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05 01:05:47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02-01

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1.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2.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3.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了这一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1.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2.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3.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等:《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教育改革

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教育可持续发展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各地学者都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在诸多教育改革的政策与实践中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学者们也持有不同的论述。哈格里夫斯和富拉恩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伊文思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应该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哈格里夫斯则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纬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纬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是一个持续学习研究的过程,理解为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不仅涉及到了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情感的发展,而且包括了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相联系的道德与政治因素。有学者指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个人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到在职教师阶段,直到离开教职为止,在整个教职生涯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地发展专业内涵,以逐渐迈向专业娴熟的境界。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与功能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与功能,学术界的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没有达成统一。格伦迪和鲁滨逊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基本目的与功能,分别是:拓展、更新和成长。拓展指的是教师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引入和增加新知识与技能。更新指的是对原有知识与实践的更新和变革,是用最新的成果取代过时的内容。成长指的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他们认为,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生涯的组成部分,教师知识技能与判断力的不断更新、拓展、和成长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戴和萨克斯则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功能的三个方面包括的是:提升教学专业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改善教师的表现促进学生学习成就的提高,通过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政策的推行。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教师的个人和专业经历,教师的情感和心理因素等个人的因素。另外,学校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

格伦迪和鲁滨逊认为,来自系统的推动力,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与来自个体自身的推动力,指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的影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推动力。凯尔克特曼则指出,教师专业发展虽然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学习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在教师个体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来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境。首先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情境指的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环境。同僚的关系和协作,是学校成功实施革新以获得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另外,冲突也是社群的一个中心。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它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经验的不断反思,以及学校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地位。教师教育的理念,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随着现在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准备了高素质的教师,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如果脱离了基础教育,一定意义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教师教育应该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和服务基础教育,要向这个方向不断的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对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能力和教学实践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要全面的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重新定位和理解自身的角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要让自己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这都需要教师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需要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来形成和提高教师的这些能力和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今世界教师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师资队伍质量要想得到不断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运动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人们试图通过工会主义和专业主义来实现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目标。虽然这两种专业化的策略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他们的效果都不太理想。问题在于无论是工会主义还是专业主义,都无法保证每一位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明显提高。到八十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策略就有了重大的转变。这时候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方式就从谋求这一专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争取资源权利的分配上,转向了专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上,也就是强调教师个体的主动的发展。从此,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个体内在的能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中都体现出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注重。有的研究者指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乃桂.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J].教育研究,2000(11):8-11

[2]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465

[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加强与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G].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5]阮成武.主体性教师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161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3篇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1] 也有的表述更加具体,即“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逐渐达到专业圆熟的境界”。[2]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界定为以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智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历程

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3]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强调个体的发展过程,而且也强调教师群体共同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更多地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强调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作出设想,通过学习和进修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施展才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教师个体被动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任职初期,都表现出服从、被动接受等特点,自我主动发展意识较弱。当教师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适应并熟悉之后,工作的琐碎及紧张、重复,又使他们更愿意按照一种早已熟悉的、习惯的、不变的方式做事,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通常不愿意作出自觉的改变。最初的教师专业发展多来自外力的刺激。因此,这一时期学校管理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增加外力的作用,即通过一些制度、措施、考核、奖励等手段,形成一种强大的外力,“逼迫”教师向前发展。

(二)教师个体主动的专业发展

从本质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自我的、内在的,所有外力作用都必须通过教师内因而产生作用。教师个体是否具有自主发展意识、能否做到主动发展,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关键。有主动发展意识的教师,一般具有较强的个人成功需求。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自觉学习主动尝试,举一反三,并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是这类教师的共同特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能不能主动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会不会自我追求完善,是教师主动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个体主动实现专业发展的标志。

(三)教师群体共同的专业发展

从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角度来看,处于主动实现专业发展时期的教师,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带动更多的教师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一种集体的专业力量。但当教师个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出“高原”状态。此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这类教师如何不断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成为一个群体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和领导者。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这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形成群体共同发展的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教师教育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关于教师专业的报告《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批评美国由于师范教育改革的滞后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因而呼吁,为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彻底改革美国的教育政策。面对我国全面深入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的滞后无法适应改革的需求,基础教育改革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的不断成长,要求教师教育应建立起包括教师的职前专业准备、入职专业辅导、在职专业提高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调整目前教师教育的专业结构,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要求的专业,加强实习实践环节。

教师教育一体化,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和改革教师的在职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的在职教育,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更应放在改善教师的专业水平上,使之在专业上有所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强调的是发展,把注意力转入个人长处和自我的知识更新上,转入帮助教师增强专业决策和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拓宽从事专业活动的范围。

(二)教师评价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它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评价应体现全面性。教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评价的结果,是在综合了多种教育教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师评价时,统筹全局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其次,讲究自主性。教师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要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从而通过评价在管理中把“他控”变为“自控”,把教学过程中的部分自还给教师,使他们在教学成长的起步阶段有了一定的发挥空间。它使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并通过自我评价,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比教师互评和领导点评更能使人心悦诚服,促使教师在完全自愿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整改措施,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提倡发展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对教师评价应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应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应有利于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落实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激励教师的内在动力。

(三)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不仅对教师提出了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的要求,而且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机会和最佳的研究位置,促使教师成为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不再等待别的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定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教师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味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要让他们形成有关的内容、教学法和学习者的新观点。反思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它强调实践者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同一情境中进行运用。开展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假说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学中的反思走向系统化。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校本策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本”即“以校为本”。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校长和教师。只有着眼于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统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靠“校本策略”。[4]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9,226.

[2] 朱宁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72.

[3] 刘捷. 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投入;职后培训;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21-0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自主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动态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生的数量占我国中小学数量的一半以上,这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我们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取得农村教育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刻不容缓,然而,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偏低水平。从全局看,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体来说比较滞后,长期以来已成为制约四川教育发展的瓶颈,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无奈与尴尬

由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无人愿到农村进行教学,缺编严重,因此一些地方还存在为数不少的代课教师。加之城乡的二元结构,农村教师的流动完全呈现“教而优则城”的单向流动态势,客观造成农村优质教师的流失,使得农村教师资源更加匮乏,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尴尬,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2、专业发展缺乏专业引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农村教师常常由于所处环境和身份的原因,往往都承担着教学、家务、农活的三重任务,加之学校教师缺编,每位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尤其繁重,培训研修机会较少,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年长教师由于生活压力且长期超负荷运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与研究教材教法,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年轻教师则人心思走,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年长教师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困窘的经济待遇与尴尬的社会地位,艰苦的生活环境与简陋的工作条件,过重的生活负担与苍白的娱乐生活,缺乏人性的管理与职业倦怠,较低的职业幸福感、归属感与疲劳综合症等。由此造成其职业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不强。

3、缺乏农村教育的专业技能

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好像是任何只要考试过关了就可以胜任的,有的甚至刚到农村教学就成为了农村的“骨干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严重挑战。

而且,农村教育有许多不同于城市教育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是真心要投入到这个行业,那么在大城市上过学的师范生存有城市化、学科化的倾向,很难适应服务农村教育的需要。另外,有调研发现:农村教学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尤其是所谓的“副科”“小科”门类。出现一种“两少一多”的教师群体――专职教师少、科班出身少、兼职教师多。该调查还发现,某些农村初中学校仅有一名地理教师任教。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使其缺乏职业规划与设计,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相对特殊,教师厌教、弃教现象严重,许多教师也只是将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和副业,而非一项事业。一边务农一边从教或者一边经商一边从教的情况在农村学校都很普遍,人生发展的重心严重偏离教师专业,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是模糊的,缺乏人生职业的规划与设计,当然也谈不上专业发展。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1、加大投入,切实改善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必须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注重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关心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从整体上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2、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以及国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成功经验和做法,教师职后培训可以参考借鉴。一是丰富培训模式。在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与高等师范院校结合开展脱产置换培训、课题协作培训、远程培训;二是充实培训内容。视地区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建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地区学校多方参与、良性竞争的教师培训体系,把参加培训的选择权交给教师,把确定培训机构的选择权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考评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和淘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实效。

3、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

教师要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专业,不仅要有外在的激励因素,同时应有内在需求的原动力。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是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时,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外部激励条件;二是提高农村学校师生比,有效减轻农村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农村学校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教师所学专业调整教师任教学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 龙 飞.尤 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0).

[2] 杨卫敏,王立君.试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2,(2).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47-01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教师专业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其专业化水平决定了他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四个方面:道德素养、知识结构、教育情怀、精神境界。

1.道德素养。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力量所在。教师,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道德的化身,他的思想、言行,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种示范和榜样。没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和情操,教师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更谈不上被学生爱戴。古往今来,人们一致赞誉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靠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赢得人们的交口赞誉。从做学问、搞研究的角度看,教师的德行还体现在其治学的严谨和务实上,举凡大师级的学界精英,其学问的精深与其德行的造化是成正比的,人们常说的“学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2.知识结构。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必须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普通基础知识。这个范畴的知识属于广闻博见,文理交叉与渗透,是通识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二是专业知识。这是教师之所以称为人师的根本体现。从专业知识的特性上讲,应该是宽、深、新三位一体的完整结构。所谓宽,是指在专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学术视野,洞悉相关学科知识的流变和新生;所谓深,不仅是指掌握专业知识深度,更是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研究上达到一流的水准,甚至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甚至引领学科发展的潮流;所谓新,是指在专业知识的了解上要追踪学术前沿,对国际国内最新的学术进展了如指掌,保证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3.教师情怀。一个教师成功的基本条件是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对教师事业的认同和理解,很难有献身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而热爱教育事业来源于对民族、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因此,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其事业心的基本动力。热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个好老师,他往往能寻找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没有爱的情怀的支撑,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教师良心的天平。古往今来,所有的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就是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教育对象,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倾注了教师的心血。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1.以专业待遇保证专业发展。目前,许多学校已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提倡教师校本培训,出外考察、学习,在职理论学习等,并且写进了规章制度,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并非光有热情就能干好,它耗时费力,要牺牲教师许多眼前利益,到头来却没有任何补偿。除了极个别的人愿意干,大多数人谁愿意干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尽管学校规章制度上写着,年终也考核着,但都是强迫性的,谁愿意高高兴兴地干?所以,必须要用优厚的专业待遇来吸引那些有能力、有精力、有志向的教师自愿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绝对不让他们感到吃亏,并且使一些不愿参与的人感到羡慕、眼红,让转了行的教师感到后悔,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他们觉得没有白干,把眼前的工作不再当作事情来做,而是当作一项有利于学生、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家庭的事业来做,就会取得切实的效果。

2.以课题承载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能漫无边际,应当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可操作性强,也便于主管部门考核。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把教师教学研究的目标、计划、措施、预期效果、风险评估、付出的代价都纳入到课题之中,在经费保障和专业待遇的双重吸引下,一部分教师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潜力,有效利用一切资源,朝着明确的方向去加强业务学习,参与科学研究,寻找最恰当、最有效果的方法去搞教学实践,促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一项教育课题的完成,经主管部门鉴定达到了预期效果,标志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这又提升了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所以,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如何选择、拟定课题,是否参与课题研究,要充分尊重教师本人的意愿,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强迫命令,甚至用下岗来威胁,要千方百计吸引部分教师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使他们充满激情地从事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专业发展自我反思

在基础教育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命题越来越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负责教师教育的机构也在千方百计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适应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实施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更多的地方和单位采取了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的形式,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并非十全十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不仅仅是规章制度和要求就能凑效,尚有许多其自身发展的内在机理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影响基层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从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实际实际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难走出校门,走出本地区去学习,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从教二十余年还从没有参加过县里组织的教学研讨会,更不用说到外地学习取经了。教师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难以撼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对实施教学改革缺乏信息的支撑,难免会出现夜郎自大的现象,更有闭门造车之嫌。

第二,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在与教师们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主人制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毕生相当大,教师们感到教学压力很大,总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担心被平行班比下去。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千方百计抓考试成绩,越抓越死,学生学习成绩反而进步不大,越是进步不大,教师抓得越紧——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便被弃置,影响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

第三,组织有限的培训活动,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每年都有地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若干次,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层次越高的培训,受训的面也就越窄;一方面培训的内容并不连贯,培训效果受到影响。这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暂时的而不能持久,是零星的而不能系统化。教师专业发展除专业引领外,更需要系统的培训来支持。

第四,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与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虽是持久的但也并非立竿见影,不如教师紧抓一阵来得效益高,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譬如要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就觉得很累,并且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成效慢。这就好比翻越山头一样,大家习惯了从山上的羊肠小道走,年复一年,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繁琐,但要让他们打一条隧道,可能一年两年完不成任务,效益一时难以显现,大家就不愿去做。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其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从以上几种因素的分析来看,前三条基本上属于外部因素,而第四条恰恰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自身的需要是其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提高,大飞跃。

二、设计专家引领模式,促进教师理论提升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则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筑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往往落空。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一点是专家的理论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的所有实践问题,至少是不能圆满地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弄清楚专家引领的作用的前提下,认真设计专家引领的模式,让一线教师能够获得最大的帮助。

当前活跃在教师培训领域中的许多专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很深入,但由于职业的缘故多远离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因此理论造诣往往高于对实践的理解。因此,引入专家培训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开阔一线教师的理论视野,使一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其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实践中不至于走偏方向;二是通过这些走南闯北的专家让教师了解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从面对自身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从而使教师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专家引领的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在设计教师集中培训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专家队伍的阵容要有层次性。每次培训纯理论层面的专家培训要占整体内容的四分之一左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好找培训内容应设计为二分之一,实践探索方面的内容占四分之一左右。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既能很好的消化理论,真正达到引领的目的,同时实践探索的案例又能给教师的实践创造提供一个基本的蓝本,使教师在这个蓝本的启发下进一步拓展创造的空间,达到培训促进教师理论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效果。

二是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在组织培训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中急需解决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样能够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三是培训主题要明确。每一次集中培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案。在聘请专家时,我们要将培训设计解决和要突破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告诉专家,并与专家协商培训的基本方式,优化培训的过程。同时要协调不同层次培训者,使他们的培训做到前后呼应,尽最大可能地放大培训的成果。

三、引导教师独立思考,促进教师实践能力

许多教师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职业生涯,而非专业生涯,因此其教育教学工作往往被“降低为机械的习惯,降低为虚伪的、半心半意的例行公事”。①而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就要首先改变这种职业观念,进一步“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发现的快乐,使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②实际上,在这些教师中并非是大多数人一开始就出现了职业模式化倦怠,而是因为他们缺少引领,缺少独立的思考,缺少思考和研究的方法,才导致他们的教学成为“职业”而不是“事业”,成为“工作”而不是“艺术”。因此,我们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问题,绝不能忽视教师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主体,必须调协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我们实施对其不断引领的同时,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不唯上,不唯专家,要对教育教学更多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教育教学的乐趣和终极价值。

一是教师必须要学会理论思考。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如何自圆其说,都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存在距离,只有老师消化了理论的精髓并渗透到实践中去,才能说是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但是,对于专家的前沿性理论,教师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实验与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接受的同时必须加上自主地独立的思考,从自己所理解的透彻的那一点入手,指导自己的实践。另外,并非所有的理论都是完善的,没有一丝缺陷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理论的缺陷并进行了弥补,我们才能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做到了这一点,教师自身也就从职业教师变成了具有“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师。

二是要对教材与教学环节作独立思考。教材是教学的辅材料,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地位已经从教学的“圣经”转变为教学的一种基本资源,仅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参考样本。因此,要使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的突破,还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首先从对教材的崇拜中走出来,从研究者、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取舍和改造教学内容。另外,许多教师都观摩了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模仿其教学过程,而是要揣摩其所以然,把握隐藏在其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精髓,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是,没有对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具体行为的独立地批判性思索,是难以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的。

四、经常性地进行总结反思,促进教学创新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地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

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总结反思的重要性。“只有那些善于施行‘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较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莫过于“可提高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省认知,或者说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意识与能力”。③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来看,能够及时反思和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成效显著的评价活动,因为这种反思直接来源于自身的批判性思考,所掌握的进行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任何一种他评的方式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如果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为了教师间那种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横向评比,我们不用担心这种自评会有虚假的成份存在,他们的反思和自评没有任何功利,除自身发展之外。

其次,要从过程性和阶段性两个方面进行反思。教育评价学认为,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过程或某个阶段的总体评价)两大类④。这两种评价所承担的功能不同,一种是在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发展进程进行矫正和完善,一种是分阶段进行总结,集中把握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反思属于评价的范畴,是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教师对自身进行过程性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教学进程趋向更加完善,从而实现教师平时的量变式发展和进步。总结性反思可以以半学期或半学年进行一次,着力对自己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评职称,也不是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更高一些教学分数,而是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实现教育的整体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为日益发展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有用人才的要求——这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目标。因此,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课题。

①[德]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②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7篇

一、确立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

《纲要》在序言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必须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现实存在着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这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仍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弱,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多以大中城市为主等等。因此,迫切需要对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百姓。

为发挥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和谐教育、教育均衡发展上的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纲要》精神,以全面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切实体现教育公平,让学生在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上学习、进步、成长,让专业化的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 大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纲要》提出,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由师德高尚、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核心,建立起城市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名学生。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有利于优化教师专业结构,有利于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有科学的态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聚焦课堂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的形成。

1. 促进教师队伍向研究型转变。教师不仅仅传播知识,而且还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更新知识,增强新的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变革的需求。因此,教师要主动探究,结合校本教研,编制校本教材,促使教师队伍向研究型转变。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采取短期集中、带薪脱产研修、远程教育、学术交流、海外研修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搭建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构建本校、本地研究组(室),把教师队伍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学术型的教育核心队伍。

2.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实施教师评价之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即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价、绩效奖励、津贴补助,依据德、能、勤、绩考核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以引导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为教育发展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3. 开展“三层次”教研活动。通过开展“三层次”的教研活动,提升不同层次的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第一层次,是向青年教师的实践层次教研活动,由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校内外学习、交流等,让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逐步提高自身素质,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后备军和践行者;第二层次,是面向中年教师骨干层次的教研活动。通过中年教师的教研引领示范,向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方向迈进。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经验丰富,他们依据自身的特点,倡导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特长,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第三层次,是面向老教师的重点层次教研活动。鼓励老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将亲身体验提炼成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编辑成册,把所从事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通过论文、反思、专著、论坛等形式传递给其他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骨干力量,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开展“三层次”教研活动过程中,首先,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进修,将广博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转化为能力,将完整的课程体系传授给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灵活运用知识和研究能力的提升。结合国家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进行培训,形成覆盖省、市、县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其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各学科之间要有交流、研究、评比,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教改、创新实践等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每年对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行评比验收,及时地鼓励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对老教师侧重经验介绍,多做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

三、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纲要》要求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12个五年”要求,我县的教育要为全省新一轮的教育大发展发挥好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专业化队伍。

1. 进一步完善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首要的是加快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而目前的学校人事制度恰恰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改革。例如,教师聘任制仍以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聘教师,部分岗位照顾老教师,与文件要求“教师聘任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相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依据校情创新用人制度,对积极专业培训、聘任本职工作的同志继续聘任,对不适应教育岗位的教师,实行离岗培训。培训后仍不能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的,应调岗或另行安排工作,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2. 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我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注重新课标的应试教育部分,侧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教育上仍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这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高专业化教师水平,向先进县(市)靠近。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教师 专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YANG Han, HOU Xiaohui, MAO Liqiang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71)

Abstract Whether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school's development 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s the first prerequisite. Teachers' development is career needs but also value pursuing.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into disciplines; teachers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and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combine and continue to absorb the radiation, is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while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fter all successful strateg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Learning is the key to the chain of teacher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 教师发展:教育发展的第一要义

目前,教师发展尚无严密而科学的界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和讨论。我们先从发展说起。何谓发展?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据此而论,学生的发展即是学生积极的变化,教师的发展亦应是教师积极的变化。以不再变化、发展的教师去应对正在变化、发展着的学生,将何以堪?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曾经指出:“学校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场所”、“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永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既然如此,教师发展就是一个关乎学生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今天,教师这个“本”,无论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教育的发展,抑或是自身的发展,本身都要首先发展。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教师发展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要义,也才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2 需求: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法》)。这是我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教师的职业定位;至于教师的任务,笔者愿意援引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来回答:“教师的迫切任务在于通过他负责培养的那些人而促进人类发展”,这是对教师承担任务的精准概括;无论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职业定位,还是“培养人”以“促进人类发展”的任务概括,都是国家、社会、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对教师群体、甚或是对每一个教师的职业要求;而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就会逐渐地、自觉地将“职业要求”转化为职责需求和任务需求。勿庸讳言,伴随着人的诸多需求的一定是人生的价值追求。经过转化的职业要求与价值追求不断交互、融汇、深化、升华,势必成为教师发展的运动着、行进着、活着的动力。

3 专业:教师发展的核心内涵

一般来说,教师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一种专业职业,具有专业化的一切特征。但是,如前所述,教师有个专业发展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这里所称教师专业,大抵应该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与教师的教育专业。

教师的学科专业是指教师在某一学段钻研、教授的学科追求或达到的专业程度。就学段而言,一般地,小学要求教师学科全面;中学要求学科专一,严格讲是专一学科的全面;大学则要求某一专门学科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上的精专。对教师群体而论,无论在哪一学段,偏爱或承担、教授并钻研某一个学科,都要追求专、精、通、透。

教师的教育专业是指教师掌握、理解、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素养。它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能力、教育专业智慧、教育创新能力等。这无疑是教师作为教育人的独有的特征,它是教师的重要构成。

4 学习:教师发展的关键链条

教师应该在不断的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中获得提高,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舍弃了学习,既无提高可言,更遑论发展,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教师成长研究显示,教师从入门到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需要3年左右时间;到单独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并尝试创新需4~8年,从成熟到教育教学效果最佳状态需要8~15年;到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需15~30年。在笔者看来,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学”,而不在“等”。教师只有孜孜以求地“学”,才能不断地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后才可能臻于成熟并逐渐获得发展。终身学习需要锲而不舍的韧劲、触类旁通的悟性,需要不断地吸收、内化、表达和创造。其中自然蕴含着守望教育的热爱、服务人民的忠诚。

5 个性: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师大校长、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把关注教师的发展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师作为常人的发展需要关注;二是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需要关注。同时指出:目前,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后者,而对前者关注则相对较少,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师发展。他认为,应该使教师“成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情绪愉快、人格完善的人”。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首先是一个个独立的人,因为各自情况迥异,有自身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及人生追求,应该允许存在个人独特性,引导教师身心和谐发展,以促进其它方面、更大范围、理想程度的和谐发展。

6 环境: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教师发展的过程总体上也是自我成熟的过程。然而,它并不排斥、而且非常需要外在关怀。小而言之,每一个教师都身处学校组织和法令规定的一系列制度制约之中,教师在习得教育的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既有社会的规范与期望,又有组织的引导与制约;大而言之,教师发展(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大文化的概念。因为文化是人中的文化,所以人是文化中的人,况且所有的社会现象均可归结为文化现象。文化氛围对人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极有利于教师发展。因此,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宽松、适合的环境就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发展了的教师也将作用于环境。

教育部前副部长王湛曾经深刻指出:“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在中华民族渴求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为着不负这“神圣的使命”,无论是教师群体,还是教师个体,发展都应该成为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陶西平.以学习求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简报,2005.12.

[2] 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中国教育学刊,2007(1).

[3] 杨春茂.中小学教师数量控制透析.人民教育,2001(9).

[4] 光明日报.关注教师发展、改进教师培训.2000-09-21.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英语教师发展的内容

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基[2001]2号文件《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随着全国各地的小学陆续开设英语课程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成为小学英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巨大投入能否收到应有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不能适应英语教育发展和英语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教师素质低下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已经成了制约农村小学英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构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急需花大力气认真解决。

小学英语处在英语教育的初级阶段,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启蒙阶段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受教育着的未来。因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小学英语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基于以上形势和认识,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英语教学信念

教学信念(beliefs)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理念)。从教师职业的共性看,教师的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从英语学科的特性看,主要包含关于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性质的信念,关于英语教学特点的信念,关于学科价值的信念等。信念制约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熟悉英语教学相关的知识

英语教学的相关知识是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的动态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应含多元内容并且不断发展。它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文化知识(generalcultureknowledge)和学科知识(subjectknowledge)

教师作为“传递、授业、解惑”者,要具备某些普通文化知识,特别是当代外语课,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中西文化、科普常识等,这更要求英语教师不能“孤陋寡闻”。同时,英语教师还应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语言学基础(基本)知识和本民族语言知识。

2.一般教学法知识(generalpedagogicalknowledge)

英语课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的制约。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使自己的教学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3.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practIcalknowledge)

这里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指两方面的知识。其一,通过实践研究,把前人的知识深化为自己的认识,去进行诠释、提炼,从而使这些知识带有重新创造的特征。其二,通过反思、研究等方法,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认识阶段。(三)加强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完成各种正常活动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做事能力以外,还须具备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必需的特殊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与教师教学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二是有利于深化教师对教学实践认识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培养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提高自我发展需要的自觉性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成分。“育人”必先“育己”。教师工作的特殊对象决定了教师表率作用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对学生应有一份特殊情怀,尊重,关心每个学生,使学生从英语教师的关爱中进发出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

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在自我反思过程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会改进教学,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三)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中国学生的致命伤是创造性的缺乏。事实上,缺乏创造性也是大多数中国教师的软肋。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地培养

互动和交流不仅是人们沟通思想和情感的主要途径,对于英语教师更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内教师之间开展互相听课、集体备课、辅导等活动,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走出校门,与外校教师一起交流,则更能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五)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第10篇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面对职业的态度

我们常说要把职业当做自己的事业去追求,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会不断地进取,才会在自己的职业中创造出一定的成就。但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得过且过,推日头下山,当和尚不撞钟或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认为教师收入不高,没有社会地位,所以没有追求,既不具备职业素养,也不具备学科素养,害人害己,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

许多教师从大学毕业以后,将近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只参加过一两次有关专业发展的培训。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因为教师学科知识的欠缺、教学方法的呆板,使学生失去了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因为教师缺少对职业的爱,教育素养不高,教育方法简单,使得学生逃学、厌恶学习、仇视教师,最终影响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迫在眉睫。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由主管部门建立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个教师从走出大学校园步入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就要开始学习。而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慢慢地、不自觉地地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这一点我们兰州市已走在前列,校长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校的举措,像星星之火必将燎原,它吹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号角,必将对兰州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由教师自身实现专业发展

我们常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所以,教师要真正实现专业发展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教师已经是成年人,有相当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所以,要让教师理解专业发展是一种最佳的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同其他教师的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信息共享,实现自身的较快成长。

三、教师专业发展中注意的问题

1.要确立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每一个教师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讲都要成为合格教师,这是最起码的目标。当然在不同的时期随着教师的成长,要制订和调整发展的目标。在职业初期,以掌握教材,积累学科知识、学习实践教学方法为主;在职业中期,以提高课堂效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为主;在职业后期,以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为主,逐步使自己成为教育家。

2.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

要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以理论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教学就迷失了方向,我们就会走向经验教学,这样就会是低效甚至无效教学。没有理论指导就无法开展教学研究,在低层次的状态下更无法实现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3.要博学多才

新教材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来实施自主性探究活动。以构建知识,进而达成多元化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领,要创设有效的情境,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的处置。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知识的宽度。

最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的需求,是孩子的需求,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命运。而课程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实现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下一篇:科技发展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