,实现作业动态,包括管输、海运、内河、铁路、公路运输在内的所有运输方式,业务类型包括炼厂一次来油、库库中转、库站配送等所有业务流程及当前作业进度,还有卸油作业动态、油罐车配送在途进行监控。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LNG装备 企业架构 信息化规划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E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52-01

目前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影响LNG装备企业业务及管理,信息化的规划问题也逐渐变成中国企业甚至世界企业必须面临的战略性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具体的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等活动中能够充分使用一些现代化的资源、技术、环境等,并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以及广泛应用,逐步地提高装备企业的集约化程度,相应地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或者决策的水平,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企业信息化架构是国际上近年来才被认可的,其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将制定的战略规划正确有效地落于实际。

1 LNG装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1 LNG装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液化天然气作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作为液化天然气的存储装备的行业,其自身信息化建设成功率却很低,这不仅对天然气装备行业,甚至与整个天然气相关行业都有极大的影响。部分调查表明仅存在1/10的装备制造企业具备全面、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这不仅是因为我国计算机的水平不高,还有企业在引入信息化系统的时候,将考虑的重心放在衡量各个部门的利益上,从而忽略了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统筹规划。除此之外,在LNG装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基础数据的支持,这也极大程度降低了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

1.2 LNG装备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在LNG装备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意识淡漠,有部分条件好的企业安于现状,还有些企业领导是因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太大而放弃。(2)在企业的战略定制中极端化发展,有时会出现把信息系统的建设看成是组织的战略目标,而把信息系统排除在组织战略之外的现象。(3)企业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及其不饱和的应用,导致信息化系统使用水平会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信息系统得不到充分利用。(4)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管理重组滞后的现象的发生,信息化的实质其实就是为了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管理层重组,我国有不少企业过多注重投资设备与更新技术的状况,而对与信息化建设相对应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多为忽视。

2 LNG装备行业的架构

企业架构其实就是按照企业的正常运行模式的业务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化、标准化的信息设计平台及其相应业务流程的以一种过程。LNG装备企业架构指能够全面描述LNG装备企业状况,并且能够综合性反映出LNG企业对流程、技术、人员等组织安排。LNG装备企业架构把该企业战略作为源泉,是LNG装备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LNG装备企业架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成两条主线:Zachman架构和信息管理技术架构(TAFIM)。目前这两条主线路正在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渐渐趋于相似。LNG装备企业的架构在其组成上可以分成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信息资源架构(也称为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4个部分。LNG装备企业的架构规则一般遵循从上至下的模式。这也就是说从业务架构开始,接着是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最后是规划技术架构。

LNG装备企业的信息化架构主要是通过信息化角度对LNG装备企业进行描述,并通过对LNG装备企业战略的整体分析,来帮助LNG企业制定自身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模式及战略,用来指导运营决策。从信息化的角度综合反映LNG装备企业的各环节有效统一及集成的同时,同时指出信息化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而制定行动计划。

3 LNG装备企业信息化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3.1 LNG装备企业信息化指导思想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企业现代化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合理运用企

业信息化手段对促进LNG装备企业的管理实现现代化很有帮助。因此,用现代化手段支持LNG装备企业业务发展规划时候,战略驱动或者信息化目标应是从达成管理目标上面寻找业务导向。然后从一横一纵两个角度分析,把左右协同,上下贯通,资源共享当为LNG装备行业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

3.2 LNG装备企业信息化遵循的原则

LNG企业信息化过程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的几点:(1)要使LNG装备企业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本身发展结合起来,避免盲目建设出现脱离企业的实际发展方向。(2)应当注意统一实用性与先进性。LNG装备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有足够的远见,避免出现管理手段与信息的技术或者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同步的现象。同时要考虑到LNG装备行业信息技术发展,在不影响既定目标及未来5年的左右企业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不会增加风险的、经济合适、技术成熟的方案。(3)使数据安全能够和统筹兼顾信息共享。LNG装备企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注重本行业信息共享,不能出现信息孤岛,同时也要注意信息安全的问题,使二者达到平衡。

4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需要完成的工作

(1)调研工作。调研前期工作就是要整理出LNG装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资料。这是LNG装备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所以这对于LNG装备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制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信息的分析工作。分析前期收集到的相关调研信息,进而提炼出对LNG装备企业有用的信息用来制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及相关的关键流程。

(3)应用系统的规划。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应用架构规划和数据架构规划。应用架构定义LNG装备企业对企业内部业务部分的整体应用系统和功能。数据架构的基础则是数据结构,良好的数据模型有助于企业内部业务模式本质的全面反映,并且能够保证数据架构为内部业务提供完整、全面、及时的高质量数据。

(4)信息系统整体实施信息规划。经过前面的工作,就可以生成系统实施规划,一般有应用系统规划、投资计划、主计划信息化治理模式。

5 结语

LNG装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周期很长的工作。在LNG装备行业中,只有通过合理的信息化规划才能确定企业内部未来信息化的中长期的目标和具体步骤。只有全面细致地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工作才能准确的把握企业未来市场的需要,才能有效提高LNG装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使该企业在信息战略层面上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赵捷.信息化总体架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史翔,张国栋,孙卫红.面向SOA的燃气企业信息化架构规划[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4):166-171.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8篇

2007年,中国制造业发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变革: 从产品形态看,向整机和成套装备发展; 从部件专业生产方面来看,向高精的高端产品发展; 从组织形态上看,向集团化、专业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这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直接要求制造业信息化向支撑这些需求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些新的需求,系统开发和技术服务则是向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党中央在十七大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让致力于制造业信息化的人士强烈感受到一个新的战略方向。

信息化从企业内部向外部转移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制造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应用兴起,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日益从内部信息化诸环节向外部管理信息化转移,与产业链、与消费者、与社会信息联系日益紧密,对信息网络和应用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从全球来看,世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走过了一条“由内向外”的道路。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从功能自动化(CAD、CAM、CAPP、MRP)起步,经历了信息系统集成(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MRPⅡ、CIMS),生产过程优化(如CE、BPR)等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国际制造业出现了以虚拟制造、总装制造、转移制造、全球协作制造为标志,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心开始向外部信息网络化全面转移的重大变局。

在“全球制造”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促使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企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我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制造业主体企业在初步完成内部信息化后,由于产品设计、企业管理、企业协作等方面创新的需要,对外部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十五”期间已经呈现明显的由内而外的“外化”趋势,突出表现在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方面的信息化受到企业的重视。

当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出现的另一重要发展趋势,就是产业电子商务(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和针对消费者个体的综合消费电子商务正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不断优化、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产业化不断发展,“十一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外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外部信息化将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对制造业信息化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提升整体水平

在过去“九五”、“十五”的基础上,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在经历了萌芽、成长阶段后,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现阶段要求在过去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发展趋势,亟待提升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

1.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围绕着产品的生产来展开,主要包括全新产品和定制产品。现阶段,制造业信息化开始向整机制造时代的方向发展。同时,制造业信息化也面向专业化零部件加工及其基地建设方面发展。整个零部件要求具有非常高的鲁棒性,以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

2.我国的制造业正在向着集团化和集群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的公司都在围绕企业的协同合作进行工作,以增加集团化的管理能力。通过构建集群化的供应链管理和网络化制造平台,带动ERP向集团化和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3.从资源消耗角度来看,我国是一个高资源消耗的国家。节能、减排、降耗是一个生产系统是否合理的重点衡量指标。因此要求建立很好的执行管理系统,面向投入产出评价的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及其支持系统,以带动MES向该方向发展。

4.从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来看,要求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具有对市场快速的响应能力,具有面向客户需求管理的销售管理的协同服务能力。

5.制造业企业开始注重绩效考核制度。很多企业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使企业对运营的评价产生了对运营效率的注重。商务智能系统对企业各数据给出分析和评判,带动了新型商务智能系统的发展,使企业向效益型企业的方向发展。

6.服务化是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主要应用对象为中小企业。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采用一对多的服务方式,提供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服务,支持企业的业务过程,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和业务集成,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化应用和实施模式。中小企业及产业集群广泛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也在逐渐由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转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方向发展,以支持企业间业务过程协作和企业内核心业务为服务内容,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7.协同化使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协作和资源配置的环境中,实现制造业产业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使企业能够优化配置全球制造资源。目前,大型跨国公司广泛应用数字化综合平台,实现信息化集成应用、协同工作和资源的全球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优势资源,降低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面向成套产品创新开发能力、集团化协同管理能力、企业综合治理能力提高的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是2007年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和工作重点,并将影响到未来。2008年,制造业信息化也将沿着这个方向深入发展。

作者简介

刘晓冰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9篇

Galadin系列解决方案基于SOA应用架构搭建而成,覆盖了企业内部资源管理、横向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以全面调控煤炭行业企业资源为目标,以效益体系为主线,架构供销体系、物流体系、安全运维体系、现场生产管理体系、资金成本控制体系,涵盖煤炭企业所有业务。此系列解决方案通过借助IT技术整合、提升、拓展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在人财物、产运销存管理等方面全面信息化管理,从而为煤炭企业打造“整合性、协同性、开放性、创新性”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人员、流程、业务和信息的集成应用。

Galadin系列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 协同的Galadin生产平台系统:生产平台在煤矿层面可独立应用,管理煤炭生产,加强企业煤炭生产的协调性,稳定、高效、有序地组织煤矿的生产工作;同时可扩展局矿两级应用,搭建公司与煤矿间的生产协同工作平台,达到生产管理和生产监管的目的,从而在集团范围内平衡资源、协调统筹。

2. 统一的Galadin业务平台系统:完成煤炭供销存、进出口贸易业务的管理,支持煤炭“统一营销、统一结算”以及配煤业务的发展,帮助实现煤炭资源、运输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分配;理解客户差异化需求,为客户提供适应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收益的全过程管理。

3.建立企业级的Galadin主数据管理平台(MDM),实现全企业内的基础信息流程标准化,包含:客户、供应商、煤矿、煤种、设备、备品备件、工程材料、财务科目、银行、经营组织等信息的标准化。

4. 搭建业务流程管理平台(BPM),实现业务流程的可配置编排,使得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相关应用系统不用修改或以最小化的修改工作量来适应新业务流程,拓展应用架构的弹性。

5. 搭建企业级搜索引擎,实现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企业不同业务单元的用户可以从门户、知识库等处快速、准确获取信息。

6. 使用报表引擎,实现统计分析报表的灵活定制,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嵌入该报表引擎,满足特定业务领域以及企业跨业务领域的多样化统计分析需求。

7. 搭建企业级服务总线(ESB),简化企业应用集成,企业应用通过企业服务总线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应用整合,简化应用集成开发。

8. 搭建统一支付平台,构建银行收付通道,通过该通道,实现供应商付款、客户收款、员工费用报销、工资发放等无障碍收付。

9. 搭建第三方网关,实现与企业外部系统的整合,通过该网关,实现与港务局、铁路局、供应商、客户等相关外部系统的集成。

行业信息化范文第10篇

1 广东迅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安防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2 竞优国际集团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房地产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3 福州特力惠电子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国土资源管理领域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4 北京紫锐世博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人力资源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5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6 德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7 东蓝数码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8 广州市全周至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全程软件)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9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10 上海意贝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11 中科点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12 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档案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13 上海百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电子采购软件行业标杆企业奖

14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15 上海天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16 北京清科锐华软件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施工行业信息化软件供应商标杆企业奖

17 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18 南昌市鼎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19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20 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21 中企神州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22 北京量子伟业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档案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23 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交通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24 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管理软件突出贡献企业奖

25 广东金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税务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26 北京中欧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E-Learning领域突出贡献企业奖

27 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28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29 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0 北京神州普惠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1 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2 第一线安莱集团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3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4 广东互易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5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6 哈尔滨斯达皓普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8 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39 深圳市迪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0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1 浙江天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2 浙江网新恩普软件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3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4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5 深圳市昕网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6 安世亚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7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智能交通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48 深圳市麦亚信科技资讯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IT服务商奖

优秀人物奖

49 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邢文飚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风云人物奖

50 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罗敏静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贡献人物奖

51 东蓝数码有限公司朱召法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5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刘振南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53 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彭玉龙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54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胡为民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55 亚信联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振清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解决方案奖

56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人力资源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57 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档案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58 北京清大科越科技有限公司节能发电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59 广州市信景技术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60 竞优国际集团竞优房地产一体化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房地产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61 广州爱益倍建筑软件有限公司RIB iTWO 荣获

2011年度中国建筑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62 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荣获 2011年度中国交通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63 北京中恒创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全手机银行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64 德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65 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民生服务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民生服务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66 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管理软件最佳解决方案奖

67 税友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发票管理系统

2011年度中国税务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荣获

68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领动”在线软件服务 荣获

2011年度中国外贸企业信息化管理最佳解决方案奖

69 广东互易科技有限公司“外贸易”产品 荣获

2011年度中国外贸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70 北京爱迪科森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网络教育行业最佳解决方案奖

71 上海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势能企业网院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企业学习最佳解决方案奖

72 Infor中国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73 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74 北京海顿新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危行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75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76 北京联信永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77 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78 北京智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智旅动力旅行社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79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信息资源创新共享模式解决

方案(在住建行业、城市社会服务、区域决策领域中的应用)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0 东蓝数码有限公司东蓝智慧健康公共服务平台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1 东莞添慧软件有限公司添慧ERP服装行业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2 哈尔滨斯达皓普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全国编办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

管理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3 杭州雄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百店通连锁管理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国密标准的3G行业应用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5 全美测评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协同工作管理平台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6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DIB IC-ERM内部控制与风险

管理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7 深圳市麦亚信科技资讯有限公司保险网销渠道综合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8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89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90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远光GRIS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91 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92 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93 总来网产品商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94 安徽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汇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信息管理

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95 Wacom中国公司Wacom无纸化电子工单营业厅解决方案 荣获

2011年度中国电信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

96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培训事业部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最佳E-Learning解决方案奖

97 北京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农一卡通IC卡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银行卡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

优秀产品奖

98 北京网鼎芯睿科技有限公司GreatyTech NFE-Series 荣获

2011年度中国流控行业信息化最具创新产品奖

99 北京赛思信安技术有限公司赛思存储优化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0 北京易卡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B-world DSA 智能销售助手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1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oTower平台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2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3 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4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高德地图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5 海尔集团计算机本部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6 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NUBE云终端智能电话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7 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联讯电网调度信息披露软件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8 深圳市麦亚信科技资讯有限公司保险网销业务平台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09 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DPS系列高性能UPS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10 珠海市万晟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WSD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软件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111 广州辉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SUNDE H4云终端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值得信赖品牌奖

112 北京美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Meta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13 北京信诺瑞得软件系统有限公司SecureGrid邮件归档网关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14 成都任我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管家婆软件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15 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63企业会议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16 广东互易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17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梦龙协同工作平台(T-Link Works)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18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Aisino打印机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19 联想集团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20 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21 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德预约就诊平台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22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值得信赖品牌奖

123 厦门上古软件有限公司知客CRM 荣获

2011年度中国CRM最佳客户信赖奖

典范应用奖

124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国土资源管理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125 艾默生网络能源APM产品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126 东方口岸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口岸集成通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127 东蓝数码有限公司东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128 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129 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130 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烽火移动外勤iMobii产品 荣获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131 西安联合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警务E通 荣获

上一篇:金融信息化范文 下一篇: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