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范文

时间:2023-12-11 12:45:14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篇1

一、总体要求

以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和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为根本任务,按照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工作原则,深入排查脱贫攻坚医疗有保障现阶段各环节的短板与薄弱环节,精准制定解决措施,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切实提升全县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时间安排

9月18日至10月18日。

三、工作任务

(一)部门包保扶贫情况排查。

针对三类重点人群,排查是否实现稳定增收,全面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针对预计收入未达到6000元以上贫困人群,排查是否落实重新制定的增收措施,确保收入稳定达到标准;针对其他贫困人群,排查是否按照制定的帮扶措施,达到稳定的预计收入;“一户一策”是否全部落实到位、帮扶措施是否到位;环境卫生是否达到干净整洁;针对排查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包保责任人

(二)行业扶贫情况排查

1.排查村卫生室城乡医疗保险报销业务是否全部开通,“空白村"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村民医疗报销需求,县域内所有村卫生室要保证开通报销,及时让贫困人口享受到门诊报销政策,看病就医及时享受医保报销;(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信息科)

2.排查全县贫困人口参保及参保资助情况,是否建立档案。县域内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补助在参保缴费时直接补助,新识别及异地参保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动态参保补助;(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征缴科、经办中心信息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3.排查"5+1"医疗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产生医疗费用但是未享受到补偿政策的,分析原因,立即解决并做好登记;强化基本医保基础性保障作用,确保基本医保制度100%覆盖贫困人口。对扶贫部门提供的贫困人口信息619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情况进行了逐一核对,详细掌握贫困人口参保状态。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一个不漏。对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通过大病兜底报销再次补助,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确保绝大部分贫困人口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4.排查“一站式”结算政策是否执行到位,贫困患者是否存在报销来回跑的现象;(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

5.排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落实,乡镇卫生院是否为签约医生付费;(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6.排查现有慢病贫困人口人数与“一人一策”标识是否一致,是否享受报销政策,慢病待遇覆盖率是否达到省、市平均水平;(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

7.排查“一事一议”制度落实情况,详细统计申请人数、审核通过并落实补助人数及金额,是否还有未落实的,对经过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报销后自付医药费仍很困难的特殊贫困患者将通过“一事一议”进行救助。(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

责任领导:、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县医疗保障局脱贫攻坚再排查再巩固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行动自觉、狠抓工作落实。

县医疗保障局脱贫攻坚再排查再巩固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明确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办法提出的排查内容逐条梳理排查,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亲自组织开展排查工作,勇于承担行业责任,深入剖析行业工作,确保全面消除工作隐患,夯实工作基础。

(三)立行立改。面对问题不遮不掩,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马上整改,不等不靠,做到问题摸排不漏一条,问题整改不漏一项,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篇2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立足“精准扶贫、保障基本”原则,通过精准实施“低保兜底一批”扶贫攻坚行动,对州扶贫移民局认定的721户3052人“低保兜底一批”人口进行社会保障扶贫。

二、目标任务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以户为单位,计算家庭总收入后按标施保、应补尽补、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保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与扶贫开始政策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低保政策在扶贫坚中的兜底救助保障功能。

三、政策措施

一是保障标准。根据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等因素,制定全县低保保障标准,全县家村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二是保障对象。全县农村低保对象,其中:建档立卡低保“兜底”对象从2019年1月起721户3052人。三是发放金额。2019年1-6月发放低保兜底资金共计338.772万元。

四、下一步打算

1、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掌握农村困难群众、农村特困人员基本情况,对生活在低保线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保障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维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权益。

2、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通过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加强申请农村低保家庭的经济状况核查工作,逐步推行农村低保金差额发放,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缩小城乡低保差距。对3052名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兜底一批。参照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目前,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为185元/人月,使其实际低保补助水平高于绝对贫困县,实现政策性脱贫。

3、精准核定“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人员。加强与县扶贫移民局的协调配合,对州扶贫移民局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兜底一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4、积极实施分类救助。进一步规范分类施保的具体办法,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和重病、重残人员提高低保金补助水平,切实提高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水平。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篇3

一、引言

扶贫开发工作是消除区域贫困、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国家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是为了让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民众,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指出,金融业要在支持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省级政府也明确了金融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具体责任。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金融部门要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做好联动扶贫开发工作,让金融服务更好地惠及贫困地区,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使扶贫人口金融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尽可能地实现金融“造血”功能。总之,做好金融扶贫开发,是顺应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进程、扩大社会扶贫效应的必经之路。

本文试图建立较为科学、系统的金融扶贫效率评估方法,归纳和分析影响金融扶贫开发效率的各种因素,并用于检验地区金融扶贫开发成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金融扶贫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估

(一)金融扶贫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估

1、涵义界定

金融扶贫是否有效应从以下三个维度衡量:一是金融扶贫目标人群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二是扶贫贴息精准度提高,财政和信贷政策组合效用发挥;三是达到减贫效果,促进农民增收。

2、指标体系设置的功能

评估指标的选择,围绕影响金融扶贫效率评估的主客观因素,以能否承担金融扶贫效率评估的功能为主。一是描述能力。即能对金融扶贫的效率进行客观描述。这是判断一个金融机构扶贫效率的关键,是评级指标诸多功能的基础。二是监测功能。通过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数据可检测金融机构扶贫效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解决。同时也对金融机构扶贫效率进行客观指导,完善有关政策、制度。三是评价功能。即评估指标作为金融机构扶贫效率的测量尺度,能对要研究的金融机构扶贫效率进行测量和分析,并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评价。四是预测功能。即评估指标能根据已拥有的基本数据、资料,在对过去和现在有关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研究金融机构扶贫效率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对未来时期的金融扶贫效率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3、评估指标设计

我们考虑从金融扶贫开发基本情况、执行情况和外部条件影响三方面来考察金融扶贫效率。

金融扶贫开发基本情况是反映金融机构扶贫效率的基础性因素。其中,金融机构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细则制定及实施情况、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考核激励和免责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扶贫开发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等机制建设、现有金融服务满足情况、以及存贷款等基本情况反映出金融机构的软实力,是金融机构是否有意愿和能力承担金融扶贫开发的基本条件。

金融扶贫开发执行情况是反映金融机构扶贫开发效率的核心因素。其中,扶贫开发各类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情况直接反映金融扶贫的内容和成效。扶贫开发各项贷款风险和效益管理直接关系到金融扶贫开发的效率,既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关键因素,也与金融扶贫开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致,是金融扶贫效率的最终反映。

金融扶贫开发的外部条件是影响金融扶贫开发的客观因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生态环境从各方面影响金融机构的营运成本及其稳健运行,进而影响金融扶贫开发效率。

以上评价指标基本涵盖了影响金融机构扶贫效率最主要的因素。

4、层次分析法的选择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专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有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解、分析,并可将主观判断和定性分析用数量形式表达、转换和处理。根据国内相关研究,金融扶贫效率评估研究使用评价指标体系法(层次分析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从金融扶贫开发的构成基础来看,金融扶贫效率评估是一个难以完全量化的复杂体系,是各种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二是评价指标体系法有助于用统一的尺度将金融扶贫开发效率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机结合,并进行综合评价。三是由于可以确定各种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而反映金融扶贫效率系统中各组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能够较好地反映金融扶贫效率的状况。四是指标体系选择的指标数据比较多,它反映出的是一种统计规律,个别数据的误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我们拟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分析金融扶贫效率,计算出一个综合的分数,然后再结合实际评估金融扶贫效率。

(1)金融扶贫效率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①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依据,利用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计。

②以一级指标为例,建立判断矩阵。

③求出矩阵的每一列的总和,然后将矩阵的每一元素除以其相应列的总和,得到标准的矩阵(列归一)。

a′=0.153846154 0.150943396 0.1818181820.769230769 0.754716981 0.7272727270.076923077 0.094339623 0.090909091

④计算标准矩阵的每一列的平均值,这些平均值就是指标的权重,它们共同构成问题中总指标的特征向量。

(2)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①计算最大特征根,即λ■=3.005543075

②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λ■■-n/n-1=0.002771538

③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R=CI/RI=0.004778513(通过一致性检验)

当CR?0.1时,认为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通过;

当CR?0.1时,认为应当对矩阵做适当的修正,再检验。

应当注意,1、2阶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5、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及应用

其余各级指标权重同样按此算法计算,所得数值即为各级评价指标的排序权重,结果可见表5:

6、评估指标数据来源

在金融扶贫效率评估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数据不能直接从相关报表中获得,需要通过现场检查或调查问卷等形式直接评估。在评估中,共选择了15个定性指标,采用“五级评语集”,即(好,较好,一般,较差,差),通过等差打分法确定对应的评语系数集U=(100,80,60,40,20),?亩?将定性指标量化。共选择了18个定量指标,相关数据可从财务报表中直接取得或经过计算获得。

(二)结果分析

在对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处理后,我们应用前面所构建的果洛州金融扶贫效率评估指标体系计算出果洛州金融机构的最终得分为70.97分,表明果洛州金融扶贫效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扶贫机制建设的滞后削弱了样本地区金融机构的扶贫效率;同时,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速、对贫困地区小微企业贷款高满足度等因素有利于提升金融扶贫效率。

(2)扶贫开发各项贷款的风险和效益管理是影响金融扶贫效率最重要的因素。评估数据表明:不良贷款比例较高、利润率低以及成本率高,与监管指标差距较大等问题均制约了金融扶贫效率。

(3)扶贫开发其他金融服务也削弱了金融扶贫效率。评估指标表明:对贫困地区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贫困农牧民对ATM机、POS机具、转账电话等惠农支付服务设备使用率不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滞后等因素直接影响贫困地区农牧民对金融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影响金融扶贫效率。

(4)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要比当地经济发展对样本地区金融扶贫效率的影响更大。其中,市场体系完善程度以及信用环境建设的高低成为影响金融扶贫效率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三、提升地区金融扶贫效率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

建议制定高层面的金融扶贫发展规划,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经济特点和金融环境,建立差别化的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和考核制度。同时,针对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较为完整、科学的金融扶贫管理运作机制。

(二)提升效益和风险管理水平

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必然面临高风险和高成本。金融机构要努力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找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将不良资产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控制成本费用,努力提升营运效率,可以参照银监会设定的阀值进行对比,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三)积极培育农牧户金融消费观念和金融技能

金融机构要以农牧区服务网点和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柜面宣传为基础,以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宣传为补充,大力开展金融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对惠农支付服务点商户和牧委会干部的金融知识培训,发挥其带动作用,提高惠农支付服务网点的使用效率,保护农牧区弱势群体的金融消费权益。

(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篇4

一、突出履职创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货币政策执行有效落实。准确把握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积极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宣传经济、金融政策,推动货币政策有效落实。精准运用再贴现、再贷款和差别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强化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规模和总量的控制;加大对银行业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考核力度,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和评估。运用财政资金存放及奖补政策,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县域经济、三农等薄弱环节。

(二)金融精准扶贫工程有力推进。一是围绕“精准”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牵头制定了《XX县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县扶贫再贷款管理办法》。积极指导涉农商业银行采取“信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贷资入企、产业带动等精准扶贫模式,支持三农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实《XX市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内部激励约束考核机制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扶贫贷款投放及时、规范。

(三)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注重扶贫与扶志结合,立足当地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金融机构履职尽责,引导贫困群众紧贴国家帮扶政策,尽早脱贫。选派一名政治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挂职第一书记,深入对口帮扶贫困村合淝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支行党组集中组织全行职工深入帮扶村走访5次,开展金融知识集中宣传3次,组织召开了“金融扶贫进村入户”会议,贫困户进行了扶贫贷款现场签约,上报信息5篇。

(四)两权抵押贷款创新开展。继续推进农地和农户抵押贷款业务,截止9月末,全县共办理农房抵押贷款59笔,余额1477万元;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抵押贷款4笔,余额1200万元。为配合XX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徐圩乡“一户一块田”改革,我县支行及时跟进,创新“一户一授信”信用体系新模式。依托改革基础资料,设计了具有XX特色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表,共三大类八小项三十四个指标,并将8356户信息档案分配给4家商业银行负责收集、上报。该创新工作得到了县政府和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的高度认可,撰写的《XX县创新“一户一块田、一户一授信”信用体系新模式》,被XX县县长批示。

二、强化金融管理,辖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突出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提示。扎实做好2家法人机构保费核算、征收工作,按时开展保费评级和现场核查。推动事前监测、差别费率等后续措施的实施。开展投保机构信息收集、现场核查、风险警示、早期纠正等工作。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关注。持续关注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工作;配合政府金融办做好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工作。

(二)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提量扩面上下功夫,扩大系统农户信用信息覆盖面。通过与县金融办及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完成全辖农户信息批量导入XX县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三)加强“三级保护网“建设,继续做好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一是继续依托惠农金融服务室,开展金融消费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疑问解答,发挥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县528个惠农金融服务室统一制作登记投诉咨询台账。二是发挥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主体作用,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切实重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及时处理农村地区金融消费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使农村地区金融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发挥金融维权中心受理投诉和纠纷调解作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截止9月末,县金融消费维权中心共受理金融消费投诉28起,结案28起,结案率和满意率100%。

三、优化金融服务,金融惠民利民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支付惠民工作提质增效。2017年,我县支行提出了以“银商”为主,“银政”为辅的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新思路,并在结构调整上做实做细。截至9月末,已建成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58个,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任务的16%。建成惠农金融服务室精品示范点15个、惠农金融服务室与电商融合点64个。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为528家惠农金融服务室统一制作了牌匾、保险柜、室内公示牌、宣传牌、点钞机,并完善了各种登记台账。同时为50家标准化惠农服务室配备了农民金融自助终端。二是积极拓展惠农金融服务室功能。新增了代收养老保险、医保等业务;加载了人民银行金融知识宣传、征信、人民币反假及残损币兑换、国债宣传与购买预约、金融消保等功能。

(二)经理国库职能不断拓展。一是继续发挥“一级多库”优势。进一步规范预算收支业务流程,加大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审核监督力度,针对拨款、退库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业务辅导、风险提示、约谈等措施,严把资金“出口”关。二是进一步畅通财政资金发放渠道。继续发挥小额定贷业务优势,实现了财政供给人员工资及农村60岁以上养老金两个项目的全覆盖。同时加大国库直拨工具的推广运用,发放“三支一扶”人员补助和“社区干部秸秆禁烧”奖金,实现补贴直达个人账户,较传统拨款方式提前了2-3天。三是加快国库电子化进程。2017年3月,积极探索非税收入电子化入库,创新信誉良好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电子化。

(三)人民币流通环境持续改善。一是组织开展第二届“硬币自循环及残损币兑换季”活动。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县电视台等媒体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全县累计开展大型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多份,利用新媒体宣传信息20余条。其中深入贫困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暨残损币兑换活动9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累积兑换残损币4万元。二是积极创新了“惠农金融服务室+现金”新模式,为惠农金融服务室提供小面额原封券。三积极创新反假宣传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反假小超人人民币知识微信答题”活动,县域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联合县工会开展金融系统人民币业务技能竞赛活动,全辖共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33名队员参赛,有效加强人民币流通管理,提升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净化县域人民币流通环境。

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及综合治理工作

(一)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我县支行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通过召开调度会、现场检查等方式扎实推进金融系统文明县创建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牵头人作用。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学雷锋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开展扶贫慰问和关爱春蕾女童、慰问残疾人等送温暖活动。充分运用XX市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及时完善创建台账,丰富创建内容,提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水平。

(二)综合治理有序开展。我县支行按照“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层层建立和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利用春节、庙会、综治宣传月等重要时节,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安全用卡、远离诈骗等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展示,现场接受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向社会各界人士宣传人民币反假、征信及反洗钱等方面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法律知识,增强社会公众信用意识。

五、2018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

(二)积极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综合运用扶贫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促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同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快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力度,加大与县商务局、邮政公司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电商与邮乐购的网点优势,拓展业务空间。为贫困地区和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使得贫困地区和人口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三)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新型农民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档案,提高综合运用水平。认真总结“一户一块田、一户一授信”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人行主导、县农商行主办、其他商业银行协办”评定授信工作新模式,采用对农户土地剩余承包期内,土地收益评估价值进行单项授信,加大在全县推进力度。

(四)继续做好金融生态县建设。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电信新型诈骗、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风险防范工作,确保辖区金融安全,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五)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开办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加大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扩大金融IC卡运用范围。认真做好经理国库、支付结算、人民币流通管理、人民币结算账户开立许可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六)认真做好金融法制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法律知识,增强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加强反洗钱、反假币、金融消费者维权等工作,不断加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法制央行建设,切实提高依法治行工作水平。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篇5

2015年7月15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罗甸联社边阳信用社调研时指出:现在群众面临贫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缺资金,二是缺技术、缺技能。信用社把资金解决了,政府就能将其余问题解决。农信社对促进农民致富非常重要,要进一步扩大支农信贷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为认真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的指示精神,罗甸联社积极主动作为,2015年9月7日,在木引镇召开了罗甸县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试点工作会,拉开了罗甸联社金融精准扶贫的序幕。

今年以来,罗甸联社紧紧围绕省、州、县大扶贫战略金融服务精准扶贫行动和省联社“三做实一保障工程”总要求,创新“特惠贷3+2”模式,截至7月末,提前5个月在全州农信社率先完成全年“特惠贷”投放任务。今年下半年,罗甸联社按照“高起点、全方位”原则,与贵州罗甸西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作,在玉都北殿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农信联区、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形成“示范园区+公司+合作社+农信社+贫困户”的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

参与入股分红利

园区就业挣薪金

罗甸联社以“特惠贷”为抓手,与园区合作,采取“贫困户+合作社+公司+园区”模式,由公司作“特惠贷”全额还款保证担保,镇政府和村支两委领办成立合作社,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根据“特惠贷”扶贫政策,罗甸联社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5万元贷款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对“特惠贷”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投资到公司参与园区建设经营,公司按7%的年息给贫困户分红。目前,边阳镇500户贫困户已获得“特惠贷”资金2500万元,并全部投入园区建设经营,贫困户每户每年将从公司获得3500元的保底分红,总计175万元。

玉都北殿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后,带动1500余人就业,其中850人为产业工人。罗甸联社与公司约定,对获得“特惠贷”参与经营的贫困户,公司需按每户至少解决1个劳动力就业的要求优先聘用为园区产业工人,且贫困户产业工人的工资收入要略高于非贫困户产业工人。目前公司已按照约定聘用60余名贫困户产业工人,每个工人每年将获得约3万元的薪金收入。如果实现500户贫困户每户至少1人就业,贫困户每年薪金总额将达1500万元左右。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组团发展产业

罗甸联社紧紧围绕园区农业种植板块“公司+农户+020”运营模式,支持公司引用台湾嘉农现代农业高科技种植技术,针对园区农业板块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打造绿色、生态、健康旅游园区。

通过“园区+中心+农户”模式,配套设立台湾现代高效农产品和精品果园研发中心,同时配套100亩育苗中心,中心与农户签订协议,负责提供苗种和保价回收,罗甸联社通过“特惠贷”和“致富通”小额信贷对农户不足资金给予支持,再通过线上线下Ο2Ο电商平台销售系统让农户与园区共同发展,真正得到实惠。

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支持园区打造贵州首家苗圃公园,预计栽培500亩适宜本地生长的苗木,建成生产型、观赏型、环保型的生态花木苗圃基地,为罗甸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由联社与公司联合,帮助村支两委成立生态花木苗圃专业合作社,由苗圃公园提供廉价苗木支持合作社、周边农民利用流转土地、承包地、房前院后、道边河床进行栽种。

同时,以园区农业种植板块的高附加值精品果蔬和药材为主,支持园区打造高效农业育苗区、精品水果区、有机蔬菜区和珍贵药材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组团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

围绕大扶贫战略

实现产业链利益联结

按照“农信联区、精准扶贫”的总要求,罗甸联社与公司、园区围绕罗甸大扶贫战略行动,以实施精准扶贫为目的,充分发挥园区驱动、公司带动、农信推动作用,建立园区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以公司为龙头,由罗甸联社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支持,按照统一的准入条件择优选择县内企业共同建立园区企业产业链联合会和1+11>12的平台运营模式,按入会企业年均纯利润的3%提取联合会基金,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在养老、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是由罗甸联社和公司各自出台优惠政策,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商家)由罗甸联社做好优质金融服务,公司在商铺购买、出租等方面提供价格优惠,建立起企业(商家)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共同体,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是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对园区辖内农户、居民、商铺统一进行立面改造、统一规范经营管理、统一经营服务理念,走共同发展道路,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起点支持

全方位服务

“农信联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罗甸联社独家为园区提供“高起点、全方位”和“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并根据园区实际,制定出台经联社和公司认可的园区综合金融服务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提供园区融资业务。一是在园区初期建设阶段提供“特惠贷+扶贫再贷款”的低成本融资支持。今年起到2018年,罗甸联社将给予园区建设不低于5000万元的“特惠贷”信贷资金支持。同时,帮助园区积极协调人民银行申请不低于1500万元的扶贫再贷款支持。二是在园区投入运营和后期建设阶段,积极为园区提供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最高额可循环使用贷款、票据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三是在园区全面投入运营后,为入驻园区和园区范围内的企业、商家、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贵园信贷通”“黔微贷”“致富通”等一系列信贷金融产品。

提供资金结算业务。一是为园区提供资金结算、代收代付、现金管理等日常资金结算业务。二是充分利用罗甸联社科技信息系统与园区共同建设门票代售、消费无现金交易电子银行系统。

提供电子银行产品服务。全方位为入驻园区和园区范围内的企业、商家、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信合卡、POS机、多媒体自助终端等多种电子银行产品,有条件的还可安装布设ATM机。

打造罗甸首家现代高级农业示范园区“园区银行”。配置专职客户经理为入驻园区和园区范围内的企业、商家、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建立高管人员联系园区制度。由罗甸联社理事长直接联系园区,建立定期沟通交流制度,为园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此外,把诚信建设作为园区核心文化内容之一,着力打造诚信园区,让游客和消费者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省心、游得开心、购得欢心。

一方面由罗甸联社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商家,以及园区范围内的农户、居民、商铺统一开展诚信建档评级,分别评定为金融诚信企业、诚信个体工商户、诚信农户等,并颁发诚信证书、牌匾。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篇6

2016年度,全县进出口总额实现465053万元,居全市第4位,同比增长-0.7%。其中,出口328045万元,居全市第3位,同比增长2.5%;进口137008万元,居第4位,同比增长-7.7%。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574万美元,居全市第5位。新批境外项目数3个,境外投资合同额1722.4万美元,完成实际境外投资598.8万美元,居全市第5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1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举促进外贸稳中有进。一是加大包扶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和提升重点外贸企业县直部门“网格化”结对包扶机制,精准落实各项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外贸发展信心和动力。二是充分发挥外贸“助推器”作用。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对接利用好鑫源公用型保税仓库在进口税款优惠及出口离境等方面的保税功能,和发挥好____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站提升报检效率,降低报检成本等便利化职能作用,10月14日,____市首家贸促会产地证县级签证点在我县正式启用,进一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我县也成为全省唯一拥有“贸促会产地证签证点”、“检验检疫工作站”和“保税仓库”等三大外贸“助推器”于一体的县区。三是广辟服务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做好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贸易融资贷款业务,积极争取各级外贸政策性扶持资金,对出口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确保20个工作日内出口退税等,全力破解企业资金瓶颈。

(二)创新模式抓“三引一促”工作。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对“三引一促”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分解,确保具体指标专职专人、责任到人,保证了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二是深入调研摸底,推进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引进转化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助力企业发展,完成引进B类创新人才3名,转化科技成果1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个。三是积极开展境外招商活动。精心准备和参加了2016香港____周经贸活动,做好走访宣传和重大项目推介,实现____阜丰发酵引进港商增资996万美元,____君乐置业引进港商增资578万美元。

(三)积极推动企业境外投资。做好对外投资扶持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企业到境外有资源、人力优势的地区投资建厂。目前全县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数3个,新批境外项目数3个,境外投资合同额1722.4万美元,其中,永泰纸业在巴基斯坦造纸项目获得批复后,已完成实际境外投资598.8万美元。

(四)创新电商培植和电商扶贫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电商培训5次,培训学员5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淘宝操作技能培训50余人,电商扶贫巡讲280余人,电商扶贫资源对接会2期。二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新建县电商产业园1处,镇级电商服务站2处,村级电商服务点30处,助力县内土特产品线上交易,县内3电商工作突出镇村被评为市级电商示范镇、村。三是扎实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成立“百企精准扶贫联盟”,鼓励柳编工艺品电商企业吸引农村电商人才及编织环节吸纳贫困户就业,已帮扶贫困人口110余人。四是争取上级各类政策性电商扶持资金,提升县域电商发展和扶贫成效。目前已争取省级农村电商扶贫资金28.9万元,市级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专项资金61万元,市级电商扶贫资金80万元。

(五)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运行监管。一是认真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风险专项排查和打击侵权假冒牵头协调工作。二是市场运行监测科学有序,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报送率、及时率达到100%,做到周有情况,月有分析,上报及时准确,目前市场运行分析材料被商务部商务预报主网站采用57篇,采纳率达到90%以上,居全市第3位。三是是酒类流通管理严把随附单的发放工作,切实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新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2家,换证5家。四是根据县安委会分工,联合安监、消防、供销等部门,积极参与全县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督导十字路街道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民生安全。

(六)积极推动市场体系建设和民生商务。一是积极做好二手车交易市场、典当行等行业监管,及市场体系建设、商业网点和农产品流通调研上报。二是扎实推进农民工家庭服务业培训和就业,已累计培训各类家政人员400人次,并广开就业渠道,保证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三是是加快县城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构建便利消费、便民消费服务体系,实现“一社区一便利店”。四是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再生资源回收备案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备案询查,回收网点现场排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为。五是积极推进社区商业示范区建设,严格数据准确性把关,做好物流仓储标准化建设材料、企业统计报表、酒店等级评审认定、商场和超市各项统计数据的上报。

三、存在问题

(一)外贸下行压力加大。受传统发达市场需求疲软影响,重点企业如阜丰发酵、碧海包装、联盛食品等和行业(化工、机械等)出口支撑作用下降,新增长亮点不足。____科技受镍矿出口国出口政策紧缩和 银行进口信用证额度不足致货源外流影响致进口额下滑严重。(二)利用外资和赴境外投资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一是外资项目缺乏,引资领域窄,特别是缺乏战略投资者、大项目支撑,外资发展后劲不足。二是“走出去”是客观市场规律的体现,但我县企业面临实力不强、跨国人才缺乏、风控管理不健全、融资等困难,“走出去”的意识不强。

(三)电商发展和电商扶贫工作抓手不足。电商产业园刚建成运营,起步晚,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和资源集聚作用还未能充分显现;我县传统产业借助电子商务实现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效能缺乏亮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物流等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致使农村电商发展和电商扶贫创新能力短板。

四、2017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目标:2017年,力争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在2016年基础上增长7%左右,达到497606万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800万美元,境外投资8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编制完成县商业网点规划。

(二)发展举措

一是力促外贸转型升级。确保现有外贸企业规模,挖掘、培育、扩展新的进出口增长点。贯彻落实好上级政策,支持企业境外参展、境外宣传,积极实施国际产品认证和质量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出口结构,深入开拓国际市场。组织银企全方位对接,及时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用好上级出口信用险保费补贴政策,助企业规避和分担风险。充分发挥好鑫源保税仓库保税仓储和“贸促会产地证签证点”便利化功能,并推动____出入境检验检疫局____工作站升级为办事处,引领发展思路转变,促外贸科学创新发展。

二是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围绕产业特点、目标任务储备引资项目,积极走出去加大力度招商,联系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好职能服务,政策宣传,多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引进外资工作的指导、支持,并加强涉外职能部门沟通,强化服务共识。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篇7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健康扶贫这场硬仗

——在全县脱贫攻坚擂台赛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健康扶贫工程启动以来,县卫健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精准扶贫方略,把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作为主攻方向,认真落实“三个一批”分类救治策略,实现了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管理,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就医环境稳步提升,为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健康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重医疗保障政策连续实施,全县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继续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继续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就医费用明显减轻;上半年,共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待遇31617人次,基本医疗保险补偿6112.31万元,大病保险补偿138.69万元,提高医疗保障救助补偿2765.44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达到90%以上,全县共实现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17321人次。全面摸排基本医疗保障未解决问题。逐村逐户逐人核查患病情况,其中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患21中大病712户719人,非建档立卡农户患21种大病1344户1352人,全部得到规范化治疗。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面落实。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慢病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集中履约服务与义诊相结合、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相结合”原则,组建服务团队,逐户走访,逐人签约,切实履约,细化服务内容,形成特色签约服务,对签约服务相关档案实行分村分类和双编号管理,共签约69772人,签约服务率100%。实施健康扶贫防病先行专项行动。加大了对结核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控力度,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因病致贫返贫,因病致贫返贫占比由2016年的32.64%降至目前14.86%。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改善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施条件,“对口帮扶”和“组团式”支援,实施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贫困群众大部分疾病都能在县域内得到及时救治。

   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最特殊、形势最复杂、任务最艰巨,越是到最后越是吃紧吃劲,必须持续用力。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严格保障标准,提高工作标准,继续实施“三重医疗保障”政策,强化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健康扶贫既不任意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影响成色。一是吃准吃透文件精神,明确实施范围,把握好政策标准,继续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殊供养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结算,继续坚持贫困人口慢病申请随时提交、随时受理、每月集中审批制度,确保医保22种慢病患者及时享受用药报销政策,不漏一人、不差一人;加强对报销目录外药品、耗材、检查检验使用的控制,实行严格的知情同意制度,不断降低住院实际自付比例,乡镇卫生院控制在5%左右,县级控制在10%左右。二是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21种增加到了25种,新增加(耐多药结核、脑卒中、慢阻肺和艾滋病机会感染)4个病种,我们将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加大对患大病人员的集中救治力度,实行动态管理,能及时救治的尽快组织救治,不能在县医院及时救治的联系转诊,搞好服务,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下半年要对新增病种和新发病患者,摸清底数,实行建档管理,发现一例,建档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三是进一步落实落细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到重履约、重质量、重服务感受度,对患高血压等4类慢病重点人群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随访、评估和体检,对患脑血管病等6类慢病贫困人口,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指导,对照签约服务十项内容,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确保签约履约服务扎实推进。四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青龙镇卫生院的建设,加快完成乡村医生的选聘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空白点”,综合施策,实现医疗机构“三个一”、人员“三合格”、服务能力“三条线”的目标要求,解决好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的问题。五是加强医共体和信息化试点建设,推进远程医疗会诊,落实智能签约、线上预约转诊等服务。六是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和环境等6项健康促进行动,落实疾病预防、传染病控制、地方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既要保障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要确保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消除“病根”变“穷根”现象。

   各位领导、同志们,卫健局将和医保局协调联动,共同把健康扶贫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结合明查暗访、巡视整改,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目标标准和问题导向,举全系统之力,切实增把健康扶贫责任在压实、措施再细化、力量再强化,以决战状态和“绣花”功夫,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在全县脱贫攻坚擂台赛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是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住建局所承担的危房改造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7年以来,吴桥县危房改造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市考核验收。特别是在今年全省危房改造核查工作中,我县是唯一一个没有问题整改任务的贫困县,并获得上级奖励资金2万元。2018年7月2日沧州市住建局下发通报,截至6月30日,吴桥县在沧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排名第一。下一步,住建局将奋发作为、忠诚担当,举全局之力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一是打好动态管理攻坚战。在接到各乡镇动态调整确定的建档立卡户有关信息后,我局将第一时间组织村镇股与房屋交易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共同按照“六不评”要求,对住房信息进行数据比对,核查实际情况与所报信息是否一致,比对结束后,将相关数据立即反馈给县扶贫办和各乡镇。

二是打好政策落实攻坚战。对于动态管理攻坚战确定后的所有建档立卡户,住建局将组成10个工作组,采取“三共同”方式,逐户对住房情况再次进行现场核查,对无异议、有意愿的危改户确保7月底前全部竣工,力争2018年度危房改造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按照6月14日张书记到县住建局调研指示精神,由住建局起草,于7月5日通过县委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农村危旧房屋隐患排查的通知》,住建局将与各乡镇一起对全县农村房屋安全状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确保全县无一人住危房。

三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充分调动住建局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积极性,配合乡镇和有关部门,打好帮扶措施攻坚战以及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攻坚战,为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住建局将把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认识再深化、措施再细化、力量再强化,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向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在全县脱贫攻坚擂台赛上的表态发言

2018年,住建局坚持服务民生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圆满完成了2017-2018年度6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8—2019年度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180户。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我局将以机关效能革命为契机,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加紧实施推进,同时,按照省市要求,进一步摸排全县四类重点人员及以外的危房户,纳入新改造任务,6月底前全部完成并拨付资金,助力全县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

一是提前谋划,及早动手。我局将会同扶贫办、残联在“回头看”基础上精准识别改造对象,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逐村逐户做好农村危房等级鉴定,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放在危房改造优先位置,建立健全台账,实行动态核查,做到精准识别、一个不落。

二是多方筹资,多措并举。采取投工投劳、互帮互助、农村闲置房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造,多渠道解决特困户危房改造资金不足问题,最大程度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并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完善我县2018-2019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标准,执行最低建设标准要求,提高补助标准。

三是规范流程,严格程序。执行农户个人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的审批流程,按要求进行批前村、乡、县三级公示,改造完成后村、乡、县逐级逐户验收签字,验收合格后将补助资金由县财政通过农户“一卡通”一次性发放至农户账户,并再次进行村、乡、县三级资金公示,确保各项程序规范运行。

四是加强监管,提供服务。改造前提供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引导农户选择低成本改造方式,对每户提供具体改造方案。改造全过程随时随地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管,搞好技术服务。

五是规范档案,提高效率。按照“审批一户、建档一户、信息录入一户”的要求,统一使用上级规定的档案材料格式,准确、及时、完整地建立和录入农村危房改造信息档案,提高危房改造工作成效。

消费扶贫总结及打算篇8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四)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000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由县提出申请,市(地)初审,省级审定,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不提不切实际的指标,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

(六)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七)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迁农户。

(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九)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建立全国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五、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十八)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公益金对扶贫的支持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积极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本县突出问题,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贫困地区要建立扶贫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十九)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运用适当的政策安排,动用财政贴息资金及部分金融机构的富余资金,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允许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投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

(二十)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央和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优先安排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二十一)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六、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十二)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建立精准对接机制,使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东部地区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扶贫协作,鼓励东西部按照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启动实施经济强县(市)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携手奔小康”行动,东部各省(直辖市)在努力做好本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更多发挥县(市)作用,与扶贫协作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

上一篇:上半年幼儿园工会总结范文 下一篇:上半年国企工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