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范文

时间:2023-11-26 19:54:15

消费观

消费观篇1

[关键词]北京奥运体育消费科学观念

现代奥运早已不单纯是体育行为,北京奥运更是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自2001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报告中提出后,随着奥远会的筹办深入人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深刻影响着中国体育消费的现在和未来。本文试就北京奥运在培育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与影响方面给予探讨。

一、北京奥运三大新理念蕴含和引导了多重体育消费因素的发展

1.奥运理念倡导着多重因素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

在奥林匹克宗旨下,北京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奥运会举办理念。“绿色奥运”的含义既指生态绿色,也从更深层次上的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大方面来阐释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将以绿色清新的面貌出现,为世界环保运动注入新的动力。“科技奥运”将反映中国科技的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推出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典。“人文奥运”的含义是北京奥运会也是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构建人文关怀理念的奥运盛会。

在北京奥运三大新理念的倡导下,以及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广,中国的体育健身观念和体育的消费结构近年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北京体育局这几年利用五一黄金周期间,为丰富节日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组织了经营性体育场馆开展优惠活动,并利用朝阳区体育资源优势,在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健身场所推出趣味竞赛活动,使体育消费市场成为“五一”黄金周的新热点。体育消费逐渐进入传统消费领域中,得以普及和高调发展。

与体育消费相关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信息、消费体育食品、饮料、体育等消费市场和行业,近年开拓愈来愈广阔的体育消费市场,成为新世纪我国产业链条中的朝阳产业。1998年中国的体育消费总额为1400亿人民币(其中城市人消费总额1040亿元),尽管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但增长的速度极快,近几年来,平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有60.7%的城市居民到过经营性体育场所参加体育消费,估计到2010年,体育消费将为国民经济贡献300多亿美元。甚至更高些。

2.奥运理念倡导着多重因素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

“绿色奥运”不仅带来了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宣传、观念和行动,促进了北京和中国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还由于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使国民的体育消费开始崇尚绿色、健康色和科学色。户外体育活动人们更注意保护活动周边的环境了,活动过后尽量清除影响和污染;户内体育活动人们更注意举止言谈的礼节。在进行体育活动和消费时,人们往往较以往会多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会影响环境、影响他人、影响自己的健康等等,国民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染上了浓浓的绿色。

“科技奥运”令国人认识和接触了有着紧密结合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体育产品,人们在惊叹和欣赏新技术与体育的优美结合的同时,也在接受和消费新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思想。国民体育活动不再限于简单个体无器械化锻炼,而是开始大范围地普及和接受新技术体育产品,在“科技奥运”的指引下,国民体育消费有了科技色彩。

“人文奥运”理念完美地融合和传播着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促进着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北京奥运经济体系与体育消费的互动推进和发展

1.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指为举办奥运会和利用奥运会创造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通过举办奥运会,可以给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令城市功能得以大幅度提升,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并带来长期和深远的全方面积极影响。2.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的繁荣发展是互动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北京及全国的全民健身热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北京奥运与经济发展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奥运经济体系,它带来的是经济、体育、体育消费等的双向互动发展与促进。

北京奥运催生了北京奥运经济或者说中国奥运经济体系的形成。如北京政府2006年多项政策出台,抓住奥运商机,全面推进北京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加快建立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经营方式多元化,与首都经济相适应的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格局。北京体育消费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至2007年末,在全市GDP的比例逐年上升。

从范畴上,体育消费是属于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的,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却并非是相等的同一事务,而是在北京奥运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后,交叉发展、交叉影响的有不同有交叉的两个事务。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这二者的繁荣发展是互动的。近年来,体育消费在中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农村地区相继成为消费热点,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合乎规律的变化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越来越大助力的体现。

三、结束语

北京奥运既是一个体育盛典,也是一个经济助推力,同时也在国民工作、生活、学习领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积极引导着大众消费,北京奥运开启的体育文化市场,提高了体育市场服务的质量和层次,正在也将以高质量高水准的体育服务引领体育消费时尚和潮流,满足国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北京奥运在培育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与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张小玲: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消费观篇2

社会消费现状

2O世纪9O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并采取切实措施.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取得了明显效果。

消费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03年底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法人企业183.77万个.网点近1800万个.从业人员近5000万人.1978~200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58.6亿元增长到45842亿元.增长29 4倍.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平均年实际增长9%以上。2004~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39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3%。

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由基本生活消费阶段向方便生活消费阶段转变.近几年又向享受生活消费阶段发展。在基本生活消费阶段.人们以吃穿用为主体.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在方便生活消费阶段.以电器普及为主要特征.城镇居民年消费水平从千元级向万元级甚至十万元级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水q.z也由百元级过渡到千元级甚至万元级:在享受生活消费阶段.主要特征是吃穿用消费比例明显下降.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居住、旅游、保险消费等支出比重上升。

消费方式逐步改变改革开放后,商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市场繁荣.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便捷消费越来越受到高薪阶层的青睐.网上交易和社区服务发展迅速;超前消费成为年轻群体的一大消费特征信用消费成为日益扩大的重要消费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费方式的国内外差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消费观念逐步更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把价格作为消费的唯一决定因素.而是把价格、质量、服务、文化统筹考虑;绿色、健康,环保、品牌正逐渐成为时尚消费的主题.出现较大的消费人群: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明显,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更加重视旅游、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用银行的钱办个人的事开始在一些人中成为时尚。

消费安全逐步好转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大批有关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市场秩序逐渐好转,商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各级政府把加强环境保护、美化自然环境、整顿消费环境、加强食品安全作为重要工作,积极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三绿工程、无公害行动计划,开展争创先进旅游城市、卫生城市活动等已取得明显效果。

我国社会消费虽然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这里有政府的问题、生产者的问题,也有消费者的问题。①资源浪费型消费。一些消费者缺乏资源节约意识过度用水、用电.过量耗油,大量消费,过度使用天然资源包装的商品,过度使用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用品,滥占土地盖豪宅等。这些消费加剧了资源紧张,对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经济#4-会发展产生瓶颈制约长此以往将影响可持续消费。②环境破坏型消费。一些消费者乱扔消费废弃物。我国电子垃圾高峰已来临,每年报废废旧冰箱400万台,电视机500万台,如不及时组织回收将造成难以分类、加工、利用等问题;过度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特别是包装用品,将造成长久环境污染;过多食用野生动物破坏了生物链;过多消费天然木材造成乱砍滥伐,减少了森林面积:过快发展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制冷设备将影响臭氧层等。这些消费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影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③安全隐患型消费。我国食品市场准入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一些食品的农残、药残仍然超标,一些食品加入了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假冒伪劣商品仍然存在、花样翻新,家居装修材料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造成了居住环境污染。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安全带来隐患,广大消费者还不能做到放心消费。④盲目攀比型消费。斗富比阔、挥金如土、挥霍浪费,搞万元宴会、数万元宴会、黄金宴会的甚至搞人奶宴、人体盛有的不仅盲目攀比建造住房更为甚者.盲目攀比建造坟墓。这种奢侈攀比消费违背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⑤比例失调型消费。我国既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同的高档消费,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没解决温饱问题,消费处于较低水平。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5 4%,人均消费品零售额每天仅9 7元。而我国投资率2OO3年为42.9%,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消费率偏低导致消费拉动经济增-K的作用减弱1978:我国最终消费R-j-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1%,2003年降为34.5%,下降了46 5个百分点。

科学消费观主要内容

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在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企业以及消费者中树立科学消费观。树立科学消费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中心,以实行可持续消费为目的,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处理好扩大消费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两个市场的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科学消费观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适度消费、持续消费。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便民.利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精神服务和产品。这是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按照为民、利民、便民的理念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消费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消费要以人的健康和安全为根本原则.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机制,确保消费的质量安全卫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创造更加人性化的消费环境和条件,合理规划建设商业服务业网点.使其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便于消费:提倡先进的消费文化,反对铺张浪费的陋习和显富比阔、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不提倡盲目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把消费变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科学消费观要求把大力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r通过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调整消费税率等措施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民和低保人群的收入‘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消除后顾之忧,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能力:制定和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及时清理和取消限制消费的不合理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信用消费、服务消费、网上消费,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按居民需求实行工商联手、农商联手不断扩大商品种类、规格.优化供给结构.引导生产: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和流通网络.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提高流通效率;改善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确保商品质量、安全、卫生。

提倡合理使用、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就是要使所有的消费者增强节约资源意识.处理好扩大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的关系。扩大消费必须以自然资源的可承受能力为限.调整消费结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转变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节约资源实行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要体现在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消费的全过程。在研发设计中要把在生产和使用时是否节约资源作为衡量商品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限制资源消耗大的产品生产,积极研究开发新技术.寻找资源消耗大的产品的替代品;在销售过程中.对超过国家资源消耗标准的商品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限制:在消费领域,要大力提倡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抵制直接浪费资源和过度包装等间接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节地等逐步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

提倡和推进有利于环保和生态平衡的消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环境和生态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最终遭到自然界的惩罚。科学消费观就是要使消费者增强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环保型消费,从而引导绿色环保型生产使这一理念贯穿在研发、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建立循环消费的回收体制提倡有利于环保的消费方式.减少或不用污染环境的一次性用品商店和饭店不允许提供这类用品;提倡消费者使用菜篮子、米袋子,建立消费促进环保的传导机制提倡消费环保型商品以引导发展环保型工业;提倡消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引导生态农业的发展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链;提倡购买环保型家居以引导发展有利于人的健康的绿色环保建筑;提倡在大城市乘坐公共交通减少乘坐小轿车,以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提倡绿色旅游.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打破消费国界。统筹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要按照国家公平和国际公平的原则,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破国界实现科学消费。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这既为我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加剧了能源、重要原材料的短缺.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加入W TO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新形势下.应认真研究进出口战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调整进出口结构.从而调整产业结构。

落实科学消费观的措施

通过宣传全面树立科学消费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特别要将科学消费观作为公益广告在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以及商品商标上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全社会能充分认识树立科学消费观的战略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了解科学消费观内容处理好扩大消费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两个市场的关系,掌握科学消费的知识,提高科学消费的能力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

运用政策导向。全面落实科学消费观以政策导向为手段建立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措施,限制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性消费;鼓励消费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商品和服务;鼓励信贷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假日消费;运用再分配等政策措施,实现社会公平消费,充分考虑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生活质量差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贫困人口、低收入者的最低消费水平;鼓励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通过健康、科学的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研发新技术,为落实科学消费观提供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落实科学消费观的基础和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资源节约型产品降低对稀有资源使用。开发高消耗、高污染产品的替代品。改进产品生产工艺减少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为旧货再次使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废弃物资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法制建设。为落实科学消费观提供保障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是全面落实科学消费观的重要保障。加快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到依法对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质量低劣、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产品生产消费控制过度包装,一般包装物的价值不能超过商品价值的20%。依法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食品、药品行为。依法打击珍稀动植物消费引致的滥垦、滥牧、滥伐、滥采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保护土地、森林、草原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消费观篇3

关键词 节约 循环 低碳经济 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策略就是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人类的生命系统是处于地球大系统中的一环,要不断地和周围的物质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人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的可再生,有的不可再生,既使可再生的也不是无限的,因而人类必须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方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最优化发展。作为宏观的解决策略,“节约”与“循环”是管理利用一切资源的两种指导方法,节约是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方式,循环是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方式,它们也是针对人口、物质与能源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保证低碳经济实现的有效途径。

1节约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世上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与能源,地球上的资源在总量上是有限的, 即使是太阳能,也会有用光的一天,所以,无论是发达抑或落后,富裕抑或贫穷,都需要厉行节约。节约是一种世界潮流,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识,要想实现有限的资源相对的可持续性,节约使用显得非常重要。节约是多方面的,包括:

(1)控制消费主体与消费总量的不断增加。控制消费主体不断增加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越来越多,即便有所控制,到2050年,地球上人口也将达到80亿。80亿人,即使只吃只穿,地球也供应不起,更何况80亿人还有其它方面的消费。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言,到2010年全世界全年将出现1.6亿吨粮食缺口。也可见控制人口增长是非常紧迫的时代任务。控制消费总量也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不仅要控制消费规模,还要控制消费的品种与档次。商品经济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却也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消费,浪费了大量资源,原始人生活必需品仅仅食物、水而已。当然,也不是要回归原始,而是要对非生活必需品的开发与生产一定要慎重,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能省则省,以不过多消耗有限资源为原则。

(2)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只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产量,消耗的资源非常多,利用效率却非常低,资源常常被掠夺性开发,而且污染环境相当严重,从而导致限量资源很快枯竭,可再生资源失去再生能力,非常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集约型增长则是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中心,依靠挖潜改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建立起“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方式,不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不断增多,而且资源得到节约,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节约型技术。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中,还要注意使企业的技术目的多元化。以往技术一般只有一个目的──促进经济增长。而技术目的多元化,要求技术目的不能单纯只求经济增长,还应负起更多责任,比如节约资源、回收废物、寻找替代品等。

(4)全民动员进行点滴节约。无论在平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还是日常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应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对身边的各种物质进行点点滴滴的节约,对于一个人来说,节约一点或浪费一滴微不足道,但对众多人尤其是十几亿人来说,数目就相当惊人。

2循环

创立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另一个有力保证。它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是人类善待地球的一种表现。循环经济是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建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自然生态环境中,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维护自然的生态循环的双重目的。它与传统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经济强调污染的末端治理,而循环经济则主要强调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传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为“资源――产品-―污染排放”,而循环经济模式在构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系统,是适于优化的经济结构。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闭环式流程小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

消费观篇4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攀比;社会化;消费价值观

凡勃伦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进行了论述。在凡勃伦看来,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的目的在于借助明显有闲与明显浪费证明社会身份与地位。炫耀性消费表现并不仅存在于有闲阶级身上,置身于校园的大学生,不仅深受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而且同时受到家庭消费模式、社会消费价值观的影响,置于多维因素作用下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出现攀比消费现象,如,服方面的新潮化、随身电子产品的品牌化、饮食的高档化等,以笔者的实际参与观察为例,发现,S大学部分大学生身上也存有凡勃伦意义上炫耀性消费的内涵。鉴于影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主体的不同,笔者采取了与凡勃伦相似的分析思路,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入手探讨S大学部分学生攀比消费的诱致原因以及解决或者避免大学生攀比消费的对策。

1 大学生攀比消费现象出现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既有学校教育、文化等因素,又有学校外界环境,如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大学生自小的生活环境,即家庭的消费价值观等亦发挥作用。此外,大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在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的过程中,亦有自身对习得知识、文化等的理解与实践,为此,笔者预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入手分析S大学部分大学生消费攀比现象产生的原因。

1.1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外部影响因素

1.1.1 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消费价值观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因为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

1.1.2 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消费价值观

罗斯金曾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并不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情。”大学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形成消费观的重要起点。没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消费状态。上大学之后,消费自在自己手中。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将消费理财纳入到德育课程中来,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也不够。部分学校不良的消费现象日渐泛滥。学生盲目攀比手机,电脑等更新速度快,价格高等电子产品,追求名牌,甚至限量版的包包,鞋,不追求衣服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反而以奇装异服为美。有些女生使用与自己年龄身份不相称的昂贵化妆品包装自己。以出处高档餐厅,国外旅游作为彰显身份的筹码。每当自己的奢侈愿望实现时,更要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炫耀一番。

1.1.3 家庭消费观的基础作用

家长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对花钱没有概念,大手大脚,长此以往,孩子的消费方式势必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让孩子省吃俭用,该买就买,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与此同时,家长的物质激励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金钱观念与消费观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消费观念,因此,家长的消费观念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

1.2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内部影响因素

1.2.1 自身控制原因

有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周围不良风气影响,在复杂消费观影响下,很多学生不能坚持自身正确的原则和观念,不能有计划的消费。根据笔者对身边的同学了解和调查,包括自己在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时代的理财意识不强,月初过着地主般的生活,月末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主要表现在,高消费,超消费现象。另外,很多学生倾向刷卡消费,网购,研究发现,刷卡消费会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感,这从侧面鼓励了不合理消费的产生。

1.2.2 大学生的从众和求异心理

从众性是对群体的依附感和个体的自我保护本能。首先,来自于大学生对大学生群体的依附感。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渴望集体归属感。部分学生为了满足从众的心理,买土豪金,高端的三星手机,以至于不仅有网友调侃苹果手机已在校园里成为“街机”。基于从众心理的消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形成对立。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中吸引大学生群体的流行元素层出不穷,大学生具有依附群体的先天本能,在看到周围的同龄人购买某一流行产品后,为了更好的融入到其生存环境,必须要在消费领域保持一致性。但是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大学生忽略了自身实际的消费能力与对产品的需求度,造成了盲目消费。这就是所说的从众性。而正确的消费观主导的消费模式应该是货比三家,深思熟虑之后才买的。

求异性是来自于大学生虚荣,攀比的心理。这种消费行为通常不是必需的,消费品往往能吸引大众眼球,能够突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使别人更加注意到自己,而且因此产生的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也是缺乏弹性的。例如有位同学穿衣服不是为了遮体,保暖,而是为了吸引旁人眼球,经常打扮花哨,穿一些奇装异服增加在校园内的回头率,表现他张扬的个性,叛逆的性格。可见,消费有的时候是为了满足一个人追求独特的心理需求。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都需要金钱的支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当代大学生偏颇的消费观。

受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之大学生自身控制能力,大学生出现了攀比消费现象,笔者认为,S大学部分大学生消费攀比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未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由此,应该从构建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入手,解决S大学部分大学生攀比消费问题。

2 大学生攀比消费的解决对策

鉴于诱致大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因素,笔者认为,为塑造大学生正确的消费价值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多方面入手。

2.1 内部方面

2.1.1 开拓视野,增长理财知识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涉猎一些理财知识。在闲暇之余多看书,出去接触自然,增长知识和见识。在消费面前,理智面对,不盲目跟风。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把自由支配的时间用在学习知识和实践活动上,同时还能体会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在盲目消费的时候能提醒自己。

2.1.2 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

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是落实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科学消费的前提。科学的消费观是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促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科学的消费观把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评价一切消费活动是否合理的最高标准。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消费心态,不以价位高,限量版作为自己的消费标准,而以实用性,可支付能力为准。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应该学会花钱,将钱花在有用的地方。还应该做到事实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理智消费。

2.2 外部方面

2.2.1 学校方面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全社会的事情,大学阶段是消费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大学是学生的主要社会场所,学校的任务尤其重要。首先,学校应该狠抓学风,净化校园风气。良好的学风,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学生便懂得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这样便会形成正确,科学,可持续的消费观念,不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其次,学校应该定时的开展一些活动,让同学们做一些消费方面的调查,让同学们亲身体会消费,同时体会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再次,大学可以依托自身投资,理财,保险等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校园里就接触到投资、创业(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理财、消费为核心的系统的理财教育课程。同时学校的老师等可以引导大学生自立性消费,通过一些勤工俭学活动,让当代大学生懂得自立,自强,做一个有社会能力和责任心的人。

2.2.2 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对当代的我们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家庭中,父母在消费时候应该给孩子做榜样,父母在消费时应理性和理智消费。其次,家长在为孩子提供生活费用时,应做到合理科学,应告诉孩子大学自理自立的重要性,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应有计划,有节制的供给生活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子女的攀比消费现象。最后,家长在消费方面应正确引导子女,应告诉孩子大学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和地方,不应将此用以攀比消费上。

2.2.3 社会方面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必须动员起社会各界的力量,如消费者组织、有关的宣传媒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部门等等,大家齐抓共管。努力构建一个节约的社会环境,使学生更多的溶于一个节约的社会风气里,从而更好培养自己节俭的生活作风。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整顿社会不良风气,不攀比,不浪费,营造一个健康科学消费的社会环境,减少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的消费价值观的评价众说纷纭,笔者的调查研究也已证实部分观点,剖析问题的实质,包括内在从众,求异的心理原因和外在社会、学校、家庭的不良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对于未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大发展时代,物质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精神文明却没有同步前进,作为具有五千年优良传统的国度,这样的反差值得我们思考。“少年强则国家强”,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及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良价值观,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现象会越来越频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世界排名却十分靠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我们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此,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解决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供科学有效的消费知识和意见,加强对大学生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的引导,促使大学生践行合理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域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消费观篇5

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指生产消费,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的使用和消耗,以期生产出某种新产品。狭义的消费指生活消费,即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以及在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消费观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观点,消费观是人们在消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它一旦形成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反作用;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是指马恩在对古典和庸俗消费经济思想和理论的批评、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消费相关问题的总的观点或根本看法。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基本内容

1.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生产创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分配依照社会规律把它们分配;交换依照个人需要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为个人需要的对象和仆役,被享受而满足个人需要。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社会规律决定生产者在产品世界的分配份额,因此分配出现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分配是消费得以进行的基础前提,消费是分配实现的最终形式,两者相互作用。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至关重要,资本主义剥削雇佣劳动的分配形式和我国“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形式都是由生产性质和生产方式决定的;“交换只是生产和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同消费之间的媒介要素。”由此可见,交换在生产和消费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交换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它同分配、消费一样由“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2.消费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消费是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基本前提。科学理性的消费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愚昧野蛮的消费则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甚至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首先,满足基本需要的消费是人发展的基本保障。人类进行消费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实现自己对于基本需要的满足,在此基础上获得其他方面的满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不断提高的消费力和生产力,为人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马克思指出,“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再次,精神文化上的消费,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人们消费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消费的最高层次是精神文化消费。高尚的精神文化消费对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防止人性异化,塑造人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人正确的价值观都有积极作用。

3.消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消费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消费的自然环境是指影响消费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能量,如气候、土壤、光热、水电等,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消费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合理的消费行为为自然环境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资源,愚昧的消费方式则会给自然环境带来肆意妄为的破坏,而这些破坏最终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更要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样人类才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当代启示

1.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新面貌的产生,当代中国人民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一些不科学的消费观念也开始在各个角落蔓延,因此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人们在消费时既要保证物质消费,又要注重精神消费;既要考虑个人的消费需要,同时也要照顾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的需要;既要从现实着手,又要考虑长远生活和发展。科学的消费观念会让人正常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又让人精神愉悦,感受到生活幸福。

2.要坚持走可持续消费的道路

1994年在内罗毕会议上,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题为《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的报告,把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量最少,从而不危机后代的需求。”我国经济虽然快速稳定增长,但目前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面临的依然是资源的快速消耗和只重眼前利益、忽视可持续消费的巨大问题,同时带来的乱砍乱伐、资源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视。因此,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调整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等途径转变消费策略,最终使人类走上生态文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3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5.

[6]陈都.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J].2009.

消费观篇6

绿色消费,无处不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用爱心关注绿色消费,用热情传播绿色理念,只要你我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美丽。共同阅读演讲我的消费观中学生,请您阅读!

演讲我的消费观1红茶绿茶、可乐雪碧、奶茶山泉……如今,各种各样的饮料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口感丰富、方便携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然而,事情总有两面性,且不说饮用饮料对人体是否有益,但从它们的价格来说,就足以令人咋舌。

一瓶可乐3元,一瓶奶茶4元,就连一瓶矿泉水也要2元,如果自己烧水,或自己榨果汁,所需的成本恐怕最少会降低50%吧,而且自己动手还会更健康。那么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群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动手的机会选择买饮料呢?理由自然是五花八门:饮料好喝、不想带水、不想动手、不想被人家说太老土……这些理由归纳起来无非是懒惰、图方便、不差钱、在乎味觉感官享受而忽略营养与健康。

我曾在报纸上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一所学校的老师让孩子们在纸上列出他们想买的礼物,条件是不超过20元。然而孩子们的答案却出乎意料,他们都列出了长长一串清单,有个小女孩甚至在清单上写出想要一个平板电脑和一套芭比娃娃的愿望。这些孩子从小衣食无忧,有的还是富二代,他们动辄消费几百、数千,甚至上万,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导致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薄弱,缺乏商品正确的价值概念,更不明白赚钱的艰辛。

当然,并非所有孩子都有足够的钱去花销,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都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只是一瓶小小的饮料,若能让孩子高兴,买给他们就是了。

于是,父母们的骄纵和溺爱加重了孩子们消费观的偏差和相互攀比的心理。

见微知著,从买一瓶小小的饮料可以看出一种消费观。俗话说“由俭如奢易了,由奢入俭难”,勤俭节约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一瓶饮料开始,树立节俭、健康、实用、不攀比的消费观。

演讲我的消费观2中国人崇尚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习惯于存款消费。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主张超前消费,习惯于贷款去享受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各自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到银行贷款买房,住了30年,最后贷款也还清了,并享受了一辈子的快乐生活。中国老太太在年轻时,他母亲去世了,为他留下了刚买的房子,让她享受了30年;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套新房。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能够大概了解中美消费观念里体现的文化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新房,舒舒服服地生活了一辈子;中国老太太也有自己的新房住,也能享受人生,不过住的是她母亲的房子。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是自己享受生活,自己管自己,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中国人崇尚的“前人载树,后人乘凉”,非常关心自己下一代的幸福生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从古自今,美国人相信上帝,认为他会给每个人赐福,所以美国人崇尚公平,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要想有别人的帮助;而中国人尊住祖,认为是祖先给子孙赐福,是祖先在保佑着你,所以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

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取决于各自不同的伦理亲情于价值观念。随着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接触与碰撞,中西方也会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对方的优秀文化,中国人在子女留下财富的同时,也会接受贷款消费,而美国人也会更加注重伦理亲情。

演讲我的消费观3消费,是为了满足需求。在如今的中国市场,所有的消费者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怎样消费是最实惠最理性的。但我想若是一心巴望着商品打折,倒不如明确自己所要的是否真的非买不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往往消费过度的人是欲望心强的人,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受自己的欲望心所摆弄。

在每天的放学之际,却是我最头疼的时候,分明不宽的路挤满了私人汽车,每一个人都得有耐心等待下去,就算再急也是做无用功,过一个红绿灯却要动用数十分钟,因而排起了一条极其现代化的长龙,而在这条“长龙”中却没有一辆巴士。这些人争先恐后地买汽车,却忽视了近在眼前的公交站台,他们宁肯花十几万买一辆汽车,却不肯投一两枚硬币,这又是多么大的悲哀啊。不知他们是为了面子,还是真为方便,那么依我看若是为方便或许有些不值,如大家都选择去乘公交车,就不会这么拥挤、堵车。

早在两千多年前,圣贤孔子就曾论述:“奢而不孙,宁俭;与其不孙也,宁固”即是说,在“奢侈”与“节俭”两者的抉择中,孔子倾向于“节俭”,反对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主张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观念,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民族要富强,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决不能贪图享受,坚持科学、理性消费,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

古往今来,还看今朝我们这些青年朋友,能否担当得起国家重任,而这更需要我们去理性消费。它维护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更是人格素养魅力的表现。

演讲我的消费观4在这个用钱为上的社会,我们,这群阳光开朗的青少年,正用我们的青春来换取极富罪恶的金钱。

人力三轮车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一种交通方式,走在街上,总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们优雅地坐在上面,他们中,有兴奋新奇的游客,有疲于奔命的中年人,有懒于走路的娇小姐,然而,更多的还是穿着校服,有说有笑的青少年。一次,我站在某个地点等人,旁边有好几辆三轮车,车夫门因为没有生意,就坐在后座上闲聊,我听到这样一番对话:

“唉,现在的小孩子都真有钱,手机里留个我的号码,要到哪里去,都让我载着去,一天下来光在我这就花了40多块!想想我们那时候,就算几十里路也要用一双脚走着去,鞋子磨破都会心疼半天。”

“那是的,这些家长不知道怎么想的,我们的很多顾客,都是这些小孩子,说难听一点,我们还要靠他们吃饭呢。”

……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过着近乎“奢侈”的生活,当然,这是对于这些三轮车夫来说的。

青少年消费者经常表现出这样一种消费心理:大家都没有的自己要有,某些人有的自己必须有,大家都有的自己不想有。这是一种典型的标新立异、争强好胜、表现自我的心理。所以青少年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上还是其他方面,都会花费大量的金钱。青少年的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消费,他们的爱好,都是商家谋取利益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老师让一个班的学生买同一本书,那么这一次大量卖出,会给商家带来不菲的利益,这样一个班的举动,其他人,其他班,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等等都会纷纷效仿,这样的话,带给中国商家的利益就是不可估量的。

青少年消费群体带给商家的利益如果换成给贫困山区的同龄人门,那么带给中国的利处也是不可小觑的,希望大家能注意到这一点。

演讲我的消费观5从前消费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而如今消费更多了一部分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在我看来,这种存在需求的消费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存在需求是指人们生活中潜在的或可能的需求是具有弹性空间的,而生存需求则不然,它是刚性的是必要的需求。从表面上看似乎它是说我们浪费了更多的金钱在不必要的消费上,但从本质上而言,它正是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

简单来想,若是我们还处于原始人时期,那么不用说什么存在消费,连消费都不会存在。这是因为当我们的社会没有任何积累时,我们根本没有可消费的资源,只能使“靠天”存活。反观当今我们的消费不仅是生存层面的还是存在层面的,这恰恰表现出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科学水平的提升,我们通过人类的智慧与勤劳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资源积累,我们的富裕程度得到提高,我们可以有更多元化的消费。因此我认为如今存在需求的消费并非是一个消极的事物,更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

存在需求的消费决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丰富,也在于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精神娱乐方面消费的重视化。只有产品而无消费者,那必然是亏本的买卖,无人会去问津。但当存在消费涌现时,那必定是由于这类消费者人群的扩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不再停留于吃饱穿暖的生存方面,转变为“吃得好”层面。人们对于生活有了品质上的追求,这些看似“浪费”的消费才促使了近代影视、文化、时尚、音乐各领域的崛起。因为正是由于存在需求的消费,人们才逐渐重视到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这才大大丰富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容。也缘于趋于丰富的日常消费,才催生了现如今第三产业的火热发展。

存在需求的消费是一种驱动力,它促使社会这辆马车更疾速地发展。存在需求的消费不单是消费,它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经济的发展。

当然这里所指的存在需求消费并不指盲目的消费,毫无节制地花钱买所谓的“快乐”。我们提倡的是一种理性的消费,它兼容存在与生存消费,这样的消费才有助于社会发展,且同时又注重环境保护,不造成浪费。

消费观篇7

迄今为止,中国对“消费”概念以及由此衍生的“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炫耀性消费”、“流行性物欲症”等相关概念的研究和理解,都来源于西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早在1899年凡勃伦就用《有闲阶级论》对“消费=实现幸福感”的传统观点进行了驳斥,而这一年的中国,大清海禁初开,闽浙总督许应上奏,请求在厦门设立保商局;要到追逐奢侈品成为风潮的21世纪初,中国消费观察者才如梦初醒地察觉凡勃伦的先知先觉。也因此,学者郑也夫今年初出版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被学者谢泳誉为本土学者系统解释消费的第一本专著,他书中所引用的一百多本参考书目,绝大部分来自西方。

与消费观念、消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呼应,从20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消费观察家的著作如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弗兰克-莫特的《消费文化》等等都被介绍进来。其中,今年3月去世的法国社会学家兼哲学家让・波德里亚颇受媒体的偏爱。诚然,他在1970年所提出的“西方社会已从生产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消费已取代生产而成为社会的中心”这一重要论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内学界批判和理解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础;不过他的姿态以及极具煽动性的表述更对媒体的胃口,比如他说“迪士尼乐园比现实中的美国社会更加真实,并且美国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像迪士尼乐园”。

有意思的是,一些关于奢侈消费的书在199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时,仍然显得太超前以致于被人们误读。彼得・梅尔的《有关品味》就是如此。他在书中开宗明义,指出做一个有钱人并不是那么快乐,对物质与享受的极致追求反而导致生活失常。但正如简体版编辑在宣传语中所说,那些“1300美元的鞋子、一套800英镑的西装;还有哈瓦那雪茄、松露、香槟、豪华大轿车、喀什米尔衣”,让人“大开眼界”,反而激起了人们拥有这些顶级奢侈品的欲望。而彼得・梅尔对这些奢侈品细致的描述,足以担当奢侈品指南手册。这也是出版商在1998年第一次出版《有关品味》,多年之后又把它拿出来重版的原因所在。还别说,它又得到了新一拨读者的青睐。

2002年引进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弗兰克的《奢侈病》面对的是则是无人响应的窘境。他写道:“在贫穷的社会里,一个人对他的妻子证明他爱她,送给她一朵玫瑰就行了;但是,在一个富裕的社会里,他必须送给她一打玫瑰。”他明确提出,无节制的挥霍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而是更多的问题。但在其时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还属于少数人的特权,大众羡慕还来不及,又怎会去思考什么“奢侈病”?同样质疑过度消费、引进更早的《多少算够》(艾伦・杜宁著,1997年引进)更是没几个人听说过。

去年出版的《流行性物欲症》的际遇就好得多,作者在书中所列举的如美国GDP的2/3花在了生活消费品上、70%的美国人每周都要逛购物中心等例证,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有了类似的切身体会了。虽然还没有多少人能像美国地产大亨特朗普的前妻那样,去布鲁明戴尔百货(Bloomingdale)一口气买2000个黑色胸罩、2000个米色胸罩和2000个白色胸罩,隔一段时间会同样干上一次;但像书中引用的喜剧演员莉莉・汤姆林(Lily Tomlin)所说,“我们买一个废纸篓,装在塑料袋里提回家。然后我们把废纸篓从塑料袋里拿出来,把塑料袋装进废纸篓”,人人都有共鸣。出版商则不失时机在其封面打上“车奴、房奴、卡奴……今天你又花钱了吗?”

消费观篇8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价值观导向的发展型消费价值观、时尚型消费价值观、实用性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和消费意向影响的模型。在“新消费文化观念构建”的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展开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消费价值观 发展型消费价值观 品牌型消费价值观 实用型消费价值观营销策略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

随着对消费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对价值观导向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消费价值观的形成既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而且可以说消费价值观是一种文化形式或文化要素,它同一定的信仰、价值和认识哲学相联系,支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活动。它受到传统观念、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影响个人消费价值观的众多因素中,主流消费价值观和个人因素则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基本因素。目前对消费者价值观度量的工具有很多,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三种:rokeach价值量表(rvs);vals模型(values and life styles,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以及后来的vals2(peter及o lson,1990);价值观量表(lov)。历次研究结果表明:价值观量表(lov)适合测量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消费价值观是一个随着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国内许多学者在不同的角度上都有深刻的探究。对消费价值观都有自己的界定。scott等人早在1973年就对消费价值观提出了定义,认为消费价值观是在购买产品时通常的偏好,并认为价值观和信念成等级网络结构,消费价值观受人生价值观指导。tse等人把消费价值观定义为消费者对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所发觉的属性的重要性。消费价值观作为指导一个人的消费行为的内在评价标准,是影响消费者对消费行为作出价值判断,并决定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的重要心理因素(曹梅静,1993)。消费价值观是从价值观引申出来的,是价值观的组成之一,是人们使用价值判断来衡量消费及有关事物的尺子(罗子明,2002)。本文认为:消费价值观是在消费主体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消费的总体评价与看法,并同时做出价值判断,影响其消费行为。

(二)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

hawkins,best,coney(1990)构建了价值观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理论。richins(1994)研究指出:价值观是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engel,blackwell,miniard 等(2001)对社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和消费者购买决策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了探索。石绍华等(2002)对北京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卢泰宏(2005)从从消费价值观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原因,也通过实证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董雅丽(2010)研究了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刘世雄(2005)对我国消费区域的文化价值观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尹世杰(2002)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价值观与消费的关系。

罗子明在《消费者心理学》中将消费价值观分为:实用型消费价值观、节俭型消费价值观、传统型消费价值观、炫耀型消费价值观和独特型消费价值观。顾文钧(2003)将消费价值观分为实用型消费价值观、炫耀型消费价值观、个性化消费价值观和攀比型消费价值观。holbrook(2006)认为消费者价值观有两个维度:即“自我—他人导向”和“内部—外部导向”;他把消费价值观分为四种类型:经济型消费价值观、享乐型消费价值观、社会型消费价值观和利他型消费价值观。

炫耀性消费思想是凡勃伦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之一。基于此思想,部分消费群体受到刺激和诱导,产生的发展型的消费价值观,这部分消费者求新求变,追求新产品和新元素。许多学者已在我国居民住宅问题上的超前性、发展型的消费价值观的存在和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研究。

品牌是一种象征,一种效应,它将成为吸引顾客的魔石以及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有效区隔。品牌性的消费价值观更多的是关注其体现的品味、档次以及自我满足的作用。何沙洲、华剑对乳制品品牌消费的研究,白成旺对我国建材品牌的消费的研究等等,品牌对于消费的研究深入到市场的各个角落。

实用型消费价值观,这是消费者对所消费产品的实用性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取向。这部分消费群体或者是对某一类产品看重的是质量、方便、实用性。毋庸置疑,它在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确确实实的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和行为。

以上研究表明:基于价值观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从基于消费行为的对消费价值观的划分,到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做了不少的研究,但具体将消费价值观细分并对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还不多,基于此,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发展型消费价值观、品牌型消费价值观和实用型消费价值观,试图来研究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的关系。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发展型消费价值观对消费意向有正的影响。

h2:发展型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有正的影响。

h3:品牌性消费价值观对消费意向有正的影响。

h4:品牌性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有正的影响。

h5:实用性消费价值观对消费意向有负的影响。

h6:实用性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有正的影响。

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价值观的发展型消费价值观、品牌型消费价值观和实用型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和消费意影响的假设模型(见图1)。分析消费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是否对消费行为和消费意向有影响。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在新消费文化观念概念构建的基础上,把消费价值观划分为以下变量:发展型消费价值观、品牌型消费价值观、实用型消费价值观等几个指标,共涉及21个测量项目。  

问卷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众多专家分析。初步的问卷形成之后,为确保调查对象准确理解测项的含义,减少无反应误差,通过对兰州市消费者随机抽取60 人进行试调查,然后对各项语义作了一定的修改,并对问卷测项作了修正,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中除被调查组的

基本信息和消费方式的问题外,其他所有的测项均采用likert 5 级量表。

(二)调查实施与抽样

本次调查以全国为对象,采用面对面的访谈形式、通过调查员直接拦截的方式进行。为减少样本的同质性、缩小误差,我们在全国不同的地区发放问卷。

本文采用全国的调查问卷,抽取不同地区的有效问卷1200份。受访者男性占54%,女性占46%。受教育程度以高中、技校( 28.7%) 、大专、本科( 45.2%) 为主,占73. 9%。职业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6.3%)、私营或个体劳动者( 8.7%) 、工人、一般职员( 28. 6%) 、自由职业( 8.9%) 为主。家庭月收入以1001 -2000 元( 34.8%) 、2001 - 3000 元( 21.2%) 为主,占56%。

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检验。信度指测量结果(数据)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在实证分析中,学术界一致普遍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数据的可靠程度。本文是通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各变量的信度都在0.6以上,总体信度为0.787,说明该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

效度检验。效度(validity)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问卷中问题的设置都是在借鉴以往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合理的改善的基础上,因此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建构效度中,检验结果:kmo系数为0.815,并且通过了bartlett's球形检验,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显示,各个变量共同度平均大于0.5,这表明数据具有较高的效度。

(二)结构方程分析

邱皓政认为:社会学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是不能够准确、直接的测量,可以通过一些显变量去间接的测量。本文所研究的变量也不能够准确测量,因此,本文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处理分析,统计软件采用amos。

1.理论模型的检验。对模型的检验,一般有三类指标,分别是:绝对拟合度、简约拟合度以及增值拟合度。本研究评价模型主要根据侯杰泰的建议,采用以下几个指标:卡方(x2)、自由度(df)、近似误差平方根(rmsea)、比较拟合指数(cfi)、拟合度(g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根据学者研究的参考值,x2/df <2最理想;2

2.假设检验及结果讨论。对结构方程模型利用amos进行参数的估计,路径系数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所有假设均得到支持。发展型消费价值观、品牌型消费价值观和实用型消费价值观对消费意向均有影响,且发展型消费价值观和品牌型消费价值观的系数为正,说明他们对消费意向是正相关,而实用型消费价值观与消费意向是负相关。发展型价值观、品牌型价值观和实用型价值观对消费行为也均有影响。且其系数均为正,说明他们与消费行为是正相关的。

研究启示及不足

著名的企业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差异化战略,即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及其在这方面的竞争情况建立企业优势。这是差异化战略意义的根本所在。面对现在的买方市场,企业应当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差异性和优越性,确定自己的市场。依托这个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针对品牌型消费价值观的消费群体,企业应当注重产品的品牌的打造,赋予其更深的内涵与更高的形象,能够充分的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和形象代表。针对发展型消费价值观的消费群体,企业则应将重心放在产品的时尚性和潮流的代表性上,利用这部分人时尚前卫、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增加新元素。而对实用型消费价值观的消费群体,企业则应在产品的实用性和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性价比力求使产品在质量和实用性上能满足消费者。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是统计误差。研究中的调查虽然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但是,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仍可能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第二是由于经费的等条件的约束,在实际调查中没有涉及到不同地区文化的作用和纵向时间上来进行跟踪调查,只在横向上做了调查。以上不足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宝库.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式及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管理世界,2005(4)

2.尹世杰.论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思路[j].经济评论,2004(1)

3.卢泰宏.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阳翼.基于价值观的独生代市场细分研究[j].管理评论,2008.

5.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范文 下一篇:糖尿病人饮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